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2021年《哲学与人生》期末试题(A)
哲学与人生,试卷
![哲学与人生,试卷](https://img.taocdn.com/s3/m/fe461bb07e192279168884868762caaedd33ba96.png)
哲学与人生期末考试试卷注意事项:1. 本试卷共四部分,满分10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
2. 请将答案写在答题纸上,标明题号。
3. 答题时请保持卷面整洁,字迹清晰。
第一部分: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下列哪位哲学家提出了“存在先于本质”的观点?A. 苏格拉底B. 柏拉图C. 萨特D. 尼采2. 下列哪一项不属于古希腊哲学的三大流派?A. 米利都学派B. 柏拉图主义C. 毕达哥拉斯学派D. 经验主义3. “认识你自己”是哪位哲学家的名言?A. 苏格拉底B. 康德C. 黑格尔D. 尼采4. 下列哪个学派强调“无为而治”?A. 道家B. 儒家C. 法家D. 墨家5. 现象学是由哪位哲学家创立的?A. 胡塞尔B. 海德格尔C. 萨特D. 尼采(以下题目略...)第二部分:填空题(每题2分,共20分)6. 柏拉图将世界划分为______世界和______世界。
7. 康德的“三大批判”分别是《纯粹理性批判》、《实践理性批判》和______。
8. 在中国哲学中,______和______被认为是儒家的两个核心观念。
9. 现象学强调对______的直接把握。
10. 存在主义的核心理念是强调人的______和______。
第三部分:简答题(每题10分,共30分)11. 请简述苏格拉底方法(或问答法)的基本内容及其意义。
12. 谈谈你对康德“道德法则”的理解,并举例说明其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
13. 结合个人经历或社会现象,分析道家“无为而治”思想的现实意义。
第四部分:论述题(每题15分,共30分)14. 论述尼采“超人”概念的内涵及其对现代人生观的启示。
15. 结合当前社会背景,探讨萨特“他人即地狱”的观点在当代社会中的体现及其反思。
当然,以下是对上述“哲学与人生”模拟试卷的补充内容,包括一些更具体的题目示例以及可能的答题思路或要点。
16. 以下哪位哲学家提出了“我思故我在”的著名命题?A. 笛卡尔B. 斯宾诺莎C. 莱布尼茨D. 洛克17. 下列哪一项不属于存在主义的代表人物或作品?A. 萨特的《存在与虚无》B. 加缪的《局外人》C. 海德格尔的《存在与时间》D. 尼采的《纯粹理性批判》18. 庄子的代表作是《______》。
哲学与人生期末试题及答案
![哲学与人生期末试题及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5dfaca63793e0912a21614791711cc7931b7788b.png)
《哲学与人生》期末测试题一、单项选择题1.下成语中能够表现从客观本质出发进行人生选择的是(D)A.自轻自贱B.自知之明C.自不量力D.量力而为2.新事物的出现不必定都是新事物,这是因为新出现的事物不必定都是(A)A.切合事物发展规律的B.强盛和完美的C.汲取了往事物的精髓D.有新的名称和旗帜3.目前,在大大小小的城镇饭馆里,为了减少疾病传染时机,人们都使用一次性卫生筷,相关专家指出,这顺手一扔的不是一双双木筷,而是一片片丛林!专家们的见解表现的真理是( C )A.物质世界是客观的 B.意识是物质的反应C.事物是广泛联系的D.世界是变化发展的4.“只需你对着飞奔的流星许个愿,你的梦想就能实现。
”这类说法(D)A.必定了联系的广泛性和多样性B.揭露了意识能够正确反应客观规律C.否定了意识的能动作用D.忽略了联系的客观性5.人们常说“行家看门道,外行看喧闹。
”这里的“门道”和“喧闹”从哲学上讲分别是(A)A.“本质”和“现象”B.“现象”和“本质”C.“客观”和“主观” D 、“主观”和“客观”6.哲学上所讲的运动是﹙ A ﹚A.指宇宙间全部事物.现象的变化过程B.天体运动C.自然变化D.人类活动7.人生发展相同是行进性与波折性的一致,这句话是说( B )A.人的发展有时是行进的,有时是倒退的B.人生发展不是直线上涨的,而是一个顺序渐进的波折发展过程C.人生发展只有上涨,没有降落D.人生发展复杂多变,只有成功不可以失败。
8.人生发展中不行防止的两种境遇是:(B)A.行进新与波折性B.顺境和窘境C.行进与落伍D.进步与退后9.“揠苗滋长”的寓言故事劝告我们,想问题、做事情(A)A.发挥主观能动性一定以尊敬客观规律为基础和前提B.要不停地发现、揭露规律C.要敢于创新,坚持与时俱进D.只需发挥主观能动性,就没有做不行的事情10.哲学上所讲的矛盾是指:﹙ A ﹚A.事物自己包括既对峙又一致的关系B.事物之间存在的对峙关系C.事物之间或许事物内部相互依存关系D.事物之间相互排挤的关系11. 一些大学生在招聘中遭受“姓氏鄙视”。
2020《哲学与人生》期末试题
![2020《哲学与人生》期末试题](https://img.taocdn.com/s3/m/26d5ca0b7f1922791788e8a4.png)
海南----艺术学校2020-2021年第二学期《哲学与人生》期末试题(考试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注意事项:用蓝、黑色钢笔答题。
保持卷面整洁。
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30分)1、大小小的城镇饭店里,为了减少疾病传染的机会,人们都使用一次性卫生筷,有关专家指出,这随手一扔的不是一双双木筷,而是一片片森林!专家们的看法体现的哲理是()A 物质世界是客观的B 意识是物质的反映C 事物是普遍联系的D 世界是变化发展的2、“芳林新叶催陈叶,流水前波让后波。
”这句话蕴含的哲理是()A 新事物代替旧事物是客观世界发展的普遍规律B 事物的发展是量变与质变的统一C 事物发展的曲折性是不可避免的D 事物发展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3、“城门失火,殃及池鱼”这一成语包含的哲学道理是()A 一切事物总是和其他事物有条件地联系着。
B 一切事物总是和其他事物无条件地联系着。
C 事物是变化发展的。
D 意识反作用与物质。
4、孟子说“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这种说法说明了()A 客观决定主观,主观反映客观B 物质决定意识C 事物是变化发展的D 人际和谐的重要性5、有一则寓言:刺猬曾经上过多次当,于是不再相信任何一个表示友好者,长了一身刺来保护自己。
