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高年级有效课外阅读策略研究课题结题报告
《小学生课外阅读有效指导的研究》结题报告
《小学生课外阅读有效指导的研究》结题报告一、课题提出的背景:课外阅读是小学语文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课堂教学的有益延伸或补充。
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过:“让学生变聪明的方法,不是补课,不是增加作业量,而是阅读、阅读、在阅读。
”课外阅读对学生拓宽视野,性情的培养,人生的成长等都具有深远的意义。
《新语文课程标准》也明确指出:语文教学要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知识面,增加阅读量,提倡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名品佳作,小学生的课外阅读量要达到150万字,背诵优秀诗文160篇(段)。
但是,当前课外阅读却依然存在很多问题:学生课外阅读内容单一,兴趣不浓;学生阅读习惯和阅读量难以保持;学生阅读能力和理解能力不强;课外阅读时间不断减少;阅读方法指导有效性不高;阅读效果反馈没有很好体现;家庭环境对学生阅读的导向作用不强等。
因此,加强课外阅读,提高阅读有效性指导已成为我们深入研究的问题。
二、概念的界定:教育家夸美纽斯说“书籍是培植智慧的工具。
”课外阅读对于小学生的身心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教育部制定的《义务教育语文新课程标准》对小学生的课外阅读提出了明确的要求。
雨果早就认为“书籍是造就灵魂的工具”。
他还认为“教育!科学!学会读书,便是点燃火炬;每个字的每个音节都发射火星”。
课外阅读对于小学生发展的价值已经超越了语文学科的范畴,它不仅能够帮助学生增长知识、开阔视野,而且能够丰富学生的人生阅历,启迪智慧,修身养性,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三、理论依据教育部2001年7月正式出版的全日制义务教育各科《课程标准》(实验稿)《语文新课程标准》(实验稿)中指出: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倡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
鼓励学生自主选择阅读材料。
要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开发利用好课程资源。
要求学生九年课外阅读总量达到400万字以上,并对课外读物提出了具体建议。
“新教育理念”的基本理念:为学生的终身负责,为学生在21世纪的生存与发展负责,教给学生一生有用的东西。
小学高年级有效课外阅读的策略研究课题结题报告
小学高年级有效课外阅读的策略研究课题结题报告研究报告:小学高年级有效课外阅读的策略自参加“小学高年级有效课外阅读的策略研究”以来,我根据课题研究理念、研究目标、研究内容,采取了切实可行的措施,扎扎实实地开展了大量务实的工作,并达到了预期的效果。
现将一年来课题研究工作总结如下:问题的提出(课题背景)课外阅读是语文教学的有机组成部分,对于学生的成长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新颁布的《语文课程标准》也强调了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
然而,现代传媒的影响、家庭阅读氛围的不足以及学生阅读惯难以养成等问题,使得学生的课外阅读现状令人担忧。
解决方案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我们采取了以下措施:1.鼓励学生自主选择阅读材料,并提供指导和建议。
2.建立家庭阅读促进计划,鼓励家长和孩子共同阅读,提供良好的阅读氛围。
3.加强学校的课外阅读指导,提供有效的指导和建议。
4.鼓励学生多读整本的书,少做题,提升阅读能力和兴趣。
效果评估经过一年的实践,我们发现这些措施都取得了一定的效果。
学生的阅读能力和兴趣得到了提升,家庭阅读氛围也得到了改善。
然而,还需要进一步加强家校合作,促进学生课外阅读的发展。
本文探讨了课外阅读在学生研究中的重要性和现状,提出了指导学生开展课外阅读的有效方法,以达到培养学生阅读惯、能力,提高综合素质的目的。
本研究的理论依据在于《语文课程标准》对学生阅读的要求和建议,以及专家对阅读的重要性的认识。
本文的意义在于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研究惯,提高教师指导课外阅读的能力和教科研水平,改善学生的阅读环境,形成班级的阅读特色,使得学生的阅读实现质的飞跃。
开展本课题研究旨在解决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全面提高语文教学质量。
我们在工作中一边教书,一边搞研究,一边思考,通过摸索出解决学生阅读低效的教育对策,促进有效课外阅读活动的持续发展,改变学生被动研究的局面,为他们的人生打下坚实的基础。
在课题研究中,我们要“捧出个人经验,收获群体智慧”,促成教育合力,避免单打独斗,闭门造车,让课题研究更加有效。
《提高小学生课外阅读兴趣的策略》课题结题报告
《提高小学生课外阅读兴趣的策略》课题结题报告一、研究背景与目的研究背景在当今信息爆炸的时代,阅读已成为人们获取知识、提升素养的重要途径。
然而,对于小学生而言,如何在课业负担加重的情况下,提高课外阅读兴趣,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成为当前教育工作者关注的焦点。
研究目的本课题旨在探讨和制定一套切实可行的策略,以提高小学生的课外阅读兴趣,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二、研究方法与过程研究方法本课题采用文献研究法、调查法、案例分析法和实验法等多种研究方法,全面深入地探讨提高小学生课外阅读兴趣的策略。
研究过程1. 文献研究法:通过查阅国内外相关文献资料,了解当前小学生课外阅读的现状、问题及对策。
2. 调查法:对小学生进行问卷调查,了解他们的阅读兴趣、阅读习惯及阅读需求。
3. 案例分析法:挑选具有代表性的案例,分析成功提高小学生课外阅读兴趣的经验和方法。
4. 实验法:设计实验方案,对提高小学生课外阅读兴趣的策略进行实证研究。
