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民增收问题研究述评

合集下载

浅谈农民增收问题的现状及对策研究

浅谈农民增收问题的现状及对策研究

浅谈农民增收问题的现状及对策研究摘要我国的的国土面积非常大,拥有的人口众多,但种植的面积只有12.5%。

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现在受到了国家的重点关注。

在改革开放后,我国的经济咋高速发展,但现阶段,城乡发展之间存在不平衡的情况,农村的发展比较落后,对于我国建设小康社会的进程形成了阻碍。

为了更好的促进我国城乡经济进行均衡发展,本文对农民增收问题的现状及对策进行了深入的研究。

关键词农民增收;问题现状;对策引言农民一直是三农问题中,国家和社会重点关注的问题。

近年来,国家出台了很多关于增加农民收入的政策,为增加农民收入提供制度保障,但由于受影响的因素比较多,总体的效果不是很明显。

一、影响农民收入的因素(1)影响农民收入的内部因素首先,现阶段,农村中的老年人有很多的留守现象,农村的劳动力出现了比较严重的老龄化,这也极大的影响了农村土地的投入和生产,不利于有效地提升农民收入。

同时,由于文化水平整体较低,进城务工的农民在城市中主要是以体力劳动为主,工作量大,收入低。

其次,农民比较依赖以往的经验,缺乏专业能力,对新的生产技术不能很快的进行使用,无法提升农作物的生产率。

此外,农民在农产品的经营中,营销知识比较少,对市场变化不敏感,不了解营销方法,也制约了农民收入。

(2)影响农民收入的外部因素首先,受自然环境的影响比较大。

近年来,随着气候的快速变化,我国的自然灾害比较多。

洪水、干旱、地震、山体滑坡等自然灾害也对农民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

其次,农村耕地的质量在不断的恶化。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对肥料的使用在不断的增加,土壤的养分流失比较严重,土壤肥力出现下降的情况,农作物出现减产。

三是农村的生产经营规模相对较小,生产经营的分散性比较强。

我国主要是以家庭为生产单位的,很难进行大规模的生产,但独立农民的生产能力与集约生产相对比,抗风险能力低,生产的成本高,市场竞争力比较弱,农产品的优势比较小。

四是由于技术以及资本的制约。

从现阶段的生产方式以及农村经营分析,生产方式具有很强的传统性,农产品具有低价以及过剩的特点。

农民增收问题研究

农民增收问题研究

农民增收问题研究 - 党政司法农民增收问题研究经过20多年的改革开放,我国农业已经进入一个新的开展阶段。

新阶段的主要标志是,农业的综合消费才能已经根本满足现阶段农民对农产品的需求,为全国改革、开展、稳定做出了历史性奉献。

新阶段也出现了新问题,主要是粮棉等多数农产品出现了阶段性供过于求,品质不完全适销对路,农民增产不能相应增收,农民收入增长困难已成为当前农业和农村经济开展中的突出问题。

因此,研究和讨论如何促进农民增收问题已成为国家和专业人士当前的一项主要工作内容。

下面,笔者试从我国农民增收现状、存在问题及原因和促进农民增收对策三个方面做以阐述。

一、农民增收的现状〔一〕我国农民收入增长呈现出的阶段性特征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业在传统农业资开发及农业产业组织方式下,由于其中的粮食消费等根本产业的产业利润率明显偏低,种植业、畜牧业、林果业等产业改造缓慢,农产品加工、贮藏、运输、销售等农业相关产业发育滞后,导致农民收入增长缓慢。

详细说来,我国农民收入增长呈现出明显的阶段性,大体可分为五个阶段。

第一阶段,从1979年到1984年,这是建国以来农民收入增幅最快的时期。

在这六年间,农民人均年纯收入由134元增加到355元,扣除物价上涨因素后,增长1.3倍,年均实际增长14.8%。

第二阶段,从1985年到1988年,我国经济开展的重心由农村转向城市,农业消费连续三年彷徨不前,但由于乡镇企业的迅猛开展,农民人均年纯收入仍以5%的速度保持增长,但增长势头较前一时期有所减缓。

第三阶段,从1989年到1991年,农业消费走出低谷,粮棉油等主要产品出现恢复性增长,但在同时出现了农民增产不增收甚至减收的场面。

这3年农民人均纯收入年均增长0.7%,其中1989年还出现了负增长。

农民收入根本上处于停滞状态,退到了农村改革以前的增长程度。

第四阶段,从1992年到1996年,农民收入增长形势逐渐好转。

扣除物价上涨因素后,这5年间农民收入实际年增长5.6%,但其间波幅较大。

农民增收问题论文综述

农民增收问题论文综述

中国农民增收问题研究综述【摘要】农民收入问题,事关农村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的战略性问题。

农民收入增长缓慢已成为影响农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突出问题,也是“三农”问题的集中反映,增加农民收入对于保持国民经济平稳快速发展、促进和谐社会建设和全面实现小康社会新目标、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都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影响农民收入的因素是多方面的,因此,相关学者关于如何提高农民收入作了详尽的分析。

【关键词】农民收入,增长,建议促进农民增收,是提高农民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的必要保证,也是建设社会主义的必要条件。

农村改革三十多年来,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长期困扰我们的农产品短缺时代已永远成为历史。

农村、农民也已摆脱了贫困状态,基本实现了小康。

农业增产、农民增收、农村稳定,呈现出一片祥和兴旺的景象,但近几年,随着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农民收入增长缓慢问题日渐凸显。

为此,很多学者关于农民增收缓慢的原因以及如何提高农民收入问题提出了自己的独特的见解。

农民税收政策对农民收入有着重要的影响。

我国自2006年1月1日起废止《农村税条例》,取消除烟叶以外的农业特产税、全部免征牧业税,终结了实行2000多年的农业税。

相关学者关于取消农业税对农民收入的影响提出了相关的看法。

戴天放①研究认为取消农业税在短期时对农民收入的影响相当明显直接减轻了农民的负担,增加了农民的收入,但其长期趋势却表现为农民增收效应递减,主要是农业税减免引起市场交易成本如农资成本、人工成本增加和引起政府农业服务职能萎缩等。

贺景霖②分析了河南省周口市农业税费减免对农民收入的影响,认为农业税取消后,降低了农业生产经营成本,提高了农业效益和农产品市场竞争力,促进了农民收入的提高;但由于农业产业结构不合理,农产品加工技术含量低,农产品生产流通企业①戴天放,罗莹.取消农业税政策对农民收入影响的实证分析[J].江西农业报,2008,20(11):148-151②贺景霖.农业税费减免周口地区农民收入影响的实证分析.周口师范学院学报[J].2008,25(6):118-120资金缺乏,农民思想观念相对落后,商品意识、市场意识、开放意识相对淡薄,农业产销信息不畅通,农民科技素质较低等方面,农民收入增长仍然有限,仍未根本扭转城乡收入差距大的局面。

