荧光分析法的应用PPT课件
合集下载
荧光分析法ppt
当分子从激发态返回到基态时,会以释放光子的形式释放出多余的能 量,这种释放的光子就是荧光。
荧光分析法的化学基础
荧光物质的化学结构
荧光物质的化学结构决定了其荧光性质,如荧光量子产率、荧光 波长等。
荧光物质的激发态性质
荧光物质的激发态性质对其荧光性质也有重要影响,如激发态的 稳定性、激发态的能量转移等。
感谢您的观看
THANKS
详细描述
荧光分析法可用于检测生物样品中的肿瘤标志物、药物浓度、DNA等物质。通过荧光探针、荧光免疫 分析等方法,可实现对肿瘤标志物、药物浓度的快速检测,为肿瘤诊断、药物治疗监测等提供依据。 此外,荧光分析法还可用于DNA检测,为遗传病诊断、亲子鉴定等提供技术支持。
荧光分析法在食品安全中的应用
总结词
荧光分析法的缺点
易受干扰
荧光分析法可能会受到其他物质的干扰,影响检测结果的准确 性。
不稳定性
荧光物质的荧光光谱可能会随着环境条件的变化而发生变化, 导致分析结果不稳定。
成本高
荧光分析法所需的仪器设备相对昂贵,而且需要专业人员操作 和维护。
荧光分析法的改进与发展趋势
优化荧光探针
通过改进荧光探针的设计和合成方法,提高荧光分析法的灵敏度 和特异性。
02
荧光分析法的原理
荧光分析法的物理基础
01
分子能级
荧光分析法涉及分子的能级跃迁,即分子从基态跃迁到激发态,再从
激发态返回到基态的过程。
02 03
激发态与基态的能量差
荧光分析法利用了激发态与基态之间存在的能量差,当分子吸收特定 波长的光能后,会从基态跃迁到激发态,之后释放出特定波长的荧光 。
荧光的产生
荧光物质的基态性质
荧光物质的基态性质同样影响其荧光性质,如基态的稳定性、基 态与激发态之间的跃迁能量等。
荧光分析法的化学基础
荧光物质的化学结构
荧光物质的化学结构决定了其荧光性质,如荧光量子产率、荧光 波长等。
荧光物质的激发态性质
荧光物质的激发态性质对其荧光性质也有重要影响,如激发态的 稳定性、激发态的能量转移等。
感谢您的观看
THANKS
详细描述
荧光分析法可用于检测生物样品中的肿瘤标志物、药物浓度、DNA等物质。通过荧光探针、荧光免疫 分析等方法,可实现对肿瘤标志物、药物浓度的快速检测,为肿瘤诊断、药物治疗监测等提供依据。 此外,荧光分析法还可用于DNA检测,为遗传病诊断、亲子鉴定等提供技术支持。
荧光分析法在食品安全中的应用
总结词
荧光分析法的缺点
易受干扰
荧光分析法可能会受到其他物质的干扰,影响检测结果的准确 性。
不稳定性
荧光物质的荧光光谱可能会随着环境条件的变化而发生变化, 导致分析结果不稳定。
成本高
荧光分析法所需的仪器设备相对昂贵,而且需要专业人员操作 和维护。
荧光分析法的改进与发展趋势
优化荧光探针
通过改进荧光探针的设计和合成方法,提高荧光分析法的灵敏度 和特异性。
02
荧光分析法的原理
荧光分析法的物理基础
01
分子能级
荧光分析法涉及分子的能级跃迁,即分子从基态跃迁到激发态,再从
激发态返回到基态的过程。
02 03
激发态与基态的能量差
荧光分析法利用了激发态与基态之间存在的能量差,当分子吸收特定 波长的光能后,会从基态跃迁到激发态,之后释放出特定波长的荧光 。
荧光的产生
荧光物质的基态性质
荧光物质的基态性质同样影响其荧光性质,如基态的稳定性、基 态与激发态之间的跃迁能量等。
第3章荧光分析法ppt课件
3.2.4 影响物质发光的因素>>1.内部因素
➢ 空间位阻使分子共平面性下降,荧光减弱。
SO3Na
H3C N
CH3
H3C SO3Na N CH3
①1-二甲胺基萘-7-磺酸盐 ②1-二甲胺基萘-8-磺酸盐
f=0.75
f=0.03
➢ 顺反异构体:反式分子有荧光,而顺式分子没有
荧光(位阻原因)。例如:1,2-二苯乙烯反式有强
⑶ 取代基的影响:给电子取代基使荧光强度增大;而 吸电子取代基则使荧光强度降低。
3.2 基本原理>>
3.2.4 影响物质发光的因素>>1.内部因素
➢ 长共轭结构示例 比较:λex (nm)/ λem (nm)/ f
苯 205/278/0.11
萘 286/321/0.29
蒽 356/404/0.36
2. 荧光和磷光的产生
➢ 辐射跃迁-发光失活 荧光:激发态分子从第一激发单线态S1的最低
振动能级回到基态S0所发出的辐射。 磷光:激发态分子从第一激发三重态T1的最低
振动能级回到基态S0所发出的辐射。 波长关系:激发光<荧光<磷光。
3.2 基本原理>>3.2.1分子荧光光谱的产生>>
2. 荧光和磷光的产生
3.2 基本原理>>
3.2.4 影响物质发光的因素>>2.外部因素
➢ 例如:硫酸奎宁在不同波长激发下的荧光光谱和
散射光谱
H
O H3C
H HO
N H
CH CH2
1/2H2SO4 H2O
N
3.2 基本原理>>
3.2.4 影响物质发光的因素>>2.外部因素
➢ 空间位阻使分子共平面性下降,荧光减弱。
SO3Na
H3C N
CH3
H3C SO3Na N CH3
①1-二甲胺基萘-7-磺酸盐 ②1-二甲胺基萘-8-磺酸盐
f=0.75
f=0.03
➢ 顺反异构体:反式分子有荧光,而顺式分子没有
