贻贝的养殖

合集下载

7第六章-贻贝养殖解析

7第六章-贻贝养殖解析

南海、苏拉威西海、新加坡海峡、曼 谷湾
印太系
平贻贝 南纬32~48°
澳大利亚湾、塔斯曼海
我国主要养殖种类的分布
种类 水平分布
垂直分布
紫贻贝
黄海、渤海
低潮线~10余米,0.7~2 米处最多
厚壳贻贝
东海、黄海、 渤海
低潮线~20余米,5~10 米较多
翡翠贻贝
南海、东海 南部
1.5~8米
2.对环境的适应能力
(2)盐度
紫贻贝:广盐性种类,适盐范围18~32‰ 最适范围30‰左右
翡翠贻贝:广盐性种类,适盐范围9.2~ 34‰,最适范围19.5~31.4‰
厚壳贻贝:狭盐性种类,30‰以上 ※盐度影响足丝的分泌,最适盐度范围足丝
分泌旺盛,附着力
(3)浊度(透明度)
最小透明度适应范围
紫贻贝 0.5~1.0m 翡翠贻贝 1.0~2.0m 厚壳贻贝 3.5~5.0m (4)溶解氧 贻贝耐受低溶解氧的能力很弱
瓣鳃纲(Lamellibranchia) 翼形亚纲(Pterimorphia) 贻贝目(Mytiloida) 贻贝科(Mytilacea)
贻贝种类很多,我国沿海有30多种 主要养殖种3种
紫贻贝 Mytilus edulis
厚壳贻贝
紫贻贝与厚壳贻贝
厚壳贻贝 Mytilus coruscus
翡翠贻贝 Perna viyidis
5.采苗后的管理
附苗到壳长5㎜之前不宜惊扰,5㎜以后检 查附苗效果
(1)附苗量的检查 选点,每点取采苗绳5~10㎝,放于200~
500ppm漂白粉澄清液中,劈开绳洗下贻 贝苗,计数,算出平均数(个/㎝),统计 采苗量
(2)防风 吊漂筏防风
沉石筏防风

贻贝的养殖技术

贻贝的养殖技术

贻贝的养殖技术
贻贝的养殖技术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养殖环境:贻贝的生存水温为-2-28度,生长适温为5-23度,最适合水温10~20℃。

贻贝系广盐种,生长适盐范围为18‰-32‰。

贻贝的抗污力强,在油浸污物较多的地方可较好地生长,在溶氧量低于4毫克/升、氨氮高于4毫克/升的环境中也可短期生活。

2.养殖方式:贻贝的养殖方式有贝、藻套养和贝、藻轮养。

其中,贝、藻套养有区间套养、筏间套养和绳间套养三种方法。

3.养殖周期:贻贝的养殖周期根据养殖方式和贻贝的生长期不同而有所变化。

例如,筏间套养和绳间套养时,需要顺流设筏平养海带,垂养贻贝,这种方法的抗风力较强,但易缠绳、磨损,管理不方便。

4.养殖管理:在贻贝的养殖过程中,需要注意苗种的选择和运输,保持适宜的水温和盐度,合理投喂饲料,及时清理死亡的贻贝和其他杂质,保持养殖环境的卫生和安全。

5.疾病防治:贻贝的抗病力较强,但在养殖过程中也可能会发生疾病。

因此,需要定期检查贻贝的生长情况,及时发现和治疗疾病。

总之,贻贝的养殖技术需要综合考虑养殖环境、养殖方式、养殖周期、养殖管理和疾病防治等多个方面。

在实际操作过程中,需要不断观察和调整,以达到最佳的养殖效果。

养殖贻贝生物学生态学特征对养殖效果的影响研究

养殖贻贝生物学生态学特征对养殖效果的影响研究

养殖贻贝生物学生态学特征对养殖效果的影响研究摘要:贻贝是一种常见的养殖水产品,其生物学和生态学特征对养殖效果具有重要影响。

本文通过对养殖贻贝的生物学特征、生态学特征和养殖效果之间的关系进行综合研究,旨在为贻贝养殖提供科学依据和丰富生产经验。

一、引言贻贝是一类淡水或半咸水环境中常见的双壳纲软体动物,在中国被广泛养殖,并具有很高的经济价值。

贻贝养殖的效果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其中贻贝的生物学和生态学特征被认为是影响养殖效果的重要因素之一。

