咏物诗四首优秀教案
咏物诗四首教案
咏物诗四首教案教学目标:1、了解咏物类诗歌的特点和写作技巧。
2、掌握鉴赏咏物类诗歌的步骤和常用方法。
教学重点:1、托物言志的表现手法。
2、语言表达的条理性。
教学过程:1、赏诗猜谜冰雪林中著此身,不同桃李混芳尘。
忽然一夜清风起,散作乾坤万里春。
——元代·王冕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
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唐代·贺知章不论平地与山尖,无限春光尽被占。
采得百花成蜜后,为谁辛苦为谁甜?──唐代·罗隐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
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明代·于谦待到秋来九月八,我花开后百花杀。
冲天香阵透长安,满城尽带黄金甲。
——唐五代·黄巢花开不并百花丛,独立疏篱趣味穷。
宁可枝头抱香死,何曾吹落北风中。
──南宋·郑思肖2、比较阅读末两首诗写的都是菊花,他们所写的菊花特点有何不同?各抒发了什么思想感情?补充注释:黄巢:领导了声势浩大的唐末农民起义,起义历时九年,给予唐王朝以致命的打击,后兵败自杀。
郑思肖:南宋末为太学上舍,曾应试博学宏词科。
宋亡后,他改字忆翁,号所南,以示不忘故国。
他善画墨兰,宋亡后画兰都不画土,人问其故,答曰:“地为人夺去,汝犹不知耶?”小结:黄巢:义军领袖的王霸之气郑思肖:忠于故国的志士情怀3、讨论归纳想一想:咏物诗该如何命题?1、诗中所咏之物有什么特点?特征习性、自然环境2、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自身经历、时代背景3、运用了哪些表现手法?托物言志、比喻、拟人、象征、烘托4、自主学习在《咏物诗四首》中任选一首设计问题,并尝试作答。
示例:《子规》(1)诗中所咏“子规”为何物?诗歌中“子规”有什么特点?子规:又叫杜鹃、杜宇、怨鸟。
传说周时蜀国国君,后被迫逊位,死后魂魄化为子规鸟。
含冤而死,啼声悲哀。
(2)诗中所寄何情?诗人如何将子规与感情融为一体?此诗开始写杜宇化鸟,题材通俗,接下来以反诘的语气发问,由鸟及人,写出了人世不平,表达了诗人愤世嫉俗之意,子规与诗人感情融为一体。
粤教版选修《咏物诗四首》word教案1
选修1-11咏物诗四首一、子规(一)作者及写作背景简介顾况(725-814),字逋翁,苏州(今属江苏)人,唐肃宗至德二载(757)登进士第,曾为校书郎、著作佐郎,贞元初,因作诗嘲讽权贵,贬为饶州司户。
曾至崂山受道箓,后传其隐居于茅山,自号华阳真人,有《华阳集》。
顾况性诙谐,诗名较著。
他重视文学的社会作用,认为诗歌“信无逃于声教,岂徒文采之丽耶?”其诗多以揭露现实黑暗为主。
(二)基本解读此诗借咏子规,抒发诗人对历代遭受苦难、蒙受冤屈而死之人的深深同情和对黑暗社会的不满。
(主旨)前二句说古蜀国国君杜宇冤死已经很久了,但他的魂魄问,由鸟及人,暗示之意深刻。
二、葡萄(一)作者及写作背景简介韩愈(768-824),字退之,河阳(今河南孟州)人。
郡望昌黎(今属河北),后人称为“韩昌黎”。
幼孤,由兄嫂抚养。
贞元八年(792)登进士第。
历任宣武军董晋、武宁军张建封二幕府节度推官,十八年授四门博士,迁监察御史;因得罪当权者,贬为阳山(今属广东)县令。
元和元年(806)召为国子博士。
后曾任都官员外郎、史馆修撰等职。
元和十二年(817),从裴度征淮西有功,迁刑部侍郎。
十四年,因上书谏宪宗迎佛骨事,贬为潮州刺史。
穆宗即位,召为国子祭酒。
后历任兵部侍郎、京兆尹、吏部侍郎。
长庆四年(824)十二月卒于长安寓所。
谥号“文”,人称“韩吏部”、“韩文公”。
韩愈以诗文著称,其诗长于铺陈,好发议论,以古文章法句式入诗,即“以文为诗”,风格奇崛雄伟,时有怪诞、滞涩,与孟郊齐名,为“韩孟诗派”的主要代表。
而近体诗却多亲切自然。
他是中唐“古文运动”的领袖,与柳宗元齐名,人称“韩柳”,为“唐宋八大家”之首,苏轼称赞他“文起八代之衰,而道济天下之溺” (《潮州韩文公庙碑》),对后世有巨大影响。
其门人李汉编其遗文为《韩愈集》四十卷,今有《昌黎先生集》四十卷并《外集》行世,《全唐诗》存诗十卷,三百余首。
这首诗是诗人于元和元年(806)五月在江陵(今属湖北)写给他的好朋友张署的,原诗题为《题张十一旅舍三咏》,此诗为其中之一。
咏物诗教案
《品读咏物诗》教案教材分析教材选自倪文锦主编的《古诗百首赏析》。
我根据教学班级情况对教材进行了分类,有计划地选择4首咏物诗《卜算子·咏梅》《咏柳》《石灰吟》《竹石》进行解读。
咏物诗虽写物,却字字关情。
语浅、意深、境远是对咏物诗最好的概括,所以咏物诗不能仅仅停留在“懂”和“背”上,更需要学生进行“品”和“悟”。
学情分析 1.专业性:我所教授的是高一幼师班,音乐美术口语是其专业课,学生有较好的审美能力、画面感知能力以及朗诵能力。
2.排斥性:古典文化基础薄弱,对于古诗词的意境、语言之美,学生普遍感觉可望而不可及。
教学理念艺术教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我国著名教育家丰子恺先生认为:艺术教育就是美的教育,情的教育。
教学重难点知识目标:了解咏物诗托物言志的之美。
能力目标:通过读品唱的方式鉴赏咏物诗。
情感目标:体会咏物诗中的情思之美。
教学重难点重点:了解咏物诗托物言志的之美。
难点:体会咏物诗中的情思之美。
教法学法运用激趣法和陶冶法,培养学生的艺术趣味和审美感受。
课时一课时教学过程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课前自学课前我将关于本课的资源包发至班级QQ共享,让学生自行下载学习,资源包内容包含朗诵音频、以及导学案。
