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文言文教学的三要

合集下载

初中语文文言文教研主题(3篇)

初中语文文言文教研主题(3篇)

第1篇一、引言文言文作为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瑰宝,在我国教育体系中占有重要地位。

初中阶段的文言文教学,不仅有助于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而且对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具有重要意义。

然而,当前初中文言文教学存在诸多问题,如教学目标不明确、教学方法单一、学生兴趣不高等等。

为了提高文言文教学质量,本文以核心素养为导向,探讨基于核心素养的文言文教学策略。

二、核心素养下文言文教学的目标1. 语言文字积累与运用:通过文言文教学,使学生掌握一定数量的文言词汇,提高阅读、理解和运用文言文的能力。

2. 思想内涵与审美情趣:培养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提高审美情趣,形成正确的价值观。

3. 文化传承与创新能力:使学生了解我国古代文化,提高文化素养,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4. 社会责任感与法治意识:引导学生关注社会现实,树立正确的道德观念,增强社会责任感和法治意识。

三、基于核心素养的文言文教学策略1. 明确教学目标,制定合理的教学计划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水平,明确教学目标,制定合理的教学计划。

在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的语言文字积累与运用、思想内涵与审美情趣、文化传承与创新能力、社会责任感与法治意识等方面的素养。

2. 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1)利用多媒体技术,创设生动、形象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开展丰富多彩的教学活动,如文言文朗诵、辩论、角色扮演等,提高学生的参与度。

(3)引入现实生活中的实例,让学生体会到文言文的实用价值。

3. 注重朗读,培养语感(1)引导学生正确朗读文言文,注重音韵、节奏、语调等要素。

(2)通过朗读,培养学生的语感,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4. 注重注释,理解文言文内容(1)引导学生阅读注释,了解文言文的时代背景、作者生平、词句含义等。

(2)鼓励学生自主查阅资料,拓展知识面。

5. 加强比较,提高思维能力(1)引导学生比较文言文与白话文,分析其异同,提高思维辨析能力。

文言文教学策略

文言文教学策略

文言文教学策略探究文言文是我国文学艺术中的一朵奇葩。

这些倾注了无数古人心血的诗篇佳作,脍炙人口,传唱千古,滋养了一代又一代文人墨客。

可谁知,到了今天,文言文却成为莘莘学子口中的青橄榄,虽口留余香,但咀嚼之苦却难以忘却。

然而苦从何来?首先苦在教法死,其次苦在学法死。

文言文教学陷入了困境,教师亦陷入困惑之中。

如何改革教学方法,使文言文教学焕发新的光彩?笔者认为可采取以下策略。

一、“读而不思则罔,思而不读则殆”——着力于诵读积累以悟“文”文言文教学必须着力于记诵积累以悟“文”。

但未解其义未悟其文就让学生死记硬背是不可取的。

根据自己多年的教学实践,我总结出几种引导学生诵读悟“文”的方法:1.反复诵读以悟文意:一读读准字音,解决文字障碍。

明确通假字要读本字字音,如“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论语〉十则》)“说”通“悦”,读yuè;“呜呼!有些词语要按照文意读音,如“浩浩汤汤”(范仲淹《岳阳楼记》)“汤汤”读shāng shāng。

还有特殊称谓的读音,如“可汗大点兵”(《木兰诗》)“可汗”读kè h án。

二读读出句读。

正确地进行朗读停顿,首先需要在平时加强朗读训练,培养良好的语感。

其次,在进行节奏划分时,一定要参照各句的句式特点,把握特征,按照不同的停顿规律标出各句的停顿。

第三,要结合句意理解来划分节奏,不能只看句子的外部特征。

如“晶晶然∕如镜之新开∕而冷光之∕乍出于匣也”(袁宏道《满井游记》)。

三读读懂文意,读出感情。

如“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韩愈《马说》)要读出字里行间作者的抑郁感慨之情。

2.通读全文以悟文意:联系作者的身世经历和时代背景,通过对文本的初读、再读和品读加深对文意的理解,感悟历代迁客骚人追求崇高的人格精神,关心社稷的爱国精神,自强不息的奋进精神以及厚德载物的凝聚精神。

比如学习《愚公移山》则要启迪学生学习不畏艰难,坚持不懈,百折不挠的精神意志;读了范仲淹的《岳阳楼记》则需引导学生感悟其身处困顿却心忧天下的博大胸怀;读了诸葛亮的《出师表》则要让学生感受到作者“报先帝”“忠陛下”的真挚感情和“兴国安邦”的决心以及对后主殷切希望。

新课改下初中文言文教学策略

新课改下初中文言文教学策略

新课改下初中文言文教学策略摘要:初中语文教材中的文言文,多为经典,文质兼美。

因此,深入钻研文言文教学,探讨文言文教学的规律和方法,提高文言文的教学质量,已成为初中语文教学一个重要课题。

关键词:初中生文言文教学策略初中语文教材中的文言文,多为经典,文质兼美。

因此,深入钻研文言文教学,探讨文言文教学的规律和方法,提高文言文的教学质量,已成为初中语文教学一个重要课题。

那么,如何进行初中语文的文言文教学呢?一、《语文课程标准》对古诗文教学的要求《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以下简称《新课标》),对新的教学理念、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都给予了充分的阐释和说明:1、《新课标》对初中古诗文教学的总体要求(1)诵读古代诗词,有意识的在积累、感悟和运用中,提高欣赏品位和审美情趣;(2)阅读浅易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

背诵优秀诗文80篇。

据此,我们可以把《新课标》对初中古诗文的学习要求解读为: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阅读理解诗文内容,积累古汉语字词句等知识;能整体感知课文大意,品味、感悟古诗文优美的意境,提高人文素养;加强诵读训练,对古代诗词要熟读成诵,在诵读中培养语感。

2、《新课标》对初中古诗文教学的建议《新课标》指出:“各个学段的阅读教学都要重视朗读和默读,”“有些诗文应要求学生诵读,以利于积累、体验、培养语感。

”要求“背诵优秀诗文80篇”。

所以让学生多读一些富含文学审美价值、人文因素的古诗文作品,对培养他们的文化素养,提高他们的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等都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而强调熟读尤其是强调背诵,对于改变目前初中古诗文教学中以讲代读的状况,是非常有益的。