农民增收调研报告

农民增收调研报告

农民增收调研报告农民增收调研报告一、调研目的和方法为了解决农村农民增收问题,我们对某县农民增收情况进行了调研。

本次调研的目的是了解农民增收的现状、存在的问题以及可能的解决方案。

调研方法主要包括实地访谈、问卷调查和统计分析。

二、调研结果1. 农民收入状况根据调研数据显示,该县农民的平均年收入为8000元,相对较低,存在着较大的增收空间。

其中,农民的主要收入来源是农田种植和畜牧养殖,但由于技术和市场问题,收入并不高。

2. 增收问题调研发现,农民增收问题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1)技术问题:农民的种植和养殖技术相对陈旧,难以适应市场需求。

此外,缺乏先进的农业科技支持也限制了农民的增收能力。

(2)市场问题:农产品价格波动大,市场信息不对称,农民无法准确预测市场走向。

此外,也存在农产品销售渠道不畅等问题。

(3)资金问题:农民缺乏资金支持,限制了他们的发展。

尤其对于一些发展规模化农业生产的农户来说,资金需求更为迫切。

3. 解决方案针对农民增收问题,我们提出以下建议:(1)技术支持:加强农业技术培训,为农民提供先进的种植和养殖技术,并开展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引进新技术和设备,帮助农民提高产量和质量。

(2)市场开拓:建立完善的农产品销售体系,加强农产品价格监测和信息发布,帮助农民把握市场动态,同时加强农产品品牌建设,提高农产品附加值。

(3)金融支持:设立农业发展基金,为农民提供低利贷款,帮助他们扩大规模、购买先进设备和材料,促进农业发展。

三、结论和建议通过对某县农民增收情况的调研,我们得出以下结论和建议:结论:该县农民的年收入相对较低,但存在较大的增收空间。

增收问题主要包括技术问题、市场问题和资金问题。

建议:加强农民的技术培训和技术支持,提高产量和质量;建立完善的农产品销售体系,帮助农民把握市场机会;设立农业发展基金,给予农民低利贷款支持。

本次调研只代表了某县农民的增收情况,仅供参考,并不能代表全国范围内的情况。

农村经济中的农民增收与农业管理问题分析

农村经济中的农民增收与农业管理问题分析

农村经济中的农民增收与农业管理问题分析农村经济是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农民的增收与农业管理问题一直是关系国家和人民生计的重要议题。

随着农业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农村经济的不断发展,农民的收入水平也在不断提高。

在农村经济中,农民增收与农业管理依然存在一些问题需要我们深入思考和解决。

一、农民增收问题1.农业结构单一农村地区的农业结构单一一直是制约农民增收的主要原因之一。

传统农业模式下,农民主要种植粮食作物和一些简单的蔬菜水果,这种单一的农业结构限制了农民增收的空间。

因为农产品的价格波动较大,市场供求关系不稳定,农产品销售难度大。

农民收入的不稳定性使得他们难以增加收入。

我们需要调整农业结构,发展多种养殖业、特色种植业等多元化经济,提高农民的增收能力。

2.缺乏创新意识传统的种植方式和养殖模式使得农民的收入水平难以提高。

农民应用的技术设备和管理方法比较陈旧,缺乏创新意识。

在现代农业高效生产的大环境下,农民需要不断学习新的知识和技术,提高自身的技能和管理水平。

政府部门可以通过开展农业技术培训、提供资金支持等方式,帮助农民改变传统种植模式,走上创新发展之路。

3.土地流转难题由于土地流转难题,导致了农民的土地资源得不到充分利用,农民增收的空间受到限制。

土地流转难题主要表现在土地使用权不明晰,土地流转难以保障等问题。

要解决这一问题,我们需要建立健全的农村土地流转市场和相应的政策法规,保障农民通过土地流转获得更多的经济收益。

二、农业管理问题1.生产技术水平不高在传统农业生产模式下,农民的生产技术水平整体偏低。

土壤肥力管理、植保技术等环节仍然存在薄弱环节。

这不仅降低了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也使得农产品质量无法得到有效控制。

应该通过开展农业技术培训和科技创新,提高农业生产技术水平,提高农产品的品质。

2.资源浪费严重一些地方的农业管理问题主要表现在资源浪费严重。

农业生产中存在大量的农药农投入,使得环境质量下降,对人民健康产生负面影响。

农村经济中的农民增收与农业管理问题分析

农村经济中的农民增收与农业管理问题分析

农村经济中的农民增收与农业管理问题分析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农村经济也在不断壮大,农民的增收成为一个热门话题。

农业管理问题也备受关注。

本文将从农村经济中的农民增收和农业管理问题两个方面进行分析和探讨。

一、农民增收农民增收是指农民通过各种方式增加收入,提高生活水平的过程。

农村经济的发展是农民增收的基础和保障,下面将从农村经济发展、农业产业化和农民就业三个方面来探讨农民增收。

1. 农村经济发展农村经济的发展是农民增收的重要基础。

随着城乡经济一体化的发展,农村经济也在不断壮大,农民的收入来源更加多元化。

政府加大对农业的扶持力度,推动农村产业升级和转型,促进了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

农村金融体系的不断完善和农村企业的不断壮大,也为农民增收提供了更多的机会和平台。

2. 农业产业化农业产业化是现代农业的重要形式,是农业现代化的必然趋势。

随着农业产业化的不断深化,农民种植、养殖的方式也在发生改变,并且农产品的附加值明显提高。

农产品的加工、流通等环节为农民提供了更多的就业机会和增收渠道,也为农民增收提供了更多的可能性。

3. 农民就业农民的增收除了依靠农业收入外,还可以通过外出务工、创业等方式来提高收入。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农民外出务工的渠道也在不断拓宽,很多农民通过外出务工获得了更高的收入。

政府也加大对农民就业的扶持力度,鼓励农民通过创业来增加收入。

二、农业管理问题农业管理问题是农村经济发展过程中不可忽视的一个环节,下面将从农业生产管理、农产品市场管理和农村土地管理三个方面来探讨农业管理问题。

1. 农业生产管理农业生产管理是农业生产的基础,直接关系到农产品的质量和产量。

当前,农业生产中存在着农业技术水平不高、管理水平不够、生产手段落后等问题,制约了农产品产量和质量的提高,也制约了农民增收的速度和幅度。

要加强对农业生产的管理,提高农业生产效益,为农民增收创造更好的条件。

农产品市场对于农民增收至关重要。

当前,农产品的销售渠道单一、价格波动大、市场信息不对称等问题依然存在,制约了农产品的销售和农民的增收。

乡镇农民增收情况调研报告

乡镇农民增收情况调研报告

乡镇农民增收情况调研报告摘要: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和农村改革的推进,乡镇农民增收问题备受关注。

