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力平价和汇率的关系_余芳东
基于计量经济学方法的外汇汇率预测
![基于计量经济学方法的外汇汇率预测](https://img.taocdn.com/s3/m/07b1a98da0116c175f0e486e.png)
基于计量经济学方法的外汇汇率预测褚晓飞(河南科技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河南洛阳 471003) 摘 要:随着中国加入W TO,越来越多的中国企业融入到国际经济大循环之中,商品、服务等跨国界的转移和提供必定产生跨国界的货币支付,外汇风险应运而生。
因而外汇汇率的预测也越来越得到政府和企业的关注。
本文应用国际金融理论,对影响汇率变化的相关因素进行了分析,构造了计量经济学模型,并完成了仿真试验,结果证明该预测具有相当的可信度,为企业对外经贸交往决策提供了切实可行的技术支持。
关键词:外汇;汇率;外汇风险 中图分类号:F830.7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6921(2004)12—0034—021 引言近年来,由于亚洲、墨西哥等一系列金融危机的影响,人们越来越敏感于汇率的波动,也越来越对汇率的预测给予极大的关注。
在理论界,国内外学者近年来取得了很多成果,尤其在定量方面,已经从不同的角度并使用大量的数学模型和实证分析对外汇汇率进行深入地分析和研究,形成了各种不同的观点和模型,然而尚没有一种模型对频繁波动的汇率事实拟合得非常准确并对汇率波动的原因作出一致的解释。
很多模型只是从汇率的历史数据出发进行分析和预测,然而外汇是一个受多重因素影响的复杂变量,仅仅观察其自身的变化而进行的预测往往不能得出准确的未来预期。
本文将引入计量经济学的相关因素分析法,借助国际金融理论,对影响经济系统中一些复杂社会因素变化的进行分析,进而了解复杂社会因素的变化规律,预测其变化趋势。
2 影响外汇汇率波动的相关因素分析汇率是两个国家之间货币的比价,受两种货币的供求关系影响。
造成汇率波动的因素很多,在建立计量模型时,我们将这些因素分成单纯因素和合成因素。
211 单纯因素单纯因素是指在统计年鉴上直接可以搜查到数据的因素,也就是一个影响汇率变化的直接因素,从国际金融角度讲,可以有如下两方面:21111 国际收支:国际收支状况是决定汇率波动的主导性因素,因为汇率的波动基本上取决于外汇市场上对各国货币的供求,而影响供求的因素很多,其中最主要的是国际收支状况,如一国的国际收支发生顺差,会引起外国对该国货币需求的增长和外国货币供应的增加,外汇供过于求,其本币就会升值,反之,其本币就要贬值。
购买力平价理论与人民币对美元汇率变动关系
![购买力平价理论与人民币对美元汇率变动关系](https://img.taocdn.com/s3/m/328e7715f18583d0496459b8.png)
购买力平价理论与人民币对美元汇率变动摘要:根据相对购买力平价理论,汇率的升值与贬值是由两国的通货膨胀率的差异决定的。
如果本国通货膨胀率超过外国,则本币将贬值。
但是在实际中,例如2000以来,而我国改革开放以来通货膨胀率的变化与人民币汇率的变化表现,显然不符合相对购买力理论。
本文通过2000年以来的数据,试图找出购买力平价理论在人民币汇率实证中为什么不成立关键词:汇率购买力平价通货膨胀率购买力平价学说是瑞典学者卡塞尔在2世纪完成的。
在一个充分完全开放、充分自由贸易和充分有效市场的世界经济环境中0两国货币汇率应该等于两国的价格之比。
它分为绝对购买力平价和相对购买力平价,相对购买力平价表述了汇率与通货膨胀率间的关系:一国货币的对内价值决定对外价值,两国货币的汇率水平根据两国通胀率的差异而进行相应地调整。
相对购买力平价认为汇率的变化率等于两国物价水平变化率之差,即Δe=ΔP-ΔP*。
那么按照购买力平价理论,如果中国的通货膨胀率大于美国,那么Δe>0,即人民币对美元汇率将会上升;反之人民币对美元汇率将会下降。
以上分别是2000以来人民币兑换美元平均中间价、中国通货膨胀率和美国通货膨胀率的数据。
