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语组课堂观察案例
英语组教研活动典型案例(3篇)
第1篇Introduction:The English Department at [School Name] held a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activity aimed at enhancing the quality of English language teaching and fostering a collaborative environment among teachers. This case study outlines the objectives, activities, outcomes, and reflections of the event.Objective:The primary objective of the教研活动 was to improve the teaching methods and strategies employed by English teachers, promote a culture of continuous professional development, and enhance student learning outcomes.Preparation:Prior to the activity, the department chairperson organized a planning meeting with the English faculty. The following steps were taken to prepare for the event:1. Topic Selection: A topic that was relevant to the current teaching challenges faced by the department was chosen. This year, the focus was on "Innovative Teaching Techniques for Enhancing Student Engagement."2. Resource Allocation: Budget was allocated for materials, resources, and guest speakers.3. Invitations: Teachers were invited to participate in the activity through email and a departmental announcement.4. Agenda Planning: An agenda was created, including sessions on different aspects of innovative teaching, a panel discussion, and a workshop.Activity Description:Day 1:Morning Session - Keynote Speech:A renowned educationalist, Dr. [Name], delivered a keynote speech on the latest trends in English language teaching. The speech emphasized the importance of technology integration, student-centered learning, and the use of authentic materials.Afternoon Session - Workshops:Three parallel workshops were conducted on the following topics:- Workshop 1: "Technology Integration in English Language Teaching"- Workshop 2: "Student-Centered Learning Approaches"- Workshop 3: "Using Authentic Materials in the Classroom"Day 2:Morning Session - Panel Discussion:A panel discussion was held with experts from the field of English language teaching. The panelists shared their experiences and insights on innovative teaching techniques and addressed questions from the audience.Afternoon Session - Peer Teaching Demonstration:Teachers from the department showcased their innovative teaching techniques in a series of peer teaching demonstrations. Each demonstration was followed by a feedback session, allowing participants to exchange ideas and suggestions.Outcomes:Enhanced Teaching Skills: Participants reported a significant improvement in their teaching skills, particularly in the areas of technology integration and student-centered learning.Increased Collaboration: The activity fostered a collaborative environment among teachers, leading to the sharing of resources and best practices.Improved Student Engagement: Teachers observed increased student engagement and participation in their classes after implementing new teaching strategies.Professional Development: The activity provided an opportunity for teachers to reflect on their teaching practices and develop professionally.Reflections:Teacher Feedback: The feedback from the teachers was overwhelmingly positive. Many expressed gratitude for the opportunity to learn from experts and their peers.Impact on Student Learning: Initial observations suggest that the new teaching strategies have positively impacted student learning outcomes.Future Activities: The department plans to continue organizing similar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activities to support the ongoing professional development of its teachers.Conclusion:The English Department's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activity was a resounding success. It not only provided teachers with valuable insights and skills but also fostered a culture of collaboration and continuous improvement. By investing in the professional development of its teachers, the department has set the stage for enhanced student learning and academic success.第2篇Introduction:The English language teaching and research department at XYZ High School recently conducted a教研活动 aimed at enhancing the English language proficiency of students through collaborative inquiry. This case study outlines the objectives, methodology, implementation, and outcomes of the activity, providing insights into how collaborative learning can be effectively integrated into the English language curriculum.Objective:The primary objective of the教研活动 was to foster a collaborative learning environment that encourages students to engage in critical thinking, problem-solving, and language skills development. The activity aimed to:1. Promote active student participation in English language learning.2. Encourage the use of authentic materials and real-life contexts.3. Develop students' speaking, listening, reading, and writing skills.4. Enhance teachers' understanding of collaborative inquiry methods.Methodology:The教研活动 was designed to be a three-week long workshop, involving teachers and students from grades 9 to 12. The methodology followed a blended approach, combining face-to-face sessions with online activities. The steps involved were as follows:1. Pre-activity preparation: Teachers were trained on collaborative inquiry methods and the use of authentic materials. They were also provided with guidelines on how to facilitate group discussions and activities.2. Group formation: Students were divided into mixed-ability groups of four to six members. Each group was assigned a specific topic related to the English language, such as "Cultural Differences," "Global Warming," or "Social Media."3. Inquiry-based learning: Groups were given a set of tasks to complete, which included researching the topic, analyzing relevant texts, and creating a presentation. The tasks were designed to promote critical thinking and encourage students to explore different perspectives.4. Online collaboration: Students were required to use online platforms to share