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化学模型认知能力培养策略

合集下载

高中学生化学学科能力的要素及培养策略

高中学生化学学科能力的要素及培养策略

高中学生化学学科能力的要素及培养策略一、引言化学作为一门综合性的自然科学学科,对于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实验技能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具有重大意义。

高中阶段是学生接受化学教育的重要阶段,如何培养高中学生的化学学科能力成为了教育实践中的重要课题。

二、高中化学学科能力的要素高中学生的化学学科能力可分为以下几个要素。

1.知识能力。

高中学生应具备扎实的化学理论知识,包括基本概念、原理和常见的化学方程式等。

他们需要掌握化学元素的性质、反应的类型和规律等基本知识,并能够应用于化学实验和实际问题的分析与解决。

2.实验能力。

化学实验是培养学生探究精神和实验技能的重要途径。

高中学生要具备设计合理的化学实验方案、操作熟练的实验技能,能够正确记录实验过程和结果,并进行数据处理和误差分析。

3.思维能力。

高中学生应具备科学思维和批判性思维。

他们需要能够提出问题、进行观察、分析和综合,形成科学的解释和推理。

同时,他们需要具备批判性思维,能够对化学问题进行深入思考和评价,并具备科学的批判精神。

4.解决问题能力。

化学学科需要学生具备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高中学生应能够分析和解决化学实验和化学应用问题,能够运用所学的化学知识和实验技能,找到问题的关键点并给出有效的解决方案。

三、培养高中学生化学学科能力的策略为了培养高中学生的化学学科能力,教育者可以采取以下策略。

1.构建系统的知识框架。

构建系统的知识框架是培养学生化学知识能力的基础。

教师可以通过合理的教学设计和有机的知识结构,提高学生对化学知识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教师应注重知识的深度和广度,使学生形成扎实的化学基础。

2.注重实验教学。

实验是培养学生实验能力的重要途径。

教师应通过精心设计的实验教学活动,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培养他们的实验技能和实验设计能力。

在实验过程中,教师还可以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实验记录能力和数据分析能力。

3.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创造力。

化学学科涉及的内容繁多,有时会显得抽象和难以理解。

论高中化学核心素养“模型认知”思维在教学中的培养

论高中化学核心素养“模型认知”思维在教学中的培养

论高中化学核心素养“模型认知”思维在教学中的培养1. 引言1.1 1. 背景介绍化学教学旨在培养学生对化学现象和概念的理解能力,而模型认知思维则可以帮助学生建立起对化学现象的具体模型并进行思维活动。

在这个过程中,学生能够通过模型的构建和解释,逐步提高他们的逻辑推理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从而更好地理解化学知识。

深入研究高中化学核心素养与模型认知思维的关系,并探讨模型认知思维在化学教学中的运用和培养方法,对于提高学生的化学学习兴趣和学习效果具有重要的意义。

本文将从以上角度展开讨论,探究模型认知思维对高中化学教学的重要性,并展望未来的发展方向。

1.22. 研究意义研究意义旨在探讨高中化学核心素养中的“模型认知”思维在教学中的重要性和价值。

通过研究模型认知思维的概念以及其在化学教学中的应用和培养方法,可以为高中化学教师提供更有效的教学策略,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成绩。

深入研究模型认知思维与高中化学核心素养的关系,可以有助于挖掘学生对化学知识的理解和应用能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通过探讨教师在培养学生模型认知思维中的角色和方法,可以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和专业素养,为教育教学改革提供借鉴和参考。

研究高中化学核心素养中的“模型认知”思维在教学中的培养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对推动高中化学教育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2. 正文2.1 1. 模型认知思维的概念模型认知思维是指个体针对所面对的复杂问题或情境,通过对相关观念、事实和现象的整合、分析和解释,构建和运用心智模型的过程。

在化学教学中,模型认知思维就是通过对化学知识的整合和运用,帮助学生理解化学现象和规律。

这种思维方式强调从整体到局部的认知过程,注重将抽象的概念和具体的实验数据结合起来,使学生能够建立起对化学知识的整体性认识。

模型认知思维的核心在于构建和应用模型。

化学教学中的模型可以是物质的微观结构模型、反应机理模型、能量转化模型等。

通过构建这些模型,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化学现象背后的原理和规律。

基于模型认知素养能力培养的高中化学教学实践研究

基于模型认知素养能力培养的高中化学教学实践研究

基于模型认知素养能力培养的高中化学教学实践研究摘要:本文立足教学实践,阐明模型认知的内涵,通过教学实践研究建立认知模型能力的路径,提出可行性措施,在高中化学教学中落实模型认知核心素养。

关键词:模型认知;建模能力;高中化学2021年福建省实施“3+1+2”新高考模式,不再编写考纲,只有新课标。

高考化学试题必然注重对学科核心素养的考查,化学学科核心素养之一为证据推理与模型认知,这是化学素养的思维核心,是考查的重点,本文立足本校教学实践阐明如何发展和提升学生的建立模型认知能力。

一、模型认知素养培养现状分析立足本校化学教学实际,第一学期期末分别对本校三个年段进行调查分析如下:(一)高一学生无法有效建立相关核心知识体系的思维模型让学生从必修一金属元素钠镁铝铁中任选一种元素画出物质转化的思维模型导图,大部分学生只能做到对课本知识的复述而无法建构元素化合物相关知识体系思维模型,导致元素化合物知识无法系统化。

元素化合物知识在高一上新课时学生就感觉知识点多且零散,高三复习时总是费时费力,一轮二轮复习过后又易忘记,使元素化合物的复习课停留在较低的认知水平,效率极低。

(二)高二学生无法有效建立相关化学理论深层次思维模型让学生分析化学平衡体系中平衡常數Kp、Ka、Kb、Kh、Ksp之间的关系,学生思维一片混乱,对平衡体系的深层次的模型认知能力不够,无法利用勒夏特列原理,将化学平衡相关的知识进行深层次的思维建模。

(三)高三学生没有构建很好的解题模型,导致解题能力薄弱,无法深度学习高三综合题信息量大,解题能力速度要求高,面对复杂转化或综合知识解决问题时,学生欠缺必备的化学思维,缺乏方法类的解题模型作支撑。

许多学生无法突破思维瓶颈顺利解题。

从学生实际出发,为发展学生模型认知的核心素养能力,在课堂教学的设计和实施中具体做法,策略探讨如下。

二、模型认知的内涵新课标关于模型认知的表述简明扼要:建立认知模型,并能运用模型解释化学现象,揭示现象的本质和规律。

高中化学开展模型构建教学策略分析

高中化学开展模型构建教学策略分析

高中化学开展模型构建教学策略分析1. 引言1.1 研究背景模型构建在高中化学教学中的作用日益凸显。

通过模型构建,学生可以将抽象的化学知识和概念转化为具体的形象和实践,更好地理解和应用所学知识。

模型构建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实践操作能力和创新意识,促进他们的学习动力和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

模型构建教学策略在高中化学教学中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价值。

目前关于高中化学模型构建教学策略的研究还比较匮乏,相关实践经验和教学成果也较少。

有必要对模型构建教学策略进行深入分析和探讨,以便更好地指导和促进高中化学教学的改进和发展。

1.2 研究意义化学是高中学生必修的一门重要课程,具有很高的知识密度和抽象性。

传统的教学方法往往以板书、讲解和实验为主,学生容易感到枯燥和难以理解。

而模型构建教学策略的引入,可以有效提高教学效果和学生的学习兴趣。

研究发现,通过模型构建教学策略,可以帮助学生将抽象的化学知识转化为具体的形象化表达,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记忆化学概念。