荧光(位阻原因)。例如:1,2-二苯乙烯反式有强
⑶ 取代基的影响:给电子取代基使荧光强度增大;而 吸电子取代基则使荧光强度降低。
3.2 基本原理>>
3.2.4 影响物质发光的因素>>1.内部因素
➢ 长共轭结构示例 比较:λex (nm)/ λem (nm)/ f
苯 205/278/0.11
萘 286/321/0.29
蒽 356/404/0.36
2. 荧光和磷光的产生
➢ 辐射跃迁-发光失活 荧光:激发态分子从第一激发单线态S1的最低
振动能级回到基态S0所发出的辐射。 磷光:激发态分子从第一激发三重态T1的最低
振动能级回到基态S0所发出的辐射。 波长关系:激发光<荧光<磷光。
3.2 基本原理>>3.2.1分子荧光光谱的产生>>
2. 荧光和磷光的产生
3.2 基本原理>>
3.2.4 影响物质发光的因素>>2.外部因素
➢ 例如:硫酸奎宁在不同波长激发下的荧光光谱和
散射光谱
H
O H3C
H HO
N H
CH CH2
1/2H2SO4 H2O
N
3.2 基本原理>>
3.2.4 影响物质发光的因素>>2.外部因素
荧光分析法课件
注意:激发光谱与其吸收光谱极为相似,但激发光 谱曲线是荧光强度与波长的关系曲线,吸收曲线则 是吸光度与波长的关系曲线,两者性质是不同的。
荧光光谱(fluorecence spectrum):固定激发 光波长为最大激发波长,而让荧光物质发射的 荧光通过发射单色器分光扫描并检测不同波长 下的荧光强度,以发射波长为横坐标,荧光强 度为纵坐标作图,得到物质的荧光光谱。
荧光分析法
荧光:物质分子接受光子能量被激发后,从第 一激发单重态的最低振动能级返回基态时发射 出的光。 荧光分析法:根据物质的荧光谱线位置及其强 度进行物质鉴定和含量测定的方法。 优点:灵敏度高;选择性好;试样量少;方法 简单。
缺点:应用范围小。
第一节 荧光分析法的基本原理
一、分子荧光 (一)分子荧光的产生 1.分子的电子能级与激发过程
磷光发射:激发分子由第一激发三重态的最低振动 能级跃迁到基态各振动能级时所产生的光子辐射称 为磷光;磷光辐射能要比荧光辐射能量低,磷光波 长大于荧光波长;磷光发射时间为10-4-10s。
内转换
振动弛豫 内转换
S2
系间跨越
S1
能
量
发
吸
射
收
荧
光
S0
l1
l2
l 2
外转换
l3
T1 T2
发 射 磷 振动弛豫 光
水 乙醇 环己烷 CCl4 CHCl3
激发光(nm)
248 313 365 405 436
271 350 416 469 511 267 344 409 459 500 267 344 408 458 499 — 320 375 418 450 — 346 410 461 502
第二节 荧光定量分析方法
荧光光谱(fluorecence spectrum):固定激发 光波长为最大激发波长,而让荧光物质发射的 荧光通过发射单色器分光扫描并检测不同波长 下的荧光强度,以发射波长为横坐标,荧光强 度为纵坐标作图,得到物质的荧光光谱。
荧光分析法
荧光:物质分子接受光子能量被激发后,从第 一激发单重态的最低振动能级返回基态时发射 出的光。 荧光分析法:根据物质的荧光谱线位置及其强 度进行物质鉴定和含量测定的方法。 优点:灵敏度高;选择性好;试样量少;方法 简单。
缺点:应用范围小。
第一节 荧光分析法的基本原理
一、分子荧光 (一)分子荧光的产生 1.分子的电子能级与激发过程
磷光发射:激发分子由第一激发三重态的最低振动 能级跃迁到基态各振动能级时所产生的光子辐射称 为磷光;磷光辐射能要比荧光辐射能量低,磷光波 长大于荧光波长;磷光发射时间为10-4-10s。
内转换
振动弛豫 内转换
S2
系间跨越
S1
能
量
发
吸
射
收
荧
光
S0
l1
l2
l 2
外转换
l3
T1 T2
发 射 磷 振动弛豫 光
水 乙醇 环己烷 CCl4 CHCl3
激发光(nm)
248 313 365 405 436
271 350 416 469 511 267 344 409 459 500 267 344 408 458 499 — 320 375 418 450 — 346 410 461 502
第二节 荧光定量分析方法
第十三章-荧光分析法PPT课件
内部能量转换
当两个电子激发态之间的能量相差较小以至其振动能级有重叠 时,受激分子由高电子能级转移至低电子能级的过程。
.
6
荧光和磷光产生示意图
关于荧光
荧光的产生需经历两个过程:
吸收 发射
第一激发单重态的最低振动能级
振动驰豫 内部能量转换
.
8
例题
1. 所谓荧光,即某些物质经入射光照射后, 吸收了入射光的能量,从而辐射出比入射 光: A 波长长的光线 B 波长短的光线 C 能量大的光线 D 频率高的光线
.
24
三、影响荧光强度的外部因素
温度 溶剂 酸度 散射光
学习目的: 提高荧光分析的灵敏度和选择性
.
25
1 溶剂对荧光的影响
萘在下列哪种溶剂中的荧光强度最强? A 1-氯丙烷 B 1-溴丙烷 C 1-碘丙烷 D 1,2-二氯丙烷
1. 一般情况下,荧光波长随着溶剂极性的增强而长移, 荧光强度也增强。
OH N
C H2
芴φf 1.0
O N Mg1/2
.
