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水文学题库第章习题流域产汇流计算

合集下载

工程水文学题库及题解(全)

工程水文学题库及题解(全)

工程水文学题库及题解宋星原雒文生赵英林魏文秋张利平编著内容提要本书分为题库、题解和考研试题三大部分,题库中的题目按工程水文学基本内容分为概念题和计算题两大题型,概念题又划分填空题、选择题、判断题和问答题四类题型,题目中有易、中、难三个难度档次,分别考核不同的知识结构和知识层次。

题库中有的题目在于了解学生对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和基本计算方法的掌握程度,有的则是了解学生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对学科前沿知识的理解程度,所有的题目都给出了解题过程和结果,以便于学习和理解。

为了便于学生报考研究生的参考,本书还选编了武汉大学以及原武汉水利电力大学近年来的考研试题及题解。

本书涵盖了工程水文学基本内容,可作为高等院校水利水电类、土木工程类和环境工程类各专业本科生的辅助教材,尤其适用于立志报考研究生的同学使用,也可供上述专业的成人教育、函授教育、网络学院的学生以及专业技术人员的学习和参考。

前言为使考试规范化,保证教师按教学大纲教学、学生按教学大纲学习,全面、系统和有重点地掌握工程水文学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提高学生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 1994年11月,由原武汉水利电力大学水文试题库编写组编印了《工程水文学试题库》,并在我校工程水文学教学中得到广泛应用,受到老师和同学们的一致好评。

随着教学改革的深入,在前期题库研究工作的基础上又积累了大量的资料,为本书的出版奠定了一定的基础。

作者通过多年的教学研究及实践,对原有的资料进行了编辑与加工,重新修改并补充了大量题目,对所有题目给出了解题过程,以便于读者学习。

本书题量大、内容新颖,并配有全部题解及近年考研试题。

书中难、中、易题型有机结合,有益于学生深刻理解工程水文学的基本理论、提高分析与解决有关工程水文学问题的能力。

同时,本书的出版对高校教师出题组卷也具有一定的借鉴作用。

本书分为题库、题解和考研试题三大部分,题库中的题目覆盖了水文循环与径流形成、水文信息采集与处理、水文统计、年径流及年输沙量分析与计算、由流量资料推求设计洪水、由暴雨资料推求设计洪水、流域产汇流计算、水文预报等工程水文学的基本内容。

流域产汇流计算习题集

流域产汇流计算习题集

1.某流域的一场洪水中,地面径流的消退速度与地下径流的相比[__B__]a、前者小于后者b、前者大于后者c、前者小于等于后者d、二者相等2.一次暴雨的降雨强度过程线下的面积表示该次暴雨的[__B__]a、平均降雨强度b、降雨总量c、净雨总量d、径流总量3.一次洪水地面径流过程线下的面积表示[__C__]a、平均地面径流流量b、地面径流深c、地面径流总量d、地面径流模数4.某流域一次暴雨洪水的地面净雨与地面径流深的关系是[__C__]a、前者大于后者b、前者小于后者c、前者等于后者d、二者可能相等或不等5.对同一流域,因受降雨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各场洪水的消退都不一致。

正确6.在一定的气候条件下,流域日蒸发量基本上与土壤含水量成正比。

正确7.对同一流域,降雨一定时,雨前流域蓄水量大,损失小,则净雨多,产流大。

正确8.流域蓄水量是指流域土壤含蓄的吸着水、薄膜水、悬着毛管水和重力水。

错误9.流域最大蓄水量W m(Im)近似为前期十分干旱,本次降水相当大(能够产流)的洪水的损失量的最大值。

正确10.某流域有一次降雨,如表(7-4-1)第⑵、⑶栏所列,由其流量过程线上求得总径流深R=120.5mm,地面径流深R s =95.7mm,地下径流深R g =24.8mm,试求f c。

①从降雨径流相关图上求得各时段净雨深R i,如表中第⑷栏,其总和与实测的总径流深正好相等,如果不等,则应以与实测值为准修正。

②根据降雨强度的大小变化情况,设超渗雨时段为1~5时段,即m=5,将表中有关数值代入式(7-4-18),得③按各时段的与()对比,超渗雨时段正是1~5时段,其它为非超渗雨时段,与假设相符,故即为所求。

(2)地面地下净而的划分f c确定之后,按下述方法划分地面、地下净雨。

当时地下净雨R g.i = R i地面净雨R s.i = 0 (7-4-19)当时地下净雨地面净雨(7-4-20)11. 由上题计算的结果,如表(7-4-1),按,求地面、地下净雨过程。

工程水文学问答题 原创。。。

工程水文学问答题  原创。。。

工程水文学试题库第一章绪论1.工程水文学与水文学有何联系?主要包括哪两方面的内容?2.工程水文学在水利水电工程建设的各个阶段有何作用?7.长江三峡工程主要由哪些建筑物组成?其规划设计、施工和运行管理中将涉及哪些方面的水文问题?1. 答:工程水文学是水文学的一个重要分支,随着水利水电工程建设的大规模开展,为满足工程规划设计、施工和运行管理的迫切需要,水文工作者针对提出的问题,进行大量的、深入的试验研究,使水文学发展到工程水文学阶段。

它主要包括水文分析与计算及水文预报两方面的内容。

2. 答:工程水文学在水利水电工程建设的各个阶段的作用主要是:(1)规划设计阶段,为规划设计工程位置、规模提供设计洪水、设计年径流等水文数据;(2)施工阶段,为施工设计提供设计水文数据,为指导现场施工,提供施工水文预报;(3)运用管理阶段,提供各类水文预报成果,确保工程安全和发挥最大效益;同时,还需不断进行水文复核,提供新情况下的设计水文数据。

第二章水文循环与径流形成4.如何确定河流某一指定断面控制的流域面积?24. 蒸发器折算系数 K值的大小随哪些因素而异?43. 对于闭合流域来说,为什么径流系数必然小于 1?44. 河川径流是由流域降雨形成的,为什么久晴不雨河水仍然川流不息?45. 同样暴雨情况下,为什么流域城市化后的洪水比天然流域的显著增大?4. 答:(1)搜集指定断面以上河流所在地区的地形图;(2)在地形图上画出地面集水区的分水线;(3)用求积仪量出地面分水线包围的面积,即流域面积。

