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域规划大气环境影响评价的空间尺度效应共40页
大气的环境影响评价终稿81页PPT
准备、正式工作和编制报告书三个阶段,正式工作依次 包含调查、预测和评价三大部分;调查主要包括污染源、 气象条件和环境质量现状三个方面。
(1) 准备阶段:确定评价工作等级、编制评价大纲
(2) 正式工作阶段:调查(污染源、气象条件和环境质 量)、预测、评价
(3) 报告书编制阶段:给出结论
-适用于一个排放源排放多种污染物的情景。
4.查表确定评价等级
注意:“≥”、“<”、“且”、“或”
5.评价工作等级的确定还应符合以下规定
(1)同一项目有多个(两个以上,含两个)污染源排放同 一种污染物时,则按各污染源分别确定其评价等级,并取评 价级别最高者作为项目的评价等级。
(2)对于高耗能行业的多源(两个以上,含两个)项目, 评价等级应不低于二级。
的三倍值;
③对该标准中未包含的污染物,可参照TJ36-79 中的居住区大气中有 害物质的最高容许浓度的一次浓度限值;
④如已有地方标准,应选用地方标准中的相应值;
⑤对某些上述标准中都未包含的项目,可参照国外有关标准选用,但 应作出说明,报环保部门批准后执行。
如:计算最大地面浓度为0.244mg/m3, 标准值为0.5mg/m3
●无组织排放监控浓度限值
行业性排放标准与本标准不交叉执行
(2)排放速率标准分级
现有污染源(2019年1月1日前 )分一、二、三级; 新污染源(2019年1月1日起 )分为二、三级。 一类区禁止新、扩建污染源,一类区现有污染源改建执行
现有污染源的一级标准
(3)排气筒高度及排放速率
●排气筒高度应高出周围200米半径范围的建筑5米以上, 不能达到该要求的排气筒,应按其高度对应的排放速率 标准值严格50%执行。
区域规划大气环境影响评价的空间尺度效应
模拟模型检验
第三部分
模拟结果与分析
研究区概况
宝山区是上海市重要的工业 区。这些企业通过高架源排放大气 污染物,不仅会影响宝山局地范围, 还将通过传输影响区外的广大区域。 同时宝山周边也毗邻其他重要的经 济发展区域,例如外高桥地区等。 这些区域的高架源排放,在一定的 气象条件下也将影响宝山地区的大 气环境。这种明显的相互影响效应 有利于研究区域尺度问题。
时间 2010年3月19日 2010年3月20日 2010年3月21日 2010年3月22日 2010年3月23日 2010年3月24日 2010年3月25日 2010年10月24日 2010年10月25日 2010年10月26日 2010年12月18日 2010年12月19日 2010年12月20日 2010年12月21日 2010年12月22日 2010年12月23日 2010年12月24日 2010年12月25日
宝山区为例
从“区域规划的大气环境 影响评价”的角度
不同评价范围的基础数据 对预测评价结果的影响
不同精细化程度的基础数据 对预测评价结果的影响
方案对比研究
WRF+CALPUFF模 型模拟
方案对比研究
结论 *注:基础数据使用排放清单
结论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第一部分 研究技术路线及方法
研究区概况 技术路线 技术方法
第二部分
污染级别 II II V -III2 II I I I I II II III1 III1 III2 III2 II I
方 案 二
方案二 宝山区域 模拟 SEMC 排 放清单
方案四 宝山区域 模拟 宝山内精 细化排放 清单,宝山 外 SEMC 排 放清单
方 案 二
方 案 一
城市总体规划阶段的气象环境影响效应研究_以青岛市为例
城市总体规划阶段的气象环境影响效应研究——以青岛市为例王天青冯启凤毕波摘要:“城市规划”与“气象”是一对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复杂矛盾因子。
通过城市规划的气象环境影响效应研究,发现城市发展与气象变化的客观规律,研究城市规划的应对措施,对提高城市规划的科学性有重要意义。
