静脉炎的预防与护理
静脉炎的预防及护理措施
静脉炎的预防及护理措施静脉炎是一种常见的并发症,主要发生在静脉内插管的患者中,如静脉输液、静脉注射等。
为了预防静脉炎的发生,我们需要采取一系列的预防措施,并且在护理过程中注意相关的护理措施。
预防措施:1. 选择合适的静脉插管部位:应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选择适合的静脉插管部位,如肘部、手背等。
避免选择肿胀、瘀斑、伤口等部位。
2. 严格执行无菌操作:在插管过程中,护士应严格遵守无菌操作的原则,使用无菌手套、口罩和帽子,保证操作环境的洁净。
3. 皮肤消毒:在插管前,应对插管部位进行充分的皮肤消毒,常用的消毒剂有碘酒、酒精等。
要注意消毒时间和方法,确保消毒达到预期效果。
4. 使用适当的插管器材:选择合适的插管器材对预防静脉炎非常重要。
护士应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插管器材,如钢针、蝶针等。
5. 观察插管部位:在插管后,护士应随时观察插管部位的情况,如有红肿、渗液、疼痛等症状应及时报告医生并采取相应的处理措施。
护理措施:1. 定期更换输液袋:输液袋中的液体应定期更换,避免液体滞留过久导致细菌滋生。
2. 维持插管部位的清洁干燥:护士应定期清洁插管部位,保持其干燥清洁,避免细菌滋生。
3. 观察输液情况:护士应随时观察输液情况,确保输液速度适当,避免过快或过慢导致静脉炎的发生。
4. 定期更换输液管路:输液管路应定期更换,避免管路内细菌滋生。
5. 注意患者的疼痛感受:在输液过程中,护士应随时关注患者的疼痛感受,如有异常应及时处理。
6. 维持患者的营养状态:良好的营养状态有助于提高患者的免疫力,减少静脉炎的发生。
7. 患者教育:护士应对患者进行相关的教育,告知他们静脉炎的预防方法和注意事项,提高患者的自我保护意识。
总结:静脉炎的预防及护理措施包括选择合适的静脉插管部位,严格执行无菌操作,进行皮肤消毒,使用适当的插管器材等。
在护理过程中,护士应定期更换输液袋,维持插管部位的清洁干燥,观察输液情况,定期更换输液管路,注意患者的疼痛感受,维持患者的营养状态,并对患者进行相关的教育。
静脉炎的预防及护理
静脉炎的预防及护理静脉炎是指静脉内壁发生炎症反应,常见于长期静脉留置、输液、输血等情况下。
它不仅会给患者带来疼痛和不适,还可能引发严重的并发症,如感染和血栓形成。
因此,预防和护理静脉炎是非常重要的。
本文将详细介绍静脉炎的预防和护理措施,以帮助患者和护理人员更好地应对这一问题。
一、静脉炎的预防1. 保持良好的手卫生:在进行任何与静脉有关的操作前,务必洗手并戴上干净的手套。
使用洗手液或含酒精的洗手液进行手部清洁,确保双手彻底清洁。
2. 选择适当的静脉通路: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和需求,选择合适的静脉通路。
如果可能,应优先选择周围静脉,避免使用股静脉或锁骨下静脉等较深的静脉。
3. 注射药物前进行皮肤消毒:在进行静脉注射或留置静脉导管前,务必对注射部位进行彻底的皮肤消毒。
可以使用酒精棉球或含碘的消毒剂进行消毒,确保注射部位干燥。
4. 注意静脉留置时间:长时间的静脉留置会增加感染的风险。
因此,在没有特殊需要的情况下,尽量缩短留置时间,及时拔除静脉导管。
5. 定期更换输液瓶和输液管:输液瓶和输液管内的液体容易被细菌污染,因此,应遵循医院的规定,定期更换输液瓶和输液管,减少感染的风险。
二、静脉炎的护理1. 观察静脉留置部位:定期观察静脉留置部位是否有红肿、疼痛、渗液等异常情况。
如发现异常,应及时报告医护人员,并采取适当的护理措施。
2. 维持导管通畅:定期检查静脉导管是否通畅,避免导管被血块或血栓堵塞。
如发现导管堵塞,应及时采取清洗或更换导管的措施。
3. 保持导管周围皮肤清洁干燥:定期清洁导管周围的皮肤,避免积聚污垢和细菌。
使用温水和中性洗液轻轻擦拭导管周围的皮肤,然后用干净的毛巾轻轻擦干。
4. 避免过度活动:静脉导管容易因为过度活动而脱落或脱位。
因此,在进行日常活动时,患者应避免剧烈运动或过度用力,以保持导管的稳定性。
5. 注意感染预防:静脉炎往往与感染有关,因此,应注意感染的预防。
护理人员应定期更换导管固定贴,保持导管周围的清洁,避免导管与其他污染物接触。
静脉炎的预防及护理
静脉炎的预防及护理静脉炎是指静脉内壁发生炎症的疾病,常见于静脉导管插管、输液、注射等操作后。
预防和护理是降低静脉炎发生率和保护患者安全的重要措施。
本文将详细介绍静脉炎的预防及护理措施。
一、静脉炎的预防1. 选择适当的静脉通路:根据患者情况选择适合的静脉通路,如中心静脉导管、外周静脉导管等。
避免频繁更换导管,减少静脉刺激。
2. 严格执行无菌操作:操作前洗手并戴好无菌手套,使用无菌器械,确保操作区域无菌。
3. 皮肤消毒:使用适当的消毒剂对静脉插管部位进行消毒,常用的消毒剂有碘酒、酒精等。
消毒时间应达到规定的时间,普通为30秒。
4. 插管技术:操作者应熟练掌握插管技术,避免损伤血管壁和周围组织。
插管时注意避免气泡进入静脉,避免血液回流不畅。
5. 导管固定:插管后应将导管固定好,避免导管的移位和磨擦。
固定方法可以使用透明敷料、固定带等。
6. 导管护理:保持导管通畅,定期更换输液管路,避免导管内堆积血液凝块。
定期观察导管插口周围是否有红肿、渗液等异常情况。
7. 输液速度控制:根据医嘱和患者情况,控制输液速度,避免过快或者过慢导致血液回流不畅或者血管壁损伤。
8. 保持患者舒适:患者在输液过程中可能会感到不适,如疼痛、肿胀等,及时调整输液速度或者更换输液部位,保持患者舒适。
9. 定期更换输液器具:输液器具使用时间普通不超过72小时,定期更换输液袋、输液管等,避免细菌滋生。
二、静脉炎的护理1. 观察病情:护理人员应定期观察患者的病情变化,包括局部炎症反应、感染症状等。
及时发现异常情况并及时报告医生。
2. 保持导管通畅:护理人员应定期冲洗导管,保持导管通畅。