24. 答:蒸发器折算系数K 值的大小主要随下列因素影响而变化:(1)蒸发器的类型;(2)地理环境情况;(3)季节月份的不同。

43.答:因为流域出口的径流过程是相应的降雨扣除损失后的净雨形成的,显然,其径流量必然比相应的降雨量小,所以径流系数必然小于1。

44.答:河川径流是流域降雨通过产流、汇流过程形成的,汇流包括地面汇流和地下汇流,前者主要受控于河网、湖泊的调蓄作用,后者主要受控于地下水库的调蓄作用,使径流过程变远远比降雨过程平缓和滞后,尤其是地下汇流速度极其缓慢,使河川径流常年不断。

工程水文学习题库整理版

工程水文学习题库整理版

第一章、绪论(一)问答题3.水文现象有哪些基本规律和相应的研究方法?答:水文规律,基本上可分为成因规律和统计规律两类,相应地,水文计算方法则分为成因分析法和数理统计法。

也有将水文规律分为三类的,即成因规律、统计规律和地区综合规律,相应地,水文计算方法则分为成因分析法、数理统计法和地区综合法。

5.试举出水文学中两个以上关于成因规律的例子。

答:(1)流域水量平衡原理;(2)流域降雨转化为净雨的规律,称流域产流规律;(3)流域净雨转化为流域出口径流的规律,称流域汇流规律,等等。

6. 试举出水文学中两个以上关于统计规律的例子。

答:(1)水文现象的概率分布函数;(2)水文现象间的相关关系:(3)水文因素的地区综合规律,等等。

7.长江三峡工程主要由哪些建筑物组成?其规划设计、施工和运行管理中将涉及哪些方面的水文问题?答:长江三峡工程,是举世闻名的特大型水利工程,具有防洪、发电、航运、旅游等重大综合效益。

为实现这些宏伟目标,必需的建筑物有:大坝、溢洪道、电站、船闸、升船机、排沙设施等。

为设计和管理好这些工程,发挥它们的最好效益,水文上主要应做好以下工作:设计洪水、设计年径流计算,来沙、输沙与淤积计算;水文、水质监测;水文预报、尤其洪水预报;水环境预测与评价。

第二章、水文循环与径流形成(四)问答题1. 何谓自然界的水文循环?产生水文循环的原因是什么?答:地球上的广大水体,在太阳的辐射作用下,被蒸发成水汽,随风向各处输送,并在适当的气象条件下,成云致雨,降落在地面或海洋上,前者又形成地面、地下径流,回归大海。

地球上这种蒸发—水汽输送—降水—径流—再蒸发……的循环过程,称水文循环。

形成水文循环的原因,可分为两个方面:一是水具有固、液、气三态转化的特性;再是太阳辐射和重力作用。

2. 何谓水资源?为什么说水资源是再生资源?答:水资源是指由于自然界的水文循环,在一定地区形成的多年平均年降水量或年径流量,为淡水资源。

因为水文循环年复一年永不停止的进行,水资源也就年年生成,所以是再生资源。

工程水文学练习题(含答案)

工程水文学练习题(含答案)

工程水文学练习题(含答案)一、判断题(共100题,每题1分,共100分)1.对于同一流域,因受降雨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各场洪水的地面径流消退过程都不一致。

[ ]A、正确B、错误正确答案:A2.流域汇流经历坡面、河槽汇流两个阶段,两者汇流速度不同,但可采取流域平均汇流速度计算。

[]A、正确B、错误正确答案:A3.产流历时tc 内的地表平均入渗能力与稳渗率fc 相同。

[]A、正确B、错误正确答案:B4.所谓“长包短”是指短时段洪量包含在长时段洪量内,在用典型洪水进行同频率放大计算时,采用的是“长包短”的方式逐段控制放大。

[ ]A、正确B、错误正确答案:A5.入库洪水无实测资料,只能用间接方法推求。

[ ]A、正确B、错误正确答案:A6.天然河道中的洪水受到水生植物和结冰影响时,水位流量关系点据的分布,总的趋势是偏在稳定的水位流量关系曲线的左边。

()A、正确B、错误正确答案:B7.若单位线的时段缩短为瞬时,则单位线即为瞬时单位线。

[]A、正确B、错误正确答案:A8.施工改造后的河道流量演算中的马斯京根参数 x 值与河道天然情况相同,不必以实测资料分析得到。

[ ]A、正确B、错误正确答案:B9.一个地区天气的好坏与这里的天气系统情况有密切关系。

[ ]A、正确B、错误正确答案:A10.综合瞬时单位线(或称瞬时综合单位线),实质上就是一个地区平均的瞬时单位线。

[ ]A、正确B、错误正确答案:A11.一条垂线上测三点流速计算垂线平均流速时,应从河底开始,分别施测 0.2h、0.6h、0.8h(h 为水深)处的流速。

()A、正确B、错误正确答案:A12.根据单位线的基本假定,考虑了净雨强度对其形状的影响。

[]A、正确B、错误正确答案:B13.由随机现象的一部分试验资料去研究总体现象的数字特征和规律的学科称为概率论。

[ ]A、正确B、错误正确答案:B14.纳希瞬时单位线 u(0,t)的参数n 减小时,u(0,t)峰现时间提前。

工程水文学题库 第7章习题_流域产汇流计算教学内容

工程水文学题库 第7章习题_流域产汇流计算教学内容

工程水文学题库第7章习题_流域产汇流计算问答题1.在进行流域产汇流分析计算时,为什么还要将总净雨过程分为地面、地下净雨过程?简述蓄满产流模型法如何划分地面、地下净雨?2 .目前常用分割基流的方法有哪几种,简述其优缺点?答:有斜线分割法及水平分割法等。

水平分割法简单认为洪水期间地下径流消退,与其补充是相等:斜线分割则认为洪水期间地下径流补充量大于地下径流消退量,对于大多数流域来说,这种认识较符合实际。

3.何为前期影响雨量?简述其计算方法与步骤?答:前期影响雨量Pa是反映本次降雨之前流域土壤干湿程度的一种指标,因此对本次降雨的产流量将产生重要影响。

Pa一般按下式计算:且其计算步骤如下:⑴确定流域蓄水容量Wm;⑵由蒸发资料和Wm确定土壤含水量消退系数Kt;⑶由降雨P、Wm和Kt按上式计算。

4.简述流域土壤前期影响雨量折减系数的确定方法和步骤?答:⑴根据实测雨量资料确定流域的蓄水容量Wm;⑵根据蒸发资料计算流域多年平均的月平均日蒸散发能力Em;⑶以折减系数公式K=1-Em/Wm计算各月的K;⑷通过产流计算方案进一步优选。