模型构建教学策略可以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和动手能力,提高他们的问题解决能力和创新意识。

通过引入实际案例和问题解决的方法,模型构建教学策略可以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化学知识与日常生活的联系,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动力,促进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和创造力的发挥。

研究高中化学开展模型构建教学策略的意义在于提高化学教学的效果和趣味性,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和扎实掌握化学知识,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为他们的未来学习和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2. 正文2.1 模型构建在高中化学教学中的作用模型构建在高中化学教学中的作用是非常重要的。

通过模型构建,学生可以更加直观地理解化学知识,将抽象的化学概念转化为具体的形象,帮助他们在实践中更好地理解和应用化学知识。

通过构建模型,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分子结构和反应机理,从而提高他们对化学概念的掌握和记忆。

模型构建还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造力。

高中化学有机化合物的认知模型建构策略——以高三复习课“醛”为例

高中化学有机化合物的认知模型建构策略——以高三复习课“醛”为例

• 58 •理科考试研究•综合版2021年5月1日或教师有必要从以下方面加以拓展:(1)开展课外兴 趣社团或趣味活动小组;(2)开放学生安全实验室;(3)引导、鼓励学生开展家庭小实验.这样的生活化实 验势必将全面促进学生化学学科核心素养的发展.事实证明,化学实验教学是发展学生化学学科核心素养的良好载体,将实验教学探究化、常态化、生活 化,势必会催生学生学习化学学科的积极性.因此,我 们应积极借助化学实验教学,大力培养适应社会发展 的具备优良化学学科核心素养的高素质学生.(收稿日期:2021 -03 - 07)高中化学有机化合物的认知模型建构茉略—以高三复习课“醛”为例熊建飞吴利敏(新密市第一高级中学河南郑州45237〇)摘要:采用翻转课堂模式,将基本知识录制成微课,课前发布给学生自主学习,并完成相应的检测,课中以小组合 作的方式完成对“醛”认知模型的建构,并应用建立的模型解决实际问题,加深对认知模型的理解.关键词:翻转课堂;微课;醛;构建认知模型人教版选修五《有机化学基础》内容繁多,知识庞杂,需要一种恰当的复习方法,才能使复杂的知识形成系统的知识体系.《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2017年版)》中将“证据推理与模型认知”作为化学核心素养,要求“通过分析、推理等方法认识研究对象的本质特征、构成要素及相互关系,并能运用模型解释化学的本质与规律通过有机物认知模型的建构,可以把握有机物性质的规律,并用已建立的模型对陌生物质可能具有的性质进行预测.本文提出了一种复习有机化合物的策略——认知模型建构,为有机化学的复习提供了一种可行的方法.1课前自主学习,掌握基础知识采用翻转课堂模式,将基础知识放在课前学习,为课堂深度学习打好基础.根据学情,制定课前学习内容,编制任务清单,通过平板电脑发布给学生,学生按照任务清单完成课前自主学习.任务清单见表1.表醛的课前自主学习任务清单任务清单1.阅读教材人教版选修五《有机化学基础》第56 -58页2.学习微课醛的性质及用途(微课内容见表2),做好笔记3.学习实验视频《乙醛的银镜反应》、《乙醛与新制氢氧化铜的 反应》,做好笔记4.自主学习检测检测内容见表3表2醛的性质及用途微课内容微课名称醛的性质及用途1.醛的结构R- CHO,饱和一元醛的通式为CnH2n0( n彡1)续表2微课名称醛的性质及用途2.几种重要醛的物理性质及用途(1) 甲醛:有刺激性气味,无色气体,易溶于水,沸点-21X,标况下为液态(唯一一个呈气态的烃的含氧衍生物).用途:制脲醛树脂、酚醛树脂;甲醛水溶液(又称福尔马林)具有杀菌、防腐性能(2) 乙醛:有刺激性气味,无色液体,易溶于水,沸点20. 8t,密度小于水(3) 苯甲醛:有杏仁气味的液体,称为苦杏仁油,是制造染料、香料的中间体3.醛的化学性质(1)氧化反应① 与〇2的催化氧化反应2R-CH O+ 〇2催化剂 A+2R_c〇OH② 与弱氧化剂的反应a. 与银氨溶液的反应R-CH O +2Ag(NH3)2〇H R - COONH4+ 2Ag+ 3NH3 +H20b. 与新制氢氧化铜的反应AR-CHO+2C u(OH)2+NaOH—►R-COO-Na+ Cu201 +3 H20③与强氧化剂的反应能使KMn04/H+、溴水褪色(2)加成反应催#剂R- CH0+ H2二只-CH20H2A24.醛基的检验实验视频《乙醛的银镜反应》、《乙醛与新制氢氧化铜的反应》.作者简介:熊建飞(1984 -),男,河南淮阳人,硕士,中学一级教师,研究方向:信息化教学(翻转课堂、混合式教学).2021年5月1日理科考试研究•综合版.59 •表3课前自主学习检测内容检测内容1.正误判断(1) 凡是能发生银镜反应的有机物都是醛()(2) 醛类既能被氧化为羧酸,又能被还原为醇()(3) 醛类物质能发生银镜反应或与新制氢氧化铜的反应均需在碱性条件下()(4) l m〇lHCH0与足量的新制氢氧化铜在加热条件下充分反应,最多生成2m〇lCu20()(5) C4H802同分异构体的类型有羧酸、醋、轻基醒等()x~C.HO2.选择题体,下列关于香茅醛的叙述正确的是()A-分子式为C1Q H20OB. 不能发生银镜反应C. 可使酸性KMn04溶液退色D. 分子中有7种不同化学环境的氢原子肉桂醛的结构简式为CH03.问题思考(1) 向肉桂醛中滴加酸性高锰酸钾溶液,高锰酸钾溶液退色,能否说明肉桂醛中含有碳碳双键?为什么?(2) 设计实验证明肉桂醛中含有碳碳双键2课中深度学习,建构认知模型环节一:建构定性检验与定量分析认知模型如图 1所示.图1学生活动1:分组讨论课前检测“3.问题思考”.经讨论后得出最佳答案:(1)不能,肉桂醛中含有 碳碳双键、醛基,均可以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退色.(2)取少量肉桂醛,加入足量新制Cu(OH)2悬浊液,加热充分反应;取实验后试管中的清液少许,向其中 加入稀硫酸酸化,再加入KMn04溶液(或溴水),KM-n〇4溶液(或溴水)退色,说明肉桂醛中含碳碳双键.学生活动2:实验探究HCOOH、CH3COOH、CH3CHO的鉴别,要求只用一种试剂,所给试剂有新 制银氨溶液、新制氢氧化铜悬浊液、NaHC03溶液、NaOH溶液.分组讨论实验方案,然后依据制定的实验 方案进行鉴别.学生确定的最优方案:选用新制氢氧化铜悬浊液; 实验现象分别为,在3支试管中分别加入待测液,均加 人新制氢氧化铜悬浊液,其中试管1、2中氢氧化铜溶 解,试管3无明显现象.再分别向试管1、2中加人足量 的新制氢氧化铜悬浊液,分别对3支试管进行加热,试管1、3出现砖红色沉淀.由此可以推断出试管1中为 HC00H,试管 2 为 CH3C00H,试管 3 为 CH3CH0.环节二:绘制思维导图,建构知识体系认知模型 如图2所示.图2在平板上推送醛的思维导图框架,让学生根据课 前自主学习和环节1的学习内容完成思维导图.通过 思维导图的绘制与完善,能够使知识体系系统化,有 利于对醛认知模型的建构,同时也适用于其他有机物 知识体系的构建.环节三:建构官能团之间转化认知模型如图3 所示.学生活动3:完成烯烃、卤代烃、醇、醛、羧酸、酯转 化关系图,写出(1) ~(11)转化的反应条件及反应的 方程式.通过有机物转化关系图的绘制,有利于学生 构建有机物之间相互联系的知识网络,同时突出醛在 有机物转化关系中的重要地位.环节四:培养提取信息能力,建构已知信息认知 模型.学生活动4:推测以下两个反应的反应类型.在有机合成题中经常会给出已知信息,其中与醛 有关的常见信息有两个:羟醛缩合反应、格林试剂与 醛酮的反应.通过已有的知识可以推测出反应的类型 及反应原理,对于反应原理的理解有助于提高学生提 取信息的能力,从而有效地利用已知信息解决问题.• 60 •理科考试研究•综合版2021年5月1日(1) 羟醛缩合有ct-H的醛在稀碱(10%NaOH)溶液中能和另 一分子醛相互作用,生成P -羟基醛,称为羟醛缩合反应.C H3,稀OH-I A如 K H'H jC H O—»C H3C H2C H-C H-C H0 -"C H3C H2C H=C-C H0O H C H3反应类型及反应原理:第一步为加成反应,其中 一个分子的a-H与另外一个分子的醛基加成;第二 步为消去反应,即羟基与醛基的a_ H发生消去.(2) 格林试剂延长碳链卤代烃与金属镁在无水乙醚中反应,可得格林试剂R—MgX,它可与醛、酮等羰基化合物加成:)>C=0 + R —1V%X—R— C—OM gX -^>R—C—O H(2) B的结构简式为______.(3)由C生成D所用的试剂和反应条件为______;该步反应中,若反应温度过高,C易发生脱竣反应,生成分子式为C8H802的副产物,该副产物的结构简式为______•(4) 写出化合物E中含氧官能团的名称_____;E中手性碳(注:连有四个不同的原子或基团的碳)的个数为_____•(5) M为C的一种同分异构体•已知:lmol M与饱和碳酸氢钠溶液充分反应能放出2mol二氧化碳;M与酸性高锰酸钾溶液反应生成对苯二甲酸.M的结构简式为_____■(6)对于^^R',选用不同的取代基R',在 催化剂作用下与PCB0发生的[4+2]反应进行深入反应类型及反应原理:第一步为加成反应,即格 林试剂与羰基加成;第二步为取代反应,即-MgX被 H取代.环节五:认知模型的应用.学生活动5 :完成2020年全国ID卷第36题,本题 涉及醛的考点有羟醛缩合反应、醛与KMn〇4的反应.研究,R'对产率的影响见表4.表4R,—c h3-C2H5—c h2c h2c6h5产率/%918063请找出规律,并解释原因_____■参考答案:(1)2-羟基苯甲醛(或水杨醛)(2020年全国m卷• 36)苯基环丁烯酮(<Q^>=0PCB0)是一种十分活泼的反应物,可利用它的开环反应合成一系列多官能团化合物.近期我国科学家报道用PCB0与醛或酮发生[4 +2]环加成反应,合成了具有生物活性的多官能团化合物(E),部分合成路线如图4所示.(3)乙醇、浓硫酸/加热P C B0/催化剂,~~[4^~'图4已知如下信息:CHO OHCH,CHO ^y^^C H〇NaOH/HjO*回答下列问题:(1) A的化学名称是______.(4) 羟基、酯基2(5) H O O C—C H2C O O H(6)随着R'体积增大,产率降低;原因是R'体积 增大,位阻增大.3实践反思通过认知模型的建构,能够使学生构建起醛的知 识体系.课前自主学习为课堂深度学习打好了基础;课中的深度学习,由浅入深、由易到难,逐步完成了认 知模型的建构.通过一道高考题的练习,不但起到对 认知模型的应用的作用,同时已有认知模型也得到巩 固和提升.醛的认知模型建构策略为其他有机化合物 的认知模型建构提供了一种可行的方法,使纷繁复杂 的有机化学有规律可循.其他有机化合物如烷烃、烯 烃、炔烃;苯及其同系物;醇;酚;羧酸;酯等的复习均 可采用醛的认知模型建构策略.(收稿日期:2021 -02 -19)。