二、贻贝的生物学特征1. 生长特征:贻贝具有较快的生长速度,从初播种到成熟需要约2-3年的时间。

贻贝个体大小与养殖效果密切相关,大个体贻贝往往具有更高产量和更好的品质。

2. 繁殖特征:贻贝具有雌雄同体的特点,可以自体受精。

其繁殖受到温度、水质和营养条件等环境因素的影响。

适当的环境条件可以促进贻贝的繁殖,提高养殖效果。

3. 饵料特征:贻贝是过滤摄食者,主要以浮游生物和有机物为饵料。

水质中浮游生物的种类和数量对贻贝的生长发育和产量具有重要影响。

三、贻贝的生态学特征1. 生存环境:贻贝适应性广泛,既可以生活在淡水环境中,也可以适应半咸水环境。

水质、温度、盐度等环境因素对贻贝的生长和繁殖具有重要影响。

2. 附着特性:贻贝的附着方式多样,可以附着在岩石、植物和其他贻贝壳上。

附着方式不仅影响贻贝的生长和存活,还与贻贝的养殖密度和养殖设施有关。

3. 栖息地选择:贻贝对栖息地的选择非常敏感,对底质、水深和水流速度等因素有选择性。

合适的栖息地条件对贻贝的生长和繁殖至关重要。

四、贻贝的养殖效果影响因素1. 温度影响:适宜的温度有利于贻贝的生长和繁殖,高温和低温都可能对贻贝的养殖效果产生不利影响。

2. 水质影响:水质是养殖贻贝的关键因素之一,影响贻贝的饵料、氧气和污染物等供给。

水质优良的养殖环境有利于贻贝的健康生长和高产量。

3. 饵料供给:适当的饵料供给是保证贻贝正常生长和发育所必需的。

缺乏或过量的饵料供给都可能对养殖贻贝的效果产生负面影响。

贻贝的养殖

贻贝的养殖

贻贝的养殖 9—13
二、苗种运输
(一)耐于能力 贻贝在温度较低、湿度较大的环境中,耐干能力较强。在 气温30℃~32℃时,贻贝苗离水4小时,再放入水后很快附着; 离水8小时后呈现麻痹状态,重新放入水中需经2天以上的恢复 才能附着;离水28小时后则全部死亡。在18℃一22.5℃的气温 条件下,离水24小时后的死亡率为2.4%,2天后为3.8%,3天 后为76.9%,4天后为85.0%,5天后为100%。在3.5℃~ 7.0℃的气温中,离水4天时无死亡出现;8天后则全部死亡。 目前,贝苗的运输多在8~9月进行。此时,气温达20℃~30℃, 运输时不宜离水时间过长。 (二)运输方法 一般采用冷藏车干运,多在夜间运苗。贝苗运回后,先打 开冷藏车的车门,将车内温度逐渐自然提升到自然气温,再进 行分苗或下海暂养。 贻贝的养殖 9—14
பைடு நூலகம்贻贝的养殖 9—7
第二节 贻贝的半人工采苗
贻贝的筏式半人工采苗,具有方法简便、大众化、产量大、效益高 等优点。目前,仍然是贻贝苗种的主要来源。同样,这种方法普遍实用于 翡翠贻贝和厚壳贻贝。 一、采苗场地的选择 (一)亲贝资源充足 充足的亲贝资源是选择采苗海区的首要条件。 (二)海况良好 海区形状以半圆形的海湾为佳;同时,要求其外海有岛屿缓冲风浪,湾 内有通畅的往返流。在较为开放的海区,如具有旋转流或基本相等的往复 流,也可选作采苗场。 (三)稳定的水质条件 附近无太多的淡水注入,雨季盐度不低于18,夏季水温不高于29℃,无 水温和盐度的突然变化,水清流畅,无污染。 (四)底质良好 底质硬度适中,既易于打橛又要保证橛的牢固。岩礁和沙砾底应采用石 砣固定筏身。 (五)饵料丰富,敌害生物较少。
第一节 贻贝的生物学
一、主要种类的形态
(1)贻贝(Mytilus edulis Linnaeus):壳呈楔形,前端尖细, 壳顶靠近壳的最前端。壳长不及壳高的两倍。壳腹缘直,背缘 成弧形,后缘圆而高。壳皮发达,壳表黑褐色或紫褐色,生长 纹细而明显。 (2)翡翠贻贝(Perna viridis Linnaeus) :贝壳较大,长度约 为高度的两倍,壳顶喙状,位于贝壳的最前端。腹缘直或略弯。 壳顶前端具有隆起肋。壳表翠绿色,前半部常呈绿褐色。 (3)厚壳贻贝(Mytilus coruscus Gould):贝壳大,长为高的 两倍,为宽的三倍左右。壳呈楔形,壳质厚。壳顶位于壳的最 前端,稍向腹面弯曲,常磨损呈白色。贝壳表面由壳顶向后腹 部分极凸,形成隆起面。左右两壳的腹面部分突出形成一个棱 状面。壳皮后,黑褐色,边缘向内卷曲成一镶边。壳内面紫褐 色或灰白色,具珍珠光泽。

2024年贻贝养殖市场分析现状

2024年贻贝养殖市场分析现状

2024年贻贝养殖市场分析现状引言贻贝是一种重要的水产品,其市场潜力巨大。

本文将对贻贝养殖市场的现状进行分析,包括养殖规模、市场需求和竞争态势等方面。

养殖规模贻贝的养殖规模逐年增加。

据统计数据显示,近年来贻贝养殖的面积大幅增加,养殖户数量也在稳步增长。

贻贝养殖灌排技术的改进和市场需求的增长是带动养殖规模扩大的主要原因。

市场需求贻贝养殖市场需求旺盛。

贻贝是一种营养丰富的水产品,富含蛋白质、多种矿物质和维生素,有助于改善人体健康。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健康意识的增强,对贻贝的需求不断上升。

同时,贻贝还是餐桌上的美味佳肴,备受消费者喜爱。

养殖技术贻贝养殖技术逐渐成熟。

随着科技的进步和经验的积累,贻贝养殖技术不断改进和创新。

现代贻贝养殖使用的技术涵盖贝壳选育、饲料配方、疾病防控等多个方面。

优质的养殖技术能够提高育苗率、增强抗病能力,提高产量和质量。

市场竞争态势贻贝养殖市场竞争激烈。

自贻贝养殖市场蓬勃发展以来,养殖户数量不断增加,市场参与者众多。

不仅国内有很多养殖户竞争,还有海外供应商进入市场。

市场竞争增加了产品的销售难度和利润空间的挤压。

市场前景贻贝养殖市场具有广阔的前景。

随着人们对健康食品需求的不断提升,贻贝作为一种天然、营养丰富的水产品,拥有广泛的市场消费群体。

同时,随着养殖技术的进一步创新和完善,贻贝养殖的成本将进一步降低,市场前景更加可观。

结论贻贝养殖市场在规模、市场需求和竞争态势等方面呈现积极的发展趋势。

养殖户应不断提高养殖技术,提高产量和质量,以满足市场需求。

同时,政府和企业应加强市场监管,促进贻贝养殖市场良性发展,为行业的可持续发展创造良好的环境。

本文以贻贝养殖市场为主题,对其现状进行了分析,旨在为相关从业者提供参考和借鉴。

随着市场的发展和变化,贻贝养殖市场将产生新的机遇和挑战,需要持续关注和研究。

贻贝幼体培育方法及日常管理要求

贻贝幼体培育方法及日常管理要求

贻贝幼体培育方法及日常管理要求贻贝,北方叫海虹,南方叫青口贝,肉质清鲜美味,现在各地养殖贻贝的规模越来越大了。

下面我们介绍一下贻贝幼体培育方法及日常管理要求,供养殖者参考。

一、贻贝育苗的适宜密度一般受精卵阶段500-800个/毫升,壳顶幼体阶段10-20个/毫升。

幼体刚入池时,水深应保持在30-40厘米,以后每天添加10厘米,直至满池后才改用换水方法,每天换出总水量的1/3-1/2。

三、饵料的投喂问题在d形幼体前是自身营养,在水温为18-19.5°C条件下,受精后48小时发育到壳长100微米的d形幼体时,便开始摄食。

选用饵料以小新月菱形藻、三角褐指藻、微球藻或全藻等。

当幼体进入壳顶幼体阶段后,因摄食量大,可投喂个体较大的扁藻和盐藻。

如投喂小型硅藻时,早期要求每毫升池水中达7-8千个,后可增加到1-2万个;投喂扁藻,初期每毫升池水3-5千个,晚期7-8千个,幼体附着后,可增至每毫升水1-2万个。

如果活饵料不足,还可用酵母粉(磨碎),每升池水投入0.5-1克,或用豆粉,每升池水投入2.5克左右,先将豆粉煮熟,再过滤沉淀,取上层液体投喂。

三、贻贝育苗期间的日常管理在贻贝育苗期间,每天必须记录气温、水温等,必要时还要进行海水相对密度、酸碱度、溶解氧等的测定和光照强度的检查,并定期检查幼体的生长和摄食情况。

1、氧气:为保证幼体发育正常,必须保证充足氧气,可用增氧机向池内充氧,或用长柄木耙经常缓慢搅动,促进气体交换。

2、光照:在培育过程中,应避免强光和不均匀的光照,室内培育池表面的光照强度,一般可控制在500勒克司以下。

过强光照强度,使幼贝沉底集聚死亡。

3、盐度、酸碱度和温度:盐度适应范围为0.25%-3%(相对密度1.019-1.021);酸碱度ph为7.2-8.2,不宜超过8.8;适温范围10-20°C,尤以12-18°C最为适宜。

三、如何预防贻贝敌害贻贝幼体的主要敌害是纤毛虫和鞭毛虫,培育用海水一定要严格过滤。

培育高品质海水养殖贻贝种苗的繁殖策略与技术

培育高品质海水养殖贻贝种苗的繁殖策略与技术

培育高品质海水养殖贻贝种苗的繁殖策略与技术摘要:海水养殖贻贝种苗的繁殖是保障养殖业发展的重要环节。

本文主要研究培育高品质海水养殖贻贝种苗的繁殖策略与技术,包括选种、产苗、养殖环境和饲养管理等方面的内容。

通过科学的选种和科学合理的繁殖技术,可以提高贻贝的生长速度和抗病能力,从而提高养殖效益。

1. 简介贻贝是一种重要的经济水产品,具有高蛋白、低脂肪、富含氨基酸和矿物质等特点,备受市场青睐。

为了满足市场需求,培育高品质的海水养殖贻贝种苗,成为了养殖业者关注的焦点。

本文旨在探讨培育高品质贻贝种苗的繁殖策略与技术,为养殖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参考和指导。