将全班学生分成四组(每组分别负责一篇诗歌)结合导学案,上网查找资料。
1.下载资源包学习,分组完成导学案。
1.使用“导学案”的形式对学生的课前自学进行引导。
美美地读1.展示齐白石的画,请学生猜一猜作品名字。
2.教师讲解朗读要点:音读、义读、情读。
以《卜算子·咏梅》为例。
(1)音读:读准字音。
如“更著(zhuó )风和雨”“零落成泥碾(niǎn)作尘”(2)义读:在理解诗歌大意的基础上,正确断句。
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
已是/黄昏/独自愁,更著/风和雨。
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
零落/成泥/辗作尘,只有/香如故。
(3)情读:根据情感词定诗歌情感基调。
寂寞”“独自愁”展示了作者悲凉、孤寂的内心世界。
咏物诗鉴赏教案
咏物诗鉴赏教案教学目标:一、了解咏物诗的特点二、了解咏物诗中寄托的感情类别三、掌握咏物诗的鉴赏思路四、掌握咏物诗的常见手法(第二课时)教学重点:咏物诗的感情类别。
教学难点:咏物诗的鉴赏思路。
教学过程:一、导入用四首学生熟悉的古诗导入,让学生说出这些诗歌分别属于什么题材的诗。
1.山居秋暝王维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山水田园诗,表达了作者厌倦官场,决心归隐田园的思想感情。
2. 使至塞上王维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
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边塞诗,描绘了塞外奇特壮丽的风光,表现了诗人对不畏艰苦,以身许国的守边战士的爱国精神的赞美。
3.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王勃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
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送别诗,表达了作者对友人真挚深厚的感情。
4. 梅花王安石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
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
咏物诗诗中描写了梅花凌寒开放的景象,通过对梅花不畏严寒的高洁品性的赞赏,用雪比喻梅的冰清玉洁,又用“暗香”点出梅胜于雪,赞扬不怕困难、倔强不屈的傲然风骨。
二、咏物诗的题材特征1.咏物诗是指内容上以某一物为描写对象,抓住其某些特征着意描摹,借以抒发思想感情的诗歌。
2.区别咏物诗和一般的写景诗菊郑谷王孙莫把比蓬蒿,九日枝枝近鬓毛。
露湿秋香满池岸,由来不羡瓦松高。
菊花的高尚气节作者不求高位、不慕荣利咏物诗饮酒(其五)陶渊明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田园风光图热爱大自然,隐逸避世写景诗咏物诗与写景诗的区别1、从描写对象上,咏物诗中只有一个主体描写对象,主要描写此物的特点;而其它的诗中多是由多个景物构成一幅总体的画面,没有主次之分。
2、从手法上,咏物诗是借详细描写物的特征来托物言志;而其它诗中的景物描写是借景抒情。
咏物诗四首教案(粤教版选修)
咏物诗教案粤教版选修咏物诗四首教案(粤教版选修)作为一名为他人授业解惑的教育工作者,往往需要进行教案编写工作,借助教案可以让教学工作更科学化。
那么写教案需要注意哪些问题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咏物诗四首教案(粤教版选修),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了解诗人刘禹锡;了解咏物诗借物抒情,托物言志的特点;识记古诗常见意象所包含的意思。
过程与方法:学习鉴赏咏物诗的步骤和技巧;分析《赏牡丹》中比喻、拟人和对比烘托的写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诗歌中包含的感情,体会“一枝一叶总关情”的生活感悟。
教学重点:了解咏物诗借物抒情,托物言志的特点;识记古诗常见意象所包含的意思。
教学难点:学习鉴赏咏物诗的步骤和技巧。
教学方法:朗读、鉴赏、背诵、讨论、总结。
教学用具:媒体课件。
教学课型:拓展阅读。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子规【导入语】同学们,这个世界真美好!这个世界给我们如此多的美的感动!看着这姹紫嫣红的春天,我们会感叹生命的绚丽;看着那辽远无际的蓝天,我们会感叹宇宙的恒常;看到莲花,我们会想起纯洁的爱情;看到杨柳,我们会感受到惜别的情;看到黑幕中悬挂的一轮明月,我们会想起一首诗“楚楚心皎洁,盈盈清如晶。
纤柔光似泉,斜移树影倾。
”正所谓“一枝一叶总关情”,古代多少文人墨客借物抒情,借物述志,于咏物中寄情寓兴,赋予所爱之物以深意,于是形成了我国古典诗歌的一道靓丽的风景线——咏物诗。
古人很喜欢咏物,仅《全唐诗》就存有咏物诗6021首,其中初唐504首,盛唐746首,中唐1455首,晚唐3556首。
今天,让我们一起来学习咏物诗,一起来感受“一枝一叶总关情”的意蕴。
那么,什么叫做咏物诗呢?咏物诗有些什么特点呢?我们在鉴赏时要注意哪些方面呢?现在我们先来看看咏物诗。
【咏物诗的鉴赏】1、含义:咏物诗就是托物言志或借物抒情的诗歌,通过事物的咏叹体现人文思想。
咏物诗中所咏之“物”往往是作者的自况,与诗人的自我形象完全融合在一起,作者在描摹事物中寄托了一定的感情。
《咏物诗》四首(粤教版高二选修教案设计)共3篇