高中化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认知策略论文

高中化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认知策略论文

高中化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认知策略认知策略是学习者控制与调节自身的学习、记忆与思维等认知过程的能力,它是处理内部世界的能力、自我控制与调节的能力。

教育不仅应使学生获得知识,形成智慧技能,而且应培养他们的创造能力和引导他们学会如何学习。

创新能力与学会如何学习的核心是认知策略和学习策略的获得与改进。

在化学教学中要创造条件,考虑学生知识、智慧技能学习的同时考虑策略的学习和应用,逐步培养学生应用策略的能力。

一、重视资料的利用和取舍,促进学生正确认知在对学生学习化学难易的调查中发现,学生直觉上感到化学并不难学,但在化学问题的解决中(如考试、实验中)常觉得束手无策。

实际反映了学生不会看书,不会对有关材料的收集、整理及取舍。

为此,在教学中适时地提供一些预习提纲及有关补充资料,指导学生看书,找出重点,采用圈、点、评、注等不同方法,用自己所熟悉的语言或符号对预习情况作出记录,消化基础知识、重点内容,找出理解上的难点,带着问题进入课堂,积极参与课堂教学活动。

有些内容安排学生进行主讲(如卤族元素、氧族元素),同学间相互提问,相互解答,以达到重点明了,难点突破,能用自己的语言进行对化学问题的描述,在预习及课堂讨论中逐步体会如何利用教材和提供的资料,并逐步达到没有外来指导的情况下去阅读教材、收集有关资料,使自己的认知活动达到有意识的和自我可控制的,完成认知的目的。

二、重视对信息的分析比较,促进知识内化学生学习化学,开始于对化学信息的获取,化学教学的系统论认为,化学信息的获取的优劣,主要取决于信息接受的水平和效率。

在教学中经常地进行知识间的分析比较,可使学生不仅在信息的量上添加,更可在质上提高对信息的理解,从而纳入学生自身的知识系统。

高中化学对元素氯和硫的教学,在重点讨论了氯气和硫各自的化学性质的基础上,就①氯气和硫在化学性质上的异同点;②结构和性质的关系作理论解释;③用实验证明硫和氯气性质的差异等方面进行比较。

要求分析合理,实验有力。

高中学生化学学科能力的要素及培养策略

高中学生化学学科能力的要素及培养策略

高中学生化学学科能力的要素及培养策略引言:化学作为一门自然科学学科,对于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和科学思维具有重要意义。

