寨卡病毒2016汇总

合集下载

寨卡病病毒

寨卡病病毒

治疗
• 寨卡病毒病通常症状较轻,不需要做出特别处理,以对症治疗为主, 酌情服用解热镇痛药。
• 在排除登革热之前避免使用阿司匹林等非甾体类抗炎药物治疗。 • 高热不退患者可服用解热镇痛药,如对乙酰基酚,成人用法为250500mg/次、每日3-4次,儿童用法为10-15mg/kg/次,可间隔4-6小时1 次,24小时内不超过4次。 • 伴有关节痛患者可使用布洛芬,成人用法为200-400mg/次,4-6小时1 次,儿童5-10mg/kg/次,每日3次。 • 伴有结膜炎时可使用重组人干扰素α滴眼液,1-2滴/次,每日4次。
病原学
• 寨卡病毒为黄病毒科黄病毒属,为单股正链RNA病毒,直径 40-70nm,有包膜,包含10794个核苷酸,编码3419个氨基酸 ,根据基因型别分为非洲型和亚洲型,本次巴西流行的为亚
洲型。
• 寨卡病毒的抵抗力不详,但黄病毒属的病毒一般不耐酸、不 耐热。60℃30分钟可灭活,70%乙醇、1%次氯酸钠、脂溶剂 、过氧乙酸等消毒剂及紫外线照射均可灭活。
历史疫情
• • • 第一次较大规模暴发为2007年,发生在密克罗尼西亚的雅浦岛,3岁以上居民 约70%被感染。 2013年-2014年,法属波利尼西亚发生寨卡病毒暴发流行,约报告1万例病例。 此后,寨卡病毒在非洲和亚洲以外的多个国家流行。 2014年2月智利复活节岛出现寨卡病毒感染病例。
• • • •
• 患者发病第一周内,应当实施有效的防蚊隔离措施。 • 对感染寨卡病毒的孕妇,建议每3-4周监测胎儿生长发育情况。
防控
• 目前尚无疫苗进行预防;
• 最佳预防方式是防止蚊虫叮咬;
• 建议准备妊娠及妊娠期女性谨慎前往寨卡病 毒流行地区。
寨卡病毒病网络报告
根据国家卫生计生委关于印发寨卡病毒病防控

寨卡病毒病的防控详解

寨卡病毒病的防控详解
急性传染病,主要通过埃及伊蚊叮咬传播。临床特征主要为 发热、皮疹、关节痛或结膜炎,极少引起死亡。
属黄病毒科,黄病毒属 单股正链RNA病毒 直径20nm 有包膜 包含10794个核苷酸 编码3419个氨基酸
根据基因型别分为 非洲型 亚洲型 本次美洲流行的为亚洲型
寨卡病毒主要特性
寨卡病毒病防控方案 (第一版)
寨卡原本是非洲乌干达南部一片丛林的名字
2016年1月29日在乌干达拍摄的寨卡森林。新华/法新
1947年在乌干达Zika森林的恒河猴血清中分离 1948年在同地区的非洲伊蚊中分离 1952年在乌干达和坦桑尼亚发现人感染 1964年尼日利亚首次发现人感染寨卡感染病例,随后传播至东南亚
埃及伊蚊主要分布于海南省、广东省雷州半岛以及云南省的西双版纳州、德宏州、 临沧市等地区;白纹伊蚊则广泛分布于我国河北、山西、陕西以南广大区域。
临床表现


潜伏期:目前尚不清楚,有限资料提示可能为3-12天。 传染期:患者的传染期尚不清楚,有研究表明患者早期产生病毒血症,并具 备传染性。大多为隐性感染,约20%出现临床症状,且症状较轻。
诊 断
(一)诊断依据。 根据流行病学史、临床表现和相关实验室检查综合判断。 (二)病例定义。 1.疑似病例:符合流行病学史且有相应临床表现。 (1)流行病学史:发病前14天内在寨卡病毒感染病例报告或流行地区旅行 或居住。 (2)临床表现:难以用其他原因解释的发热、皮疹、关节痛或结膜炎等。 2.临床诊断病例:疑似病例且寨卡病毒IgM抗体检测阳性。
寨卡病毒的抵抗力不详。
黄病毒属的病毒一般不耐酸、不耐热。 (60℃30分钟可灭活,70%乙醇、1%次氯酸钠、脂溶剂、 过氧乙酸等消毒剂及紫外线照射均可灭活。)

寨卡病毒病试题答案(医博士)

寨卡病毒病试题答案(医博士)