their research findings, discuss their ideas, and collaborateon their presentations. This aspect of the activity aimed to developdigital literacy skills and promote communication across different geographical locations.5. Presentation and feedback: Groups presented their findings to the class, and peer feedback was encouraged. Teachers provided constructive feedback to ensure continuous improvement.Implementation:The教研活动 was implemented as follows:1. Teachers facilitated the initial discussions, ensuring that all students understood the objectives and tasks involved.2. Students conducted research using a variety of resources, including textbooks, online articles, and videos. They also engaged in discussions with their group members to clarify doubts and share insights.3. The use of authentic materials, such as news articles and podcasts, helped students connect the language learning process with real-life contexts.4. Teachers monitored the progress of each group, providing guidance and support as needed. They also facilitated discussions during group meetings to ensure that all members were actively participating.5. Online collaboration tools, such as Google Classroom and Zoom, were used to facilitate communication and collaboration among students.Outcomes:The教研活动 yielded several positive outcomes:1. Increased student engagement: The collaborative nature of theactivity led to increased student participation and enthusiasm for English language learning.2. Enhanced language skills: Students demonstrated improved speaking, listening, reading, and writing skills through the research, discussion, and presentation tasks.3. Development of critical thinking: The inquiry-based approach encouraged students to analyze information, form opinions, and present their arguments, thus enhancing their critical thinking abilities.4. Improved digital literacy: The use of online platforms for collaboration and communication helped students develop their digital literacy skills.5. Teacher development: Teachers gained valuable insights into collaborative inquiry methods and their application in the English language classroom. They also learned to utilize authentic materials effectively to enhance learning experiences.Conclusion:The教研活动 at XYZ High School demonstrated the potential of collaborative inquiry in enhancing English language proficiency. By promoting active student participation, using authentic materials, and fostering critical thinking skills, the activity successfully achieved its objectives. This case study highlights the importance of integrating collaborative learning into the English language curriculum and encourages other educational institutions to adopt similar approaches to improve language learning outcomes.第3篇Title: Enhancing Student Engagement and Language Proficiency through Project-Based LearningDate: March 15, 2023Location: Main School LibraryDuration: 3 hoursParticipants:- 10 English teachers- 1 school administrator- 2 external language expertsObjective:The primary objective of this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activity was to explore and implement project-based learning (PBL) as a strategy to enhance student engagement and language proficiency in the English language classroom.Background:In recent years, there has been a growing interest in PBL as aneffective pedagogical approach that encourages students to take ownership of their learning. The English department at our school had observed a decline in student motivation and language skills,particularly in lower secondary levels. The department believed that PBL could address these issues by providing a more interactive and relevant learning experience.Activity Description:1. Introduction to Project-Based Learning- The session began with a presentation by the school administrator, highlighting the importance of PBL and its alignment with the national curriculum.- Two external language experts shared their experiences with PBL and provided insights into its implementation.2. Workshop on Project Design- Participants were divided into small groups to design a PBL project for a specific grade level.- Each group was provided with guidelines and resources to assist in the design process.- The groups were encouraged to consider the following aspects:- Clear learning objectives- Authentic and relevant tasks- Opportunities for student collaboration- Criteria for assessment3. Group Presentations and Feedback- Each group presented their PBL project to the rest of the participants.- The presentations were followed by a feedback session, where participants provided constructive criticism and suggestions for improvement.- Key points of discussion included:- Ensuring the project is age-appropriate and engaging- Incorporating diverse learning styles and activities- Aligning the project with the school's assessment policy4. Hands-On Practice- To deepen their understanding of PBL, participants engaged in a hands-on activity where they were asked to complete a short PBL task.- This task involved researching a cultural festival and creating a presentation to share with the class.- Participants were given a limited amount of time to complete the task, simulating the time constraints faced by students in the classroom.5. Reflection and Planning- After the hands-on activity, participants reflected on their experiences and discussed how they could incorporate PBL into their own teaching practices.- Each participant developed a personal action plan detailing the steps they would take to implement PBL in their classroom.6. Closing Remarks and Evaluation- The session concluded with a summary of the key takeaways and an evaluation of the activity.- Participants were asked to provide feedback on the workshop, highlighting what they found most beneficial and suggesting areas for improvement.Outcomes:- Increased Awareness: Participants gained a deeper understanding of PBL and its potential benefits for student learning.- Improved Project Design: The feedback and collaboration during the workshop led to the development of well-structured and engaging PBL projects.- Enhanced Collaboration: The activity fostered a collaborative environment among teachers, encouraging the sharing of ideas and best practices.- Actionable Plans: Participants left the workshop with actionable plans to implement PBL in their classrooms, leading to a more interactive and student-centered learning environment.Conclusion:The English department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activity on PBL was a successful endeavor that not only enhanced the teachers' knowledge and skills but also provided a framework for improving student engagement and language proficiency. By embracing PBL, the English department is poised to create a more dynamic and effective learning experience forall students.。
