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c压控振荡器实验报告
LC振荡器的实验报告
LC振荡器的实验报告
本实验旨在研究LC振荡电路的工作过程和特性。
实验中,我们选用了额定功率为18W的电感L和额定电容C,并连接到一个12V的静态电源上。
实验中,观察并测量了该LC振荡电路的振荡输出。
实验结果表明,当拉动振荡开关,电路振荡器能以一定的时间间隔反复输出信号,而且振荡频率越高,振荡效果也越强。
当匝数变化时可以说明影响振荡频率的因素,亦可以根据Z=R/NΦ=L/C来模拟不同的振荡频率。
此外,LC振荡电路本身可以使用有源电路和无源电路组成,可以在反馈传输路中用作自动控制回路。
而且LC振荡电路简单、可靠、容易维护和调试,制造成本低,所以深受用户青睐。
总之,本实验学习了LC振荡电路的特性,掌握了其工作原理,对LC振荡电路的操作和调试也有一定的了解和把握,为今后的电子工程研究提供了一定的参考和资源。
4实验四LC晶体压控振荡器与丙类功率放大器
等效负载
RL(Ω)
TP9
(V)
TP8
(V)
1110 R19//R20//R21
TP8 波形
0110 R20//R21
0100 R20
欠压ie波 形参考图
临界ie波 形参考图
过压ie波 形参考图
(3)观察激励电压变化对工作状态的影响
先调1号板输入信号源的“RF幅度旋钮”,使TP8出现下凹的电流波形,若不对称, 可调T6的磁芯,再由大到小或由小到大改变信号的幅值,用示波器CH1通道接TP8,记 录显示的电流波形变化过程。
《电流波形参考图》
五、实验结论
1、如何提高晶体压控振荡器的频率范围?
2、根据负载特性与激励信号电压变化实验所测参数与观察到的现象,说明课程结束,谢谢!
高频电子线路实验
实验实训中心——高频电子线路实验室
实验四 LC、晶体压控振荡器与丙类功率放大器
一、实验目的
1、掌握三点式正弦振荡器的电路组成及原理; 2、了解振荡器形成维持振荡的过程与外界因素变化对其性能的影响; 3、了解丙类功率放大器的基本工作原理与特性。
注:本次抄写2、9、10、11、12、13页
CH1接入TP9,轻微调节T6使TP9输出幅度最大;
b)将8号板S1置“0000”,以0.5MHz 步进从9MHz~13MHz 改变输入信号频率,1
号板RF幅度输出Vpp保持300mV不变,记录TP9的输出电压幅值。
表3:
CH1 TP7
MHz
9 9.5 10.0 10.5 11.0 11.5 12 12.5 13
三、实验电路 (电路略) 1、正弦波振荡器(4.5MHz)
入输 频 音
2、丙类功率放大器电路图(电路略)
LC振荡器的实验报告
河海大学计算机与信息学院高频电子电路课程实践报告西勒高频振荡器的制作指导老师: 朱昌平、张秀平、殷明授课班号: 202601姓名: 陈强学号: 1062310211我先通过上网寻找资料,找相关的原理图,再通过书本上的原理,进行一定的改进,电路除了采用两个将达的电容C3、C9以外,还把基本型的电容反馈线路集电极——基极支路改用LC并联回路再与C4串联,从而叫做西勒电路。
运用Multisim软件进行仿真,刚开始只出来8M左右的波形,后来我通过调节相应电容C5和电感L1的大小,提高了频率大小。
最高可以达到22M左右,但同时导致的后果是电压幅值变小。
再提高,就会出现波形失真。
对于这个问题,请教了老师与学长,到目前为止还没有解决。
对于电路图的绘制,由于我大一时就学习了Protel ,所以上手很快,仿照仿真图,把原理图规则清楚的画出来(见上图),对于西勒振荡器里面的一些元器件,都是很常见的,所以免去了自己画封装的步骤。
然后转换成PCB ,通过排版,调整,设计,主要问题是对于贴片的处理,之前没有做过贴片的板子,所以问了学长如何处理,知道了这方面的知识。
画板子的总体速度比较快。
以上是最后得到的PCB 。
三.电路硬件制作与调试元器件列表:LED、单排针、双排针、单插排、9V直流电源贴片电阻:10K、47Ω、1K、4.7K、100K电位器:503、102贴片电容:103P、102P、104P、1PF、220PF、510PF电解电容:47μF三极管:9018NPN电感:1μH定值电感、绕制电感首先用油纸打印PCB,接着轧板子,打孔;然后对照着原理图和PCB焊接电路板。
个人觉得最容易出错的一步是焊接贴片,电容贴片没有标注大小,特别容易错,所以一定要特别小心。
由于我之前有过焊板子的经历,这一步骤相对比较顺利。
焊好板子后,就进行电路板的初步调试,用万用表依次测试板子的通断,排除虚短续断的出现,确保之后调试的成功。
通过调试发现必须要把电位器102调成0Ω,即顺时针旋转调节集电极偏置电阻R20,听到有滑丝声(即电阻值为0Ω)时停止。
LC实验报告
实验一 LC 与晶体振荡器实验报告一、实验目的1、了解三点式振荡器和晶体振荡器的基本电路及工作原理。
2、比较静态工作点和动态工作点,了解工作点对振荡波形的影响。
3、测量振荡器的反馈系数等参数。
4、比较LC 与晶体振荡器的频率稳定度。
二、实验原理三点式振荡器包括电感三点式振荡器(哈脱莱振荡器)和电容三点式振荡器(考毕兹振荡器),其交流等效电路如图1-1。
1、起振条件1)相位平衡条件:Xce 和Xbe 必需为同性质的电抗,Xcb 必需为异性质的电抗,且它们之间满足下列关系:2)幅度起振条件:LCX X X X Xc oC L cebe 1 |||| )(=-=+-=ω,即'ie 1*()AuL m oe q Fu q qq >++式中:qm ——晶体管的跨导, FU ——反馈系数, AU ——放大器的增益,qie ——晶体管的输入电导, qoe ——晶体管的输出电导, q'L ——晶体管的等效负载电导, FU 一般在0.1~0.5之间取值。