医博士2016年寨卡病毒病答案寨卡病毒病(一)ABAED• 1.寨卡病毒病的主要传播途径是(20)答案不确定o A、伊蚊叮咬o B、母婴传播o C、血源传播o D、性传播o E、空气传播• 2.寨卡病毒病的高危易感人群是(20)答案不确定o A、人群普遍高危易感o B、孕妇o C、儿童o D、老人o E、婴儿• 3.黄病毒的灭活时间是(20)答案不确定o A、60℃30分钟o B、50℃30分钟o C、60℃20分钟o D、30℃30分钟o E、60℃100分钟• 4.寨卡病毒的形态(20)答案不确定o A、杆形o B、梭形o C、蝌蚪形o D、椭圆形o E、球形• 5.关于寨卡病毒病传染源的描述错误的是(20)答案不确定o A、主要传染源是患者、隐性感染者o B、ZIKV感染的非人灵长类动物也是主要的传染源o C、可能传染源是啮齿类动物o D、主要传染源是啮齿类动物o E、病毒血症≤10天寨卡病毒病(二)ADBEC• 1.以下关于寨卡病毒病临床表现的说法错误的是(20)答案不确定o A、约80%的人为显性感染o B、仅有20%的人出现临床症状o C、一般持续2-7天后自愈o D、重症与死亡病例罕见o E、孕妇感染后可能会导致新生儿小头畸形• 2.寨卡病毒病的潜伏期为多少天(20)答案不确定o A、3-7天o B、3-9天o C、7-12天o D、3-12天o E、14天• 3.以下关于寨卡病毒病的治疗描述错误的是(20)答案不确定o A、寨卡病毒病通常相对温和,不需要做出特别处理,以对症治疗为主o B、在登革热被排除之前尽量给予阿司匹林等非甾体类抗炎药物治疗o C、高热不退患者可服用解热镇痛药o D、发病第一周内,实施有效的防蚊隔离措施o E、对感染寨卡病毒的孕妇,建议每3-4周监测胎儿生长发育情况• 4.寨卡病毒病主要与登革热和()进行鉴别诊断(20)答案不确定o A、结核病o B、鼠疫o C、霍乱o D、中东呼吸综合征o E、基孔肯雅热• 5.寨卡病毒预防时,如果从寨卡流行区归来,多长时间内避免献血(20)答案不确定o A、2天o B、3天o C、4周o D、5周o E、6周血源性传染病职业暴露与防护CAABA• 1.发生职业暴露要服用预防用药疗程是(20)答案不确定o A、14天o B、7天o C、28天o D、30天o E、60天• 2.关于血源性传染病正确的是(20)答案不确定o A、只通过血液体液传播o B、可通过呼吸道传播o C、可以经过完整皮肤传播o D、不能通过粘膜传播o E、传播能力很强• 3.血源性传染病的标准防护包括(20)答案不确定o A、外科口罩、乳胶手套、隔离服o B、N95口罩、乳胶手套、防水隔离服o C、N95口罩、薄膜手套、防水隔离服o D、N95口罩、薄膜手套、橡胶隔离服o E、以上均不对• 4.针刺损伤传播HIV的可能性(20)答案不确定o A、3%o B、0.3%o C、1%o D、5%o E、10%• 5.发生HIV职业暴露要在多长时间内服药(20)答案不确定o A、2小时,最好不超过24小时o B、12小时内o C、8小时内o D、6小时内o E、4小时内呼吸道传染病院感防控BAACA• 1.病原微生物对化学消毒剂的抵抗力分几级(20)答案不确定o A、5o B、7o C、4o D、3o E、2• 2.常用化学消毒剂的消毒水平分几级(20)答案不确定o A、3o B、4o C、5o D、6o E、以上均不对• 3.医务人员日常工作时应该采取那种防护措施(20)答案不确定o A、标准防护o B、不用防护o C、额外防护o D、需要穿医用防护服o E、需带N95口罩• 4.普遍性防护原则是(20)答案不确定o A、有呼吸道症状时要防护o B、有血源性传染病患者时防护o C、视所有病人,均为具潜在感染性的病人o D、在病房工作时防护o E、在门诊工作时防护• 5.人工免疫包括(20)答案不确定o A、人工主动免疫和人工被动免疫o B、急性感染病原后的免疫o C、慢性感染病原后的免疫o D、天然的免疫o E、母体遗传的免疫。

寨卡病毒病防控态势简报-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寨卡病毒病防控态势简报-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寨卡病毒病疫情防控态势简报Situational Report on Zika Virus Disease Prevention and Control(第6期)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2016年2月23日(第6期)一、疫情概况(一)我国内地疫情浙江省卫计委2月23日通报,在对该省首例寨卡病毒病患者同团旅游人员健康监测中,新发现两例输入性寨卡病毒感染确诊病例。

两病例为父子关系,义乌市人。

父,38岁;子,8岁,同赴寨卡病毒病流行地区斐济、萨摩亚旅行,旅行期间有蚊虫叮咬史。

目前,两患者均在接受隔离治疗,体温正常,病情已明显好转。

(二)国际疫情WHO更新态势简报(2月19日):上周全球新增2个寨卡病毒流行地区,即阿鲁巴和博内尔,均位于美洲。

2007年以来,全球共有48个国家或地区有寨卡病毒流行的证据,其中2015年以来,报告寨卡病毒病本地传播病例的国家或地区36个;有间接证据表明存在本地传播的国家或地区6个;近期未报告病例、但曾经证实寨卡病毒传播的国家或地区5个;以及出现本地病例、但尚无蚊媒传播疫情的国家或地区1个(详见附表1和图1)。

图1 2007-2016年全球寨卡病毒流行国家或地区分布(数据来源WHO)截至2016年2月11日,美洲共有28个国家或地区发生了本地传播疫情。

据巴西卫生部估计(鉴于疫情规模,巴西已不再统计寨卡病毒病病例数),自疫情暴发以来,巴西寨卡病毒病发病数在497593例至1482701例之间。

2015年10月至2016年2月6日,哥伦比亚累计报告寨卡病毒病病例31555例,其中确诊病例1504例。

2015年10月至2016年1月31日,非洲佛得角共报告7259例寨卡病毒病疑似病例。

二、相关调查研究进展(一)小头畸形WHO(2 月19 日):2015年11月-2016年2月13日,巴西报告小头畸形和/或中枢神经系统畸形疑似病例5280例,其中死亡108例。

