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庆油田萨北开发区二类油层储层沉积模式
北二、三类油层开发的地面工程优化简化措施
北二、三类油层开发的地面工程优化简化措施
仇伟
【期刊名称】《石油石化节能》
【年(卷),期】2017(007)007
【摘要】大庆油田1959年开发,目前老油田已进入高含水、特高含水产油量递减阶段,提高喇萨杏老油田采收率,对大庆油田的长远发展以及实现中国石油的发展战略目标具有非常重要意义.地面工程结合二类油层高浓度聚驱、三类油层水驱加密相结合的开发部署,通过水聚驱统筹考虑、挖潜已建设备能力、优选处理工艺、采用新型节能设备等措施,提高油田综合开发效益,降低生产运行能耗,该工程共节省一次性建设投资14274.9万元,年节省运行费用1390万元,对于进一步探索老油田有效的开发建设模式起到了重要作用.
【总页数】3页(P29-31)
【作者】仇伟
【作者单位】大庆油田工程有限公司
【正文语种】中文
【相关文献】
1.二、三类油层合理开发次序的数值模拟
2.萨北开发区北二东西块二类油层三元驱开发效果
3.萨北开发区二类油层三元复合驱开发方式优化研究
4.开发后期三类油层沉积微相研究——以大庆萨北油田北二东两三结合试验区GⅡ油层组为例
5.杏北油田地面系统优化简化措施及形势对策分析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密井网条件下储层沉积模式
密井网条件下储层沉积模式研究【摘要】大庆油田萨北开发区各套开发层系均已经进入特高含水期开采阶段,有必要针对不同类型储层的研究精度开展储层沉积模式研究。
在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及河流精细沉积学理论的指导下,明确了密井网条件下的储层精细解剖技术;共识别出2种大相,6种亚相,19种测井微相识别模式;精细刻划了ⅰ、ⅱ、ⅲ类储层9种沉积模式,明确了各沉积单元的沉积环境,明晰了沉积环境与沉积模式的对应关系;分析了沉积模式与储层非均质性及剩余油分布关系。
【关键词】储层层序地层学沉积微相沉积模式剩余油萨北开发区ⅰ类储层河道发育规模大、平面及垂向切叠严重、砂体内部构型复杂,ⅱ类储层微相类型多样、相变复杂,ⅲ类储层的成因需进一步明确。
针对研究区储层特征,应用“储层层次分析和模式预测”[1,2]砂体解剖方法对各类储层进行研究,实现成因单砂体时间单元精细对比;完成了ⅰ、ⅱ类储层单砂体识别,ⅲ类储层沉积微相厘定,提高了各类储层预测精度,并在此基础上,按河道砂体形成过程和离湖岸线的远近建立ⅰ、ⅱ、ⅲ类储层沉积模式。
1 区域概况萨北开发区位于松辽盆地大庆长垣萨尔图构造北部,储层属河流~三角洲沉积体系,主要分青一段~姚一段沉积时期的湖退进积三角洲沉积、姚一段~嫩一、二段沉积时期的湖进退积三角洲两个沉积阶段。
发育萨尔图、葡萄花、高台子三套油层,可进一步细分为8个油层组,35个砂岩组,118个沉积单元。
2 沉积模式分析2.1 剖面精细对比方法经过研究区1546口井系统对比分析,按照“旋回对比、分级控制、不同相带区别对待”[3]的原则,提出了“封闭骨架剖面控制对比、标准层控制大套地层对比、标志层组合对比、特征岩性组合对比、标准层逼近控制对比、沉积模式指导对比”的储层综合对比方法,解决了各类储层复杂的油层对比问题。
2.2 平面沉积微相类型研究区河流相可划分为点坝、心滩,废弃河道、天然堤、溢岸薄层砂、河道间泥、决口水道、决口扇8种微相[4];三角洲相可划分为分流平原、三角洲前缘2种亚相。
大庆油田区域储层特征认识
盆地沉积盖层自侏罗系开始,至中,新生代均有不同程度的发育,但是以白垩系,尤其是下白垩统为主,新生界厚度不大。
地表均被第四系所覆盖。
盆地内发现三套含油组合,起上部含油组合为黑地庙油层,分布在嫩江祖的三四中;中部含油组合为萨尔图,葡萄花和高台子油层,分布在青山口组二三段及姚家组和嫩江祖一段中;下部含油组合为扶余和扬大城子油层,分布在泉头组三四段中,油田集中在中部含油组合内。
盆地沉积盖层被划分为七个一级构造单元,31个二级构造和130多个局部构造,目前所发现的油田大部分都集中在中央坳陷区内。
松辽盆地基底分别由大兴安岭华里西晚期褶皱带和吉黑华里西晚期褶皱带汇合而成。
在经历了三叠纪和侏罗纪早期的抬升剥蚀后,在侏罗纪晚期由于以断裂为主的构造运动的作用,在这里产生了众多的断陷、地垒和断阶带。
进入早白垩世松辽盆地沉降作用不断增强,使早期出现的分割性的小断陷扩大沟通,形成统一的松辽盆地大型沉积坳陷,至晚白垩世和第三纪,由于淤积充填而使盆地沉降速度明显减缓,坳陷渐趋萎缩。
松辽盆地是我国东北地区的大型中新生代陆相沉积盆地,面积约26×104km2,沉积地层厚度5000~6000m,全盆地分为7 个一级构造单元:中央坳陷区、西部斜坡区、东南隆起区、东北隆起区、北部倾没区、西南隆起区、开鲁坳陷区,大庆长垣是松辽盆地北部的一个二级构造单元,由喇嘛甸、萨尔图、杏树岗、太平屯、高台子、葡萄花、敖包塔7个背斜构造组成大庆松辽盆地属于我国著名地质学家李四光同志划分的中国东部新华夏系第二沉降带,即呈北北东走向的中新生代沉降带中的一个大型沉积盆地。
盆地内部总的轮廓是北部、东北部、东南部和西南部为隆起区,西部是平缓斜坡,中间是大面积的拗陷区大庆长垣北部,基岩以上沉积了上侏罗统、白垩系、第三系和第四系的巨厚地层。
各沉积岩层的层序、岩性及含油状况见图1—3。
厚度最大、分布最广的是白垩系地层。
根据岩性、沉积环境和生、储、盖的组合关系可划分四个沉积旋回:即登娄库组、泉头组—青山口组、姚家组—嫩江组、四方台组—明水组。
萨北BEXD区块二类油层弱碱三元复合驱开发方案后评价