本文以青岛市为例,结合青岛市气象局的历史资料分析和数值模拟预测研究成果,重点从城市功能布局、防灾减灾、生态功能区的保护、城市发展建设密度等方面探讨气象条件适应下的城市规划对策。
关键词:气象环境;局地气候;城市规划1、问题提出城市规划作为城市建设和管理的基本依据,是人类为了在城市发展中维持公共生活的空间秩序而表达的未来空间安排的意图。
城市规划不仅仅是城市空间布局的技术手段,更重要的是要合理地、有效地为人们创造良好的生活空间环境。
城市规划的成果直接关系关系到城市总体功能的发挥,关系到经济、社会、人口、资源协调发展。
传统的城市规划理念往往是围绕区域的政治、经济等主要职能进行规划编制,而生态环境因素考虑不足或仅作为附属条件对待。
对气象条件和大气环境的研究,主要是以静态的风玫瑰图和污染系数玫瑰图为依据。
而气象条件和大气环境对城市的影响是一个复杂系统的过程,尤其是城市所在区域的局地气候对城市发展建设的影响更加复杂而动态。
城市规划与气象环境的关系是相辅相成的,城市规划建立在城市气候环境之上,同时城市中人类的活动及气体下垫层的变化、建筑物高度和密度差异,都会对城市气象环境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从而改变城市局部小气候,加剧城市热岛效应、影响城市污染物的扩散速度和方向。
尽管政府在污染治理等方面投入了大量资金,但治理成效最终会被因城市规划疏忽了城市发展对气象环境的影响而抵消。
相反,如果城市规划中借助新兴科学技术综合考虑气象环境条件,趋利避害能力,构筑社会、经济和生态协调发展的城市系统,实现经济社会的持续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2、主要技术思路在城市规划编制中,加强气象学研究,系统综合分析大气环境和城市规划关系的关键问题是保护和提高城市气候的宜居性。
2022-2023年环境影响评价工程师《环评技术导则与标准》预测试题6(答案解析)
2022-2023年环境影响评价工程师《环评技术导则与标准》预测试题(答案解析)全文为Word可编辑,若为PDF皆为盗版,请谨慎购买!卷I一.综合考点题库(共50题)1.根据《规划环境影响技术评价导则总纲》,关于评价范围确定的说法,错误的是()。
A.按环境要素和区域开发状况开发建设情况确定评价范围B.时间维度上,应包括整个规划期,并根据规划方案的内容、年限等选择评价的重点时段。
C.空间尺度上,应包括规划空间范围以及可能受到规划实施影响的周边区域。
D.按照规划实施的时间维度和可能影响的空间尺度来界定评价范围。
正确答案:A本题解析:根据《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总纲》4.3评价范围4.3.1按照规划实施的时间维度和可能影响的空间尺度确定评价范围(A错误,D正确)2.与渤海水域相连的某地表水河口段水域环境功能为渔业水域和游泳区,该河口段应采用的水质现状评价标准是()。
A.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B.海水水质标准C.渔业水质标准D.景观娱乐用水水质标准正确答案:A本题解析:《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 3838—2002)适用于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域内江河、湖泊、运河、渠道、水库等具有使用功能的地表水水域。
具有特定功能的水域,执行相应的专业用水水质标准。
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基本项目适用于全国江河、湖泊、运河、渠道、水库等具有使用功能的地表水水域。
