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体安静与运动中、运动后心率的测定(精)

合集下载

安静心率的测量方法

安静心率的测量方法

安静心率的测量方法一、安静心率的测量方法安静心率是指在静止的状态下心跳的速度,常常用来作为人体健康状况的观察方法,常见的测量方法有三种:1. 颈动脉搏法:人仰卧,双手放在同一水平,放在胸腹部之间,用中指和食指放在脖子的正中间,触摸得到颈动脉的搏动。

按此搏动的频率,用辅助表来计算安静心率的数据。

2. 心电图检查:此方法需借助医学上的设备,通过腹部贴极片连接心电图机,得到心率读数,计算安静心率的数据。

此方法的准确度较高,但是要求环境无干扰。

3. 心电感应指数:此方法使用心电感应指数仪器,可以随时随地测量安静心率。

将指数仪双手放置在两侧的手腕上,记录下心率的数据,即可计算出安静心率。

此方法便捷,可以多次测量,但准确度较低。

以上就是安静心率的三种测量方法,针对不同的场合,需要了解这三种方法的优缺点,做出最适宜的选择。

二、安静心率的影响因素1. 年龄:随着年龄的增长,安静心率会有所减慢,一般来讲,在20岁左右安静心率为70次/分,在60岁左右安静心率为60次/分。

2. 生活方式:运动和休息,安静心率均会受到影响,运动量越多,安静心率越快,反之,安静心率越慢。

3. 心理状态:情绪越平静,安静心率越慢,过度的焦虑紧张,安静心率会增快。

4. 生物钟:人体有生物钟可以调节安静心率,早上的安静心率会比晚上的安静心率高一些,这也是为什么我们很难在早上睡懒觉的原因之一。

三、安静心率的注意事项1. 使用测量仪器应该确保干净,使用安静心率仪前应认真清洁仪器,以免滋生细菌。

2.准备好相关的物品:如水杯,纸巾,表等,以便测量时作为辅助。

3.保持正常的生活方式:如保持规律的睡眠,午休,多做运动,避免太累和过分的紧张和焦虑状态。

4.注意保护心血管:服用相应的心血管药物,以保护心血管,尤其是安静心率过快的人,更需要注意以上护理。

心跳的测试实验报告

心跳的测试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1. 了解心跳的基本原理及影响因素。

2. 掌握心跳测试的方法及注意事项。

3. 通过实验验证心跳与生理活动、外界环境等因素的关系。

二、实验原理心跳是指心脏收缩和舒张时,血液在心脏内流动所产生的压力变化。

心跳频率(心率)是指每分钟心脏跳动的次数。

正常成年人的心率一般在60-100次/分钟之间。

心跳与人体生理活动、外界环境等因素密切相关。

三、实验器材1. 心率表2. 计时器3. 静态心率测试设备(如静态心率测试仪)4. 运动器材(如跑步机、自行车等)5. 温度计6. 湿度计7. 实验记录表四、实验方法1. 静态心率测试(1)受试者保持安静,放松身心,测量其静态心率。

(2)使用心率表或静态心率测试设备测量心率,记录数值。

(3)重复测量三次,取平均值作为静态心率。

2. 运动心率测试(1)受试者进行适当强度的运动,如跑步、骑自行车等。

(2)使用心率表或静态心率测试设备实时监测心率。

(3)记录运动过程中不同时间点的心率值。

3. 环境因素测试(1)在室内、室外、高温、低温、高湿、低湿等不同环境下进行静态心率测试。

(2)使用温度计和湿度计测量环境温度和湿度。

(3)记录不同环境下静态心率的变化。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静态心率测试实验结果显示,受试者的静态心率平均值为75次/分钟,符合正常成年人的心率范围。