冲洗时使用无菌生理盐水,注意冲洗的速度和压力,避免导管脱落。
3. 导管周围护理:保持导管周围的皮肤清洁干燥,避免导管周围的潮湿和污染。
定期更换导管固定材料,避免固定材料的粘连和感染。
4. 疼痛管理:患者可能会浮现疼痛不适,护理人员应及时评估疼痛程度,并赋予相应的镇痛治疗。
静脉炎的预防与护理ppt课件
临床表现及分型
临床表现
沿静脉走行区域出现疼痛、红肿、条 索状改变等。
分型
根据病变部位和临床表现可分为浅静 脉炎和深静脉炎两种类型。
诊断方法与标准
诊断方法
通过病史采集、体格检查、影像学检查等进行综合诊断。
诊断标准
根据静脉炎的临床表现、体征及影像学检查结果进行诊断, 需排除其他类似疾病。
02
静脉炎预防措施
THANKS
感谢观看
使用弹性绷带或压力袜等,对炎 症部位施加适当压力,以减少血 液淤积和水肿。
静脉炎患者可能因疼痛和不适而 产生焦虑、烦躁等情绪,需要进 行适当的心理护理和疏导。
05
患者教育与心理支持
Chapter
提高患者对疾病认识程度
详细解释静脉炎的病因、症状、 治疗及预后,帮助患者全面了解
疾病。
强调静脉炎的危害性和治疗的必 要性,提高患者对治疗的依从性
探讨了新型材料在静脉炎预防中的潜在应用,如具有抗菌、抗凝等功能的生物材料,可望 减少静脉炎的发生率。
激光治疗在静脉炎治疗中的研究进展
介绍了激光治疗在静脉炎治疗中的最新研究进展,通过激光照射可促进局部血液循环、减 轻炎症反应,为静脉炎的治疗提供了新的思路。
人工智能在静脉炎预防和治疗中的应用前景
展望了人工智能在静脉炎预防和治疗中的应用前景,通过大数据分析、机器学习等技术, 可实现对静脉炎的精准预防和治疗,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湿敷疗法
采用具有消炎、止痛、收 敛作用的药物进行湿敷, 如硫酸镁湿敷等。
注射治疗
对于严重静脉炎患者,可 在炎症部位注射药物,如 激素类药物,以快速缓解 症状。
全身性药物治疗策略
抗生素治疗
针对合并感染的患者,应根据病 情选择合适的抗生素进行全身治
静脉炎的预防及护理措施
静脉炎的预防及护理措施静脉炎是指静脉内径的一部分或全部发炎,常见于静脉穿刺、静脉输液或插管等操作后,如果护理不当或感染,就会引发静脉炎。
其主要症状包括疼痛、肿胀、红斑、发热等。
为了预防静脉炎的发生,并提供适当的护理,以下是一些重要的预防措施及护理建议。
预防静脉炎的措施:1.学习静脉穿刺技巧:对于医务人员来说,掌握正确的静脉穿刺技巧是预防静脉炎的首要举措。
使用正确的穿刺方法,并确保穿刺针、导管等器械的清洁和消毒,避免污染和感染的发生。
2.感染控制措施:对于病人和医护人员来说,遵守感染控制措施是预防静脉炎的重要环节。
包括洗手、戴手套、口罩和无菌操作等,以降低交叉感染的发生。
3.选择与病情相符的静脉插管位置:根据患者的病情和需求,选择合适的静脉插管位置,减少静脉不适和并发症的发生。
4.定期更换导管:定期更换静脉导管可以减少导管内细菌的滋生,可以根据导管类型和患者情况确定更换的时间。
5.合理选择静脉插管材料:选择符合国家和国际标准的静脉插管材料,以减少对患者的刺激。
6.注意静脉插管部位的保护:插管后应尽量保持局部皮肤清洁干燥,避免多次接触和局部摩擦。
静脉炎的护理措施:1.观察病情变化:及时观察患者的局部静脉插管部位以及全身情况的变化,如红肿、疼痛、渗出、体温升高等症状,及时发现问题并进行干预。
2.确保导管的完整性:定期检查静脉插管的导管是否完整,并保持导管的通畅性。
3.定期更换敷料:通过定期更换敷料,保持插管部位的清洁和干燥,降低感染的风险。
4.静脉插管部位消毒:根据医院相关规范,定期对静脉插管部位进行消毒,以减少细菌感染。
5.保持适度活动:适度活动可以增强患者的血液循环,有助于预防深静脉血栓的形成,同时也有助于预防静脉炎。
6.做好疼痛管理:若患者出现疼痛不适,应根据医生指导提供适当的止痛药物或其他措施,以减轻不适。
总而言之,静脉炎的预防和护理都离不开正确的操作技巧、感染控制措施、定期检查以及适当的康复护理等方面的综合配合。
静脉炎的预防及护理措施
静脉炎的预防及护理措施静脉炎是一种常见的血管疾病,通常由于静脉内插管、输液、化疗等操作引起。
预防静脉炎的发生,以及有效的护理措施对于患者的康复至关重要。
本文将就静脉炎的预防及护理措施进行详细介绍。
一、预防静脉炎的措施1.1 选择合适的静脉通道在插管时应选择适当的静脉通道,避免对细小、曲折的静脉进行插管,减少损伤和刺激,降低静脉炎的发生率。
1.2 保持静脉通道的通畅及时更换输液管、输液瓶,避免输液管路的阻塞和漏液,保持静脉通道的通畅,减少感染的机会。
1.3 定期观察静脉通道情况定期观察静脉通道周围是否有红肿、硬结等异常情况,及时处理异常情况,避免感染蔓延。
二、护理静脉炎患者的护理措施2.1 保持患者休息静脉炎患者应保持充分的休息,避免过度活动导致血管扩张和疼痛加重。
2.2 局部冷敷对于出现红肿、硬结等症状的部位,可采用局部冷敷的方式,减轻炎症反应,缓解患者的疼痛感。
2.3 饮食调理静脉炎患者应避免食用刺激性食物,多喝水,保持大便通畅,促进毒素的排泄,有利于炎症的消退。
三、药物治疗3.1 抗生素治疗对于明显感染症状的静脉炎患者,可根据病情给予抗生素治疗,控制感染的蔓延。
3.2 镇痛药物对于疼痛明显的患者,可给予镇痛药物缓解疼痛,提高患者的舒适度。
3.3 抗炎药物抗炎药物可有效减轻炎症反应,促进患处的愈合,加快康复进程。
四、定期复查和观察4.1 定期更换敷料静脉炎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应定期更换敷料,保持患处的清洁,避免继发感染。
4.2 定期复查病情定期复查病情,观察炎症反应的变化,及时调整治疗方案,防止病情恶化。
4.3 注意个人卫生静脉炎患者在治疗期间应注意个人卫生,保持身体清洁,避免细菌感染。
五、心理护理5.1 给予患者情绪支持静脉炎患者在治疗期间可能会感到焦虑、恐惧等负面情绪,护士应给予患者情绪支持,帮助其调整心态。