刺的效果当然明显,只是从此刺猬失去了很多朋友。
这则寓言说明的哲学道理有()。
A 事物具有两面性B 任何事物都有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C 事物是普遍联系的D 矛盾双方依据一定的条件互相转化6、宋代诗人陆游在一首诗中说:“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这里是强调()。
A 读书不能获得真知B 实践是认识的来源C 实践与认识互相决定D 认识能够指导实践7、“知人知面不知心”主要是告诫我们()。
A 知人知面就行了B 一个人的外表容易认识C 认识一个人的外表就可以了D 不要轻信一些人的外表,要透过其外表看其本质8、诗人苏轼在《题西林壁》一诗中说:“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哲学与人生期末试卷及答案
![哲学与人生期末试卷及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2ff4be026edb6f1aff001fd3.png)
《哲学与人生》期末试卷及答案年段:班级:姓名:号数:请将答案填在答题卡上一、填空题(30分,每格2分)1、一切从实际出发,就是要坚持主观与客观相符合。
2、本质是事物的根本性质和内部联系,是同类现象中一般的、共同的东西,只能靠抽象思维才能把握。
3、21世纪的竞争,实质上是知识创新和技术创新的竞争,归根到底是具有创新能力的高素质人才的竞争。
4、个人的素质包括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专业素质、身体素质和心理素质,其中身体素质是实现人生价值的前提条件。
5、发展是事物自身性质的突破和飞跃,是新事物代替旧事物的前进、上升的运动。
6、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和源泉。
7、人生的行动不只受到自身体力、智力的制约,而且还要受到社会历史条件的制约。
8、自觉能动性又称主观能动性,是人区别于物的根本特点。
9、在对待人际关系上,用联系的、全面的观点看待人际关系,就会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
10、人生目标的确立和实现必须符合社会发展规律和社会发展的要求。
二、选择题(30分,每题2分)1、“照猫画虎”、“依葫芦画瓢”的做法( )①违背了一切从实际出发的原则②否认了矛盾的特殊性原理③否认了矛盾普遍性存在于矛盾特殊性之中④肯定了事物是普遍联系的①②④B、③④C、①②D、①②③2、社会发展最根本的规律是( )A、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运动B、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C、个人动机与物质手段的矛盾运动D、个人活动与社会环境的相互适应3、下列选项中属于个人的主观条件的是()A、个人的体质B、个人的学业基础C、个人的家庭情况D、人个的性格4、在全国抗震救灾总结表彰大会上,蒋敏等517名同志被授予“全国抗震救灾模范”荣誉称号,雷勇等5名同志被追授“全国抗震救灾模范”荣誉称号。
这表明()A、个体为社会创造的物质财富越多,人生价值就越大B、个人价值与社会价值是统一的C、实现人生价值,意味着获得更多的社会荣誉D、实现人生价值,需要发扬艰苦奋斗的精神5、下列体现了矛盾观点的有()。
《哲学与人生》期末考试试卷(含答案)
![《哲学与人生》期末考试试卷(含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8f6ef62300f69e3143323968011ca300a6c3f6ea.png)
《哲学与人生》期末考试试卷时间:60分钟分数:100分一、判断题(每小题2分,共10小题)1、发展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2、人生发展不能好高骛远(√)3、我们想问题办事情从主观愿望出发(X)4、运动是物质的存在方式(√)5、敢于行动不等于成功行动(√)6、新事物就是新出现的事物(X)7、事事有矛盾,时时有矛盾(√)8、矛盾是人生发展的动力(√)9、联系具有普遍性和客观性(√)10、人们可以创造规律(X)二、单选题(每小题2分,共40小题)1、计算机网络为我们提供了大量有益的信息,也带来了许多毫无价值的信息,甚至传播一些有悖社会道德的信息,这启示我们(A)A、要坚持一分为二的观点分析解决问题B、要用不同的方法解决不同的问题C、要重视事物的变化D、要解决矛盾就要认识矛盾的特点2、人们常说“会看的看门道,不会看的看热闹”。
这里的“门道”和“热闹”从哲学上讲分别是(B)A、“现象”和“本质”B、“本质”和“现象”C、“客观”和“主观”D、“主观”和“客观”3、辩证思维就是用联系的、发展的、全面的观点看待事物和思考问题,其实质与核心是运用(B)A、比较分析法B、矛盾分析法C、分析综合法D、类比法4、我国战国后期的成都平原,洪水泛滥吞没良田,十年九不收。
郡守李冰为治理水患,倡导兴建了水利工程都江堰,改变了成都平原水害、旱灾交织的局面。
这一事实说明( B)A、人们可以利用对规律的认识,改变或创造规律 ,直到变害为利B、人们能够自觉地认识事物的规律,从而指导自己的行动C、规律隐藏在事物内部,人类智慧不很难企及D、规律的存在和发生作用是绝对的、无条件的5、下列不属于的是益友表现的是(D)A、正直的人B、诚信的人C、见闻广博的人D、好背后诋毁人得人6、和谐的人际关系具有以下关系特征(D)①平等互处②宽松的人际环境③友善和关爱④相互真诚信任A、①②B、③④C、①②③D、①②③④7、“拔苗助长”的错误主要在于:(D)A、夸大了客观条件对主观能动性的制约作用B、忽视了人的主观能动性、创造性C、强调了规律的客观性,否认了人的主观能动性D、夸大了人的主观能动性,否认了规律的客观性8、若言琴上有琴声,放在匣中何不鸣?若言声在指头上,何不于君指上听?”这首宋诗蕴含的哲理有(D)A、普遍联系是事物存在和发展的条件B、联系是普遍的,孤立存在不和周围事物相联系的事物是没有的C、联系是多种多样的D、整体是由局部构成的有机整体,具有局部没有的新的整体的功能9、下列运动观错误的是(C)。
哲学与人生期末考试题及答案A卷
![哲学与人生期末考试题及答案A卷](https://img.taocdn.com/s3/m/dac45fb632d4b14e852458fb770bf78a65293ae1.png)
