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与纵隔正常及病变X线PPT

合集下载

肺与纵隔基本病变x线表现PPT课件

肺与纵隔基本病变x线表现PPT课件

X线表现为多发大小不等的结节影, 可伴有胸腔积液。
周围型肺癌
X线表现为圆形或椭圆形肿块,边缘 毛糙,有时可见分叶征。
纵隔肿瘤X线表现
胸腺瘤
X线表现为前上纵隔肿块,可伴有 胸腔积液或心包积液。
神经源性肿瘤
X线表现为后纵隔肿块,可伴有脊 柱侧弯或椎间孔扩大。
胸内甲状腺肿
X线表现为前上纵隔肿块,密度均匀 或不均匀,边缘清晰或毛糙。
肺与纵隔病变患者可能存在心理压力 和焦虑情绪,心理支持可以帮助患者 调整心态,积极面对疾病。
康复训练
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适当的康 复训练,如肢体功能锻炼、语言训练 等,促进身体康复。
THANKS
感谢观看
临床表现
咳嗽
咳嗽是最常见的症状, 可伴有咳痰、气喘等。
胸痛
胸痛可表现为钝痛、刺 痛等,可放射至肩部或
背部。
呼吸困难
呼吸困难可表现为气促 、呼吸浅快等,严重时
可出现紫绀。
其他症状
发热、体重减轻、食欲 不振等也是肺与纵隔基
本病变的常见症状。
02
CATALOGUE
X线检查技术
X线检查原理
01
X线是一种电磁波,具有穿透性、 荧光性和摄影效应,能够穿透人 体组织并形成影像。
01
02
03
04
保护隐私
确保患者隐私,避免无关人员 接触患者。
正确体位
确保患者按照要求摆好体位, 以便更好地观察病变。
避免重复照射
减少X线照射次数,避免对患 者的潜在危害。
观察影像
仔细阅读X线检查结果,结合 临床表现和其他检查结果综合
分析。
03
CATALOGUE
肺与纵隔基本病变X线表现

最新第二篇肺与纵隔影像诊断1打印-PPT文档

最新第二篇肺与纵隔影像诊断1打印-PPT文档

3.高分辨力CT扫描(HRCT):基本 技术包括薄层(1~3mm)扫描、高分 辨力算法重建图像以及高仟伏和高 毫安。
4.螺旋CT(单排、多排)。 5.EBCT、电影CT、Pct/CT。 6.三维重建、灌注成像、仿真内镜。
1.优点:主要用于胸廓、纵隔及大血管(血管 流空效应)病变的诊断。
2.缺点:运动伪影的干扰使图像欠清;对肺 内病变特别是肺弥漫性病变的诊断不如CT。
(六) 膈
1.在CT上呈软组织影; 2.右膈脚起自第1~3腰椎前面,左侧起 自第1~2腰椎。较粗大或分叶状膈脚类似 淋巴结。膈脚后部为胸腔,前部为腹腔。
(七) 纵隔
1.纵隔的分区:现采用六分区法,即将 纵隔分为前、中、后三区,再以主动脉弓 为界将纵隔分为主动脉弓上区及主动脉弓 下区。前纵隔位于心脏,大血管之前与胸 骨后方;中纵隔即心脏、主动脉及气管所 占据的部位;后纵隔为胸椎前及椎旁沟与 食管前缘之间的空隙。
3.胸部能量减影摄片:能量减影 (energy subtraction)的原理是利 用两次不同剂量X线对同一部位的 曝光而获得的图像。根据诊断的需 要可显示不同的组织结构如骨骼、 软组织或肺等。
(四) 造影检查
1.支气管造影:碘造影剂的引入,痛苦小, 有一定危险,目前少用,被HRCT代替。 2.血管造影:
4.支气管血管束:结缔组织包绕的支气 管和其伴随的肺动脉统称为支气管血管束。 正常结缔组织不能显示,肺野内带支气管血 管束均可见,5级支气管以远的气道就难以 显示,仅见中外带肺动脉影,可达胸膜下 5mm处。
(四) 次级肺小叶(Secondary Lobules)
1.概念:次级肺小叶为3~5个终末细支气 管所属的肺组织,也是具有纤维结缔组间 隔的最小肺结构,是高分分辨力CT(HRCT) 所观察的基本单位。