本次调研旨在了解乡镇农民增收的实际情况,分析其中的问题与挑战,并提出相应的建议。

通过对多个乡镇的调查和数据分析,我们发现了一些有关乡镇农民增收的关键因素。

一、乡镇农民增收状况调研显示,大部分乡镇农民在过去几年内实现了一定的增收。

其中,农村经济发展是最主要的原因之一。

通过多元化种植、养殖等方式,农民逐渐提高了产出,并实现了农产品的增值。

此外,乡镇农民的务工收入也有所增加,城镇化进程为他们提供了更多的就业机会。

二、乡镇农民增收的问题然而,农民增收面临着一些难题与挑战。

首先,农产品销售渠道不畅,农民难以获得稳定的销售渠道以及公平的价格;其次,农村产业结构不合理,农产品陈旧、传统,难以适应市场需求;再次,乡村公共服务体系不健全,农民在教育、医疗等方面面临诸多困难;另外,缺乏相关技术和管理知识也制约了农民增收的进程。

三、促进乡镇农民增收的建议为了解决乡镇农民增收面临的问题,以下是一些建议:1. 健全农产品销售渠道:鼓励建立农产品合作社和农村电商平台,扩大农产品直销模式,提升农民的收益。

2. 调整农村产业结构:引导农民发展现代农业、特色农业和农村旅游等产业,提高农产品质量和附加值。

3. 完善乡村公共服务体系:加大对农村教育、医疗、文化等方面的投入,提高农民的公共服务水平。

4. 加强培训和技术支持:组织农民参加职业培训,提高他们的技能和管理水平,促进农业生产的现代化和科学化。

5. 推动农民合作经济发展:建立农民合作社和农业合作社,帮助农民实现资源的共享和合作发展,提高整体经济效益。

结论:通过本次调研,我们了解到乡镇农民增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也存在不少问题和挑战。

只有加大对农民增收的支持力度,通过政策和管理的改进,解决好相关问题,才能进一步促进乡镇农民增收,推动农村经济持续发展。

农民增收的研究综述

农民增收的研究综述

农民增收的研究综述关于农民增收的研究综述一、农民增收的必要性(一)对于农村经济的影响1、有利于激发农民热情和潜能,再创辉煌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农民是中国人口构成的主体,也是社会构成的主体。

无论是研究我国的治理还是改革与发展,都不能离开农民这个主体,否则就会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

如何保护农民利益,增加农民收入,重新唤起农民的热情与潜能,再创辉煌。

2、有利于推动农业发展新中国成立之后,我国进行了土地改革,使农民在一定程度上拥有自己的土地,农业和农村有了较大发展,但是照搬苏联模式优先发展工业和城市,使得“城乡二元结构”问题不但没有得到很好的解决,而且在某种程度上有所加剧。

现在,许多国家经济发展过程中,虽然农业所占比重越来越小,但农业劳动生产率和现代化水平有了很大提高,农业和非农业之间协调发展。

而反观我国,农业与非农业发展水平的差距不断扩大。

农民收入增加后会更有条件加大对农业生产的投入,扩大生产规模、改进技术,从而促进农业生产的发展,从而缩小之间的差距。

3、制约并影响着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我国国民经济能不能顺利完成从落后经济到发达经济的转变,关键要看农民利益的增长质量和速度。

目前,农民仍然是国民消费的主体,他们消费什么,消费多少,直接影响和决定整个国内消费市场的命运。

如果农民的生存性消费占据主导地位,其他消费就会相应减少。

这样农村的消费市场就难以拉动,农民收入增加,则可以增加有效需求,促进国民经济发展。

4、有利于农村经济的发展首先,农民收入增加,资金充足,决定其在较大范围内从事非农业生产经营和投入,从而使得农民的收入结构多元化,农村的经济结构也可以的到很好的调整,使农村经济结构得以优化,从而促进农村的经济发展。

其次,农民收入增加,有利于乡镇企业的建立于成长,从而为农村的工业化提供了很好的资本积累,推动农村的工业化发展。

(二)农民增收有利于加强农村基础设施的建设,促进农村的环保和资源、能源的合理开发和利用农民增收是生活宽裕和村容整洁的前提和保证。

关于农民增收调研报告

关于农民增收调研报告

关于农民增收调研报告
调研目的:了解农民增收的现状、困难和可行的解决方案,为制定相关政策提供参考。

调研方法:以问卷调查和访谈的形式进行,共计调查了100名农民和20名相关部门和专家代表。

调研结果:
一、农民增收现状:
1. 大多数农民的增收主要来自于农作物种植和养殖业,其他农业项目收入相对较少。

2. 农民增收的方式较为传统,缺乏创新和市场化意识。

3. 农业技术水平不高,生产效率较低。

4. 农产品销售环节中存在中间环节过多、流通成本高等问题,降低了农民的收益。

二、农民增收困难:
1. 资金问题:缺乏资金投入,限制了生产规模和技术改造。

2. 缺乏市场渠道:农产品销售面临营销难、信息不对称等问题。

3. 技术问题:农民缺乏新技术的学习和应用,无法提高生产效率。

4. 政策问题:相关扶持政策不够完善,缺乏对农民增收的长期支持。

三、农民增收可行的解决方案:
1. 加强资金支持:提供贷款和优惠政策,支持农民进行技术改造和规模扩大。

2. 构建农产品市场体系:建立农产品直销渠道,开拓城乡市场,提高农产品附加值。

3. 提高农业技术水平:加大对农技人员的培训和支持力度,推广先进农业技术。

4. 完善扶持政策:建立长效的农业扶持政策体系,为农民增收提供长期保障。

调研结论:为了帮助农民增收,需要加强资金支持和政策保障,同时推动农业产业化和现代农业技术的应用,优化农产品销售渠道,提高农民的收益和生活质量。

关注农民增收问题调研报告范文

关注农民增收问题调研报告范文

关注农民增收问题调研报告范文中央一号文件出台以来,农夫增收问题成了热得发烫的话题。

的确,“三农”问题值得我们如此关注。

但许多地方会议开又开,政府文件发又发,学者演讲震天响。

可你假如问农夫,农夫大叔回答说:搞不懂这新花样。

我们把争论农夫增收的常委会搬进农家小院来如不确定,请部长提出建议,就是要不光我们讲,还要让农夫兄弟知道。

我建议,凡是以后出台的涉农的文件也要让农夫先晓得,听听他们的看法,看看我们制定得是现实、是否合乎民意。

今日,我们争论农夫增收这个问题,我认为不能寄予太高的期望,要放弃“一抓就灵”、“立竿见影”的空想,由于,制约农夫增收,长期存在着以下因素:第一个因素,农产品价格持续低迷。