完成了1345例的复核,确诊为小头畸形的421例,其中41例有寨卡病毒感染证据(9.7%)。

寨卡病毒-人兽健康新威胁

寨卡病毒-人兽健康新威胁

寨卡病毒-人兽健康新威胁
廖承红;兰坚强;张磊;韩谦
【期刊名称】《中国兽医杂志》
【年(卷),期】2016(0)4
【摘要】2015年12月1日,世界卫生组织(WHO)、泛美卫生组织(PAHO)发布关于Zika病毒的全球警告。

迄今为止,寨卡病毒由非洲传出,在南美洲、中美洲和加勒比等地区迅速传播,在中国也出现输入性病例。

截至2016年2月19日,世界卫生组织已证实36个国家有确诊病例,其中28个国家在拉丁美洲。

【总页数】3页(P74-76)
【作者】廖承红;兰坚强;张磊;韩谦
【作者单位】海南大学农学院热带兽医学与媒介生物学实验室,海南海口570228;海南大学农学院热带兽医学与媒介生物学实验室,海南海口570228;海南大学农学院热带兽医学与媒介生物学实验室,海南海口570228;海南大学农学院热带兽医学与媒介生物学实验室,海南海口570228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373.3
【相关文献】
1.新现病毒--人类健康的新威胁 [J], 王嘉;庄坚;李康生
2.全球工业化后人兽共患病对人类健康的威胁 [J], 黄丰;严延生;邓艳琴
3.动物源人兽共患病对人类的威胁及对策 [J], 郑振平;叶树华;王冬雪;马艳霞;邳明

4.再现人兽大战《兽血沸腾》燃点网游新玩法 [J], 凶兽
5.野生动物和禽畜的新现传染病对人类健康和生物多样性的威胁 [J], 方顺丽;伦照荣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世界上最严重的十大疫情

世界上最严重的十大疫情

世界上最严重的十大疫情疫情并非今天的新生事物,而是在人类进步的历程中自始至终伴随着人类的发展,每次人类抗击疫情都是一次痛苦的经历,同样也给人类留下了宝贵的抗疫经验。

更重要的是人类要学会怎样从疫情中走出来,花最小的代价,保护人的生命的安全。

一、黑死病:公元1346-1353年黑死病是由鼠疫杆菌引发的,靠染病的啮齿类动物身上的跳蚤传播,不过如今这种病菌可能已经灭绝了。

遇难者的尸体被埋在大型墓葬中。

黑死病改变了欧洲历史的进程。

死的人太多了,劳动力成了稀缺货,工人的收入更丰厚了,欧洲的农奴体制也走到了终点。

研究表明,活下来的工人们更容易获取肉类和高品质的面包。

缺乏廉价劳动力可能也促进了技术创新。

二、美洲瘟疫:16世纪美洲瘟疫是被欧洲探险家带到美洲的一大堆“欧洲病”,包括天花在内的这些传染病导致了印加文明和阿兹特克文明的瓦解。

有些专家估计,西半球大约90%的原住民都被疾病杀死了。

1519年,埃尔南·科尔蒂斯率领的西班牙部队仗着疫情攻下了阿兹特克的首都特诺奇提兰。

另外一只由法兰西斯克·皮泽洛率领的西班牙军队在1532年征服了印加人。

西班牙人占领了两个帝国的土地。

后者的军队饱受疾病的蹂躏,无力抵抗西班牙人的侵略。

当英国、法国、葡萄牙和荷兰人开始在西半球探索,在疾病的助纣为虐下,原住民群体的抵抗力量被大大削弱了。

三、马赛大瘟疫:1720年-1723年历史记录显示,马赛大瘟疫是从一艘名叫“大圣安托万”的船只靠港法国马赛后开始的,船上的货物来自地中海东部。

虽然这艘船被隔离了,但鼠疫仍传入了城市,可能是通过跳蚤传播的。

瘟疫传播势如破竹,在接下来的3年中,多达10万人命丧马赛及其周边地区。

据估计,马赛人口可能因此减少了30%。

四、流感大流行:1889-1890年在现代工业时期,新型交通渠道使得流感病毒更容易掀起灾难。

在短短几个月的时间内,流感传遍全球,夺去了100万人的生命。

只用了5个星期时间,这场大流行就抵达了死亡率的顶峰。

近年来比较好的传染病处理案例

近年来比较好的传染病处理案例

近年来比较好的传染病处理案例近年来,全球发生了许多传染病爆发事件,但也有许多成功的传染病处理案例。

下面列举了十个比较好的传染病处理案例。

1. 埃博拉疫情应对(2014年-2016年)埃博拉病毒疫情在西非多国蔓延,造成了数千人的死亡,但国际社会迅速采取行动。

世界卫生组织(WHO)和其他组织提供了紧急援助和资源,帮助受影响国家加强了病毒的检测和隔离措施,最终成功控制了疫情。

2. 寨卡病毒疫情应对(2015年-至今)寨卡病毒在南美洲和加勒比地区爆发,世界卫生组织迅速组织了国际合作,加强了病毒的监测和研究,提供了预防和治疗的指导。

同时,各国政府也采取了控制蚊虫传播的措施,如清除繁殖场所和使用防蚊喷雾等方法,有效控制了疫情的传播。

3. 中东呼吸综合征(MERS)疫情应对(2012年-至今)中东呼吸综合征是一种由冠状病毒引起的传染病,最早在沙特阿拉伯爆发。

沙特政府采取了积极的措施,如加强病毒监测和隔离措施,提供教育和宣传,加强医疗体系建设等,有效控制了疫情的传播。

4. 高致病性禽流感(H5N1)疫情应对(2003年-至今)高致病性禽流感病毒在全球范围内传播,造成了人畜的严重疾病和死亡。

各国政府采取了紧急措施,如扑杀感染禽畜、隔离患者、提供疫苗等,有效控制了疫情的蔓延。

5. 新型冠状病毒疫情应对(2019年-至今)新型冠状病毒在全球范围内传播,导致了COVID-19大流行。

各国政府和国际组织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如封锁城市、实施社交隔离、加强病毒检测和隔离措施等,努力控制疫情的传播。