呼吸系统X线诊断学正常X线表现基本病变ppt课件

呼吸系统X线诊断学正常X线表现基本病变ppt课件

ppt课件.
73
横膈(线图)
ppt课件.
74
正常胸部X线表现
膈 (diaphragm)
位置:第九、十后肋或第六前 肋水平。
右膈较左膈高1-2cm 形态:圆顶状最高点位于内侧
运动:随呼吸上下运动
两角:肋膈角、心膈角 影响因素: 胸、腹腔压力的影响
ppt课件.
75
ppt课件.
76
ppt课件.
77
3、肺门、肺纹理由那些组织构成?
ppt课件.
79
呼吸系统X线诊断学 基本病变
ppt课件.
80
学习要点
本节应了解、熟悉和掌握的知识点: ⒈掌握肺部和纵隔基本病变的X线表现及其
与病理改变的关系 2.了解肺部基本病变的概念和形成原因
ppt课件.
81
学习难点
本节学习中的难点: 1. 肺不张的X线表现 2. 肺、纵隔良恶性肿块的影像学表现 3. 肺间质病变的X线表现
钙化:第一前肋25岁起钙化,其余由下而上钙化,钙化
时呈不规则斑片状
ppt课件.
30
一、正常胸部X线表现 (一)胸廓
2、骨性胸廓
(Bony thoracic cage)
肋骨先天变异
颈肋、叉状肋、肋骨融合
ppt课件.
31
颈肋
第七颈 椎发出
ppt课件.
32
杈 状 肋
ppt课件.
33
肋 骨 桥
ppt课件.
禁忌症:
1. 一般情况差心肝肺功能不佳者
2. 急性肺部感染或进展期肺结核
3. 正在大咯血(7-10天)者
4. 碘过敏者
ppt课件.
14
支 气 管 造 影 正 位

医学影像学-肺与纵隔(一)PPT

医学影像学-肺与纵隔(一)PPT
• 观察空洞应注意部位、数目、洞壁厚度、洞 壁内缘及外缘的形态、洞内容物以及空洞周 围的情况。
• 通常空洞壁厚度在3mm以上为厚壁空 洞,3mm以下为薄壁空洞。空洞可有液体存 在,形成气液面。
空洞
空洞
空腔
• 肺原有腔隙的病理性 扩大所形成的含气囊 腔,
三、肺基本病变
• 肺不张 • 肺气肿与过度充气 • 实变 • 结节与肿块 • 空洞与空腔 • 间质改变 • 胸膜病变
胸部影像(chest radiology)
• 一、检查技术 • 二、胸廓、肺影像解剖 • 三、肺基本病变 • 四、肺病变 • 五、纵隔影像解剖 • 六、纵隔病变
二、Imaging anatomy
• 胸廓 •肺
• 胸壁软组织 • 骨性结构 • 胸膜
• 肺野与肺带 • 肺纹理 • 气管与支气管 • 肺实质与肺间质 • 肺叶、肺段、肺小叶、腺泡 • 肺门
肺良性肿块(错构瘤)
肺良性肿块(TB)
肺部恶性肿块的特点
• 1.多数肿块边缘清楚有分叶或切迹; • 2.坏死不规则,偏心空洞,内缘不整、壁结节,多见鳞癌; • 3.肿块内可有1~2mm的空泡征及空气支气管征,对诊
断肺腺癌有重要价值; • 4.强化实性部分中度强化,坏死不规则; • 5.肿块周围可有放射状、短而细的毛刺/突起; • 6.肿块近胸膜处可见脏层胸膜向肿块凹陷(胸膜凹陷征); • 7.肿块近肺门侧可见紊乱聚拢的血管影; • 8.可见支气管直达肿块边缘呈截断或管壁增厚、变窄; • 9.转移或/和浸润征象.
纵隔肺门可向患侧移位, 膈肌上升,肋间隙变窄。 不同部位肺不张形态有异。
右肺上叶肺不张
• 右肺上叶支气管层面以 上右侧纵隔旁.
• 三角形或窄带状软组织 密度阴影,尖端指向肺门.

