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脏学基本要求2017
内脏及器官实验报告
![内脏及器官实验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e55dc367366baf1ffc4ffe4733687e21af45ffa1.png)
一、实验目的1. 熟悉内脏的概念和分类。
2. 了解中空性器官和实质性器官的一般形态和构造。
3. 掌握消化系统、呼吸系统、泌尿系统等内脏器官的组成和功能。
4. 培养实验操作技能和观察能力。
二、实验材料1. 高清显微镜2. 小刀、剪刀3. 活体小白鼠4. 解剖盘、解剖剪、镊子、解剖针等解剖工具5. 实验指导书三、实验步骤1. 内脏概念和分类- 观察实验指导书,了解内脏的概念和分类,包括中空性器官和实质性器官。
- 通过解剖小白鼠,观察内脏器官的形态和位置,进一步理解内脏的概念和分类。
2. 消化系统- 观察消化系统的组成,包括口腔、咽、食管、胃、小肠、大肠、肛门等。
- 分别观察各器官的形态、构造和功能。
- 通过解剖小白鼠,观察消化系统的实际结构,验证理论知识。
3. 呼吸系统- 观察呼吸系统的组成,包括鼻腔、咽、喉、气管、支气管、肺等。
- 分别观察各器官的形态、构造和功能。
- 通过解剖小白鼠,观察呼吸系统的实际结构,验证理论知识。
4. 泌尿系统- 观察泌尿系统的组成,包括肾脏、输尿管、膀胱、尿道等。
- 分别观察各器官的形态、构造和功能。
- 通过解剖小白鼠,观察泌尿系统的实际结构,验证理论知识。
5. 其他内脏器官- 观察心脏、肝脏、脾脏、胰腺等器官的形态、构造和功能。
- 通过解剖小白鼠,观察这些器官的实际结构,验证理论知识。
四、实验结果与分析1. 消化系统- 口腔:观察口腔的形态和结构,了解牙齿、舌、唾液腺等器官的功能。
- 咽、食管:观察咽和食管的形态和结构,了解其功能。
- 胃、小肠、大肠:观察各器官的形态和结构,了解其消化和吸收功能。
- 肛门:观察肛门的形态和结构,了解其排泄功能。
2. 呼吸系统- 鼻腔、咽、喉:观察各器官的形态和结构,了解其呼吸功能。
- 气管、支气管、肺:观察各器官的形态和结构,了解其呼吸功能。
3. 泌尿系统- 肾脏:观察肾脏的形态和结构,了解其滤过和排泄功能。
- 输尿管、膀胱、尿道:观察各器官的形态和结构,了解其排泄功能。
第二篇内脏学
![第二篇内脏学](https://img.taocdn.com/s3/m/12626adb763231126fdb117a.png)
2. 口咽(口咽部):舌 会厌正中襞,会厌谷
3. 喉咽(喉咽部):梨 状隐窝
㈢ 交通 向前:自上而下分别通鼻腔、口腔和喉腔; 两侧:经咽鼓管与中耳鼓室相通; 向下:续于食管。 咽是消化和呼吸的共同通道。(咽交叉)
㈣ 咽淋巴环 咽扁桃体、咽鼓管扁桃体、腭扁桃体和舌扁
桃体在鼻腔、口腔和喉腔连通处的周围,共同 围成咽淋巴环,具有防御功能。
三、食管 esophagus
分部
• 颈部:第六颈椎体下 缘至胸骨颈静脉切迹, 长5cm。
• 胸部:胸骨颈静脉切 迹至膈食管裂孔,长 18-20 cm。
• 腹部:食管裂孔至贲 门,长1-2cm。
生理狭窄:
位置 第1狭窄 起始处
距中切牙的距离 15cm
舌乳头 菌状乳头 叶状乳头 含有味蕾
轮廓乳头
舌扁桃体
舌系带、舌下阜、舌下襞
3. 舌肌
舌内肌:收缩时可改变 舌的形状;
舌外肌:收缩时可改变 舌的位置。其中颏舌肌双 侧收缩时拉舌向前下;单 侧收缩则使舌尖伸向对侧。
㈥ 唾液腺 salivary gland
名称
部位
开口
腮腺 下颌下腺 舌下腺
外耳道下方
门:分布于实质性其官的血管、 神经和淋巴管,以及该器官的 导管等出入器官出,常为一凹 陷,此处为该器官的门。
胸、腹部的标志线和腹部分区
胸部的标志线
2. 腹部的分区 ⑴ 4 分法
⑵ 9 分法
季肋区 外侧区 腹股沟区
腹上区 脐区 腹下区
消化管
口腔 咽 食管 胃 小肠
大肠
十二指肠 空肠 回肠 盲肠 阑尾 结肠 直肠 肛管
胰实质内有胰管 贯穿全长,末端与 胆总管汇合,开口 于十二指肠大乳头。
内脏学
![内脏学](https://img.taocdn.com/s3/m/ede724e44afe04a1b071deb1.png)