2. 选种选种是培育高品质海水养殖贻贝种苗的第一步。

应根据贻贝的生长速度、抗病能力、肉质品质等指标,选择品种优良、适应力强、抗逆性强的个体进行繁殖。

同时,还要考虑对当地生态环境的适应性,避免引入外来物种给当地生态环境带来风险。

通过基因选择和配对繁殖等措施,可以提高品质和抗病能力。

3. 产苗产苗是培育高品质海水养殖贻贝种苗的关键环节。

在贻贝生命周期的不同阶段,采取适当的繁殖技术,可以提高产苗量和产苗质量。

常用的繁殖技术包括人工授精、稻草埋藏、人工孵化等方法。

通过合理控制水温、光照和饲料供给等因素,可以促进贻贝的幼体发育,提高产苗率。

4. 养殖环境良好的养殖环境是培育高品质海水养殖贻贝种苗的保障。

首先,要选择合适的养殖水域,避免重金属、有毒物质等污染物的存在。

其次,要合理布局养殖区,避免密集养殖引起的竞争和疾病传播。

同时,要注意维持水质的稳定,保持适宜的温度、盐度和溶解氧等环境因素。

定期监测水质,及时调整养殖管理策略,保持养殖环境的稳定和清洁。

5. 饲养管理科学合理的饲养管理是培育高品质海水养殖贻贝种苗的关键。

饲料是贻贝生长发育的重要保障,要根据贻贝的生态特点和饲料成分,选择合适的饲料类型和喂养频率。

同时,要定期检测饲料的质量,确保其营养成分的完整性和平衡性。

合理的饲养密度和适宜的养殖方式,可以提高贻贝的生长速度和肉质品质。

病害防治对海水养殖贻贝养殖效果与经济效益的影响

病害防治对海水养殖贻贝养殖效果与经济效益的影响

病害防治对海水养殖贻贝养殖效果与经济效益的影响海水养殖贻贝是一种重要的经济养殖物种,对于提高沿海地区的养殖业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具有重要意义。

然而,由于环境污染、气候变化以及病害等问题的存在,海水养殖贻贝的养殖效果和经济效益受到了一定的影响。

病害防治在海水养殖贻贝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对于提高养殖效果和经济效益具有不可忽视的意义。

首先,病害防治对海水养殖贻贝的养殖效果有显著的影响。

贻贝是一种耐污染能力较强的养殖物种,但当环境污染程度加剧时,贻贝容易受到细菌、病毒等病原微生物的侵袭,导致养殖效果下降甚至死亡率增加。

病害防治的重要任务之一就是对污染源进行监测和控制,减少养殖环境中的病原微生物存在,从而提高贻贝的生存率和养殖效果。

其次,病害防治对海水养殖贻贝的经济效益有着重要的影响。

病害防治能够有效降低贻贝养殖中的病死率,保证产量和质量的稳定增长,进而提高贝类产品的市场竞争力。

养殖贻贝的高产量和优质品质将会带来更多的经济收益,不仅可以提高养殖户的收入,也能够促进相关配套产业的发展,如贝类加工业等,从而推动地方经济的发展。

此外,病害防治还可以提高海水养殖贻贝的养殖环境质量,进而改善生态环境。

病原微生物的存在不仅对养殖贝类构成威胁,还可能释放有毒物质,对周围水域生态系统产生负面影响。

通过加强病害防治措施,可以有效减少病原微生物的传播,降低水质污染程度,保护生态环境的稳定性和健康发展。

如何进行病害防治以提高海水养殖贻贝的效果和经济效益呢?首先,加强养殖环境监测和管理。

充分了解养殖区域的水质状况、底质特点以及气候条件等,制定符合贻贝生长习性的合理养殖方案和环境管理措施。

加强监测可以及时发现异常情况,采取相应措施防止病原微生物的蔓延。

其次,提高养殖贻贝的抗病能力。

通过科学合理的饲养管理,提高贻贝的免疫力,增加它们抵御病原微生物入侵的能力。

合理配方饲料、定期打疫苗、定时投喂抗生素等方法都可以有效提高养殖贻贝的抗病能力。

养殖贻贝健康与品质指标的管理与评估

养殖贻贝健康与品质指标的管理与评估

养殖贻贝健康与品质指标的管理与评估贻贝是一种重要的水产品,其养殖与质量管理对于保障产品质量、提高养殖效益具有重要意义。

为了达到良好的养殖贻贝的健康状态和高品质的要求,需要进行科学的管理和评估。

本文将重点介绍养殖贻贝健康与品质指标的管理与评估方法,以提高贻贝养殖效益和质量。

1. 健康指标的管理与评估(1)养殖环境管理:良好的养殖环境是保证贻贝健康的基础。

应确保水质清洁、氧气充足、温度适宜,并合理控制污染物质的排放和浓度。

此外,还应定期检测养殖水体中的重金属和有害物质含量,确保不超过安全标准。

(2)饲料管理:饲料营养均衡、合理,能够满足贻贝的生长需求是保证其健康的重要因素。

应根据贻贝的生长阶段和需求,选择适宜的饲料种类、比例和投喂量,并定期检测饲料品质,确保不受污染。

(3)疫病防控:养殖贻贝容易受到各种疾病的影响,因此要做好病害的防控工作。

首先要定期检测贻贝群体的免疫力指标,确保其抵抗力。

其次,根据不同的疾病特点,采取有针对性的预防措施,包括定期消毒、饲料添加抗生素和疫苗接种等方法。

(4)生长情况监测:养殖贻贝的生长情况直接关系到质量的提高。

应定期测量贻贝的生长速度、体重、长度等指标,可借助计量器械和专业设备进行测量,并根据测量结果来评估养殖效果和调整管理策略。

2. 品质指标的管理与评估(1)外观品质:外观品质是衡量养殖贻贝优劣的一项重要指标。

贻贝外壳应完整光滑,无任何凹陷或损伤,并具有明亮的颜色。

此外,养殖贻贝还应表现出均匀的大小和形状,而不是出现明显的变形或不均匀。

(2)口感品质:口感品质是贻贝的重要特点之一。

它应具有紧实、弹性和鲜嫩的特点,贻贝的肉质应该均匀细嫩,并且不应出现异味。

此外,应注意避免养殖贻贝的苦味和膻味,以提高口感品质。

(3)营养品质:贻贝是一种营养丰富的食品,富含蛋白质、多种微量元素和不饱和脂肪酸等。

为了提高养殖贻贝的营养品质,需要注意饲养过程中的营养管理和合理的饲料配方,确保养殖贻贝含有足够的营养成分。

海水养殖贻贝的水质要求与养殖管理措施

海水养殖贻贝的水质要求与养殖管理措施

海水养殖贻贝的水质要求与养殖管理措施贻贝是一种重要的贝类养殖物种,其高蛋白、低脂肪的特点受到了广大消费者的喜爱。

然而,贻贝的养殖过程中,水质对于其生长和存活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介绍海水养殖贻贝的水质要求以及相关的养殖管理措施。

