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数学九年级下册反比例函数重难点

合集下载

人教版九年级数学下册:26.1.2《反比例函数的图象和性质》教案2

人教版九年级数学下册:26.1.2《反比例函数的图象和性质》教案2

人教版九年级数学下册:26.1.2《反比例函数的图象和性质》教案2一. 教材分析《反比例函数的图象和性质》是人教版九年级数学下册第26章第1节的内容。

本节课主要介绍了反比例函数的图象和性质,是学生在学习了正比例函数和一次函数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能理解反比例函数的概念,会绘制反比例函数的图象,掌握反比例函数的性质,并能应用于实际问题中。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节课之前,已经学习了正比例函数和一次函数的相关知识,对函数的概念、图象和性质有一定的了解。

但反比例函数的概念和性质与前两者存在较大差异,需要学生在已有的知识基础上进行迁移和拓展。

同时,学生需要理解反比例函数图象的特点,如双曲线、渐近线等,这对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有一定要求。

三. 教学目标1.了解反比例函数的概念,掌握反比例函数的性质。

2.学会绘制反比例函数的图象,并能分析反比例函数图象的特点。

3.能将反比例函数应用于实际问题中,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4.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反比例函数的概念和性质。

2.反比例函数图象的绘制和分析。

五. 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案例分析法、小组合作法等教学方法。

通过设置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分析案例使学生理解反比例函数的应用,小组合作讨论促进学生交流和拓展思维。

六. 教学准备1.准备反比例函数的相关案例和问题。

2.准备多媒体教学设备,如投影仪、电脑等。

3.准备反比例函数图象的素材,如图片、图表等。

七. 教学过程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一些实际问题,如购物时商品的单价和数量的关系,引出反比例函数的概念。

让学生思考并讨论这些问题,引导学生发现其中的规律。

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多媒体展示反比例函数的图象和性质,引导学生观察和分析。

同时,教师给出反比例函数的定义,并解释反比例函数的性质。

操练(10分钟)教师提出一些有关反比例函数的问题,让学生独立解答。

教师选取部分学生的解答进行讲解和分析,引导学生掌握反比例函数的性质。

人教版九年级数学反比例函数知识点归纳

人教版九年级数学反比例函数知识点归纳

人教版九年级数学反比例函数知识点归纳本文介绍了新人教版九年级数学下册第26章反比例函数的知识点和研究目标。

其中,重点是反比例函数的概念的理解和掌握,反比例函数的图象及其性质的理解、掌握和运用。

难点是反比例函数及其图象的性质的理解和掌握。

基础知识包括反比例函数的概念和反比例函数的图象。

反比例函数的图象与x轴、y轴无交点,称取点关于原点对称。

反比例函数的图象的形状是双曲线,与坐标轴没有交点,称两条坐标轴是双曲线的渐近线。

图象关于原点对称,对称性是反比例函数的重要性质。

如图1所示,设点P(a,b)在双曲线上。

作PA⊥x轴于A点,PB⊥y轴于B点,则矩形PBOA的面积等于三角形PAO和三角形PBO的面积之和。

由双曲线的对称性可知,P关于原点的对称点Q也在双曲线上。

作QC⊥XXX的延长线于C,则三角形PQC的面积为(图2)。

需要注意的是,双曲线的两个分支是断开的,研究反比例函数的增减性时,要将两个分支分别讨论,不能一概而论。

直线与双曲线的关系有两种情况:一种是两图象必有两个交点,另一种是两图象没有交点;当有交点时,这两个交点关于原点成中心对称。

反比例函数与一次函数有联系。

求函数解析式的方法有两种:待定系数法和根据实际意义列函数解析式。

需要注意学科间知识的综合,但重点放在对数学知识的研究上。

在解决问题时,可以充分利用数形结合的思想。

对于例题,若y是x的反比例函数,则应选C或A。

对于已知函数的图象在第二、四象限内和y随x的增大而减小的情况,可以求出k的值。

已知一次函数y=ax+b的图象经过第一、二、四象限时,可以确定它的图象位于第三象限。

若反比例函数经过点(a,b),则直线不经过的象限为第四象限。

若P (2,2)和Q(m,n)是反比例函数图象上的两点,则一次函数y=kx+m的图象经过第一、三、四象限。

对于函数的增减性问题,需要分别讨论。

y轴作垂线,得到三个小矩形和一个三角形,它们的面积之和为20平方单位,求函数的解析式.2)已知函数y=f(x)的图象如图所示,其中ABCD为一矩形,E为函数图象上一点,且E在ABCD内部.若矩形ABCD的长为4,宽为2,求函数的解析式.答案:(1)设函数解析式为y=ax²+bx+c,由题意可列出方程组:a+b+c=54a+2b+c=2016a+4b+c=80解得a=2,b=-4,c=7,因此函数的解析式为y=2x²-4x+7.2)设函数解析式为y=f(x)=kx+m,由题意可得:f(0)=m=2f(2)=2k+m=4f(4)=4k+m=0解得k=-1/2,m=2,因此函数的解析式为y=-1/2x+2.1) 在图中,通过每个点作两条垂线段,分别与x轴和y轴围成一个矩形。

第26章 反比例函数章末核心要点分类整合 人教版数学九年级下册复习课件(55张PPT)

第26章 反比例函数章末核心要点分类整合 人教版数学九年级下册复习课件(55张PPT)
第二十六章 反比例函数
章末核心要点分类整合
1. 双曲线y=kx中k的几何意义:设P是双曲线y=kx上任意一 点,过P向x轴、y轴作垂线,垂足分别为H,G,连接
PO(O为坐标原点),则S△POH=S△POG=|2k|,S矩形PHOG=|k|. 2. 用待定系数法求反比例函数解析式的步骤:一设、二代、
ax+b与反比例函数y=axb(a, b为常数且均不等于0)在同 一坐标系内的图象可能是 图26-1 中的( )
解题秘方:对a,b的取值分四种情况讨论,结合函数图象 进行判断. 解:分四种情况: (1)当a>0,b>0时, 一次函数y=ax+b的图象经过第一、
二、三象限,此时反比例函数y=
ab x
频率f /MHz 10
15
50
波长λ/m
30
20
6
(1)求波长λ关于频率f的函数解析式; 解:设波长λ关于频率f的函数解析式为λ=kf (k≠0). 把(10,30)代入上式,得1k0=30,解得k=300. ∴λ=30f 0.
(2)当f=75 MHz时,求此电磁波的波长λ .
解:当f=75 MHz时,λ=37050=4(m). ∴ 当f=75 MHz时,此电磁波的波长λ为4 m .
解:∵
k=5>0,∴反比例函数y=
5 x
的图象分别位于第一、
三象限,在每个象限内,y随x的增大而减小.
又∵ A(x1,-1),B(x2,1),C(x3,5)都在反比例函数y=5x 的图象上,
∴ A(x1,-1)在第三象限,B(x2,1),C(x3,5)在第一象限, 且x3<x2. ∴ x1<0,x2>x3>0. ∴ x1<x3<x2.
∵ A(-2 ,3),B(3,-2)在一次函数y=ax+b的图象上, ∴ቊ-3a2+a+b=b=-32,,解得ቊab==-1. 1, ∴一次函数的解析式为y=-x+1.