内脏学一名词解释1咽峡:腭垂、腭帆游离缘、两侧舌腭弓及舌根共同围成2下消化道:空肠及其以下部分3上呼吸道:鼻、咽和喉4肾门:外侧缘隆凸,内侧缘中部凹陷5膀胱三角:在膀胱底部的内面,位于两侧输尿管与尿道内口之间的三角形区域6前尿道:海绵体部7纵隔:两纵隔膜之间所有器官、结构和结缔组织的总称8回盲瓣:由回肠末端突入盲肠而形成的上、下两个半月形的瓣9肝蒂:肝十二指肠韧带的上端及其所含出入肝门的结构,其中包括肝门静脉、肝固有动脉、胆总管及肝脏自主神经和淋巴结和淋巴管10胸膜腔:脏胸膜与壁胸膜围成的一个封闭的腔隙11肋隔隐窝:脏胸膜与隔胸膜转折处,呈半环形,是胸膜腔的最低点(胸膜积液首先积于此)12齿状线:肛管皮肤与直肠粘膜连接处,可见到一条由肛瓣和肛柱下端所围成的一个锯齿形环状线13上消化道:口腔至十二指肠14腹膜腔:脏、壁两层腹膜在某些部位相互延续、移行,共同围成不规则的潜在性腔隙15麦氏点:阑尾根部的体表投影,通常以脐与右侧髂前上棘连线的中、外1/3交点为标志。
有时也以左、右骼前上棘连线的中、右1/3交点(Lanz点)表示。
16脊肋角:在棘突两侧可触及竖脊肌,该肌外侧缘与第12肋的交角17子宫峡:子宫体与子宫颈阴道上部间稍狭细的部分18产科会阴:男性阴囊根与肛门之间的软组织;女性阴道前庭后端与肛门之间的软组织19胆囊三角:胆囊管、肝总管和肝的肝面所围成的三角形区域二填空题1在中等充盈时,胃的大部分位于左季肋区,小部分位于腹上区。
2阑尾根部的体表投影是脐与右髂前上棘连线的1/3交点为标志。
3上呼吸道是指鼻、咽和喉。
4喉咽内上方的粘膜皱襞称前庭襞,咽腔内下方的一对粘膜皱襞称声襞。
5喉腔被前庭襞和声襞分成三个部分。
6肾门的体表投影是位于竖脊肌外缘与第12肋的夹角处,此处成为肾区(肾病患者触压和叩击该处可引起疼痛)7卵巢的韧带有卵巢悬韧带和卵巢固有韧带。
8子宫附件是指卵巢和输卵管。
9男性附属腺包括前列腺、精囊和尿道球腺。
内脏总论 消化
![内脏总论 消化](https://img.taocdn.com/s3/m/5062c2cb33d4b14e84246806.png)
温州医学院 解剖教研室
学习重点
9.大肠的分部和结肠的三个外部特征。 10.盲肠的位置及回盲瓣。 11.阑尾位置变化及其根部的体表投影。 12.直肠的位置和形态。 13.肛管的位置和形态。 14肝的形态、位置;肝的分叶。 15胰的位置和头胰的毗邻 16胆汁和胰液的产生和排出途径。 17上、下消化道的概念。
温州医学院 解剖教研室
(口)咽峡
C1
C2
2017年3月23日星期四
温州医学院 解剖教研室
四、牙
嵌于上下颌骨牙槽内。 1.牙的形态: ①牙冠; ②牙根;③牙颈。 牙冠腔 髓腔 牙根管
2017年3月23日星期四
温州医学院 解剖教研室
四、牙
2.牙的种类 为分切牙、尖牙和磨牙。切牙牙冠呈凿 形,尖牙牙冠呈锥形, 前磨牙牙冠呈方圆形。 (1)乳牙:6~7个月 始萌,3岁左右出齐, 共20个。
2017年3月23日星期四
温州医学院 解剖教研室
四、牙
(2)恒牙: 6—7岁时乳牙开始脱落,恒牙中的第一 磨牙首先长出,除第三磨牙外,其它各磨牙在14岁左 右均出齐。第三磨牙最迟 长出—智牙。28—32个。 1)切牙:分为中和侧切 牙,1个牙根。 2)尖牙:1个牙根。 3)前磨牙:1个牙根。 4)磨牙:上颌3个牙根, 下颌两个牙根。
舌下阜 舌系带
舌下襞
2017年3月23日星期四
温州医学院 解剖教研室
五、舌
3.舌肌 骨骼肌,舌内、外肌。 1.舌内肌 纵行,横 行,垂直, 2.舌外肌 起于周围各 骨,止于舌内,有颏舌 肌、舌骨舌肌、茎突舌 肌等。颏舌肌 起于颏棘 →舌中线两侧。
颏舌肌
2017年3月23日星期四
温州医学院 解剖教研室
腹上区 脐 区 耻 区
内脏_实验报告
![内脏_实验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fb9f9217c950ad02de80d4d8d15abe23482f03cd.png)
一、实验目的1. 了解内脏器官的基本结构和功能。
2. 通过实验观察内脏器官在生理状态下的功能表现。
3. 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技能和观察能力。
二、实验原理内脏器官是人体的重要组成部分,包括心脏、肺、肝脏、肾脏、胃、小肠、大肠等。
它们在人体内各自承担着重要的生理功能。
本实验通过对内脏器官的观察,了解其结构和功能,为今后学习生理学等相关课程奠定基础。
三、实验材料与仪器1. 实验材料:新鲜猪内脏(心脏、肺、肝脏、肾脏、胃、小肠、大肠)。
2. 实验仪器:解剖盘、剪刀、镊子、解剖刀、显微镜、生理盐水、滴管等。
四、实验步骤1. 心脏观察(1)将心脏置于解剖盘上,用解剖刀沿心脏中线切开,观察心脏的外形、瓣膜、心房和心室等结构。
(2)用镊子夹住心脏瓣膜,观察瓣膜的开闭情况。
(3)用剪刀剪开心脏,观察心肌的纤维排列和心腔的内部结构。
2. 肺观察(1)将肺置于解剖盘上,用剪刀剪开肺表面的胸膜,观察肺的形状和表面结构。