三、研究结果与分析研究结果通过多种研究方法,本课题提出了以下提高小学生课外阅读兴趣的策略:1. 创设良好的阅读环境2. 选择适合小学生的读物3. 激发小学生的阅读兴趣4. 培养小学生的阅读习惯5. 加强家庭与学校的阅读指导分析与讨论针对提出的策略,本课题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和讨论。
通过对调查数据和实验结果的分析,发现这些策略对于提高小学生的课外阅读兴趣具有显著效果。
同时,我们也发现部分策略在实际操作中存在一定的困难和挑战,需要进一步研究和优化。
四、结论与建议结论本课题通过多种研究方法,证实了提高小学生课外阅读兴趣的策略的有效性。
这些策略为教育工作者和小学生提供了有益的指导和参考。
建议为了更好地实施这些策略,我们提出以下建议:1. 加强宣传,提高家长和学校对小学生课外阅读的重视程度。
2. 培训专业教师,提高他们的阅读指导能力。
3. 增加图书馆、阅览室等阅读场所,为小学生提供良好的阅读环境。
4. 鼓励小学生参加阅读活动,培养他们的阅读兴趣和习惯。
小学高年级有效课外阅读策略课题结题报告
研究意义
通过研究小学高年级学生 的课外阅读现状和问题, 为制定有效的课外阅读策 略提供理论依据和实践指 导。
通过课题研究,提高小学 高年级学生的阅读兴趣和 阅读能力,培养学生的思 维能力和创造力,促进学 生全面发展。
05
实施有效课外阅读策略的实验设计
实验目标与内容
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和阅读兴趣,培养 良好的阅读习惯。
通过实验研究,探索适合小学高年级学 生的有效课外阅读策略和方法。
分析不同阅读策略和方法对小学生阅读 成绩和阅读兴趣的影响。
实验过程与方法
确定实验对象
选取小学高年级的班级作为实验对象 ,每个班级的学生数量为50人左右 。
调查问卷
设计问卷调查,了解小学高年级学生的课外阅读兴趣、阅 读量、阅读偏好以及遇到的困难和挑战,为研究提供实证 支持。
数据分析
对收集到的数据进行分析和处理,得出相关结论和建议, 为改进小学高年级学生的课外阅读状况提供实践指导。
03
小学高年级课外阅读现状分析
小学高年级学生课外阅读现状
阅读兴趣不高
许多学生对课外阅读缺乏兴趣,没有形 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04
有效课外阅读策略的构建
激发阅读兴趣的策略
精选阅读材料
根据学生的兴趣和阅读能力, 选择适合的阅读材料,如有趣 的绘本、故事书、科普读物等
,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创设阅读环境
营造安静、舒适的阅读环境,如 提供安静的阅读空间、合适的灯 光、舒适的座椅等,以增强学生 的阅读体验。
开展阅读活动
组织阅读分享会、读书竞赛、故事 演讲等活动,鼓励学生积极参与阅 读,并给予肯定和奖励,以激发学 生的阅读兴趣。
《提高小学生有效阅读的策略研究》结题报告
《提高小学生有效阅读的策略研究》结题报告提高小学生有效阅读的策略研究结题报告1. 研究背景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信息的快速增长,提高小学生的阅读能力变得越来越重要。
有效阅读不仅意味着快速理解文字信息,还包括深入思考和提取信息的能力。
因此,研究如何提高小学生的有效阅读能力对于他们的研究和发展至关重要。
2. 研究目的本研究旨在探讨提高小学生有效阅读能力的策略,以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和应用所读内容。
通过针对小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研究与分析,我们期望能够提出一些有效的策略和方法来促进他们的阅读能力的发展。
3. 研究方法本研究采用了多种研究方法,包括文献综述、问卷调查和实地观察。
首先,我们对相关文献进行了综述,了解了已有的关于小学生阅读能力提高的研究成果。
然后,我们设计了问卷调查,收集了小学生和教师的意见和反馈。
最后,我们进行了实地观察,观察了小学生在阅读过程中的表现和问题。
4. 研究结果根据我们的研究和分析,我们得出了以下结论:- 激发学生的兴趣:培养学生对阅读的兴趣和热爱是提高他们阅读能力的重要策略之一。
可以通过选择适合学生年龄和兴趣的读物,组织有趣的阅读活动等方式来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 培养阅读技巧:小学生在阅读过程中需要掌握一些基本的阅读技巧,如识字、理解字句、推理推断等。
教师可以通过系统性的培训和指导,帮助学生提高这些技巧。
- 提供适量练:阅读能力的提高需要不断的练。
适量、有针对性的练可以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和提高阅读速度和理解能力。
5. 研究建议基于我们的研究结果,我们对提高小学生有效阅读能力的策略提出以下建议:- 教师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选择有趣且适合学生的读物。
- 教师应该定期进行阅读技巧的培训和指导,帮助学生掌握阅读技巧。
- 学校应该提供充足的练和阅读材料,让学生有机会进行适量的阅读练。
6. 结论提高小学生有效阅读能力是一项需要系统研究和实践的任务。
通过本研究的探讨和分析,我们希望能够为教师和学校提供一些有效的策略和方法,以促进小学生的阅读能力发展,使他们更好地应用所读内容,提升整体研究水平。
小学语文深度阅读策略研究课题结题报告
小学语文深度阅读策略研究课题结题报告一、教研内容和方法:(一)研究内容:1.探究深度阅读在小学语文课堂中的实际运用,通过亲身尝试或者观察其他教师阅读教学,参与关于阅读教学方面的论坛或汇报等,获得现场运用深度阅读的教学案例及建议。
整理、总结深度阅读的策略方法,提出自己的建议。
2.研究深度阅读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应用,主要从整本书阅读、阅读导读课、阅读分享课、语文教学课中提取策略要素,从深度阅读教学模式及效果等方面论述。
(二)研究方法:1.文献研究法。
本课题探究过程中,课题组成员充分学习国内外关于本课题的成果以及具有重要指导意义的各种教育理论与实践经验,认真分析和研读相关文献资料并加以收集、整理。
2.行动研究法。
边进行课堂实践,边调整阅读策略思路,调整策略,使本课程的研究成果继续向着有科研价值、有使用价值、有指导意义的方向发展。
3.案例分析法、经验总结法。
在本课题研究中,对教师的课堂中阅读策略进行分析总结,研究阅读课例,课后及时教研、反思、总结,课题组成员对这些课例进行认真分析,及时总结出教学成功经验。
二、研究结论:1.在语文阅读教学开展的过程中,教师要让学生跳出单纯文字阅读的思维障碍,从行文结构入手,培养学生开放的阅读视野,让学生的思维能力可以从浅层思维向高级思维逐步迈进。
让学生具备较强的学习意识,以有效地阅读来不断完善自身的思维认知结构。