3、《新课标》对初中古诗文教学的阅读评价《新课标》对初中古诗文的阅读评价描述为:“评价学生阅读古代诗词和浅易文言文,重点在于考察学生记诵积累的过程,考察他们能否凭借注释和工具书理解诗文大意。

”《新课标》还指出,语文学习应该促使学生“认识中华文化的丰富博大,吸收民族文化智慧”“培植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情感”。

浅析初中文言文课堂教学有效策略

浅析初中文言文课堂教学有效策略

浅析初中文言文课堂教学有效策略初中文言文课堂教学是培养学生对文言文的理解和运用能力,使学生能够正确使用和理解古代汉语的一种教学模式。

在初中文言文课堂教学中,如果能够采取一些有效的策略,就能够提高学生的兴趣,激发学习的积极性,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一、充分利用多媒体工具在文言文教学中,可以使用多媒体工具,如投影仪、电脑等,通过播放图片、音频和视频等信息,使学生能够形象地感受到文言文的意境和特点。

在讲解《孟子》的时候,可以播放孟子思想的相关视频,让学生更加深入地理解并感受文言文的价值和魅力。

二、形成良好的学习氛围在初中文言文教学中,可以通过组织朗读、演讲、赏析和辩论等活动,使学生能够在真实的情境下感受文言文的韵律和表达方式。

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发表自己的观点和见解,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

三、加强实践性教学在初中文言文教学中,可以注重实践性教学,通过带领学生参观博物馆、古建筑、文化遗址等相关场所,使学生能够亲自感受古代文化的魅力和价值,增强学生对文言文的兴趣和理解。

在学习《诗经》的时候,可以组织学生去采风、写景,亲身体验古代诗歌的创作过程。

四、运用分层次教学方法在初中文言文教学中,可以采用分层次教学方法,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和兴趣爱好,设置不同的课程内容和教学目标,使学生能够在自己的学习范围内进行更深入的学习和理解。

教师还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给予不同层次的辅导和指导,以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文言文的基本知识和技能。

五、培养学生的学习策略在初中文言文教学中,教师应帮助学生培养自主学习的能力,掌握一些学习策略和技巧,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文言文的内容和意义。

在学习文言文的方法上,可以教会学生采用查字典、阅读注释、对比翻译等方法,提高学生的阅读和理解能力。

语文教学中的“三要”

语文教学中的“三要”
目张 ,点拨ຫໍສະໝຸດ 启发让学 生能学 、会 学。而那 些
时代背景 、结构分解 、字词语句 、写作特 色 完 全可 以让 学生 自己读 出来 、想 出来 、看 出 来 。只有充分满足学生学 习过程 中 自我理解 、
自我尝试 的需要 ,语文 教学才会 真正有 了成
就。而用教 师的思考代 替学生 思考 ,用教 师
在精练二字上下功夫 。 度技 术化 、理性化 的枯燥 低效 的歧 途 。至 于 产 中汲 取 ,食 而人之 ,为 我所用 ,这才是学 就是要压缩讲的时间 , 生 活的灵性 和文 学形象 的整体感 悟 ,人文 涵 语文之 正道 。提倡 老师把课 堂大部 分时 间让 而课堂 的大部分 时间就是要用来 训练学 生的 蕴 、美学体 验一 概被忽视 了。难怪有 数十 年 给学生 ,从套式 的分析 中或解脱 出来 ,把精 读 、写 能力。古人读 文言文且 不熟读背诵 不 教 龄 的老 教师感 慨不会教 学生语 文。这些都 力用 于指导学 生阅读上 。古人说 的 “ 读百 家 开讲 ,我们 的多数 教师现代 文也不让学 生 自
语 文教 学 中的 “ 三要 "
口 河南省驻马店市驿城区电教馆 王艳丽
学 生在生活 实践 中学 习语文 ,在 生活 中扩充 知识 、丰富感情 、提高能力。 第三 ,课 堂教学要 精讲多练 。不少教 师 津 津乐道 于遍及百 家、穷经析义 ,美 其名 日 吃透教材 生怕有半 点差池 、点滴 遗漏 。一节 语 文课 ,基 本没有学 生 的时 间。我们说 ,精 讲 不是讲 深、讲细 ,而 是要抓住 文眼 ,纲举
的标准答 案代替鲜 活的文章感 悟 ,首先就 封 语文程 序化 的教学方 式和标准化 的考试 视泛读 ,通过对 大量经典 、名作 、时文 、科 闭 了 自学 能力与创 造精神 ,这正 是推进素 质 内容带来 的弊端 ,已是有 目共睹 的问题 了。 普的牛 吃草般 的兼收并 蓄 ,通过广 泛的与名 正是 急功 近利 的教和考把语 文教学 引入 了高 流大师 的对话 ,在 全人类创 造 的优 秀文化遗 教育的大敌 。把有 限的课堂时 间充分利用好 ,

在文言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

在文言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

在文言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作者:陈威来源:《中学语文·大语文论坛》2019年第02期高中课本中的文言文是中华民族的先祖们流传下来优秀作品。

这些经典作品深深地渗透进了我们血脉中。

经过上千年的历史洗涤,他们是那个时代的风土人情、时代特征、文化风情的最好体现。

所以在高中阶段对学生进行文言文教学,能够让学生更好地感受到这些古典文学作品的魅力,从而提升自身的文学素养,为未来的发展奠定基础。

笔者以为,语文教师可以从以下方面落实高中文言文教学,从而培养学生语文核心素。

一、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爱上文言文文言文凝聚了中华民族民族精神的许多核心内涵,比如忠诚,善良,仁爱。

但是毕竟离我们现今生活很遥远,不是每一个学生都能像学习现代文一样,一看就懂。

但是在进行文言文课文教学时语文教师又不能只是停留在字字落实,对字词句的理解,还应该更加深入的传递传统精神。

通过学习这些文言文丰富学生的情感,让他们在学习文言中使情感变得雅致、俊朗。

但是很多学生并不喜爱文言文,语文教师要把文言文教学进行的不十分枯燥,就必须放弃传统的教学方式方法,摒弃陈旧的教学模式,转变文言文教学思维,改变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等一切可以利用的教学资源激发学生的学习文言的情趣,通过文言文培养学生语文核心素养。

