批评性话语分析_理论与方法

合集下载

批评语篇分析的理论和方法

批评语篇分析的理论和方法

方法步骤
方法步骤
批评语篇分析的方法步骤主要包括以下几个环节:
方法步骤
1、数据采集:选择具有代表性的语篇作为分析对象,可以采用定性和定量的 方法进行数据采集,如收集相关的文本、音频、视频等资料。
方法步骤
2、话语实践分析:对采集到的语篇进行分析,语言使用中的权力关系和意识 形态,探究语篇中的隐含意义和背后的社会动机。
案例分析
案例分析
下面以一篇政治演讲为例,运用批评语篇分析的理论和方法对其进行分析。
案例分析
首先,我们可以观察到这篇演讲中使用了大量的修辞手法,如排比、重复、 反问等,以增强其说服力和感染力。通过这些修辞手法,演讲者试图唤起听众的 情感共鸣,进而引导他们的观点。
案例分析
其次,从语境分析的角度来看,演讲所处的政治环境是关键因素。在这次演 讲中,演讲者强调了国家面临的挑战,并呼吁听众共同应对这些挑战。这种语境 下的话语实践旨在构建一种团结、紧张和焦虑的社会氛围,促使听众接受演讲者 所提出的解决方案。
批评语篇分析的理论和方法
01 引言
03 方法步骤 05 讨论与启示
目录
02 理论框架 04 案例分析
引言
引言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批评语篇分析(Critical Discourse Analysis,简称CDA)是一种旨在揭 示语言使用和社会权力关系之间的关联性的语篇分析方法。通过批评语篇分析, 我们可以深入理解语言如何参与社会现实的构建和解读,以及如何反映和影响社 会结构和权力关系。本次演示将探讨批评语篇分析的理论框架和方法,并通过实 证案例分析来展示其应用和价值。
案例分析
此外,我们还可以从数据中看到一些语言特征,如使用大量的抽象词汇和概 念来描述问题,而具体的实例则相对较少。这种抽象化的语言选择可以增强演讲 的普遍性和适用性,但也可能会让部分听众感到困惑或疏远。

批评性话语分析的理论方法框架探讨

批评性话语分析的理论方法框架探讨

批评性话语分析的理论方法框架探讨批评性话语分析是一种新兴的话语分析方法,主要是为了用来揭示在语言当中隐藏的权力、意识形态和霸权。

概括地介绍了Fairclough批评性话语分析的三向度模型的分析方法,以及作为其理论来源Halliday的系统功能语法。

标签:批评性话语分析;意识形态;及物性;情态;互文性1 引言批评性话语分析来源于批评性语言学。

由Roger Fowler等于1979年在他们的专著《语言和控制》中首次提出。

近年来,批评性话语分析处在不断的发展阶段,目前已经建立了作为新的话语分析方法的国际声誉。

批评性话语分析主要研究如何重新连接被作者改变或隐藏的话语、意识形态和权力之间的关系,使相互之间晦涩的关系明朗化。

它关注的话题除了性别歧视、种族歧视、教育上的不平等、法庭等等外,已经越来越多的被社会学家、政治学家和社会语言学家运用于他们各自的研究中。

2 Fairclough的三维度模式Fairclough的三维度模式为特定文本的批评性话语分析提供了研究框架。

他通过三个层面描述了他对于“什么是话语”和文本分析的观点:首先,社会生产的状况及其阐释。

其次,生成的过程和阐释。

最后,前两个阶段的产品,文本。

Figure 3-1: Discourse as text, interaction and context上图清楚地说明了文本是话语时间的产物,它包括文本的生产、分配和消费。

而所有的这些最终都是由特定的社会实践决定的。

对于Fairclough来说,单独文本分析对于话语分析来说是不够的,因为它不能表达文本和社会以及文化过程和结构之间的关系。

需要用多学科的视野来综合文本和社会分析。

根据话语分析的三维度,Fairclough发展了批评性话语分析的三个阶段:描述、阐释和解释。

描述阶段主要关注文本的正式属性。

包括词汇、语法和文本结构等。

它是分析的第一层,分析的目标是文本。

阐释阶段主要关注的文本和相互作用之间的关系,或将文本作为生产过程的产物,或作为阐释的来源。

批评话语分析

批评话语分析

批评话语分析批评话语分析:探索人类思维与语言交流的一面镜子人类作为一种社交动物,通过思维交流和语言表达,实现信息传递、情感交流、意见表达等各种功能。

在这个过程中,批评话语作为一种较为特殊的交流形式,常常被用来表达不满、指责和质疑。

然而,批评如何进行、何时合适、如何处理批评等问题,一直备受争议。

本文将尝试分析批评话语的特征、影响和应对方式。

首先,我们需要理解批评话语的特征。

批评话语通常具有负面情绪,包括不满、不悦、指责等情感色彩。

这是因为批评往往是针对他人的行为、言论或态度的质疑和否定,而负面的情绪是一种自然的情感反应。

此外,批评话语还具有明确的表达对象和目的。

通过批评,人们希望达到某种目的,比如引起对方的反思、改变其行为、推动社会进步等。

因此,批评话语往往具有一定的目的性和调整行为的意图。

其次,批评话语对个体和社会都有一定的影响。

对于个体而言,批评话语可能会造成伤害和情绪波动。

由于批评常常以负面情绪为主,当被批评者接收到批评话语时,可能受到情绪上的冲击,失去自信心,产生自我怀疑、自责等负面情绪。

同时,批评话语也可能影响到个体的行为和决策。

有些人可能因为批评而调整自己的行为,但也有些人可能出于逆反心理而坚持自己的立场,甚至产生相反的行为。

在社会层面上,批评话语还可能引发群体之间的紧张关系。

特别是在当今社交媒体盛行的时代,批评话语可以在短时间内迅速传播,引发较大规模的社会舆论,甚至导致群体对立和冲突。

批评话语的传播还可能导致舆论倾向的形成,从而影响公众对某一事件或人物的看法和评价。

然而,对于批评话语的合理应对是非常重要的。

在接受批评时,我们可以采取一系列积极的方式来应对。

首先,我们应该保持冷静和理性,客观分析批评的内容,深入思考自己的不足之处。

其次,我们可以主动寻求真实的反馈和建议,以便改进自己的行为和表达方式。

此外,我们还可以积极与批评者对话,了解其关注的问题,从而建立互信和理解。

最重要的是,我们要学会从批评中汲取经验,实现自我反思和成长。

批评性话语分析三分法[从话语分析到权力分析]