石油地质与工程2021年3月PETROLEUM GEOLOGY AND ENGINEERING 第35卷第2期文章编号:1673–8217(2021)02–0062–05萨北BEXD区块二类油层弱碱三元复合驱开发方案后评价王银(中国石油大庆油田有限责任公司勘探开发研究院,黑龙江大庆163712)摘要:BEXD区块二类油层是大庆油田萨北开发区第一个弱碱三元复合驱工业化推广区块,通过优化层系组合,实施注聚前深度调剖,建立全过程跟踪调整模式,制定相应的调整措施,使开采过程中油层动用程度明显提高,保持了较好的压力系统和注采能力,阶段提高采收率16.43%,预测最终提高采收率可达19.50%,具有较好的开发效果。
通过对BEXD区块二类油层弱碱三元复合驱开发方案开展后评价,认为弱碱三元复合驱技术在萨北二类油层的工业化应用,能够大幅度提高采收率,为萨北开发区的原油稳产和可持续发展提供坚实的技术支撑。
关键词:BEXD区块;弱碱三元复合驱;后评价;措施调整;提高采收率中图分类号:TE357 文献标识码:APost evaluation of weak alkali ASP flooding development plan for type II reservoir in BEXDblock of Sabei development areaWANG Yin(Exploration & Development Research Institute of Daqing Oilfield Co., Ltd., PetroChina, Daqing, Heilongjiang 163712, China) Abstract: Type II reservoir in BEXD block is the first weak alkali ASP flooding industrial promotion block in Sabei development area of Daqing oilfield. By optimizing the combination of strata, implementing the depth profile control before polymer injection, the whole process tracking adjustment mode was established and the corresponding adjustment measures were made. Therefore, the production degree of the oil layer in the production process has been greatly improved, and then a good pressure system and injection production capacity has been maintained. The recovery factor can be increased by 16.43%, the predicted ultimate EOR is 19.5% and a good development effect has been achieved. Through the post evaluation of the development plan of weak alkali ASP flooding in the type II reservoir of BEXD block, it is considered that the industrial application of weak alkali ASP flooding technology for type II reservoir in Sabei development area can greatly improve oil recovery, which provides a technical support for the stable production and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crude oil in Sabei development area.Key words: BEXD block; weak alkali ASP flooding; post evaluation; measure adjustment; EOR大庆油田自从聚合物驱油技术实现工业化以来,逐步形成了成熟的聚合物驱油配套工艺技术。
北二东萨尔图二类油层三元复合驱层系组合及合理注采井距研究
1北 =东 开采 简 况
北 二东 区块地 质 储量7 4 2 4 . 0 ×1 4t 0 , 其 中萨二 、 萨三 组二 类油层 [ 1 _ 她 质储 量2 6 6 0 . 6 ×1 0 4 t , 占全 区地 质储量 的3 5 . 8 %, 比例 较大 。 自1 9 6 3 年基础 井 网萨 、 葡
2 . 2 剩余 油潜 力分析 2 . 2 . 1动态监 测资 料表 明 , 萨尔 图有效 厚度 ≥1 . 0 m油层 吸水 、 动用 比例均
在8 5 . O %以上
控 制程度 、 砂 体连 通率 、 较少 投资 的前提 下 , 合 理注 采井距 应控制 在 1 2 5 m左 右 。 同时 , 注入 过程 中在 井 口注入压 力 不超过 油层 破裂压 力 ( 1 3 . 2 MP a ) 的前提 下 , 按 注入速 度 0 . 1 5 ~0 . 3 0 P V/ a ( 纯 油 区注 聚经验 表 明 ) 左 右考 虑 , 同样 注 采井 距 在1 2 5 m左右 可满 足注 入速 度 的要求 。
2北 =东 萨尔 图= 类油 层 三元驱 可 行性 分析 2 1 油藏 发育特 征 萨S A l t 油层 主要 以三角洲分 流平 原沉积 为主 , 萨三组 油层 主要以三 角洲 内 前 缘沉 积为主 。 从 油层组 发育状 况看 , 萨二 组油层 平均 单井钻遇 有效 厚度为 1 2 .