而在高中教育阶段,学生的化学学科能力的培养至关重要。

本文将从理论学习、实践应用和科学思维三个方面来探讨。

一、理论学习的要素及培养策略1.重视基础知识的系统化学习首先,学生应重视化学基础知识的系统学习。

化学学科的理论知识是学生掌握化学科学的基础,对于后续深入学习和实践应用具有重要意义。

教师可以通过深入浅出的讲解,提供有趣的案例和实验,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关键概念和原理。

2.注重实验操作和观察能力的训练其次,学生应注重实验操作和观察能力的训练。

化学学科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实验是培养学生科学思维和实践应用能力的关键环节。

教师可以安排一定数量的实验课,并注重学生实验操作的正确性和观察能力的准确性。

同时,鼓励学生进行实验记录和实验结果的分析,养成科学实验的态度和习惯。

3.培养综合应用能力此外,学生还需要培养化学知识的综合应用能力。

化学知识具有广泛的应用领域,学生需要掌握将所学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和科学问题解决中的能力。

教师可以设计一些案例分析和问题探究,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

通过实际应用的训练,提高学生的解决问题的能力和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

二、实践应用的要素及培养策略1.亲近实际生活,拉近学科与学生的距离首先,学生需要亲近实际生活,拉近学科与学生的距离。

化学学科作为一门学术性很强的学科,有时可能会与学生的日常生活相隔甚远,学生很难感受到学科的实际应用。

教师可以通过多角度的讲解,结合学生的日常生活,引发学生的兴趣,让学生感受到实际生活中化学的应用场景。

2.开展课外实践活动,拓宽学生视野其次,学生应当参加课外的实践活动,拓宽自己的学科视野。

化学学科作为一门实际性很强的学科,实践活动是理论知识的补充和拓展。

学生可以参加科学实验室的开放日、参观企业的工业生产过程等活动,亲自体验和感受真实的化学实践。

高中学生化学学科能力的要素及培养策略

高中学生化学学科能力的要素及培养策略

高中学生化学学科能力的要素及培养策略高中化学学科能力是高中学生必须要掌握的重要学科能力之一。

对于高中化学学科能力的掌握,不仅会直接影响学生在高考中的成绩,也会在大学的学习以及未来的职业发展中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从高中学生化学学科能力的要素以及培养策略两个方面出发,深入探讨高中化学学科能力的掌握。

一、高中学生化学学科能力的要素1.理论知识高中学生化学学科能力的第一个要素就是掌握化学的理论知识。

化学是一门基础学科,其理论知识的掌握是其他高级知识的前提。

高中学生在学习化学理论知识时,需要注重各种化学实验的分析及理解,以及对公式、反应方程式等知识点的掌握。

高中化学知识的掌握需要通过反复巩固和不断地拓宽视野,从而做到对不同知识点的系统性的了解和掌握。

2.实验操作能力除了化学的理论知识外,高中学生在化学学科中还需要掌握实验操作能力。

通过实验,学生可以更加直观地了解化学实验各种化学实验物质的性质、反应机理和反应条件等相关信息。

高中学生在进行化学实验时,需要注意实验操作规范,掌握化学实验的基本技巧和实验常识等实验知识,以及了解各种不同的化学试剂的物性和用途等实验操作能力,从而做到理解理论和实践两个方面。

3.实践能力高中学生在化学学科中,同时还需要掌握化学的实践能力,这包括收集化学数据、分析化学数据、进行数据处理和推断等方面。

高中学生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进行大量化学实验和研究,以了解化学实验中所涉及到的各种化学物质和其相应的物理和化学性质,从而能够实现更加精准的实践水平。

4.创新能力高中学生化学学科能力的各个方面都需要培养创新能力,而创新能力不仅包括化学知识的创新,还包括科学思维、科学方法和科学探索等方面。

高中化学学生在创新能力方面的培养,需要注意打开思路,开拓视野,进行科学思维训练以及自主探索学习,从而形成独立思考、解决问题和创造鲜活的能力。

二、高中学生化学学科能力培养策略1.多主动思考,科学分析高中学生在化学学科中,需要注重自主思考和科学分析,从做实验前的实验决策到后面的数据分析和结果总结,都需要具备多主动思考,学会探究问题。

化学学科核心素养之证据推理与模型认知在高中教学中的培养探析

化学学科核心素养之证据推理与模型认知在高中教学中的培养探析

化学学科核心素养之 "证据推理与模型认知 "在高中教学中的培养探析摘要:化学是高中学习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且早于2014年教育部就提出学生发展核心教育素养体系,因此发展化学学科核心素养是教育者的重要使命,高中阶段亦不容小视。

化学学科核心素养分为五个维度,其中维度之一的“证据推理与模型认知”是化学学科核心素养关键所在,属于思维核心。

世界万物皆是变化的,化学学科是我们认识世界了解世界的重要途径。

只有更好地认识世界,才能更好地利用万物,其关于我们社会地发展,人类的进步。

因此要充分培养高中化学的学科素养——证据推理与模型认知,从而提高高中化学教学效果,提高学生的化学文化知识和道德素养,促进科技的发展。

关键词:化学学科;证据推理与模型认知;高中教学引言:在全球科技化的形势下,不断加强化学教育是无可厚非的,化学有助于我们了解世间万物,解释世间奥秘。

高中生作为家庭、祖国未来的希望,让其具备全方位的能力,是社会各界人士广泛关注和十分重视的问题。

因此在高中教育中除了让学生掌握基础化学文化知识的基础上外,着重培养其化学学科核心素养亦十分重要。

课堂既是知识传播的主要途径也是能力培养的重要平台,而核心素养“证据推理与模型认知”则是在化学知识基础上,培养学生推理分析和建立化学知识模型验证推理结论的有效方式,因此在化学课堂中培养学生的“证据推理与模型认知”素养有助于学生全面发展。

一、培养证据推理与模型认知,激发学生兴趣化学知识相对较为抽象,学习兴趣显得十分重要。

虽然教师都理解兴趣的重要性,但由于教学任务,教学资源和教师自身素养的限制和影响,在课堂上如何在有限的时间内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是个难题。