同时,科学家也积极研发疫苗和药物,以期提供有效的预防和治疗手段。

6. 非洲猪瘟疫情应对(2014年-至今)非洲猪瘟病毒在亚洲和欧洲多个国家爆发,造成了大量猪只的死亡和经济损失。

各国政府采取了紧急措施,如扑杀感染猪只、封锁疫区、加强边境检疫等,有效控制了疫情的蔓延。

7. 沙门氏菌疫情应对(2008年)沙门氏菌在美国爆发,导致了数百人的感染和数人的死亡。

zika 寨卡病毒介绍

zika 寨卡病毒介绍

name:Zika Virus(ZIKV)structure:The virion is approximately 40 nm in diameterwith surface projections that measure roughly 5-10 nm.Nucleocapsid is 25-30 nm in diameter surrounded by a host-membrane derived lipid bilayer.EnvelopedIcosahedralContains envelope proteins E and MTarget organism: humans, developing childrenMode of infection: Mosquito, Sexual, Pregnancy and Blood transfusionSymptoms of Zika Virus:These symptoms are mild and usually last for 2-7 days.HeadacheFeverSkin rashes (exanthema)Pink eyeConjunctivitisMuscle and joint painMalaiseSymptoms for babies:Microcephaly along with an intellectual disability, poor motor function, poor speech, abnormal facial features, seizures, dwarfismThe life cycle of ZIKV:similar to other known flaviviruses.Briefly, the E proteins are involved in the attachment of the virus to receptors on the host membrane. Subsequently, the virus gets internalised via endocytosis. The viral RNA is then released into the cytoplasm following fusion of the viral and host membranes. The ssRNA is then translated, and the resulting polyprotein further gets cleaved into various structural and non-structural proteins (C, prM, E and NS proteins) .Replication takes place on the ER surface. Transcription and replication of the dsDNA result in the formation of new viral mRNA and ssRNA, respectively. Following viral assembly at the ER, the virion budding utilises the host ESCRT (endosomal sorting complexes required for transport) machinery to transport to the Golgi apparatus. The prM protein is cleaved, and the virion is rendered mature. Finally, the mature virus exits the cell via exocytosisPrevention and Control of Zika Virus:Avoid travel to areas with an active infestation.Travelers should take the basic precautions to protect themselves from mosquito bites. During outbreaks, health authorities may advise that spraying of insecticides be carried out. Reducing mosquito populations and avoiding bites, which occur mainly during the day. Eliminating and controlling Aedes aegypti mosquito breeding sites reduces the chances that Zika will be transmitted.Actions taken when there is an outbreak:isolation no medial treatments since Zika virus (ZIKV) infection is usually mild and self-limited. There are no specific treatment options for Zika virus infection.For babies,sadly no treatment,suffer for the whole lifethe vaccine is still developing As of March 2016, 18 companies and institutions internationally were developing vaccines against Zika but a vaccine was unlikely to be widely available forabout ten years. In June 2016 the FDA granted the first approval for a human clinical trial for a Zika vaccine. (也就是说今年才开始被关注,疫苗才开始进⾏行研究)Conclusion:Considering the global emergence and pathogenic nature of ZIKV, further studies are needed to identify the underlying mechanisms and mode of action of this virus. This will help identify antiviral targets and devise therapies, to fight this globally expanding menace.。

寨卡病毒

寨卡病毒

感染病例,欧洲、亚洲、大洋洲也有输入病例 报告。截至目前,我国大陆地区尚未发现病例。 寨卡病毒病主要通过伊蚊叮咬传播,人感染后 症状多为轻微发热、红疹,极少出现重症或死 亡。近期有研究结果提示,孕妇感染后可能导 致新生儿小头畸形或死亡。该病主要预防措施 为防范蚊虫叮咬。
三、临床表现
寨卡病毒病的潜伏期目前尚不清楚,现有资料
(一)传染源和传播媒介
患者、隐性感染者和感染寨卡病毒的非人灵长类动 物是该病的可能传染源。 埃及伊蚊为寨卡病毒主要传播媒介,白纹伊蚊、非 洲伊蚊、黄头伊蚊等多种伊蚊属蚊虫也可能传播该 病毒。
二、流行病学特征
(一).传染源和传播媒介
根据监测,我国有与传播寨卡病毒有关的伊蚊种类 主要为埃及伊蚊和白纹伊蚊,其中埃及伊蚊主要分 布于海南省、广东省雷州半岛以及云南省的西双版 纳州、德宏州、临沧市等地区;白纹伊蚊则广泛分 布于我国河北、山西、陕西以南广大区域。
显示为 3-12 天。人感染寨卡病毒后,仅 20% 出现症状,且症状较轻,主要表现为发热(多 为中低度发热)、皮疹(多为斑丘疹),并可 伴有非化脓性结膜炎、肌肉和关节痛、全身乏 力以及头痛,少数患者可出现腹痛、恶心、腹 泻、粘膜溃疡、皮肤瘙痒等。症状持续 2-7 天 缓解,预后良好,重症与死亡病例罕见。
六、治疗
患者发病第一周内,应当实施有效的防蚊隔离
措施。对感染寨卡病毒的孕妇,建议每 3-4 周 监测胎儿生长发育情况。
七、预防
目前尚无疫苗进行预防,最佳预防方式是防止
蚊虫叮咬。建议准备妊娠及妊娠期女性谨慎前 往寨卡病毒流行地区。