人教版数学九年级下册26.1.1《反比例函数的意义》教案

人教版数学九年级下册26.1.1《反比例函数的意义》教案

人教版数学九年级下册26.1.1《反比例函数的意义》教案一. 教材分析人教版数学九年级下册第26.1.1节《反比例函数的意义》是本册教材中的重要内容,主要介绍了反比例函数的定义、性质及图象。

本节内容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函数概念、正比例函数的基础上进行的,为后续学习函数的应用打下基础。

二. 学情分析九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函数知识,对正比例函数有一定的了解。

但是,对于反比例函数的概念和性质,学生可能较为抽象,难以理解。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通过实例去感知反比例函数的意义,从而更好地理解反比例函数的性质。

三. 教学目标1.理解反比例函数的概念,掌握反比例函数的性质。

2.能够运用反比例函数解决实际问题。

3.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反比例函数的概念理解。

2.反比例函数的性质掌握。

3.反比例函数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五. 教学方法采用情境教学法、实例教学法和小组合作学习法,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分析、归纳等方法,自主探究反比例函数的意义和性质。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的生活实例和图片。

2.准备反比例函数的PPT课件。

3.准备练习题和拓展题。

七. 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利用生活实例引入反比例函数的概念,如“一辆汽车以60公里/小时的速度行驶,行驶1小时,所行的路程是多少?”引导学生思考,引出反比例函数的概念。

2. 呈现(10分钟)通过PPT课件,展示反比例函数的定义和性质,引导学生观察、分析,从而理解反比例函数的意义。

3. 操练(10分钟)让学生独立完成教材中的练习题,巩固反比例函数的概念和性质。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疑问。

4. 巩固(10分钟)以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让学生探讨反比例函数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教师提供一些实际问题,如“一块长方形的土地,面积一定,长和宽的关系是什么?”让学生分组讨论,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

5. 拓展(10分钟)让学生进一步探讨反比例函数的性质,如反比例函数的图象特征等。

人教版九年级数学下册第二十六章26.1.1反比例函数k的几何意义教学设计

人教版九年级数学下册第二十六章26.1.1反比例函数k的几何意义教学设计
2.教师点评:对学生的总结进行点评,强调重点知识。
教师讲解:“大家总结得很好。反比例函数是我们学习函数的重要部分,希望大家能够掌握其定义、性质和几何意义,并在实际问题中灵活运用。”
五、作业布置
为了巩固学生对反比例函数知识的掌握,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和思维能力,特布置以下作业:
1.基础知识巩固:
(1)根据反比例函数的定义,求出以下函数的表达式,并说明k的几何意义:y=3/x、y=-2/x、y=5/|x|。
作业要求:
1.学生在完成作业时,要认真思考,规范解答,注意细节。
2.对于实践应用题,要求学生结合反比例函数的性质和几何意义,分析问题,列出方程,并求解。
3.拓展提高题要求学生独立思考,尝试不同的解题方法,锻炼数学思维能力。
4.思考题要求学生在理解反比例函数的基础上,深入思考,形成自己的见解。
2.教学策略:
(1)情境创设:以生活实例或有趣的故事引入反比例函数的学习,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任务驱动:设置具有挑战性的任务,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反比例函数的性质和应用;
(3)分层教学:针对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设计难易适度的练习题,使每个学生都能在原有基础上得到提高;
(4)反馈与评价:及时关注学生的学习进度,给予有效的反馈和激励,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教师提问:“同学们,我们之前学习了正比例函数和一次函数,谁能来说说它们的特点和性质?”
2.创设情境: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如物体在反比例力作用下的运动轨迹,引出反比例函数的概念。
教师讲解:“在生活中,我们经常会遇到一些与反比例关系相关的问题。比如,当物体受到一个与速度成反比的阻力时,它的运动轨迹是怎样的呢?这就涉及到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反比例函数。”
人教版九年级数学下册第二十六章26.1.1反比例函数k的几何意义教学设计

人教版数学九年级下册26.1.1《反比例函数》教学设计

人教版数学九年级下册26.1.1《反比例函数》教学设计

人教版数学九年级下册26.1.1《反比例函数》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反比例函数》是人教版数学九年级下册第26章第一节的内容,主要介绍了反比例函数的定义、性质及图象。

这一节内容是学生在学习了正比例函数和一次函数的基础上进行的,是进一步深化函数知识的重要环节,也为后续学习函数的应用打下了基础。

二. 学情分析九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函数知识,能够理解正比例函数和一次函数的概念和性质。

但是,对于反比例函数这一概念,学生可能较难理解,需要通过具体实例和生活实际来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

三. 教学目标1.了解反比例函数的定义和性质。

2.能够绘制反比例函数的图象。

3.能够运用反比例函数解决实际问题。

四. 教学重难点1.反比例函数的定义和性质。

2.反比例函数图象的绘制。

五. 教学方法1.采用问题驱动法,通过设置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和探索。

2.利用信息技术手段,如多媒体演示和数学软件,帮助学生直观理解反比例函数的性质和图象。

3.结合实际例子,让学生感受反比例函数在生活中的应用。

六. 教学准备1.多媒体演示文稿。

2.数学软件。

3.实际例子和问题。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一个实际问题引入反比例函数的概念,如“一辆汽车以60千米/小时的速度行驶,行驶1小时后,剩余路程与速度之间的关系是什么?”引导学生思考和讨论。

2.呈现(10分钟)利用多媒体演示文稿,呈现反比例函数的定义和性质,引导学生直观理解。

同时,利用数学软件,展示反比例函数的图象,让学生感受反比例函数的特点。

3.操练(10分钟)让学生利用数学软件,自己绘制一些反比例函数的图象,加深对反比例函数性质的理解。

同时,让学生解答一些与反比例函数有关的问题,巩固所学知识。

4.巩固(10分钟)通过一些练习题,让学生进一步巩固反比例函数的概念和性质。

5.拓展(10分钟)让学生思考和讨论反比例函数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如广告宣传、经济分析等,引导学生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中。