批评性话语分析三分法[从话语分析到权力分析]

批评性话语分析三分法[从话语分析到权力分析]福柯话语理论的分析方法从早期的“知识考古学”转向了后期的“权力谱系学”,作为这一转变的重要过渡,就是福柯在1970年就任法兰西学院院士时所发表的就职演讲《话语的秩序》。

而在此之前,福柯已发表了《疯癫与文明》、《临床医学的诞生》、《词与物――人文科学考古学》、《知识考古学》四部著作,在法国及欧洲产生了重大影响。

在这些著作中,福柯运用“知识考古学”的话语分析模式探究了临床医学话语、精神病学话语、心理学话语、语言学话语等的来源、构成以及社会历史效应,在这些不同的知识领域中用不同的研究方法或视角对“知识”的构成及演变过程进行“考古学”的分析,因而“话语”这一术语在《知识考古学》中也被福柯定义为“隶属于同一的形成系统的陈述整体”。

《话语的秩序》一文标志着福柯的研究进入了“谱系学”阶段,福柯的话语分析工作的重点也由此转向对现代社会中的权力及其与话语之间关系的探讨,认识到在现代社会中,权力与知识是相互渗透、相互建构的。

福柯在《话语的秩序》中为其研究领域明确地提出了一个假设,即:“在每个社会,话语的制造是同时受一定数量程序的控制、选择、组织和重新分配的,这些程序的作用在于消除话语的力量和危险,控制其偶发事件,避开其沉重而可怕的物质性”。

在这个假设之后,福柯紧接着又指出“在我们这样的社会”中用来“控制、选择、组织和重新分配”的基本程序,这些程序由一系列的约束规则所构成,这些规则可总结为“话语的外部规则”、“话语的内部规则”以及“话语主体的使用规则”。

福柯从这三个方面总结了影响话语秩序的各种因素,对话语的控制使得话语的生产、流通和分配在特定的规则下有序进行。

一福柯从话语的外部环境入手,揭示影响话语的生产、流通、分配机制的原因,主要表现在社会对话语的排斥机制,这种“社会排斥”包括三条准则:(1)禁律原则。

人们说话必须要分时间和具体环境,不是每一个人都有权力不分时间、环境地讲任何话语。

批评性话语的理论基础与分析方法_魏欣欣

批评性话语的理论基础与分析方法_魏欣欣

#学术评述#批评性话语的理论基础与分析方法魏欣欣摘要:批评话语分析是国外近二十几年兴起的一种话语分析方法,是一种以社会为本的语言分析方法。

本文拟从哲学、语言学和文学批评等角度对批评话语分析的理论基础及其四种主要研究方法进行评述,为国内相关研究提供必要信息。

关键词:批评话语分析;理论基础;分析方法中图分类号:I0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8-1569(2010)01-0162-07批评性话语分析是国外话语研究的一种新发展,严格说来,它既不是一种研究学派,也不是完整的理论体系,而仅仅是话语研究者/在进行语言、符号和话语分析时共同使用的一种研究视角0¹。

它研究的主要不是语言是什么,而是语言为什么是这样;它感兴趣的不是话语本身的意义,而是话语如何产生这种意义;它旨在透过表面的语言形式,揭露意识形态对话语的影响,话语对意识形态的反作用,以及两者如何源于社会结构和权势关系并为之服务º。

自1979年Fo w ler等人出版5语言与控制6一书以来,批评性话语分析在语言学界得到迅速发展,并逐渐扩大到其他领域。

从诞生之日起,它就从多学科汲取营养,发展出各种分析理论和方法,形成一种综合性、跨学科的理论研究和话语实践。

在分析中,它特别强调对语篇生成、传播和接受的生活语境和社会历史背景的考察,并把注意力主要放在发现和分析语篇中那些人们习以为常因而往往被忽视的思想观念上,以便人们对它们进行重新审视»。

批评性话语分析是以社会为本的语言分析方法,目前,它为社会科学许多学科(如社会学、政治学、传播学、社会语言学等)所采用。

本文拟就批评性话语分析的理论基础及其分析方法做一评述,希望为国内相关领域理解和从事话语分析提供必要信息,并在一定程度上为推动国内批评性话语分析研究做贡献。

一、批评性话语分析的理论基础批评话语分析的产生与发展是在上个世纪中期的三大转向中逐渐孕育而成的,即哲学的语言转向、语言教学的语篇转向和文学评论的语言转向¼。

跨文化传播的话语偏见研究:批评性话语分析路径

跨文化传播的话语偏见研究:批评性话语分析路径

跨文化传播的话语偏见研究:批评性话语分析路径一、本文概述随着全球化的深入发展,跨文化传播已成为现代社会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然而,在这一过程中,话语偏见的存在常常导致误解、冲突甚至文化对立。

因此,本文旨在通过批评性话语分析的视角,深入研究跨文化传播中的话语偏见问题,揭示其产生机制、表现形式和影响,以期促进跨文化交流的有效性和和谐性。

具体而言,本文将首先对话语偏见的概念进行界定,明确其在跨文化传播中的内涵和外延。

接着,通过批评性话语分析的方法,对跨文化传播中的话语偏见进行解构,揭示其背后的社会、文化、心理等因素。

在此基础上,本文将进一步探讨话语偏见对跨文化传播的影响,包括对信息传播、人际交往、文化认同等方面的负面作用。

本文将提出应对话语偏见的策略和建议,以期促进跨文化交流的健康发展。

通过本文的研究,我们期望能够深化对跨文化传播中话语偏见的认识和理解,为提升跨文化交流的质量和效果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

