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血压和糖尿病的中医辨证指导

合集下载

中医对代谢疾病的辨证施治

中医对代谢疾病的辨证施治

中医对代谢疾病的辨证施治随着现代生活方式的改变,代谢疾病成为一个日益严重的健康问题。

代谢疾病是指机体内代谢过程发生异常,导致血糖、血脂、血压等生化指标异常的一类疾病。

常见的代谢疾病包括糖尿病、高血压、高血脂等。

中医作为我国传统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代谢疾病的辨证施治有着丰富的经验和独特的理论体系。

本文将探讨中医对代谢疾病的辨证施治方法。

一、疾病辨证分析中医将代谢疾病归因于脏腑气血失调、阴阳失衡的病理变化。

通过详细的病史询问、脉诊、舌诊等手段,中医医生可以对代谢疾病进行辨证分析,进而确定治疗方案。

糖尿病的中医辨证分析常见有气阴两亏、三因素、痰热等证型,不同证型对应不同治疗方案。

比如对于气阴两亏型的糖尿病患者,中医常用补益气阴、清热解毒的方法进行治疗。

高血压的中医辨证分析常见有肾阳虚、肝阳上亢、肝火上扰等证型。

根据辨证结果,中医可以采用补肾阳、清肝火、疏肝气等方法治疗高血压。

二、药物治疗中医药物作为中医治疗代谢疾病的重要方式,具有独特的优势和疗效。

中药可以根据辨证结果选择合适的药物进行治疗。

针对糖尿病,中医常用的治疗药物包括黄芪、丹参、山药等。

黄芪具有补气益阳、提高机体抵抗力的作用;丹参能够活血化瘀、调节血液循环;山药可以补益脾胃、调节血糖水平。

高血压的中医药物治疗常用的有天麻、龙骨、牛膝等。

天麻可以镇静安神、平痛降压;龙骨能够清热解毒、疏肝理气;牛膝有活血化瘀、降血压的作用。

三、针灸疗法针灸作为中医的重要治疗方法,对代谢疾病也有着一定的疗效。

通过刺激穴位,调节机体的阴阳平衡,达到治疗代谢疾病的目的。

糖尿病患者可以选择中医针灸疗法进行治疗。

常用的穴位包括关元穴、足三里、三阴交等。

针刺这些穴位可以调节脏腑功能,增强体内阳气的活动,达到调节血糖的作用。

高血压患者也可以尝试中医针灸治疗。

常用的穴位包括太冲、内关、合谷等。

通过刺激这些穴位,可以疏通经络、降低血压、平稳情绪等。

四、饮食调理中医强调“药食同源”,通过饮食调理可以起到辅助治疗代谢疾病的作用。

高血压和糖尿病的中医辨证及健康指导

高血压和糖尿病的中医辨证及健康指导

(一)阴虚阳亢证(二)气血两虚证(三)痰瘀互结证(四)肾精不足证(五)肾阳亏虚证(六)冲任失调证(一)阴虚燥热证(二)气阴两虚证(三)阴阳两虚证
高血压的中医指导
1.茶饮:菊花茶。

苦丁桑叶茶。

菊楂决明饮。

2.推荐食疗方:葛根粥。

菊花粥。

1.茶饮:龙眼红枣茶。

党参红枣茶。

2.推荐食疗方:当归炖猪蹄。

归芪蒸鸡。

1.茶饮:降脂益寿茶。

陈山乌龙茶。

2.推荐食疗方:绿豆海带粥。

1.茶饮:杞菊茶。

黑芝麻茶。

2.推荐食疗方:桑椹粥。

首乌豆枣香粥。

1.茶饮:杜仲茶。

胡桃蜜茶。

2.推荐食疗方:复元汤。

杜仲羊肾汤。

1.茶饮:归杞梅花茶。

糖尿病的中医指导
1.玉粉杞子蛋。

2.杞蓣粥。

3.三豆饮。

4.乌梅生津茶。

5.石斛芩叶茶 1.参杞粥。

2.归芪鸡。

3.苦瓜炒肉。

4.首乌适量加水煎半小时,取汁煮鸡蛋,每日1个。

5.益气生津茶。

1.苁蓉山药苡仁粥。

2.枸杞明目茶。

中医辨证治疗糖尿病合并高血压的临床效果观察

中医辨证治疗糖尿病合并高血压的临床效果观察

中医辨证治疗糖尿病合并高血压的临床效果观察发布时间:2021-11-03T08:39:24.342Z 来源:《医师在线》2021年26期作者:陈选民李振东陈瑞民陈鹏翔[导读] 目的:探讨对糖尿病合并高血压患者采用中医辨证方法治疗的临床疗效。

