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生物限量标准
微生物限量标准
![微生物限量标准](https://img.taocdn.com/s3/m/2da4d5ac690203d8ce2f0066f5335a8102d26639.png)
微生物中文名食品中文名限量使用限制及备注中文数据采纳日期大肠菌群制冰厂及零售点的冰块包装冰0/100mL瓶装水、可食用冰及非瓶装饮料微生物含量限值;埃希氏大肠杆菌制冰厂及零售点的冰块包装冰0/100mL瓶装水、可食用冰及非瓶装饮料微生物含量限值;需氧菌落计数制冰厂及零售点的冰块包装冰<500/mL瓶装水、可食用冰及非瓶装饮料微生物含量限值;菌落总数植物蛋白饮料≤100cfu/ml2003大肠菌群植物蛋白饮料≤3MPN/100ml2003致病菌沙门氏菌、志贺氏菌、金黄色葡萄球菌植物蛋白饮料不得检出2003霉菌、酵母植物蛋白饮料≤20cfu/ml2003菌落总数鱼糜和虾糜制品≤3000cfu/g即食类2005大肠菌群鱼糜和虾糜制品≤30MPN/100g即食类2005致病菌沙门氏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志贺氏菌鱼糜和虾糜制品不得检出即食类2005菌落总数鱼糜和虾糜制品≤50000cfu/g非即食类2005大肠菌群鱼糜和虾糜制品≤450MPN/100g非即食类2005致病菌沙门氏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志贺氏菌鱼糜和虾糜制品不得检出非即食类2005微生物鱼罐头符合罐头食品商业无菌要求2005菌落总数油炸小食品类≤1000cfu/ml2003大肠菌群油炸小食品类≤30MPN/100ml2003致病菌沙门氏菌、志贺氏菌、金黄色葡萄球菌油炸小食品类不得检出2003菌落总数婴幼儿配方粉及婴幼儿补充谷粉≤30000cfu/g婴儿配方粉1997大肠菌群婴幼儿配方粉及婴幼儿补充谷粉≤40/MPN/100g婴儿配方粉1997致病菌肠道致病菌及致病球菌婴幼儿配方粉及婴幼儿补充谷粉不得检出婴儿配方粉1997酵母和霉菌婴幼儿配方粉及婴幼儿补充谷粉≤50cfu/g婴儿配方粉1997菌落总数婴幼儿配方粉及婴幼儿补充谷粉≤30000cfu/g即食类≤50000cfu/g非即食类婴幼儿补充谷粉1997大肠菌群婴幼儿配方粉及婴幼儿补充谷粉≤40/MPN/100g即食类≤90/MPN/100g非即食类婴幼儿补充谷粉1997致病菌肠道致病菌及致病球菌婴幼儿配方粉及婴幼儿补充谷粉不得检出婴幼儿补充谷粉1997酵母和霉菌婴幼儿配方粉及婴幼儿补充谷粉≤50cfu/g婴幼儿补充谷粉1997菌落总数婴幼儿配方粉及婴幼儿补充谷粉≤30000cfu/g较大婴儿和幼儿配方粉1997大肠菌群婴幼儿配方粉及婴幼儿补充谷粉≤40/MPN/100g较大婴儿和幼儿配方粉1997致病菌肠道致病菌及致病球菌婴幼儿配方粉及婴幼儿补充谷粉不得检出较大婴儿和幼儿配方粉1997酵母和霉菌婴幼儿配方粉及婴幼儿补充谷粉≤50cfu/g较大婴儿和幼儿配方粉1997微生物婴幼儿辅助食品—肉泥无致病菌及因微生物作用所引起的腐败象征1989微生物婴幼儿辅助食品—苹果泥无致病菌及因微生物作用所引起的腐败象征1989微生物婴幼儿辅助食品—鸡肉菜糊无致病菌及因微生物作用所引起的腐败象征1989微生物婴幼儿辅助食品—胡萝卜泥无致病菌及因微生物作用所引起的腐败象征1989微生物婴幼儿辅助食品—骨泥无致病菌及因微生物作用所引起的腐败象征1989菌落总数婴幼儿辅助食品—番茄汁≤80cfu/g1989大肠菌群婴幼儿辅助食品—番茄汁≤3/MPN/100g1989致病菌沙门氏菌、志贺氏菌、葡萄球菌婴幼儿辅助食品—番茄汁不得检出1989霉菌婴幼儿辅助食品—番茄汁≤40cfu/g或cfu/mL1989菌落总数婴幼儿断奶期辅助食品≤30000cfu/g即食类1997大肠菌群婴幼儿断奶期辅助食品≤40/MPN/100g即食类1997致病菌肠道致病菌及致病球菌婴幼儿断奶期辅助食品不得检出即食类1997菌落总数婴幼儿断奶期辅助食品≤50000cfu/g非即食类1997大肠菌群婴幼儿断奶期辅助食品≤90/MPN/100g非即食类1997致病菌肠道致病菌及致病球菌婴幼儿断奶期辅助食品不得检出非即食类1997菌落总数婴幼儿断奶期补充食品≤30000cfu/g即食类1997大肠菌群婴幼儿断奶期补充食品≤40/MPN/100g即食类1997致病菌肠道致病菌及致病球菌婴幼儿断奶期补充食品不得检出即食类1997菌落总数婴幼儿断奶期补充食品≤50000cfu/g非即食类1997大肠菌群婴幼儿断奶期补充食品≤90/MPN/100g非即食类1997致病菌肠道致病菌及致病球菌婴幼儿断奶期补充食品不得检出非即食类1997菌落总数婴儿配方乳粉Ⅰ≤30000cfu/g1997大肠菌群婴儿配方乳粉Ⅰ≤40/MPN/100g1997致病菌肠道致病菌及致病球菌婴儿配方乳粉Ⅰ不得检出1997酵母和霉菌婴儿配方乳粉Ⅰ≤50cfu/g1997菌落总数婴儿配方粉Ⅱ,Ⅲ≤30000cfu/g1997大肠菌群婴儿配方粉Ⅱ,Ⅲ≤40/MPN/100g1997致病菌肠道致病菌及致病球菌婴儿配方粉Ⅱ,Ⅲ不得检出1997酵母和霉菌婴儿配方粉Ⅱ,Ⅲ≤50cfu/g1997大肠菌群饮用天然矿泉水≤0MPN/100ml1个样品,如果检测结果为0合格;检测结果大于等于1但小于2时,进行第二次检测;检测结果大于等于2,不合格;2008粪链球菌饮用天然矿泉水≤0cfu/250ml1个样品,如果检测结果为0合格;检测结果大于等于1但小于2时,进行第二次检测;检测结果大于等于2,不合格;2008铜绿假单胞菌饮用天然矿泉水≤0cfu/250ml1个样品,如果检测结果为0合格;检测结果大于等于1但小于2时,进行第二次检测;检测结果大于等于2,不合格;2008产气荚膜梭菌饮用天然矿泉水≤0cfu/50ml1个样品,如果检测结果为0合格;检测结果大于等于1但小于2时,进行第二次检测;检测结果大于等于2,不合格;2008大肠菌群饮用天然矿泉水n=4,c=1m=0,M=2MPN/100ml第二次检测2008粪链球菌饮用天然矿泉水n=4,c=1m=0,M=2cfu/250ml第二次检测2008铜绿假单胞菌饮用天然矿泉水n=4,c=1m=0,M=2cfu/250ml第二次检测2008产气荚膜梭菌饮用天然矿泉水n=4,c=1m=0,M=2cfu/50ml第二次检测2008菌落总数鲜、冻禽产品≤500000cfu/g冻禽产品2005大肠菌群鲜、冻禽产品≤5000MPN/100g冻禽产品2005沙门氏菌鲜、冻禽产品0/25gn=5冻禽产品2005出血性大肠埃希氏菌O157:H7 鲜、冻禽产品0/25gn=5冻禽产品2005菌落总数鲜、冻禽产品≤10000cfu/g鲜禽产品2005大肠菌群鲜、冻禽产品≤10000MPN/100g鲜禽产品2005沙门氏菌鲜、冻禽产品0/25gn=5鲜禽产品2005出血性大肠埃希氏菌O157:H7 鲜、冻禽产品0/25gn=5鲜禽产品2005菌落总数糖果≤750cfu/g硬质糖果、抛光糖果2003大肠菌群糖果≤30MPN/100g硬质糖果、抛光糖果2003致病菌沙门氏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志贺氏菌糖果不得检出硬质糖果、抛光糖果2003菌落总数糖果≤2500cfu/g夹心糖果2003大肠菌群糖果≤90MPN/100g夹心糖果2003致病菌沙门氏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志贺氏菌糖果不得检出夹心糖果2003菌落总数糖果≤20000cfu/g焦香糖果、充气糖果2003大肠菌群糖果≤440MPN/100g焦香糖果、充气糖果2003致病菌沙门氏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志贺氏菌糖果不得检出焦香糖果、充气糖果2003菌落总数糖果≤1000cfu/g凝胶糖果2003大肠菌群糖果≤90MPN/100g凝胶糖果2003致病菌沙门氏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志贺氏菌糖果不得检出凝胶糖果2003菌落总数碳酸饮料≤100cfu/ml2003大肠菌群碳酸饮料≤6MPN/100ml2003致病菌沙门氏菌、志贺氏菌碳酸饮料不得检出2003霉菌碳酸饮料≤10cfu/ml2003酵母菌碳酸饮料≤10cfu/ml2003大肠菌群酸牛乳≤90MPN/100g1999致病菌肠道致病菌及致病球菌酸牛乳不得检出1999菌落总数水产调味品≤8000cfu/g2005大肠菌群水产调味品≤30MPN/100g2005致病菌沙门氏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志贺氏菌水产调味品不得检出2005菌落总数熟肉制品50000cfu/g肉灌肠2005大肠菌群熟肉制品30MPN/100g肉灌肠2005致病菌沙门氏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志贺氏菌熟肉制品不得检出肉灌肠2005菌落总数熟肉制品≤50000cfu/g烧烤肉类2005大肠菌群熟肉制品90MPN/100g烧烤肉类2005致病菌沙门氏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