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公务员考试申论归纳概括题高分技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国家公务员考试申论归纳概括题高分技巧
一是“材料为王”
“材料为王”是申论考试中重要原则之一,是每位考试答题时必须牢记于心的。同样,这一原则在归纳概括题型中尤为突出。一方面,题干要求我们答什么就答什么。考生在审题中,需要理清概括
对象和作答中有无特殊要求。国考中常考归纳概括题,其对象为:
原因、影响、建议等,特殊要求为分类合理,如2014年市地第一题:对F市所做的工作进行分类总结。这就需要按照工作的性质或内容
来进行要点的分类。另一方面,要根据对象于材料中找寻答案要点。此时,需要运用关键词阅读方法,将表“原因、影响或者建议”的
词标记,相对应的材料内容则是答案的要点,坚持材料有什么写什么。
二是“二次概括”
一方面,国考申论中归纳概括题的创新度越来越高,如2015年
市地第二题概括大小标题,2016年市地第二题概括市长信箱的流程等。另一方面,案例型材料的趋势越发明显,而案例型材料易读却
不易懂,需要考试能够透过现象看到案列带给我们的本质。要点越
来越隐藏,归纳概括题的难度越来越大,这需要考生具有很强的要
点整合和提炼能力,需要考生对材料已有内容进行“二次概括”,
才能达到命题人的选拔要求。因此,考生在平时练习中需要熟练运
用阅读方法,增强材料整合提炼的敏感度,从而达到对归纳概括题
熟能生巧的目的。
三是逻辑结构
归纳概括题书写逻辑结构为总分,而总括句往往成为考生忽视点。大多数考生习惯性将题干中的话直接作为总括句,在这需要提醒大
家注意以下两点:一方面,材料中已概括。如2016年副省第一题,
概括全国“两会”代表委员们所关注的若干问题及其具体建议。在
材料2的第三自然段中提到,“国人不文明行为屡被曝光……成为两会委员关注的话题”,材料中已将核心问题概括。因此,总括句应为“两会委员关注的问题是文明素养问题”。另一方面,材料中没有明确概括。如2016年市地第二题,概括政府办理市长信箱群众来信的基本流程和要求。根据材料内容提炼出基本流程:接收、转办、反馈、回复和评价。因此答案书写时总括句为:政府办理“市长信箱”群众来信的基本流程包括:接收、转办、反馈、回复和评价五个环节。
“使人疲惫的不是远方的高山,而是鞋里的沙子”。中公教育专家提醒各位考生,在申论备战征途中,留意归纳概括题型的细节之处,加强练习熟练掌握该题型的答题技巧,进而在国考当中稳操胜券。
一、阅读理解能力
纵观最近的国考和省考试题我们不难发现,观点型材料比例大幅减少,案例性材料几乎占据通篇,导致很多考生能看懂故事,但是找不到所需答案。对此,中公教育专家建议考生做好以下两方面工作:一方面要读懂材料,不但要读懂每则材料的内容,还要运用全面思考的能力,分析出材料反映的方方面面的内容,特别是材料之间的逻辑关系。对于案例型材料,考生需要灵活运用快读法,找出其隐含的推论;另一方面要读透材料,尊重材料、理解材料,抓住材料的主要内容和主旨精神,透过现象看本质。
二、归纳概括能力
在申论考试中,归纳概括能力是贯穿始终的一种能力,是解答所有题目的基础。提高归纳概括能力,要重点做好以下三方面:一是在阅读过程中,注重对材料结构和逻辑的把握,特别是要注意对材料核心内容的提炼和概括;二是掌握基本的归纳概括的方法,如同义法、同范围法和主体合并法等,提高自己对材料中相关要点的归纳概括能力;三是要增加阅读量,养成阅读习惯,可以用历年真题、模拟题进行反复演练,通过实践锻炼自己的归纳概括能力。
三、解决问题能力
在申论考试中,往往会要求考生运用自己的经验去提出某些解决问题的方法。应对该种题型需要做好以下两方面准备:一要仔细审题,明确身份的限定以及作答的要求,特别是要求中的针对性、可