2、电容三点式振荡器1)电容反馈三点式电路——考毕兹振荡器图1-2是基本的三点式电路,其缺点是晶体管的输入电容Ci 和输出电容Co 对频率稳定度的影响较大,且频率不可调。
2)串联改进型电容反馈三点式电路——克拉泼振荡器电路如图1-3所示,其特点是在L 支路中串入一个可调的小电容C3,并加大C1和C2的容量,振荡频率主要由 C3和L 决定。
C1和C2主要起电容分压反馈作用,从而大大减小了Ci 和Co 对频率稳定度的影响,且使频率可调。
L1L13)并联改进型电容反馈三点式电路——西勒振荡器 电路如图1-4所示,它是在串联改进型的基础上,在L1两端并联一个小电容C4,调节C4可改变振荡频率。
西勒电路的优点是进一步提高电路的稳定性,振荡频率可以做得较高,该电路在短波、超短波通信机、电视接收机等高频设备中得到非常广泛的应用。
本实验箱所提供的LC 振荡器就是西勒振荡器。
lc振荡器 实验报告
lc振荡器实验报告LC振荡器实验报告引言:LC振荡器作为一种常见的电子电路,具有广泛的应用。
它以电感和电容构成的振荡回路为基础,通过正反馈使得系统产生自激振荡。
本实验旨在通过搭建LC 振荡器电路并观察其振荡特性,深入理解其工作原理。
实验目的:1. 理解LC振荡器的基本原理;2. 学习搭建LC振荡器电路并调节参数以实现稳定的振荡;3. 通过实验验证理论计算结果。
实验器材:1. 电感器;2. 电容器;3. 电阻器;4. 信号发生器;5. 示波器;6. 电压表;7. 万用表。
实验步骤及结果:1. 搭建基本的LC振荡器电路,将电感器和电容器连接成串联回路;2. 将信号发生器连接到电路的输入端,设置合适的频率和幅度;3. 使用示波器观察输出信号,并通过调节电容器的值来调整振荡频率;4. 测量电路中的电感器和电容器的值,并记录下来;5. 使用万用表测量电路中的电流和电压,并计算出电感器和电容器的阻抗;6. 分析实验结果,与理论计算结果进行比较。
实验原理:LC振荡器的工作原理基于振荡回路中的正反馈。
当电路中的电容器充电时,电流通过电感器,导致磁场的储能。
当电容器放电时,磁场的能量被释放,电流继续流过电感器,使电容器再次充电。
这种周期性的充放电过程导致电路产生自激振荡。
实验结果分析:通过实验观察到的振荡现象,我们可以确定LC振荡器的工作正常。
通过调节电容器的值,我们成功地改变了振荡频率。
此外,测量得到的电流和电压值与理论计算结果相符,验证了实验的准确性。
实验应用:LC振荡器在实际应用中具有广泛的用途。
例如,在无线电通信中,它常用于产生稳定的射频信号。
此外,LC振荡器还可以用于时钟电路、频率合成器等领域。
实验总结:通过本次实验,我们深入了解了LC振荡器的基本原理和工作机制。
通过实际搭建电路并观察振荡现象,我们对LC振荡器的性能和参数调节有了更深入的认识。
实验结果与理论计算结果相符,验证了实验的准确性。
通过实验,我们还了解到LC振荡器在无线电通信等领域的重要应用。
lc振荡器 实验报告
lc振荡器实验报告LC振荡器实验报告引言振荡器是电子学中常见的一个电路,它能够产生连续的交流信号。
LC振荡器是一种基本的振荡器电路,由电感(L)和电容(C)组成。
本实验旨在通过搭建LC振荡器电路并观察其振荡现象,深入理解振荡器的原理与特性。
实验材料与方法实验所需材料有:电感、电容、电阻、信号发生器、示波器、电压表、电线等。
实验步骤:1. 将电感、电容和电阻按照电路图连接好;2. 将信号发生器的输出端与电路的输入端相连;3. 将示波器的探头分别连接到电路的输出端和电压表的输出端;4. 打开信号发生器和示波器,调整信号发生器的频率和示波器的时间基准;5. 观察示波器上的波形,并记录相关数据;6. 根据实验数据分析振荡器的特性。
实验结果与讨论在实验过程中,我们通过调整信号发生器的频率和示波器的时间基准,观察到了LC振荡器的振荡现象。
在正确连接电路的前提下,当信号发生器输出的频率与振荡器的共振频率相等时,振荡器能够产生稳定的振荡信号。
我们记录了不同频率下的振荡现象,并通过示波器观察到了正弦波形。
在共振频率附近,我们观察到了振荡信号的幅值最大,而在共振频率两侧,幅值逐渐减小。
这是因为在共振频率处,电感和电容之间的能量转移达到最大,而在共振频率两侧,能量转移不完全,导致振荡信号的幅值减小。
我们还通过改变电容和电感的数值,观察到了振荡器的频率变化。
根据振荡器的公式,频率与电容和电感的数值成反比关系。
因此,通过调整电容和电感的数值,我们可以改变振荡器的频率。
此外,我们还观察到了振荡器的启动条件。
在实验中,我们发现当信号发生器的频率与振荡器的共振频率相差较大时,振荡器无法启动。
只有当两者的频率足够接近,振荡器才能启动并产生稳定的振荡信号。
这是因为振荡器需要通过电容和电感之间的能量转移来维持振荡,而频率差异过大会导致能量转移不完全,无法形成稳定的振荡。
结论通过本次实验,我们成功搭建了LC振荡器电路,并观察到了振荡现象。
LC振荡实验报告
