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节地球与地球仪学案
《地球和地球仪导学案-2023-2024学年初中地理人教版》
《地球和地球仪》导学案一、导入1. 引入话题:大家知道地球是什么吗?地球仪又是什么呢?今天我们就来进修一下地球和地球仪的知识。
2. 激发兴趣:地球是我们生活的故里,地球仪是我们认识地球的工具,让我们一起来探索地球的奥秘吧!二、进修目标1. 了解地球的基本知识,包括地球的形状、结构和运动;2. 掌握地球仪的基本构造和应用方法;3. 培养对地球和地球仪的兴趣,激发地理进修的热情。
三、进修内容1. 地球的基本知识a. 地球的形状:地球呈近似球体,被称为“地球”。
b. 地球的结构:地球由地核、地幔和地壳组成,地核主要由铁和镍构成。
c. 地球的运动:地球有自转和公转两种运动,自转是地球盘绕自身轴旋转,公转是地球绕太阳运行。
2. 地球仪的基本知识a. 地球仪的构造:地球仪由地球模型、支架和刻度盘组成。
b. 地球仪的应用方法:通过地球仪可以模拟地球的自转和公转运动,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地球的结构和运动规律。
四、进修方法1. 观察实践:通过观察地球仪的构造和应用方法,加深对地球和地球仪的理解;2. 讨论交流:与同砚讨论地球的形状、结构和运动,分享对地球和地球仪的认识。
五、教室实践1. 观察地球仪:让学生观察地球仪的构造,了解地球仪的基本组成部分;2. 模拟地球运动:让学生操作地球仪,模拟地球的自转和公转运动,感受地球的运动规律;3. 小组讨论:分组讨论地球的结构和运动,分享自己的观点和想法。
六、拓展延伸1. 制作地球仪:让学生动手制作简易地球仪,加深对地球仪的理解;2. 探索地球:通过地图、卫星图等资料,探索地球的奥秘,激发对地理学科的兴趣。
七、课后反思1. 思考问题:你对地球和地球仪有什么新的认识和体会?2. 拓展思维:如何运用地球仪来更好地认识地球的结构和运动规律?通过本节课的进修,置信同砚们对地球和地球仪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希望大家能够保持对地理学科的热爱,不息探索地球的奥秘!。
《地球和地球仪导学案-2023-2024学年初中地理人教版》
《地球和地球仪》导学案一、导学目标:1. 了解地球的基本结构和特点;2. 掌握地球的自转和公转运动规律;3. 了解地球仪的作用和应用方法。
二、导学内容:1. 地球的基本结构和特点地球是我们生活的故里,是宇宙中唯一已知有生命存在的行星。
地球由地核、地幔和地壳组成,地核由外核和内核组成,地幔是地球的中间部分,地壳是我们生活的地面。
地球的表面被大片的海洋和陆地覆盖,大气层包抄着地球,形成了适宜生物生存的环境。
2. 地球的自转和公转运动规律地球的自转是指地球盘绕自身轴线旋转的运动,自转一周约为24小时,形成了昼夜交替的现象。
地球的公转是指地球盘绕太阳运动的规律,公转一周约为365天,形成了季节变化的现象。
地球的自转和公转运动共同决定了地球的气候和季节变化。
3. 地球仪的作用和应用方法地球仪是一种用来模拟地球形状和地球运动规律的工具,可以帮助我们更直观地了解地球的结构和运动规律。
应用地球仪时,我们可以通过旋转地球仪模拟地球的自转和公转运动,通过倾斜地球仪模拟地球的倾斜轴和季节变化,通过观察地球仪表面的刻度和标志来了解地球的地理位置和气候带分布。
三、导学过程:1. 观看相关视频或图片,了解地球的基本结构和特点;2. 阅读相关资料,掌握地球的自转和公转运动规律;3. 实际操作地球仪,模拟地球的自转和公转运动,掌握地球仪的应用方法;4. 小组讨论,分享对地球和地球仪的认识和体会;5. 完成相关练习和作业,稳固对地球和地球仪的理解和掌握。
四、导学反思:通过本次导学活动,学生们对地球的基本结构和特点、自转和公转运动规律以及地球仪的作用和应用方法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在实际操作地球仪的过程中,学生们不仅增加了对地球运动规律的直观感受,还培养了观察、思考和合作的能力。
希望通过这样的导学活动,能够激发学生对地球和地球仪的兴趣,增进他们对科学知识的进修和探索。
《地球和地球仪导学案-2023-2024学年初中地理人教版五四学制》
《地球和地球仪》导学案一、导入在我们的生活中,地球和地球仪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
地球是我们生活的故里,而地球仪则是我们认识地球的工具。
通过进修地球和地球仪,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我们生活的这个星球。
二、目标1. 了解地球的基本观点和特点;2. 掌握地球的形状、大小、自转和公转等基本知识;3. 熟悉地球仪的结构和应用方法。
三、进修内容1. 地球的基本观点和特点地球是我们所居住的星球,是太阳系中的第三颗行星。
它是一个由岩石和金属组成的球体,表面被大片的海洋和陆地覆盖。
地球由地壳、地幔和地核组成,外部被大气层包抄。
2. 地球的形状、大小、自转和公转地球是近似于一个椭球体,其赤道直径约为12756公里,极半径约为12714公里。
地球自西向东自转,每天自转一圈,公转则是地球盘绕太阳运动,一年完成一次。
3. 地球仪的结构和应用方法地球仪是一个模拟地球的球体,可以帮助我们更直观地了解地球的形状和地理位置。