哲学与人生期末考试题及答案A卷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哲学的基本问题是:A. 思维与存在的关系问题B. 物质与意识的关系问题C. 人与自然的关系问题D. 社会与自然的关系问题答案:A2. 以下哪位哲学家主张“人是万物的尺度”?A. 苏格拉底B. 柏拉图C. 亚里士多德D. 普罗泰戈拉答案:D3. 唯物主义认为世界的本原是:A. 精神B. 物质C. 理念D. 意志答案:B4. 以下哪项不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特征?A. 实践性B. 科学性C. 阶级性D. 绝对性答案:D5. “存在即合理”是哪位哲学家的名言?A. 黑格尔B. 康德C. 尼采D. 笛卡尔答案:A6. 以下哪项不属于人生价值的实现途径?A. 劳动B. 创造C. 享受D. 奉献答案:C7. 人生哲学认为,人生的最高境界是:A. 物质享受B. 精神追求C. 个人主义D. 集体主义答案:B8. 以下哪项不是人生态度的表现形式?A. 乐观B. 悲观C. 消极D. 客观答案:D9. 人生哲学认为,人生的意义在于:A. 个人成功B. 社会贡献C. 财富积累D. 名利双收答案:B10. 以下哪项不是人生目标的合理设定?A. 符合个人兴趣B. 符合社会需要C. 符合自然规律D. 追求个人利益最大化答案:D二、多项选择题(每题3分,共15分)1. 以下哪些是哲学研究的主要对象?A. 宇宙的起源B. 人类社会的发展C. 个人心理活动D. 思维与存在的关系答案:ABD2. 以下哪些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特征?A. 实践性B. 科学性C. 阶级性D. 绝对性答案:ABC3. 以下哪些是人生价值的实现途径?A. 劳动B. 创造C. 享受D. 奉献答案:ABD4. 以下哪些是人生态度的表现形式?A. 乐观B. 悲观C. 消极D. 客观答案:ABC5. 以下哪些是人生目标的合理设定?A. 符合个人兴趣B. 符合社会需要C. 符合自然规律D. 追求个人利益最大化答案:ABC三、简答题(每题5分,共20分)1. 请简述哲学与人生的关系。
2020年最新中职学校《哲学与人生》期末考试试题
![2020年最新中职学校《哲学与人生》期末考试试题](https://img.taocdn.com/s3/m/2e387c6833d4b14e8424686e.png)
XXX学校2020~2021学年第一学期20XX 级期末考试试卷《哲学与人生》班级:姓名:学号:成绩:一、单项选择题。
(每小题2分,共40分,请把答案写到答题纸上。
)下列各题的备选答案中,只有一个是最符合题意的正确答案。
请将正确答案前面的字母填入答题纸内。
1、宋代诗人苏轼在《题西林壁》一诗中说:“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它体现了()。
A.人是无法真正认识事物的B.客观事物是不断变化的C.人的主观认识是受到客观条件的限制的D.客观条件不能限制主观认识2、每个人的潜能是无限的,关键是要找到一个()。
A.好的领导B.好的职业C.能充分发挥潜能的舞台D.好的岗位3、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只要有好的品行就行B.要正确对待金钱的两面性C.要有正确的道德观D.要用积极的心态面对人生的境遇4、下列运动观错误的是()。
A.物质是运动的B.运动是绝对的C.运动是相对的D.运动是物质的运动5、下列关于人的自觉能动性的说法错误的是()。
A.通过人的“想”和“做”来实现B.自觉能动性就是主观能动性C.是人特有的能力D.不能反映客观世界6、制约自觉能动性的因素不包括()。
A.客观规律B.先天条件C.已形成的观念D.身心健康7、有一则寓言:刺猬曾经上过很多次当,于是不再相信任何一个表示友好者,长了一身刺来保护自己。
刺的效果当然明显,只是从此刺猬失去了很多朋友。
这则寓言说明的哲学道理有()。
A.事物具有两面性B.任何事物都有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C.事物是普遍联系的D.矛盾双方依据一定的条件互相转化8、哲学是所说的对立是指()。
A.矛盾双方相互依存B.矛盾双方相互对抗C.矛盾双方相互分离D.矛盾双方依据一定的条件相互转化9、宋代诗人陆游在一首诗上说:“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这里是强调()。
A.读书不能获得真知B.实践是认识的来源C.实践与认识相互决定D.认识能够指导实践10、“实践是知识的母亲,知识是生活的明灯。
哲学与人生期末考试题及答案A卷
![哲学与人生期末考试题及答案A卷](https://img.taocdn.com/s3/m/d7cef332001ca300a6c30c22590102020640f206.png)
哲学与人生期末考试题及答案A卷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哲学的基本问题是:A. 世界观和方法论B. 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C. 物质和意识的关系问题D. 社会和自然的关系问题答案:B2. 下列哪个不是哲学的基本范畴?A. 时间B. 空间C. 必然性D. 偶然性答案:C3. 辩证法的核心观点是:A. 事物是静止不变的B. 事物是孤立存在的C. 事物是相互联系的D. 事物是永恒不变的答案:C4. 唯物主义认为世界的本原是:A. 精神B. 物质C. 理念D. 意志答案:B5. 以下哪个是唯心主义的观点?A. 世界是物质的B. 世界是精神的C. 世界是可知的D. 世界是不可知的答案:B6. 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认识的本质是:A. 主观反映客观B. 客观反映主观C. 主观创造客观D. 客观创造主观答案:A7. 以下哪个是实践的基本特征?A. 客观性B. 社会性C. 历史性D. 所有选项都是答案:D8. 以下哪个不是实践的直接现实性的表现?A. 实践活动能够引起客观世界的变化B. 实践活动能够直接创造物质财富C. 实践活动能够直接创造精神财富D. 实践活动能够直接创造社会关系答案:C9. 以下哪个是辩证否定观的基本内容?A. 否定是绝对的B. 否定是相对的C. 否定是事物自身的否定D. 否定是外在的否定答案:C10. 以下哪个是社会历史观的基本问题?A. 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关系问题B. 社会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关系问题C. 社会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关系问题D. 社会阶级和阶级斗争的关系问题答案:A二、简答题(每题10分,共30分)1. 简述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
