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六章 血液的生物化学

合集下载

血液的生物化学

血液的生物化学

糖类代谢
葡萄糖摄取与利用
血液中的葡萄糖通过细胞膜进入细胞 内,被细胞代谢利用,为机体提供能 量。
胰岛素与胰高血糖素
糖原合成与分解
当血糖过高时,部分葡萄糖被转化为 糖原储存于肝脏和肌肉中;当血糖过 低时,糖原被分解为葡萄糖释放入血 ,以维持血糖稳定。
这两种激素对糖类代谢起着重要的调 节作用。胰岛素促进细胞摄取和利用 葡萄糖,而胰高血糖素则升高血糖。
04
CATALOGUE
血液的生物化学应用
诊断疾病
血液检查
通过检测血液中的成分,如白细 胞计数、红细胞计数、血红蛋白 浓度等,可以诊断感染、贫血、
白血病等疾病。
生化指标
检测血液中的生化指标,如血糖 、血脂、肝肾功能等,有助于诊 断糖尿病、高血脂、肝肾疾病等

免疫学检测
通过检测免疫球蛋白、补体等免 疫学指标,有助于诊断自身免疫
通过特定因子诱导成熟细胞逆转为多能干细胞, 可用于疾病模型建立、药物筛选等。
THANKS
感谢观看
基因载体
02
研究新型基因载体,提高基因转染效率和安全性,降低免疫反
应。
基因表达调控
03
研究基因表达的调控机制,通过调控特定基因的表达来治疗疾
病。
干细胞治疗
胚胎干细胞
具有发育的全能性,可用于修复受损组织或替代 病变细胞。
成体干细胞
存在于人体某些组织中,具有多向分化潜能,可 修复受损组织或器官。
诱导多能干细胞
酶的活性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如温度、pH值、抑制剂和激活剂等。酶反应的速率受酶浓度和底物浓度的影响,同时也受到 酶促反应动力学规律的制约。
氧化还原反应
氧化还原反应是血液中重要的生物化学反应之一,涉及到电子传递和氧化态的变化。这些反应对于维 持机体的正常能量代谢和细胞信号转导具有重要意义。

血液的生物化学PPT课件

血液的生物化学PPT课件

2, 3–BPG
(3)NADH和NADPH的功能
代谢物,糖酵解的基本反应和其他组织相同。
糖酵解是红细胞获得能量的唯一途径,每mol葡萄
糖经酵解生成2mol乳酸的过程中,产生2mol ATP 和2mol NADH+H+,通过这一途径可使红细胞内
ATP的浓度维持在1.85×103mol/L水平。
2,3-二磷酸甘油酸旁路:
葡萄糖
1,3-BPG 二磷酸甘油酸变位酶 三磷酸甘油酸激酶
血液
固体成分
无机物 阴离子:CL-、HCO -、HPO 23 4 有机物:包括蛋白质、非蛋白质类含 氮化合物、糖类和脂类等
少量气体:O2 、CO2
血液比重:1.050-1.060 血液pH:7.4±0.05
非蛋白氮(non-protein nitrogen, NPN): 血液中非蛋白质类含氮化合物。主要有 尿素、肌酸、肌酸酐、尿酸、胆红素和 氨等。正常NPN含量为14.28-24.99 mmol/L。其中血尿素氮(blood urea
渗透压:溶液中的溶质颗粒通过半透膜吸取膜外水分 子的一种力量。渗透压的大小与单位体积中溶质分子 的数目有关,而与溶质颗粒的大小无关。 血浆晶体渗透压:维持细胞内外水平衡 血浆渗透压 血浆胶体渗透压:维持血管内外水平衡
血浆胶体渗透压的大小主要取决于血浆蛋白的摩尔浓 度。清蛋白最能有效维持胶体渗透压。 清蛋白浓度过低 分在组织间潴留 血浆胶体渗透压下降 水肿 水
注:“+”,“-”分别表示该途径有或无
* 晚幼红细胞为“-”
(一)糖代谢
糖酵解通路和2,3-二磷酸甘油酸旁路:
90%~95%的葡萄糖通过此途径进行代谢
磷酸戊糖途径:主要功能是产生NADPH+H+,