它由地球仪球体、支架和底座组成,通过旋转地球仪球体可以观察不同地区的地理位置。
四、进修方法1. 阅读相关教材,了解地球和地球仪的基本知识;2. 观察地球仪的结构,学会应用地球仪进行地理位置的确认;3. 利用互联网资源,查找相关视频和图片,更直观地了解地球和地球仪。
五、练习与拓展1. 请描述地球的形状和大小,以及地球的自转和公转;2. 用地球仪找出你所在的位置,并标注在地球仪上;3. 通过观察地球仪,找出世界上一些闻名的地理位置,如赤道、北极、南极等。
六、总结通过进修《地球和地球仪》,我们对地球的形状、大小、自转和公转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同时也掌握了地球仪的结构和应用方法。
地球是我们共同的故里,只有了解地球,我们才能更好地珍爱和珍惜我们生活的这个星球。
希望大家能够继续深入进修地球科学,探索更多关于地球的奥秘。
《地球和地球仪》 学历案
《地球和地球仪》学历案一、学习目标1、了解地球的形状和大小,能够描述地球的基本特征。
2、掌握地球仪的构成要素,如地轴、南北极、经线和纬线等。
3、学会使用地球仪确定地理位置,包括经度和纬度的读取。
4、理解经线和纬线的特点及用途,能够区分经线和纬线。
二、学习重难点1、重点(1)地球的形状和大小。
(2)经线和纬线的特点及度数划分。
(3)利用地球仪确定地理位置。
2、难点(1)经度和纬度的分布规律及变化特点。
(2)东西半球和南北半球的划分。
三、学习过程(一)导入同学们,当我们抬头仰望星空,总会对我们所生活的这个星球充满好奇。
地球,是我们人类的家园,那么它到底是什么样子的呢?为了更好地了解地球,人们发明了地球仪。
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探索地球和地球仪的奥秘。
(二)地球的形状和大小1、形状人类对地球形状的认识经历了一个漫长的过程。
在古代,由于人们的活动范围狭小,“天圆地方”的说法曾经盛行一时。
后来,随着人们视野的扩大和航海技术的发展,人们逐渐发现地球并不是平的。
麦哲伦船队的环球航行,首次用实践证明了地球是一个球体。
而现代科技的发展,如卫星照片等,更是让我们直观地看到地球是一个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不规则球体。
2、大小我们通常用三个数据来描述地球的大小:平均半径约为6371 千米,赤道周长约为 4 万千米,表面积约为 51 亿平方千米。
(三)地球仪1、地球仪的概念地球仪是人们仿照地球的形状,并按照一定的比例把它缩小制作而成的地球模型。
2、地球仪的构成要素(1)地轴:地球仪上,地球绕转的轴。
地轴是假想的轴,地轴北端始终指向北极星附近。
(2)南北极:地轴与地球表面相交的两点,叫两极。
其中,对着北极星方向的点叫北极,它是地球上的最北点;与北极相反的点叫南极,它是地球上的最南点。
(3)经线和纬线:在地球仪上,连接南北两极并垂直于纬线的线,叫经线,也叫子午线。
经线指示南北方向。
与经线垂直相交的线叫纬线,纬线指示东西方向。
(四)经线和纬线的特点1、经线(1)形状:经线是半圆。
《掌握地球的知识——地球和地球仪教案》
一、《地球的认识》1. 教学目标a. 让学生了解地球的基本形状和结构。
b. 使学生掌握地球的自转和公转。
c. 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观察能力。
2. 教学重点与难点a. 地球的形状和结构b. 地球的自转和公转3. 教学方法采用讲授法、演示法、讨论法等。
4. 教学准备地球仪、地球模型、PPT等。
5. 教学过程a. 导入:通过地球仪和地球模型的展示,引导学生观察地球的形状和结构。
b. 讲解:讲解地球的基本形状(椭球体)、地壳、地幔、地核等结构。
c. 互动:让学生分享自己对地球形状和结构的认识。
d. 演示:通过PPT展示地球的自转和公转,讲解其特点和意义。
e. 讨论:引导学生探讨地球自转和公转对我们的生活产生的影响。
f. 总结: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地球自转和公转的重要性。
二、《地球仪的使用》1. 教学目标a. 让学生学会使用地球仪。
b. 使学生掌握地球仪的基本操作和读图技巧。
2. 教学重点与难点a. 地球仪的基本操作b. 地球仪的读图技巧3. 教学方法采用实践教学法、演示法、指导法等。
4. 教学准备地球仪、地图、PPT等。
5. 教学过程a. 导入:介绍地球仪的起源和发展历程。
b. 讲解:讲解地球仪的基本构造和功能。
c. 演示:通过PPT展示地球仪的使用方法。
d. 实践: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地球仪,熟悉其基本操作。
e. 指导:引导学生学会阅读地球仪上的地图,掌握读图技巧。
f. 总结: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地球仪在地理学习中的重要性。
三、《地球的运动》1. 教学目标a. 让学生了解地球的自转和公转。
b. 使学生掌握地球运动产生的地理现象。
2. 教学重点与难点a. 地球自转和公转的特点b. 地球运动产生的地理现象3. 教学方法采用讲授法、演示法、讨论法等。
4. 教学准备地球仪、地球模型、PPT等。
5. 教学过程a. 导入:通过地球仪和地球模型的展示,引导学生观察地球的运动。
