信息化管理战略框架和模型

合集下载

信息化 体系框架

信息化 体系框架

信息化体系框架
信息化是指利用信息技术改造和提升组织的运行方式和管理水平的过程。

信息化的目标是通过合理的信息资源配置和利用,实现组织各个环节的信息化、自动化和数字化,从而提高工作效率和业务创新能力。

信息化体系框架是指构建信息化系统所需要的基础框架,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硬件基础设施:包括计算机、网络等硬件设备的部署和配置,为信息系统的运行提供支持。

2. 软件系统:包括操作系统、数据库管理系统、办公软件、业务支撑系统等,用于实现各个业务领域的自动化和信息化。

3. 数据资源:包括组织内部和外部的数据资源,通过数据采集、存储、处理和共享,为决策和业务流程提供支持。

4. 信息安全:包括网络安全、数据安全和信息系统安全等方面的保护措施,确保信息系统的安全和可靠运行。

5. 人员支持与培训:包括组织内部人员对信息化系统的操作和维护培训,建立相应的人员支持机构,提供技术支持和培训服务。

6. 管理体系:包括信息化战略规划、项目管理、绩效评估、变更管理和风险管理等方面的管理体系,确保信息化工作的顺利
进行和有效管理。

7. 优化与创新:包括持续改进和创新,不断引入新技术和解决方案,提升信息化水平,使其符合组织的战略目标和需求。

以上是一个基本的信息化体系框架,根据组织的实际情况和需求,可以进行适当的调整和扩展。

信息化4a架构

信息化4a架构

信息化4a架构信息化4a架构是企业信息化建设的理念和方法,其四个A是指架构、应用、管理、安全。

这一架构包括四个层面:战略层、业务层、技术层和管理层。

下面将对信息化4a架构的各个方面进行详细介绍。

一、架构架构是信息化建设的基础,是设计先行的思想在信息化领域的具体实践。

它包括企业信息化的目标、范围、原则、框架、标准、规范等。

企业信息化的目标与企业的战略目标相一致,架构的设计应该从企业战略的角度出发,以业务需求为基础,为企业的信息化建设提供整体的蓝图和指导。

二、应用应用层是信息化建设的核心,应用与业务密切相关,是信息化建设的具体体现。

应用的开发与实现应该从业务需求出发,以优化业务流程、提升工作效率和效益为目标,注重系统的灵活性和可扩展性,实现系统的可持续发展。

三、管理管理层是信息化建设的保障,它包括信息化治理、项目管理和运营管理等方面。

信息化治理是通过信息化管理体系制定规章制度、流程、组织、责任等,保障信息化建设的合规性、高效性和稳定性,实现信息化战略的有效实施。

项目管理包括项目计划、需求分析、设计、开发、测试、上线等各个环节的管理,保证项目按照计划、质量、成本、时间和人员等方面的要求顺利开展和完成。

运营管理是对系统和应用进行长期的运行、维护和管理,包括服务保障、系统优化、故障处理和安全保障等,确保系统的稳定运行和安全可靠。

四、安全安全是信息化建设的重要保障,它包括网络安全、信息安全和应用安全等方面。

网络安全主要是指对企业网络进行保护,以防止黑客攻击、病毒侵入等。

信息安全主要是指对企业数据进行保护,以保证信息的机密性、完整性和可用性。

应用安全主要是指对系统和应用进行安全保障,以避免系统的漏洞被利用、应用被恶意访问等。

信息化架构 模型

信息化架构 模型

信息化架构模型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信息化架构模型:
1. **层次化架构**:将系统分解为多个层次,每个层次具有特定的功能和职责。