语文教师在文言教学中应该运用自身丰富的文化底蕴生动的进行文言赏析来吸引学生,用古文经典的魅力来感化学生,把学生引领到古典文学作品的优美境界中。

同时,使高中生能坚持长期的阅读文言文作品,更好的捕捉到文言文作品之外的意蕴。

二、诵读培养,进行“语言的建构与运用”“语言的建构与运用”是高中语文核心素养的基础。

“表达为本”的读写结合阅读教学指导可指向“语言”。

教师从具体语言运用入手,引导学生品味、咀嚼关键字词,单独成段的句子,关键性的叙述。

这就需要语文教师培养学生诵读习惯,即“书读百遍,其意自见。

”读懂文本的基础上才可以认知、品评审美对象。

朗读和背诵是诵读的两个把手,这是古往今来人们在学习经典文言文过程中得出来的最有效的方法。

文言、文学、文化——文言文教学的三个着力点——以《病梅馆记》一文的教学为例

文言、文学、文化——文言文教学的三个着力点——以《病梅馆记》一文的教学为例

文言、文学、文化——文言文教学的三个着力点——以《病
梅馆记》一文的教学为例
倪丽琴
【期刊名称】《科教导刊》
【年(卷),期】2010(000)012
【摘要】结合《病梅馆记》一文的教学实践,阐述文言文教学必须抓住的三个着力点:文言、文学、文化。

具体可从三个方面展开:(1)注重积累,构建文言知识体系;(2)学会欣赏,品出精彩,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3)古为今用,传承民族灿烂文化。

【总页数】2页(P246-247)
【作者】倪丽琴
【作者单位】惠山职教中心校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G633.3
【相关文献】
1.文化,文言文教学不可或缺的元素——以《核舟记》教学为例 [J], 甄方园
2.文言、文学、文化——文言文教学的三个着力点——以《病梅馆记》一文的教学为例 [J], 倪丽琴
3.创新文言文教学,提高古典文化素养——以陶渊明《桃花源记》为例 [J], 吴蓓
4.文言文教学的三个层面——文言、文学、文化 [J], 曹玉兰
5.文言文教学的三个视角:文字·文学·文化 [J], 赖翩京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文言文学习三部曲

文言文学习三部曲

学海指南古诗文学习要达到“诵其文,通其意,明其理”,只有从这三个环节着手,自学文言文就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具体步骤如下:一、抓诵读环节,学会自读俗话说:“读书百遍,其义自见。

”只有多读,才能有丰富的语言积累,形成良好的语感和独立阅读的能力。

因此,首先要学会自读课文。

自读方法和步骤如下:(一)试读。

在试读过程中如果遇到不认识的字或不会读的句子,可以查工具书或资料,也可以请教老师或同学。

(二)读顺。

在解决了阅读障碍以后,再根据注释了解课文大意,读准停顿,读出语气。

例如在学习《生于忧患死于安乐》时,读第2段排比句“……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不仅读出节奏,还要读出排比句的气势。

(三)深读。

在反复诵读中培养语感,读出抑扬顿挫,读出美感。

这样熟读成诵,就收到了“书读百遍,其义自见”之效。

二、抓疏通环节,学会自译独立疏通翻译课文可以采用“看、通、标、查、问”的方法自译课文,即:(一)看(看课文和注释)、通(逐段疏通课文)、标(对疑难字句标出记号)。

(二)查(查工具书解决自己遇到的疑难字句)。

(三)问(查工具书解决不了的疑难问题要积极询问同学和老师,大家经过讨论研究答疑解惑,共同解决疑难问题)。

积累文言文词语的方法。

一般从六个方面来归纳整理:通假字、词类活用、一词多义、古今异义、重点句式、重点实词。

根据不同课文的侧重点,还可有不同的取舍。

如《桃花源记》,可侧重于五个方面的知识归纳整理:一是通假字。

如文中的“便要还家”中的“要”,通“邀”,邀请;二是词类活用。

如文中“渔人甚异之”句中“异”,形容词用作动词;三是一词多义。

文中多义的词如“舍”(“便舍船”的“舍”是舍弃,作动词,而“屋舍俨然”的“舍”是房屋,作名词);四是古今异义。

文中的“妻子”“交通”“绝境”“无论”等词要弄清古义和现代汉语意思的不同;五是文言文句式判断。

本课中的省略句较多,对省略句式的判断以及对省略成分的补充,应该注意。

文言文教学三步法

文言文教学三步法

文言文教学三步法
教学文言文的三步法如下:
1. 理解文言文的基本语法和词汇。

首先,学生需要理解文言文的基本语法规则,包括句子结构、词序、时态和语气等。

此外,学生还需要掌握一些常用的文言文词汇,比如代词、连词、副词等。

可以通过解析文言文的句子和短文,教学生如何从上下文中推测词义,逐步培养他们的文言文阅读能力。

2. 阅读原文并理解。

学生需要通过阅读文言文的原文材料,更好地理解文言文的含义和用法。

教师可以选择一些经典的文言文短文,或者是与学生正在学习的课文相关的原文,让学生逐句阅读并理解其含义。

在阅读过程中,教师可以解释一些生字和生词的意思,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材料内容。

3. 进行相关的练习和应用。

为了巩固学生对文言文的理解和运用能力,教师可以设计一些相关的练习题,让学生通过翻译、改写或创作等方式来巩固所学知识。

此外,教师还可以组织一些小组讨论或演讲活动,让学生积极参与,并提高他们的口语表达能力。

通过不断练习和应用,学生可以逐渐提高他们的文言文水平。

通过以上的三步法,学生可以逐步提高对文言文的理解和运用能力,从而更好地读懂和使用文言文。

浅谈高中文言文教学方法探究

浅谈高中文言文教学方法探究

浅谈高中文言文教学方法探究[摘要]在文言文教学中,一要培养学生文言语感,积累文言集成块;二要在注重学习“文”的同时,注重“言”这一物质外壳的积累,从文言实词、虚词、句式、文法等语法角度扎实积累;三要“言”、“文”统一,促进学生积淀民族优秀文化;四要从古人的立身处事中得到启示,从而确立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