21
(三)分子的刚性和共平面性
CH3
SO3Na
N
CH3 CH3
SO3NaN CH3
H CCH
H CC H
结论:在相同的长共轭分子中,分子的刚性和共 平面性越强,荧光效率越大,荧光波长长移
(四)取代基效应
给电子基团 -NH2、 -OH、-OCH3、-NHR、-NR2荧 光效率提高、荧光波长长移
•
• • • •
cx
cs
.
34
二、定量分析方法
2、比例法(对照法)
Fs F0 KCs
FxF0KCx
Cx
Fx Fs
当两个电子激发态之间的能量相差较小以至其振动能级有重叠 时,受激分子由高电子能级转移至低电子能级的过程。
.
6
荧光和磷光产生示意图
关于荧光
荧光的产生需经历两个过程:
吸收 发射
第一激发单重态的最低振动能级
振动驰豫 内部能量转换
.
8
例题
1. 所谓荧光,即某些物质经入射光照射后, 吸收了入射光的能量,从而辐射出比入射 光: A 波长长的光线 B 波长短的光线 C 能量大的光线 D 频率高的光线
.
24
三、影响荧光强度的外部因素
温度 溶剂 酸度 散射光
学习目的: 提高荧光分析的灵敏度和选择性
.
25
1 溶剂对荧光的影响
萘在下列哪种溶剂中的荧光强度最强? A 1-氯丙烷 B 1-溴丙烷 C 1-碘丙烷 D 1,2-二氯丙烷
1. 一般情况下,荧光波长随着溶剂极性的增强而长移, 荧光强度也增强。
OH N
C H2
芴φf 1.0
O N Mg1/2
.
21
(三)分子的刚性和共平面性
CH3
SO3Na
N
CH3 CH3
SO3NaN CH3
H CCH
H CC H
结论:在相同的长共轭分子中,分子的刚性和共 平面性越强,荧光效率越大,荧光波长长移
(四)取代基效应
给电子基团 -NH2、 -OH、-OCH3、-NHR、-NR2荧 光效率提高、荧光波长长移
•
• • • •
cx
cs
.
34
二、定量分析方法
2、比例法(对照法)
Fs F0 KCs
FxF0KCx
Cx
Fx Fs
荧光分析法 PPT
种现象是这些物质在吸收光能后重新发射不同波长的光,而不
是由光的漫射作用所引起的,从而导入了荧光是光发射的概念, 他还由发荧光的矿石“萤石”推演而提出“荧光”这一术语。
1867 年, Goppelsroder 进行了历史上首次的荧光分析工作,
应用铝—桑色素配合物的荧光进行铝的测定。 19世纪以前,荧光的观察是靠肉眼进行的,直到1928年,才由 Jette和West提出了第一台荧光计。
光外还会发射出比原来吸收波长更长的光,当激发光停 止照射后,这种光线随之消失。这种现象称为光致发光。 最常见的是荧光和磷光。
荧光:物质分子接受光子能量激发后,从激发态的最低
振动能级返回基态时发射出的光。
荧光分析法:基于对化合物的荧光光谱测量建立起来的
分析方法。
分类:分子荧光和原子荧光。
根据激发光的波长范围可分为紫外-可见荧光;红外 荧光和X射线荧光。
荧光分析法 (Fluorometry)
1
第一次记录荧光现象的是 16世纪西班牙的内科医生和植物学家 N.Monardes , 1575 年 他 提 到 在 含 有 一 种 称 为 “ Lignum Nephriticum”的木头切片的水溶液中,呈现了极为可爱的天蓝 色。 直到1852年,Stokes在考察奎宁和叶绿素的荧光时,用分光光 度计观察到其荧光的波长比入射光的波长稍微长些,才判断这
2
,l 1),产生不同吸收带,但均回到第一激发单重态的最
低振动能级再跃迁回到基态,产生波长一定的荧光(如l ‘2 )。
12
外转换:激发分子与溶剂或其他分子之间产生
相互作用而转移能量的非辐射跃迁;
外转换使荧光或磷光减弱或“猝灭”。
体系间跨越:处在激发态的电子发生自旋反转
《荧光分析法》PPT课件
3〕外部能量转换 激发态分子与溶剂分子或其他溶质分子碰撞以热
的形式释放能量。发生在第一激发态或发三重态 最低振动能级向基态转换的过程。 4〕体系间跨越
不同多重态,有重叠的振动能级,分子由激发单重态 跨越到激发三重态的过程,电子自旋反转。
5〕荧光发射:电子由第一激发单重态的最低振动能级→基态 (S1 → S0)发射荧光的过程约为: 10-7~10 -9 s 。由于振动 弛豫和内转换损失局部能量,发射荧光的能量比分子吸收的能 量小,波长要长; 6〕磷光发射:电子由第一激发三重态的最低振动能级→基态 〔 T1 → S0跃迁〕;磷光能量更低,波长更长。 发光速度很慢: 10-4~10 s ,光照停顿后,可持续一段时间
2.荧光的产生
吸收紫外可见光,基态电子跃迁到单重激发态 的各个不同能级上。激发态不稳定,释放能量 返回基态。发射荧光是其中一条途径。
hγ(荧光)
几率小(禁阻)
10-8s
hγ(磷光)
10-4~10s 能量: S2 >T2 > S1 > T1 > S0
1〕振动弛豫 激发态分子通过与溶剂分子碰撞而将局部能量传
受激分子S1 系间窜跃 T1 振动弛豫 T1的最低振动能级
磷光 单重基态(s0)
〔二〕荧光的激发光谱和发射光谱 1.激发光谱:
表示不同激发波长的辐射引起物质发 射某一波长荧光的相对效率。 荧光强度〔F〕与激发波长〔λex〕 的关系曲线。 2.发射光谱〔荧光光谱〕: 保持激发光的波长和强度, 测定发射的荧光在各个波长下的相对强度, 记录荧光强度〔F〕对发射波长〔λem〕 的关系曲线。