肺与纵隔ppt课件

肺与纵隔ppt课件
素 增生(属抗损伤):巨噬细胞、内皮细
胞、纤维母细胞---肉芽组织形成
48
炎症的结局 1.痊愈:液化、吸收、修复---完全痊愈;
肉芽组织—纤维化—不完全痊愈 2.迁延不愈:慢性炎症 3.蔓延播散: ⑴局部 ⑵淋巴道 ⑶血道
49
炎症的类型:
1.变质性:变性、坏死为主,如干酪性肺 炎;
2.渗出性:
病理基础:退变或坏死组织以及肿瘤组织发生 的钙化。有坏死、脂肪、血管、变性组织、囊 肿壁等。
X线:边缘锐利,大小、形状不一,呈斑点状,
块状或球形的高密度影;呈局限或广泛分布。 病变:
结核:弥漫性点状、结节状,分叶状。
肺错构瘤(爆米花样)
肺癌:沙砾样。 血管性:层状、条状。
35
36
7.肺实质与肺间质病灶的鉴别
51
(二)结核
病灶的类型及转归:
渗出(班片样病灶)---吸收、纤维化
增殖(腺泡结节样病灶)---吸收、纤维 化、长期存在
变质(干酪样坏死)---空洞、干酪性肺 炎、播散(血行或经支气管)、钙化、 净化空洞
其他伴随改变:
淋巴管炎、淋巴节炎、广泛纤维化、支 气管扩张(本身破坏或纤维化导致)、 肺硬变、其他组织器官结核
结节:<15mm。常见病:结核、慢性炎症、肺癌。
肿块:正常肺组织被炎性肉芽组织或肿瘤组织所 代替或占据形成的肿块,肺肿瘤以形成肿块为特 征。 肿块呈圆形或类圆形以及分叶状致密块 影。 >20mm,具有大小、形态、密度、边缘。良恶性 区分,单发或多发。
25
26
27
4.条索,网织,颗粒,蜂窝状
⑴浆液性:血清渗出为主,如结核性渗出 性胸膜炎
⑵纤维素性:渗出物含大量纤维素,可被 蛋白酶液化,如大叶性肺炎;

肺与纵隔检查与正常课件

肺与纵隔检查与正常课件

纵隔内的大血管为肺部提供营养,肺 部疾病可以影响血管的正常功能。
纵隔内的淋巴结是肺部感染和肿瘤等 疾病的常见转移部位。
02
肺与纵隔的检查方法
X线检查
X线检查是肺与纵隔疾病常用的影像学检查方法之一,通过X线透视和拍片可以观察 肺部和纵隔的形态、密度和结构。
X线检查对于肺部炎症、肺结核、肺癌等疾病的诊断具有重要意义,同时也可以用于 观察肺部手术后恢复情况和治疗效果。
肺组织信号均匀,无异常信号影,支气管通畅,无阻塞或狭窄。
纵隔
纵隔内血管、气管和食管等结构显示清晰,无异常信号影或肿大淋巴结。
正常超声表现
肺部
显示肺实质回声均匀,无异常回声影 ,支气管通畅,无阻塞或狭窄。
纵隔
显示纵隔内血管、气管和食管等结构 正常,无异常回声影或肿大淋巴结。
04
肺与纵隔常见疾病影像学表现
鉴别诊断方法
根据症状鉴别
根据患者的症状,如咳嗽、胸痛 、呼吸困难等,结合影像学检查 结果,对肺与纵隔疾病进行鉴别

病程鉴别
根据疾病的病程,如急性、慢性 等,结合影像学检查结果,对肺
与纵隔疾病进行鉴别。
病因鉴别
根据疾病的病因,如感染、肿瘤 、免疫系统疾病等,结合影像学 检查结果,对肺与纵隔疾病进行
鉴别。
详细描述
肺癌的影像学表现多种多样,包括肺 部结节或肿块、支气管狭窄或阻塞、 肺门淋巴结肿大等。肺癌的影像学特 征有助于早期发现和诊断,为制定治 疗方案提供重要参考。
纵隔肿瘤
总结词
纵隔肿瘤是指在纵隔区域生长的肿瘤,影像学表现为纵隔内占位性病变,形态多样,密 度不均。
详细描述
纵隔肿瘤的影像学表现有助于诊断和鉴别诊断,常见的影像学特征包括纵隔内占位性病 变、形态多样、密度不均等。了解纵隔肿瘤的影像学表现有助于制定合适的治疗方案。