英语教研活动听评课记录
活动时间:2023年11月15日活动地点:XX中学英语组办公室活动主题:基于核心素养的英语阅读教学策略探讨参与人员:英语教研组全体教师听课教师:张老师授课班级:八年级(2)班一、课堂基本情况本次教研活动由张老师执教八年级(2)班的英语阅读课。
课程内容为《牛津英语》八年级上册Unit 5 Reading部分,主题为“Diana: The People's Princess”。
张老师采用多媒体教学手段,结合图片、视频等多种资源,引导学生进行深度阅读,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批判性思维。
二、课堂观察记录1. 导入环节:- 张老师通过展示Diana王妃的图片和视频,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出本节课的主题。
- 利用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如:“What do you know about Diana, Princess of Wales?”,为后续阅读做铺垫。
2. 阅读环节:- 张老师采用分段阅读的方式,让学生在阅读过程中注重细节,理解文章大意。
- 通过提问、小组讨论等方式,引导学生分析人物性格、事件发展等,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 利用多媒体展示相关图片和视频,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文章内容。
3. 巩固环节:- 张老师设计了多种形式的练习,如填空、选择题、简答题等,巩固学生对文章内容的理解。
- 鼓励学生用英语进行口头表达,提高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
4. 总结环节:- 张老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总结Diana王妃的生平事迹,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
- 提出思考性问题,引导学生对文章内容进行批判性思考,如:“What can we learn from Diana’s life?”三、评课意见1. 优点:- 张老师的教学设计合理,教学方法多样,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 注重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批判性思维,提高学生的英语素养。
- 课堂气氛活跃,学生参与度高,教学效果良好。
2. 不足:- 部分学生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不够深入,需要教师在课堂上给予更多引导。
初中英语组教研记录(3篇)
第1篇一、教研活动时间:2022年10月15日二、教研活动地点:学校会议室三、教研活动主题:探讨初中英语课堂有效教学策略四、参加人员:初中英语组全体教师五、教研活动内容:1. 开场致辞教研活动开始,由教研组长张老师致辞,她强调了本次教研活动的重要性,希望大家能够积极参与,共同探讨提高英语课堂效率的方法。
2. 课堂观察与反馈(1)课堂观察本次教研活动首先由李老师展示了一节英语阅读课。
课后,全体教师对李老师的课堂进行了观察与反馈。
(2)反馈内容张老师首先对李老师的课堂进行了总结,肯定了李老师在教学过程中的优点,如教学目标明确、课堂气氛活跃等。
然后,其他教师分别就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了反馈:①教学内容的处理:部分教师认为李老师在处理教学内容时,可以适当增加一些与生活实际相关的例子,以提高学生的兴趣;同时,对一些较难理解的知识点,可以适当降低难度,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
②教学方法:有教师提出,李老师在课堂教学中,可以适当增加一些小组讨论、角色扮演等活动,以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和积极性。
③课堂纪律:有教师认为,在课堂教学中,李老师应加强对课堂纪律的管理,避免学生分心。
3. 教学策略探讨针对以上反馈,全体教师就提高英语课堂效率的教学策略进行了探讨。
(1)教学目标设定教师们一致认为,在教学过程中,要明确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本节课的学习重点和难点,从而提高学习效果。
(2)教学方法创新教师们认为,在课堂教学中,要不断创新教学方法,如采用多媒体教学、情景教学、游戏教学等,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3)课堂互动教师们提出,在课堂教学中,要加强师生互动、生生互动,让学生在互动中提高英语口语表达能力。
(4)作业布置与批改教师们认为,作业布置要合理,既要满足巩固知识的目的,又要兼顾学生的个体差异。
同时,教师要及时批改作业,对学生的错误进行纠正和指导。
4. 教研总结最后,张老师对本次教研活动进行了总结,她表示,通过本次教研活动,大家对提高英语课堂效率的教学策略有了更深入的认识。
英语课堂观察
英语课堂观察引言本文为对英语课堂的观察报告。
观察的班级为初三年级的一班,共有40名学生。
通过观察课堂教学情况,收集学生反馈,并对教学实施提出一些建议。
观察目的通过观察英语课堂,旨在了解以下方面情况:- 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是否针对学生的研究需求;- 学生参与度和注意力是否高;- 教师是否能够有效激发学生研究兴趣;- 教学过程中是否存在问题或改进的空间。
观察内容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教师在本次观察中使用了多种教学方法,包括讲解、互动问答、小组合作等。
通过观察和学生反馈,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相对适应学生的研究需求,学生能够较好地理解和掌握知识。
学生参与度和注意力观察中发现,大部分学生表现出较高的研究参与度和注意力集中程度。
他们积极回答问题、参与讨论,并能够与教师和同学进行有效的互动。
然而,部分学生在课堂上表现较为被动,需要更多的引导和鼓励。
教师激发研究兴趣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运用了多种教学手段,如多媒体展示、实例讲解等,激发了学生的研究兴趣。
观察中发现,学生对课堂内容表现出较高的兴趣和积极性,表现出较好的研究动力。
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改进空间观察中发现,部分学生对某些研究内容理解不够深入,需要加强巩固训练。
此外,教师在布置作业时,应更加具体明确要求,以确保学生的作业质量和理解程度。
建议基于观察结果和学生反馈,提出以下建议:1. 教师可以进一步创学方法,引入更多互动性强的活动和游戏,提高学生的研究积极性。
2. 针对部分学生理解不够深入的问题,教师可以增加针对性的复和训练,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知识。
3. 教师在布置作业时,应明确任务要求,让学生更清晰明确作业的目标和内容,以提高作业质量和效果。
结论通过本次观察,我们可以得出以下结论:- 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相对适应学生的研究需求;- 大部分学生表现出较高的研究参与度和注意力集中程度;- 教师能够有效激发学生的研究兴趣;- 部分学生对某些研究内容理解不够深入,需要加强巩固训练。
小学英语组课堂观察活动实施方案
小学英语组课堂观察活动实施方案一、活动目标1. 提高学生的英语听说能力。
2. 促进学生与老师之间的互动和交流。
3. 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4. 增强学生对英语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
二、活动时间与地点1. 活动时间:每周一次,每次持续60分钟。
2. 活动地点:小学英语课堂。
三、活动内容1. 第一阶段:学生自我介绍(1)要求学生准备一段自我介绍的英语口语材料。
(2)学生逐个上台进行自我介绍,并互相进行问答。
(3)老师根据学生的表现进行点评和指导。
2. 第二阶段:小组互动讨论(1)根据一些话题或问题,把学生分成小组进行讨论。
(2)每个小组选择一名代表发表意见,并互相交流和辩论。
(3)老师主持讨论,引导学生思考和表达观点。
3. 第三阶段:角色扮演活动(1)根据一些场景,让学生分成小组进行角色扮演。
(2)每个小组选择一种角色扮演,并进行表演和对话。
(3)老师评估学生的表现,并提供反馈和建议。
4. 第四阶段:团队比赛活动(1)把学生分成若干个团队进行比赛。
(2)每个团队选择一种英语口语活动(如猜词游戏)进行比赛。
(3)老师评估团队的表现,并进行排名和颁奖。
四、活动流程1. 第一阶段:学生自我介绍9:00-9:10 学生准备自我介绍9:10-9:30 学生上台进行自我介绍9:30-9:40 老师点评和指导2. 第二阶段:小组互动讨论9:40-9:50 老师宣布讨论话题或问题9:50-10:00 小组进行讨论和交流10:00-10:10 代表发表意见,互相交流和辩论10:10-10:20 老师点评和指导3. 第三阶段:角色扮演活动10:20-10:30 老师宣布角色扮演场景10:30-10:45 小组准备并进行角色扮演10:45-10:55 角色扮演表演和对话10:55-11:05 老师评估和提供反馈4. 第四阶段:团队比赛活动11:05-11:15 老师宣布团队比赛活动11:15-11:30 团队准备并进行比赛11:30-11:40 老师评估团队表现11:40-11:50 排名和颁奖五、活动评估1. 学生口语表达能力的提高情况。
初中英语课堂观察记录
让学生比较3a, 3b两段notes,发现区别
讲解如何写notes
听
第三次记录:
让学生再看前面两个房间图片,进行情感教育:Keep your room clean and tidy.
让学生听妈妈和孩子对话录音〔录音较快〕,转写成信件形式的note
再次播放,让学生完成
学生填写,有一定困难
Victor答复
让学生再次阅读课文,判断四个语句正误
四名学生分别说出答案
让学生四人一组,读课文,根据课文内容,画出丧失的物品
学生单独完成
学生认真画画
画的要求对本班是否合理?是否可以取舍?
当学生说The watch under the bed.时老师带全班说The watch IS under the bed.
展示一份note
教师进行小结
布置作业Draw your ideal room and describe it.
第四次记录:
时间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建议与评论
第二节
展示美丽的房间照片
Wh师拿出自己的backpack放在课桌上
让学生猜测内容,
math book, Japanese book, CD
五个语句,一个学生说The flowers on the table.
应指导学生如何看,比方按照课件
如何建构共同基础,克服两极分化
呈现陈阳给陈光信,让学生补全
My _____ is ________.