首先,贻贝在海水环境中生长繁殖需要一定的水质条件。

对于贻贝养殖来说,适宜的水温是非常关键的因素。

一般来说,贻贝的适宜生长温度范围约为15℃-25℃之间。

高于或低于这个范围都会影响贻贝的养殖效果。

此外,贻贝对于水质中的盐度也有一定要求,适宜的盐度范围为30‰-35‰。

最后,贻贝的生长还受到水质中的氧含量影响,充足的氧气对于贻贝呼吸和新陈代谢至关重要。

为了满足贻贝的水质要求,养殖管理措施至关重要。

首先,养殖池或养殖区域的选址非常重要。

应选择无污染、水流较好的海域作为贻贝的养殖区域。

其次,定期检查水质参数,包括水温、盐度、氧气含量等。

可以利用现代化的水质监测设备以及常规的水质采样检测来保持水质的稳定。

如果发现水质参数异常,应尽早采取相应措施调整。

另外,保持适宜的养殖密度也是关键的管理措施之一。

过高的养殖密度会增加贻贝间的竞争,导致生长缓慢甚至死亡,同时也容易造成水质污染。

因此,根据贻贝的生长情况和养殖区域的实际情况,合理调整养殖密度,以保证贻贝的正常生长和养殖环境的稳定。

除了水质要求和养殖管理措施外,贻贝养殖中还需要注意其他一些问题。

首先,要定期清理池底的杂物和积聚物,保持养殖环境的清洁。

同时,要注意防治贻贝疾病和寄生虫的发生。

可以定期监测贻贝的健康状况,一旦发现异常情况,需要及时采取措施进行治疗和防控。

此外,贻贝也需要合理的饲料供给,养殖者可以选择适宜的饲料种类和喂养方式,以满足贻贝的营养需求。

最后,贻贝养殖也需要注重环保问题。

贻贝养殖区域要与周围环境隔离,避免养殖池漏网之鱼对周边水体的污染。

同时,要避免使用对环境造成污染的养殖用品和药物。

在处理废水时,要遵守相关的环保法律法规,合理处理污水,防止对海洋环境造成污染。

海水贻贝养殖种苗的遗传改良技术研究综述

海水贻贝养殖种苗的遗传改良技术研究综述

海水贻贝养殖种苗的遗传改良技术研究综述引言:海水贻贝是一种重要的经济型贝类,其养殖业已经成为全球贝类养殖业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然而,随着渔业资源的日益枯竭和海洋环境的恶化,繁育优质的海水贻贝种苗成为养殖业发展的关键。

基因改良作为一种潜在的解决方案,已经吸引了广泛的关注和研究。

本文将对海水贻贝养殖种苗的遗传改良技术进行综述,旨在为该领域的研究提供参考和启示。

遗传改良的意义与目标:遗传改良是通过选择与繁殖来改善贝类品种的性状,提高其适应环境的能力以及产量和质量等关键指标。

海水贻贝的遗传改良旨在提高其耐性、抗病能力、生长速度、肉质品质和抗逆性。

通过遗传改良,可以使养殖种群遗传背景的优势得以保留和传承,提高养殖效率和产量经济效益。

遗传改良的方法与技术:1. 选择育种:选择育种是通过选择具有良好性状的个体,进行人工配对繁殖,以达到提高品种优良性状的目的。

通过选择育种,可以逐渐积累和传递有益基因,提高养殖种群的综合性状。

2. 遗传标记辅助选择:遗传标记是基因组上明确定位的位点,其遗传变异与目标性状关联。

借助遗传标记,可以通过分子标记技术对个体进行鉴定和评估,从而实现更准确和高效的选择育种。

3. 基因编辑技术:基因编辑是指通过人为干预和修饰基因组来改变生物的遗传特征。

CRISPR-Cas9是一种被广泛应用的基因编辑技术,它可以在较短的时间内精确地修改目标基因,从而实现对海水贻贝遗传特征的改良。

4. 多倍体诱导:多倍体是指具有超过两套染色体组的生物体。

多倍体诱导可以通过抗生素处理、温度处理等方式诱导贝类种苗产生多倍体。

多倍体具有很高的育种潜力,可以在改良海水贻贝遗传特性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5. 基因组选择:基因组选择是通过对整个基因组进行广泛的遗传评估和选择,以选择具有最佳基因组组合的个体。

基因组选择的引入使得遗传改良更加高效和精确。

遗传改良的应用与效果:目前,海水贻贝养殖种苗的遗传改良已经取得了一定的进展和应用。

海水养殖贻贝种苗培育技术与质量控制

海水养殖贻贝种苗培育技术与质量控制

海水养殖贻贝种苗培育技术与质量控制海水养殖贻贝种苗培育技术的发展对于贻贝养殖业的提升具有重要意义。

质量控制是保证贻贝种苗健康生长和高产的关键环节。

本文将针对海水养殖贻贝种苗培育技术与质量控制进行详细介绍。

一、海水养殖贻贝种苗培育技术1. 优质基贝选取:选择具有生长健壮、外形饱满、无明显缺陷的基贝作为培育种苗的起始材料。

同时要注意基贝的大小和年龄的搭配,以保证充分的养分摄取和生长发育的均衡。

2. 种苗容器设计与管理:种苗容器的设计应注重通风、排水和保护功能。

常用的种苗培育容器包括贝壳网箱、圆形水槽、塑料网袋等。

种苗容器应定期清洗,排除底泥,以保持良好的水质环境。

3. 合适的养殖水质条件:合理控制水质参数对贻贝种苗的生长发育至关重要。

养殖水温适宜范围一般为18-25摄氏度,饮用水氧含量应保持在5毫克/升以上。

此外,氨氮浓度、pH值、盐度等指标也需要定期检测和调整。

4. 合理饲料供给:种苗的饲料供给应适应其生长发育的需求。

可以使用贻贝专用的饲料,也可利用自然环境中的藻类和底栖生物作为饲料。

饲料的投喂时间和量要根据贻贝的生长状态和水质情况进行科学调整。

5. 疾病防控:贻贝种苗在培育过程中容易遭受疾病的侵害,因此要加强疾病防控工作。

定期检查和清除种苗容器内的死贝和病贝,保持水质清洁。

同时,可以适度使用预防和治疗疾病的药物,但要确保使用的药物安全、环保。

二、质量控制1. 种苗质量评价指标:种苗质量评价指标主要包括生长速度、生长健壮性、体重增长率、壳长和壳宽等。

通过定期抽样检测和评估,以确保种苗的质量符合养殖要求。

2. 海水培育环境的控制与调整:要保持种苗养殖环境的稳定性和水质的清洁度。

定期监测水质指标,如温度、盐度、溶解氧、氨氮、亚硝酸盐等,及时调整环境参数以解决问题。

3. 疾病防控措施:加强疾病防控工作是保证养殖贻贝种苗质量的重要保障。

定期检测种苗的健康状况,及时发现异常情况并采取相应的防治措施。

此外,培育环境的清洁卫生也可以有效预防疾病的发生。

贻贝养殖加工技艺

贻贝养殖加工技艺

贻贝养殖加工技艺
贻贝养殖加工技艺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养殖环境准备:贻贝适合生长在富含营养物质并且有足够光照的海域中。