LC振荡器实验报告学号:02号班级:电子093班姓名:潘永胜指导老师:康实一、实验目的:了解 LC三点式振荡电路的基本原理,掌握克拉泼振荡器电路的测试及电路参数的计算;1.研究振荡器的振荡频率及振荡幅度的关系;2.研究振荡器反馈系数不同时,静态工作电流对振荡器起振及振幅的影响;3.当 LC回路参数确定后,研究振荡频率受回路 Q值和晶体管工作电流 IEQ的影响;4.掌握数字式频率计及示波器的正确使用方法二、预习要求:1.复习LC振荡器的工作原理;2.分析图1所示的实验电路,说明各元件的作用;并计算晶体管静态工作电流的最大值(注:假设晶体管的β值为80);3.实验电路图中,若L=13μH,C1=120pF,C2=680pF可变电容Cmin=20pF时,最高振荡频率FMAX为多少?若可变电容CMAX=160pF时,最低振荡频率FMIN为多少?4.若电感线圈 L作频率在 6.5MHz时,电感量为 13μH 的 Q值为 100,请计算在L两端分别顺序并联接上电阻110K Ω,33KΩ,10KΩ,47KΩ时,电感的Q值相应的值变为多少?5.认真阅读实验指示书,并根据实验内容设计实验表格.三、实验仪器及设备:l.示波器1台2.数字式频率计 1台 3.直流稳压电源1台4.万用表 1台5.实验电路板四、LC振荡电路原理图五、实验内容及步骤实验电路见下图,并在高频实验箱的实验板上找到对应的插孔位置。
1、 (1)接好电源+12V,注意电源极性不能接反。
(2)反馈电容C不接,C’接入,用示波器观察振荡器停振时的情况。
(3)改变电位器RP测得晶体管V的发射极电压VE,VE可连续变化,记下VE的最大值,计算IE值。
2、振荡频率与振荡幅度的测试实验条件:IE=2mA、C=120pf、C’=680pf 、RL=110K。
(1)改变CT电容,当分别接为C9、C10、C11时,记录相应的频率值,填于表一(2)改变CT电容,当分别接为C9、C10、C11时,用示波器测量相应振荡电压的峰峰值VPP,填入表一。
压控振荡器实验报告
压控振荡器实验报告
本次实验是压控振荡器实验。
压控振荡器是一种能够通过改变外部电压控制输出频率
的振荡器,应用广泛,例如电子钟、电视调谐器、微波接收机等领域。
本实验旨在了解压
控振荡器的基本原理,掌握其工作方式与性能特点。
实验仪器:
1.压控振荡器电路板
2.示波器
3.万用表
4.直流电源
实验步骤:
1. 将压控振荡器电路板连接至电源,注意正确接线。
2. 将示波器接入电路中,测量输出波形频率和幅值,并记录数据。
实验结果:
当外部电压变化时,输出波形的频率会相应改变,这是因为压控振荡器中的电压控制
振荡器作用。
当外加电压增加,振荡器频率也增加。
输出波形的幅值也受电压变化的影响,当外接电压增加时,输出波形幅值增加。
更改电容和电阻值也会影响输出波形频率和幅值,此时需要重新调整电路参数以达到所需频率和幅值。
实验分析:
本次实验通过实际操作和测量,从理论上验证了压控振荡器的工作原理。
当外接电压
变化时,输出波形频率和幅值随之改变。
因此,在实际应用中,可以通过改变外部电压来
控制振荡器的频率和幅值,进而实现多种信号的产生和调节。
在更改电容和电阻值时,需要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值以达到所需的输出波形效果,这需要对振荡器的特性有一定的了解和掌握。
总结:
本次实验使我对压控振荡器的工作原理有了深刻的理解,同时也掌握了该器件的基本
特性和应用场景。
此外,通过实际的操作和测量,也提高了我的实验技能和实际应用能力,这对我今后的学习和工作都将有很大的帮助。
电容反馈lc振荡器实验报告
电容反馈LC振荡器实验报告实验目的本实验旨在通过搭建电容反馈LC振荡器电路,探究LC振荡器的基本原理,并验证其稳定性和频率特性。
实验器材和元件•电源•电容•电感•电阻•示波器•频率计实验原理LC振荡器是一种基于电容和电感的无源振荡器,利用电容和电感的存储能量来实现自激振荡。
在振荡回路中,电容和电感会不断地相互转换能量,从而维持振荡的持续。
电容反馈LC振荡器是LC振荡器的一种常见形式,其电路结构如下:________| || || LC| ||________|| |R1 R2其中,L为电感,C为电容,R1和R2为电阻。
当电路中的电容充电至峰值电压时,其开始放电,而电感则开始储存能量。
随着电容电压的下降,电感释放储存的能量,导致电容电压逐渐上升。
此过程循环不断,形成持续的振荡。
实验步骤1.将电感L、电容C和电阻R1、R2按照电路图连接好,确保连接正确且紧固。
2.将示波器的探头分别连接到电路中的两个连接点,以便观察电路的振荡波形。
3.将频率计连接到电路中的合适位置,用于测量振荡频率。
4.将电源连接到电路上,调整电源电压至合适范围,使电路工作正常。
5.打开示波器和频率计,观察振荡波形和测量振荡频率。
6.记录示波器和频率计的读数,并计算振荡频率的平均值。
7.修改电阻R1和R2的数值,观察对振荡频率的影响。
8.分析实验结果,验证LC振荡器的稳定性和频率特性。
实验结果根据实验数据统计和分析,我们得出以下结论: 1. LC振荡器在一定范围内能够产生稳定的振荡信号。
2. 振荡频率与电阻R1和R2的数值密切相关,增大电阻数值会导致振荡频率降低。
实验讨论在本实验中,我们成功搭建了电容反馈LC振荡器电路,并验证了其稳定性和频率特性。
振荡器的稳定性对于实际应用非常重要,因此在设计和制造振荡器时需要考虑其电路参数和元件特性的影响。
另外,我们还观察到电阻对振荡频率的影响。
电阻的变化会导致振荡器的频率变化,这在某些应用中可能是需要注意的。
lc压控振荡器实验报告
lc压控振荡器实验报告lc压控振荡器实验报告篇一:实验2 振荡器实验实验二振荡器(A)三点式正弦波振荡器一、实验目的1. 掌握三点式正弦波振荡器电路的基本原理,起振条件,振荡电路设计及电路参数计算。
2. 通过实验掌握晶体管静态工作点、反馈系数大小、负载变化对起振和振荡幅度的影响。
3. 研究外界条件(温度、电源电压、负载变化)对振荡器频率稳定度的影响。
二、实验内容1. 熟悉振荡器模块各元件及其作用。
2. 进行LC振荡器波段工作研究。
3. 研究LC振荡器中静态工作点、反馈系数以及负载对振荡器的影响。
4. 测试LC振荡器的频率稳定度。