人教版九年级数学下册教案 第1课时 反比例函数的图象和性质

人教版九年级数学下册教案 第1课时 反比例函数的图象和性质

第二十六章 反比例函数 26.1.2 反比例函数的图象和性质第1课时 反比例函数的图象和性质学习目标:1. 经历画反比例函数的图象、归纳得到反比例函数的图象特征和性质的过程; (重点、难点)2. 会画反比例函数图象,了解和掌握反比例函数的图象和性质. (重点)3. 能够初步应用反比例函数的图象和性质解题. (重点、难点)一、知识链接回顾我们上一课的学习内容,你能写出200 m 自由泳比赛中,游泳所用的时间 t (s ) 和游泳速度 v (m /s ) 之间的数量关系吗?试一试,你能在坐标轴中画出这个函数的图象吗?一、要点探究探究点1:反比例函数的图象和性质 画出反比例函数x y 6=与xy 12=的图象. 【提示】画函数的图象步骤一般分为:列表→描点→连线. 需要注意的是在反比例函数中自变量 x 不能为 0. 解:列表:描点:以表中各组对应值作为点的坐标,在直角坐标系内描绘出相应的点.连线:用光滑的曲线顺次连接各点,即可得x y 6=与xy 12=的图象.思考 观察这两个函数图象,回答问题: (1)每个函数图象分别位于哪些象限?(2)在每一个象限内, 随着x 的增大,y 如何变化?你能由它们的解析式说明理由吗? (3)对于反比例函数xky =(k >0),考虑问题(1)(2),你能得出同样的结论吗?【要点归纳】反比例函数xky =(k >0) 的图象和性质: 由两条曲线组成,且分别位于第一、三象限,它们与 x 轴、y 轴都不相交; 在每个象限内,y 随 x 的增大而减小. 【针对训练】 反比例函数xy 3=的图象大致是 ( )A .B .C .D .反比例函数xy 8=的图象上有两点 A (x 1,y 1),B (x 2,y 2),且A ,B 均在该函数图象的第一象限部分,若 x 1>x 2,则 y 1与y 2的大小关系为 ( ) A . y 1 > y 2 B . y 1 = y 2 C . y 1 < y 2 D . 无法确定【提示】因为8>0,且 A ,B 两点均在该函数图象的第一象限部分,根据 x 1>x 2,可知y 1,y 2的大小关系观察 当 k =-2,-4,-6时,反比例函数xky =的图象,有哪些共同特征?思考 回顾上面我们利用函数图象,从特殊到一般研究反比例函数xky =(k >0) 的性质的过程,你能用类似的方法研究反比例函数xky =(k <0)的图象和性质吗?【要点归纳】反比例函数xky =(k <0) 的图象和性质: (1) 当 k > 0 时,双曲线的两支分别位于第一、三象限,在每一象限内,y 随 x 的增大而减小;(2) 当 k < 0 时,双曲线的两支分别位于第二、四象限,在每一象限内,y 随 x 的增大而增大.k 的正负决定了反比例函数的图象所在的象限和增减性【针对训练】点(2,y 1)和(3,y 2)在函数xy 2-=的图象上,则y 1 y 2(填“>”“<”或“=”).已知反比例函数()721-+-=a a x a y ,在每一个象限内,y 随 x 的增大而增大,求a 的值.【针对训练】 已知反比例函数()|4||83--=m x m y 在每一个象限内,y 随着 x 的增大而减小,求 m 的值.二、课堂小结1. 反比例函数xy5.1=的图象在 ( )A. 第一、二象限B. 第一、三象限C. 第二、三象限D. 第二、四象限2. 在同一直角坐标系中,函数y = 2x与xy1-=的图象大致是( )3. 已知反比例函数xmy2-=的图象在第一、三象限内,则m的取值范围是________.4. 下列关于反比例函数xy12-=的图象的三个结论:(1)经过点(-1,12) 和点(10,-1.2);(2)在每一个象限内,y随x的增大而减小;(3)双曲线位于第二、四象限.其中正确的是________(填序号).5. 已知反比例函数xky=的图象过点(-2,-3),图象上有两点A (x1,y1),B (x2,y2),且x1 > x2 > 0,则y1-y2________0.6. 已知反比例函数52-=mmxy,它的两个分支分别在第一、第三象限,求m的值.能力提升:7. 已知点(a-1,y1),(a+1,y2)在反比例函数xky=(k>0)的图象上,若y1<y2,求a的取值范围.参考答案合作探究一、要点探究探究点1:反比例函数的图象和性质解:列表:-1 -1.2 -1.5 -2 -3 -6 6 3 2 1.5 1.2 1 -2 -2.4 -3 -4 -6 -12 12 6 4 3 2.4 2 描点、连线如图所示.【针对训练】 CC 【针对训练】<解:由题意得a 2 + a -7=-1,且a -1<0.解得a =-3.【针对训练】 解:由题意得 | m |-4=-1,且 3m -8>0.解得m =3.当堂检测1.B2. D3. m >24. (1)(3)5. <6. 解:因为反比例函数52-=m mxy 的两个分支分别在第一、第三象限,所以有m 2-5=-1,且m >0,解得m =2. 能力提升:7. 解:由 k >0知在每个象限内,y 随 x 的增大而减小.① 当这两点在图象的同一支上时,∵y 1<y 2,∴a -1>a +1, 无解; ②当这两点分别位于图象的两支上时, ∵y 1<y 2,∴ y 1<0<y 2.∴a -1<0,a +1>0, 解得-1<a <1.故 a 的取值范围为-1<a <1.。

九年级数学人教版下册课件反比例函数的图象和性质实际问题与反比例函数

九年级数学人教版下册课件反比例函数的图象和性质实际问题与反比例函数
4
O4
x
D B
2 反比例函数与一次函数的综合
新课讲解
合作探究
在同一坐标系中,函数 y k1
x
和 y= k2 x+b 的
图象大致如下,则 k1 、k2、b各应满足什么条件?
y
y
k1 >0
k1 >0
k2 >0 b >0
Ox
O x k2 >0 b <0


y
Ox k1 <0 k2 <0 ③ b <0
男儿不展同云志,空负天生八尺躯。
y 男儿不展同云志,空负天生八尺躯。
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y
志当存高远。
一个人如果胸无大志,既使再有壮丽的举动也称不上是伟人。
虽长不满七尺,而心雄万丈。
胸有凌云志,无高不可攀。
鸟不展翅膀难高飞。
C. 褴褛衣内可藏志。
贫穷是一切艺术职业的母亲。
O
x D.
Ox
新课讲解
S31 S2
随堂即练
如图所示,直线与双曲线交于 A,B 两点,P 是
AB 上的点,△ AOC 的面积 S1、△ BOD 的面积 S2、 △ POE 的面积 S3 的大小关系为 S1 = S2 < S3 .
解析:由反比例函数面积的不变
性易知 S1 = S2. PE 与双曲线的一 支交P
1 S1 -5-4-3-2--11 O 1
S2 23
•Q
4 5x
-2
-3
-4
-5
新课讲解
S1的值 S2的值
S1与S2 的关系
P (2,2) Q (4,1)
4 4
S1=S2

人教版数学九年级下册:(反比例函数)反比例函数(教案)

人教版数学九年级下册:(反比例函数)反比例函数(教案)

第二十六章反比例函数26.1 反比例函数26.1.1 反比例函数【知识与技能】1.理解反比例函数的意义.2.能够根据已知条件确定反比例函数的解析式.【过程与方法】经历从实际问题中抽象出反比例函数模型的过程中,体会反比例函数来源于生活实际,并确定其解析式.【情感态度】经历反比例函数的形成过程,体验函数是描述变量关系的重要数学模型,培养学生合作交流意识和探索能力.【教学重点】理解反比例函数的意义,确定反比例函数的解析式【教学难点】反比例函数解析式的确定.一、情境导入,初步认识问题京沪线铁路全程为1463km,乘坐某次列车所用时间t(单位:h)随该次列车平均速度v(单位:km/h)的变化而变化,速度v和时间t的对应关系可用怎样的函数式表示?【教学说明】教师提出问题,学生思考、交流,予以回答.教师应关注学生能否正确理解路程一定时,运行时间与运行速度两个变量之间的对应关系,能否正确列出函数关系式,对有困难的同学教师应及时予以指导.二、思考探究,获取新知问题1某住宅小区要种植一个面积为1000 m2的长方形草坪,草坪的长为y (单位:m)随宽x(单位:m)的变化而变化,你能确定y与x之间的函数关系式吗?问题2已知北京市的总面积为1. 68 ×104平方千米,人均占有的土地面积S(单位平方千米/人)随全市人口 n(单位:人)的变化而变化,则S与n的关系式如何?说说你的理由.思考观察你列出的三个函数关系式,它们有何特征,不妨说说看看.【教学说明】学生相互交流,探寻三个问题中的三个函数关系式,教师再引导学生分析三个函数的特征,找出其共性,引入新知.反比例函数:形如y =kx(k≠0)的函数称为反比例函数,其中x是自变量,y是x的函数,自变量x的取值范围是不等于0的一切实数.试一试下列问题中,变量间的对应关系,可用怎样的函数解析式表示?(1)一个游泳池的容积为2000m 3,注满游泳池所用的时间t(单位:h)随注水速度v(单位: m 3/h)的变化而变化;(2)某长方体的体积为1000cm 3,长方体的高h(单位:cm)随底面积S (单位:cm 2 )的变化而变化.(3)—个物体重100牛,物体对地面的压强 P 随物体与地面的接触面积S 的变化而变化.【教学说明】学生独立完成(1)、(2)、(3)题,教师巡视,关注学生完成情况,肯定他们的成绩,提出个别同学问题,帮助学生加深对构建反比例函数模型的理解.三、典例精析,掌握新知例1 已知y 是x 的反比例函数,当x =2 时,y = 6.(1) 写出y 与x 之间的函数解析式;(2) 当x =4时,求y 的值.【分析】由于y 是x 的反比例函数,故可说其表达式为y =k x,只须把x =2,y=6代入,求出k 值,即可得y =12x,再把x =4代入可求出 y=3. 【教学说明】本例展示了确定反比例函数表达式的方程,教师在评讲时应予以强调.在评讲前,仍应让学生自主探究,完成解答,锻炼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例2 如果y 是z 的反比例函数,z 是x 的 正比例函数,且x ≠0,那么y 与x 是怎样的函数关系?【分析】 因为y 是z 的反比例函数,故可设y =1k z(K 1≠0),又z 是x 的正比例函数,则可设 z = 2k x (2k ≠0) x ≠0,∴ y =12k k x . 11220,k 0,0,k k k ≠≠∴≠ 故y =12k k x是y 关于x 的反比例函数. 【教学说明】本例仍可让学生先独立思考,然后相互交流探索结论.最后教师予以评讲,针对学生可能出现的问题(如设:y =k x,z=kx 时没有区分比例系数)予以强调,并对题中x ≠0的条件的重要性加以解释,帮助学生加深对反比例函数意义的理解.四、运用新知,深化理解1.下列哪个等式中y 是x 的反比例函数? y = 4x, y x= 3, y=6x+1,xy=123. 2.已知y 与x 2成反比例,并且当x= 3时,y=4.(1)写出y 和x 之间的函数关系式,y 是x 的反比例函数吗?(2)求出当x =1.5时y 的值.【教学说明】让学生通过对上述两道题的探究,加深对反比例函数意义的理解,增强确定反比例函数表达式的解题技能,教师巡视,再给出答案并解决易错点.在完成上述题目后,教师引导学生完成创优作业中本课时的“名师导学”部分.【答案】1.只有等式xy=123中,y 是x 的反比例函数.2.解:(1)由题知可设y =2,3k y x x==时y=4,∴ k= 4×9 = 36,即 y = 236x,y 不是 x 的反比例函数. (2)y=236x ,x=1.5 时,y=361.5 1.5⨯ =16. 五、师生互动,课堂小结1.知识回顾.2.谈谈这节课你有哪些收获?【教学说明】教师应与学生一起进行交流,共同回顾本节知识,理清解题思路与方法,对普遍存在的疑虑,可共同探讨解决,对少数同学还面临的问题,可让学生与同伴交流获得结果,也可课后个别辅导,帮助他分析,找出问题原因,及时查漏补缺.1.布置作业:从教材“习题26. 1”中选取.2.完成创优作业中本课时的“课时作业”部分.反比例函数是初中学习阶段的第二种函数类型.因此本课时教学仍然是从实际问题入手,充分利用已有的生活经验和背景知识,注意挖掘问题中变量的相互关系及变化规律,逐步加深理解.在概念的形成过程中,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一旦建立,即已摆脱其原型成为数学对象.反比例函数具有丰富的数学含义,可以利用它通过举例、说理、讨论等活动,感知数学眼光,审视某些实际现象.此外,教师在例题的处理上,应要求学生将解题步骤写完整.。