5.2 定期进行心理疏导定期进行心理疏导,帮助患者释放压力,保持良好的心态,有利于康复。
静脉炎的预防及护理措施
静脉炎的预防及护理措施静脉炎是指静脉内壁发生炎症反应的疾病,常见于静脉导管插管、输液、输血等医疗操作中。
预防和护理措施的实施对于降低静脉炎的发生率和减轻患者痛苦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详细介绍静脉炎的预防及护理措施。
一、静脉炎的预防措施1. 严格遵守无菌操作规范:操作前进行手卫生,佩戴无菌手套,使用无菌器械,避免交叉感染。
2. 选择适当的静脉通路:根据患者情况选择合适的静脉通路,如外周静脉、中心静脉等,避免频繁更换导管。
3. 导管插入技术要娴熟:医护人员应接受专业培训,掌握正确的导管插入技术,减少插管操作对静脉壁的损伤。
4. 导管固定要牢固:使用透明敷料固定导管,确保导管稳定不移位,避免摩擦和拉扯导致静脉炎。
5. 输液速度要适中:根据患者情况和药物特点,控制输液速度,避免过快或过慢导致静脉炎。
6. 定期更换输液装置:根据医嘱和相关规范,定期更换输液装置,避免污染和导管堵塞。
7. 定期观察导管和插管部位:每日检查导管和插管部位,观察有无红肿、渗液、疼痛等异常症状,及时处理。
8. 给予足够的液体:保持患者充分水分摄入,维持血液循环畅通,减少静脉炎的发生。
9. 加强患者教育:向患者及家属详细介绍静脉炎的预防知识,告知注意事项,提高患者主动配合程度。
二、静脉炎的护理措施1. 维持导管通畅:定期冲洗导管,避免血液凝固和导管堵塞,保持导管通畅。
2. 保持导管清洁:每日用无菌生理盐水清洁导管及插管部位,避免细菌感染。
3. 定期更换敷料:根据医嘱和相关规范,定期更换敷料,保持插管部位清洁干燥。
4. 观察患者症状:密切观察患者的体温、心率、血压、呼吸等生命体征,及时发现异常情况。
5. 疼痛管理:根据患者疼痛程度,给予适当的镇痛药物,缓解患者疼痛。
6. 饮食调理:根据患者情况,给予营养丰富的饮食,增加机体抵抗力。
7. 心理护理:与患者进行心理沟通,提供情感支持,减轻患者的焦虑和恐惧感。
8. 导管拔除后的护理:导管拔除后,观察插管部位有无渗液、红肿等异常症状,及时处理。
静脉炎的预防及护理
静脉炎的预防及护理静脉炎是指静脉内壁发生炎症反应的疾病,主要症状包括红肿、疼痛、发热和局部压痛等。
为了预防和有效护理静脉炎,我们需要采取一系列的措施。
本文将详细介绍静脉炎的预防和护理方法。
一、静脉炎的预防1. 静脉通路选择与置入在选择静脉通路时,应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评估。
选择适当的静脉通路,如外周静脉、中心静脉或者动脉导管。
在置入静脉通路时,需严格遵守无菌操作规范,确保手术区域清洁,减少感染的风险。
2. 规范使用静脉导管在使用静脉导管时,应遵循以下原则:- 尽量减少导管的留置时间,避免长期使用;- 定期更换导管,避免导管内壁的菌落形成;- 注意导管的固定,避免移位或者脱落。
3. 适当使用抗菌药物在使用抗菌药物时,应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选择适当的药物。
同时,注意药物的使用剂量和疗程,避免过度使用抗菌药物导致耐药性的产生。
4. 静脉通路护理对于已经置入静脉通路的患者,需要进行定期的通路护理。
护理包括清洁通路周围皮肤,定期更换敷料,观察通路是否存在红肿、渗液等异常情况。
二、静脉炎的护理1. 疼痛管理静脉炎常伴有疼痛症状,护理人员需要进行疼痛评估,并根据评估结果采取相应的疼痛管理措施。
可以使用非药物疼痛缓解方法,如冷敷、按摩等,也可以根据医嘱使用合适的药物进行疼痛控制。
2. 炎症处理对于已经发生静脉炎的患者,需要进行相应的炎症处理。
护理人员可以使用冷敷或者热敷等物理方法缓解炎症症状。
同时,还可以根据医嘱使用抗炎药物进行治疗。
3. 红肿处理红肿是静脉炎的常见症状之一,护理人员需要密切观察患者的红肿情况,并采取相应的处理措施。
可以使用冷敷或者热敷等物理方法缓解红肿,同时还可以根据医嘱使用消炎药物进行治疗。
4. 渗液处理静脉炎常伴有渗液症状,护理人员需要及时观察患者的渗液情况,并采取相应的处理措施。
可以使用敷料进行渗液吸收,同时还可以根据医嘱使用适当的药物进行治疗。
5. 定期更换敷料对于已经发生静脉炎的患者,需要定期更换敷料,保持通路周围的清洁。
静脉炎的预防及护理
静脉炎的预防及护理静脉炎是一种常见的医院感染,主要发生在静脉穿刺、输液、输血等操作后,严重时可导致败血症等并发症。
为了预防静脉炎的发生,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和安全性,护理人员需要掌握相应的预防措施和护理方法。
一、静脉炎的预防措施1. 严格遵守手卫生:护理人员在进行任何与静脉操作相关的工作前,必须进行充分的手卫生。
使用洗手液或者含酒精的洗手液洗手,时间不少于20秒,彻底清洁手指、掌心、手背、指甲缝及手腕。
2. 选择适当的静脉穿刺部位:护理人员应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选择适当的静脉穿刺部位。
避免选择静脉曲张、感染、血栓形成等异常的静脉。
3. 使用无菌器械:护理人员在进行静脉穿刺、输液等操作时,必须使用无菌的器械,避免交叉感染的发生。
同时,要注意器械的正确使用和处理。
4. 皮肤消毒:在进行静脉穿刺前,必须对穿刺部位进行彻底的皮肤消毒。
可以使用含氯己定或者碘酒等消毒剂,按照正确的消毒方法进行操作。
5. 规范操作:护理人员在进行静脉穿刺、输液等操作时,必须按照规范的操作流程进行操作。
避免操作中的污染和错误。
6. 定期更换输液管路:输液管路是静脉炎发生的重要因素之一。
护理人员应定期更换输液管路,避免管路内的污染物引起感染。
7. 加强患者教育:护理人员应向患者和家属提供相关的预防知识,告知他们如何正确使用静脉导管,注意观察导管是否有异常,及时就医等。