2. 运动心率测试实验结果显示,随着运动强度的增加,心率逐渐升高。

运动5分钟后,心率平均值为130次/分钟;运动10分钟后,心率平均值为150次/分钟。

3. 环境因素测试实验结果显示,在高温、高湿环境下,受试者的静态心率明显升高;在低温、低湿环境下,静态心率相对较低。

六、实验结论1. 心跳与生理活动密切相关,运动强度越高,心率越快。

2. 环境因素对心跳有一定影响,高温、高湿环境下,心跳加快;低温、低湿环境下,心跳减慢。

3. 静态心率是评价人体健康状况的重要指标之一。

七、实验注意事项1. 实验过程中,确保受试者身心放松,避免情绪波动对心率的影响。

@安静和运动后血压和脉搏的测试gby汇总

@安静和运动后血压和脉搏的测试gby汇总
高血压 ≥140mmHg 或
60~80mmHg 80~89mmHg
≥90mmHg
▪ 我国正常人安静时血压正常收缩压为 100~120mmHg,舒张压为60~80 mmHg。正常人 的脉搏每分钟60~100次左右。
▪ 在运动后即刻,收缩压和脉搏会升高,机能 良好者,升高幅度不明显。这是因为运动时 需氧量增大,导致心跳加快,血流速度加快, 所以心率和收缩压均上升;舒张压主要反映 的是动脉血管的弹性和外周小血管的阻力, 所以理想效果应略微下降或保持不变。
安静和运动后血压和脉搏测试
心率、脉搏与血压
▪ 心脏在搏动中产生的心音可通过其周围组织 传递到胸壁,因此也可通过听诊器在左胸壁 心尖处听诊确定心率。
▪ 由心脏输出血液引起动脉管壁波动,称为脉 搏。动脉脉搏产生后可以沿着血管壁向外周 传递。正常情况下,脉搏的次数和心率是一 致的。运动实践中常用脉搏来代替心率。
实验器材:秒表、听诊器、医用血压计 测试指标:心率、血压、脉搏
▪ 实验步骤: ▪ 1.测定安静时的心率、血压和脉搏。
▪ 2.受试者做30秒的20次蹲起。
▪ 3.测定运动后即刻、1分钟、2分钟、3分钟的血压和 脉搏。
60秒
10秒 测脉搏
50秒 测血压
▪ 注意事项:
1.被检者手臂应放在与右心房同一水平(坐位时平 第四肋软骨,仰卧位时平腋中线),并外展45°。
2.气袖中部对着肱动脉,气袖下缘距肘窝2- 3cm, 不可过紧或过松。
3.测量血压时,一般以右上肢为准,连测2- 3次, 取其最低值。
4.肱动脉:在肱二头肌肌腱的内侧(肘窝向上2厘 米臂内侧)。
5.测量血压时,听诊器胸件不能放在脉压带下。
运动后 安静 运动后即刻
1min 2min 3min

运动生理学部分指标解释.

运动生理学部分指标解释.

若干指标的解释安静心率:安静心率是反映个体心脏情况的一个指标。

一般情况下随年龄的增长而增加。

评定运动量大小每日(次)锻炼后,次日清晨醒后静躺5分钟~10分钟立刻自测脉搏,并与安静心率比较。

高出6次~9次/分以上,说明运动量过大;介于2次~5次/分之间,说明运动量适宜;若无差别,说明运动量偏小。

通常,成年人的脉搏在60次~100次/分,平均75次/分。

个体差异15%~30%。

一般来讲,心血管耐力好的,安静心率常常较低。

如果经常参加适宜运动,安静心率应该下降。

如果不下降,反而明显增加,说明运动过量了,或者有其他疾病,应请医生查明原因。

预警身心健康情况:所测安静心率如果大于80次/分,应去医院检查;偶尔大于80次/分,可能跟吸烟、心情急躁、失眠、饮食、环境等因素有关;如果经常大于80次/分,可能跟身体素质低或者甲状腺功能亢进有关,也可能是心脏病的危险预兆。

自测方法早晨醒后或安静休息后,用右手的指腹(手指并拢)放在腕桡动脉处,测定1分钟静坐时的心率。

一般情况下,人体一天的脉搏变化是不同的,下午的变化要比早晨高出10%左右。

因此,通常以测定早晨脉搏作为个体正常脉搏的标准。

运动强度:心率是确定和监控运动处方强度的最常用指标,主要有最大贮备心率百分数法、靶心率范围法、按体质分组法和运动量百分比分组法。

1最大贮备心率%数法:其公式为HRrest +(HRmax-HRrest)×60%,60%是因人而异的,根据个体的实际情况可在60%-85%之间选择。

2靶心率范围法(表):表:靶心率范围3体质强度法:强组:运动后心率-安静时心率≤60次/分;中组:运动后心率-安静时心率≤40次/分;弱组:运动后心率-安静时心率≤20次/分。

4运动量百分比分级法:(动后心率-运动前心率)/运动前心率×100%评定:运动后净增心率达71%以上者为大运动强度;运动后净增心率在51~70%者为中等运动强度;运动后净增心率为50%以下者为小运动强度。

确定运动心率的五种方法

确定运动心率的五种方法

确定运动心率的五种方法一、什么是运动心率?运动心率指的是在进行体育锻炼时,人体的心率水平。

正常情况下,人的静息心率为60-100次/分钟,但当进行身体活动时,心脏需要更多的血液和氧气来满足身体的需求,因此心率也会相应地提高。

二、为什么要确定运动心率?确定运动心率可以帮助人们更好地控制自己的运动强度和达到最佳锻炼效果。

如果运动过程中心率过低,则无法达到锻炼效果;如果过高,则容易造成身体负担和损伤。

三、如何确定运动心率?1.最大心率法最大心率法是通过测量个体最大可承受的运动强度来确定其最大心率。

这种方法需要进行高强度的有氧运动(如跑步)来推动个体达到其极限状态,然后测量个体达到的最高心率值。

2.卡尔沃氏公式法卡尔沃氏公式法是通过年龄、性别和静息心率等因素计算出个体适宜的运动强度,从而得出适合该个体的目标训练区间。

3.心率变异性法心率变异性法是通过测量静息心率和运动后的心率变化来确定个体的运动强度。

这种方法需要运用专业的设备来测量个体的心率变异性,从而得出适合个体的目标训练区间。

4.主观感受法主观感受法是通过个体自身的感受来确定适宜的运动强度。

这种方法需要个体在进行锻炼时关注自己身体的反应,如呼吸、汗水、肌肉疲劳等,从而调整自己的运动强度。

5.心率监测仪法心率监测仪法是通过佩戴专业的心率监测设备来实时监测个体的心率水平,从而调整适宜的运动强度。

这种方法需要购买相应设备,并按照说明书正确地佩戴和使用。

四、如何选择合适的方法?选择合适的方法需要考虑多方面因素,如个人情况、锻炼目标、经济能力等。

如果经济条件允许,则可以考虑购买专业设备进行监测;如果想要更加科学地确定目标训练区间,则可以采用卡尔沃氏公式法或心率变异性法;如果希望更加便捷地进行锻炼,则可以采用主观感受法。

