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团内部资本市场对缓解融资约束的有效性
内部资本市场对集团企业资金集中管理作用分析
内部资本市场对集团企业资金集中管理的作用分析【摘要】内部资本市场理论是研究企业集团内部资金配置最为重要的理论之一,它充分肯定了企业集团内部资本市场在解决信息不对称、减少交易成本、增加监督激励、有效配置资源等方面相对于外部资本市场的优势及作用。
本文从内部资本市场理论的角度入手研究企业集团资金集中管理,分析了内部资本市场通过对资金的分配、资金投放的影响进而提高了资金集中管理水平,增加了企业的价值。
【关键词】内部资本市场资金集中内部资本市场理论正是研究大型企业内部资金配置规律的最重要理论,在国外已经形成了许多可供借鉴的经验。
我国正处在经济转轨过程中,外部资本市场还很不完善,企业在获取外部融资的过程中受到较强的资金约束,在这种情况下,内部资本市场能够把有限的资源有效地在项目之间重新进行配置的意义就更加重大。
同时,企业的资金是稀缺的,企业为了追求整体利益的最大化,需要把资金投向边际收益更高的开发项目上,在这种情况下,总部配置资源的作用就十分重要。
因此,用内部资本市场的理论和经验来分析企业集团资金管理,可以为我国企业集团内部资本的运作提供有意义的借鉴和参考。
一、内部资本市场的概念内部资本市场是在美国伴随着企业组织结构的创新和多元化经营浪潮而出现的一个学术名词。
关于什么是内部资本市场,到目前,理论界并没有一个统一的定义,总结各种对内部资本市场的定义发现,对于资本市场主要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定义:第一,从资本市场运行范围定义。
如williamson(1975)从资本市场运行范围出发,将企业内部各部门围绕企业内部资金展开竞争的市场称为内部资本市场,对内部资本市场定义主要目的是为了便于将其与企业外部资本市场区分开来。
wiuiamson内部资本市场的定义是最早的,但是是不完全的,它只揭露了资本市场运行范围,没有涉及内部资本市场运行机制和内部资本市场其他方面功能。
第二,从资本分配机制角度定义。
peyer(2002)从内部资本市场在资金分配机制上与外部资本市场存在一定差异的角度出发,将内部资本市场定义为企业总部在企业内部各部门之间分配资金的一种机制。
企业集团内部资本市场与融资约束关系的研究
因此面对不 同的投资机会 ,集团总部需要对所拥 有 的 资金 进 行 统 一 配 置 以求 资 金 效 应 的最 大 化 。 这会 引起 集 团 内部 的各 单 个 企业 为 争取 总 部 的资
是远不及市场的范畴。K h a n n a和 P a l e p u f 1 9 9 7 ) 指
出 ,较 之于 单个 企 业 这 种存 在 规 模 效应 的企 业 集 团将 创造更 大 的价值 。
内部 资本 市 场 就 是 源 于企 业 集 团 之 中 。一个 集 团企业 是 由一批 多元 化 和多 部 门 的各 个 独 立经 营单位 组 成 。集 团运作 以追 求 最大 利 益为 目的 的 ,
其研 究能够起 到借 鉴 与参 考 的作 用。
【 关键 词】企业 集 团 ; 内部 资本 市场 ; 资本 配置 ; 融资 约束
【 作者 简介】 李娜, 安徽 审计 职业 学 院审计 系副教授 , 管理 学硕士 , 安徽 合 肥 2 3 0 6 0 1
[ 中图分类号】 F 2 7 0
[ 文献标识码 】 A
避免 集 团 内部 信 息不 对 称 的优 势 更 好地 监管 企 业 投 资方案 与企 业 战略规 划 。 中 国把 企业 集 团 内部 资 本市 场 看作 是 一种 新
随着 经 济 的发 展 与 资 本 的扩 张 .规模 经 济 应 运 而生 。在 市 场机 制 的 影 响下 企 业 也 形成 了 内部 的 集 团组织 ,这种 企 业 集 团覆 盖 大 于 单个 企 业但
2 0 1 3年第 1 期 ( 总第 2 6 4期 )
关于我国企业集团内部资本市场理论的研究评述
关于我国企业集团内部资本市场理论的研究评述付芳艳长沙理工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摘要】理论界关于企业集团内部市场效率的争辩从未停息,有效论认为企业集团内部资本市场可以更有效的在成员企业间实现资金的再分配,提高经济效率;而无效论则认为由于外部资本市场的存在,内部资本市场并不能很好实现资本配置。
本文主要系统的梳理国内对这个理论的研究,旨在为后续研究提供个参考。
【关键词】企业集团内部资本市场一、基本原理概述1.企业集团的概念。
企业集团是介于单一企业与市场之间的一种中间性组织,是企业组织形式的一种创新。
从动态来看,企业集团是母子公司双方根据彼此发展需求,利用这一关系资源平台,通过资源在双方的扩散,将双方的资源进行融合与再造,为双方的发展创造新资源的过程,是一种动态化的不断发展变化的过程。
2.内部资本市场的概念。
当企业拥有多个经营单位时,各经营单位之间为了争夺资源展开竞争,特别是不同的经营单位拥有不同的投资机会时,总部为追求公司整体利益的最大化,需要将资金集中起来进行重新配置。
这种资金再分配使得企业内部实际上形成了一个内部资本市场。
3.企业集团内部资本市场的形成机制。
万良勇,万良涛,饶静(2007)指出我国企业集团内部资本市场存在三种截然不同的形成机制。
一是中国政府注意到日本企业集团的发展推动了日本经济崛起。
决策层决定采用类似的方式来推动我国工业化战略;二是由于放权让利改革后的企业逐渐拥有了自身的逐利需求,追求规模经济与范围经济成为企业实施集团扩张的内在动力;三是随着市场的对外开放程度加深,内资企业面临的国际竞争压力日趋上升。
二、理论界关于企业集团内部资本市场的观点内部资本市场有有效的一面,也有无效的一面。
一方面,企业集团总部被认为是拥有充分的信息的,它知道成员企业的增长潜力,可以很好的适当再分配资金,从而可以实现资金分配效率的最大化。
另一方面,管理机构的问题可能会导致不能合理分配资金,因此会降低多元化企业的价值。
内部资本市场的最大风险是资本配置的低效率甚至是无效率
内部资本市场的最大风险是资本配置的低效率甚至是无效率我们所称谓的企业内部资本市场,就是企业内部形成的资金流动和资本配置。
内部资本市场的初始成因是由于传统资本市场的失效,失效是因为外部资本市场信息不对称和代理人问题,导致资源配置效率低下。
企业转而依靠内源融资,内部资本市场弥补了外部资本市场的局限性,其本质是企业集团对市场组织的一种替代。
ICM多存在于大型企业集团当中,基于企业的多元化、内部资金集中管理和规模经济等特点,大型企业集团运用ICM进行资源有效配置更能提高企业的资金使用效率。
提高资本配置效率是内部资本市场建立的核心功能,也是评价内部资本市场是否有效的重要依据。
资本配置是现代经济中资源配置的核心。
对于企业集团来说,资金始终是一种稀缺资源,是企业发展的约束条件。