《咏物诗》四首(粤教版高二选修教案设计)共3篇《咏物诗》四首(粤教版高二选修教案设计)1《咏物诗》四首(粤教版高二选修教案设计)作为经典的诗歌形式,咏物诗既是对万物造化的赞美和咀嚼,也是对诗人个性、情感、思想的表达和诉说。
在粤教版高二选修教材的《咏物诗》一章中,四首诗歌——《赋得古原草送别》、《泊船瓜洲》、《枫桥夜泊》、《梁甫吟》成为了我们认识世界、感知生命、感受心灵的原材料。
本文将从四个方面来进行教案设计。
一、课堂教学在传授基本知识的同时,要注重诗中表达的情感。
1. 诗歌鉴赏透过慰藉离愁的《赋得古原草送别》,我们看到作者对友人离别的深情告别;透过对饱含内心忘我的《泊船瓜洲》的体验,我们领略到了作者自由奔放的精神;透过忧国忧民的《枫桥夜泊》,我们陪伴作者在月色下思索时局;透过弘扬人文精神的《梁甫吟》,我们认识到谦恭容易亲人近、完美莫过于克己复礼等真切而深刻的内在世界。
在课堂上,可以借助名家点评、影视解读等形式,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鉴赏诗歌。
2. 诗歌讲解老师可以从四个方面来为学生讲解诗歌的基本元素:一是语言技巧,包括韵律、节奏、对仗等;二是形象描写,包括视觉和听觉等;三是情感表达,包括兴起与落寞等;四是背景介绍,包括历史、文化和文学等。
3. 诗歌朗诵在课堂上,既可以学生竞跑朗诵,让他们在速度和准确度中提高朗诵技巧;也可以学生独立朗诵,让他们在思考和体味中提高表现能力。
同时,老师也应该鼓励学生自由朗诵,以满足对诗歌情感的表达需求。
二、作业完成在完成作业中,同样可以从四方面来着手:1. 作品鉴赏要求学生要针对教材中四首咏物诗中的一首,撰写一篇不少于2000字的诗文鉴赏,其中包括作品简介、语言技巧、形象描写、情感表达和背景介绍等方面。
要求学生通过讲述自己的阅读体验,反思并感悟诗歌所传达的真知,也可作为提高语文理解能力的途径。
2. 诗歌比较要求学生选择两首咏物诗进行比较,并分析两者在语言技巧、形象描写、情感表达和背景介绍等方面的异同点。
孤雁在狱咏蝉秋莲葡萄咏物诗鉴赏
四首咏物诗教案学习目标:学生通过标题及诗歌内容,准确说出所咏之物。
学生通过诗歌内容找出并归纳物的特点。
学生通过回忆旧知、自查资料或者教师讲解,了解诗歌背景,诗人的人生际遇。
明确托物言志、寄情于物、比喻象征、烘托对比等常见手法,学生能领会物志契合并用诗歌语言阐述作者所托之志、所寄之情。
教学重点、难点:准确找出物的特点及准确表述。
能联系背景鉴赏诗歌内容。
课时:两课时。
预习案1、概念:咏物诗是一种以客观世界中的具体事物为描写对象的诗体,它将作者的写作目的以及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寄寓在物的描写中。
2、常用手法:托物言志、象征、拟人、比喻、烘托、对比等。
3、咏物诗例1小松杜荀鹤自小刺头深草里,而今渐觉出蓬蒿。
时人不识凌云木,直待凌云始道高。
4、两首诗分别咏了什么物,,,用红笔划出诗中的依据。
5、陆游诗所咏之物有什么特点苏轼诗所咏之物有什么特点6、这两首诗诗人各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7、归纳咏物诗常见的表现手法研习案1导语:处理预习案。
明确几个问题。
·物的特点包括外在的环境特点和内在的神韵、品格。
·咏物诗一般的鉴赏流程:找出特点、联系背景、物志契合。
2诵读、理解诗歌内容。
要求做到直译、达观。
孤雁译文一只离群的孤雁,它不喝水不啄食,只是一个劲地飞着叫着,思念和追寻着它的伙伴。
又有谁来怜惜这浩渺天空中的孤雁呢?它和雁群相失在云海弥漫间,它望尽天涯,仿佛伙伴们就在眼前;它哀鸣声声,好像听到了同类的呼唤,然而野鸦们全然不懂孤雁的心情,只顾在那里纷纷鼓噪不休。
3学生找出物的特点。
分析诗中孤雁的形象?诗中描绘了一只怎样的孤雁?要求特点用形容词呈现:与同伴离散、想念同伴、孤独、渴望跟同伴相聚的孤雁。
4结合诗歌注释,教师适当讲解诗歌背景。
严武逝世,杜甫出川,生活困窘,亲友离散、晚年多病。
5探讨,作者寄寓的情感。
托物言志,借失群的大雁,寄寓了诗人乱离飘泊中亲友离散的痛苦心情,以及对家人的深切思念和对团聚的无比渴望。
《咏物诗四首》说课稿
• 鹧鸪鸟:勾起旅途艰险的联想和满腔的离愁别绪。
• 寒蝉:悲凉 鸳鸯,指恩爱的夫妇,
• 七、布置作业
• 3、动物类 猿猴:哀伤 凄厉
•
鸿鸽::理想 追求
鱼:自由 惬意
鹰:刚劲 自由 人生的搏击 事业的成功
狗、鸡:生活气息 田园生活
(瘦)马: 奔腾 追求 漂泊 乌鸦:小人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客庸夫 哀伤
沙鸥:飘零 伤感 鸟:象征自由
双鲤:代指书信。
• (孤)雁:孤独 思乡 思亲 音信 消息
• 鸿雁:书信 游子思乡怀亲之情和羁旅伤感。
合诗句简要分析。 • ②诗中“物”与“志”的契合点是哪几句诗? • ③结合背景,揣摩诗人所托之情,所言之志。
• 4、学生讨论,发言
说教学步骤
• 四、老师点拨,小结
物象 特征
啼血
物象 内在 品质 积冤 不平
诗人经历, 社会环境, 蒙冤屈死之 人多、社会 黑暗
表达情感:借咏子规表达了对历代遭受苦 难,蒙受冤屈而死的人的同情,以及对黑 暗社会的不满。
说教学步骤
• 五、堂上训练
• 完成2007年安徽语文高考卷诗歌鉴赏题
• 《醉落魄 咏鹰》
说教学步骤
• 六、拓展
• 古代诗歌中常见的意象:
• 1、 树木类: 黄叶:凋零 成熟 美人迟暮 新陈代谢 绿叶:生命力 希望 活力 竹:气节 积极向上 柳:送别 留恋 伤感 春天的美好
• 折柳:有惜别怀远之意。 • “杨柳”:伤别情怀
• 1、提炼所写物象描写特征的词语,分 析物象的外在特征、环境特点
• 2、挖掘物象内在品格和精神。 3、抓住“物”与“志”的契合点。
• 4、联系诗人自身经历和所处社会环境, 揣摩诗人所托之情,所言之志。
原创精品教案 咏物诗四首