反比例函数的“K”与图形教学设计人教版九年级数学下册

反比例函数的“K”与图形教学设计人教版九年级数学下册

“反比例函数的K 与图形”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理解和掌握反比例函数xk y =(k ≠0)中k 与相应图形的关系。

2.能灵活运用k 与相应图形的关系解决问题。

3.让学生自己尝试探究求出两垂线与坐标轴形成的矩形的面积及三角形的面积,从而探究所形成的矩形与三角形的面积与k 的关系。

4.理解函数解析式与函数图象之间的联系,体会数形结合及转化的思想方法。

5.通过对图象的研究,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精神,训练学生语言组织能力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重点、难点:重点:理解并掌握反比例函数 (k ≠0)中k 与图形的关系,并能利用它们解决一些综合问题;难点:学会通过图象分析并解决问题。

三、教学环境及手段:在简易录播教室中,借助一体机进行教学。

教学中运用了希沃授课助手软件的交互功能,并把 作为“移动讲台”相互配合完成教学。

课件制作融合了powerpoint 及几何画板软件的相关功能。

四、教学过程:(一)试一试1.已知一个矩形的面积为4,长为x ,宽为y ,则y 与x 的图象大致为( ) (说明:帮助学生回忆反比例函数的实际意义。

)2. 一个矩形的长和宽分别为x,y,其周长为12,则y 与x 间的函数图象大致为( ) (说明:帮助学生回忆一次函数的实际意义,同时为下面的教学作出铺垫。

)3.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直线y=6x 与x 轴、y 轴相交于点A,B, 点P 为线段AB 上的任意一点(不包括两端点),过点P 作两条坐标轴的垂线段,两条垂线段和两坐标轴围成的矩形的周长为______(说明:通过一次函数中图形与坐标之间的关系引入对反比例函数中相关图形的研究,并为下面的教学作铺垫。

)xk y =4.已知点A(1,a),点B(3,b),点C (2,c )在反比例函数xy 6=的图象上,分别过A 、B 、C 作x 轴、y 轴的垂线段,如图,分别求出点A 、B 、C 的坐标和三个阴影矩形的面积。

人教版九年级数学下册《反比例函数》教学设计

人教版九年级数学下册《反比例函数》教学设计

26.1.1反比例函数一、教学目标1、经历抽象反比例函数概念的过程,体会反比例函数的含义,理解反比例函数的概念。

2、能判断一个给定的函数是否为反比例函数,根据题目条件会求对应量的值,能用待定系数法求反比例函数关系。

3、让学生经历在实际问题中探索数量关系的过程,养成用数学思维方式解决实际问题的习惯,体会数学函数的模型思想以及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作用。

二、重、难点1.重点:理解反比例函数的概念,能用待定系数法求反比例函数关系。

2.难点:反比例函数的解析式的确定三、例题的意图分析教材第3页的例1是一道用待定系数法求反比例函数解析式的题,此题的目的一是要加深学生对反比例函数概念的理解,掌握求函数解析式的方法;二是让学生进一步体会函数所蕴含的“变化与对应”的思想,特别是函数与自变量之间的单值对应关系。

四、教学过程(一)复习巩固1.在一个变化的过程中,如果有两个变量x和y,当x 在其取值范围内任意取一个值时,y,则称x为,y叫x的.2.一次函数的解析式是:;当时,称为正比例函数.3.一条直线经过点(2,3)、(4,7),求该直线的解析式.以上这种求函数解析式的方法叫:(二)自主探究提出问题:下列问题中,变量间的对应关系可用怎样的函数关系式表示?(1)京沪线铁路全程为1463km,乘坐某次列车所用时间t(单位:h)随该列车平均速度v(单位:km/h)的变化而变化;(2)某住宅小区要种植一个面积为1000m2的矩形草坪,草坪的长为y随宽x的变化;(3)已知北京市的总面积为1.68×104平方千米,人均占有土地面积S(单位:平方千米/人)随全市人口n(单位:人)的变化而变化.1、上面问题中,自变量与因变量分别是什么?三个问题的函数表达式分别是什么?(1) (2) (3) 2、这三个函数关系式可以叫正比例函数吗?可以叫一次函数吗?一般地,如果变量 y 和 x 之间函数关系可以表示成xk y =(k是常数,且k≠ 0)的形式,则称 y 是 x 的反比例函数 1、反比例函数xk y =中自变量x 在分式的什么位置?自变量的取值范围是什么?2、你能再举出两个反比例函数关系的实例吗?写出函数表达式,与同伴进行交流。

人教版九年级数学反比例函数知识点归纳

人教版九年级数学反比例函数知识点归纳

人教版九年级数学反比例函数知识点归纳一、知识结构二、研究目标1.理解和掌握反比例函数的概念,能根据实际问题确定反比例函数的解析式,以及判断一个函数是否为反比例函数。

2.能够描点画出反比例函数的图像,使用代入系数法求解反比例函数的解析式,并进一步理解函数的三种表示方法:列表法、解析式法和图像法的特点。

3.能够分析反比例函数的函数关系和性质,以及利用这些性质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4.能够在实际问题中找出常量和变量,建立并表示函数模型,讨论函数模型,并解决实际问题,体会函数是刻画现实世界中变化规律的重要数学模型。