一旦资本配置效率的功能无法实现,那内部资本市场的有效性就大打折扣了,对集团企业的危害也是极大的!虽然内部资本市场存在诸多的优势,但其本身也是不完美的,诸多学者研究发现,内部资本市场也会导致资源配置的低效率,从而会降低公司价值。
资本配置失效的原因:1.盈余管理行为会降低资源配置效率企业集团内部的控股股东、管理者为获取私利,通过盈余管理有目的地控制财务报告,或是在编制财务报告和进行交易时,有意选择有利于公司的会计政策、会计估计方法等来修饰财务报告,从而误导集团和利益相关者对公司业绩的判断,导致资源配置效率降低。
2.双层代理机制公司总部与公司外部投资者间的代理冲突形成了双层代理模型,在这种模型下外部投资者希望多余的补助以现金形式而不是一资本支出的形式发给分部经理,但是他们没有办法控制公司总部的行为。
公司总部(即代理方)也并不完全以外部投资者的利益行事。
也就是说,公司总部认为他们和外部投资者之间的金融契约并不能完全约束他们向分部经理进行补贴的形式。
如果一个机构的一方代理者(公司总部)希望另一方代理者(分部经理)做某些事情,他们就会倾向于以给分部经理更多的共享资源的形式而不是现金形式作为补偿,只要他们有足够的权利。
资本市场开放对企业融资约束的影响研究
资本市场开放对企业融资约束的影响研究近年来,随着全球化进程的加速和市场经济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国家开始重视资本市场的作用。
资本市场的开放对企业的融资环境和约束程度产生了重要影响。
本文将探讨资本市场开放对企业融资约束的具体影响,并提出相关的观点和建议。
资本市场开放的首要影响是扩大了企业融资渠道。
传统的融资方式主要依赖于银行贷款,而随着资本市场的开放,企业可以通过发行股票、债券等多种方式直接吸引资金。
这使得企业在融资时可以选择更为灵活的方式,减轻了对银行贷款的依赖。
此外,资本市场的开放也吸引了境外投资者参与企业融资,进一步丰富了融资渠道的多样性。
然而,资本市场开放也带来了一定的约束,特别是对初创企业和规模较小的企业而言。
资本市场的开放往往需要企业提供更多的信息披露,如财务报表、经营计划等,以便投资者进行评估和决策。
这对于资源匮乏、刚刚起步的企业来说可能会增加其运营成本和负担。
此外,资本市场开放也使得企业面临着更多的监管和法律约束,要求企业严格遵守相关规定,否则可能面临处罚或承担法律责任。
另一方面,资本市场开放也对企业融资成本产生了影响。
一般来说,资本市场开放有利于降低企业融资成本。
当资本市场开放后,企业可以通过直接向投资者融资,而无需通过银行中介,从而节省了融资成本。
此外,境外投资者的参与也为企业提供了更多的投资选择,可能降低企业融资的利率和费用。
然而,资本市场开放也可能使得企业面临更为激烈的竞争,特别是来自境外企业的竞争。
这可能导致企业需要支付更高的融资成本,以吸引投资者和保持其竞争力。
资本市场开放的影响还可以从两个维度来考虑:企业自身的特点和市场的特点。
首先,资本市场开放对企业而言可能有正面的影响,特别是那些有竞争力的企业。
这些企业可以通过吸引境外投资者来获得更多的融资机会,提升其竞争力和发展潜力。
然而,对于那些规模较小、创新能力相对较弱的企业来说,资本市场开放可能会增加其融资约束,因为它们面临着更严格的信息披露和监管要求。
我国企业集团内部资本市场效率
Management经管空间 2012年7月093我国企业集团内部资本市场效率研究西南财经大学金融学院 赫昕摘 要:内部资本市场存在基本功能是实现高效率的资源配置,能够凭借信息优势、监督优势等降低外部资本市场的资源配置成本。
但是内部资本市场必须要满足一定的条件才能实现有效率的资源配置。
因此,本文分析了集团公司内部资本市场失败的原因,并给出了提高内部资本市场配置效率的措施。
关键词:集团公司 内部资本市场 资源配置 效率中图分类号:F27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800(2012)07(b)-093-021 集团公司内部资本市场概述20世纪中期,美国资本市场出现了兼并收购的浪潮,产生了一大批的大企业、大集团公司。
随着现代企业组织结构的变化以及多元化、集团化的企业的出现,内部资本市场出现了。
一般来说,完整的资本配置过程包括两个方面的环节:第一,社会资本通过信贷市场和证券市场配置给不同形态的企业单位,构成资本的“外部资本市场”流通环节;第二,各企业单位将资本分配给所属的子公司、分公司和部门等,构成资本的“内部资本市场”流通环节。
内部资本市场通过集中不同渠道的资本,有针对性的投向高收益的部门或项目,使得内部资本市场在监督、激励和配置成本方面优于外部资本市场。
内部资本市场从本质上来讲,是一种配置企业资源的一种方式,那么其边界问题就是能够在多大的范围内配置资源的问题。
根据学者们对企业内部资源配置的研究,发现内部资本市场是依附于企业组织这一个载体的。
当企业能够运用行政权威在企业内部各部门之间进行资源配置时,该企业集团就形成了“内部资本市场”。
而当内部资本市场的运作、资源配置权力和资本配置活动超过了企业集团的界限,而在不同关联企业之间或者是企业联合体之间进行资本分配时,内部资本市场的边界就突破了原有企业的边界。
因此,内部资本市场的边界与企业的边界是既有联系,又有区别的。
从联系上讲,企业是内部资本市场存在的组织载体。
基于企业集团内部资本市场运作问题对策分析
基于企业集团内部资本市场运作问题及对策分析【摘要】本文首先对我国企业集团内部资本市场的优劣势分析,分析国企业集团内部资本市场的运作模式及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完善我国内部资本市场运作的对策.【关键词】企业集团;资本市场;运作;对策引言随着市场经济制度的确立和国有企业改革的深入,我国在不同层次上形成了一大批企业集团。
这些通过划转、重组、兼并、收购等手段建立起来的企业集团已经发展成为国民经济的主导力量。
作为企业集团资本运作的平台,内部资本市场在缓解外部融资约束、强化内部资本配置方面发挥的作用已得到理论和实践的充分验证,但也应该看到,我国企业集团在内部资本市场运作方面仍存在许多急需解决的问题。
本文就我国企业集团内部资本市场的运作模式及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行研究,希望能对我国企业集团的内部资本市场发展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一、我国企业集团内部资本市场优劣势分析(一)我国企业集团内部资本市场的优势分析。
内部资本市场的存在可视为是对外部资本市场的替代,但同时内部资本市场与外部资本市场也存在着本质的区别,在内部资本市场上出资者(企业本部)是资产的所有者,拥有剩余索取权,而后者则没有。
这导致他们在企业信息传递、监督和激励、资源配置等方面产生不同的效果。
内部资本市场具有降低交易成本、进行有效监督、优化资本配置、放松外部融资约束等优势。
1、内部资本市场的融资优势。