方法:选取2020年2月-2021年1月本陈选民李振东陈瑞民陈鹏翔河北省邯郸市魏县中医医院 056800[摘要]目的:探讨对糖尿病合并高血压患者采用中医辨证方法治疗的临床疗效。

方法:选取2020年2月-2021年1月本院诊治的糖尿病合并高血压患者90例作为本次研究对象,随机分组,即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5例,前者采用常规西医治疗,后者采用中医辨证治疗,对比两组治疗前后血糖和血压变化情况。

结果:治疗后观察组血糖水平降低更为明显,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对两组患者的血压水平进行比较,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

结论:对糖尿病合并高血压患者采用中医辨证治疗,可以有效降低血糖和血压水平,值得推荐患者使用。

关键词:中医辨证;糖尿病;高血压;血糖;血压近些年来,在多种因素的共同影响下,糖尿病和高血压发病率均明显升高[1],两者合并患者数量增多,导致患者更容易发生心血管疾病,治疗难度增大,在这种情况下,需要寻求更加有效地治疗方案[2]。

本文选取90例糖尿病合并高血压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对象,探究对糖尿病合并高血压患者采用中医辨证方法治疗的临床疗效,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此次研究共选取患者90例,随机分组,各45例。

对照组:男性25例,女性20例,年龄39-79岁,平均(59.75±5.48)岁;观察组:男性23例,女性22例,年龄38-78岁,平均(59.53±5.22)岁。

2组一般资料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可以比较分析。

1.2治疗方法对照组采用常规西医治疗,主要包括胰岛素皮下注射、降糖药口服治疗、运动饮食指导等,在此基础上,对照组患者还口服坎地沙坦(珠海联邦制药股份有限公司中山分公司,国药准字H20090016)治疗,初始阶段,每天服用8mg,持续一个月,之后观察患者情况,调整服用剂量,最高不能超过每天32mg。

中医诊断高血压的标准

中医诊断高血压的标准

中医诊断高血压的标准
中医诊断高血压的标准主要基于症状和脉象。

以下是几种常见的高血压辩证类型及其对应症状:
1. 阴阳两虚型:患者可能出现头晕眼花、心悸气促、下肢浮肿、夜尿增多等症状。

2. 肝阳上亢型:症状包括口干口苦、舌红苔黄、脉弦有力等。

3. 冲任不调:这种情况常见于妇女经期来潮或更年期前后,可能出现头痛头晕、面红出汗、血压波动等症状。

4. 肝肾阴虚型:患者可能会有失眠多梦、腰膝酸软、舌红少苔、脉弦细数等症状。

5. 痰浊阻滞型:心悸嗜卧、呕恶痰涎、头重如蒙等症状可能与痰浊阻滞有关。

以上信息仅供参考,如有身体不适,建议及时就医,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药物或其他治疗方法。

中医辨证治疗2型糖尿病合并高血压病106例

中医辨证治疗2型糖尿病合并高血压病106例
关键词 2型糖 尿病 ; 高血压 ; 证论 治 辨
中图分 类号 : 5 71 1 8.1
文献标 识码 : A
文 章编号 :6 1 o 5 ( 0 8 0 - 0 7 0 17 一 2 8 2 0 )4 0 3 - 2
随着 人们 的生 活水平提 高 , 糖尿病 的发病率 1渐 3 增长 , 已成为继肿瘤 、 心血管病变后第 3 位危 害人类 健 康的疾病 。2 型糖 尿病 是一种慢性终 身性疾病 , 并发 症 多 ,其 中糖尿病合并高 血压 是 2型糖尿病最 常见 的并 发症之一 , 二者 常常相互 影响 , 如血糖 、 血压 得不到及 时控制 , 将会对心 、 、 脑 肾造成严重 的损伤 , 甚至危及生 命 。糖 尿病并发 高血压 , 西药治疗 近期疗 效佳 , 但远期 效果并不理想 , 长期 使用还可能产生某些弊端。 且 近年 来我们在 常规治疗 的基础上采用 中医辨证治疗 2 型糖 尿病合并高血压患者 16例 , 0 疗效显著 , 现报道如下 。
下, 收缩压 (B ) 4 mH S P ≥10m g和/ 或舒张压 ( B ) 9 DP> 0 1 m H , 于既往 有高血压 病史 的患者 , m g对 目前正 在服用
抗高血压药物 的情 况下 ,即使血压 已低 于 10m H / 4 m g 9 m g仍应诊断为高血压 。 0m H ,
参考 文献
[] 1刘蓬. 耳鸣程 度分级与疗效 评定标准 的探 讨 [] J. 中国中西医结合 耳鼻咽喉科杂志 ,04 1( )11 20 ,24 :8.
中医辨证治疗 2 型糖尿病合并高血压病 16 例 0
杨建 华
( 山西中医学院第二中医院, 山西 太原 0 02 ) 304
摘要 目的 : 观察 在常规 治疗 的基 础上 采用 中 医辨证 治疗 2 型糖 尿病合 并 高血 压的 临床 疗效 。方法 :0 例病 例在 16