且在传统教学中,课堂中多以老师为主导,学生多以听讲为主,导致学生课堂参与感不高;教师也并不能真正了解学生掌握的状况。

最终形成局面则是教师对学生的积极性调动不够,学生对抽象知识实际掌握不牢固,仅停死记硬背。

教师只是一味的追求讲授更多的知识点,赶课程进度,或许可以完成教学任务,但这一想法是不正确的。

高中化学核心素养下的形象模型构建能力培养——以弱电解质电离平衡为例

高中化学核心素养下的形象模型构建能力培养——以弱电解质电离平衡为例

高中化学核心素养下的形象模型构建能力培养以弱电解质电离平衡为例冯小明(安徽省广德市广德中学㊀242200)摘㊀要:本文围绕高中化学核心素养的目标要求ꎬ阐述模型构建的策略ꎬ按模型分类的三种类别ꎬ着重介绍弱电解质电离平衡模型(形象模型)的教学策略ꎬ培养学生的形象模型认知能力和构建能力ꎬ落实高中化学核心素养的目标.关键词:核心素养ꎻ形象模型构建ꎻ电离平衡ꎻ高中化学中图分类号:G632㊀㊀㊀㊀㊀㊀文献标识码:A㊀㊀㊀㊀㊀㊀文章编号:1008-0333(2021)30-0100-02收稿日期:2021-07-25作者简介:冯小明(1980.12-)ꎬ男ꎬ安徽省绩溪人ꎬ本科ꎬ中学一级教师ꎬ从事高中化学教学研究.㊀㊀«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2017年版)»指出ꎬ化学学科核心素养包括5个方面. 证据推理与模型认知 的内涵包括具有证据意识ꎬ能基于证据对物质组成㊁结构及其变化提出可能的假设ꎬ通过分析推理加以证实或证伪ꎻ建立观点㊁结论和证据之间的逻辑关系ꎻ知道可以通过分析㊁推理等方法认识研究对象的本质特征㊁构成要素及其相互关系ꎬ建立模型.能运用模型解释化学现象ꎬ解释现象的本质和规律.同时ꎬ新课程标准也在课程目标体系中对 证据推理与模型认知 作了具体要求.㊀㊀一㊁模型认知和构建能力培养的意义模型的分类有不同的标准ꎬ按照模型与原型的相似程度和直观性大小ꎬ大体上将模型划分为三类:形象模型㊁符号模型㊁数学模型.形象模型是以一定的形象或图像反映原型的结构㊁性质和机制.中学化学教学中ꎬ用到的形象模型有原子模型㊁电子云模型㊁球棍模型㊁比例模型㊁化工流程图等ꎬ通过这些形象模型的辅助教学ꎬ突破了教学难点ꎬ起到了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教师除运用已有化学模型进行教学ꎬ还可以和学生一起分析系统性较强又较为抽象的专题ꎬ学会构建模型ꎬ并在教学实践中不断优化拓展ꎬ逐渐构建各种模型.构建模型既服务于教学ꎬ充分调动学生研究化学科学的积极性ꎬ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ꎬ也有利于培养学生模型认知和构建能力ꎬ有利于高中化学核心素养的落地ꎬ逐步形成研究科学的素养和品质.㊀㊀二㊁模型认知能力培养模式建模和用模是培养学生模型认知能力的两个过程ꎬ二者相辅相成ꎬ是一个整体.建模是基础ꎬ是用模的前置条件ꎬ用模是目的ꎬ是对建模的验证和深化.在建模过程中ꎬ教师要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ꎬ充分引导学生敢于突破学科常规思维ꎬ勇于跨学科㊁跨领域类比㊁类推ꎬ大胆假设ꎬ小心求证ꎬ通过相互讨论㊁相互激发㊁相互质疑㊁相互补充ꎬ让学生融入到主动探索学习的氛围之中.图1在教师引导下ꎬ学生通过研究原型ꎬ分析问题本质后构建初级模型ꎬ运用㊁理解和拓展模型ꎬ反复修改构建高级模型ꎬ在此过程中ꎬ学生不仅获得了较完善的模型ꎬ教师也落实了基于化学核心素养的教学目标(如图1所示).001Copyright©博看网 . All Rights Reserved.㊀㊀三㊁形象模型认知能力培养策略实例分析 以弱电解质电离平衡为例㊀㊀«化学反应原理»中电离平衡一节内容抽象ꎬ类型复杂多变ꎬ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较难掌握ꎬ教师可先展示漂浮的冰山图片如图2所示ꎬ引导学生构建形象模型.所谓 冰山一角 ꎬ露出海水的只是整座冰山的一小部分ꎬ还有绝大部分隐藏在海面以下ꎬ重力和浮力相等使二者处于相对平衡.学生通过图片和生活阅历ꎬ初步获得电离平衡的认识.进一步引导学生ꎬ对于醋酸的电离平衡:CH3COOH CH3COO-+H+ꎬ已电离的醋酸和未电离的醋酸相当于冰山的哪一部分?通过对比ꎬ学生很快建立对应关系ꎬ进一步抽象构建模型如图3所示.通过模型ꎬ学生形象地认识到弱电解质的电离程度是微弱的ꎬ只有很少一部分发生了电离ꎬ大部分弱电解质未电离.进一步引导学生思考如何表示盐酸等强电解质的电离呢?学生分析㊁讨论ꎬ拓展构建盐酸的电离模型如图4所示ꎬ教师继续趁热打铁ꎬ给出例题.例题㊀在两份等量的足量锌粉中分别滴加: (1)10mL0.01mol/L的盐酸ꎻ(2)10mL0.01mol/L的醋酸.比较大小:①开始产生氢气的速率ꎻ②完全反应后所得氢气的体积(相同状况下).学生思考后建模如图5所示.分析㊀根据v(H2)ɖc(H+)和模型ꎬ开始c(H+)大小关系:盐酸>醋酸ꎬ故产生氢气速率:盐酸>醋酸.又根据V(H2)ɖn(H+)ꎬ醋酸未电离的H+可以随反应进行继续电离出来ꎬ并与锌粉反应ꎬ结合模型ꎬ二者面积相等ꎬ故醋酸参加反应的H+总量与盐酸相同ꎬ完全反应产生氢气相等.学生已经基本理解该模型ꎬ但灵活运用上还有困难ꎬ教师再次给出变式练习加以巩固.练习㊀在两份等量的足量锌粉中分别滴加: (1)10mLpH=2的盐酸ꎻ(2)10mLpH=2的醋酸.比较大小:①开始产生氢气的速率ꎬ②反应一段时间后产生氢气的速率ꎬ③完全反应后所得氢气的体积(相同状况下).学生独立思考㊁重新构建模型如图6所示.学生运用前面所学知识很容易构建模型来分析①③ꎬ而面对②ꎬ则较困难ꎬ教师引导学生从题中 反应一段时间后 必消耗一定量的H+ꎬ如同冰山融化一部分ꎬ隐藏的冰山就会上浮ꎬ激发学生思考弱电解质的电离平衡被破坏ꎬ发生电离平衡的移动ꎬ学生运用勒夏特列原理ꎬ重新构建模型ꎬ在新模型中ꎬ可以清晰的看出醋酸和盐酸中的c(H+)均减小ꎬ但前者大于后者ꎬ故产生氢气的速率为:醋酸>盐酸.学生在不断思考㊁分析中ꎬ通过建模㊁改模的反复构建中强化了模型理解和拓展能力ꎬ培养了学生模型认知和构建能力ꎬ落实了高中化学核心素养的目标.模型从原型而来ꎬ不能简单地等同于原型ꎬ要充分理解二者的联系和本质区别.模型的发展离不开新问题ꎬ要遵从由浅入深ꎬ循序渐进ꎬ逐步提高的原则ꎬ同时随着核心知识的深入学习ꎬ模型在新问题中可能不能适用ꎬ甚至出现错误ꎬ这是事物发展的自然规律ꎬ教师要用引导学生用发展的眼光看问题ꎬ积极地㊁科学地评价模型ꎬ总结得失ꎬ这样就能在构建模型的教学中不断落实化学核心素养的目标.㊀㊀参考文献:[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2017年版)[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ꎬ2017.[2]化学方法论编委.化学方法论[M].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ꎬ1989.[责任编辑:季春阳]101Copyright©博看网 . All Rights Reserved.。