血液的生物化学

血液的生物化学
(一)血浆蛋白的分类
按不同的分离方法可将血浆蛋白质分为不同组分。
用盐析法可将其分为白蛋白(a1bumin)、球蛋白(globulin)和纤维蛋白原(fibrinogen)。
用电泳法则可将血浆蛋白质分为不同的组分,如用简便快速的醋酸纤维薄膜可分为白蛋白、α1球蛋白、α2球蛋白、β球蛋白和γ球蛋白。
用分辨率更高的聚丙烯酰胺疑胶电泳或免疫电泳则可分成更多组分,目前已分离出百余种血浆蛋白质。
此外血浆中还有皮质激素传递蛋白、运铁蛋白、铜蓝蛋白等。这些载体蛋白除结合运输血浆中某种物质外,还具有调节被运输物质代谢的作用。
(四)免疫功能
机体对入侵的病原微生物可产生特异的抗体,血液中具有抗体作用的蛋白质称之为免疫球蛋白(immunoglobulin,Ig),由浆细胞产生,电泳时主要出现于γ球蛋白区域,Ig能识别并结合特异性抗原形成抗原抗体复合物,激活补体系统从而消除抗原对机体的损伤。Ig分为五大类即IgG、IgA、IgM、IgD及IgE,它们在分子结构上有一共同特点即都有一四链单位构成单体,每个四链单位由两条相同的长链又称为重链(heavy chain,H链)和两条相同的短链又称为轻链{1ight chain,L链}组成。其中IgG、lgD、IgE均为一个四链单位组成(单体),IgA是二聚体,IgM则是五聚体,H链由450个氨基酸残基组成,L链由210—230个氨基酸残基组成,链与链之间以二硫键相连。
二、血液的化学成分
正常人血液化学成分可简要概括为下列三类:
水:正常人全血含水约81%一86%,血浆中含水达93%--95%。
(二)气体:氧、二氧化碳、氮等。
(三)可溶性固体:分为有机物与无机盐两大类。其中有机物包括:蛋白质(血红蛋白、血浆蛋白质及酶与蛋白类激素)、非蛋白含氮化合物、糖及其他有机物和维生素、脂类(包括类固醇激素)。无机物主要为各种离子如Na+,K+,CL- -等。

血液的生物化学PPT课件

血液的生物化学PPT课件
功能? 5. 概述血浆蛋白的生理功能。 6. 写出血红素合成的部位、原料、关键酶和
合成调节。
5) 脂蛋白类
6) 血浆酶类 血浆功能酶:凝血和纤溶系统的酶、LCAT等 外分泌酶:胃蛋白酶、胰蛋白酶、胰淀粉酶等 细胞酶:转氨酶等
(二)性质
1. 大多数在肝脏合成 2. 蛋白前体被切去信号肽后进入血浆 3. 血浆蛋白(除清蛋白)均为糖蛋白 4. 多态性 5. 半衰期
清蛋白-20天;结合珠蛋白-5天
泌尿道
0.1 mg/天
2.吸收
吸收率 <10%
需要量 10 ~ 15 mg/天
三、铁的运输和贮存 运铁蛋白: Fe3+ 铁蛋白: 骨髓,肝及其他组织
复习题
1. 提出3种常用的分离血浆蛋白的方法,说明 其原理。
2. 试述红细胞代谢的特点? 3. 红细胞2,3-BPG是如何生成的,对Hb结合
O2有何影响? 4. 成熟红细胞内ATP是如何生成的?有什么
血液的生物化学
本章要求
熟悉血浆蛋白质的分类方法,扼要叙述 各类血浆蛋白质的特点、功能。
掌握成熟红细胞能量代谢特点,主要代 谢途径及意义。
血红素的生物合成
全血:占体重8% 血浆:占全血55~60% 血清:血浆去除纤维蛋白原 比重:1.05 --- 1.06
pH: 7.4 0.05 水: 81 – 86% 气体:O2 , CO2 固体:
无机:电解质 有机:蛋白质、非蛋白氮、糖和脂等 非蛋白氮( non-protein nitrogen, NPN) 除蛋白质外其他含氮物质所含氮的总和, 正常为25 ---35 mg/dL (14.28-24.99 mmol/L)
第一节 血浆蛋白
一、血浆蛋白的分类与性质 (一)分类