5.土壤前期影响雨量Pa 的计算方法有哪几种,其原理和步骤?答:⑴用公式逐日计算,式中P a, t+1、Pa ,t分别第t+1天、第t天的前期影响雨量;Pt为第t天的降雨量; Wm为流域蓄水容量,K为折减系数。

⑵按公式:Pa,t+1=P a+Pt –Rt - E t逐日计算,式中Rt为Pt产生的径流量,Et为第t天的流域蒸散发量。

6.何谓超渗产流,何谓蓄满产流,它们的主要区别是什么?答:不管当地的土壤含水量是否达田间持水量,只要降雨强度超过下渗强度就产生地表径流,称此为超渗产流。

蓄满产流则是指一次降雨过程中,仅当包气带的含水量达田间持水量后才产流,且以后的有效降雨全部变为径流。

可见这两种产流模式的主要区别在于,蓄满产流以包气带的含水量达到田间持水量(即蓄满)作为产流的控制条件,而超渗产流则以降雨强度大过于当地的下渗能力作为产流的控制条件,而不管蓄满与否。

工程水文学练习题和答案珍藏版

工程水文学练习题和答案珍藏版

工程水文学选择题和答案(珍藏版)考试大纲水文循环与径流形成水文循环与水量平衡河流与流域降水土壤水、下渗与地下水径流 6.1.2 水文测验水位观测流量测验泥沙测验与计算水文调查水文数据处理6.1.3 流域产、汇流降雨径流要素产流计算汇流计算6.1.4 设计洪水水文频率分析样本分析相关分析设计洪水计算6.1.5设计年径流频率分析时程分配6.2 复习指导本章第一节简单介绍了水文学及工程水文学的研究内容与作用,考试大纲虽没作要求,但考生应有一定的了解。

第二节主要介绍水文学的一些基本概念,是学习本课程的入门知识。

通过本节的学习,应该了解水循环的概念与水量平衡原理,熟悉河流与流域的概念,掌握降水、蒸发、下渗、径流、土壤水与地下水的形成机理及有关分析计算方法。

第三节介绍了水文测验及水文资料收集的基本方法,包括:水位、流量、泥沙的测验与计算方法;水文调查方法;水文数据处理方法等。

水文资料是水文分析计算的依据,应了解水文资料的来源、观测手段和整理过程,掌握收集资料的方法与途径。

第四节讲述了流域产、汇流原理与分析计算方法,应了解降雨、径流的要素及统计计算方法,掌握流域产、汇流计算方法。

第五节介绍了水文统计的基本知识与设计洪水的计算方法,应理解频率计算与相关分析原理,掌握设计洪水的计算方法。

第六节介绍了设计年径流计算,应熟悉频率计算求设计年径流量的方法,掌握年内分配的确定方法。

6.3 复习题1)单项选择题(1)水文学是研究地球上( B )的一门科学。

A.地表水体 B.各种水体 C.流动水体 D.各种流体(2)水资源是指可供人类利用的( C )。

A.水体 B.地表水 C.淡水 D.地表水和地下水(3)水资源每年可以( A )。

A.更新 B.增多 C.减少 D.不变(4)中国水资源总量约为( C )。

A.2.45万亿m3 B.3.18万亿m3 C.2.72万亿m3 D.2.95万亿m3(5)中国水资源总量排世界第( C )位。

工程水文学习题_流域产汇流计算

工程水文学习题_流域产汇流计算

第七章流域产汇流计算本章学习的内容和意义:本章从定量上研究降雨形成径流的原理和计算方法,包括流域的产流计算和汇流计算。

产流计算主要研究流域上降雨扣除植物截留、补充土壤缺水量、填洼、蒸发等损失,转化为净雨过程的计算方法。

汇流计算主要研究净雨沿地表和地下汇入河网,并经河网汇集形成流域出口断面径流过程的计算方法。

本章研究的流域产汇流计算是工程水文学中最基本的概念和方法之一,是以后学习由暴雨资料推求设计洪水,降雨径流预报等内容的基础。

本章习题内容主要涉及:流域产汇流计算基本资料的整理与分析;前期流域蓄水量及前期影响雨量的计算;降雨径流相关图法推求净雨;初损后损法计算地面净雨过程;流域汇流分析;单位线法推求流域出口洪水过程;瞬时单位线法推求流域出口洪水过程;综合单位线法计算流域出口洪水过程。

一、概念题(一)填空题1. 流域产汇流计算所需要的基本资料一般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大套资料。

2. 图1-7-1是一次实测洪水过程,ac为分割线,ad为水平线,请指出下列各面积的含义:abca代表_______________; acdefa代表__________________; abcdefa代表___________________。

图1-7-1 一次实测洪水过程3.常用的地面地下径流分割方法有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_。

4.蒸发能力E m,它反映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气象因素的作用。

5.蓄满产流是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为产流的控制条件。

6.按蓄满产流模式,当降雨使土壤未达到田间持水量时,降雨全部用以补充__________________。

7.按蓄满产流模式,当流域蓄满时,以后的降雨减去雨期蒸发后,剩余的雨水全部转化为__________。

工程水文学计算题汇总

工程水文学计算题汇总

工程水文学计算题汇总计算题第一章绪论=119000km3、多年平均蒸发1.将全球的陆地作为一个独立的单元系统,已知多年平均降水量Pc=72000km3、试根据区域水量平衡原理(质量守恒原理)计算多年平均情况下每年从陆地流量Ec入海洋的径流量R为多少?=458000km3、多年平2.将全球的海洋作为一个独立的单元系统,设洋面上的多年平均降水量Po=505000km3、试根据区域水量平衡原理(质量守恒原理)计算多年平均情况下每年从均蒸发量Eo陆地流入海洋的径流量R为多少?3.将全球作为一个独立的单元系统,当已知全球海洋的多年平均蒸发量E=505000km3、陆地的多o=72000km3,试根据全球的水量平衡原理推算全球多年平均降水量为多少?年平均蒸发量Ec第二章水文循环与径流形成1.已知某河从河源至河口总长L为5500m,其纵断面如图1-2-1,A、B、C、D、E各点地面高程分别为48,24,17,15,14,各河段长度,,,分别为800、1300、1400、2000试推求该河流的平均纵比降。