例如,表现层、业务逻辑层和数据存储层。

2. **面向服务架构(SOA)**:将系统构建为一系列独立的服务,这些服务可以通过定义良好的接口进行交互和组合。

3. **企业架构(EA)**:一种更广泛的架构框架,包括业务、应用、数据和技术等多个层面,旨在实现企业战略和业务目标。

4. **数据架构**:关注数据的管理、存储、访问和集成,确保数据的一致性、可用性和安全性。

5. **技术架构**:描述支持系统的基础设施,如网络、服务器、存储和 Middleware 等。

6. **安全架构**:确保系统的安全性和合规性,包括身份验证、授权、加密等方面。

7. **云计算架构**:针对云环境设计的架构模型,考虑了弹性、可扩展性和资源管理等特性。

选择合适的信息化架构模型取决于多个因素,如组织的规模、业务需求、技术环境和战略目标等。

这些模型可以帮助组织规划和设计信息化系统,提高系统的可维护性、可扩展性和互操作性。

同时,它们也有助于促进跨部门的沟通和协作,确保各个组件的协调一致。

在实际应用中,信息化架构模型通常会与其他方法论和工具结合使用,如需求分析、流程建模和项目管理等。

通过建立清晰的架构模型,组织可以更好地管理复杂的信息化项目,提高项目的成功率和效率。

希望以上内容对你有所帮助!如果你能提供更多具体需求或背景信息,我可以给出更具针对性的回答。

信息化顶层设计架构

信息化顶层设计架构

安全性可靠性
信息化顶层设计应注重信息系统的安 全性和可靠性,确保组织的信息资产 安全。
02 信息化顶层设计务架构是对企业战略、组织结构和业务流程的全面 梳理和规划,是信息化顶层设计的基础。
业务架构的目标
确保信息化系统与业务需求的高度匹配,提高企业运 营效率和竞争力。
机器学习
通过算法让机器从数据中自动学习知识和模式,实现预测和决策支 持等功能。
深度学习
利用神经网络技术,让机器能够更好地理解和处理复杂的数据和模 式。
物联网与边缘计算
物联网
通过互联网连接物理设备和传感器, 实现设备之间的信息交换和远程控制 。
边缘计算
将计算和数据存储能力从中心服务器 转移到设备边缘,降低网络延迟和提 高响应速度。
业务架构的方法
采用流程图、组织结构图等多种工具进行业务分析和 设计。
应用架构
应用架构定义
应用架构是对企业应用系统的功能、结构和关 系的规划与设计。
应用架构的目标
确保应用系统之间的协调和集成,提高应用系 统的可扩展性和可维护性。
应用架构的方法
采用应用蓝图、功能模块图等工具进行应用分析和设计。
数据架构
技术架构定义
技术架构是对企业信息化技术的选择、集成 和管理的规划与设计。
技术架构的方法
采用技术路线图、技术选型评估等工具进行 技术分析和设计。
安全架构
安全架构定义
安全架构是对企业信息安全的策略、措施和管理的 全面规划与设计。
安全架构的目标
确保企业信息资产的安全和保密,降低信息安全风 险。
安全架构的方法
THANKS FOR WATCHING
感谢您的观看
通过虚拟化技术,将计算资源(如服务器、存储设备和应 用程序)以服务的形式提供给用户,实现资源的动态管理 和按需分配。

企业信息化的完整框架

企业信息化的完整框架

企业信息化的完整框架确立和分析企业信息化构成要素,其主要目的在于,为企业提供信息化建设工作中具有实际效用和指导意义的框架指南,通过专家研究结合企业实际案例分析探讨企业信息化建设存在的内在规律,以促进企业能够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迅速判断信息化建设的水平并发现其中的问题。

企业信息化构成要素的提出由于企业是国民经济的构成细胞和命脉,推动企业信息化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如何推动我国企业信息化建设,成为各级政府关注的焦点;同时,中国巨大的企业信息化市场中也汇聚着行业主管、企业IT厂商和合作伙伴的多方关注,但在市场竞争激烈的环境下,政府、企业在不同程度上存在着困惑,市场也缺乏统一的游戏规则,企业信息化亟待得到有效的组织和必要的引导。

针对此种情况,2002年4月,信息产业部信息化推进司委托计算机世界研究中心/ 计世资讯(CCW Research)进行企业信息化构成要素研究,开展企业信息化深层次的研究工作。

研究的主要目的在于为企业提供信息化建设工作中具有实际效用和指导意义的框架指南,通过专家研究并结合企业实际案例分析探讨企业信息化建设存在的内在规律,以促使企业能够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迅速判断信息化建设的水平并发现其中的问题。

例如,不同规模、处于不同信息化实施阶段的企业在各个层面和各个环节应该达到的水平、与成功企业的差距和努力的方向等。

研究的出发点在于有效地指导和推进企业信息化工作,将推进工作中的各种要素加以提炼,形成可以量化的核心要素,进而帮助和引导企业对信息化过程中存在的瓶颈问题有比较清晰的认识,提高企业信息化建设的针对性。