咏物诗四首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掌握咏物诗借物抒情,托物言志的特点。
2、学习鉴赏咏物诗的步骤和技巧。
◆过程和方法:注重发挥学生“主体”地位,采用“互动、合作、探究”学习方法,师引导点拨,共同归纳,形成学习成果。
情感态度价值观:1、通过咏物诗的学习,培养学生关注大自然.热爱生活的情感。
2、体会诗歌中包含的感情,体会“一枝一叶总关情”的生活感悟,并学习如何将自己的情感通过“一枝一叶”表达出来二、教学重难点:重点:理解咏物诗借物抒情,托物言志的艺术特点;学习鉴赏咏物诗的步骤和技巧。
难点:引导学生“学以致用”,培养学生创作诗歌的兴趣。
三、教学方法:教读讨论法(多媒体课件辅助)四、课时安排:1五、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复习学生以前学过的咏物诗,认识咏物诗的来源和概念)咏物诗的来源:自然界中的万物,大至山川河岳,小至花鸟虫鱼,都可以成为诗人描摹歌咏的对象。
他们在细致描摹的同时,寄托自己的感情。
这就产生了咏物诗。
咏物诗的概念:以客观事物为描写对象,或细致地刻画它的色彩与形态,或借以抒怀兴感的诗作。
咏物诗常用的写法:托物言志、借物喻人、对比、衬托等。
(二)整体感知四首咏物诗,朗诵诗歌。
(三)鉴赏《葡萄》1、思考并讨论下列问题:a、诗人描绘了葡萄怎样的特点?b、本诗“物”与“志”的契合点是哪几句诗?c、联系诗人自身经历和所处社会环境,揣摩诗人所托之情,所言之志。
2、小组自由讨论,回答问题,师补充或引导点拨。
(四)拓展陆游《卜算子·咏梅》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
已是黄昏独自愁,更著风和雨。
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
零落成泥辗作尘,只有香如故。
①该诗写了什么事物,它有什么特征?②作者通过该事物寄托了怎样的情志?③全诗在表达技巧有什么特点?明确:(学生回答问题,师补充或引导点拨)(五)归纳咏物诗步骤和方法:1、提炼所写物象描写特征的词语,分析物象的外在特征、环境特点。
2、挖掘物象内在品格和精神。
《咏物诗四首》教学案
学号:_______ 姓名:_______<11> 咏物诗四首【旧知检测】默写1、,。
何时倚虚幌,双照泪痕干。
《月夜》2、忽过新丰市,还归细柳营。
,。
《观猎》3、积雨空林烟火迟,蒸藜炊黍饷东菑。
,。
《积雨辋川庄作》4、,。
涧户寂无人,纷纷开且落。
《辛夷坞》【考点呈现】1、鉴赏诗歌的形象;2、评价作品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
【咏物诗】1、咏物诗就是托物言志或借物抒情的诗歌,通过对事物的咏叹体现人文思想。
2、主要类型:(1)“托物言志”型,其所咏之“物”往往是作者的自况,与诗人的自我形象完全融合在一起,作者在描摹事物时寄托了一定的感情;(2)“借物抒情”型,即作者或流露出人生态度,或寄寓美好的愿望,或包蕴生活的哲理,或表现自己的生活情趣。
3、特点:内容上以某一物为描写对象,抓住其某些特征着意描摹,托物言志,由物到人,由实到虚,写出精神品格;4、常用表现手法:托物言志、借物抒情常用修辞手法:比喻、象征、拟人、对比、衬托等【题型归纳】1、形象鉴赏:塑造了什么样的形象?描述的形象有什么特点?诗中的XX具有怎样的特点(品格)?2、作品思想内容及情感:寄托﹙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情感?【尝试练习】阅读《赏牡丹》,完成下列问题。
赏牡丹(唐)刘禹锡庭前芍药妖无格,池上芙蕖净少情。
唯有牡丹真国色,花开时节动京城。
1、诗中的“牡丹”有何特点?请简要分析。
诗人笔下的牡丹高贵富丽。
比艳丽妩媚的芍药更有格调,比高洁清净的荷花更有情致,是国中最美丽的女子,所以花开时节引得无数的人来欣赏,惊动了整座长安城。
2、简要分析全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诗人使用了衬托手法,用艳丽妩媚的芍药、高洁清净的荷花来衬托牡丹有格调、有情致,高贵富丽。
用比喻手法,把牡丹比喻成国中最美丽的女子,花开时节引得无数的人来欣赏,惊动了整座长安城。
写出牡丹的姿色远在其它诸花之上。
表达了诗人对牡丹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总结规律】:一、鉴赏咏物诗的思路:(1)所咏何物:确定对象。
原创精品教案咏物诗教案
原创精品教案咏物诗教案第一篇:原创精品教案咏物诗教案咏物诗教学目标:1、了解咏物诗借物抒情,托物言志的特点。
2、学习鉴赏咏物诗的步骤和技巧。
3、体会诗歌中包含的感情,体会“一枝一叶总关情”的生活感悟,并学习如何将自己的情感通过“一枝一叶”表达出来。
教学重点:了解咏物诗借物抒情,托物言志的特点。
教学难点:学习鉴赏咏物诗的步骤和技巧。
教学时数四课时第一课时一、引入,回顾。
1、引入古人很喜欢咏物,仅《全唐诗》已存6021首,初唐504首,盛唐746首,中唐1455首,晚唐3556首。
自然界中的万物,大至山川河岳,小至花鸟虫鱼,都可以成为诗人描摹歌咏的对象。
他们在细致描摹的同时,寄托自己的感情。
——这就产生了咏物类诗歌。
2、回顾(1)小池杨万里泉眼无声惜细流,树阴照水爱晴柔。
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
(2)赋得古原草送别白居易(前半是一首很好的咏物诗)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
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
