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物理校本课程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一物理校本课程

第一节初、高中物理学习的差异及其对策同学们初中毕业升入高中学习,普遍感到物理难学,教师也感到难教,究其原因主要是由于初高中物理课程要求存在着差异和学生学习方法的差异。处理好这些差异,顺利实现初、高中物理课程学习的衔接,学好高中物理的一个重要方面。

一、差异产生原因的分析

(一)课程要求的差异

1.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的差异

初中物理课程中大多数多问题都重在定性分析,即使进行定量计算,也是相对比较简单的比例关系的运用;高中物理课程,大部分问题不单是作定性分析,而且要求进行大量的,甚至相对复杂的定量计算。例如初中物理只要知道弹簧的形变越大,弹力就越大;而高中物理要求知道F=kx并且要求能够用这个公式进行分析和计算。

2.知识的呈现的形象思维与抽象思维的差异

初中物理课程的呈现基本上是以形象思维为基础,大多数问题是以生动的自然现象和直观的实验为依据,让学生通过形象思维获得知识;而高中物理课程的知识的呈现,多数以抽象思维为基础。问题研究的实验不再是以直观直接得结论,而需要在实验基础上,加以抽象、归纳,才能得结论。例如初中物理只要求知道速度是描述物体运动

快慢的物理量给的公式为s=vt而高中物理要求区分平均速度、瞬时速

度、平均速率、瞬时速率。

3.初中课程的问题多是单因素的归因的逻辑关系;高中课程的问题的归因则是多因素的复杂逻辑关系,且是以递进式、归纳式的逻辑关系为主。分析问题时还需较多使用假设、判断的推理逻辑手段。例如右图求斜面上的物体受到的摩擦力的大小和方向,就必须通过假设、分析、判断和推理才能完成。

4.初中物理问题的解决,对运用数学工具的要求不高,主要使用算术、代数方法;高中物理问题的解决,使用数学工具提高到了需大量使用代数、函数、三角函数、图像、向量(即矢量)运算、极值等方法的综合应用上。例如利用v-t图象来求物体运动的加速度和位移。又如如何理解a-F图象斜率的物理意义。

(二)学生学习方法的差异

1.初中物理的学习,同学们习惯于教师的(知识)传授。在学习中,对知识点的理解停留在“简单问题”的“简单理解”上;高中物理的学习则要求学生独立地在老师的指导下获取知识。要求学生要能(把课本作为工具)形成“自主学习”习惯,更要求学生在学习中学会多层次、多角度的逻辑分析,学会寻找知识点的“连续性”关系。

2.初中物理知识的简单性,决定了学生在学习中较多运用记忆方法掌握知识,对理解、分析方法使用的程度要求不高;高中物理知识的复杂性,决定了学生在学习中需要以理解、分析、归纳为主的方法来进行学习。同时,还需“形成物理学思想”,寻找物理课学习的门路。

3.高中物理习题的求解,要求学生在数学工具使用上学会用数学语言表示物理问题,学会数学工具的灵活运用,实现大量定量分析的自如化。

二、克服差异的学习对策

1.关注新旧知识同化,顺利实现升级学习的过度

同学们进入高中学习,无论是教材理解方面、思维活动方面、研究物理的方法方面、完成作业应用的手段方面等,与初中阶段相比,存在着明显的梯度。仔细捉摸高中课程所研究的问题跟初中课程曾研究过的相关问题,在语言、研究方法、思维特点等方面存在的差异,明确新旧知识间的联系与差别,通过课前预习和课堂学习,在老师的帮助下把旧知识同化新知识,顺利地达到知识的迁移,减少高中物理学习的困难。

2.注重思维能力的培养,早入高中物理学习的门道

针对高中课程的知识呈现多以抽象思维为基础的特点,在学习中,应注意自己的抽象思维能力培养,快速形成抽象思维习惯,形成分析、判断、归纳、总结的抽象思维能力,能够早入高中课程学习的门道。例如:高一年级的“匀变速直线运动”对加速度概念的确定,要分析此运动现象的特点(轨迹是直线,速度均匀变化),寻找速度变化量,寻找速度变化有快慢的规律,归纳出a=Δv/t的物理意义。然后再总结“a”的定义的要素,充分理解“a”的意义。实现从现象→特点→规律→“知识点”的抽象概括。

3.重视物理实验的研究,培养物理研究能力

高中物理课程的演示实验,是培养学生研究能力的最重要的手段。要能够从演示实验的观察中,学会研究,尤其要学会对有形的物理现象进行抽象思维,并能归纳结论,形成研究习惯,培养研究能力。如“牛顿第二定律”的演示实验,在课堂演示中,要充当研究者,从实验→读取数据→绘制图形→寻找物理量的数学关系→得出公式的程序实施过程中,把研

究的任务交给自己,老师只是“引路人”,让自己来完成研究,得出结果。从研究中产生兴趣,形成研究习惯,训练研究能力。

4.认真做习题上好习题课,促进分析问题的能力的提高

高中学生,尤其是刚进高一的学生,不会做题目的现象较为突出。认真做习题积极思考,上好习题课是分析问题能力提高的关键。在习题课中应该着重听思路、听方法。要懂得做题的思维过程是─—寻找问题现象、分析问题特点、归纳已知条件、确定所用知识、建立解题模型(方程或图形等)、完成具体运算。要明白解题的根据是什么?怎样联想?如何推算?要知道什么是归纳和演绎?如何进行判断等分析方法,要形成良好的解题习惯,以实现学生分析问题能力的提高。

5.利用好教材工具,加强教材阅读训练,提高自学能力

充分利用好教材,加强阅读训练,学会阅读,阅读教材时注意去寻找每章每节的知识点,注意寻找定律的成立条件、要素、结果等内容,加强对知识的理解。大力提倡同学们对课本阅读过程中进行理解、有创见的,会灵活运用的现象。及时纠正死记硬背的现象,学会读书,从而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

关注以上几点,可以减少学习物理的厌倦、畏难情绪,增强学习物理的信心和积极性,提高学习兴趣,达到克服差异的目的。

第二节转变思维方式学好高中物理许多同学反映高一的物理怎么这样难,上课能听懂,作业却不会做,同初中的物理

完全不同。在学习过程根据中学生的思维特点,掌握学习物理的方法,就能较快适应高

中物理的学习。

在整个中学阶段,学生的思维能力迅速发展,其抽象逻辑思维处于优势地位。因此,中学物理学习应遵循思维发展的规律,着力培养思维能力,掌握研究物理的思维方法。

一.建立合理的物理模型和理想化过程——科学抽象法。

合理的物理模型和理想化过程是抽象思维的产物,是研究物理规律的一种行之有效

的方法。比如,研究物体的运动,首先要确定物体的位置。物体都具有大小形状,运动

的物体,各点的位置变化一般是各不相同的,所以要详细描述物体的位置及其变化,并

不容易。但在一定条件下,把物体抽象为质点,忽略物体的大小形状,问题就简单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