五、注意事项在确定运动心率时,需要注意以下几点:1.根据个人情况调整适宜的运动强度,不要盲目追求高强度的锻炼。

2.在进行高强度的有氧运动时,需要做好充分的热身和放松,以减少身体负担和损伤。

健身和心率如何正确测量和控制心率

健身和心率如何正确测量和控制心率

健身和心率如何正确测量和控制心率健身是人们日常生活中越来越重要的一部分。

为了保持身体健康和良好的体态,人们越来越关注自己的健身状况。

而测量心率和控制心率则是进行健身活动中非常重要的一项指标。

本文将介绍如何正确测量心率和控制心率,以帮助人们达到更高的健身效果。

1. 心率的重要性心率是指每分钟心脏跳动的次数,它是反映心脏健康状况的重要指标之一。

正常人的心率在一起三十至一百二十次之间。

我们常说的最佳心率是指在锻炼或运动中所要达到的合适心率范围。

正确测量和控制心率对于确保健身效果的最大化至关重要。

2. 心率测量方法2.1 手动测量手动测量心率是最简单常用的方法之一。

只需将食指和中指放在动脉下方(例如颈动脉、腕动脉等),计算在一分钟内触动动脉的次数即可得出心率。

这种方法简便易行,但不够准确。

2.2 心率监测仪器现代科技的发展使得人们可以通过各种心率监测仪器来测量心率。

例如,心率手环、心率带、智能手表等都能够提供准确的心率数据。

这些仪器可以通过传感器感知心跳,并通过算法计算出心率。

相较于手动测量,这些设备提供了更加准确和便捷的心率数据。

3. 心率控制方法3.1 静态心率控制静态心率控制是通过调整生活体态、饮食习惯和心理情绪等方面来控制心率。

例如,保持良好的体态和正确的姿势,合理控制饮食结构,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等。

这些方法有助于维持身体机能的平衡,从而影响心率的控制。

3.2 动态心率控制动态心率控制是通过锻炼和运动来控制心率。

在进行有氧运动(如慢跑、游泳、骑自行车等)时,心率通常会达到较高水平。

通过控制运动强度和时长,可以使心率保持在适合的范围内。

通常,最佳心率范围是最大心率的60%至80%之间。

4. 注意事项在测量和控制心率时,有几个注意事项需要遵守。

4.1 预热和放松在进行高强度运动前和后,应进行适当的预热和放松。

这有助于减少运动过程中心率的剧烈波动。

4.2 逐渐增加运动强度对于初学者或长时间不运动的人来说,应逐渐增加运动强度。

实验5人体安静和运动时心电图心率和动脉血压的测量

实验5人体安静和运动时心电图心率和动脉血压的测量

实验5 人体安静和运动时心电图心率和动脉血压的测量一、引言心电图和动脉血压是评估心血管健康状况的重要指标。

心电图反映了心脏在不同时期的电活动,心率、节律等信息;而血压则反映了血管的张力和血液流量等信息。

因此,准确测量心电图和血压对于了解人体健康状态和进行疾病诊断、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本实验旨在通过测量人体安静和运动时的心电图和动脉血压,探究运动对心血管系统的影响。

二、实验目的1.掌握心电图、动脉血压的测量方法及相关参数的意义;2.了解人体运动对心电图、动脉血压的影响;3.学习如何分析、解读心电图和动脉血压的测量结果。

三、实验内容及步骤1. 实验设备•生理机能测量仪•心电图电极贴片•血压计2. 实验步骤(1)实验前准备1.请实验者松弛身体,保持心态平静;2.确定好测量时间和地点,并将测量仪器准备就绪。

(2)测量人体安静时的心电图和动脉血压1.让实验者坐于舒适的座位上,双脚踩在地面上,双手自然放在大腿上;2.将心电图电极贴片粘贴在实验者身上,记录3分钟的静态心电图;3.将血压计套在实验者的左臂上,按照惯例测量实验者的血压(包括收缩压和舒张压),记录下来。

(3)测量人体运动时的心电图和动脉血压1.让实验者先做5分钟的热身运动;2.记录2分钟的运动前静态心电图,然后让实验者快步走5分钟或者其他适宜的有氧运动;3.在运动结束后立即记录2分钟的运动后静态心电图,然后立即测量实验者的血压(包括收缩压和舒张压),记录下来。

四、实验数据处理与分析1.根据静态心电图数据计算人体的安静心率;2.比较动态心电图数据和静态心电图数据,探究人体运动对心率、心律的影响。

3.比较运动前和运动后的血压数据,分析人体运动对血压的影响。

五、实验注意事项1.实验者应保持平静的心态,配合实验;2.测量仪器应放置在最佳位置,避免干扰;3.对于未接触过心电图、血压计的实验者,应先向其进行简要的说明和演示;4.实验完成后,注意消毒心电图电极贴片等仪器配件。