(3)望庐山瀑布李白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4)咏柳贺知章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
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5)题西林壁苏轼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6)江雪(柳宗元)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7)望岳(杜甫)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8)石灰吟于谦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
粉骨碎身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二、如何鉴赏咏物诗1、步骤:(1)意象分析。
欣赏作者对于所咏之物特点的把握和刻画。
(提炼所写物象描写特征的词语,分析物象的外在特征、环境特点。
)(2)情感分析。
把握作者在描摹事物中所寄托的感情。
(要挖掘物象内在品格和精神,抓住物与“志”的契合点,联系诗人自身经历和所处社会环境,揣摩诗人所托之情,所言之志。
咏物诗教案
咏物诗四首
荣山中学黄双
一、教学目标:
1、了解咏物诗托物言志的特点。
2、理解四首咏物诗的歌咏对象以及所言之志
二、教学重点:
培养学生鉴赏咏物诗的能力
三、教学难点:
具体分析诗句,联系背景,品评主旨
教学过程
一、导入
从学生比较熟悉的诗歌《梅》进行导入
二、概念的学习
1、何谓咏物诗
2、托物言志和借景抒情的概念
三、鉴赏导学
五、拓展阅读
蝉[初唐] 虞世南
垂緌饮清露,
流响出疏桐。
居高声自远,
非是藉秋风。
六、资料补充
古诗中常见的意象及情感寄托
七、作业
通过网络等各种手段,搜索更多古诗中常见的及情感寄托。
《咏物诗》四首(粤教版高二选修教案设计)
《咏物诗》四首(粤教版高二选修教案设计)《咏物诗四首》教案执教:袁志辉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了解咏物诗借物抒情、托物言志的特点;理解四首咏物诗所言之志;学习鉴赏咏物诗的步骤和方法。
2.过程与方法:朗诵、归纳、自主、合作、探究。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诗歌中包含的感情。
教学重难点:学会鉴赏咏物诗的步骤和方法。
教学课时:1课时教学工具:多媒体投影、导学案教学过程:※初步感知:全班同学一起朗诵这四首诗并完成导学案上关于《子规》的练习。
1.诗中所咏“子规”为何物?诗歌中“子规”有什么特点?参考:①子规:又叫杜鹃、杜宇、怨鸟。
传说周时蜀国国君,后被迫逊位,死后魂魄化为子规鸟,啼声悲哀。
②诗歌中的“子规”:“杜宇冤亡积有时,年年啼血动人悲。
”从这句诗中我们知道杜宇虽然死了很久了,但是由他化身的子规却长年啼血哀鸣(嘴巴变红)2.诗中所寄何情?诗人如何将子规与感情融为一体?参考:此诗开始写杜宇化鸟,题材通俗,但“若教恨魄皆能化,何树何山著子规?”以反诘的语气发问,由鸟及人,写出了人世不平,抒发了对历代遭受苦难、蒙受委屈而死的人的同情和对黑暗社会的不满。
子规与诗人感情融为一体。
3.小结:我们鉴赏《子规》的步骤。
参考:①概括事物的特征(形态、色泽、所处环境、精神品格)。
②分析表达技巧(比喻、象征、拟人、对比、侧面烘托)。
③体会所言之“志”(思想、感情、志向、愿望等)。
※合作深入探究:请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参照我们鉴赏子规的步骤选择以下一首诗进行鉴赏。
(一)《葡萄》1.诗人描绘了葡萄怎样的特点?参考:还很柔弱,未完全复苏;杂乱攀附,需要照顾;2. 本诗中“物”与“志”的契合点是哪几句诗?并简要说明。
参考:若欲满盘堆马乳(要想结出丰硕的果实),莫辞添竹引龙须(多加竹条,扩大修缮--多扶持)。
3.本诗所言的“志”是怎样的?参考:通过描绘葡萄生长状态和需要人多加呵护培育,表达自己仕途困顿,渴望有人援引的心情。
(补充背景知识)(二)《赏牡丹》1.芍药、芙蕖、牡丹各有什么特点?主要突出哪个“物”?参考:芍药:艳丽、妩媚但格调不高;芙蕖:纯洁但缺人情味;牡丹:最美丽。
初中咏物诗教案
初中咏物诗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咏物诗的定义和特点,认识咏物诗在古代诗歌中的地位和作用。
2. 通过分析具体的咏物诗作品,培养学生对诗歌的鉴赏能力。
3. 激发学生对咏物诗的兴趣,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和审美情趣。
二、教学内容1. 咏物诗的定义和特点2. 咏物诗的鉴赏方法3. 经典咏物诗作品分析4. 创作练习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理解咏物诗的定义和特点,学会鉴赏咏物诗。
2. 难点:分析咏物诗中的寓意和诗人的情感表达。
四、教学过程1. 导入:引导学生回顾之前学过的古诗,提问学生是否记得其中有关描写事物的诗歌。
通过回顾和提问,激发学生对咏物诗的兴趣。
2. 讲解咏物诗的定义和特点:解释咏物诗是以描写事物为主要内容的诗歌形式,通过事物的描绘来表达诗人的情感和思想。
咏物诗的特点包括:细致的观察、准确的描绘、深刻的寓意和丰富的情感。
3. 鉴赏方法的介绍:引导学生学会从以下几个方面来鉴赏咏物诗:a. 观察事物的形象:注意事物的外貌、特征和变化。
b. 理解寓意:通过事物的描绘,理解诗人在诗歌中所表达的思想和情感。
c. 分析诗歌的结构和语言:关注诗歌的韵律、节奏和修辞手法。
