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民增收问题研究述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农民增收问题研究述评
摘要:农民增收是整个三农问题的核心和焦点,引起了学术界广泛关注。
近年来学者们对农民增收问题研究的重点领域,即农民增收的现状、影响因素以及促农增收的方法和路径进行了梳理、归纳。
促进农民增收思路和对策的代表性观点认为:调整农业结构;加大对农业的败政投入;推进制度创新;加大农村人力资本开发力度。
关键词:农民增收;农民收入;研究述评
解决三农问题是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大任务,也是统筹城乡发展、践行科学发展观的重要内容。
农民增收作为整个三农问题的核心问题从1993年开始引起了众多学者的关注。
至今已延续了十几年时间,其中以2004年的研究最为突出(见图)。
2004年1月,中央以“一号文件”的形式发布了《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促进农民增加收入若干政策的意见》,在时隔18年之后,又一次将中心工作聚焦在三农问题上,由于中央对农民收入问题的重视,使之也成了学术界关注的焦点。
国内学者对农民增收问题的讨论集中体现在农民收入增长特点、影响农民增收因素的研究和促农增收思路与对策研究三方面。
<img
src="/Ebook2/ebooks/14-236/14-236-1208/726.j pg" />
一、农民增收的特点
1.农民收入增幅下降
早在1994年有人提出,当时农村发展中突出的问题和矛盾,集中表现为农民收入增长缓慢。
1989年到1991年三年期间,扣除物价增长因素,农民年均增长收入只有0.7%,处于停滞状态(董玉舒,1994)。
张晓山和张旭宏,在2000年对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67 000户农村住户人均纯收入进行调查,结果显示,1997年我国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实际增长4.6%,比上年下降4.4个百分点;1998年增长幅度回落到4.3%;1999年进一步回落到3.8%;2000年只有2%。
农民人均纯收入的增幅连续第四年下跌。
农民收入增长滞缓已成为当前农村经济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张晓山、张旭宏,2001)。
2.农民收入阶段性特征突出
有学者认为,我国农村家庭人均收入具有明显的阶段性特征。
余蔚平将农民收入划分为超常规增长、波动中缓慢增长、农民收入反弹回升、农民收入缓慢下滑、农民收入止跌回升五个阶段。
不少学者认为农民增收呈现阶段性特征是与国家农业政策的调整有着密切的关系。
比如,1978-1984年,逐步确立了家庭承包经营制度,国家大幅度地提高了农产品的收购价格,这两项措施都对农民收入增长产生了重要影响(姜云长,2005)。
2001年以后国家通过取消特产税、加大对粮食直接补贴等多项促农增收措施让农民收入进入恢复性增长阶段(余蔚平,2006、吴炜,2004)。
3.差距不断扩大
所谓差距扩大,主要是指农民与城镇居民之间和地区间收入差距的扩大。
王国敏着重分析了1997-2003年城乡居民的收入差距,1997年我
国城乡收入差距为2.47∶1,到了2003年这个差距扩大为到2.79∶1(王国敏,2005)。
如果考虑到城市居民的一些隐性收入和社会福利,有专家认为,真实的差距已经达到4∶1(胡鞍钢,2002)。
2003年初,国家统计局副局长邱晓华认为,中国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可能达到6:1(邱晓华,2003)。
除此之外,地区之间的差距也在不断扩大。
余蔚平的研究认为,地区间的农民收入差距在逐年拉大,尤其明显的是东西部农民之间的收入差距。
他指出,2000年东部农民的人均纯收入高出西部农民的人均纯收入1 437.1元,到2003年分别高出1 738元(余蔚平,2006)。
二、影响农民增收因素研究
对于影响农民增收的因素,学界术形成的比较有代表性的观点有,农业结构说、体制制度说、人力资本说等等。
1.农业结构说
农业结构说的代表人物是张晓山,他认为,农产品的结构调整并没有伴之以我国消费群体的扩张作出相应的调整是制约农民增收的关键因素(张晓山,2001)。
一些学者认为,农业生产的区域化分比较优势尚未充分发挥出来,农业生产结构单一导致农民增收的渠道也对农民增收造成影响(陈百强2002、韩俊,2003)。
2.体制制度说
一些学者认为制约我国农民增收主要是制度因素。
比如,户籍制度、金融制度、土地制度等十多项具体制度。
3.人力资本说
白云认为,农村人力资源开发的投入不足,导致劳动力素质低,影响劳动力的转移和农业现代化建设进程,是使农民收入增长徘徊不前原因(白云,2010)。