缓解融资约束主要是指内部资本市场可以规避外部融资由于信息不对称等因素造成的高成本,可以通过资本整合缓解内部成员企业的投资对本部门现金流的依赖性,增强成员企业的融资承受能力,提高集团整体的财务协同效应,降低公司陷入财务困境的可能性。
公司总部可以利用权威等对企业中不完全相关的现金流进行整合,提高企业整体财务协同效应,降低企业财务风险。
多元化经营导致的未来现金流可减少公司内部现金流波动,从而提高多元化公司的债务通知承受能力。
企业内部信息的透明性,也减少了内部市场主体在外部证券市场上逆向选择的机会。
内部资本市场与外部资本市场比较分析
2012年第6期中旬刊(总第483期)时代金融Times FinanceNO.06,2012(CumulativetyNO.483)内部资本市场与外部资本市场比较分析涂小艳(大冶有色金属集团控股有限公司,湖北黄石435005)【摘要】内部资本市场与外部资本市场都是企业集团资金筹集和投放的市场。
企业集团的资本配置过程需要经过内、外部两个资本市场。
目前大部分企业对内部资本市场与外部资本市场认识不够深入,对两个市场的功效产生错误的理解。
因此,对内部资本市场和外部市场进行比较研究有很重要的意义,不仅仅使得企业了解内外部资本市场的区别更了解他们之间的关系,有利于企业合理安排筹资,促进发展。
【关键词】内部资本市场外部资本市场比较分析内部资本市场与外部资本市场都是企业集团资金筹集和投放的市场。
企业集团的资本配置过程需要经过内、外部两个资本市场:首先,社会资本通过外部资本市场(包括信贷市场和证券市场)把资本配置给各种不同形态的企业;其次,企业通过内部资本市场把资本配置到各个分部或子公司,并通过它们把资本配置给不同的投资项目。
通过外部资本市场获得融资增加了企业可用资源的绝对规模,而通过内部资本市场把有现金流节余的分部的资源分配给有资金需求的其他分部,或将低收益分部的资源分配给高收益分部,不仅可以提高资本配置效率,还能降低外部融资约束。
然而,目前大部分企业对内部资本市场与外部资本市场认识不够深入,对两个市场的功效产生错误的理解。
因此,对内部资本市场和外部市场进行比较研究有很重要的意义,不仅仅使得企业了解内外部资本市场的区别更了解他们之间的关系,有利于企业合理安排筹资,促进发展。
一、内外部资本市场概念界定外部资本市场由一些金融中介机构组成,主要包括商业银行、投资银行、证券公司、养老基金、保险公司等。
它们一般从事贷款、股票、债券、基金或其他资本工具的交易活动,但不从事生产活动,也不进行实物商品和服务的交易。
金融中介机构从投资者或存款者那里筹集资金,然后通过信贷市场和证券市场把资金转移给企业、政府或个人以获取债权或股权,这些债权或股权可以长期持有,也可以通过证券市场进行交易。
我国中小企业融资约束与内部资本市场构建
稳定和持续增长等方面具有 十分重要的 意义 。 国内外经 验表 明, 现代市 场经济 中的企业仅仅依靠 自身 的积 累来获得企
o tr a c p tl r e . h n S Esc n tu t n e a a i lma k t i Si o tn o c o s g t o n a n rh p b e i l n fi en l a i n a ma k t W e M o s c tr l p t r e, t mp r t h o e r h it r e s i , ef xb e a d r i n c a ’ a t i J pt l
e tr ie r u n eprs g o p,i plm e tng srt g c lin nd e tr rs cu tr m e n i tae i ala ce a n e ie l se .Co p mpa e i bi n e rs s rd w t h g e tr ie ,SM Es i gl n ba k ad p ’sn e a d c w r
中小 企 业 的 繁 荣 对 扩 大 就 业 、 动 启 民问 投 资 、 化 经 济 结 构 、 进 国 民经 济 优 促
内部 资本 市 场 是 外 部 资 本 市 场 的 一种 替
所 谓 内部 资本市场 , 就是 由拥有多
个 经 营单 位 的企 业 集 团 总 部 和各 成 员 企
代 和补充 , 能有效 弥补外部 资本 市场融 资的不足 , 缓解 企业所受 的融 资约束 的 压力。我 国 目前对于 中小企业如何构建 内部 资本市场来解决融资问题研究 的较 少。因此 , 笔者 将主要从 内部资本市 场
内部资本市场存在的作用分析
内部资本市场存在的作⽤分析2019-08-23摘要:近年来,内部资本市场使得⼤批集团公司出现。
国内学者普遍认为内部资本市场是控股股东掏空上市公司的⼯具,是⼀种利益输送途径。
本⽂认为内部资本市场和外部资本市场都是资⾦配置的⼯具。
内部资本市场有其积极作⽤也有其约束,如何发挥其资⾦配置的功能才是关键。
关键词:内部资本市场 资⾦配置 效率近年来,经济环境急剧变化,央企集团并购重组,组建内部资本市场;民营企业涌现⼤批“系族企业”构造内部资本市场。
同时内部资本市场成为国内外⾦融经济学家研究的热点。
我国学者关于内部资本市场的研究刚刚起步,⽬前主要涉及企业集团内部资本市场资源的配置效率,⽽且⼤都认为控股股东主导的内部资本市场是控股股东掏空上市公司的⼯具,是⼀种利益输送途径。
(李增泉、王志伟、孙铮,2004;郑国坚、魏明海,2005等)。
本⽂认为内部资本市场有其存在的必然性,同时内部资本市场推动了发展中国家资本市场的发展具有⼀定的积极作⽤,但同时也有其不完善的⼀⾯。
1 内部资本市场的形成Alchian(1969)和Williamson(1975)把企业内部围绕资⾦展开的竞争性活动称为内部资本市场。
杨棉之等(2010)认为内部资本市场的资源配置是指以集团总部为核⼼,将资源在各个分部之间进⾏分配。
单纯研究控股股东与单⼀上市公司之间关系的⾏为并不能严格称为内部资本市场⾏为。
曾雪云(2011)认为凡是资⾦在企业或组织内部的流转和分配活动都应当纳⼊内部资本市场的研究范畴。
本⽂认为内部资本市场以减轻企业内部组织成本、提⾼效率为⽬的,在企业内部引⼊市场,以市场竞争模式代替⼀部分计划指令进⾏资源配置。
根据新制度经济学的经典理论,企业和市场都是配置资源的⼯具。
企业通过契约形成委托关系构造稳定的权利义务关系,以计划指令这个“看得见的⼿”指导⽇常经济活动,从⽽减少外部⾼昂的交易成本,实现超额利润。
市场则是“看不见。
的⼿”通过竞争形成交易价格引导资源配置到帕累托最优状态。
融资约束、现金持有与过度投资
结果如下:
1. FCFi,t与Overinve
的回归系数为0.048,
且通过5%的显著性检验,结果证明了现金持有
与过度投资密切关系。
2. 企业规模为融资约束测度的模型(3)回归结果
显示,只有规模较大的那组
FCFi,t
三、研究设计
2.超额现金持有与过度投资的估计 (1)过度投资的估计
企业 成长 机会 控制
期末经营净 现金流量额
期末总资产 的自然对数
资产回报 率
三、研究设计
2.超额现金持有与过度投资的估计 (1)超额现金持有估计
常见计算自由现金流的公式:
自由现金流=EBIT(1-T)+折旧和摊销-营运资本增加-资 本支出
