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word版,现代农业信息技术复习资料期末考试重点知识点总结,推荐文档
农业信息学复习资料
![农业信息学复习资料](https://img.taocdn.com/s3/m/4eb4e931a36925c52cc58bd63186bceb19e8ed06.png)
一、数据库及信息管理系统:1.农业数据库的概念:是一种有组织地动态地存储、管理、重复利用、分析预测一系列有密切联系的农业方面的数据集合(数据库)的计算机系统。
2.农业数据库的三级模式:外模式:亦称为子模式或用户模式,是数据库用户看到的数据视图,它涉及的是数据的局部逻辑结构,通常是模式的子集。
模式:亦称为逻辑模式,是数据库中全体数据的逻辑结构和特性的描述,是所有用户的公共数据视图,它描述的是数据的全局逻辑结构。
内模式:亦称为存储模式,是数据在数据库系统内部的表示,即对数据的物理结构和方式的描述。
3.建立农业数据库的要求:安全系统全面准确4.管理信息系统概念:(Management Information Systems,MIS)是收集和加工系统管理过程中有关的信息,为管理决策过程提供帮助的一种信息处理系统,是根据管理目的而建立的、有大容量数据库支持的、以数据处理为基础的计算机应用系统,可以支持事务处理、信息服务和辅助管理决策。
管理信息系统(MIS)由人、硬件和软件构成,具有信息处理、事务处理、预测、计划、控制和辅助决策的功能。
5.MIS特征:具有人-机系统、综合性和动态性3个特征。
6.农业管理信息系统概念:农业管理信息系统是收集和加工农业系统管理过程中的有关信息、为管理决策过程提供帮助的信息处理系统,可根据管理目的而建立,在数据支持下进行与农业相关的事务处理、信息服务和辅助管理决策7.数据编码概念:编码是将经过分类的数据信息用适当的数码(字符串或数值)来表示,也称代码化。
8.编码的原则:唯一性:编码和分类一一对应;可扩充性:如果将来要增添新的内容,尽量不改变原有体系而实现扩充;识别性:用户看到编码时,凭经验就可知道事物的分类,并和其他事物产生对比、联想;简单性:完整性:综合性的信息系统涉及的面很广,应全面考虑有关的信息类型与分类,防止顾此失彼。
二、农业专家系统:9.专家系统及农业专家系统的概念专家系统(ES,Expert System)是一个智能程序,它能对那些需要专家知识才能解决的应用难题,提供相关领域权威专家水平的解答。
农业信息复习题
![农业信息复习题](https://img.taocdn.com/s3/m/a0415ef664ce0508763231126edb6f1aff007128.png)
农业信息复习题农业信息复习题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农业信息化已经成为现代农业发展的重要推动力。
农业信息化不仅能够提高农业生产效率,还能够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
下面是一些关于农业信息化的复习题,让我们来回顾一下吧。
1. 什么是农业信息化?农业信息化是指利用信息技术手段,对农业生产、管理和决策过程进行信息化处理和集成,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和管理水平的一种方式。
2. 农业信息化的主要内容有哪些?主要包括农业信息的采集、传输、处理和应用等环节。
其中,农业信息的采集主要通过传感器、监测设备等手段获取农田土壤、气象、作物生长等相关信息;农业信息的传输主要通过互联网、无线通信等技术手段实现;农业信息的处理主要通过计算机、数据库等工具进行数据分析和处理;农业信息的应用主要包括农业生产管理、农产品质量追溯、农业决策支持等方面。
3. 农业信息化对农业生产有哪些影响?农业信息化可以提高农业生产效率,降低生产成本,提高农产品质量。
通过及时获取和分析农田土壤、气象等信息,农民可以合理安排农作物的种植时间和施肥量,提高农作物的产量和品质。
同时,农业信息化还可以提供农产品质量追溯的能力,保证农产品的安全和可溯源性。
4. 农业信息化对农民有哪些帮助?农业信息化可以为农民提供农业生产管理的工具和决策支持的依据。
通过手机APP、互联网等渠道,农民可以实时了解农田的土壤湿度、气温等信息,及时采取相应的措施,提高农作物的产量和品质。
同时,农业信息化还可以为农民提供市场行情、销售渠道等信息,帮助农民合理安排农产品的销售,提高经济效益。
5. 农业信息化在农村发展中的作用是什么?农业信息化可以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和农民收入增加。
通过农业信息化,农村地区可以提高农产品的产量和质量,提高农民的收入水平。
同时,农业信息化还可以推动农村产业结构调整,促进农村经济的多元化发展,提高农村地区的综合竞争力。
6. 农业信息化面临的挑战有哪些?农业信息化面临着信息不对称、技术应用能力不足、信息安全等挑战。
现代农业信息技术复习资料期末考试重点知识点总结 2-推荐下载
![现代农业信息技术复习资料期末考试重点知识点总结 2-推荐下载](https://img.taocdn.com/s3/m/7eeadbaf51e79b89680226d7.png)