第四节心率测定方法

第四节心率测定方法
0/分钟 80—100/分钟 70—80/分钟
安静状态 活动状态 运动状态
三、实践验证测量
1、安静脉搏测试 2、微动脉搏测试 3、强烈运动测试
四、生活延展
1、充足休息 2、经常锻炼 3、乐观开朗
心脏跳动 脉搏跳动
神奇的脉搏
水平一 二年级
一.什么叫脉搏
血管有规律的跳动现象,称 之为脉搏。俗称“心跳”。
学习单: 心脏每跳动一次,血液就通过血管
流动一次,并且血管就会膨胀、收缩, 跳动一次。我们把血管这种有规律跳动 的神奇现象称之为脉搏,俗称“心跳”。
人们紧张、激动、活动时,脉搏会
加快;睡觉、安静时,心跳会变慢;成 人心跳慢、小朋友心跳快;长期参加体 育锻炼,心脏功能强大的人,心跳也会 变慢。

实验5人体在运动过程中心率的测定

实验5人体在运动过程中心率的测定

实验5 人体在运动过程中心率的测定[目的]掌握人体心率的测定方法,观察运动时心率的影响。

[原理]心率的测定有脉率指触法、心音听诊法和心率遥测法。

在心脏的舒缩活动中,动脉内压力的变化发生周期性波动,引起管壁发生搏动,并能以波的形式沿管壁向外周传播,且与心脏的周期性活动一致。

故用手指触摸到身体浅表部位动脉脉搏率,一般情况下能代表心率。

心脏在活动中产生的心音可通过周围组织传递到胸壁。

通过听诊器在胸壁一定部位听诊可确定心率。

心率遥测法是根据心脏兴奋时的电变化而采集心率的。

心脏兴奋时的电变化传至体表,表面电极将心电信号接收后送入发射机,经接收机接收后而显示。

[对象]体育系学生或运动员[器材]听诊器、节拍器、心率发射机、接收机或调频收音机(或普能运动心率遥测系统)、导电膏、秒表、75%酒精棉球、医用胶布。

[步骤]1.脉率指触法和心音听诊法(1)受试者静坐5min。

(2)指触法检测者将食指、中指、无名指在受试者一侧手腕部桡动脉处测量脉率。

也可用心前区听诊法测量心率。

脉搏测量先以10s为单位,连续测量3个10s,其中两次相同并与另一次相差不超过1次时,即认为是相对安静状态,否则应当适当休息后继续测量,直至符合要求,然后测量30s的脉搏乘2,即为心率。

(3)令受试者以每次2s的速度(按节拍器节律)连续下蹲3min。

取坐位测定运动后即刻、2min、4min、6min的心率。

2.心率遥测法(1)心率遥测仪测定①电极安装:安装电极前,皮肤用75%酒精进行脱脂处理。

在电极上涂上适量导电膏,周围橡胶圈上涂401号胶,然后将线稍短的电极按放在左锁骨中线与第五肋间隙交点,线长的电极放在胸骨体部位,然后用5×5cm2胶布固定电极。

②安放发射机:将发射机正面朝外,插孔插入发射机,此时心电波开始发射。

③调节接收机频率:打开接收机,将其调至调频(FM)处。

旋动调谐扭,当调至和发射机的频率一致时,即可听到嘟、嘟……的声音,这是心率信号,每一声表示一次心跳。

心率测定实验报告分析(3篇)

心率测定实验报告分析(3篇)

第1篇一、实验背景心率是指心脏在单位时间内跳动的次数,即心脏每分钟跳动的次数。

心率是反映心血管系统功能的重要指标之一,对于评估人体健康状况、监测运动强度以及诊断心血管疾病具有重要意义。

本实验旨在通过测定受试者在安静和运动状态下的心率,分析心率的变化规律及其影响因素。

二、实验目的1. 掌握心率测定的基本方法;2. 观察受试者在安静和运动状态下的心率变化;3. 分析心率变化的影响因素。

三、实验方法1. 实验对象:选取20名健康成年人为受试者,年龄20-40岁,性别不限;2. 实验器材:心率监测仪、秒表、节拍器、运动器材;3. 实验步骤:(1)受试者安静状态下,测定心率;(2)受试者进行中等强度运动(如跑步、游泳等),持续5分钟,测定运动过程中的心率;(3)受试者运动结束后,休息5分钟,再次测定心率;(4)记录受试者在安静、运动及运动后5分钟的心率。

四、实验结果与分析1. 安静状态下心率变化受试者在安静状态下心率波动范围在60-100次/分钟之间,平均心率为75次/分钟。

这一结果与正常成年人心率范围相符。

2. 运动状态下心率变化受试者在运动过程中,心率显著升高,平均心率为130次/分钟。

运动结束后,心率逐渐下降,休息5分钟后恢复至安静状态下的心率水平。

3. 影响心率变化的因素(1)年龄:随着年龄的增长,心率逐渐降低。

本实验中,受试者年龄在20-40岁之间,心率波动范围在60-100次/分钟,符合这一规律。

(2)性别:女性心率普遍低于男性。

本实验中,受试者性别不限,心率波动范围在60-100次/分钟,无明显性别差异。

(3)运动强度:运动强度越大,心率越高。

本实验中,受试者进行中等强度运动,心率平均值为130次/分钟,符合这一规律。

(4)心理因素:情绪波动、心理压力等因素也会影响心率。

本实验中,受试者在实验过程中情绪稳定,心理压力较小,心率波动范围在60-100次/分钟。

五、结论1. 本实验通过测定受试者在安静和运动状态下的心率,观察了心率的变化规律及其影响因素;2. 受试者在安静状态下心率波动范围在60-100次/分钟,运动状态下心率显著升高,运动结束后逐渐恢复至安静状态下的心率水平;3. 影响心率变化的因素包括年龄、性别、运动强度和心理因素等。