图1-2-1某河流纵断面图2.某流域如图1-2-2,流域面积F=180,流域内及其附近有A,B 两个雨量站,其上有一次降雨,两站的雨量分别为150、100mm,试绘出泰森多边形图,并用算术平均法和泰森多边形法计算该次降雨的平均面雨量,并比较二者的差异。

图1-2-2某流域及其附近雨量站及一次雨量分布3.某流域如图1-2-3,流域面积F=350,流域内及其附近有A,B 两个雨量站,其上有一次降雨,它们的雨量依次为360㎜和210㎜,试绘出泰森多边形图,并用算术平均法和泰森多边形法计算该次降雨的平均面雨量,比较二者的差异。

(提示:A、B雨量站泰森多边形权重分别为0.78、0.22)图1-2-3某流域及其附近雨量站及一次雨量分布4.某流域如图1-2-4,流域面积300,流域内及其附近有A、B、C三个雨量站,其上有一次降雨,他们的雨量依次为260㎜、120mm和150㎜,试绘出泰森多边形图,并用算术平均法和泰森多边形法计算该次降雨的平均面雨量。

工程水文学习题及答案

工程水文学习题及答案

工程水文学习题及答案一、判断题(共100题,每题1分,共100分)1.流域蓄水量是指流域土壤含蓄的吸着水、薄膜水、悬着毛管水和重力水。

[]A、正确B、错误正确答案:B2.20 型、E601 型蒸发器是直接观测水面蒸发的仪器,其观测值就是当时当地水库、湖泊的水面蒸发值。

[ ]A、正确B、错误正确答案:B3.对某一地点典型洪水过程线放大计算中,同倍比放大法中以峰控制推求时的放大倍比与同频率放大法的洪峰放大倍比应是相等的。

[ ]A、正确B、错误正确答案:A4.同倍比缩放法用洪量放大倍比计算出来的设计洪水过程线,不能保证各时段洪量同时满足同一设计频率的要求。

[ ]A、正确B、错误正确答案:A5.根据流域特征和降雨特征,由综合单位线公式求得单位线的要素或瞬时单位线的参数,而后求得单位线,称综合单位线法。

[]A、正确B、错误正确答案:A6.y 倚x 的直线相关其相关系数 r<0.4,可以肯定 y 与 x 关系不密切。

[ ]A、正确B、错误正确答案:B7.综合瞬时单位线(或称瞬时综合单位线),实质上就是一个地区平均的瞬时单位线。

[]A、正确B、错误正确答案:B8.用垂直平分法(即泰森多边形法)计算流域平均降雨量时,它的出发点是流域上各点的雨量用离该点最近的雨量站的降雨量代表。

[ ]A、正确B、错误正确答案:A9.改进水文测验仪器和测验方法,可以减小水文样本系列的抽样误差。

()A、正确B、错误正确答案:A10.相关系数是表示两变量相关程度的一个量,若 r = -0﹒95,说明两变量没有关系。

[ ]A、正确B、错误正确答案:B11.枯水预报中的退水曲线法与前后期径流量相关法,预报的流量值是有差别的,预见期越长其差别越明显。

[ ]A、正确B、错误正确答案:A12.计算区域的大小,对水量平衡计算原理没有影响。

[ ]A、正确B、错误正确答案:A13.根据不同用途,水文站一般应布设基线、水准点和各种断面,即基本水尺断面、流速仪测流断面、浮标测流断面及上、下辅助断面、比降断面。

工程水文学题库第章习题流域产汇流计算

工程水文学题库第章习题流域产汇流计算

问答题1.在进行流域产汇流分析计算时,为什么还要将总净雨过程分为地面、地下净雨过程?简述蓄满产流模型法如何划分地面、地下净雨?2 .目前常用分割基流的方法有哪几种,简述其优缺点?答:有斜线分割法及水平分割法等。

水平分割法简单认为洪水期间地下径流消退,与其补充是相等:斜线分割则认为洪水期间地下径流补充量大于地下径流消退量,对于大多数流域来说,这种认识较符合实际。

3.何为前期影响雨量?简述其计算方法与步骤?答:前期影响雨量Pa是反映本次降雨之前流域土壤干湿程度的一种指标,因此对本次降雨的产流量将产生重要影响。

Pa一般按下式计算:且其计算步骤如下:⑴确定流域蓄水容量Wm;⑵由蒸发资料和Wm确定土壤含水量消退系数Kt;⑶由降雨P、Wm和Kt按上式计算。

4.简述流域土壤前期影响雨量折减系数的确定方法和步骤?答:⑴根据实测雨量资料确定流域的蓄水容量Wm;⑵根据蒸发资料计算流域多年平均的月平均日蒸散发能力Em;⑶以折减系数公式K=1-Em/Wm计算各月的K;⑷通过产流计算方案进一步优选。

5.土壤前期影响雨量Pa 的计算方法有哪几种,其原理和步骤?答:⑴用公式逐日计算,式中P a, t+1、Pa ,t分别第t+1天、第t天的前期影响雨量;Pt为第t天的降雨量;Wm为流域蓄水容量,K为折减系数。

⑵按公式:Pa,t+1=P a +Pt –Rt - E t逐日计算,式中Rt为Pt产生的径流量,Et为第t天的流域蒸散发量。

6.何谓超渗产流,何谓蓄满产流,它们的主要区别是什么?答:不管当地的土壤含水量是否达田间持水量,只要降雨强度超过下渗强度就产生地表径流,称此为超渗产流。

蓄满产流则是指一次降雨过程中,仅当包气带的含水量达田间持水量后才产流,且以后的有效降雨全部变为径流。

可见这两种产流模式的主要区别在于,蓄满产流以包气带的含水量达到田间持水量(即蓄满)作为产流的控制条件,而超渗产流则以降雨强度大过于当地的下渗能力作为产流的控制条件,而不管蓄满与否。

工程水文学第3章 流域产流与汇流计算

工程水文学第3章 流域产流与汇流计算

第三章 流域产流与汇流计算第一节 概述 (2)第二节 降雨径流要素计算 (3)第三节 流域产流分析 (9)第四节 产流计算 (11)第五节 流域汇流计算 (22)小结 .............................................................................................................................30课前学习指导本章要求 (1)掌握实测降雨径流要素的分析计算方法; (2)掌握蓄满产流和超渗产流的基本概念,及其产流面积变化过程的分析方法; (3)了解影响流域产流量的因素,掌握 蓄满产流和超渗产流 的产流量计算方法; (4)了解流域汇流的物理过程,掌握流域汇流计算方法。