在养殖前需要选择合适的水域,并进行水质监测和处理,保证水质符合贻贝生长的要求。

2. 种贝选育:在贻贝养殖中,选育适应力强、生长快和抗病性好的贻贝种贝非常重要。

可以通过人工授精、选育和配对等方式进行种贝选育。

3. 饲料管理:在贻贝养殖过程中,合理的饲料管理是保证贻贝健康生长的重要因素。

常用的饲料包括浮游动物、浮游植物、微生物和有机泥等。

4. 养殖管理:贻贝的养殖需要控制养殖密度、水温、水质等因素,以促进贻贝的生长和养殖效益的最大化。

此外,还需要定期检查贻贝的健康状况,预防和治疗疾病。

5. 收获和加工:贻贝的收获通常在贻贝生长到一定尺寸后进行,一般为壳长4-6厘米。

收获后,需要对贻贝进行清洗、分级、
包装等加工处理,以保证贻贝的质量和食品安全。

6. 贻贝产品的加工:贻贝可以进行多种加工,如贝肉的熟制、腌制、干制、冷冻等,也可以进行贻贝壳的加工,制作贝壳工艺品等。

这些加工可以增加贻贝产品的附加值和销售渠道。

以上是贻贝养殖加工技艺的一般流程和方法,具体实施还需要根据不同地区的养殖环境和需求进行调整。

海水养殖贻贝种苗的饲养管理及其对生长性能的影响

海水养殖贻贝种苗的饲养管理及其对生长性能的影响

海水养殖贻贝种苗的饲养管理及其对生长性能的影响海水养殖贻贝是近年来养殖业中发展迅猛的一个分支。

作为一种珍贵的水产品,贻贝因其肉质鲜美、营养丰富受到了消费者的喜爱。

然而,在海水养殖贻贝种苗的饲养管理过程中,如何提高贻贝的生长性能是一个重要的问题。

本文将探讨海水养殖贻贝种苗的饲养管理及其对生长性能的影响。

首先,饲养管理对贻贝的生长性能有着重要的影响。

养殖贻贝需提供适宜的生长环境,包括水质、温度和饲料等。

水质是影响贻贝生长的关键因素之一。

贻贝对水质的要求较高,需要水质清洁、富含氧气和适宜的盐度。

因此,养殖池或箱应定期清理,保持水质的稳定性。

同时,饲料的选择和投喂量也是影响贻贝生长的关键因素。

贻贝主要以悬浮颗粒有机物质为食,可以选择与贻贝体型相适应的微藻类作为主要饲料,如硅藻、球藻等。

此外,对于养殖池或箱中的贻贝种群密度也需要合理控制,以保证贻贝的正常生长发育。

其次,养殖贻贝的生长性能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

饲养管理是其中重要的一环。

在理想的饲养条件下,贻贝的生长速度和体重增长率都会得到显著的提高。

适宜的饲料和合理的投喂量可以促进贻贝的摄食和消化,从而增加其生长速度。

此外,水质的改善也对贻贝的生长性能有着积极的影响。

优质的水质可以提高贻贝体内的氧气摄取量,促进新陈代谢和养分吸收,从而增加贻贝的生长速度和体重增长率。

需要注意的是,贻贝的生长性能还受到遗传因素、环境因素和季节变化等因素的共同影响。

因此,在饲养管理中应考虑到这些因素的综合影响,以提高贻贝的生长性能。

进一步地,饲养管理对贻贝的生长性能还具有一定的经济效益。

合理的饲养管理可以提高贻贝的养殖效益。

首先,通过提高贻贝的生长速度和体重增长率,可以缩短养殖周期,从而减少养殖成本。

其次,优质的贻贝种苗在市场上也更受欢迎,可以获得更高的销售价格。

因此,通过改善饲养管理,提高贻贝的生长性能不仅能够提高养殖效益,还能够推动贻贝养殖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当然,饲养管理对于贻贝的生长性能的影响也需要通过科学的实验研究来证实。

海水养殖贻贝对养殖系统污染物的免疫防御机制

海水养殖贻贝对养殖系统污染物的免疫防御机制

海水养殖贻贝对养殖系统污染物的免疫防御机制海水养殖贻贝是海洋养殖业中重要的经济物种之一,其养殖对环境有着一定的影响。

养殖过程中,贻贝容易接触到各种污染物质,如有机废弃物、重金属、农药等。

然而,贻贝具有出色的免疫防御机制,可以有效抵御养殖系统中的污染物的影响。

首先,贻贝体内的免疫系统对抗污染物的能力是其免疫防御机制的重要组成部分。

贻贝的免疫系统包括非特异性和特异性两个层面的防御机制。

非特异性免疫是一种快速反应的防御机制,通过贻贝体内的细胞和分子进行免疫效应。

当贻贝暴露在污染物中时,非特异性免疫机制会立即启动,促使贻贝产生一系列免疫反应。

这些反应包括细胞吞噬作用、氧化爆发、产生抗菌肽和激活免疫相关基因的表达等,以消除污染物对贻贝的影响。

其次,贻贝的抗氧化防御系统对于免疫防御机制的有效发挥也具有重要作用。

由于贻贝在养殖过程中容易受到氧化应激的影响,贻贝内部的抗氧化防御系统可以帮助贻贝对抗污染物引起的氧化损伤。

贻贝体内的抗氧化物质,如超氧化物歧化酶、过氧化氢酶和谷胱甘肽等,在贻贝暴露在污染物环境中时能够迅速响应,清除自由基和其他有害氧化物质,从而降低污染物对贻贝免疫系统的损害。

此外,贻贝的免疫力还与其肠道微生物群落的平衡紧密相关。

贻贝的消化系统中存在着大量的共生菌群,这些微生物对贻贝的免疫系统发挥了重要作用。

共生菌群能够通过竞争和抑制病原微生物的生长,维持贻贝肠道的微生态平衡。

研究发现,共生菌群的失衡不仅会降低贻贝的抵抗力,还可能导致贻贝免疫系统异常激活,进而影响贻贝的生长和存活率。

因此,保持贻贝肠道微生物群落的平衡对于维持贻贝的免疫防御机制是至关重要的。

此外,贻贝还具有一种独特的免疫防御机制,即非特异性免疫适应性反应。

研究表明,当贻贝养殖环境中出现污染物时,贻贝体内的非特异性免疫系统会启动一种适应性反应,增强对污染物的抵抗能力。

这种适应性反应包括改变贻贝免疫相关基因的表达、产生抗氧化物质和促进细胞免疫效应等。

海水养殖贻贝种苗的选育和繁殖技术研究进展

海水养殖贻贝种苗的选育和繁殖技术研究进展

海水养殖贻贝种苗的选育和繁殖技术研究进展引言:海洋养殖业在满足人类对海鲜产品需求的同时,也承担着保护海洋生态环境的责任。

贻贝作为珍贵的海洋养殖物种之一,其选育和繁殖技术的研究对于海水养殖业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探讨海水养殖贻贝种苗的选育和繁殖技术的研究进展,希望能为相关研究者提供参考。