肺部常见病变的X线片总结PPT课件

肺部常见病变的X线片总结PPT课件
监测病情发展
定期进行X线片检查可以监测肺部病变的发展趋 势,及时发现病情变化,采取相应措施。
3
调整治疗方案
根据X线片显示的病变情况,医生可以调整治疗 方案,提高治疗效果和患者的生存率。
THANKS FOR WATCHING
感谢您的观看
监测放疗效果
02
通过X线片可以观察到放疗后肿瘤的变化情况,评估放疗效果,
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预防并发症
03
放疗过程中,X线片可以帮助监测正常组织的反应和损伤情况,
及时发现并处理可能的并发症。
X线片在治疗效果评估中的应用
1 2
评估治疗效果
治疗后,通过X线片可以观察到肺部病变的变化 情况,评估治疗效果,为后续治疗提供依据。
02
X线穿透人体时,不同组织对X线 的吸收程度不同,导致胶片上形 成的影像深浅不一,从而能够观 察到人体内部结构。
肺部X线片正常表现
肺部X线片上可见两 个肺叶呈黑色,中间 有纵膈分隔,两侧有 肋骨包围。
正常肺部组织密度均 匀,无异常密度增高 或减低区。
正常肺部纹理清晰, 从肺门向肺野呈放射 状分布,由粗到细逐 渐分支。
肺部常见病变的x线片 总结ppt课件
目录
• 肺部X线片基础知识 • 常见肺部病变的X线片表现 • X线片解读技巧与注意事项 • X线片与其他影像学检查的比较 • X线片在肺部病变治疗中的应用
01
肺部X线片基础知识
X线片成像原理
01
X线是一种电磁波,具有穿透性, 能够穿透人体组织并投射在胶片 上形成影像。
X线片在肺部病变诊断中的应用
X线片是肺部病变诊断的重要手段之一,能够发现肺部炎症、肿瘤、结核等病变。
X线片可以观察肺部病变的位置、形态、大小以及与周围组织的关系,为进一步诊断 和治疗提供依据。

肺与纵膈影像诊断精品PPT课件

肺与纵膈影像诊断精品PPT课件
呼吸时相的移动,来推断异物的位置。 3. 呼气性活瓣阻塞引起肺气肿,完全阻塞引起肺不张。
不透X线异物
右侧主支气管内金属异物
右肺气肿,纵隔稍左移
透X线异物
肺炎(Pneumonia)
部位:实质性肺炎: 大叶性、小叶性。 间质性肺炎:
病源:细菌、病毒、支原体、霉菌等 理化和过敏因素:毒气 、花粉等 肺炎的影像诊断主要依据X线,可明确 病变的部位和范围,以及动态变化,对 病原诊断比较困难。
支气管造影显示右 上叶支气管扩张
左肺下叶多个圆形扩张的支气管 印戒征
支气管扩张
支气管扩张高 分辨力CT表现
柱状扩张呈“双轨”征 柱状扩张呈戒指环状 充满黏液
囊柱状扩张 呈葡萄串状

柱状扩张




气管、支气管异物
(Foreign body of trachea and bronchus)
临床表现:多见于儿童,吞食史,刺激性呛咳,呼吸困难。 病理:机械性阻塞引起阻塞性肺炎、肺不张和肺气肿。 X线表现: 1. 不透X线异物,可直接显示; 2. 透X线异物:可根据肺气肿、肺不张的位置及纵隔在不同
病理基础
支气管、肺的 化脓性炎症
支气管腔内 分泌物淤积
长期剧烈咳嗽
支气管壁破坏
支气管腔内 压力↑
先天性因素:支气管弹力纤维、软骨发育不全
肺不张、 肺纤维化
支气管外在性 牵引
支气管扩张
•X线平片表现:部分可无异常表现
①纹理改变 增多、紊乱,网状或蜂窝状 卷发状、管状透明(双轨征) 杵状致密影
②肺内炎症:小片状致密影、空腔内液平 ③肺不张:三角形致密影 • CT:轨道征;印戒征
右中叶大叶性 肺炎(实变期)

肺与纵隔常见疾病x线诊断PPT课件

肺与纵隔常见疾病x线诊断PPT课件


2-3cm类圆形致密影 边界清晰光滑 密度较高有较多钙化, 常不强化 卫星灶:结核球周围散 在分布的纤维硬结病 灶
47
结核瘤及卫星病灶
48
浸润型肺结核--干酪型肺炎