糖尿病合并高血压病中医辨证治疗的效果观察

糖尿病合并高血压病中医辨证治疗的效果观察

糖尿病合并高血压病中医辨证治疗的效果观察【摘要】目的:分析糖尿病合并高血压中医辨证治疗方法,观察治疗效果。

方法:选择2013年6月-2014年6月进入我院的100例糖尿病合并高血压病患者,随机分成实验组和对照组,各50例,对对照组50例患者给予单纯的西药治疗,岁实验组50例患者给予中医辨证治疗,分别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症状,分析临床疗效。

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病情均有好转,但是实验组患者临床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实验组总有效率为96.0%,对照组总有效率为68.0%,两组数据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中医辨证治疗对糖尿病合并高血压病患者的治疗效果显著,更好的改善临床症状,值得临床推广。

【关键词】糖尿病;高血压;中医辨证;疗效观察【中图分类号】R544.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4-8999(2015)9-0508-02糖尿病的发生主要是由于人体内胰岛素分泌相对或者绝对不足即极道速分泌缺陷,也可以说是机体靶器官对胰岛素敏感度不够从而导致人体的血糖水平升高,常伴有血脂异常,血压升高的症状[1]。

糖尿病的治疗在现在医学上已经能够能够有效地控制,但是由于糖尿病患者对血液凝固能力的减弱,导致糖尿病患者在一定程度上不适合手术治疗,但是糖尿病又常伴有多种并发症,糖尿病合并高血压病就是十分常见的糖尿病合并疾病,本研究主要通过对糖尿病合并高血压患者进行中医辨证疗法,进而对中医辩证疗法的临床疗效进行分析和总结,具体操作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择2013年6月-2014年6月进入我院的100例糖尿病合并高血压患者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符合相关临床诊断标准[2]。

排除标准:(1)年龄18岁以下或者80岁以上,妊娠期或者哺乳期妇女;(2)糖尿病及并发症(除了高血压)为病症的患者;(3)继发性高血压;(4)全身各大系统均有严重的原发疾病、精神病患者[3]。

将100例患者随机分成实验组和对照组,各50例,实验组男患者16例,女患者34例,年龄27岁-72岁,平均年龄(45.3±7.8)岁;高血压病程9个月-11年,平均病程为(5.6±2.3)年,糖尿病病程8个月-10年,平均病程(5.5±2.6)年;对照组男患者17例,女患者33例,年龄28-73岁,平均年龄(45.5±7.3)岁;高血压病程8个月-12年,平均病程(5.5±2.4)年,糖尿病病程9个月-11年;平均病程(5.6±2.5)年。

2024糖尿病高血压病证结合诊疗指南

2024糖尿病高血压病证结合诊疗指南

2024糖尿病高血压病证结合诊疗指南伴随临床医学高质量发展趋势,循证临床已成为临床医生的思维范式。

由政府、行业学会引领制定的临床诊疗标准、指南、共识、规范越来越受临床医生的重视。

这些诊疗指南还方便了非专业医生的临床决策,对诊疗实践指引成效显著。

应广大读者建议,经我刊编委会讨论,决定在本刊开设〃标准指南共识规范冶栏目。

期待各行业学会、专业委员会的标准、指南、共识、规范能在我刊发布。

把中医学期刊办成临床医师,特别是青年医师、基层医师、广大医学生和中医从业者的良师益友,一直是我刊的办刊宗旨、追求目标。

鉴于当前中医特点,本刊鼓励从临床实践出发,基于循证医学原理, 采用RCT研究数量少、质量良莠不齐,而实践经验总结多、证据确凿等Cochran手册制定的标准对文献质量进行评价与分析,采用GRADE小组制定的推荐强度分级标准推荐证据等级才安照疾病的临床诊疗需求,根据专家共识分别确定循证病证结合诊断、病证结合治疗和病证结合康复等措施, 以更有针对性地指导临床实践。