首发病例标本均应送至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实 验室进行复核检测。
五、诊断和鉴别诊断
各县(区)内出现首例病例,暂按照突发公共卫

塞卡病毒来了,你知道多少

塞卡病毒来了,你知道多少

塞卡病毒来了,你知道多少作者:来源:《健康必读》2016年第03期近期,一种名为寨卡的病毒肆虐巴西等南美诸国,并持续蔓延,目前,我国已出现了3例输入性病例。

2月9日,国家卫生计生委9日通报,我国确诊一例输入性寨卡病毒感染病例。

据通报,这例患者,男性,34岁,江西省赣州市赣县人,为广东省东莞市某公司工作人员,发病前有委内瑞拉旅行史。

患者于1月28日在委内瑞拉出现发热伴头晕、头痛症状,曾在当地医院接受门诊治疗,后于2月2日从委内瑞拉出发,途经我国香港特区、广东省深圳市,于5日抵达江西省赣州市赣县,6日收入赣县人民医院感染性疾病科接受隔离治疗。

9日,国家卫计委组织的专家组根据患者流行病学史、临床表现和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对患者标本复核检测结果,确诊该病例为我国首例输入性寨卡病毒感染病例。

什么是寨卡病毒?它会造成哪些危害?在地球村时代,我国又该如何防控?请听相关专家怎么说。

小头症患儿显著增加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病毒病所研究员李德新介绍,此次疫情期间,巴西小头症患儿显著增加。

“小头症是婴儿头部出现非正常变小的一种罕见病,是胎儿在子宫内大脑发育异常造成的。

孩子出生时头部异常小,造成智障、发育迟缓和癫痫发作等终身损伤。

”自2015年上半年至今,巴西小头症患儿达到3800名,而往年同期则不超过200名。

更重要的是,科研人员在患儿的大脑及孕妇的羊水中发现了寨卡病毒。

李德新表示,寨卡病毒通过伊蚊叮咬传播,多年来仅在非洲和东南亚地区发现过人间病例,2007年太平洋雅浦岛发生了有数万人感染的寨卡病毒疫情。

2013年,法属波利尼西亚出现大规模寨卡病毒疫情,感染了该地大约11%的人口。

“患者表现为轻微症状,如发烧、皮疹、关节疼痛和结膜炎等,症状通常不到1周即可消失。

然而,如果孕妇感染,胎儿将受到影响,导致新生儿小头症甚至死亡。

”截至目前,24个出现寨卡病毒疫情的国家中有22个在美洲。

上海市公共卫生临床中心卢洪洲教授介绍,寨卡来自乌干达语“Zika”,意思是“杂草”。

寨卡病毒病怎么防治?国家卫计委出台诊疗指南

寨卡病毒病怎么防治?国家卫计委出台诊疗指南

寨卡病毒病怎么防治?国家卫计委出台诊疗指南
佚名
【期刊名称】《口岸卫生控制》
【年(卷),期】2016(21)1
【摘要】2016年2月3日消息,寨卡病毒近来引起全世界的关注。

截至今年1月,至少在非洲、亚洲、美洲的45个国家有寨卡病毒传播的证据。

为做好国内可能出现的寨卡病毒病医疗救治准备工作,国家卫生计生委3日公布了《寨卡病毒病诊疗方案(2016年第1版)》。

诊疗方案指出,带病毒的伊蚊叮咬是寨卡病毒病最主要的传播途径。

传播媒介主要为埃及伊蚊,白纹伊蚊、非洲伊蚊和黄头伊蚊也可能传播该病毒。

【总页数】1页(P40-40)
【关键词】黄头伊蚊;诊疗方案;非洲伊蚊;埃及伊蚊;蚊叮咬;宫内感染;母婴传播;白纹伊蚊;孕妇感染;化脓性结膜炎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726.815
【相关文献】
1.寨卡病毒病诊疗方案(2016年第1版) [J],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2.寨卡病毒病的诊疗和疫苗研究进展 [J], 黄荣;杨健
3.寨卡病毒病诊疗方案(2016年第1版)(节选) [J],
4.寨卡病毒病中西医结合诊疗专家共识 [J], 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传染病专业委员

5.从4例输入性寨卡病毒病的诊疗探讨其中医病因病机与治则 [J], 张伟;蒋荣猛;王融冰;李鑫;马成杰;李兴旺;刘清泉;姜良铎;陈志海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寨卡病毒病(Zika_virus_disease)诊疗方案(2016版)解读228