答案: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表现在: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是物质的反映;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作用,正确的意识能够促进事物的发展,错误的意识则会阻碍事物的发展。
2. 阐述辩证法的三大规律。
答案:辩证法的三大规律包括:对立统一规律,即事物内部的对立面既相互排斥又相互依存,推动事物的发展;量变质变规律,即事物的发展是通过数量的增减和质的飞跃来实现的;否定之否定规律,即事物的发展是一个螺旋上升的过程,新事物在否定旧事物的基础上发展。
《哲学与人生》期末考试试题及答案
![《哲学与人生》期末考试试题及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c7c81b90f71fb7360b4c2e3f5727a5e9856a2725.png)
《哲学与人生》期末考试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以下哪位哲学家提出了“人是万物的尺度”的观点?A. 柏拉图B. 柏罗丁C. 普罗泰戈拉斯D. 赫拉克利特答案:C2. 以下哪个流派主张“世界是一团永恒的活火”?A. 唯物主义B. 唯心主义C. 自然哲学D. 存在主义答案:C3. 以下哪位哲学家提出了“知识就是力量”的口号?A. 培根B. 笛卡尔C. 休谟D. 康德答案:A4. 以下哪个流派认为人生是一场悲剧,主张悲观主义?A. 唯物主义B. 唯心主义C. 存在主义D. 人文主义答案:C5. 以下哪位哲学家主张“存在先于本质”?A. 海德格尔B. 萨特C. 尼采D. 卡尔·马克思答案:B6. 以下哪个流派主张“道德是相对的,没有绝对的标准”?A. 伦理学B. 道德哲学C. 相对主义D. 绝对主义答案:C7. 以下哪位哲学家提出了“社会契约论”?A. 洛克B. 霍布斯C. 卢梭D. 孟德斯鸠答案:C8. 以下哪个流派主张“意识决定物质”?A. 唯物主义B. 唯心主义C. 自然哲学D. 实证主义答案:B9. 以下哪位哲学家提出了“理性是最高贵的品质”?A. 柏拉图B. 亚里士多德C. 柏罗丁D. 普罗泰戈拉斯答案:B10. 以下哪个流派主张“人是自由的,应当为自己的行为负责”?A. 存在主义B. 人文主义C. 唯物主义D. 唯心主义答案:A二、简答题(每题10分,共40分)1. 简述哲学的基本问题及其意义。
答案:哲学的基本问题是思维与存在的关系问题,即意识与物质的关系问题。
这个问题包括两个方面:一是思维与存在何者是本原的问题,即物质决定意识还是意识决定物质的问题;二是思维与存在是否具有同一性的问题,即思维能否正确反映存在的问题。
哲学的基本问题具有深远的意义,因为它关系到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建立,是各种哲学流派和思想体系的基础。
通过对这个问题的探讨,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人类社会的本质和规律,为人类文明的发展提供理论指导。
《哲学与人生》期末考试试卷
![《哲学与人生》期末考试试卷](https://img.taocdn.com/s3/m/6af5f2de767f5acfa0c7cd71.png)
《哲学与人生》期末考试试卷出卷人:审核人:一、填空题(每小题 1分,共10 分)1. 是物质的存在方式。
2.唯物辩证法的两个总特征是联系的观点和。
3. 是事物发展的动力和源泉。
4. 的观点是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基本观点。
5.是做人的基本条件。
6. 思维创新的任何课题都来自于。
7.人之所以是“人”,从根本上说,在于人的。
8.贯穿于人类社会始终的基本矛盾是生产力和的矛盾。
9. 是衡量人生价值大小的尺度。
10..实现人生目标必须符合。
1.“实事求是”中的“是”是指A.客观实际B.客观规律C.主观愿望D.正确观点2.下列成语中可以体现从客观实际出发进行人生选择的是A.量力而行B.自知之明C.不自量力D.妄自菲薄3.在人类现代航天史上,由飞机到火箭、到卫星、到太空飞船、航天飞船、火星探测器,无不体现人类自觉能动性的伟大力量,这表明A.规律的客观性和强制性的作用越来越小B. 人既能认识规律,也能改造规律C.人能够能动地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D.人需要有正确思想意识的指导4.德国诗人歌德说:“一棵树上很难找到两片叶子形状完全一样,一千个人之中也很难找到两个人在思想情感上完全协调。
”因此,营造和谐人际关系,要认识到A.人是有差别的,我们应该承认并尊重差异B.人是有共性的,我们应该求同排异C.人是多样的,我们应该选择和自己个性类似的人交往D.人是有差别的,我们应该努力和周边人保持一致5. “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这说明A.人的发展受到外界环境的影响B.人生充满了挫折和坎坷C.内因和外因都对人的发展起到决定作用D.内因是事物变化发展的根据6.我国选出的年全国十大杰出青年的先进事迹虽然各有不同,但都共同体现了新时代青年敬业、爱国、奉献的精神面貌。
这表明A.不同的现象总是表现不同的本质B.同一本质可以表现为不同的现象C.现象和本质都隐藏在事物的内部D.同一个现象可以表现不同的本质7. “人有悲欢离合”,这表明A.人生不可避免有顺境和逆境两种境遇B.人生来痛苦,不会有幸福C.人生遭遇逆境不可避免D.逆境阻碍人生发展8. “有无相生,难易相成”,这句话说明A.事物都是对立的B.事物都是统一的C.事物之间是可以相互转化的D.事物自身包含着对立统一关系9.在过去很长一段时间人们都认为地球是方的,当有人提出地球是圆的时,遭到了大家的嘲讽。
哲学与人生期末考试题及答案A卷
![哲学与人生期末考试题及答案A卷](https://img.taocdn.com/s3/m/8b18fbb029ea81c758f5f61fb7360b4c2f3f2a50.png)