志贺氏菌熟肉制品≤不得检出烧烤肉类2005菌落总数熟肉制品≤50000cfu/g肴肉2005大肠菌群熟肉制品≤150MPN/100g肴肉2005致病菌沙门氏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志贺氏菌熟肉制品不得检出肴肉2005菌落总数熟肉制品≤80000cfu/g酱卤肉类2005大肠菌群熟肉制品≤150MPN/100g酱卤肉类2005致病菌沙门氏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志贺氏菌熟肉制品不得检出酱卤肉类2005菌落总数熟肉制品≤30000cfu/g熏煮火腿2005大肠菌群熟肉制品≤90MPN/100g熏煮火腿2005致病菌沙门氏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志贺氏菌熟肉制品不得检出熏煮火腿2005菌落总数熟肉制品≤30000cfu/g其他熟肉制品2005大肠菌群熟肉制品≤90MPN/100g其他熟肉制品2005致病菌沙门氏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志贺氏菌熟肉制品不得检出其他熟肉制品2005菌落总数熟肉制品≤30000cfu/g肉松、油酥肉松、肉松粉2005大肠菌群熟肉制品≤40MPN/100g肉松、油酥肉松、肉松粉2005致病菌沙门氏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志贺氏菌熟肉制品不得检出肉松、油酥肉松、肉松粉2005菌落总数熟肉制品≤10000cfu/g肉干、肉糜脯、肉脯、其他熟肉干制品2005大肠菌群熟肉制品≤30MPN/100g肉干、肉糜脯、肉脯、其他熟肉干制品2005致病菌沙门氏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志贺氏菌熟肉制品不得检出肉干、肉糜脯、肉脯、其他熟肉干制品2005菌落总数食用螺旋藻粉≤10000cfu/g1997大肠菌群食用螺旋藻粉≤90MPN/100g1997霉菌食用螺旋藻粉≤25cfu/g1997致病菌沙门氏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志贺氏菌食用螺旋藻粉不得检出1997菌落总数食糖≤100cfu/g白砂糖、绵砂糖≤500cfu/g赤砂糖适用于甘蔗及甜菜为原料生产的原糖、白砂糖、绵砂糖及赤砂糖2005大肠菌群食糖≤30MPN/100g适用于甘蔗及甜菜为原料生产的原糖、白砂糖、绵砂糖及赤砂糖2005霉菌食糖≤25cfu/g适用于甘蔗及甜菜为原料生产的原糖、白砂糖、绵砂糖及赤砂糖2005酵母菌食糖≤10cfu/g适用于甘蔗及甜菜为原料生产的原糖、白砂糖、绵砂糖及赤砂糖2005致病菌沙门氏菌、志贺氏菌、金黄色葡萄球菌、溶血性链球菌食糖不得检出适用于甘蔗及甜菜为原料生产的原糖、白砂糖、绵砂糖及赤砂糖2005菌落总数食品工业用浓缩果蔬沐浆≤1000cfu/g2005大肠菌群食品工业用浓缩果蔬沐浆≤30MPN/100g2005霉菌食品工业用浓缩果蔬沐浆≤20cfu/mL2005酵母菌食品工业用浓缩果蔬沐浆≤20cfu/mL2005致病菌沙门氏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志贺氏菌食品工业用浓缩果蔬沐浆不得检出2005菌落总数食醋≤10000cfu/ml2003大肠菌群食醋≤3MPN/100g2003致病菌沙门氏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志贺氏菌食醋不得检出2003细菌总数生鲜牛乳≤50万个/mLⅠ级收购标准1986细菌总数生鲜牛乳≤100万个/mLⅡ级收购标准1986细菌总数生鲜牛乳≤200万个/mLⅢ级收购标准1986细菌总数生鲜牛乳≤400万个/mLⅣ级收购标准1986菌落总数生活饮用水≤100cfu/ml当水样检出总大肠杆菌时,应进一步检测大肠埃希氏菌和耐热大肠菌群;2006大肠菌群生活饮用水不得检出MPN/100ml或CFU/100ml当水样检出总大肠杆菌时,应进一步检测大肠埃希氏菌和耐热大肠菌群;2006耐热大肠菌群生活饮用水不得检出MPN/100ml或CFU/100ml当水样检出总大肠杆菌时,应进一步检测大肠埃希氏菌和耐热大肠菌群;2006大肠埃希氏菌生活饮用水不得检出MPN/100ml或CFU/100ml当水样检出总大肠杆菌时,应进一步检测大肠埃希氏菌和耐热大肠菌群;2006贾第鞭毛虫生活饮用水<1cfu/10ml非常规指标2006隐孢子虫生活饮用水<1cfu/10ml非常规指标2006菌落总数生活饮用水≤500cfu/ml小型式集中供水或分散式集中供水2006肠球菌生活饮用水0CFU/100ml参考指标2006产气荚膜梭状芽孢杆菌生活饮用水0CFU/100ml参考指标2006粪大肠菌群生活饮用水≤10000cfu/L地表水源生活饮用水2002菌落总数生活饮用水≤100cfu/ml地下水源饮用水1993粪大肠菌群生活饮用水≤3cfu/L地下水源饮用水1993乳酸菌乳酸菌饮料≥100000cfu/ml出厂有活菌检出销售未杀菌乳酸菌饮料2003菌落总数乳酸菌饮料—cfu/ml未杀菌乳酸菌饮料2003大肠菌群乳酸菌饮料≤3MPN/100ml未杀菌乳酸菌饮料2003霉菌乳酸菌饮料≤30cfu/ml未杀菌乳酸菌饮料2003酵母菌乳酸菌饮料≤50cfu/ml未杀菌乳酸菌饮料2003致病菌沙门氏菌、志贺氏菌、金黄色葡萄球菌乳酸菌饮料不得检出未杀菌乳酸菌饮料2003乳酸菌乳酸菌饮料—cfu/ml杀菌乳酸菌饮料2003菌落总数乳酸菌饮料≤100cfu/ml杀菌乳酸菌饮料2003大肠菌群乳酸菌饮料≤3MPN/100ml杀菌乳酸菌饮料2003霉菌乳酸菌饮料≤30cfu/ml杀菌乳酸菌饮料2003酵母菌乳酸菌饮料≤50cfu/ml杀菌乳酸菌饮料2003致病菌沙门氏菌、志贺氏菌、金黄色葡萄球菌乳酸菌饮料不得检出杀菌乳酸菌饮料2003菌落总数乳粉≤50000cfu/ml2005大肠菌群乳粉≤90MPN/100g2005致病菌沙门氏菌、金黄色葡萄球菌乳粉不得检出2005菌落总数人造奶油≤200cfu/g2003大肠菌群人造奶油≤30MPN/100g2003致病菌沙门氏菌、志贺氏菌、金黄色葡萄球菌人造奶油不得检出2003霉菌人造奶油≤50cfu/g2003大肠杆菌热处理前的乳及含乳饮料未检出/乳及含乳饮料中微生物含量限值; 1999致病菌沙门氏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志贺氏菌巧克力不得检出2003菌落总数汽酒≤100cfu/g1986大肠菌群汽酒≤3MPN/100g1986致病菌系指肠道致病菌汽酒不得检出1986埃希氏大肠杆菌或耐热大肠杆菌瓶装水-天然矿泉水埃希氏大肠杆菌或耐热大肠杆菌 1x 250毫升不得在任何样本中检出瓶装水、可食用冰及非瓶装饮料微生物含量限值;大肠菌群瓶装水-天然矿泉水如数量大于或等于1个菌落形成单位,或小于或等于2个菌落形成单位,则需进行第二次测试,n=4,c=1,m=0,M=2;如数量大于2个菌落形成单位,则样本不合格;1x 250毫升瓶装水、可食用冰及非瓶装饮料微生物含量限值;粪链球菌瓶装水-天然矿泉水大于或等于1个菌落形成单位,或小于或等于2个菌落形成单位,则需进行第二次测试,n=4,c=1,m=0,M=2;如数量大于2个菌落形成单位,则样本不合格;1 x 250毫升瓶装水、可食用冰及非瓶装饮料微生物含量限值;铜绿假单胞菌瓶装水-天然矿泉水大于或等于1个菌落形成单位,或小于或等于2个菌落形成单位,则需进行第二次测试,n=4,c=1,m=0,M=2;如数量大于2个菌落形成单位,则样本不合格;1 x 250毫升瓶装水、可食用冰及非瓶装饮料微生物含量限值;还原亚硫酸盐厌氧菌瓶装水-天然矿泉水大于或等于1个菌落形成单位,或小于或等于2个菌落形成单位,则需进行第二次测试,n=4,c=1,m=0,M=2;如数量大于2个菌落形成单位,则样本不合格;1x 50毫升瓶装水、可食用冰及非瓶装饮料微生物含量限值;埃希氏大肠杆菌瓶装水-瓶装∕包装食水天然矿泉水除外0/100mL瓶装水、可食用冰及非瓶装饮料微生物含量限值;大肠菌群瓶装水-瓶装∕包装食水天然矿泉水除外0/100mL瓶装水、可食用冰及非瓶装饮料微生物含量限值;铜绿假单胞菌瓶装水-瓶装∕包装食水天然矿泉水除外0/250mL瓶装水、可食用冰及非瓶装饮料微生物含量限值;菌落总数瓶桶装饮用纯净水≤20cfu/g2005大肠菌群瓶桶装饮用纯净水≤3MPN/100g2005霉菌、酵母菌瓶桶装饮用纯净水不得检出cfu/mL2005致病菌沙门氏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志贺氏菌瓶桶装饮用纯净水不得检出2005大肠菌群皮蛋≤30MPN/100g1988致病菌系指沙门氏菌皮蛋不得检出1988菌落总数皮蛋≤500cfu/g1988菌落总数膨化食品≤10000cfu/g2003大肠菌群膨化食品≤90MPN/100g2003致病菌指沙门氏菌、志贺氏菌、金黄色葡萄球菌膨化食品不得检出2003菌落总数奶油、稀奶油≤50000cfu/g2005大肠菌群奶油、稀奶油≤90MPN/100g2005霉菌奶油、稀奶油≤10cfu/g2005致病菌沙门氏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奶油、稀奶油不得检出2005微生物灭菌乳商业无菌灭菌纯牛羊乳、灭菌调味乳1999菌落总数绵白糖≤350cfu/g适用于制糖工业中用甜菜及粗糖制成的绵白糖2000大肠菌群绵白糖≤30MPN/100g适用于制糖工业中用甜菜及粗糖制成的绵白糖2000致病菌肠道致病菌及致病球菌绵白糖不得检出适用于制糖工业中用甜菜及粗糖制成的绵白糖2000菌落总数密饯≤1000cfu/g2003大肠菌群密饯≤30MPN/100g2003致病菌沙门氏菌、志贺氏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密饯不得检出2003霉菌密饯≤50cfu/g2003大肠菌群零售点的冰块散装冰<100/100 