区块整 体 开发调 整及 衔 接等 。
3 2 注采 井距 可行性 分析
合理 的井网井 距是 聚驱 开发 的基础和 前提 , 井网井距 的确定 必须最 大程度
地 适应 油层 地质 特 点 , 提高 井 网对砂 体 的控 制程度 。 3 . 2 . 1确定 合理 注 采井 距
萨北开发区二类油层吸水剖面地质成因分析
相对吸水量( / %) 区问厚度 01 00 01 . 2 . 8 . 01 01 .1 1 . 4 . 01 0
况进行 系 统 分 析 , 注 聚 前 深 度 调 剖 、 层 选 择 技 对 井
术 、 产 配注 技 术 、 过 程 的综 合 调 整 技 术 、 理 优 配 全 合 化注 采参 数等 都 有 明显 指 导 作20 06年第 7期
内蒙 古 石 油 化 工
15 0
萨北 开发 区二类油 层吸 水剖面地质 成 因分析
苏 学 军
( 庆油 田, 龙江 大 庆 1 3 1 ) 大 黑 6 1 3
摘 要 北二 西 西块 是 萨北 开发 区 第一个 二 类油 层 聚驱 区块 , 根据 注 水 井 在 空 白水 驱 笼注 阶 段 的 吸 水状 况特 征 . 通过 沉 积相 特 征 、 体规 模 、 砂 砂体 厚度 、 层渗 透 率 、 构造 特 征 等 系统研 究 , 储 微 明确 了影响 二 类 油层吸 水 状况 的 关键 因素是砂 体 厚 度 和 储 层 渗 透 率 ; 体 沉 积 相特 征 、 体 规 模 是 其次 要 影 响 因 砂 砂
积 大于 3 %, 效渗 透 率在 10 0 0 有 0 ×1 一 m2以上 , 平 均渗 透 率 3 0× 1 ~ 0 0 m2左 右 , 道 宽 度 20~ 河 0
10 m 的沉 积单 元 ” 与葡 一组 油层 储 层特 征相 比, 00 。
印. 1 . 271 4. 9 6 2 9 5. 87 9 9 2 6 68 . 1. 2. 2. 7 43 83 74 7
!
= = =
区间 厚度 66 . 0 4. 10 8 136 768 0 2. 0 3. 98 0
北二区二类油藏聚驱技术研究
北二区二类油藏聚驱技术研究萨北开发区位于萨尔图油田北部,其南部与萨中开发区1-1排分界,北、东到油田过渡带,西至喇、萨油田储量分界线。
油田面积118.8km~2,地质储量61290×10~4t,可采储量为23071×10~4t。
构造较为平缓,地层倾角3°左右,地面平均海拔高度150m左右。
北二区西部自1964年基础井网萨、葡主力油层投入开发以来,先后经历了五次大的调整,目前共有八套开发井网,开发过程中存在许多矛盾:注采不完善,低效井比例大;受断层区注采不完善影响,区块地层压力低;东西部储层发育差别大,全区含水不均衡;厚油层聚驱后层内矛盾突出,含水率偏高;一类油层聚驱后剩余油分布零散,开采难度大;二类油层动用较差,常规水驱已经无法大幅度提高原油采收率。
为了弥补全区产量递减,有必要在开展北二区精细油藏描述基础上,开展二类油藏聚驱技术研究。
本文针对北二区的实际情况,通过对各层生产数据进行分析,确定了二类油层沉积特征和剩余油分布;针对二类油层,开展了二类油层聚合物参数优化;在此基础上,开展了聚合物驱层系优化和开发井网优化,并对二类油层聚驱开发方式及效果进行了分析。
研究表明:北二区二类油层中有效厚度1.0m以上油层层内及有效厚度0.5m 以下的薄差油层和表外层中动用程度低,均存在一定量的剩余油,驱调整对象应主要是有效厚度1m以上的油层;优选出试验区注入聚合物的分子量为300万,聚合物用量为450mg/L.PV,单井注入浓度在400~1200mg/L之间;聚驱井网采用在原葡一组聚驱井网排间加排、井间加井布注入井形成175m的五点法面积井网,平均有效厚度注入强度8.2 m~3/d.m,折算注入速度0.20PV/a;与水驱效果相比,全区聚合物驱提高采收率3.7%,累计增油2.0842×10~4t,每吨聚合物增油55t。
萨北开发区特高含水期层系井网演化趋势研究
1 分类油层潜力及调整对策
11 特高含水期油层分类原则 . 根据目 前油田开发调整实际, 充分考虑结合油田
层系井网、相近的动态特征的油层划分为同类油层,
将萨北开发区油层分为3 大类, 每类又分为不同亚类
( 1。 表 )
在油层分类的基础上,对各类油层的储量进行了
第2 卷 增刊 5
虑三次加密井初期产能较低, 进一步提高三类油层采
根据三类油层发育情况,萨北开发区适合于 “ 两三
收 率的 “ 两三结合”试验尚 在进行中, 为此, 综合
结 合”的 质 量为1 7 ' 各区 地 储 . 1 t 3 x , 块可组合成2 0
考虑三次加密与 “ 两三结合”井网以及二类油层三 一 段, 3 共计9 个层段。预计可部署 “ 两三结合”井 次采油井网的协接,留待 “ 两三结合”试验后统一 4 31口, 0 提高采收率5 增加可采储量65 4 %, 8 x t 1 0 考虑部署。 左右。这部分潜力需待试验结束后进一步落实。 222 三次采油层系井网演化趋势 .. 23 层系井网部署优化研究 . 目 前葡一组油层聚驱还有三个区块可布井 25 231 层系井网部署方案优选及结果 3 . . 口, 增加可采储量28 4 4 x t 1 0葡一组已聚驱区块该 0 通过开展8 套层系组合, 套井网部署方案的对 6 套井网保留,留待四次采油挖潜,开展聚驱后的微生 比 分析,确定萨北开发区将形成4 套相对独立井网共 物调驱试验和泡沫复合驱试验, 此外还应积极开展井 同开发的局面: 网加密后复合驱油试验、 井别调整挖潜剩余油试验、 一类葡一组油层聚驱井网保留, 实施必要的局部 水平井等技术进一步提高采收率。 加密, 采用适用的化学驱方式后期挖潜; 二类油层主要 二类油层采取独立井网、 较小井距、 限定对象、 细 针对萨二、 萨三、 葡二组油层, 采用五点法面积井网, 注 分层系、 逐次上返的开发模式, 进行化学驱挖潜。