哲学与人生期末考试题及答案A卷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哲学的基本问题是()。
A. 思维与存在的关系问题B. 物质与意识的关系问题C. 人与自然的关系问题D. 社会与个人的关系问题答案:A2. 唯物主义的根本观点是()。
A. 意识决定物质B. 物质决定意识C. 物质与意识相互决定D. 物质与意识无关答案:B3. 辩证法的实质是()。
A. 事物的统一性B. 事物的斗争性C. 事物的联系和发展D. 事物的多样性答案:C4.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直接理论来源是()。
A. 黑格尔的辩证法和费尔巴哈的唯物主义B. 康德的批判哲学和费尔巴哈的唯物主义C. 黑格尔的辩证法和康德的批判哲学D. 费尔巴哈的唯物主义和康德的批判哲学答案:A5. 人生价值的实现必须()。
A. 个人奋斗B. 社会认可C. 个人奋斗和社会认可相结合D. 个人奋斗或社会认可答案:C6. 人的本质是()。
A. 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B. 人的自然属性C. 人的社会属性D. 人的理性答案:A7. 人的价值在于()。
A. 个人利益的最大化B. 个人对社会的贡献C. 个人与社会的和谐统一D. 个人利益与社会利益的对立答案:C8. 人生的意义在于()。
A. 个人享乐B. 个人成功C. 个人对社会的贡献D. 个人与社会的和谐统一答案:C9. 人生观的核心是()。
A. 人生目的B. 人生态度C. 人生价值D. 人生信仰答案:A10. 人生态度的核心是()。
A. 人生目的B. 人生态度C. 人生价值D. 人生信仰答案:B二、多项选择题(每题3分,共15分)11. 哲学与具体科学的关系是()。
A. 哲学是具体科学的概括和总结B. 具体科学是哲学的基础C. 哲学为具体科学提供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指导D. 哲学与具体科学相互独立答案:ABC12. 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是()。
A. 联系的观点B. 发展的观点C. 矛盾的观点D. 系统的观点答案:AB13.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特征包括()。
2021年哲学与人生期末考试复习题及答案
![2021年哲学与人生期末考试复习题及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a5397905fe00bed5b9f3f90f76c66137ef064f50.png)
2021年哲学与人生期末考试复习题及答案1. 理想区别于幻想、空想的特点是()A.理想是个人对幻想、空想的改进B.理想源于实践,具有实现可能,是对未来的向往和追求(正确答案)C理想是永恒的,幻想和空想可以随时间的变化面变化D. 知识渊博的人具有崇高的理想,而幻想、空想则源于无知2. 理想的实现需要一定的主客观条件,在主观条件中,把理想转化为现实的重要条件是( )。
A.社会制度B.经济条件C. 自身优势D. 艰苦奋斗(正确答案)3. 一个人如果没有崇高理想或者缺乏理想,就会像一艘没有舵的航船,随波逐流,难以顺利到达彼岸。
这说明。
()A.理想是人生的指路明灯(正确答案)B.理想是人们的主观想象C.理想是人们行为规范的总和D.理想是人们对客观事物的正确认识4. 社会理想和职业理想、生活理想、道德理想的关系是()A.社会理想贯穿于其他三种理想之中,又是其他三种理想的归宿和基础(正确答案)B.职业理想、生活理想、道德理想对社会理想也有决定作用C.道德理想是最根本的,决定和制约着其他三种理想D.职业理想对一个人的其他三种理想起主导和支配作用5. 我国最高理想和共同理想的内在联系是( )A.共同理想就是最高理想B.共同理想是个人理想,最高理想是社会理想C.最高理想是实现共同理想的基础和归宿D.实现共同理想是实现最高理想的必要准备和必经阶段(正确答案)6. 贯穿人类社会始终的基本矛盾是()①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②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矛盾③人与自然的矛盾④个人与他人的矛盾A.①③B.①④C.②④D.①②(正确答案)7. “志当存高远”启示我们( )A.人应当选择崇高的人生目标(正确答案)B.人生目标是社会意识的内容C.只有崇高人生目标才能推动社会发展D.人生目标越高越有动力8. 判断人生目标正确与错误最重要的标准是看其是否符合( )A.个人实际情况B.家人的意愿和要求C.社会历史发展规律(正确答案)D.自己所处的环境条件9. 下列关于人生目标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人生目标的确立和实现只要符合个人实际就行(正确答案)B.人生目标要在社会发展中不断校正C.人生目标的确立关系到人生奋斗的方向D.正确确立人生目标要意自己的不断学习和提高10. 养猪是平凡的工作,但有人创造了科学养猪方法,当上了模范饲养员;站柜台是平凡岗位,被有的人认为“低人一等”,但许多人干得很出色,深受顾客欢迎。
《哲学与人生》期末考试试题及答案
![《哲学与人生》期末考试试题及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79def708cdbff121dd36a32d7375a417866fc1f5.png)
《哲学与人生》期末考试试题及答案第一篇:《哲学与人生》期末考试试题及答案《哲学与人生》期末考试试题班级: 姓名:分数:一、简答题(每小题10分,共60分)1.客观实际是一个人做出正确选择的前提,那么人生的客观实际包括哪些方面?(10分)2.物质与运动不可分割,体现在两个方面,请简单阐述。
(10分)3.成功的人生行动包括哪些因素?(10分)4.简单阐述客观规律与自觉能动性的辩证关系。
(10分)5.和谐人际关系具有哪些特征?(10分)6.运动、变化和发展三者之间的关系是什么?(10分)二、判断题(正确打√,错误的打×,每小题4分,共40分)7.规律即不能被创造,也不能被消灭()8.人生选择具有多样性和可能性()9.有的物质是不运动的()10.物质运动是没有规律的()11.发展是自身性质的突破和飞跃,是新事物代替旧事物的上升的运动()12.实践是认识的基础,是一切科学的来源()13.成功和失败是相互依存相互对应而存在的,在一定的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