人体安静与运动中、运动后心率的测定(精)

人体安静与运动中、运动后心率的测定(精)

人体安静与运动中、运动后心率的测定(精)第一篇:人体安静与运动中、运动后心率的测定(精)实验人体安静与运动时心率的测定[实验目的]: 掌握人体安静时心率的测定方法,观察运动对心率的影响。

[实验原理 ]: 心率测定的方法有心音听诊法、指触法和心率遥测法。

心脏在活动过程中产生的心音可通过周围组织传递到胸壁, 用听诊器在胸壁特定部位听诊能测量出心率,此为心率直接测量法。

在一个心动周期中, 心脏的舒缩会引起动脉血管内的压力产生周期性波动, 导致管壁发生搏动, 并能以波的形式沿管壁向外周传播, 且以心脏活动的周期一致。

故用手指触摸到的身体浅表部位动脉搏动速率,通常可以间接代表心率,此为心率的间接测量法。

心率遥测法则是根据心脏活动时的电变化而采集心率的。

心脏兴奋时的电变化传至体表,表面电极将心电信号接收后送入发射机,经接收机接收后显示。

[实验器材 ]: 听诊器、秒表、节拍器、POLAR 心率遥测系统。

[实验内容 ]1、安静时心率及脉搏测量受试者静坐5 min。

采用心前区听诊法直接测量心率。

指触法测量脉搏时, 通常将食指、中指和无名指放在受试者一侧手腕桡动脉搏动处。

脉搏测量时先以10s 为单位,连续测量3个10s ,其中两次相同并与另一次相差不超过 1次时,即认为是相对安静状态,否则应适当休息后继续测量,直至符合要求。

然后,再测量 30s 脉搏乘于 2,即为心率。

2、运动后即刻及恢复期脉搏的测量令受试者按节拍器节律(30次 /min 以 2秒 1次的速度连续做蹲起运动 3min , 取坐位测定运动后即刻、2min、4min 和 6min 的脉搏。

3、运动过程中心率的测量运动过程中心率的测量现常采用POLAR 心率遥测法。

首先,将带有传感发射器的胸带固定在胸前, 松紧适度。

再将手表遥测仪戴在手腕上, 使“选择” 键处于“测试” 状态, 按“使处于状态 /起动-停止”键开始测定相对安静状态和运动过程中的心率变化。

锻炼前后的正确心率监测

锻炼前后的正确心率监测

锻炼前后的正确心率监测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越来越注重健康和健身。

锻炼是保持身体健康和增强体质的重要手段之一。

而心率作为衡量锻炼效果的重要指标,对于进行有效的健身锻炼来说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将探讨锻炼前后的正确心率监测方法和意义。

一、正确监测心率的重要性锻炼前后正确监测心率是确保锻炼效果的关键。

心率是指每分钟心脏跳动的次数。

通过监测心率,我们可以了解自己在锻炼期间的身体状况,从而调整运动强度和训练计划,以达到更好的锻炼效果。

同时,心率也反映了身体对锻炼的适应程度和健康状况,可以及时发现体内的异常反应,预防或减少运动中的意外风险。

二、锻炼前的心率监测方法在进行锻炼前,我们需要准确监测自己的心率,以确定适合自己的锻炼强度。

下面介绍几种常见的监测方法。

1. 手动测量心率:这是最简单的方法,只需要将两指放在脉搏点处(如颈动脉或手腕),计算完成脉搏跳动的次数。

通常,每分钟60-100次的心率属于正常范围。

2. 心率监测器:心率监测器是一种电子设备,可精准地测量心率。

目前市面上有许多种类的心率监测器,包括手环、智能手表等。

这些设备可以通过光电测量技术或心电图测量技术,实时准确地监测心率,并将数据传输到手机或电脑上进行记录和分析。

三、锻炼后的心率监测方法锻炼后的心率监测同样重要,它可以帮助我们了解自己在锻炼后的恢复情况,以及锻炼是否过量或不足。

以下是几种常见的锻炼后心率监测方法。

1. 5分钟恢复法:在锻炼结束后的5分钟内,立即测量心率,记录下来。

正常情况下,心率应该逐渐下降,恢复到锻炼前的水平。

如果心率下降较慢或无法恢复到正常范围,可能意味着锻炼过度或身体状况不佳。

2. 心率下降曲线法:在锻炼结束后,持续记录心率下降的曲线。

正常情况下,曲线应呈现出较为平缓的下降趋势。

如果心率下降过慢或有突然的上升,可能需要调整锻炼强度或休息时间。

四、心率监测的注意事项在进行心率监测时,我们需要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1. 选择合适的监测时间:锻炼前后的心率监测应该在合适的时间进行,以保证准确性。