1. 贻贝生物学特性研究贻贝是一种二枚贝类动物,其寿命长、营养丰富,对海洋环境的适应性强,因此成为养殖贻贝的理想对象。

研究贻贝的生物学特性,包括生长特性、繁殖特性、养殖环境要求等,对贻贝种苗选育和繁殖技术的研究至关重要。

通过对贻贝的生长周期、生理生化指标、环境适应能力等方面的研究,可以为贻贝的选育和繁殖技术提供科学依据。

2. 贻贝种苗选育技术研究贻贝种苗的选育是海水养殖贻贝产业发展的基础。

传统的贻贝种苗选育方法存在着效率低、生存率低等问题,因此,研究更为高效和稳定的种苗选育技术成为了迫切的需求。

目前,通过选育特定抗病性、快速生长、高产性等优良种质的贻贝,并采用人工授精和稚贝人工饲养等先进技术手段,已经取得了一定的进展。

3. 贻贝繁殖技术研究繁殖是贻贝养殖的关键环节之一,对于提高海水养殖贻贝产量至关重要。

传统的贻贝繁殖方法主要依赖于自然繁殖和人工筛选培养,但存在着繁育季节有限和生产成本高的问题。

因此,开展贻贝繁殖技术研究,探索新的繁殖方法,对提高贻贝产业的经济效益和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目前,常用的贻贝繁殖技术包括人工授精、智能温控孳生、精细饲养等,这些技术的应用使得贻贝繁殖更加便捷、高效。

4. 贻贝种苗健康管理技术贻贝种苗的健康管理是保证贻贝养殖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环节之一。

贻贝养殖中常见的疾病包括贝衰竭综合症、感染性死亡贝病等,这些疾病的防控对于保证贻贝产量和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在贝类疾病防控方面,研究者们通过生物学方法和药物防治等手段,积极探索贝类疾病的防控策略,以保证贻贝种苗的健康和养殖业的可持续发展。

5. 贻贝养殖技术的可持续发展海水养殖贻贝产业的可持续发展是追求生态环保、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重要目标。