()14.理想源于现实但又高于现实()15.事物的发展是前进行和曲折性的统一。
()16.新事物就是后来出现的事物()答案: 1.1)具体的客观历史条件 2)个人主客观条件3)人生不同阶段的不同特点、情况和问题2.一方面,运动是物质的固有属性和存在方式,物质都是运动的物质,没有不运动的物质。
另一方面,运动是物质的运动,没有脱离物质的运动。
3.1)成功的行动目的 2)恰当的行动方法 3)行动的条件 4.一方面,尊重客观规律是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基础和前提。
另一方面,发挥自觉能动性是认识和利用客观规律的必要条件。
5.平等相处;宽松的人际环境;相互真诚信任;友善和关爱6.不能把任何变化都看成是发展,变化可以是上升的、前进的运动,也可以是下降的,后退的运动;而在这些变化当中,只有前进的上升的、进步的运动才是发展。
并且变化还可能仅仅是数量的增加或减少,如果数量的增加并没有带来事物质的变化也不能称之为发展。
哲学与人生期末考试试题
![哲学与人生期末考试试题](https://img.taocdn.com/s3/m/d640e1e2fc0a79563c1ec5da50e2524de518d08d.png)
哲学与人生期末考试试题# 哲学与人生期末考试试题## 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哲学一词最早起源于古希腊,其含义是:A. 爱智慧B. 爱科学C. 爱艺术D. 爱自然2. 以下哪位哲学家提出了“我思故我在”的观点?A. 柏拉图B. 亚里士多德C. 笛卡尔D. 康德3. 存在主义认为个体存在的意义是由什么决定的?A. 社会环境B. 个人选择C. 先天遗传D. 他人评价4. 庄子的“逍遥游”体现了哪种哲学思想?A. 儒家思想B. 道家思想C. 法家思想D. 墨家思想5. 以下哪项不是康德的三大批判?A. 《纯粹理性批判》B. 《实践理性批判》C. 《判断力批判》D. 《自然辩证法》## 二、简答题(每题10分,共30分)1. 简述柏拉图的“理念论”及其对后世哲学的影响。
2. 阐述尼采的“超人”哲学思想,并分析其在现代文化中的表现。
3. 解释“现象学”是什么,并举例说明其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 三、论述题(每题25分,共50分)1. 论述庄子的“无为而治”思想,并探讨其在现代社会治理中的可行性。
2. 分析康德的“道德律令”理论,并讨论其对个人道德行为的指导意义。
## 四、案例分析题(共30分)某公司员工小张在工作中经常遇到道德困境,例如是否应该加班帮助同事完成工作,或者是否应该向上司报告同事的错误。
请根据伦理学的相关理论,分析小张应该如何处理这些道德困境,并给出具体的建议。
## 五、论文题(共70分)请以“人工智能与人类道德”为题,撰写一篇不少于1500字的论文。
论文应包括以下内容:1. 人工智能的发展现状及其对人类社会的影响。
2. 人工智能可能引发的道德问题。
3. 如何在人工智能的发展中确保道德伦理的遵循。
4. 结合具体案例,分析人工智能在道德决策中的作用。
请注意,以上试题仅为示例,实际考试内容应根据教学大纲和课程内容进行设计。
考试时应确保试题的严谨性和科学性,以考察学生对哲学与人生课程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哲学与人生》期末考试试卷
![哲学与人生》期末考试试卷](https://img.taocdn.com/s3/m/7c644c1ee3bd960590c69ec3d5bbfd0a7956d5ea.png)
哲学与人生》期末考试试卷哲学与人生》期末考试试卷一、填空题(每小题1分,共10分)1.形式2.发展3.矛盾4.实践5.社会性6.创新7.情感8.生产关系9.劳动10.自由二、简答题(每小题2分,共20分)1.人的本质是什么?人的本质是社会性,是个体在社会中的存在和发展。
2.人的认识和改造世界的能力有哪些条件?人的认识和改造世界的能力需要科学知识、实践经验、创新思维和正确的思想意识的指导。
3.如何营造和谐人际关系?营造和谐人际关系需要认识到人是有差异的,我们应该承认并尊重差异,人是有共性的,我们应该求同排异,人是多样的,我们应该选择和自己个性类似的人交往。
4.人生的意义是什么?人生的意义在于实现自己的价值,为社会做出贡献,创造美好的人生。
5.人的自由有哪些限制?人的自由受到法律、道德、社会惯、他人权利和自身条件等方面的限制。
三、论述题(每小题5分,共25分)1.请阐述人的社会性对个体发展的作用。
人的社会性是个体在社会中的存在和发展的基础,它使个体能够通过交往和合作获得自身发展所需的资源和条件,实现自身价值和人生意义。
同时,社会性也是个体面对社会问题和挑战的重要支撑,个体的成长和进步需要借助社会力量的支持和促进。
2.请谈谈人的自由与责任的关系。
人的自由和责任是密不可分的,自由需要建立在责任基础之上。
人的自由是有限度的,必须遵守法律、道德和社会规范,承担自己的责任和义务,为社会做出贡献。
同时,个体的责任和义务也是保障其自由的重要条件,只有承担起自己的责任和义务,才能获得更广泛的自由和发展空间。
3.请谈谈人的认识和改造世界的关系。
人的认识和改造世界是密不可分的,认识是改造的前提和基础,改造是认识的目的和结果。
人的认识和改造世界的能力需要科学知识、实践经验、创新思维和正确的思想意识的指导。
只有不断地认识和改造世界,才能不断地推动人类社会的进步和发展。
研究中的实践重要性。
15.成功的关键在于A.天赋B.机遇C.努力D.人脉16.人生的意义在于A.追求物质享受B.追求精神满足C.追求权力地位D.追求名利17.人生遭遇挫折和失败时,最重要的是A.放弃B.坚持C.逃避D.抱怨18.成功的人都具备的品质是A.自私B.自卑C.自律D.自满19.人生的价值体现在A.个人的物质财富B.个人的社会地位C.个人的人格魅力D.个人的权力地位20.人生的意义在于不断地A.追求成功B.追求幸福C.追求成长D.追求名利C.现象和本质是相互矛盾的,不能同时存在D.现象和本质是相互依存的,不能割裂开来3.关于价值观的正确表述是A.价值观是人类社会发展的产物,具有历史性和相对性B.价值观是客观存在的,不受人的意志支配C.价值观是绝对的,不受历史和社会条件的影响D.价值观是主观的,只是个人的看法和选择4.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人类社会的本质是A.阶级斗争B.科学技术C.物质生产D.文化传承5.辩证唯物主义认为,事物的发展是A.简单的、线性的B.复杂的、循环的C.随机的、无规律的D.不可预测的、偶然的6.唯心主义的根本观点是A.物质决定意识B.意识决定物质C.物质和意识相互依存D.物质和意识没有关系7.下列哪个不是人类社会的基本特征?A.社会化B.历史性C.客观性D.主观性8.哲学的根本问题是A.什么是世界B.什么是人C.什么是真理D.什么是价值9.唯物史观认为,社会的发展是由什么决定的?A.政治制度B.人口数量C.科技水平D.生产力水平10.哲学作为一种理论,具有以下特点A.抽象性B.具体性C.主观性D.唯一性17C8B18A9D19B10C20C三、阅读理解题(每小题2分,共10分)1.文章主要讲述了“大国工匠”们的职业理想和社会责任。