mL瓶装水、可食用冰及非瓶装饮料微生物含量限值;埃希氏大肠杆菌零售点的冰块散装冰0/100mL瓶装水、可食用冰及非瓶装饮料微生物含量限值;需氧菌落计数零售点的冰块散装冰<1000/mL瓶装水、可食用冰及非瓶装饮料微生物含量限值;菌落总数炼乳≤10cfu/g非罐头工艺生产淡炼乳2005大肠菌群炼乳≤2MPN/100g非罐头工艺生产淡炼乳2005致病菌沙门氏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志贺氏菌炼乳不得检出非罐头工艺生产淡炼乳2005菌落总数炼乳≤30000cfu/g非罐头工艺生产加糖炼乳2005大肠菌群炼乳≤90MPN/100g非罐头工艺生产加糖炼乳2005致病菌沙门氏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志贺氏菌炼乳不得检出非罐头工艺生产加糖炼乳2005菌落总数炼乳≤100000cfu/g非罐头工艺生产食品工业用加糖炼乳2005大肠菌群炼乳≤150MPN/100g非罐头工艺生产食品工业用加糖炼乳2005致病菌沙门氏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志贺氏菌炼乳不得检出非罐头工艺生产食品工业用加糖炼乳2005微生物炼乳商业无菌罐头工艺生产2005菌落总数冷冻饮品≤25000cfu/ml含乳蛋白的冷冻饮品2003大肠菌群冷冻饮品≤450MPN/100ml含乳蛋白的冷冻饮品2003致病菌沙门氏菌、志贺氏菌冷冻饮品不得检出含乳蛋白的冷冻饮品2003菌落总数冷冻饮品≤20000cfu/ml含豆类的冷冻饮品2003大肠菌群冷冻饮品≤450MPN/100ml含豆类的冷冻饮品2003致病菌沙门氏菌、志贺氏菌冷冻饮品不得检出含豆类的冷冻饮品2003菌落总数冷冻饮品≤3000cfu/ml含淀粉或果类的冷冻饮品2003大肠菌群冷冻饮品≤100MPN/100ml含淀粉或果类的冷冻饮品2003致病菌沙门氏菌、志贺氏菌冷冻饮品不得检出含淀粉或果类的冷冻饮品2003菌落总数冷冻饮品≤100cfu/ml食用冰块2003大肠菌群冷冻饮品≤6MPN/100ml食用冰块2003致病菌沙门氏菌、志贺氏菌冷冻饮品不得检出食用冰块2003需氧菌落计数经热杀菌的乳及含乳饮料<10cfu/g或cfu/mL乳及含乳饮料中微生物含量限值; 1999需氧菌落计数经巴氏消毒的乳及含乳饮料≤30000乳及含乳饮料中微生物含量限值; 1999大肠杆菌经巴氏消毒的乳及含乳饮料未检出/乳及含乳饮料中微生物含量限值; 1999大肠菌群胶原蛋白肠衣≤30MPN/100g1994致病菌沙门氏菌、志贺氏菌胶原蛋白肠衣不得检出1994霉菌胶原蛋白肠衣≤50cfu/g1994菌落总数胶姆糖≤500cfu/g2003大肠菌群胶姆糖≤30MPN/100g2003霉菌胶姆糖≤20个/ g2003致病菌指沙门氏菌、志贺氏菌、金黄色葡萄球菌胶姆糖不得检出2003菌落总数酱油适用于餐桌酱油≤30000cfu/ml2003大肠菌群酱油≤30MPN/100g2003致病菌沙门氏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志贺氏菌酱油不得检出2003大肠菌群酱腌菜≤90MPN/100g散装2003致病菌沙门氏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志贺氏菌等酱腌菜不得检出散装2003大肠菌群酱腌菜≤30MPN/100g瓶袋装2003致病菌沙门氏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志贺氏菌酱腌菜不得检出瓶袋装2003大肠菌群酱≤30MPN/100g2003致病菌沙门氏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志贺氏菌酱不得检出2003菌落总数固体软料≤30000cfu/g蛋白型2003大肠菌群固体软料≤90MPN/100g蛋白型2003致病菌沙门氏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志贺氏菌固体软料不得检出蛋白型2003霉菌计数固体软料≤50cfu/g蛋白型2003菌落总数固体软料≤1000cfu/g普通型2003大肠菌群固体软料≤40MPN/100g普通型2003致病菌沙门氏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志贺氏菌固体软料不得检出普通型2003霉菌计数固体软料≤50cfu/g普通型2003菌落总数糕点、面包≤1000cfu/g热加工2003大肠菌群糕点、面包≤30MPN/100g热加工2003致病菌沙门氏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志贺氏菌糕点、面包不得检出热加工2003霉菌计数糕点、面包≤100cfu/g热加工2003菌落总数糕点、面包≤10000cfu/g冷加工2003大肠菌群糕点、面包≤300MPN/100g冷加工2003致病菌沙门氏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志贺氏菌糕点、面包不得检出冷加工2003霉菌计数糕点、面包≤150cfu/g冷加工2003致病菌沙门氏菌、志贺氏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干果食品不得检出葡萄干2005致病菌沙门氏菌、志贺氏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干果食品不得检出柿饼2005菌落总数辐照香辛料类≤100cfu/g1997大肠菌群辐照香辛料类≤30MPN/100g1997致病菌肠道致病菌及致病球菌辐照香辛料类不得检出1997霉菌辐照香辛料类≤100cfu/g1997菌落总数辐照熟畜禽肉类≤500cfu/g出厂1997大肠菌群辐照熟畜禽肉类≤30MPN/100g出厂1997致病菌肠道致病菌及致病球菌辐照熟畜禽肉类不得检出出厂1997菌落总数辐照熟畜禽肉类≤50000cfu/g销售1997大肠菌群辐照熟畜禽肉类≤30MPN/100g销售1997致病菌肠道致病菌及致病球菌辐照熟畜禽肉类不得检出销售1997菌落总数辐照花粉≤100cfu/g1994大肠菌群辐照花粉≤30MPN/100g1994致病菌肠道致病菌及致病球菌辐照花粉不得检出1994霉菌辐照花粉≤100cfu/g1994菌落总数辐照干果果脯类≤750cfu/g1997大肠菌群辐照干果果脯类≤30MPN/100g1997致病菌肠道致病菌及致病球菌辐照干果果脯类不得检出1997菌落总数蜂蜜≤1000cfu/g2003大肠菌群蜂蜜≤30MPN/100g2003致病菌沙门氏菌、志贺氏菌、金黄色葡萄球菌蜂蜜不得检出2003霉菌蜂蜜≤200cfu/g2003产气荚膜梭状芽孢杆菌非瓶装饮料<100/mL瓶装水、可食用冰及非瓶装饮料微生物含量限值;埃希氏大肠杆菌非瓶装饮料<100/mL瓶装水、可食用冰及非瓶装饮料微生物含量限值;沙门氏菌属非瓶装饮料0/25mL 瓶装水、可食用冰及非瓶装饮料微生物含量限值;金黄色葡萄球菌非瓶装饮料<100/mL瓶装水、可食用冰及非瓶装饮料微生物含量限值;其他致病菌非瓶装饮料根据即食食品微生物含量指引瓶装水、可食用冰及非瓶装饮料微生物含量限值;菌落总数非发酵性豆制品及面筋≤100000cfu/g散装2003大肠菌群非发酵性豆制品及面筋≤150MPN/100g散装2003致病菌沙门氏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志贺氏菌非发酵性豆制品及面筋不得检出散装2003菌落总数非发酵性豆制品及面筋≤750cfu/g定型包装2003大肠菌群非发酵性豆制品及面筋≤40MPN/100g定型包装2003致病菌沙门氏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志贺氏菌非发酵性豆制品及面筋不得检出定型包装2003大肠菌非发酵性豆制品及面筋≤30MPN/100g定型包装2003致病菌沙门氏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志贺氏菌非发酵性豆制品及面筋不得检出定型包装2003菌落总数方便面≤1000cfu/g面块2003大肠菌群方便面≤30MPN/100g面块2003致病菌指沙门氏菌、志贺氏菌、金黄色葡萄球菌方便面不得检出面块2003菌落总数方便面≤50000