本文也期望能够引起更多学者和实践者对跨文化传播中话语偏见问题的关注和思考,共同推动跨文化交流领域的繁荣和发展。

二、跨文化传播的话语偏见概述在全球化日益加速的今天,跨文化传播已成为不同文化间交流的主要方式。

然而,这种交流并非总是顺畅无阻,相反,它经常受到各种话语偏见的影响。

话语偏见是指在跨文化传播过程中,由于文化差异、语言障碍、认知局限等因素,导致信息在传递过程中被误解、曲解或遗漏的现象。

这些偏见不仅阻碍了有效的跨文化交流,还可能引发误解和冲突,对国际关系和社会发展产生深远影响。

话语偏见在跨文化传播中表现为多种形式。

一方面,由于语言符号的多样性和复杂性,不同文化背景下的个体可能对同一符号产生不同的解读。

例如,某些词汇或表达方式在某些文化中可能是礼貌和尊重的体现,而在其他文化中则可能被视为冒犯或无理。

另一方面,由于文化认知框架的差异,不同文化背景下的个体可能对同一事件或现象产生不同的看法和理解。

这种认知框架的差异可能导致双方在交流中产生误解和冲突。

批评性话语分析_理论与方法

批评性话语分析_理论与方法

2001年第3期 厦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No.32001(总第147期) JOURNAL OF XIAMEN UNIVERSITY(Arts &Social Sciences) General No.147批评性话语分析:理论与方法纪玉华(厦门大学英文系,福建厦门361005)摘 要:批评性话语分析已有30年的发展历史。

其基本理论渊源是西方马克思主义,宗旨是揭露不平等的权力关系,其主要方法有:系统功能语法分析、语篇体裁交织性分析和话语历史背景分析。

这三种方法各有侧重,互为补充,它们使批评性话语分析成为传统的社会和文化分析的重要补充,使其变为一种社会行动,促进人类社会的进步。

关键词:批评性话语分析;理论;原则;方法中图分类号:H0-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38-0460(2001)03-0149-07一、引 言批评性话语分析(critical discourse analysis)诞生于20世纪70年代。

Hall 等人[1]于1980年出版了 文化、媒体与语言 ,该书收集的所有论文都是1972-1979年间撰写的,其中有不少批评性话语分析的文章。

Fairclough 在 批评性话语分析 中说,该书收集的所有论文都是他在1983-1992年间写的。

[2](P1)有些学者认为,Fairclough 于1989年出版的专著 语言与权力 才是批评性话语分析的奠基石,[3]这样似乎把批评性话语分析的诞生时间推迟了许多年,但我们认为70年代是它的雏形期,而80-90年代则是它的成熟期。

Critical discourse analysis 在我国常被译为!批评性语篇分析∀(如陈中竺[4]、辛斌[5]和萧莉、徐立新[6]等)或!批判性语篇分析∀(如戴炜华[7]等)。

王宗炎先生倾向于将text 译为!语篇∀,而将discourse 译为!话语∀。

[8]国外虽然有人把话语分析(disc ourse analysis)限于对口语的研究,而用篇章语言学(te xt linguistics)来指对书面语的研究,但也常把对书面语和口语的研究都归入话语分析。

论批评性话语分析的理论与方法

论批评性话语分析的理论与方法

论批评性话语分析的理论与方法摘要:批评性话语分析是兴起于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的语言学研究的分支,它主要以系统功能语言学为理论指导,将语言学,认知和社会紧密联系,从认知的角度解释语言与权利,语言与意识形态之间的关系。

它打开了语篇分析的新篇章。

关键词:批评性话语分析;权利;意识形态中图分类号:h0-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2)30-0094-0220世纪70年代,语言学界研究的热点是乔姆斯基的形式语言学,注重语言的共性,探讨语言的句子层面,认为语言独立于语境存在。

然而随着理论语言学和社会语言学的发展,话语的研究向社会实践方面发展,注重语言使用的语境,强调语言在构建社会权利关系中的作用。

在这种情况下,一个以关注语言与社会结构之间的关系为研究内容的新的研究领域——批评话语分析应运而生。

一、批评性话语分析的产生背景话语分析这一概念最早出现在harris 1952年在language杂志上发表的题为discourse analysis的文章中。

到了70年代,得益于理论语言学和社会语言学的发展,计算机语言学的兴起以及言语行为理论和会话含义理论,人们打破了传统语法的束缚,将视角更多的放在语言与语境,社会实践的关系上。

到了80年代,话语分析领域发展处一条新分支,主要研究话语运用的语境包括其社会语境,文化语境,政治语境,即发展为后来的批评话语分析。

二、批评话语分析的概念及理论基础批评性话语分析是现代语言学研究的一个新的分支,兴起于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是一门旨在研究和解释社会问题的跨学科语言研究。