现代农业信息技术复习资料注:所有答案都在科学出版社出版《农业信息技术》(李军主编)一书上,请自己看书总结。
一、名词解释1.信息技术: 是指获取、处理、传递、存储、使用信息的技术,是能够扩展人们的信息功能的技术。
2.信息采集技术:信息采集技术指能有效地扩展人类感觉器官的感知域、灵敏度、分辨力和作用范围的技术,包括传感、测量、识别和遥感遥测技术等,但目前广泛使用的主要是传感技术、遥测技术、遥感技术和全球卫星定位技术等。
3.信息传递技术:信息传递技术也称通信技术,是传导神经网络功能的延伸,包括数字程控交换技术,综合业务数字通信网、光纤通讯、数字移动通信、卫星通讯、信息高速公路等,用于迅速、准确、有效地传递信息。
4.信息处理技术: 信息处理技术就是应用计算机硬件、软件及数字传输网,对信息进行文字、图形、特征识别,信息与交换码之间的转换,信息的整理、加工、生成,以及利用数据库、知识库实现信息存储和积累的技术。
5.信息控制技术:信息控制技术的功能是根据输入的指令信息(决策信息)对外部事物的运动状态和方式实施干预,是效应器官功能的扩展延伸。
主要包括显现技术、人机接口技术、遥控技术、自动控制技术、机器人技术等。
6.农业信息技术:农业信息技术是指利用信息技术对农业生产、经营管理、战略决策过程中的自然、经济和社会信息进行采集、存贮、传递、处理和分析,为农业研究者、生产者、经营者和管理者提供资料查询、技术咨询、辅助决策和自动调控等多项服务的技术的总称。
7.农田气候:农田气候一般指距农田地面几米内的空间气候,是各种动物、植物和微生物赖以生存的空间气候。
8.设施农业:设施农业是指在采用各种材料建成的、具有一定的温度和其它环境因子调控设施的半封闭式空间里进行农业生产的方法,分为设施栽培和设施养殖两大类。
9.遥感技术:遥感技术是一种获取地球表层各类地物信息、测量与判定目标地物性质或特性的综合性探测技术,已广泛应用于资源与环境调查与监测、军事应用、城市规划等多个领域。
农业信息技术复习题.doc
![农业信息技术复习题.doc](https://img.taocdn.com/s3/m/1b8b86e5f80f76c66137ee06eff9aef8941e4825.png)
农业信息技术复习1、随着人口猛增,资源枯竭,环境恶化,灾害频繁等环境等全球性等问题的发生,已经严重影响了社会经济的持续发展,并引起国内外人士的极大关注。
1、人口、资源、环境之间的相互协调的焦点是资源的优化配置和合理利用,资源的优化配置和合理利用就成为实施持续农业和国名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基础。
2、动态监测:是指应用多平台、多时相、多波段和多源数据对地球资源和环境各要素时空变化进行的监视与探测。
3、信息技术:即通过各种物化形态的信息媒体手段,对各种信息进行采集、加工、存储、交流、应用的方法。
通常所说的信息技术指微电子技术、计算机技术、通信技术为主要手段开发和利用信息资源的高技术群。
4、现代信息技术的内容:微电子技术,传感技术,信息存储技术,计算机技术,多媒体技术,通信技术,计算机网络技术。
4、数字地球是美国副总统戈尔于1998年提出的。
5、数字地球:是对真实地球及其相关现象的数字化重现,是以地球为对象,以地理坐标为依据,以计算机技术、多媒体技术和大规模存储技术为基础,以宽带网络为纽带,由海量地球信息组成的多分辨率、多尺度、多时空,并能用多维空间描述的虚拟地球。
6、数字地球的技术基础:(1)、信息高速公路和计算机宽带高速网(2)、高分辨率卫星影像(3)空间信息技术与空间数据基础设施(4)大容量数据存储及元数据(5)科学计算(6)可视化和虚拟现实技术2、农业信息技术:是指利用信息技术对农业生产、经营管理、战略决策过程中的自然、经济和社会信息进行采集、存储、传递、处理和分析,为农业研究者、生产者、经营者和管理者提供资料查询、技术咨询、辅助决策和自动调控等多项服务的技术的总称。
3、数字农业:是用数字化信息技术,对农业所涉及的对象和过程进行数字化表达、设计、控制和管理,是数字地球的理论与知识在农业上的拓展和深化。
4、数字农业的核心:一是数字化统一处理农业问题,二是最大限度地开发农业信息资源,三是农业信息的集成与共享。
农业信息技术重点
![农业信息技术重点](https://img.taocdn.com/s3/m/d89095f0ba0d4a7302763a83.png)
一、名词解释:1.农业信息技术(AIT):农业信息技术是运用现代高新技术研究和调控农业生产活动中信息流的科学,也可以概括为研究农业信息、认识农业信息和利用农业信息的科学。
2.农业(数学)模型:以农业问题的整体(或以农业系统)为对象,应用系统的观点与方法,进行农业结构与功能的分析,可以反映、模拟,并指导各种农业过程的计算机程序或软件。
3.农业模拟模型:以农业系统中的内在规律和相互关系为基础,综合系统内在特征、环境效应、技术调控之间的因果关系,是对系统成分及其相互关系的一种简化的数学表达。
4.作物模拟模型:着重利用系统分析方法和计算机模拟技术,对作物生长发育过程及其与环境和技术的动态关系进行定量的描述和预测。
5.遗传参数:是指描述非逆境下种或品种基本遗传性状的一组特征值。