[关键词]言文统一古为今用集成块语感文言文阅读教学的目的有三个:一是培养阅读文言文的能力,使学生能自由阅读历代文献,做学习和研究工作的工具;二是继承祖国的文化遗产;三是了解、掌握、理解现代文中的文言成份,提高现代汉语水平,提高语文修养。

基于此,文言文教学拟从以下方面着手进行。

一、文言文教学要培养学生文言语感,积累文言“集成块”我们学习文言的一个主要的目的是为了继承并弘扬祖国的传统文化,为此学文言文就必须注重积累、感悟和熏陶,要达成这些就必须重视语感能力的培养。

语感能力是语文能力的核心,在语文素质中是至关重要的。

所谓语感乃是认识主体对言语的一种感性和理性相统一的悟性,包含着感知、理解和情感体验在内的言语活动过程。

语感是在反复的语文实践中形成的一种高级语言实践习惯,它的获得要靠学生自己长期的语言实践。

古人所说的“涵泳”、“好书不厌百回读,其中滋味子自知”、“读书百遍,其意自现”等读书心得着重描述的就是这种语感的形式过程。

这个过程包含着认识主体对言语的感性和理性相统一的悟性。

那么怎样才能培养学生的文言语感呢?叶圣陶说:“从前人读书,多数不注重内容与理法讲究,单在吟诵上用工夫,这自然不是好办法。

现在国文教学,在内容与理法的讲究上比前注重多了,可是学生的吟诵工夫少了,多数只看看而己,这又偏向了一面。

唯有不忽略讨究,也不忽略吟诵,那才不偏。

吟诵时,对于探究所得不仅理智地了解,而且亲切地体会,不知不觉间,内容与理法化而为读者自己的东西,这是最可宝贵的一种境界。

”这里“理智地了解”、“亲切地体会”,便是语感训练时包括感知、理解和情感体验在内的言语活动过程。

浅谈朗读教学的“三要”

浅谈朗读教学的“三要”
古人曾主张读书“须要读得字字响亮,不可误一字,不可少一字,不可多一字,不可倒一字”。说的就是要通过朗读,品味现欲。此时让学生有感情地表演读、诵读,会取得较好的效果。文章的内涵和精髓所在。朗读的方式是多种多样的,朗读有齐读、文言文教学,更要重视按朗读规律行事。特别是初中一年级的学生,正处于学习文言文的起始阶段,要让他们学会断句、掌分角色读、赛读、比读、演读等。采用什么样的朗读方式,教师握朗读的技巧,培养语感。在教《孙权劝学》等文言文时,我做需慎重考虑。如《艰难的国运与雄健的国民》适宜齐读;《羚羊木雕》、《皇帝的新装》适宜分角色朗读;《天上的街市》适宜赛了这样的朗读设计:先是学生自由读、个别读,读准字音和句读;余光中和席慕容的《乡愁》适宜比读;郭沫若的《静夜》适再是读出轻重和语气,分角色读出人物的情感和态度;三是品读,在读中发现问题,在读中探究问题。在这个过程中,我或是指导,宜演读。现重点说一下演读。演读即集体表演朗读,需要教师精或是评点。最后,采取“赛读法”让同学背诵,先在小组赛,再到全班赛。同学们在赛中背,背诵热情高涨。这时候,同学们个个跃跃欲试、争先恐后。朗读给人以身临其境之感,仿佛真的回到了孙权、吕蒙的时代。同学们也从吕蒙身上深深体会到:读书学习,大有裨益。
浅谈朗读教学的“三要”
【摘要】本色语文课就应该让琅琅读书声响彻课堂。在实际的朗读教学中,教师自身要率先垂范并精于指导;朗读要因文而异,教师要肯下功夫;朗读要讲求规律。朗读是语文教学中的“传家宝”,我们要把它传承下去,让它为语文教学增添亮色。
【关键词】朗读教学语文
【中图分类号】G63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4810(2010)04-0090-02
“书读百遍,其义自见”、“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心设计。一般先感悟诗文内容,确定节奏、停顿、语流、语势、吟”,可见朗读是理解诗文表达情感的最基本的方式。古时候,情感等;第二步就要指出诗文哪儿应个别读,哪儿应集体读,哪无论是文人墨客因诗兴大发而“朗吟长川”,还是私塾学堂的“风儿应女生读,哪儿应男生读;第三步就要进行艺术加工,可以借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都表明了朗读的重要。在今天助声响音乐、视频广大一线的语文教师都知道:阅读教学是语夜》的演读设计:文教学的中心环节,朗读是帮助学生理解课文的重要手段。本色(师)1921年郭沫若先生留学日本,面对当时中国的现实,语文课就应该让琅琅读书声响彻课堂。那么,在实际的朗读教学诗人感到失望和痛苦,于是在月华满天的时刻,诗人想到天上的中,我们应该怎么做呢?鲛人对月流珠,心中的无奈、惆怅,在凄清的月色下,便化作了

中学文言文教学知识的三个要点

中学文言文教学知识的三个要点

一、中学文言文教学知识的三个要点:文言文教学的三个要点是要把握时代性、民族性、科学性。

文言文是古汉语,文言文教学的三个要点可以用“古”“汉”“语”三个字代表。

“古”,就是要注意文言文的时代性特征。

要注重对文言文与现代文的差别的把握,如古今词义的异同、古代汉语宾语的位置、古今语音的区别等,都要重点掌握,同时,对古代汉语内部各个不同时期的特点也要加以了解。

“汉”就是要注意文言文的民族性特征。

如对文言文所特有的一些修辞手法,以及它对汉语词汇构成的影响等,都是有别于其他语言的,需要用心理解。

“语”即现代语言科学理论。

(一)把握文言文的时代性特征,注重对古今语言微异之处的讲解。

古今汉语的不同有的是殊别,有的是微异。

常常有老师认为殊别是文言文教学的重点,其实不然。

殊别容易处理,学生查书记诵就可以解决。

……而对微异的则处理特别应当引起老师们的注意。

一方面,微异之处教材中往往没有加以注释,正需要老师们加以阐明。

加一方面,教师对微异之处讲解,往往使学生有境界层进的感觉,对激发学生文言文的兴趣有非常直接的作用。

如“璧有瑕,请指示王”中的“请”与“指”。

对一些教材已经注明但学生容易忽略的微异,也应加以特别提醒。

如“今急而求子,是寡人之过也。

”,很多学生在对译这句话时常常会无意识地漏掉“这”而译为“现在情况危急了却来求您,是我的过错。

”二、(二)对文言文中独具的表达手法,应该从民族性特征上用心说明。

民族性特征,对母语教学本不是问题,但现行的语法语义理论体系多由西方移植而来,往往出现削足适履地分析汉语独具的语言现象的情况,所以中学文言文还是有必要专门注意下下民族性特征。

