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洲政府种族政策从隔离到同化的演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澳洲政府种族政策从隔离到同化的演变
——析电影《澳洲乱世情》
摘要:本文通过对《澳洲乱世情》中纯种土著人,混血土著人,邪恶的白人与善良的白人
之间的种种关系深入分析,剖析了澳洲政府的从种族灭绝政策到种族同化的演变历程,进一步分析了土著人的自我救赎。警示人们以史为鉴防止各种形式的种族歧视。
Absract:In this essay,the relationships among native Australians,half-blooded native Australians,wicked white and kind white are analyzed to reflect the change of Australian racial policy from genocide to assimilation。What’s more,Australian natives are redeeming themselves from bad fortune。This is to inspire human beings today to learn from history and avoid all forms of racial discrimination
Key Words:“Australia”,policy of genocide,assimilation
电影《澳洲乱世情》讲述了在二战前一名英国女贵族Sarah Ashley为了把自己的丈夫Lord Ashley从澳大利亚的牧场带回自己身边,远涉重洋来到荒芜的澳洲内陆。在经历了千辛万苦到达丈夫的牧场之后,看到的第一幕就是自己的丈夫死于非命。凶器是土著人常用的叉(glass-tipped spear),牧场经理Fletcher告诉她Lord Ashley为土著人King George所杀,事实上他才是真正的凶手。后来Nullah(一名土著妇女与Fletcher所生的混血儿)告诉Sarah Ashley,Fletcher经常把Lord Ashley牧场的牛群赶到河对面送给她的岳父牛肉大王Mr. Carney. Sarah Ashley 开除了经理Fletcher,然而她将面临着怎样把牧场的肥牛赶到Darwin 的严峻问题。在牛佬Mr. Drover,十二岁的Nullah,中国厨师宋星,Flynn及所有牧场人员的帮助下他们开始赶着牛群出发了。在路途中他们受到了被开除的Fletcher的次次报复,Flynn 被牛群踩死,Nullah 在面对冲向悬崖的牛群时想起了King George交给他的土著人的魔法,用土著人的音乐最终阻止了冲向悬崖的牛群。最后他们又在King George的带领下,找到了水源并通过了never-never land(灭绝岛),最终把牛群赶到达尔文经过与牛肉大王Mr. Carney 的竞争,成功完成与军方的交易。在二战中,Nullah和其他土著及混血的孩子被当局运到使命岛——日军最早轰炸的地方,在战争中无人考虑他们的生死,牛佬Mr. Drover救了岛上所有在轰炸后幸存下来的孩子,另一名黑人在掩护他们时牺牲。在炮火中失去妻子的Fletcher 迁怒于Nullah,要开枪打死他,被细心的King George发现,他最终命丧King George的叉下。在电影结尾处,King George把Nullah从Lady Ashley和Mr. Drover 的身边带走,带他像一个真正的土著人一样去远行。此电影英文名字为AUSTRALIA,翻译为《澳洲乱世情》在一定程度上把观众的注意力吸引到了男女主角的爱情故事,有人称其为爱情史诗,澳洲的《乱世佳人》。而在笔者看来整个电影是澳洲政府对土著人政策的一个缩影。
在整个电影中,英国白人包括善良的Sarah Ashley与邪恶的Fletcher,他们或者希望收养Nullah,或者妄图消灭Nullah,即便他自己非常清楚他是自己的儿子。但是最终Nullah 还是跟随他的外公King George采用最原始的土著人的生活方式。电影中几大主线向我们展示了土著人在二战前后的生活状况和澳洲政府的“白澳”政策。
一,邪恶的英国白人对土著人的灭绝政策与土著人的自我救赎
自从英国殖民者踏上澳洲广袤的土地就开始对土著人的外表,生活习惯表示极大的厌