密度较高的片状致密 影 病灶内出现虫蚀空洞
49
慢性纤维空洞型肺结核


纤维厚壁空洞 广泛纤维化(上 叶收缩下肺纹垂 柳状) 支气管播散灶
54
肺癌的组织类型


鳞癌:最多、大支气 管、男性、生长慢 腺癌:女性、转移早 肺泡癌

充血期:肺纹理增强,CT可见肺野磨玻璃 样变 实变期:典型的以肺叶或肺段为单位的渗 出性实变(片状阴影:密度均匀、边界模 糊或以叶间裂为界、含气支气管)
消散期:密度不均的斑片状
14


15
左舌叶肺炎
16
右上肺炎
17
右下肺炎
18
肺炎吸收
19
支气管肺炎bronchopneumonia


22
间质性肺炎 interstitial pneumonia


临床 常继发于麻疹、百日 咳、流感;成人多为 肺间质纤维化 气急、咳嗽、紫绀、 原发病症状;体征较 少


病理 细小支气管浸润 间质结构炎性细胞浸 润 淋巴管炎变 肺泡炎性渗出
23
间质性肺炎-X线表现



肺纹理增粗模糊、交 织成网,血管束增粗 肺纹理间小点状影或 磨玻璃状影 肺门增大模糊 弥漫性肺气肿
38
39
胸内淋巴结结核

炎症型:小儿肺门增 大模糊

结节型:儿童肺门、 纵隔旁肿块影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骨性胸廓
肋骨先天变异: 颈肋 杈状肋 肋骨融合
骨性胸廓
肩胛骨:
• 标准正位胸片 内缘应在肺野边缘之外 • 双臂内旋不够与肺
野外带重叠
骨性胸廓
锁骨: 胸锁关节 肩锁关节 双侧对称
骨性胸廓
胸骨
由柄、体、剑 突组成 正位与纵隔重 叠,侧、斜位 显示全貌
骨性胸廓
胸椎 正位横突见于纵 隔外,可与肺门 重叠
呼吸系统
肺与纵隔的放射检查技术
应用最普遍的是胸部摄片 多数疾病可经平片结合透视和CT作出诊断
▪ 成像质量好:密度较低/良好的自然对比
▪ 疾病繁多:与外界接触/肺泡过滤
肺与纵隔的X线检查
▪ 胸部拍片 ▪ 胸部透视 ▪ 高千伏摄影(DR/CR) ▪ 肺动脉造影/支气管造影 ▪ 胸部CT ▪ MRI
胸部摄片Chest radiography
支气管阻塞及其表现
支气管阻塞原因 管腔内堵塞:肿瘤、异物、分泌物、凝血块等 管壁增厚:肿瘤、创伤、炎症、畸形 管壁外压迫:肿瘤、淋巴结肿大
支气管阻塞后果 阻塞性肺气肿 阻塞性肺炎 阻塞性肺不张
支气管阻塞的病理生理学和影像学 与胸腔的压力和小支气管壁肌肉的舒缩有关
支气管部分阻塞引起 支气管完全阻塞后, 支气管的呼气性障碍, 肺内气体18-24小时
导致终末细支气管 血液交换吸收,导 以远含气间隙过度 致肺泡萎缩——肺 充气膨胀和肺泡壁 不张 破裂——肺气肿
肺气肿
直接征象
肺野透亮度增高 (吸气相与呼气相 接近)
肺纹理细、少
肺大泡
间接征象 桶状胸 膈肌低平、活动减弱
心影缩小、肺血管内 粗外细萝卜根状
局限性肺气肿
较大支气管病变,小儿多为异物,成人多为肿瘤
2、肺门:
概念: 肺动、静脉、支气管、淋巴组织等的总和投影 主要组成: 肺动脉、静脉大分支、支气管 位置:两肺内带2-5前肋间、左略高 分部:分上下两部,夹角为肺门角
右肺门下部主要是右下肺动脉 侧位:两肺门重叠、右偏前
肺门结构示意图