(2)用镊子夹住肺泡,观察肺泡的壁结构和呼吸道的分支情况。
3. 肝脏观察(1)将肝脏置于解剖盘上,用解剖刀沿肝脏表面切开,观察肝脏的外形、叶和血管分布。
(2)用镊子夹住肝门静脉和肝动脉,观察血管的走向和分支情况。
4. 肾脏观察(1)将肾脏置于解剖盘上,用剪刀剪开肾脏的肾盂,观察肾小球、肾小管和肾盏等结构。
(2)用显微镜观察肾小球和肾小管的结构。
5. 胃和小肠观察(1)将胃和小肠置于解剖盘上,用剪刀剪开胃和小肠的表面,观察胃壁和小肠壁的结构。
(2)用镊子夹住胃和小肠的血管,观察血管的走向和分支情况。
6. 大肠观察(1)将大肠置于解剖盘上,用剪刀剪开大肠的表面,观察大肠壁的结构。
(2)用镊子夹住大肠的血管,观察血管的走向和分支情况。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心脏:心脏呈圆锥形,分为左心室、右心室、左心房和右心房。
心瓣膜包括二尖瓣、三尖瓣、主动脉瓣和肺动脉瓣。
心肌纤维呈螺旋状排列,心腔内部有血液流动。
2. 肺:肺呈海绵状,表面有大量的肺泡。
内脏学
![内脏学](https://img.taocdn.com/s3/m/780f18c76137ee06eff91804.png)
• 5岁儿童龋齿率77% 岁儿童龋齿率77 77% • 中华口腔医学会和全国牙病防治指导组认为, 中华口腔医学会和全国牙病防治指导组认为, 我国第二次口腔健康调查结果显示, 我国第二次口腔健康调查结果显示,5岁儿童 的患龋齿率高达77%,而在发达国家 77%,而在发达国家, 的患龋齿率高达77%,而在发达国家,特别是 北欧各国,70% 岁儿童没有龋齿。 北欧各国,70%的5岁儿童没有龋齿。根据我 国国情,要降低患龋齿率, 国国情,要降低患龋齿率,推广适量使用含氟 牙膏是必须的。更何况我国80 80% 牙膏是必须的。更何况我国80%的地域是低氟 而造成慢性氟中毒(如氟牙症和氟骨症) 区,而造成慢性氟中毒(如氟牙症和氟骨症) 的主要原因是人们生活在高氟区。 的主要原因是人们生活在高氟区。但氟也有一 个适宜、安全的应用范围, 个适宜、安全的应用范围,研究证实我国成人 每日最大安全氟摄入量可达3.4毫克, 3.4毫克 每日最大安全氟摄入量可达3.4毫克,7岁~15 岁儿童每日最大安全氟摄入量是1.9毫克~ 1.9毫克 岁儿童每日最大安全氟摄入量是1.9毫克~2.1 毫克。 毫克。
• • • • •
14
牙
牙的形态 牙冠,牙颈 牙根 牙冠 牙颈,牙根 牙颈 II
6 牙周组织:牙周膜,牙槽骨 牙槽骨,牙龈 牙周组织:牙周膜 牙槽骨 牙龈
15
• 乳牙(20个) 乳牙( 个 • 恒牙(32个) 恒牙( 个
16
六龄牙--牙列中的中流砥柱 六龄牙--牙列中的中流砥柱 -• 六龄牙就是在六岁时,乳-恒牙交接班时萌出的第一颗恒 六龄牙就是在六岁时, 磨牙,它是恒牙家庭中最先出生的老大, 磨牙,它是恒牙家庭中最先出生的老大,其功能为众牙 之冠,一出生就显示出它的影响力与不平凡, 之冠,一出生就显示出它的影响力与不平凡,绝不可轻 视。 • 六岁牙被称为为众牙之冠。它的牙冠最大,牙合面最宽 六岁牙被称为为众牙之冠。它的牙冠最大, 沟形态复杂,粉碎力强,几乎所有食物嚼、 大,尖、脊、沟形态复杂,粉碎力强,几乎所有食物嚼、 磨都要用它。六岁牙的牙根分叉是最坚实,基础牢固, 磨都要用它。六岁牙的牙根分叉是最坚实,基础牢固, 它是嚼肌、颞肌和翼内、外肌作用力的中心点, 它是嚼肌、颞肌和翼内、外肌作用力的中心点,因而咀 嚼的重任由它来承担。据测定, 嚼的重任由它来承担。据测定,上下一对六岁牙能承受 60公斤-70公斤咀嚼压力,最大的负重为130公斤,它是 60公斤-70公斤咀嚼压力,最大的负重为130公斤, 公斤 公斤咀嚼压力 130公斤 12牙功能最强的多根牙 是牙列中的“中流砥柱” 牙功能最强的多根牙, 全12牙功能最强的多根牙,是牙列中的“中流砥柱”。
《系统解剖学》内脏学内容标准(3.18)
![《系统解剖学》内脏学内容标准(3.18)](https://img.taocdn.com/s3/m/ca79a399680203d8ce2f24ab.png)
第五章消化系统基本要求:能够说出消化系统的组成及功能;区分上、下消化道;能够说出口腔的组成和分部;能够说出牙的种类、数目、牙式、形态和构造;比较恒牙和乳牙的区别;描述舌的形态构造及舌乳头的种类;说出三大唾液腺的名称和位置;说出咽的位置、分部及交通;腭扁桃体的位置;能够说出食管的分段、三个狭窄以及每个狭窄距离中切牙的距离;能够描述胃的形态结构、分部和位置;能够说出小肠和大肠的分部、位置及各部的特点;能够描述肝的形态、位置和肝外胆道系统的组成;能够说出胰的位置、分部和胰管开口位置。