其中:①集中式生活饮用水地表水源地补充项目和特定项目适用于集中式生活饮用水地表水源地一级保护区和二级保护区;②与近海水域相连的地表水河口水域根据水环境功能按本标准相应类别标准值进行管理,近海水功能区水域根据使用功能按《海水水质标准》(GB 3097—1997)相应类别标准值进行管理;③批准划定的单一渔业水域按《渔业水质标准》(GB 11607—89)进行管理;④处理后的城市污水及与城市污水水质相近的工业废水用于农田灌溉用水的水质按《农田灌溉水质标准》(GB 5084—2005)进行管理。
《景观空间尺度》课件
人性化设计的发展趋势
总结词
人性化设计是以人为本的设计理念,强调满足人的需 求和情感体验,是景观空间尺度未来发展的重要趋势 。
详细描述
人性化设计关注人的行为习惯、心理感受和审美需求 ,通过深入了解目标人群的特点,设计出符合人们行 为习惯的景观空间。同时,注重营造舒适、宜人的环 境氛围,提高人们的心理满足感和幸福感。
遗产,如建筑、城市、历史遗址等。
04
根据尺度关注的对象,可以分为自然景观尺度和人文 景观尺度。
02
景观空间尺度的影响因素
自然环境因素
气候条件
气候对景观空间尺度的影响主要体现在植物生长、水体变化和空间布局等方面。 例如,在寒冷地区,景观设计需要考虑到防风保暖的需求,空间尺度相对较小; 而在炎热地区,则需要考虑遮阳和通风的需求,空间尺度相对较大。
《景观空间尺度》PPT 课件
目录 CONTENT
• 景观空间尺度概述 • 景观空间尺度的影响因素 • 景观空间尺度在设计中的应用 • 景观空间尺度的实践案例 • 景观空间尺度的未来发展
01
景观空间尺度概述
景观空间尺度的定义
01
景观空间尺度是指景观要素在空 间中的相对大小、距离和位置, 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
地形地貌
地形地貌是景观空间尺度的基础,不同的地形地貌会形成不同的空间形态。例如 ,山地景观的空间尺度会受到地形的限制,而平原地区的景观空间则更加开阔。
人文社会因素
文化背景
不同文化背景下的景观空间尺度有着明显的差异。例如,西 方文化强调个人主义和自由,景观空间尺度相对较大;而东 方文化强调集体主义和和谐,景观空间尺度相对较小。
总结词
大型公共活动区
VS
详细描述
区域生态环境规划
From:
满足各个分区功能的要求,并充分考虑土地利用现状、发展趋 势,根据敏感目标、保护级别而确定,常用专家咨询法,辅助 数学计算分析。
• 单要素环境区划:是以综合环境区划为基础,结合每个要
素自身的特点加以划分,主要分项是大气环境功能区划、水环 境功能区划、声学环境功能区划。
三、总量控制技术
• 宏观总量控制模型 • 水域允许纳污量 • 大气污染物总量控制
一、生态政区规划
• 生态政区:是人们按生态学规律(包括自然生态、
经济生态和人类生态)规划、建设和管理的一个行政单元 的简称。 • 生态政区建设规划,强调区域环境尺度上的生态整合,产 业层次上物质生产方式的重组,文化层次上人的素质观念 和体制耦合方式的升华,实现人、物、境三层次的全面、 协调、持续发展。 • 生态政区(省、市、地、县及乡镇)建设规划,是一类综 合型的可持续发展规划,包括生态环境、生态产业和生态 文化以及三者相互关系在内的战略发展规划。
三、生态环境功能区划
• 环境功能区划:是依据社会发展需要和不同区
域在环境结构、环境状态和使用功能上的差异, 对区域进行合理划分。
• 环境功能区:是指对经济和社会发展起特定作
用的地域或环境单元。如自然保护区、风景旅游 区、工业区、居民区等。
四、规划方案优化与决策
• 1.规划方案设计 • 2.规划方案优化 • 3.规划方案决策
• 定量预测技术
• 以统计学、运筹法、系统论、控制论等为基础,通过辨识建立 各种预测模型,用数学或物理模拟进行环境预测。如约束外推 预测法、回归分析与相关分析、决策树图预测法、马尔科夫预 测法、灰色系统预测法、箱式模型预测法。
二、生态环境功能区划主要技术
• 综合环境区划:依据区域环境特征,服从区域总体规划,
区域空间生态环境评价技术指南
区域空间生态环境评价技术指南1.引言1.1 概述在编写正文之前,我们需要先了解区域空间生态环境评价技术的概念和意义。
区域空间生态环境评价技术是指通过对某一区域内的自然、人文和社会经济环境进行综合评价,以分析和评估该区域的生态环境状况、发展潜力和可持续性,并为相关决策提供科学依据和支持。