研究的最终成果在于提炼出企业信息化工作中的核心要素,形成基本的企业信息化框架,为企业提供广泛的指导性建议,使企业避免不必要的偏差。

构成要素的主体内容企业信息化是一项革命性工程,本次研究的主要内容也力图涵盖信息化推进过程中的各个方面和各个环节,既有战略层次的要素,也有管理层次、操作层次的要素;既有衡量财务性能的要素,又有衡量技术、管理的要素;既有外部环境因素,又有内部因素;既有较为抽象的一级要素,又有非常具体的二级、三级要素。

应急管理信息化发展战略规划框架

应急管理信息化发展战略规划框架

建设目标:提高应急响应速度 和处置能力
建设内容:整合资源,建立统 一的信息平台
建设方式:采用先进技术,实 现智能化、自动化管理
建设保障:加强安全防护,确 保数据安全可靠
建设高效的信息 采集系统,提高 信息获取的准确 性和实时性。
加强数据处理和 分析能力,提升 信息利用的效率 和价值。
建立信息共享平 台,促进各部门 之间的信息交流 与合作。
培养专业人才:通过高校、培训机构等途径,培养具备应急管理信息化知 识和技能的专业人才。
引进高端人才:加大对高端人才的引进力度,吸引国内外优秀人才参与应 急管理信息化工作。
建立人才库:建立应急管理信息化人才库,对人才进行分类管理,提高人 才使用效率。
完善激励机制:通过建立完善的激励机制,激发人才创新创造活力,推动 应急管理信息化发展。
建立有效的沟通 机制,确保项目 团队成员之间的 信息畅通。
强化项目风险管 理,及时识别和 应对潜在风险。
建立项目质量保 证体系,确保项 目成果符合预期 要求。
对应急管理信息化发展进行定期评估,确保实施效果 建立有效的反馈机制,收集各方意见和建议 及时调整和优化实施路径,提高应急管理信息化发展水平 评估与反馈机制应与应急管理信息化发展战略规划框架相衔接
短期目标:建立应急管理信息化基础架构,实现信息共享和协同工作
中期目标:完善应急管理信息化体系,提升预警和响应能力
长期目标:推动应急管理信息化创新发展,实现智能化、高效化、可持续 化 持续优化:根据实际情况调整和优化实施路径,确保应急管理信息化发展 始终与实际需求相匹配
制定详细的项目 计划和时间表, 确保项目按期完 成。
对应急管理信息化系统进行定期评估和审查,确保其有效性和可靠性。 根据评估结果,持续优化和改进应急管理信息化系统,提高其性能和效率。 鼓励创新和技术进步,不断引入新的技术和解决方案,提升应急管理信息化水平。 加强与相关部门的合作与交流,共同推动应急管理信息化的发展和完善。

企业信息化战略规划

企业信息化战略规划

监控效果
定期审查信息化进展 识别问题并及时解决
评估成果
评估信息化战略目标达 成情况 总结经验教训
调整规划
根据评估结果调整信息 化规划 持续优化信息化战略
● 03
第3章 企业信息化战略规划的关 键要素
信息化管理体系
信息化管理体系是企业信息化战略规划的基础, 包括设立信息化管理机构、建立信息化决策机 制以及确定信息化管理流程和责任分工。只有 建立健全的管理体系,企业的信息化战略才能 得以有效实施。
企业信息化战略规划
汇报人:
时间:2024年X月
目录
第1章 企业信息化战略规划简介 第2章 企业信息化战略规划 第3章 企业信息化战略规划的关键要素 第4章 企业信息化战略规划的实施 第5章 企业信息化战略规划的风险管理 第6章 企业信息化战略规划的总结与展望
● 01
第一章 企业信息化战略规划简介
制定风险管理策略和 措施
应对信息化实施中可 能出现的风险
评估信息化投资回报率
及时了解投资效益,做 出调整
● 04
第四章 企业信息化战略规划的实 施
实施信息化项目管理
制定项目计划和进度安 排
确保项目的质量和进度
强化沟通和协调机制 确保项目的顺利进行
信息化系统集成
系统间集成
01 提高信息流畅性
数据共享和数据安全
信息化技术支持
选择合适的信息化技术 和系统
根据企业实际需求做出 明智选择
实施云计算、大数据 等新兴技术
跟随科技发展趋势, 提升企业竞争力
建设信息安全保障系统
确保企业信息资产的安 全性
人才队伍建设
培养信息化人才 提升员工技术实力
加强与高校和科研机 构的合作