海水养殖贻贝养殖业务的风险与应对策略

海水养殖贻贝养殖业务的风险与应对策略

海水养殖贻贝养殖业务的风险与应对策略引言:在近几十年,随着人类对食物需求的不断增加和海洋资源日益减少,海水养殖贻贝养殖业务得到了较大的发展。

贻贝是一种经济价值较高的海产品,其独特的营养价值使其备受消费者的青睐。

然而,海水养殖贻贝养殖业务也面临着一系列的风险,如水质污染、疾病传播等。

本文将针对海水养殖贻贝养殖业务的风险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应对策略。

一、水质污染风险与应对策略1.1 污染源水质污染是海水养殖贻贝养殖业务中最主要的风险之一。

污染源包括沿海城市的废水排放、工业废水、农业面源污染等。

1.2 应对策略为了应对水质污染的风险,养殖业务可以采取以下策略:1)建立养殖区域的保护区,控制污染源的排放。

2)加强水质监测和管理,随时掌握水质状况,及时采取措施净化水质。

3)加强与相关部门的合作,共同治理水质污染。

二、疾病传播风险与应对策略2.1 疾病传播贻贝养殖业务中,疾病传播是另一个重要的风险因素。

病原体可以通过污染的水体、病死的贻贝等途径传播。

2.2 应对策略为了应对疾病传播的风险,养殖业务可以采取以下策略:1)加强对养殖贻贝的病害检测,及时发现并隔离患病贻贝,防止疾病传播。

2)加强水质管理,保持水体清洁,降低病原体传播的风险。

3)加强养殖贻贝的健康管理,提高贻贝的抗病能力,减少疾病发生的可能性。

三、气候变化风险与应对策略3.1 气候变化对养殖业务的影响气候变化可能导致海水温度的升高、海平面上升等现象,对贻贝的生长和生存环境造成影响。

3.2 应对策略为了应对气候变化的风险,养殖业务可以采取以下策略:1)加强对贻贝的生态环境研究,了解贻贝对气候变化的适应性。

2)适应气候变化,进行合理的养殖方式调整,如调整养殖密度、改善污染物质的减排,以更好地应对气候变化带来的影响。

3)加强与相关科研机构的合作,开展气候变化对贻贝养殖业务的应对技术研究和推广。

四、市场风险与应对策略4.1 市场供求关系的不确定性市场供求关系的不确定性是养殖业务面临的常见风险。

海水养殖贻贝的生长与育种研究进展

海水养殖贻贝的生长与育种研究进展

海水养殖贻贝的生长与育种研究进展贻贝是一种重要的海洋经济养殖物种,其高蛋白、低脂肪的营养价值使之备受青睐。

为了提高贻贝的产量和质量,许多科研机构和养殖企业进行了大量的生长与育种研究。

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我们目前已经取得了一些重要的研究成果。

在贻贝的生长研究方面,科学家们主要关注贻贝的生理生态特性和养殖环境的变化对其生长发育的影响。

研究发现,温度是贻贝生长的重要环境因素之一。

温度过高或过低会显著影响贻贝的生理代谢,进而影响其生长速度和产量。

因此,控制养殖环境的温度对于提高贻贝的生长效益至关重要。

除了温度,养殖贻贝所处的水质条件也对其生长发育产生重要影响。

养殖场通常会通过合理的定期排污、定期更换养殖水等方式来维护良好的水质环境。

此外,合理控制饲料的投喂量和投喂频次,也可以促进贻贝的生长发育。

在贻贝的育种研究方面,研究人员努力寻找优质品种,并通过人工选育和遗传改良手段来提高贻贝的生长速度、耐环境适应力等重要性状。

目前,许多研究重点关注的是育种速度快、抗逆性强和产量高的贻贝品种。

在人工选育方面,研究人员通过对大量贻贝个体的繁殖和选育,逐步培育出一些优质的贻贝品种。

这些品种生长迅速,对养殖环境的适应能力强,产量高,且呈现出优异的食用品质。

此外,遗传改良技术的应用也为贻贝的育种研究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

遗传改良技术主要是通过识别和利用贻贝遗传基因中的有益变异,来获得更为优良的品种。

通过选择和复制有益基因,可以显著提高贻贝的生长速度、抗逆性、抗病性等与生产性能相关的遗传性状。

然而,值得注意的是,遗传改良技术在贻贝育种研究中还面临着一些挑战,如基因编辑技术的安全性和伦理问题等。

此外,还有一些新兴的研究领域也在贻贝的生长与育种研究中得到了广泛关注。

比如利用微生物来提高贻贝的免疫力和饲料转化率。

微生物在贻贝健康和生长发育中起着重要的调控作用,因此,通过改善养殖环境中的微生物群落,可以显著提高贻贝的生长效益。

此外,研究人员还通过研究贻贝的基因组和转录组来揭示其生长和育种的分子机制,为贻贝的生长与育种提供了理论依据。

海水养殖之贻贝养殖

海水养殖之贻贝养殖

贻贝的收获: 贻贝贻贝分苗后经半年或 1年即可收获。收获时将成串
的贻贝从养殖浮筏上解下,集中装运鲜销或加工。
贻贝的加工: 具体的产品形式可根据市场的需求对口加工。 (1)干制品:干制品有两种,即“淡菜”和“蝴蝶干”。
前者是熟肉干制品,后者为鲜肉干制品。干燥方法有晒干 和烘干。
(2)冷冻品:将鲜肉洗净再去水分后装在纸盒里,盒外 包塑料薄膜,然后速冻即成。
③拆网时间视贝苗大小和水温 等情况而定,9月份一般2~3天可 拆网衣。
包苗过程
贻贝的养成阶段:
(3)养成方法: 一是深水浮筏养殖,选择上述海区,在低潮时架设浮筏、
浮排进行吊养。吊养区一般要求水质较肥,浮游生物丰富, 底质泥多沙少(便于打桩),敌害生物较少。用竹、木搭成 排(或筏),排(筏)四角用塑料桶作浮子,用缆绳和木桩 加以固定,于是把已有苗附着的缆绳移吊在浮筏或浮排下, 每个浮台(筏)间距为5~7米,力求规格整齐。
二是地播式养殖,每亩投放石块2000~5000块,每块为 3~5公斤,成行排列,适宜于沙质较多的硬底质海区,把个 体长2.5~3厘米的贝苗均匀地撒播在石块上,每亩可播苗20 万粒。
三是插水泥棒养殖,棒长1.2米,宽厚各6厘米,把贝苗 固着在棒上,每棒附着的贝苗控制在300粒左右,每亩可插 666支棒。
②海水盐度:在18~32‰的海区。 ③海水温度:变化在0~29℃之间。 ④灾敌危害:养殖海区要求敌害生物少,无大量 工业污染和没有污水注入。
贻贝的养成阶段:
(2)包苗技术: ①先铺上网片,从头到尾撒上
一行贝苗,再放上养殖绳,然后边 缝边搁苗。
②养殖绳在2米左右,贝苗在 0.5cm以下,包3~4斤即可;贝苗 在0.5cm以上,包7~8斤。
约经20个小时发育,便具有两片较硬而透明的小贝壳, 成为D形体开始变态有附着能力,那时壳长为380~400 微米,可以开始采苗。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贻贝的养殖贻贝属瓣鳃纲、翼形亚纲、贻贝目、贻贝科的贝类,养殖的主要种类有紫贻贝、翡翠贻贝和厚壳贻贝。

鲜活贻贝是大众化的海鲜品,可蒸、煮食之,也可剥壳后和其他青菜混炒,味均鲜美。

贻贝产量大,收获后不易保存,历来将其煮熟后加工成干品――淡菜。

淡菜的营养价值很高,并有一定的药用价值。

紫贻贝是出口品种,销往欧洲以及我国香港、澳门地区。

第一节贻贝的生物学一、主要种类的形态(1)贻贝(Mytilus edulis Linnaeus):壳呈楔形,前端尖细,壳顶靠近壳的最前端。

壳长不及壳高的两倍。

壳腹缘直,背缘成弧形,后缘圆而高。

壳皮发达,壳表黑褐色或紫褐色,生长纹细而明显。

(2)翡翠贻贝(Perna viridis Linnaeus):贝壳较大,长度约为高度的两倍,壳顶喙状,位于贝壳的最前端。

腹缘直或略弯。

壳顶前端具有隆起肋。

壳表翠绿色,前半部常呈绿褐色。

(3)厚壳贻贝(Mytilus coruscus Gould):贝壳大,长为高的两倍,为宽的三倍左右。

壳呈楔形,壳质厚。

壳顶位于壳的最前端,稍向腹面弯曲,常磨损呈白色。

贝壳表面由壳顶向后腹部分极凸,形成隆起面。

左右两壳的腹面部分突出形成一个棱状面。

壳皮后,黑褐色,边缘向内卷曲成一镶边。

壳内面紫褐色或灰白色,具珍珠光泽。

二、贻贝的生态 (一)分布贻贝系冷水种,在我国自然分布于黄、渤海,南移后也可适应东、南海的部分海区。

垂直分布自低潮线下至水深2米处。

翡翠贻贝是暖水种,在我国仅分布于东海南部和南海。

垂直分布于低潮线下1.5―8米的水层。

厚壳贻贝水平分布于日本北海道、朝鲜济州岛及我国的黄海、渤海、东海和台湾等海域。

垂直分布自低潮线下至水深 20米处。

居的习性。

稚贝一般附着在丝状物或丝状藻体上,幼贝和成贝多附在较硬的固体表面,如低潮线以下的岩礁或石砾等。

这种生活方式为半人工采苗和筏式高密度养殖提供了有利的条件。

(三)对环境的适应能力(1)水温:贻贝的生存温度一2℃~28℃,生长适温5℃一 23℃,最适10℃一20℃。

(2)盐度:贻贝系广盐种,生长适盐范围为18―32。

(3)抗污力:抗污力强。

在油浸污物较多的地方可较好地生长,在溶氧低于40毫克/升,氨氮高于400毫克/升的环境中也可短期生活。

(4)耐干力:在<a name=baidusnap0></a>夏天</B>可干露l一2天,冬天3~4天;13 ℃~15 ℃时,可阴干60小时。

所以,苗种干运时,只要保持足够的湿度,一般可确保100%的运输成活率。

(5)抗风力:贻贝足丝发达,具较强的韧性,因而抗风力较强。

贻贝上述的生态特点是适于大规模高密度养殖的优良特性。

(四)摄食方式与饵料组成贻贝属滤食性贝类,其摄取食物的大小为0.3―30微米。

饵料种类包括:单胞藻、原生动物、双壳类面盘幼虫、微生物和有机碎屑等。

三、贻贝的繁殖 (一)繁殖季节??? 贻贝繁殖的最适水温12℃一14℃。

当水温高于22℃一 23℃时,性腺停止发育。

厚壳贻贝的产卵温度与贻贝基本相同。

翡翠贻贝繁殖适温25℃一29℃,最适25℃一28℃。

贻贝的繁殖期一般可持续2~3个月。

贻贝在辽宁的繁殖季节为5―6月份,山东则为4―5月份和9―10月份两个繁殖季节;南移至福建后,繁殖季节为4月中旬一6月上旬和生物秋10月下旬~11月上旬。

翡翠贻贝在福建和广东的繁殖季节为5―6月和10~11月。

(二)性别??? 贻贝和翡翠贻贝多为雌雄异体,少数雌雄同体。

在非繁殖季节,雌雄外观并无第二性征;但在繁殖季节,雄性性腺多呈乳白色,雌性则为橙黄色或桔红色。

(三)繁殖力??? 贻贝有强大的繁殖力,这是适于养殖的重要特性之一。

壳长4―6厘米的个体,平均产卵量为30~600万粒,最多1000万粒;超过8厘米的个体,平均产卵量为1500万粒,最多 2500万粒;壳长16厘米的贻贝怀卵量达7500万粒。

对翡翠贻贝:壳长11厘米的个体一次产卵量达914~2415万粒。

(四)胚胎和幼虫的发生??? 贻贝的精子全长约47微米,分头、尾两部分,成熟的卵子为圆球形,直径约70微米。

精卵在水中受精,发育过程中经过了担轮幼虫、面盘幼虫和匍匐幼虫期。

在16℃一17℃条件下,从受精到附着变态约需25天。

翡翠贻贝和厚壳贻贝的发生与贻贝基本相似,。

四、生长贻贝的生长与年龄有关。

贻贝的生长速度以第一、二龄为最快;随年龄的增加,壳长和体重的增长速度显著减慢。

贻贝 1周龄个体壳长6厘米,体重20克;2周龄壳长8厘米,体重 41克,壳长和体重的年增长率分别为33%和,105%;3周龄壳长9.5厘米,体重56克,壳长和体重的年增长率分别为 18.7%和36.6%。