另外,农村家庭的智力投资严重不足,导致农民文化素质低、从而影响农业经营管理水平的改善和农业经济效益的提高,直接制约着农民收入的增长(郭正模,2001)。
三、农民增收的思路与对策研究
针对近年来我国农民收入增收的现状和制约农民增收的因素,学术界提出了大量关于促进农民增收思路和对策,其中有代表性的观点有。
1.调整农业产业结构
增加农民收入最根本的途径是调整农业产业结构,使我国农产品摆脱增产减收的困境,提高农业质量和综合经济效益(韩俊,2001)。
适当压缩缺乏比较优势的粮食作物的种植面积,大力发展附加值高的农业(王国敏,2003)。
要根据自身的自然和经济条件,突出区域特色,重点发展具有比较优势的名、特、优、新拳头产品(王宏,2011)。
2.加大政府对农业的财政投入
要建立稳步增加财政资金对农业的投入机制,真正实现国家财政每年对农业总投入的增长幅度高于国家财政经常性收入的增长幅度(陆文聪,2008)。
在财税方要调整国民收入再分配的格局,改变现行的城市和国有工业导向的政策选择(张晓山,2001)。
3.推进制度创新
鲁德银等人认为,要建立产权完整清晰的,交易费用低的农村土地流转制度,促进土地适度规模经营,提高土地的经济效益(王国敏,
2002)。
韩俊等人认为要促进农民增收在城乡关系方面要由限制农民进城转向主动吸引农民进城。
一方面要取消对农村劳动力进入城镇就业的不合理限制(韩俊,2002)。
另一方面加快户籍管理制度改革步伐,可以从各城市的实际承受能力出发,赋予各市更大的自主权,使其更积极、有序地推进(王宏,2011)。
在农村金融发展上,要打破农业银行和信用社的垄断,组建政府性的专门为中小企业、农民贷款的政策性银行,拓宽乡镇企业和农民融资范围(姜长云,2005)。
从法律、制度、政策完善入手将民间金融组织纳入到农村金融体系中,使其公开化、合法化、规范化,以满足农村经济发展中多层次的融资需求(甘峰明,2003)。
4.加大农村人力资本开发力度
加对大农村教育特别是基础教育的投入,进一步改善农村基础教育的办学条件,确保农村义务教育阶段适龄儿童和青少年学习发展的基本权利(吴云勇,2008)。
结合农村实际情况着力发展职业技术教育,使其掌握有关农业生产专业知识和实用技术(韩新宝,2007)。
加强各类公共培训力度,通过积极宣传各项惠农政策,提高农民运用党的惠农政策的能力(贺喜灿,2010)。
四、小结与讨论
通过文献回顾关于农民增收的研究取得了丰富的成果,笔者试从以下角度对目前的研究现状进行简单的评论。
从研究内容上而言,现有文献中并没对什么是农民收入增长有给出明确的定义,用什么标准来评价农民收入的高低,农民收入增幅究竟要
达到多少才是正常,目前学界尚未给出相关的研究,这就需要学者从理论上对以上问题作进一步的论证。
多数研究还仅仅是依据某一种理论从某个方面来谈解决农民收入问题的思路,基本上还没有学者真正系统地、深入地探讨农民持续增收的路径。
另外,绝大多数的研究者都只是站在国家或各级政府的立场上谈农民增收,而很少考虑农民本身的需求,缺乏多方主体的对话选择与互动,这种将主要研究对象——农民在研究中的缺位,容易导致研究结果可信性和研究建议的可操作性不足。
就研究方法而言,目前的研究多为对统计资料的二手分析,缺乏实地调查研究。
这些研究对于认清目前影响农民收入增加,提高农民收入有其参考价值,然而来自田野实践的实地研究加以对二手资料的分析才是更能体现科学研究的价值,它的结论才有更大的可接收性,因此,在研究农民增收问题上加大实证研究是一个重要的研究方向。
另外,关于影响农民收入因素的分析还没有建立一个类似于国际贸易理论要素市场纳入分析范围的一般均衡模型,还没有人进行过影响力大小的因素筛选。
在此基础上建立模拟收入变化的一般均衡模型,是在定量研究方面需要有所突破的一个环节。
参考文献:
[1]农业部软科学委员会办公室.促进农民增收与全面建设农村小康社会[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5.
[2]余蔚平.政府、市场与增加农民收入[M].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6.
[3]张晓山.农民增收问题的理论探索与实证分析[M].北京:经济管理出版社,2007.
[4]白云.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创新的立论依据与实践[J].学术交流,2006,(3).
[5]陈百强.影响农民增收的原因与应对措施[J].理论探索,2002,(3).
[6]郭正模.农民增收问题:理论分析与政策导向[J].社会科学研究,2001,(5).
[7]韩俊.解决农民增收困难要有新思路[J].经济管理与研究,2002,(5).
[8]鲁德银,蔡根女.农民增收的制度分析[J].改革与战略,2001,(4).
[9]王国敏,曹萍.农民增收:从实证分析到理论研究[J].四川大学学报,200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