二、静脉炎的护理方法1. 观察静脉穿刺部位:护理人员应每日观察患者静脉穿刺部位的情况,包括是否有红肿、疼痛、渗液等异常情况。
如发现异常,应及时向医生报告并采取相应的处理措施。
2. 检查输液管路:护理人员应每日检查患者输液管路的情况,包括是否有渗液、漏液、气泡等异常情况。
如发现异常,应及时更换输液管路,并向医生报告。
3. 维持导管通畅:护理人员应定期冲洗导管,保持导管通畅。
冲洗时要注意使用无菌的冲洗液,按照正确的冲洗方法进行操作。
4. 保持导管固定:护理人员应定期检查导管固定情况,确保导管不松动、脱落。
静脉炎的预防及护理课件
保持皮肤清洁干燥,特别是下肢 和足部的卫生,以减少细菌感染
的风险。
注意勤换洗衣物,保持环境卫生, 避免蚊虫叮咬等外部感染源。
在进行静脉输液、置管等医疗操 作时,要遵循无菌原则,防止医
源性感染。
避免使用刺激性药物或化妆品
一些药物或化妆品中含有刺激性成分, 长期使用可能损伤静脉内壁,引发炎 症反应。
若必须使用刺激性药物或化妆品,应 咨询医生或专业人士的建议,并密切 关注身体反应。
CHAPTER
药物治疗
01
抗炎药
02 抗凝药
03 外用药
物理治 疗
压力治疗
冷敷和热敷
运动锻炼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日常护理
01
避免久站久坐
02
健康饮食
03
控制体重
04
戒烟限酒
CHAPTER
血栓形成
总结词 详细描述
静脉曲 张
总结词
详细描述
静脉炎可引起静脉内压力升高,使静 脉扩张、扭曲。静脉曲张不仅影响美 观,还可能引起疼痛、肿胀等症状, 严重时可导致溃疡和感染。
应避免使用刺激性药物或化妆品,如 某些减肥药、化妆品等。
及时就医治疗
若发现有静脉炎的征兆,如红肿、 疼痛、发热等,应及时就医治疗。
医生会根据病情采取相应的治疗 措施,如药物治疗、物理治疗等,
帮助缓解症状、控制炎症。
在治疗过程中,应遵循医生的建 议,按时服药、定期回诊复查,
以确保病情得到有效控制。
THANKS
• 静脉炎的概述 • 静脉炎的预防 • 静脉炎的护理
CHAPTER
静脉炎的定 义 01 02
静脉炎的分 类
根据病程长短,静脉炎可分为 急性静脉炎和慢性静脉炎。
静脉炎的预防及护理措施
静脉炎的预防及护理措施静脉炎是指血管内静脉壁发炎的疾病,常见于长期留置导管、输液、化疗等医疗操作中。
为了预防静脉炎的发生,我们需要采取一系列的预防措施,并且在护理过程中给予适当的护理。
一、预防措施:1. 导管选择:选择合适的导管材料,如聚乙烯、聚氨酯等,以减少对静脉壁的刺激和损伤。
2. 导管插入:在插入导管前,进行充分的消毒和无菌操作,避免感染。
插入导管时,要选择合适的静脉,并确保插管无阻力,减少对静脉壁的损伤。
3. 导管固定:将导管固定在患者体表,避免导管的移位和摩擦,减少对静脉壁的刺激。
4. 导管护理:定期检查导管插入部位,观察有无红肿、渗液等异常情况。
保持导管通畅,避免导管阻塞,定期冲洗导管,避免导管内血栓形成。
5. 皮肤护理:保持导管插入部位的皮肤清洁干燥,定期更换敷料,避免细菌感染。
6. 输液操作:在输液前,检查液体是否清澈,无悬浮物。
输液时,要注意滴速,避免快速输液导致静脉壁受压。
7. 患者教育:对患者进行静脉炎的相关知识宣教,教育患者注意个人卫生,避免刺激性食物的摄入,保持充足的水分摄入,增加尿量,促进血液循环。
二、护理措施:1. 观察:定期观察患者的体温、血压、脉搏、呼吸等生命体征的变化,及时发现异常情况。
2. 导管护理:定期检查导管插入部位,观察有无红肿、渗液等异常情况。
保持导管通畅,避免导管阻塞,定期冲洗导管,避免导管内血栓形成。
3. 皮肤护理:保持导管插入部位的皮肤清洁干燥,定期更换敷料,避免细菌感染。
4. 输液操作:在输液前,检查液体是否清澈,无悬浮物。
输液时,要注意滴速,避免快速输液导致静脉壁受压。
5. 疼痛管理:对于有疼痛感的患者,可采用非药物疼痛管理措施,如冷敷、按摩等。
如疼痛严重,可考虑给予适当的镇痛药物。
6. 患者教育:对患者进行静脉炎的相关知识宣教,教育患者注意个人卫生,避免刺激性食物的摄入,保持充足的水分摄入,增加尿量,促进血液循环。
7. 心理护理:对于长期留置导管的患者,要给予心理支持和关爱,减轻其焦虑和恐惧感。
静脉炎的预防及护理措施
静脉炎的预防及护理措施静脉炎是指静脉内发生炎症反应的一种疾病,常见于静脉留置针、静脉输液等操作过程中。
静脉炎的发生不仅给患者带来疼痛和不适,还可能引起严重的并发症。
因此,预防和护理静脉炎非常重要。
本文将详细介绍静脉炎的预防及护理措施。
一、预防静脉炎的措施1. 选择适当的静脉通道:在进行静脉留置针或静脉输液时,应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选择适当的静脉通道。
一般来说,静脉留置针适用于短期使用,而中心静脉导管适用于长期使用。
2. 严格执行无菌操作:在进行任何与静脉有关的操作时,医护人员必须严格执行无菌操作。
包括洗手、穿戴无菌手套、使用无菌巾等。
避免污染静脉通道,减少细菌感染的风险。
3. 定期更换静脉留置针:静脉留置针一般建议每72小时更换一次,或者在有必要时更换。
长时间使用的留置针易导致细菌滋生和感染,及时更换可以减少感染的风险。
4. 注意静脉通道的固定:静脉留置针或中心静脉导管应固定在患者身体上,避免移动或脱落。
固定应牢固而不会过紧,以免影响血液循环。
5. 注意静脉通道的保持通畅:定期检查静脉通道是否通畅,避免血栓形成。
如发现血栓,应及时处理,如使用溶栓药物或更换静脉通道。
6. 饮食调理:合理的饮食调理可以增强患者的免疫力,减少感染的风险。
建议患者多摄入富含维生素C、蛋白质和微量元素的食物,如新鲜蔬菜、水果、鱼类等。
二、护理静脉炎的措施1. 观察病情:护理人员应定期观察患者的病情变化,包括静脉通道周围是否红肿、疼痛、渗出物等。
如有异常情况应及时报告医生,进行处理。
2. 保持休息:静脉炎患者通常需要休息,减少活动,以免加重炎症反应。