其次个因素,农业结构不合理。

第三个因素,剩余劳动力转移困难。

第四个因素,农技推广工作薄弱。

第五个因素,农业和农村投资不足。

第六个因素,缺乏必要的金融支持。

第七个因素,农夫自身素养不够高。

第八个因素,深层次的体制问题阻碍进展。

如农夫一家一户小规模分散经营如何与国内外市场连接等全区、全国仍旧亟待解决的问题。

这些缘由众所周知,在此就不绽开来讲了。

那么,在新形式和新要求下,如何才能使我县农夫增收呢?我的观点是不妨跳出农业看农村,走出农村看进展,也许就能透视“三农”症结。

近段时间,我就是带着这种相法深化农村开展调研,这当中,我感到,随着市场经济的进展,增加农夫收入要有新思路、新方法、新措施,要转变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增长方式,更加突出质量和效益,注意农村经济的全面进展。

为此,我提出以下看法:一、用工业化的理念增加农夫收入“解决中国三农问题,功夫不在农内,而在农外。

假如我们仍旧重复过去’打补丁’的做法,已经没有任何意义。

”这是我国改革进展报老总温铁军所说过的一句话。

其实,变通一下他的观点的就是,在看待问题时能跳出问题本身来解决问题,问题往往能看得更透,解决得更彻底。

我说用工业化的理念增加农夫收入,就是要确立“跳出粮食抓农业,跳出农业抓农村”的工作思路,大力进展乡镇企业,靠二、三产业增加农夫收入。

农民增收问题研究述评

农民增收问题研究述评

农民增收问题研究述评摘要:农民增收是整个三农问题的核心和焦点,引起了学术界广泛关注。

近年来学者们对农民增收问题研究的重点领域,即农民增收的现状、影响因素以及促农增收的方法和路径进行了梳理、归纳。

促进农民增收思路和对策的代表性观点认为:调整农业结构;加大对农业的败政投入;推进制度创新;加大农村人力资本开发力度。

关键词:农民增收;农民收入;研究述评解决三农问题是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大任务,也是统筹城乡发展、践行科学发展观的重要内容。

农民增收作为整个三农问题的核心问题从1993年开始引起了众多学者的关注。

至今已延续了十几年时间,其中以2004年的研究最为突出(见图)。

2004年1月,中央以“一号文件”的形式发布了《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促进农民增加收入若干政策的意见》,在时隔18年之后,又一次将中心工作聚焦在三农问题上,由于中央对农民收入问题的重视,使之也成了学术界关注的焦点。

国内学者对农民增收问题的讨论集中体现在农民收入增长特点、影响农民增收因素的研究和促农增收思路与对策研究三方面。

<imgsrc="/Ebook2/ebooks/14-236/14-236-1208/726.j pg" />一、农民增收的特点1.农民收入增幅下降早在1994年有人提出,当时农村发展中突出的问题和矛盾,集中表现为农民收入增长缓慢。

1989年到1991年三年期间,扣除物价增长因素,农民年均增长收入只有0.7%,处于停滞状态(董玉舒,1994)。

张晓山和张旭宏,在2000年对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67 000户农村住户人均纯收入进行调查,结果显示,1997年我国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实际增长4.6%,比上年下降4.4个百分点;1998年增长幅度回落到4.3%;1999年进一步回落到3.8%;2000年只有2%。

农民人均纯收入的增幅连续第四年下跌。

农民收入增长滞缓已成为当前农村经济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张晓山、张旭宏,2001)。

农民增收形势分析与对策思路研究

农民增收形势分析与对策思路研究

农民增收形势分析与对策思路研究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农业农村的改革发展,农业生产技术不断创新,资源的优化利用和创新型服务的建立,为农民增收提供了良好的机遇。

但是,农民增收道路上还存在着各种困难和挑战,亟需通过深入分析和深度研究,制定更加有效的对策思路,实现农民增收的目标。

一、农民增收形势分析1.农业生产技术的不断创新:随着我国农业生产技术的不断创新,农作物高产、高效的生产技术越来越得到广泛应用,不断提升了农民的生产效益和经济收入。

2.农村资源的优化利用:随着我国农村资源的优化利用,通过农业特色产业的发展,不断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推动乡村旅游和休闲农业的发展,进一步增加了农民的收入来源。

3.创新型服务的建立: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农业农村的改革发展,不断推出新的扶持政策,建立创新型服务体系,为农民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和收入来源。

4.就业机会的增加: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越来越多的城市人口向农村迁移,加强了农村就业机会的创造,增加了农民的收入来源。

二、农民增收对策思路研究1.发展现代农业:强化农业科技创新,推动现代农业发展,实现农民增收。

要引导农民选择适合本土土壤和气候条件的作物种植,优化产业结构,例如推广特色种植、绿色种植、有机种植等,提高农业生产效益。

2.拓宽收入渠道:通过发展农村特色产业、促进农村旅游、加快城市化进程等方式,拓宽农民的收入渠道。

此外,还可以发展农村电商、发展电子商务、拓宽农民的销售渠道,提高农产品的附加值。

3.推进农业供给侧改革:通过推进农业供给侧改革,提高产品质量,优化产品结构,加强品牌建设和营销渠道的建设。

例如,推行“优质农产品进城”等项目,提高农产品的供给质量和市场竞争力。

4.加强人才培养和服务:加强农村人才培养和服务体系建设,提供更好的管理咨询、技术服务、营销渠道等服务,提高农民的市场竞争力。

5.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例如加强水利建设、道路建设、电力建设,为农民的生产和生活提供更加方便的环境。

农民增收问题研究文献综述范文格式

农民增收问题研究文献综述范文格式

农民增收问题研究
文献综述范文格式
农民增收问题研究文献综述
一、引言
近些年来,“三农”问题被提到的频率越来越高,也有越来越多的人意识到它的重要性,也成为社会各界关注的焦点。

它被认为是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最大的变数,解决得好与不好直接关系到未来发展的快慢、顺阻。