血液的生物化学PPT课件

血液的生物化学PPT课件
g 9%~18%
正常A/G:1.5~2.5;A/G倒置:<1
1/9/2020 3:41 PM
7
二、血浆蛋白的特点
1. 大多数由肝细胞合成,少数由内皮细胞,γ球蛋白 由浆细胞合成;
2. 在粗面内质网合成,为分泌蛋白;
3. 几乎都是糖蛋白;只有清蛋白、视黄醛结合蛋白 和C-反应蛋白不含糖。
4. 都具有各自特征性的半寿期;
C~ SCoA
O
辅酶A +CO2
ALA合酶
(磷酸吡哆醛)
限速酶
g
CH2 CH2 CO CH2NH2
(琥珀酰CoA) (Gly)
d (ALA)
1/9/2020 3:41 PM
18
② 胆色素原(PBG)的生成(在胞液内)
COOH
COOH
COOH
CH2
COOH CH2
CH2
CH2
2H2O
CH2 CH2 CC
铜蓝蛋白 3. 催化作用:血浆功能酶、血浆非功能酶 4. 免疫作用:免疫球蛋白 5. 凝血与抗凝血:凝血/抗凝血因子、纤溶酶 6. 营养作用:3L血浆含200g,营养储备
1/9/2020 3:41 PM
9
第二节

液凝
Blood Coagulation

一、凝血因子与抗凝血成分 二、凝血途径
三、凝血块的形成和溶解
CH2 CO CH2 H2N
O C ALA脱水酶 C
C
H CH H NH
CH2
N H
H2N
(2分子 ALA)
胆色素原(PBG)
1/9/2020 3:41 PM
19
③ 尿卟啉原的生成
COOH COOH CH2 CH2 CH2

血液的生物化学

血液的生物化学

Shaoxing University Medical College
返回
血红蛋白的四级结构(图2)
Shaoxing University Medical College
返回
血红素的生物合成
血红素:
血红素(heme)属铁卟啉化合物,有多种。 血红素是Hb、Mb、Cyt、过氧化氢酶、过氧化物酶的辅基

Shaoxing University Medical College
返回
二、血液的生理功能 血液的生理功能主要包括:
维持内环境稳定 运输 免疫 凝血和抗凝血
Shaoxing University Medical College
返回
三、血浆蛋白质
血浆蛋白质的总浓度:70~75g/L
清蛋白:38~48g/L 球蛋白:15~30g/L
Shaoxing University Medical College
硫辛酸(图)
Shaoxing University Medical College
返回
==================
Shaoxing University Medical College
Flash
Shaoxing University Medical College
血红蛋白:
血红蛋白的组成与结构 血红蛋白中珠蛋白的合成与一般蛋白质相同 血红素的生物合成
Shaoxing University Medical College
返回
糖酵解和2,3-二磷酸甘油酸(2,3-BPG)旁路
葡萄糖
3-磷酸甘油醛 1, 3-双磷酸甘油酸(1, 3-BPG) 3-磷酸甘油酸激酶 3-磷酸甘油酸(3-PG) 双磷酸甘油酸变位酶 2, 3-双磷酸甘油酸 3-BPG) 双磷酸甘油酸(2, 双磷酸甘油酸 2, 3-BPG磷酸酶

血液的生物化学

血液的生物化学
血液的生物化学
血浆:血液中的液态成分(血液去除 血细胞) 血清:血液凝固后析出的淡黄色透明 液体
化学成分有差异
第一节 血浆蛋白
血浆蛋白的分类与性质: 血浆蛋白的功能:
维持血浆胶体渗透压(清蛋白) 维持血浆正常的pH 运输作用(清蛋白) 免疫作用(免疫球蛋白) 催化作用 营养作用 凝血、抗凝血和纤溶作用
3、血红素合成的限速酶是: ⑴ALA合酶 ⑵ALA脱水酶 ⑶胆色素原脱氨酶 ⑷亚铁螯合酶 4、血红素合成的细胞定位是: ⑴线粒体 ⑵胞浆 ⑶内质网 ⑷胞核 5、哪些因血红素的合成 1.合成的过程 原料:琥珀酰辅酶A 甘氨酸 Fe2+
(1) δ-氨基-γ酮戊酸(ALA)的生成(线粒体内)
COOH CH2 CH2 C ~S CoA O + COOH CH2 NH2
COOH
CoASH +CO2 ALA合酶 (磷酸吡哆醛)
CH2 CH2 C O CH2 NH2
2.合成的调节 ALA合酶:限速酶 受血红素的别构抑制调节 血红素阻抑ALA合酶的合成
反馈抑制
ALA脱水酶与亚铁螯合酶: 对重金属的抑制非常敏感 铅中毒→贫血
促红细胞生成素(EPO): 促进红细胞的繁殖和分化,加速红细胞的 成熟及血红素和Hb的生成 对所有类型的贫血都有治疗作用
(2)血红蛋白的合成
三、总结
1. 掌握血红蛋白合成的部位、原料及合成 的调节 2. 熟悉红细胞的代谢特点及2,3-BPG旁 路 3. 熟悉血浆蛋白的分类 4. 了解血红蛋白的合成过程
复习题
1、血清中不含 ⑴清蛋白 ⑵球蛋白 ⑶纤维蛋白原 ⑷脂蛋白 2、人体内含铁卟啉蛋白的是 ⑴过氧化氢酶 ⑵铁蛋白 ⑶细胞色素C ⑷血红蛋白
有核红细胞