重点:上、下消化道和咽峡的概念;食管的三个狭窄;腮腺、下颌下腺、舌下腺的位置和开口部位;胃的形态结构、分部和位置;小肠的分部和位置,十二指肠的形态结构和分部;阑尾的位置及根部的体表投影;大肠的分部及其特征性结构,直肠、肛管的位置及形态结构特点;肝的位置和形态结构,肝外胆道的组成以及胆汁的排泄途径;胆囊的位置和形态;胰的位置、分部和胰管开口位置。
第六章呼吸系统基本要求:说出呼吸系统的组成;说出鼻的组成,外鼻的形态结构、鼻腔的分部;详细描述鼻旁窦的位置和开口部位及上颌窦的形态特点;说出喉的位置和喉的软骨,详细描述喉腔的形态结构及分部;详细描述气管的位置和结构特点,左、右主支气管的形态差别;详细描述肺的位置、形态、分叶;详细描述壁胸膜和脏胸膜,胸膜腔和肋膈隐窝;解释纵隔的定义。
重点:鼻旁窦的位置和开口部位及上颌窦的形态特点;喉腔的形态结构及分部;气管的位置和结构特点,左、右主支气管的形态差别;肺的位置、形态、分叶。
第七章泌尿系统基本要求:说出泌尿系统的组成;描述肾的形态结构、位置、被膜;说出输尿管的位置和分段,说出三个狭窄部位及其临床意义;描述膀胱的形态、位置和分部,说出膀胱三角的位置及其临床意义;说出女性尿道的形态结构特点。
重点:肾的形态结构、位置、被膜;输尿管的位置、分段和三个狭窄部位;膀胱的形态、位置和分部,膀胱三角的位置及其临床意义。
内脏学
![内脏学](https://img.taocdn.com/s3/m/91dd55fb700abb68a982fbe2.png)
内脏学呼吸系统了解呼吸系统,观察各器官结构。
(一)呼吸道鼻:外鼻、鼻腔、鼻前庭。
鼻窦:见颅骨标本。
喉:了解甲状软骨、环状软骨、会厌软骨、杓状软骨的形态。
喉室由上述骨和周围肌肉组成。
喉室皱裂:室襞上对称,下对称声襞(声带)、声门裂是声襞之间的裂隙。
气管、支气管:观察“C”状软骨及连接,支气管分枝角度。
(二)肺位置:观察肺在胸腔的位置。
形态:半圆锥形,上端称肺尖,下部称肺底。
右肺三叶,左肺两叶。
消化系统学习消化系统的组成和大体形态结构。
(一)口腔:1、牙:乳牙20个,恒牙32个。
2、舌:表面突起结构称舌乳头。
3、腭:硬腭、软腭、腭扁桃体。
4、唾液腺:腮腺,颌下腺,舌下腺。
(二)咽:为位于鼻腔,口腔和喉后方的肌性管道,有咽后壁。
(三)食管:位于气管后,脊柱前的肌性管道。
上与咽通,下接胃贲门。
(四)胃:位置在尸体标本上观察。
胃的分区:贲门部、幽门部、胃底部、胃体部。
(五)小肠:尸体标本上看十二指肠,空肠,回肠的分布。
观察小肠皱裂、盲肠、回盲瓣、阑尾。
观察直肠的形态。
(六)肝和胆:位于右上腹,胆在肝下胆囊窝,上部称膈面,下部称脏面。
肝门:膈面中凹陷,有肝动脉,肝总管、门静脉和神经人肝。
肝管和肝总管合并为胆总管,开口于十二指肠乳头。
(七)胰腺:位于胃的后方,横向于腹后壁上方。
胰管与胆总管汇合开口于十二指肠乳头。
泌尿系统(一)肾:位于腹腔后上部,脊柱两旁,右肾略低。
肾动脉直接来自腹主动脉。
肾外观呈蚕豆形,肾中部凹陷称肾门。
肾剖面,见肾皮质(外层色深)肾髓质(内层浅色),肾雏体,肾乳头、肾小盏、肾大盏、肾孟结构。
(二)输尿管:起自肾盂,于腰大肌前下行人膀胱,为肌性管道。
(三)膀胱分顶、底、体三部分,呈锥体形。
男性位于直肠前方,女性于子宫前方。
认识膀胱三角区。
(四)尿道。
生殖系统(一)女性:观察卵巢、输卵管、子宫、阴道、外阴的形态。
子宫位于直肠与膀胱之间,前倾前曲,分子宫底,体,颈三部分。
卵巢位于子宫两侧的骨盆侧壁上,卵园型,切面可见发育的卵泡。
第二章 内脏学(消化系统)
![第二章 内脏学(消化系统)](https://img.taocdn.com/s3/m/9251c725482fb4daa58d4b14.png)
1、胃的形态结构 、
前壁: 两 前壁:对向前上面 后壁: 壁 后壁:对向后下面 上缘——胃小弯,其最底处的转角,称角切迹 胃小弯, 两 上缘 胃小弯 其最底处的转角, 缘 下缘 下缘——胃大弯 胃大弯 上口——贲门,即入口 贲门, 两 上口 贲门 下口——幽门,即出口, 幽门, 口 下口 幽门 即出口, 有幽门瓣和幽门括约肌
2.空肠和回肠 空肠和回肠
空肠和回肠盘曲于腹腔中、下部。 空肠和回肠盘曲于腹腔中、下部。 一般而言, 为空肠, 一般而言,上2/5为空肠,占据腹腔左 为空肠 上部。下3/5为回肠,位于腹腔的右下 为回肠, 上部。 为回肠 部分位于盆腔内。 部,部分位于盆腔内。空、回肠之间 无明显的分界, 无明显的分界,但在形态和结构方面 有差异。 有差异。
(六)大肠
1、大肠的分部和形态结构
结肠
盲肠 阑尾
结肠特点
直肠 肛管
(一)大肠的分部和形态结构