护理人员应提供舒适的环境,保持患者的休息状态。
3. 保持皮肤清洁:护理人员应定期清洁患者的皮肤,避免细菌感染。
使用温水和无菌棉球轻轻擦拭,避免摩擦或刺激。
4. 疼痛管理:静脉炎患者常常伴有疼痛症状,护理人员应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给予适当的疼痛管理措施,如使用镇痛药物或冷敷等。
5. 促进血液循环:护理人员可以进行适当的按摩或热敷,促进患者的血液循环,减轻炎症反应。
静脉炎的预防及护理
静脉炎的预防及护理静脉炎是指静脉内壁发生炎症反应的一种疾病。
它常见于长期静脉留置、输液、化疗、血液透析等治疗过程中。
静脉炎的发生会给患者带来不适和并发症,因此预防和护理静脉炎非常重要。
本文将详细介绍静脉炎的预防措施和护理方法。
一、静脉炎的预防1. 静脉留置前的准备工作:在进行静脉留置前,护士需要做好以下准备工作:- 洗手消毒:护士应该正确洗手,并使用消毒剂进行手部消毒,以减少细菌的传播。
- 选择合适的静脉通道: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选择适合的静脉通道,避免过度使用同一静脉通道,减少静脉炎的发生。
- 检查静脉通道是否通畅:在留置静脉通道之前,护士应该检查患者的静脉是否通畅,以确保留置成功。
2. 静脉留置后的护理:- 观察留置部位:护士应该定期观察静脉留置部位是否有红肿、疼痛、温度升高等异常情况,及时发现并处理。
- 保持留置部位清洁:护士应该保持留置部位的清洁,定期更换敷料,避免细菌感染。
- 避免过度使用同一静脉通道:长期使用同一静脉通道会增加静脉炎的发生风险,护士应该合理安排静脉通道的使用,避免过度使用同一通道。
- 定期更换留置通道: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护士应该定期更换留置通道,避免留置时间过长导致静脉炎的发生。
3. 输液过程中的护理:- 观察输液情况:护士应该定期观察输液情况,确保输液速度适当,避免输液过快或过慢导致静脉炎的发生。
- 定期更换输液器具:护士应该定期更换输液器具,避免器具的过期使用导致细菌感染。
- 输液后的观察:输液结束后,护士应该观察患者是否出现不适症状,如发热、头晕、恶心等,及时处理并记录。
二、静脉炎的护理1. 静脉炎的早期护理:- 发现异常及时处理:一旦发现留置部位有红肿、疼痛等异常情况,护士应该及时处理,如更换留置通道、给予局部药物等。
- 病情观察和记录:护士应该定期观察患者的病情变化,如留置部位的红肿程度、疼痛程度等,并及时记录,以便医生进行进一步的治疗。
2. 静脉炎的中期护理:- 给予药物治疗:根据医嘱,护士可以给予患者静脉抗生素、消炎药物等治疗,以减轻炎症反应。
静脉炎的预防及护理
静脉炎的预防及护理静脉炎是指静脉内壁发生炎症反应的一种疾病,常见于静脉穿刺、静脉输液等操作后。
如果不及时预防和护理,静脉炎可能会引起严重的并发症,如感染、血栓形成等。
因此,对于需要进行静脉操作的患者,预防和护理静脉炎非常重要。
预防静脉炎的措施:1. 选择合适的静脉通路: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静脉通路,如外周静脉、中心静脉等。
外周静脉通路适用于输液、输血等常规操作,而中心静脉通路适用于需要长期静脉营养支持、化疗等情况。
2. 严格执行无菌操作:在进行任何静脉操作之前,护士应严格执行无菌操作,包括洗手、戴手套、使用无菌巾等。
确保操作环境的清洁和无菌,减少感染的风险。
3. 规范穿刺技术:穿刺静脉时,护士应掌握正确的穿刺技术,避免多次穿刺或穿刺不准确。
正确的穿刺技术可以减少损伤静脉壁的机会,降低静脉炎的发生率。
4. 定期更换输液器具:输液器具应根据临床需要定期更换,避免长时间使用同一组输液器具。
长时间使用同一组输液器具可能导致细菌滋生和感染,增加静脉炎的风险。
5. 注意静脉通路的观察:护士应定期观察患者静脉通路的情况,包括观察通路周围是否有红肿、渗液、疼痛等症状。
如发现异常情况,应及时采取措施,如更换静脉通路、给予局部抗菌药物等。
静脉炎的护理措施:1. 加强皮肤护理:定期清洁患者的皮肤,保持皮肤的清洁和干燥,避免细菌感染。
如患者有皮肤破损或红肿等情况,应及时处理,并避免使用该部位进行静脉操作。
2. 规范输液操作:在进行输液操作时,护士应注意输液速度的控制,避免过快或过慢。
过快的输液速度可能导致血管扩张和静脉炎的发生,而过慢的输液速度可能导致静脉血栓形成。
3. 留意患者的症状变化:护士应密切观察患者的症状变化,包括体温、心率、血压等指标的变化。
如发现患者有发热、寒战、局部红肿等症状,应及时报告医生并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
4. 给予适当的药物治疗:对于已经发生静脉炎的患者,护士应根据医嘱给予适当的药物治疗,如抗生素、消炎药等。
静脉炎的预防及护理措施
静脉炎的预防及护理措施静脉炎是指静脉内壁发生炎症反应的疾病,常见于静脉留置针或输液导管的使用过程中。
为了预防静脉炎的发生,我们可以采取一系列的预防措施,并进行相应的护理。
一、预防措施1. 选择合适的静脉通道:在进行静脉通道置入前,需要对患者进行全面评估,包括静脉情况、病情、预计使用时间等。
根据评估结果,选择合适的静脉通道,避免选择狭窄、扭曲或血栓形成的静脉。
2. 严格执行无菌操作:在进行静脉通道置入前,护士需要进行充分的洗手,并佩戴无菌手套和口罩。
同时,需要对患者的皮肤进行彻底的消毒处理,避免引入细菌。
3. 规范插管操作:在插管过程中,需要遵循规范的操作流程。
包括使用适当大小的导管、正确定位导管、固定导管等。
避免插管过程中的不必要的操作,减少对静脉壁的创伤。
4. 定期更换导管:静脉通道的留置时间过长会增加感染的风险。
因此,需要定期检查导管是否需要更换。
一般情况下,成人每72小时更换一次,儿童每48小时更换一次。
5. 注意导管的保养:在导管留置期间,需要注意导管的保养。