5.进一步理解常量与变量的辨证关系和反映在函数概念中的运动变化观点,以及认识数形结合的思想方法。

三、重点难点1.重点是反比例函数的概念的理解和掌握,反比例函数的图像及其性质的理解、掌握和运用。

2.难点是反比例函数及其图像的性质的理解和掌握。

二、基础知识一、反比例函数的概念1.y=k/x,其中k为常数,x≠0.2.xy=k,可以迅速求出反比例函数的解析式中的k,从而得到反比例函数的解析式。

3.反比例函数的图像与x轴、y轴无交点,因为x≠0.二、反比例函数的图像1.在使用描点法画反比例函数的图像时,应注意自变量x 的取值不能为0,且x应对称取点(关于原点对称)。

2.自变量的取值范围为x≠0.3.反比例函数的图像为双曲线。

三、反比例函数及其图像的性质1.函数解析式为y=k/x。

2.反比例函数的图像的两支分别位于一、三象限,在每个象限内,y随x的增大而减小。

3.反比例函数的图像的两支分别位于二、四象限,在每个象限内,y随x的增大而增大。

4.反比例函数的图像关于原点对称。

5.反比例函数的图像与坐标轴没有交点,称两条坐标轴是双曲线的渐近线。

6.k的几何意义为反比例函数的图像与y=kx的直线的交点的y坐标。

反比例函数知识点归纳和典型例题一、知识结构二、研究目标1.理解和掌握反比例函数的概念,能根据实际问题确定反比例函数的解析式,以及判断一个函数是否为反比例函数。

人教版九年级数学反比例函数知识点归纳完整版

人教版九年级数学反比例函数知识点归纳完整版
(五十七)
(2)已知一次函数y=ax+b的图象经过第一、二、四象限,则函数
ab
匚的图象位于笫象限・
(五十八)
k
y =—,∩
(3)若反比例函数兀经过点(-1, 2),则一次函数IX =一怎+2
的图象一定不经过第象限.
(五十九)
a y = -
(4)已知a∙b<O,λ1aPG b)在反比例函数兀的图象上,
(十七)
(二)反比例函数的图象
(十八)
y=~
在用描点法画反比例函数X的图象时,应注意自变量X的取值不能
为0,且〉
〈应对称取点(关于原点对称).
(十九)
(三)反比例函数及其图象的性质
(二十)
k
y ——
1.函数解析式:X(玄学0)
(•二十一)2.自变量的取值范馬1:
(二十二)3.图象:
(二十三)(1)图象的形状:双曲线.
(八)5.进一步理解常量与变量的辨证关系和反映在函数概念中的运动变化观 点,进一步认识数形结合的思想方法.
(九)(三)重点难点
(十)1.重点是反比例函数的概念的理解和掌握,反比例函数的图象及其性质
的理解、掌握和运用.
(十一)2.难点是反比例函数及其图象的性质的理解和掌握•
(十二)二、基础知识
(十三)(一)反比例函数的概念
(七十二)A.正数
负数
B.负数
C∙非正数
D.非
(七十三)
(2)在函数>HG为常数)的图象上有三个点(T,川,
⅛,“),则函数值M、乃、乃的大小关系是().
(七十四)
A.乃<乃VHB.C. HV乃<乃
D. ^<Λ<Λ

人教版数学九年级下册:(反比例函数)实际问题与反比例函数(教案)

人教版数学九年级下册:(反比例函数)实际问题与反比例函数(教案)