6.生长度日(GDD):一定时期内高于基点温度的每日平均温度与发育基点温度差值的累积值,其单位为℃d。
7.数据库的概念:数据库系统是计算机应用系统中,一种专门管理数据资源的系统,由数据库、数据库管理系统和数据库管理员三部分组成。
8.数据库实体:客观存在,并且可以互相区别的事物。
可以是具体的物件,也可以是抽象的概念,还可以是某种关联。
9.属性:实体具有的每一个特性都称为一个属性。
10.域:属性的取值范围称为该属性的域。
11.键:在众多属性中能够唯一标识(确定)实体的属性或属性组,称为实体的键。
12.实体型:用实体名及其属性名集合来抽象和刻画同类实体,称为实体型。
13.实体集:某个实体型下的全部实体,叫做实体集。
14.关联:分实体(型)内部的关联和实体(型)之间的关联两种。
实体内部的关联通常指组成实体的各属性之间的关系。
实体间的关联指不同实体集之间的关系。
15.农业数据库:是一种有组织地动态地存储、管理、重复利用、分析预测一系列有密切联系的农业方面的数据集合(数据库)的计算机系统。
16.农业遥感:遥感是指不直接接触有关目标物或现象而能收集信息,并能对其进行分析、解译和分类等的一种技术。
农业信息技术知识点
![农业信息技术知识点](https://img.taocdn.com/s3/m/3c8d9e47c381e53a580216fc700abb68a882ad66.png)
农业信息技术知识点在当今科技飞速发展的时代,农业领域也迎来了一场深刻的变革,农业信息技术的应用正逐渐成为推动农业现代化的关键力量。
农业信息技术涵盖了多个方面,从农业数据的采集与分析,到农业生产的精准管理,再到农产品的市场销售,都离不开信息技术的支持。
首先,让我们来了解一下农业数据库与信息系统。
农业数据库就像是一个巨大的仓库,里面存放着各种各样与农业相关的数据,比如土壤信息、气象数据、农作物生长数据等等。
这些数据通过特定的信息系统进行管理和分析,为农业生产决策提供依据。
比如说,通过分析历年的气象数据,农民可以提前预测天气变化,从而合理安排农事活动,减少自然灾害对农作物的影响。
农业遥感技术也是农业信息技术中的重要一环。
遥感技术就如同给农业装上了“千里眼”,它能够从高空或者远处获取大面积的农业信息。
通过卫星、飞机等搭载的遥感设备,我们可以监测农作物的生长状况、病虫害情况、土地利用情况等。
举个例子,如果遥感图像显示某片农田的植被指数较低,可能意味着这片农田的农作物生长出现了问题,需要及时采取措施进行干预。
农业专家系统则像是一位“智慧的导师”,为农民提供专业的农业知识和建议。
它是基于大量的农业专家经验和知识构建而成的。
当农民遇到种植、养殖等方面的问题时,只需要输入相关的信息,专家系统就能给出诊断结果和解决方案。
比如,当农作物出现病害症状时,农民将这些症状输入专家系统,系统就能判断出是何种病害,并提供相应的防治方法。
地理信息系统(GIS)在农业中的应用也十分广泛。
它可以将地理空间数据与农业相关数据进行整合和分析。
比如说,通过 GIS 可以绘制出农田的土壤肥力分布图,农民可以根据这张图进行精准施肥,提高肥料的利用率,减少浪费和环境污染。
农业物联网技术更是将农业生产带入了智能化的新时代。
物联网设备可以实时监测农田中的温度、湿度、光照、土壤湿度等环境参数,并将这些数据传输到控制中心。
农民可以通过手机或者电脑远程控制灌溉、施肥、通风等设备,实现农业生产的自动化和智能化管理。
信息农业复习整理
![信息农业复习整理](https://img.taocdn.com/s3/m/af280b671ed9ad51f01df225.png)
一、概述1.信息农业的定义、内涵与特征以农业科学的基本理论为基础,以农业生产活动信息为对象,以信息技术为支撑,进行农业信息采集、处理、分析、存储、传输等具有明确时空尺度和定位含义的农业信息管理与决策,研究和解决农业生产活动信息变化规律的科学。
简要地说,农业信息学是运用现代高新技术研究和调控农业生产活动中信息流的科学,也可以概括为研究农业信息、认识农业信息和利用农业信息的科学。
内涵:信息农业体系应由理论基础、关键技术、应用系统这三方面组成。
信息农业是一种信息科学体系。
其具有系统化、模型化、知识化、智能化、可视化、网络化等基本特征。
2.信息农业研究的关键技术农业数据库、农业信息监测、农业空间信息管理、农业系统模拟、农业人工智能、农业管理决策、农业信息服务。
3.信息农业的作用农业信息技术有助于实现农业系统信息管理、产业区划、监测预测、管理决策的定量化、科学化、信息化和智能化,提高农业系统的资源利用效率和综合生产能力,实现优质、高产、高效、生态、安全的农业生产目标。
农业信息技术使得农业生产系统从定性理解到定量分析、概念模式到模拟模型、专家经验到优化决策,实现定时、定量、定位的智能化农作管理。
二、数据库与数据库管理系统1.数据库系统的概念及包括的内容基于数据库的计算机应用系统。
它包括:以数据为主体的数据库、管理数据库系统的系统软件DBMS、支持数据库系统的计算机硬件环境和操作系统环境、管理和使用数据库系统的人、方便使用和管理系统的各种技术说明书和使用说明书2.数据库管理系统的概念及功能可以用来管理并与数据库相互作用的工具。