而批评语言学强调语言是一种社会实践,语言的研究离不开社会,语言反映与构建社会结构。

批评语言学不仅研究语言的外表,还研究语言的内涵,不仅对语篇的意义感兴趣,还对语篇如何产生这种意义的过程感兴趣。

批评性话语分析受西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影响。

另外,阿尔都塞的意识形态理论和福特的权力话语理论也对批评性话语分析的发展提供了重要的哲学基础。

批评话语分析2篇

批评话语分析2篇

批评话语分析2篇批评话语分析1:在社交媒体上,有许多针对政治人物和公众人物的批评话语。

这些话语可能是通过评论或个人帖子表达的,可能是在论坛或讨论组中发表的,也可能在聚会和社交场合中发表的。

不管在哪种情况下,批评话语都是一种社交行为,它允许人们表达他们对某个特定问题或人物的看法。

然而,批评话语也可能会带来阴暗面,因为它们可能会导致贬低、侮辱和歧视。

在一些情况下,批评话语被视为对人权的侵犯。

举个例子,一些人利用种族、性别和性取向等来攻击特定的人物。

这种做法不仅显得不负责任,而且也会造成伤害和痛苦。

许多人认为,这种方式的批评话语影响到人们的自尊心和身份认同,因此应该避免使用。

相反,批评话语应该是有建设性的,它应该表达对问题的担忧和对改变的期望。

然而,在处理批评话语时,我们也需要注意假信息和虚假言论。

一个人在表示自己的担忧时,可能会有一个不准确的信息来源或者持有误解,这可能导致错误的信息在社交媒体上蔓延。

在这种情况下,对批评话语的回应不应该是反扑或批判,而应该是通过对错误信息进行修正,确保公众正确地了解事实。

因此,在社交媒体上,我们需要遵守社交规范,当我们表达批评话语时,应该有建设性地表达自己的想法。

同时,我们也需要对批评话语进行独立的、客观的分析和评估,以确保其所表达的真正意图和准确性。

批评话语分析2:网络上的批评话语存在着一定的好处和坏处。

对于一些事实问题和社会问题,批评话语经常会促使人们进行更深入的思考,更多地了解和讨论。

可以说,批评话语为我们提供了一个表达自己观点的渠道。

然而,批评话语同样也有很大的负面影响。

一些批评话语没有任何建设性,只是键盘侠在网络“呐喊”,这不仅没有任何意义,而且会影响到被批评的人的情绪和心理。

更有甚者,一些批评话语会发展到个人攻击和言语暴力,给社交媒体的环境带来了负面影响。

因此,我们需要遵守网络社交规范,让批评话语更具有建设性。

一方面,我们应该合理表达自己的观点,注意用事实和证据说话。

新媒体研究方法——批判性话语分析

新媒体研究方法——批判性话语分析

新 闻研 究导刊
J o u r n a l o f Ne ws Re s e a r c h
V0 1 . 8 No . 4
F e b r u a r y 2 0 1 7
新媒 体 研 究方 法— — 批 判 性 话 语 分 析
吴 明 华
( 重庆大学 新闻学 院,重庆
本 文 首先 论述 批 判性 话语 分析 的 理论 和方 法所 界定 的 “ 话语 ”与 日常生活 中常讲 的 “ 话语 ”的异 同 , 并在此 基础上 论证话 语与权力 的关 系 , 以及话语 意义协商 的社 会意义 , 然 后 介 绍批判 性话语 分析 法及其 实施步骤 , 最 后用批判 性话语 分 析法解读具体案例背后 的社会环境和权力关系 。 批判性话语分析法 批 判 性话 语分 析法 指 将语 篇作 为社 会实 践 的对 象来 分 析, 以语 言学 、 哲学 和传播 学等 学科为 理论基础 , 用 于具体 分 析话语 与权力 的辩证关 系。它主要研究话 语通过意义 的协 商 在知识生产 、 社会机构和社 会关 系构建过程 中的作用 。
话 语 分析 法 也被 广 泛 应 用 于 分 析 网络 媒 体 上 的 各 类 文本 形 式 , 以及 社 交媒 体 背后 的权 力 结 构 。 本 文 主要 介 绍 批 判 性 话
语分析 法的理论 、 使 用与 实施 步骤 , 并使 用该研 究方 法分析 新媒 体事件 “ 潘 币”的形成过程 , 探 讨社 交媒 体舆论传播 ,
16748883201704001302本文首先论述批判性话语分析的理论和方法所界定的话语与日常生活中常讲的话语的异同并在此基础上论证话语与权力的关系以及话语意义协商的社会意义然后介绍批判性话语分析法及其实施步骤最后用批判性话语分析法解读具体案例背后的社会环境和权力关系

批评性话语分析

批评性话语分析

批评性话语分析篇一:批评性话语分析● 杜  婷批评性话语分析(Critical Discourse Analysis, CDA)是20世纪70年代末期语篇分析领域发展起来的一个重要的研究方向和研究方法。

1979年R.Fowler、B.Hodge、G.Kress和T.Trew出版了《语言与控制》(Language and Control)一书,提出批评语言学的分析方法,旨在通过对大众语篇的分析,来揭示意识形态对语篇的影响和语篇对意识形态的反作用。

①在分析方法上,批评性话语分析坚持以M.A.K.Halliday的系统功能语法作为分析工具,通过观察语言特点和它们生成的历史背景来解释语言结构背后的意识形态意义,进而揭示语言、权利和意识形态之间的关系。

其主旨是要透过语言形式来揭露意识形态对话语的影响,以及话语对意识形态的反作用。

②随着批评性话语分析研究的深入,新闻语篇作为批评话语分析的一个重要研究领域,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

今天,以英语为媒介的大众传播媒体日益渗透到国际社会的方方面面,英语新闻每天都在影响着世界舆论。

新闻报道从来就不是绝对客观公正的,许多新闻语篇看似客观公正,实则含而不露地表达了各种意识形态意义,对读者产生着潜移默化的影响。

③本文从情态、直接和间接引语、转换、词汇等角度,考察和揭示美国新闻报道背后起作用的意识形态,进而揭示美国媒体以及主流社会对中国认识的偏差。

文本分析2011年7月23日温州动车追尾事故发生后,国内外各大媒体对这次铁路交通事故进行了各种各样的报道。

美国的主流媒体一直宣称其新闻报道客观公正,然而事实并非如此。

本文以《纽约时报》官方网站上的一篇报道为文本,以批评性话语分析理论为基础,从情态、被动语态、直接和间接引语以及词汇等方面分析报道中所蕴涵的意识形态,从而揭示美国主流媒体对中国认识的偏差以及对中国国际形象的颠覆。

1.情态情态主要表达人际功能,分析新闻报道中的情态可以反映出作者的意识形态。

商务英语谈判的批评性话语分析

商务英语谈判的批评性话语分析

商务英语谈判的批评性话语分析一、本文概述《商务英语谈判的批评性话语分析》这篇文章旨在通过批评性话语分析(Critical Discourse Analysis, CDA)的视角,深入探讨商务英语谈判中的语言使用及其背后的社会、文化和心理因素。

批评性话语分析是一种语言学研究方法,它强调话语的社会性和政治性,并试图揭示语言使用与社会结构、权力关系以及意识形态之间的复杂关系。

在商务英语谈判的背景下,批评性话语分析提供了一种独特的视角,使我们能够更深入地理解谈判过程中的语言策略、互动模式以及它们如何影响谈判的结果。

本文将重点关注谈判中的话语构建、权力动态和意识形态表达,并试图揭示这些元素如何共同塑造谈判的走向和结果。

通过批评性话语分析,我们将能够更全面地理解商务英语谈判的本质和复杂性,同时也能够为商务实践者提供有价值的指导,帮助他们在谈判中更有效地运用语言策略,以实现自己的商业目标。

