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安全与健康论文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职业安全与健康课程论文(报告、案例分析)

院系劳法学院

专业人力资源管理

班级 2010210611

学生姓名戴伟

学号 2010210133

任课教师丁晓霞

2012 年 12 月 13 日

安全管理中的主要问题与对策

人力资源管理专业学生戴伟学号2010210133

关键词:安全;安全管理;安全现状;安全生产综合防范体系;本质安全

现代安全管理是伴随着人类发展的足迹而产生的。发端于19世纪的以蒸汽机以及诞生于120多年前的电力工业所引导的产业革命,促进了社会化大规模生产的逐步兴起和繁荣,随之而起的工伤事故、职业病、环境事故也日益增多。为了有效遏制事故,保护劳动者的安全与健康,人类进行了顽强的斗争。在此过程中,人们通过实践总结出许多安全管理和劳动保护等方面的知识,对减少事故的发生起到了很大作用。当今社会无处不在的各类安全防护装置、管理措施等都是人类安全研究的结晶。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安全问题会变得越来越复杂和多样化,对安全问题的研究也就需要更深入,更具科学性。

一、安全的基本概念

(一)安全的定义

单纯从字面上理解,安全是无危险、无损害、无事故的意思。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人类对安全的概念有了更深的认识。所谓安全,是指客观事物对主、客观对象造成的风险受到控制,而且这种受控制的程度达到为人们所接受的状态。

该定义包含了以下几层涵义:

(1)安全指没有危险,不受威胁,不出事故,即消除可能导致人员伤害,发生疾病或死亡,造成设备或财产破坏、损失以及危害环境的条件。

(2)安全是指在外界条件下使人们处于健康状况,或人的身心处于健

康、舒适和高效率活动状态的客观保障条件。

(3)安全是一种心理状态。即认为,指某一子系统或系统保持完整的一种状态。

(4)安全是一种理念,即人与物将不会受到伤害或损失的理想状态,或者是一种满足一定安全技术指标的物态。

(二)安全的本质

一个事物在安全上的本质是由其内部存在的矛盾所决定的;而不同事物的不同的安全本质是由于其内在矛盾的不同特质性所致。任何事物都具有推动其发展、变化的矛盾性,因此都存在安全问题,只不过安全的具体内容、大小不同而已。

在现代技术系统中,安全的本质是反映作为该系统要素的人、物(原材料)、机(工具)、环境及它们相互之间关系的协调发展与适应的问题。因此,除上述普遍性、特殊性外,它还具有许多其他反映这一本质的特性或属性。例如复杂性、隐含性、随机性、相对性、动态性等。

基于以上两点,安全的另一个本质属性就是所谓安全和安全性的大小,实质是对显现的或潜在的危险认识(辨识、根源与评估)及有效对策(措施)的程度。为了安全,对系统存在的各种危险性必须进行深入、全面的分析并规定合理的安全指标。

二、安全管理概述

(一)安全管理的概念

安全管理就是人们对安全生产进行的有计划、组织、指挥、协调和控制使风险能降到人们所接受的一系列活动。它是研究安全管理活动规律的一门科学,作为管理工作的一个方面,其基本任务是运用现代管理学的理论和原理,探讨、揭示安全生产的基本规律,建立健全安全管理机制和管理方法,以达到提高管理效率,实现安全生产目的。安全管理分为宏观安全管理和微观安全管理。宏观安全管理是国家进行的安全法制管理和监督活动。微观安全管理是指具体部门或单位所进行的安全管理活动。微观安全管理活动必须服从宏观安全管理,在宏观安全管理的指导下进行,并且结合本单位的实际的管理。

(二)现代安全管理理论

现代安全管理的发展过程可分为经验管理、制度管理、风险预控管理和文化管理四个阶段。文化管理是安全管理的最后阶段,也是安全管理的最高境界。而风险预控管理是建立安全文化的重要途径,文化管理是风险预控管理的必然延伸。贯穿于这四个阶段的是技术手段。不同的阶段也相应诞生了不同的安全管理理论。