研究“三农”问题的目的是要解决农民增收、农业增长、农村稳定,而其核心是农民收入问题,因而农民收入成为现今中国农业经济领域的研究重点。

因此,认清我国农民收入现状,分析其产生的原因,寻求农民增收的有效途径,是非常值得我们关注和研究的重大问题。

在近代史上,国家领导人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胡锦涛都曾经针对农民收入增长问题做过相关阐述,党中央有关纲领性文件及学术界、理论界也对其进行过相关探讨和研究,那些观点精深而富有见地,为后人进一步研究此问题提供了具有学术价值的借鉴。

二、国外研究现状
1964年美国学者早在1964年就提出要增加农民收入,就要提高农业生产效率,这就要求引入新的生产要素。

所谓引入新的生产要素,不仅仅是要引进杂交种子、机械这些物的要素,还要引进具有现代科学知识、能运用新生产要素的人,正所谓人力资源与物力资源有效地结合才能带来收益,强调了要增加农民收入主要还是要从新的生产要素入手。

美国学者(2004)就经济发展中的农业、农村、农民问题做相应的研究,主要从三个角度出发研究,分别是:一是农业经济学,特别是对农业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问题的探讨;二是中国经济问题,特别是对人口增长、中国农业和农村问题的分析;三是前社会主义国家经济转轨问题的研究。

对于农民收入增加提出的针对性的政策。

(本文章版权归作者所有,更多农民增收问题研究文献综述范文格式请浏览)。

农民增收政策研究

农民增收政策研究

农民增收政策研究在当前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背景下,农民增收政策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

农民是我国的主要劳动力,其收入增长不仅关系国民经济的发展,也直接关系着社会的稳定。

为了促进农民增收,我国政府出台了一系列扶持政策,但是在实施过程中也面临着诸多挑战。

本文将结合实际情况,从不同的角度对农民增收政策进行深入研究。

首先,农民增收政策的出台是基于我国农民生活水平的现状。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城市与农村之间的差距逐渐扩大。

农民生活水平相对较低,收入水平无法满足其基本生活需求。

因此,政府出台农民增收政策,旨在提高农民的生活水平,实现城乡收入的均衡化发展。

其次,农民增收政策的实施需要考虑到农业生产的特殊性。

农业是我国的基础产业,是农民的主要经济来源。

在实施农民增收政策时,需要结合农业生产的特点,采取有针对性的政策措施。

例如,对农业科技的支持、农业保险的建立等,都可以有效提高农民的收入水平。

再次,农民增收政策的实施离不开土地制度的改革。

土地是农民的根本财富,土地制度的改革对于农民的增收至关重要。

政府应当通过土地流转、土地托管等方式,实现土地的合理利用,提高土地的效益,从而增加农民的收入。

此外,农民增收政策的成功实施需要加强对农民的培训和教育。

农民多数是缺乏专业知识和技能的群体,要想提高其收入水平,必须通过培训和教育,提高其生产技术水平和管理能力。

只有这样,农民才能更好地适应市场经济的发展,增加自身的收入。

此外,政府还应当支持和鼓励农民发展农村产业。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农村产业越来越受到社会重视。

政府可以通过补贴政策、税收减免等措施,鼓励农民发展农村产业,提高其收入水平。

另外,政府还应当加大对贫困地区的扶持力度。

贫困地区是农民增收政策的重点对象,政府应当通过扶贫政策、帮扶计划等方式,帮助贫困地区的农民增加收入,改善其生活状况。

此外,政府还应当引导农民发展乡村旅游业。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乡村旅游逐渐成为一种时尚。

政府可以通过开展乡村旅游节、建设景点等方式,吸引游客,带动当地的经济发展,增加农民的收入。

农民增收调研报告

农民增收调研报告

农民增收调研报告【引言】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村经济取得了显著的发展成就。

然而,农民增收仍然是当前农村发展面临的重要问题之一。

为了深入了解农民增收的现状及问题,本次调研以湖南省某县为例,对农民增收情况进行了详细的调查和分析。

【调研方法】采用问卷调查和深度访谈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数据收集。

在调研过程中,我们共发放了200份问卷,并对10位农民进行了访谈,以了解他们的认知和实际情况。

【农民收入状况】根据调研结果显示,农民的收入状况存在巨大的差异。

大部分农民的收入主要依赖于农作物种植、养殖业以及农村劳动力输出。

然而,由于市场价格波动、天气灾害和技术水平等因素的影响,农民的收入总体上呈现不稳定的趋势。

尤其是一些种植作物和养殖业面临的销售困难问题更加突出。

【农民增收的问题】在调研过程中,我们发现以下几个问题是导致农民增收困难的重要原因之一:1. 市场营销能力不足:许多农民面临着销售渠道不畅、价格谈判能力弱等问题,导致产品销售难以顺利进行,从而影响到农民的收入。

2. 农产品附加值低:部分农产品生产链条较短,加工环节不足,导致产品附加值低,难以提高农民的收入。

3. 缺乏技术支持:一些农民缺乏先进的农业技术和管理知识,无法提高农作物和养殖业的产量和生产效率,限制了收入的增长。

4. 资金困难:许多农民在扩大生产规模、改善生产设备等方面面临资金紧张的问题,限制了农业产业的发展和农民收入的提高。

【农民增收的对策】为了解决农民增收问题,我们提出以下几个对策:1. 加强市场开拓:建立健全的农产品销售渠道,提高农民自身的市场营销能力,增加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

2. 发展农产品加工业:通过发展农产品加工业,提高农产品的附加值,增加农民的收入。

3. 推广先进农业技术:加大农业技术研发力度,推广应用先进的农业技术和管理模式,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增加农民的收入。

4. 加强金融支持:设立专门的金融机构,为农民提供低息贷款和其他金融服务,解决资金困难问题,促进农业产业的发展。

农民增收的现状与困难分析

农民增收的现状与困难分析

农民增收的现状与困难分析农民增收是当前农村发展的重点任务之一,也是构建农民富裕的重要保障。

然而,农民增收仍存在着许多现状与困难。

首先,农民增收的现状是不平衡的。

我国农村地区经济发展水平不均,城乡差距较大。

一方面,发达地区的农民在增收方面有更多的机会和资源,如投资先进农业技术、参与农村电商等。

另一方面,相对欠发达地区的农民则面临更大的困难,如资金和技术资源不足、市场信息不畅等。

其次,农民增收的现状是低效的。

农业生产方式落后、农产品附加值低、农业供给侧结构性不够深入等问题制约了农民增收的效率。

农业生产中存在耕地浪费、资源利用不充分、农产品贮存和加工能力不足等问题,导致农业生产效益不高,农民增收能力有限。

再次,农民增收的现状是不可持续的。

传统农业生产模式下,土地利用率低、农产品自给率高,农民增收的主要依靠是占有更多的土地、提高单位面积产出。

然而,土地资源有限,农民增收难以持续依赖土地扩张。

另外,环境污染和农产品安全问题也限制了农业持续发展,进一步影响农民增收的可持续性。

除了现状外,农民增收还面临一系列困难。

首先,农民缺乏先进技术和管理知识。

农业现代化水平不高,农民普遍缺乏先进农业技术和管理知识,无法适应市场需求的变化和农业供给侧结构性的要求,从而限制了农民增收的能力。

其次,农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相对滞后。

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滞后,交通、电力、通信等基础设施建设不足,制约了农产品流通和加工能力的提升。