行性、操作性、创新性等;二要注意机关工作的实际,作为背景积累,丰富所提对策。
四、贯彻执行能力
贯彻执行是模仿机关工作命制的一种题型,其考查形式越来越灵活,在此种形势下,中公教育专家提醒各位考生应对贯彻执行题目
需从以下三方面着手:一要掌握基本的应用文写法;二要有角色意识,设身处地地去想该怎么办,如2013年副省级申论考查的“妈祖文化”讲解稿,就需要设身处地把自己当做讲解的志愿者,即可形成作答
思路;三要学会灵活运用关键词分析法,如:回帖,编者按等,进而
快速形成作答思路。
五、综合分析能力
综合分析其实是基于材料深度阅读基础上的归纳概括。解答该题型,重点要掌握综合分析的一般作答思路:综合-分析-综合,即总-
分-总结构。首先概括评论对象;其次,分析原因、影响、合理性、
不合理性等;最后,提出对策或形成结论。同时还要掌握一种特殊的
综合分析题——启示型综合分析,该题型为总分结构,答案以对策
的形式呈现。
六、文章写作能力
近年来,作文书写难度逐年增大。部分考生存在读材料逻辑混乱的情况,虽然能读懂每一则材料,但却不会将各部分进行联系,从
而造成分数不高。中公教育专家一直鼓励考生要在日常练习中注重
逻辑思维导图的训练,通过梳理逻辑思维导图,理清整篇材料逻辑,抓取作文写作脉络,特别是作文的立意;另一方面也要在日常训练中
养成通过读透材料寻找要点,综合全篇思考的习惯,还要能够结合
政府的政策和重大理论,透过现象抓本质,提高自己文章的深度和
高度。
七、政策运用能力
理论政策是吃透材料的背景支持,并且其往往是材料的本质所在,不理解理论政策,很难透过现象看本质,而且对理论政策的考查隐
形贯穿申论考试的始终。具备理论政策基础,对于读透材料,把握
材料的主旨和精神,精准选取文章的论点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考生具体要关注以下理论政策:科学发展观、和谐社会、小康社会、报告等。在提升理论政策能力时,要做到以历年真题为素材,以社
会热点为补充,真正将方法变为能力,在考试中变成本能,决胜申
论考试。
1.概括段落大意。
上面已经讲过,第一题概括主旨题的答案,只是需要对材料进行概括段落大意,然后对概括出的各段的段落大意进行加工就可以得
出答案(具体做法请看下一节概括主旨题部分的讲解)。
而在做其他题目时,其答案要点也可能需要采用这个方法获得。因为有时候材料用了一整段讲了一个具体的案例,考生必须对整段
进行总结才能得出一个答案要点。这一点和第一道大题概括组织题,有点相近。例如2007年国考申论,最后要求以“命脉”为题写一篇
关于土地的文章。那么,为什么说土地是命脉呢?或者说,土地是什
么命脉呢?阅读最后一个材料段,你就会得出一个结论:
在许多国家或者说在全球范围内,如何有效地利用和保护土地资源对千千万万人民来说,是生死攸关的问题。更大数目的下代人正
处在更危险的境地,即目前的生产方式正在毁坏将来农业赖以生存
的土地资源。为了满足日益增长的需求,全球的农业生产必须大幅
度地增长,而对具体的每一地方来说,当务之急是保护农业生产的
基础——土地资源。因为,全球所有类型的食物的98%是在陆地上
生产的,海洋和陆地水域的产量不到2%。植物产品构成了人类膳食
的92%,占全世界膳食供给量的8%的动物产品也间接地来自于生长
在陆地上的植物。也就是说,要保持农业产品或农业生产的持续增长,必须保持土地利用的持续性,防止资源退化和不断提高土地质
量或生成潜力。土地利用方式和农业生产措施在很大程度上控制着
土地退化过程,也决定着土地利用的持续性。农业生产是一个开放
系统,受到各种各样的自然环境条件的影响和制约。将集约农业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