由图表可以看出:2000年到2003年之间,中国的通货膨胀率是小于美国的,按照相对购买力平价理论,人民币对美元的汇率应该下降。
但是根据人民币对美元平均中间价表可知,这段时间人民币对美元汇率基本保持不变,这好像并不符合相对购买力平价理论。
同样,2004年到2010年之间,中国的通货膨胀率是高于美国的,按照相对购买力平价理论,人民币对美元汇率应当上升。
但是这段时间人民币对美元中间价却大幅下降,这样也不符合相对购买力平价理论。
其实不仅在中美两国,相对购买力平价理论也不能在绝大部分国家得到验证。
那么为什么会出现如此重大的偏差呢?1,从技术上讲,主要问题是:(1)物价指数的选择不同,可以导致不同的购买力平价。
因而采用何种指数最为恰当,是个很难决定的问题。
外汇文档-第四单元浮动汇率制下的汇率理论 精品
![外汇文档-第四单元浮动汇率制下的汇率理论 精品](https://img.taocdn.com/s3/m/cf10c2aaf12d2af90342e696.png)
除,为不可贸易商品(nontradable
goods)。
2020/7/28 广东工业大学经济与贸易学院
4
第一节 购买力平价
二、一价定律(one price rule) ② 如果不考虑交易成本等因素,则同种可贸易 商品在各地的价格都是一致的。可贸易商品 在不同地区的价格之间存在的这种关系称为 “一价定律”。
第四章
浮动汇率制下的汇率理论
2020/7/28 广东工业大学经济与贸易学院
1
第一节 购买力平价
一、购买力平价说(theory of purchasing power parity,简称PPP)的基本思想
1922年瑞典学者卡塞尔(Cassel)系统表 述了PPP。基本思想是:货币的价值在于其具有 的购买力,因此不同货币之间的兑换比率取决于 它们各自具有的购买力的对比,也就是汇率与各 国的价格水平之间具有直接的联系。
2020/7/28 广东工业大学经济与贸易学院
15
第一节 购买力平价
六、对购买力平价理论的分析和评价
(2)购买力平价所涉及的一系列问题都是汇率决定 中非常基本的问题,处于汇率理论的核心位置; (3)购买力平价被普遍作为汇率的长期均衡标准而 被应用于其他汇率理论的分析中。 3. 许多经济学家认为,PPP并不是一个完整的汇率决 定理论,并没有阐述清楚汇率和价格水平之间的因 果关系。 4. 购买力平价存在一些缺陷:
2020/7/28 广东工业大学经济与贸易学院
13
第一节 购买力平价
五、对购买力平价理论的检验
(3) 在短期,高于或低于正常的PPP的偏差 经常发生,并且偏离幅度很大;
(4)在长期,没有明显的迹象表明PPP成立; (5)现实是:汇率变动幅度远远超过价格变动 幅度。
第五章第二节:汇率与价格水平的关系:购买力评价说
![第五章第二节:汇率与价格水平的关系:购买力评价说](https://img.taocdn.com/s3/m/78da7727915f804d2b16c12d.png)
开放经济下的一价定律 购买力平价的基本形式 对购买力平价理论的分析、检验与评价
一、 开放经济下的一价定律
国内的商品可以分成两种类型:区域间的价格差异可以通过套购活动消除,称 之为可贸易商品(tradable goods);区域间的价格差异不能通过套购活动消除, 称之为不可贸易商品(nontradable goods)。 第一,某一商品在不同地区的价格存在差异时,就有可能引起套购活动的 发生。套购活动是否存在则取决于商品本身的性质及交易成本的高 低。 第二,对于不可移动的商品以及套购活动交易成本无限高的商品,我们称 之为不可贸易品,它在不同地区间的价格差异不可能通过套购活动 消除。 第三,对于可贸易商品,套利活动将使它的地区间价格差异保持在较小范 围内。如果不考虑交易成本等因素,则同种可贸易商品在各地的价 格都是一致的,我们将可贸易商品在不同地区的价格之间存在的这 种关系称为“一价定律”(one price rule)。 如果我们不考虑交易成本等因素,则以同一货币衡量的不同国家的某 种可贸易商品的价格应是一致的,即: p · pi