大肠长约1.5m,从右髂窝至肛门,可分 ,从右髂窝至肛门, 大肠长约 盲肠、 阑尾、 结肠、 直肠和 肛管五部分 五部分。 为 盲肠 、 阑尾 、 结肠 、 直肠 和 肛管 五部分 。 结肠和盲肠具有三种特征性结构: 结肠和盲肠具有三种特征性结构:
阑尾的位置
3.结肠 (C) (1) 分部 升结肠:右腹外侧区→肝右叶的下方→ 升结肠:右腹外侧区→肝右叶的下方→左前方 横结肠: 横行向左, 横结肠: 横行向左,脾的下方弯行向下 结肠右曲(肝曲) 结肠右曲(肝曲) 结肠左曲(脾曲) 结肠左曲(脾曲)
3、唾液腺 、
开口部位 上颌第二 磨牙相对 的颊粘膜 上 舌下阜 舌下阜及 舌下襞
腮腺
下颌 下腺 舌下 腺
( 二 )咽
(一) 咽的位置和结构 咽位于第1-6颈椎椎体的前方 。 咽位于第 颈椎椎体的前方。 上起 颈椎椎体的前方 自颅底,下至第 颈椎下缘(平环状软骨弓) 下至第6颈椎下缘 自颅底 下至第 颈椎下缘 ( 平环状软骨弓 ) 平面续于食管,是一个上宽下窄、 平面续于食管,是一个上宽下窄、前后略 扁的漏斗形肌性管道。 扁的漏斗形肌性管道。为消化和呼吸的共 用通道。 用通道。 (二) 咽的分部和交通 咽腔以软腭后缘平面和会厌上缘为界, 咽腔以软腭后缘平面和会厌上缘为界 , 自上而下分为三部: 自上而下分为三部: 鼻咽部、口咽部和喉咽部。 鼻咽部、口咽部和喉咽部。
实习指导-内脏学
![实习指导-内脏学](https://img.taocdn.com/s3/m/6bf60603f78a6529647d5310.png)
第8次消化系统一.目的与要求1.熟悉内脏的概念;了解中空性器官和实质性器官的一般形态和构造;掌握胸腹部标志线和腹部分区2.掌握消化系统的组成、功能,消化管的连接关系及上、下消化道的概念3.掌握口腔的境界、分部,咽峡的构成,熟悉唇、颊、腭的结构特点4.掌握牙的形态、构造、排列命名,熟悉牙周组织5.掌握舌的形态和粘膜特征及颏舌肌的作用6.掌握三对大唾液腺的位置及其导管开口部位7.掌握咽的位置、分部、各部结构和交通及咽淋巴环的概念,了解咽壁的构造8.掌握食管的位置、分部、生理性狭窄及距切牙的距离9.掌握胃的位置、形态、分部,熟悉胃的毗邻,了解胃壁的构造10.了解小肠的分部,掌握十二指肠的形态、位置、分部,十二指肠大乳头的位置和十二指肠悬韧带的位置及其临床意义11.掌握空回肠的位置、形态特征12.掌握大肠的分部及结构特点,盲肠和阑尾的位置及阑尾根部的体表投影,结肠分部及各部位置,直肠肛管的位置、形态和粘膜构造特点13.掌握肝的位置、形态、分叶,了解肝的主要功能、体表投影和肝段的概念14.掌握胆囊的位置、形态、功能及胆囊底的体表投影,肝外胆道的组成及胆汁的排出途径15.掌握胰的形态、位置,熟悉其分部及胰液的排出途径二.重点1.口腔的境界、分部2.腭的形态结构、咽峡的组成、腭扁桃体的位置3.牙的形态、构造,舌的形态、舌粘膜结构,颏舌肌起止、位置、作用4.三对大唾液腺位置,导管开口部位5.咽的形态、位置、分部,各部的结构、连通6.食管的位置,三个生理性狭窄部位7.胃的位置、形态、分部、幽门瓣和幽门括约肌8十二指肠位置、分部,十二指肠大乳头位置9.空回肠的位置、形态、结构特征10大肠分部、各部位置,结肠的特点、分部及各部的位置11.直肠位置、矢状面上的两个弯曲,肛管粘膜面结构12.肝的位置、形态结构、体表投影13胆囊和肝外胆道14.胰的位置、形态三.难点1.腭舌弓、腭咽弓、舌乳头、咽峡组成(注意结合活体观察)2.颏舌肌的作用3咽的分部、各部结构、咽淋巴环4.十二指肠大乳头、十二指肠悬韧带,空回肠的孤立淋巴滤泡和集合淋巴滤泡,肛管内面的结构四.实验时间:6学时内脏学内脏包括消化、呼吸、泌尿和生殖四系统。
内脏学医学知识
![内脏学医学知识](https://img.taocdn.com/s3/m/b308d3160166f5335a8102d276a20029bc646358.png)
内脏学医学知识内脏学,又称脏器学或内脏解剖学,是医学中非常重要的一个分支学科。
它主要研究人体内部的各种脏器的结构、形态和功能,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和相互作用。
在临床医学中,内脏学的知识对于医生正确诊断和治疗疾病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我们来了解一下内脏学的基础知识。
人体内部的脏器可以分为很多种,包括心脏、肺、肝脏、胃、肾脏等。
每个脏器都具有独特的形态和结构,并且承担着特定的生理功能。
例如,心脏是人体的泵,负责将血液循环到全身各个部位;肺脏则是呼吸器官,负责氧气的吸入和二氧化碳的排出。