三、基本原理图6-1 正弦波振荡器(4.5MHz)【电路连接】将开关S2的1拨上2拨下,S1全部断开,由晶体管Q3和C13、C20、C10、CCI、L2构成电容反馈三点式振荡器的改进型振荡器——西勒振荡器,电容CCI可用来改变振荡频率。
振荡频率可调范围为:3.9799?M??f04.7079?M?CCI?25pCCI?5p调节电容CCI,使振荡器的频率约为4.5MHz 。
振荡电路反馈系数: F=C13560.12 C20470振荡器输出通过耦合电容C3(10P)加到由Q2组成的射极跟随器的输入端,因C3容量很小,再加上射随器的输入阻抗很高,可以减小负载对振荡器的影响。
射随器输出信号Q1调谐放大,再经变压器耦合从J1输出。
四、实验步骤根据图6-1在实验板上找到振荡器各零件的位置并熟悉各元件的作用。
1. 调整静态工作点,观察振荡情况。
1)将开关S2全拨下,S1全拨下,使振荡电路停振调节上偏置电位器RA1,用数字万用表测量R10两端的静态直流电压UEQ(即测量振荡管的发射极对地电压UEQ),。
试验六LC压控振荡器
6
实验六 LC压控振荡器
二.实验内容及要求 3.实现压控振荡器
z
z
z
调好后,测v_ctrl电压在0到3.5V之间变化时的频率,画V-F压控 特性曲线。可记下OV压控电压时E、B、C各极的直流电位和典 型波形。 注:与实图7.5中电路的振荡频率比较,看振荡频率变大了还是 小了,由此可以判定C7 和C6 的大小关系,若改变C6 再观察可 以从实验的角度估计C7 的范围。 观察手靠近压控电容时和远离压控电容时频率计的读数,理解高 稳定晶体振荡器需要采用金属壳屏蔽。测量频率的时候应该选幅 度比较大的C极波形。
8
实验六 LC压控振荡器
【思考题】 1. 选做内容(1)中电容过小、过大都不能起振,请说 明原因。 2. 请说明RWE如何对振荡电路产生影响。
9
5
实验六 LC压控振荡器
二.实验内容及要求 3.实现压控振荡器
z
z
R5 =1.8MΩ,去掉C6,再接 入压控电容电路。注意变容二 极管的极性。 调节RW_E,确保0到3.5V的 压控电压下都可以有振荡输 出。如果不能,可以适当加大 C2。如果E点波形有不等幅度 现象,可以通过调RW_E 使波 形等幅。
z z z z
设置Vcc=3.3v。 调整RWE电位器,使VCQ=2.3V, 用数字示波器的波形求平均功能测试 C,E,B直流工作点。 粗测共基放大器的频率响应:
• • •
测试中频(650kHz)的放大倍数和相移; 找低半功率点并测试该点放大倍数和相移; 测试频率为4MHZ时的放大倍数和相移。
3
实验六 LC压控振荡器
4
实验六 LC压控振荡器
二.实验内容及要求 2.实现振荡
z
z
z
电压控制LC振荡器设计与总结报告
电压控制LC振荡器(A题)设计与报告总结摘要根据题目要求,设计采用变容二极管BB910实现电压控制LC振荡,核心控制电路基于STM32F103VET6单片机控制。
系统主要由压控式LC振荡电路,锁相环,AGC电路,单片机的控制电路及频率计,电压峰峰值测量电路,TFT液晶显示模块,键盘等部分组成。
通过晶体振荡器,MC1648和MC145162等构成的锁相环频率合成电路来提高输出频率的稳定度,实现100kHz频率步进。
若负载为容性阻抗,采用串联谐振回路以提高输出功率。
为保证输出电压幅度稳定,加入交流电压负反馈和直流AGC电路,可使系统集成度高,稳定性、可靠性强。
关键词STM32F103VET6单片机变容二极管锁相环 AGC电路 MC1648一、方案设计与论证1.主振器模块方案一:使用电感三点式振荡电路。
如下图1-1所示,电感反馈振荡电路容易起振,但电感反馈支路为感性支路,对高次谐波呈现高阻抗,故对回路中的高次谐波反馈较强,波形失真较大;另外,由于两个电感元件上的分布电容并联于电感元件的两端,工作频率越高,分布电容的影响也愈严重,这就使得电感反馈式三端振荡电路的工作频率不能太高。
图1-1 图1-2方案二:使用电容三点式振荡电路。
如上图1-2所示,电容三端振荡器的优点是输出波形较好,该电路中的不稳定电容(分布电容,器件的结电容等)都是与该电路并联的,因此适当加大回路电容量,就可以减弱不稳定的分布电容对振荡频率的影响,提高了频率稳定度。
但是电容三点式主振器在调频时不方便,而且可调范围不大。
方案三:使用采用集成的压控振荡器电路,如图下1-3所示,选用压控振荡器芯片MC1648,其工作电压5V,工作频率可从1.0MHz~150MHz,需要外接一个并行的LC槽路,结合变容二极管BB910,可以实现发挥部分的扩展频率范围要求,另外,MC1648内部有放大电路和自动增益控制,可以实现输出频率稳幅,射极随器有隔离作用,可减小负载对振荡器工作状态的影响,该电路外围元器件少,调试方便。
压控振荡器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1. 理解压控振荡器(VCO)的基本原理和工作机制。
2. 掌握VCO的电路设计方法,包括选频网络、放大电路和反馈网络的设计。
3. 通过实验验证VCO的频率控制特性,分析其性能指标。
4. 熟悉Multisim仿真软件在电子电路设计中的应用。
二、实验原理压控振荡器是一种能够通过改变控制电压来调节振荡频率的电子电路。
它主要由放大电路、选频网络和反馈网络组成。
其中,放大电路负责将输入信号放大到足够的幅度,选频网络负责选择所需的振荡频率,反馈网络则将放大后的信号部分反馈到放大电路的输入端,以维持振荡。
三、实验仪器与材料1. Multisim仿真软件2. 实验电路板3. 万用表4. 信号发生器5. 示波器四、实验内容1. 电路设计:- 使用Multisim软件设计一个VCO电路,包括放大电路、选频网络和反馈网络。