即: 采井距 15 10 先上返后下返逐次挖潜; 2 一 5 m, 三类油 二类油层三次采油应采取独立井网开发; 必须缩小井 层视“ 两三结合” 试验结果, 选择单独部署或后期与 距, 合理井距为 1 一 5 m 应限定开采对象减小层 2 1 ; 5 0 二、 三次加密井网相结合, 形成 1 一 2 m五点法面 0 15 0 间矛盾; 二类油层三次采油必须细分层系。根据试验 积井网, 采用先水驱后聚驱, 分段逐次开采。 区研究结果, 采用三元驱方式也基本适应。萨北开发 水驱井网对于三次采油未驱到的油层利用基础井 区共有 1 个区块具有上返潜力,个区块具有下返潜 0 8 网继续开采, 一、 二次加密层系开展注采系统调整; 力, 每个区块分2 段开采, - 3 共计2 段潜力组合。不 6 后期通过井网 综合利用, 细分层系, 划分萨尔图、 葡 同区块因油层发育而异, 采取不同井距和层系组合的 二组、高台子两套独立层系开采。 个性化开采: 纯油区西部采用 1 m井距, 5 0 东部采用 232 萨北开发区层系井网整体部署结果 .. 15 2 m井距, 均可使聚驱控制程度达到8%以上。萨 0 考虑目 前成熟的加密调整、注采系统调整、 一、 北开发区可进行三次采油的二类油层地质储量为29 二类油层三次采油等技术,萨北开发区可布新井 . x t 18 可部署二类油层聚驱井4 0, 47口, 2 按照提高采 4 口, 39 其中葡一组聚驱井 25口,纯油区及过渡 8 3
探究大庆油田二类油层复合驱注入方式优化
225CPCI中国石油和化工石油工程技术探究大庆油田二类油层复合驱注入方式优化刘博宇( 大庆油田有限责任公司第一采油厂第一油矿 黑龙江大庆 163000)摘 要:众所周知大庆油田是我国最重要的油田储备。
而在大庆开发区二类油田开发已经在大庆油田开发中占据主要地位,并且二类油田储量占总储量的一半左右,开发潜力大,能够作为日后油田开发的主要方向。
但是二类油田较之一类油田而言,油田层数更多,造成各层之间的问题更加繁多,开发效果更差。
因此对于二类油田油层之间区分选取,充分发挥其潜力就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结合大庆油田二类油层复合驱注入方式进行简单探究,并结合模拟数据进行分析,希望能对以后此类油层分层注入方式优化起到好的效果。
关键词:二类油层 复合驱注入 方式优化1 大庆油田开发区面临的问题就大庆开发区二类油层的复合驱空白驱水阶段吸入剖面来说,如果是在一般的注入方式下,由于不同油层的厚度,以及含油量差异,油层的渗透情况也不同。
如果油层较厚的话,那么渗透比例相对而言较高,吸收量也较高。
其他沉积单位的渗透比例就较低了,吸入量更是只占很小的比例。
在吸入量的分级当中,高渗透层的吸入量要比中低渗透层要高很多。
如果从外界注入溶液,那么高渗透层就会非常容易吸收,得到充分利用,相对而言,中低渗透层就不会很容易吸收,造成驱油效果很差,影响复合驱的油田开发。
并且地渗透层当中低水很容易渗透,造成剩余油层相对来说较多。
所以,在二类油层复合驱的开发中,应该分层注入,分时注入,缓解不同油层之间由于油渗透情况不同造成的问题。
进而不断扩大注入面积,开发中低渗透层的剩余油,提高最终出油率和开发效率。
2 分层注复合工艺技术所谓同井分层注复合,简而言之,就是利用同一口复合油井,把不同油层分割开来,使其在油的分离较低渗透率油层的注入时,可以通过油层之间的分隔进行调配,增加气压,给渗透层施压,调节注入液体量,实现不同渗透油层之间的分配注入。
以往的一类油层在上世纪九十年代进行双管注入工艺进行分层注入,通过长时间的技术创新以后,采用了环状的降压槽进行分层注入。
改善大庆油田二类油层聚驱效果的措施研究
而 PI 5 —7的相 对 吸 入 量 仅 占全 井 的 1 5 . 1 3 。同 时 。 无 论 是 PI 1 — 4还 是 PI 5 — 7, 有效渗 透率 大于 0 . 5 m 的 高渗 层 的相对 吸入 量 远 高 于 中低渗 透 层 , 聚 合 物 溶液 在高渗 层 的低效 注入 , 低 渗层 聚驱动 用程度 低 ,
研 究。 为此 , 大 庆 油 田 开展 了 改 善 二 类 油 层 聚 驱 效 果 研 究 , 通过 分层 注 聚 、 分 质分 压 注聚 、 合 理 设 计 注 入
参数 、 交 替 注 入 方 式 等 一 些 列技 术 措 施 的 实施 , 改善 开 发 效 果 明 显 。
关键 词 : 大庆 油 田; 二 类 油层 ; 聚合 物驱 ; 措 施
中图分类号 ; TE3 5 7 . 4 6 1
文献标 识码 : A
文章编 号 : 1 0 0 6 -7 9 8 1 ( 2 0 1 3 ) 9 一O 1 5 O —O 2
油 田工 业 化 聚 合 物 驱 规 模 不 断 扩 大 , 主 力 油 层 聚驱 未动 用储 量 越来 越 少 , 注 聚 对 象 由 主 力 油 层 开 始 向二类油 层转变 。 与主力 油层 相 比, 二 类油层 总体
严重 影响 了聚合 物驱 的整 体 开发效 果 。 可见, 在 笼 统 注入 方式 下 , 好 油 层 与 差 油 层 之 间 的 矛 盾 比较 突 出 。 因此 , 需要 应用 分层 注入 技术 , 以便 较 好 地 解 决 层 间
1 二 类 油 层 动 用 状 况 分 析
吸液 差异 较大 的 问题 , 进 一步 扩大 波及体 积 , 提 高 最 终 采 收 率 和 区块 的 最 终 开 发 效 果 。
萨北开发区二类油层聚驱提效率方法研究
选 择能 够代 表 萨北 开 发 区二类 油 层 发 育状 况 井 区 ,开 展 浓 度 为 1 2 0 0 mg / L和 9 0 0 mg / I 之 间 的交 替 注聚 I 5 ] ,周期 为 5个月 ,前 半 周期 高浓 低速 、后 半周 期 降浓 提速 。交 替 注入 后 ,注入 压力稳 定 、注 入 能