区域空间生态环境评价技术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类活动的不断扩大,我们不可避免地会对自然环境造成一定的影响和破坏。
因此,通过评估一个区域的生态环境状况,可以帮助我们全面地了解该区域的环境问题和生态系统功能,为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提供科学依据和管理决策。
区域空间生态环境评价技术通常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生态资源评价、土地利用评价、生态系统服务价值评估、生态风险评估等。
通过对这些指标的评价和分析,可以形成一个全面、系统而科学的区域生态环境评价结果,为环境保护和区域可持续发展提供重要参考。
在本篇文章中,我们将会详细介绍和解析区域空间生态环境评价技术的概念、要点和应用,以及其在实际工作中的应用案例和意义。
同时,我们还将探讨该技术的发展趋势和未来的挑战,为相关研究和决策人员提供科学的参考和指导。
总之,区域空间生态环境评价技术在当前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的背景下具有重要意义和应用价值。
通过科学的评估和分析,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区域的环境问题和生态系统功能,为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提供科学依据和决策支持。
在接下来的章节中,我们将详细介绍和探讨区域空间生态环境评价技术的相关内容,以期对读者有所启发和帮助。
1.2文章结构1.2 文章结构本文分为引言、正文和结论三个主要部分。
引言部分主要包括概述、文章结构和目的。
首先,我们将介绍区域空间生态环境评价技术的背景和重要性,以及该指南的编写目的。
接下来,我们将详细阐述文章的结构,以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文章内容和组织。
正文部分将包括区域空间生态环境评价技术的概述和要点。
在2.1节中,我们将对区域空间生态环境评价技术进行整体概述,包括其定义、目标和研究背景。
大气环境影响预测与评价
2U y z
2
2 y
2
2 z
He
地面
He
实、虚源作用迭加 高架连续点源的扩散模式
虚源
c(x,
y,
z,
He)
Q 2U
y z
exp(
y 2
2
2 y
){exp[
(
z He
2
2 z
)2
]
exp[
(
zH
2
2 z
e
)2
]}
如果地面对污染物完全吸收,无反射,虚源贡献为零
0 c( x,
y, z, He )
Q
2U y z
运用最为普遍的是高斯模式:污染物在空间的 概率密度在平稳均匀湍流场下服从正态分布( 高斯分布)
适用条件—匀流场(即风速、扩散 参数等不随时间、空间位置的变化而 变化)
分类方法
第6章 大气环境影响预测与评价 模型
烟流模型
污染物扩
烟团模型
散状态
箱式模型
大 气 环
模型推导 方法
演绎法导出的物理模型 归纳法导出的统计模型 点源扩散模型
exp( y2
2
2 y
){exp[ (z He )2
2
2 z
]
exp[ (z He )2
2
2 z
]}
我们更为关心的是烟羽扩散对地面的影响。高架连续点源烟羽落地时,Z=0
若为地面源
c(x,
y, 0,
He)
Q
U y z
exp(
y2
2
2 y
)
exp(
H
2
2 e 2 z
排 放 方 式
污 染 控 制 措 施
环境影响评价重点内容
环境影响评价重点内容重点复习内容:第⼀章绪论1、环境影响评价、环境标准、环境质量标准、污染物排放标准的概念环境影响评价是指对规划和建设项⽬实施后可能造成的环境影响进⾏分析、预测和评估,提出预防或者减轻不良环境影响的对策和措施,进⾏跟踪监测的⽅法与制度。
环境标准是为了防⽌环境污染,维护⽣态平衡,保护⼈群健康,对环境保护⼯作中需要统⼀的各项技术规范和技术要求所做的规定。