数据库管理系统的功能:存储数据;建立并维护数据结构;允许多个用户并发访问;加强安全性和保密性;允许提取和操作已存储的数据;实现数据录入和数据加载,提供对指定数据快速提取的高效索引机制;提供不同记录的一致性;通过备份和恢复过程保证数据免遭丢失。
3.管理信息系统的概念与特征管理信息系统(Management Information Systems,MIS) 是由人和计算机设备或其他信息处理手段组成并用于管理信息的系统,是一门管理科学、信息科学、系统科学与计算机技术相结合的综合性学科。
农业信息技术知识点
![农业信息技术知识点](https://img.taocdn.com/s3/m/20ef330186c24028915f804d2b160b4e767f81f7.png)
农业信息技术知识点农业信息技术知识点
1:农业信息技术概述
1.1 农业信息技术的定义
1.2 农业信息技术的发展历程
1.3 农业信息技术的意义和作用
2:农业信息技术的基础知识
2.1 电子技术基础
2.2 计算机技术基础
2.3 通信技术基础
3:农业信息技术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 3.1 农业信息采集技术
3.1.1 传感器技术
3.1.2 无人机技术
3.2 农业信息存储与管理技术
3.2.1 数据库技术
3.2.2 云计算技术
3.3 农业信息分析与决策支持技术
3.3.1 数据挖掘技术
3.3.2 决策支持系统
3.4 农业智能化技术
3.4.1 自动化控制技术
3.4.2 技术
4:农业信息技术的发展趋势
4.1 农业大数据与融合发展
4.2 农业物联网技术的应用
4.3 农业信息技术与可持续农业的关系
4.4 农业信息技术对农业生产效益的提升
附件:本文档涉及的农业信息技术案例分析报告
法律名词及注释:
1:农业信息技术:指在农业生产中应用信息技术,包括传感器技术、数据库技术等。
2:数据挖掘技术:是一种从大量数据中提取模式和关系的计算方法。
3:决策支持系统:是一种帮助决策者进行多种选择和评估决策结果的系统。
4:自动化控制技术:是通过自动化设备和控制系统实现农业生产过程的自动化。
5:技术:是一种模拟人类智能思维和决策过程的技术。
农业信息技术(2023最新版)
![农业信息技术(2023最新版)](https://img.taocdn.com/s3/m/1afe3d70f6ec4afe04a1b0717fd5360cba1a8d26.png)
农业信息技术
⒈引言
⑴研究目的
⑵范围
⑶参考资料
⒉农业信息技术的定义和背景
⑴农业信息技术概述
⑵农业信息技术的发展历程
⑶农业信息技术的重要性和应用领域
⑷相关技术和工具介绍
⒊农业信息系统
⑴农业信息系统的定义和特征
⑵农业信息系统的组成部分
⑶农业信息系统的功能和作用
⑷农业信息系统的部署与管理
⒋农业数据管理和分析
⑴农业数据收集方法和工具
⑵农业数据的预处理和清洗
⑶农业数据的存储和管理
⑷农业数据的分析和报告
⒌农业智能化技术
⑴农业传感技术
⑵农业无人机技术
⑶农业技术
⑷农业大数据和在农业中的应用
⒍农业信息技术与农业可持续发展
⑴农业信息技术对农业生产效率和产量的影响
⑵农业信息技术对农业资源管理和环境保护的影响
⑶农业信息技术对农民生活和农村发展的影响
⒎农业信息技术的挑战与发展趋势
⑴农业信息技术面临的挑战
⑵农业信息技术的发展趋势
⑶农业信息技术的前景和应用前景
附件:
附件一:农业信息技术实施方案
附件二:农业信息系统架构图
附件三:农业数据分析报告示例
法律名词及注释:
- 农业法:指规定农业生产、农产品流通、农业资源利用与保护等方面的法律法规。
- 农业信息技术管理办法:指国家有关部门对农业信息技术的管理和监督的规定。
农业信息技术知识点
![农业信息技术知识点](https://img.taocdn.com/s3/m/c794ef035627a5e9856a561252d380eb63942344.png)
农业信息技术知识点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而如今信息技术在农业领域的应用已经成为不可忽视的趋势。
本文将对农业信息技术的相关知识点进行探讨和总结,分别从无人机、物联网、大数据和人工智能四个方面进行阐述。
一、无人机在农业中的应用无人机具有高空拍摄、植保施药、农田监测等功能,广泛应用于现代农业生产中。
首先是高空拍摄,农业生产的过程中,农民需要对农田、农作物生长情况进行观察和分析。
而无人机可以利用其高空视角,通过航拍图像提供农田整体布局和农作物生长状况的数据,帮助农民进行科学合理的农田管理。
其次是植保施药,传统的农田植保工作需要农民手持喷雾装置进行施药,工作效率低且不均匀。
而无人机可以通过GPS定位、传感器等技术,自动控制施药,提高工作效率并减少药物的浪费。
同时,无人机可以根据农田的土壤和植物生长情况进行动态调整,实现精准植保,减少对环境和人体的伤害。
再者,农田监测也是无人机在农业中的重要应用。
无人机搭载的高分辨率摄像头可以实时监测农田土壤湿度、植物状况、虫害情况等,及时发现问题并进行处理。
同时,利用无人机获取的图像数据可以通过红外线图像处理技术进行图像分析,进而预测农作物产量和质量,为农民提供决策依据。