2.分子构造与荧光的关系 1〕跃迁类型: π → π* 的荧光效率高,有较强紫外 吸收,有利于荧光的产生; 2〕共轭效应:提高共轭度有利于增加荧光效率
《荧光分析法》课件
通过改进技术手段,实现多组分的同步检 测,提高检测效率。
微型化与便携化
智能化与自动化
随着技术的进步,荧光分析仪器将更加微 型化和便携化,方便现场快速检测。
结合人工智能和自动化技术,实现荧光分 析的智能化和自动化,减少人为误差和操 作复杂度。
THANKS FOR WATCHING
感谢您的观看
成和含量。
荧光分析法的应用领域
环境监测
荧光分析法可以用于检测水体 、土壤和空气中的污染物,如
重金属、有机物和农药等。
生物医学研究
荧光分析法可以用于检测生物 体内的标记物、蛋白质、核酸 和细胞等,有助于生物医学研 究和诊断。
食品安全检测
荧光分析法可以用于检测食品 中的添加剂、农药残留和有害 物质等,保障食品安全。
高特异性
荧光分析法可以针对特定的化学物质 或生物分子,提供高度特异性的检测, 降低误报率。
可视化结果
荧光分析法的结果可以通过肉眼直接 观察或使用荧光显微镜进行观察,方 便快捷。
应用广泛
荧光分析法可以应用于多种领域,如 生物医学、环境监测、食品安全等。
荧光分析法的缺点
01
02
03
04
样品处理复杂
荧光分析法通常需要对待测样 品进行预处理,如提取、纯化
荧光寿命的测量
通过测量荧光物质在激发光停止后荧光强度随时间的变化,可以了解荧光物质从 激发态回到基态的速率常数和荧光寿命。
时间分辨荧光光谱的测量
通过测量不同时间点的荧光光谱,可以了解荧光物质在激发态的动态过程和能量 转移过程。
荧光量子产率的实验技术
荧光量子产率的测量
通过测量荧光物质在特定波长激发下的荧光发射光子数和激发光子数,可以计算出荧光量子产率,了 解荧光物质的光致发光效率。
荧光光谱分析法课件
详细描述
通过观察化学反应过程中荧光强度的变化,可以了解反应过程中各组分的浓度变化,从而推算出反应速率常数和 反应机理等信息。
利用荧光光谱法研究化学反应的动力学过程
2. 在不同时间点测量荧光 光谱并记录数据。
1. 选择适当的荧光标记的 化学反应体系。
实验步骤
01
03 02
利用荧光光谱法研究化学反应的动力学过程
总结词
荧光光谱法可用于研究生物大分子间的相互作用,如蛋白质蛋白质、DNA-蛋白质等相互作用。
详细描述
荧光光谱法通过观察荧光标记的生物大分子在相互作用前后 的光谱变化,可以了解生物大分子间的结合方式、亲和力以 及作用机制等信息。
利用荧光光谱法研究生物大分子的相互作用
实验步骤
1
2
1. 将荧光标记的生物大分子进行纯化和制备。
荧光光谱分析法课件
目录 CONTENT
• 荧光光谱分析法概述 • 荧光光谱分析法的基本原理 • 荧光光谱分析法的实验技术 • 荧光光谱分析法的数据处理与分
析 • 荧光光谱分析法的实验案例 • 荧光光谱分析法的展望与未来发
展
01
荧光光谱分析法概述
定义与原理
定义
荧光光谱分析法是一种基于物质吸收 光能后发射荧光特性进行物质成分和 结构分析的方法。
激发态的衰变
电子从激发态返回基态时,以辐射或非辐射方式释放能量,产生荧 光光谱。
荧光光谱的产生机制
荧光光谱是由分子吸收光能后,通过内部转换、振动弛豫和辐射跃 迁等过程产生的。
荧光光谱的组成与特征
荧光光谱的组成
荧光光谱由发射峰、激发峰和斯托克斯位移组成。
荧光光谱的特征
荧光光谱的特征与分子结构、环境因素和激发波长等有关,可用于分析分子的 结构和性质。
通过观察化学反应过程中荧光强度的变化,可以了解反应过程中各组分的浓度变化,从而推算出反应速率常数和 反应机理等信息。
利用荧光光谱法研究化学反应的动力学过程
2. 在不同时间点测量荧光 光谱并记录数据。
1. 选择适当的荧光标记的 化学反应体系。
实验步骤
01
03 02
利用荧光光谱法研究化学反应的动力学过程
总结词
荧光光谱法可用于研究生物大分子间的相互作用,如蛋白质蛋白质、DNA-蛋白质等相互作用。
详细描述
荧光光谱法通过观察荧光标记的生物大分子在相互作用前后 的光谱变化,可以了解生物大分子间的结合方式、亲和力以 及作用机制等信息。
利用荧光光谱法研究生物大分子的相互作用
实验步骤
1
2
1. 将荧光标记的生物大分子进行纯化和制备。
荧光光谱分析法课件
目录 CONTENT
• 荧光光谱分析法概述 • 荧光光谱分析法的基本原理 • 荧光光谱分析法的实验技术 • 荧光光谱分析法的数据处理与分
析 • 荧光光谱分析法的实验案例 • 荧光光谱分析法的展望与未来发
展
01
荧光光谱分析法概述
定义与原理
定义
荧光光谱分析法是一种基于物质吸收 光能后发射荧光特性进行物质成分和 结构分析的方法。
激发态的衰变
电子从激发态返回基态时,以辐射或非辐射方式释放能量,产生荧 光光谱。
荧光光谱的产生机制
荧光光谱是由分子吸收光能后,通过内部转换、振动弛豫和辐射跃 迁等过程产生的。
荧光光谱的组成与特征
荧光光谱的组成
荧光光谱由发射峰、激发峰和斯托克斯位移组成。
荧光光谱的特征
荧光光谱的特征与分子结构、环境因素和激发波长等有关,可用于分析分子的 结构和性质。
荧光分析技术与应用PPT课件
荧光和磷光产生的示意图