环境质量标准:指⼀定是时间和空间范围内,对各种环境介质(如⼤⽓、⽔、⼟壤等)中的有害物质和因素所规定的容许容量和要求,是衡量环境是否收到污染的尺度,以及有关部门进⾏环境管理,制定污染排放标准的依据。
污染物排放标准:是根据环境质量要求,结合环境和社会、经济、技术条件,对污染源排⼊环境的有害物质和产⽣的有害因素所做的控制标准,或者说是排⼊环境的污染物和产⽣有害因素的允许的限制或排放量(浓度)。
2、环境影响评价的分类按照评价对象,环境影响评价可以分为:规划环境影响评价建设项⽬环境影响评价按照环境要素,环境影响评价可以分为:⼤⽓环境影响评价地表⽔环境影响评价声环境影响评价⽣态环境影响评价固体废物环境影响评价按照时间顺序,环境影响评价可分为:环境质量现状评价环境影响预测评价环境影响后评价3、环境影响评价⼯作等级的划分依据(1)建设项⽬的特点:包括⼯程性质、⼯程规模、能源及原材料的⽤量及类型、污染物排放特点(排放量、排放⽅式、排放去向、主要污染物种类、性质、排放浓度)等;(2)建设项⽬所在地的环境特征:主要有⾃然环境特征、环境敏感程度、环境质量现状和社会经济环境状况等;(3)国家和地⽅颁布的有关法规和标准:有关的环境标准和污染物排放标准。
环境标准的作⽤(1)环境标准是国家环境保护法规的重要组成部分(2)环境标准是环境保护规划的体现环。
(3)环境标准是环境保护⾏政主管部门依法⾏政的依据(4)环境标准是推动环境保护科技进步的⼀个动⼒(5)环境标准是进⾏环境评价的准绳(6)环境标准具有投资导向作⽤环境标准之间的关系1. 国家环境标准与地⽅环境标准的关系:地⽅环境标准优先于国家环境标准执⾏。
大气环境影响评价导则
TSP、PM10、B[a]P、Pb
SO2、NOx、NO2、CO、O3 Pb
日平均
1h平均 季平均 月平均
每日至少有12h的采样时间
每小时至少有45min的采样时间 每季至少有分布均匀的15个日均值 每月至少有分布均匀的5个日均值 每月至少有分布均匀的15个日均值 每一个生长季至少有70%的月平均值 每日至少有12h的采样时间 每小时至少有45min的采样时间
①收集评价范围内及邻近评价范围的各例行空气 质量监测点的近三年与项目有关的监测资料。 ②收集近三年与项目有关的历史监测资料。
③进行现场监测。
(二)现有监测资料的分析
①分析其长期浓度、短期浓度的达标情况 ②若超标分析其超标率、最大超标倍数、超标原因
③评价范围内的污染水平和变化趋势
(三)环境空气质量现状监测
(1)温度 月平均温度变化情况、温廓线、逆温层出现的频率、平均高度 范围和强度。 (2)风速 月平均风速变化情况、季小时平均风速的日变化、风廓线。 (3)风向、风频 静风风向用C表示。静风频率单独统计。 四季及年平均风向玫瑰图、20年以上气候统计资料的统计结果。 (4)主导风向 主导风向角风频之和应≥30%(书上例题有误)
(四)气象观测资料调查
1、气象观测资料调查的基本原则
对于各级评价均应调查评价范围20年以上的主要气候
统计资料。包括年平均风速和风像玫瑰图,最大风速与月
平均风速,年平均气温,极端气温与月平均气温,年平均
相对湿度,年均降水量,降水量极值,日照等。
2、气象观测资料调查要求
一级评价
评价范围 气象资料年限 地面气象资料 高空气象资料 补充气象资料 观测前提 补充气象观测 一般要求 小于50km 大于50km
第五章 大气环境影响评价
第五章大气环境影响评价1.大气污染:大气因某种物质的介入而导致化学、物理、生物或者放射性等方面的特性改变,从而影响大气的有效利用,危害人体健康或者破坏生态,造成大气质量恶化的现象。
即由于人类活动而使空气环境质量变坏的现象。
2.大气污染源:一个能够释放污染物到大气中的装置。
按来源分为自然和认为污染源,人为污染源又分为工业、交通、农业和生活污染源。
按污染源的几何形状:点、线、面、体源。
按污染物排放时间分:连续、瞬时、间歇源。
按排放形式分:有组织排放,无组织排放。
按几何高度:高架源、地面源。
无组织排放:凡不通过排气筒或通过15m以下的排气筒的排放。
连续点源源强:以单位时间内排放的物质或体积表示。