信息化系统总体框架1

信息化系统总体框架1

与决策支持系统相配合,为工程建设管理和决策提供 智能辅助
3 工程建设管理系统—设计思想
3 工程建设管理系统—功能与结构
工程建设管理系统
编码 结构 管理
岗位 管理
资金 与成 本管 理
计划 与进 度管 理
合同 管理
物资 管理
设备 管理
工程 财务 与会 计管 理
工程 设计 管理
文档 管理
质量 管理
第二部分
架构设计
第二部分 架构设计
1 系统架构
2 软件架构
3 应用逻辑架构
4 运作机理
Architectural Design
1 系统架构
业务模型系统
软件系统
硬件及网络系统
1 系统架构--业务模型系统
1
2 3
业务过程模型
组织机构模型 功能模型
4
5
业务对象模型
交互模型
1 系统架构--业务模型系统
将办公系统作为前 台,实现工作流自 动化,而数据由业 务系统存储、管理 ,并完成核心计算 功能
办公系统 客户端 Web Application 浏览器
业务系统
RDBMS
1 OA系统—功能与结构
Web 浏览器
个人工作空间 电子邮件 日程管理 待办工作 个人资料 传 统 办 公
群体工作空间 扩展的搜索引擎 文件管理 日常办公 信息发布 外部系统接口 知 识 管 理 论坛 知识库 培训学习 协作交流 Web Site
6 客户服务系统—接口设计
7 档案管理系统—目标
7 档案管理系统—设计思想
7 档案管理系统—功能与结构
档案管理
形成档案
日常管理
档案利用

应急管理部信息化发展战略规划框架(2022).doc

应急管理部信息化发展战略规划框架(2022).doc

应急管理部信息化发展战略规划框架(2022).doc附件应急管理信息化发展战略规划框架(2018-2022年)2018年12月一、编制背景提高国家应急管理水平,提升防灾减灾救灾能力,是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必然要求,是关系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和国家安全的大事,是我们党治国理政的一项重大任务。

我国是世界上灾害最为严重的国家之一,突发事件易发多发,生产安全事故总量仍然偏大。

面对严峻复杂的自然灾害和生产安全形势,国家应急管理提和能力仍然相对落后,应急管理信息化水平不高,迫切需要运用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人工智能等新技术,建设全面支撑具有系统化、扁平化、立体化、智能化、人性化特征,与大国应急管理能力相适应的中国现代应急管理体系。

(一)编制应急管理信息化发展战略规划是落实党和国家重大战略部署的具体举措。

面对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紧紧抓住应急管理事业改革发展的重大战略机遇,紧抓编制应急管理信息化发展战略规划,是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自然灾害防止体系建设、国家大数据战略系列论述的重要举措,也是主动对接“一带一路”、京津冀协同发展和长江经济带发展等国家战略的具体行动。

(二)编制应急管理信息化发展战略规划是构建中国特色打过应急管理体制的迫切需要。

信息化是构建新时代大国应急管理体系的基础工程,也是提升应急保障能力的必由之路。

编制应急管理信息化发展战略规划是推动应急管理事业改革发展的先导工程,是确保信息化与应急管理事业发展一体规划、同步推进的重要基础。

只有做好规划,才能逐步实现风险监测预警、应急指挥保障、智能决策支持、公众自救互救和舆情引导等应急管理能力的快速提升,最终实现以信息化推动应急管理能力现代化的目标。