一篇优秀的文章本身不仅在用词方面非常的清晰简洁,而且它的整个逻辑结构也是连贯清晰的,读来可以使人豁然开朗。
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引领学生对其进行有效地品鉴,从而使学生的思维可以更加开阔,思路可以更加清晰。
2.在深度阅读过程中离不开对已有知识的有效运用,并且对知识的运用不是随意而为的,而必须要有维度地运用知识,也就是多层次、多角度地运用己有知识来完成深度阅读任务,将知识迁移到不同的维度当中。
而有维度地运用知识的前提是先要对知识进行有效内化,使从外界学来的知识真正成为自己的知识,确保随时都能够对知识进行灵活运用。
《小学生课外阅读情况研究》结题报告
《小学生课外阅读情况研 究》结题报告
目 录
• 研究背景和意义 • 研究方法和过程 • 研究结果和分析 • 结论和建议 • 附录和参考文献
01
研究背景和意义
研究背景
国家教育政策重视课外阅读,强调学 生阅读兴趣和阅读能力的培养。
小学阶段是学生阅读兴趣和阅读能力培养 的关键时期。
课外阅读对于学生的语言能力、认 知能力、情感发展等方面都有重要 影响。
小学生的课外阅读量总体偏少,多数学生每月阅读量不足2本
。
原因分析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02
繁重的课业负担和缺乏良好的阅读习惯是导致学生阅读量偏少
的主要原因。
建议措施
03
减轻课业负担,增加阅读时间;培养阅读兴趣,提高阅读量。
阅读内容分析
结论二
小学生的课外阅读内容以故事类 为主,科普类和知识类书籍阅读 量较少。
原因分析
学生对故事类书籍更感兴趣,同 时科普类和知识类书籍难度较大 ,学生难以理解。
实地考察安排
联系学校和图书馆,安排实地考察时间和人员。
数据收集和处理
收集问卷数据和实地考察的资料,进行数据清洗和处理 。
数据分析
根据研究目的和数据特点,选择合适的数据分析方法, 对数据进行深入分析。
结果呈现
将研究结果以图表和文字的形式进行呈现,制作结题报 告。
03
研究结果和分析
阅读量统计
结论一
01
建议措施
引导学生选择更多类型的书籍进 行阅读,培养其对科普和知识类 书籍的兴趣。
阅读习惯和兴趣分析
结论三
大部分小学生没有养成良好的 阅读习惯,如不定时阅读、不
定量阅读等。
《小学生课外阅读习惯的研究》课题结题报告
《小学生课外阅读习惯的研究》课题结题报告一、研究背景与目的研究背景在当今信息爆炸的时代,课外阅读已经成为学生获取知识、拓展视野的重要途径之一。
特别是对于小学生而言,课外阅读不仅能够丰富他们的课余生活,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更有助于培养他们的阅读兴趣和习惯,为其终身学习奠定基础。
然而,当前我国小学生的课外阅读现状并不乐观,存在着阅读量不足、阅读质量不高等问题。
研究目的本研究旨在深入探讨小学生课外阅读习惯的现状、影响因素以及如何有效提高小学生的课外阅读兴趣和习惯。
二、研究方法研究对象本研究以我国某地区的小学生为研究对象,随机抽取了三个年级的1000名学生作为样本。
研究工具本研究采用问卷调查法为主要研究工具。
问卷内容主要包括学生基本信息、课外阅读习惯、阅读兴趣、阅读环境等方面。
数据处理采用SPSS22.0进行数据录入和分析,主要运用描述性统计分析和相关性分析等方法。
三、研究结果课外阅读现状调查结果显示,我国小学生的课外阅读量普遍偏低,平均每天的阅读时间不足1小时;阅读内容以故事书为主,科普读物和文学作品较少;大部分学生缺乏阅读计划和阅读方法。
影响因素通过相关性分析,我们发现影响小学生课外阅读的主要因素有:家庭阅读环境、学校阅读教育、同学间的阅读交流以及学生的阅读兴趣。
对策建议根据研究结果,我们提出以下几点对策建议:1. 家庭方面:家长应该为孩子提供一个良好的阅读环境,鼓励孩子进行课外阅读,并与孩子一起分享阅读的乐趣。
2. 学校方面:学校应该加强阅读教育,开展丰富多样的阅读活动,提高学生的阅读兴趣。
3. 社会方面:社会各界应该关注小学生的阅读问题,通过举办各类阅读活动,为小学生提供更多的阅读资源。
四、研究局限与展望研究局限本研究仅针对某地区的小学生进行调查,研究结果的普遍性可能受限;同时,本研究主要采用问卷调查法,未能充分考虑到学生的个体差异。
研究展望未来的研究可以进一步探讨不同地区、不同年级的小学生课外阅读习惯的差异;此外,还可以通过实证研究,深入探讨如何提高小学生的课外阅读兴趣和习惯。
《提高小学高年级后进生阅读能力策略的研究》课题结题报告
提高小学高年级后进生阅读能力策略的研究课题结题报告一、问题的提出在语文教学中,我们发现,每个班上都有少部分学生语文基础差,字词不过关,读通课文都有一定的难度,在这种现状下,他们不太喜欢上语文课,也不喜欢阅读,从而使语文成绩越来越差,基本丧失了语文学习的兴趣和热情,导致学生学习语文的能力出现了明显的两极分化现象。
在班级中,少部分学生由于个体差异,记忆水平的不同,识字量偏少,造成这些学生语文阅读技能偏低,阅读存在明显的障碍,渐渐地便成为学习有困难的学生,简称“后进生”。
这些学生,心里自卑,因为语言表达能力差,阅读能力滞后,课堂上不愿发言。
阅读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中心环节,培养阅读能力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提高小学语文教学质量的关键。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要培养学生“语文课程应培育学生热爱祖国语文的思想感情,指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语,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使他们具有适应实际需要的识字写字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口语交际能力。
”如何让后进生也具有适应实际需要的阅读力,为学生的发展打下扎实的基础,所以我们确立了“提高小学高年级后进生阅读能力策略的研究”这一课题。
二、研究目标我们通过对后进生的调查、分析,选择有效的教学方法,有目的地进行阅读能力的培养,使后进生逐步掌握一定的阅读技能,最终形成学习能力,提高学习质量。
通过我们的研究,我们构建符合本校特点,适合新课程理念的提高后进生阅读能力的策略,从而促进我校的教学质量不断提高。
同时通过本课题的研究,让每位语文教师在教学中不断地实践、探究、反思,并在此过程中不断提高自身的语文教学水平和科研能力。
三、研究内容1.调查高年级各班“后进生”阅读能力低下的原因,研究导致其阅读能力低下的客观因素和主观因素,进行分析。
2.研究课堂中提高“后进生”阅读能力的对策。
3.研究树立“后进生”阅读自信的对策。