高中化学教学中“证据推理与模型认知”核心素养的培养

高中化学教学中“证据推理与模型认知”核心素养的培养

高中化学教学中“证据推理与模型认知”核心素养的培养一、本文概述随着教育的不断发展和深化,核心素养的培养已经成为教育领域的重要议题。

在高中化学教学中,如何有效培养学生的“证据推理与模型认知”核心素养,已成为广大教育工作者关注的焦点。

本文旨在探讨高中化学教学中如何实施这一核心素养的培养,以期提高学生的化学学科素养和综合能力。

本文首先界定了“证据推理与模型认知”核心素养的内涵,阐述了其在高中化学教学中的重要性。

接着,分析了当前高中化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和挑战,如教学内容单教学方法陈旧、学生缺乏实践机会等。

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在高中化学教学中培养学生“证据推理与模型认知”核心素养的具体策略和方法,包括优化教学内容、创新教学方法、加强实验教学、开展课外活动等。

本文还强调了教师在培养学生核心素养中的作用,提出了教师应具备的专业素养和教学能力。

同时,也指出了在培养学生核心素养过程中需要注意的问题,如尊重学生个体差异、注重学生的情感体验、强化学生的实践能力等。

本文总结了在高中化学教学中培养学生“证据推理与模型认知”核心素养的重要性和实施策略,旨在为广大教育工作者提供有益的参考和借鉴。

二、高中化学教学中的“证据推理”培养在高中化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证据推理”核心素养至关重要。

证据推理是指基于实验事实和科学理论,通过逻辑分析和推理,得出科学结论的过程。

这一过程要求学生具备扎实的化学基础知识,良好的实验技能,以及科学的思维方法。

教师应该通过实验教学来培养学生的证据推理能力。

实验是化学学科的基础,通过实验,学生可以亲自观察化学反应的现象,收集实验数据,形成直观的证据。

在实验教学中,教师应该引导学生分析实验现象,理解实验原理,通过实验数据和现象来推理出实验结果。

同时,教师还应该鼓励学生设计实验方案,进行实验操作,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和创新精神。

教师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证据推理需要严密的逻辑思维能力,教师应该通过课堂教学和习题训练,帮助学生掌握逻辑推理的基本方法,如归纳、演绎、类比等。

论高中化学核心素养“模型认知”思维在教学中的培养

论高中化学核心素养“模型认知”思维在教学中的培养

论高中化学核心素养“模型认知”思维在教学中的培养高中化学教育是培养学生科学素养和科学思维能力的重要环节,核心素养“模型认知”思维在化学教学中的培养就显得十分重要。

本文将探讨高中化学核心素养“模型认知”思维在教学中的培养,并结合具体案例和教学实践进行分析。

一、模型认知思维的重要性模型,在化学教学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它是对化学现象的抽象和理论的概括,是对已知事实和规律的简化和演绎,使之简洁、明了,使之能够更好地理解和应用。

在高中化学教学中,模型认知思维指的是学生在学习和理解化学知识时,能够运用模型思维,将抽象的化学概念具象化,形成自己的模型认知,从而更好地理解和应用化学知识。

模型认知思维的培养,对学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学生需要具备较好的逻辑思维能力,能够将抽象的化学概念具体化,并能够进行演绎和推理。

学生需要具备较强的认知能力,能够辨别和选择模型,不断优化和完善模型,建立起对化学现象和规律的正确认知。

二、培养模型认知思维的教学策略1. 引导学生建立起对化学现象的模型认知在教学中,教师应该通过教学案例、实验等形式,引导学生建立起对化学现象的模型认知。

在教学中,通过具体的实验,让学生亲身体验到化学现象,引发学生的兴趣,然后引导学生运用模型认知思维对这些现象进行解释和理解。

2. 引导学生进行模型的概括和归纳在教学中,教师还应该引导学生进行模型的概括和归纳,让学生从已知的事实和规律中抽象出模型,形成自己的认知模型。

在教学中,通过实验数据,引导学生总结出物质的分子模型,让学生将抽象的分子模型具象化,形成自己的认知模型。

在教学中,教师还应该引导学生将模型应用到新的问题中,并进行模型的延伸和拓展,从而加深学生对化学知识的理解和应用。

通过教学案例,引导学生将所学的酸碱中和反应模型应用到实际生活中,让学生从而了解到酸碱中和反应的广泛应用并进一步加深对化学知识的理解。

三、案例分析与教学实践在教学实践中,模型认知思维的培养是密不可分的。

高中化学教学中培养学生证据推理与模型认知素养

高中化学教学中培养学生证据推理与模型认知素养

2021年08期19扫描二维码,获取更多本文相关信息课题研究引 言在培养学生化学学科核心素养的过程中,教师不能简单地对每节课的内容进行讲解,而要将核心素养的要求和学科知识结合起来,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真正理解学习内容,并潜移默化地培养学科核心素养。

针对这个要求,教师在教学中要进一步强调与教学相关的内容,对知识中蕴含的核心素养内容进行挖掘,并采取有效的教学策略。

一、内涵与课程目标(一)内涵学生需要具备一定的证据意识,并能够根据证据对物质组成、结构及变化的内容做出相应的假设,还可以运用分析推理来对此进行证实,通过分析推理的方法,对研究对象的本质特征、构成要素及互相之间的关系有更深入的了解,并构建相对应的模型。

此外,学生要能够运用模型来对化学现象进行解释,并从现象中总结规律,看出本质问题。

(二)课程目标从证据推理与模型认知的课程目标来看,学生要学会收集各种证据,对物质的性质与变化提出相应的假设,在证据的基础上做好分析推理。

对于证据与结论之间的关系,教师应进行适当的解释,确立与科学结论相关的途径和依据,让学生认识到化学现象与模型之间的联系,同时应用模型来对物质的结构性质与变化进行具体的描述,并对物质与变化结果的可能性做出相应的预高中化学教学中培养学生证据推理与模型认知素养杨明辉(福建省莆田擢英中学,福建莆田 351100)摘 要:化学学科核心素养对学生的未来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

为了在教学过程中进一步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确保学生化学核心素养的有效提升,并将课程作为重要载体,实现化学课堂教学的拓展,教师需要针对学生的化学学习过程进行重点教学,并且每节课要梳理出重点内容,让学生在掌握这些内容的基础上进行具体应用。

本文将对高中化学教学中与证据推理和模型认知素养相关的内容进行综合阐述,希望能够为相关的教育者提供一些建议。

关键词:证据推理;模型认知;高中化学;培养路径中图分类号:G 427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9192(2021)08-0019-02测。

浅谈高中化学证据推理与模型认知

浅谈高中化学证据推理与模型认知

浅谈高中化学证据推理与模型认知摘要:高中化学教学要以培养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为目标,注重培养学生的证据推理与模型认知能力,在学习活动中,鼓励学生提出观点,做出假设,分析推理,证实论点,建构模型,强化应用,明确证据、假设、结论之间的联系,形成模型认知,从而利用模型解决化学问题,在实践中不断提升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关键词:高中化学; 核心素养; 证据推理; 模型认知;证据推理与模型认知是高中化学学科核心素养培养的重点,学生就自己观察到的现象或遇到的问题,从化学角度提出个人观点,收集证据,并有逻辑性地进行层层推理和证实。