五. 结论
以下四种情况易导致过度投资的发生
1. 融资约束企业持有更多的现金,而且现金持有与内部现金流显著相 关,内部市场的过度发达使得企业缺乏外部市场的是监督,当企业超 额持有现金时,最容易导致过度投资的发生。
2. 从终极控制人性质上来看,地方保护主义使得地方所属企业融资缺 乏约束,也最容易导致过度投资的发生
如果说企业通过构建集团公司难以理清企业面临的融资约束问题, 则企业集团内部的关联交易可以看作是通过构建内部市场来缓解融资约 束的一种度量。
二、制度背景与理论分析
综上所述:
我国到底应该如何选取权衡约束的标准呢?
公司规模、是否为集团公司、终极控权人规性质、金融市场发达 程度、内部市场发达程度等是否影响融资约束呢?
3.中央和民营所属企业的现金持有与现金流之间存 在显著关系,但央企是受到是政策性约束而不是 融资约束,民营企业则不仅受到融资约束还受到 地方保护主义的双重预算软约束
企业内部资本市场融资相关问题及建议
企业内部资本市场融资相关问题及建议贾杰摘要: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崛起,企业的发展规模和发展速度得到了前所未有的提升,企业的资本需求也呈现不断增长的趋势,因此企业应当不断拓宽融资渠道、创新融资方式、降低融资成本,为企业的顺利发展提供良好的资金保障。
企业的内部资本市场具有其独特的优势,当企业的外部融资渠道受阻时,可在内部资本市场进行融资,从而实现资本的合理使用及资源的有效配置。
鉴于此,文章分析了企业内部资本市场融资的作用,研究了企业内部资本市场融资存在的问题及其优化策略,希望能为企业融资活动的顺利开展提供理论方面的支持。
关键词:资本市场;内部融资;资金监管;多元化经营;股权结构企业内部资本市场融资能够实现资本向高收益领域的流动,最终实现资金的合理流动和有效配置。
与外部融资相比较,内部资本市场融资有其独特的优势,但是相对于发达国家而言,我国的内部资本市场还不完善,对企业融资活动的开展造成了较大的阻碍。
因此,有必要对企业内部资本市场融资相关问题进行研究,从而有效提升企业的资本运行效率。
一、企业内部资本市场融资的作用(一)起到融资作用企业通过特定的途径和方法,充分发挥内部资本市场的作用,就能达到融资的效果和目的。
企业内部资本市场融资建立在公司结构多元化、部门多元化及经营多元化形的基础之上,同外部融资相比,具有更高的效率和更低的成本。
大型企业往往拥有一些子公司或分公司,为了促进子公司或分公司的成长,有效提升各子公司、分公司的竞争力,企业可以通过内部资本市场融资的方式把资本要素配置到效益最高的单元中,最终实现资本利用效率的最大化。
(二)优化资源配置企业的最终价值等于企业内部各个部门和分支机构的价值总和,因此企业在对各种资源进行调配的过程中应当全面衡量不同部门的资金使用效率,把资源投入到效率最好、收益最高的经营活动中,从而实现企业经济效益的最大化。
例如,当某部门的经营效益较差时,企业可对其资源进行重新配置,这就是内部资本市场融资的一种表现形式。
企业集团化运作与融资约束_基于静态和动态视角的分析_黎来芳
企业集团化运作与融资约束)))基于静态和动态视角的分析黎来芳,黄磊,李焰(中国人民大学商学院,北京100872)摘要:本文利用中国上市公司1997-2006年的数据,从静态和动态两个视角对企业集团化运作与融资约束的关系进行实证分析。
研究发现:从静态视角,实施了集团化运作的上市公司所受融资约束显著较低;从动态视角,上市公司所受的融资约束在集团化运作过程中逐年下降。
这表明,在中国当前的制度背景下,企业实施集团化运作能够有效缓解融资约束。
关键词:集团化运作;融资约束;内部资本市场中图分类号:F270.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2-9753(2009)04-0098-09G roup-Form i n g Op era tion and F inancia l C on stra ints:An Ana lysis fro mSta tic and Dynam ic P erspectivesLI Lai-f ang,HUANG Le,i LI Yan(Business School,Ren m i n Uni ver sity o f China,B eiji ng100872,Ch i na)Abstr ac t:Th i s paper analyzes the relati on be t w een businesses.group-for m i ng o perati on and fi nanc ial co nstra i nts fro m sta tic and dyna m i c vie wpoi nts w ith Chi nese li sted co mpanies.data of1997-2006.W e get research resu lts as follo ws: sta tica ll y,fi nancia l co nstra i nts faced by li sted co m panies w it h gro up-for m ing opera ti on are si gn ifican tly l o wer than those w it hout gro up-for m i ng ope ratio n;dyna m i ca lly,fi nanc ial constra i nts faced by li sted co m panies decrease year by year i n t he process of group-f or m ing operati on.These results revea l t hat under the i nsti tutio na l backgro und of Ch i na, group-f or m i ng operati on can re l ax fi nancia l constra i nts of bus i nesses.K ey word s:group-for m i ng opera ti on;fi nancial constra i nts;i nternal capita lm arkets一、引言现代融资理论假设,企业能够按照与内部资金相同的成本为所有净现值为正的投资项目筹集充足资金。
集团内部资本市场、产权性质与上市公司融资约束——基于中国上市公司的实证研究
s a t) t i s 问题 。国外 研 究 表 明集 团 内 部 资本 市 场 的 rn
存 在 能够有 效 地 缓 解 企 业 面 临 的融 资 约 束 。 我 ¨
国上市 公 司中绝 大 部分 都 受企业 集 团的控 制 。从上
、
理 论 分 析 与 研 究 假 设
国外 不少 研究证 明集 团内部 资本 市场 能够 缓解 上 市公 司融 资约束 。H si t 1通 过采 用 经典 的融 oh e a.