4.研究科学、合理地指导“后进生”阅读健康有益的书籍并养成做读书笔记的习惯,逐渐提高此类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的对策。
校本课题《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探究性策略》结题报告图文
校本课题《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探究性策略》结题报告图文立对研究成果的评估标准,对实践效果进行检验并进行数据分析;第四阶段:总结归纳阶段(20XX年2月——20XX年3月)对研究成果进行总结归纳,撰写研究报告并进行鉴定。
在研究过程中,我们采用了多种研究方法,包括问卷调查、观察记录、访谈等,以全面了解学生的研究现状和需求。
同时,我们还对探究性阅读教学模式进行了实践探索,并不断进行调整和改进,最终形成了适合本校学生的阅读教学模式。
通过研究,我们发现,探究性阅读教学能够激发学生的研究兴趣和研究动力,促进学生的自主研究和思维能力的发展,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和语文综合素质。
同时,我们也发现,在实践过程中,需要教师具备较高的教学技能和教学理念,能够灵活运用不同的教学策略和方法,才能有效地推动探究性阅读教学的实施。
在今后的语文教学中,我们将进一步推广和应用探究性阅读教学模式,不断完善和改进教学策略,为学生的语文研究和发展提供更好的支持和帮助。
探索,不断总结,不断提升自己的教研水平,为学校的教育教学工作贡献了力量。
三、完成结题报告在课题研究的过程中,我们认真记录和总结每一次的实践探索,不断调整和完善教学策略,最终完成了结题报告。
在报告中,我们总结了研究实践中的成功经验,分析了阅读教学中的问题和挑战,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方案和策略,形成了一份有价值的教学论文。
综上所述,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探究性策略课题研究,为学生的语文综合能力的提升和教师教研水平的提高做出了积极的贡献。
我们相信,这份研究成果将会对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改进和发展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我们开展了《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探究性策略》课题研究。
二、研究内容和方法在课题研究过程中,我们重点研究了有效备课四个方面,即教师阅读教学知识的构建、教师阅读教学策略的选择、教师阅读教学方法的运用、教师阅读教学评价的实施。
我们采用了问卷调查、教学观察、教学案例分析等多种研究方法,对研究内容进行了充分的论证和探讨。
《小学课外阅读和学业成绩的相关性研究》课题结题报告
《小学课外阅读和学业成绩的相关性研究》课题结题报告一、研究背景在当今知识经济时代,课外阅读作为课内学习的有效延伸和拓展,日益受到广泛关注。
课外阅读不仅能够丰富小学生的精神世界,培养他们的阅读兴趣和良好的阅读习惯,而且有助于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和学业成绩。
然而,我国小学生的课外阅读现状并不乐观,许多学生课外阅读量不足,阅读兴趣和能力有待提高。
因此,本研究旨在探讨小学课外阅读和学业成绩之间的相关性,为学校、家长和社会推动小学生课外阅读提供理论依据。
二、研究目的1. 分析我国小学生的课外阅读现状,了解小学生的阅读兴趣、阅读量和阅读能力等方面的情况。
2. 探讨课外阅读对小学生学业成绩的影响,分析课外阅读与学业成绩之间的相关性。
3. 提出针对性的建议,为提高小学生的课外阅读质量和学业成绩提供参考。
三、研究方法本研究采用定量研究和定性研究相结合的方法,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文献综述:通过查阅国内外相关研究文献,了解课外阅读与学业成绩之间的关系,为后续实证研究提供理论依据。
2. 问卷调查:设计适用于小学生的课外阅读问卷,收集小学生阅读兴趣、阅读量、阅读能力等方面的数据。
3. 学业成绩分析:收集小学生的学业成绩数据,分析课外阅读与学业成绩之间的相关性。
4. 案例分析:选取部分小学生进行课外阅读案例分析,深入了解课外阅读对学业成绩的促进作用。
四、研究结果1. 我国小学生的课外阅读现状总体不太理想,部分学生的阅读兴趣和阅读量较低,阅读能力有待提高。
2. 课外阅读对小学生的学业成绩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
阅读量、阅读兴趣和阅读能力与学业成绩之间存在较高的相关性。
3. 课外阅读能够提高小学生的语文素养、思维能力、创新能力等,从而有助于提高学业成绩。
4. 部分小学生通过课外阅读取得了明显的学业成绩提升,案例分析结果表明,课外阅读对学业成绩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五、结论与建议1. 小学教育阶段应重视课外阅读的推广,提高小学生的阅读兴趣、阅读量和阅读能力。
培养农村小学生教育课外阅读能力实验研究课题结题报告材料
培养农村小学生课外阅读能力实验研究课题结题报告南岗中心小学徐丹丹一、课题提出的背景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指导学生开展课外阅读是其重要组成部分。
阅读与口头表达、书面表达的关系是一个语文教学的老话题,早有定论。
阅读多、阅读广泛促进学生口头、笔头表达能力的发展,而提高小学生写作能力也必须大大提高学生的阅读量。
《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在阶段目标第一学段中指出:“喜欢阅读,感受阅读的乐趣……借助读物中的图画阅读……在阅读中积累词语。
阅读浅近的童话、语言、故事……诵读儿歌、童谣和浅近的古诗,展开想象,获得初步的情感体验,感受语言的优美……积累自己喜欢的成语和格言警句。
背诵优秀诗文50篇(段)。
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5万字。
喜爱图书,爱护图书。
”第二学段中指出:“……初步学会默读……能复述叙事性作品的大意,初步感受作品中生动形象和优美的语言,关心作品中人物的命运和喜怒哀乐,与他人交流自己的阅读感受……积累课文中的优美词语、精彩句段,以及在课外阅读和生活中获得的语言材料。
诵读优秀诗文,注意在诵读过程中体验情感,领悟内容。
背诵优秀诗文50篇(段)。