b. 讲解:讲解地球自转和公转的特点,如方向、周期等。
《地球和地球仪导学案-2023-2024学年初中地理鲁教版五四学制》
《地球和地球仪》导学案一、导入引言地球是我们生活的故里,也是我们生存的基础。
地球仪则是我们认识地球的重要工具。
在这节课中,我们将进修地球的基本知识和地球仪的应用方法,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我们生活的这颗星球。
二、进修目标1. 了解地球的基本形状和结构。
2. 掌握地球的自转和公转运动规律。
3. 学会应用地球仪,理解地球仪的作用和构造。
三、进修内容1. 地球的基本形状和结构地球是一个近似球体,由地核、地幔、地壳等层组成。
地球的外部由水和陆地构成,陆地分布在地球表面的各个大洲上。
2. 地球的自转和公转运动地球自转是指地球盘绕自身轴线旋转的运动,每天绕地轴自西向东旋转一周,导致白天和黑夜的交替。
地球公转是指地球绕太阳运动的轨道,每年绕太阳一周,导致季节的变化。
3. 地球仪的应用方法地球仪是一种模拟地球形状和结构的球体仪器,用于表示地球上的各种地理现象和地理位置。
通过地球仪,我们可以更直观地理解地球的各种特征和地理位置干系。
四、进修活动1. 地球形状实验:利用橡皮泥和水果模型制作地球模型,观察地球的近似球体形状。
2. 地球自转实验:利用手持地球仪模拟地球自转运动,观察白天和黑夜的交替。
3. 地球公转实验:利用手持地球仪模拟地球公转运动,观察季节的变化。
4. 地球仪应用:进修如何应用地球仪查找地理位置,标注地理因素,了解地球的地理特征。
五、总结反思通过本节课的进修,我们对地球的形状和结构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对地球的自转和公转运动规律有了更清晰的认识,同时也掌握了应用地球仪的方法和技巧。
地球是我们共同的故里,希望大家珍惜地球资源,珍爱环境,共同建设美好的地球故里。
六、拓展延伸1. 了解地球的气候和气象现象,探索地球上的自然奥秘。
2. 钻研地球上的地理环境和人类活动,思考人类与地球的干系。
七、课后作业1. 制作一个关于地球的海报,展示地球的形状、结构和运动规律。
2. 利用地球仪查找你所在的城市的地理位置,标注出城市的经纬度坐标。
1.2.3 地球和地球仪(第3课时)(教学设计)-七年级地理上册(人教版2024)
1.认知经纬网在地球仪上,经线和纬线相互交织,形成经纬网。
地球表面任一地点的经纬度位置,就是某条经线和某条纬线的交点。
2.经纬网判读四步走①区分经线与纬线②确定南北纬③确定东西经④书写坐标具体方法指导:①区分经线与纬线横纬竖经②确定南北纬1)以赤道为界,以北为北纬,以南为南纬;2)依据递变规律,向北增加为北纬,向南增大为南纬。
③确定东西经1)以本初子午线为界,以东为东经,以西为西经;2)依据递变规律,向东增加为东经,向西增大为西经。
④书写坐标1)先写纬度,再写经度2)先写数值(加°),后写符号3.练习经纬网变式1.经线的不同表示方式2.纬线的不同表示方式3.经纬网的不同表示方法4.小练习经纬网的应用为了精确地表明各地在地球上的位置,人们给地球表面假设了一个坐标系,这就是经纬线。
利用经纬线的经度和纬度,可以确定地球表面上各地点、各地区和各种的地理位置。
它在军事、航空、航海等方面很有用处。
无论到了什么地方,人们都可以使用仪器精确地测定出它的经纬度,从而确定其位置。
小活动每天世界都会发生一些大事件,这些事件都发生在一定的地点。
可以利用经纬网,通过经纬度在地球仪上确定这些地点的位置。
1.在地球仪上,利用经纬网查找城市,填入表1.6。
生:拓展:了解中国的北斗系统中国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简称BDS)是中国自行研制的全球卫星导航系统,也是继GPS、GLONASS之后的第三个成熟的卫星导航系统。
北斗卫星导航系统(BDS)和美国GPS、俄罗斯GLONASS、欧盟GALILEO,是联合国卫星导航委员会已认定的供应商。
拓展:北斗的应用。
地球和地球仪 学案(含解析)2023-2024学年初中地理人教版七年级上册
1.1 地球和地球仪一、学习目标1.了解人类认识地球形状的过程,培养勇于探索、追求真理的精神。
2.了解地球是一个不规则的球体,用相关的证据说明地球的形状,会用平均半径、赤道周长和表面积描述地球的大小。
3.掌握地球仪上经纬线以及经纬度的划分,能用经纬网确定地球表面某一地点的位置。
4.知道东西半球、南北半球的划分界线,能正确判断某一地点所属的半球位置。
二、基础知识知识模块一:地球的形状和大小1.人类对地球形状的认识过程2.地球是一个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__________。
3.地球平均半径__________千米,最大周长约__________千米,表面积约__________亿平方千米。
知识模块二:地球的模型——地球仪1.人们仿照地球的形状,按照一定的比例把它缩小,制作了地球的模型——__________。
2.拨动地球仪,可以看到它是绕着一根轴转动的。
这根轴代表__________。
地轴与地球表面相交的亮点,叫__________。
其中,对着北极星方向的点叫__________,它是地球上的最北点。
与北极对应的点叫__________,是地球上的最难点。
3.在地球仪上,与南、北极距离相等的大圆圈,叫__________。