实际问题与反比例函数第1课时实际问题与反比例函数(1)【知识与技能】进一步运用反比例函数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过程与方法】经历“实际问题一建立模型一问题解决”的过程,发展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情感态度】运用反比例函数知识解决实际应用问题的过程中,感受数学的应用价值,提高学习兴趣.【教学重点】运用反比例函数的意义和性质解决实际问题.【教学难点】用反比例函数的思想方法分析、解决实际应用问题.一、情境导入,初步认识问题我们知道,确定一个一次函数y = kx+b的表达式需要两个独立的条件,而确定一个反比例函数表达式,则只需一个独立条件即可,如点A(2,3)是一个反比例函数图象上的点,则此反比例函数的表达式是,当x=4时,y的值为,而当y=13时,相应的x的值为,用反比例函数可以反映很多实际问题中两个变量之间的关系,你能举出一个反比例函数的实例吗?二、典例精析,掌握新知例1 市煤气公司要在地下修建一个容积为104m3的圆柱形煤气储存室.(1)储存室的底面积S(单位:m2 )与其深度 d(单位:m)有怎样的函数关系?(2 )公司决定把储存室的底面积定为 500m2,施工队施工时应该向地下掘进多深?(3)当施工队按(2)中的计划掘进到地下15m时,碰到坚硬的岩石,为了节约建设资金,公司临时改变计划,把储存室的深改为15m,相应地,储存室的底面积应改为多少才能满足需要(精确到0.01m2)?【分析】已知圆柱体体积公式V=S • d,通过变形可得S=Vd,当V—定时,圆柱体的底面积S是圆柱体的高(深)d的反比例函数,而当S= 500m2时,就可得到d的值,从而解决问题(2),同样地,当d= 15m —定时,代入S = Vd可求得S,这样问题(3)获解.例2 码头工人以每天30吨的速度往一艘轮船上装载货物,装载完毕恰好用了8天时间.(1)轮船到达目的地后开始卸货,卸货速度V(单位:吨/天)与卸货时间t 单位:天)之间有怎样的函数关系?(2)由于遇到紧急情况,船上的货物必须在不超过5天内卸载完毕,那么平均每天至少要卸多货?【分析】由装货速度×装货时间=装货总量,可知轮船装载的货物总量为240吨;再根据卸货速度=卸货总量÷卸货时间,可得V与t的函数关系式为V=240t,获得问题(1)的解;在(2)中,若把t=5代入关系式,可得V=48,即每天至少要卸载48吨,则可保证在5天内卸货完毕.此处,若由V=240t得到t=240V,由t≤5,得240V≤5,从而V≥48,即每天至少要卸货48吨,才能在不超过5天内卸货完毕.【教学说明】例2仍可由学生自主探究,得到结论.鼓励学生多角度出发,对问题(2)发表自己的见解,在学生交流过程中,教师可参与他们的讨论,帮助学生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对有困难的学生及时给予点拨,使不同层次的学生在学习中都有所收获.例3如图所示是某一蓄水池每1h的排水量V(m3/h)与排完水池中的水所用时间t(h)之间的函数图象.(1) 请你根据图象提供的信息求出此蓄水的蓄水量.(2) 写出此函数的函数关系式.(3) 若要6h排完水池的水,那么每1h的排水量应该是多少?(4) 如果每1h排水量是5m3,那么水池中的水将用多长时间排完?【分析】解此题关键是从图象中获取有关信息,会根据图象回答.解:(1)由图象知:当每1h排水4m3时,需12h排完水池中的水,∴蓄水量为4×12 = 48(m3 )(2)由图象V与t成反比例,设V=kt(k≠0).把V=4,t=12代入得k=48,∴V =48t(t>0).(3)当t=6时,486V== 8,即每1h排水量是8m3⑷当V=5时,5 = 48t,485t∴== 9.6(h),即水池中的水需要用9.6h排完.【教学说明】例3相比前面两例,难度增加,教师在讲解本题时,要辅导学生从图象中获取信息,会根据图象回答问题.三、运用新知,深化理解1.某玻璃器皿公司要挑选一种容积为1升 (1升=1立方分米)的圆锥形漏斗.(1)漏斗口的面积S与漏斗的深d有怎样的函数关系?(2)如果漏斗口的面积为100厘米2,则漏斗的深为多少?2.市政府计划建设一项水利工程,工程需要运送的土石方总量为106m3,某运输公司承办了这项工程运送土石方的任务.(1)运输公司平均每天的工作量V(单位:m3/天)与完成运送任务所需的时间t (单位:天)之间具有怎样的函数关系?(2)这个运输公司共有100辆卡车,每天一共可运送土石方104m3.则公司完成全部运输任务需要多长时间?【教学说明】以上两题让学生相互交流,共同探讨,获得结果,使学生通过对上述问题的思考,巩固所学知识,增强运用反比例函数解决问题的能力.在完成上述题目后,教师引导学生完成创优作业中本课时的“名师导学”部分.【答案】1.解:(1)13Sd=1,S =3d(d>0)(2)100cm2 = 1dm2,当S = 1dm2时,3d=1,d=3dm.2.解:(1)661010,(Vt V tt==>0) .(2)t=662410101010V== .即完成任务需要100天.四、师生互动,课堂小结谈谈这节课的收获和体会,与同伴交流.1.布置作业:从教材“习题26. 2”中选取.2.完成创优作业中本课时的“课时作业”部分.本节课是用函数的观点处理实际问题,其中蕴含着体积、面积这样的实际问题.而解决这些问题的关键在于分析实际情境,建立函数模型,并进一步明确数学问题,将实际问题置于已有的知识背景之中,用数学知识重新解释这是什么,可以是什么,从而逐步形成考察实际问题的能力.在解决问题时,应充分利用函数的图象,渗透数形结合的思想.学生已经有了反比例函数的概念及其图象与性质这些知识作为基础,另外在小学也学过反比例,并且上学期已经学习了正比例函数、一次函数,学生已经有了一定的知识准备.因此,本节课教师可从身边事物入手,使学生真正体会到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有一种亲切感.在学习中要让学生经历实践、思考、表达与交流的过程,给学生留下充足的时间来进行交流活动,不断引导学生利用数学知识来解决实际问题.第2课时实际问题与反比例函数(2)【知识与技能】运用反比例函数解决实际应用问题,增强数学建模思想.【过程与方法】经历“实际问题一数学建模一拓展应用”的过程,发展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情感态度】进一步锻炼学生的数学应用能力,增强数学应用意识,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用反比例函数的有关知识解决实际应用问题.【教学难点】构建反比例函数模型解决实际应用问题,巩固反比例函数性质.一、情境导入,初步认识“给我一个支点,我可以撬动地球”,古希腊科学家阿基米德曾如是说,他的“杠杆定律”通俗地讲是:阻力×阻力臂=动力×动力臂.由上述等式,我们发现,当阻力、阻力臂一定时,动力和动力臂成反比例函数关系.二、典例精析,掌握新知例1 小伟欲用撬棍撬动一块大石头,已知阻力和阻力臂不变,分别为1200 N和0.5 m.(1 )动力F和动力臂l有怎样的函数关系?当动力臂为1.5 m时,撬动石头至少需要多大的力?(2)若想使动力F不超过题(1)中所用力的一半,则动力臂l至少要加长多少?【分析】显然本题应用杠杆定律相关知识来解决问题,首先由阻力和阻力臂的数据得到动力F与动力臂l的函数关系式为F=600l(l>0),再把l=1 . 5代入,求出动力的大小.注意“橇动石头至少需要多大的力”表面上看是不等关系,但用相等关系来解决更方便些.而(2)中的问题即可用F=400×12= 200代入求动力臂的长度的最小值,也可利用不等关系,600l≤400×12,得l的范围是l≥3,而动力臂至少应加长1.5米才行.【教学说明】在本例教学时,应仍由学生自主探究,构建适合题意的反比例函数关系式,让学生加深对反比例函数意义的理解,进一步增强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师在学生练习过程中,巡视指导,帮助有困难同学形成正确认知,在大部分学生自主完成后,可提出以下问题让学生思考,巩固提高:(1 )用反比例函数知识解释:在我们使用撬棍时,为什么动力臂越长就越省力?(2)你能再举一些应用杠杆原理做实际例子吗?例2—个用电器的电阻是可调节的,其范围是110〜220Ω,已知电压为220 V,这个用电器的电路图如图所示.(1 )输出功率犘与电阻只有怎样的函数关系?(2)这个用电器功率的范围是多少?【分析】要想顺利解决本题,应了解电学中关于电功率P、电阻R和电压U的关系,即有PR= U2,可以发现2UPR=或2URP=.这样由于用电器电压U = 220V是确定的,从而可得(1)的解应为P =2220R,再把R = 110和R = 220代入可得电功率P值分别为440 W和220 W,故电功率P的范围为220≤P≤440.事实上,这里还可以由2220RP=及 110≤R≤220,得110≤2220P≤220,得220≤P≤440.【教学说明】教学时,教师应先让学生熟悉与本例相关的电学知识,即PR= U2,然后让学生独立完成,由于题目难度不大,学生应该能予以解决,对个别有困难的同学,可予以指导,也可让他们与同伴交流,从而能解决问题,在大多数同学完成以后,教师仍可设置以下两个问题,让学生进一步加深对知识的理解:(1 )想一想,为什么收音机的音量,某些台灯的亮度以及电风扇的转速都可以调节?(2)你还能列举一些生活中用电器应用反比例函数性质的例子吗?培养学生学以致用的能力,即能用所学知识解决现实世界中实际问题的能力,也可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三、运用新知,深化理解1.一司机驾驶汽车从甲地去乙地,他以80 km/h的平均速度用6小时到达目的地.(1)当他按原路返回来,汽车的平均速度v与时间t有怎样的函数关系?(2)如果该司机必须在4 h之内回到甲地,则返程时的平均速度不能低于多少?2.新建成的住宅楼主体工程已经竣工,只剩下楼体外表面需贴瓷砖,已知楼体的外表面面积为5×103 m2 .(1)所需的瓷砖块数n与每块瓷砖的面积 S有怎样的函数关系?(2)为了使住宅楼的外观更漂亮,开发商决定采用灰、白、蓝三种颜色的瓷砖,每块瓷砖的面积都是80 cm2,灰、白、蓝瓷砖使用比例为2:2: 1,则需要三种瓷砖各多少块?3.如图是放置在桌面上的一个圆台,已知圆台的上底面积是下底面积的1/4,此时圆台对桌面的压强为100 Pa.若把圆台翻过来放,则它对桌面的压强是多大呢?【教学说明】由学生独立完成,然后相互交流,发现问题,及时纠正,从而巩固对反比例函数的性质的理解.在完成上述题目后,教师引导学生完成创优作业中本课时的“名师导学”部分.【答案】1. ( 1 )V=806t ⨯ ,V =480t (t >0). (2)V =4804= 120 (km/h). 2.(1)n • S = 5× 103 , n =3510S⨯ (S >0). (2)80cm 2=8×10-3m 2.353510 6.2510810n -⨯==⨯⨯(块), 则有n 灰=6.25×105×25= 2.5×105(块),n 白=6.25×105×25 =2.5×105(块) ,n 蓝=6.25×105×51=1.25×105(块).3. 解:设下底面积为S 0,则上底面积为04S . 由F p S= ,且当S = S 0时,p = 100,∴0100F pS S ==⨯ . 同一物体质量不变,∴ F=100S 0是定值.000100400(Pa)44S S F S p S S ∴====当时,. 因此,当把圆台翻过来放置时,它对桌面的压强是400Pa.四、师生互动,课堂小结1.请举出一些应用反比例函数的实例,同伴之间相互交流.2.说说这节课你又有哪些收获?1. 布置作业:从教材“习题26.2”中选取.2. 完成创优作业中本课时的“课时作业”部分.本节课讨论了反比例函数的其他一些应用(主要是在物理学科中的应用).在这些实际应用中,备课时应注意到与学生的实际生活相联系,并且注意用函数观点来对这些问题做出某种解释,从而加深对函数的认识,并突出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特别是与物理知识之间的联系.。