象文言文所特有的一些表达手法,往往是现代所谓的修辞格不能完全囊括的,必须从汉民族语言表达习惯上来了解把握。

如“侯生摄敝衣冠,直上载公子上坐,不让,欲以观公子。

”教材注:“[摄]整理。

”整理衣冠的举止与侯生“不让”的行为极不一致。

其实“摄”为“提起,撩起”之义,教材不注,是因为没留意这里衣冠是“连类而及”。

三年级文言文教学建议

三年级文言文教学建议

三年级文言文教学建议
三年级学生初次接触文言文,这对于他们来说是一项新的挑战。

因此,在教学中应该注重以下几点:
1.情境引入:在教学开始之前,可以通过图片、故事或者视频等
形式,向学生介绍古代的文化背景和时代背景,让学生了解文
言文产生的历史背景和社会环境。

2.注重朗读:在学习文言文的过程中,要重视学生对古文的朗读,
教师可以为学生播放语音,示范正确的朗读方式,鼓励学生多
多模仿。

3.结合现代语境:在学习古代文言文的同时,可以适当引导学生
将其与现代生活联系起来,比如通过故事和成语,让学生理解
其中的道理并且与现实生活相结合。

4.注重记忆:文言文字词较多,经常采用许多固定搭配的成语和
习用语,教师可以通过歌谣、游戏等形式,帮助学生记忆常用
的古文词汇。

5.实践操作:教师可以设计一些小组活动和角色扮演,让学生在
实际运用中感受古文的魅力,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

6.渐进式教学:在教学内容上要循序渐进,从简单到复杂,从易
到难,让学生逐步适应并掌握古文的阅读和理解。

高中语文教学中三维目标的设定

高中语文教学中三维目标的设定

高中语文教学中三维目标的设定作者:崔娜来源:《学习周报·教与学》2019年第23期教学目标是指导教学的依据,它在教学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何为教学目标,我们通常将其称为三维目标,然而不同学科又有不同的界定,今天我们就来谈谈语文学科的三维目标。

一、什么是三维目标三维目标是指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其中知识与能力是学生通过学习必须获得和必备的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是目标达成的具体过程和采取的有效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是教育的终极目标,也体现了语文的育人功能,即以立德树人为根本,培养学生积极的人生态度,使之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但在语文教学中,我们要将三者综合起来,它们是一个整体,相辅相成,不可分割。

二、三维目标设定的依据三维目标设定的依据有三个方面,即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要求、新课程标准及高中语文教学大纲的要求、不同文学体裁的特点及要求。

在三维目标的设定中,我们应时刻考虑这三个方面,将这三个方面综合起来,在这个大背景下设定文章的三维目标,做到有理有据、内容合理、目标明确。

(一)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要求——三维目标设定的指导思想中国学生发展的核心素养以培养“全面发展的人”为核心,分为文化基础、自主发展、社会参与三个方面,综合表现为人文底蕴、科学精神、学会学习、健康生活、责任担当、实践创新六大素养,具体细化为国家认同等18个基本要点。

(二)新课程标准及高中语文教学大纲的要求——三维目标设定的具体要求新课程标准和教学大纲对我们的教学提出了具体的要求并指导我们如何教学。

其中,新课程标准的总体要求是:高中语文教学应进一步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使学生具有较强的语文应用能力和一定的审美能力、探究能力,形成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为终身学习和个性化发展奠定基础。

(三)不同文学体裁的特点及要求——三维目标设定的基本内容高中语文教学主要涉及三大文学体裁,即诗歌、散文、小说。

我们就从这三大文体的特点进行分析。

文言文三步教学法

文言文三步教学法

文言文三步教学法文言文是中国古代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现代汉语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学习文言文时,我们面临的最大难题就是语言上的不易理解。

但是,通过三步教学法,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文言文,也更好地学习文言文。

第一步:了解文言文的基础常识在学习文言文之前,我们首先要了解文言文的基础常识。

什么是文言文?它有哪些特点?如何翻译文言文?文言文是指汉语历史上的古文体,其流传时期约为春秋时期到清朝中期。

文言文的语言结构比较复杂,较之现代汉语更为庄重、严谨。

文言文中也有许多特殊的翻译方式,如引申、典故等。

因此,学习文言文首先需要了解这些基础知识。

第二步:学习文言文的基本词汇和结构了解基础常识之后,我们就要开始学习文言文的基本词汇和结构。

文言文的基本词汇包括动词、名词、形容词等,这些词汇与现代汉语有一定的差别。

学习基本词汇时,我们可以准备一份文言文词典,对照现代汉语进行比较学习。

除了词汇,文言文的语法结构也比较独特。

文言文中动、宾、主语的位置往往不同于现代汉语,需要逐步学习和掌握。

另外,文言文的句型多样,繁琐复杂,需要将其分类和总结。

第三步:多练习,多理解学习文言文需要不断的练习和理解。

我们可以通过阅读古文名著、古代历史文献等来增加对文言文的理解。

另外,也可以通过刻字、默写等方式来巩固词汇和句型。

通过多练习,我们可以逐渐掌握文言文的阅读和翻译技巧,这对于理解中国古代文化和历史都有很重要的意义。

总结文言文三步教学法,即了解文言文的基础常识、学习文言文的基本词汇和结构,以及多练习,多理解。

通过这三步,我们可以更加有效地学习文言文,也更加深刻地理解中国古代文化和历史。

学习文言文需要时间和精力,但是通过不断的积累和练习,我们一定可以取得不错的成果。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论语十二章说课稿(推荐3篇)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论语十二章说课稿(推荐3篇)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论语十二章说课稿(推荐3篇)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论语十二章说课稿【第1篇】文言文的教学关键有三点:一是激发学生的兴趣,让学生对学习文言文有兴趣,愿意去读。