补全,很快完成
学生朗读补全信件,语调不够达意,没有升调
全部动词be都给出,但这恰恰是学生困难,重点训练实义词还是功能词
不到一分钟对话,找搭档花了半分钟,回到座位又是半分钟。
高一英语教研活动评课(3篇)
第1篇一、活动背景为了提高高一英语教学质量,促进教师专业成长,我校英语教研组于2023年10月27日组织了一次高一英语教研活动。
本次活动以“课堂观察与教学反思”为主题,旨在通过观摩优秀教师授课,促进教师间的交流与合作,共同探讨提高英语教学效果的方法。
二、活动内容1. 课堂观摩:本次活动邀请了高一英语组优秀教师张老师进行公开课展示。
张老师执教的是人教版高一英语Unit 4 Shopping的第一课时。
课堂上,张老师以“Shopping”为主题,通过图片、视频、歌曲等多种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活动。
2. 评课环节:课后,教研组成员对张老师的课堂教学进行了评课。
首先,大家肯定了张老师的教学优点,如教学目标明确、教学设计合理、教学方法多样、课堂气氛活跃等。
同时,针对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大家也提出了中肯的建议。
三、评课内容1. 教学目标明确:张老师在教学设计中,将教学目标设定为:学生能够掌握“Shopping”相关词汇和句型;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简单的购物对话;培养学生良好的购物习惯。
2. 教学设计合理:张老师的教学设计环环相扣,层层递进。
从导入环节的图片展示,到新授环节的词汇和句型教学,再到巩固环节的对话练习,每个环节都紧密相连,使学生能够更好地掌握所学知识。
3. 教学方法多样:张老师采用了多种教学方法,如直观教学法、情景教学法、任务型教学法等。
通过图片、视频、歌曲等多种教学手段,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了课堂效率。
4. 课堂气氛活跃:张老师善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鼓励学生大胆发言,积极参与课堂活动。
课堂上,学生们的学习热情高涨,课堂气氛活跃。
5. 存在的问题及建议:(1)课堂提问不够深入:张老师在课堂上主要采用封闭式提问,学生回答问题的机会较少。
建议教师在课堂提问时,尽量采用开放式提问,引导学生进行深入思考。
(2)课堂评价不够具体:张老师在课堂评价方面,主要关注学生的语言输出,而对学生的情感态度、学习习惯等方面的评价较少。
初中英语教研评价案例(3篇)
第1篇一、案例背景随着我国教育改革的深入推进,英语教育在初中阶段的重要性日益凸显。
为了提高初中英语教学质量,我校英语教研组积极开展教研活动,旨在通过集体备课、课堂观摩、教学反思等方式,提升教师的专业素养和教学水平。
本文以我校英语教研组的一次教研评价活动为例,探讨如何通过教研评价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二、案例描述1. 研究主题本次教研评价的主题为“提高初中英语课堂教学效率”。
2. 研究对象我校英语教研组全体教师。
3. 研究方法(1)课堂观摩:教研组成员共同观摩一节英语课,观察教师的教学方法、学生参与度、课堂氛围等方面。
(2)教学反思:教师根据课堂观摩情况,结合自身教学实践,进行教学反思。
(3)问卷调查:对全体学生进行问卷调查,了解学生对英语课堂的满意度。
4. 研究过程(1)课堂观摩教研组成员共同观摩了我校一位年轻教师的英语课。
在观摩过程中,教师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如小组合作、角色扮演等,使课堂氛围活跃。
同时,教师关注学生的学习进度,及时调整教学策略。
(2)教学反思观摩课后,教研组成员对课堂进行了深入讨论。
大家一致认为,教师的教学方法值得借鉴,但在以下几个方面仍有提升空间:①课堂导入环节可以更加新颖,吸引学生注意力。
②课堂互动环节可以增加,提高学生的参与度。
③课后作业布置应多样化,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
(3)问卷调查针对全体学生,我们开展了问卷调查。
调查结果显示,学生对英语课堂的满意度较高,但在以下方面仍有改进空间:①部分学生反映课堂氛围较为紧张,希望教师能够更加轻松地与学生互动。
②部分学生认为课后作业量较大,希望教师能够适当调整。
5. 研究结果通过本次教研评价,我们发现:(1)教师的教学方法基本符合新课程理念,但在课堂导入、互动环节等方面仍有改进空间。
(2)学生对英语课堂的满意度较高,但在课堂氛围、作业量等方面仍有改进空间。
6. 改进措施(1)教师应注重课堂导入环节,采用新颖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英语课堂观察案例
英语课堂观察案例教学主题:My family 我的家庭教学观念(理念):深化主题文本再构(一)观察目的:课堂观察作为研究课堂的最基本的、也较为微观的科学方法,其实质就是改善教学研究方法,提高课堂教学效益、提升教师专业品质。
(二)观察点的确定及理由:由于是初次尝试课堂观察,老师们针对自己感兴趣的,平时教研活动接触最多的,容易懂的,易操作的观察点。
再加之观察者人数不多,因此每一位观察者选择了一个观察点。
(三)观察结论:在上课老师的课后反思中她提出了15个问题,其中理解性问题占9个。
时间集中在课堂开始的25分钟。
在每个问题中,举手人数一般在6到7人。
学生比较固定,偶尔增加1到2个学生参与进来。
通过对本维度的互动环节的观察,和这些数据能够清楚的说明一些课堂上的问题。
并且对此现象进行了如下具体分析:在热身环节没有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学生碍于公开课的原因,在课堂上显现出来较平时教室中更为拘谨;设置问题较单一,分层不明显。
教师的问题设置主要是针对故事剧情的理解性问题对故事剧情发展有推动作用,对大部分学生来说回答较为困难。
只有部分优生能回答问题。
对于不同层度的学生教师没有设置教简单,而且有针对性的问题;安排学生自主学习的机会较少,学生缺乏独立思考和合作学习的时间和学习机会从而使学生没有自信独立回答教师提出的较难问题。
在以后设计课堂的时候应该要考虑到学生的参与度,在设计提问环节的时候就应该把问题的难度,层次,要解决的问题和针对的学生水平做一个量化的分析,这样才不至于提问只能针对个别学生而导致参与度不够的情况发生。
教师的教学方式应该慢慢放手提供学生更多的机会自主学习改变大部分由个人回答问题的局面而通过自主学习实行集体回答问题,降低学生的心理压力。
通过本课的观摩,其实本课的亮点也十分明确,在课堂中冯老师采取了三种教学形式,1. 教授 2. 同桌讨论3. 四人小组讨论活动。
其中2、3 为学生自主学习占课堂时间的1/3。