欢迎各学术团体积极组织制定相关标准、指南、共识、规范,本刊及时组织行业专家论证发布。

糖尿病高血压病(diabetes mellitus with hypertension,DMH)是糖尿病最常见的并发症,发病率高,并发症多,危害性大。

据报道,国外糖尿病高血压患病率为40%~80%,国内为59.9%o糖尿病与高血压相互影响,共同对大小血管造成损伤,成为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心力衰竭、脑血管并发症的强危险因素,既加重心脑血管事件的发病率,又加速视网膜病变以及肾脏病变的发生和发展,使糖尿病患者致残和死亡风险增加7.2倍,给国家和家庭造成沉重负担。

早筛查、早发现、早治疗DMH,可极大降低糖尿病患者心脑肾等血管并发症的发生率和死亡率。

DMH的血压临床治疗难点:易发生体位性低血压,早期以隐匿性高血压或夜间高血压为主,血压昼夜节律异常,变异性大,导致顽固性高血压,增加靶器官损伤风险。

糖尿病中医药健康指导方案

糖尿病中医药健康指导方案

糖尿病中医药健康指导方案糖尿病,这个听起来有些严肃的病症,其实离我们并不遥远。

中医作为我国传统医学,对于糖尿病的调理有着独到的见解和方法。

今天,就让我来给大家分享一份糖尿病中医药健康指导方案。

一、了解糖尿病糖尿病是一种由于胰岛素分泌不足或胰岛素作用减弱,导致血糖浓度持续升高的慢性代谢性疾病。

中医认为,糖尿病属于“消渴”范畴,主要因为饮食不节、情志失调、劳欲过度等原因导致。

二、中医治疗糖尿病的原则1.调整饮食:饮食是糖尿病治疗的基础,中医主张“药食同源”,通过调整饮食结构,达到降低血糖的目的。

2.药物治疗:中医利用草药、针灸等方法,调节内分泌,改善胰岛素的分泌和作用。

三、糖尿病中医药健康指导方案1.饮食方面(1)控制总热量摄入:每天摄入的热量要适中,不要过高或过低。

(2)合理搭配营养:主食应以全谷类为主,多吃蔬菜、水果,适量摄入优质蛋白质。

(3)控制餐后血糖:餐后血糖升高是糖尿病的重要特点,因此,饮食应以低升糖指数的食物为主。

2.药物治疗(1)草药治疗:根据糖尿病的证型,选用相应的草药进行治疗。

(2)针灸治疗:通过刺激特定的穴位,调节内分泌,改善胰岛素的分泌和作用。

3.生活方式调整(2)适当运动:每周至少进行150分钟的中等强度运动。

4.心理调护(2)积极参与社会活动:加强与家人、朋友的交流,增加生活乐趣。

四、糖尿病中医药健康指导方案的实施1.定期监测血糖:了解自己的血糖情况,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2.遵医嘱用药:按照医生的建议,按时、按量服用药物。