东 南块 二 类 油 层 聚 驱 提 效 率试 验 区 。从 精 细 地 质 解 剖 入 手 , 优 化 方 案 设 计 , 深 化 技 术 攻 关 ,建 立 了聚 合
物 分 子 量 、 浓度 与 不 同渗 透 率 油 层 匹 配 关 系 图版 , 完 善 了 压 裂 、分 注 、调 剖 措 施 技 术 界 限 , 形 成 了 “ 普 分 普 浓 、个 性 设 计 、适 时调 剖 、及 时 调 整 ” 的 综 合 调 整 模 式 ,有 效 地 改 善 了萨 北 开 发 区 二 类 油 层 聚 驱 开
大 庆油 田聚合 物 驱 经过 十 几 年 的 工 业化 生 产 ,形 成 了一 套注 入 参 数 优化 设 计 和 跟 踪调 整 技 术L l 。 ] , 并 取得 了很好 的开发效果 ,但 随着 开发对 象从一类 油层逐 步过渡到油层 发育 较差 的二类油 层 ,及 聚合物 驱 驱 油机理 认识 的不 断深 入 ,聚合 物驱 现 有调 整 技术 逐渐 显 示 出不 足之 处 。出现 了聚合 物 干粉 用 量快 速增
水 8 5 . 3 O ,阶段 采 出程度 4 . 8 6 ,提高 采 收率 2 . 7 。
2 聚 驱 提 效 率 具 体 实 践
2 . 1 开 展 井 震 结 合 精 细 油 藏 描 述
通过 开 展断层 和 构造 再认 识 ,明确 了断层 的空 间展 布 ;开 展井 震 结 合储 层 精 细解 剖 ,绘 制 1 8个 沉 积 单元 的沉积 微相 图 ;应 用精 细数 值模 拟 技术 描述 各单 元 动用状 况 ,实现 了剩 余油 分布 的精 细描述 ,绘 制 各 沉积 单元 的含油 饱 和度 图及 剩余 地质 储量 丰度 图 。
萨北开发区二类油层三元复合驱开发方式优化研究
厚 度 比例 达到 9 % 以上 0
6 .% ;中水洗厚度 比例 4 . % ,驱油效率 4 . %; 57 20 28
弱水洗厚度 比例 1.% ,驱油效率 2. % ;未水洗 35 91
维普资讯
・
9 0・
第2 5卷
增 刊
大庆石 油地质 与 开发
P G 0 D D ... ..
20 0 6年 8月
文章编号 :10 -74 (0 6 0 03 5 2 0 )增- 9 - 0 00 0 3
萨 北 开发 区二 类油 层 三元 复合 驱 开 发方 式 优 化 研 究
弱 、未水 洗厚度 占 13左右 ,存在 一 定的 剩余 油潜力 /
12 剩余 油成 因及 类型 .
根据精细地质解剖及动静态资料分析 ,将试验区 剩余油按成因归纳为以下 5 种类型。
20 04年完钻的密闭取心井北 230检 4 - . 5井萨尔 5
收稿 日期 :2 0 -61 0 60 .2
中图分类号 :T 3 7 4 E 5.6 文献标识码 :A 表 1 : - 西二类油层三元复合驱试验 区 1 1 ; 萨二 、萨三组油层动用状况
由于 沉积环境 不 同 ,二类油层 呈 现 出与主力 油层 完 全不 同的沉积 特 征 ,不 论在 纵 向上 还 是在 平 面上 ,
二类油层沉积环境变化都较大 , 从分流平原到三角洲 内前缘 ,不同沉积环境的各类砂体组合到一起,造成
由于砂体 纵 向上正 韵律 的影 响 ,以及注 入水 的重
力分异作用 ,在河道砂的顶部存在大量剩余油。这类
厚度 比例 为 2. % ,弱 、未 水 洗 比例 占 3. % ,主 39 74
大庆油田北一二排西部二类油层宽分子量分布聚合物驱油效果研究
布宽度指数 为 2 3的 中分子量聚合物进行二 类油层 聚合物驱 油 , 对普通 中分子量 聚合物 可 以 多提 高 相 采收率 12个 百分点 。 . 关键词 聚合 物 ; 子量 ; 分 渗透率 业计算机 应 用 20 年 4 第3 06 第1卷 期
大庆油田北 宽分
摘 要 大庆油田萨中开发区北一二排西部上返二类油层聚合物驱区块为一套陆相河流 ~ 三角洲碎 屑岩沉积, 由于二类油层渗透率、 孔喉半径、 有效厚度分布相对于主力油层均匀, 适宜采用分子量分布
物驱油提高聚合物驱油效果研究 , 提高了二类油层聚 合物驱油经济效 益和油 田开发水平 。
回旋半径大小不等 , 在油层孔道中流动时具有不同的
水动 力半 径 , 相对 分子 量分 布较 宽 的聚合 物驱 油 , 用
作者简介 钱或, 助理工程师, 男, 现在大庆油田有限责任公司采油一厂从事采油工作。
重均分子 量 ; 聚合 物 的数均 分 子量 ; , i 聚 M, Mi第 种 合物分子 量 ; , i w 第 种聚合物 的重量。 聚合物 分子量越 大 , 油效 果越 好 , 同时受 储 驱 但
隙体积 2 552 4 3区块在聚合物驱油前水驱采 1 . 1 m , 9 4 X0 出程度 3.% , 合含水 9.% 。 76 综 22 通过室 内岩心实 验 、 心井 样 品分析 、 取 测井 资料 统计对 比、 场试 验 区驱油 试验等 多方法研 究分析 已 矿 经认识 到该区块 二类 油 层适 合采 用 中分子 量 聚合物 驱油 , 聚合物驱油效果低 于 主力油层 。为了提 高二 但 类 油层 中分子量 聚合物驱油 效果 , 行宽 分子 量聚合 进
萨北开发区北二东西块二类油层三元驱开发效果
萨北开发区北二东西块二类油层三元驱开发效果
王彪
【期刊名称】《大庆石油地质与开发》
【年(卷),期】2017(036)004
【摘要】北二东西块二类油层是大庆油田萨北开发区弱碱三元复合驱工业化推广区块,目前处于三元主段塞注入阶段,区块综合含水率呈持续下降趋势.应用油藏工程理论,结合区块开发地质特点,通过精细地质解剖、剩余油分布、生产动态分析及精细过程管理,开展了注剂前深度调剖、规模分注、体系优化及个性化跟踪调整等工作,对各类工作及区块整体开发效果进行了评价,并与同类区块进行对比.结果表明:区块综合含水率与注剂前相比下降6.8百分点,单井日增油3.9t,增油达到1.29倍,明显高于其他同类区块.总结出区块分类井见效特征,明确了弱碱三元复合驱开发指标变化规律,深化了油藏开发规律认识,为其他三元驱区块开发调整提供了依据.