了解每个脏器的位置、形状和功能对于理解人体的生理过程和疾病的发生发展至关重要。
内脏学还研究脏器之间的相互关系和相互作用。
人体内的脏器并不是孤立存在的,它们之间通过血液循环、神经传导等方式相互联系和影响。
例如,心脏通过血液循环将氧气和营养物质输送到各个组织和器官,同时将代谢产物带回肺脏进行排出;肾脏则通过排尿的方式调节体内的水分和电解质平衡。
了解脏器之间的相互关系有助于我们理解疾病的发生机制和临床表现。
内脏学的研究还涉及到脏器的解剖结构和组织学特征。
每个脏器都有特定的形态结构和组织构成,如心脏由心肌组织构成,肾脏由肾单位组成。
了解脏器的解剖结构和组织学特征有助于我们理解脏器的功能和疾病的发生发展。
例如,心脏瓣膜的解剖结构异常可能导致心脏瓣膜病,肝脏的结构异常可能导致肝硬化等。
在临床医学中,内脏学的知识对于医生正确诊断和治疗疾病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通过了解脏器的基本结构和功能,医生可以判断脏器是否正常工作,进而判断是否存在疾病。
例如,通过听诊心脏可以判断心脏是否存在心脏杂音,通过触诊腹部可以判断肝脏是否肿大。
此外,了解脏器的解剖结构和组织学特征,可以帮助医生进行手术操作,如心脏手术、肺脏手术等。
内脏学是医学中非常重要的一个学科,它研究人体内部各种脏器的结构、形态和功能,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和相互作用。
了解内脏学的知识对于医生正确诊断和治疗疾病至关重要。
解剖内脏学大纲
![解剖内脏学大纲](https://img.taocdn.com/s3/m/c3e9e06ba98271fe910ef9e2.png)
内脏学第四章总论【目的要求】1.掌握胸、腹部的标志线和腹部的分区。
2.熟悉内脏的概念、内脏的范围及各系统的主要功能;3.了解内脏系统间以及与身体其他系统之间的关系;内脏的一般结构。
【教学难点】胸、腹部的标志线和腹部的分区。
【教学内容】1.内脏的一般结构。
2.胸部的标志线和腹部的分区。
第五章消化系统【目的要求】1.掌握咽峡的构成;乳牙和恒牙的牙式;唾液腺的位置和导管开口部位;食管的起止、分段、位置及狭窄部位;胃、十二指肠、空肠、回肠、大肠的形态、分部及位置;肝的形态、位置、体表投影,肝蒂的组成及各结构的位置关系,肝外胆道的组成,胆囊的位置、形态、分部、胆囊底的体表投影、胆囊三角的组成、胆总管的位置、开口及胆汁排出途径。
2.熟悉牙的形态结构、颏舌肌的起止、位置和作用;舌的形态结构和粘膜特征;咽的位置、分部、各部的形态结构和交通,咽壁各扁桃体的位置和功能;胰的位置、形态和分部。
3.了解消化系的组成和功能;消化管的组成;食管壁、胃壁的结构;肝段的概念及肝的主要功能;胰的功能。
【教学难点】咽峡的构成;乳牙和恒牙的牙式;颏舌肌的起止、位置和作用;咽的位置、分部、各部的形态结构和交通;直肠的位置、形态结构、肛管的形态结构;肝蒂的组成及各结构的位置关系,肝段的概念。
胆汁排出途径。
【教学内容】一、口腔1.口唇。
2.颊:腮腺管乳头。
3.腭:硬腭、软腭、咽峡。
4.牙:牙的外形;牙的种类和排列;牙组织;牙周组织。
5.舌:舌的形态、舌粘膜、舌肌(颏舌肌)。
6.唾液腺:腮腺、下颌下腺、舌下腺。
二、咽1.咽的位置和形态。
2.咽的分部:鼻咽(咽鼓管咽口、咽鼓管圆枕、咽隐窝)、口咽(腭扁桃体、咽淋巴环)、喉咽(梨状陷窝)。
三、食管1.食管的位置和分部:颈部、胸部、腹部。
2.食管的狭窄部。
3.食管壁的结构。
四、胃1.胃的形态及分布。
2.胃的位置。
3.胃壁的结构。
五、小肠1.十二指肠:位置、形态和分部(上部、降部、水平部和升部四部)。
内脏学
![内脏学](https://img.taocdn.com/s3/m/c907e78da0116c175f0e48d8.png)
第二节 消化管 一,口腔
(2)牙的分类: )牙的分类:
切牙:中切牙,侧切牙 尖牙 磨牙:前磨牙,磨牙
(3)出牙和牙式: )出牙和牙式:
乳牙 20个 恒牙 32个
2,舌 , (1)舌的形态: )舌的形态:
舌根 上面 舌 体 舌尖 舌系带 下面 舌下阜 舌下襞
(2)舌的构造: )舌的构造:
丝状乳头 粘膜 菌状乳头 轮廓乳头 舌肌: 舌肌: 颏舌肌 伸舌
(二)系膜: 系膜: 小肠系膜 阑尾系膜 横结肠系膜 乙状结肠系膜 (三)陷凹 直肠膀胱陷凹 膀胱子宫陷凹 直肠子宫陷凹
目的要求
掌握: 掌握:
1,咽峡的组成;腮腺的位置和导管的开口部位. 2,咽的分部;食管的三个狭窄部位. 3,胃的位置和形态分部. 4,大肠的结构特点和阑尾根部的体表投影. 5,肝的形态,位置和胆囊底的体表投影. 6,胰的位置和胰管的开口部位.