二是心灵的语感很重要,这种语感并不在于教师语法的精细分析,而是学生自主探究。

三是朗读指导,在读中感受文言文的韵律,从而体验文言文的美。

学生初读,理清__中的字、词读音,如“论”“省”等多音字,文中应该怎么读?理清文字障碍后自由读,借助教材中的释义能自译成白话文。

然后分组讨论,每一章节所讲的内容是什么?学生理解后,分组进行背诵比赛,背诵过程中教师加以引导如何停顿。

学生自主进行归类学习:一是多音字有哪些?二是通假字有哪些?三是古今义有哪些?四是特殊句式有哪些?五是重点翻译的句子有哪些?六是对课文的内容进行分类,完成课后第一题。

”《〈论语〉十二章》作为这一单元的压轴__,分段为章从学习方法、学习态度、品德修养三个方面,以语录体形式呈现,结构简单,句式精炼,但意境深厚,值得细细品读。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论语十二章说课稿【第2篇】《论语》十二章是经典名篇,我在执教完毕后,发现自己仍然没有很好把握文言文教学要领,现在反思如下。

先从教学环节说起,我设计的环节有:导入—检查展示—小组合作学习展示交流、点评—理解性检测—应用性检测—齐读课文,学以致用—课堂小结。

但在上课过程中,我感觉仍是先松后紧。

因对学生能力估价过高,对课前的预习检查过细而耽误了一些时间,所以后边的两个教学环节完成很粗糙,这是我经常犯的毛病。

经过同事们的议课和帮助,我认识了如下问题:1、教学内容安排过多,教学环节要精简,提前对学生的预习要深入检查。

2、适当降低教学目标与要求,对初一学生刚学古文要培养学习兴趣。

3、幻灯片制作要精细,去掉有关六章翻译的幻灯,保留七张即可。

4、对学生翻译再做精细指导,比如词性活用的字——时、日、传、乐,“而”的转折、承接关系的用法。

5、学生翻译展示之后的指导应有重点,让学生积累文言词汇应给示范。

文言文教学“三要”

文言文教学“三要”
意”“ 、 人物 形象 ” “ 言 特 色 ” , 几 乎 已成 为一 种 、语 等 这
结 合原 文展 开 合 理 想 象 : 1 补 充 必 要 的 情 节 ;2 补 () () 充 必 要 的 环境 描 写 ;3 补 充 人 物 的外 貌 、 () 心理 、 神态 和动 作 描 写 ( 意 细 节 ) 教 师 还 可 以引 导 并鼓 励 学 注 。 生 用 文 言 表 达 , 使 自 己扩 写 的 内容 与 原 文 浑 然 一
或事 件 进 行 评 价 。

要注 意 文 章 与 文 章 之 间 的联 系
教 师要 善 于 引导 学 生对 相 似 的文 章 进 行 比较 阅
读。
以上 面 两 文 为 例 , 教 师 的 正确 引 导 下 , 生不 在 学 难 得 出 以下 结论 : 1 两文 均 以叙述 、 写为 主 , 完 () 描 有 整而 生 动 的 故 事 情 节 ; 2 两 文 反 映 的都 是 战 国 时期 () 诸 侯 国( 或其 附庸 ) 间的 矛 盾 冲 突 ;3 两 文 均 歌 颂 之 ()
维普资讯
20 0 6年第 2期( 总第 13期) 5
教学“ 国圜 "
全 县郭 磊庄 中学 霍成佳
不 少 初 学 者 觉 得 文 言 文 很 枯 燥 ,主 要 原 因是 传 统 的文 言 文 教 学 只是 “ ” “ ” “ ” 个 环 节 , 读 、译 、析 几 而 其 中的 “ 也 只不 过 是 “ 析” 结构 ” “ 裁 ” “ 材 ” “ 、体 、选 、 立
这样 , 学生就会觉得学 习并不枯燥 , 因而进行大
量 的积 极 思 维 , 大地 挖 掘 自 己的潜 力 ( 极 当然 也 可 以 让 学 生 以小 组 的 形 式 集体 活动 ) 。取 得 成 功 , 到 老 受

初中语文科目三文言文教学目标模板

初中语文科目三文言文教学目标模板

初中语文科目三文言文教学目标模板一、教学课题初中语文文言文教学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能够准确认读和书写文言文中的生字词,知道它们的读音、字形和基本含义。

就像我们平时看小说,得先认识字儿一样。

比如说在学习论语中的文言文,那些个“愠”“罔”“殆”等字,得让学生一眼就认出来,还能正确地写出来。

学生可以熟练地背诵指定的文言文段落或者整篇文章。

这就好比我们背歌词一样,背得熟熟的,张口就来。

像出师表这样的经典文章,背下来之后,那种成就感可不得了。

学生要学会文言文常见的句式,像判断句、被动句、倒装句等。

能够准确地对文言文进行断句,就像我们给歌曲打节拍一样,在正确的地方断开,这样才能理解文章的意思。

2.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朗读法,让学生在反复朗读中感受文言文的韵律美。

一开始可能读得磕磕巴巴的,但是读着读着就顺溜了,就像我们刚开始学唱歌,多唱几遍就好听了。

从小声读到大声读,从读得慢到读得快,在这个过程中逐渐体会文言文的节奏。

运用小组合作探究的方式,让学生对文言文的字词含义、句子翻译和文章主旨进行讨论。

大家你一言我一语的,就像在聊天一样,在这个过程中思维碰撞,互相学习。

比如说讨论桃花源记里的那个世外桃源到底是不是真的存在,每个人都可以发表自己的看法。

借助多媒体资源,给学生展示与文言文相关的图片、视频等资料。

比如在学习三峡的时候,给学生看三峡的壮丽景色的图片或者视频,这样能让他们更好地理解文章中对三峡景色描写的语句。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对中国古代文化的热爱之情。