(三)编制应急管理信息化发展战略规划是实现应急管理信息化跨越式发展的首要任务。

应急管理部刚刚组建,信息化基础薄弱,无法满足新时代应急管理工作需要。

与此同时,党和国家对应急管理事业的殷切期盼和部党组对应急管理信息化的高度重视,给应急管理信息化发展带来了历史性机遇。

信息化规划管理

信息化规划管理

组合(Portofolio):指在信息系统上投资的数量和类型。
组合规划(Portofilio Plan):指对未来的信息系统投资的数量和范围的决策。它是确定规划层次和资源以及IT组合影响的方法。
组合规划基本思想:从战略影响中标出企业现存的和未来的IT应用组合的特征,即其对企业生存前景的影响。
图例:见教材P85图3-7
IT“黑洞”
企业在IT应用上的巨额投资并没有达到预期目标,出现了大量IT投资无回报或回报率很低的现象,这种现象被称为IT投资“黑洞”,简称IT“黑洞”。
信息化战略规划的定义
1
2
3
指以整个企业的发展目标、发展战略和企业各部门的业务需求为基础,结合行业信息化方面的实践和对信息技术发展趋势的掌握,定义出企业信息化建设的远景、使命、目标和战略,规划出企业信息化建设的未来架构。
信息化规划管理
单击添加副标题
单击此处添加文本具体内容,简明扼要地阐述你的观点
了解经营管理战略和信息化战略规划的基本内容;
01
掌握信息资源规划的基本内容和方法。
02
学习目标
了解经营管理战略和信息化战略规划的基本内容;
掌握信息资源规划的基本内容和方法。
考核要点
01
企业经营战略
03
信息资源规划
02
03
02
05
01
04
战略实施
通过行动计划、预算、规程,把战略与政策推向行动之中。
评估与控制
监测公司的活动与业绩,其目的是比较实际业绩和预期业绩,并将信息反馈给相关人员,各层次经理要根据这些反馈信息调整行动,解决问题。
3.1.3 企业经营战略的制订
企业经营战略 企业为求得生存发展而进行的提高产品或服务在某个产业或分行业市场竞争力的总体谋划。 经营战略有全局性、长远性、竞争性和纲领性的特性。 企业经营战略的要素构成:(教材P75) 产品与经营领域 企业的成长方向 竞争优势 协同作用

企业信息化的内容框架

企业信息化的内容框架

企业信息化的内容框架
1. 公司概况
- 公司名称
- 公司成立时间
- 公司规模
- 公司业务领域
2. 组织架构
- 顶层管理层
- 部门及岗位设置
- 人员分工和职责
3. 信息系统
- 硬件设备
- 软件平台
- 数据库管理系统
- 网络设备
4. 业务流程
- 销售业务流程
- 采购业务流程
- 生产业务流程
- 人力资源管理流程
- 财务管理流程
- 物流管理流程
5. 应用系统
- 销售管理系统
- 采购管理系统
- 生产管理系统
- 人力资源管理系统
- 财务管理系统
- 物流管理系统
6. 数据管理
- 数据采集
- 数据存储
- 数据分析
- 数据共享
7. 信息安全
- 系统安全措施
- 数据备份与恢复
- 用户权限及访问控制- 安全培训与意识普及
8. 信息技术支持
- IT团队组织与管理
- 系统维护与更新
- 用户培训与支持
- 紧急故障处理
9. 信息化发展战略
- 公司对信息化的重视度
- 信息化发展目标
- 信息化发展规划
- 信息化投资预算
10. 信息化运营效果评估
- 信息化运营成果
- 取得的效益和改进的地方
- 用户满意度调查
- 信息化发展建议
以上是企业信息化的内容框架,具体内容可以根据企业的实际情况进行调整和补充。

数字化企业的信息化战略与技术路线

数字化企业的信息化战略与技术路线

数字化企业的信息化战略与技术路线随着科技的快速发展,数字化企业已经成为了当下企业信息化建设的重要趋势。

数字化企业能够帮助企业实现更高效的生产和管理,提高企业的竞争力。

本文将就数字化企业的信息化战略与技术路线展开深入探讨。

一、数字化企业的信息化战略数字化企业的信息化战略主要是确定企业的信息化目标和方向,从而为数字化企业的建设提供明确的指导。

数字化企业的信息化战略应该以企业发展的需求为基础,分析企业内部的现状和潜力,确定数字化企业的信息化战略。

数字化企业的信息化战略应该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构建数字化企业的整体框架数字化企业应该构建以数字化为核心的企业框架,将数字化技术和企业管理、生产等各环节紧密结合起来,形成一个高效的数字化企业模式。