4.人们规定,全球0°—30°为__________地区,30°—60°为__________地区,60°—90°为__________地区。
5.东西半球的分界线是__________经线与__________经线组成的经线圈。
知识模块三:经线和纬线知识模块四:经度和纬度知识模块五:经纬网1.在地球仪上,经线和纬线相互交织,形成__________。
2.在茫茫人海上航行的轮船,在辽阔天空中翱翔的飞机,都可以利用__________来确定位置,方便导航。
三、随堂检测1.在中学生科普知识交流会上,小向这样描述了地球的形状和大小,其中有误的一项是()A.地球是个赤道稍扁两极略鼓的不规则球体B.地球赤道周长约4万千米C.地球表面积约5.1亿平方千米D.地球平均半径约6371千米2.关于地球仪说法不正确的是()A.地球仪用不同颜色表示陆地、海洋、山脉等B.地球仪能直观地表示地理事物C.地球仪用文字来表示地理事物名称D.地球仪上地理事物的比例尺可能不一样读经纬网图,完成下面小题。
《地球和地球仪》学案+第3课时
《地球和地球仪》学案第3课时一、学习目标1.知识目标(1)运用经纬网来确定某一地区的地理位置。
(2)地球上五带的划分。
2.能力目标(1)通过观察地球仪动手实践活动,帮助学生建立纬线与经线的空间观念。
培养观察、比较地理事物的。
(2)用经纬网确定任意点的位置。
二、重点难点1.重点(1)通过比较,理解掌握经线、纬线,经度、纬度的知识,初步建立经纬网的空间概念。
(2)运用经纬网来确定某一地区的地理位置。
地球上五带的划分。
2.难点(1)纬度与经度的划分和建立经纬网的空间概念。
(2)用经纬网确定任意点的位置。
三、导学问题1.自主学习学生课前预习课本相关内容并搜集整理资料。
通过网络检索资料,使用“学乐师生”APP拍照,在“授课”中分享给全班同学。
(1)概念:经纬网是地球仪或地图上由______和______交织成的网。
(2)作用:确定地球表面任何一点的_______________,广泛应用于______、航海、______、交通以及______等许多方面。
(3)人们根据在地表的分布状况,把地球表面划分为个温度带,简称五带。
南、北回归线之间为;北回归线和北极圈之间为;南回归线和南极圈之间为;北极圈以北为;南极圈以南为。
(4)气候特点:热带;温带;寒带。
2.合作探究(1)读经纬网图,完成下列要求:1)写出A、B两点的经纬度:A_____ B2)A点在B点的______方向B点在D点的______方向3)C点位于______(南、北)半球或______(东、西半球)(2).南极点四周指向什么方向?北极点呢?(3)假设一架飞机从上海起飞,沿着31°N纬线圈飞行,最终能飞回上海吗?它在飞行途中改变过方向吗?如果这架飞机沿着121°E一直向北飞行,它能飞回上海吗?(4)在下图中标出1)、赤道;南、北回归线和南、北极圈并标出它们的度数2)、五带的名称(5)五带中既无极昼极夜,又无阳光直射的是带和带。
(6)有极昼极夜现象的是带和带,有阳光直射的是带。
《地球与地球仪导学案-2023-2024学年初中地理仁爱版》
《地球与地球仪》导学案一、导学目标:1. 了解地球的基本结构和特点;2. 掌握地球仪的应用方法和作用;3. 能够运用地球仪进行地理位置的测定。
二、导学内容:1. 地球的基本结构和特点:a. 地球的形状和大小;b. 地球的自转和公转;c. 地球的分布和特点。
2. 地球仪的应用方法和作用:a. 地球仪的结构和功能;b. 如何应用地球仪进行地理位置的测定;c. 地球仪在地理教学和科学钻研中的应用。
三、导学步骤:1. 导入:通过展示地球仪的图片或实物引起学生的兴趣,激发他们对地球和地球仪的好奇心。
2. 进修地球的基本结构和特点:a. 介绍地球的形状和大小,引导学生思考地球为什么被称为“蓝色星球”;b. 讲解地球的自转和公转原理,让学生了解白昼和黑夜的形成;c. 分析地球的分布和特点,让学生认识到地球的多样性和宝贵性。
3. 进修地球仪的应用方法和作用:a. 分析地球仪的结构和功能,让学生了解地球仪是模拟地球的仪器;b. 指导学生如何应用地球仪进行地理位置的测定,例如找到某个国家或城市的位置;c. 引导学生讨论地球仪在地理教学和科学钻研中的重要性,激发他们对地理学科的兴趣。
4. 练习与应用:让学生分组应用地球仪进行地理位置的测定,提高他们的地理技能和观察能力。
5. 总结与评判: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学到的知识,评判自己的进修情况,激励他们对地球和地球仪的进一步探索。
四、拓展延伸:1. 鼓励学生自行查阅地球和地球仪的相关知识,拓展对地球的认识和理解;2. 组织学生参与地理知识竞争或实地考察活动,增强他们的实践能力和团队合作认识;3. 鼓励学生制作地球仪模型或展示板,展示自己对地球和地球仪的理解和想法。
五、课后作业:1. 完成《地球与地球仪》相关知识的复习和总结;2. 搜集地球和地球仪的图片或资料,撰写一篇心得体会或小短文。
六、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导学,学生对地球和地球仪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和认识,提高了他们的地理知识和地理技能。
地球和地球仪导学案
地球和地球仪导学案地球和地球仪是地理学习中非常重要的概念和工具。
地球是我们生活的家园,是宇宙中唯一已知能够孕育生命的星球。
