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无形资产会计问题的探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我国无形资产会计问题的探讨
四川电大直属学院蓝晓芒
【摘要】“无形资产”这一概念的提出及将它作为企业的一项资产来管理对于我国会计研究领域来说应该是一门新学科。它的产生首先起源于英美经济发达国家。由于我国会计理论研究及会计制度的制定还不够完善,造成了无形资产的确认范围过于狭窄;历史成本法不能反映其真实价值和未来经济效益等弊端和矛盾。随着知识经济的发展,我国对“无形资产会计”这一新生课题的创新与改革思路也提出了不少有益的设想,希望使无形资产能得到更加合理的设计,反映与批露。如我们可以进一步加大无形资产要素范围;采用收益现值法进行计量;对研究开发费用进一步细化处理;加强在报表中的批露等。只要我们认识不足,学习先进,并敢于创新,相信我们对无形资产的管理将迈上一个新的台阶!
【关键词】无形资产现状分析改革设想
无形资产的存在已经有很长的时间了,但是将其概念化提出来并作为企业的一项资产来经营管理的应该说还是一门新学科,但在现代的社会中无形资产在一个企业中往往可以给一个企业代来巨大的经济效益,对一个企业的发展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作为现代企业的管理者如何正确的理解、确定、经营、管理无形资产就显得十分的迫切和重要了。
一、无形资产概述
(一)无形资产及无形资产会计
1.无形资产
我国的《会计具体准则——无形资产》将无形资产定义为:“无实物形态;企业用于生产商品,提供劳务,出租给他人或为了行政管理而拥有的,使用年限超过一年的非货币性资产。”无形资产具有高效性、独占性、不确定性、无实体性、缺乏可比性及可转让性等特征,鉴于此,将无形资产的内涵归纳如下:无形资产,亦称无形固定资产,与有形固定资产对称,指企业中不具备物质实体,而以某种特有权利或技术知识形态等经济资源存在并发挥作用的固定资产,尽管其价值形态缺乏横向比较的可能,但它的存在和应用能使特定企业获取高于一般水平的盈利,在长于一年的不确定的未来期间内为企业的经济利益服务。性质相同的资产,相互间也存在着差异,划清其范围,规定其外延,是开展无形资产管理与核算的先决条件。目前,我国无形资产的外延包括的项目有:专利权、著作权、商标权、专有技术、土地使用权、租赁权、特许权、电子计算机软件、网络和域名、商誉等,除此外,我国企业中还存在一些其他的无形资产,但因其数量少且不常发生,一旦发生可并入相近项目。
2.无形资产会计
无形资产会计有广义和狭义之分。狭义的无形资产会计是指无形资产的会计核算,即运用确认、计价、记录、报告的专门手段,对企业无形资产进行反映与监督,其基本内容为无形资产的确认与计价,入账与摊销,账户设置与账务处理及其报表揭示与分析评价。广义的无形资产不仅包括无形资产的会计核算,还包括无形资产的管理,是无形资产会计核算和无形资产管理的综合,还包括对无形资产的投资决策、占有管理、收益、处理管理及其分析等。本文主要从狭义的无形资产方面进行比较。
二、无形资产会计的产生与发展
(一)无形资产概念的提出
据有关资料,早在亚当·斯密的著作中就有把国民所有的有用能力当作资本的思想;到了卡尔马克思时代,科学技术是生产力的思想更加明确;进入20年代,马歇尔和费沙进一步把知识一般性地归纳为资产,即无形资产。上世纪早期,首先在英美两个经济发达国家开始了无形资产会计核算,而后迅速得到西方国家会计界的广泛承认,从理论到实务,无形资产会计资料越来越丰富。
(二)无形资产会计理论的发展
1926年,我国的杨汝梅(1899—1985)先生以其优秀的毕业论文《商誉及其他无形资产》,获得美国密西根大学的博士学位,后来该文被译成多种文字出版,最早的中译本《无形资产论》被奉为无形资产会计研究的“圣经”,他所建立的一整套无形资产理论和核算方法,至今仍然是指导着无形资产会计的基本思想;他所揭示的商誉会计内涵,为当代会计学者的无形资产研究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商誉概念的出现早于无形资产的概念。19世纪晚期,商誉开始出现在企业会计的账簿上,用以记录在企业产权交易过程中实际交易价格与企业账面价值之间的差额。因为当单项资产有效地组织在一起,成为一个有机整体的时候,其盈利能力显然要高于单项资产的盈利能力,于是,被合并企业的整体资产价值往往都超过其整体资产中每一单项资产价值之后。这种企业整体资产交易中出现的差额,分摊到任何一项资产上去都不合适,便只好作为一个综合项目列示,这就是会计上的“商誉”。商誉仅与作为整体的企业有,不能单独存在,不能与企业的各项可确指的资产分开,因而不能单独地售让,只有在企业整体售让或合并时才能计价,这种购进整体企业的投资额扣除其中可确指的净资产的公允价值之后的余额,即为对商誉收益能力的取得历史成本。
三、我国无形资产会计现状分析
随着社会的发展,科学技术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不断提高,在经济发达国家,科学技术中经济增长率已高达60%~80%,知识已成为经济发展的第一要素,这必然导致企业资产结构的改革。无形资产所占企业资产比例大大增加已成为新一代企业实力的标志,发挥着有形资产无法替代的作用。然而它们在以有形资产为基础的传统会计中得不到合理计量与反映,现行无形资产核算体系的局限性主要反映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无形资产的确认范围过于狭窄
由于对无形资产的认可受到工业经济时代以实物经济为主体思想的影响,对其在企业生产经营过程中的巨大作用没有足够的重视。目前,我国对无形资产项目进行确认必须满足以下条件:第一,该项目在促成企业获得经济利益方面的作用以及发挥这种作用的能力能够被证实;第二,取得该项目的成本能够可靠地计量。这两个条件无论是外来或自创的无形资产均适用。此外,由于无形资产的价值具有不确定性,为遵循谨慎性原则,一般只有在能够确定为取得无形资产而发生支出的条件下,才能将无形资产的成本计量并确认为无形资产。按照上述确认原则,很多原本符合无形资产性质的项目未在计量范围内列示,这种情况较多地反映在自创无形资产上。例如,独特的经营管理方法会给企业带来巨大的经济效益,但并未加以反映,又加ISO9000质量体系认证、环境管理体系认证、绿色食品标志使用权等,此外人力资本在企业发展中也起着重要的作用,但并未作为无形资产确认,这就会使资产价值失真,相应的一些与资产有关的收益指标不能真正反映企业的收益程度。
(二)历史成本法存在弊端
目前,无形资产的计量方法主要采用历史成本法,即按取得时的实际成本计价。根据无形资产的形成途径又可分为:一是投资人投入的无形资产,其历史成本为评估确认的价值;二是外购无形资产,其历史成本为购进无形资产的所有支出;三是自创无形资产,其历史成本则为当期相关费用与前期累计开发费用之和。历史成本法体现了资产的原始形成过程,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