第13页/共56页
二、基本原理
外部能量转换 (external conversion):
如果分子在溶液中激发, 在激发总分子之间、分子 与溶剂分子之间或通过与 其他分子的碰撞而失去能 量,常以热能的方式放出, 这个过程称为外部能量转 换。
特点:发生分子与分 子的碰撞时;时间约10-
二、基本原理
(3)荧光光谱的特点
b.荧光发射光谱的形状与激发波长无关。
原因:荧光发射发生于 第一电子激发态的最低能 级,与分子激发至那一个 电子能级无关。
S2* S1*
ννννν02134
bc
b
ννννν02134
e
ννννν02134
T1
S0
a
d
f
ννννν02134
a 吸收;b.振动驰豫;c.内部能量转换;d.荧光;e.体系间跨 越;f.磷光
9~10-7秒。
S2*
ννννν02134
bc
S1 *
b
ννννν02134
e
ννννν02134
T1
S0
a
d
f
ννννν02134
a 吸收;b.振动驰豫;c.内部能量转换; d.荧光;e.体系间跨越;f.磷光
荧光和磷光产生的示意图
第14页/共56页
二、基本原理
(3)荧光与磷光的比较:
成因
E λ
荧光
荧光分析法(Fluorometry)
一
概述
二
基本原理
三
荧光定量分析方法
四
荧光分析技术与应用
五
小结
第1页/共56页
一、概述 • 1、荧光(Fluorescence)
第十二章荧光分析法PPT课件
苯
萘
蒽
lex 205nm
lex 286nm
lex 356nm
lem 278nm
lem 321nm
lem 404nm
0.11
0.29
0.36
15
2. 分子的刚性
分子的刚性越强,荧光效率越大
联苯 =0.2
芴 =1.0
无荧光
有荧光
16
3. 取代基
给电子取代基常使荧光强度增大 如:-NH2、-OH、-OCH3、-NHR、-NR2、-CN等
当两电子激发态能量相差较小以致其振动能级有重 叠时,受激分子由高电子能级转移致低电子能级的 过程。
(振动失活在同样多重态间进行,如S2* S1*)
5
术语
外部能量转换 激发态分子与溶剂或其它溶质碰撞,以热能的形 式释放能量的过程。
体系间跨越 处于激发态分子的电子发生自旋反转而使分子的 多重性发生变化的过程,如S1* T1*
23
碰撞熄灭 能量转移
由于氧分子的顺磁性质,溶液中溶解氧的存在, 使激发单重态分子向三重态的体系间跨越速率增 加,因而会使荧光效率降低。其它顺磁性物质也 有这种作用。
氧的熄灭作用
24
5. 散射光
散射 光子与物质相碰撞,使光子的运动方向发生改变而向 不同的方向散射。
瑞利散射 光子和物质分子发生弹性碰撞,只有光子运动方向发 生改变的散射光,其波长与入射光波长相同。
17
(三)荧光试剂
作用:产生强荧光性产物 1. 荧光胺 2. 邻苯二甲醛 3. 1-二甲氨基-5-氯化磺酰萘 4. 测定无机离子的荧光试剂
18
三、 影响荧光强度的外部因素
1. 温度
温度升高通常会使荧光效率和荧光强度降低 乙醇 -80C =1.00 温度每增加10C ,荧光效率减小约3%
荧光分析法ppt课件
37
28
续前
给电子基团
3、pH影响 对酸碱化合物,溶液pH的影响较大,需要严格控制;
4、荧光熄灭的影响 荧光物质与溶剂分子或其它溶质分子相互作用引起荧光强度降低或熄灭的现象。 引起荧光熄灭的物质为荧光熄灭剂 常见的熄灭剂有:卤素离子、重金属离子、氧分子以及硝基化 合物、重氮化合物、羰基化合物。
29
续前
返3回5
小结: 掌握
• 基本概念:荧光、振动弛豫、内部能量转换、外部能量转换、体系间跨越及磷光; 激发光谱与荧光光谱
• 基本理论:溶液荧光光谱的特征;物质发射荧光的条件;荧光定量分析的依据、 条件及方法
• 熟悉:影响荧光强度的因素(分子结构和外界条件)
了解
• 荧光分析仪器
36
练习:
P297,思考题 3、5,8
13
续前 影响体系间跨越几率增大的因素:
➢含重原子的分子(如碘、溴等),体系间跨越最为常见。 原因:高原子序数的原子中,电子的自旋与轨道运 动之间的相互作用较大,有利于电子自旋反 转的发生。
➢在溶液中存在氧分子等,这些顺磁性物质也能增加体 系间跨越的发生几率。
返回14
续前 4、荧光(fluorescence)
30
硫酸奎宁在不同激发波长下的荧光(a)与散射光谱(b)
激发320nm
激发350nm
荧光448nm
荧光光谱
瑞利光320nm
散射光谱
拉曼光360nm
瑞利光350nm 拉曼光400nm
返3回1
11.3 荧光定量分析
1、荧光测定方向:激发光源垂直方向,避免透射光干扰。
受激后,可在各个方向发射荧光, 在透过光的方向不易测定F。
5、散射光的干扰 散射光:当一束平行光照射在液体样品上,大部分光线透过溶液,
28
续前
给电子基团
3、pH影响 对酸碱化合物,溶液pH的影响较大,需要严格控制;
4、荧光熄灭的影响 荧光物质与溶剂分子或其它溶质分子相互作用引起荧光强度降低或熄灭的现象。 引起荧光熄灭的物质为荧光熄灭剂 常见的熄灭剂有:卤素离子、重金属离子、氧分子以及硝基化 合物、重氮化合物、羰基化合物。
29
续前
返3回5
小结: 掌握
• 基本概念:荧光、振动弛豫、内部能量转换、外部能量转换、体系间跨越及磷光; 激发光谱与荧光光谱