1.事故预防理论

1929年海因里希发表了著名的《工业事故预防》,比较系统地阐述了安全管理的思想和经验,初步提出了风险和事故预防的概念。他通过对55万件机械事故的统计分析,得出一个重要结论:死亡、重伤、轻伤和无伤害事故的比例为1:29:300,这个比例关系说明,在机械生产过程中,每发生330起意外事件,有300起未产生伤害,29起引起轻伤,有1起是重伤或死亡。这就是著名的海因里希事故法则。不同的行业,不同类型的事故,无伤、轻伤、重伤的比例不一定完全相同,但是这个统计规律告诉人们,在进行同一项活动中,无数次意外事件必然导致重大伤亡事故的发生,而要防止重大事故必须减少和消除无伤害事故,这也是事故预防理论的重要出发点。

此后,弗兰克·伯德和乔治·杰曼等人发展了海因里希的理论,他们认为:安全管理分为规划、组织、领导和控制四个部分,控制是最重要的步骤之一。而控制可以分为预先接触控制、接触控制和接触后控制三个阶段,预先接触控制是在事故前通过风险评估,以制定行动计划并通过人本化的管理措施来减少事故发生的可能;接触控制是在事故发生过程中减少能量的总量或有害物质的相互作用,以降低事故带来的严重后果;接触控制是在事故发生后,以正确的行动反映程序和工作标准,控制损失的扩散。三阶段中预先控制又是最重要的。

2.事故致因理论

事故致因理论是指探索事故发生及预防规律,阐明事故发生机理,防止事故发生的理论是用来阐明事故的成因、始末过程和事故后果,以便对事故现象的发生、发展进行明确的分析。以下是几种主要事故致因理论:

(1)因果论

事故因果论是事故致因的重要理论之一,多米诺骨牌模型是事故因果论主要模型之一。它应用多米诺骨牌原理来阐述事故因果理论,认为要防止事故,就应知道引起事故的本质原因,必须根据现场实际情况进行调查追踪。明确事故原因的追踪系统,这对防止误作事故原因的结论,防止将预防措施

引至错误的方向,都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2)轨迹交叉论

轨迹交叉论是强调人的不安全行为和物的不安全状态相互作用的理论。在系统中人的不安全行为时一种人为失误;物的不安全状态多为机械故障和物的不安全放置;人与物两系统一旦时间和空间上的轨迹交叉就会造成事故。轨迹交叉论把人、物两系列看成两条事件链,两链的交叉点就是发生事故的“时空”。

(3)事故能量转移论

事故能量转移论是事故致因理论的另一重要理论。现代科学技术的飞跃发展,新能源、新能量、新材料、新技术的不断出现,新的危险源也给人们带来更多的伤亡危险。为了有效地采取安全技术措施控制危险源,人们对事故发生的机理——物理、化学本质进行了深入的探讨,认为事故是一种不正常的或不希望的能量释放。

三、我国安全管理现状及思考

当前,伴随着经济建设的快速发展,我国在安全生产工作方面,还存在着许多情况和问题,归纳起来,企业普遍存在的问题主要是人的问题、物的问题和管理上的问题。

(一)人的问题

1.部分管理者思想上不重视安全生产

管理者特别是企业一把手对安全生产的作用非常重要。但是,从以往发生的重大事故来看,相当一部分管理者对安全生产的重视程度不够。企业管理者缺乏自我约束的安全素质,存在重生产、轻安全的思想,认为“生产是硬指标,安全是软指标”,“抓生产时瞪圆两只眼,抓安全时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2.职工的安全意识不够,安全素质较低

由于受国情的制约,目前许多职工接受的安全教育不够,很难做到“我要安全”。另外,生产事故很大一部分是发生在民营企业中的进城民工身上,一些民工未经培训就上岗,缺乏基本的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导致野蛮生产和违章作业屡禁不止。

(二)物的问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