数字化企业的整体框架需要根据企业的发展需求进行调整,提高数字化企业的整体效益。

2.优化数字化企业的业务流程优化数字化企业的业务流程是数字化企业信息化建设的核心之一。

数字化企业应该将业务流程纳入信息化系统中,通过企业软件的支持,对企业业务流程进行优化,从而提高企业的效益。

同时,数字化企业应该不断地优化业务流程,以适应市场的需求。

3.整合数字化企业的资源数字化企业的资源整合可以提高企业生产力,降低企业生产成本。

数字化企业应该通过整合企业的人力资源、物力资源、信息资源等,进行高效利用,提高企业运作效率。

数字化企业整合资源的过程应该持续地进行,以适应市场需求的不断变化。

二、数字化企业的技术路线数字化企业的技术路线包括企业的信息化基础设施、信息系统、信息安全和数字化企业的应用等。

数字化企业的技术路线应该根据企业的数字化建设需求进行规划。

1.企业的信息化基础设施数字化企业的信息化基础设施是数字化企业信息化建设的基础。

数字化企业需要建立安全、稳定、高效的信息基础设施,以支持企业的数字化建设。

信息基础设施应该具备高速网络、企业存储和分析技术、安全维护技术等,为企业数字化建设提供支持。

神华集团公司信息化架构管理办法

神华集团公司信息化架构管理办法

神华集团公司信息化架构管理办法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加强神华集团公司(以下简称“集团公司”)信息化架构的规划、设计、实施和管理,促进信息化建设与业务发展的深度融合,提高信息化建设的质量和效益,根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集团公司的相关规定,结合实际情况,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适用于集团公司及所属各子分公司(以下统称“各单位”)的信息化架构管理工作。