养成读书看报的习惯,收藏并与同学交流图书资料。
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40万字。
”第三学段中指出:“……学习浏览,扩大知识面,根据需要搜集信息……诵读优秀诗文……背诵优秀诗文60篇(段)。
利用图书馆、网络等信息渠道尝试进行探究性阅读。
扩展自己的阅读面,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100万字。
”著名的语言学家吕叔湘先生说:“少数语文水平较高的学生,你要问他的经验,异口同声说是得益于课外看书。
”时代在发展,电视、录像、广播、网络等媒体对学生深深吸引,造成学生对文本的不喜欢。
因而学生厌读课外书的现象普遍存在。
学校老师比较重视语文课堂教学,但对课外阅读并不重视,甚至不问不管。
即使向学生发出课外阅读的号召,也不对学生进行引导、培养。
当前,对课外阅读指导与培养学生口头、笔头表达能力的相关研究可供借鉴的经验不多,教师无从下手,也就畏而避之。
《小学生课外阅读情况研究》结题报告
《小学生课外阅读情况研究》结题报告xx年xx月xx日contents •研究背景和意义•研究目标和内容•研究设计和实施•研究结果和发现•研究结论和建议目录01研究背景和意义国家教育政策对小学生课外阅读的要求和推动当前小学生课外阅读状况和问题的普遍存在提高学生阅读能力和素养的必要性研究背景研究意义为优化小学生课外阅读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提高学生阅读能力和素养,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深入了解小学生课外阅读的现状和问题研究问题小学生课外阅读的现状和问题是什么?影响小学生课外阅读的因素有哪些?如何优化小学生课外阅读?02研究目标和内容研究目标了解当前小学生课外阅读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分析影响小学生课外阅读的因素;探讨小学生课外阅读对语文素养、阅读能力和学业成绩的影响。
研究内容小学生课外阅读的现状及问题研究;影响小学生课外阅读的因素研究;小学生课外阅读对语文素养、阅读能力和学业成绩的影响研究。
研究方法对国内外相关研究成果进行梳理和评价,为研究提供理论依据;文献综述问卷调查个案研究实证研究设计问卷对小学生及家长进行调查,获取相关数据;选取部分小学生进行个案研究,深入了解他们的课外阅读情况和影响因素;通过实验等方法检验小学生课外阅读对语文素养、阅读能力和学业成绩的影响。
03研究设计和实施1 2 3研究目的是了解小学生课外阅读现状及其影响因素,为提高小学生阅读水平和素养提供科学依据。
研究问题和目的采用问卷调查、观察法和访谈法等多种研究方法,以大样本调查为主,辅以个案调查和深度访谈。
研究方法研究对象为某城市小学三年级至六年级学生,共涉及10所学校,涵盖不同地区、不同层次和经济状况。
研究对象研究过程包括前期准备、实施调查和数据处理三个阶段。
研究过程前期准备包括确定研究问题、制定研究计划、设计调查问卷和选择研究对象等。
前期准备实施调查包括发放调查问卷、进行学生观察和教师访谈等工作。
实施调查数据处理包括数据清洗、整理和分析等步骤。
最新小学高年级有效课外阅读的策略研究课题结题报告
精品文档《小学高年级有效课外阅读的策略研究》课题结题报告徐州市中山外国语实验学校李伟自参加“小学高年级有效课外阅读的策略研究”以来,我根据课题研究理念、研究目标、研究内容,采取了切实可行的措施,扎扎实实地开展了大量务实的工作,并达到了预期的效果。
现将一年来课题研究工作总结如下:一、问题的提出(课题背景)课外阅读作为语文课堂教学的延伸和补充,是语文教学的有机组成部分。
课外阅读不但有利于学生开阔视野、增长知识,还有利于学生提高认识、陶冶情操,更有利于发挥学生阅读的自觉能动性。
学生有了阅读的积极性,再加上读书方法得当,阅读能力肯定会大大加强,也会推动课内阅读教学质量的提高。
新颁布的《语文课程标准》非常注重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
《语文课程标准》的总目标要求学生:“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注重情感体验,有较丰富的积累,形成良好的语感。
学会运用多种阅读方法。
能初步理解、鉴赏文学作品,受到高尚情操与趣味的熏陶,发展个性,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
能借助工具书阅读浅显文言文。
九年课外阅读总量应在400万字以上。
”在教学建议中也提到“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倡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
鼓励学生自主选择阅读材料。
”在当今信息量激增的社会里,让学生学会搜集,处理信息,培养学生较强的课外阅读能力已刻不容缓,而我们的学生课外阅读现状却令人担忧:1、现代传媒抢占了大量阅读文本的时间。
电视机和游戏机是我们娱乐和消遣的一种方式,但也耗费了我们太多宝贵的时间,特别是对于缺乏自控能力的孩子来说,更是如此,长时间沉迷于电视,不仅会对孩子的健康造成影响,更会很大程度地束缚孩子的思维发展,甚至在思想上误导孩子。
2、许多家庭不能为学生提供良好的课外阅读氛围。
通过调查我们发现大多学生家庭藏书都很不足,有良好阅读习惯的学生也不多。
个别家庭的藏书甚至仅有个位数。
在家中,许多家长不能成为学生课外阅读的榜样,由于受社会风气的影响,工作之余,家长忙于娱乐,很少去阅读书籍,也较少督促子女去博览群书。
培养小学生良好课外阅读习惯的研究结题报告
《培养小学生良好课外阅读习惯的研究》结题报告一、课题研究的背景研究背景:语文课外阅读的根本目的是提高学生的整体语文素质,为学生的人生打好底色,为终身学习奠定坚实的基础。
现在,学生课外阅读的功利性太强,小学生课外阅读书大多是学习作文的写法,在这样的目标召唤下,学生读得最多的是作文法之类的读物。
不可否认,这些读物中不乏写作的方法性知识和成功的学作范例。
但是,学生要写出佳作,更需要一种底气,这种底气以深刻的情感体验,丰富的语感体验,大量的语言素材的积累和厚实的社会生活知识做基础。
学习写作不是素质教育给了学生更大的学习空间。
其中,进行广泛的课外阅读成了学生的必修课。
课外阅读不仅可以使学生开阔视野,增长知识,培养良好的自学能力和阅读能力,还可以进一步巩固学生在课内学到的各种知识,对于提高学生的认读水平和作文能力,有助于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乃至整个学科学习都起着极大的推动作用。
二、课题研究内容1、通过调查分析,摸清小学生课外阅读的基本现状,并研究相应的阅读指导对策,帮助小学生树立正确的阅读理想。