二、物联网在农业中的应用物联网技术将农业生产的各个环节连接在一起,实现信息的互通和自动控制。
首先是农田环境监测,物联网可以通过传感器对农田土壤湿度、气温、光照等数据进行实时监测,并通过无线网络将数据传输到终端设备上,农民可以通过手机或电脑随时随地获取农田环境数据。
其次是农作物生长监测,物联网可以通过各种传感器监测农作物的生长情况,如土壤中的养分含量、氮气浓度等,然后将数据传输到云服务器上进行分析和比对,为农民提供精准的农作物生长管理方案。
此外,物联网还可以应用于农产品的追溯和管理。
通过为农产品贴上带有唯一识别码的电子标签,可以对农产品的生产、加工、运输等环节进行全程追踪和记录,确保食品安全和质量可追溯。
三、大数据在农业中的应用大数据技术可以对农业生产中产生的海量数据进行集中、管理和分析。
农业信息技术考试复习
![农业信息技术考试复习](https://img.taocdn.com/s3/m/9949de629b6648d7c1c7469a.png)
本资料由小马辛苦手打,希望各位同学分享的同时,也能经常到我的博客看看,谢谢大家!并祝各位在期末考试中取得优异成绩。
小马博客首页:/u/1981945897(打印时记得删除此段)第一章一.现代信息技术是指20世纪70年代以来,随着微电子技术、计算机技术和通信技术的发展,围绕着信息的产生、收集、存储、处理、检索和传递,形成的一个全新的、用以开发和利用信息资源的高技术群。
主要包括1.微电子技术2.传感技术3.信息存储技术4.计算机技术5.多媒体技术6.通信技术7.计算机网络技术二.物联网的定义是通过射频识别、红外感应器、全球定位系统、激光扫描器等信息传感设备,按约定的协议,把任何物品与互联网相连接,进行信息交换和通信,以实现对物品的智能化识别、定位、跟踪、监控和管理的一种网络。
三.云计算是一种商业计算模型。
它将计算任务分布在大量计算机构成的资源池上,使各种应用系统能够根据需要获取计算力、存储空间和信息服务。
特点:超大规模.高可靠性.通用性.高可扩展性.按需服务.极其廉价。
四.农业信息技术是指利用信息技术对农业生产、经营管理、战略决策过程中的自然、经济和社会信息进行采集、存储、传递、处理和分析,对农业研究者、生产者、经营者和管理者提供资料查询、技术咨询、辅助决策和自动调控等多项服务的技术的总称。
农业信息技术为农业生产和经营管理、科学研究和技术推广提供了新的思想方法、管理技术、试验手段和传播途径,可应用于农业资源与环境监测、农业生产管理决策、农田精细管理、农业技术推广、农业经济管理、农业灾害防治、农业教育与培养等领域,能够促进传统经验型农业向现代精确型农业转变。
第二章一.数据采集管理系统的结构由信号调理器、数据采集器、计算机I/O接口、计算机硬件和软件系统数据转化器等部分组成。
功能:时钟功能、信息采集功能、数据处理功能、数据存储功能、控制功能、自诊断功能、信息输出功能。
二.电子鼻是有多个性能重叠的气敏传感器和适当的模式分类方法组成的具有识别单一和复杂气体能力的装置。
级 农业信息技术考核知识点
![级 农业信息技术考核知识点](https://img.taocdn.com/s3/m/4c940a09e45c3b3566ec8b3a.png)
4 3 18 2 2 15
9
11
6 26
3 1 15 3 1 15 2 2 15 1
应用 数字村庄建设的内容
知识点合计
13 64 64
数字村镇建设
识记 理解 应用 识记 理解 应用
识记
理解
应用
识记 理解 应用 识记 理解 应用 识记 理解 应用 识记 理解
应用
识记 理解 应用 识记 理解
题量
分数
农村信息化,农业信息产业化,农业产业信息化,农业信息技术 农村信息化包含的内容和含义;农村信息化构成要素;农村信息化的作用和意义 我国农村信息化发展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 农业数据库,管理信息系统的概念结构, 农业管理信息系统的组成,农业信息综合基础数据库的数据分析的主要内容; 农业管理信息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GIS,RS,GPS的含义;普通地图,专题地图,地形图,地理数据,属性数据,矢量格式数据,栅格 格式数据 GIS的功能,GIS的基本构成,GIS的数据源,地理数据的空间特征,容差的概念和作用,arcgis 中常用的模块组成及其功用,arcmap的界面组成,遥感技术的基本原理,遥感系统的基本组成, 举例叙述常见的遥感卫星及其遥感图片特点,GPS系统的组成 地图的输入和配准过程与操作技术;矢量格式图层文件的建立;图层的加载和地图保存的方法和 区别;利用属性表输入属性数据的技术;数字化图形数据质量的检查和修改;专题地图输出设计 的一般方法。 农业专家系统,产前决策专家系统,农业远程诊断系统, 农业专家系统的基本类型, 田间、农场、区域尺度上产前决策专家系统的应用范围; 农产品质量安全,农产品质量溯源技术,HACCP技术 现有的农产品质量安全信息化技术及其含义 详述农产品质量溯源技术的生产子系统 电子政务,一卡通, 农村社区数字化技术包括的内容;农村“一卡通”的实质; 农村劳动力培训和就业转移信息平台的建设内容 数字化图书馆 农村数字图书馆建设的组成和特点 一个可同时容纳20人上网和使用计算机的农村“数字家园”建设应购买的设备是那些,个需要多 少? 农村信息服务体系 农村信息服务的内容,农村信息服务的运行机制和特点 试举例说明农村信息服务模式的特点 数字村镇 数字乡镇建设应对突发事件作用和意义