第三条信息化架构管理的目标是构建统一、灵活、高效、安全的信息化架构,支持集团公司的战略目标实现和业务持续发展。

第四条信息化架构管理应遵循以下原则:(一)战略导向原则:信息化架构应与集团公司的战略规划和业务发展需求相匹配,为实现战略目标提供有力支撑。

(二)统一规划原则:集团公司对信息化架构进行统一规划,确保各单位的信息化建设在整体架构框架下有序开展。

(三)业务驱动原则:以业务需求为驱动,通过信息化手段优化业务流程,提升业务运营效率和管理水平。

(四)技术创新原则:积极引入先进的信息技术,推动信息化架构的创新和优化,提高信息化建设的竞争力。

(五)安全可靠原则:建立健全信息安全保障体系,确保信息化架构的安全可靠运行,保护集团公司的信息资产和商业秘密。

第二章信息化架构的组成和定义第五条集团公司信息化架构包括业务架构、应用架构、数据架构、技术架构和安全架构等五个方面。

第六条业务架构是对集团公司业务流程、业务功能和业务模式的抽象描述,明确业务的战略目标、业务流程优化方向和业务能力需求。

第七条应用架构是基于业务架构,对集团公司各类应用系统的功能、模块、接口和集成关系的规划和设计。

第八条数据架构是对集团公司数据资源的分类、存储、管理和使用的规划,包括数据模型、数据标准、数据质量和数据治理等方面。

第九条技术架构是对支撑集团公司信息化建设的技术平台、技术组件、技术路线和技术规范的选择和设计。

第十条安全架构是为保障集团公司信息化架构的安全可靠运行,从网络安全、系统安全、应用安全、数据安全和安全管理等方面进行的规划和设计。

信息化管理流程架构

信息化管理流程架构

信息化管理流程架构信息化管理流程架构是一个用于管理组织内部信息技术(IT)资源和实施IT项目的框架。

它是基于组织的战略目标、业务需求和IT资源的整合,旨在确保IT的有效利用和价值交付。

以下是一个常见的信息化管理流程架构的示例:1. 战略规划和业务需求分析:这个阶段涉及与业务领导者合作,了解组织的战略目标和业务需求。

这包括评估当前的IT能力,确定IT的发展方向,并制定相应的IT战略和规划。

2. IT投资决策和预算管理:在这个阶段,IT管理团队与财务团队合作,评估和决策IT投资项目。

这包括评估项目的商业价值、风险和回报,并制定预算以支持项目的实施。

3. 项目管理和交付:这个阶段涉及IT项目的规划、执行和监控,以确保项目按时、按预算和按要求交付。

这包括项目范围管理、进度管理、成本管理、质量管理和风险管理等。

4. IT服务管理:这个阶段涉及提供和维护IT服务,以满足业务需求并支持组织运营。

这包括服务需求管理、服务交付管理、问题管理、变更管理和配置管理等。

5. IT安全和风险管理:这个阶段涉及评估和管理IT系统和数据的安全性和风险。

这包括制定安全策略和政策、实施安全控制和监控、进行风险评估和管理等。

6. 业务和IT协同:这个阶段涉及业务部门和IT部门之间的合作和沟通,以确保IT解决方案与业务需求相符。

这包括业务需求管理、需求分析和需求确认等。

7. 绩效评估和持续改进:这个阶段涉及衡量和评估IT的绩效,并根据评估结果进行持续改进。

这包括建立绩效指标、进行绩效评估、识别改进机会和实施改进计划等。

以上是一个常见的信息化管理流程架构示例,不同组织可能会根据其特定需求和情况进行定制和调整。

这个流程框架有助于组织有效地管理和利用其IT资源,实现业务目标并提供价值。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认知
接受 理解
拥持有 续
参与 激励ຫໍສະໝຸດ 支持激励支持 全员参与个 人 绩 效 旧的水平
有效的变革管理
向上
新的水平
2019/11/21
向下
变革随时间的推移
TSINGHUA UNIVERSITY
19
信息技术支持下的企业运作管理
• 用信息技术支持企业实现现代化的管理,提高企 业运作效率和效益,提高企业市场竞争力。
16
什么是信息化管理?
企业信息化管理是对信息化环境下企业变革过程 的管理,它在系统工程思想的指导下,采用先进 的管理理论与方法,实现信息技术支持下的企业 运作管理,提升企业管理水平,建立企业的竞争 优势,并对企业采用的信息技术、建立的信息系 统、获取到的信息资源、企业信息化实施运作过 程进行计划、组织、控制、协调和指挥,以降低 企业信息化实施的风险,使企业在信息技术和信 息资源上的投资能够取得最大的收益。
用规则和法律来管理社会,建立合理的结构和程序。
2019/11/21
TSINGHUA UNIVERSITY
7
认识论与方法论层面
变革
社 会 学 主观 框 架
人本主义 变革
诠释主义
结构主义 变革
机能主义
客观
基于规则
以人为本,通过人的解放,实现人的价值。
2019/11/21
TSINGHUA UNIVERSITY
2019/11/21
TSINGHUA UNIVERSITY
20
信息技术支持下的企业运作管理:构建战略信息系统
惠特曼定义:战略信息系统是指运用信息技术来支持 或体现企业竞争战略和企业计划,使企业获得或维持 竞争优势,或削弱对手的竞争优势。
战略信息系统关注四个方面:
是否能够在商业环境中被用作获取竞争优势的工具。 是否能够与一个组织整合起来以提高企业的业务业绩。 是否可以被用来发展新的产品或者服务。 是否可以用来改进业务组织与客户和供应商的关系。
28
信息化管理的成熟度模型
级别3 技术系统级
管理
级别1 无管理
主要特征:
1. 无信息化应用 系统
2. 无信息化规划
3. 无信息化管理 部门
级别2 单机级管理
主要特征:
1. 面向事务处理功能 的部门级信息化应用 系统
2019/11/21
TSINGHUA UNIVERSITY
12
认识论与方法论层面
变革
社 会 学 主观 框 架
人本主义 变革
诠释主义
结构主义 变革
机能主义
客观
目前的信息系统基本是处于下两个栅格。
基于规则
一方面机能主义的方法支持了现有的权力基础。
把信息系统当成管理工具符合了统治阶层的思想。
如果得不到使用者的拥护,就需要采用组织、管理的制度等强制推行。