融资 约束将 能 够得 到适 度缓 解 ,集 团 内部资 本 市 场
将成 为我 国欠发 达 的外 部 资本市 场 的重要 补充 。
业 集 团 中利 用 紧密 的银 企关 系而 构 建 的内部 资本市
场 。 Si … hn和 P r 研 究 表 明韩 国 的集 团控 制公 司面 ak
然而 近年来 我 国资本 市场上 出现 了不 少诸 如 三
收 稿 日期 :2 0 0 9一o 9—3 O
作 者 简 介 : 良 勇 (9 9一) 万 17 ,男 , 师 , 士 ,主要 从 事 公 司 财 务 与 公 司治 理 研 究 。 讲 博
市 场 、产 权 性 质 与 上 市 公 司融 资 约 束 集
解 企 业 的融 资 约 束 。 然 而 ,我 国 的 企 业 集 团 及 上
市 公 司具有 特殊 的制度 环境 与 治 理结 构 ,进 而可 能 影 响 内部资本 市场 的功 能 实现 。
资者 、 界 乃 至政 府 监 管 机 构 的 普 遍 质 疑 。刘 峰 学 等 、李增 泉 等及宋 小 保 等 的研 究 表 明上 市公 司 与 其 控股 股东 之 间 存 在 大 量 的 “ 益 输 送 ( u nl g ” 利 T n e n ) i
万科集团内部资本市场资源配置及价值创造效应
万科集团内部资本市场资源配置及价值创造效应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中小企业通过并购、重组,形成大量的大型集团公司,现有的大型集团公司中普遍存在着内部资本市场。
内部资本市场作为一种内部资源,能够起到缓解融资约束、提升资金使用效率、降低融资成本等作用,从而为企业创造价值。
但是现有的研究表明,内部资本市场资源配置并不总能创造价值。
在许多大型集团公司内,内部资本市场资源配置效率低下,价值创造效应不够显著,甚至还存在着毁损企业价值的现象。
本文先对有关内部资本市场资源配置及价值创造效应的理论基础进行了阐
述和分析。
其次,在现有文献的基础上总结出了内部资本市场资源得以有效配置的基础条件,并对其价值创造进行理论分析。
然后,通过对万科集团的内部资本市场资源配置的研究,发现万科集团在其发展过程中满足了内部资本市场资源得以有效配置的基础条件,分析了其内部资本市场资源在资源配置过程中起到的作用。
接着,从提升集团整体价值和创造超额价值两个层面诠释了万科集团内部资本市场资源配置价值创造效应;并与同行业企业进行对比,证明万科集团的内部资本
市场资源配置的价值创造效应远优于其他企业。
最后,对万科集团内部资本市场资源配置价值创造过程进行分析,总结出了
万科集团内部资本市场资源配置影响其价值创造效应的主要原因,为我国大型集团公司更加有效地进行资源配置、创造超额价值提出了相应的建议。
企业集团内部资本市场与融资约束
创造 内部 资本 市场的能力是企业集 团十分显著 的特征 。内部资本市场为企业 集 团将 资金 配置 到最有 效的地 方提供 了方便 ,有 助于克服交易 主体 之间在产权保护 和契 约执行等过程 中的困难 ,降低 交易 成本 。企业 集团在
配 置内部 资源 ,放松融资约束方 面有着不可替代 的作用 。研 究单个公 司的内部 资本市场 不能很 好地 反映 内部 资
中图分类号 :F80 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 7 3 ( 06 9—06 0 0 0— 6 6 2 0 )0 0 0— 6
一多个经营单位 时 ,各经 营单位 之间为了争夺资源展开竞争 ,特别是不 同的经 营单 位拥有不 同的 投资机会 时 ,总部为追求公司整体利益 的最大化 ,需要将资 金集中起来进行重新配 置。这种资 金再分配使 得企
严格的法律监督机制 和投 资者保护机制下 ,内部 资本市场就可能成为 大股东侵 占巾小股 东利益的工具 和途径 。
经过二十几年 的发展 ,通过 并购 、重组等手段 ,中 国企业集 团已经具 备了一定 的规模 ,已经成 为 国民经济 中的重要力量 。随着企业集 团在 中国的迅速 发展 ,集团总部与其独立经 营的成员企业 之间 的资本 配置 活动也 日 益引起各界关注 。 近年来 ,中 国的一些 民营企业 建立一系列 的关联上 市公 司系 ,如 “ 德隆 系” 复星系 ” 青 、“ 、“ 鸟系” 等。企业 集 团要通过各种 方式在上市成员 企业 之间 、在上市成员企业 和非上市成员企 业之 间进行 内部 资 本配置。这些集团 内部资本 配置行为 ,通常是 由集 团的控 制人 ( 总部 )来调度 的 ,其 目标是追求 整个集 团利益 的最大化 。企业集 团的控 股股东有能力去剥 削或侵 占其成员企业 的少 数股东的利益 。处在一 个投 资者保 护法 律 不健全的转型经济 阶段 ,中国企 业集团还普遍存 在着资金短缺 。在获取外部 资本市 场融 资的过程 中,还 存在着
浅析企业集团内部资本市场有效性的影响因素
( 二) 企业预算没有得到很好 的约束 , 使内部资本市场的活
动 空 间 很 小 .