农业信息技术知识点word精品
![农业信息技术知识点word精品](https://img.taocdn.com/s3/m/db13151afe4733687e21aa67.png)
农业信息技术知识点第一章: 农业信息技术概述1、什么是信息技术?信息技术是指获取、处理、传递、存储、使用信息的技术,是能够扩展人们的信息助能的技术。
2、信息技术包括哪四部分? 分别对应人体信息器官的哪些功能?信息采集技术: 感觉器官对外界环境信息的感知功能信息传递技术: 传导神经网络对信息的传递功能信息处理技术: 思维器官对信息识别、转换、加工、储存、再生的功能信息控制技术: 效应器官对外部事物的运动状态和方式实施干预的功能3、什么是智慧地球?简单地讲,智慧地球就是把互联网和物联网结合起来,具体来讲,智慧地球是把各类传感器嵌入和装备到电网、铁路、桥梁、隧道、公路、建筑、供水系统、大坝、油气管道、家用电器等各种物品中,并且被普遍连接而形成“物联网”,并通过超级计算机和“云计算”来处理所有网络数据,实现人类社会与物理系统的整治,实时管理和控制人员、机器、设备和基础设施,以更加智慧、精细和动态的方式管理生产和生活,提高资源利用率和生产力水平,改善人与自然间的关系。
4、什么是物联网?物联网(the Internet of things ) 是指通过射频识别(radio frequency idenifcation,RFID) 、.红外感应器、全球定位系统、激光扫描器等信息传感设备,按约定的协议,把任何物品与互联网连接起来,进行信息交换和通信,以实现智能化识别、定位、跟踪、监控和管理的一种网络。
物联网就是“物物相连的互联网”,它有两层含义: 第一,物联网的核心和基础仍然是互联网,是在互联网基础上的延伸和扩展的网络;第二,其用户端延伸和扩展到了任何物品与物品之间,进行信息交换和通信。
5、什么是云计算?其特点是什么?云计算(loud computin) 是一种新兴的共享基础架构方法和商业计算模型,也是一种IT 基础设施的交付和使用模式, 是将计算任务分布在大量计算机构成的资源池上,使各种应用系统能够根据需要获取计算力、存储空间和各种软件服务,用户通过网络以按需、易扩展的方式获得所需的资源(硬件、平台、软件)。
农业信息技术期末考试资料
![农业信息技术期末考试资料](https://img.taocdn.com/s3/m/333622047275a417866fb84ae45c3b3567ecdd7b.png)
农业信息技术期末考试资料农业信息技术:指利用信息技术对农业生产、经营管理、战略决策过程中的自然、经济和社会信息进行采集、存储、传递、处理和分析,为农业研究者、生产者和管理者提供资料查询、技术咨询、辅助决策和自动调控等多项服务技术的总称。
主要包括农业数据库技术、农业专家系统技术、作物模拟模型技术、农业自动控制技术、虚拟现实技术、网络技术、3S技术以及网格技术等。
1、如何解数字地球?有何特点?其主要支撑技术包括那些?答:所谓数字地球,可以理解为对真实地球及相关现象题、统一的数字话重现和认识,是以地球为对象,以地理坐标为依据,以计算机技术、多媒体技术和大规模存储技术基础,以宽带网络为纽带,由海量地球信息组成的多分辨率、多尺度、多时空,并能用多维空间描述的虚拟地球。
数字地球的核心是:基于遥感、地理信息系统、全球定位系统、宽带网络、仿真与虚拟技术的全球信息化,是计算机、海量地球信息与通信网络为主体的、具有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和可视化特征的全球综合信息系统。
数字地球的技术基础:(1)信息高速公路和计算机宽带高速网;(2高分辨率卫星影像;(3)空间信息技术与空间数据基础设施;(4)大容量数据存储及元数据;(5)科学计算;(6)可视化和虚拟现实技术。
2、地球的发展现状如何》数字地球在我国有哪些应用?3、什么是智慧地球?其内容包括那些?有何意义?答:IBM认为智慧地球的核心内容是基于信息基础架构与高速整合的基础设施之间的完美结合,能够以一种更智慧的方法通过利用新一代信息技术来改变政府、公司个人们相互交互的方式,以便提高交互的明确性、高效性、灵活性和响应速度,使得政府、企业和市民可以做出更明智的决策。
智慧地球分为地球部分和智慧部分,地球部分主要包括人、企业、机构、社会团体、生态系统。
智慧部分包括:电力、通信、it。
智慧地球的建设步骤:第一步:各种创新思维的感应科技开始被嵌入各种物体和设施中,从而令物质世界极大程度地数据化;第二步:随着网络的高速发达,人、数据和各种事物都将以不同的方式联入互联网络;第三步:先进的技术和超级计算机则可以对这些堆积如山的数据进行整理、加工分析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现代农业信息技术复习资料注:所有答案都在科学出版社出版《农业信息技术》(李军主编)一书上,请自己看书总结。
一、名词解释1.信息技术: 是指获取、处理、传递、存储、使用信息的技术,是能够扩展人们的信息功能的技术。