【总页数】4页(P112-115)
【作者】王彪
【作者单位】大庆油田有限责任公司第三采油厂,黑龙江大庆163113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TE357.46+3
【相关文献】
1.大庆油田萨北开发区二类油层二元复合驱技术研究 [J], 王荣健;卢祥国;牛丽伟;高尔双;车鑫晖
2.萨北开发区二类油层三元复合驱开发方式优化研究 [J], 车鑫晖;么世椿
3.萨北开发区二类油层三元复合驱开发方式优化研究 [J], 车鑫晖;么世椿
4.测试资料在萨北开发区北二西西块注聚后水驱阶段的应用 [J], 袁海霞
5.萨北BEXD区块二类油层弱碱三元复合驱开发方案后评价 [J], 王银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大庆萨北开发区下白垩统青山口组葡Ⅰ-2油层曲流河边滩砂体内部建筑结构
维普资讯
・
40 ・ 9
成都 理工 大学 学报 ( 自然科 学版 )
砂体 内部 建筑 结构研 究 可通过 层 次界 面及结
构要 素进 行定性 描 述 或 定 量 表 征 , 到揭 示 储 层 达 非均 质性 特征 的 目的 。以大庆 长垣 油 田萨北 开发
有大 量揭 露和描 述 曲流河 道砂 体 内部 建筑结 构 的 钻井 和资料 , 因此 , 油层 又是 一个定 量 表征砂 体 该
维普资讯
第3卷 5
第 5 期
成都 理工 大学 学报 ( 自然 科 学 版 )
J OURNA1 OF CHENGDU UNI RSTY CHNOL VE I OF TE OGY ( cec -Teh oo yE io ) S ine8 c n lg dt n i
[ 要 ]以 油 田 密 网 井 测 井 资 料 为 基 础 , 摘 以储 层 沉 积 学 理 论 为 指 导 思 想 , 大 量 现 代 沉 积 资 料 在
调 研 和 露 头考 查 的基 础 上 , 以大 庆 油 田 萨 北 开 发 区北 三 区葡 I一 2油 层 为 例 , 过 详 细 的 曲流 通
河 道 砂 体 沉 积 单 元 的 微 相 识 别 、 砂 体 劈 分 、 述 , 应 用 上 主 要 涉 及 砂 体 内 部 建 筑 结 构 的表 单 描 在
征 技 术 。 以葡 I一。砂 层 为 例 的侧 积 夹 层 外 部 形 态 和 内部 建 筑结 构 的精 细描 述 结果 , 明这 一 2 表
河边 滩 储 层 的 沉 积特 征描 述 和 砂体 储 、 隔层 结 构 分 析 , 成 揭 示 单 一 边 滩 砂 体 内部 侧 积 夹 层 分 形 布 规 律 为 主 要研 究 内容 的 层 内建 筑 结构 研 究 思路 。该 研 究 思 路 在理 论 上 主 要 涉 及 相 互 叠 置 的
萨北过渡带萨尔图油层储量参数研究
0引言萨北过渡带为大庆长垣萨北开发区过渡带4条带外扩区,面积9平方千米,其中萨尔图油层以三角洲前缘相砂体沉积为主,上部为两三百米的嫩一、二段泥岩,具备良好的生储盖组合关系,为构造油藏,具有统一的压力系统和油水界面[1-3]。
尽管前人已对萨北开发区萨尔图油层萨一组、萨二组做了大量工作、取得了丰富的成果,但由于过渡带检查井少,岩心资料的缺乏,导致储层流体识别不清,测井解释难度大,本文通过研究萨尔图油层储层特征及四性关系,建立了油水层识别图版、有效厚度标准、孔隙度和原始含油饱和度模型,精度满足中石油储量规范标准,效果很好。
1储层特征及四性关系储层“四性”关系是指储层的岩性、物性、含油性和电性之间的相互关系,研究储层“四性”关系的目的是为储层有效厚度划分标准的建立和有效孔隙度、原始含油饱和度等参数的确定奠定基础,应用萨尔图油层取心、试油和测井资料,开展了储层“四性”关系研究。
通过萨尔图油层3口井920块取心样品统计分析,储层有效孔隙度主要分布在8.0~33.0%之间,平均为25.8%,空气渗透率主要分布在1.0~5000.0mD 之间,平均为512.7mD,岩性主要为细砂岩、粉砂岩、泥质粉砂岩、粉砂质泥岩(图1);含油性主要为含油、油浸、油斑和油迹(图2)。
摘要:萨北过渡带萨尔图油层岩心资料少,缺少储层参数测井解释模型。
本文在综合研究萨北过渡带萨尔图油层现在地质、岩心与测井资料的基础上,分析了储层特征及四性关系,并建立了油水层识别标准和储层参数的测井解释模型。
该方法经检查井实际资料处理验证,解释效果好,结果可靠,可用于生产井应用。
关键词:物性特征;油水层识别;有效厚度;孔隙度;饱和度萨北过渡带萨尔图油层储量参数研究程梦薇(大庆油田有限责任公司勘探开发研究院)作者简介:程梦薇(1988-),女,2009年毕业于长江大学勘查技术与工程专业(测井),大学本科,工程师,从事水淹层测井解释工作。
国外测井技术WORLD WELL LOGGING TECHNOLOGYVol.41No.6Dec.2020第41卷第6期2020年12月图1萨北过渡带岩性与物性关系图图2萨北过渡带含油性与物性关系图·综述·31国外测井技术2020年12月从图可见,萨尔图油层随着储层孔隙度和渗透率的增大,岩性、含油性逐渐变好。
北三西西块二类油层注聚过程中的提液方式
北三西西块二类油层注聚过程中的提液方式
唐硕
【期刊名称】《内蒙古石油化工》
【年(卷),期】2015(000)009