4.家庭支持:家人要给予关心和支持,共同为糖尿病的治疗努力。

糖尿病并不可怕,只要我们积极面对,遵循中医药健康指导方案,相信病情一定能得到有效控制。

让我们一起努力,战胜糖尿病,过上健康的生活!注意事项:1.饮食要定时定量别看这简单,其实做到挺难。

有时候忙起来,就忘了按时吃饭,或者随便应付一下。

解决办法就是设定闹钟提醒,或者提前准备好健康的餐食,确保每顿饭都能按时吃,分量适中。

中医治疗高血压糖尿病的知识总结

中医治疗高血压糖尿病的知识总结

中医治疗高血压糖尿病的知识总结高血压和糖尿病是两种常见的慢性疾病,对患者的健康带来严重影响。

传统中医学认为,高血压和糖尿病是由于气血不调、脏腑功能失调等引发的。

因此,中医在治疗高血压和糖尿病方面拥有独特的理论和治疗方法。

首先,对于高血压患者,中医强调调整体内的“气血循环”。

中医认为,高血压是由于肝气郁结、气滞血瘀等引发的。

因此,中医治疗高血压的方法主要包括舒肝解郁、活血化瘀等。

常用的中药有丹参、川芎、桃仁等,这些药物可以改善血液循环,减少血液黏稠度,从而起到降低血压的作用。

此外,中医还注重通过调整饮食结构,控制咸味摄入,减少油腻食物的摄入,有助于改善血液循环,稳定血压。

对于糖尿病患者,中医治疗侧重于调整脾胃功能,并平衡体内的阴阳。

中医认为,糖尿病是由于脾胃虚弱、阳气不足等引发的。

因此,中医治疗糖尿病的方法主要包括健脾益气、温阳补肾等。

常用的中药有黄芪、山药、附子等,这些药物可以调整脾胃功能,增强体内的阳气,从而改善血糖水平。

此外,中医还注重通过合理膳食控制,限制糖类、淀粉类食物的摄入,增加蔬菜、蛋白质的摄入,有助于稳定血糖水平。

中医治疗高血压和糖尿病的方法多样,包括中药治疗、针灸、艾灸等。

中药治疗是最常见的方法,中药具有疏肝理气、健脾益气、通络化瘀等作用,可以改善病情、控制症状。

针灸和艾灸作为中医特色疗法,通过刺激穴位、调整气血,可以调理脏腑功能,缓解疾病症状。

此外,中医还强调个体化的治疗方法,根据患者的体质、病情特点,进行针对性的治疗,以达到最好的治疗效果。

总之,中医治疗高血压和糖尿病的方法多样,具有独特的理论体系和疗效。

中医注重调理整体的气血和脏腑功能,通过中药治疗、针灸、艾灸等手段,可以有效控制高血压和糖尿病的症状,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然而,中医治疗需要专业的医师指导和个体化的治疗方案,患者在接受中医治疗时应注意合理用药、坚持长期治疗,并与西医治疗相互配合,以达到更好的治疗效果。

糖尿病的中医辨证治疗

糖尿病的中医辨证治疗

糖尿病的中医辨证治疗糖尿病是一种常见的慢性疾病,患者需要通过长期的药物、饮食和运动等方面的管理来控制血糖水平,避免并发症的发生。

中医理论认为,糖尿病的发生与人体内的阴阳失衡、气血不畅、脏腑功能失调等因素有关。

因此,中医治疗糖尿病的关键在于调整人体的阴阳平衡,改善气血不畅和脏腑功能失调,从而达到控制血糖水平的目的。

中医辨证论治是中医治疗糖尿病的重要方法之一。

它主要是根据患者的具体病情和症状,结合中医理论和辨证方法,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

通过对患者的辨证施治,可以达到调节人体内环境、改善症状、提高生活质量的目的。

在中医理论中,阴阳平衡是人体健康的基本原则。

糖尿病患者常常出现阴不足、阳有余的情况,因此中医治疗的关键在于调整阴阳平衡。

通过使用一些具有养阴、益肾、温阳、利湿等功效的中药,可以有效地调节患者的阴阳平衡,达到降低血糖的目的。

除了中药治疗外,针灸也是中医治疗糖尿病的一种有效方法。

针灸可以刺激人体的穴位,促进气血流通,调节内分泌系统,从而降低血糖水平。

一些具体的针灸治疗案例表明,针灸治疗可以显著改善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水平、血脂代谢和临床症状。

在糖尿病的药物治疗方面,现代医学主要采用口服降糖药和胰岛素等方法。

然而,这些药物治疗方法往往存在一些不良反应和局限性。

相比之下,中药治疗糖尿病具有多靶点、多途径、多层次的优势,可以显著降低血糖水平,同时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和体征。

预防和管理糖尿病的关键在于饮食、运动和监测血糖。

在饮食方面,糖尿病患者应该控制摄入的热量和碳水化合物的含量,同时增加蔬菜、水果和全谷类食品的摄入。

在运动方面,患者应该选择适合自己的运动方式,如散步、慢跑、瑜伽等,以促进身体的代谢和健康。

在监测血糖方面,患者应该定期监测血糖水平,了解自己的血糖控制情况,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总之,中医辨证治疗糖尿病具有独特的优势和现实意义。