P(b,t) 表示B国在t时期中的一般物价水平,而P(a,t)表示A国在t时 期的一般物价水平 ,R为购买力平价。 这就是绝对购买力平价的一般形式,它意味着汇率取决于不同 货币衡量的可贸易商品的价格水平之比,即取决于不同货币对 可贸易商品的购买力之比。
回本节
2. 相对购买力平价
R1=[I(b,t) / I(a,t)]• R0
由于一年后的即期汇率ef是不确定的,因此这种投资方式的最终收益是很难确 定的,或者消除这种不确定性,我们可以在即期购买一年后交割的远期合约,这 一远期汇率记为 ,这样,届时1单位本国货币可增值为: f/e(1+i) 当投资者采取持有远期合约的套补方式交易时,市场会最终使利率与汇率间形 成下列关系: 1+i=f/e(1+i) f/e=1+i/1+i‘
15第十五章汇率决定
![15第十五章汇率决定](https://img.taocdn.com/s3/m/d12b030c7e21af45b307a8d5.png)
❖ 资产供应总量变化分为三种情况:货币供应量 增加;本币债券供应量增加;外币债券供应量 增加
❖ 资产结构变化而供给总量不变的情况,一般由 中央银行的货币政策,即公开市场业务引起, 分为两种具体情况:本币债券与本国货币互换; 外币债券与本国货币互换
理论模型
WM BeF
M / W m ( i , i e e )
B / W b ( i , i e e )
e / W F f( i , i e e )
m 1 0 , m 2 0
b 1 0 , b 2 0
f 1 0 ,f 2 0
图 15-3
当资产供给发生变化时均衡汇率的决定
第四节 汇率决定的资产组合分析方法
❖ W·Branson最早于1975年提出该理论,后来Kolly、 Allen、Kenen、 Dornbush 、费雪等人也对该理论 有进一步的研究。
❖ 资产组合模型放松了货币模型对资产替代性的假设, 认为国内外资产之间不完全替代。
❖ 资产组合达到了稳定状态,国内外资产市场供求也 达到了均衡,汇率也相应地被决定 。
❖ 资产市场法与传统的汇率决定理论不同,它扬弃了 传统汇率理论的流量分析法,转而考察货币和资产 的存量均衡上,其分析强调资产市场的存量均衡对 汇率的决定性作用。
资产市场分析法的构成
❖ 货币分析法(Monetary Approach) ❖ 资产组合平衡法(Portfolio Balance Approach) ❖ 二者区别在于关于资本替代性(Capital
Md kPY Md* k*P*Y*
两国货币市场均衡时,货币需求可得到汇率水平一个新的表达形式:
人民币汇率的决定因素及走势分析
![人民币汇率的决定因素及走势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015953e47e21af45b307a8ae.png)
人民币汇率的决定因素及走势分析内容提要:本文通过对购买力平价,利率平价,国际收支,中央银行货币政策的分析,得出如下结论:第一,用购买力平价分析发展中国家时要做修正。
发展中国家经济起飞时期可能有较高的通胀率而其汇率并不按比例贬值。
因为在经济起飞的一段时间里,发展中国家的非贸易品(住房,服务)的涨价幅度远高于贸易品的涨幅。
第二,发展中国家在经济起飞时期可贸易品生产力的提高速度一般高于发达国家。
这也是人民币未来可能趋强的一个重要因素。
第三,利率平价对人民币走势的解释和预测能力会越来越强。
第四,中国应考虑在贸易项下基本平衡,在经常帐户下有赤字,在资本项下有盈余的格局来保持外汇供求平衡和汇率的稳定。
第五,靠减少再贷款对冲中央银行买汇放出基础货币的余地已变得越来越小。
可选择政策工具有:(1)用鼓励投资或放宽进口限制的方法适当增加进口;(2)考虑采取用部分自愿结汇的办法使一部分外汇分流在民间;(3)逐步使利率市场化,以减少由套利活动带来的不确定性;(4)考虑逐步开放资本帐户,稳步走向人民币全面可兑换。
1994年汇率并轨后,中国实行了单一的有管理的浮动汇率体系,从而基本上消除了外汇黑市。
官方汇率由中国人民银行制定和管理,官方汇率基本上等于在给定外贸和汇率政策下的市场均衡汇率。
图1给出了1980―1996年人民币官方汇率。
从总体来看,94年以来的外汇供给大于外汇需求。