▪ 1、气管 ▪ 2、右主支气管 ▪ 3、右肺动脉 ▪ 4、下后静脉干 ▪ 5、右下肺动脉干 ▪ 6、肺门角 ▪ 7、中间支气管 ▪ 8、右上肺静脉 ▪ 9、右下肺静脉 ▪ 10、左肺动脉弓 ▪ 11、舌叶动脉 ▪ 12、左下肺动脉 ▪ 13、左上肺静脉 ▪ 14、左下肺静脉
弥漫性肺气肿
终末细支气管节段的阻塞
检查肺气肿CT敏感度高,深呼吸时CT值变化小于 100HU可明确空气潴留
阻塞性肺不张
肺内气体减少和肺体积缩小(先天、获得)
表现形式与不张部位和有无原发病变有关
直接征象
肺叶密度增高 肺叶体积缩小 叶间裂向心性移位 肺血管纹理聚拢
间接征象(代偿移位) 肺门移位 代偿性肺气肿 纵膈心脏移位 胸廓塌陷 膈肌上升
薄壁透光区:内无液 平外无实变
见于肺大泡、肺气囊、 肺囊肿、囊状支扩等
空腔
增殖性病变(腺泡结节病变)
肺组织肉芽肿、血
结节点状阴影
管及其周围炎、间 梅花瓣状
质浸润
密度较高
见于慢性肺炎、结核、 边界较清晰 结缔组织疾病、肿瘤 直径4-6mm 早期
肺结节与肿块
肿瘤组织增生堆积或 炎症组织被纤维组织 包裹
索条状、网状、蜂窝状、粟粒状影 间隔线:A线、B线、C线 HRCT:显示肺小叶范围病变的微细结构
显示肺间质病变多种特征性表现
间质纤维化
肺间质增厚
钙化:组织坏死后因酸碱度变化,
钙离子以钙盐的形式沉积
形状不定的高密度影: 边界锐利、密度极高
病灶中钙化比例越大, 良性病变的可能性越 大
钙化
癌性空洞:壁厚、 不规则、偏心、壁 结节
壁厚大于15mm多 为恶性
厚壁空洞
厚壁空洞
厚壁空洞
薄壁空洞=壁厚小于3mm
多见于肺结核
长期存在的结核空洞 内可继发真菌感染 (内部出现可移动的 团状真菌球)
无壁空洞=虫蚀样空洞
见于肺结核的干酪性 肺炎
空腔
肺内正常腔隙的病理性扩大
HRCT上为细线状影 肺段:正常时根据支气管、血管走行判断
实变时呈尖端指向肺门的楔状影 肺小叶:HRCT解剖结构 肺纹理:横行由粗渐细
纵行圆形椭圆性影、支气管伴行 下叶后部纹理较粗—坠积效应
上叶肺段
下叶肺段
肺 窗
主动脉窗层面
纵隔窗
六个基本层面
胸廓入口层面
胸骨柄层面
主动脉弓层面
尖端指向肺门,底位于肺表面 结构:小叶核心、实质、间隔
(4)腺泡(呼吸小叶):
每支终末细支气管以远的肺结构 肺实质和X线病理改变的基本单位 大小:直径4-7mm
(5)肺实质和肺间质:
肺实质—具有气体交换功能的含气间隙和结构 肺间质—肺的支架结构(支气管、血管周围、
小叶间隔及胸膜下的结缔组织)
5、气管与支气管
主动脉窗层面
气管分叉层面
左心房层面
增强扫描
三、MRI
[小结]
❖ 肺叶、肺段、肺小叶、腺泡是肺的解剖学结构 肺野、肺门、肺纹理是解剖学结构X线上的投影
❖ 肺门、肺纹理的组成及主要成分 ❖ 纵隔六分区法及各区的主要结构
胸部疾病的基本影像表现
湖北医药学院医学影像一系 医学影像学教研室
同病异影,异病同影 基本病理决定病变的基本影像表现
支气管气相(空气支气管征): 当实变扩展到肺门附近,较大的含气支气
管与实变的肺组织常形成对比,在实变区内 可见到含气的支气管分支影
肺实变(图示)
大叶性实变
空洞
肺病变组织坏死、 空洞壁的形态及厚度反
液化后经支气管排
应空洞的性质