生化课件第十六章血液生化

生化课件第十六章血液生化
约占1/2
2020/10/20
第一节 血 浆 蛋 白 Plasma Protein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血浆蛋白是维持体内代谢的重要物质
吉林大学白求恩医学院 杨成君
5
2020/10/20
一、血浆蛋白的分类与性质
血浆蛋白指血浆含有的蛋白质,是血浆中的主要的固体成分
血浆蛋白总浓度:70~75g/L
血浆蛋白的种类多,含量也不相同 通常按来源、分离方法和生理功能将血浆蛋白质
分类。 分离蛋白质的常用方法包括
电泳(electrophoresis):血浆蛋白质 超速离心(ultra centrifuge):血浆脂蛋白
吉林大学白求恩医学院 杨成君
6
2020/10/20
(一)血浆蛋白的分类
电泳(electrophoresis)
是最常用的分离蛋白质的方法,常据此分类
清蛋白(albumin) 1球蛋白(1 –globulin) 2球蛋白( 2 –globulin )
多种疾病导致血浆蛋白异常
风湿病
急性炎症反应和抗原刺激引起免疫系统增强,特征:
免疫球蛋白升高:特别是IgA,可有IgG和IgM升高 炎症期可有α1-AG、Hp、C3升高
肝脏疾病
急性炎症反应和抗原刺激引起免疫系统增强,特征
免疫球蛋白升高:特别是IgA,可有IgG和IgM升高? 炎症期可有α1-AG、Hp、C3升高?
外分泌酶:外分泌腺分泌的酶
消化系统的蛋白酶、淀粉酶、酯酶 脏器受损时血浆含量增加,有助于临床诊断
细胞酶:存在于组织细胞内参与代谢的酶类
正常情况血浆含量甚微,小部分有器官特异性,用于诊断。
吉林大学白求恩医学院 杨成君
18
2020/10/20

血液的生物化学 ppt课件

血液的生物化学  ppt课件

遗传性 继发性
先天性红细胞生成性卟啉症 迟发性皮肤卟啉症 遗传性粪卟啉症 混合性卟啉症
红细胞生成性卟啉症 六氯苯等化学因素
UPGIII合成酶
尿卟啉原III
UPG脱羧酶
粪卟啉原III
CPG氧化酶
原卟啉原IX
PPG氧化酶
尿卟啉IX
亚铁螯合酶
血红素
9
Vampire disease
红细胞生成性卟啉症
吸血鬼
UPGIII合成酶
尿卟啉原III
UPG脱羧酶
粪卟啉原III
CPG氧化酶
原卟啉原IX
PPG氧化酶
尿卟啉IX
亚铁螯合酶
血红素
DNA突变
mRNA异常
酶蛋白功能丧失 6
6
8代8名患者
7
7
六氯苯
8
8
甘氨酸+琥珀酰辅酶A ALA合酶 氨基酮戊酸 PBG合成酶 尿卟啉原
急性间歇性卟啉症
卟胆元脱氨酶
羟甲基胆核orfin
维替泊芬
湿性视网膜黄斑变性
手臂静脉注射15分钟聚集到眼底变异血管
红色激光激活,封闭血管,保护视网膜
可以重复,在3年的时间里6到7次
11
11
12
12
13
13
第十六章 血液的生物化学
Chapter 16 Biochemistry of the blood
1
公元1788年,大英帝国,乔治三世
腹痛,棕色小便,口出秽语、行事疯狂而不能自制
2
2
卟啉症(Porphyria)
卟啉 铁 (Porphyrin)
血红素
珠蛋白
O2
血红蛋白
3
光子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十六章血液的生物化学Biochemistry of blood一、授课章节及主要内容:第十六章血液的生物化学二、授课对象:临床医学、预防、法医(五年制)、临床医学(七年制)本科五年制三、授课学时:本章共2节课时(每个课时为45分钟)。