为稳定汇率,在1994―1996三年期间,我国中央银行平均每天净买入1亿美元。
本文以回答下面两个问题为主线来分析人民币汇率的基准及未来走势。
1.1994,1995,1996三年中国的通货膨胀率分别为21.7%,14.8%,6.1%,美国这三年的通胀率平均为3%左右;为什么人民币对美元汇率在此期间非但不贬反而稳中有升?2.1994―1996三年期间,人民币存款利率远高于美元利率;为什么人民币还能升值?3.中国改革开放期间国际收支对人民币汇率有那些影响?4.中国的货币政策与汇率政策的关系如何?本文分五部分:绝对购买力平价,相对购买力平价,利率平价,国际收支,货币政策和汇率政策。
购买力平价理论与人民币对美元汇率变动关系
![购买力平价理论与人民币对美元汇率变动关系](https://img.taocdn.com/s3/m/4e02e732cec789eb172ded630b1c59eef8c79a4a.png)
购买力平价理论与人民币对美元汇率变动摘要:根据相对购买力平价理论,汇率的升值与贬值是由两国的通货膨胀率的差异决定的。
如果本国通货膨胀率超过外国,则本币将贬值。
但是在实际中,例如2000以来,而我国改革开放以来通货膨胀率的变化与人民币汇率的变化表现,显然不符合相对购买力理论。
本文通过2000年以来的数据,试图找出购买力平价理论在人民币汇率实证中为什么不成立关键词:汇率购买力平价通货膨胀率购买力平价学说是瑞典学者卡塞尔在2世纪完成的。
在一个充分完全开放、充分自由贸易和充分有效市场的世界经济环境中0两国货币汇率应该等于两国的价格之比。
它分为绝对购买力平价和相对购买力平价,相对购买力平价表述了汇率与通货膨胀率间的关系:一国货币的对内价值决定对外价值,两国货币的汇率水平根据两国通胀率的差异而进行相应地调整。
相对购买力平价认为汇率的变化率等于两国物价水平变化率之差,即Δe=ΔP-ΔP*。
那么按照购买力平价理论,如果中国的通货膨胀率大于美国,那么Δe>0,即人民币对美元汇率将会上升;反之人民币对美元汇率将会下降。
以上分别是2000以来人民币兑换美元平均中间价、中国通货膨胀率和美国通货膨胀率的数据。
由图表可以看出:2000年到2003年之间,中国的通货膨胀率是小于美国的,按照相对购买力平价理论,人民币对美元的汇率应该下降。
但是根据人民币对美元平均中间价表可知,这段时间人民币对美元汇率基本保持不变,这好像并不符合相对购买力平价理论。
同样,2004年到2010年之间,中国的通货膨胀率是高于美国的,按照相对购买力平价理论,人民币对美元汇率应当上升。
但是这段时间人民币对美元中间价却大幅下降,这样也不符合相对购买力平价理论。
其实不仅在中美两国,相对购买力平价理论也不能在绝大部分国家得到验证。
那么为什么会出现如此重大的偏差呢?1,从技术上讲,主要问题是:(1)物价指数的选择不同,可以导致不同的购买力平价。
因而采用何种指数最为恰当,是个很难决定的问题。
购买力平价理论在汇率研究中的应用
![购买力平价理论在汇率研究中的应用](https://img.taocdn.com/s3/m/8917ad29001ca300a6c30c22590102020740f236.png)
购买力平价理论在汇率研究中的应用购买力平价(Purchasing Power Parity,简称PPP)理论是国际经济学中的一种重要理论,它在汇率研究中具有广泛的应用。
购买力平价理论认为,不同国家之间的货币汇率应该使得一篮子商品在不同国家购买的成本相等。
虽然贸易自由化和金融市场的开放已经使得货币汇率与购买力平价之间的关系变得复杂,但购买力平价理论仍然是解释和分析汇率走势的重要工具之一。
在购买力平价理论中,最常用的衡量不同国家物价水平的指标是物价指数。
物价指数通过比较同一篮子商品在不同国家的价格水平,反映了各国商品价格的相对差异。
根据购买力平价理论,如果两个国家的物价指数之比与实际汇率之比相等,那么两个国家之间的货币汇率就符合购买力平价。
如果物价指数之比大于实际汇率之比,那么货币就被低估了;相反,如果物价指数之比小于实际汇率之比,那么货币就被高估了。
购买力平价理论的应用可以帮助我们理解国际贸易中的汇率变动。