【摘要】北三西西块二类油层是萨北开发区二类油层聚驱工业化推广开采区块.本文分析了该区块在注聚过程中产液量和含水的变化规律,并且根据不同时期的具体情况,采用不同的方式来提高油井产液量,从而达到提高油井原油产量、进一步挖潜剩余油的目的,提高区块的最终采收率.同时也可以为其它注聚区块的调整、进一步挖潜剩余油,提供可以借鉴的依据.该区块主要提液方式有压裂、注入井调整及调整生产参数等.
【总页数】2页(P55-56)
【作者】唐硕
【作者单位】大庆油田第三采油厂第五油矿地质工艺队,黑龙江大庆163000【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TE357.46
【相关文献】
1.北二西西块二类油层注入困难井影响因素分析及建议 [J], 王远馨
2.北二西西块二类油层水聚同驱数值模拟研究 [J], 赵春森;崔国强;袁友为;刘庆娟
3.测试资料在萨北开发区北二西西块注聚后水驱阶段的应用 [J], 袁海霞
4.北三西西块测井相分析方法及研究——以北三西西块三角洲平原亚相为例 [J],
孙友海;马世忠;庞庆山;文慧俭
5.北三西西块二类油层南北见效差异及原因分析 [J], 王宏宇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大庆油田北一二排西部二类油层注入聚合物相对分子质量的确定
大庆油田北一二排西部二类油层注入聚合物相对分子质量的确
定
李子甲;闫长辉;陈青;温希娟;张晓芹;钱杰
【期刊名称】《大庆石油地质与开发》
【年(卷),期】2006(025)006
【摘要】大庆油田主力油层聚合物驱油技术已大规模推广应用13 a,在油田后备潜力不足的情况下,开展了大庆油田首个上返二类油层工业化聚合物驱油试验.北一二排西部上返聚合物驱为一套陆相河流三角洲碎屑岩沉积,由于储层发育的地质因素差异使得二类油层适合的聚合物驱油相对分子质量有别于主力油层.通过渗透率、孔喉半径、控制程度与聚合物相对分子质量关系研究,认为二类油层适合中分子聚合物驱油.
【总页数】3页(P91-92,114)
【作者】李子甲;闫长辉;陈青;温希娟;张晓芹;钱杰
【作者单位】成都理工大学,能源学院,四川,成都,610059;成都理工大学,能源学院,四川,成都,610059;成都理工大学,能源学院,四川,成都,610059;大庆油田有限责任公司,勘探开发研究院,黑龙江,大庆,163712;大庆油田有限责任公司,勘探开发研究院,黑龙江,大庆,163712;大庆油田有限责任公司第一采油厂,黑龙江,大庆,163001【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TE357.46
【相关文献】
1.杏北油田二类油层聚合物驱注入参数的优选 [J], 闫文华;康万利;贾红兵;徐典平;姜国庆
2.大庆油田二类油层聚合物驱注入参数的优选 [J], 张晓芹
3.大庆油田北一二排西部二类油层宽分子量分布聚合物驱油效果研究 [J], 钱彧
4.大庆油田北一二排西部二类油层宽分子量分布聚合物驱油效果研究 [J], 钱彧
5.二类油层聚驱注入相对分子质量匹配关系研究 [J], 白璐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 研 究 思 路
二类 油层储层 的研究 以高 分辨率 层序 地层 学 、 河流 精细沉 积学 理论 为依 据 , 立单期 河 流短期层 序 的 建
复合河 道砂 体高分 辨率 层序 地层 格架 , 实现 成 因单 砂 体 时 间单 元 精 细对 比.利用 密 井 网对 单期 河 流 短期
层序进 行精 细沉 积微 相研究 _ , 单井 微相 精 细识别 的 基础 上 , 重点 取 心井 确 定 的单 元 亚相 为 控 制 , 3在 ] 以 运 用各井 沉积 时 间单元 对 比结 果 、 测井 曲线 特 征 、 井微 相 模 式 , 测 确定 各 开 发井 同一 单元 的测井 微 相l .根 4 ]
据 二类 油层 特有 的沉 积环境 , 合考 虑物 源方 向 、 系特 征 、 相类 型 、 综 水 微 规模 及 其 与邻 井 微 相共 生 关 系 , 对 成 因单 砂体 进行精 细 刻划 , 重点 进行 单一河 道 划分 .以废弃河 道 为重要 标 志 , 考层位 高 低变 化及 河 道边 参
据 , 照 “ 回对 比 、 级控 制 、 同相 带 区别 对 待 ” 顾 “ 原 保 单 ” 按 旋 分 不 兼 遵 的原 则 , 用 井 井 对 比 、 面 井 网 对 比 、 因 移 界 对 比 采 平 成 方 法 , 建单 期 河 流 短 期 层 序 的 高 分 辨 率 层 序 地 层 格 架 , 别 2 亚 相 和 1 搭 识 种 1种 微 相 , 细 刻 划 萨 Ⅱ、 Ⅲ组 2 精 萨 8个 沉 积 单 元 单 砂体 , 立 4种 类 型 河 道 砂 沉 积 模 式 .研 究 储 层 非 均 质 性 , 立 储 层 平 面 及 垂 向储 层 非 均 质 模 式 , 次 为 复 合 河 道一 建 建 级
文献标识码 : A 文章 编 号 : 0 0—1 9 ( 0 0 0 10 8 1 2 1 ) 3—0 l 一O O9 4
中 图分 类号 : TEl 1 1 2 .