2、通过研究实践,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帮助学生形成阅读动机,教会学生掌握一般的阅读方法,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并着力构建学生课外阅读能力的自主性,自动性品质,为促进学生的终身学习奠定基础。
3、研究如何能根据基础课程需要,正确选择课外读物,扩大学生知识面。
4、探索各学段阅读方法。
探索针对不同的语言材料及不同年级进行有效语言积累指导的方法,从而让学生在有限的阅读中吸取更多的养份,提升语言积累.并能“化乎其心”准确运用。
5、研究学生课外阅读效果的评价方法。
加强对课外阅读的督促、交流、评价。
通过班级读书会、各种读书活动、定期检查读书笔记、阅读汇报课等形式进行检查反馈。
三、课题研究目标:使学生认识中外文化的丰厚博大,吸收文化智慧,吸取人类优秀文化的营养;培植热爱书籍的情感,养成阅读的自信心和良好习惯,掌握最基本的阅读方法;能主动进行课外阅读,具有独立阅读能力,学会运用多种阅读方法,初步具备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
课外阅读有效性研究结题报告
第一阶段:准备阶段(2013年9-2013年10月)
(1)开展广泛调查。通过资料整理、问卷调查、口头调查等方式,掌握学生中课外阅读的现状及老师、家长对课外阅读的看法,由此归纳出可操作的阅读基本策略。
(2)搜集相关理论知识,并阅读国内外有关小学语文课外阅读的探索与研究的文献、资料,开展研究探讨,做好理论积累。
结题报告
一、课题背景
课外阅读是语文实践活动中最普遍、最经常、最重要的形式,是课堂阅读的继续与拓展,是小学生陶冶情操、开阔视野、培养审美情趣、获取知识、提高语文学习效果的有效途径。课外阅读对学生语文知识的增长、语文能力的提高具有不可或缺的重要意义。
《新颁布的《语文课程标准》非常注重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语文课程标准》的总目标要求学生:“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注重情感体验,有较丰富的积累,形成良好的语感。学会运用多种阅读方法。能初步理解、鉴赏文学作品,受到高尚情操与趣味的熏陶,发展个性,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能借助工具书阅读浅显文言文。九年课外阅读总量应在400万字以上。”在教学建议中也提到“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倡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鼓励学生自主选择阅读材料。”
本课题研究的意义:(一)传统文化对学生的要求。书,是人类宝贵的精神财富,是教育的结晶,是走向未来的基石。书,是传承文化的途径。人们常说,读史可以明智,研究可以明理,品文可以传递,嚼诗可以怡情。所以,无论是过去还是现在,无论是现在还是将来,学校都应是读书的地方。因此,作为一名学生理应要博览群书。(二)培养新时期人才的需要。当今社会是信息与知识经济的时代,只有确立大语文教育观,尽快掌握恰当、高效的阅读能力,才能成为符合时代要求的人才。(三)学生发展成长的需要。小学生的求知欲强,精力旺盛,思维敏捷。正处于积累记忆的黄金阶段。广泛有益的课外阅读可以开阔学生的视野,陶冶学生的情操,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小学生有效课外阅读的策略与研究结题报告
小学生有效课外阅读的策略与研究结题报告一、引言在当今的教育环境中,课外阅读被视为提高学生语文素养、拓展视野、培养兴趣的重要途径。
然而,如何引导小学生进行有效的课外阅读,提高阅读质量,成为了教育工作者面临的重要问题。
本报告旨在总结和探讨小学生有效课外阅读的策略与研究,以期为相关教育工作者提供参考。
二、研究背景与意义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推进,小学语文教育越来越重视学生的阅读能力和素养。
课外阅读作为提高学生语文能力的重要途径,其重要性不言而喻。
然而,现实中存在诸多问题,如学生阅读兴趣不高、阅读材料不合适、阅读方法不得当等,这些问题阻碍了小学生课外阅读的有效性。
因此,研究有效的课外阅读策略具有重要意义。
三、研究方法与过程本研究采用了文献调查法、实验法、问卷调查法等多种研究方法。
通过对已有文献的梳理和评价,明确了课外阅读的关键要素和现有策略的优缺点。
通过实验法,对所提出的课外阅读策略进行了实践和验证。
通过问卷调查法,收集了教师、学生和家长对课外阅读策略的看法和建议。
四、研究结果与讨论经过实验和研究,我们提出以下有效的课外阅读策略:1、激发阅读兴趣:通过开展有趣的读书活动,如故事会、角色扮演等,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2、选择合适的阅读材料:根据学生的年龄、兴趣和阅读能力,选择适合的阅读材料,如绘本、童话、科普读物等。
3、指导阅读方法:教授学生正确的阅读方法,如泛读、精读、略读等,提高阅读效率。
4、创设良好的阅读环境:提供安静的阅读场所,减少干扰因素,让学生沉浸在阅读的世界中。
5、建立阅读习惯: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如定时阅读、做读书笔记等,提高阅读质量。
6、鼓励与反馈:给予学生及时的鼓励和反馈,让他们感受到阅读的成就感和乐趣。
五、结论与建议本研究通过实践验证了以上课外阅读策略的有效性。
为了更好地推广和应用这些策略,我们建议:1、加强教师培训:提高教师对课外阅读的认识和指导能力,使他们能够更好地引导学生进行课外阅读。
新课程核心素养小学生课外阅读兴趣培养的实践研究结题报告
新课程核心素养小学生课外阅读兴趣培养的实践研究结题报告一、课题的提出随着“双减”的实施,以及强调学生综合素质能力提升的政策背景下,素质教育被推向了话题中心。
而随着不同的艺术科目纳入必考,素质教育也从“非刚需”走向了“刚需”,成为综合评价中的重要一环,也成为了家长们必须重视的一环。
随着时代的发展,社会对人才的需求也在不断变化。
传统的知识和技能已经不能满足现代社会的需求,人才的创新能力成为了社会对人才的重要要求。
因此,新课标课程标准也将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作为了重要的目标。
新课标课程标准要求学生具备创新思维能力。
创新思维是指学生能够在解决问题时,采用新的思路和方法,寻找新的解决方案。
这需要学生具备开放的思维方式,能够从不同的角度看待问题,寻找新的解决方案。