当一个国家的货币被低估时,该国的商品在国际市场上价格相对较低,可以提高该国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促进出口增长。
另一方面,当一个国家的货币被高估时,该国的商品在国际市场上价格相对较高,可能会减少该国的出口量。
购买力平价理论也有助于解释国际间的投资行为。
如果一个国家的货币被高估,外国投资者可以利用较强的货币购买该国的资产,从而获取较高的回报。
相反,如果一个国家的货币被低估,外国投资者可能会转向其他国家寻求更好的投资机会。
因此,购买力平价理论对于识别潜在的投资机会和风险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然而,购买力平价理论在实际应用中也存在一些限制和挑战。
首先,购买力平价理论基于一篮子商品的比较,但不同国家之间的商品篮子可能存在差异,这会对理论的适用性造成影响。
其次,由于交易成本、运输费用和非贸易因素的存在,商品价格在国际间存在差异也是正常的。
购买力平价理论无法完全解释这些差异,因此在具体分析时需要综合考虑其他因素。
金融学论文——购买力平价与汇率问题
![金融学论文——购买力平价与汇率问题](https://img.taocdn.com/s3/m/9a9463c7bb4cf7ec4afed0ae.png)
目录一、购买力平价理论及其发展 (1)(一)购买力平价理论的前提和假设 (1)(二)简述购买力平价理论 (1)(三)购买力平价理论的发展 (3)二、人民币购买力平价的实证检验 (4)(一)巨无霸指数 (4)(二)人民币汇率的实证检验 (5)三、人民币汇率与购买力平价偏离的原因 (6)(一)购买力平价理论自身的缺陷 (6)(二)我国经济条件与购买力平价理论的要求不符 (7)(三)实际测算的统计误差造成的偏离 (9)四、购买力平价理论对我国的借鉴 (9)(一)提供人民币汇率走向政策依据 (10)(二)完善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 (10)(三)完善我国国民核算体系 (11)(四)研究适用于我国的实际情况的比较方法 (11)试述购买力平价与人民币汇率的偏离购买力平价理论提出以后,曾引起极大的轰动,人们给予它极高的评价,同时对它的争论也从来没有中断过。
尽管该理论存在天然缺陷,但并没有影响它的应用。
本文将简要阐述该理论,讨论其与人民币汇率之间的偏离及其原因,并在此基础讨论购买力平价理论对我国的借鉴作用,通过对该理论认识的加深,更好的运用货币政策和汇率政策,确保人民币汇率向合理方向发展。
一、购买力平价理论及其发展1922年瑞典经济学家卡塞尔提出购买力平价理论,并在《1914年以后的货币与外汇》一书中加以完整的阐述。
该理论是一个古老的,同时又是最基础的汇率决定理论。
从该理论诞生起,便引起了极大的关注,直至现在,它也在不断的发展和创新。
(一)购买力平价理论的前提和假设购买力平价的基本思想是:货币的价值在于其购买力,而各国的价格水平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代表其货币的购买力,因此各国货币之间的兑换率取决于各国价格水平的对比。
购买力平价是以一价定律为前提的。
所谓一价定律指在不考虑交易成本等因素,以同一货币衡量不同国家的某种可贸易商品的价格是一致的,即:*i i p e p ⋅= e 表示直接标价的汇率当然,一价定律也有它前提条件。
购买力平价理论下人民币兑美元的汇率变动的分析
![购买力平价理论下人民币兑美元的汇率变动的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5cde111117fc700abb68a98271fe910ef12daea9.png)
购买⼒平价理论下⼈民币兑美元的汇率变动的分析购买⼒平价理论下⼈民币兑美元的汇率变动的分析摘要:决定⼈民币汇率变动的因素是多⽅⾯的,不仅要学会运⽤购买⼒平价理论对⼈民币汇率变动进⾏解释,还要懂得结合国内经济形势与外汇供求理论预测⼈民币近期⾛势。