小学英语课堂观察表(四表)
小学英语课堂观察表(1)
教学互动的观察记录
教学互动数据分析及建议:
设计意图:以数轴的形式来统计各种互动方式中学生参与的人数,可以直观地看到参与的人数、从而便于分析活动参与的广
度和有效性,互动方式可根据每节课具体情况添加记录。
观察记录与分析将有利于教师从学生对互动的反应及目标达成的指向性方面,更好的调整教学案,并有针对性的指导学生更有效地参与课堂学习活动。
小学英语课堂观察表(2)
设计意图:通过对教师评价语言、过渡语、语言问题几方面内容和次数的观察与记录,分析反馈教师课堂语言准确性、丰富性、激励性、趣味性等,引导教师提高自己的教学语言素质。
小学英语课堂观察表(3)
设计意图:通过对课堂中学生对教材的学习时间、学习方式进行观察,分析与总结教材的使用在课堂教学的地位。
小学英语课堂观察表(4)
教学资源使用情况观察记录
设计意图:通过观察记录学生对教学资源的反应,分析总结教学资源对学生的学习是否有帮助。
便于教师从学生的反应及目标达成两方面,更好运用整合教学资源,在教学资源的选择上达到最优化。
课堂观察记录与分析小学英语
在练习中,让同学互评,看看哪一组最出色,老师给表现最好的一组予以鼓励。总之,要多想些方法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并及时给出恰当的评价。
正如新课标所强调的,传统课注重机械传授,忽略了体验与参与。在本课的教学过程中,教师设计了多种多样的游戏活动。活跃了课堂气氛,同时也锻炼了学生观察、记忆和快速反应的能力。这种方式和传统的区别在于,学生参与的面教大,学生的注意力指向性强,不容易让没有轮到的学生开小差,从而达到复习巩固新课内容的功效。
在Let'sdo部分,可以
然后教师继续提问:Where do we have computer classes?引导学生说出:In the computer room。
教师出示本单元的图片,说,This is the computer room.
教授其余几个生词。
听录音,跟读、模仿。
教学句型“Do you have a„?”时可从陈述句“We have„”中衍生问句。让学生听录音并跟读,教师还可设计一些简单问句检查学生对于对话的理解程度。学生A问同桌:Do you have a„?同桌回答。
用情景模拟可以提高孩子的学习兴趣,锻炼他们的生活能力,掌握语言。看字帖画检查学生新单词的掌握情况,也教会孩子巧记单词的方法。
如果用猜谜语的形式引入,学生猜出谜底后,就自然的引出新单词,课件出示相应的图片和单词,进行教学。这样比较自然。在讲授Let’s do部分的时候,在老师于学生对话练习后,可让学生分组进行对话练习,也可结合自己学校情况进行练习。
课堂观察记录与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析
学员姓名
*****
学员单位
***小学
观察时间段
40分钟
初中英语组教研活动记录(3篇)
第1篇活动时间:2022年3月15日活动地点:学校多功能厅活动主题:提高初中英语教学质量,促进学生英语素养全面发展一、活动背景随着我国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英语教学作为一门重要的学科,其重要性日益凸显。
为了提高我校初中英语教学质量,促进学生英语素养的全面发展,我校英语组于2022年3月15日开展了教研活动。
本次活动旨在通过集体备课、教学经验分享、教学研讨等方式,提升教师的教学水平,优化教学方法,为学生的英语学习提供更优质的教育资源。
二、活动内容1. 集体备课活动伊始,各年级英语教师针对本学期即将进行的教学内容进行了集体备课。
在备课过程中,教师们共同探讨了教材的重难点,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制定了分层教学策略,并对课堂活动设计、作业布置等方面进行了深入交流。
2. 教学经验分享为了提高教师们的教学水平,本次活动邀请了具有丰富教学经验的教师进行经验分享。
分享内容包括:(1)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们分享了多种教学方法,如游戏教学、情境教学、任务型教学等,旨在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英语。
(2)如何提高学生的英语口语能力:教师们介绍了口语训练的方法,如角色扮演、小组讨论、英语角等,鼓励学生在实际生活中运用英语,提高口语表达能力。
(3)如何进行分层教学:教师们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制定了分层教学策略,使每个学生都能在课堂上得到充分的发展。
3. 教学研讨在集体备课和经验分享的基础上,教师们针对以下问题进行了研讨:(1)如何提高学生的英语听力水平?(2)如何培养学生的英语阅读能力?(3)如何优化英语课堂活动设计?(4)如何提高英语作业的有效性?教师们结合自身教学实践,提出了许多切实可行的建议,如:(1)利用多媒体资源,提高学生的听力水平;(2)开展阅读活动,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3)设计趣味性、互动性强的课堂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4)关注学生的个性化需求,布置分层作业,提高作业的有效性。
英语课堂观察记录模板
Sample 1 (参见鲁子问的课堂观察记录)课堂观察记录时间:地点及班级:教材:教学章节:执教教师:听课人:Sample 2“He’s a doctor”听课记录及评议执教班级:一(5)班执教时间:20 年月日Step1 Warm up (5’)1. GreetingSing a song: Good morning.【评:开头,请几个孩子和老师用歌曲形式交流互动,简洁自然。
】2. Daily English1) How are you today?I’m happy/sad/sick/very well/very e xcited.2) What’s the weather like today?Is it rainy?3) What day is it today/yesterday/tomorrow?Ask some pupils to count the seven daysListen to the tape and sing a song: Days of the week.4) How old are you?5) Where are you from?6) Which school/class are you in?7) Who is your friend/ mother/father?8) Where is he/she?9) Do you love your father/mother?Lead in the answer: I love my fother/father.【评:让孩子到家长身边,介绍:This is my father/mother. I love my father/mother.大大增加了学生回答问题的热情,学生争着发言,课堂气氛活跃。