cfu/g面块和调料2003大肠菌群方便面≤150MPN/100g面块和调料2003致病菌指沙门氏菌、志贺氏菌、金黄色葡萄球菌方便面不得检出面块和调料2003菌落总数发酵性豆制品≤100000cfu/g散装2003大肠菌群发酵性豆制品≤150MPN/100g散装2003致病菌沙门氏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志贺氏菌发酵性豆制品不得检出散装2003菌落总数发酵性豆制品≤750cfu/g定型包装2003大肠菌群发酵性豆制品≤40MPN/100g定型包装2003致病菌沙门氏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志贺氏菌发酵性豆制品不得检出定型包装2003大肠菌发酵性豆制品≤30MPN/100g定型包装2003致病菌沙门氏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志贺氏菌发酵性豆制品不得检出定型包装2003菌落总数发酵酒≤50cfu/ml生啤酒2005大肠菌群发酵酒≤3MPN/100ml生啤酒2005致病菌沙门氏菌、志贺氏菌发酵酒不得检出生啤酒2005菌落总数发酵酒≤50cfu/ml熟啤酒2005大肠菌群发酵酒≤3MPN/100ml熟啤酒2005致病菌沙门氏菌、志贺氏菌发酵酒不得检出熟啤酒2005菌落总数发酵酒≤50cfu/ml黄酒2005大肠菌群发酵酒≤3MPN/100ml黄酒2005致病菌沙门氏菌、志贺氏菌发酵酒不得检出黄酒2005菌落总数发酵酒≤50cfu/ml葡萄酒2005大肠菌群发酵酒≤3MPN/100ml葡萄酒2005致病菌沙门氏菌、志贺氏菌发酵酒不得检出葡萄酒2005菌落总数动物性水产干制品≤30000cfu/ml即食动物性水产干制品2005大肠菌群动物性水产干制品≤30MPN/100ml即食动物性水产干制品2005致病菌沙门氏菌、志贺氏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副溶血性弧菌动物性水产干制品不得检出即食动物性水产干制品2005菌落总数淀粉糖≤3000cfu/g2003大肠菌群淀粉糖≤30MPN/100g2003致病菌沙门氏菌、志贺氏菌、金黄色葡萄球菌淀粉糖不得检出2003菌落总数淀粉类制品≤1000cfu/g适用于以谷类、豆类、薯类等植物为主要原料制成的直接入口的即食淀粉食品2003。
微生物限度要求标准
![微生物限度要求标准](https://img.taocdn.com/s3/m/2c55e71d178884868762caaedd3383c4bb4cb4e0.png)
微生物限度要求标准嘿,朋友们!今天咱来聊聊微生物限度要求标准这个事儿。
你说这微生物啊,看不见摸不着的,可别小瞧了它们,它们就像一群调皮的小精灵,在我们身边到处蹦跶呢!咱就说食品吧,要是微生物限度超标了,那可不得了!你想想,你开开心心吃个面包,结果里面一堆超标了的微生物,那不得闹肚子呀!这就好比你走在路上,突然窜出一群捣乱的小孩,把你的好心情全给破坏了。
所以啊,对于食品中的微生物限度,那可得严格把控。
再看看药品,这可是关乎咱健康的重要东西啊!要是药品里的微生物限度没控制好,那吃下去能有效果吗?说不定还会带来其他问题呢!就好像你本来想找个医生治好病,结果医生不靠谱,那不是更糟糕啦!所以对药品的微生物限度要求,那绝对得高标准、严要求。
那怎么来判断微生物限度是不是符合标准呢?这就得靠专业的检测啦!检测人员就像是侦探一样,仔细寻找着那些隐藏的微生物。
他们用各种方法、各种仪器,把这些小家伙一个一个给揪出来,看看数量对不对。
这可不是个简单的活儿,得细心、得专业!咱平常生活中也得注意啊!比如家里的食物要储存好,别给微生物太多生长的机会。
你说你把食物随便扔在那里,不就等于给微生物建了个乐园嘛!还有啊,个人卫生也很重要,勤洗手,别让那些坏家伙跟着你到处跑。
你说这微生物限度要求标准是不是特别重要?它就像是一道防线,保护着我们的健康和安全。
如果没有它,那我们的生活还不知道会变成啥样呢!说不定到处都是生病的人,食品也都不敢吃了。
所以啊,大家一定要重视这个微生物限度要求标准。
不管是生产食品、药品的厂家,还是我们每个人,都得为了自己和他人的健康负责。
别觉得这事儿离你很远,其实它就在我们身边,和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呢!让我们一起努力,把这些微生物小精灵管得服服帖帖的,让我们的生活更加美好、更加健康!这难道不是我们都应该去做的吗?。
微生物限度标准
![微生物限度标准](https://img.taocdn.com/s3/m/1483f50aba1aa8114431d958.png)
微生物限度检查结果判断
微生物限度标准
另外:
1.含原药材粉的制剂细菌数每1g不得过10000个(丸剂每1g不得过30000个)、每1ml不得过500;霉菌和酵母每1g、1ml不得过100个;每1g、1ml不得检出大肠埃希菌;大肠菌群每1g应小于100个、每1ml应小于10个。
2.含豆豉、神曲等发酵成分的制剂细菌数每1g不得过100000个、每1ml不得过1000;霉菌和酵母每1g不得过500个、1ml不得过100个,每1g、1ml不得检出大肠埃希菌,大肠菌群每1g
应小于100个、每1ml应小于10个。
3.用于表皮或黏膜不完整的含原药粉的局部给药制剂:细菌数每1g或10cm2不得过1000个、每1ml不得过100个;霉菌和酵母每1g、1ml或10cm2不得过100个;每1g、1ml不得检出金黄色葡萄球菌、铜绿假单孢菌。
4.用于表皮或黏膜完整的含原药粉的局部给药制剂:细菌数每1g或10cm2不得过10000个、每1ml不得过100个;霉菌和酵母每1g、1ml或10cm2不得过100个;每1g、1ml不得检出金黄色葡萄球菌、铜绿假单孢菌。
中国食品微生物限量规定
![中国食品微生物限量规定](https://img.taocdn.com/s3/m/79bfcbeb9f3143323968011ca300a6c30c22f1bd.png)
中国食品微生物限量规定中国食品微生物限量规定
drinking water
次检验
dried aquatic products of
2、致病菌系指沙门氏菌、金黄色葡萄
2、若非指定,以cfu/g或cfu/ml表示condensed milk and
formulated
菌
1、GB 14891.4-1997
如无特别说明,致病菌系指沙门氏菌、志贺氏菌、金黄色葡萄球菌n/c/m/M:
n:同一批次产品应采集的样品件数;
c:最大可允许超出m值得样品数;
m:微生物指标可接受水平的限量值;
M:微生物指标的最高安全限量值。
注1:按照二级采样方案设定的指标,在n个样品中,允许有≤c 个样品其相应微生物指标检验值大于m值。
注2:按照三级采样方案设定的指标,在n个样品中,允许全部样品中相应微生物指标检验值≤m值;允许有≤c个样品其相应微生物指标检验值在m值和M值之间;不允许有样品相应微生物指标检验值大于M值。
例如:n/c/m/M为5/2/(1 000 cfu/g)/(10 000 cfu/g),含义是从一批次中采集5个样品,若5个样品的检验结果均小于或等于m值(≤1 000 cfu/g),则判定为合格;若≤2个样品的结果(X)位于m值和M值之间(1 000 cfu/g<X≤10 000 cfu/g),则判定为合格;若有3个及以上样品的检验结果位于m值和M值之间,则判定为不合格;若有任一个样品的检验结果大于M值(>10 000 cfu/g),则判定为不合格。
食品微生物限量规定(二)2024
![食品微生物限量规定(二)2024](https://img.taocdn.com/s3/m/f99ce99f29ea81c758f5f61fb7360b4c2e3f2a33.png)
食品微生物限量规定(二)引言概述:食品微生物限量规定(二)是针对食品行业中微生物污染问题的相关法规和标准的进一步细分和规定。
本文将从五个大点出发,详细分析和阐述食品微生物限量规定的相关内容。
正文:一、食品微生物限量的分类与标准:1. 法规和标准的背景及意义2. 常见食品微生物指标的分类和对应的限量标准3. 不同食品类别的微生物限量标准的差异性与原因4. 食品微生物限量标准的修订和更新机制5. 食品微生物限量标准的执行与监督二、食品微生物限量的检测方法与技术:1. 常见的食品微生物检测技术及其原理2. 不同食品类别中常用的微生物检测方法选择与优化3. 微生物检测设备的选购与维护4. 微生物检测的质量控制与质量保证5. 新兴的快速检测技术在食品微生物限量中的应用前景三、食品微生物控制与预防的策略与方法:1. 企业层面的食品微生物控制与预防措施2. 食品生产环节中的卫生管理和操作规范3. 原料采购和存储中的微生物控制措施4. 食品加工过程中的微生物控制技术和操作要点5. 产品包装、贮存与运输过程中的微生物控制措施四、食品微生物限量管理中的问题与挑战:1. 法规和标准实施中存在的问题与不足2. 食品微生物限量管理中的监管和执法难点3. 食品微生物污染问题的源头与溯源难题4. 食品微生物限量标准的国际对标与认可问题5. 新兴微生物污染问题对限量管理带来的挑战五、未来食品微生物限量管理的发展趋势:1. 国内外食品微生物限量法规和标准的发展趋势简析2. 消费者对食品微生物安全的关注与需求3. 企业自主控制与管理在食品微生物限量中的作用4. 综合性技术的应用和推广对食品微生物限量管理的意义5. 科技进步和监管手段改革对食品微生物限量管理的影响与促进总结:本文从食品微生物限量的分类与标准、检测方法与技术、控制与预防策略、问题与挑战以及未来的发展趋势等五个大点出发进行详细阐述,旨在提供食品行业从业人员和相关从业者一个全面了解食品微生物限量规定的知识框架和信息参考。