文言文可是我们老祖宗留下来的宝贝,就像家里祖传的宝贝一样珍贵。

让学生感受到文言文背后的文化底蕴,从而对我们的传统文化充满敬意。

引导学生从文言文中汲取古人的智慧。

像孟子中的那些文章,有很多关于为人处世、治国理政的智慧,让学生能把这些智慧运用到自己的生活中。

比如说学会像古人一样坚守自己的道德底线,做一个正直的人。

提高学生的文学审美能力。

三个“注重”:中学文言文教学方法一得

三个“注重”:中学文言文教学方法一得

作者: 徐英典
作者机构: 安庆市石化一中,安徽安庆246000
出版物刊名: 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页码: 125-127页
主题词: 中学文言文 教学方法 中学语文教学 人民教育出版社 文言文教学 语文教学大纲 民族文化遗产 实验教科书
摘要:文言文教学是中学语文教学重要组成部分。

《中学语文教学大纲》规定,文言文教学要达到使学生“能借助工具书阅读浅易的文言文”。

如今人民教育出版社等单位编著的《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必修)》,无论从文章篇数到内容深浅难易基本趋于合理。

在施教中究竟能否达到《大纲》规定的目标呢?这就需要我们广大师生共同努力。

经过千百年来淘洗流传下来的文言文(含古诗词),是诗文中的极品,也是中华民族文化遗产的精华。

作为中学语文老师,。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学文言文教学的三要
中学文言文教学的三要
????中学课文教学的本务,说到底,就是教学生掌握运用母语的本领,所谓的体验、感受、品味、赏析、探究、感悟和生成之类,也都只能以学好语文,掌握好运用母语的本领为旨归。

这就是语文学科和语文课的这一特质性本务,其他学科都不能替代,文言文教学也不能例外。

为此,我认为,当下的文言文教学应该返本归真、守本务实,走生活化之路,切实提高效益,努力做到“三要”。

一、要做实“读文学写”
当下,我们的语文课之所以甚乏语文味,且又大都不务正业,主要是因为我们还没有认清语文课的特质性本务,尤其是对教学生“读文学写”重视得还很不够,做的也很不到位。

现代文教学如此,文言文教学则更是如此,除了讲解字词、翻译课文之外就无所事事了。

1.教学生回归生活学课文的遣词造句
白居易《琵琶行》?“今夜闻君琵琶语,如听仙乐耳暂明”两句中“语”字,本可以用“音”或“声”的,但诗人用“语”,旨在强调自己与琵琶女“同是天涯沦落人”,是心灵互通的。

可见,要想品透这个“语”字的真滋味,恐怕是必须要走进诗人和琵琶女的心灵世界的。

陶渊明的诗《归去来兮》有几个句子,突然由六言转为四言:“乃瞻衡宇,载欣载奔。

僮仆欢迎,稚子候门。

三径就荒,松菊犹存。


幼入室,有酒盈樽。

”之后又转回六言。

试想想,这样的语言节奏与诗人归家急迫、到家喜极的心情不正合拍吗?此外,“松菊犹存”一句中的“松菊”,更是一种高洁人格的隐喻和象征。

假如诗中这六句还是采用舒缓的六言句,诗的表达力就会大大减弱,又怎能够很到位地表达出诗人此时此刻的急迫和欣喜呢?不言“松菊”,诗人的高洁情怀又怎能巧妙、含蓄地传达出来呢?可见,句子的结构形式、表现风格、修辞方法、语体色彩、情感色彩等都不是作者随意为之的,都是与课文生活、作者生活、读者生活、生活情理等密切相关的。

不再赘例。

2.教学生回归生活学课文的布局谋篇
《核舟记》这篇说明文采用总-分-总的结构,运用空间顺序与逻辑顺序,依次介绍了核舟的大小、结构、舟上的人物和题名。

详写船头的三人,略写中间、船尾和船背,有利地突出了核舟所表现的主题--大苏泛赤壁。

李密《陈情表》的更是精心布局,先道苦水来博取皇帝的同情,再巧言奉承武帝来流露自己的怨意,最后陈述至情至理来转化武帝。

作者所采用的语言完全是一个新朝君主所希望听到的前朝降臣之语,尊卑有序,入情入理,分寸有度,真切感人,令人怜悯。

这样布局和语序,晋武帝怎能不叹为观止,霁怒为怜,立场转化,予以怀柔,以维护自己“以孝治天下”的旗号呢?
不多说了,只强调一点,现在的文言文课堂教学几乎就见不到这种活生生的品析和探究,清一色的干巴解词和翻译,几乎就与这多维的“生活”彻底绝缘了。

这对培养学生的母语运用本领是极不负责任
的。

教学中,教师必须启发、引导学生深入这些因素,并调动生活积累,联想生活情理,深度体验、感受、思考和感悟作者布局谋篇的原由。

3.教学生回归生活学课文的运招用技
所谓课文的运招用技,就是指作者写文章所运用的一些写法、技法和修辞等,如烘托、衬托、反衬、铺垫、悬念、照应、象征、比拟、夸张、排比、反复,等等。

一般而言,作者选用某种技法,也都是具体的语境、心境等生活因素而定的,意到技成。

比如,“泪眼问花花不语,乱红飞过秋千去。

”思妇因花而落泪,又因泪而问花,而花竟不语;非但不语,且又乱落,飞过秋千。

人愈伤心,花愈恼人。

春光将逝,年华如水,痴情且绝望的思妇,与落花同命共苦,所以才会生出这等痴情疯语。

试想,春花本无心思,随风飘落也是常态,根本就不可能理解思妇内心的苦楚,但痴情且绝望的思妇却自多痴情,无端生怨。

可见,不引导学生深入思妇的内心世界,就不可能真正这种拟人写法之妙的。

可见,那种动辄问学生用了什么手法,而后便是一通自演自说的灌输式赏析,又怎么能够使学生刻骨铭心地悟得写法之妙呢?至于那种整天枯燥乏味、急功近利的以考练代学习,就更是害人匪浅了,还谈什么做实做好“读文学写”?
语文教学的本务,在很大程度上讲,就是用课文教学生学好语言表达艺术。