三,食管
(一)位置:上平C6颈椎 位置: 下缘与咽相接,沿脊柱前 方下行,平T11胸椎左侧续 与胃. (二)形态:长约25cm,是 形态: 一前后略扁的肌性管道. (三)生理狭窄: 生理狭窄: 1,与咽相接处. 2,与左主支气管交叉处. 3,穿膈食管裂孔处.
四,胃
(一)形态和分部: 形态和分部:
入口 两口 出口 前壁 形态 两壁 后壁 两缘 上缘 下缘 贲门部 贲门 幽门
胃小弯:角切迹 胃大弯
分部 胃 底 胃 体 幽门管 幽门部 幽门窦
熟悉内脏的实验报告(3篇)
![熟悉内脏的实验报告(3篇)](https://img.taocdn.com/s3/m/37e49decd1d233d4b14e852458fb770bf78a3b85.png)
第1篇一、实验目的1. 了解内脏的概念、范围及各系统的主要机能。
2. 熟悉内脏中空性器官和实质性器官的一般形态和构造。
3. 掌握胸、腹部的标志线和腹部的分区。
4. 熟悉消化系统的组成和功能,消化管的连接关系及上、下消化道的概念。
二、实验原理内脏学是研究人体内脏器官的形态、结构、位置、功能和相互关系的学科。
通过内脏学的学习,可以了解人体内脏器官的基本知识,为临床医学提供理论依据。
三、实验内容1. 胸腹部标志线和腹部分区(1)胸腹部标志线:前正中线、锁骨中线、胸骨线、肋骨线、骼嵴线、骶正中线等。
(2)腹部分区:上腹部、中腹部、下腹部。
2. 消化系统组成和功能(1)消化系统组成:口腔、咽、食管、胃、小肠(十二指肠、空肠、回肠)、大肠(盲肠、阑尾、结肠、直肠、肛管)。
(2)消化系统功能:消化食物、吸收营养、排泄废物。
3. 消化管的连接关系及上、下消化道概念(1)消化管连接关系:口腔与咽、咽与食管、食管与胃、胃与十二指肠、十二指肠与空肠、空肠与回肠、回肠与大肠、大肠与直肠、直肠与肛管。
(2)上、下消化道概念:上消化道包括口腔、咽、食管、胃、十二指肠;下消化道包括空肠、回肠、大肠、直肠、肛管。
四、实验步骤1. 观察人体解剖图谱,了解内脏器官的形态和位置。
2. 标记胸腹部标志线和腹部分区。
3. 观察消化系统各器官的形态、结构和功能。
4. 分析消化管连接关系及上、下消化道概念。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胸腹部标志线和腹部分区(1)标记了胸腹部标志线和腹部分区,为后续实验奠定了基础。
2. 消化系统组成和功能(1)观察了消化系统各器官的形态、结构和功能,了解了消化系统的工作原理。
3. 消化管连接关系及上、下消化道概念(1)掌握了消化管连接关系及上、下消化道概念,为临床医学提供了理论依据。
六、实验总结通过本次实验,我们对内脏器官的形态、结构和功能有了更深入的了解,为后续医学学习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同时,我们掌握了胸腹部标志线和腹部分区,为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了便利。
内脏学、消化系统(彭兴春)
![内脏学、消化系统(彭兴春)](https://img.taocdn.com/s3/m/dad75bd226fff705cc170afd.png)
胆汁排出途径
第八节
胰pancreas
可分为头、 可分为头、 体和尾4 颈、体和尾4部。 胰头位于第 胰头位于第 二腰椎右侧, 二腰椎右侧,被 十二指肠C 十二指肠C形凹 槽包绕。 槽包绕。
副胰管 胰管: 胰管:开 口于十二 指肠大乳 头
Summary
Digestive tube 消化管
• Mouth
内 脏 学
彭兴春
湖北医药学院解剖学教研室
【目的和要求】
掌握消化系统的组成 消化系统的组成。 1.掌握消化系统的组成。 掌握牙的形态结构 颏舌肌的作用, 牙的形态结构, 2.掌握牙的形态结构,颏舌肌的作用,唾液腺的位 置和开口。 置和开口。 掌握咽的位置 分部;食管的分部及狭窄部位。 咽的位置、 3.掌握咽的位置、分部;食管的分部及狭窄部位。 掌握胃的形态 分部及位置。 胃的形态、 4.掌握胃的形态、分部及位置。 掌握大肠 小肠的分部、各部的位置及结构。 大肠、 5.掌握大肠、小肠的分部、各部的位置及结构。 掌握肝的形态 位置、肝外胆道的组成。 肝的形态、 6.掌握肝的形态、位置、肝外胆道的组成。 掌握胰的位置 形态和分部。 胰的位置、 7.掌握胰的位置、形态和分部。
结肠镜检
五、肛管anal canal
肛柱 肛瓣 肛窦 齿状线 白线
齿状线 肛 柱
肛 窦
肛 瓣
内痔 外痔
第七节
肝liver
一、肝的形态
肝上面称膈面, 肝上面称膈面, 膈面 被镰状韧带分为—肝 被镰状韧带分为 肝 左叶、肝右叶。 左叶、肝右叶