课时安排 共需7个课内学时,10个课外学时 课前思考 如何由单站降雨量推求流域平均降雨量? 为什么要对实测流量过程线的不同水源成分进行划分? 降雨是怎么变成径流的?有哪些基本的产流方式? 哪些因素影响流域径流的形成?如何计算一场降雨所产生的径流量? 汇流计算的目的是什么?常用的汇流计算方法有哪些? 什么是单位线?如何推求单位线?如何进行单位线的时段转换? 学习重点 掌握流域产流计算和汇流计算的方法。

难点 将水文循环中蒸发、下渗、产流、汇流等过程联系起来,结合水量平衡原理实现产汇流过程的逐时段连续演算。

知识点 单站降雨特性分析 流域降雨特性分析 实测径流量计算 前期影响雨量 包气带对降水的再分配、管路敷设技术通过管线敷设技术不仅可以解决吊顶层配置不规范高中资料试卷问题,而且可保障各类管路习题到位。

在管路敷设过程中,要加强看护关于管路高中资料试卷连接管口处理高中资料试卷弯扁度固定盒位置保护层防腐跨接地线弯曲半径标高等,要求技术交底。

管线敷设技术中包含线槽、管架等多项方式,为解决高中语文电气课件中管壁薄、接口不严等问题,合理利用管线敷设技术。

工程水文学试题-考试专用复习(客观题)

工程水文学试题-考试专用复习(客观题)

(一)填空题1.水文学的含义是研究自然界各种水体的存在、分布、循环和物理化学性质及其他环境因素的变化规律, 预测、预报各种水文现象的变化情势。

2.工程水文学的含义是水文学的一个重要分支,为工程规划设计、施工、运营管理提供水文依据的一门科学。

(二)选择题1.水文现象的发生[D ]。

a.完全是偶然性的b.完全是必然性的c. 完全是随机性的d.既有必然性也有随机性4.水资源是一种[B ]。

a.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资源b.再生资源c.非再生资源d.无限的资源9. 水文现象的发生、发展,都具有偶然性,因此,它的发生和变化[B ]。

a杂乱无章. b.具有统计规律c.具有完全的确定性规律d. 没有任何规律10. 水文现象的发生、发展,都是有成因的,因此,其变化[ C]。

a. 具有完全的确定性规律b. 具有完全的统计规律c.具有成因规律d. 没有任何规律(三)判断题3.水文现象的产生和变化,都有其相应的成因,因此,只能应用成因分析法进行水文计算和水文预报。

[ F]4. 水文现象的产生和变化,都有某种程度的随机性,因此,都要应用数理统计法进行水文计算和水文预报。

[F ]6.水文现象的变化,如河道某一断面的水位、流量过程,具有完全肯定的多年变化周期、年变化周期和日变化周期。

[F ]8.水文现象的变化,既有确定性又有随机性,因此,水文计算和水文预报中,应根据具体情况,采用成因分析法或数理统计法,或二者相结合的方法进行研究。

[ T]第二章水文循环与径流形成(五)填空题4. 按水文循环的规模和过程不同,水文循环可分为__大_____循环和__小______循环。

11. 一条河流,沿水流方向,自上而下可分为河源、上游、中游、下游、河口五段。

38. 降雨初期的损失包括___蒸发___,__植物截留_____, ___填洼___, ___补充土壤水分。

39. 河川径流的形成过程可分为__产流___________过程和 ____汇流________过程。

工程水文学试题-考试专用复习(客观题)

工程水文学试题-考试专用复习(客观题)

(一)填空题1.水文学的含义是研究自然界各种水体的存在、分布、循环和物理化学性质及其他环境因素的变化规律, 预测、预报各种水文现象的变化情势。

2.工程水文学的含义是水文学的一个重要分支,为工程规划设计、施工、运营管理提供水文依据的一门科学。

(二)选择题1.水文现象的发生[D ]。

a.完全是偶然性的b.完全是必然性的c. 完全是随机性的d.既有必然性也有随机性4.水资源是一种[B ]。

a.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资源b.再生资源c.非再生资源d.无限的资源9. 水文现象的发生、发展,都具有偶然性,因此,它的发生和变化[B ]。

a杂乱无章. b.具有统计规律c.具有完全的确定性规律d. 没有任何规律10. 水文现象的发生、发展,都是有成因的,因此,其变化[ C]。

a. 具有完全的确定性规律b. 具有完全的统计规律c.具有成因规律d. 没有任何规律(三)判断题3.水文现象的产生和变化,都有其相应的成因,因此,只能应用成因分析法进行水文计算和水文预报。

[ F]4. 水文现象的产生和变化,都有某种程度的随机性,因此,都要应用数理统计法进行水文计算和水文预报。

[F ]6.水文现象的变化,如河道某一断面的水位、流量过程,具有完全肯定的多年变化周期、年变化周期和日变化周期。

[F ]8.水文现象的变化,既有确定性又有随机性,因此,水文计算和水文预报中,应根据具体情况,采用成因分析法或数理统计法,或二者相结合的方法进行研究。

[ T]第二章水文循环与径流形成(五)填空题4. 按水文循环的规模和过程不同,水文循环可分为__大_____循环和__小______循环。

11. 一条河流,沿水流方向,自上而下可分为河源、上游、中游、下游、河口五段。

38. 降雨初期的损失包括___蒸发___,__植物截留_____, ___填洼___, ___补充土壤水分。

39. 河川径流的形成过程可分为__产流___________过程和 ____汇流________过程。

工程水文学试题-考试专用复习(客观题)

工程水文学试题-考试专用复习(客观题)

一、概念题(一) 填空题1.水文学的含义是研究自然界各种水体的存在、分布、循环和物理化学性质及其他环境因素的变化规律,预测、预报各种水文现象的变化情势。

2.工程水文学的含义是水文学的一个重要分支,为工程规划设计、施工、运营管理提供水文依据的一门科学。

(二)选择题1.水文现象的发生[D ].a.完全是偶然性的 b。

完全是必然性的c。

完全是随机性的 d。

既有必然性也有随机性4.水资源是一种[B ].a。

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资源 b.再生资源c.非再生资源 d。

无限的资源9. 水文现象的发生、发展,都具有偶然性,因此,它的发生和变化[B ].a杂乱无章. b.具有统计规律c。

具有完全的确定性规律 d. 没有任何规律10. 水文现象的发生、发展,都是有成因的,因此,其变化[C]。

a。

具有完全的确定性规律 b。

具有完全的统计规律c。

具有成因规律 d。

没有任何规律(三)判断题3。

水文现象的产生和变化,都有其相应的成因,因此,只能应用成因分析法进行水文计算和水文预报。

[ F]4。

水文现象的产生和变化,都有某种程度的随机性,因此,都要应用数理统计法进行水文计算和水文预报.[F ]6.水文现象的变化,如河道某一断面的水位、流量过程,具有完全肯定的多年变化周期、年变化周期和日变化周期。