4. 经典咏物诗作品分析:选择一些经典的咏物诗作品,如《蜂》、《竹石》等,引导学生进行分析和欣赏。
通过分析,帮助学生理解咏物诗的特点和鉴赏方法。
5. 创作练习:鼓励学生尝试创作自己的咏物诗,可以选取一个自己喜欢的事物进行描绘。
在创作过程中,引导学生注意观察事物的细节,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思想。
6. 总结与拓展: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让学生总结咏物诗的特点和鉴赏方法,并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多阅读和欣赏咏物诗,提高自己的文学素养和审美能力。
五、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和讨论情况,评估学生的参与度。
2. 诗歌鉴赏能力:通过学生的分析和欣赏,评估学生对咏物诗的鉴赏能力。
3. 创作练习:评估学生在创作练习中的表现,关注学生的观察能力、表达能力和创造力。
咏物诗四首教案
11.咏物诗四首课文剖析子规杜宇冤亡积有时,年年啼血动人悲。
[古蜀国国君杜宇冤死已经很久了,但他的魂魄所化的杜鹃鸟却长年啼叫,以致口中流血,令人闻而悲凄。
积:指时间已过了很久。
啼血:杜鹃的嘴是红色的,人多以其啼血所致。
]前两句,写杜宇化鸟,化用杜鹃啼血的典故,表达了悲凄的感情。
“积”体现时间之久,“啼血”表现冤恨之深。
若教恨魄皆能化,何树何山著子规?[历代的冤魂多得很,如果这些冤魂都能如同杜宇那样化鸟鸣冤,那么这些冤魂所化之鸟到哪里去找那么多的山和树来栖身呢?著:附着,栖息。
]后二句对此传说提出质疑。
此二句翻出新意,以反诘语气,由鸟及人、由自然到社会地巧妙联想:历代冤魂何止亿万,而能得以显灵于人世的又有几多呢?如此看来,杜宇倒是其中之幸者。
写历代冤魂之多,正是诗人对当时黑暗现实的不满。
葡萄新茎未遍半犹枯,高架支离倒复扶。
[葡萄的新茎还未长满,一半还干枯着,高高的架子上乱七八糟地倒在那里需要修复。
支离:指葡萄枝条杂乱的攀络状。
]前两句,写旅舍中的葡萄树经过人们的照顾后正待逢时生长之状。
春夏之交,葡萄树上新的枝叶开始生长,但仍未完全复苏,尚有一半的茎条是干枯的。
有人为其搭起了高高的架子,又将垂下的枝条扶上去。
若欲满盘堆马乳,莫辞添竹引龙须。
[你若想得到满箩筐的马乳葡萄,那就莫要推辞添加竹竿进行修复,使得葡萄的藤须攀引竹架生长。
添竹:指在架子上多加竹条,扩大修缮,将葡萄的枝蔓引好。
龙须:比喻葡萄卷曲的藤蔓。
]后二句,诗人希望种葡萄之人能对这株葡萄多加培育,让它结出丰硕的果实。
赏牡丹庭前芍药妖无格,池上芙蕖净少情。
[庭前的芍药妖艳无比却缺乏品格,池中的荷花静洁高雅却少了些许情感。
妖:艳丽、妩媚。
格:品格、气质。
芙蕖:荷花。
净:高洁。
少情:缺少情趣。
] 前两句先评赏芍药和芙蕖。
芍药,花开艳丽,更早为人们所喜爱。
《诗经·溱洧》有句“赠之以芍药”,所以宋代韩琦《北第同赏芍药》云:“郑诗已取相酬赠,未见诸经载牡丹。
咏物诗教学案(教师用)
咏物诗教学案(教师用)第一篇:咏物诗教学案(教师用)27中高三语文备课组诗歌鉴赏复习专题系列四咏物诗咏物诗鉴赏教学案教学目标:1、了解咏物类诗歌的特点和写作技巧。
2、掌握鉴赏咏物类诗歌的步骤和常用方法。
一、名句填空1、似花还似非花,也无人惜从教坠。
抛家傍路,思量却是,无情有思。
梦随风万里,寻郎去处,又还被、莺呼起。
不恨此花飞尽,恨西园、落红难缀。
晓来雨过,遗踪何在?一池萍碎。
春色三分。
细看来。
苏轼《水龙吟次韵章质夫杨花词》2、,惊起却回头,有恨无人省。
苏轼《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作》3、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已是黄昏独自愁,更著风和雨。
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
________,只有香如故。
陆游《卜算子·咏梅》4、众芳摇落独暄妍,占尽风情向小园。
霜禽欲下先偷眼,粉蝶如知合断魂。
幸有微吟可相狎,不须檀板共金樽。
林逋《山园小梅》5、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
郑燮《竹石》6、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
粉身碎骨浑不怕,于谦《石灰吟》以上几首词都属于,咏物诗就是托物言志或借物抒情的诗歌,它是借自然界中的万物寄托诗人自己的感情。
在诗人笔下,花鸟草虫皆有品,一花一木皆关情,咏物诗中所咏之“物”往往是作者的自况,与诗人的自我形象完全融合在一起,作者在描摹事物中寄托了一定的感情。
在诗中作者或流露出作者的人生态度,或寄寓美好的愿望,或包涵生活的哲理,或表现作者的生活情趣。
二、咏物诗中常见意象植物:松、竹、梅、菊、莲、杨花、兰;动物:蝉、蜂、雁、杜鹃、凤凰等此外还有山泉、瀑布、石灰等。
三、咏物诗常见的思想感情1、表达自己不与世俗同流合污高尚的节操;2、不慕富贵、淡泊闲适的情怀;3、抒发自己孤独无奈的苦闷心情和报国无门的悲伤情怀;4、表达坚贞高洁,不怕打击挫折的情操。
……四、咏物诗中常见表现手法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壁立千仞,无欲则刚(1)、从整体构思看,表现手法:托物言志;常用修辞:比喻、象征、拟人、对比。
11咏物诗四首学案
诗歌鉴赏系列之“咏物诗”(1)◆课前学习【学习目标】1.了解咏物诗的一般特征。
2.了解咏物诗的鉴赏方法。
3.了解咏物诗的一般情感。
【诗歌识记】1、于谦《石灰吟》: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