- 放大电路选用运算放大器,选频网络采用LC振荡电路,反馈网络采用电容分压器。
2. 仿真实验:- 在Multisim中搭建VCO电路,并进行仿真实验。
- 调整电路参数,观察VCO的频率控制特性,分析其性能指标。
3. 实际实验:- 将VCO电路搭建在实验板上,进行实际实验。
- 使用信号发生器产生控制电压,观察VCO的频率变化。
- 使用示波器观察VCO的输出波形,分析其稳定性和失真情况。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仿真结果:- 通过仿真实验,验证了VCO电路的频率控制特性。
- 当控制电压变化时,VCO的振荡频率也随之变化,满足设计要求。
- 分析仿真结果,发现VCO的频率稳定性较好,但存在一定的失真。
2. 实际实验结果:- 实际实验中,VCO的频率变化与仿真结果基本一致。
- VCO的输出波形稳定,但存在一定的失真。
- 分析失真原因,可能是由于电路元件的非理想特性或实验过程中存在干扰。
六、实验结论1. 通过本次实验,掌握了压控振荡器的基本原理和电路设计方法。
2. 了解了VCO的频率控制特性,并分析了其性能指标。
LC振荡电路实验报告
LC振荡实验报告一、概述振荡器是不需外信号激励、自身将直流电能转换为交流电能的装置。
凡是可以完成这一目的的装置都可以作为振荡器。
一个振荡器必须包括三部分:放大器、正反馈电路和选频网络。
放大器能对振荡器输入端所加的输入信号予以放大使输出信号保持恒定的数值。
正反馈电路保证向振荡器输入端提供的反馈信号是相位相同的,只有这样才能使振荡维持下去。
选频网络则只允许某个特定频率。
f能通过,使振荡器产生单一频率的输出。
振荡器能不能振荡起来并维持稳定的输出是由以下两个条件决定的;一个是反馈电压。
U和输入电压。
i U要相等,这是振幅平衡f条件。
二是U和i U必须相位相同,这是相位平衡条件,也就是说必f须保证是正反馈。
一般情况下,振幅平衡条件往往容易做到,所以在判断一个振荡电路能否振荡,主要是看它的相位平衡条件是否成立。
振荡器的用途十分广泛,它是无线电发送设备的心脏部分,也是超外差式接收机的主要部分各种电子测试仪器如信号发生器、数字式频率计等,其核心部分都离不开正弦波振荡器。
功率振荡器在工业方面(例如感应加热、介质加热等)的用途也日益广阔。
正弦波是电子技术、通信和电子测量等领域中应用最广泛的波形之一。
能够产生正弦波的电路称为正弦波振荡器。
通常,按工作原理的不同,正弦振荡器分为反馈型和负载型两种,前者应用更为广泛。
在没有外加输入信号的条件下,电路自动将直流电源提供的能量转换为具有一定频率、一定波形和一定振幅的交变振荡信号输出。
二、实验原理;1、反馈振荡器的原理和分析反馈振荡器原理方框图如图2.1所示。
反馈型振荡器是由放大器和反馈网络组成的一个闭合环路,放大器通常是以某种选频网络(如振荡回路)作负载,是一个调谐放大器。
为了能产生自激振荡,必须有正反馈,即反馈到输入端的自你好与放大器输入端的信号相位相同。
定义A(S)为开环放大器的电压放大倍数:F(S)为反馈网络的电压反馈系数:Af为闭环电压放大倍数:振荡开始时,由于激励信号较弱,输出电压的振幅oU则比较小,此后经过不断放大与反馈循环,输出幅度0U开始逐渐增大,为了维持这一过程使输出振幅不断增加,应使反馈回来的信号比输入到放大器的信号大,即振荡开始时应为增幅振荡,即:因此起振的振幅条件是:起振的相位条件是:要使振荡器起振必须同时满足起振的振幅条件和相位条件。
LC振荡实验报告
LC振荡实验报告引言振荡是指在系统内部或与外部能量的交换过程中,系统内某个或某几个物理量的周期性变化。
LC振荡电路是一种简单的电路,它由电感L和电容C组成,并通过一个开关周期性的将电容充电和放电。
在本次实验中,我们将学习LC振荡电路的基本原理,并通过实验观察电路中电压、电流的变化,进一步认识LC振荡电路的特性与运动规律。
实验过程实验器材:1. 万用表×12. 电感(220mH)×13. 电容(0.0082 uF)×14. 函数信号发生器×15. 示波器×11. 在实验台上检查电感和电容是否完好无损。
2. 将电感和电容串联连接在一起,组成LC振荡回路。
3. 将信号发生器的正负极分别接在回路的两端,启动发生器。
4. 通过万用表、示波器观察电路中电流、电压的变化,并记录。
5. 调节信号发生器的频率,观察振荡的情况。
实验结果:1. 在实验中,我们选取的电感为220mH,电容为0.0082 uF,根据公式f=1/(2π√(LC))可计算出振荡频率为:f=1/(2π√(220mH·0.0082uF))=2296 Hz2. 在实验中,我们使用示波器观察LC振荡电路中电流、电压的变化,图1和图2分别为电压与时间的波形图和电流与时间的波形图。
(插入图1和图2)图1 电压与时间的波形图;3. 通过图1与图2可看出,电压与时间的波形是一条正弦曲线,电流与时间的波形是一条余弦曲线,且二者都是周期性的,符合LC振荡电路的特性。
4. 随着信号发生器频率的调节,电路中电压和电流的波形开始变化,如图3。
图3 振荡频率调节后的电压波形。
当信号发生器的频率与电路中的共振频率相等时,电路中的振荡达到最大值。
此时,电路中电容和电感的能量互相转换,导致振荡的周期性变化。
频率的变化越小,电路的波动就越稳定,反之亦然。
结论本次实验采用LC振荡电路,观察了电路中电压和电流的变化,通过实验验证了LC振荡电路的周期性变化特性,了解了振荡的原理,并对振荡频率的调节与电路的稳定性有了更深入的认识。
lc振荡器实验报告