通过对患者的辨证施治,可以达到调节人体内环境、改善症状、提高生活质量的目的。

糖尿病合并高血压的中医辨证治疗

糖尿病合并高血压的中医辨证治疗

它会 导致糖 尿病患 者引发心 脑血管 或眼部等 并发症 的发生 , 并 严重威胁着 糖尿病患者 的生命 安全。而且它 的发病 因素 比较 复 杂, 包括年龄 、 肥胖 、 吸烟或代谢异常等 。因此 , 加强 对糖尿病 患 者 血糖 及血压的控制 和治疗 是非常重要的 。该 文采用了 中医辨 证 的方 法对糖尿病合并 高血压患者进行 了治疗 ,其辨证 的方 法 主要是调节人体 的阴阳气血平衡翻 。根据患者的症状并以稳定患 者血糖 和血压为 目的, 选取清热凉血散癖 的方法 , 按 中医配伍选 取 生地 、 丹皮 、 丹参 、 赤芍、 泽兰 和鬼箭羽及 天花 粉等药 物 , 将 其 组成一 副具有调节血糖 、 降低血压 的药物 对患者进行治疗 , 并 取 得 了良好 的治疗效果 。 因此 , 在对糖尿病 合并高血压患者 的治疗 中, 应采用 中医辩
2 结 果
糖尿病合并高血 压是糖 尿病患者 中 比较常见 的一种并发症 之一 , 也是 糖 尿 病 患 者 全 身 性 血 管 病 变 的 一 种 。而且 糖 尿 病 患 者
会随着年龄 、 病程及 其体 重的增加 . 而提高发生 高血压并发症 的 概率 , 且其发生高血 压的情况也 明显高 于非糖 尿病患 者 . 严重 影 响了患者的生命安全和健康_ 1 1 。为探讨并分析糖 尿病合并 高血压 患者采用 中医辨证 治疗的 临床 疗效 , 该研究选 取该 院 2 0 1 1年 3 月~2 0 l 3 年7 月诊治 的糖 尿病合 并高 血压患者 7 2例作为对 象 进行研究 , 现报道如下。
过 程 中均 无 不 良反 应 的 出现 。
3 讨 论
对所有患者全 部采 取常规方法进行治疗 , 对患者进行疾病 的 健康教 育 、 并在饮食 上对其进行控制 、 而且要求 患者进行 有规律 且有选择性 的有氧运动等 。然后 对对照组患者 在常规治疗 基础

中医辨证治疗糖尿病合并高血压的临床分析

中医辨证治疗糖尿病合并高血压的临床分析
和对 照组相比 ,观 察组患者I 总有 效率明显升 高,AC 临床 R和 H MA— O I R浓度 均明显 降低 ,差异显著具有统计 学意 义 ( < .5 P O0 )。 结论 : 中医辨证 治疗可以提 高治疗有 效率 ,改善肾损 害及胰 岛素抵 抗情况 ,具有 显著 的临床 意义,值得推 广。 【 关键词 】 糖尿病合并 高血压; 中医辨证治疗 ;I 临床效果
TCM r ame t c u d i r v h r am e t e ce c ,i r v i n y d ma e a d i s l e i a c ,a d h d sg i c n l ia te t n o l mp o e t e te t n f in y mp o e k d e a g i n n u i r ss n e n a i n f a t c i c l n t i n sg i c n e wo h fp o t n i n f a c , r y o r mo i . i t o
【 y o d 】 D al ia efcs Ke w r s ib ts l dh e e s ; C t ame t C i c l f t me i a y t u o r n e
治疗的糖 尿病合并 高血 压患者 16例 ,随机将 患者分 为对 照组和观察组 ,对 照组 患者采取 西药治疗 的方式 ,观察组 患者采取 中医 2
辨证 治疗 的方 式,分 别分析 两组患者临床效果 、尿 白蛋 白 尿肌 酐 ( C / A R)、胰 岛素抵 抗指数 ( O . 等指标 情况。结果: H MAI R)
C C 中 医 临 床 研 究 2 1 第 4卷 第 1 期 JM 02年 2
。O. 11
中 医 辨 证 治 疗 糖 尿 病 合 并 高 血 压 的 临 床 分 析