】3. Invite 3 pupils to the front to introduce themselves.【评:作自我介绍的学生有的大方自信,还有的声音比较小,比较害羞。
英语作文课课堂观察记录
开场与引入英语作文课在上午九点准时开始。
老师以一段生动的英语故事作为引入,迅速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
她清晰地阐述了本节课的目标:学会如何撰写一篇结构完整、内容丰富的英语议论文。
在简短的介绍后,老师开始引导学生讨论作文主题,激发了学生的思考兴趣。
English composition class began promptly at 9:00 am. The teacher started with a vivid English story as an introduction, quickly capturing the students' attention. She clearly stated the objective of this lesson: to learn how to write a well-structured and content-rich English argumentative essay. After a brief introduction, the teacher began guiding the students to discuss the topic of the composition, sparking their interest in thinking.师生互动与教学方法在师生互动环节,老师鼓励学生自由发表观点,并巧妙地用英语进行引导。
她不断提出问题,激发学生深入思考,同时及时给予积极的反馈。
教学方法多样,包括小组讨论、角色扮演和即兴演讲等,这些活动不仅提高了学生的英语口语能力,还有效地促进了他们批判性思维的发展。
In the teacher-student interaction segment, the teacher encouraged students to freely express their views and skillfully guided them in English. She continuously posed questions to stimulate deep thinking and provided timely positive feedback. The teaching methods were diverse, including group discussions, role-playing, and improvisational speeches. These activities not only improved the students' English speaking skills but also effectively promoted the development of their critical thinking.学生参与度与课堂氛围学生们在课堂上表现出高度的参与度。
课堂观察记录-初中英语1精编版
Lost and found Unit 1 Whose bag is it?时间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建议与评论 2分钟问候学生 导入课文主题:展示一个小包,询问里面的物品是谁的 Whose pen is this? Is this yours, Bill? Is this yours, Mike? Take care of your things. Is this yours, Victoria?问候老师No, it isn ’t mine.Let me have a look. Oh,it ’s mine. Yes, it ’s mine.生活导入2分钟展示物品,看是谁丢的,让学生说出物品和单词,让学生说出物品,说单词看图,读单词 看图,说单词有层次,起到支架作用2分钟让学生听录音,看这些物品是谁的,展示问题,让学生先读问题,播放录音看、读问题语句 听录音明确检查学生是否理解问题3分钟 请举手学生说出答案举手说出答案,全部正确 全班集体补充答案2分钟让学生听另一段录音,请一位学生先朗读问题,播放录音Does the teacher give everything back to the owners?一个学生朗读问题,让学生听录音,有学生回答Yes, 有学生回答No 第二个问题有难度,为下一环节做铺垫 3分钟答案不确定,让学生再听录音,确认答案 播放录音,说出答案听录音 听3分钟 让学生听录音,把物品与物主连线,展示案例,播放录音 听,理解回答要求,听 展示案例是很好的支架 2分钟检查答案 Say it again.The tapes is Daming ’s. The tapes areDaming ’s. ……非常正面的纠错5分钟让学生录音,跟读,注意语音语调,尤其是crayon 等 播放录音听录音,跟读,模仿总体不错活动指向非常明确 3分钟让学生两人一组朗读对话,注意语音语调两人一组朗读对话 跟读一遍就结对朗读,对于困难学生可能有难度,尤其是错误语音语调没有得到纠正,若有意识就困难部分语句进行检查和训练,可能更好,后面的问题更说明其必要性2分钟让学生两人一组朗读对话,一人扮演Ms Li ,另一人扮演Daming, Lingling, Tony ,指导tape, crayon 读音 第一对学生展示朗读第一部分,流利,少量语音困难,第二组继续朗读第二部分可以四人扮演,让更多学生参与 3分钟询问Who can find his things quickly? 老师提醒学生通过对话发现,Tony. He has his name on his wallet.四个学生回答四种不同答案,第四个学生说出答案 可利用此进行心智发展活动 2分钟 借用对话中老师的语句,进行生活习惯教育集体朗读老师的话3分钟让学生找出对话中下列结构语句下线Whose …? It is …/They are … Are they/these …? Yes …/No … Is it/this …? Yes …/No …阅读对话,找语句,划线 归纳功能语句结构 2分钟让学生按顺序一一说语句,一人一句 说语句 学生说crayon 有困难1分钟引领学生总结key words ,让学生用mine …代替my bag my bag mine your eraser yours …应教师要求说出mine 等词 1分钟 展示对话结构,让学生补全词 全班补全Whose, yours, his …1分钟结束总评General Comments 值得我学习之处: 学生完全掌握相关语言非常精致的活动过程,环节犬牙交错,前后呼应,非常有效教学活动干净,利落,指向明确,不浪费学习时间和精力训练非常充分,有层次教师语言素质高,课堂驾驭能力强我可能会调整两点:1、注重把小学的听说能力迁移为读写能力,把流利迁移为准确,说到写是一种根本性的发展,充分基于小学基础,快速发展基本语法结构的准确读写能力2、采用任务驱动,因为有驱动的学习,成效更加显著另外,若需要调整教学时间,我可能会:1、对于对话课文,按照教材设计的Listen and read.采取打开书听录音的方式,这样可以听课文一次就完成对话理解,不用花将近20分钟时间完成对话课文的听力理解。