保持导管通畅,定期冲洗导管,避免导管内血液凝结。
同时,定期更换导管周围的敷料,保持导管周围的清洁干燥。
二、护理措施1. 观察导管周围情况:护理人员需要定期观察导管周围的情况。
包括导管周围是否有红肿、渗液、疼痛等症状。
如果发现异常情况,需要及时报告医生,并采取相应的处理措施。
2. 保持导管通畅:护理人员需要定期冲洗导管,保持导管通畅。
冲洗时需要注意使用无菌的冲洗液,并按照规范的操作流程进行冲洗。
同时,注意观察冲洗后是否有血液凝块排出。
3. 定期更换敷料:定期更换导管周围的敷料,保持导管周围的清洁干燥。
更换敷料时需要注意使用无菌敷料,并遵循规范的操作流程。
4. 注意患者的症状变化:护理人员需要密切观察患者的症状变化。
包括体温、心率、血压等指标的变化。
如果发现患者出现发热、寒战、头痛等症状,需要及时报告医生,并进行相应的处理。
5. 提供舒适的环境:在护理过程中,需要提供舒适的环境给患者。
静脉炎的预防及护理措施
静脉炎的预防及护理措施静脉炎是一种常见的医疗并发症,指的是静脉内发生炎症反应的疾病。
它通常发生在静脉内插入导管的部位,如静脉留置针、静脉导管等。
预防和护理是减少静脉炎发生的关键措施,本文将详细介绍静脉炎的预防及护理措施。
一、预防静脉炎的措施1. 选择合适的静脉通道:在插入静脉导管或留置针之前,医护人员应仔细评估患者的静脉情况,选择适合的静脉通道。
避免插入导管时出现过度曲折、血管狭窄等情况,以减少静脉炎的发生。
2. 严格执行无菌操作:在插入静脉导管或留置针的过程中,医护人员应严格遵守无菌操作规范。
包括洗手、戴手套、使用无菌巾等,以防止细菌感染导致静脉炎的发生。
3. 定期更换导管:静脉导管的长期留置容易导致静脉炎的发生。
因此,医护人员应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在规定的时间内更换导管,以减少静脉炎的风险。
4. 注意导管位置:插入导管后,医护人员应仔细观察导管的位置是否正确。
如果导管位置不正确,应及时调整,以避免导管对血管壁的刺激,减少静脉炎的发生。
5. 维持导管通畅:定期冲洗导管、保持导管通畅是预防静脉炎的重要措施。
医护人员应按照规定的程序进行导管冲洗,以防止血液凝结和细菌滋生。
6. 注意皮肤护理:静脉插管部位的皮肤应保持清洁、干燥。
医护人员应定期更换敷料,避免皮肤潮湿,减少细菌滋生的机会。
二、护理静脉炎的措施1. 及时观察症状:护理人员应密切观察患者的症状变化,包括局部红肿、疼痛、温度升高等。
一旦发现异常情况,应及时报告医生,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
2. 给予适当的止痛药物:静脉炎常伴有疼痛症状,护理人员可以根据医嘱给予适当的止痛药物,缓解患者的疼痛感。
3. 局部冷敷:对于局部红肿、疼痛的患者,可以采用局部冷敷的方法。
使用冰袋或冷敷器冷敷患处,可以缓解炎症反应,减轻患者的不适感。
4. 维持导管通畅:如果导管堵塞或血流受阻,护理人员应及时采取措施,如冲洗导管、更换导管等,以保持导管通畅。
5. 加强皮肤护理:护理人员应定期更换敷料,保持插管部位的皮肤清洁、干燥。
静脉炎的预防及护理措施
静脉炎的预防及护理措施静脉炎是指静脉内发生的炎症反应,常见于静脉留置针、静脉输液和静脉采血等操作后。
预防和护理静脉炎的措施十分重要,可以减少患者的痛苦,提高治疗效果。
本文将详细介绍静脉炎的预防及护理措施。
一、预防静脉炎的措施1.选择适当的静脉通路:根据患者情况选择合适的静脉通路,如外周静脉、中心静脉或者动脉插管。
选择合适的通路可以减少静脉炎的发生率。
2.正确操作:操作人员应具备良好的操作技巧和严格的操作规范,遵循无菌操作原则,确保操作过程中的无菌环境。
3.选择合适的静脉留置针:根据患者的年龄、体重、静脉情况等选择合适的静脉留置针,避免过长或者过短的留置针,以减少刺激和损伤。
4.保持通路通畅:定期检查留置针的通畅情况,避免血液回流不畅,及时更换阻塞的留置针。
5.注意静脉输液速度:根据患者的情况和药物的特性,控制输液速度,避免过快或者过慢的输液速度。
6.注意静脉输液液体的温度:输液液体的温度应适中,避免过热或者过冷的液体刺激静脉壁。
7.定期更换输液袋和输液管:根据医嘱和使用时间,定期更换输液袋和输液管,避免细菌滋生。
8.注意静脉留置针周围皮肤的清洁:保持留置针周围皮肤的清洁,定期更换敷料,避免感染。
9.加强患者宣教:对患者进行静脉炎的预防宣教,告知患者注意事项和自我护理方法,提高患者的自我防护能力。
二、护理静脉炎的措施1.观察病情:定期观察患者的病情变化,包括局部炎症反应、红肿、疼痛等症状,及时发现并处理异常情况。
2.保持通路通畅:定期检查留置针的通畅情况,避免血液回流不畅,及时更换阻塞的留置针。
3.局部护理:根据医嘱进行局部护理,包括清洁、消毒和更换敷料等,保持留置针周围皮肤的清洁和干燥。
4.疼痛管理:根据患者的疼痛程度赋予相应的镇痛措施,如口服或者静脉注射镇痛药物。
5.抗感染治疗:如发现有感染迹象,应及时进行相应的抗感染治疗,包括使用抗生素或者其他抗感染药物。
6.注意患者的心理护理:静脉炎常伴有疼痛和不适,对患者进行心理护理,提供温暖和关心,缓解患者的焦虑和恐怖。
静脉炎的预防及护理
静脉炎的预防及护理静脉炎是指静脉内壁发生炎症反应的疾病,常见于静脉插管、输液和静脉注射等医疗操作中。
预防和护理静脉炎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本文将详细介绍静脉炎的预防措施和护理方法。
一、静脉炎的预防1. 严格遵守无菌操作:在进行任何静脉操作前,护士应洗手并戴上无菌手套,使用无菌物品,确保操作环境的无菌。
2. 选择适当的静脉通路: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静脉通路,如外周静脉、中心静脉或动脉导管。
外周静脉通路相对较安全,但不能输注刺激性药物或高浓度药物。
3. 皮肤消毒:在插管前,应用适当的皮肤消毒剂对插管部位进行消毒,常用的消毒剂有碘酒、酒精等。