九年级下册数学《反比例函数》策略的教学设计

九年级下册数学《反比例函数》策略的教学设计

基于活动课教学重难点解决策略之反比例函数活动课课时教学设计离L(单位:厘米),看弹簧秤的示数F(单位:牛顿)有什么变化?(1)填表:L 5 10 15 20 25 30 35 40 45F(2)分别以L为横坐标、以F所对应的值为纵坐标,在坐标平面内描出上表中的有序数对为坐标的各点,并用平滑曲线连接这些点。

(3)这条曲线是反比例函数图像的一支吗?为什么?(4)点(50,4.9)在这条曲线上吗?问题4:结合以上探究,你们觉得反比例函数的实际意义是什么?问题5:请以小组为单位,设计一个探究活动,尝试利用反比例函数知识解决。

教学过程教学环节学习目标学习活动评价方法或作业提出要求,明确重点回顾反比例函数相关知识,固旧引新,帮助其发掘新知固着点,同时,引发认知冲突,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问题1:反比例函数解析式有几种书写形式?判断函数解析式是否是反比例函数的依据是什么?你能运用反比例函数的相关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吗?提问诊断分项落实,分组承担学生通过已有的知识结构基础,探索解决数学活动中的实际问题。

问题2:请同学们完成下表,再按照表中的数据再纸上画出10个面积相等的长方形,其中∠A为10个长方形的公共角。

长24681宽197531问题3:在画完的10个长方形后,取∠A的10个展示诊断交流诊断对角的顶点,然后把这10个点用平滑的曲线连接起来。

问题4:这条曲线是反比例函数的一支吗,为什么?问题6:如下图,取一根长100厘米的匀质木杆,用细绳绑在木杆的中点O并将其吊起来,在中点的左侧距离中点25厘米处挂一个重9.8牛顿的物体,在中点右侧用一个弹簧秤与中点O 的距离L(单位:厘米),看弹簧秤的示数F (单位:牛顿)有什么变化,填表:L510 15225335445F问题7:以L为横坐标,以F为纵坐标建立直角坐标系,在坐标系内描出以上表中的数对为坐标各点,用平滑曲线连接这些点。

问题8:这条曲线是反比例函数图像的一支吗?为什么?问题9:点(50,4.9)在这条曲线上吗?。

人教版数学九年级下册26.1.2《反比例函数的图象和性质》教学设计

人教版数学九年级下册26.1.2《反比例函数的图象和性质》教学设计

人教版数学九年级下册26.1.2《反比例函数的图象和性质》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人教版数学九年级下册26.1.2《反比例函数的图象和性质》是反比例函数部分的重要内容。

本节内容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比例函数的知识基础上进行学习的,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理解反比例函数的概念,会画反比例函数的图象,了解反比例函数的性质,并能运用反比例函数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二. 学情分析九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函数知识,对于比例函数有一定的了解,但反比例函数作为一种新的函数形式,对学生来说还比较陌生。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分析、归纳等方法,自主探究反比例函数的图象和性质,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思维能力。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使学生理解反比例函数的概念,会画反比例函数的图象,了解反比例函数的性质。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分析、归纳等方法,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学习函数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

四. 教学重难点1.反比例函数的概念及其图象的画法。

2.反比例函数的性质及其运用。

五. 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案例分析法、小组合作法等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思维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学课件:制作反比例函数的图象和性质的课件,用于辅助教学。

2.学生活动材料:反比例函数图象和性质的练习题,用于巩固所学知识。

3.教学设备:投影仪、计算机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回顾比例函数的知识,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2.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课件展示反比例函数的图象和性质,引导学生观察、分析,并总结反比例函数的特点。

3.操练(10分钟)教师布置练习题,学生独立完成,巩固所学知识。

教师选取部分学生的作业进行讲解和点评。

4.巩固(5分钟)教师通过提问方式检查学生对反比例函数图象和性质的掌握情况,并对学生的回答进行指导和纠正。

人教版九年级数学下册:26.1.1《反比例函数》说课稿

人教版九年级数学下册:26.1.1《反比例函数》说课稿

人教版九年级数学下册:26.1.1《反比例函数》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反比例函数》是人教版九年级数学下册第26章第一节的内容,本节课主要介绍了反比例函数的定义、性质及图象。

这部分内容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函数的概念、正比例函数的知识基础上进行学习的,为后续学习二次函数打下基础。

反比例函数是实际应用中经常遇到的一种函数形式,对于学生来说,理解和掌握反比例函数的知识,能够提高他们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 学情分析九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函数知识,对于正比例函数的概念和图象已经有了一定的了解。

但是,反比例函数的概念和性质相对复杂,学生可能难以理解和接受。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关注学生的认知水平,通过合适的教学方法,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反比例函数的知识。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让学生理解反比例函数的定义,掌握反比例函数的性质,能够绘制反比例函数的图象。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观察、分析、归纳等方法,让学生学会如何从实际问题中抽象出反比例函数模型。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反比例函数的定义,反比例函数的性质,反比例函数图象的特点。

2.教学难点:反比例函数概念的理解,反比例函数性质的证明,反比例函数图象的绘制。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案例分析法、小组合作学习法等,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思维能力。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实物模型、反比例函数图象软件等,帮助学生直观地理解反比例函数的知识。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展示实际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如何用数学模型来解决这些问题,从而引出反比例函数的概念。

2.新课讲解:讲解反比例函数的定义,通过示例让学生理解反比例函数的概念。

然后,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分析、归纳等方法,总结出反比例函数的性质。

3.实践操作:让学生利用反比例函数图象软件,绘制反比例函数的图象,观察图象的特点,进一步理解反比例函数的性质。

人教版九年级数学下册第二十六章26.1.1反比例函数教案

人教版九年级数学下册第二十六章26.1.1反比例函数教案
3.成果展示:每个小组将向全班展示他们的讨论成果和实验操作的结果。
(四)学生小组讨论(用时10分钟)
1.讨论主题:学生将围绕“反比例函数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这一主题展开讨论。他们将被鼓励提出自己的观点和想法,并与其他小组成员进行交流。
2.引导与启发:在讨论过程中,我将作为一个引导者,帮助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并解决问题。我会提出一些开放性的问题来启发他们的思考。
3.成果分享:每个小组将选择一名代表来分享他们的讨论成果。这些成果将被记录在黑板上或投影仪上,以便全班都能看到。
(五)总结回顾(用时5分钟)
今天的学习,我们了解了反比例函数的基本概念、重要性和应用。同时,我们也通过实践活动和小组讨论加深了对反比例函数的理解。我希望大家能够掌握这些知识点,并在日常生活中灵活运用。最后,如果有任何疑问或不明白的地方,请随时向我提问。
3.重点难点解析:在讲授过程中,我会特别强调反比例函数的定义和图像性质这两个重点。对于难点部分,如反比例函数的增减性和图像的对称性,我会通过举例和比较来帮助大家理解。
(三)实践活动(用时10分钟)
1.分组讨论:学生们将分成若干小组,每组讨论一个与反比例函数相关的实际问题。
2.实验操作:为了加深理解,我们将进行一个简单的实验操作,如测量物体在不同时间下的速度,并记录数据。
其次,在教学难点部分,如何将反比例函数与实际问题结合起来,学生们表现得有些吃力。我意识到,我需要提供更多的引导和实际情境,让学生们能够更好地将理论知识应用到具体问题中。在未来的课程中,我打算设计更多的案例分析,让学生们小组合作,亲身体验解决问题的过程。
此外,小组讨论环节,我发现有些学生参与度不高,可能是因为他们对主题不够感兴趣,或者是对自己的观点不够自信。为了提高他们的参与度,我考虑引入一些竞争机制,比如小组间的竞赛,或者设置一些小奖励,来激发他们的积极性。