厚壁空洞=壁厚大于3mm
多见于肺脓肿、肺癌、 部分肺结核等
站立后前位:常规 侧位:病变定位
胸部摄片Chest radiography
▪ 仰卧前后位:不能站立者及婴幼儿 ▪ 斜位:肋骨、心脏
肺与纵隔的透视检查
▪ 简便、经济 ▪ 多方位多角度 ▪ 观察功能变化
▪ 辐射量大 ▪ 无永久纪录 ▪ 清晰度差
▪ 仅仅作为胸部摄片的 补充检查
DR/CR
▪ 120KV以上管电压,5-7mAS ▪ 减少胸壁结构干扰,清晰显示细节
钙化
三、胸膜病变
(一)胸腔积液 (二)气胸与液气胸 (三)胸膜粘连、肥厚、钙化 (四)胸膜肿块
(一)胸腔积液
病因: 炎症、肿瘤、外伤、代谢障碍等 病理:渗出液、漏出液、血性、乳糜液 X线:发现积液但不能定性
少于300ml积液立位难以发现 CT:(1)可发现少量积液(100ml以下)
(2)寻找积液原因:肺内肿块等 (3)鉴别积液与胸膜、纵隔肿瘤 (4)多不能定性(急性出血高密度)
1、游离性积液: 少量—第4前肋下缘以下
中量—第2-4前肋下缘之间
大量—第2前肋下缘以上
少量胸腔积液
外后侧肋隔角变钝, 膈肌活动正常
影像学检查方法对积 液的敏感性:B超-CT--X线
400Hu 纵隔窗:W300~500Hu L 30~60Hu
胸部CT
肺窗
纵隔窗
CT检查方法
1、平扫与增强扫描:
平扫 描
增强扫
2、高分辨CT(HRCT) 薄层扫描(1—2mm) 小视野(FOV=16cm) 大矩阵(512×512) 高分辨算法重建图像(骨重建)
3、螺旋CT: 容积扫描技术,避免呼吸运动的影响 三维重建方法: MIP、MinIP、SSD、VR 仿真内窥镜(CTVE)
结节:直径小于 30mm
肿块:直径30mm以 上阴影
肿块的影像分析
部位 形态 轮廓与边缘 密度 增强变化
肿块的特殊影像
分叶征:多个突起与凹陷,多见于肺癌 空泡征:肿块内1-3mm低密度影 毛刺征:表面棘状突起 胸膜凹陷征:临近胸膜牵拉 癌性空洞
良性肺肿块(图示)
支气管树:23-25级分支,止于肺泡
两肺支气管的差异?
(三) 纵隔
位置:位于胸骨后、胸椎前、两肺间 组成:心脏、大血管、气管主支气管、食管
淋巴组织,胸腺、神经、脂肪 X线:正位呈上窄下宽狭长阴影
仅气管、主支气管可分辨
分区:侧位片上六分区法(既往—九分区法) 上下纵隔分界:
胸骨柄、体交界处至第四胸椎下缘水平线 前中后纵隔分界:
肺叶-右肺上叶
肺叶-右肺中叶
肺叶-右肺下叶
肺叶-左肺上叶
肺叶-左肺下叶
(2)肺段:
每一肺段支气管所属肺单位的总称。 X线上无界限、可大致推断位置 右肺—分十段,与所属支气管同名 左肺—分八段
(3)肺小叶(次级肺小叶):
每一细支气管及所属分支和分支末端的肺泡 大小:直径1-2.5cm 形态:呈大小不等的锥形
三、MRI检查
• 软组织分辨力高
• 流空效应 用于纵隔肿瘤、
心脏及大血管病变
对肺实质本身的检 查不如CT
[小结]
☺ 肺具良好的自然对比,X线平片是基本手段 ☺ X线特殊检查和造影检查较少用 ☺ CT显示横断面解剖、密度分辨率高
广泛用于胸部疾病检出、定位和定性 ☺ MRI对纵隔病变诊断有重要价值
(2) 胸大肌:
(3)乳房、乳头: 两肺下野下缘
清楚半圆形阴影; 乳头呈第五前肋 间处小圆形影, 两侧对称。
2、骨性胸廓:
肋骨 胸骨 胸椎 肩胛骨 锁骨
肋骨: 起自胸椎两侧 6前肋与10后肋等高 1-10肋前端由肋软骨连 于胸骨 25岁起第一肋软骨首先 钙化 以后自下而上钙化
3、肺纹理:
概念:自肺门向肺野呈放射状分布的树枝样阴影 组成:肺动脉、肺静脉、支气管 主要成分: 肺动脉及分支 X线:逐渐变细、立位下野稍粗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