国家食品微生物限量标准
![国家食品微生物限量标准](https://img.taocdn.com/s3/m/a18a50177275a417866fb84ae45c3b3567ecdda6.png)
国家食品微生物限量标准
国家食品微生物限量标准是指在食品中允许存在的微生物的数量限制,以确保食品的质量和安全。
不同国家和地区的食品微生物限量标准可能有所不同,根据当地法律法规、卫生标准和食品安全要求制定。
常见的食品微生物限量标准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总菌落计数限量:表示食品中允许存在的总细菌数量的上限。
总菌落计数是指通过培养方法将食品中的细菌培育出来并计数。
2. 沙门氏菌限量:食品中不允许检出沙门氏菌,因为沙门氏菌是一种致病菌,可以引起食物中毒。
3. 大肠菌群限量:大肠菌群包括致病性大肠杆菌等菌种,其存在可能表示食品受到粪便污染,因此食品中允许存在的大肠菌群数量有一定限制。
4. 霉菌限量:食品中存在的霉菌数量也有一定限制。
霉菌的存在可能导致食品腐败、产生毒素等问题。
除了上述常见的微生物限量标准,不同食品可能还会有其他特定的微生物限量标准,比如嗜热菌、嗜盐菌、产气荚膜梭菌等。
这些限量标准的制定都旨在确保食品的质量和安全,保护消费者的健康。
食品微生物限量规定
![食品微生物限量规定](https://img.taocdn.com/s3/m/e4617a9e6f1aff00bed51ebd.png)
中国食品微生物限量规定
drinking water
次检验
dried aquatic products of
2、致病菌系指沙门氏菌、金黄色葡萄
2、若非指定,以cfu/g或cfu/ml表示condensed milk and formulated
菌
1、GB 14891.4-1997
如无特别说明,致病菌系指沙门氏菌、志贺氏菌、金黄色葡萄球菌
n/c/m/M:
n:同一批次产品应采集的样品件数;
c:最大可允许超出m值得样品数;
m:微生物指标可接受水平的限量值;
M:微生物指标的最高安全限量值。
注1:按照二级采样方案设定的指标,在n个样品中,允许有≤c个样品其相应微生物指标检验值大于m值。
注2:按照三级采样方案设定的指标,在n个样品中,允许全部样品中相应微生物指标检验值≤m值;允许有≤c个样品其相应微生物指标检验值在m值和M值之间;不允许有样品相应微生物指标检验值大于M值。
例如:n/c/m/M为5/2/(1 000 cfu/g)/(10 000 cfu/g),含义是从一批次中采集5个样品,若5个样品的检验结果均小于或等于m值(≤1 000 cfu/g),则判定为合格;若≤2个样品的结果(X)位于m值和M值之间(1 000 cfu/g<X≤10 000 cfu/g),则判定为合格;若有3个及以上样品的检验结果位于m值和M值之间,则判定为不合格;若有任一个样品的检验结果大于M值(>10 000 cfu/g),则判定为不合格。
中国药典2020微生物限度检查
![中国药典2020微生物限度检查](https://img.taocdn.com/s3/m/c0a011b2cd22bcd126fff705cc17552707225ed6.png)
中国药典2020微生物限度检查
中国药典2020中对微生物限度的检查要求如下:
1.总菌落数限度:需满足以下要求:
- 不应含有大肠埃希菌或粪链球菌。
- 对无菌制品,其总菌落数规定不应超过制定的标准。
- 必须符合产品特性和验证的任何特定需求。
2.酵母和霉菌限度规定:
- 对无菌制品,每克中不应含有可繁殖的酵母和霉菌。
- 对非无菌制品,每克中不应含有可繁殖的酵母和霉菌。
建议
进行采样和检测多数生物制品样品。
3.大肠菌群限度规定:
- 每克中不应含有大肠菌群。
对某些产品(如消毒剂指定的测定),可以采用其他方法或者规定了合适分析方法的产品例外。
4.针对特定微生物的检查:
- 对某些产品,药典可能要求进行特定微生物的检查,以确保
产品的安全性和质量。
需要注意的是,这只是中国药典2020中关于微生物限度检查
的一般要求,具体的规定可能因产品类型和特性而有所不同。
因此,在进行微生物检查时,需根据产品的特定需求和合适的分析方法进行操作。
在实际生产和质量控制过程中,还需严格按照相关法规和标准进行操作,确保产品质量和安全性。
食品微生物限量标准
![食品微生物限量标准](https://img.taocdn.com/s3/m/d647c29f3086bceb19e8b8f67c1cfad6195fe99d.png)
食品微生物限量标准食品微生物限量标准是指对食品中微生物数量的限制,是确保食品安全和卫生的重要措施。
微生物是一类微小的生物体,包括细菌、霉菌、酵母菌等,它们存在于自然界的各个环境中,也包括食品中。
在食品加工、储藏和运输过程中,微生物可能会引起食品腐败、变质,甚至导致食品中毒事件,因此对食品中微生物的限量标准显得尤为重要。
食品微生物限量标准的制定是基于对微生物的生长特性、对人体的危害程度以及食品加工和储藏条件等因素的综合考虑而确定的。
不同类型的食品对微生物的限量标准也有所不同,一般来说,食品微生物限量标准包括总菌落数、大肠菌群、霉菌和酵母菌等指标。
首先,总菌落数是指在一定条件下,一定时间内培养基上生长的细菌总数。
总菌落数是衡量食品是否受到污染的重要指标,通常以每克或每毫升的数量来表示。
食品中的总菌落数超过限量标准,往往会导致食品变质,影响食品的口感和营养价值。
其次,大肠菌群是一类与动物的肠道有关的细菌,它们存在于食品中往往是由于粪便污染引起的。
大肠菌群的检测是衡量食品卫生状况的重要指标之一,其数量超过限量标准往往意味着食品受到了严重的污染,可能存在致病菌的存在,对人体健康构成潜在威胁。
此外,霉菌和酵母菌是食品中常见的真菌类微生物,它们在食品加工和储藏过程中可能引起霉变和酸败等问题。
食品中霉菌和酵母菌的限量标准的制定,有助于监控食品的质量状况,保障食品的安全和卫生。
在食品微生物限量标准的制定和执行过程中,需要充分考虑食品的种类、加工工艺、储藏条件等因素,以及不同人群对微生物的耐受能力,以制定科学合理的标准。
此外,对食品生产企业和从业人员进行相关的法律法规宣传和培训,加强食品生产过程中的卫生管理和控制措施,也是确保食品微生物限量标准得以有效执行的重要环节。
总之,食品微生物限量标准的制定和执行,对保障食品安全和卫生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科学合理地制定限量标准,并加强监测和管理,可以有效地预防食品微生物污染,保障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
微生物限度标准
![微生物限度标准](https://img.taocdn.com/s3/m/c1f8cad5988fcc22bcd126fff705cc1754275f48.png)
微生物限度检查结果判断
微生物限度标准
另外:
1.含原药材粉的制剂细菌数每1g不得过10000个(丸剂每1g不得过30000个)、每1ml不得过500;霉菌和酵母每1g、1ml不得过100个;每1g、1ml不得检出大肠埃希菌;大肠菌群每1g应小于100个、每1ml应小于10个。
2.含豆豉、神曲等发酵成分的制剂细菌数每1g不得过100000个、每1ml不得过1000;霉菌和酵母每1g不得过500个、1ml不得过100个,每1g、1ml不得检出大肠埃希菌,大肠菌群每1g
应小于100个、每1ml应小于10个。
3.用于表皮或黏膜不完整的含原药粉的局部给药制剂:细菌数每1g或10cm2不得过1000个、每1ml不得过100个;霉菌和酵母每1g、1ml或10cm2不得过100个;每1g、1ml不得检出金黄色葡萄球菌、铜绿假单孢菌。
4.用于表皮或黏膜完整的含原药粉的局部给药制剂:细菌数每1g或10cm2不得过10000个、每1ml不得过100个;霉菌和酵母每1g、1ml或10cm2不得过100个;每1g、1ml不得检出金黄色葡萄球菌、铜绿假单孢菌。
固体饮料微生物标准限量
![固体饮料微生物标准限量](https://img.taocdn.com/s3/m/210ab398b1717fd5360cba1aa8114431b80d8e7f.png)
固体饮料微生物标准限量
固体饮料微生物标准限量一般由各国标准组织或食品安全监管机构制定。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固体饮料微生物标准限量的示例:
1. 大肠菌群:根据不同的国家和地区的标准,每克固体饮料中的大肠菌群数量限制通常在10-100个之间。
2. 霉菌:通常固体饮料中的霉菌数量限制在100-1000个之间,具体数值取决于国家标准。
3. 酵母菌:常见的限量范围是100-1000个酵母菌/克固体饮料。
这些微生物标准限量旨在确保固体饮料的安全性和卫生性,以保护消费者的健康。
消费者在购买固体饮料时应留意包装上的生产日期和贮存期限,并尽量选择符合国家或地区微生物标准限量的产品。