lc振荡器实验报告LC振荡器实验报告引言:振荡器是电子电路中常见的一种设备,它能够产生稳定的交流信号。
本次实验中,我们将学习和探索LC振荡器的工作原理和特性。
通过实验,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振荡器的基本原理,并且掌握设计和调试振荡器电路的技巧。
一、实验准备在开始实验之前,我们需要准备以下实验器材和元件:1. 电源:提供所需的直流电源,确保电压稳定。
2. 电感:用于构建LC振荡器的电感元件。
3. 电容:用于构建LC振荡器的电容元件。
4. 变频器:用于调节振荡器的频率。
5. 示波器:用于观测和测量振荡器输出的波形和频率。
二、实验步骤1. 连接电路:根据实验电路图,连接电感、电容和其他元件。
确保连接正确,没有短路或接触不良的情况。
2. 调节电源:将电源接入电路,并调节电压为所需的数值。
确保电压稳定,不产生噪声或波动。
3. 调节变频器:使用变频器,逐渐调节振荡器的频率。
观察示波器上的波形变化,并记录频率范围。
4. 观察波形:通过示波器观察振荡器输出的波形,并记录其特点。
可以观察到振荡器的幅度、频率和相位等参数。
5. 测量频率:使用示波器或其他频率计,测量振荡器输出的频率,并与变频器设置的频率进行比较。
确保振荡器输出的频率符合预期。
6. 调试和优化:根据观察到的波形和测量的频率,对电路进行调试和优化。
可以尝试调整电容或电感的数值,以获得更稳定和准确的振荡器输出。
三、实验结果在本次实验中,我们成功构建了一个LC振荡器电路,并获得了稳定的振荡器输出。
通过示波器观察到的波形,我们可以看到振荡器产生的正弦波信号。
测量的频率也与变频器设置的频率相吻合,证明振荡器的工作正常。
四、实验分析通过本次实验,我们深入理解了LC振荡器的工作原理和特性。
LC振荡器是一种基于电感和电容的谐振电路,它能够产生稳定的振荡信号。
振荡器的频率由电感和电容的数值决定,通过调整这些元件的数值,我们可以改变振荡器的频率范围。
在实际应用中,振荡器被广泛用于无线通信、音频设备和时钟电路等领域。
lc振荡实验报告
lc振荡实验报告lc振荡实验报告引言:振荡器是电子学中常见的重要电路之一,它可以产生稳定的交流信号。
在本次实验中,我们将研究和探索LC振荡电路的特性和工作原理。
通过实验,我们将验证LC振荡电路的稳定性和频率可调性,以及探究其在电子通信领域中的应用。
一、实验目的本次实验的主要目的是探究LC振荡电路的特性和工作原理,具体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验证LC振荡电路的稳定性和频率可调性;2. 研究并理解LC振荡电路的工作原理;3. 探究LC振荡电路在电子通信领域中的应用。
二、实验原理LC振荡电路是由电感和电容组成的谐振电路,其工作原理基于谐振现象。
当电感和电容的参数满足一定条件时,电路将产生自持振荡,输出稳定的交流信号。
三、实验步骤1. 搭建LC振荡电路:将电感和电容按照电路图连接起来,确保电路连接正确无误;2. 调节电感和电容的数值:通过调节电感和电容的数值,观察振荡频率的变化;3. 测量振荡频率:使用示波器测量振荡电路的输出频率,并记录下实验数据;4. 观察振荡波形:通过示波器观察振荡电路的输出波形,并分析其特点;5. 调节电感和电容的数值:进一步调节电感和电容的数值,观察振荡频率和波形的变化。
四、实验结果与讨论通过实验测量得到的数据和观察到的波形,我们可以得出以下结论:1. LC振荡电路的频率可调性:通过调节电感和电容的数值,我们可以改变振荡电路的频率。
当电感和电容的数值增大时,振荡频率将减小;反之,当电感和电容的数值减小时,振荡频率将增大。
2. LC振荡电路的稳定性:在实验中,我们发现当电感和电容的数值满足一定条件时,振荡电路可以产生稳定的输出信号。
这是因为在谐振频率下,电感和电容之间的能量交换达到平衡,使得振荡电路能够持续振荡。
3. LC振荡电路的波形特点:通过示波器观察到的波形,我们发现LC振荡电路输出的是正弦波信号。
这是因为在谐振频率下,电感和电容之间的能量交换呈现周期性变化,从而产生稳定的正弦波输出。
实验二 压控振荡器和放大器测量实验
实验二放大器和压控振荡器测量实验1、实验设置的意义宽带放大器是工作频率上限与下限之比甚大于1的放大电路。
习惯上也常把相对频带宽度大于20%~30%的放大器列入此类。
这类电路主要用于对视频信号、脉冲信号或射频信号的放大。
为了扩展带宽,除了使其增益较低以外,通常还需要采用高频和低频补偿措施,以使放大器的增益-频率特性曲线的平坦部分向两端延展。
可以归入宽带放大器的还有用于时分多路通信、示波器、数字电路等方面的基带放大器或脉冲放大器(带宽从几赫到几十或几百兆赫),用于测量仪器的直流放大器(带宽从直流到几千赫或更高),以及音响设备中的高保真度音频放大器(带宽从几十赫到几十千赫)等。
用于射频信号放大的宽带放大器(大多属于带通型),如雷达或通信接收机中的中频放大器,其中心频率为几十兆赫或几百兆赫,通带宽度可达中心频率的百分之几十。
微波放大器的种类很多,有行波管放大器、参量放大器、隧道二极管放大器等。
衡量放大器性能的主要参数有增益、噪声、寄生振荡和失真等。
测量这些参数的方法也很多,但是,对于放大器的微小失真和寄生振荡的测量,一般实验技术就很难解决。
由于频谱仪具有高灵敏度,高分辨力、宽动态范围,所以能很好的解决这些参数测量的问题。
压控振荡器(简称VCO),是输出信号频率随输入控制电压变化的振荡器,也可以看作是一种电压频率变换器。
它可以用作频率扫描信号发生器,FM调制器等,也是锁相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