??? 贻贝的生长与水温有关。

在适温范围内,水温越高,生长越快。

北方的贻贝一年中有两次生长高峰。

春季5―6月及秋季9~10月,自然水温在14℃~23℃,贝壳日增长300微米,月增长1厘米左右;7~8月水温25℃,生长变得缓慢;1~2水温在5℃以下,生长几乎停止。

贻贝南移福建后,一年只有一次生长高峰。

??? 翡翠贻贝幼贝在广东的第一快速生长期在7―9月,水温 25℃一30℃,月增长1厘米以上;10月水温下降到25℃以下,壳的生长逐渐变慢,直到停止生长,进入越冬期。

5月中下旬水温逐渐升至25℃以上,进入第二个快速生长期。

??? 此外,饵料、养殖密度、养殖水深及风浪等因素对贻贝的生长也有很大的影响。

第二节贻贝的半人工采苗贻贝的筏式半人工采苗,具有方法简便、大众化、产量大、效益高等优点。

目前,仍然是贻贝苗种的主要来源。

同样,这种方法普遍实用于翡翠贻贝和厚壳贻贝。

一、采苗场地的选择(一)亲贝资源充足??? 充足的亲贝资源是选择采苗海区的首要条件。

(二)海况良好??? 海区形状以半圆形的海湾为佳;同时,要求其外海有岛屿缓冲风浪,湾内有通畅的往返流。

在较为开放的海区,如具有旋转流或基本相等的往复流,也可选作采苗场。

(三)稳定的水质条件??? 附近无太多的淡水注入,雨季盐度不低于18,夏季水温不高于29℃,无水温和盐度的突然变化,水清流畅,无污染。

(四)底质良好??? 底质硬度适中,既易于打橛又要保证橛的牢固。

岩礁和沙砾底应采用石砣固定筏身。

(五)饵料丰富,敌害生物较少。

二、采苗器材棕绳、稻草绳、岩草绳、竹皮、聚乙烯绳、旧车胎和珍珠岩等价廉易得的器材都可作为贻贝的采苗器。

其中,以红棕绳的附着效果最佳。

采苗器的处理和制作是十分重要的。

制作时尽可能增加附苗面积,并注意基质表面的光洁度处理。

采苗绳长度一般为 1―2米。

三、采苗预报 (一)确定产卵期??? 产卵期的确定方法有两种,操作时可结合应用。

1.活体性腺检查临近贻贝产卵盛期时,每天随机取样检查性腺发育情况当发现一天内或短时间内绝大多数贻贝性腺耗尽时,即可确定贻贝的产卵盛期已来临。

同时,根据贻贝大小和数量,估算产卵量。

2.测定干品率??? 每日或隔日取一定数量的贻贝进行干品率的测定。

当干品率突降40%~50%时,即可确定此时便为产卵盛期。

翡翠贻贝鲜肉率达50%以上时就开始产卵。

(二)确定幼虫的数量、大小和分布??? 每天进行定点垂直或水平拖网取样,用显微镜或解剖镜对幼虫进行计数。

同时观测幼虫的大小,记录发育时期,估计进入附着期的时间。

根据不同海区、地点,幼虫的分布数量 (个/米3),把数字相同或相近的点连线,划等量线,发出苗情预报,确定采苗海区,设置采苗浮标。

四、采苗方法 (一)采苗时间??? 根据采苗预报,在附苗前1个月左右将采苗器投挂在选定的海区。

适当提前投挂采苗器,可使采苗器表面附生一层菌膜和丝状藻,为幼虫的附着提供有利的条件。

(二)采苗方法??? 贻贝筏式半人工采苗,可利用海带或扇贝、贻贝等的养殖筏架。

投挂采苗器用-的吊绳长度为。

0一50厘米。

投挂水层由海水透明度和采苗的种类决定。

投挂采苗器时,以苗绳不绞缠,筏架不下沉为基本原则。

根据海区苗量的多少确定投挂苗绳的密度,粗绳少挂,细绳多挂。

一般三合一红棕绳每行挂200~250绳,直径0.5厘米的挂300―600绳。

挂苗绳的方法多采用单筏垂挂、联筏垂挂和筏间垂挂等方法,也有采用叠挂的挂绳方法。

??? 很多海带养殖的海区是贻贝优良的天然采苗场。

因此,可充分利用海带养殖的设施进行贻贝的采苗。

五、苗种的检查和管理采苗器挂上后,采苗就进入了海上管理阶段。

用稻草绳制作的采苗器刚下海时,因其较轻常漂于水面上。

这就需要加设坠石固定,以防风防流。

??? 在苗尚不能肉眼分辨时,需采用洗苗镜检法对采到的苗进行检查。

具体操作如下:取5―10厘米的苗绳,在水中将苗绳上的苗洗脱下来,镜检其大小、摄食量、颜色、畸形率和苗量等指标,确定苗体的健康状况。

??? 附苗后,由于水温高,贝苗生长快,浮绠及苗绳表面污附渐多,筏架的负荷日趋加大。

此时,需认真将工作重点放在防沉和防风方面。

??? 台风季节,随时关注天气变化,注意加固筏架,必要时将浮漂改为吊漂,使筏架下降到水下1~2米的水层。

第三节贻贝的养成一、养成场的选择(1)海况:贻贝的养成场择选在避风及潮流通畅的内湾,水深5~20米,泥砂底质,流速15―25米/分钟。

尽量避免流向不定的强转流和二节流。

(2)饵料:海区要肥,饵料生物丰富。

(3)水温:年水温变化范围0℃一29℃,对翡翠贻贝为 12℃一32℃。

(4)盐度:盐度变化范围为18―32。

(5)灾敌害:养成区要求敌害生物少,无大量工业污水注入。

二、苗种运输 (一)耐于能力??? 贻贝在温度较低、湿度较大的环境中,耐干能力较强。

在气温30℃~32℃时,贻贝苗离水4小时,再放入水后很快附着;离水8小时后呈现麻痹状态,重新放入水中需经2天以上的恢复才能附着;离水28小时后则全部死亡。

在18℃一22.5℃的气温条件下,离水24小时后的死亡率为2.4%,2天后为3.8%,3天后为76.9%,4天后为85.0%,5天后为100%。

在3.5℃~7.0℃的气温中,离水4天时无死亡出现;8天后则全部死亡。

目前,贝苗的运输多在8~9月进行。

此时,气温达20℃~30℃,运输时不宜离水时间过长。

(二)运输方法??? 一般采用冷藏车干运,多在夜间运苗。

贝苗运回后,先打开冷藏车的车门,将车内温度逐渐自然提升到自然气温,再进行分苗或下海暂养。

三、浮筏的结构与设置贻贝筏式养殖的浮筏结构与设置同扇贝养殖的基本相同。

四、养成器材 (一)吊绳??? 吊绳用140~180股聚乙烯绳,长80~100厘米,寿命达 2~3年。

(二)养成绳(1)红棕绳:抗腐、耐用、脱苗轻,是养殖贻贝的优良材料。

可将3~4根直径1.2厘米的红棕绳绞合成1根使用。

寿命达两年左右,以后可重纺使用。

(2)聚乙烯网绳:比红棕绳效果好,应大力发展。

(3)草绳:来源广、成本低,但易腐、耐拉力小,易脱苗。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