粉骨碎身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2、郑板桥《题竹石画》: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
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
3、郑板桥《板桥题画竹》:一节复一节,千枝攒万叶,我自不开花,免撩蜂与蝶。
4、虞世南《咏蝉》:垂緌饮清露,流响出疏桐。
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
5、骆宾王《在狱咏蝉》:“西陆蝉声唱,南冠客思侵。
不堪玄鬓影,来对白头吟。
露重飞难进,风多响易沉。
无人信高洁。
谁为表予心。
6、李商隐《蝉》:本以高难饱,徒劳恨费声。
五更疏欲断,一树碧无情。
薄宦梗犹泛,故园芜已平。
烦君最相警,我亦举家清。
7、陆游《卜算子咏梅》: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
已是黄昏独自愁,更著风和雨。
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
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
8、王安石《北陂杏花》:一陂春水绕花身,花影妖娆各占春。
纵被东风吹作雪,绝胜南陌碾成尘。
9苏轼《东栏梨花》:梨花淡白柳深青,柳絮飞时花满城。
惆怅东栏一株雪,人生看得几清明。
【相关链接】1、什么是咏物诗咏物诗指那些以客观的"物"为集中描写对象,并在描写中抒怀兴感的诗歌。
咏物诗的特点是"不粘不脱",也就是说,要写出较好的咏物篇章,就要做到既紧扣所咏之物的具体特点,又在其中有所寄寓。
2、咏物诗的特点:内容上——以某一物为描写对象,抓住其某些特征(形态、色泽、所处环境等)着意描摹,追求“形似”。
思想上——往往是托物言志,由物到人,由实到虚,写出精神品格,追求“神似”。
情感上——或发其志士之悲、君国之忧,或写其怀才不遇的感受;或写对所咏之物的喜爱,寄情自然,闲适自得;洁身自好,坚贞自守;渴望施展抱负,建功立业;有时也用来表达某种理趣。
常用表现手法——托物言志、寄情于物、借物喻人、比喻、象征、拟人、对比、比兴、联想和想像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咏物诗四首【教学目标】1、了解咏物诗借物抒情、托物言志的特点;理解四首咏物诗所言之志。
2、学习鉴赏咏物诗的步骤和技巧。
3、体会诗歌中包含的感情,体会“一枝一叶总关情”的生活感悟,并学习如何将自己的情感通过“一枝一叶”表达出来。
4、理解作品的思想内涵,探索作品的丰富意蕴,写出作者表达的情志。
【教学方法】讲授法、诵读法、涵咏法和讨论法。
以读为主,讲、读和讨论相结合的教学方法。
尝试用三步法鉴赏咏物诗。
【教学重点】1、了解咏物诗托物言志的手法。
2、学习鉴赏咏物诗的步骤和技巧。
【教学课时】三课时【教学方式】传统教学与多媒体教学相结合【教学过程】一、教学导入(诗谜导入)请你猜猜下面这首咏物诗所咏之物:自怜结束小身材,一点芳心未肯灰。
时节到来寒焰发,万人头上一声雷。
——《爆竹》明•黎淳【简析】虽然我的身材瘦小,全身被扎得紧紧的,但是,我并不因而心灰意冷。
等到适当的时节,我的心中就会引燃火焰,在万人头上发出如雷的声响。
二、关于咏物诗自然界中的万物,大至山川河岳,小至花鸟虫鱼,都可以成为诗人描摹歌咏的对象。
他们在细致描摹的同时,寄托自己的感情——这就产生了咏物类诗歌。
1、咏物诗:咏物诗是指内容上以某一物为描写对象,抓住其某些特征着意描摹,借以抒发思想感情的诗歌。
2、咏物诗主要写作特点——托物言志托物言志:在描摹事物以尽其妙的基础上融入作者的感情,寄托作者的心志。
3、咏物诗鉴赏要点:①提炼所写物象描写特征的词语,分析物象的外在特征、环境特点。
②挖掘物象内在品格和精神。
③抓住物与“志”的契合点。
④联系诗人自身经历和所处社会环境,揣摩诗人所托之情,所言之志。
⑤体会表达技巧。
4、咏物诗常用的写法:借物喻人、托物言志、比喻、象征、对比、烘托、拟人、正面描写、侧面烘托等《子规》一、作者及写作背景简介顾况(725—814),字逋翁,苏州(今属江苏)人,唐肃宗至德二载(757)登进士第,曾为校书郎、著作佐郎,贞元初,因作诗嘲讽权贵,贬为饶州司户。
曾至崂山受道箓,后传其隐居于茅山,自号华阳真人,有《华阳集》。
顾况性诙谐,诗名较著。
他重视文学的社会作用,认为诗歌“信无逃于声教,岂徒文采之丽耶”,其诗多以揭露现实黑暗为主,如《囝》、《公子行》。
二、朗读诗歌(1)学生自读(2)教师范读,抛砖引玉(正音:啼血.xuè;著.子规zhuó)(3)学生试读,一显身手(4)全班齐读三、品味赏析思考:(一)、诗中所咏“子规”为何物?有何特点?(二)、借所咏之物表达什么感情?(三)、运用了哪些写作手法?分析:(一)、诗中所咏“子规”为何物?有何特点?1、诗中所咏“子规”为何物?明确:子规:又叫杜鹃、杜宇、怨鸟。
(杜鹃却是花鸟同名。
唐代大诗人白居易诗,曾有“杜鹃花落杜鹃啼”之句。
)2、由一名学生讲杜宇传说。
(传说为周时蜀国国君,后被迫逊位,死后魂魄化为鸟,啼声悲哀。
)(整体感知课文:“杜宇冤亡积有时,年年啼血动人悲。
”“积”,指时间已过了很久。
“啼血”,杜鹃的嘴是红色的,人多以其啼血所致。
从这两句诗中我们知道杜宇冤死已经很久了,但他的魂魄所化的杜鹃鸟却长年啼血哀鸣,使人悲痛扼腕。
一二句开始写杜宇化鸟,题材通俗,三四句俗中见奇,对此一传说提出质疑:如果这些冤魂都能如同杜宇那样化鸟鸣冤,那么这些冤魂所化之鸟到哪里去找那么多的山和树来栖身呢? 由此可见,历代的冤魂实在是太多了。
三四句以反诘语气,由鸟及人,由自然到社会的巧妙联想:历代冤魂何止亿万,是不是所有的冤魂都能像杜宇一样化鸟来鸣冤呢?如此看来,杜宇倒是幸运的。