小学英语教育观察法案例(2篇)
第1篇一、背景随着我国对外开放的不断深入,英语作为一门国际通用语言,其重要性日益凸显。
小学英语教育作为基础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培养学生的英语素养和终身学习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为了提高小学英语教育质量,本文将以某小学为例,运用观察法对小学英语教育进行观察和分析,旨在为小学英语教育提供有益的启示。
二、观察对象与方法1. 观察对象:某小学一年级英语课堂2. 观察方法:课堂观察、学生访谈、教师访谈三、观察内容与分析1. 课堂观察(1)课堂氛围观察发现,该小学一年级英语课堂氛围较为活跃。
教师通过创设情景、游戏等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活动。
例如,在教授新单词时,教师带领学生进行角色扮演,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掌握单词。
(2)教学方法观察发现,该教师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如情景教学法、游戏教学法、合作学习法等。
例如,在教授英语字母时,教师通过制作字母卡片,让学生进行拼图游戏,使学生在游戏中学习字母。
(3)教学评价观察发现,该教师注重过程性评价和形成性评价。
在课堂活动中,教师关注学生的表现,及时给予表扬和鼓励。
同时,教师通过作业、测试等方式,对学生的学习成果进行评价。
2. 学生访谈通过对学生的访谈,了解到以下情况:(1)学生对英语学习的兴趣较高,愿意积极参与课堂活动。
(2)学生在课堂活动中表现良好,能较好地掌握所学知识。
(3)学生对教师的教学方法较为认可,认为教师的教学方式生动有趣。
3. 教师访谈通过对教师的访谈,了解到以下情况:(1)教师具备较高的专业素养,能够熟练运用英语教学技巧。
(2)教师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针对不同学生的学习特点进行教学。
(3)教师注重课堂氛围的营造,力求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英语。
四、结论与启示1. 结论通过对某小学一年级英语课堂的观察和分析,发现该课堂氛围活跃,教学方法多样,教学评价合理。
学生在课堂活动中表现良好,对英语学习充满兴趣。
2. 启示(1)关注课堂氛围的营造,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My family”课堂观察案例教学主题:My family 我的家庭教学观念(理念):深化主题文本再构观察教师:南坪实验小学洋世达校区英语组全体成员【观察目的】(一)观察目的:课堂观察作为研究课堂的最基本的、也较为微观的科学方法,其实质就是改善教学研究方法,提高课堂教学效益、提升教师专业品质。
(二)观察点的确定及理由:由于是初次尝试课堂观察,老师们针对自己感兴趣的,平时教研活动接触最多的,容易懂的,易操作的观察点。
再加之观察者人数不多,因此每一位观察者选择了一个观察点。
【观察对象】经过再三讨论,四位观察者确定的观察点如下:万玲:以学生学习——倾听——有多少学生能倾听老师的讲课?能倾听多少时间?有多少学生能倾听同学的发言?(1个观察点)吴琳:以崔教授的课堂评价中的维度, “课堂文化中的民主58点”:学生参与课堂教学活动的人数,时间怎样?课堂气氛怎样?作为我的观察视角(1个观察点)王雪:学生学习—互动—学生的互动习惯怎么样?出现了怎样的情感行为?(1个观察点)张丹:学生学习→互动”→第8看点—参与提问/回答的人数、时间、对象、过程、质量如何?。
(1个观察点)我组教师通过以上这些角度对冯茜老师所执教的是四年级人教版上册U6 My Family的第四课时《The Wizard of OZ》进行了课堂观察。
【课前会】(一)冯茜老师说课1.内容主题这堂课是PEP英语Unit6 话题是My family 我的家庭。
本单元主要内容是介绍自己家庭的人数,有哪些人和这些人的职业。
本课主要是以童话为背景,让学生在语境中运用单元已学话题,在故事中感知如何爱自己的家人。
2.学生情况本次上课我所执教的是4年级学生。
班上共有40名学生。
学生英语基础较好,学生对英语感兴趣,乐于学习,喜欢创新。
所以在主题中加入了的童话的元素,提高学生的兴趣,深化主题并培养学生积极思考的好习惯。
3.目标定位本节课的学习目标有5个大目标,9个小目标:(1)语言知识目标:①了解故事《绿野仙踪》中的人物并能正确说出单词:②在故事语境中运用句型;③能在语境中理解句子,并能正确的读出句子,在进行灵活运用。
(2)语言技能目标:①能在动画和图片的提示下听懂小故事《绿野仙踪》并对提问做出反应②能听懂故事人物对自己家庭的介绍句子和段落。
③能识别语段中句子之间的关系。
④能在教师帮助下表演《绿野仙踪》这个故事。
(3)学习策略目标:①培养学生在在学习中积极思考,主动探究,善于发现语言规律并能运用规律举一反三。
②发挥自己的想象力积极运用所学英语进行表达和交流。
(4)情感态度目标:通过故事的学习和表演,在四个故事人物身上体会到通过陪伴、分享、帮助和保护等方式来爱自己的家庭,为自己的家人做事。
(5)文化意识目标:了解美国经典童话《绿野仙踪》4.教学设计1.Warming-up热身:sing a song ‘The family ’学生唱歌热身,通过歌曲复习家庭成员单词,渲染家庭气氛。
(1)Presentation呈现:通过人物Sarah介绍自己家庭成员表演的家庭秀,引出故事《绿野仙踪》。
Sarah的家人分别扮演了绿野仙踪里的四个人物- 想回家陪妈妈的桃乐丝Dorothy, 希望和家人分享感情的铁皮人Tim man ,想变聪明为家人帮忙的稻草人Scarecrow 和想变强壮保护家人的狮子Lion。
他们一起去找魔法师寻找自己需要的东西。
(2)Practice 操练:①通过四个人物对自己家庭的介绍阐述自己去找魔法师的原因。
呈现句子:听故事给句子排序并找出关键问题引出句型。
②四个人物找到魔法师Oz 并说出自己的愿望,并猜测Oz魔法师给出的答案。