变革
人本主义 变革
结构主义 变革
诠释主义
机能主义
基于规则
激进 主义
客观
保守 主义
人本主义
唯物主义
2019/11/21
TSINGHUA UNIVERSITY
4
认识论与方法论层面
变革
主观
人本主义 变革
诠释主义
结构主义 变革
机能主义
客观
基于规则
保持当前的状态,维护现有的权力机制。
2019/11/21
TSINGHUA UNIVERSITY
围绕基本生产要素:人、财、物(原料、产品、设备、 动力、场地)、技术。
围绕产品全生命周期:销售-订单获取-计划制定- 采购-研发-生产-发运安装-维护。
围绕企业目标和组织的管理:企业战略管理、决策支 持、组织岗位管理、制度管理、技能管理、绩效考核、 数据与知识管理。
围绕企业间协作:电子商务、企业入口、Web服务、 协同设计制造、供应链管理。
TSINGHUA UNIVERSITY
信息化管理战略框架与模型
清华大学 自动化系 范玉顺
simflow
2019年11月24日,桂林
2019/11/21
TSINGHUA UNIVERSITY
1
主要内容
企业信息化问题的原因分析 信息化管理的内涵与战略框架 战略一致性模型与一致性匹配过程 信息系统战略管理框架
式、实施敏捷制造。 • 企业文化:企业战略、形成创新文化、改变人们
之间的交互方式。
当前企业信息化是管理业务与信息技术的融合。
未来企业信息化是企业文化、企业战略、管理业 务与信息系统战略、信息技术的融合。
2019/11/21
TSINGHUA UNIVERSITY
14
信息化提升企业竞争力的4个层面在社会框架下的反映 变革
5
认识论与方法论层面
变革
主观
人本主义 变革
诠释主义
结构主义 变革
机能主义
客观
基于规则
改变当前的状态,改变现有的权力机制与工作模式。
2019/11/21
TSINGHUA UNIVERSITY
6
认识论与方法论层面
变革
社 会 学 主观 框 架
人本主义 变革
诠释主义
结构主义 变革
机能主义
客观
基于规则
在已知约束下,寻求满足需求的最佳解决方案。
采用化简的方法降低系统的复杂性,找到反映给定输入到预定输出的变换规则 和过程,软件工程中的结构化方法。
认为人的复杂性行为也可以描述成为软件的需求规格。
成功场景:标准业务问题(订单处理系统)。
2019/11/21
TSINGHUA UNIVERSITY
10
2019/11/21
TSINGHUA UNIVERSITY
26
企业信息化过程的管理
企业信息化过程的指挥:
通过沟通、下达命令、指示等形式,对组织内部的个 人施加影响,将信息化规划的目标或者领导者的决心 变成全员的统一活动;
尽量缩短企业人员对信息化变革的害怕和拒绝过程, 使企业人员能够积极参与信息化建设。
制定企业信息化的蓝图; 找出信息化存在的差距; 确定在企业信息化过程中需要解决的问题; 确定主要实施内容; 确定实施步骤; 确定资金投入计划; 确定阶段目标和考核指标。
企业信息化过程的组织:
确定CIO的职责和权力; 确定信息化组织与岗位; 信息化管理制度; 信息化人员技能管理、绩效考核; 信息化项目团队建立。
2019/11/21
TSINGHUA UNIVERSITY
17
企业信息化管理的内涵
信息化环境下 企业变革过程
的管理
信息技术支持 下的企业运作
管理
企业信息 化管理
对信息技术、信息 资源、信息化实施
过程的管理
2019/11/21
TSINGHUA UNIVERSITY
18
信息化管理变革
变革管理面
变革管理四方面 变革导向 领导方式
信息化评 价体系与 评价方法
战略信息系统(ERP/SCM/CRM、PDM/PLM、MES、OA/KS、DSS/BI、EB、CIMS)
使能技术(企业建模、工作流、集成平台、RFID、SOA、MDA、标准)
2019/11/21
基础技术(网络TS、IN数GH据UA库U、NIV操ER作SI系TY统、软件平台)
2019/11/21
TSINGHUA UNIVERSITY
22
信息技术的管理
信息技术的规划(网络、硬件平台、软件平台、 应用软件,IT系统架构);
信息技术的选择(选型、招投标、合同和服务协 议签订);
网络、硬件平台、软件平台、应用信息系统的设 计、开发、测试、实施过程的管理;
信息系统的事故处理、升级、维护、淘汰、灾难、 运行性能、系统配置、版本管理(IT服务管理)。
基于数据中心的信息集中管理; 基于数据中心的应用软件开发; 基于数据中心的信息集成; 数据仓库建设,数据挖掘、决策支持; 知识管理; 信息资源的产业化。
2019/11/21
TSINGHUA UNIVERSITY
24
对信息化过程的计划、组织、控制、协调和指挥。
企业信息化过程的规划:信息化规划
信息化变革导向。 激励支持。
2019/11/21
TSINGHUA UNIVERSITY
27
信息化管理的战略框架
信息化战略管理框架(信息化环境下的先进管理与运作模式、战略管理框架、信 息化管理整体解决方案)
基础
战略规划
实施与管理
组织与控制
信息与信息技 术发展历程
信息技术对组 织的影响
信息技术支持 下的企业创新
TSINGHUA UNIVERSITY
9
认识论与方法论层面
变革
社 会 学 主观 框 架
人本主义 变革
诠释主义
结构主义 变革
机能主义
客观
基于规则
机能主义:现实是基于规则的确定性系统,不依赖于个人的观点和认识。
把IS实施看成是一个基于技术的、面向问题求解的工程任务(技术驱动方法, Hard方法)。
8
认识论与方法论层面
变革
社 会 学 主观 框 架
人本主义 变革
诠释主义
结构主义 变革
机能主义
客观
基于规则
人的认识总是基于一定的社会框架下,信息系统也同样是工作在一定的 社会框架下。 信息系统战略和企业战略共享同样的社会框架,因此它们必须保持一致。 战略一致性模型要重点讨论的内容。
2019/11/21
人本主义 变革
结构主义 变革
主观
客观
生产模式
诠释主义 生产辅机力助能工主具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