肝的下面 称为脏面 脏面, 称为脏面, 有个H形沟, 有个H形沟, 其横沟称肝 门,有肝固 肝右叶 有动脉、 有动脉、肝 管和肝门静 等进出肝。 脉等进出肝。
第二篇 内脏学
![第二篇 内脏学](https://img.taocdn.com/s3/m/5b089c1ef18583d04964594b.png)
组成: 消化管: 上消化道:十二指肠以上的部分。 下消化道:空肠以下的部分。 消化腺:口腔腺、肝、胰、消化 管壁内的许多小腺体,分泌 物借导管排入消化管腔内。 功能:摄取食物、物理和化学消化、吸收。
第一节 消化管
一、口腔
口裂、口腔前庭、固有口腔
㈠ 口唇和颊 唇红、鼻唇沟、人中
平对上颌第2磨牙的牙冠处有一小粘膜突起,有腮 腺管的开口。
8. 后正中线
㈡ 腹部的分区
1. 九分法: 上水平线:两侧肋弓最低点连线。 下水平线:两侧髂嵴最高点的连线。 两条垂直线:两侧腹股沟韧带中点的垂线。 右季肋区 右外侧区 (腰区) 右腹股沟区 (髂区) 腹上区 脐区 腹下区 (耻区) 左季肋区 左外侧区 (腰区) 左腹股沟区 (髂区)
2. 四分法:左上腹、右上腹、左下腹、右下腹
牙周组织:牙周膜、牙槽骨、牙龈。
2. 分类:切牙、尖牙、前磨牙、磨牙。 乳牙:20个,上、下颌、左、右半侧各5个。 恒牙:32个,上、下、左、右半侧各8个。第3磨牙 称迟牙,不萌出者占30%。 3. 牙式: Ⅲ 6 左下颌乳尖牙
右上颌第1恒磨牙
㈤ 口腔腺(唾液腺)
小唾液腺:舌腺、唇腺、颊腺…… 大唾液腺:
1. 腮腺:三角楔形, 浅部和深部,腮腺 管于颧弓下一横指 处越过咬肌前缘处 弯向内侧,穿颊肌 开口于平对上颌第 二磨牙牙冠的颊粘 膜上。
2. 下颌下腺: 下颌体和二腹 肌之间的下颌 下三角内,卵 圆形,腺内侧 发出腺管(下 颌下腺管)开 口于舌下阜。
3. 舌下腺:舌 下襞粘膜深方, 10~15 条舌下 腺小管直接开 口于舌下襞表 面;一条舌下 腺大管开口于 舌下阜。
四、胃
消化管的膨大部分,有 受纳食物和分泌胃液及内分 泌作用。 ㈠ 形态和分部: 前壁: 后壁: 形 态 上缘:胃小弯,角切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内脏总论、消化系统
1、消化系统的组成及上、下消化道的概念。
2、咽峡的围成。
牙的形态、记录牙位的方法,牙周组织的概念。
舌乳头的名称、颏舌肌的作用。
三对大唾液腺的位置和腺管开口的部位。
3、咽的位置、分部、各部的形态结构和交通。
4、食管的位置、分部、狭窄的部位及其距中切牙的距离。
5、胃的位置、形态和分部。
6、小肠的分部,十二指肠的形态、分部及各部的重要结构,十二指肠悬韧带(Treitz韧带)的概念。
空肠、回肠的位置和形态;
7、大肠的分部,盲肠和结肠的形态特点;阑尾的位置、阑尾根部的体表投影。
结肠的位置、分部。
直肠的位置和弯曲,肛管粘膜面的形态特点。
8、肝的形态(分叶、出入肝的结构)和位置;肝外胆道系统的组成;胆囊底的体表投影;胆囊三角;空腹和进食后胆汁的排泄途径。
胰的位置、分部及胰管的开口部位。
综合应用空腹和进食后胆汁的排泄途径;做胃、肠镜需依次经过的消化管道及注意事项。
呼吸系统
1.呼吸系统的组成和功能,上、下呼吸道的概念。
2.鼻旁窦的名称、位置和开口。
3.喉的位置,喉软骨的名称;喉腔内的结构、分部;
4.气管的位置、分部;气管切开的常用部位。
左、右主支气管的形态区别。
5.肺的形态、位置和分叶;(进出肺门结构);
6.胸膜分部和肋膈隐窝的概念。
肺尖和胸膜的体表接影;纵隔的概念和区分。
综合应用:异物易入那侧肺?为什么?
泌尿系统
1.泌尿系统的组成。
2.肾的位置、形态和构造及被膜;
3.输尿管的走行、分部、狭窄及其临床意义;
4.膀胱的位置、形态,膀胱三角;
综合应用:肾盂结石如何排出体外?
生殖系统
1.男性生殖系统的组成。
2.睾丸的形态、结构;附睾的位置、分部。
3.输精管的分部,精索;
4.前列腺的形态、位置;
5.阴茎的形态和构造;男性尿道的分部及形态特点(3个狭窄、3个扩大、2个弯曲)。
6.女性生殖系统的组成。
7.卵巢的形态和位置及固定装置;
8.输卵管的位置、分部及各部形态结构特点。
9.子宫的形态、分部、位置、姿势和固定装置;阴道的位置、形态,阴道穹。
10.乳房的形态和结构。
灵活运用:精子排出体外的途径;卵子排出体外的途径。
会阴、腹膜
1.会阴(广义、狭义)的概念、分区;尿生殖膈、盆膈;
2.腹膜的分部、腹膜腔的概念;腹膜与脏器的关系。
3.小网膜的位置和分部及网膜囊的概念;
1/ 2
4.直肠膀胱陷凹、直肠子宫陷凹、肝肾隐窝的位置和临床意义;灵活运用:腹膜腔积液与穿刺引流部位的选择;
内分泌系统
1.内分泌系统的组成。
2.垂体、甲状腺、甲状旁腺、胸腺、肾上腺的位置及形态。
2/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