人 们利 用高 分辨 层序地 层 学理论 和 Mi l a 的储 层砂 岩 内部构 形层 次 分析 法 , l 分析 野 外露 头 资料 、 建立
焦 艳 丽
(1 .大 庆 油 田 有 限责 任 公 司 第 三 采 油 厂 , 龙 江 大 庆 黑 131 ; 2 6 1 3 .浙 江 大 学 研 究 生 院 , 江 杭 州 浙 30 2 10 7)
摘
要 : 分析 二 类 油 层 储 层 的沉 积 特 征 并 有 效 地 开 发 利 用 , 高 分 辨 率 层 序 地 层 学 及 河 流 精 细 沉 积 学 理 论 为 依 为 以
单砂体
侧 积体 .在 微 相 级 单 砂 体 精 细 研 究 的 基 础 上 可 较 好 地 预 测 、 析 剩 余 油 类 型 、 集部 位 , 别 7种 剩余 油 类 型 , 分 富 识
并 预 测 时 间 单元 、 砂 体 、 位 等 . 单 部 关 键 词 类 油层 ;层 序地 层 学 ;地 层 格 架 ;沉 积 微相 ;沉 积 模 式 ; 控 非 均 质 性 ; 余 油 二 相 剩
地 质 知识库 , 使储 层研 究技 术 日趋成 熟l .目前各 油 田将 此 2项 技术 应 用 于地 下储 层 的精 细描 述 , l ] 但对 于大庆 长垣 北部 萨北 开发 区发 育规模 大 、 接触 关 系复杂 的二类 油层 中的分流 河道砂 体 ( 上 、 水 水下) 没有 还 深入研 究 , 大庆 油 田萨北开 发 区二类 油层 与一 类油 层相 比 , 相类 型 多样 、 变 复杂 , 有 砂体 变 多 、 微 相 具 厚度 变薄 、 渗透 率变低 、 道规模 变 小 、 均质更 强 的特 点 , 种 复 杂 的沉积 特 征决 定 了开发 调 整 的复 杂 性 , 河 非 这 给 各 类开 发 调整方案 和 生产 动态 分析带 来难 度.笔者 应用 高 分辨率 层序 地层 学和 河流精 细 沉积 学理 论 对二 类 油层 进行 研究 , 剖析 其 内部结 构 , 别单 一河 道 、 弃 河道 及 单一 河 道 内点 坝 体 、 识 废 点坝 侧 积体 , 立 二类 建
油层储 层 的沉积模 式 .在 当前 二类 油层 全面 进入 聚驱 开发增 储 阶段 的情况 下 , 对深 入挖 潜 剩余 油 、 这 进一
步提 高油气 采收 率具 有重要 意 义_ . 2 j
1 区域 概 况
萨北开 发 区位于 松辽 盆地 大庆长 垣 萨尔 图构造 北部 , 为背 斜 型砂岩 油层 , 向上发育 萨 尔图 、 萄花 、 纵 葡 高 台子 3套油 层 , 二类油 层 目的层 萨 Ⅱ、 Ⅲ组 油层纵 向上 处在 纯油 区 的中段 , 藏深 度为 9 5 4 萨 埋 8 ~10 5m, 砂 岩厚 度为 2 . 有效 厚 度为 1 . 渗 透率 为 4 0 0 m 共发 育 2 0 4m, 5 4m, 1 ×1 ~ , 8个沉 积单元 .
大
庆
石
油
学
院
学
报
第 3 4卷
Vo.3 1 4
第 3期
No .3
21 0 0牟 6月
Jn u . 2 1 00
J OURNAI OF DAQI NG PETROLEU M NSTI I TUTE
大 庆 油 田萨 北 开 发 区 二 类 油 层 储 层 沉 积 模 式
部位置 、 连续河 问砂 体 的出现 预测 2条 单一 河道 的边 界 , 较大 区域 内根据 单一 河道 的宽度 发育规 模延 不 在
收 稿 日期 :0 9 7—0 ; 20 —0 1 审稿 人 : 吉 余 ; 辑 : 雅 玲 刘 编 陆
基 金 项 目 : 龙 江 省 教 育厅 科学 技 术 研 究 项 目 ( 1 2 0 0 黑 1511)
作 者 简 介 : 艳 丽 ( 9 3 ) 女 , 程师 , 焦 17一 , 工 主要 从 事 油 气 田开 发 地 质 学 方 面 的 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