食品微生物的限量标准
![食品微生物的限量标准](https://img.taocdn.com/s3/m/e8be4f34a36925c52cc58bd63186bceb19e8ed1a.png)
食品微生物的限量标准食品微生物是指在食品中存在的各种微小微生物,包括细菌、霉菌、酵母菌等。
食品微生物在食品加工、储藏、运输和销售过程中可能会引起食品变质、腐败和污染,对人体健康造成危害。
因此,对食品微生物的限量标准是保障食品安全的重要措施之一。
食品微生物的限量标准主要是指对食品中微生物数量的限定,通常以菌落总数、大肠菌群、霉菌和酵母菌等指标来评价食品微生物的卫生质量。
各国家和地区对食品微生物的限量标准有所不同,但都是为了确保食品安全,保护消费者的健康。
菌落总数是评价食品微生物数量的重要指标之一。
它是指在一定条件下,菌落计数培养基上生长的细菌总数。
菌落总数的高低反映了食品中微生物的数量多少,是评价食品新鲜度和卫生质量的重要依据。
一般来说,菌落总数超过一定标准就会影响食品的品质和安全,甚至对人体健康造成危害。
大肠菌群是评价食品卫生质量的重要指标之一。
大肠菌群是一类肠道细菌的总称,它们存在于环境中和动植物体内,是一类潜在的致病菌。
食品中如果含有大肠菌群超标,就可能存在粪便污染或者加工过程中卫生条件不佳的问题,对消费者的健康构成潜在威胁。
霉菌和酵母菌是食品微生物中的另外两类重要指标。
霉菌和酵母菌在食品中的存在不仅会导致食品变质、腐败,还可能产生毒素对人体健康造成危害。
因此,对这两类微生物的限量标准也是食品安全的重要内容之一。
食品微生物的限量标准是食品安全的重要保障措施。
严格遵守食品微生物的限量标准,不仅能够保证食品的质量和安全,也能够保护消费者的健康。
同时,加强食品生产过程中的卫生管理,确保食品生产过程的卫生安全,也是保障食品微生物限量标准得以实施的重要环节。
总之,食品微生物的限量标准是食品安全的重要内容,对食品微生物的限量标准的严格执行,能够有效保障食品的质量和安全,保护消费者的健康。
同时,食品生产企业应加强卫生管理,确保食品生产过程的卫生安全,为食品微生物的限量标准的执行提供保障。
只有这样,才能够让消费者放心食用食品,确保食品安全。
微生物限度标准
![微生物限度标准](https://img.taocdn.com/s3/m/90f50122ccbff121dd36835f.png)
药品微生物限度标准非无菌药品的微生物限度标准是基于药品的给药途径和对患者健康潜在的危害以及药品的特殊性而制订的。
药品生产、贮存、销售过程中的检验,化学药品原料药、中药提取物及辅料的检验,新药标准制订,进口药品标准复核,考察药品质量及仲裁等,除另有规定外,其微生物限度均以本标准为依据。
非无菌制剂的总需氧菌数、总霉菌及酵母菌数测定照附录×××检查;非无菌制剂的控制菌检查照附录×××检查。
本限度标准解释如下:101CFU:最大可接受限值=20;102CFU:最大可接受限值=200;103CFU:最大可接受限值=2000。
以此类推。
1.制剂通则、品种项下要求无菌的制剂及标示无菌的制剂应符合无菌检查法规定。
2.口服给药制剂2.1 不含药材原粉的口服给药制剂需氧菌总数每1g不得过103cfu。
每1ml不得过102cfu。
霉菌及酵母菌总数每1g不得过102cfu。
每1ml不得过101cfu。
大肠埃希菌每1g或1ml不得检出。
沙门菌含脏器提取物的口服给药制剂每10g或10ml不得检出。
2.2含药材原粉的口服制剂2.2.1不含豆豉、神曲等发酵原粉的口服给药制剂需氧菌总数每1g不得过10000cfu。
每1ml不得过100cfu。
霉菌及酵母菌总数每1g或1ml不得过100cfu。
大肠埃希菌每1g或1ml不得检出。
沙门菌每10g或10ml不得检出。
耐胆盐革兰阴性菌每1g应小于102个。
每1ml应小于101个。
2.2.2 含豆豉、神曲等发酵原粉的口服制剂需氧菌总数每1g不得过100000cfu。
每1ml不得过1000cfu。
霉菌和酵母菌总数每1g不得过500cfu。
每1ml不得过100cfu。
大肠埃希菌每1g或1ml不得检出。
沙门菌每10g或10ml不得检出。
耐胆盐革兰阴性菌每1g应小于102个。
每1ml应小于101个。
3.局部给药制剂3.1 用于手术、烧伤或严重创伤的局部给药制剂应符合无菌检查法规定。
食品微生物的主要检测指标有哪些、指标限量是多少?
![食品微生物的主要检测指标有哪些、指标限量是多少?](https://img.taocdn.com/s3/m/44f30cb350e79b89680203d8ce2f0066f53364fe.png)
食品微生物的主要检测指标有哪些、指标
限量是多少?
我国卫生部颁布的食品微生物指标有菌落总数、大肠菌群和致病菌
三项。
1、菌落总数2、大肠菌群3、致病菌4、霉菌及其毒素5、其
它指标微生物指标还应包括病毒,肝炎病毒、猪瘟病毒、鸡新城
疫病毒、马立克氏病毒、口蹄疫病毒,狂犬病病毒,猪水泡病毒等;另外,从食品检验的角度考虑,寄生虫也被许多学者列为微生物检
验的指标:如旋毛虫,囊尾蚴,住肉孢子虫、蛔虫,肺吸虫,弓形体,螨,姜片吸虫,中华分枝睾吸虫等等。
食品中微生物指标限量汇总
第 1 页共 1 页。
生物制品原液微生物限度标准
![生物制品原液微生物限度标准](https://img.taocdn.com/s3/m/ea57c6163a3567ec102de2bd960590c69ec3d836.png)
生物制品原液微生物限度标准
生物制品原液的微生物限度标准主要依据《中国药典》和《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进行制定。
以下是具体的标准:
1. 对于非无菌的生物制品,其微生物限度标准通常包括细菌、霉菌和酵母菌总数以及控制菌的检查。
2. 细菌、霉菌和酵母菌总数的标准:对于每1ml生物制品原液,细菌数不
得超过100cfu,霉菌和酵母菌数不得超过100cfu。
同时,对于每1g生物
制品原液,细菌数不得超过1000cfu,霉菌和酵母菌数不得超过1000cfu。
3. 控制菌检查的标准:对于生物制品原液,应按照《中国药典》和《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的规定进行控制菌检查,如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等。
控制菌检查应为阴性。
4. 对于有特殊用途或规定的生物制品,如用于免疫治疗的制品、基因治疗制品等,其微生物限度标准应根据相关规定进行制定。
此外,在生物制品的生产过程中,应遵循无菌操作规程,采用经过验证的无菌工艺和设备,并进行严格的质量控制,确保产品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药典微生物限度标准
![药典微生物限度标准](https://img.taocdn.com/s3/m/506c4cc6c9d376eeaeaad1f34693daef5ef713c5.png)
药典微生物限度标准
药典微生物限度标准是指药典(如中国药典、美国药典等)规定的药品中允许存在的微生物数量的限制。
微生物限度是为了保证药品的质量和安全所设立的,合理的微生物限度可防止和减少可能在药品生产和贮存过程中引入的微生物污染。
药典微生物限度标准通常需要考虑以下几个方面:
1. 总微生物数:药典规定了应当检测的总微生物数的限制,表示制备过程中可能存在的各种微生物的总数量。
不同类别的药品对总微生物数的限制可能有所不同。
2. 霉菌和酵母菌:霉菌和酵母菌是一类常见的微生物,它们生长迅速,可以在药品中引起变质和腐败。
因此,药典通常规定了对霉菌和酵母菌的数量限制。
3. 大肠菌群:大肠菌群是常见的肠道致病菌,它们存在于环境中,如食品、水源等,可能通过生产过程中的污染进入药品中。
药典通常规定了对大肠菌群的数量限制。
4. 特定致病菌:药典对某些具有危害性的致病菌也可能设置了数量限制,如沙门氏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等。
药典微生物限度标准的设定是为了确保药品的质量和安全,各国的药典对微生物限度标准可能会有所不同。
生产药品时,企业需要按照药典要求的微生物限度标准进行检测,并确保药品符合规定的标准。
微生物限度内控样品检测标准
![微生物限度内控样品检测标准](https://img.taocdn.com/s3/m/af48eb6bb5daa58da0116c175f0e7cd1842518fe.png)
微生物限度内控样品检测标准
微生物限度内控样品检测标准通常包括以下内容:
1.菌落总数:每100ml样品中,菌落总数应控制在一定范围内,以保证样品的卫生质量。
2.大肠菌群:每100ml样品中,大肠菌群不得检出,以防止肠道致病菌的污染。
3.霉菌和酵母菌:每100ml样品中,霉菌和酵母菌的数量也应控制在一定范围内,以避免食品中腐败菌的滋生。
4.其他微生物:根据不同产品的要求,可能还需要对沙门氏菌、志贺氏菌等其他微生物进行检测,以确保产品的安全性。
在检测过程中,需要采用适当的检测方法,如常规法、培养基稀释法、高速离心集菌法等,以保证检测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同时,实验室环境、设备、操作规范等也需要符合相关规定,以确保检测结果的可靠性。