在我 国的这些企业集团中内部资本市场的重要性就更加的 突 出了, 企业集 团的形成可 以通过对 资产管理体制进行改革 , 或 者 是企业集 团化改造 。我国的企业大大小小数不胜数 , 在这些 企业 中有 的发展很好, 有的在前进中消失, 起主要作用 的就是企 业集 团内本 资本市场 的有效性。 二、 企业内部资本市场 的有效性 企业是否可 以利用 内部资本市场对企业的资本进行有效地 配置, 这是我们研究 的问题, 发达国家 的企业对于企业 内部资本 市场的有效性在理论和实际中都收到了成 效, 对于发展 中的我 们来说想要对企业集 团的内部资本市场进 行有 效地利用 , 就要
来进 行项 目融资约束的缓解。 企业 的内部资金如果有较高 的分 配率可以减轻资源的限制。
( 二) 企业关于 内部资本市场的无效论研究 ( 以上的统计是对公司的名称中含有“ 集 团” 二字的上市公司
进行的统计 。 )
发达 国家对于有关企业经营失败 的原因进行 了分析 , 他们 认为多元化企业经营失败或者解体 的原因是企业 内部资本市场
O 0 O 1 0 2 0 3 0 4 0 5 0 6 0 7 0 8 0 9
9 2
9
9 3
2 6
9 4
5 2
9 5
6 3
9 6
Hale Waihona Puke 9 7 9 8 9 9
1 2 2 1 6 O l 7 8 l 9 3 2 0 2 2 l 0 2 0 6 2 o 4 2 l 8 2 2 0 2 2 9 2 3 8 2 5 9 2 6 4
较低的效率。 之所 以会形成企业内部资本市场低效率的原因主
企业集团投资效率研究
企业集团投资效率研究摘要:随着经济发展,企业集团在社会经济体系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本文从不同角度对企业集团投资效率进行了分析,并总结了我国对此问题的研究现状,指出了我国学界未来的研究方向和空间。
关键词:企业集团;集团成员企业;市场价值随着经济发展,企业集团在社会经济体系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相对于独立企业,企业集团普遍启用了内部资本市场在各成员企业间进行资源分配(Walker,2006)。
然而,企业集团对内部资本市场的启用是否带来了投资效率的提升,以及对公司价值的影响,现有的文献各执己见,远未给出一致结论。
一、企业集团的定义关于企业集团的定义,理论界并未给出一致界定。
不同学者从各自分析角度给出了不同定义。
经济学视野中的企业集团被定义为一系列公司通过股权金字塔或交叉持股而形成的一种联合体(Khanna,2000;Claessen,and Fan,2002)。
中国注册会计师教材从会计主体的角度认为,企业集团是由母公司和其全部子公司构成的。
子公司是被母公司控制的企业。
母公司和子公司可以是企业,也可以是主体,如非企业形式的,但形成会计主体的其他组织,如基金等。
国家工商局59号文件《企业集团登记管理暂行规定》(1998)第3-5条规定,企业集团是指以资本为主要联结纽带的母子公司为主体,以集团章程为共同行为规范的母公司、子公司、参股公司及其他成员企业或机构共同组成的具有一定规模的企业法人联合体。
企业集团不具有企业法人资格。
事业单位法人、社会团体法人也可以成为企业集团成员。
母公司应当是依法登记注册,取得企业法人资格的控股企业。
子公司应当是母公司对其拥有全部股权或者控股权的企业法人;企业集团的其他成员应当是母公司对其参股或者与母子公司形成生产经营、协作联系的其他企业法人、事业单位法人或者社会团体法人。
企业集团应当具备下列条件:(1)企业集团的母公司注册资本在5000万元人民币以上,并至少拥有5家子公司;(2)母公司和其子公司的注册资本综合在1亿元人民币以上;(3)集团成员单位均具有法人资格。
【论文】我国企业融资约束问题研究:原因及应对策略
摘要在企业的投融资过程中,企业和投资者之间存在的信息不对称会产生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等委托代理问题。
因此将不对称信息引入资本市场,利用委托代理理论,能对企业的投融资行为进行解释:企业的投融资方式的选择,就是各个利益相关者为了自身的利益最大化而对剩余索取权和控制权等利益分配及利益冲突的博弈过程。
在企业成长的过程中,由于各个阶段的融资能力和资金需求有不同的特点,存在着融资约束,金融缺口等问题。
而信息不对称造成的道德风险行为使得银行对企业的信贷配给非常谨慎,从而导致对企业成长的融资约束,其严重制约了企业的发展壮大。
本文通过对融资约束理论的分析,针对各种特定信息不对称问题提出了一些措施和建议,以增加企业内部缓解融资约束的能力,适应企业投融资行为的管理。
全文分为四个部分:首先,对融资约束理论进行了阐述。
其次,分析了融资约束问题的成因,主要有:融资方式、信用环境、金融服务水平、融资监管和立法滞后等原因所致。
再次,提出了缓解融资约束力的应对策略。
最后,对本文进行了总结和对有待进一步研究的问题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资本市场,信息不对称,企业,融资AbstractThis paper discusses the theory of financing constraint and its development process and conducts the model analysis for it .It points out that asymmetric information and contract between the enterprise and investor will lead to the principal-agent problems such as adverse selection and moral hazard during the process of investment and financing. Consequently, the investment of enterprise is a gaming process among interest individuals for their benefit allocation.During the growth process of enterprise, financing constraints or financing gap exist due to the different characteristics of financing capacity and funds demand at various stages. But banks are very cautious in credit, because of moral hazard behavior and selection which is caused by asymmetric information, which results in the financing