高血压、糖尿病中医预防保健知识

高血压、糖尿病中医预防保健知识

中医对高血压、糖尿病的辨证分型
肝阳上亢型
表现为头痛、眩晕、急躁易怒等症状,治疗以 平肝潜阳为主。
痰湿内阻型
表现为胸闷、恶心、呕吐等症状,治疗以化痰 祛湿为主。
气阴两虚型
表现为心悸、气短、乏力等症状,治疗以益气 养阴为主。
中医对高血压、糖尿病的治疗原则
强调个体化治疗
根据患者的具体病情和体质情况,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
02
根据自身情况选择合适的运动方式,如散步、 太极拳等,保持适当的运动量,有助于控制体
重和血压。
睡眠充足
04
保证充足的睡眠时间,成年人一般每天睡眠78小时,有助于调节身体机能,保持血压稳定。
05
高血压、糖尿病的误区与澄 清
常见误区
误区一
高血压、糖尿病无法预防。
误区二
高血压、糖尿病无法治愈,只能 控制。
糖尿病
遗传因素、环境因素(如不良的 生活习惯、缺乏运动、肥胖等) 都可能导致糖尿病。
高血压、糖尿病的症状
高血压
常见的症状包括头痛、疲倦、心悸、 耳鸣等,严重时可能出现心脑血管疾 病的症状,如胸痛、呼吸困难等。
糖尿病
常见的症状包括多饮、多尿、多食和 体重下降等,严重时可能出现并发症 的症状,如视力模糊、四肢麻木等。
高血压、糖尿病需要患者积极改变不良的生活习惯和饮食习惯,保持健 康的生活方式,同时需要定期进行体检和监测病情。
THANKS
避免诱发因素
戒烟限酒,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 避免过度劳累和精神压力,预防感 冒和其他感染。
自我保健方法
合理饮食
01
遵循低盐、低糖、低脂、高纤维的饮食原则, 适量摄入蛋白质和脂肪,多吃蔬菜水果。
保持良好心态

76例Ⅱ型糖尿病合并高血压的中医辨证治疗

76例Ⅱ型糖尿病合并高血压的中医辨证治疗
1 9 3 : 4 7-1 9 9 0,0 1 2 42 .
[ ]黄佐 良. 二 3 十:指肠穿孔的一种特殊 x线 征 []实用放射学杂志 , J.
1 8 。 (4 )2 5 2 6 99 5 :1— 1
[ ]吴克松, 4 王尤洪. 损伤控制外科技术在严重胰腺外伤中的应用[ ] J.
内分泌外科杂志,0 8 : — 5 20 ,2 2 . 23
2 二 次手术 的分析 . 4 二次手 术 中 l 均 由基层 医 0例
[] 1 公保才旦 . 十二指肠瘘的外科治 疗体会 [ ] 中国现代 医学杂志, J.
20 。 1 ) 7 6 . 001 : — 8 0( 1 6
院一次手术后转往我院, 本组 1 0例首次手术探查均由 住院医师手术, 首次手术探查漏诊 8 , 例 本组术中已发 现腹膜后血肿, 十二指肠周围严重水肿或该处浆膜 、 后
腹膜 黄绿色 染色 , 右肾 区及横结 肠 系膜根 的 血肿 , 未 但
1 2 MO R O ILT , L G N , 1 raijr saig J O EELC GBL H MA AN O I eaO gnnuy el MA t . n
1:) c a d o eu , m l bw l cl nr t [ ] r m , I | nr s ud n m s a o e o nade u JJ Ta a a e。 l , o em u
2 5 : 8 20 4( ) 7 — 8 . 2
[] 9 陈俐, 王丽英, 手术应激反应应对的研究进展 [] 杨敏, 等. J. 解放军护理
杂 志 。032 5 : _ 2 20 . 0( ) O_ . 4 4
7 6例 Ⅱ型糖尿病合并高血压 的 中医辨证治疗

观察中医辨证治疗糖尿病合并高血压的临床疗效

观察中医辨证治疗糖尿病合并高血压的临床疗效

观察中医辨证治疗糖尿病合并高血压的临床疗效摘要】目的对糖尿病合并高血压患者实施中医辨证治疗,观察和分析其治疗的临床效果。

方法将此次所收治的116例糖尿病合并高血压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组为对照组和治疗组。

对照组:采用西药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采用中医辨证治疗。

结果治疗组治疗有效率为96.55%(56/58)与对照组87.93%(51/58)比较(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ACR、HOMA-IR浓度出现明显下降,但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

结论临床上,对糖尿病合并高血压患者采用中医辨证治疗,有效地改善患者肾损伤和胰岛素抵抗情况,提高治疗效果。

【关键词】中医辨证治疗糖尿病合并高血压胰岛素抵抗【中图分类号】R24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5085(2013)52-0250-02临床上,糖尿病合并高血压在中老年人群中发病非常高[1]。