因此在现代通信、导航、雷达、广播电视、工业控制以及仪表测量等技术领域中有广泛的应用,在航空、航天电子工程设备中的应用更是随处可见,因此对压控振荡器的学习和研究十分重要。
振荡器作为一种电路元件,其输出量是对应于一定频率或频率范围的电压或功率。
利用频谱仪,这些频响数据能在示波管屏幕上准确直观地显示出来。
此外,频谱仪比起示波器来讲对低电平的失真具有更高的灵敏性,可以准确直观地显示谐波失真。
高的灵敏度和宽的动态范围也使频谱仪得以测量低电平调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lc压控振荡器实验报告篇一:实验2 振荡器实验实验二振荡器(A)三点式正弦波振荡器一、实验目的1. 掌握三点式正弦波振荡器电路的基本原理,起振条件,振荡电路设计及电路参数计算。
2. 通过实验掌握晶体管静态工作点、反馈系数大小、负载变化对起振和振荡幅度的影响。
3. 研究外界条件(温度、电源电压、负载变化)对振荡器频率稳定度的影响。
二、实验内容1. 熟悉振荡器模块各元件及其作用。
2. 进行LC振荡器波段工作研究。
3. 研究LC振荡器中静态工作点、反馈系数以及负载对振荡器的影响。
4. 测试LC振荡器的频率稳定度。
三、基本原理图6-1 正弦波振荡器(4.5MHz)【电路连接】将开关S2的1拨上2拨下, S1全部断开,由晶体管Q3和C13、C20、C10、CCI、L2构成电容反馈三点式振荡器的改进型振荡器——西勒振荡器,电容CCI可用来改变振荡频率。
振荡频率可调范围为:?3.9799?M??f0?????4.7079?M?CCI?25pCCI?5p调节电容CCI,使振荡器的频率约为4.5MHz 。
振荡电路反馈系数: F=C1356??0.12 C20470振荡器输出通过耦合电容C3(10P)加到由Q2组成的射极跟随器的输入端,因C3容量很小,再加上射随器的输入阻抗很高,可以减小负载对振荡器的影响。
射随器输出信号Q1调谐放大,再经变压器耦合从J1输出。
四、实验步骤根据图6-1在实验板上找到振荡器各零件的位置并熟悉各元件的作用。
1. 调整静态工作点,观察振荡情况。
1)将开关S2全拨下,S1全拨下,使振荡电路停振调节上偏置电位器RA1,用数字万用表测量R10两端的静态直流电压UEQ(即测量振荡管的发射极对地电压UEQ),使其为5.0V(或稍小,以振荡信号不失真为准),这时表明振荡管的静态工作点电流IEQ=5.0mA(即调节W1使IEQ=ICQ=UEQ/R10=5.0mA )。
2)将开关S2的1拨上,S1全拨下,构成LC振荡器。
振荡器应能正常工作。
若振荡器工作正常,则在输出端用示波器可观察到正弦振荡电压波形,同时发射极的直流电流也将偏离停振时测得的IEQ 。
可用示波器在输出端观察振荡波形,调节电容CCI使振荡频率约为4.5MHz;在R10两端用数字万用表测量起振后的直流电压UQ,记录并比较UQ和UEQ。
2. 研究振荡器静态工作点对振荡幅度的影响。
1)按照“内容1”,先使振荡电路停振,调整上偏置电位器RA1,使IEQ=1mA; 2)按照“内容1”,使振荡电路正常工作,用示波器测量对应点的振荡幅度VP-P(峰—峰值),记下对应峰峰值VL。
(如果出现不起振或临近失真,适当增大IEQ)3)重复步骤1)和2),使ICQ在Imin和Imax范围之间取平均的几个值 ( 一般取ICQ=1~5mA为宜 ),分别记下对应的峰峰值VL,填入表2-2。
4)作出IEQ~VL曲线,分析输出振荡电压和振荡管静态工作点的关系。
分析思路:静态电流ICQ会影响晶体管跨导gm,而放大倍数和gm是有关系的。
在饱和状态下(ICQ过大),管子电压增益AV会下降,一般取ICQ=(1~5mA)为宜。
IEQ~VL曲线3. 观察反馈系数F的大小对振荡电压的影响(选做)保(转载自:小草范文网:lc压控振荡器实验报告)持IEQ不变,在C20两端并接不同容量的电容Ci,从而改变反馈系数F的大小( F=C13/(C20+Ci) ),相应用示波器测量振荡器的输出振荡电压VL,将数据记录于表2-3中。
同时用示波器监测波形及其频率。
要求如下: 1)计算反馈系数;2)用示波器记下振荡幅度值; 3)分析原因五、实验报告要求1.记录实验箱序号2.分析静态工作点、反馈系数F对振荡器起振条件和输出波形振幅的影响,并用所学理论加以分析。
3.计算实验电路的振荡频率fo,并与实测结果比较。
六、实验仪器1.高频实验箱 1台2.双踪示波器1台 3.万用表1块七、思考题1. 在没有示波器的情况下,如何用万用表来判断振荡器是否起振?2. 为什么在发射极观察到的电压波形(发射极接有负反馈电阻)与输出电压波形不一样?(B)晶体振荡器与压控振荡器一、实验目的1. 掌握晶体振荡器与压控振荡器的基本工作原理。
2. 比较LC振荡器和晶体振荡器的频率稳定度。
二、实验内容1. 熟悉振荡器模块各元件及其作用。
2. 分析与比较LC振荡器与晶体振荡器的频率稳定度。
3. 改变变容二极管的偏置电压,观察振荡器输出频率的变化。
三、基本原理图7-1 正弦波振荡器(4.5MHz)【电路连接】1. 晶体振荡器:将开关S2的2拨上、1拨下,S1全部断开,由Q3、C13、C20、晶体CRY1与C10构成晶体振荡器(皮尔斯振荡电路),在振荡频率上晶体等效为电感。
2. 压控振荡器(VCO):将S1的1或2拨上,S2的1拨上、2拨下,则变容二极管D1、D2并联在电感L2两端。
当调节电位器W1时,D1、D2两端的反向偏压随之改变,从而改变了D1和D2的结电容Cj,也就改变了振荡电路的等效电感,使振荡频率发生变化。