消毒时要注意从中心向外圆周方向进行,避免污染。
4. 使用正确的插管技术:插管时要选择合适的静脉,避免过浅或过深插入,插管后要固定好插管,避免移位。
5. 定期更换输液管路:输液管路应定期更换,通常每72小时更换一次,或者根据需要更换。
更换管路时要注意无菌操作,避免污染。
6. 观察静脉炎早期征兆:护士应定期观察患者插管部位的情况,如红肿、疼痛、渗液等症状,一旦发现异常应及时处理。
二、静脉炎的护理1. 保持插管部位清洁干燥:护士应每天对插管部位进行清洁,用无菌纱布蘸取适量的生理盐水或碘酒轻轻擦拭插管部位,保持干燥。
2. 定期更换敷料:插管部位的敷料应定期更换,通常每周更换一次或根据需要更换。
更换敷料时要注意无菌操作,避免污染。
3. 观察静脉炎症状:护士应定期观察患者插管部位的情况,如红肿、疼痛、渗液等症状。
一旦发现异常,要及时向医生报告,并采取相应的处理措施。
4. 给予适当的抗生素治疗:对于已经发生静脉炎的患者,医生可能会开具抗生素治疗,护士应按照医嘱及时给予抗生素,并观察患者的病情变化。
5. 疼痛管理:静脉炎常伴有疼痛,护士可以给予适当的止痛药物缓解患者的疼痛。
6. 定期更换输液管路:输液管路应定期更换,通常每72小时更换一次,或者根据需要更换。
更换管路时要注意无菌操作,避免污染。
静脉炎的预防及护理措施
静脉炎的预防及护理措施静脉炎是一种常见的医院内感染,主要发生在静脉导管插入部位,对患者的健康和生活质量有很大的影响。
为了预防和控制静脉炎的发生,医护人员需要采取一系列的预防和护理措施。
本文将详细介绍静脉炎的预防及护理措施,以匡助医护人员更好地进行护理工作。
一、预防措施1. 导管选择与插入技术选择合适的导管是预防静脉炎的第一步。
应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选择适当类型和规格的导管,避免过度插管或者插管过大。
在插入导管时,医护人员需要严格遵循无菌操作原则,洗手、戴手套、穿戴无菌衣物等,确保导管插入部位的无菌环境。
2. 皮肤消毒在插入导管前,需要对插入部位进行彻底的皮肤消毒。
常用的消毒剂有碘酒、酒精等,应选择适合患者的消毒剂,并按照正确的方法进行消毒。
消毒时要注意插管部位的清洁度,避免污染。
3. 导管固定插入导管后,需要将导管固定在患者的皮肤上,避免导管的脱落或者移位。
固定导管时,应选择适当的固定器材,并确保固定坚固而不会对患者的皮肤造成损伤。
4. 导管护理导管护理是预防静脉炎的重要环节。
每日对导管插入部位进行清洁,保持干燥清洁,避免感染。
护理时要注意手卫生,戴手套进行操作,避免交叉感染。
定期更换导管连接器和输液管,避免污染和细菌滋生。
5. 患者教育对于插管患者,医护人员需要进行相关的患者教育,让患者了解静脉炎的预防知识和护理要点。
教育内容包括正确的插管部位清洁方法、导管护理方法、注意事项等。
通过患者教育,患者能够主动参预护理,提高预防静脉炎的效果。
二、护理措施1. 观察导管插入部位护理人员应每日观察导管插入部位,注意是否有红肿、渗液、疼痛等异常情况。
如发现异常,应及时报告医生,并采取相应的处理措施。
2. 密切观察患者症状变化护理人员应密切观察患者的症状变化,包括发热、寒颤、头痛、乏力等。
如发现异常,应及时进行评估和处理,避免病情进一步恶化。
3. 饮食护理静脉炎患者的饮食护理非常重要。
护理人员应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制定合理的饮食方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预防
1 加强无菌观念 提高技术能力 2 静脉的选择 3 留置针和敷贴选择、保留及更换 4 控制微粒输入
➢治疗室尽量减少人员的走动 ➢在安瓿开封时微粒极易混入药液,因此在锯安瓿 前后均严格执行无菌操作 ➢减少针头穿刺胶塞次数,建议使用侧孔注射器 ➢选用精密过滤输液器
1、预防
1 加强无菌观念 提高技术能力
9.5 ❖ 酒石酸长春瑞宾注射液3.0-3.8 ❖ 紫杉醇注射液3.0-5.0 ❖ 依托泊苷注射液3.0-4.0 ❖ 氟尿嘧啶注射液 8.4-9.2
(3)细菌性静脉炎
消毒方法 穿刺技术 输液管路
不正确
不良
污染
逆行感染 微粒污染
血管壁变硬
细菌性静脉炎
静脉炎的分级
美国静脉输液护理学会静脉治疗护理实践标准2006版
❖药物输注速度 液流>血流,会引起机 械性静脉炎,同时会导致渗出造成化 学性静脉炎
部分静脉流速
❖外周小静脉5ml/min ❖手背及前臂静脉<90ml/min ❖肘部及上肢静脉100~300ml/min ❖锁骨下静脉1~1.5L/min ❖上腔静脉2~2.5L/min
(2)化学性静脉炎
药物浓度
管壁 通透性
❖ 化学因素: 主要是药物因素,如药物的酸碱度和药物的浓 度、渗透压、药物本身的不良反应。
❖ 物理因素: 包括环境温度,溶液中不溶性微粒的作用,液 体输液量,温度、速度、时间、压力是否与静脉管舒缩状 态相符。针头对血管的刺激,尤其是拔针不当对血管壁的 损害较大,也可引起静脉炎。
静脉炎的分类
❖ (1)机械性静脉炎 ❖ (2)化学性静脉炎 ❖ (3)细菌性静脉炎
1、预防
1 加强无菌观念 提高技术能力
2
静脉的选择
3 留置针和敷贴选择、保留及更换
4
控制微粒输入
5 合理安排输液顺序和滴速
6
控制液体输入量
7
其他
将75%酒精浸湿的纱布敷于穿刺部位前端,用于预防静滴甘露 醇所致的静脉炎
2、护理
❖原则:早发现、早处理 ❖ 护士认真向患者宣教并耐心倾听患者感受;
熟悉静脉炎的临床表现;在使用药物前认 真阅读书说明书,随时巡视患者并早发现 异常
级别 临床分级标准
0
没有症状
1
输液部位发红伴有或不伴有疼痛
2 输液部位疼痛伴有发红和(或)水肿
3
输液部位疼痛伴有发红和(或)水肿,条索状物
形成,可触摸到条索状静脉
4
输液部位疼痛伴有发红和(或)水肿,条索状物
形成,可触及的静脉条索状物长度>2.5cm,有脓
液流出.