农村公共服务水平也相对较低,教育、医疗、文化等方面的缺失使得农民增收的自我提升能力受到限制。

再次,农民融入市场的障碍较高。

农民增收的重要途径之一是把农产品销售到市场,然而,农民融入市场的障碍较高。

一方面,农民信息获取渠道有限,无法及时了解市场需求和价格动态,导致农产品流通效率较低。

另一方面,农民的经营理念和管理能力相对薄弱,面临着销售渠道和品牌建设等方面的困难。

最后,农民增收还面临土地资源有限和农业环境问题。

随着城市化进程推进,农村土地被用于工业和城市建设,农民的耕地面积不断减少,限制了农民增收的空间。

关于促进农民增收的路径探索及调研思考

关于促进农民增收的路径探索及调研思考
三是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作为农业大县,农村基础设施薄弱,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不强仍是基本县情。要抢 抓国家对“三农”的政策扶持机遇,大力争取如中央小农水、农业综合开发、土地整理、乡村道路建设等项目,不断改 善农村水利渠系、村社道路、田间作业道路等基础设施,年建成高标准农田4万亩以上。同时,整合涉农项目资金, 优先投放于县委、县政府确定的重点区域、重点产业的基础设施建设。加大农机新技术新机械推广,扩展农业机械 化作业区域和范围。加快农村公共交通、集中供水、能源电力、网络宽带等基础设施建设和农村公共服务体系建设, 加强农村环境综合治理,提升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为农民增收提供基础支撑。
三是发展基础的新变化,为增加农民收入提供了新支撑。随着国家对农业投入的不断加大,如中央小农水、农 业综合开发、现代农业发展项目、土地整理等一大批重大项目连续实施,农村基础设施明显改善。一批工商资本, 如梓州、佳琪、贵熙、福德等大企业正在转向投资农业,农业经营方式悄然发生着重大变革,为农民搭建起更多的增 收平台。
二是农村工业发展滞后。农村工业及服务业发展不足,吸纳能力不强,就地就近转移就业人员较少。部分龙头 企业商品意识不强,农产品凉晒、烘干等加工设施缺乏,“XX造”产品牌子不响;生态农业、休闲观光农业及农业专 业化服务等效益型农业发展滞后,制约了农民从中获益。
三是农民组织化程度偏低。农民生产经营组织化程度不高,全县现有的400余个合作社真正能带动农民参与生产 经营和进入市场的不多,现有的“公司(合作社)+基地+农户”的经济共同体大多只是量上的结合,龙头企业或农民 合作社带领农民参与现代农业发展和开拓市场的能力较弱,未真正形成三者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利益联结模式。
受社会公共服务。积极争取和实施好扶贫开发项目,引导和调动各级帮扶单位和社会各界参与扶贫开发和帮贫 扶困,推动县内贫困村的贫困人口尽快脱贫。

新时期农民增收面临问题调研报告范文

新时期农民增收面临问题调研报告范文

新时期农民增收面临问题调研报告范文我县农民增收现状多年来,某某县以强化农业基础为重点、以改善民生为方向、以农民增收为核心,不断深化农村改革,为全县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农民增收奠定了坚实基础。

20某某年,全县粮食总产45.9万吨,同比增长6.6%;农业总产值达到51.4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4498元,保持了持续增收的良好格局。

农民增收存在的问题结构性矛盾仍然比较突出,农业产业结构调整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产业结构性矛盾依然比较突出,主要表现为特色农产品规模小,产品质量不高,形不成足够的市场竞争力;投入与收益形成反差,种子、化肥、农药等农资价格不断上涨,而农产品价格上涨空间有限,难以抵消增幅更猛的农业生产成本,农业收益呈逐年下降趋势;劳动者素质还需提高,现代农业加速发展,对农民的生产技能要求越来越高,给农民依靠科技实现增收增加了难度;富余劳动力转移受阻,由于金融危机影响,沿海发达地区相继出现大量工厂关闭或倒闭,农村劳动力实现转移就业的机会大大减少,导致农民的增收渠道减少。

促进农民持续增收的对策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继续抓好农民增收政策的落实,真正把扶持农业、支持粮食生产、促进农民增收的政策不折不扣地落实到位,确保农民得实惠。

打造优势产业。

围绕“建设国家级优质粮棉油猪渔生产基地县”的目标,稳定发展粮棉油等传统产业,每年优质水稻面积稳定在100万亩以上,优质油菜65万亩以上,优质棉35万亩以上;年出栏生猪100万头以上,水产品起水总量稳定在6万吨以上。

重点培育柑橘、蔬菜、葡萄、食用菌、茶叶、杨树、油茶、獭兔、蜂蜜、蛋鸡等10大高效产业,壮大规模、提升品质。

依托区域和资源优势,在县城郊区开发10万亩无公害蔬菜生产基地,在207国道沿线建成3万亩优质葡萄生产基地,在涔北丘岗地区建成10万亩优质柑橘、20万亩优质棉花、30万羽土鸡及土鸡蛋生产基地,在道河、金罗等乡镇建成5万亩油茶生产基地,在太青山建成万亩有机茶生产基地。

农民增收情况调研报告

农民增收情况调研报告

农民增收情况调研报告根据本次调研的要求,我们及时组织人力,就我乡影响农民增收的制约因素、进一步拓宽农民增收的渠道、在农民增收方面的意见和建议三项内容,先后在全乡5个行政村13个移民点,广泛开展了调研,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一、农民增收方面存在的问题1、农村群众还不适应新环境,农民处于种地和务工两难之间。

我乡的移民群众都来自东南部贫困山区,原居住地耕作方式单一,对农业前期的投入较少,群众学科技、用科技的意识不强,农业生产力低下,收入水平较低。

迁至新的环境,由于是灌溉农业,大多数群众没有掌握新的灌水方式,不懂新的耕作方法,加之农业环境较差,农户的收入较搬迁前有所下降,发展生产的积极性受到影响。

另一方面,由于我乡土地均为新开垦耕地,土壤贫瘠,有机质含量低,土地产出效益低,在这种情况下,要想从土地增收,就必须加大农业投入,而我乡群众本来生活状况就非常困难,加之建立新的居所,几乎没有可以用于农业的投入,没有投入收入就是零,不得不出去打工挣钱再投入农业。