[F]8.水文现象的变化,既有确定性又有随机性,因此,水文计算和水文预报中,应根据具体情况,采用成因分析法或数理统计法,或二者相结合的方法进行研究。

[ T]第二章水文循环与径流形成一、概念题(五)填空题4。

按水文循环的规模和过程不同,水文循环可分为__大_____循环和__小______循环。

11。

一条河流,沿水流方向,自上而下可分为河源、上游、中游、下游、河口五段。

38. 降雨初期的损失包括___蒸发___,__植物截留_____, ___填洼___, ___补充土壤水分。

39. 河川径流的形成过程可分为__产流___________过程和 ____汇流________过程.40. 河川径流的成分包括__地面径流__、 __壤中流_和 __地下径流____.(六)选择题2. 自然界中,海陆间的水文循环称为[C ]。

工程水文学 4、产流及汇流计算

工程水文学   4、产流及汇流计算

Q
R
t
图4-5 退水曲线 图4-6 次洪水过程线划分
t
实测流量过程示意图(曲线下方数字为洪号)
流域退水曲线用数学公式表示如下:
Q (t ) Q (0)e t / Kg Q (t t ) Q (0)e ( t t ) / Kg Q (t )e t / Kg t Kg InQ(t ) InQ(t t )
P1 P2 ... Pn 1 n P Pi n n i 1
式中:P — 流域平均降水量,mm; P1……Pn — 各雨量站同时期内的降水量,mm; n — 测站数。
泰森多边形法: 当流域内雨量站分布不太均匀时, 假定流域各处的降水量由距离最近的雨量站代表。设P1 ,P2,……,Pn为各站雨量,f1, f2,……, fn为各站所 在的部分面积,F为流域面积,则流域平均降水量P可由 下式计算:
n P f P f ... P f fi 1 1 2 2 n n P Pi F F i 1
式中fi / F表示第i雨量站所代表面积占整个流域面 积的份额,通常称为权重。求得的流域平均雨深又称为 加权平均雨深。
某一流域
n个雨量站 P1, P 2, … P
n
要求划分各雨量站权重面积
(4-6)
(4-7)
式中:Kg为地下退水参数,可根据式(4-7)用退水曲线来 计算。
地表径流和地下径流汇流特性不同, 一般还要用斜线分割法分割开地面径流和 地下径流。 斜线分割法:从起涨点A到地面径流 终止点B绘制直线AB ,AB线以上为地面 径流,以下为地下径流。
N = 0.84F 0.2
N 起涨点 地表径流
90 80 70 60 50 40 30 20 10 0

土木工程师-专业基础(水利水电)-工程水文学基础-流域产、汇流

土木工程师-专业基础(水利水电)-工程水文学基础-流域产、汇流

土木工程师-专业基础(水利水电)-工程水文学基础-流域产、汇流[单选题]1.以前期影响雨量(Pa)为参数的降雨(P)径流(R)相关图P-Pa-R,当流域次降雨量P相同时,降雨开始时(江南博哥)的Pa越大,则()。

[2011年真题]A.损失越大,次洪径流深R越大B.损失越小,次洪径流深R越大C.损失越小,次洪径流深R越小D.损失越大,次洪径流深R越小正确答案:B参考解析:一次降雨首先补充土壤水分亏缺,才能产生蓄满产流。

前期影响雨量越大,土壤水分亏缺越少,降雨产流的损失越小,形成径流深度越大。

[单选题]2.某流域有两次暴雨,前者的暴雨中心在上游,后者的暴雨中心在下游,其他情况都相同,则前者在流域出口断面形成的洪峰流量比后者的()。

[2013年真题]A.洪峰流量小、峰现时间晚B.洪峰流量大、峰现时间晚C.洪峰流量大、峰现时间早D.洪峰流量小、峰现时间早正确答案:A参考解析:暴雨中心在上游,峰低且峰出现时间偏后;暴雨中心在下游,峰高且峰出现时间早。

其他情况(降雨量、降雨历时,下渗)都相同时,暴雨中心在上游时,离流域出口较远,径流流至流域出口的时间长,洪峰出现的时间晚。

同时径流在流至流域出口的过程中,由于地形的变化,能暂时储存一部分水在流域中,错峰出流,故洪峰流量小。

简单来讲,暴雨中心在上游,峰低且峰出现时间偏后;暴雨中心在下游,峰高且峰出现时间早。

[单选题]3.大洪水资料推求的单位线洪峰______、峰现时间______。

下列选项正确的是()。

A.高、晚B.高、早C.低、早D.低、晚正确答案:B参考解析:单位线假定流域汇流符合倍比和叠加原理,但这并不完全符合实际。

因此一个流域不同次洪水分析的单位线常有些不同,主要受洪水大小和暴雨中心位置的影响。

大洪水一般流速大,汇流较快。

因此,用大洪水资料求得的单位线尖瘦,峰高且峰现时间早。

小洪水则相反,流速小且汇流较慢,求得的单位线过程平缓,峰低且峰现时间迟。

[单选题]4.净雨在流域上分布不均匀是单位线变化的主要原因之一,一般暴雨中心在上游的单位线比暴雨中心在下游的单位线()。

工程水文学(第七章流域产汇流计算)

工程水文学(第七章流域产汇流计算)