二、商务英语谈判中的语言特点商务英语谈判作为一种特殊语境下的交际活动,其语言使用具有一系列独特的特点。

商务英语谈判的语言具有高度的专业性。

谈判者通常使用特定的术语和行话,这些术语和行话反映了商业活动的特点和规律。

这些专业术语的准确使用有助于确保谈判双方能够准确、高效地传达信息,避免因语言误解而导致的谈判僵局。

商务英语谈判的语言强调礼貌和尊重。

在谈判过程中,谈判者通常会使用委婉、含蓄的表达方式,以避免直接冲突和尴尬。

这种礼貌和尊重的语言使用有助于建立和维护谈判双方的信任和合作关系,为谈判的顺利进行创造良好的氛围。

商务英语谈判的语言还具有策略性和灵活性。

谈判者需要根据谈判的进展和对手的反应,灵活调整自己的语言策略。

他们可能会使用各种修辞手法,如隐喻、比喻等,以增强语言的表达力和说服力。

同时,他们还会通过语言的节奏、语调和停顿等手段,来控制谈判的节奏和氛围,以达到最佳的谈判效果。

商务英语谈判的语言还注重信息的准确性和清晰度。

谈判者需要确保自己所传达的信息准确无误,避免因语言模糊或歧义而导致的误解和纠纷。

新闻语篇的批评性话语分析

新闻语篇的批评性话语分析

新闻语篇的批评性话语分析一、本文概述新闻,作为社会信息的传递媒介,不仅仅是传递事实的工具,更是塑造公众认知和意识形态的重要渠道。

在这个信息传播的过程中,新闻语篇的选择、编写、发布等各个环节都可能受到各种社会、政治、经济因素的影响,从而呈现出特定的意识形态色彩。

因此,对新闻语篇进行批评性话语分析,揭示其隐含的意识形态意义,成为了语言学研究的重要课题。

批评语言学,作为语言学的一个分支,旨在通过语言学的理论和方法,揭示语言与社会、文化、权力等因素的关系,以及语言在塑造人的社会身份和意识形态中的作用。

批评话语分析,作为批评语言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从分类、及物性、情态等角度对语言进行深入分析,以揭示语言背后所隐含的意识形态和权力关系。

本文运用批评语言学理论,对新闻语篇进行批评性话语分析,旨在揭示新闻报道所隐含的意识形态意义。

我们选取典型的新闻语料,从分类、及物性、情态等角度进行深入剖析,以揭示新闻报道是如何通过语言的选择和运用,来塑造公众的认知和意识形态。

我们也注意到,新闻语篇作为社会行为力量,其产生的社会、政治、经济背景也是不可忽视的。

因此,在进行分析时,我们也充分考虑了这些因素对新闻语篇的影响。

通过本文的分析,我们希望能够引导读者更加深入地理解新闻语言背后的意识形态意义,提高公众对新闻媒体的批判性思维能力,以更加全面、客观、理性的态度看待新闻报道。

二、批评性话语分析的理论基础批评性话语分析(Critical Discourse Analysis,简称CDA)是批评语言学在话语分析领域的具体应用,它以系统功能语言学为主要理论框架,深入探索语言、权力和意识形态之间的关系。

系统功能语言学认为,语言不仅是对现实的反映,而且是一种社会行为力量,能够构建、维持和改变社会关系。

因此,批评性话语分析的目的在于揭示语言在塑造人的社会身份、传递权力关系以及构建意识形态中的重要作用。

在批评性话语分析的理论框架中,分类(classification)、及物性(transitivity)和情态(modality)等概念被赋予了新的视角和深度。

批评话语分析述评

批评话语分析述评

批评话语分析述评批评话语分析:理论、方法及应用引言批评话语分析(Critical Discourse Analysis,简称CDA)是语言学的一个重要分支,旨在揭示隐藏在语言背后的权力关系和社会意识形态。

批评话语分析在过去的几十年中经历了快速的发展,已经成为社会科学领域的重要研究工具。

本文将回顾批评话语分析的发展历程,阐述其基本方法,探讨其在教育、媒体、政治等领域的应用,并分析批评话语分析的优缺点。

批评话语分析的发展历程批评话语分析起源于20世纪70年代的英国。

当时,语言学家们开始语言与权力、意识形态之间的关系,尝试通过分析话语来揭示社会结构和不平等现象。

到了80年代,批评话语分析逐渐发展成为一种独立的理论和方法论,并开始应用于多个领域,包括教育、媒体和政治等。

批评话语分析的方法批评话语分析的主要方法包括文本分析、访谈分析和图像分析。

文本分析是批评话语分析的核心方法之一,通过对文本进行深入的解读和分析,揭示文本中所蕴含的权力关系和社会意识形态。

在文本分析过程中,批评话语分析者通常文本的词汇、语法和结构等特征,以及这些特征如何反映和塑造社会现实。

访谈分析是批评话语分析中了解话语实践的重要手段。

通过分析访谈中的语言使用和互动过程,可以揭示访谈者之间的权力关系以及访谈者与社会结构之间的关系。

图像分析是批评话语分析的新兴方法,通过对图像进行深入的解读和分析,揭示图像中所蕴含的权力关系和社会意识形态。

在图像分析过程中,批评话语分析者通常图像的视觉元素、语境和社会背景等特征,以及这些特征如何反映和塑造社会现实。

批评话语分析的应用批评话语分析在教育、媒体和政治等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

在教育领域,批评话语分析可以帮助教育者理解教育政策、课程和教学实践中的权力关系和社会意识形态,从而促进教育公平和改进教学质量。

例如,通过对课程内容的批评话语分析,可以揭示课程中隐含的意识形态和价值观念,为教育者和政策制定者提供有益的反馈和建议。

批评性话语

批评性话语

04
参考文献
Please add the title 域下美国总统形象构建的话语策略研究——基于美国总统唐纳德·特朗普就职演讲 [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8,31(01):124-129. [2]戴炜华高军.批评语篇分析.理论评述和实例分析[J].外国语,2002(6).
目录
COMPANY
01
研究方向
Please add the title here
02
研究对象
Please add the title here
03
研究意义
Please add the title here
04
参考文献
Please add the title here
01
研究方向
Please add the title here
批评性话语分析
“批评性话语分析(critical discourse analysis),简称CDA,也 叫做批评语言学(critical linguistics)。它通过分析大众语篇, 揭示意识形态对语篇的影响和语篇对意识形态的反作用。 批评性话语分析的主要目的是揭示语言使用、意识形态和 权势之间的关系。运用批评话语分析方法,从例如人称代词、 情态和语篇等方面去分析一篇语料。
02
研究对象
Please add the title here
研究对象
特朗普就职演讲
单击此处添加内容文字 单击此处添加内容文字 单击此处添加内容文字
政治性语篇
单击此处添加内容文字 单击此处添加内容文字 单击此处添加内容文字
03
研究意义
Please add the title here
研究意义