通过建立模型的方式,对得出的内容进行归纳,待遇到类似问题时,就可以解释类似现象发生的本质和规律。

因此,证据推理与模型认知对学生的影响重大。

一、提出假设,搜集证据在化学学习过程中,教师应鼓励学生善于发现问题,如遇到问题时,可以做出假设,并主动寻求证据。

教师应引导学生做出假设,让学生搜集证据并得出新结论。

例如,在学习“C 2H 5OH 的分子式机结构式”时,我就乙醇的分子式及其判断以及各原子成键特点,让学生对C 2H 5OH 的分子结构式做出假设。

学生在分析C2H5OH 这种有机物的特性后,猜想乙醇的分子结构组成可能是CH 3-CH 2-OH 或CH 3-O-CH 3。

之后,我引导学生就猜想的两种情况来搜集信息并加以证实。

学生在查阅过程中发现,乙醇可以与Na 发生反应:2Na+2C 2H 5OH=2C 2H 5ONa+H 2↑,羟基中的键断裂,Na 置换出其中的氢原子,生成氢气,属于典型的置换反应,这说明乙醇中含有羟基,因此,学生便得出乙醇分子的结构式。

在搜集证据的过程中,学生还能认识到为什么在与Na 的反应过程中是羟基中的键断裂,而非C-H 键断裂。

因为O-H中的键的极性更强,且C2H5OH可以与水任意比例互溶,而水(H2O)中是含有羟基的,根据相似相溶原理,也能证实学生得出的结论,为同分异构体奠定基础。

论高中化学核心素养“模型认知”思维在教学中的培养

论高中化学核心素养“模型认知”思维在教学中的培养

论高中化学核心素养“模型认知”思维在教学中的培养【摘要】本文旨在探讨高中化学核心素养中的“模型认知”思维在教学中的培养。

在将介绍研究背景、研究意义和研究对象。

正文将详细阐述模型认知思维的定义、重要性、培养方法以及在高中化学教学中的应用,同时结合案例分析进行具体说明。

结论部分将总结模型认知思维对高中化学核心素养的重要性,并展望未来研究方向。

通过本文的研究,旨在帮助教师和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运用模型认知思维,提升高中化学教学的效果和学生的学习体验。

【关键词】高中化学、核心素养、模型认知思维、教学培养、定义、重要性、培养方法、应用、案例分析、研究背景、研究意义、研究对象、结论、展望1. 引言1.1 研究背景化学是一门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变化规律以及能量变化的科学,是现代科学技术的基础学科之一。

在高中阶段,学生接触化学为他们打下了扎实的基础,培养了他们的科学素养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传统的化学教学往往以知识的传授为主,缺乏对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导致学生对化学概念的理解存在一定的局限性。

随着教育教学理念的不断更新和优化,模型认知思维逐渐被引入到教学中。

模型认知思维是指通过模型来表征和解释某种现象或概念的思维方式,强调对模型的构建、应用和评估,可以帮助学生更深入地理解化学概念,培养他们的科学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研究高中化学核心素养中的“模型认知”思维在教学中的培养显得尤为重要。

通过对模型认知思维的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可以促进高中化学教学的创新和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从而更好地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创新意识。

1.2 研究意义高中化学作为学生学习的重要学科之一,其核心素养的培养对学生综合能力的提升具有重要意义。

模型认知思维作为高中化学核心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学生的综合素质和科学思维水平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

通过培养学生的模型认知思维,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化学概念,提高问题解决能力,培养创新意识和科学思维,从而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和综合素质。

核心素养下模型认知在高中化学教学中的探究

核心素养下模型认知在高中化学教学中的探究

核心素养下模型认知在高中化学教学中的探究随着社会发展和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人们对于教育的需求也越来越高。

传统的教育模式已经不能满足现代社会对学生全面素质的要求,核心素养的概念逐渐引起人们的关注。

在高中化学教学中,模型认知作为核心素养的一部分,对学生的科学素养和创新能力的培养起着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探讨模型认知在高中化学教学中的应用及其对学生核心素养的影响。

一、模型认知在高中化学教学中的应用1. 模型在化学教学中的应用在高中化学教学中,模型是非常重要的教学工具。

化学是一门抽象的学科,许多化学现象是不能直接观察到的,因此需要通过建立模型来进行解释。

通过模型,学生可以更容易地理解化学现象背后的原理,并将其应用到实际生活中。

在教学中引入分子模型来解释物质的微观结构,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物质的性质和变化规律。

2. 模型认知的培养模型认知能力是指学生理解和运用模型的能力,包括模型的建立、解释和应用。

在高中化学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设计多种形式的实验和案例分析,引导学生使用模型来解释化学现象。

也可以通过合作学习和讨论,帮助学生建立和完善自己的模型认知,提高他们的科学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

二、模型认知对学生核心素养的影响1. 提高学生的系统思维能力模型认知能力的培养需要学生具备系统思维的能力,即能够从整体和系统的角度来观察和分析问题。

在化学教学中,学生需要建立多种模型来解释化学现象,并将其整合到一个系统中。

通过这样的过程,学生可以提高系统思维能力,更好地理解化学知识的内在联系,进而培养出科学素养。

模型认知在高中化学教学中的应用对学生的核心素养有着积极的影响。

通过培养学生的系统思维能力、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以及批判性思维能力,可以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和创新能力,使他们更好地适应未来社会的发展需求。

高中化学教师应该重视模型认知在教学中的应用,努力提高学生的核心素养,为其全面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高中学生化学学科能力的要素及培养策略

高中学生化学学科能力的要素及培养策略

高中学生化学学科能力的要素及培养策略一、引言化学作为一门自然科学学科,旨在研究物质的组成、性质、结构和转化过程。

作为高中学生,培养和提高化学学科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阐述高中学生化学学科能力的要素及培养策略,帮助学生全面发展并提高化学学科能力。

二、高中学生化学学科能力的要素高中学生化学学科能力的要素包括:知识能力、思维能力、实验能力、创新能力和交往合作能力。

1.知识能力知识是化学学科能力的基础,学生需要掌握化学的基本概念、原理和实验技能,建构起科学的化学知识体系。

在学习过程中,学生需要通过理论课堂学习、教师讲解、复习讲解、课后习题等方式,获得必要的基础知识。

2.思维能力高中化学学科需要学生具备批判性思考的能力,能够运用知识解决问题,分析和解释化学现象。

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主要通过深入的练习和自主研究课题,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实验能力实验能力是化学学科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

通过实验,学生可以深入了解化学实验的原理和过程,培养实验操作技能、观察、记录和分析实验数据的能力。

为此,在学校教学中应注重实验教学,引导学生进行实验操作。

4.创新能力创新能力是高中学生发展的重要方向,化学学科同样需要学生具备创新思维。

学生应鼓励自主学习,进行实践探究,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造性思维。

5.交往合作能力高中学生在化学学科中应该培养良好的交往合作能力。

学生在解决实验问题、讨论化学现象时,需要与同学们合作、交流和互相学习,提高沟通和合作能力。

三、高中学生化学学科能力培养策略高中学生化学学科能力的培养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1.搭建合适的课程框架学校教育部门应根据高中化学课程要求,合理搭建课程框架,加强课程内外知识的有机结合。