• 基本理论:溶液荧光光谱的特征;物质发射荧光的条件;荧光定量分析的依据、 条件及方法
• 熟悉:影响荧光强度的因素(分子结构和外界条件)
了解
• 荧光分析仪器
36
练习:
P297,思考题 3、5,8
13
续前 影响体系间跨越几率增大的因素:
➢含重原子的分子(如碘、溴等),体系间跨越最为常见。 原因:高原子序数的原子中,电子的自旋与轨道运 动之间的相互作用较大,有利于电子自旋反 转的发生。
➢在溶液中存在氧分子等,这些顺磁性物质也能增加体 系间跨越的发生几率。
返回14
续前 4、荧光(fluorescence)
30
硫酸奎宁在不同激发波长下的荧光(a)与散射光谱(b)
激发320nm
激发350nm
荧光448nm
荧光光谱
瑞利光320nm
散射光谱
拉曼光360nm
瑞利光350nm 拉曼光400nm
返3回1
11.3 荧光定量分析
1、荧光测定方向:激发光源垂直方向,避免透射光干扰。
受激后,可在各个方向发射荧光, 在透过光的方向不易测定F。
5、散射光的干扰 散射光:当一束平行光照射在液体样品上,大部分光线透过溶液,
分子荧光分析法简介课件
荧光光谱的测量
总结词
荧光光谱的测量是荧光分析中的重要环节,通过测量可以得到待测物的荧光发射光谱和 激发光谱。
详细描述
在测量荧光光谱时,需要使用光谱仪在特定的激发波长范围内扫描,记录待测物的荧光 发射光谱和激发光谱。同时,还需控制实验条件,如温度、溶剂等,以确保测量结果的
准确性和可靠性。
荧光量子产率的测定
荧光寿命的测定有助于了解荧光染料的发光 持续时间和能量衰减规律,有助于深入理解 荧光分析的原理和应用。
详细描述
荧光寿命的测定通常使用脉冲或时间相关偏 振光谱技术进行。通过测量染料在不同时间 点的荧光强度,可以计算出荧光寿命。该参 数对于优化实验条件、提高荧光分析的灵敏
度和特异性具有指导意义。
CHAPTER 05
CHAPTER 03
分子荧光分析法的分类
荧光分光光度法
总结词
一种常用的荧光分析方法,通过测量荧光光谱和荧光强度,对荧光物质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
详细描述
荧光分光光度法基于荧光物质在不同波长光的激发下会发出不同波长的荧光原理,通过测量荧光光谱和荧光强度 ,可以确定荧光物质的成分和浓度。该方法具有高灵敏度、高选择性等优点,广泛应用于生物、医学、环境等领 域。
时间分辨荧光分析法
总结词
一种高灵敏度的荧光分析方法,通过测量荧光物质在不同时间点的荧光强度,对荧光物质进行定性和 定量分析。
详细描述
时间分辨荧光分析法利用荧光物质在不同时间点的荧光特性,通过测量不同时间点的荧光强度,可以 消除背景荧光的干扰,提高检测的灵敏度和准确性。该方法具有高灵敏度、高分辨率等优点,在生物 、医学、环境等领域有广泛应用。
分子荧光分析法的应用实例
在环境监测中的应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与三种芳香族氨基酸均形成基态复合物而导致的静态猝灭 过程,而非由扩散过程控制的动态猝灭过程 。
三、亚甲蓝与三种芳香族氨基酸的表观结合常 数Kc与结合位点数n
小分子间结合的表观结合常数Kc和结合位点数n可由式 (2)求出:
lg[(F0-F)/F]=lgKc+nlgc (2) 在298.15K和310.15K下分别作MB与三种氨基酸作用的 lg[(F0-F)/F]~lgc的双对数图,如图5所示。
溶液配制:
配制浓度为2×10-4mol/L 的MB储备液;Trp、Tyr和Phe储备液 的浓度分别为2×10-4mol/L、2×10-4mol/L 和2×10-3mol/L (2×10-3mol/L、2×10-3mol/L 和2×10-2mol/L );配制0.02mol/L 的pH 7.4 Tris-HCl缓冲溶液(含0.1mol/L 的NaCl以恒定的溶液离 子强度)。光谱测定所需溶液均使用缓冲溶液稀释、定容。
由图可见,Trp、Tyr和Phe的最大荧光发射波长分别为346、 303nm和282nm,随着MB浓度递增,Trp、Tyr和Phe荧光强度均逐渐 降低,荧光光谱峰形保持不变,MB-Trp最大吸收位置红移约3nm, MB-Tyr红移约5nm,MB-Phe荧光峰蓝移约3nm。以上实验结果说明 MB与Trp、MB与Tyr以及MB与Phe发生相互作用导致Trp、Tyr和Phe 发生了荧光猝灭现象。
由图5线性拟合的截距和斜率,分别获得两温度下的Kc、n 和线性回归系数R2,结果见表2:
得出以下结论:(1)MB与三种芳香族氨基酸的摩尔结合 比n接近1:1,表明MB分子与氨基酸分子体积较为接近,一 分子亚甲蓝基本是与一分子氨基酸结合;(2)相应的结合平衡 常数Kc值的数量级均在105以上,表明MB与Trp、Tyr和Phe之 间有较强的结合作用。
荧光分析法的应用
•荧光光谱法研究亚甲蓝与三种 芳香族氨基酸的相互作用
•荧光分析法测定肉类食品中诺氟 沙星的残留
荧光光谱法研究亚甲蓝与三种
芳香族氨基酸的相互作用
前言:
亚甲蓝(Methylene blue,简称MB),即3,7-双(二甲氨基)吩 噻嗪-5-翁氯化物,是一种常见的吩噻嗪类药物,其与蛋白质具有 很好的亲和力,可以改变药物在生物体内的分配和代谢。其可用 作癌症光化学治疗剂、起到协同抗肿瘤作用,以及肿瘤染色标记 等;另外,亚甲蓝对细胞具有明显的解毒功效,在镇痛、抗菌、 抗病毒等方面也有明确的治疗作用。因此研究亚甲蓝的药理作用 是十分有意义的工作。
色氨酸(Tryptophan,简称Trp)、酪氨酸(Tyrosine,简称Tyr)及 苯丙氨酸(Phenylalanine,简称Phe)是三种芳香族氨基酸,是构成 蛋白质和多肽的主要物质,是生物体中不可缺少的营养成分之 一。这三种氨基酸具有荧光,也是蛋白质天然荧光的主要来源, 其具有广泛的用途。
开展药物与氨基酸的相互作用研究,有助于深入了解药物作 用机制及在体内运输、代谢过程,而且对于新型药物的设计具有 重要的指导作用。
Volmer方程:
F-1=Ksvc=Kqτ0c
(1)
式中,F0和F分别表示不存在和存在猝灭剂的荧光强度;
c为猝灭剂浓度,Ksv为动态Stern-Volmer猝灭常数,Kq是由扩
散过程控制的双分子动态猝灭速率常数,τ0为没有猝灭剂存
在下荧光分子平均寿命。
根据式(1)绘制三种氨基酸分别在298.15K和310.15K下的( F0/F-1)~C的线性拟合曲线(如图4所示)。
结果与讨论
一、亚甲蓝与三种芳香族氨基酸的荧光猝灭光谱
分别固定Trp、Tyr和Phe浓度,依次递增MB浓度,设置Trp、 Tyr和Phe激发波长为277nm、273nm和260nm,在相同实验条 件下,分别测定298.15K和310.15K时MB与Trp、MB与Tyr以及 MB与Phe相互作用荧光光谱。
插图为荧光猝灭值(F0-F)对cMB(2×10-6~2.3×10-5mol/L )的线性 拟合曲线,其中F0和F分别表示不加入和加入MB的荧光强度。相应 回归方程的相关系数均在0.99以上,呈现很好的线性相关性,表明该 法可用于痕量MB的测定。
二、亚甲蓝对三种芳香族氨基酸的荧光猝灭机理
荧光猝灭是溶液中猝灭体分子和荧光物质分子之间发生
相互作用,使荧光物质的荧光量子效率降低或激发态寿命缩
短,从而导致荧光强度降低的现象。荧光强度降低分为:动
态猝灭和静态猝灭。动态猝灭是指猝灭剂与荧光物质的激发
态分子之间所发生的与扩散有关的相互作用过程;静态猝灭
是猝灭剂和荧光物质分子在基态时生成不发光的配合物,从
而导致荧光强度降低的过程。
MB对三种氨基酸发生的荧光猝灭,其应遵循Stem-
四、亚甲蓝与三种芳香族氨基酸相互作用力类 型的确定
药物和生物分子之间的相互作用力主要包括氢键、范 德华力、静电作用和疏水作用等。本文在298.15K和 310.15K下,基于范特霍夫方程计算相应的热力学参数 , 研究MB与三种芳香族氨基酸之间的相互作用力。由于△ rHm随温度变化很小,故将△ rHm近似为常数,由式(3)~ 式(5)计算MB与三种芳香族氨基酸结合的热力学参数△ rHm,△rGm 和△rSm ,结果列于表3。
荧光光谱测定:
分别恒定温度在298.15K和310.15K条件下,按实验需要,准确 移取一定量的MB和各氨基酸标准溶液于10mL容量瓶,用 pH7.4的Tris-HCI缓冲溶液定容,水浴恒温振荡1h,然后冷却 至室温,置于1cm的石英比色皿中,设置荧光光谱仪的激发和 发射光栅狭缝均为5nm,光电倍增管电压为700mV,扫描速度 为300nm·min-1,在此条件下记录280nm~550nm范围内的荧光 光谱。
结果显示,MB-Trp、MB-Tyr和MB-Phe作用过程中, 随着温度升高Ksv减小,说明升高温度可能降低了复合物的 稳定性,从而使猝灭常数下降。由此推断MB对Trp、Tyr和 Phe均为静态猝灭作用。
Trp、Tyr和Phe的荧光寿命分别为3.1×10-9s、3.6×10-9s 和6.8×10-9s。根据式(1),由Ksv值计算得到Kq值及各线性回 归方程相关系数R1 ,结果列于表1。表明,MB与上述三种 氨基酸的线性拟合程度较好,且得到的Kq值均在1013数量级 以上,远大于各种猝灭体对生物大分子的最大扩散猝灭常 数2×1010L·mol-1·s-1,由此推断其荧光猝灭机制是由于MB
三、亚甲蓝与三种芳香族氨基酸的表观结合常 数Kc与结合位点数n
小分子间结合的表观结合常数Kc和结合位点数n可由式 (2)求出:
lg[(F0-F)/F]=lgKc+nlgc (2) 在298.15K和310.15K下分别作MB与三种氨基酸作用的 lg[(F0-F)/F]~lgc的双对数图,如图5所示。
溶液配制:
配制浓度为2×10-4mol/L 的MB储备液;Trp、Tyr和Phe储备液 的浓度分别为2×10-4mol/L、2×10-4mol/L 和2×10-3mol/L (2×10-3mol/L、2×10-3mol/L 和2×10-2mol/L );配制0.02mol/L 的pH 7.4 Tris-HCl缓冲溶液(含0.1mol/L 的NaCl以恒定的溶液离 子强度)。光谱测定所需溶液均使用缓冲溶液稀释、定容。
由图可见,Trp、Tyr和Phe的最大荧光发射波长分别为346、 303nm和282nm,随着MB浓度递增,Trp、Tyr和Phe荧光强度均逐渐 降低,荧光光谱峰形保持不变,MB-Trp最大吸收位置红移约3nm, MB-Tyr红移约5nm,MB-Phe荧光峰蓝移约3nm。以上实验结果说明 MB与Trp、MB与Tyr以及MB与Phe发生相互作用导致Trp、Tyr和Phe 发生了荧光猝灭现象。