而地球仪则是一个模拟地球形状和结构的工具,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地球的各种地理现象和地球表面的特征。
本导学案将带领学生深入了解地球和地球仪,探索地球环境和地理定位的基本概念。
一、地球的基本结构和特征地球是太阳系中的第三颗行星,其基本结构由地核、地幔和地壳组成。
地核主要由铁和镍组成,地幔主要由硅、镁、铁等元素构成,地壳则是地表最外层,由一系列岩石构成。
地球呈近似球形,其赤道是最宽的部分,从地球的轴心到北极或南极的距离最短,而从地球的极点到赤道的距离最长。
地球的表面被划分为陆地和海洋两大部分。
陆地包括七大洲和众多岛屿,占地球表面积的约30%。
海洋则占地球表面积的70%,主要包括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南极洲洋和北冰洋等五大洋。
地球上还有许多湖泊、河流、山脉、平原等地理特征,构成了丰富多样的地形地貌。
二、地球仪的结构和使用方法地球仪通常由地球模型、支架和标度尺等部分组成。
地球模型是最核心的部分,其表面绘有地球各大洲、国家和城市,可以用来展示地球表面的地理信息。
支架则用于支撑和固定地球模型,使其稳固地放置在桌面或其他平面上。
标度尺则用来测量地球表面距离和大小的比例。
在使用地球仪时,首先要确认地球仪放置平稳,无晃动。
然后根据需要旋转地球仪,找到要研究的地区或国家。
可以通过地球仪上的经纬线和标度尺来观察地理位置、距离和比例,从而更加直观地了解不同地区之间的关系和地理特征。
三、地球和地球仪的应用地球和地球仪在地理学习和科学研究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地球是我们生活的家园,深入了解地球的结构和特征有助于我们更好地保护环境、预防自然灾害,实现可持续发展。
地球仪则是学习地理知识和研究地理现象的重要工具,可以帮助我们更加直观地理解地球各种地理现象和地表特征。
总之,地球和地球仪是地理学习中的重要概念和工具,通过深入了解地球的结构和特征,掌握地球仪的使用方法,可以更好地认识地球和地球表面的地理特征,提高地理学习的效果和深度。
地球和地球仪(第3课时)精品教案
《地球和地球仪》教学方案第3课时一、教学目标1.在地球仪或经纬网地图上读出任意地点的经纬度,并能说出任意点所处的半球和纬度带位置。
2.利用地球仪或带经纬网的地图找到与给出的经纬度对应的地点。
3.归纳总结经纬网的意义。
4.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空间思维能力。
【教学重点】1.在地球仪或经纬网地图上读出任意地点的经纬度,并能说出任意点所处的半球和纬度带位置。
2.利用地球仪或带经纬网的地图找到与给出的经纬度对应的地点。
【教学难点】1.在地球仪或经纬网地图上读出任意地点的经纬度,并能说出任意点所处的半球和纬度带位置。
2.利用地球仪或带经纬网的地图找到与给出的经纬度对应的地点。
二、教学策略经纬网这部分内容是整个地理学习的基础和重点之一,而且教学难度大,对今后学习有关地理知识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并且它与人们的生产生活实际紧密联系,是学生必备的基础知识。
在教学策略上,如果单纯利用多媒体教学,学生更多的只是感官刺激,学生还是很难真正理解经纬网的含义,无法在具体的经纬网图上准确定位。
采用多媒体教学与游戏教学相结合的方法,让学生切身参与,突破“经纬网定位”这一难点。
三、教学流程四、当堂练习1.某海上救援队收到位于(20°N ,160°E) 的一艘 远洋捕捞船的求救信号。
该远洋捕捞船所在位置是 右图中的( )A.①B.②C.③D.④ 2.2018年12月8日,嫦娥四号探测器在西昌 卫星发射中心(102°E ,28°N )成功发射,并于 2019年1月3日成功着陆月球。
西昌卫星发射中 心所在地位于右图中甲、乙、丙、丁四地中的( ) A.甲地 B.乙地 C.丙地 D.丁地3.阅读经纬网局部图,说出甲、乙、丙的经纬度与所在半球。
4.读经纬图,回答下列问题。
(1)完成图中A 、B 、C 三点的经纬度A________________,B______________,C________________。
初中地理《地球和地球仪》教案
初中地理《地球和地球仪》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地球的形状、地球的运动以及地球仪的构成和作用。
2. 培养学生使用地球仪的能力,提高学生对地理知识的兴趣。
3. 引导学生认识地球与人类生活的关系,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
二、教学内容1. 地球的形状:学生通过观察地球仪和图片,了解地球是一个稍扁的不规则球体。
2. 地球的运动:学生学习地球自转和公转的基本知识,理解地球运动产生的地理现象。
3. 地球仪的构成:学生了解地球仪的基本构成部分,包括经纬网、大陆、海洋、国家边界等。
4. 地球仪的作用:学生通过实际操作,掌握地球仪在地理学习中的作用,如查询地理位置、计算距离等。
5. 地球与人类生活的关系:学生通过讨论,认识到地球是人类生活的家园,要爱护地球环境。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地球的形状、地球的运动、地球仪的构成和作用。
2. 难点:地球仪的操作方法,地球运动产生的地理现象。