关键词:汇率;消费物价指数;购买⼒平价正⽂:(⼀)购买⼒平价理论购买⼒平价是指货币的价值在于其具有的购买⼒,也就是汇率与各国的价格⽔平之间具有直接的联系。
购买⼒平价⼜分为绝对购买⼒平价和相对购买⼒平价。
(1)绝对购买⼒平价就是当所有国家的物价⽔平以同⼀种货币计算时是相等的,⽤公式表达是:P=e·P* (这⾥的P和P*分别表⽰本国和外国的物价指数。
)(2)相对购买⼒平价揭⽰了通货膨胀率与汇率变化之间的关系,为汇率预测提供了⼀个理论基础,即预期的汇率变化应该等于预期的通货膨胀率差异。
⽤公式表达是:e (t+1) =e(t)[(1+P)/1+P*] ①= [e (t+1)-e (t)]/e (t) ②将①代⼊②推出e= (P-P*)/ (1+P*) =P-P*Δe =ΔP-ΔP*(3)由公式可以看出,绝对购买⼒平价理论⽤来说明汇率的决定,相对购买⼒平价⽤来解释汇率的波动。
(⼆)购买⼒平价理论对我国汇率变动的验证与分析(1)绝对购买⼒平价。
绝对购买⼒平价是⽤两国物价⽔平静态对⽐获得的,e=P/P*(e表⽰汇率,P表⽰本国的价格⽔平,P*表⽰外国的价格⽔平)。
⽤绝对购买⼒平价理论估算⼈民币对美元汇率的差距很⼤。
见表1所⽰表1资料来源:美国统计年鉴和中国国家统计局统计数据,以1999年为基期,⾃2005年后,我国开始实⾏浮动汇率制度。
图1年份由上表1和图1显然可以看出,绝对购买平价下⼈民币对美元的均衡汇率与名义汇率相差甚远,表中可以看出,⼈民币币值被低估了。
这主要是因为作为购买⼒平价理论核⼼的⼀价定律,适⽤于可贸易商品,但不适⽤于不可贸易商品。
(2)相对购买⼒平价。
从购买力平价看世界主要国家货币汇率走势
![从购买力平价看世界主要国家货币汇率走势](https://img.taocdn.com/s3/m/4970c0f54afe04a1b071de53.png)
从购买力平价看世界主要国家货币汇率走势中国统计信息网2002-09-11 08:21:47人们通常把购买力平价作为分析判断汇率走势的依据之一。
有人甚至利用有关国际组织公布的购买力平价数据来指责我国人民币汇率被低估,进而提出人民币应升值的要求。
分析表明,由于汇率和购买力平价的决定因素不同,两者之间存在较大的偏差。
而且,由于各国对外开放程度以及市场经济发展程度的差异,汇率和购买力平价的偏差程度在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之间呈现出不同的走势。
一、汇率与购买力平价的决定因素汇率是在外汇市场上一国货币与他国货币相互兑换的比率,衡量两国货币价格高低的标准。
购买力平价是对比国家间综合价格之比,即两种货币在不同国家购买相同数量和质量的商品和服务时的价格比率,衡量对比国家间价格水平的高低。
根据20世纪初瑞典经济学家古斯塔夫.卡塞尔提出的购买力平价理论,认为在一个充分开放、充分贸易和市场充分有效的世界经济中,汇率是购买力平价的无偏估计量,即汇率的变动收敛于购买力平价。
因此,购买力平价作为均衡汇率,是评价汇率波动正常与否的依据。
但是在现实经济中,由于各国存在着大量的非贸易品,且市场经济条件也千差万别,满足购买力平价理论的前提条件并不成立,两者呈现出不同的走势。
具体地说,它们所包括的范围和决定因素各不相同。
一是在范围上,购买力平价包含了各国之间国内生产总值所有商品和服务的价格对比关系,而汇率只反映国与国之间贸易品部分的价格比率,没有反映各国建筑品、各种服务项目等非贸易品价格的对比关系。
二是在决定因素上,购买力平价直接受对比国之间实际价格水平的影响,反映某一货币在不同市场上的实际购买力;而汇率除了受各国通货膨胀率变动的影响以外,主要由外汇市场的供需关系所决定,并随本国的国际收支状况、利率、经济增长、甚至政策干预、投机炒作、资本流动等诸多因素的变动而波动。
而且,在当今世界中,汇率已成为各国宏观经济调控的重要政策工具。
因此,汇率在短期内变动幅度大,且较为频繁,而购买力平价在一定时期相对稳定。
从购买力平价角度看人民币汇率
![从购买力平价角度看人民币汇率](https://img.taocdn.com/s3/m/318074ba69dc5022aaea0081.png)