)3、那么在顾况笔下“子规”有什么特点?子规的特点:冤亡、积怨、啼血(二)、诗人对子规寄寓了什么感情?(3、4句:若教恨魄皆能化,何树何山著子规?)写历代冤魂之多,诗人对蒙冤屈死之人的同情、对社会黑暗的抨击。
(三)、运用了哪些写作手法?①采用周时蜀国国君杜宇化鸟鸣冤的故事,来说明杜宇冤亡、积怨之深。
用典②后两句以反诘语气发问,由鸟及人,暗示之意深刻。
反问③表面写鸟,实际由鸟及人,托子规抒偾世之情。
借物抒情四、归纳主旨:此诗借咏子规,抒发诗人对历代遭受苦难、蒙受冤屈而死之人的同情和对黑暗社会的不满。
《葡萄》一、作者及写作背景简介韩愈(768—824),字退之,河阳(今河南孟州)人。
郡望昌黎(今属河北),后人称为“韩昌黎”。
幼孤,由兄嫂抚养。
贞元八年(792)登进士第。
历任宣武军董晋、武宁军张建封二幕府节度推官,十八年授四门博士,迁监察御史;因得罪当权者,贬为阳山(今属广东)县令。
元和元年(806)召为国子博士。
后曾任都官员外郎、史馆修撰等职。
元和十二年(817),从裴度征淮西有功,迁刑部侍郎。
十四年,因上书谏宪宗迎佛骨事,贬为潮州刺史。
穆宗即位,召为国子祭酒。
后历任兵部侍郎、京兆尹、吏部侍郎。
长庆四年(824)十二月卒于长安寓所。
谥号“文”,人称“韩吏部”、“韩文公”。
这首诗是诗人于元和元年(806)五月在江陵(今属湖北)写给他的好朋友张署的,原诗题为《题张十一旅舍三咏》,此诗为其中之一。
诗人于贞元十九年(803)十二月被贬阳山县,当时张署亦被贬至临武(今属湖南)。
元和元年(806)二人遇赦同赴江陵待命。
诗人在旅舍中写下此诗与张署共勉。
葡萄原产西域,汉时由大宛国传人长安。
蔓生木质,茎有卷须,能攀络他物,冬天落叶,初夏开花,秋天果熟,呈紫红色,状如马乳(马的奶头),味微酸,较甜。
二、朗读诗歌(1)学生自读(2)教师范读,抛砖引玉(3)学生试读,一显身手(4)全班齐读三、赏析诗歌1、诗人描绘了葡萄怎样的特点?新茎未遍半犹枯——还很柔弱,未完全复苏。
高架支离倒复扶——杂乱攀附,需要照顾。
2、本诗中“物”与“志”的契合点是哪几句诗?若欲满盘堆马乳,——要想结出丰硕的果实。
莫辞添竹引龙须。
——多加竹条,扩大修缮;多扶持小结:希望种葡萄之人能对这株葡萄多加培育,让它结出丰硕果实。
3、联系诗人自身经历和所处社会环境,揣摩诗人所托之情,所言之志。
背景:这首诗是诗人写给好朋友张署的。
诗人于贞元十九年十二月被贬广东阳山县,当时张署也被贬。
元和五年二人遇赦同赴江陵待命。
诗人在旅途中写下此诗与朋友共勉。
所言之志:通过描绘葡萄生长状态和需要人多加呵护培育,表达自己仕途困顿,渴望有人援引的心情。
四、归纳主旨:本诗借描绘葡萄生长状态和需要人多加呵护培育,表达自己仕途困顿,渴望有人援引的心情。
《赏牡丹》一、作者及写作背景简介刘禹锡(772—842),字梦得,洛阳(今属河南)人。
贞元九年(793)登进士第,又登博学宏词科,授太子校书,迁监察御史。
曾与柳宗元等参加王叔文集团革新活动,失败后贬为朗州(今湖南常德)司马,后历任连州、夔州、和州刺史。
入朝为礼部郎中,复出为苏州、汝州、同州刺史。
又为太子宾客,分司东都,世称刘宾客。
官终校检礼部尚书。
刘禹锡与白居易齐名,自称之为“诗豪”,世称“刘白”。
其诗简捷明快,风情俊爽,格律精切。
仿民歌而作的《竹枝词》,在唐诗中别具一格,影响较大。
牡丹是我国特产,素有“花王”、“百两金”之贵称。
唐人认为牡丹是“万万花中第一流” (徐夤《牡丹花二首》)。
二、朗读诗歌(1)学生自读(2)教师范读,抛砖引玉(3)学生试读,一显身手(4)全班齐读三、诗歌赏析(一)、“庭前芍药妖无格,池上芙蕖净少情”运用了怎样的手法来写牡丹?明确:作者先评芍药和荷花。
用了拟人的手法,写出了芍药的艳丽、妩媚之态。
荷花的洁净。
但通过芍药妖艳而格调不高,荷花洁而寡情,孤芳自赏来对比烘托出牡丹的高贵。
(二)、“唯有牡丹真国色,花开时节动京城”运用了什么手法来描写牡丹,表现了牡丹什么特点?明确:这句话用比喻的手法,从正面描写牡丹。
“国色”诗人把牡丹比喻为国中最美丽的女子,写出了牡丹的姿色远在其他诸花之上,烘托出牡丹的高贵富丽。
“唯有”写出牡丹在诸花中独一无二的位置。
“动京城”写出了时人对牡丹痴狂般的态度,反映了牡丹独特的美。
【小结】这首诗写了三种名花,褒贬得都极有分寸。
写芍药“妖”,是写其艳丽、妩媚之态,并非贬意;写荷花“净”,是洁净之意,这些都是对两种名花的赞美之词;诗人并没有因为突出牡丹而将这两种花写得一无是处。
但为了突出牡丹,诗人还是将这二花的不如牡丹之处(无格、少净)写出以烘托牡丹的高贵富丽,令人喜爱,这是侧面烘托的手法。
四、探究主旨:诗人书写妖艳但格调不高的芍药和洁而寡情的荷花,将这两种花与牡丹进行对比,来表现牡丹的高贵富丽,继而表现自己对牡丹的喜爱之情。
《小松》一、诗人简介杜荀鹤(846-904),晚唐诗人。
出身微贱,早年连败文场。
因适逢黄巢起义,时局危乱,未得官职便隐居庐山十年。
后以诗取悦朱温,使朱温为其通关节于礼部,大顺二年(891)登进士第,后又经朱温荐其为翰林学士、主客员外郎,遇疾,旬日而卒。
二、朗读诗歌(1)学生自读(2)教师范读,抛砖引玉(3)学生试读,一显身手(4)全班齐读三、诗歌赏析(一)、本诗描写了小松的哪些特点?①环境特点:生长于深草、蓬蒿中②自身特点:“刺头”即“埋头”寓旺盛的生命力。
挺拔高耸,有凌云之志(二)、时人对小松是怎样的看法?最初:时人忽略了小松。
后来:高耸入云后才称赞。
小松的遭遇,正是诗人自身的写照。
此诗托物讽喻,借松写人,讽喻世俗之人以貌取人,目光短浅,趋炎附势,抒发了对不公平社会的不满。
四、探究诗歌主旨作者以小松喻人,刻画“小松”形象,借以象征出身低微的士人不甘埋没,坚强不屈的精神,同时也批评“时人”的以身取人,目光短浅,趋炎附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