constraints of enterprise growth and serious constraints the development of the enterprise. This paper is based on the theory of financing constraint and asymmetric information for a variety of specific issues. It puts forward some measures to ease the financing constraint and to meet the investment behavior of enterprise. The full text divides into four parts: The first part makes the outline to the financing constraint. The second part elaborated the financing constraint origin. The third part proposed that mitigation method of financing constraint. The fourth part made a conclusion of the whole essay and discussed the further study on the issue.Key words: capital market, asymmetric information, enterprise, financing目录第一章 融资约束问题概述 (1)1.1非对称信息的相关概念 (1)1.1.1对称信息与非对称信息 (1)1.1.2完全信息与不完全信息 (1)1.2融资约束的含义 (2)1.3融资约束的危害 (2)第二章 我国企业融资约束问题的成因分析 (4)2.1融资方式方面的约束成因 (4)2.1.1股权融资的代理成本 (4)2.1.2债务融资的代理成本 (4)2.2信用环境方面的约束成因 (5)2.2.1政府信用挤出民间信用 (5)2.2.2大企业信用挤出中小企业信用 (5)2.2.3特定行业信用挤出其他工业信用 (6)2.3金融市场方面的约束成因 (7)2.3.1资本市场不完善,反向引导投资者行为 (7)2.3.2融资体制改革引发股权融资热潮 (7)2.4融资监管方面的约束成因 (8)2.5立法滞后方面的约束成因 (8)第三章 解决融资约束问题的应对策略 (9)3.1合理选择融资方式,降低代理成本 (9)3.1.1运用债权融资,降低代理成本 (9)3.1.2利用私募股权融资,增加对股东的约束力 (10)3.2建立投资者抵押担保机制,提高融资企业声誉 (11)3.3加强政府法律和监管机制的建设 (12)3.3.1加强政府法律机制建设 (12)3.3.2加强政府监管机制建设 (13)第四章 总结 (14)参 考 文 献 (15)致 谢 (16)声 明 (17)第一章 融资约束问题概述1.1 非对称信息的相关概念1.1.1 对称信息与非对称信息按照信息经济学的解释,对称信息是指在某种相互对应的经济关系中,经济主体双方都掌握着对方所具备的信息度量,即经济主体双方都了解对方所具备的知识和所处的经济环境。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Finance金融视线 2012年12月111集团内部资本市场对缓解融资约束的有效性分析天津财经大学 鲁慧君摘 要:在我国特殊的经济背景下,融资约束是企业普遍存在的问题。
本文通过对内部资本市场在缓解融资约束问题上有效性与无效性的比较,发现内部资本市场在一定程度上可以缓解融资约束,但存在着功能的部分异化,并且其缓解效果受到集团产业战略、所有权安排、管理层代理问题等诸多因素的影响。
最后在分析影响因素的基础上,提出促进内部资本市场在缓解融资约束方面发挥积极作用的政策建议。
关键词:企业集团 内部资本市场 融资约束 有效性中图分类号:F27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800(2012)12(c)-111-02目前,我国经济正处于转轨时期,企业的成长环境和金融体制的不完善,使得我国企业融资约束问题相比于西方国家显得尤为突出和急迫。
外部融资约束是阻止企业为渴望的投资项目获取外部资金的最大阻力(银莉等,2010),促使企业进行融资手段创新,通过直接或间接迂回的链条最终达到融资的目的(李焰等,2007)。
组建企业集团形成内部资本市场成为目前众多企业解决融资约束的首选方案。
本文所指内部资本市场(Internal Capital Market ,ICM),是指企业集团总部在子公司之间进行资本配置的机制,它规避了外部资本市场中的信息不对称和融资约束等弊端,部分补充、替代了外部资本市场。
同时,其又因缺少外部监督和双重代理等问题,不可避免的给企业融资带来负面影响。
基于企业集团的内部资本市场对缓解企业融资约束是否有效?如何充分发挥内部资本市场的积极作用并遏制其消极影响?本文将对此问题进行分析。
1 内部资本市场对缓解融资约束有效与无效的比较由于我国经济处于特殊的转轨时期,集团公司往往利用政策漏洞和特殊股权结构安排,通过设计迂回、曲折的融资途径,利用杠杆效应成倍地放大融资能力,实现实际控制人的扩张需求。
但这种过于注重资本运作、并购扩张的集团化经营模式是否一定能带来积极的经济后果?目前研究对此褒贬不一。
1.1 有效论融资约束的开创性研究始于FHP(1988)的投资现金流敏感性模型分析,发现融资约束程度与企业投资的内部现金流敏感性具有很强的相关性。
李焰等(2007)从信息传递角度,说明集团化有利于降低信息不对称而使企业更易于获取外部资金。
邵军、刘志远(2006)用理论模型证明集团内部资本市场具有放松融资约束的功能。
银莉(2010)的实证研究结果也证实具有基本金融功能的内部资本市场的有效存在能替代和弥补外部资本市场的失效。
邵军、刘志远(2007)通过鸿仪系的案例研究,指出内部资本市场的效率是从系族企业整体来看的资本配置的整体效率,当最终控制人真正基于内部资本市场效率原则配置内部资本时,才可以达到缓解融资约束的目的。
另外,叶康涛等(2011)也认为在外部资本市场不够发达或实行专业化产业战略时,内部资本市场能缓解融资约束,可较好地替代外部资本市场。
周业安(2003)、陆军荣(2005)、蒋艳霞(2009)等通过研究,同样认为内部资本市场的存在是有效性。
1.2 无效论尽管上述研究肯定了内部资本市场缓解融资约束的功能,但是利用内部资本市场的企业集团却频频出现不利消息,财务风险加大、利益输送、大股东资金转移等问题层出不穷。
国内不少研究证明:我国企业集团内部资本市场部分具有机会主义特征,即大股东通过内部资本市场掠夺上市公司利益,导致其他投资者利益遭受损失(万良勇、魏明海,2006)。
李焰(2007)通过案例研究,发现企业集团在缓解融资约束的同时也带来了财务杠杆上升、经营业绩下滑和财务风险增大的负面后果。