安静及运动状态下心率及动脉血压的测定护理课件

安静及运动状态下心率及动脉血压的测定护理课件
早搏
观察患者是否有心悸、胸闷等症状,如有需要及时就医。
动脉血压异常的护理
高血压
观察患者是否有头痛、心悸、胸闷等 症状,注意控制饮食和体重,定期检 测血压。
低血压
观察患者是否有头晕、乏力、心悸等 症状,注意加强营养和锻炼,提高身 体素质。
心率和动脉血压同时异常的护理
心率与血压不匹配
观察患者是否有心悸、胸闷、头晕等症状,如有需要及时就 医。
动和损伤。
测定方法
心率测定
可使用电子心率表或心电图机等设备在运动过程 中实时监测心率变化。
动脉血压测定
通常使用自动血压计在运动前、运动中和运动后 测量动脉血压,注意保持正确的测量姿势。
注意事项
测定时应确保设备准确可靠,遵循正确的操作流 程,避免误差和干扰。
注意事项
患者准备
测定前应了解患者的基本健康状况,如有特殊疾病或服用药物情 况需提前告知。
和记忆。
反思总结
在实践操作后进行反思 和总结,找出自己的不
足之处并加以改进。
02
CATALOGUE
心率及动脉血压基础知识
心率基础知识
01
02
03
心率的概念
心率是指心脏每分钟跳动 的次数,是评估心脏功能 的重要指标之一。
心率的正常范围
一般来说,成年人的心率 在60-100次/分钟之间, 平均为75次/分钟。
安静及运动状态下 心率及动脉血压的 测定护理课件
contents
目录
• 引言 • 心率及动脉血压基础知识 • 安静状态下心率及动脉血压的测定 • 运动状态下心率及动脉血压的测定 • 心率及动脉血压异常的护理 • 实践操作与案例分析
01
CATALOGUE