由图5线性拟合的截距和斜率,分别获得两温度下的Kc、n 和线性回归系数R2,结果见表2:
得出以下结论:(1)MB与三种芳香族氨基酸的摩尔结合 比n接近1:1,表明MB分子与氨基酸分子体积较为接近,一 分子亚甲蓝基本是与一分子氨基酸结合;(2)相应的结合平衡 常数Kc值的数量级均在105以上,表明MB与Trp、Tyr和Phe之 间有较强的结合作用。
荧光分析法的应用
•荧光光谱法研究亚甲蓝与三种 芳香族氨基酸的相互作用
•荧光分析法测定肉类食品中诺氟 沙星的残留
荧光光谱法研究亚甲蓝与三种
芳香族氨基酸的相互作用
前言:
亚甲蓝(Methylene blue,简称MB),即3,7-双(二甲氨基)吩 噻嗪-5-翁氯化物,是一种常见的吩噻嗪类药物,其与蛋白质具有 很好的亲和力,可以改变药物在生物体内的分配和代谢。其可用 作癌症光化学治疗剂、起到协同抗肿瘤作用,以及肿瘤染色标记 等;另外,亚甲蓝对细胞具有明显的解毒功效,在镇痛、抗菌、 抗病毒等方面也有明确的治疗作用。因此研究亚甲蓝的药理作用 是十分有意义的工作。
色氨酸(Tryptophan,简称Trp)、酪氨酸(Tyrosine,简称Tyr)及 苯丙氨酸(Phenylalanine,简称Phe)是三种芳香族氨基酸,是构成 蛋白质和多肽的主要物质,是生物体中不可缺少的营养成分之 一。这三种氨基酸具有荧光,也是蛋白质天然荧光的主要来源, 其具有广泛的用途。
开展药物与氨基酸的相互作用研究,有助于深入了解药物作 用机制及在体内运输、代谢过程,而且对于新型药物的设计具有 重要的指导作用。
Volmer方程:
F-1=Ksvc=Kqτ0c
(1)
式中,F0和F分别表示不存在和存在猝灭剂的荧光强度;
c为猝灭剂浓度,Ksv为动态Stern-Volmer猝灭常数,Kq是由扩
散过程控制的双分子动态猝灭速率常数,τ0为没有猝灭剂存
在下荧光分子平均寿命。
根据式(1)绘制三种氨基酸分别在298.15K和310.15K下的( F0/F-1)~C的线性拟合曲线(如图4所示)。
结果与讨论
一、亚甲蓝与三种芳香族氨基酸的荧光猝灭光谱
分别固定Trp、Tyr和Phe浓度,依次递增MB浓度,设置Trp、 Tyr和Phe激发波长为277nm、273nm和260nm,在相同实验条 件下,分别测定298.15K和310.15K时MB与Trp、MB与Tyr以及 MB与Phe相互作用荧光光谱。
插图为荧光猝灭值(F0-F)对cMB(2×10-6~2.3×10-5mol/L )的线性 拟合曲线,其中F0和F分别表示不加入和加入MB的荧光强度。相应 回归方程的相关系数均在0.99以上,呈现很好的线性相关性,表明该 法可用于痕量MB的测定。
二、亚甲蓝对三种芳香族氨基酸的荧光猝灭机理
荧光猝灭是溶液中猝灭体分子和荧光物质分子之间发生
相互作用,使荧光物质的荧光量子效率降低或激发态寿命缩
短,从而导致荧光强度降低的现象。荧光强度降低分为:动
态猝灭和静态猝灭。动态猝灭是指猝灭剂与荧光物质的激发
态分子之间所发生的与扩散有关的相互作用过程;静态猝灭
是猝灭剂和荧光物质分子在基态时生成不发光的配合物,从
而导致荧光强度降低的过程。
MB对三种氨基酸发生的荧光猝灭,其应遵循Stem-
四、亚甲蓝与三种芳香族氨基酸相互作用力类 型的确定
药物和生物分子之间的相互作用力主要包括氢键、范 德华力、静电作用和疏水作用等。本文在298.15K和 310.15K下,基于范特霍夫方程计算相应的热力学参数 , 研究MB与三种芳香族氨基酸之间的相互作用力。由于△ rHm随温度变化很小,故将△ rHm近似为常数,由式(3)~ 式(5)计算MB与三种芳香族氨基酸结合的热力学参数△ rHm,△rGm 和△rSm ,结果列于表3。
荧光光谱测定:
分别恒定温度在298.15K和310.15K条件下,按实验需要,准确 移取一定量的MB和各氨基酸标准溶液于10mL容量瓶,用 pH7.4的Tris-HCI缓冲溶液定容,水浴恒温振荡1h,然后冷却 至室温,置于1cm的石英比色皿中,设置荧光光谱仪的激发和 发射光栅狭缝均为5nm,光电倍增管电压为700mV,扫描速度 为300nm·min-1,在此条件下记录280nm~550nm范围内的荧光 光谱。
结果显示,MB-Trp、MB-Tyr和MB-Phe作用过程中, 随着温度升高Ksv减小,说明升高温度可能降低了复合物的 稳定性,从而使猝灭常数下降。由此推断MB对Trp、Tyr和 Phe均为静态猝灭作用。
Trp、Tyr和Phe的荧光寿命分别为3.1×10-9s、3.6×10-9s 和6.8×10-9s。根据式(1),由Ksv值计算得到Kq值及各线性回 归方程相关系数R1 ,结果列于表1。表明,MB与上述三种 氨基酸的线性拟合程度较好,且得到的Kq值均在1013数量级 以上,远大于各种猝灭体对生物大分子的最大扩散猝灭常 数2×1010L·mol-1·s-1,由此推断其荧光猝灭机制是由于M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