邵军和刘志远通过对鸿仪系内部资本市场效率的估算,认为该集团在配置内部资本时,最终控制人的“战略需要”优先于效率原则,导致内部资本配置是无效率的。
杨锦之(2006)分析内部资本市场运作的主要路径后,发现内部资本市场部分地被异化为进行利益输送的渠道。
银莉等的实证研究结果也证实了上述结论,并认为两权发生偏离时此现象更为严重。
叶康涛、曾雪云(2011)的研究也从侧面证实了上述研究结论。
同时,有研究表明,内部资本市场的经济后果会呈现出不确定性,当企业的环境或者制度发生改变时,其效果也随之改变。
例如,卢建新(2007)通过构造多分部企业内部跨期资本配置模型,认为内部资本市场的效率可能高于、低于或等于两个单分部企业组合的效率,其效率高低主要取决于管理激励程度和超额生产力的大小。
综上,集团内部资本市场在一定程度上可以缓解融资约束,但存在着功能的部分异化,其经济后果在不同因素的作用下,会表现出不同的促进效果。
2 融资约束的影响因素分析融资约束问题的产生,主要是由于存在外部融资交易成本和潜在风险,公司投资机会、内部现金流状况与外部融资环境三者共同决定了企业面临的资金约束程度。
通过以上分析,并结合我国特殊的制度背景,本文从以下方面简略分析融资约束的影响因素。
2.1 企业规模与集团产业战略企业规模直接影响内部资本市场功能的发挥。
与企业边界类似,适度的内部资本市场规模,有利于内部资本市场效率的发挥,缓解企业的融资约束。
集团产业战略通过影响组织结构对内部资本市场的价值创造产生决定性影响,可用企业集团不同经营业务的行业相关度和跨越度来描述。
采用多元化经营战略的公司,由于经营业务高度不相关,内部信息非不对称程度高,内部项目决策接近外部市场,同时存在严重Finance金融视线1122012年12月 的“交叉补贴”、寻租行为和经理人的高代理成本等问题,导致企业不能实现有效的资源配置和价值创造,不利于缓解企业的融资约束。
当多元化企业降低行业跨度、提高行业相关度,向专业化产业战略逼近或转换时,总部高管投资判断的准确性和有效性提高,可达到缓解融资约束的目标。
基于以上分析可以得出,采取专业化经营战略、具有与企业经营目标相适应的内部资本市场规模的企业符合“有效论”条件,可以充分发挥缓解融资约束的功能。
2.2 所有权安排公司的所有权结构影响控股股东对公司的资金占用,该因素可以细分为股权结构集中度、控制权的配置方式及产权性质三个方面。
控股股东的所有权比例越高,控股股东获取控制权私人收益的能力越高,影响公司融资方式选择的能力也越强。
但总体上股权结构集中度与融资约束强度呈现出先上升后下降的非线性关系。
其他大股东的存在,增加了控股股东获取私人收益的成本,对控股股东资金占用行为具有抑制作用。
控股股东的产权性质可以分为公有产权和私有产权,在我国,具体表现为国有企业与民营企业。
由于我国特殊的制度背景,该因素主要受政府干预的影响,政策导向型企业的融资约束会显著低于非政策导向型企业。
综上所述,分散的股权结构,建立其他大股东在持股比例上抑制控股股东资金占用行为的机制,拥有符合国家支持的产业政策的企业集团,其内部资本市场是有效的。
2.3 管理层代理问题与内部信息结构两权分离的存在使得企业集团内部存在双层代理问题:股东与CEO 之间、CEO 与分部经理之间。
总部CEO 和部门经理的自利行为可能会损害股东的利益、扭曲资本预算。
同样,内部信息结构包括CEO 与部门之间的信息结构和两个部门之间的信息结构。
由于CEO 和部门间信息的不对称,使得内部资本市场缓解融资约束的功能下降。
但若部门间信息是相关的,CEO 可以通过部门间的相关信息降低信息不对称带来的低效率,提高内部资本市场的有效性。
因此,通过管理层激励降低双层代理问题引起的低效率,提高部门间信息的相关性,均有助于提高内部资本市场的有效性,缓解企业的融资约束。
2.4 外部资本市场发达程度目前我国外部资本市场仍不完善,国家财政、国有企业、国有银行、资本市场和居民之间存在着严重的信息不对称和融资摩擦,对国有企业的隐形补贴和对民营企业的金融抑制等问题普遍存在。
金融抑制和金融补贴虽然保障了国企获得大量的社会资源,但国有企业与国有银行的双重预算软约束积聚了大量金融风险,对国有企业的金融补贴并不能长期维持下去。
因此,不发达的外部资本市场在短期内可以提高内部资本市场在缓解融资约束功能上的有效性。
2.5 外部制度因素政府干预和法规因素是主要的外部制度因素。
当企业处于内部治理和外部法律环境弱化的非有效治理环境中,集团内部资金再配置可能有违效率原则。
目前我国企业上市采用额度控制,导致大量国企剥离上市,致使上市公司起初就承担了为国有企业融资的使命,集团内部资金转移成为必然。
这不仅影响了资源配置效率,而且导致融资约束缺陷。
因此,当企业内部拥有高效的内部治理、外部处于完善的外部法律环境时,内部资本市场是有效的,可以缓解企业的融资约束。
3 结论与政策建议综上所述,内部资本市场在一定程度上可以缓解融资约束,并且其效果受到集团产业战略、管理层代理问题等诸多因素的影响。
结合上述影响因素的分析并针对我国具体情况,为促进企业集团内部资本市场更好地发挥缓解融资约束的积极作用,本文提出如下政策建议。
3.1 鼓励以核心竞争力为主导的专业化经营专业化经营可以降低融资约束,提高内部资本市场效率。
企业应尽量关注相对集中的业务组合,防止单纯规模扩张导致的核心竞争力缺失,尽量规避内部资本市场的消极经济后果。
3.2 加强对最终控制人的决策治理内部资本市场治理的目标是使利益相关者的利益最大化。
我国目前应该把内部资本市场治理重点转向对最终控制人的决策治理上,建立最终控制人责任追究机制,强化外部监督,不断优化治理结构,使最终控制人真正基于内部资本市场效率的原则配置内部资本。
3.3 管理层激励与关联方信息分类汇总披露管理层激励以股权激励、薪酬激励和资本激励等措施将公司管理者与股东的利益联系起来,形成利益共同体,降低管理者利用寻租行为等错误配置资源的动机。
其中股票期权在激励方式中居于重要位置,股票期权适用于那些成长性高、增长潜力大的公司。
为了防止控股股东的利益输送,可以对各种类型的关联方交易建立统一的汇总披露制度,综合反映关联方交易的数量、金额、前后期比较等内容,有助于增强信息的透明度和可比性,减少不正当的资金转移。
3.4 健全法律体系和契约制度,建立网络治理结构,加强风险控制企业集团的透明度差,其内部资本市场具有复杂性和隐秘性。
在“自利”动机的驱使下,挑战法律和社会契约的事件时有发生。
建立基于法律体系和社会契约的网络治理,有利于优化市场资源配置、减小交易和生产成本,在本质上优于基于权威的层级治理和基于价格机制的市场治理,达到控制风险的目的。
3.5 进行适度的金融深化金融抑制虽然能在短期内保障国有企业获取大量的社会资源,但不能长期维持下去,金融抑制的正向促进作用具有历史阶段性。
因此,我们要根据我国的历史阶段和经济运行总体态势,适度松动金融抑制、采取金融深化政策。
另外,积极促进企业集团整体上市、鼓励企业集团融资模式创新,以规范、可监控的方式合理发展外部资本市场等,也有利于促进内部资本市场缓解融资约束功能的发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