二、静脉炎的预防与护理
❖ 1、预防 ❖ 2、护理
No Image
1、预防
1 加强无菌观念 提高技术能力
2 静脉的选择
3 留置针和敷贴选择、保留及更换
➢选择最细管径和最短长度的穿刺导管 ➢使用静脉留置针时间宜在72h内 ➢使用密闭、隔水、透气、顺应性好的无菌透 明敷料固定 ➢静脉留置针使用正压封管 ➢套管脱出部分勿再送到血管内,防止感染性 静脉炎的发生 ➢保持留置针部位的皮肤干燥 ➢留置期间要经常观察穿刺部位
静脉炎的分类
❖ (1)机械性静脉炎
✓留置针的机械作用导致的静脉炎 ✓液体的机械作用导致的静脉炎
机械性静脉炎
——留置针的机械作用导致的静脉炎
❖ 穿刺部位固定不牢靠,针管滑动;
❖ 穿刺部位太靠近关节处,关节活动使针管与血管 壁不断地摩擦而产生发炎反应;
❖ 选用的留置针或输液针导管管径太粗,刺激血管 壁。与血管壁摩擦引起发炎。
❖ 5%GSNS PH=3.5~5.5 ❖ 20%甘露醇 PH=4.5~6.5 ❖ 多巴胺 PH=2.5~4.5
❖ 10%KCL PH=4.5~6.5 ❖ 5%NaHCO3 PH=7.5~8.5维生素B6注射液 2.5-4.0 ❖ 硫酸庆大霉素注射液 3.5-6.0 ❖ 注射用泮托拉唑钠 (潘美路)9.5-11.0呋塞咪注射液 它的ph值是 8.5-
❖
病理改变: 静脉输入各种刺激性药液 或因机械直接损伤静脉壁,长期静 脉曲张引起的血液淤滞等,而导致 静脉血管内膜损害,以及整条浅静 脉壁的炎症反应,甚至累及静脉周 围组织
原因
❖ 血管因素: 主要指输液局部血管的舒缩状态,淋巴循环状 况以及患者的营养等全身状况。
❖ 个体与操作者因素: 与患者全身情况及护士的技术和责任 心有关。
❖ 在同一根血管上反复多次穿刺损伤静脉发生静脉 炎。
机械性静脉炎
——液体的机械作用导致的静脉炎
1、输液量 每日静脉输液量大于1500ml的患者其静
脉炎的发生率明显高于每日输液量小于 1000ml的患者。
2、输液速度 输液速度过快或过慢都易导致静脉炎的发生
导致血管内膜损害的药物因素 (药物输注速度 )
调查显示:静脉注射的病人近80%发生不同程度的静脉炎
临床表现
1.沿静脉走行出现红肿、灼热、疼痛或压痛,皮肤下出现红线。
2.严重者可致受累静脉出现条索状改变和结节。
3.周围皮肤可呈现充血性红斑,有时会伴有水肿,以后逐渐消退 ,充血被色素沉着代替,红斑转变成棕褐色。
4.少数病人可引起全身反应, 如发冷、发热、白细胞增高等, 患者常常诉疼痛肿胀。
2 静脉的选择
3 留置针和敷贴选择、保留及更换
4 控制微粒输入
5 合理安排输液顺序和滴速
➢输入化疗药物及高渗药物时, 要充分稀释后应用 , 并缓慢滴注 ➢输入强刺激性药物前后要用生理盐水冲管 ➢刺激性强的药物应先输、慢输, 避免短时间内血 管内药物浓度太高而刺激血管壁 ➢ 刺激性小的药物应后输, 则可避免刺激性强的 药物滞留在血管内而致静脉炎
早期发现并及时护理,是控制静脉炎发展 的有效措施。一旦出现静脉炎,6小时内 处理有效,越早效果越好,当皮肤颜色改 变(红、白、紫),感觉异常(痒、痛、 麻),肿胀、变硬、渗出,均需采取有效 的护理措施。
静脉炎的预防与护理
内容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1
一、相关理论
❖ 1、定义 ❖ 2、临床表现 ❖ 3、分类及原因分析 ❖ 4、静脉炎分级
2
二、静脉炎的预防及护理
❖ 1、预防 ❖ 2、护理
静脉炎定义
静脉炎是由于血管内壁受到不同因素的刺激,使血管壁发 炎,静脉局部疼痛、红肿、水肿,重者局部静脉条索状、甚 至出现硬结的炎性改变。
化学性静脉炎
液体PH 值
❖ 导致血管内膜损害的药物因素(PH值 ) ❖ PH值 正常血液PH值7.35~7.45,药物PH值超过此范围会干扰 血管
内膜的正常代谢和机能。P H<4.1为强酸,PH>9.0为强碱 ❖ 5%GS、 10%GS 、50%GS PH=3.2~5.5
❖ 0.9%NS PH=4.5~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