四、教学方法1. 采用直观演示法,让学生通过观察地球仪和图片,了解地球的形状和地球仪的构成。
2. 采用讲授法,讲解地球的运动和地球仪的作用。
3. 采用实践操作法,让学生亲自动手使用地球仪,提高实际操作能力。
4. 采用讨论法,引导学生思考地球与人类生活的关系,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
五、教学准备1. 地球仪、地球仪图片、相关视频资料。
2. 黑板、粉笔、多媒体设备。
3. 地球运动示意图、地球仪操作指南。
六、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地球仪和地球仪图片,引导学生思考地球的形状和地球仪的构成。
2. 新课导入:讲解地球的形状,让学生了解地球是一个稍扁的不规则球体。
3. 地球的运动:讲解地球的自转和公转,让学生理解地球运动产生的地理现象。
4. 地球仪的构成:讲解地球仪的基本构成部分,如经纬网、大陆、海洋、国家边界等。
5. 地球仪的作用:讲解地球仪在地理学习中的作用,如查询地理位置、计算距离等。
6. 地球与人类生活的关系:引导学生讨论地球是人类生活的家园,要爱护地球环境。
《地球和地球仪导学案》
《地球和地球仪》导学案一、导学目标:1. 了解地球的基本形状和运动方式。
2. 掌握地球的主要构造和地球的分层结构。
3. 理解地球仪的作用和应用方法。
二、导学内容:1. 地球的基本形状和运动方式地球是一个近似于扁球形的天体,它的自转和公转是地球运动的两种基本方式。
自转是指地球绕自身轴线旋转,公转是指地球绕太阳做椭圆形轨道运动。
2. 地球的主要构造和地球的分层结构地球由地壳、地幔、外核和内核四个部分组成。
地壳是最外层的硬壳,地幔是地壳和外核之间的软流体层,外核是液态铁镍合金层,内核是固态铁镍合金层。
地球的分层结构决定了地球的特性和运动方式。
3. 地球仪的作用和应用方法地球仪是一个模拟地球的球形仪器,可以用来表示地球的形状、地理位置和地球运动等信息。
应用地球仪可以更直观地了解地球的基本特征和地球的运动方式。
三、导学过程:1. 地球的基本形状和运动方式- 让学生观察地球仪,了解地球的球形形状。
- 通过实验或视频展示,让学生了解地球的自转和公转运动方式。
2. 地球的主要构造和地球的分层结构- 让学生观察地球截面图,了解地球的主要构造。
- 通过实验或模型展示,让学生了解地球的分层结构和各层特点。
3. 地球仪的作用和应用方法- 让学生观察地球仪,了解地球仪的基本结构和功能。
- 指导学生应用地球仪查找不同地理位置,理解地球的地理位置和坐标系。
四、导学作业:1. 回答以下问题:- 地球的基本形状是什么样的?- 地球的自转和公转是什么意思?- 地球的主要构造有哪些?各层的特点是什么?- 地球仪的作用是什么?如何应用地球仪表示地理位置?2. 用自己的话简单描述地球的形状和运动方式。
3. 制作一个简易的地球模型,标出地球的主要构造和分层结构。
五、导学总结:通过本节课的进修,我们了解了地球的基本形状和运动方式,掌握了地球的主要构造和地球的分层结构,理解了地球仪的作用和应用方法。
希望同砚们能够加深对地球的认识,更好地理解我们所生活的这颗蓝色星球。
《地球和地球仪导学案-2023-2024学年初中地理中图版北京》
《地球和地球仪》导学案导学目标:1. 了解地球的基本结构和特点。
2. 掌握地球仪的应用方法和作用。
3. 培养对地球的环境珍爱认识。
导学内容:一、地球的结构和特点1. 地球的形状和大小2. 地球的内部结构3. 地球的运动和自转二、地球仪的应用方法和作用1. 地球仪的种类和结构2. 如何应用地球仪进行地理位置的确定3. 地球仪在教学和科研中的应用三、地球的环境珍爱1. 地球面临的环境问题2. 个人如何参与地球环境珍爱3. 地球环境珍爱的重要性导学步骤:一、导入环节请同砚们观看一段关于地球的视频,引导他们思考地球是什么,地球的形状和大小是怎样的。
二、探究地球的结构和特点1. 请同砚们阅读教材相关内容,了解地球的内部结构和特点。
2. 分组讨论,总结地球的形状和大小,以及地球的运动和自转对我们生活的影响。
三、进修地球仪的应用方法和作用1. 向同砚们介绍地球仪的种类和结构,让他们了解地球仪的基本构造。
2. 给同砚们展示如何应用地球仪确定地理位置,让他们亲自操作体验。
3. 引导同砚们思考地球仪在教学和科研中的重要性,讨论其应用价值。
四、探讨地球的环境珍爱1. 分享有关地球环境问题的资料,让同砚们了解地球所面临的挑战。
2. 讨论个人如何参与地球环境珍爱,提倡低碳生活和勤俭资源的重要性。
3. 强调地球环境珍爱的紧迫性和重要性,鼓励同砚们积极行动起来。
五、总结与展望通过本节课的进修,同砚们应该对地球的结构和特点有了更深入的了解,掌握了地球仪的应用方法和作用,同时也培养了对地球环境珍爱的认识。
希望同砚们能够珍惜我们共同的故里地球,积极参与环保行动,共同守护我们美丽的地球。
作业安置:1. 完成教室笔记,对地球的结构和特点、地球仪的应用方法和作用进行总结。
2. 撰写一篇关于地球环境珍爱的短文,表达自己对环保的看法和行动计划。
3. 收集关于地球的图片或资料,展示给同砚们分享,加深对地球的认识。
扩展阅读:1. 《地球的奥秘》2. 《地球仪的魅力》3. 《环保小卫士》希望同砚们在进修中不息探索,不息创新,为地球环境珍爱贡献自己的力量!愿我们的地球更加美丽,更加和谐!。
《地球和地球仪导学案-2023-2024学年初中地理中图版》
《地球和地球仪》导学案
一、导入
1. 请同砚们回答:地球是我们生活的故里,但你知道地球是什么样的吗?