中职教育,哲学与人生,参考答案
![中职教育,哲学与人生,参考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0f283fff0242a8956bece409.png)
中职教育《哲学与人生》期末试卷A卷试题参考答案和评分标准考试时间:90分钟考试形式:闭卷一、选择题(每题1.5分,共30分)1. B2. A3. A4. D5. A6. D7. D8. C9. D 10. C11. B 12. B 13. A 14. A 15. A 16. B 17. A 18. A 19. B 20. C二、名词解释(每5分,共25分)1、规律:是事物发展过程中本身固有的,本质的,必然的,稳定的联系。
2、矛盾:是指事物内部或事物之间既相互排斥又相互依存的性质和对立统一的辩证关系。
(简言之,矛盾即事物内部或事物之间的对立统一的辩证关系。
)3、发展:发展就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忘,即新事物代替旧事物的过程。
(发展不是一般的运动,而是前进性的运动;发展不是一般的运动,而是上升性的运动;发展的实质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4、生产力:生产力是人们改造自然以获得物质生活资料的能力。
5、社会价值:社会价值就是人为了满足自己和社会的需要而创造的物质价值和精神价值。
三、简答题(本大题共 4 小题,1、2每小题 7 分,3、4每小题8分,共 30 分)1、为什么说劳动是人的价值在人生中实现的途径?第一,劳动创造了人本身。
第二,劳动是人类存在的方式。
第三,人在劳动中提高了自己的能力。
2、个人理想有何重要作用?首先,个人理想是促进个体进步的催化剂。
其次,个人理想的实现有助于社会理想的实现。
再其次,个人理想也有助于社会的进步。
3、实践对认识具有决定作用表现在哪里?第一、实践是认识的来源;第二、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第三、实践是检验认识是否具有真理性的标准;第四、实践是认识的目的。
4、矛盾的基本属性是什么?双方是如何推动事物发展的?同一性与斗争性。
(统一性和对立性)矛盾双方相互依赖,一方的存在以另一方的存在为前提,双方共处于一个统一体中。
没有斗争性就没有矛盾双方的相互依存和贯通,事物就不能存在和发展;斗争性寓于同一性之中,并为同一性所制约,没有同一性就没有矛盾统一体的存在,事物同样不能存在和发展。
2021哲学与人生-《哲学与人生》期末考试卷(开卷)(精选试题)
![2021哲学与人生-《哲学与人生》期末考试卷(开卷)(精选试题)](https://img.taocdn.com/s3/m/b2391d207c1cfad6185fa7ad.png)
哲学与人生-《哲学与人生》期末考试卷(开卷)1、本质与现象是既________,又________的________关系。
2、“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说明________。
3、________是认识事物的根本方法。
4、事物的现象有________、________、(错觉)的区别。
5、________与________构成当代思维方法的主要框架。
6、创新思维的基本方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社会发展的基本规律:(1)________(2)________8、________的矛盾、________的矛盾是人类社会的基本矛盾。
9、个人理想是____向往和设想。
10、社会理想是________要求和设想。
11、信念是________,对某种________深信不疑,并把它奉为自己的________,________的精神状态。
12、一个意志活动的完成大致要经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社会责任感的形成离不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人存在双重进化:________和________。
15、在讨论人的本质时,既要看到________,又要注意其中的__经济关系的决定作用__。
16、个人价值是指________;社会价值是指________。
17、对人的价值的评价,主要是看________。
18、________是一切价值的源泉。
19、人的全面发展不只是指________,更是指________。
20、“一叶知秋”是运用()的结果。
A.发散思维B.原点思维C.联动思维D.逆向思维21、同自然规律一样,社会发展规律也具有()。
A.创造性B.客观性C.重复性D.普遍性22、现象是一般的、抽象的、同一的东西。
23、科学思维方法与辩证思维方法的关系。
(6分)24、例举5个教材中关于科学创新思维的事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5-2016学年第一学期《哲学与人生》期末试卷(A)
(满分100分, 60分钟完卷)
班级:姓名:得分:
一、单项选择(共15题,每题2分,共30分)
1.判断新事物的标准是()
A.出现的时间
B.形式的新颖
C.是否符合事物发展的规律
D..现象的新奇2.事物发展的动力和源泉是()A.联系 B.矛盾 C.发展 D.内因3.理想与现实的关系是()A.对立 B.统一 C.没关系 D.既对立又统一4.人与物的根本区别是()
A.人有主观能动性
B.人有客观性
C.人会说话
D.人会使用工具
5.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规律是主观的
B.规律是客观的
C.规律是可以改变的
D.规律不可认识6.“废品降价了,没人要,都是美国次贷危机闹的”这说明事物之间是()A.相互联系的 B.相互矛盾的 C.相互发展的 D.没有关系的