瞬时源源恰:以排放的总质量或总体积表示。
3.大气污染物:污染源排放到大气中的有害物质。
根据其形成过程,可将其分为一次、二次污染物;根据存在形态,可分为颗粒污染物和气态污染物。
按污染物的种类,分粉尘类,有害气体类,湿雾类,放射性污染,酸雨。
按烟雾分伦敦、光化学烟雾。
颗粒物按粒径分:TSP ≤ 100微米。
PM10≤10微米。
降尘>10微米。
粉尘>0.5微米。
4.综合性排放标准和行业性排放标准不交叉执行,先行业,后地方,国家顺序执行。
5.发布空气质量预报的因子:SO2,TSP,PM10。
6.一次污染物:指直接从各种排放源进入大气,在大气中保持其原有的化学性质。
如TSP,NO X,SO2。
7.二次污染物:指在一次污染物之间或大气中非污染物之间发生化学反应。
如光化学烟雾,酸性沉积物,O3。
8.环境空气质量功能区分类:一类区为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和其他需要特殊保护的地区;二类区为城镇规划中确定的居住区、商业交通居民混合区、文化区、一般工业区和农村地区。
三类区为特定工业区。
9.《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规定了33种大气污染物排放限值,其指标体系为最高允许排放浓度、最高允许排放速率和无组织监控浓度限值。
10.大气环境影响评价:对项目实施的大气环境影响的程度、范围和几率进行分析、预测和评估,提出大气污染防治措施和对项目实施环境监测的建议。
5 大气环境影响评价分析
5.1 基础知识
5.1.5大气污染物扩散预测基本模型
式中, C 为污染物浓度,mg/m3; Q 为单位时间的排放量 (即排放率或源强),mg/s; σy 为y 轴水平方向扩散参数,m; σz 为z 轴垂直方向扩散参数,m; u 为平均风速,m/s,一般取烟囱出口处的平均风速。 值得注意的是σy,σz 都是x是x 的函数。 通常表示成如下形式:σy =γ1xα1 ,σz =γ2xα2 , γ1、γ2、α1、α2 是与大气稳定度等有关的常数。
5.1 基础知识
5.1.5大气污染物扩散预测基本模型
5.1.5.1高斯扩散模型
在大气环境影响评价的实际工作中最普遍应用的是高斯扩散模 型,也称高斯烟团或烟流模型、高斯正态扩散模型,简称高斯模 型。 其采用非网格、简化的输送扩散算法,没有复杂化学机理,一般 用于模拟一次污染物的输送与扩散,或通过简单的化学反应机理 模拟二次污染物。
5 大气环境影响评价
大气污染物在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中分为基本污染物与其他 污染物。 污染物在大气中的分布水平与释放源的排放方式和排放强度有 关,同时受制于大气的输送和扩散过程。 大气环境评价工作的内容与深度取决于评价等级,而评价等级的 确定主要依据于建设项目的排放工况、环境因素以及环境管理 要求,目前主要是通过估算模式计算的最大地面质量浓度增量占 标率确定。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51、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52、木欣欣以向荣,泉涓涓而始流。
53、富贵非吾愿,帝乡不可期。 54、雄发指危冠,猛气冲长缨。 55、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 池桑竹 之属, 阡陌交 通,鸡 犬相闻 。
46、我们若已接受最坏的,就再没有什么损失。——卡耐基 47、书到用时方恨少、事非经过不知难。——陆游 48、书籍把我们引入最美好的社会,使我们认识各个时代的伟大智者。——史美尔斯 49、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孙洙 50、谁和我一样用功,谁就会和我一样成功。——莫扎特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