需要注意的是,不同的产品、不同的生产环境、不同的工艺流程都会影响微生物限度内控样品检测标准的具体要求,因此在实际操作中需要根据具体情况制定相应的检测标准。
药典 微生物限度标准
![药典 微生物限度标准](https://img.taocdn.com/s3/m/ce071f57a66e58fafab069dc5022aaea988f4119.png)
药典微生物限度标准微生物限度是指在药品中允许存在的微生物数量的标准,它是评价药品质量的重要指标之一。
微生物限度标准的制定是为了保证药品的安全性、有效性和稳定性,有效地控制微生物对药品的污染和变质。
微生物限度标准的制定需要考虑药品的性质、用途、生产工艺和储存条件等因素,以确保药品在整个生产和使用过程中都能保持良好的品质。
微生物对药品的污染可能会导致药品的变质和降低药品的有效性,甚至对人体健康造成危害。
因此,制定合理的微生物限度标准对于保障药品质量和人体健康具有重要意义。
微生物限度标准通常包括细菌总数、霉菌和酵母菌的数量限度。
细菌总数是指在一定数量的制剂中存在的细菌总数的限度,它反映了药品的卫生状况和生产过程的卫生控制水平。
霉菌和酵母菌是常见的微生物污染源,它们可能会导致药品的霉变和酵败,因此对其数量也有一定的限制标准。
在药典中,针对不同类型的药品和不同的用途,制定了相应的微生物限度标准。
例如,对于口服固体制剂,其微生物限度标准要求较为严格,因为口服固体制剂在服用过程中会直接进入消化道,对人体的影响较大。
而对于外用制剂,其微生物限度标准相对较宽松,因为外用制剂在使用过程中不会直接进入人体内部,对人体的影响较小。
此外,对于注射剂和眼科制剂等高风险药品,其微生物限度标准要求更为严格,以确保药品的安全性和稳定性。
在生产过程中,严格控制微生物的污染是确保药品质量的关键步骤之一。
生产企业需要建立健全的生产管理体系,包括良好的生产环境、严格的生产操作规程、有效的清洁消毒措施等,以确保药品在生产过程中不受微生物污染。
同时,生产企业还需要建立完善的微生物检测方法和检测体系,对原辅料、中间体和成品进行全面的微生物检测,确保药品符合微生物限度标准的要求。
总之,微生物限度标准是评价药品质量的重要指标之一,对于保障药品质量和人体健康具有重要意义。
生产企业应严格遵守药典中制定的微生物限度标准,建立健全的生产管理体系,确保药品在生产和使用过程中符合微生物限度标准的要求,为人体健康提供保障。
食品中微生物限量标准
![食品中微生物限量标准](https://img.taocdn.com/s3/m/cf533bab70fe910ef12d2af90242a8956becaa34.png)
食品中微生物限量标准
食品中微生物限量标准是对食品中生物性污染物含量的限定。
它既能保障食品
安全,又能把控生产过程中产品质量,是国家标准规定中最为重要的一部分。
微生物限量标准根据食品中微生物种类和数量特征,分别针对食品及其原材料
和加工品,制定极限限量值,以控制食品污染。
营养价值,以及保持食品的长期新鲜度。
微生物限量标准分为总菌数限量和大肠埃希菌群(ESP)限量。
总菌数限量是
指针对开封食品中一定样本容量中,检测到的微生物活体总数,一般分为两种:非标准限量和标准限量。
ESP限量,主要指大肠埃希菌群的限定,以大肠菌株来衡量该类微生物的活力,主要检测冷冻,冷藏和回温食品,大肠菌群有极限限量值。
微生物限量是食品安全的重要保障,也是食品质量的确定依据。
由于食品的安
全性和品质都直接关系到消费者的身体健康,因此,食品微生物限量标准对于保障食品安全和维护消费者权益至关重要。
欧洲药典微生物限度标准
![欧洲药典微生物限度标准](https://img.taocdn.com/s3/m/2cefb17342323968011ca300a6c30c225901f00a.png)
欧洲药典对微生物限度的标准通常包括以下几项:
1.细菌总数:每克或每毫升药品中含有的细菌总数不得超过10000个。
2.霉菌和酵母菌总数:每克或每毫升药品中含有的霉菌和酵母菌总数不得超过100个。
3.革兰阴性杆菌:每克或每毫升药品中不得检出革兰阴性杆菌。
4.沙门氏菌:每克或每毫升药品中不得检出沙门氏菌。
5.志贺氏菌:每克或每毫升药品中不得检出志贺氏菌。
6.金黄色葡萄球菌:每克或每毫升药品中不得检出金黄色葡萄球菌。
7.支原体和衣原体:每克或每毫升药品中不得检出支原体和衣原体。
8.病毒:每毫升药品中不得检出病毒。
这些标准旨在确保药品的安全性和有效性,防止因微生物污染而对使用者造成危害。
请注意,具体的微生物限度标准可能因不同的药品和用途而有所不同。
在实际操作中,应严格按照相关法规和标准进行药品的微生物限度检查。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微生物中文名食品中文名限量使用限制及备注中文数据采纳日期大肠菌群制冰厂及零售点的冰块 (包装冰)0/100mL瓶装水、可食用冰及非瓶装饮料微生物含量限值。
2009.4埃希氏大肠杆菌制冰厂及零售点的冰块 (包装冰)0/100mL瓶装水、可食用冰及非瓶装饮料微生物含量限值。
2009.4需氧菌落计数制冰厂及零售点的冰块 (包装冰)<500/mL瓶装水、可食用冰及非瓶装饮料微生物含量限值。
2009.4菌落总数植物蛋白饮料≤100(cfu/ml)2003大肠菌群植物蛋白饮料≤3(MPN/100ml)2003致病菌(沙门氏菌、志贺氏菌、金黄色葡萄球菌) 植物蛋白饮料不得检出2003霉菌、酵母植物蛋白饮料≤20(cfu/ml)2003菌落总数鱼糜和虾糜制品≤3000(cfu/g)即食类2005大肠菌群鱼糜和虾糜制品≤30(MPN/100g)即食类2005致病菌(沙门氏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志贺氏菌) 鱼糜和虾糜制品不得检出即食类2005菌落总数鱼糜和虾糜制品≤50000(cfu/g)非即食类2005大肠菌群鱼糜和虾糜制品≤450(MPN/100g)非即食类2005致病菌(沙门氏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志贺氏菌) 鱼糜和虾糜制品不得检出非即食类2005微生物鱼罐头符合罐头食品商业无菌要求2005菌落总数油炸小食品类≤1000(cfu/ml)2003大肠菌群油炸小食品类≤30(MPN/100ml)2003致病菌(沙门氏菌、志贺氏菌、金黄色葡萄球菌) 油炸小食品类不得检出2003菌落总数婴幼儿配方粉及婴幼儿补充谷粉≤30000(cfu/g)婴儿配方粉1997大肠菌群婴幼儿配方粉及婴幼儿补充谷粉≤40/(MPN/100g)婴儿配方粉1997病菌及致病球菌)婴幼儿配方粉及婴幼儿补充谷粉不得检出婴儿配方粉1997酵母和霉菌婴幼儿配方粉及婴幼儿补充谷粉≤50(cfu/g)婴儿配方粉1997菌落总数婴幼儿配方粉及婴幼儿补充谷粉≤30000(cfu/g)(即食类)≤50000(cfu/g)(非即食类)婴幼儿补充谷粉1997大肠菌群婴幼儿配方粉及婴幼儿补充谷粉≤40/(MPN/100g)(即食类)≤90/(MPN/100g)(非即食类)婴幼儿补充谷粉1997致病菌(肠道致病菌及致病球菌)婴幼儿配方粉及婴幼儿补充谷粉不得检出婴幼儿补充谷粉1997酵母和霉菌婴幼儿配方粉及婴幼儿补充谷粉≤50(cfu/g)婴幼儿补充谷粉1997菌落总数婴幼儿配方粉及婴幼儿补充谷粉≤30000(cfu/g)较大婴儿和幼儿配方粉1997大肠菌群婴幼儿配方粉及婴幼儿补充谷粉≤40/(MPN/100g)较大婴儿和幼儿配方粉1997病菌及致病球菌)婴幼儿配方粉及婴幼儿补充谷粉不得检出较大婴儿和幼儿配方粉1997酵母和霉菌婴幼儿配方粉及婴幼儿补充谷粉≤50(cfu/g)较大婴儿和幼儿配方粉1997微生物婴幼儿辅助食品—肉泥无致病菌及因微生物作用所引起的腐败象征1989微生物婴幼儿辅助食品—苹果泥无致病菌及因微生物作用所引起的腐败象征1989微生物婴幼儿辅助食品—鸡肉菜糊无致病菌及因微生物作用所引起的腐败象征1989微生物婴幼儿辅助食品—胡萝卜泥无致病菌及因微生物作用所引起的腐败象征1989微生物婴幼儿辅助食品—骨泥无致病菌及因微生物作用所引起的腐败象征1989菌落总数婴幼儿辅助食品—番茄汁≤80(cfu/g)1989大肠菌群婴幼儿辅助食品—番茄汁≤3/(MPN/100g)1989致病菌(沙门氏菌、志贺氏菌、葡萄球菌) 婴幼儿辅助食品—番茄汁不得检出1989霉菌婴幼儿辅助食品—番茄汁≤40cfu/g或cfu/mL1989菌落总数婴幼儿断奶期辅助食品≤30000(cfu/g)即食类1997大肠菌群婴幼儿断奶期辅助食品≤40/(MPN/100g)即食类1997致病菌(肠道致病菌及致病球菌)婴幼儿断奶期辅助食品不得检出即食类1997菌落总数婴幼儿断奶期辅助食品≤50000(cfu/g)非即食类1997大肠菌群婴幼儿断奶期辅助食品≤90/(MPN/100g)非即食类1997致病菌(肠道致病菌及致病球菌)婴幼儿断奶期辅助食品不得检出非即食类1997菌落总数婴幼儿断奶期补充食品≤30000(cfu/g)即食类1997大肠菌群婴幼儿断奶期补充食品≤40/(MPN/100g)即食类1997致病菌(肠道致病菌及致病球菌)婴幼儿断奶期补充食品不得检出即食类1997菌落总数婴幼儿断奶期补充食品≤50000(cfu/g)非即食类1997大肠菌群婴幼儿断奶期补充食品≤90/(MPN/100g)非即食类1997致病菌(肠道致病菌及致病球菌)婴幼儿断奶期补充食品不得检出非即食类1997菌落总数婴儿配方乳粉Ⅰ≤30000(cfu/g)1997大肠菌群婴儿配方乳粉Ⅰ≤40/(MPN/100g)1997致病菌(肠道致病菌及致病球菌)婴儿配方乳粉Ⅰ不得检出1997酵母和霉菌婴儿配方乳粉Ⅰ≤50(cfu/g)1997菌落总数婴儿配方粉Ⅱ,Ⅲ≤30000(cfu/g)1997大肠菌群婴儿配方粉Ⅱ,Ⅲ≤40/(MPN/100g)1997致病菌(肠道致病菌及致病球菌)婴儿配方粉Ⅱ,Ⅲ不得检出1997酵母和霉菌婴儿配方粉Ⅱ,Ⅲ≤50(cfu/g)1997大肠菌群饮用天然矿泉水≤0(MPN/100ml)1个样品,如果检测结果为0合格;检测结果大于等于1但小于2时,进行第二次检测;检测结果大于等于2,不合格。
