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血压健康管理计划备课讲稿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血压健康管理计划

08级预防医学

健康管理指对个体或群体的健康进行全面检测、分析、评估、提供健康咨询和指导以及对健康危险因素进行干预的全过程。高血压病是指在静息状态下动脉收缩压和/或舒张压增高(>=140/90mmHg),常伴有脂肪和糖代谢紊乱以及心、脑、肾和视网膜等器官功能性或器质性改变。由于部分高血压患者并无明显的临床症状,高血压又被称为人类健康的“无形杀手”。因此为了切实做好我市高血压慢性病患者的健康管理服务工作,提高对高血压病的认识,对早期预防、及时治疗,确保我市慢性病管理工作的顺利实施,结合我市实际情况,制定如下计划:一目标任务

通过制定基本公共卫生服务慢性病管理计划,建立我市高血压健康管理档案;加大对慢病患者相关危险因素干预的力度,减少主要健康危险因素、有效预防控制我市高血压发生和发展。

二高血压健康管理流程:

根据《高血压患者管理服务规范》对全市35岁以上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进行规范管理。

1健康体检:通过广泛宣传和动员,开展35岁以上居民每年首诊测血压;高危人群筛查测量血压,让患者主动与卫生医疗单位联系测血压;居民健康档案建立过程询问等方式发现高血压患者,并填写慢病健康体检登记表。对高血压患者每年至少进行一次全面的健康检查,可与随访相结合。内容包括血压、血糖、血脂、体重及体格、视力、听力、活动能力等一般检查,并填写慢病健康体检年检表。

2 风险性评估:包括健康危险因素、工作环境、性格特征、有无靶器官损害及遗传背景等。其中危险因素包括:

①行为危险因素:不健康的饮食、静坐、生活方式、吸烟和被动吸烟、酗酒等。

②生物危险因素:高血压、高血脂、高血糖及超重。

3 健康指导(宣教)、干预措施(个性化方案)并监督执行。

●大力宣传:通过电视、报纸、资料、板报、广播等方式广为宣传项目内容。

●建立门诊首诊测血压制度。搞好首诊登记工作。

●开展慢性病健康体检工作:通过各种途径动员群众体检并填写健康体检登记

表。

●建立档案:对在体检中确诊的高血压病患者全部建立健康档案。

●组织相关专业技术人员深入慢性病重点区域对患者进行面对面咨询,检查和

治疗指导。

●搞好试点:最少建立一个标准的“慢性病管理示范点,以点代面推动整体工

作。

4 追踪随访:对确诊的高血压患者,每年提供4次面对面的随访。每次随访要询问病情,进行血压测量和评估;对用药、饮食、运动、心理等进行健康指导,并填写随访表。对已建档的高血压患者每年3次定期进行随访,并填写随访表入档。

三治疗方法(综合性):强调早期、长期及联合治疗。实行以预防为主、及早干预的观念。

1 非药物治疗:改善生活行为。

●减轻体重:BMI<25

●减少钠盐摄入≤6g/日

●补充钙、钾、新鲜蔬菜、水果和牛奶

●减少脂肪摄入<总热量的25%

●戒烟,限酒量。饮酒量<50g/乙醇含量

●增加运动,以低或中等强度的等张运动(快步走、太极等)为主。

2 药物治疗

降压药物选用的原则:

①应用降压药物治原发性高血压需长期服药。因此,宜选用降压作用温和、缓慢、持久、副作用少、病人易于掌握而使用方便的口服降压药作为基础降压药,再按不同病期选用其他降压药物。

②用降压药一般从小剂量开始,逐渐增加剂量,达到降压目的后,可改用维持量以巩固疗校,尽可能用最小的维持量以减少副作用。

③使用可引起明显直立位低血压的降压药物时,宜向病人说明,从坐为起立或从平卧位起立时,动作应尽量缓慢,特别是夜间起床小便时更要注意,以免血压突然降低引起昏厥而发生意外。

④缓进型第一期病人,症状不明显,一般治就能奏效,可不必应用降压药物,必要时用少量作用温和的降压药。第二期病人多需采用两种或两种以上的降压药治。第三期病人多需用降压作用强的药物如节后交感神经抑制剂、神经节阻滞剂等。

⑤急进型高血压病的治疗措施和缓进型第三期相仿。如血压持续不降可考虑用冬眠疗法;如出现肾功能衰竭,则降压药物血压下降不宜太显著,以免肾血流量减少加重肾功能衰竭。

⑥对血压显著增高已多年的病人,不宜使血压下降过快、过多,病人往往因不能适应较低或正常水平的血压而感不适,且有导致脑、心、肾血液供应不足而引起脑血管意外、冠状动脉血栓形成、肾功能不全等可能。发生高血压危象或高血压脑病时要采用紧急降压措施。

四保证措施:

为了使我市慢性病管理工作得以顺利实施,确保国家基本公共卫生项目落到实处,我们一定要在健全管理制度和工作流程的基础上,加强组织领导、统一思想认识;加强队伍建设、强化业务培训;加强业务管理,强化监督指导;加强信息管理,规范档案资料。为进一步提高全民健康素质,促进全省经济社会的健康发展做出应有贡献。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