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必修二期中检测试卷三套真题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中历史必修二期中检测试卷三

一、选择题(共24小题,满分48分,每小题2分)

1. “世人结交须黄金,黄金不多交不深。纵令然诺暂相许,终是悠悠行路心”。这首唐诗反映的本质问题是()

A . 人际关系的庸俗

B . 社会风气的败坏

C . 商品经济的发达

D . 价值观念的更新

2. 唐代在两京及州县以上地方置“市”,设“市令”、“丞”,到宋代发展为在京城及地方路府州县镇市置“税务”来管理市场。这些变化说明宋代政府()

A . 不再直接监管市场交易

B . 扩大税收以解决财政困难

C . 摒弃传统重农抑商政策

D . 通过征税来直接监管市场

3. 明万历二十九年(1601年)苏州税监向商人和机户加征商税和织机税,导致“吴中之转贩日稀,机户之机张日减”,继而发生了织工暴动,殴杀税务官,捣毁税监署。此次织工暴动反映的时代背景是,当时苏州()

A . 实行重农抑商政策

B . 自由手工业者日益增多

C . 地方政府腐败无能

D . 机户对织工的剥削严重

4. 下列关于中国古代手工业发展情况的描述正确的是()

①有官营、民营、工场手工业三种基本形态

②官营手工业对商品经济有一定的阻碍作用

③明清时期私营手工业占据了主导地位

④从唐代起瓷器成为中华文明新的象征

A . ①③④

B . ①②③

C . ②③④

D . ①②④

5. 下表为不同史料关于古代“城”的产生的历史记述。据此可知()

“城郭沟池以为固。”

《礼记·礼运》

“民保于城,城保于德。”

《左传·襄公七年》

“城为保民为之也。”

《谷梁传·隐公七年》

“城者,所以自守也。”

《墨子·七患》

A . 最初的“城”具有军事防御性质

B . 商业发展是“城”产生的主要原因

C . 城市承担经济和文化中心的职能

D . 城市规划体现了以人为本设计理念

6. 中国传统的农耕技术中使用的工具基本定型的组合,正确的是()

A . 铁农具——春秋时期

B . 耧车——战国时期

C . 筒车——西汉

D . 曲辕犁——唐朝

7. 有学者认为,在英国殖民扩张的过程中,英语也许是过去三百年中最重要的一项出口。但在近代英语中同时也汇集了大量来自加勒比地区、印度以及非洲的词汇。这主要说明()

A . 英国文化殖民成效显著

B . 世界文化交流具有互补性

C . 英国语言具有先天优势

D . 自由主义推动了社会进步

8. 下面材料说明()

时间

人物

观点或措施

1651年

克伦威尔

颁布保护英国本土航海垄断贸易的《航海条例》

1776年

亚当·斯密

主张政府不随便干预经济活动,每个人可以自由进行经济活动

1936年

凯恩斯

强调扩大政府开支,实行财政赤字,刺激经济,维持繁荣

A . 自由放任是经济发展的前提

B . 国家干预是国民经济的基础

C . 货币政策促使经济不断发展

D . 经济发展促使经济理论创新

9. 在19世纪中后期,奥斯曼土耳其、俄罗斯、中国和日本社会都面临着来自内部和外部的双重挑战,为此,各国都进行了以西方为样板的近代化改革。这说明()

A . 工业文明向落后区域扩展

B . 落后国家被卷入世界市场

C . 西方国家的中心地位巩固

D . 经济全球化取得积极成果

10. 19世纪70年代初,法国平均每家企业雇佣工人还不到3人,110个工人以上的大企业只有100多家,而雇佣一二人的小企业多达数十万家,占全国企业总数的70%以上。这种现象()

A . 推动法国城市化水平提高

B . 不利于新技术的推广使用

C . 说明法国工业革命未完成

D . 促进垄断资本主义的形成

11. 18世纪后英国议会出台一系列法律,规定产权所有者有出租、抵押、出卖等权利,公用土地的产权可以分给个人,也可转换用途,如住房或厂房,允许建立法定的公共机关,用于建设、运行和维护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这些法律规定()

A . 反映了自由放任的经济政策

B . 显示了议会的立法地位

C . 扫除了工业经济发

展的障碍D . 促进了立宪政制的完善

12. 18世纪60年代,哈格里夫斯发明了一种一次能纺出多根纱线的纺纱机,他把这种纺纱机命名为()

A . “珍妮机”

B . 水力纺纱机

C . 水力织布机

D . 蒸汽机车

13. 中国民族工业得到较快发展是在()

A . 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

B . 国民政府统治前10年(1927—1936)

C . 抗日战争时期

D . 解放战争时期

14. 福州船政局创办经费47万两,初由清政府拨款,自1866年11月起经费常年由福建省提供。19世纪70年代初,由于经费困难,船政局一度拟制造商船供商人雇领租用,但被禁租。这反映出()

A . 专制政体不利于近代企业自主发展

B . 经费不足是中国近代化的最大障碍

C . 清政府的阻挠导致洋务运动的失败

D . 朝廷没有摆脱重农抑商的陈腐观念

15. 1929年,国民政府实行了一系列税则改革,对需要限制进口的货物提高关税,以保护本国工业和抑制消费,对某些工业原料降低税率并废除过境税、常关税等。这些措施旨在()

A . 实现关税主权的独立

B . 加速官僚资本的膨胀

C . 促进国民经济的发展

D . 刺激中外贸易的发展

16. 近代著名“状元实业家”张謇一生创办了大生纱厂等20多个企业、复旦公学等370多所学校,还修建了原料基地、港口、电厂、公路、船运公司、博物馆、剧场种种设施,其家乡南通也因此成为与西方建筑理念相结合的花园城市,被誉为“中国近代第一城”。张謇的这些做法()

A . 属于恶劣投资环境之中的无奈举措

B . 诠释了企业家实业救国的宏伟理念

C . 显示了民族资本家造福桑梓的情怀

D . 是近代中国人建立垄断集团的尝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