安静心率与血压测定实验报告

安静心率与血压测定实验报告

安静心率与血压测定实验报告一、实验目的安静心率和血压是反映人体心血管系统功能的重要指标。

本次实验旨在通过对安静心率和血压的测定,了解个体在安静状态下的心血管健康状况,并探讨其可能的影响因素。

二、实验对象本次实验选取了年龄在 20-30 岁之间的健康成年人,包括男性和女性,共 50 名。

三、实验仪器1、电子血压计:用于测量血压,包括收缩压和舒张压。

2、心率监测设备:如手环或专业的心率监测仪器,用于准确测定安静心率。

四、实验步骤1、实验前准备要求受试者在实验前 30 分钟内避免剧烈运动、吸烟、饮酒、喝咖啡或浓茶等可能影响心率和血压的行为。

让受试者在安静、舒适的环境中休息 10-15 分钟,以达到身心放松的状态。

2、测量安静心率受试者采取坐位,将心率监测设备佩戴在手腕或其他合适部位,待设备稳定后读取安静心率数值,记录三次,取平均值。

3、测量血压受试者同样采取坐位,手臂与心脏处于同一水平位置。

选择合适大小的袖带,将其缠绕在上臂,确保松紧适度。

启动电子血压计进行测量,记录收缩压和舒张压数值,同样测量三次,取平均值。

五、实验结果1、安静心率结果50 名受试者的安静心率平均值为 75 次/分钟,其中男性的平均安静心率为 72 次/分钟,女性的平均安静心率为 78 次/分钟。

安静心率的个体差异较大,最低为58 次/分钟,最高为92 次/分钟。

2、血压结果收缩压的平均值为 120mmHg,舒张压的平均值为 80mmHg。

男性的平均收缩压为 125mmHg,平均舒张压为 78mmHg;女性的平均收缩压为 115mmHg,平均舒张压为 82mmHg。

六、结果分析1、安静心率的影响因素性别:一般来说,女性的安静心率通常略高于男性,这可能与女性的生理特点和激素水平有关。

身体状况:经常进行体育锻炼的人,其安静心率往往较低,因为长期的运动锻炼可以增强心脏功能,使每次心跳输出的血量增加,从而降低心率。

情绪和心理状态:紧张、焦虑等不良情绪可能导致安静心率升高。

运动生理学实验

运动生理学实验

运动生理学实验实验一人体安静时及运动后心率和血压的测定实验目的:掌握人体心率的测定方法;掌握人体动脉血压间接测量的原理和方法;观察运动对人体心率和血压的影响。

实验器材:秒表、听诊器、血压计、节拍器实验步骤:1、心率的测定(1)受试者静坐5min。

(2)测安静时心率测试者以食指、中指、无名指轻压在被试者一侧手腕部的桡动脉处或颈动脉处。

? 以10秒为单位,连续测3个10秒的脉搏,并作记录,若其中有两次相同,并与另一次相差不超过1次,表明受试者处于相对安静状态。

否则,令其适当休息后,继续测量,直至符合要求。

并测量1分钟心率,2、血压的测定(1)测安静时的血压令受试者静坐5min以上,脱去右臂衣袖。

打开水银柱开关。

松开血压计橡皮球螺丝,驱出压脉带内残留气体,再旋紧螺丝。

令受试者将前臂平放于桌上,与心脏在同一水平位,手掌向上。

将压脉带缠在该上臂,其下缘至少在肘关节上2cm,松紧适宜。

将听诊器耳件塞入外耳道。

在肘窝内侧先用手指触及肱动脉脉搏,将听诊器胸件放在其上。

测量收缩压。

用橡皮球将空气打入压脉带内,使检压计中水银柱逐步上升到听诊器听不到脉搏音后(约160~180 mmHg处)。

随即松开气球螺旋,连续放气,减低压脉带内压力,在水银柱缓慢下降的同时仔细听诊。

当开始听到“砰、砰”的动脉音时血压计上水银柱的刻度即为收缩压。

测量舒张压。

继续缓慢放气,动脉音先由低到高,然后由高变低,最后完全消失。

在声音突然变弱的瞬间,血压计上水银柱刻度即代表舒张压。

(2)运动后心率和血压的测定、测完安静是心率和血压后,将血压计和压脉带之间的联接截断,压脉带留在上臂。

?、被测者手托气球,做30秒的高抬腿运动。

、运动后即刻坐桌旁。

测运动后即刻10秒心率,然后测血压。

分别测运动后即刻、第2、4、6min后10秒脉搏及各时段的血压。

六、结果:指标安静时运动后即刻 2min 4min 6min 心率(次/分) 血压(mmHg)七、分析讨论自己分析血压的变化实验二人体反应时的测定一、实验目的:掌握反应时的测定方法二、实验仪器:颜色反应时测定仪和反应尺三、实验步骤:1.用计时尺测定手的反应时受试者坐于桌边?手伸出桌面5CM?大拇指与食指分开2cm?检测者持计时尺上端,放于拇指与食指之间?发出预告?当计时尺下落时,受试者用手握住?拇指上缘为测量结果(测量5次,取其中3次中等成绩的均值)。

体育测量与评价-04心肺功能的测量与评价精选全文完整版

体育测量与评价-04心肺功能的测量与评价精选全文完整版
➢ 心功能指数(k)反应收缩压与心率的
关系:心功能指数:k= bp(收缩压) p(心率)
➢ 收缩压高代表心脏收缩有力;心率越快, 心脏功能越差。
三、心血管机能指数的测量与评价
1.布兰奇心功指数 布兰奇心功指数=心率×(收缩压+舒张压)/100
➢ 这一方法的特点是在测量心率的同时,考虑了血压的 因素,因而能较全面地反映心血管机能。
(一)人体安静时血压的测量与评价
• 测量仪器:水银血压计或电子血压计、听诊器。
• 测量方法:袖带以覆盖受试者上臂长的1/2~2/3处为宜。 拧紧螺栓打气入袋使水银柱上升,直到听不到肱动脉 搏动声时,打气再升高20~30毫米汞柱。拧开螺栓缓 慢放气,每次下降2~4毫米汞柱为宜,放气至第一次 听到脉动声时,此时水银柱的高度即为收缩压。继续 放气,搏动声突然从洪亮声变为模糊声时,水银柱的 高度为舒张变压音点。继续放气至搏动声消失,此时 水银柱高度为舒张压的消音点。世界卫生组织规定, 14岁以下儿童舒张压以变音点为准,15岁以上少年和 成人舒张压以消音点为准。中国青少年血压的正常值 范围见表4-7。
x D 100 0.22 (300 D) 5.5 p
式中:P为第2分钟前30秒脉率,D为实际蹬台阶时间。
4.改良型哈佛台阶试验
第二节 呼吸机能的测定与评价
➢ 呼吸是机体与环境的气体交换过程。呼吸运动是以自 主神经反射为主,有躯体神经参与支配的骨骼肌收缩 活动。
➢ 呼吸过程包括外呼吸、气体运输、内呼吸三个相互联 系的缓解。因此,呼吸机能主要从肺通气功能的量和 对呼吸运动控制能力的质两个方面来测量与评价。
➢ 血压受许多因素影响:心脏每搏量增多和心率增加, 导致收缩压和舒张压增高;外周阻力的变化主要影响 舒张压;大动脉血管的弹性能够起到缓冲收缩压和维 持舒张压的作用。

安静及运动状态下心率及动脉血压的测定课件

安静及运动状态下心率及动脉血压的测定课件
关联性
运动状态下,血压和心率之间存在一定的关联性。一般来说,随 着心率的增加,血压也会相应增加。
原因
这种关联性是由于心脏收缩力增加、血管阻力增大以及心输出量增 加等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意义
了解运动状态下血压与心率的关联性有助于评估心血管系统的健康 状况,并为制定合理的运动计划提供指导。
03
安静及运动状态下异常 心率及动脉血压的测定
心率变异性是指心率的周期性变化,是反映自主神经系统对心脏调节能力的重要指标。通 过对心率变异性的分析,可以更好地了解心脏的神经调节机制和心脏疾病的进展。
心电信息的深度挖掘
心电信息是反映心脏功能的重要指标,通过对心电信息的深度挖掘,可以发现心脏的潜在 病变和预测心脏事件的发生。
血液动力学监测技术
血液动力学监测技术可以提供关于心脏射血功能和外周血管阻力等重要信息,有助于了解 心脏在不同状态下的表现和调节机制。
02
运动状态下心率及动脉 血压的测定
运动状态下心率的测定
监测设备
使用心电图机或心率监测器等设 备来监测运动状态下心率的变化

监测方法
在运动过程中,将心电图机或心率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监测器放置在胸部或手腕处,以测 量心率。
注意事项
确保设备正确连接,并遵循正确的 操作方法,以避免误差。
运动状态下动脉血压的测定
监测设备
指导心脏康复锻炼
通过对心率和动脉血压的监测,可以 评估心脏康复锻炼的效果,指导患者 进行合理的锻炼计划。
05
心率及动脉血压测定技 术的发展趋势与展望
心率及动脉血压测定技术的发展现状
静息心率的持续监测
静息心率是心血管疾病的重要指标,目前已有可穿戴设备 能够实现对静息心率的持续监测,为心血管疾病的早期发 现和预防提供帮助。