其交流等效电路如图7-2所示C14104图7-2 压控振荡器交流等效电路图3. 晶体压控振荡器开关S1的1接通或2接通,S2 的2接通,就构成了晶体压控振荡器。
四、实验步骤1. 两种压控振荡器的频率变化范围1) 将电路连接成压控振荡器,频率计接于J1,直流电压表接于TP3。
2) 将W1从低阻值、中阻值到高阻值位置,分别将变容二极管的反向偏置电压、输出频率记于下表中。
2. 将电路改接成晶体压控振荡器,重复上述实验,并将结果记于下表中。
3. 在晶体压控振荡器电路的基础上,将L2并接于晶体两端,但需将CCI断开或置于容量最小位置。
然后重做上述实验,将结果记于下表中。
篇二:VCO振荡器选课时间段序号(座位号) 36杭州电子科技大学实验报告课程名称实验名称指导老师刘国华学生名称廖鹭学生学号学生班级所学专业实验日期一、实验目的1.了解变容二极管原理,掌握高频LC振荡器与压控振荡器的设计要点2.按要求设计一个VCO电路,掌握高频电路设计、组装和调试步骤与方法。
二、设计要求1.设计一个改进型电容三点式压控振荡器,实现无明显失真的正弦波输出,改变变容二极管静态工作点调整输出频率。
2.电源电压:±12V;输出频率调节范围:6.5MHz-7.2MHz;输出信号幅度范围:2.5V-3.4V;三、实验仪器与器材四、实验电路五、实验原理1.变容二极管原理当PN结外加反偏电压时,势垒电容随外加电压的增加而减小。
变化曲线如图所示。
当变容二极管结电容作为振荡器振荡电容一部分时,改变变容管反偏电压可以达到改变振荡频率的目的。
2.原理电路改进型电容三点式振荡器具有电路简单、起振容易、频率稳定性高的特点。
在工程实践中获得广泛应用。
电路形式采用克拉泼电路,根据理论分析可以知道,当通过减小与电感串联的电容值来提高振荡频率时,振幅就会明显下降,甚至停振。
这是克拉泼电路的一个缺点。
六、实验电路及器件参数设计1.直流参数为了使电路能够正常起振,并且有合适的增益,应该讲R3选择为10K的电位器,R1和R2都选择5.1k 电阻,而R4作为集电极负载应尽量大些,定为2k;发射级电阻R5应相对小些,为1k。
旁路电容C1选择10u,隔直电容C2选择100nF 根据理论计算可知,集电极电流在3-6mA变化。
2.振荡部分电路采用克拉泼振荡电路,电感选择10uH,与电感串联的电容应该尽量小,这样可以将振荡部分对反馈系数的影响降低,因此,C5应该选择47pF。
振荡系数应大于1,因此C3选择330pF,C4选择680pF。
R6作为交流负载的一部分应尽量大,这样可以使输出幅值保持在一个较高电位,R6选择100k。
根据计算,振荡频率(不考虑变容管等效电容)应在8MHz以下。
3.变容管部分电源电压12V,将电位器R8定为50k,为了使电位器对变容管两端电压影响大些,电阻R7应该选择为2k。
根据经验并参考其他电路设计,电源与地之间的滤波电容使用1nF和10nF。
七、仿真结果八、调试与测试结果九、实验总结通过这次实验,对变容二极管调频电路有了更深的了解,练习了对改进型电容三点式振荡电路的分析与计算。
了解了电路中一些元器件阻值容值的确定方法,因为隔直、耦合、滤波电容的选择对高频模拟电路的影响是非常大的。
而电路板的焊接与调试过程则锻炼了动手能力,并使我意识到理论分析与实际电路是有差别的,这就需要耐心调试,直至调试出理想的结果。
篇三:微波有源器件实验报告实验一压控振荡器(VCO)一、实验目的(1)掌握压控振荡器的工作原理,了解其性能指标。
(2)学会用频谱仪对压控振荡器的性能指标进行测试。
二、实验原理1. 压控振荡器概述压控振荡器是振荡频率受控制电压输出频率伏。
VCO作为一个振荡器,它的频率由电压来控制。
压控振荡器实现压控的方法主要有如下两种:(1)直接改变决定振荡频率的振荡回路元件(如R, L, C)的数值; (2)控制多谐振荡器中定时元件的充放电电流或电压。
利用上述方法,原则上各种振荡器都可能改造成为一个压控振荡器。
VCO首先是一个振荡器,只是多了一个控制端,可以用电压去控制振荡器的振荡频率。
压控振荡器主要有如下几种类型: (1)LC压控振荡器(2)RC压控振荡器(3)负阻压控振荡器(4)晶体压控振荡器在应用中究竟采用那种形式的压控振荡器,必须视场合和要求而定。
如果只是为了简便和有很宽的调谐范围(即频率覆盖),而对相位噪声没什么要求,那么可以选用由RC振荡器所构成的VCO;如果要求有较宽的调谐范围和较低的相位噪声,可以选用由LC振荡器构成的VCO;如果对相位噪声指标要求较高,而调谐范围并不要求那么宽,那么可以选用由晶体振荡器所构成的VCO。
Vc(t)控制的振荡器,即是一种频率电压变换器。
??KVc(t), K是压控振荡器控制灵敏度或者增益系数,单位为(弧度/秒)/2. 压控振荡器的主要技术指标(1)中心频率?0及频率变化范围,要求频率覆盖范围大(2)频率稳定度高(短期和长期)压控振荡器的频率相对稳定度一般低于用同样电路构成的固定频率振荡器。
一般LC压控振荡器和负阻压控振荡器稳定度可达10-4-10-6/月,晶体压控振荡器可达10-6-10-10/月。
一般希望VCO的频率稳定度在长期和短期范围内比较高。
(3)相位噪声,要求尽可能低,这是VCO最重要的质量指标。
频率源的相位噪声直接影响频率源的短期频率稳定度。
频率源的短期频率稳定度有两种表征法,在频域用单边相位噪声功率表征,在时域则用阿伦方差表征。
频域表征能较好地反映高频相位噪声对频率稳定度的影响。
而时域表征能较好的反应低频相位噪声对频率稳定度的影响。
在此只介绍更为常用的频域表征法。
频率稳定度的频域表征法是用单边(SSB)相位噪声谱密度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