论批评性话语分析的原则和方法

论批评性话语分析的原则和方法

论批评性话语分析的原则和方法
余 阳
( 河南J _ 大学 Ev _ 外国语学院,河南 焦作 44 0 ) 5 00
[ 内容提要] 批评 性话语分析 已有 3 0年 的发展历史 ,其基本理 论渊源 是西方 马克思主义,宗 旨是揭露不平 等的权力关系 。其主要方法有 :系统功能语法分析 、语篇体裁交织性 分析 和话 语历史背景分析 。这三 种方 法各有 侧重 ,互为补充 。它们使批评性话语分析成 为传统 的社会 和文化 分析的重要补充 ,使其变为一种社会行动 ,促进 人类社会 的进步 。 [ 关键词] 批评性 话语 分析;理论 ;原则 ;方法 [ 中图分类号] HDo .6 [ 文献标识码] A [ 文章编号] 10 .4 7( 0 2 20 9 -2 0 872 2 1 )0 .0 50
段。
到 目前为止 , 话语分析仍然 处于它的正常发展 的初期阶 段 。在英美 国家 ,对话语分析的研究到 了 2 0世纪 5 O年代 才 有了明显的进展 。 国学者对 话语分析 的介绍和研究起步 我 较 晚,到 了 2 O世纪 8 0年代才 有较大的发展 。 目前 的情 从 况 来看 ,我 国很 多话语分析者都是 Hal a 理论的支持者 li y d 和应用 者。 其创立 的系功 能语言 学理论对话语分析产生 了巨 大 的影响。在 A nrd co u c o a G a n It ut nt F nt n l rmma o i o i r一书 中, Ha ia 明确指 出,他建构功 能语法 的 目的是为话语 Ud y 分 析提 供一个框架 , 这个框 架可 以用来分析英语中任何 口头 语篇和 书面语篇 。 他有关语 言性质 、语言 系统 、语言 功能、 “ 语 言结构、语言与语境相互关系 、 接与连贯相互关系等一 衔 系 列理论 问题 的看 法对话语 分析 的发展产 生了广泛而 深刻 的影响。 ”但令人遗憾 的是还没 有很多人用系统功能语法作 为语篇 分析的理论指导 。 2 .批评性话语分析 的定义及发展 批评性 话语 分析 (r c so rea a s )是西欧语 ci a d cus n l i i tl i ys 言学界 从 2 纪 7 0世 0年代 末至 8 0年代初 发展起 来的一种语 言学思潮 , 源头为批评性语言 学。 其 批评 性话语分析从它诞 生之 日起就被打上 了强烈的批判烙 印, 它是对主流语 言学的 反叛 。2 O世纪 的现代主 流语言学 ,即结构主义语 言学和形 式主义语言学认 为语 言是抽象 的、封闭的、静 止的、自己自

批评性话语的理论基础与分析方法

批评性话语的理论基础与分析方法
己所 意识 到 的 , 如批 评话 语分 析 多次提 到他 们 的意 识形 态 概 念要 相 对 “ 和 ” “ 温 、 中性 ” 些 。 一 F we 指 出 , 到意识 形 态 , ol r 提 批评 语 言学 家并 不是 指 一 些虚 假 的 思想 或 者 因暴 露 出“ 歪 曲 的 被 意识 形态 ” 在政 治上 不受 欢迎 的信 念 , 恰 当地说 它 是一个 中性 的定 义 , 而 更 与人们 安排 和 证 明 自己的生 活方 式相 关 , 然而 我们看 到 , 在多 数 情 况 下 , 批评 话 语 分 析 家 使用 的概 念 与 法 兰 克 福学 派并无 太 大 区别 , 批评 视角 和批 评 的尖锐 性在 很多 时候 也不逊 色 于后者 。 同时 , 评性 其 批 话 语分 析在 研究 方法 、 究 内容和 关注 的主 要 因素方 面也 与法 兰克福 学派 非常 接近 。 研
< 东南学术) 0 0年第 1 21 期

学术评述 ・
批 评 性 话 语 的理 论 基 础 与 分 析 方 法
魏 欣 欣
摘要 : 批评话语分析是 国外近二十几年兴起 的一种话语 分析 方法 , 一种 以社会为本的语言分析 是 方法。本文拟从哲学、 语言学和文学批 评等角度 对批评话语分析 的理论基 础及 其 四种 主要研究方 法 进行评述 , 为国内相关研 究提供必要信 息。
的否定辩 证法 和 马克思 的 异化理 论 及《 圣 家族 》 《 意志 意识 形 态 批 评 》 早 期 著作 , 出 神 、德 等 提 了批判 性社 会理 论 , 判 的对象是 意 识形 态 。他们 认为 意识形 态 不仅具 有 阶级性 , 批 而且 具有 整 体性 , 特征是 对社 会全 体成 员进 行有 效 的控制 和不 知不 觉 的压制 , 其 即使 对 它持不 同 意见 的人 也不 能例 外 。受批 判性 社会 理论 的启 发 , 评话 语 分析 认 为作 为 电视 、 刊 等 意识 形态 工业 批 报

基于语料库的批评性话语分析

基于语料库的批评性话语分析

基于语料库的批评性话语分析
批评性话语分析是一种语言学方法,旨在通过对语料库的分析,识别出其中的批评性话语。

在中文语料库中,批评性话语通常可以通过对特定词语、短语、句法结构和情感表达等方面的分析获得。

批评性话语通常使用一些具有消极情感的词语和短语。

“糟糕的”、“差劲的”、“让人失望的”等词语,在语料库中频繁出现的可能是批评性话语。

可以通过计算这些词语在语料库中的频率来判断其是否具有批评性。

批评性话语可能包含一些特定的句法结构。

带有否定词的句子、比较级和最高级的句子等。

这些句法结构通常与批评性话语相关联,可以通过分析语料库中的句法结构来识别批评性话语。

批评性话语通常带有一定程度的情感倾向,包括愤怒、失望、不满等消极情感。

通过分析文本中表达情感的词语和短语,包括形容词、副词和动词等语法成分,可以判断其是否属于批评性话语。

批评性话语还可能包含一些上下文信息,比如具体的事件、人物和场景等。

通过对语料库中的上下文信息进行分析,可以识别出批评性话语。

基于语料库的批评性话语分析是一种综合考虑词语、短语、句法结构、情感倾向和上下文信息等多方面的分析方法。

通过对这些方面的综合分析,可以有效地识别出中文语料库中的批评性话语。

这种方法可以应用于舆情分析、社交媒体监测和网民态度分析等领域。

费尔克劳夫的批评话语分析思想论略

费尔克劳夫的批评话语分析思想论略

费尔克劳夫的批评话语分析思想论略一、本文概述本文旨在全面深入地探讨费尔克劳夫的批评话语分析(Critical Discourse Analysis,简称CDA)思想。