7.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现象和本质是对立的
B.现象和本质是统一的
C. 现象是抽象的
8.认识事物本质的先导是()A.实践 B.现象 C.主观能动性 D.想象9.宋代诗人苏轼在“题西林壁一诗中说:“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它体现了( )。
A.人是无法真正认识事物的B.客观事物是不断变幻的
C.人的主观认识是受到客观条件限制的D.客观条件不能限制主观认识10.“实事求是”这句成语中的“是”字是指()。
A. 客观实际
B. 客观规律
C. 主观愿望
D. 正确观点
11.下列哪一项内容属于个人自身实际中的主观条件( )。
A.自己的体质 B.自己的学业基础C.自己的家庭情况 D.自身的性格12.下列哪个成语可以正确体现从客观实际出发进行人生选择( )。
A.量力而行 B.自知之明C.不自量力 D. 妄自菲薄
13.以爱因斯坦的观点看来:支配着人的物质生活与精神生活的是( )。
A.物质 B.意识C.社会 D.精神
14.下列运动观错误的是()。
A.物质是运动的B.运动是绝对的C.运动是相对的D.运动是物质的运动15.为防止雷雨对北京奥运会闭幕式的影响,北京市气象部门从闭幕式当日14时起,启用8架次飞机分别进行催化消云作业,有效解除了北京境内的险情。
这
说明()。
A.人可以认识、利用自然规律B.人可以任意改变和废除自然规律C.人的主观能动性是不受限制的D.人可以创造自然规律
二、多项选择题(共10题,每题1、5分,共15分。
)
1.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须做到()
①.把客观实际作为出发点、立足点,想问题、办事情的根据
②.坚持主观与客观相符合
③.探寻和把握事物发展的内在规律,做到实事求是
④ .坚持以自己的感觉为主,发挥主观能动性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②③④
2.人生是自觉能动的过程体现在()
①人生的存在和发展是能动的过程②. 自强、自立的过程
③.实现人生意义的过程④.把自身潜能变成现实的过程
A .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①②③④
3.建立真正的友谊须做到()
①.善于辨别“益友”和“损友”②.用心维持和呵护友谊
③.以自我为中心④. 交往要把握一定的度
A .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①②③④
4.人生发展中不可避免的两种境遇是( ) ①,成功②.失败③.顺境④.逆境
A . ①②
B .③④ C. ①②③
5.下列属于逆境的影响有()
①.为人生顺境提供机遇和有利条件②.使人沉浸在安逸之中
③.可以磨练人的意志④.可以催人奋进
A . ①②
B .③④ C. ①②③④
6.矛盾的两种基本属性是()①.发展②. 对立③.联系④.统一
A . ①②
B .③④ C. ②④
7.下列属于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观点的是()
①.实践和认识是辨证统一的②.实践决定认识
③.认识对实践具有反作用④.正确的认识能指导实践
A .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①②③④
8.下列关于现象与本质的说法正确的是()
①. 现象与本质是对立的②现象与本质是统一的
③. 现象事物的表面特征和外部联系④.认识了现象就能认识本质
A .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①②③④
9.人类社会的基本矛盾有()
①.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②.人与自身的矛盾
③.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矛盾④.人与思想的矛盾
A .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①②③④
10,下列选项中,主张积极的人生行动的有()。
①没有比人更高的山峰,没有比脚更长的道路②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③实事求是④学而不思则罔
A.①② B. ①②③ C. ①②④ D. ①②③④
三、判断题(共14题,每题1分,共28分,)
1.人生选择具有多样性和可能性。
( )
2.有的物质是不运动的。
( )
3.物质和运动是不可分的。
( )
4.物质运动是没有规律的。
()
5.自觉能动性又称主观能动性是人区别于动物的根本特点。
()
6.联系时普遍存在的,但是客观的,想它存在就存在。
()
7.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会受到客观条件的制约。
()
8.发展是事物自身性质的突破和飞跃,是新事物代替旧事物的前进的上升的运动。
( )
9.矛盾就是指事物之间或事物内部两方面之间的对立、排斥关系。
()
10.认识是实践的基础,是一切科学的来源。
( ) 11.量变是质变的前提和必要条件,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
()
12.真象是从正面表现本质的现象,假象是本质在特定条件下的一种从反面的歪
曲的表现。
()
13.事物的发展是内因和外因共同起作用的结果。
()
14.外因是事物发展的根本原因,内因是事物发展的条件,内因通过外因起作用。
()
四、问答题(15分)
1.作为一名中职生,我们应该如何营造和谐的人际关系?(7分)
2.青年学生怎样才能做到知行统一?(8分)
五,案例分析;(12分)
江燕是一名酒店管理专业的中职生,一直梦想着自营一家四星级以上的大
酒店。
毕业时她签约了本市一家很有名气的大酒店,但是上班后却发现单位安
排她做餐饮服务人员。
她心里很苦恼,认为自己是学酒店管理的,应成为一名
出色的酒店管理人员,从事这样的工作简直是对自己的浪费。
她很不情愿地坚
持了一年后就离开了,以后又换了三个单位,可仍不理想,不是工作条件不好,
就是待遇太差,她在等待、抱怨、寻觅中过了两年,仍然没有找到理想的工作。
(1)结合上述事例,说明树立理想为什么必须客观分析自身条件?(6分)
(2)假如你是江燕,你会怎么做?(6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