健康与运动知识:什么是心率如何测量

健康与运动知识:什么是心率如何测量

健康与运动知识:什么是心率如何测量心率对于我们的身体健康有着重要的影响,因此了解什么是心率,以及如何测量是非常有必要的。

本文将详细介绍心率的概念,心率测量的方式以及心率对于我们身体健康的影响。

一、什么是心率心率指的是心脏每分钟跳动的次数,通常用“次/分钟”表示。

正常人的心率在60次/分-100次/分之间,运动员在休息状态下心率可能低于60次/分钟,而儿童、老年人的心率可能偏高或偏低一些。

心率是由心脏的自主神经控制的,正常情况下,左心房收缩将氧化的血液流入左心室,左心室收缩将血液送往全身循环,心脏在此过程中不断地收缩与舒张。

在心脏发生异常时,心率也会出现异常,例如心动过速、心动过缓等症状。

二、如何测量心率1.手腕法:用一只手掌按住另一只手腕内侧拇指外侧的动脉,大约在手腕处,用轻柔的按压力度感受动脉的跳动,计算30秒内动脉跳动的次数,然后将次数乘以2就是每分钟的心率。

2.颈动脉法:将手放在颈部的两侧,按住喉结下方,找到颈动脉,同样用轻柔的按压计算30秒内的跳动次数,乘以2即为每分钟的心率。

3.心电图:这是一种专业的医疗检查方法,是通过电极在心脏上放置,记录下来各种心电波形的变化,精确地反映出心脏的情况。

现在市面上也有很多便携式心率监测仪,通过佩戴设备,可以随时监测自己的心率,并实时反馈到手机或手环等终端设备上。

三、心率对身体健康的影响1.适当的运动能够降低心率:通过长期的运动训练,可以改善心脏的代谢和机能,提高身体的氧化能力,从而使心率下降,有效地预防心脏疾病。

2.心率异常可能导致疾病:心率过快或过慢可能是多种疾病的症状之一,例如高血压、颈动脉性晕厥、窦性心动过缓等,需要及时就医。

3.心率与情绪的关系:长期心理压力、过度焦虑等状态会导致身体发生应激反应,使心率升高,引起头晕、胸闷等症状,甚至导致心脏病。

总之,了解什么是心率,并掌握好心率的测量方法,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保护自己的身体健康。

同时,适量的运动、保持良好的心态和定期进行身体检查,也是预防心脏疾病的重要方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实验人体安静与运动时心率的测定
[实验目的 ]:
掌握人体安静时心率的测定方法,观察运动对心率的影响。

[实验原理 ]:
心率测定的方法有心音听诊法、指触法和心率遥测法。

心脏在活动过程中产生的心音可通过周围组织传递到胸壁, 用听诊器在胸壁特定部位听诊能测量出心率,此为心率直接测量法。

在一个心动周期中, 心脏的舒缩会引起动脉血管内的压力产生周期性波动, 导致管壁发生搏动, 并能以波的形式沿管壁向外周传播, 且以心脏活动的周期一致。

故用手指触摸到的身体浅表部位动脉搏动速率,通常可以间接代表心率,此为心率的间接测量法。

心率遥测法则是根据心脏活动时的电变化而采集心率的。

心脏兴奋时的电变化传至体表,表面电极将心电信号接收后送入发射机,经接收机接收后显示。

[实验器材 ]:
听诊器、秒表、节拍器、 POLAR 心率遥测系统。

[实验内容 ]
1、安静时心率及脉搏测量
受试者静坐 5 min。

采用心前区听诊法直接测量心率。

指触法测量脉搏时, 通常将食指、中指和无名指放在受试者一侧手腕桡动脉搏动处。

脉搏测量时先以 10s 为单位,连续测量 3个 10s ,其中两次相同并与另一次相差不超过 1次时,即认为是相对安静状态,否则应适当休息后继续测量,直至符合要求。

然后,再测量 30s 脉搏乘于2,即为心率。

2、运动后即刻及恢复期脉搏的测量
令受试者按节拍器节律 (30次 /min 以 2秒 1次的速度连续做蹲起运动 3min , 取坐位测定运动后即刻、 2min 、 4min 和 6min 的脉搏。

3、运动过程中心率的测量
运动过程中心率的测量现常采用 POLAR 心率遥测法。

首先,将带有传感发射器的胸带固定在胸前, 松紧适度。

再将手表遥测仪戴在手腕上, 使“选择” 键处于“测试” 状态, 按“使处于状态 /起动 -停止” 键开始测定相对安静状态和运动过程中的心率变化。

测试完毕, 再按“使处于状态 /起动 -停止”键,手表遥测仪停止记录。

最后,按“回忆、回收”键,手控提取记录数据或将数据输入到计算机进行分析处理。

4、基础心率、最大心率、心率贮备、靶心率和靶心率范围的测定
基础心率通常是早晨刚刚醒来尚未起床活动时的心率。

运动时运动强度与心率成正变关系,当人体进行大强度并持续一定时间的运动时,心率增加到极限水平, 这就是最大心率。

最大心率随年龄增长而逐渐减小, 一般用 220减去年龄来估算最大心率,或者 HRmax=208-0.7×年龄。

最大心率与安静心率之差称心率贮备。

如靶心率是运动训练或体育课,体育锻炼中欲达到的心率, 如要跑 10000m 的心率控制在 150次 /分, 则 HR=150次 /分即为靶心率, 但靶心率控制十分困难,故体育实践中,常用靶心率的范围。

有氧运动的靶心率范围是:安静心率 + (最大心率 -安静心率×60% ~安静心率 +(最大心率 -安静心率×8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