患者常常还存在高胆固醇和动静脉血管顺应性低下等症状,进而降低患者靶器官生物活性效应。

此外,糖尿病合并高血压还增加患者发生心脑血管疾病几率。

为此,我院对此次所收治的糖尿病合并高血压患者采用中医辨证治疗,取得明显成效,如下报道。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此次研究和治疗的116例糖尿病合并高血压患者,收治时间:2012年8月-2013年10月。

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这些患者分组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各为58例。

对照组:其中男性37例,女性为21例;年龄在52-67岁,平均为(62.0±1.0)岁;糖尿病病程在0.5-12.2年,平均为(5.6±1.0)年;高血压病程在0.3-15.0年,平均为(6.3±1.2)年。

治疗组:其中男性38例,女性为20例;年龄在54-68岁,平均为(62.5±1.0)岁;糖尿病病程在0.4-12.3年,平均为(5.7±0.9)年;高血压病程在0.3-15.2年,平均为(6.4±1.1)年。

糖尿病合并高血压病中医辨证治疗临床分析

糖尿病合并高血压病中医辨证治疗临床分析

糖尿病合并高血压病中医辨证治疗临床分析【摘要】目的:探究中医辨证治疗在糖尿病合并高血压患者中的治疗效果。

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的方法,将2019年3月-2020年3月期间,来我院就诊的72例糖尿病合并高血压患者的临床资料作为本次研究的观察对象。

将其按照治疗方法的不同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各36例。

对照组采用常规西医治疗,观察组则在西医治疗的基础上加以中医辨症治疗。

观察两组患者治疗3疗程后的临床效果。

结果:治疗3个疗程后,两组患者的血压及血糖状况都得到了改善,且观察组患者的改善情况更加明显,与对照组患者情况相比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

结论:使用中医辨症的方式治疗糖尿病合并高血压患者,能够使患者的血压与血糖情况得到明显改善,有助于提高其生活质量,值得推荐使用。

【关键词】糖尿病;高血压;中医辨证治疗;临床效果糖尿病与高血压为同源性疾病,在临床中较为常见,其在病因、并发症等方面存在共通性,因此常合并发作[1]。

近年来,高血压合并糖尿病患者的人数逐渐上升,且西医疗法逐渐显现出弊端。

对此,本文针对中医辩证疗法治疗该疾病的效果进行探究。

研究报告如下述。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采用回顾性分析的方法,将2019年3月-2020年3月期间,来我院就诊的72例糖尿病合并高血压患者的临床资料作为本次研究的观察对象。

将其按照治疗方法的不同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各36例。

对照组中,男性23例,女性13例,年龄37-68岁,平均年龄(49.63±10.28)岁。

观察组中,男性21例,女性15例,年龄36-71岁,平均年龄(54.39±10.75)岁。

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等一般资料方面不存在明显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对照组患者使用常规西药方式进行治疗。

医护人员需对患者的日常饮食及运动情况进行方案制定,并使用西药降压降糖。

口服苯磺酸氨氯地平片,5mg/次,1次/天;口服二甲双胍肠溶胶囊,0.25g/次,3次/天。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血压的中医指导
证候
茶饮
食疗方
(一)阴虚阳亢证 菊花茶、苦丁桑叶茶、菊楂决明饮 葛根粥、菊花粥
(二)气血两虚证 龙眼红枣茶、党参红枣茶
当归炖猪蹄、归芪蒸鸡
(三)痰瘀互结证 降脂益寿茶、陈山乌龙茶
绿豆海带粥
(四)肾精不足证 杞菊茶、黑芝麻茶
桑椹粥、首乌豆枣粥
(五)肾阳亏虚证 杜仲茶、胡桃蜜茶
复元汤、杜仲羊肾汤
医指导
涌泉、神阙 涌泉、神阙 涌泉、神阙
体穴按压
(六)冲任失调证 归杞梅花茶
证候
茶饮
(一)阴虚燥热证 乌梅生津茶、石斛芩叶茶
(二)气阴两虚证 益气生津茶
(三)阴阳两虚证 枸杞明目茶
糖尿病的中医指导
食疗方
玉粉杞子蛋、三豆饮、杞 蓣粥 参杞粥、归芪鸡、苦瓜炒 肉
苁蓉山药苡仁粥
医指导
体穴按压 太冲、太溪、三阴交、风池、内关 气海、血海、中脘、太阳、合谷、足临泣 中脘、丰隆、足三里、头维、血海、公孙 肾俞、命门、志室、气海பைடு நூலகம்关元、足三里、三阴交 关元、百会、足三里、三阴交、神阙、大椎 1.茶饮:归杞梅花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