2. 通过观看视频、图片或实地考察等方式展示地球的形貌和特点。
二、进修目标
1. 了解地球的基本观点和特点。
2. 掌握地球的形状、大小、自转和公转等基本知识。
3. 探究地球仪的结构和作用。
三、进修过程
1. 地球的基本观点和特点
a. 请同砚们自主阅读教材相关内容,了解地球的基本观点和特点。
b. 讨论:地球为什么被称为“蓝色星球”?为什么地球是我们生活的故里?
2. 地球的形状、大小、自转和公转
a. 通过实验或模型展示地球的形状和大小。
b. 分组讨论:地球自转和公转的原理是什么?为什么会有昼夜和四季的变化?
3. 地球仪的结构和作用
a. 展示地球仪的结构,让同砚们了解地球仪的构造。
b. 实际操作地球仪,掌握如何应用地球仪确定方向和位置。
四、小结
1. 请同砚们总结今天所学内容,简要概括地球的特点和地球仪的作用。
五、作业
1. 完成教室练习题,稳固对地球和地球仪的理解。
2. 自主探究:利用地球仪找出你所在位置的经纬度,并了解其意义。
六、拓展
1. 请同砚们搜索了解地球的其他知识,如地球的地貌、气候、环境等。
2. 定期关注地球环境珍爱和气候变化等议题,培养对地球的关爱和责任感。
通过本节课的进修,置信同砚们对地球和地球仪有了更深入的了解,也更加珍惜我们生活的这颗蓝色星球。
希望大家能够积极行动,为地球环境的珍爱和改善贡献自己的力量。
愿我们的地球更加美丽,更加宜居!。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C.只有甲能回到原出发地点D.只有乙能回到原出发地点、经度和纬度经度纬度概念 经线上标注的度数 纬线上标注的度数划分 从向东、向西各分 180°从向南、向北各分90°实质某地子午线平面与本初子午线平面 之间的夹角(面面角)某地点到球心的连线与赤道平线面的 夹角(线面角)地球与地球仪导学案【学习目标】 本初子午线、纬线与纬度,经纬网的概念。
纬度与南北半球的划分,高、中、低纬的划分。
【知识梳理】 ----- 自主学习教材1. 了解地球的形状和大小。
2.掌握地轴、两极、赤道、经线和经度,3.东、西经度与东西半球的划分。
4.南、北5.能正确读出某点的经纬度及所处半球。
独立思考问题 、赤道T H'6378 ”平沟半径 赤道周长 〕约4返「米的椭球体。
经线 纬线概念 地球仪上连接 ,并和纬线垂 直相交的线。
地球仪上同平行的线。
特 点 形状圆 方向 指示 方向 指示 方向 长度 都相等(约2万千米) 自赤道向两极逐渐 间隔任意相邻两条经线间的间隔在赤道 上最大 任意相邻两条纬线间的间隔 关系 所有经线都相交于南北两极 所有纬线都相互 【针对练习】 1.)与诗句“坐地日行八万里,巡天遥看一千河”最吻合的地点是( 由上图知:地球的形状特点是:两极 二、地球仪 1. 地轴:地球仪上,地球绕转的轴,其倾斜方向不变一一北端始终指向2. 两极:地轴穿过的地心,与地球表面相交的两点。
3. 经线与纬线 W 89° S B.80 E 、40° N C . 10° E 、1° S D.108 ° W 71 ° N 2.)甲、 乙两人从赤道出发,甲向北行,乙向东行,如果两人前进的方向保持不变,那A.两人都能回到原出发地点B.两人都不能回到原出发地点东经(E ) 西经(W 东经度的度数愈向东 — 西经度的度数愈向西北纬(N )南纬(S )北纬的度数愈向北 南纬的度数愈向南【针对练习】5、经纬网(1)概念:在地球仪或地图上,由经线和纬线相互交织的网格,就 是经纬网。
如右图所示图示BPIFAftEnnJ#3图示 <7、0* 棕衆鏗・用纬.计划分半球 20° W~0 -160° E 为 _ 160° E~180° -20° W为 蔽itfU 北尊it ft, HI5"以 _________ 为界,以北为北半球,以南 为南半球特殊的经 纬度 1、 _____ 的分界线2、 _____的分界线线线为东西经度 经线为东西半球1、 ______ 、 _______ 纬线高、中、低纬度的分界线。
__________ 称为低纬度,30°~60 °称为中纬度, _________ 称为高纬度。
2、 ______ 、 _______ 纬线是五带的分界线。
南北回归线之间是热带, ______________ 是温带,南北极圈到极点之间是寒带。
代号 分布规律 北半球、低纬和我国境内四个条件的是31O" 20*-nr北«iixr J i(r J ar 尸31尸W0*(2)意义:是确定地理坐标的重要依据,只要知道地球上任意一点的经度和纬度,就能确定其所在的地理位置。
同时也可以确定方位关系。
(3)投影类型经纬网在不同的投影方式下,有不同的形状。
经纬网的基本形态常见的有四种,一般变化后的投影图只是取其中的局部而成图。