寨卡病毒病(Zika_virus_disease)诊疗方案(2016版)解读228

流行病学 • 传染源 患者、隐性感染者和寨卡病毒感染的非人灵长类动物是可能的传染源 • 传播途径 最主要的途径:伊蚊叮咬。
• 传播媒介主要为埃及伊蚊,白纹伊蚊、非洲伊蚊和黄头伊蚊也可传播该病毒。 母婴传播,包括宫内感染和分娩时感染。 罕见血源传播和性传播。 • 人群易感性 普遍易感。 曾感染过寨卡病毒的人可能对再次感染具有免疫力。
• 2、女性,10岁;主诉头痛、发热,发病第5天就诊体温 38.2℃,黄疸。血中发现大量疟原虫,血色素9g/dl;凝血 时间正常。尿中无蛋白。6周后康复。
截至目前为止,中国 已确诊了2例输入性 寨卡病毒感染病例
病例1
• 患者男性,34岁,江西省赣州市赣县人,为东莞市某公司工作人 员,发病前有委内瑞拉旅行史(疫区)。患者于2016年1月28日 在委内瑞拉出现发热伴头晕、头痛症状,曾在当地医院接受门诊 治疗,后于2月2日从委内瑞拉出发,途经香港、深圳,于2月5日 抵达赣州市赣县,6日收入赣县人民医院感染性疾病科接受隔离治 疗,经过省市县三级医疗机构专家精心会诊治疗,全部临床症状 均消失,经血清、尿液、唾液检测,结果阴性,经诊疗专家组综 合评估后于2月14日痊愈出院
寨卡病毒病
Zika病毒最早于1947年从乌干达的寨卡丛林中的猕猴中分离。1952年确认人类感染;1954年首例病 例报告,并分离到病毒。 4年后东南亚散发。2007年第一次在雅浦岛爆发流行。截至2016年1月, 在非洲、亚洲、美洲和一些太平洋岛屿至少45个国家有寨卡病毒传播的证据。以巴西疫情最为严重。
节痛、肌肉痛。 • 常有颜面红晕、结膜充血和全身性淋巴结肿大等体征。 • 半数病人皮肤有斑丘疹或白色玫瑰样皮疹,尤其儿童常见。 • 50%病人有肝脏肿大,10%有脾脏肿大。 • 重症病人偶见心肌炎、胰腺炎和肝炎,部分病人还可出现严重的眼痛、结膜水肿、充血和肌肉酸

五指山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开展爱国卫生运动防控寨卡病毒病的通知-五府办〔2016〕36号

五指山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开展爱国卫生运动防控寨卡病毒病的通知-五府办〔2016〕36号

五指山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开展爱国卫生运动防控寨卡病毒病的通知正文:----------------------------------------------------------------------------------------------------------------------------------------------------五指山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开展爱国卫生运动防控寨卡病毒病的通知五府办〔2016〕36号各乡、镇人民政府,市政府直属各单位、市畅好农场:近期国外寨卡病毒流行肆虐,我国也已出现两例输入性寨卡病毒确诊病例。

寨卡病毒主要通过伊蚊叮咬传播,目前我省气温逐渐回升,为伊蚊繁殖提供了温床,因此防控寨卡病毒病刻不容缓,按照《关于加强寨卡病毒病防控工作的通知》(琼卫办疾控发〔2016〕4号)和2月15日全省防控寨卡病毒病电视电话会议的要求,各乡镇、各单位、市畅好农场要广泛动员开展以灭蚊和环境整治为主的爱国卫生运动,消灭病毒传播媒介,全力打好防控寨卡病毒病攻坚战,现将有关工作通知如下:一、提高认识,高度重视寨卡病毒可能会造成神经和自身免疫系统并发症,部分感染寨卡病毒的孕妇分娩小头畸形儿,小部分婴儿出现关节挛缩,周围和中枢神经系统受累。

为确保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各单位要提高认识,高度重视,研究订制防控工作预案,尽快部署开展以灭蚊和环境整治为主的爱国卫生运动。

二、全民动员,开展整治对楼顶、阳台、破旧空置房、锁门无人居住房、小夹巷、闲置用地和各类地下沟渠(下水道、排污沟、房前屋后阴沟、各类管道)等开展全面的卫生整治行动,做到无卫生死角、无蓄水积留、无暴露垃圾。

组织群众开展环境卫生大清理、大扫除,清除卫生死角、杂草,填平洼地积水、死水塘,翻盆倒灌,清洗水缸,清除垃圾和废弃饭盒、废旧轮胎等一切容易积水的物品,同时,各单位还要对辖区加强巡查,对蚊虫较多的地点及一切水体要进行消杀,对于无法清除的积水可以喷洒灭蚊药水或使用缓释剂进行防制,消灭伊蚊幼虫孳生地(各单位可到市爱卫办领取灭蚊药水),有条件的单位可安装灭蚊灯。

什么是寨卡病毒?

什么是寨卡病毒?