讲授安排如下:第1个学时的讲课内容包括:概述、第一节以及第三节至红细胞的糖代谢(358页)。

第2个学时的内容包括:红细胞的脂代谢和血红蛋白的合成与调节,以及对全章的小结四、教学目的与要求:掌握以下知识点:1.血浆蛋白的功能;2.红细胞的糖代谢;3.血红素生物合成的组织和亚细胞定位、合成原料、限速反应、关键酶及血红素合成的调节。

熟悉以下内容:1.血液的概况;2.血浆蛋白的性质。

五、重点与难点重点:血浆蛋白的功能。

红细胞的代谢及血红素的生物合成。

难点:2, 3-BPG的功能及血红素生物合成的各步反应以及高铁血红素促进血红蛋白合成的机制。

六、教学方法及安排;教学方法:配合多媒体教学,课堂中穿插复习、提问,突出重点,讲清楚难点,进行必要的板书,读写重要词汇的英文单词。

以提问和回顾的方式进行小结,布置课后习题。

部分课程安排自学。

白细胞的代谢安排学生自学。

并布置课后习题。

七、主要外文专业词汇血液(blood)血浆(plasma)血清(serum)多态性(polymorphism)急性时相蛋白质(acute phase protein APP)红细胞(erythuocyte)2,3-二磷酸甘油酸(2,3-biphosphoglycerate,2,3-B(D)PG)血红素(heme)珠蛋白(globin)肌红蛋白(myoglobin)过氧化氢酶(catalase)过氧化物酶(peroxidase)δ-氨基-γ-酮戊酸(δ-aminolevulinic acid,ALA)原卟啉(protoporphyrin )尿卟啉原(uroporphyrinogen )粪卟啉原(coproporphyrinogen )促红细胞生成素(erythropoiefin,EPO)卟啉症(porphyria)八、思考题1.简述血液的组成。

2.血浆蛋白的主要功能及共同特点有哪些?3.红细胞中ATP的来源和主要生理功能有哪些?4.简述2,3-BPG旁路,并说明2,3-BPG是如何调节血红蛋白的携氧功能的。

九、教材与教具:人民卫生出版社《生物化学》第六版十、授课提纲(或基本内容)概述Introduction1.血液的组成:血液(blood)由液体成分血浆(plasma)与有形成分红细胞、白细胞和血小板组成。

血液凝固后析出淡黄色透明液体,称为血清(serum)。

(提问:血清与血浆的区别?血清中没有纤维蛋白原,但含有一些在凝血过程中生成的分解产物。

)血浆的主要成分是水、无机盐、有机小分子和蛋白质等。

2.血液的理化特性(1)血液的比重为1.050~1.060,血浆的比重约为1.025~1.030。

血液中红细胞数愈多则血液比重愈大,血浆中蛋白质含量愈多则血浆比重愈大。

血液比重大于血浆,说明红细胞比重大于血浆。

(2)血液的粘滞性通常是在体外测定血液或血浆与水相比的相对粘滞性,这时血液的相对粘滞性为4~5,血浆为1.6~2.4。

全血的粘滞性主要取决于所含的红细胞数,血浆的粘滞性主要取决于血浆蛋白的含量。

(3)血浆渗透压血浆渗透压约为310 mOsm/L,相当于7个大气压770kPa。

(4)血浆的pH值正常人的血浆的pH值约为7.35~7.45。

通常血浆pH值的波动范围极小。

3.血液的生理功能生理情况下,血液在封闭的血管内循环流动,在全身组织之间转运各种物质。

血浆,组织间液以及其它细胞外液共同构成机体的内环境。

因此血液在沟通内外环境,维持内环境的相对稳定(如pH、渗透压、各种化学成分的浓度等),物质的运输(营养物、代谢产物、代谢调节物),免疫防御及凝血与抗凝血作用等方面都起着重要作用。