侧俯视投影图(4)经纬网的判读和应用(一)利用经纬网确定"地理坐标”(1)确定纬线与纬度。
在侧视图和圆柱投影图上,纬线为直线。
纬度数值向北增大的为北纬,向南增大的为南纬;在俯视图上纬线为一组同心圆,若圆心为北极点,各纬线均表示北纬,且数值向北极点增大。
(2)确连接是定经线与经度。
在侧视图上,经线是连接南北两极的线;在俯视图上纬线是由极点向四周呈放射状的一组线段;在圆柱投影图上经线是与各纬线垂直的线段。
不论是在哪种经纬网图上,东经度数值随着地球自转方向增大,西经度的数值随着地球自转方向减小。
极点投影【针对练习】4.)看图,A点的经纬度正确的是(A.经度200,纬度20o B . 20O E,)20O NC. 20oW 20O N D . 20O E, 20oSA4!■1B1cITAH从北腹上仝s.地殊祚跡针方向靛转.圆锥投影图402020(二)禾U 用经纬网定“方向”A .同为东经两个地点比较一一经度数值大的在东边,经度数值小的在西边;B .同为西经两个地点比较一一经度数值大的在西边,经度数值小的在东边; C.两个相比较的地点分别是东经和西经时两地一个是北纬,一个是南纬,则北纬的在北方,南纬的在南方;在经纬网地图上辨别方向A .方格状或圆弧形经纬网图B.以南北极为中心的经纬网图a .判别南北极一一地球自转的方向在北极上空看呈逆时针,在南极上空看呈顺时针。
b .判断东西方向 ---- 由于地球自转的方向是自西向东,可根据自转方向或东西经度分 布来判断东西方向。
5.)读“经纬网图” ,回答问题:⑴写出A 、B C 的地理坐标。
(2 ) A7 E 各点中,位于东半球的,位于热带的有(1)根据两地经度数判断其东西方向(应用“劣弧定向”法)(2) A. B. a .若两地经度之和小于 180 b .若两地经度之和大于180 c .若两地经度之和等于 180°根据两地纬度数判断其南北方向,则东经度的地点在东边,西经度的地点在西边; ,则东经度的地点在西边,西经度的地点在东边;,则说哪一点在东,哪一点在西均可(即无法比较)。
两地都是北纬:则数值大的在北方,数值小的在南方; 两地都是南纬:则数值大的在南方,数值小的在北方;C. a .判断南北方向一一同一经线上的各点为正南、 正北方向(依据:纬线指示东西方向)。
b .判断东西方向 同一纬线上的各点为正东、 正西方向(依据:经线指示南北方向)。
【针对练习】6.)下图中四地位于北京(1160E , 400N )的东南方向、且经度间距离较近的是A 、①B 、②、③ D 、④lao" 130**Lio"11©30®"110 090®20'o'(T 20"w101®60"50'7.)读右图判断, 甲地在乙地的 A.东南 B.西北 C.正南 D.正北 0311【巩固提升】 1.地球仪上,0° 纬线与0。
经线相比( A.正好相等 B .0°纬线是0。
经线长度的两倍 C . 0°纬线稍长 D.0。
经线稍长 2•下列关于地球上东、西、南、北的叙述 ,正确的是( ①与地球自转方向一致的是“西”,相反是“东”②站在地球南极看四周,处处是“南” ③如果沿纬线向东走,永远走不到东方的尽头④如果沿经线向北走,最终可以走到 北方的尽头 A. ①② B. ②③ C. ③④D .②④ 3.在英国伦敦格林尼治天文台的院子里,一条备受世界瞩目的金属线嵌在地面上,把脚 跨在这根金属线的两侧, 意味着脚踩A.东西两半球B. 南北两半球C.东西两个经度D.南北两个纬度 170°i7cr4.在下面的经纬网图中 ,既位于北半球,又位于西半球的有: ①A 点②B 点③C 点④D 点 A..②④B.②③C.③④D.①②读下图,回答5〜7题。
A BC D丁105.甲、乙、丙三艘轮船从所在海域同时沿图示方向驶向 1800经线,- 乙60若时速相同,则(A、同时到达 B 、到达的顺序是甲、丙、乙C到达的顺序是丙、乙、甲 D 、到达的顺序是甲、乙、丙6.关于图中甲、乙、丙位置的叙述,正确的是(A、甲、乙、丙都位于西半球B、丙在乙的西南方向C甲、乙位于东半球,丙位于西半球D、甲在丙的东北方向7.读图回答:(1) A B两点的地理坐标为:(2) A在半球(东或西),B在半球(南或方向。
8.读下图,完成有关问题(1)图中A点的经纬度是。
B点在东、西半球中的.半球,B点所在的大洲或大洋是(2)若某人从C点出发,向东后转向南再转向西最后转向北各旅行200千米,终点位于出发点的什么方向?9.根据下图经线网所示的内容,回答问题。
(1)给各条经线标注“ E”或“ W。
(2) A B、C三点位于. 半球(东、西),D点位于. 半球(南、北)。
(3) A点在C点的方向,C点在D点的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