衡 汇 率 之 间 出现 偏 差 时 , 际 汇 率 将 不 断 调 整 , 终 要 趋 向 均 衡 实 最 汇率 水 平 。
2相 对 购 买 力平 价 . 相 对 购 买 力 平 价 是 在 绝 对 购 买 力 平 价 理 论 的 基 础 上 发 展 起
以上 公 式 表 明 , 某 一 时 期 , A 国价 格 不 变 , B国价 格 上 在 当 而 涨, B 国货 币 的 国 内 购 买 力 下 降 , 现 为 一 单 位 A 国货 币 可 以 则 表 交换 到更 多 的 B 国货 币 ,即 A 国货 币 出现 升值 , 国货 币 出现 贬 B 值 。 购买 力 平 价 理 论 认 为 。 照 两 国 货 币 在 各 自国 内 的购 买 力 确 按
学 者 的 综合 观 点 , 结 出了 购 买 力平 价 对 人 民 币汇 率 的 适 用 性 。 总
关 键 词 : 买 力平 价 ; 期 ; 购 长 汇率
一
、
引言
币 之 间 的 比 价 是 由 两 种 货 币 在 各 自 国 内 的 购 买 力 之 比来 决 定 的。 货币的 国内购买力体现 在商 品的价格水平上, 品价格 的倒数 , 即商 故
止 升 值 步 伐 . 解 金 融 危 机 给 我 国经 济 带 来 的 压 力 , 成 为 我 国 缓 已 政 府 和 大 量 进 出 口企 业 关 注 的焦 点 。
一
其中 : R为 绝 对 购 买 力 平 价 下 的 汇 率 ;
P 为 A 国 的一 般 物 价 水 平 : A P B为 B 国的 一 般 物 价 水 平 :
两 种 货 币 之 间 的 汇 率水 平 是 由两 国 国 内物 价 水 平 之 比决 定 的 。
人民币汇率与购买力平价的互动关系——一个VEC模型分析
![人民币汇率与购买力平价的互动关系——一个VEC模型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b7ede60a78563c1ec5da50e2524de518964bd307.png)
The Dynamic Interactive Relation between RMB Exchange Rate and PPP——An Analysis Based on
the VEC Model
作者: 吴信如[1]
作者机构: [1]华东师范大学商学院,上海200062
出版物刊名: 财经研究
页码: 4-16页
主题词: 人民币汇率;购买力平价;汇率渠道效应;协整检验;向量误差修正模型
摘要:文章基于Johansen协整检验和向量误差修正模型估计,研究了人民币汇率与购买力平价的长期互动关系。
结论显示,人民币汇率取决于购买力平价,也反过来影响购买力平价,汇率变动对价格来说具有显著的渠道效应。
因此,购买力平价可以作为确定人民币均衡汇率的一种参照,但在确定人民币汇率调整路径时,应该考虑汇率对国际相对价格、尤其是本国价格的潜在影响。
购买力平价理论及其对我国汇率决定的适用性探讨
![购买力平价理论及其对我国汇率决定的适用性探讨](https://img.taocdn.com/s3/m/87a4b46dce84b9d528ea81c758f5f61fb73628b3.png)
购买力平价理论及其对我国汇率决定的适用性探讨
杜金岷;郑凌云
【期刊名称】《南方金融》
【年(卷),期】2000(000)012
【总页数】3页(P12-14)
【作者】杜金岷;郑凌云
【作者单位】暨南大学;人民银行广州分行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F832.6
【相关文献】
1.利率平价理论对我国汇率决定的适用性探讨 [J], 杜金珉;郑凌云
2.浅析汇率改革后购买力平价理论的适用性问题 [J], 刘群燕
3.人民币均衡汇率决定的理论分析--基于购买力平价理论的思考 [J], 刘卉
4.购买力平价对我国汇率决定的适用性分析 [J], 于静
5.购买力平价理论与汇率决定理论的发展 [J], 李双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