本章的讲课内容主要是血浆蛋白和血细胞代谢。

第一节血浆蛋白Plasma protein一.血浆蛋白的分类与性质(一)血浆蛋白的分类:血浆蛋白是血浆中最主要的固体成分,含量为60~80g/L,血浆蛋白质种类繁多,功能各异。

用不同的分离方法可将血浆蛋白质分为不同的种类。

最初用盐析法只是将血浆蛋白分为白蛋白和球蛋白,后来用分段盐析法可细分为白蛋白、拟球蛋白、优球蛋白和纤维蛋白等组分。

(此处可提及实验课内容:醋酸纤维薄膜电泳法可分为白蛋白、α1球蛋白、α2球蛋白、β-球蛋白和γ—球蛋白等5条区带,而用分辨力较高的聚丙烯酰胺凝脉电泳法则可分为30多条区带。

)聚焦电泳与聚丙烯酰胺电泳组合的双向电泳,分辨力更高,可将血浆蛋白分成一百余种。

近年来已知的血浆蛋白质有二百多种,有些蛋白质的功能尚未阐明。

血浆蛋白质多种多样,各种血浆蛋白有其独特的功能,除按分离方法分类外。

目前亦采用功能分类法。

可分为以下8类:①凝血系统蛋白质,包括12种凝血固子(除Ca2+外)。

②纤溶系统蛋白质,包括纤溶酶原、纤溶酶、激活剂及抑制剂等。

③补体系统蛋白质。

④免疫球蛋白。

⑤脂蛋白。

⑥血浆蛋白酶抑制剂,包括酶原激活抑制剂、血液凝固抑制剂、纤溶酶抑制剂、激肽释放抑制剂、内源性蛋白酶及其他蛋白酶抑制剂。

⑦载体蛋白。

⑧未知功能的血浆蛋白质。

按其生理功能可将血浆蛋白分类如表16-1。

表16-1 血浆蛋白按生理功能分类(二)血浆蛋白的性质根据对血浆蛋白的研究,总结出血浆蛋白质具有以下共同特征:1.血浆蛋白质绝大部分由肝脏合成。

除γ球蛋白由浆细胞合成,内皮细胞合成少量血浆蛋白质外。

2.血浆蛋白质为分泌型蛋白质。

在与肉质网结合的多核糖体(polyribosome)上合成,分泌入血浆前经历了剪切信号肽、糖基化、磷酸化等翻译后修饰加工过程,成为成熟蛋白质。

3.除清蛋白外,血浆蛋白质几乎都是糖蛋白,含有N-或O-连接的寡糖链。

糖链可参与血浆蛋白分子的三级结构的形成,具有多种功能。

4.许多血浆蛋白质有多态性(polymorphism)。

多态性指在同种属人群中,有两种以上,发生频率不低于1%的表现型。

最典型的是ABO血型物质。

此外,α1抗胰蛋白酶、结合珠蛋白、铁转运蛋白、血浆铜蓝蛋白等都显示多态性。

研究血浆蛋白多态性对遗传学及临床医学均有重要意义。

5.各种血浆蛋白质都具有其特征性的循环半衰期。

6.当急性炎症或组织损伤时,某些血浆蛋白水平会增高。

这些血浆蛋白被称为急性时相蛋白质(acute phase protein APP)。

包括C反应蛋白(CRP)、α1抗胰蛋白酶、α2酸性糖蛋白及纤维蛋白原等。

急性时相蛋白在人体炎症反应中发挥一定作用。

二.血浆蛋白的功能各种血浆蛋白具有不同的生理功能,主要有以下七个方面:(强调该部分是要求掌握的重点内容)1.维持血浆胶体渗透压:主要靠血浆白蛋白,因其含量多而分子小,血浆胶体渗透压的75~80%由它维持。

2.调节血浆pH值,维持酸碱平衡。

血浆蛋白的等电点大部分在pH4~7.3,血浆中蛋白多以负离子形式存在,血浆白蛋白和它的钠盐组成缓冲对,和其它无机盐缓冲对(主要是碳酸和碳酸氢钠)一起,缓冲血浆中可能发生的酸碱变化,保持血液pH的稳定。