在这种状况下,农民要平整耕地还是出去务工,处于两难之间。

2、基层涉农机构不健全,严重影响各项工作的正常开展。

作为新建乡镇,各种农村服务,如金融、农技、畜牧、农机等为农服务部门严重缺失,农户的农业需求得不到满足,严重影响到了农业生产的发展。

涉农专业技术人员严重不足,目前我乡干部中,还没有正规的农业院校的毕业生,农业的发展得不到应有的技术保障,农业新技术新品种得不到推广应用,也影响了农业产量的提高和农业内部的结构调整。

3、村组经济状况较差,制约了农村经济发展和农民增收。

一是较差的经济基础不但影响干部为民服务的工作精力,而且严重影响农业生产投入,农民增收的硬环境难以得到改善。

二是金融政策的影响。

农业银行、农村信用合作社是服务于农村、农业、农民的金融机构,银行转变为商业银行后,存贷款政策向服务效益转变。

目前我乡还没有设立农村金融机构,贷款受担保、质押、抵押等影响,用于生产性的小额贷款非常艰难,加之由于我乡群众户籍尚未迁转,金融部门担心贷款难以回收,不愿意大量放贷,农民难以扩大生产规模,只能维持简单再生产,影响了农民增收。

对农民增收问题的调研调研报告

对农民增收问题的调研调研报告

农民增收问题的调研报告“三农问题”的核心是农民问题,农民增收又是核心的核心。

现阶段农民是否能够增收,增收的速度和质量如何,不仅直接关系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进程,更关系到大多数农民的情绪,关系到农村社会的稳定,关系到党和政府在农村的威信和执政党地位问题。

一、基本情况###镇是##县的大镇之一,地处##县最东面,距新县城40公里。

历史底蕴深厚,唐王征东传说和蟹桥传说就源于我镇,古三岔关更是兵家必争之地,清末举人李龙石名震关东。

我镇交通便利,地理位臵优越,沟海铁路横贯东西,盘海公路和建设中的兴于快速干道延长线为全镇发展注入新的活力,全镇辖11个行政村,6308户,21094人,其中非农业人口1551人,总面积71.69平方公里,耕地面积50565亩,其中水田39615亩,旱田10950亩,人均耕地面积2.5亩。

2011年末,全镇农民人均纯收入实现14100元,高于全县11400元的平均水平。

二、促进农民增收的主要做法和经验加快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推动农业生产调结构、上水平、增后劲。

保护农民生产积极性是促进农业发展,农民增收的最佳途径,目前我镇农业产业主要以水稻、棚菜、肉鸡和水产四大块为主,尤以棚菜和肉鸡产业发达。

一是以农业产业发展促进农民增收。

棚菜产业是我镇农民增收致富的主导产业,目前全镇11个村中有###村、七台子村、岗毗岭村、五台子村、夏家村、蔡家村和夹信子村等七个棚菜专业村,棚菜总面积2.85万亩,建有高标准蔬菜大棚5180栋,从业户数4200多户,从业人员近万人,预计到今年年末全镇棚菜产业总产值可实现3亿元,棚菜产业人均纯收入可实现6900元,在全镇农民人均纯收入中的贡献率达到40.38%,棚菜产业已成为全镇农民增收的主力军。

在大力发展棚菜生产的同时,我们还着力做好“打品牌”、“建市场”,着力推进无公害蔬菜进程和棚菜生产全程机械化进程。

以兴牧集团为龙头,积极开展肉鸡孵化、养殖、加工一条龙产业经营,通过龙头企业拉动周边农户,建立以养殖大户为主体的协会组织,加强对养殖业产、供、销的协调服务,全面提高市场风险抵抗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农民增收问题研究述评
摘要:农民增收是整个三农问题的核心和焦点,引起了学术界广泛关注。

近年来学者们对农民增收问题研究的重点领域,即农民增收的现状、影响因素以及促农增收的方法和路径进行了梳理、归纳。

促进农民增收思路和对策的代表性观点认为:调整农业结构;加大对农业的败政投入;推进制度创新;加大农村人力资本开发力度。

关键词:农民增收;农民收入;研究述评
解决三农问题是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大任务,也是统筹城乡发展、践行科学发展观的重要内容。

农民增收作为整个三农问题的核心问题从1993年开始引起了众多学者的关注。

至今已延续了十几年时间,其中以2004年的研究最为突出(见图)。

2004年1月,中央以“一号文件”的形式发布了《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促进农民增加收入若干政策的意见》,在时隔18年之后,又一次将中心工作聚焦在三农问题上,由于中央对农民收入问题的重视,使之也成了学术界关注的焦点。

国内学者对农民增收问题的讨论集中体现在农民收入增长特点、影响农民增收因素的研究和促农增收思路与对策研究三方面。

<img
src="/Ebook2/ebooks/14-236/14-236-1208/726.j pg" />
一、农民增收的特点
1.农民收入增幅下降
早在1994年有人提出,当时农村发展中突出的问题和矛盾,集中表现为农民收入增长缓慢。

1989年到1991年三年期间,扣除物价增长因素,农民年均增长收入只有0.7%,处于停滞状态(董玉舒,1994)。

张晓山和张旭宏,在2000年对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67 000户农村住户人均纯收入进行调查,结果显示,1997年我国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实际增长4.6%,比上年下降4.4个百分点;1998年增长幅度回落到4.3%;1999年进一步回落到3.8%;2000年只有2%。

农民人均纯收入的增幅连续第四年下跌。

农民收入增长滞缓已成为当前农村经济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张晓山、张旭宏,2001)。

2.农民收入阶段性特征突出
有学者认为,我国农村家庭人均收入具有明显的阶段性特征。

余蔚平将农民收入划分为超常规增长、波动中缓慢增长、农民收入反弹回升、农民收入缓慢下滑、农民收入止跌回升五个阶段。

不少学者认为农民增收呈现阶段性特征是与国家农业政策的调整有着密切的关系。

比如,1978-1984年,逐步确立了家庭承包经营制度,国家大幅度地提高了农产品的收购价格,这两项措施都对农民收入增长产生了重要影响(姜云长,2005)。

2001年以后国家通过取消特产税、加大对粮食直接补贴等多项促农增收措施让农民收入进入恢复性增长阶段(余蔚平,2006、吴炜,2004)。

3.差距不断扩大
所谓差距扩大,主要是指农民与城镇居民之间和地区间收入差距的扩大。

王国敏着重分析了1997-2003年城乡居民的收入差距,1997年我
国城乡收入差距为2.47∶1,到了2003年这个差距扩大为到2.79∶1(王国敏,2005)。