学生通过句型自己说出愿望I want to …to …并发挥想象(3)Production 输出小组练习扮演故事中的角色,并演出故事。
(4)Progress 提高①猜想故事中的人物的结局,故事如何发展。
②回想故事中的人物对自己家庭做的事情,想想自己如何来爱自己家人和保护自己的家庭。
在四个故事人物身上体会到通过陪伴、分享、帮助和保护等方式来爱自己的家庭,为自己的家人做事。
(二)商定观察点我校这四位英语老师为了最大限度的不干扰孩子正常的学习,再由于课程室的特殊布置,这四位老师位置的选定在正对黑板的左侧方,以及后排观察。
讲台的左侧。
【课中观察】执教前。
冯茜老师和观课者于上课前进入教室,学生在班主任老师的带领下,依次进入课程室,而后进行课前谈话。
执教中。
各位教师根据自己选择或开发的观察表进行记录,有数据的记录,也有根据自己的需要记录师生对话、学生听讲情况、教学细节、及时反思等。
学生在表演环节,观察者的位置有发生变化,尽量靠近自己需要观察的学生,观察他们的准备、表情、动作等。
执教后。
进行课后会议,讨论自己观察结果以及自己的反思,小组同伴各自分析观察结果,最后组内给出一个观察结论。
【课后会】(一)冯茜老师课后反思在本课中我提出了15个问题,其中理解性问题占9个。
时间集中在课堂开始的25分钟。
在每个问题中,举手人数一般在6到7人。
学生比较固定,偶尔增加1到2个学生参与进来。
通过对本维度的互动环节的观察,和这些数据能够清楚的说明一些课堂上的问题。
为什么会出现以下现象,我对这些现象进行了如下分析:1.在热身环节没有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学生碍于公开课的原因,在课堂上显现出来较平时教室中更为拘谨。
2.设置问题较单一,分层不明显。
教师的问题设置主要是针对故事剧情的理解性问题对故事剧情发展有推动作用,对大部分学生来说回答较为困难。
只有部分优生能回答问题。
对于不同层度的学生教师没有设置教简单,而且有针对性的问题。
3.安排学生自主学习的机会较少,学生缺乏独立思考和合作学习的时间和学习机会从而使学生没有自信独立回答教师提出的较难问题。
所以在以后的教学中我在设计课堂的时候应该要考虑到学生的参与度,所以在设计提问环节的时候就应该把问题的难度,层次,要解决的问题和针对的学生水平做一个量化的分析,这样才不至于提问只能针对个别学生而导致参与度不够的情况发生。
教师的教学方式应该慢慢放手提供学生更多的机会自主学习改变大部分由个人回答问题的局面而通过自主学习实行集体回答问题,降低学生的心理压力。
(二)观察者简要报告观察结果1、(观察者分析)万玲:学生学习——倾听——有多少学生能倾听老师的讲课?能倾听多少时间?有多少学生能倾听同学的发言?1.通过以上各观察点的观察、统计和分析,我认为冯老师的课堂中,对于学生的倾听有以下三个好的方面值得我学习:(1)在本课的开课阶段,学生们的倾听和注意力最为集中,效果最好;这也跟学生的认知规律一致的,在一节课最开头的时候和学生注意力最集中的时候快速进入本课的主题是顺利进行课堂教学的关键;(2)在讲述有故事情节的环节时,学生对内容最感兴趣,因此倾听很认真,效果也很好,对于推进整堂课有很好的作用;(3)在学生进行加有动作的表达和初步的表演时,学生们之间的互相倾听最好,特别是在分组进行ACT OUT环节准备阶段,小组间学生们的相互聆听最认真。
2.在观课的过程中,我也发现有以下三个地方值得冯老师注意:(1)对于老师的提问,当同伴在回答的时候,有些学生倾听不认真,也许是因为自己也知道答案,因此而没有认真去倾听同学的回答;(2)在老师选择学生进行示范表演时,有不少的学生对于别人的表演没有认真观看和倾听,急于想尝试自己的表演;(3)也有些学生急于让老师选择到自己而对于别人的讲、演等方面没有认真倾听,而是一再地希望老师能选到自己,倾听态度不好。
吴琳:学生学习—互动——学生的互动的习惯怎么样?出现了怎样的情感行为?在本堂课中,学生的互动行为在课堂开始的10分钟都没有凸显出来,互动的习惯较好,在老师的引导和组织下,孩子们能有序地参与课堂,并举手示意自己要回答问题。
至于出现了怎样的情感行为,那就是在老师讲到句型,“I want to be strong. I want to protect my family”而“strong ,protect两个词的时候,老师配合了手势,还有语言,让孩子们不仅体会到了这两次的情感,而且孩子们都积极地想要表现自己的“strong,和protect”。
最后在孩子们的自发表演环节,需要自己来自发地想像和表演“OZ”的邪恶和强大的时候,孩子们纷纷发挥了自己的想象力,而且我还观察到,但有一组孩子们表演地很精彩的时候,坐在台下的小观众都情不自禁地拍起手来,并且脸上露出了微笑,已经完全被这样的故事情节所吸引,而出现了这样的情感行为。
我想这样的情感行为的出现,也是孩子们热爱童话,对每个童话人物的性格特征,已经是爱憎分明。
这也让我对我以后的课堂设计有了新的启发,一定要针对孩子的年龄特点和心理特征去设计自己的课堂,迎合他们的爱好,会让孩子们更加投入到课堂当中,喜欢学习英语。
这也跟老师的课堂设计与情境创设密不可分。
王雪:学生学习—互动—学生的互动习惯怎么样?出现了怎样的情感行为?1.学生的互动习惯怎么样?出现了怎样的情感行为?(11点)学生对于老师提出的问题还是比较积极回应的。
但是,整堂课,学生与老师的互动主要体现的方式是以老师提问,学生回答的形式为主。
这种老师与学生一问一答的形式主要占了整堂课的25分钟左右。
大部分的学生对于老师的问题还是能够有回答,在课堂进行到20分钟左右的时候,学生回答问题的积极性比较高,我想是由于在老师是层层引导之后,学生逐渐对内容产生了兴趣的结果。
但从此也可以看出,在课堂的大约前面一半的时间里,学生的积极性没有很好地调动起来。
在前面的20分钟里,学生所表现出来的情感行为大部分是以被动为主,感觉有些约束,我想可能是因为老师抓得太紧有些关系。
同样,在我自己的课堂教学中也存在一样的问题。
学生常常是被动接受知识,显得受约束,积极性不太高。
张丹:教师教学——环节学生学习→视角3“互动”→第8看点“参与提问/回答的人数、时间、对象、过程、质量如何?”1.环节。
本次课由一朵彩虹花展开,当做引入部分,然后出示大片段落,其中里面有生词及句型。
故事情节的推进都是由大篇段落和图画展开,知识点的讲解则分为读写及选答案来进行。
最后还请同学进行角色扮演。
此堂课有大篇的文字阅读,老师给出三个问题,让学生带着任务自己去发现,解决。
整个课堂以学生为中心,老师给予指导,讲解决问题的方法,重在思维引领。
但最后的角色表演,我认为是否可以请学生根据老师提供的图画和文字制作成绘本。
因为整个课堂环节比较严谨,节奏较快,学生一直都是眼睛和脑袋高度集中。
加上绘本的形式,动手,调动多种感官来感知和强化所学知识。
课堂氛围也会轻松有趣不少。
2.怎样讲解。
开篇是画面,引导学生说出故事的主人公,然后根据问题去展开阅读,再提炼出新词,对新词讲解运用以及后面的填空选择,都很好地帮助同学们理解了这篇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