什么是寨卡病毒?
寨卡(zika)病毒病是由寨卡病毒引起的。

寨卡(zika)病毒是一种蚊媒病毒,所致疾病寨卡病毒病是一种自限性急性传染病,主要通过埃及伊蚊叮咬传播。

寨卡病毒1947年首次在乌干达恒河猴中发现,1952年,在乌干达和坦桑尼亚的人体中分离到该病毒。

寨卡病毒病主要在全球热带及亚热带地区流行,此后多个国家有散发病例报道。

2007年,首次在西太平洋国家密克罗尼西亚的雅普岛发生寨卡病毒疫情暴发。

2016年1月,巴西寨卡病毒病疫情暴发。

我国于2016年2月9日在江西省发现首例输入性病例。

人们受到感染的伊蚊叮咬之后染上寨卡病毒一一这一蚊虫与传播登革热、基孔肯雅热和黄热病的蚊子类型相同。

寨卡Zika病毒病概况和防控策略

寨卡Zika病毒病概况和防控策略
疾病,重症病例和死亡病例少见 临床症状包括发热、皮疹、关节痛、肌肉痛等 目前尚无疫苗和特异性抗病毒药物
寨卡Zika病毒病概况和防控策略
新生儿小头畸形
巴西卫生部2016年1月27日通报,自2015年第45周以来,共报告 疑似小头畸形4180例,已调查732例,其中270例(37%)确诊中 枢神经系统畸形,6/270(2.2%)寨卡病毒感染阳性
1、病毒呈球状,直径约为40~70nm,核衣壳20面体对称,外层脂质包膜; 2、病 毒通过受体介导的内吞作用进入细胞;3、病毒在细胞质内复制;4、基因组RNA具 有mRNA,复制模板RNA和遗传物质RNA三种作用;5、病毒蛋白由一个单一的多蛋白 前体,经宿主蛋白酶和病毒蛋白酶切而成;6、病毒RNA复制完全在细胞质内进行, 合成全长负链RNA,形成中间体;7、子代病毒在内质网出芽,通过宿主细胞分泌通 路,转运至包膜,成熟释放。
寨卡Zika病毒病概况和防控策略
提纲
概述 流行病学 疫情概况和分布特点 防控策略和措施
防控策略和措施 实验室检测 病例确诊程序
寨卡Zika病毒病概况和防控策略
第一部分 概述
寨卡Zika病毒病概况和防控策略
寨卡病毒病(Zika Virus Disease)
由寨卡病毒引起的急性病毒性传染病 感染者约20%发病,临床症状温和,一般持续2-7天,自限性
寨卡Zika病毒病概况和防控策略
寨卡病毒的发现
寨卡病毒的发现
1947年偶然通过黄热病监测网络在乌干达寨卡丛林的恒河猴中发 现
1948年在同一地区的非洲伊蚊中分离到寨卡病毒 1952年在乌干达和坦桑尼亚发现人感染寨卡病毒 1954年从西非“黄疸”暴发中的病人分离到寨卡病毒 病毒在自然界非人灵长类动物中循环 同属的病毒:登革病毒、乙脑病毒、黄热病毒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寨卡病毒病诊疗方案
(2016年第2版)
寨卡(Zika)病毒病是由寨卡病毒引起的一种自限性急性传染病,主要通过埃及伊蚊叮咬传播。

临床特征主要为皮疹、发热、关节痛或结膜炎,极少引起死亡。

世界卫生组织(WHO)认为,新生儿小头畸形、格林-巴利综合征(吉兰-巴雷综合征)可能与寨卡病毒感染有关。

寨卡病毒病主要在全球热带及亚热带地区流行。

1952年,在乌干达和坦桑尼亚的人体中分离到该病毒。

此后,多个国家有散发病例报道。

2007年,首次在西太平洋国家密克罗尼西亚的雅普岛发生寨卡病毒疫情暴发。

截至2016年3月8日,至少在非洲、亚洲、欧洲、美洲的55个国家有寨卡病毒传播的证据,以巴西疫情最为严重。

我国于2016年2月9日在江西省发现首例输入性病例,截至2016年3月11日共发现输入性病例13例。

一、病原学
寨卡病毒是一种蚊媒病毒,于1947年首次在乌干达恒河猴中发现。

属黄病毒科黄病毒属,为单股正链RNA病毒,直径40-70nm,有包膜,包含10794个核苷酸,编码3419个氨基酸。

根据基因型别分为非洲型和亚洲型,本次美洲流行的为亚洲型。

寨卡病毒的抵抗力不详,但黄病毒属的病毒一般不耐酸、不耐热。

60℃30分钟可灭活,70%乙醇、0.5%次氯酸钠、脂溶剂、过氧乙酸等消毒剂及紫外线照射均可灭活。

二、流行病学特征
(一)传染源。

患者、无症状感染者和感染寨卡病毒的非人灵长类动物是该病的可能传染源。

(二)传播途径。

带病毒的伊蚊叮咬是本病最主要的传播途径。

传播媒介主要为埃及伊蚊,白纹伊蚊、非洲伊蚊和黄头伊蚊也可能传播该病毒。

亦可通过母婴传播(包括宫内感染和分娩时感染)、血源传播和性传播。

病毒血症持续时间一般在10天以内。

在感染者的唾液、尿液、精液中可检测到寨卡病毒RNA,且持续时间可长于病毒血症期。

乳汁中可检测到寨卡病毒核酸,但尚无通过哺乳感染新生儿的报道。

根据监测,我国与传播寨卡病毒有关的伊蚊种类主要为埃及伊蚊和白纹伊蚊,其中埃及伊蚊主要分布于海南省、广东省雷州半岛、云南省的西双版纳州、德宏州、临沧市以及台湾部分地区;白纹伊蚊则广泛分布于我国辽宁、河北、山西、陕西、甘肃、四川、西藏一线及以南广大区域。

(三)人群易感性。

人群普遍易感。

曾感染过寨卡病毒的人可能对再次感染具有免疫力。

三、临床表现
寨卡病毒病的潜伏期一般为3-12天。

人感染寨卡病毒后,仅20%出现症状,且症状较轻,主要表现为皮疹(多为斑丘疹)、发热(多为中低度发热),并可伴有非化脓性结膜炎、肌肉和关节痛、全身乏力以及头痛,少数患者可出现腹痛、恶心、腹泻、黏膜溃疡、皮肤瘙痒等。