在学习中,教师应该引导学生采用不同的思维方式,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新课标课程标准要求学生具备创新实践能力。
创新实践是指学生能够将创新思维应用到实际问题中,创造出新的产品、服务或解决方案。
这需要学生具备实践能力,能够将理论知识应用到实际问题中。
在学习中,教师应该引导学生进行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创新实践能力。
新课标课程标准要求学生具备创新精神。
创新精神是指学生具备勇于尝试、不断探索的精神,能够在面对困难时不放弃,不断寻找新的解决方案。
这需要学生具备坚韧的意志和自信心,在学习中,教师应该鼓励学生勇于尝试,不断探索,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新课标课程标准将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作为了重要的目标。
学生在学习中应该具备创新思维能力、创新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才能够适应现代社会的需求,成为具有创新能力的人才。
传统的教育是重视“双基”,即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后来又提出三维目标一一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
从“双基”到三维目标,再到核心素养,是从教书走向育人这一过程的不同阶段。
心灵是人之根本,更是教育教学之根本。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教育技巧的特点就在于使教育的整个过程成为教师过问人的精神生活的整个过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学高年级有效课外阅读的策略研究》课题结题报告徐州市中山外国语实验学校李伟自参加“小学高年级有效课外阅读的策略研究”以来,我根据课题研究理念、研究目标、研究内容,采取了切实可行的措施,扎扎实实地开展了大量务实的工作,并达到了预期的效果。
现将一年来课题研究工作总结如下:一、问题的提出(课题背景)课外阅读作为语文课堂教学的延伸和补充,是语文教学的有机组成部分。
课外阅读不但有利于学生开阔视野、增长知识,还有利于学生提高认识、陶冶情操,更有利于发挥学生阅读的自觉能动性。
学生有了阅读的积极性,再加上读书方法得当,阅读能力肯定会大大加强,也会推动课内阅读教学质量的提高。
新颁布的《语文课程标准》非常注重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
《语文课程标准》的总目标要求学生:“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注重情感体验,有较丰富的积累,形成良好的语感。
学会运用多种阅读方法。
能初步理解、鉴赏文学作品,受到高尚情操与趣味的熏陶,发展个性,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
能借助工具书阅读浅显文言文。
九年课外阅读总量应在400万字以上。
”在教学建议中也提到“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倡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
鼓励学生自主选择阅读材料。
”在当今信息量激增的社会里,让学生学会搜集,处理信息,培养学生较强的课外阅读能力已刻不容缓,而我们的学生课外阅读现状却令人担忧:1、现代传媒抢占了大量阅读文本的时间。
电视机和游戏机是我们娱乐和消遣的一种方式,但也耗费了我们太多宝贵的时间,特别是对于缺乏自控能力的孩子来说,更是如此,长时间沉迷于电视,不仅会对孩子的健康造成影响,更会很大程度地束缚孩子的思维发展,甚至在思想上误导孩子。
2、许多家庭不能为学生提供良好的课外阅读氛围。
通过调查我们发现大多学生家庭藏书都很不足,有良好阅读习惯的学生也不多。
个别家庭的藏书甚至仅有个位数。
在家中,许多家长不能成为学生课外阅读的榜样,由于受社会风气的影响,工作之余,家长忙于娱乐,很少去阅读书籍,也较少督促子女去博览群书。
有些家长知道阅读的重要性,但不知道给孩子读什么样的书,应怎样指导孩子去读。
不少家长和学生都希望学校开设课外阅读指导课,希望课外阅读能得到有效的指导。
3、学生课外阅读习惯难以养成。
“好记性不如烂笔头”,课外阅读应让学生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良好习惯。
而现实情况是大多学生阅读书籍囫囵吞枣,粗粗浏览一遍即是阅读。
在读过一本读物后,根本不把其中的要点或基本内容提纲挈领写下来,也不掌握读物的内容及作者的思路,更不挖掘从中学习表达事物的方法。
光读书不思考的现象比较普遍。
以上这些矛盾都聚焦在“有效性”这个核心点上。
因此,我们在现有的基础上,提出本课题的研究,希望能形成指导学生开展课外阅读的有效方法,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落实《语文课程标准》中的阅读指标,保质、保量地完成课外阅读总量,最终达到培养学生课外阅读的习惯、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同时,提高教师指导课外阅读的能力和教科研水平,改善学生的阅读环境,形成班级的阅读特色,使得学生的阅读实现质的飞跃。
二、理论依据《语文课程标准》明确规定学生“九年课外阅读总量应在400万字以上”,“其中小学阶段总量应不少于150万字”,“五六年级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100万字”,课程标准中对学生阅读的课外读物提出了建议,如童话、寓言、故事、科普、诗歌、散文等,鼓励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自主选择阅读材料,倡导课堂阅读教学延伸到课内外,体现了现行语文教学对课外阅读指导的重视。
专家指出:阅读是一个人成长的方式和渠道,人的精神发展史就是他的阅读史,一定的阅读积累,成就他一生的生命底色,影响和改变学生未来的命运。
“读经典的书,做有根的人”,让孩子与好书打交道,与书中人物对话,与写书大师对话,惠及学生健全人格的形成。
读书是社会进步的源动力,读书状况是一个民族素质良莠的标尺,日本六成人读书成风,以色列把读书放在首位,法国人平均年读书11本(2004年)。
而我国第四次“全国国民阅读调查”提供的数据,给我们带来一个令人忧虑的现实:我国国民图书阅读率连续6年持续走低,中小学网络游戏攀升,而课外阅读极不乐观,不少人士呼吁:“救救孩子。