费尔克劳夫是当代批评语言学领域的杰出代表,他的批评话语分析理论在语言学界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

本文将从费尔克劳夫批评话语分析的理论框架、核心观点、方法论及其在实际应用中的价值等方面展开论述,以期为读者提供一个清晰、系统的费尔克劳夫批评话语分析思想的全景图。

本文将简要介绍费尔克劳夫批评话语分析的理论背景和发展脉络,阐述其理论框架的构建过程及其与语言学其他流派的关系。

在此基础上,本文将详细解析费尔克劳夫批评话语分析的核心观点,包括话语、社会、认知三者之间的紧密联系,以及话语如何反映和塑造社会现实。

本文将介绍费尔克劳夫批评话语分析的方法论,包括文本分析、语境分析和解释性分析等具体方法。

这些方法在批评话语分析中的应用将帮助我们揭示话语背后的意识形态、权力关系和社会结构。

本文将探讨费尔克劳夫批评话语分析在实际应用中的价值。

无论是在政治、经济、文化还是社会领域,费尔克劳夫的批评话语分析都能为我们提供独特的视角和深刻的洞见,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社会现象和问题。

本文还将对费尔克劳夫批评话语分析的局限性和未来发展进行展望,以期为该领域的进一步研究提供参考和借鉴。

二、费尔克劳夫批评话语分析的理论基础费尔克劳夫(Frclough)的批评话语分析理论,深植于语言学、社会学和批判理论的多元融合,构建了一个独特而全面的分析框架。

其理论基础主要源于三个核心领域:系统功能语言学、社会理论和批判理论。

系统功能语言学为费尔克劳夫提供了话语分析的基本工具。

系统功能语言学强调语言的功能性和社会性,认为语言不仅是交流的工具,更是社会活动的媒介。

费尔克劳夫借鉴了系统功能语言学的观点,将话语视为社会过程的一部分,认为话语的生成和理解都受到社会结构和文化语境的影响。

社会理论为费尔克劳夫提供了分析话语与社会关系的重要视角。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01年第3期 厦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N o.32001 (总第147期) JOURNA L OF XI AME N UNI VERSITY(Arts&S ocial Sciences) G eneral N o.147批评性话语分析:理论与方法Ξ纪玉华(厦门大学英文系,福建厦门361005)摘 要:批评性话语分析已有30年的发展历史。

其基本理论渊源是西方马克思主义,宗旨是揭露不平等的权力关系,其主要方法有:系统功能语法分析、语篇体裁交织性分析和话语历史背景分析。

这三种方法各有侧重,互为补充,它们使批评性话语分析成为传统的社会和文化分析的重要补充,使其变为一种社会行动,促进人类社会的进步。

关键词:批评性话语分析;理论;原则;方法中图分类号:H0-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38-0460(2001)03-0149-07一、引 言批评性话语分析(critical discourse analysis)诞生于20世纪70年代。

Hall等人[1]于1980年出版了《文化、媒体与语言》,该书收集的所有论文都是1972-1979年间撰写的,其中有不少批评性话语分析的文章。

Fairclough在《批评性话语分析》中说,该书收集的所有论文都是他在1983-1992年间写的。

[2](P1)有些学者认为,Fairclough于1989年出版的专著《语言与权力》才是批评性话语分析的奠基石,[3]这样似乎把批评性话语分析的诞生时间推迟了许多年,但我们认为70年代是它的雏形期,而80-90年代则是它的成熟期。

Critical discourse analysis在我国常被译为“批评性语篇分析”(如陈中竺[4]、辛斌[5]和萧莉、徐立新[6]等)或“批判性语篇分析”(如戴炜华[7]等)。

王宗炎先生倾向于将text译为“语篇”,而将discourse译为“话语”。

[8]国外虽然有人把话语分析(discourse analysis)限于对口语的研究,而用篇章语言学(text linguistics)来指对书面语的研究,但也常把对书面语和口语的研究都归入话语分析。

Fairclough和W odak给discourse的定义是:“口头和书面形式的语言运用。

”(language use in speech and writing)[9](P258)但如果将critical discourse analysis译为“批评性语言运用分析”,则欠简洁,所以笔者认为将其译为“批评性话语分析”更合适。

Fairclough[2][10][11]提出了批评性话语分析的三大论点:(1)语言是一种社会实践(s ocial practice),它是社会秩序的一种永恒的介入力量,从各个角度反映现实,通过再现意识形态来操作、影响社会过程。

[4](P22)(2)在社会文化环境中,语言与价值观念、宗教信仰和权力关系之Ξ收稿日期:2001-01-18作者简介:纪玉华(1959-),男,山东青岛人,厦门大学英文系副教授。

间是一种互为影响的关系。

(3)语言的使用可以促使话语的改变和社会的变革。

Fairclough承认批评性话语分析并非“毫无激情而纯客观的”社会科学,批评性话语分析家都是带着激情和强烈的责任感而投入工作的。

[2](P259)批评性话语分析的独特之处就是它帮助被统治和被压迫群体反对统治者。

它公开表明自己的动机是为被压迫群体谋求解放。

这并不意味着批评性话语分析缺少坚实的理论基础,也不意味着批评性话语分析的学术标准低或方法不严谨。

二、批评性话语分析的理论渊源批评性话语分析的主要理论渊源是西方马克思主义。

西方马克思主义强调社会的文化作用,认为资本主义的社会关系主要是靠文化(当然包括意识形态)来确立和维持(或再现)。

过去过分强调经济基础的作用未必正确。

西方马克思主义学派的主要代表人物有Antonio G ram2 sci,Jürgen Habermas和Louis Althusser。

虽然批评性话语分析家们并非总是明确指出他们属于西方马克思主义学派,但西方马克思主义对他们的研究的确有着很大的影响。

G ramsci认为,资本家阶级之所以能维持他们的统治地位,是因为他们懂得将两种社会结合起来,即政治社会(political s ociety)和文明社会(civil s ociety)的结合。