C
I
A E F G
C’ D D’
深层地下径流(基流) 深层地下径流(基流) t(h)
C′D′D的面积与AEF大约相等, C′D′D的面积与AEF大约相等,ABCDFA≈ABCC′D′FEA 的面积与AEF大约相等
@COPY RIGHT 扬大陈平
2、 水源的划分——斜线分割法 水源的划分——斜线分割法
Pa,t
Q Pa = 0时,Et = 0;Pa = I m时,Et = E m
故 又
Pa ,t EtPa ,t +1 = (1 − k ) Pa ,t
Em K = 1− Im
求得: 求得: (3)Pa计算示意 ) 计算示意
@COPY RIGHT 扬大陈平
1
。。。
2
。。。
3
。。。 。。。 。。。 。。。 。。。
。。。
。。。
@COPY RIGHT 扬大陈平
等流时线法汇流计算算例: 等流时线法汇流计算算例:
地面净雨 等流面积 时间 (mm) (km2) ) 部分径流( 部分径流(m3/s) ) 总径流 (m3/s) )
h1=5
0 2.3 4.6 2.3 0
土壤 包气带
缺水量 前期影响雨量
Pa
Im
数学模型: 数学模型:R=P-(Im-Pa) ( )
@COPY RIGHT 扬大陈平
在干旱半干旱地区,地下水埋藏很深, 在干旱半干旱地区,地下水埋藏很深,流域的包 气带很厚,缺水量大。不可能蓄满。 气带很厚,缺水量大。不可能蓄满。 2、超渗产流:只有当降雨强度大于下渗强度时才产 、超渗产流: 生地面径流,这种产流方式称为超渗产流 称为超渗产流。 生地面径流,这种产流方式称为超渗产流。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问答题1.在进行流域产汇流分析计算时,为什么还要将总净雨过程分为地面、地下净雨过程?简述蓄满产流模型法如何划分地面、地下净雨?2 .目前常用分割基流的方法有哪几种,简述其优缺点?答:有斜线分割法及水平分割法等。

水平分割法简单认为洪水期间地下径流消退,与其补充是相等:斜线分割则认为洪水期间地下径流补充量大于地下径流消退量,对于大多数流域来说,这种认识较符合实际。

3.何为前期影响雨量?简述其计算方法与步骤?答:前期影响雨量Pa是反映本次降雨之前流域土壤干湿程度的一种指标,因此对本次降雨的产流量将产生重要影响。

Pa一般按下式计算:且其计算步骤如下:⑴确定流域蓄水容量Wm;⑵由蒸发资料和Wm确定土壤含水量消退系数Kt;⑶由降雨P、Wm和Kt 按上式计算。

4.简述流域土壤前期影响雨量折减系数的确定方法和步骤?答:⑴根据实测雨量资料确定流域的蓄水容量Wm;⑵根据蒸发资料计算流域多年平均的月平均日蒸散发能力Em;⑶以折减系数公式K=1-Em/Wm计算各月的K;⑷通过产流计算方案进一步优选。

5.土壤前期影响雨量Pa 的计算方法有哪几种,其原理和步骤?答:⑴用公式逐日计算,式中P a, t+1、Pa ,t分别第t+1天、第t天的前期影响雨量;Pt为第t天的降雨量;Wm为流域蓄水容量,K为折减系数。

⑵按公式:Pa,t+1=P a +Pt –Rt - E t逐日计算,式中Rt为Pt产生的径流量,Et为第t天的流域蒸散发量。

6.何谓超渗产流,何谓蓄满产流,它们的主要区别是什么?答:不管当地的土壤含水量是否达田间持水量,只要降雨强度超过下渗强度就产生地表径流,称此为超渗产流。

蓄满产流则是指一次降雨过程中,仅当包气带的含水量达田间持水量后才产流,且以后的有效降雨全部变为径流。

可见这两种产流模式的主要区别在于,蓄满产流以包气带的含水量达到田间持水量(即蓄满)作为产流的控制条件,而超渗产流则以降雨强度大过于当地的下渗能力作为产流的控制条件,而不管蓄满与否。

7.超渗产流和蓄满产流的地面径流形成条件是否相同,为什么?答:超渗产流与蓄满产流形成地面径流的条件基本相同,它们都是由超渗雨形成的地面径流,但蓄满产流模型计算超渗雨的下渗能力总是稳渗率fc,而用超渗产流模型计算地面径流,其中的下渗能力则不一定为fc。

8.试述绘制降雨径流相关图(P~ Pa ~R)的方法步骤?答:⑴选取在流域上分布较均匀的,具有一定代表性的多场暴雨洪水资料和蒸发资料;⑵计算各场雨洪的流域平均雨量P和径流深R;⑶用若干场前期十分干旱的雨洪资料,分析计算流域的最大蓄水量Wm;⑷计算各场暴雨的前期影响雨量Pa,t;⑸以降雨量P为纵坐标,以径流深R为横坐标,把各次降雨的P和R对应点点在坐标纸上,并在该点上注明本次降雨开始时的Pa,t值,绘出Pa的等值线便得到一组按顺序排列的Pa等值线图,经检验合理后,即为P~aP~R相关图。

9.简述流域蓄水容量Wm 的确定方法?答:根据Wm的定义,当W0=0时,一次降雨可能发生的最大损失即为所求的Wm,一般从长期记录的雨洪资料中选择久旱无雨流域极为干燥时(W=0)又遇大雨,且雨后能使包气带蓄满(0-Wm)的降雨径流资料来推求,计算式为; Wm=P-R-E,式中P、R、E分别为流域降雨量,P产生的总径流量和雨期蒸发量。

此外也可以由雨洪资料通过优选得到。

10.当一次降雨使流域蓄满后,按蓄满产流模型,写出一次降雨的水量平衡方程,并标明各项符号的物理意义?答:方程式为:R=P -(Wm-W0)式中R为流域总径流(R=Rg+Rs):P为流域平均降雨量:W0为降雨开始时流域土壤蓄水量:Wm为流域蓄水容量。

11.简述蓄满产流模型法由实测雨洪资料确定稳渗率fc 的方法步骤?答:⑴由实测资料求次降雨的总径流深和地面、地下径流深R、Rs、Rg;⑵根据降雨径流相关图求总净雨过程Rl,注意一定使总净雨量与总径流深相等;⑶假定超渗时段m;结降雨过程(Pi-Ei),其中Pi、Ei分别为时段降雨量和蒸发量,然后按下式计算fc⑷检验超渗雨时段与非超渗雨时段是否与假设相符,若相符,fc即为所求。

12.用流域平均降雨过程及流量资料分析稳渗率fc 时,常会遇到各场洪水计算的fc 变化较大,其原因何在?如何处理?答:这往往是由于流域降雨不均匀和各地降雨过程不一致所引起,此时,若能先假设fc分雨量站计算净雨,然后再求流域平均净雨,试算得fc,则可使各场洪水分析的fc比较稳定,然后取其平均值作为流域的fc。