文言文都是千百年淘漉下来的经典名篇,应该是我们教学生“读文学写”的宝贵资源。

为此,我们一定要充分利用好这些宝贵资源,引领学生读文学写,自然无痕地培育他们的写作能力和素养。

二、要教活文言语法
学习文言语法知识,难点在于词类活用、倒装句式和一些固定文言格式。

写这篇文章,就是想谈谈这个问题。

与现代汉语的语言现象一样,古汉语的词类活用、倒装句式和一些固定文言格式等也是缘于生活的,都是特定语境下的特殊表意需要所使然。

为此,教师必须回归生活活教和教活,以使学生能够做到活学和学活。

只有这样教与学,才有可能做到教师会教、教活和教实,学生也学活、学实、学会和会学,而绝不是硬塞给学生一些僵死的概念,把学生活活教傻、教死!?
先说文言词类活用现象。

其实,古人与今人的'语言习惯是一样的。

今天,在人们的语言交际中,词类活用现象仍很常见。

如“说长道短”中的“长”和“短”是形容词作名词,有“长处”“短处”之意味;“周立波本山还周立波”中的后一个“周立波”是名词作动词,有“是一个幽默、风趣的人”之意味;“美丽家乡的河山”中的“美丽”是形容词动化,表使动,客观上有一种“将要或已经使家乡河山变得美丽”之意味;“我就猪你了”中的“猪”是名词动化,表意动,有“把……视为猪”之意味。

事实上只是一种主观感受,并不意味着客观上已经有了这样变化。

古人的语言习惯学生不甚清楚,今人的语言习惯他们总还是比较熟悉的,教师不妨以今喻古,引导学生回归生活去体验、感受、思考和理解。

再说文言倒装句。

一般包括谓语前置、宾语前置、定语后置、状语后置等。

其实,倒桩结构,往往也不是为倒装而倒装的,都是有其特殊的表意功能的。

如,“渺渺兮予怀(引自苏轼《赤壁赋》)”就是
个主谓倒的谓语前置装句,翻译成现代汉语是“我的心思飘得很远很远啊”之意。

毋庸讳言,这样的译文是不可能很到位地表达作者苏轼此时此刻的心境的。

因为,此时的苏轼心思飘渺、神思飞扬的感受特别强烈,所以必须把谓语前置才能更到位地表达出这种强烈的情感。

“何陋之有?(引自刘禹锡《陋室铭》)”意在强调没有什么鄙陋的,所以动词“有”的宾语“何陋”前置。

现实生活中,这样的疑问句随处可闻。

如果仅仅死板讲解为“‘疑问词+名词’作宾语时经常前置,‘之’是重要标志之类”岂不是越教越死吗?“为人五,为窗八……(引自《核舟记》)”,数词定语后置,绝不是像译文“刻了五个人,八扇窗……”那么简单,这分明是在强调那么小的桃核之上竟刻了那么多东西,可见王叔远的雕刻技艺有多么高超啊。

“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引自《荀子劝学》)”中“于己”这个状语后置,则是为了突出“对自己严格要求”之意。

事实上,文言语句的语法结构也不都是倒装的,只是为了强调或突出某种意味的时候才倒装的。

与现代汉语也一样,“春天像小姑娘,花枝招展的,笑着走着。

(引自朱自清《春》)”这一句若把后置定语前置,改为“春天像花枝招展的笑着走着的小姑娘”,文字信息上与原句没有什么差别,但明快的节奏没有了,表情达意的效果也就大打折扣了,甚至根本就无法表达作者喜悦明快、热烈奔放的心静了。

三、要抓实依文练笔
生活化语文教学理念主张,要实现课内表达导练与学生课外历练的相融与化通。

课内,教师在课文教学过程中适时教学生或依文仿写、
扩写、续写、补写、改写、感评等,或依特定语境练写祝福语、主持语、实用文(包括启事、通知、计划、总结、楹联、假条、借条等)、点评、微报道、发言稿等,或自主发现课文内容的可思辨点并积极进行独立思辨。

这样的表达训练才称得上是生发于课文教学的真表达训练,往往也最受学生欢迎,并能最大程度地激发起学生表现欲和表达激情,可谓真写作文、写真作文。

现代文课堂教学过程中我们可以这样做,教学生饶有兴趣地依文练笔,文言文课堂教学过程中依然可以这样做,并且照样做得很精彩。

教读《五人墓碑记》,教师可以引发学生依文为“五人”写挽联,为他们舍生取义的英雄事迹写点评,还可以拟设情境为他们写颁奖词、纪念会的主持语等,甚至可以把课文改写成课本剧等;再如,教读《季氏将伐颛臾》,引发学生扩写出人物的心理活动、补写必要的对话场景,写思辨、评论孔子“只要高树仁德就会实现天下和谐”这一观点的发言稿,写班级召开“孔子‘仁政’思想论坛”的微报道等等。

课内教学生这样做,同时指导学生课外读经典文言文时也着意这样想甚至这样练,尤其是对一些现实生活中的事件、思潮、认识等长期坚持发表感想,或思辨、点评等。

总之,课文多多,契机多多,关键就看我们的态度如何了。

这样的依文练笔活动,不仅有利于抓实抓好语言训练这一语文教学的本务,不断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和素养,也有利于促进学生自主、独立而又健全的灵魂的良好发育。

当下,中学语文教学早已整体堕入模式化的应试主义泥潭而难于自拔。

中学文言文教学更是重灾区,早已紧跟“中高考指挥棒”,异
化为词语解释、语句翻译、内容理解、必背篇目背诵等的简单相加了。

死教死学、死练死考,再死教死学、死练死考的无限反复,恶性循环。

这样的教学,眼光短浅,机械、干巴、肤浅、平庸,不见语言艺术的品析,更是见不到什么依文练笔这一本真的表达历练形式了。

这种中高考考什么就教什么、怎么考就怎么教,不思语文和母语能力与素养,无视学生未来做人与发展的中学文言文教学,每一位有良知的语文教师早该受够了!?
吴培金。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