2.信息采集技术:信息采集技术指能有效地扩展人类感觉器官的感知域、灵敏度、分辨力和作用范围的技术,包括传感、测量、识别和遥感遥测技术等,但目前广泛使用的主要是传感技术、遥测技术、遥感技术和全球卫星定位技术等。
3.信息传递技术:信息传递技术也称通信技术,是传导神经网络功能的延伸,包括数字程控交换技术,综合业务数字通信网、光纤通讯、数字移动通信、卫星通讯、信息高速公路等,用于迅速、准确、有效地传递信息。
4.信息处理技术: 信息处理技术就是应用计算机硬件、软件及数字传输网,对信息进行文字、图形、特征识别,信息与交换码之间的转换,信息的整理、加工、生成,以及利用数据库、知识库实现信息存储和积累的技术。
5.信息控制技术:信息控制技术的功能是根据输入的指令信息(决策信息)对外部事物的运动状态和方式实施干预,是效应器官功能的扩展延伸。
主要包括显现技术、人机接口技术、遥控技术、自动控制技术、机器人技术等。
6.农业信息技术:农业信息技术是指利用信息技术对农业生产、经营管理、战略决策过程中的自然、经济和社会信息进行采集、存贮、传递、处理和分析,为农业研究者、生产者、经营者和管理者提供资料查询、技术咨询、辅助决策和自动调控等多项服务的技术的总称。
7.农田气候:农田气候一般指距农田地面几米内的空间气候,是各种动物、植物和微生物赖以生存的空间气候。
8.设施农业:设施农业是指在采用各种材料建成的、具有一定的温度和其它环境因子调控设施的半封闭式空间里进行农业生产的方法,分为设施栽培和设施养殖两大类。
9.遥感技术:遥感技术是一种获取地球表层各类地物信息、测量与判定目标地物性质或特性的综合性探测技术,已广泛应用于资源与环境调查与监测、军事应用、城市规划等多个领域。
10.遥感图像处理:是在计算机系统支持下对遥感图像加工的各种技术方法的统称。
11.高光谱遥感:是指将遥感成像技术和光谱分析技术结合,利用几百乃至上千个小于10nm 电磁波波段从地表目标物体获取连续光谱曲线,从而形成图像和光谱合一的高精度遥感方法。
12.地理信息系统:是以地理空间数据库为基础,在计算机软硬件的支持下,运用系统工程和信息科学的理论,实现空间数据的采集、管理、处理、分析、建模和显示等功能,以提供管理、决策等所需信息的技术系统。
13.地理信息:是以地理空间数据库为基础,在计算机软硬件的支持下,运用系统工程和信息科学的理论,实现空间数据的采集、管理、处理、分析、建模和显示等功能,以提供管理、决策等所需信息的技术系统。
14.地理数据:是指表征地理圈或地理环境固有要素或物质的数量、质量、分布特征、联系和规律的数字、文字、图像和图形等的总称,是各种地理特征和现象间关系的符号化表示15.数字地图:是指与传统的地图相区别的、在GIS 中以数据库形式保存的地理信息。
16.作物生长模型:其全称为作物生长模拟模型(Crop Growth Simulation Model),简称为作物模型(Crop Model),是指能定量地和动态地描述作物生长、发育和产量形成的过程及其对环境反应的计算机模拟程序。
17.虚拟现实:是利用三维图形生成技术、多传感交互技术以及高分辨显示技术,以仿真的方式生成三维逼真的虚拟环境,使用者戴上特殊的头盔、数据手套等传感设备,或利用键盘、鼠标等输入设备,便可以进入虚拟空间,成为虚拟环境的一员,进行实时交互,感知和操作虚拟世界中的各种对象,从而获得身临其境的感受和体会。
18.虚拟农业:是以农业领域研究对象(农作物、畜、禽、鱼、农产品市场、资源高效利用等)为核心,采用先进信息技术手段,实现以计算机为平台的研究对象与环境因子交互作用,以品种改良、环境改造、环境适应、增产等为目的技术系统,其成果应接受实践的检验。
19.人工智能:是指研究人类智能活动的规律,利用计算机构造一个人工系统来模拟人类思考问题,使计算机具有人类智能行为,以实现人类脑力劳动自动化的技术。
20.专家系统:就是一种在相关领域中具有与人类专家同等解决问题能力的智能程序系统,能够利用人类专家的知识和解决问题的方法来解决该领域的复杂问题。
21.精确农业:是指精细、准确的农业。
22.农业机器人:农业机器人是一种以农产品为操作对象、兼有人类部分信息感知和四肢行动功能、可重复编程的柔性自动化或半自动化设备。
能够部分模拟人类智能的农业机器人则成为智能型农业机器人。
二、填空题1.信息技术是指以微电子技术、计算机技术和通信技术为主要手段开发和利用信息资源的高技术群。
2.现代传感技术包括传感器技术、雷达技术、遥测技术和传感器技术。
3.数字地球概念是美国前副总统戈尔提出来的。
4.农业信息技术包括农业数据库与管理信息系统、地理信息系统、农业遥感监测、全球定位系统、农业决策支持系统、农业专家系统、作物模拟模型、农业信息网络、农业智能控制技术等。
5.常用传感器有热敏传感器、光敏传感器、湿敏传感器、压力传感器、位移传感器、电化学传感器和生物传感器等。
6.数据管理技术经历了人工管理、文件系统和数据库系统三个阶段。
7.两实体间的联系可分为一对一联系、一对多联系、多对多联系。
8.常用的数据模型有层次模型、网状模型和关系模型。
9.按遥感平台高度可将遥感技术分为地面遥感、航空遥感和航天遥感。
10.农业灾害监测包括旱灾遥感监测、水灾遥感监测和火灾遥感监测。
11.虚拟农业主要包括虚拟植物、虚拟动物、虚拟细胞、虚拟仪器、虚拟农田、虚拟农场等。