3.运输作用:血浆蛋白中许多组分具有运输功能,输送营养物质、代谢物、激素、药物及金属离子等。

4.免疫作用:在实现免疫功能中有重要作用的免疫抗体、补体系统等,都是由血浆球蛋白构成的。

5.催化作用:血浆中含有很多酶,根据它们的来源和功能,分为血浆功能酶、外分泌酶和细胞酶。

6.营养作用:每个成人3L左右的血浆中约含有200g蛋白质,它们起着营养贮备的功能。

7.凝血、抗凝血和纤溶作用:绝大多数的血浆凝血因子、生理性抗凝物质以及促进血纤维溶解的物质都是血浆蛋白。

第二节血液凝固Hemopexis本节内容划归生理学,生化不讲。

第三节血细胞代谢Metabolism of blood cell本节主要从生化角度介绍血液中红细胞和白细胞的代谢一.红细胞的代谢概述:红细胞(erythuocyte)是血液中数量最多的一种血细胞,红细胞含有血红蛋白,因而使血液呈红色。

红细胞在血液的气体运输中有极重要的作用。

成熟红细胞的代谢特点:(先简单介绍红系细胞发育过程)成熟红细胞不仅无细胞核,而且也无线粒体、核蛋白体等细胞器,不能进行核酸和蛋白质的生物合成,也不能进行有氧氧化,不能利用脂肪酸。

血糖是成熟红细胞的主要能量物质。

红细胞摄取葡萄糖属于易化扩散,不依赖胰岛素。

成熟红细胞保留的代谢通路主要是糖酵解通路和磷酸戊糖通路以及2,3-二磷酸甘油酸(2,3-biphosphoglycerate,2,3-B(D)PG)旁路。

通过这些代谢提供能量和还原当量(NADH,NADPH)以及一些重要的代谢物(2,3-BPG),对维持成熟红细胞在循环中约120天的生命过程及正常生理功能均有重要作用。

(一)糖代谢1.糖酵解循环血液中的红细胞每天消耗约30g葡萄糖,其中90~95%经糖酵解被利用。

糖酵解的基本反应和其他组织相同。

糖酵解是红细胞获得能量的唯一途径,每mol葡萄糖经酵解生成2mol乳酸的过程中,可产生2molATP和2molNADH+H+。

2.2,3—二磷酸甘油酸(2,3-BPG)旁路在糖无氧酵解通路中,1,3-二磷酸甘油酸(1,3-BPG)有15~50%在二磷酸甘油酸变位酶催化下生成2,3-BPG,后者再经2,3-BPG磷酸酶催化生成3-磷酸甘油酸。

经此2,3-BPG的侧支循环称2,3-BPG支路(图16-1 见六版教材图16-6)。

红细胞中2,3-BPG磷酸酶活性远低于BPG变位酶,使2,3-BPG的生成大于分解,造成红细胞中2,3-BPG升高。

红细胞内2,3-BPG虽然也能供能,但主要功能是调节血红蛋白的运氧功能。

图16-1 2,3-BPG支路3.磷酸戊糖通路红细胞内利用葡萄糖的5~10%通过磷酸戊糖通路代谢,代谢过程与其他细胞相同,主要功能是为红细胞提供另一种还原当量(NADPH+H+)。

4.红细胞内糖代谢的生理意义(1)A TP的功能:红细胞中生成的ATP主要用于维持红细胞膜上的离子泵(钠泵、钙泵),以保持红细胞的离子平衡;维持细胞膜可塑性;谷胱甘肽合成及核苷酸的补救合成等。

缺乏ATP则红细胞膜内外离子平衡失调,红细胞内Na+进入多于K+排出、Ca2+进入增多,红细胞因吸入过多水分而膨大成球状甚至破裂。

同时由于ATP缺乏,可使红细胞膜可塑性下降,硬度增高,易被脾脏破坏,造成溶血。

(2)2,3-BPG的功能:2,3-BPG能特异地与去氧血红蛋白(deoxy Hb)结合,2,3-BPG 进入血红蛋白α2β2四聚体中心空隙两个β亚基之间,借其分子中所带5个负电荷与两个β亚基的带正带氨基酸残基以盐键及氢键结合,使两个β亚基保持分开的状态,即促使血红蛋白由紧密态向松驰态转换,从而减低血红蛋白对氧的亲和力(图16-2 见六版教材图16-7)。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