政治社会要靠诱劝和威胁来维持,文明社会是靠“霸权”(hegem ony)来维持的。

霸权指的是靠赢得大多数人的同意或默许来维持现行的体制和制度。

强调“霸权”就必然要强调意识形态,就必然要关注日常生活结构和习俗是如何使资本主义社会关系成为正常关系这一关键问题。

[12]Althusser认为意识形态并非纯粹的“观念”(ideas),而是与社会机构的具体实践(如课堂教学是如何组织的)紧密相连的。

[13]他还注意到意识形态在固定人们的社会地位方面所起的决定性作用,认为这种作用是决定性(或结构性)的,个人要在这种作用下反抗似乎永远是徒劳的。

批评性话语分析家对这一观点持保留态度,但总的来说,G ramsci和Althusser对批评分析(特别是Hall等人的批评性话语分析)研究的启发和影响是很大的。

[1]Habermas是法兰克福哲学学派的代表人物。

他认为一门批评的科学必须关注语言和社会交际的历史背景。

他首次提出“理想的言语情景”(ideal speech situation)这一概念,认为“理想的言语情景”是那些没有任何权力关系掺杂其中的乌托邦式的交际。

他认为理性话语可以避免扭曲的交际(distorted communication),即背离“理想的言语情景”的“意识形态话语”(ideological discourse)。

他的观点对德国的社会语言学、语用学和批评性话语分析有一定影响。

Michel F oucault的话语理论对批评性话语分析亦颇有影响。

他认为话语是人类科学(包括医学、经济学、语言学等)的知识体系(knowledge systems),人类的一切知识都是通过话语而获得的,历史文化由各种各样的话语组构而成。

[14](P159)另一方面,话语与权力是一种辩证的同构关系,影响、控制话语运动的最根本的因素是权力,而话语和权力又是不可分的,真正的权力是通过话语来实现的。

[14](P182)话语既是权力的产物又是权力的组成部分。

在现代社会中,社会和政府机构就是靠掌握话语(知识)来掌握权力的。

F oucault的话语理论给批评性话语分析的方法论启示是:话语永远是具体的、历史的,所谓隐藏在话语深层的思想或意义“核心”或“绝对真理”实际上是不存在的,意义随着时间、地点、环境等条件的改变而改变。

[14](P160)批评性话语分析从语言学和文学研究中所吸取的营养主要来自Mikhail Bakhtin。

Bakhtin 强调语篇的对话性,[15]也就是K risteva所说的语篇交织性或语篇体裁交织性。

[16]语篇交织性指的是,任何语篇都是一长串语篇链上的一环,它既受制于又得益于并且改变着其他的语篇。

任何语篇都不可避免地受到已存在的各种体裁(如科学论文体裁和广告体裁等)的影响,体裁交织性(intertextuality)①是绝对的,只是程度不同而已。

一般来说,语篇的制造者会同时受到两种压力的影响:一种是循规蹈矩;一种是大胆创新,将各种体裁交织起来创造新意,从而影响社会文化结构,促进社会变革。

三、批评性话语分析的原则Fairclough和W odak以1985年12月17日BBC第3台播出的卡尔登对撒切尔夫人的采访为例,阐述了批评性话语分析在理论和方法上应遵循的八条原则。

[9](P268-280)1.批评性话语分析关注的是社会问题———对社会发展和矛盾在语言和其他符号中的表现进行剖析,而不是为了纯语言研究而分析语言的运用。

批评性话语分析与传统的社会和文化分析是一种互补关系。

Fairclough就卡尔登对撒切尔夫人的采访所作的批评性话语分析,[10]可谓是对社会学所关心的撒切尔主义或新右翼思潮批评分析的一种不可或缺的补充。

2.话语反映权力关系———批评性话语分析强调权力关系在话语中的体现。

权力关系通过话语得以巩固或变更。

以媒体和政治之间的权力关系为例,从表面上看,采访者在很大程度上(如话题、角度、时间等)对被访者有控制权,但实际上被访者常常打破这种格局。

采访往往变成争夺控制权的较量,被访者会打断采访者的问题或借回答问题之机大做政治演说。

但是,说“话语反映权力关系”并不等于说话语实践和权力关系之间有一种固定不变的对应关系。

批评性话语分析将“话语之中的权力”和“话语之上的权力”区分开来,前者相对稳定,后者则是不断变化的。

改变或创新话语实践也会导致权力关系的改变和更新。

3.话语是社会和文化的构成要素———话语与社会文化实际是一种辩证的同构关系,即互相包含、互相影响。

语言运用对社会和文化(包括权力关系)的再现或更新有直接的关系,这就是话语权力。

各权力阶层都想争夺这一权力。

话语构成社会文化,因为它描写着世界、确定着社会关系和身份。

任何语篇,哪怕只是语篇中的一个句子,都同时具有三种功能:表意(描写现实)、人际(建构社会关系和身份)和语篇(使语篇各部分相互衔接、连贯)功能。

[17]4.话语是意识形态的工具———既然话语具有上述功能,它自然成为意识形态的工具,即通过特殊的方法描写和建构社会,再现权力关系(除了不平等的阶级关系,还有不平等的性别和种族关系)。

但是,说“话语是意识形态的工具”并不等于说语篇中的所有观点(包括老百姓的常识)都具有意识形态的宣传性质。

要就此作出判断,光凭分析语篇还不够,还必须考察语篇是如何被解释和接受以及它们产生了什么样的社会效果。

①intertextuality在国内有多种译名,如“文间性”(陈慰《英汉语言学词汇》,商务印书馆,1998)、“跨篇章性”(刘辰诞《教学篇章语言学》,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9,P3)、“互文本倾向”(如[7],但intertextual analysis “互文性”(如[5]),等等。

笔者认为“互文”一词易生歧义,它本指一种修辞手法,即却被译为“篇际分析”[7])、上文里含有下文将要出现的词,下文里含有上文已经出现的词,上下文的意义互相交错、补充。

如“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中的“将军”和“壮士”,“百战死”和“十年归”就互相渗透、互相说明。

而intertextuality在文学研究中指的是不同文本间的交织(如人物、名句或情节的借用或重组等,可译为“文本交织性”),在话语分析中则主要指不同语篇体裁的交织性,故译“语篇体裁交织性”。

5.话语具有历史关联性———话语不可能在真空中产生,也就不可能在没有历史背景作参照的情况下得以解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