症状持续2-7天缓解,预后良好,重症与死亡病例罕见。

婴幼儿感染病例还可出现神经系统、眼部和听力等改变。

孕妇感染寨卡病毒可能导致胎盘功能不全、胎儿宫内发育迟缓、胎死宫内和新生儿小头畸形等。

有与寨卡病毒感染相关的格林-巴利综合征(吉兰-巴雷综合征,Guillain-Barre Syndrome)病例的报道,但二者之间的因果关系尚未确定。

四、实验室检查
(一)一般检查。

血常规:部分病例可有白细胞和血小板减少。

(二)血清学检查。

1.寨卡病毒IgM检测: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免疫荧光法等进行检测。

2.寨卡病毒中和抗体检测:采用空斑减少中和试验
(PRNT)检测血液中和抗体。

应尽量采集急性期和恢复期双份血清开展检测。

寨卡病毒抗体与同为黄病毒属的登革病毒、黄热病毒和西尼罗病毒抗体等有较强的交叉反应,易于产生假阳性,在诊断时应注意鉴别。

(三)病原学检查。

1.病毒核酸检测:采用荧光定量RT-PCR检测血液、尿液、精液、唾液等标本中的寨卡病毒核酸。

2.病毒抗原检测: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寨卡病毒抗原。

3.病毒分离培养:可将标本接种于蚊源细胞(C6/36)或哺乳动物细胞(Vero)等方法进行分离培养,也可使用乳鼠脑内接种进行病毒分离。

五、诊断和鉴别诊断
(一)诊断依据。

根据流行病学史、临床表现和相关实验室检查综合判断。

(二)病例定义。

1.疑似病例:符合流行病学史且有相应临床表现。

(1)流行病学史:发病前14天内在寨卡病毒感染病例报告或流行地区旅行或居住;或者接触过疑似、临床诊断或确诊的寨卡病毒病患者。

(2)临床表现:难以用其他原因解释的发热、皮疹、关节痛或结膜炎等。

2.临床诊断病例:疑似病例且寨卡病毒IgM抗体检测阳性,同时排除登革热、流行性乙型脑炎等其他常见黄病毒感染。

3.确诊病例:疑似病例或临床诊断病例经实验室检测符合下列情形之一者:
(1)寨卡病毒核酸检测阳性。

(2)分离出寨卡病毒。

(3)恢复期血清寨卡病毒中和抗体阳转或者滴度较急性期呈4倍以上升高,同时排除登革热、流行性乙型脑炎等其他常见黄病毒感染。

(三)鉴别诊断。

需要和以下疾病进行鉴别诊断:
1.主要与登革热和基孔肯雅热进行鉴别诊断。

2.其他:与微小病毒、风疹、麻疹、肠道病毒、立克次体病等相鉴别。

六、治疗
(一)一般治疗。

寨卡病毒病通常症状较轻,不需要做出特别处理,以对症治疗为主,加强营养支持。

在排除登革热之前避免使用阿司匹林等非甾体类抗炎药物治疗。

(二)对症治疗。

1.高热不退患者可服用解热镇痛药,如对乙酰氨基酚,成人用法为250-500mg/次、每日3-4次,儿童用法为10-15mg/kg/次,可间隔4-6小时1次,24小时内不超过4次。

儿童应避免使用阿司匹林以防并发Reye综合征。

2.伴有关节痛患者可使用布洛芬,成人用法为200-400mg/次,4-6小时1次,儿童5-10mg/kg/次,每日3次。

3.伴有结膜炎时可使用重组人干扰素α滴眼液,1-2滴/次滴眼,每日4次。

(三)中医药治疗。

本病属中医“瘟疫·疫疹”范畴,可参照“疫疹”辨证论治。

1.邪犯卫表证。

症状:皮疹、发热、恶风寒、咽痛、肌肉骨节疼痛,或见肌肤疹点隐约,或头颈皮肤潮红、目赤多泪。

可见舌尖边红,脉浮数。

治法:清热解表。

基本方药:银花、连翘、荆芥穗、赤芍、青蒿、淡豆豉、黄芩、柴胡。

加减:目赤者,加菊花、夏枯草;肌肤疹点显露者,加升麻、紫草;热甚者,加生石膏、知母。

中成药:可选用清热解表类中成药。

2.邪郁气营证。

症状:发热,口渴,疹点稠密,紫赤成片,头痛,骨节疼痛。

可见舌质红绛,脉数。

治法:清营透邪。

基本方药:生地、赤芍、丹皮、紫草、银花、连翘、白茅根、青蒿、炒栀子、生石决明。

加减:大便秘结者,加生大黄、枳实;热甚者,加生石膏;头疼甚者,加钩藤;关节疼痛重者,加松节、桑枝。

中成药:可选用清营透邪类中成药。

3.气阴两虚证。

症状:热退,神疲,口干,少气,斑疹渐隐,小便黄。

可见舌红、少苔,脉细。

治法:益气养阴。

基本方药:北沙参、麦冬、山药、五味子、天花粉、淡竹叶、白茅根、麦芽。

中成药:可选用益气养阴类中成药。

(四)其他。

对感染寨卡病毒的孕妇,建议定期产检,每3-4周监测胎儿生长发育情况。

七、出院标准
综合评价住院患者病情转归情况以决定出院时间。

建议出院时应符合以下条件:
1.体温正常,临床症状消失。

2.血液核酸连续检测2次阴性(间隔24小时以上);不具备核酸检测条件者,病程不少于10天。

八、预防
目前尚无疫苗进行预防,最佳预防方式是防止蚊虫叮咬。

建议准备妊娠及妊娠期女性谨慎前往寨卡病毒流行地区。

患者及无症状感染者应当实施有效的防蚊隔离措施10天以上,4周内避免献血,2-3个月内如发生性行为应使用安全套。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