”让孩子们从游戏的深潭中解脱出来,多读书,读好书,读经典的书,成立书香家庭、书香校园,找回缺失的传统文化。
因此《小学高年级有效课外阅读的策略研究》的开展有着良好的土壤和气候。
三、研究目的和意义开展该课题研究,是为解决教学中突出问题,为全面提高语文教学质量而采取的审慎行为。
通过在工作的环境中,一边教书,一边搞研究,一边研究一边思考,从而摸索出解决我班学生阅读低效的教育对策,促进有效课外阅读活动在我班的持续发展,改变学生被动学习局面,为他们的人生支撑起一片晴空。
“捧出个人经验,收获群体智慧”促成教育合力,搞教育科研课题是一项极其艰辛的劳作过程,不但需要个人投入大量精力和物力,多渠道多方式收集相关数据,认真分析论证,笔耕不辍,还需集思广益,将个体的研究植根于众人智慧经验之中,避免单打独斗,闭门造车。
“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让课题研究更有效。
1、通过课题的研究,探索如何来指导不同的学生掌握有效的适合于班级不同学生个体的阅读方法,培养他们良好的学习习惯,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增加他们对语言文字的积累,拓展他们的阅读视野,充分发挥他们自主阅读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为培养他们的语言表达和写作能力打好基础,落实阅读指标,保质、保量地完成课外阅读总量。
2、通过课题的研究,推进班级图书架的建设,营造阅读氛围,充分挖掘社区和家庭的阅读教育资源,改善学生的阅读环境。
3、通过课题的研究,促使教师(本人)加强对新课标阅读方面的思想和要求的理解,提高教师积极开展学生的课外阅读活动的能力,逐步形成学校语文阅读特色。
四、课题研究的主要方法和对象(一)研究方法:实验法:立足于自己的所在的教学班级,通过创办读书角,开展课外读书沙龙,师生共读一本书等多种形式的课外读书活动,通过实验前实验后学生语文学习的变化,找到有效阅读指导的方案。
调查法:深入班级,深入学生个体,就学生课外阅读状况细致调查,科学客观地记载,选取有代表性的典型事例进行缜密分析,找准问题所在,明确研究对象。
文献法:广泛收集整理研习文献资料,如经典书籍,名人格言,课程标准,为学生阅读提供正面教材,要体现时代性,专业性,传扬祖国优秀文化。
行动研究:通过学习发展性教育理论,结合课题研究目标,科学地研究方案的制定,深刻反省研究行为,积极撰写阶段科研成果,架构适宜高年级学生课外阅读的模式,从而转变教师的职业行为,提高科研水平。
经验总结法:在行动研究中,形成的点滴经验,通过总结记录形成有价值的文字。
(二)研究对象:我班全体学生。
五、研究内容。
1、调查我班学生读书现状,通过问卷获取一系列数据。
2、研究在新的背景下,学生应读什么样的书,教师和父母如何当好学生读书的参谋。
3、研究怎样进行阅读,掌握适宜的读书方法和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如何才能有效地达成研究目标。
4、研究如何进行有效的课外阅读评价。
六、课题研究的实施步骤准备阶段(2008年8月~2008年10月)潜心学习有关教育理论,阅读相关文献,上网检索国内外相关研究动态,编辑研究资料,并制定研究计划。
完成相关读书笔记和个案分析五千字。
实验阶段(2008年11月~2009年8月)开始行动研究,师生共读,收集系列数据,采撷各种信息源;深入分析,建立假说;进行行为实践,知行结合,评价反思,改进措施;将问题假说转化为阶段性研究成果,整个过程是一个螺旋式的上升。
完成相关读书笔记和个案分析二万字。
结题阶段(2009年9月~2009年11月)反复实验,进一步修正方案,概括整理研究成果,撰写有关论文,回顾课题所取得的全过程,写出结题报告。
完成相关读书笔记、总结和个案分析一万字。
七、课题实施的具体过程:(一)、专门安排课外阅读时间:为了确保学生有时间进行课外阅读,并使教师能在固定的时间内对学生进行课外阅读的指导,教师将每天早自习和中午来到学校后的时间定为课外阅读时间。
这段时间,有时安排学生开展自由的课外阅读,或让学生自己推荐优秀课外阅读材料;有时在教师指导下对教师选定的有关课外阅读材料进行阅读理解;有时教师举办课外阅读讲座,介绍文学史知识、大声给学生朗读各种文学作品等。
(二)、采用问卷方式调查并了解学生的课外阅读情况,推荐和指导学生选择合适的课外读物,制定出本班推荐课外阅读书籍目录。
阅读情况调查1、你最喜欢看的书是什么?A、童话B、漫画C、科普类D、科幻类E、文学名著F、作文辅导G其它2、你认为看课外书对学习有帮助吗?A、有很大帮助B、有一点帮助C、没有帮助D、有害3、你通常用什么方法读书?A写读后感B摘抄好词句C在书上圈画D只读不标注4、每学期你觉得读多少本书合适?A三本以下B三到十本C十本到二十本D二十本以上5、你认为影响读书效果的有哪些因素?结果分析:第一题,按照选择的百分率从高到低依次为:科幻类的书籍(40%),作文类的书籍,童话,科普类的书籍,文学名著(与科普类的并列都为30%),其他,漫画最少12%,这个结果和以前做的一次调查有很大的不同。
随着年龄的增长,同学们的阅读口味也在不断变化着。
爱思考爱幻想是符合目前孩子们的身心发展特点的,爱读作文书的同学也充分体现了如今分数对于同学们的重要作用,可惜的是,不是所有的孩子都喜欢,甚至还有个别学生抵触看作文书,这也难怪作文的水平很难再有更大地提高了。
生活是作文的源泉,广阔的知识储备是写好作文的关键,而适当地模仿是写作的催化剂——越是作文水平高的同学越会模仿。
第二题,一半同学选择的是有一些帮助,40%的同学选择帮助很大,5个同学认为没有帮助,选择有害的没有。
阅读可以改变自己。
对于认为没有什么作用的同学,我做了一个调查,发现他们的课外阅读无论是质还是量都和其他同学有明显的差距。
目前仍然处在阅读的浅层次上,暂时还无法感受到阅读的用处。
同时,这些同学的家长大多也不支持孩子的阅读,家中的“藏书”几乎为个位数。
4月23日是世界阅读日。
在连续呼吁了好几个年头之后,我们的国民性阅读率仍然在低位徘徊,社会家庭对于阅读的漠视会直接导致年轻一代越来越远离书本,民族的伟大复兴需要阅读。
第三题,关于读书的方法,在书上圈圈画画的批注是最受同学们欢迎的,一半的同学选择这个读书的方法进行阅读。
44%的同学喜欢摘抄,34%的只读不写,喜欢写读后感的只占10%。
古人有非常好的读书方法,不动笔墨不读书。
可是为什么仍然有这么多的孩子不喜欢“动笔”呢?问了一下,还是那个老问题,阅读浮光掠影缺少深度思考。
这个有年龄的原因,也有训练不到位的因素。
第四题,三本以下的没有人选择,一半稍多的同学认为每学期的读书数量在3到10本之间,既不影响繁重的学习,又能享受阅读的乐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