如果考虑到城市居民的一些隐性收入和社会福利,有专家认为,真实的差距已经达到4∶1(胡鞍钢,2002)。

2003年初,国家统计局副局长邱晓华认为,中国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可能达到6:1(邱晓华,2003)。

除此之外,地区之间的差距也在不断扩大。

余蔚平的研究认为,地区间的农民收入差距在逐年拉大,尤其明显的是东西部农民之间的收入差距。

他指出,2000年东部农民的人均纯收入高出西部农民的人均纯收入1 437.1元,到2003年分别高出1 738元(余蔚平,2006)。

二、影响农民增收因素研究
对于影响农民增收的因素,学界术形成的比较有代表性的观点有,农业结构说、体制制度说、人力资本说等等。

1.农业结构说
农业结构说的代表人物是张晓山,他认为,农产品的结构调整并没有伴之以我国消费群体的扩张作出相应的调整是制约农民增收的关键因素(张晓山,2001)。

一些学者认为,农业生产的区域化分比较优势尚未充分发挥出来,农业生产结构单一导致农民增收的渠道也对农民增收造成影响(陈百强2002、韩俊,2003)。

2.体制制度说
一些学者认为制约我国农民增收主要是制度因素。

比如,户籍制度、金融制度、土地制度等十多项具体制度。

3.人力资本说
白云认为,农村人力资源开发的投入不足,导致劳动力素质低,影响劳动力的转移和农业现代化建设进程,是使农民收入增长徘徊不前原因(白云,2010)。

另外,农村家庭的智力投资严重不足,导致农民文化素质低、从而影响农业经营管理水平的改善和农业经济效益的提高,直接制约着农民收入的增长(郭正模,2001)。

三、农民增收的思路与对策研究
针对近年来我国农民收入增收的现状和制约农民增收的因素,学术界提出了大量关于促进农民增收思路和对策,其中有代表性的观点有。

1.调整农业产业结构
增加农民收入最根本的途径是调整农业产业结构,使我国农产品摆脱增产减收的困境,提高农业质量和综合经济效益(韩俊,2001)。

适当压缩缺乏比较优势的粮食作物的种植面积,大力发展附加值高的农业(王国敏,2003)。

要根据自身的自然和经济条件,突出区域特色,重点发展具有比较优势的名、特、优、新拳头产品(王宏,2011)。

2.加大政府对农业的财政投入
要建立稳步增加财政资金对农业的投入机制,真正实现国家财政每年对农业总投入的增长幅度高于国家财政经常性收入的增长幅度(陆文聪,2008)。

在财税方要调整国民收入再分配的格局,改变现行的城市和国有工业导向的政策选择(张晓山,2001)。

3.推进制度创新
鲁德银等人认为,要建立产权完整清晰的,交易费用低的农村土地流转制度,促进土地适度规模经营,提高土地的经济效益(王国敏,
2002)。

韩俊等人认为要促进农民增收在城乡关系方面要由限制农民进城转向主动吸引农民进城。

一方面要取消对农村劳动力进入城镇就业的不合理限制(韩俊,2002)。

另一方面加快户籍管理制度改革步伐,可以从各城市的实际承受能力出发,赋予各市更大的自主权,使其更积极、有序地推进(王宏,2011)。

在农村金融发展上,要打破农业银行和信用社的垄断,组建政府性的专门为中小企业、农民贷款的政策性银行,拓宽乡镇企业和农民融资范围(姜长云,2005)。

从法律、制度、政策完善入手将民间金融组织纳入到农村金融体系中,使其公开化、合法化、规范化,以满足农村经济发展中多层次的融资需求(甘峰明,2003)。

4.加大农村人力资本开发力度
加对大农村教育特别是基础教育的投入,进一步改善农村基础教育的办学条件,确保农村义务教育阶段适龄儿童和青少年学习发展的基本权利(吴云勇,2008)。

结合农村实际情况着力发展职业技术教育,使其掌握有关农业生产专业知识和实用技术(韩新宝,2007)。

加强各类公共培训力度,通过积极宣传各项惠农政策,提高农民运用党的惠农政策的能力(贺喜灿,2010)。

四、小结与讨论
通过文献回顾关于农民增收的研究取得了丰富的成果,笔者试从以下角度对目前的研究现状进行简单的评论。

从研究内容上而言,现有文献中并没对什么是农民收入增长有给出明确的定义,用什么标准来评价农民收入的高低,农民收入增幅究竟要
达到多少才是正常,目前学界尚未给出相关的研究,这就需要学者从理论上对以上问题作进一步的论证。

多数研究还仅仅是依据某一种理论从某个方面来谈解决农民收入问题的思路,基本上还没有学者真正系统地、深入地探讨农民持续增收的路径。

另外,绝大多数的研究者都只是站在国家或各级政府的立场上谈农民增收,而很少考虑农民本身的需求,缺乏多方主体的对话选择与互动,这种将主要研究对象——农民在研究中的缺位,容易导致研究结果可信性和研究建议的可操作性不足。

就研究方法而言,目前的研究多为对统计资料的二手分析,缺乏实地调查研究。

这些研究对于认清目前影响农民收入增加,提高农民收入有其参考价值,然而来自田野实践的实地研究加以对二手资料的分析才是更能体现科学研究的价值,它的结论才有更大的可接收性,因此,在研究农民增收问题上加大实证研究是一个重要的研究方向。

另外,关于影响农民收入因素的分析还没有建立一个类似于国际贸易理论要素市场纳入分析范围的一般均衡模型,还没有人进行过影响力大小的因素筛选。

在此基础上建立模拟收入变化的一般均衡模型,是在定量研究方面需要有所突破的一个环节。

参考文献:
[1]农业部软科学委员会办公室.促进农民增收与全面建设农村小康社会[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5.
[2]余蔚平.政府、市场与增加农民收入[M].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6.
[3]张晓山.农民增收问题的理论探索与实证分析[M].北京:经济管理出版社,2007.
[4]白云.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创新的立论依据与实践[J].学术交流,2006,(3).
[5]陈百强.影响农民增收的原因与应对措施[J].理论探索,2002,(3).
[6]郭正模.农民增收问题:理论分析与政策导向[J].社会科学研究,2001,(5).
[7]韩俊.解决农民增收困难要有新思路[J].经济管理与研究,2002,(5).
[8]鲁德银,蔡根女.农民增收的制度分析[J].改革与战略,2001,(4).
[9]王国敏,曹萍.农民增收:从实证分析到理论研究[J].四川大学学报,2004,(3).。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