恶,为了夺取土地和财富,并建立一个“雪白”的澳洲社会,从1788年以来开始,英国殖民当局对澳大利亚土著人进行种族屠杀。“白澳政策”一词原为拉丁语,是“南方之地”的意思。1901年,白澳政策正式确立为基本国策,只许白人移居。(1)“白澳政策”的内容繁多,而且各个时期也有所不同。如果用句浅白的话来概括就是:澳大利亚是欧洲白种人的澳大利亚,在这种政策的指引下,到19世纪末,当地土著人已经濒于灭绝的境地。老妇人的遭遇也证明了被后世学者所发现的一个规律:英国殖民主义者“总是认为一切土著人都是‘他者’,(2)他们认为澳洲土著人是低等种族的代表”。在英国殖民主义者眼中,英国是文明的集大成者,是日不落帝国,他们的女王“受到万人的崇敬”,(3)同样作为女王的子民他们也是优于其他人群的。
电影中通过King George和Nullah两条主线来展示土著人的“他者”身份和澳洲殖民当局的种族灭绝政策。拉康认为,“他者”代表的是象征本身,是所有欲望发生的场所,决定了话语的主体。(4)白人强势文化的侵袭,对于所有生活在Lord Ashley牧场的土著人而言,失去的是独立的生存空间和精神空间。为了生存,他们不得不成为牧场主这一主体身份的附庸者,沦为白人抬高身份,凸现种族优越感的垫脚石。在电影一开始Lady Ashley在通往丈夫牧场的路上就被告知自己的丈夫到处留情,后来到了牧场又从小Nullah的嘴里得到了认证。牧场的经理Fletcher也与一土著女子生下了Nullah。从牧场的这两位主要男子的行为可见土著女子成为白人男子性的附庸。在电影中,种族灭绝政策的化身就是邪恶的Fletcher,他与土著黑人有千丝万缕的关系:他是Lord Ashley牧场的经理,管理着所有牧场的土著人,与他们朝夕相处;并且与一土著人生下了Nullah,King George是Nullah的外公,也就是说他与King George之间的关系也很微妙。然而,Fletcher为了掩盖自己谋害自己老板Lord Asshley的罪行,用土著人常用的叉(glass-tipped spear)来行凶,并嫁祸于King George,并屡次试图把他投入监狱。这正是澳洲白人与土著人关系的写照,澳洲白人在殖民初期犯下了很多不可饶恕的罪过,然而却把自己包装得完美无暇,自认为自己是为了拯救这片土地,殊不知他们为了自身利益所进行的大屠杀是灭绝人性的无耻行径。另外,他们依赖土著人做劳动力,并且与他们生儿育女,但是他们却不愿承认他们的贡献,从骨子里面认为他们低下,想尽办法迫害他们。在剧中,Fletcher三番五次操控治安官妄图把King George抓起来,二战前期,他的企图得逞了。然而,在战火纷飞的岛上,他像神灵般躲过了炮弹的轰炸,幸存了下来。在笔者看来,这正是电影所要表达的土著人和土著人的精神文化永不消亡的寓意。
Fletcher与Nullah的关系展示了种族灭绝政策无视亲情,灭绝人性的的另一面。在电影一开始,Nullah一出现就强调自己有魔法可以把自己隐蔽起来别人看不见,是因为他长期需要躲避政府治安官的追捕。在一次追捕中他躲在了大水罐中,他的妈妈担心他就跟他一起躲了进去,因为水罐里水位的上涨,他的妈妈在这次追捕中丧生。这一场面反映了当时殖民当局违背人性的“白澳”政策给千千万万个土著家庭带来的灾难。做为Nullah的生身父亲,Fletcher不仅不阻止Nullah被抓,反而是幕后推手。因为在他看来Nullah是个错误,他不想自己的妻子知道自己有这么一个私生子。他所期待的就是把Nullah抓起来这个秘密就不会被人知晓。并且Nullah还用自己天真的但又充满辨别力的眼睛见证了他的邪恶交易,为了防止他的卑鄙行径暴露在光天化日之下,他更是视这个孩子为眼中钉,处处以他为敌。在电影接近尾声的时候,牛佬刚刚把Nullah从使命岛上救回,Fletcher一看到他就怒火中烧,认为Lady Ashley就因为要求看他,才跟自己的老婆Cath换的班,才导致了Cath的死亡。他试图开枪把Nullah打死。在关键时刻King George用土著人的叉子使他送了命。
土著人在英国殖民政策面前反抗是无力的,软弱的,然而同时他们的反抗又是坚定的,他们用各种方法进行自我救赎。在面对残暴的要把他们赶尽杀绝的Fletcher时,Nullah先是毫无畏惧地出来指认是Fletcher把牛赶到了牛肉大王Carney 的地盘。Nullah是混血土著人的代表,更是新生代土著人的代表,他对Fletcher的反抗代表着千千万万个新生代土著人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