为学生提供系统、全面的化学学习内容,对化学知识进行分类和整理,有利于学生系统学习和掌握化学知识。

2.强化实践教学实践教学是化学学科能力培养的重要环节。

学校应该提供良好的实验设备和实验环境,丰富实验教学的内容和形式,增加实验的数量和难度,注重实验教学与理论教学的结合,使学生能够在实践中理解化学原理,熟练掌握实验技能。

论高中化学核心素养“模型认识”思维在教学中的培养研究

论高中化学核心素养“模型认识”思维在教学中的培养研究

论高中化学核心素养“模型认识”思维在教学中的培养研究1. 引言1.1 背景介绍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越来越多的教育工作者和教育研究者开始关注和研究高中化学核心素养的培养策略。

在这种背景下,深入研究模型认识思维在化学教学中的应用和培养策略,对于提高学生的化学学习效果和素养水平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

本文旨在探讨高中化学核心素养中“模型认识”思维在教学中的培养研究,希望通过对相关理论和实践经验的总结和分析,为高中化学教学实践提供一定的借鉴和启示。

1.2 研究意义通过研究“模型认识”思维在高中化学教学中的应用和培养方法,可以帮助教师更好地引导学生建构化学知识,提高教学有效性和学习效率。

这项研究还有助于加深对学生学习心理和认知规律的认识,为个性化教学和因材施教提供理论支持。

通过实例分析和评价,可以更清晰地了解模型认识思维在化学教学中的具体效果和影响,为今后的教学实践提供经验和借鉴。

本研究的意义在于为高中化学教学改革和学生素养培养提供理论基础和实践指导,推动我国高中化学教育的不断发展和进步。

2. 正文2.1 高中化学核心素养的重要性高中化学核心素养是指高中学生在学习化学过程中应该具备的基本素养和能力。

它包括对化学知识的掌握、对化学概念的理解、对化学现象的解释和对化学问题的解决能力。

高中化学核心素养的培养不仅是化学教学的基本任务,更是培养学生综合素质和培养未来科技人才的重要途径。

高中化学核心素养的培养可以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和科学思维能力。

化学是一门科学,学习化学可以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和科学方法论。

通过学习化学,学生可以培养观察、实验、推理、判断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促进他们的逻辑思维和创新能力的发展。

高中化学核心素养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它是学生综合素质和未来发展的基础。

只有不断强调和培养高中化学核心素养,才能更好地促进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效果,为他们未来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2.2 模型认识思维在化学教学中的应用模型认识思维在化学教学中的应用是非常重要的。

证据推理与模型认知学习的几点策略

证据推理与模型认知学习的几点策略

证据推理与模型认知学习的几点策略江苏省清江中学郑瑾【内容摘要】证据推理与模型认知的学习,是培养学生立基证据,推理化学反应的原理,对化学物质的组成、结构及其变化进行深入探究的可行之法。

在高中化学教学中,我们教师要培养学生的证据推理与模型认知能力,不断引导学生置于化学问题的研究情境之中,从而提升学生的化学素养。

【关键词】高中化学证据推理与模型认知教学策略在化学教学中,教师要不断将学生置于化学问题研究的情境中,培养学生在分析与推理中形成逻辑关系,从推理结果中建立起化学模型,揭示出化学的本质奥秘,从而促进学生在日后的学习、研究中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笔者在平时的教学中,对此进行了实践和尝试,以下便是笔者就如何展开证据推理与模型认知的学习作出的阐述。

一、收集证据,提出假设证据是进行分析推理的前提条件,在培养学生证据推理与模型认知时,首先便要引导学生收集证据,对化学探究中所需的证据,进行逻辑推理,形成初步认知,进而提出假设,展开深入探究,得出化学结果。

如在“溴乙烷”的学习过程中,笔者便引导学生对溴乙烷的化学性质展开深入研究,学生根据溴乙烷的化学式C 2H 5B r ,类比C 2H 6分子中的成键方式,得出了溴乙烷的成键方式,并进行了证实。

学生进一步了解到溴乙烷可以通过溴元素与乙烷发生取代反应形成溴乙烷,因此得出了溴乙烷中含有C -B r键,再分析溴乙烷与乙烷在结构上的异同时,学生认知到了溴乙烷中的B r 与C 之间也是共价电子对形成的化学键,C -H 键可以断裂发生取代反应,学生便在深入了解中,大胆假设出C -B r键也可断裂,发生化学反应,对下一步的探究指明了方向。

提出假设,是引导学生进行证据推理最关键的一步,学生经过分析后提出的假设,将决定学生的思维方向。

因此在这个过程中,要不断锤炼学生对于证据的收集和分析,做出有依据的假设,才能进一步展开证据推理与模型认知的学习。

二、基于证据,分析推理基于证据进行分析推理,是培养学生综合、判断、抽象、概括的学习能力的有效方式,也是学生理解知识内容,内化知识的过程。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龙源期刊网
高中化学模型认知能力培养策略
作者:张德根
来源:《学习与科普》2019年第33期
摘要:对于化学学科而言,核心素养的培养主要体现在对于化学知识的证据推理与相关
模型认知的培养上。

而这其中模型认知能力的培养是重中之重。

所以若想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就必须着力培养学生的模型认知能力。

但是很多老师对如何基于“模型认知”素养培养进行相关的化学课堂教學感到束手无策,对此笔者提出了相应教学策略。

关键词:高中化学;模型认知;培养策略
高中化学知识比较抽象。

所以若想提高学生在本学科的学习效率,就必须引导学生了解化学反应本质,将较为笼统的化学知识更加直观化。

模型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

所以老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对学生进行模型认知能力的培养,进而提高化学教学效率。

对此笔者提出了以下方案,希望可以为大家提供参考。

一、选择合理的化学模型,讲述相关内容
在进行模型教学的时,老师首先要根据学生的学习特点,以及相关的教学内容选择合适的模型,同时根据相关模型讲述相关知识,使学生能够通过模型直观的了解相应的化学物质结构,降低化学习习难度,提高学习效率。

例如在学习氯化钠的结构,教师选择原子结构示意图等来帮助学生理解相应的结构特点同时可以借助氯化钠的晶体模型来激发学生的空间想象力,使学生能够更加直观观察到粒子在空间的相关排布。

而对于相关化学模型的选择,首先不能脱离教学内容,同时还要结合学生的学习特点进行教学,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还可以提供氯化钠模型让学生分析。

同时老师还要鼓励学生尝试初步建立检验相关模型,此外还可以通过实验探究,了解相关性质,并对相关模型进一步完善,达到能够熟练运用模型的目的。

在这个过程中,老师应该首先对相应物质的物理性质进行讲解,同时还可以进行适当的拓展,如同分异构体的概念,支链,再比如卤代烃的沸点与相应的卤元素的关系,为学生在进行实验探究和知识系统规划时提供便利。

同时老师还要对如何检验物质性质进行讲解,同时为便于学生理解,老师可以借助相关模型进行讲解,同时也可以借助多媒体手段,播放相关视频,展现反应过程,为学生进行模型运用,提供便利条件。

二、运用相关的模型解释,讲述结构性质
很多学生对模型理论并不是十分了解,所以在教学时,老师还应该适当对相关的模型理论进行讲述,同时结合相关模型,讲述相关的结构性质,通过性质的讲解,使学生了解化学本质,加深对相关模型的认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