三、简答题1.什么是广义数字农业?答:广义的“数字农业”,即农业信息化,是指运用数字地球技术实现农业要素(生物要素、环境要素、技术要素、社会经济要素等)和农业过程(生产、管理、储运、流通等)的数字化、网络化、自动化以及智能化,形成数字驱动的农业生产管理体系。
它是对农业各个子系统(种植业、养殖业、水产业、林业)的各种过程(生物、环境、经济)全面实现数字化的农业。
要求在农业的各个部门(生产、科研、教育、行政、加工、流通、服务等)全面的实现数字化与网络化管理。
2.什么是狭义数字农业?答:狭义的“数字农业”,即精确农业或精细农业,是指将遥感、地理信息系统、全球定位系统、计算机技术、通讯和网络技术、自动化技术等高新技术与地理学、农学、生态学、植物生理学、土壤学等基础学科有机地结合起来,在农业生产过程中对农作物、土壤从宏观到微观的进行实时监测,以实现对农作物生长、发育状况、病虫害、水肥状况以及相应的环境进行定期信息获取,生成动态空间信息系统,对农业生产中的现象、过程进行模拟,达到合理利用农业资源,降低生产成本,改善生态环境,提高农作物产品和质量的目的高新技术系统。
3.数字农业有哪些主要内容?答:数字农业技术的内容主要包括农业要素(生物要素、环境要素、技术要素、社会经济要素)的数字信息化、农业过程的数字信息化(数字化实施,数字化设计),农业管理的数字信息化。
其本质是把信息技术作为发展农业生产力的重要要素,将工业可控生产和计算机辅助设计的思想引入农业,通过计算机、空间信息技术、网络通讯、电子工程技术与农业机械的融合,实现对农业的生产、农产品加工、储运、流通与市场配送、信息服务以及农业资源环境等整个领域进行数字化设计、可视化表达和智能化控制,使农业按照人类的需求目标发展。
4.数字农业的本质和核心是什么?答:其本质是把信息技术作为发展农业生产力的重要要素,将工业可控生产和计算机辅助设计的思想引入农业,通过计算机、空间信息技术、网络通讯、电子工程技术与农业机械的融合,实现对农业的生产、农产品加工、储运、流通与市场配送、信息服务以及农业资源环境等整个领域进行数字化设计、可视化表达和智能化控制,使农业按照人类的需求目标发展。
数字农业的核心,一是数字化统一处理农业问题,二是最大限度地开发农业信息资源,三是农业信息的集成与共享。
5.数据采集管理系统包括哪些基本功能?答:数据采集管理系统具有如下基本功能:(1)时钟功能。
时钟是系统自动运行的中枢,系统定时采集、分时操作都按时钟的节拍进行。
(2)信息采集功能。
可为定时采集、实时采集;单项采集、多项采集。
(3)数据处理功能。
包括数据预处理和数据二次处理,前者指数字滤波、A/D 转换、标度转换、线性化处理等,后者指数据运算、数据变换、图形处理等。
(4)数据存储功能。
可以存储实时采集的数据和历史数据。
(5)控制功能。
可以实现现场环境的调控,实现生产管理自动化。
(6)自诊断功能。
能实现系统超限报警、状态自检、自动复位等自诊断功能。
(7)信息输出功能。
能方便地与外界交换信息,如图形显示、报表打印、硬拷贝等。
目前,数据采集管理系统可分为集中数据采集处理系统、集散型数据采集管理系统、分布式数据采集与管理网络等,分别适宜于小型、中型和大型系统的数据采集与管理。
6.农田气候中主要采集哪些信息?答:(1)土壤热通量信息采集(2)空气温度信息采集(3)空气湿度信息采集(4)太阳辐射信息采集。
(5)日照时数信息采集。
(6)风速与风向信息采集。
(7)降雨信息采集。
(8)气压信息采集。
(9)蒸发信息采集。
完成空气温度、空气湿度、光辐射、地面风速以及土壤热通量等气候信息的采集。
7.与传统地面调查方法相比,遥感技术有什么特点?答:与传统地面调查方法相比,遥感技术具有以下特点:(1)综合性。
遥感技术包含遥感信息的接收、记录、传输和处理等多个技术环节,涉及电磁学、机电仪器制造学、信息技术和图象识别技术等多学科内容。
(2)宏观性。
遥感技术侧重于大范围、大尺度获取地面以及一定深度的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的信息,为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管理和决策部门提供服务。
(3)时效性。
不同类型的遥感卫星能够短期内周期性地重复收集大气、海洋和陆地动态变化信息,提高了观测的时效性,对天气预报、火灾、水灾等灾情监测十分重要。
(4)经济性。
与传统的人工调查方法相比,遥感技术是一项投入相对小、综合效益大的技术。
美国陆地卫星的经济投入与取得的效益比为1:80。
(5)客观性。
遥感获得的地物电磁波特性可以客观和真实地反映地质、地貌、土壤、植被、水文等特征,可以较大程度地排除人为干扰。
(6)局限性。
遥感技术所利用的电磁波仅是其中的几个波段范围,尚有许多谱段的资源有待进一步开发。
此外,遥感成像的空间分辨率和光谱分辨率也有待于进一步提高。
8.遥感估产的主要内容有哪些?答:估算播种面积、监测作物长势、预测农作物的产量是农业生产管理的重要内容。
遥感估产具有宏观、动态、快速、准确等优点,可以在短时间内连续获取大范围农作物产量信息,是农业遥感监测的重点领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