2008粪链球菌饮用天然矿泉水≤0(cfu/250ml)1个样品,如果检测结果为0合格;检测结果大于等于1但小于2时,进行第二次检测;检测结果大于等于2,不合格。
2008铜绿假单胞菌饮用天然矿泉水≤0(cfu/250ml)1个样品,如果检测结果为0合格;检测结果大于等于1但小于2时,进行第二次检测;检测结果大于等于2,不合格。
2008产气荚膜梭菌饮用天然矿泉水≤0(cfu/50ml)1个样品,如果检测结果为0合格;检测结果大于等于1但小于2时,进行第二次检测;检测结果大于等于2,不合格。
2008大肠菌群饮用天然矿泉水n=4,c=1m=0,M=2(MPN/100ml)第二次检测2008粪链球菌饮用天然矿泉水n=4,c=1m=0,M=2(cfu/250ml)第二次检测2008铜绿假单胞菌饮用天然矿泉水n=4,c=1m=0,M=2(cfu/250ml)第二次检测2008产气荚膜梭菌饮用天然矿泉水n=4,c=1m=0,M=2(cfu/50ml)第二次检测2008菌落总数鲜、冻禽产品≤500000(cfu/g)冻禽产品2005大肠菌群鲜、冻禽产品≤5000(MPN/100g)冻禽产品2005沙门氏菌鲜、冻禽产品0/25g(n=5)冻禽产品2005出血性大肠埃希氏菌(O157:H7)鲜、冻禽产品0/25g(n=5)冻禽产品2005菌落总数鲜、冻禽产品≤10000(cfu/g)鲜禽产品2005大肠菌群鲜、冻禽产品≤10000(MPN/100g)鲜禽产品2005沙门氏菌鲜、冻禽产品0/25g(n=5)鲜禽产品2005出血性大肠埃希氏菌(O157:H7)鲜、冻禽产品0/25g(n=5)鲜禽产品2005菌落总数糖果≤750(cfu/g)硬质糖果、抛光糖果2003大肠菌群糖果≤30(MPN/100g)硬质糖果、抛光糖果2003致病菌(沙门氏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志贺氏菌) 糖果不得检出硬质糖果、抛光糖果2003菌落总数糖果≤2500(cfu/g)夹心糖果2003大肠菌群糖果≤90(MPN/100g)夹心糖果2003致病菌(沙门氏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志贺氏菌) 糖果不得检出夹心糖果2003菌落总数糖果≤20000(cfu/g)焦香糖果、充气糖果2003大肠菌群糖果≤440(MPN/100g)焦香糖果、充气糖果2003致病菌(沙门氏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志贺氏菌) 糖果不得检出焦香糖果、充气糖果2003菌落总数糖果≤1000(cfu/g)凝胶糖果2003大肠菌群糖果≤90(MPN/100g)凝胶糖果2003致病菌(沙门氏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志贺氏菌) 糖果不得检出凝胶糖果2003菌落总数碳酸饮料≤100(cfu/ml)2003大肠菌群碳酸饮料≤6(MPN/100ml)2003致病菌((沙门氏菌、志贺氏菌))碳酸饮料不得检出2003霉菌碳酸饮料≤10(cfu/ml)2003酵母菌碳酸饮料≤10(cfu/ml)2003大肠菌群酸牛乳≤90(MPN/100g)1999致病菌(肠道致病菌及致病球菌)酸牛乳不得检出1999菌落总数水产调味品≤8000(cfu/g)2005大肠菌群水产调味品≤30(MPN/100g)2005致病菌(沙门氏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志贺氏菌) 水产调味品不得检出2005菌落总数熟肉制品50000(cfu/g)肉灌肠2005大肠菌群熟肉制品30(MPN/100g)肉灌肠2005致病菌(沙门氏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志贺氏菌) 熟肉制品不得检出肉灌肠2005菌落总数熟肉制品≤50000(cfu/g)烧烤肉类2005大肠菌群熟肉制品90(MPN/100g)烧烤肉类2005致病菌(沙门氏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志贺氏菌) 熟肉制品≤不得检出烧烤肉类2005菌落总数熟肉制品50000(cfu/g)肴肉2005大肠菌群熟肉制品≤150(MPN/100g)肴肉2005致病菌(沙门氏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志贺氏菌) 熟肉制品不得检出肴肉2005菌落总数熟肉制品≤80000(cfu/g)酱卤肉类2005大肠菌群熟肉制品≤150(MPN/100g)酱卤肉类2005致病菌(沙门氏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志贺氏菌) 熟肉制品不得检出酱卤肉类2005菌落总数熟肉制品≤30000(cfu/g)熏煮火腿2005大肠菌群熟肉制品≤90(MPN/100g)熏煮火腿2005致病菌(沙门氏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志贺氏菌) 熟肉制品不得检出熏煮火腿2005菌落总数熟肉制品≤30000(cfu/g)其他熟肉制品2005大肠菌群熟肉制品90(MPN/100g)其他熟肉制品2005 致病菌(沙门氏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志贺氏菌) 熟肉制品不得检出其他熟肉制品2005菌落总数熟肉制品≤30000(cfu/g)肉松、油酥肉松、肉松粉2005大肠菌群熟肉制品≤40(MPN/100g)肉松、油酥肉松、肉松粉2005致病菌(沙门氏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志贺氏菌) 熟肉制品不得检出肉松、油酥肉松、肉松粉2005菌落总数熟肉制品≤10000(cfu/g)肉干、肉糜脯、肉脯、其他熟肉干制品2005大肠菌群熟肉制品≤30(MPN/100g)肉干、肉糜脯、肉脯、其他熟肉干制品2005致病菌(沙门氏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志贺氏菌) 熟肉制品不得检出肉干、肉糜脯、肉脯、其他熟肉干制品2005菌落总数食用螺旋藻粉≤10000(cfu/g)1997大肠菌群食用螺旋藻粉≤90(MPN/100g)1997霉菌食用螺旋藻粉(cfu/g)1997 致病菌(沙门氏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志贺氏菌)食用螺旋藻粉不得检出1997菌落总数食糖≤100(cfu/g)(白砂糖、绵砂糖)≤500(cfu/g)(赤砂糖)适用于甘蔗及甜菜为原料生产的原糖、白砂糖、绵砂糖及赤砂糖2005大肠菌群食糖≤30(MPN/100g)适用于甘蔗及甜菜为原料生产的原糖、白砂糖、绵砂糖及赤砂糖2005霉菌食糖≤25(cfu/g)适用于甘蔗及甜菜为原料生产的原糖、白砂糖、绵砂糖及赤砂糖2005酵母菌食糖≤10(cfu/g)适用于甘蔗及甜菜为原料生产的原糖、白砂糖、绵砂糖及赤砂糖2005致病菌(沙门氏菌、志贺氏菌、金黄色葡萄球菌、溶血性链球菌) 食糖不得检出适用于甘蔗及甜菜为原料生产的原糖、白砂糖、绵砂糖及赤砂糖2005菌落总数食品工业用浓缩果蔬沐(浆)≤1000(cfu/g)2005大肠菌群食品工业用浓缩果蔬沐(浆)30(MPN/100g)2005霉菌食品工业用浓缩果蔬沐(浆)≤20(cfu/mL)2005酵母菌食品工业用浓缩果蔬沐(浆)≤20(cfu/mL)2005致病菌(沙门氏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志贺氏菌)食品工业用浓缩果蔬沐(浆)不得检出2005菌落总数食醋≤10000(cfu/ml)2003大肠菌群食醋≤3(MPN/100g)2003致病菌(沙门氏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志贺氏菌) 食醋不得检出2003细菌总数生鲜牛乳≤50(万个/mL)Ⅰ级收购标准1986细菌总数生鲜牛乳≤100(万个/mL)Ⅱ级收购标准1986细菌总数生鲜牛乳≤200(万个/mL)Ⅲ级收购标准1986细菌总数生鲜牛乳(万个/mL)Ⅳ级收购标准1986菌落总数生活饮用水≤100(cfu/ml)当水样检出总大肠杆菌时,应进一步检测大肠埃希氏菌和耐热大肠菌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