13.初损后损法的基本假定是什么?答:⑴可把一场降雨的损失过程概化成初损;后损两个阶段;⑵产流前损失为I0(初损);产流后,当雨强i>f(平均下渗率),按f下渗,产生地面径流;否则,降雨全为损失,不产生地面径流。

14.用初损后损法计算地面净雨时,需首先确定初损I0 ,试问:影响I0 的主要因素有哪些?答:⑴前期流域蓄水量W0(或前期影响雨量P a),W0大,流域湿润,初损I0小;I0大;⑵降雨初期平均雨强i0、i0大,易超渗,i0小;反之,i0大;⑶季节变化,月份不同,i0不同。

15.按初损后损法,写出流域一次降雨产流的水量平衡方程式,并标明各项符号的物理意义?答:方程式为:R=P-I0-f*tcP式中R为流域平均地面净雨量;P为流域平均降雨量;I。

为初损f为平均后损率;tc为产流历时;P为后期非超渗雨量。

16.用初损后损法计算地面净雨时,需确定平均后损率f ,试述影响f 的主要因素是什么?答;⑴前期流域土壤蓄水量W0,Wo大,湿润,f小,反之,亦反;⑵超渗期雨量Pts, Pts大,地面积水多,f大,反之,亦反;⑶超渗历时ts,随t增长,f减小。

17.常用的地下净雨汇流计算方法有哪几种?答:⑴联解地下水库的水量平衡方程及蓄泄方程,由地下净雨过程推求地下径流过程。

⑵当产流计算不能给出地下净雨过程或地下径流甚小时,常用简化的方法计算,即以洪水的起涨流量为起点,把地下径流的涨水段概化一条上斜的直线或在洪水历时内概化为一条水平线。

18.何谓等流时线,简述等流时线法汇流计算的方法步骤?答:等流时线是在流域上勾绘的至出口断面汇流时间t相等的若干等值线,每条等值线上各点的水质点,将经过相等时间t同时到达流域出口断面。

19.简述时段单位线的定义及基本假定?答:时段单位线的定义,“流域上单位时段内均匀降单位净雨在流域出口断面所形成的地面径流过程线”。

基本假定有二:⑴倍比假定;同一流域上,如两次净雨历时相等,且相应流量成比例,其比值等于相应的净雨深之比。

⑵叠加假定:如净雨历时不是一个时段而是多个时段,则各时段净雨在流域出口形成的径流过程互不干扰,出口断面的流量过程等于各时段净雨所形成的流量过程相叠加。

20.简述由实测雨洪资料分析时段单位线的基本步骤?答:⑴选择记录完整的、可靠的场次雨洪资料,作为分析对象;⑵将洪水过程线分割基流求出地面流量过程Qs(t);并由产流方案求出相应暴雨的净雨过程Rs(t);⑶根据单位线定义和倍比、叠加假定,由Rs(t) 和Qs(t)推求单位线q(t);⑷对求得的单位线q(t)进行合理检验和修正,得最终分析的单位线。

21.为什么对一个流域各次暴雨洪水分析得到的单位线并不完全相同?答:由于单位线的两项假设和定义并不完全符合实际,只是近似的;所以在某一特定的流域上,由不同暴雨强度和暴雨中心位置形成的洪水过程分析得到的单位线形状也就不同。

若时段平均降雨强度大,汇流速度快,单位线峰值就较高,峰现时间也较早。

又如暴雨中心在下游,分析的单位线峰值就较高,峰现时间也较早。

22.对于一个流域,影响时段单位线不同的主要因素是什么?答:⑴雨强;⑵计算时段△t;⑶暴雨中心位置。

23.等流时线法和单位线法进行汇流计算,两者有何区别?答:用等流时线的概念进行汇流计算,忽略了流域的坡地汇流和河槽汇流的调蓄作用,把流域概化成一个理想平面。

假定净雨在平面上做匀速运动,进而用等流时线把流域划分成若干个等流时块,每个等流时块上的净雨量产生的水量汇达出口断面,形成相应的洪水过程。

而单位线法进行汇流计算,则是以流域出口断面的实测洪水过程和相应的流域降水过程资料分析单位线,然后用以推求洪水,因此在该方法中,已自然反映了流域的坡面和河槽的汇流和调蓄作用。

所以,只要选取的暴雨洪水资料可靠,在推求单位线时考虑影响单位线形状的主要因素,在汇流计算时,根据情况予以选用,成果的精度往往令人满意。

24.与等流时线法相比,用时段单位线法进行汇流计算有何优缺点?答:优点:单位线本身已经考虑了汇流速度及其变化以及河网调蓄等的综合影响,使用方便,汇流计算一般能取得较好的精度。

缺点:单位线假定与实际不完全符合,降雨时、空分布不均匀对其影响较大实用中应认真处理。

25.简述纳希瞬时单位线的定义及其基本假定?答:流域上瞬时(时段0t-0)单位入流在出口形成的地面径流过程线称瞬时单位线。

其基本假定除与时段单位线的倍比假定,叠加假定相同外,还假定将流域对净雨过程的调节作用,简化为串联的许多相同的线性水库对入流的调节作用,若用n代表水库个数,k代表水库的蓄泄系数,则得到纳希瞬时单位线方程为:28.简述纳希瞬时单位线中的参数k, n对瞬时单位线形状的影响?答:当n、k减少时,u(0,t)的洪峰增高,峰现时间提前,反之,亦反。

29.简述纳希瞬时单位线与时段单位线的主要异同点是什么?答:时段单位线是指在单位时段内流域上均匀降单位净雨在流域出口断面形成的地面径流过程线,而瞬时单位线则是指瞬间流域上均匀降单位净雨在流域出口形成的径流过程线。

两者的基本假定相同,其差别在于前者是单位时段,并由经验曲线表示,后者是瞬时或无穷时段,其单位线用数学式表示,而数学表达式是通过将流域的调节作用概化为若干个串联特性相同的线性水库对入流的调节而推导出来的。

30. 蓄满产流模型中fc 与超渗产流模型的初损后损法中的f?在概念上有什么区别?计算方法上有何异同?答:概念上的区别是fc表现的是流域稳定下渗率,f表现的是后损期间雨强超过下渗率的流域平均下渗率。

在计算方法上,两者均采用试算的方式进行。

其差异是在推求fc时应考虑流域上蓄满产流的面积;而推求f时不考虑流域上的产流面积,认为全流域面积均产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