人教版数学教材九年级下册《专题——反比例函数中K的几何意义》教学设计

人教版数学教材九年级下册《专题——反比例函数中K的几何意义》教学设计

《专题:反比例函数中K的几何意义》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理解和掌握反比例函数(k≠0)中k的几何意义;2.K的几何意义的应用。

(二)过程与方法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自主探索、思考及想象,经历探索K的几何意义的过程,发展学生分析归纳和概括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培养学生积极参与和勇于探索的精神,科学的学习态度,同时通过多媒体演示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二、教学重点、难点重点:反比例函数(k≠0)中k的几何意义的探究和运用;难点:灵活运用K的几何意义。

三、考点分析反比例函数是历年中考数学的一个重要考点章节,且多以大题的形式出现,常常结合三角形,四边形等相关知识综合考察,所以,应该引起广大学生的重视。

反比例函数中k的几何意义也是其中一个很重要的知识点,常在中考选择题,计算大题中进行考察。

这类考题大多考点简单但方法灵活,目的在于考察学生的数学图形思维。

本次专题目的在于让学生掌握反比例函数k几何意义这一知识要点,灵活利用这一知识点解决数学问题,并熟悉与反比例函数k几何意义的常见考察方式和解题思路。

四、学情分析知识基础:本节课学习前,学生通过学习反比例函数概念、图形和性质,对于函数图象的认识以及函数图象当中的面积计算问题有一定基础,在上一节课的学习中,学生已经掌握了反比例函数的图象与性质,能够根据图象判断出K的符号,以及解决反比例函数与一次函数相结合的面积问题。

学习方法:学生已经积累的学习函数的方法有:画图象,观察图像归纳函数性质,了解函数变化规律和函数的变换趋势等。

学生喜欢用探究式的学习方式,通过自己的分析来体验知识间的内在联系。

五、教学过程(一)、复习反馈导入新课1、若点P(2,3)在反比例函数kyx=的图像上,则k=_____ 。

2、若点P(m,n)在反比例函数kyx=的图像上,则mn=_____ 。

3、如图,S矩形ABCD= ,S△ABD=,S矩形ABCD与S△ABD有何关系?设计意图:通过这三道小题的热身,尤其是第3小题的训练,为学生过渡到反比例函数K 的几何意义的探究做一个铺垫。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分支分别讨论,不能一概而论.
(2)直线当
与双曲线的关系:
时,两图象必有两个交点,且这两
时,两图象没有交点;当
个交点关于原点成中心对称.
(3)反比例函数与一次函数的联系.
(四)实际问题与反比例函数1.求函数解析式的方法:
(1)待定系数法;(2)根据实际意义列函数解析式.2.注意学科间知识的综合,但重点放在对数学知识的研究上.(五)充分利用数形结合的思想解决问题.三、例题分析
()的图象在第一象限内
①求x 0的值;②求一次函数和反比例函数的解析式.
(5)为了预防“非典”,某学校对教室采用药薰消毒法进行消毒.已知药物燃烧时,室内每立方米空气中的含药量y(毫克)与时间x(分钟)成正比例,药物燃烧完后,y与x成反比例(如图所示),现测得药物8分钟燃毕,此时室内空气中每立方米的含药量为6毫克.请根据题中所提供的信息解答下列问题:
(4)已知反比例函数的图象与直线y=2x和y=x+1的图象过同一点,则当x>0
时,这个反比例函数的函数值y随x的增大而(填“增大”或“减小”).答案:(1)A;(2)D;(3)B.
注意,(3)中只有②是符合题意的,而③是在“每一个象限内”y随x的增大而减小.4.解析式的确定
(1)若与成反比例,与成正比例,则y是z的().
(一)反比例函数的概念;1.()可以写成()的形式,注意自变量x的指数为;在解决有关自变量指数问题时应特别注意系数;2.()也可以写成xy=k的形式,用它可以迅速地;中的k,从而得到反比例函数的解析式;;3.反比例函数(二)反比例函数的图象;的自变量,故函数图象与x轴、y轴无交点.;在用描点法画反比例函数称取点(关于原点对称).(;的图象时,应注意自变量x的
A.正比例函数B.反比例函数C.一次函数D.不能确定
(2)若正比例函数y=2x与反比例函数的图象有一个交点为(2,m),则
m=_____,k=________,它们的另一个交点为________.
(3)已知反比例函数二、四象限,求
的值.
的图象经过点,反比例函数的图象在第
(4)已知一次函数y=x+m与反比例函数的交点为P(x 0,3).
时,图象的两支分别位于一、三象限;在每个象限内,y随x的增大而减小;时,图象的两支分别位于二、四象限;在每个象限内,y随x的增大而增大.


(3)对称性:图象关于原点对称,即若(a,b)在双曲线的一支上,则(在双曲线的另一支上.
图象关于直线在双曲线的另一支上.4.k的几何意义
对称,
即若(a,b)在双曲线的一支上,则(,)和(,)
(2)已知一次函数y=ax+b的图象经过第一、二、四象限,则函数第________象限.
的图象位于
(3)若反比例函数过第_____象限.
经过点(,2),则一次函数的图象一定不经
(4)已知a·b<0,点P(a,b)在反比例函数则直线
不经过的象限是第三象限D.第四象限
(5)若P(2,2)和Q(m,)是反比例函数图象上的两点,
则一次函数y=kx+m的图象经过().
A.第一、二、三象限B.第一、二、四象限C.第一、三、四象限D.第二、三、四象限
(6)已知函数和(k≠0),它们在同一坐标系内的图象大致是().
A.B.C.D.答案:(1)①
②1;(2)一、三;(3)四;(4)C;(5)C;(6)B.
3.函数的增减性
(1)在反比例函数
,则
的值为().
的图象上有两点,,且
A.正数B.负数C.非正数D.非负数
(2)在函数则函数值A.<
、<
、<
(a为常数)的图象上有三个点的大小关系是().B.


C.

,,,
<D.<
(3)下列四个函数中:①;②;③;④.
y随x的增大而减小的函数有().
A.0个B.1个C.2个D.3个
1.反比例函数的概念
(1)下列函数中,y是x的反比例函数的是().A.y=3x B.
C.3xy=1 D.
(2)下列函数中,y是x的反比例函数的是().
A.B.C.D.
2.图象和性质(1)已知函数
是反比例函数,
①若它的图象在第二、四象限内,那么k=___________.②若y随x的增大而减小,那么k=___________.
在用描点法画反比例函数称取点(关于原点对称).(三)反比例函数及其图象的性质
的图象时,应注意自变量x的取值不能为0,且x应对
1.函数解析式:(

2.自变量的取值范围:3.图象:
(1)图象的形状:双曲线.
越大,图象的弯曲度越小,曲线越平直.越小,图象的弯曲度越大.
(2)图象的位置和性质:
与坐标轴没有交点,称两条坐标轴是双曲线的渐近线.当当
(一)反比例函数的概念
1.()可以写成()的形式,注意自变量x的指数为这一限制条件;

在解决有关自变量指数问题时应特别注意系数
2.()也可以写成xy=k的形式,用它可以迅速地求出反比例函数解析式
中的k,从而得到反比例函数的解析式;
3.反比例函数(二)反比例函数的图象
的自变量,故函数图象与x轴、y轴无交点.
如图1,设点P(a,b)是双曲线上任意一点,作PA⊥x轴于A点,PB⊥y轴于
B点,则矩形PBOA的面积是(三角形PAO和三角形PBO的面积都是).称点Q

如图2,由双曲线的对称性可知,P关于原点的对也在双曲线上,作QC⊥PA的延长线于C,则有三角PQC的面积为

图1图2 5.说明:
(1)双曲线的两个分支是断开的,研究反比例函数的增减性时,要将两个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