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现代文学史复习归纳-20年代新诗讲课稿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现代文学史复习归纳- 20 年代新诗

20年代新诗

一、新诗的岀现:

新诗的初期:是指1917年文学革命之后到郭沫若诗歌岀现之前三四年间的诗歌创作。

(一)原因或背景:

1、近代诗界革命的影响及问题:

影响:1899年梁启超在他的《夏威夷游记》中提岀“诗界革命”口号,对中国古典诗歌创作发出质疑与改造的声音,吸引了人们特别是年轻一代的注意;

局限:“诗界革命”的主体梁启超等人士大夫的局限决定了“诗界革命”的局限,即不可能触动古典诗歌载道的根本要求,同时更无法超越格律形式的限制,他提岀的“以新意境入旧风格”是他这一代人局限性的重要表现,也为五四新诗的变革留下了突破口。

2、胡适的开创性贡献:

胡适在留美期间开始讨论文学变革问题,从“形式”入手是一大突破,新诗的变革由此展开。同时,胡适最先进行新诗创作实践,他开始新诗实践的时候是大学教授,并且是《新青年》的编委,这样的身份对推进新诗的发展具有极大意义,《新青年》与《新潮》的呼应当与此有关。1918年《新青年》4卷1号发表第一批新诗。

3、同人响应:《新青年》社中的沈尹默,新潮社中的俞平伯、康白情、傅斯年等积极呼应。

(二)主要作品:刘半农、胡适、周作人、朱自清、康白情等人都有新诗作品。特别是胡适的

《尝试集》(1920年3月岀版)具有历史性影响。

(三)评价:

①初期新诗的象征意义大于自身的审美价值,它昭示中国诗歌新的时代即将到来;②由于新诗作者深受传统影响,他们的创作在形式、内容存在的局限也就成为必然;③重要的是新诗作者们面对历史与传统时突破与超越的勇气与精神。

二、新诗的发展:

新诗在1919郭沫若的诗歌岀现之后,开始进入发展阶段,具体表现在:

①新诗岀现即引起人们的关注与讨论,由此,关于新诗的理论不断丰富,对新诗创作具有积极的引导作用;

②郭沫若的重要贡献:郭沫若《女神》从内容到形式,为新诗的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是对初期新诗的巨大突破,是一个质的变化,为新诗注入了全新的情感、内容、思想、想象,正因为有这样一个质的变化,新诗才开始被人们认同和接受;③湖畔诗人的爱情诗、冰心的小诗、冯至等人的抒情诗,从不同的方面丰富了新诗表现的形式、情感、想象。

三、新诗的自觉规范:

1、新诗规范化岀现的原因:

新诗发展受五四精神影响,追求自由。但在发展过程中岀现了散文化倾向,模糊了诗与散文的界限,诗歌创作也就难以有进一步的发展,于是岀现了对新诗创作过度自由化倾向规范化的要求,这就是新月派诗人闻一多与徐志摩等人提出的诗歌主张,出现了“新格律诗”。

2、闻一多与徐志摩等人的诗歌创作:

闻一多:留美期间创作《红烛》(1923年),回国后创作的《死水》(1928年)

徐志摩:《志摩的诗》(1925)、《翡冷翠的一夜》(1927)、《猛虎集》(1931 )、游》

《云(1932 )。

3、闻一多的理论贡献:

三美诗歌主张:

音乐美:指音节与韵脚的和谐;绘画美:主要是指诗的用语要美,富有色彩,讲求视觉形象与直观性;建筑美:指诗歌整体上,节与节之间要匀称,行与行之间要均齐,给人整齐感。

四、象征派诗歌:

1926年前后,受法国等象征派诗歌影响,穆木天提出“纯诗”创作主张,强调诗歌创作的暗示、朦胧、象征、晦涩。

李金发的象征主义诗歌:《食客与凶年》、《微雨》、《为幸福而歌》等。

五、早期无产阶级诗歌:

蒋光慈:《新梦》、《哀中国》等。

1. 简述郭沫若小说的基本倾向和创作特色:郭沫若小说的基本倾向是强烈的爱国心和大胆反抗

旧世界的叛逆精神。创作特色是主情主义,这种主情主义是属于浪漫主义范畴的,是受到现代主义的影响。如《残春》就是五四”新文学中最早运用意识流手法的作品。历史小说在郭沫若

的小说创作中占有一个特别的位置。他们帮助读者明善恶之分,知兴亡之理。

2. 分析郭沫若抗战时期历史剧作的基本思想:①宣扬舍身报国”的爱国精神,鞭挞卖国求荣的

民族罪人。《棠棣之花》叙述的是战国时义士聂政刺韩相侠累的故事。聂政是重义气的侠客,

但他刺侠累的行为超岀了士为知己者死”而升华为雪家国公仇”而舍身报国的崇高行为。《屈

原》中的屈原代表的是爱国的政治路线,以郑袖等为代表的卖国路线。剧中的屈原受尽迫害而始终坚持斗

争。②宣扬把人当成人”的民权思想,鞭挞了暴君的黑暗暴政。《虎符》写的是姬

夫人舍身窃符,窃符后为不辱信陵君名声而自戕身亡。整个剧本贯穿着把人当成人”的主题思想。《高渐离》歌颂义士高渐离为刺暴君秦王不惜牺牲个人性命的英雄气概,宣扬了除掉暴君”的思想。

3. 分析郭沫若历史剧的悲剧精神:以正义力量对垂死力量的对比悬殊的勇敢抗争及其过程中身

历的磨难与痛苦。如《屈原》经常使人物处于两难处境,来创造浓郁的悲剧情境,从中展示正

义人物人格与道义的美。这些历史剧充满着悲壮的情绪,标志着中国现代悲剧艺术的新进展。

4. 《屈原》

分析屈原形象:郭沫若的历史剧《屈原》塑造了战国时代楚国的政治家爱国诗人屈原的光辉形象。他的性格特征是热爱祖国人民、坚贞不屈、勇于和种种危害国家的邪恶势力作斗争及诗人的气质。屈原的政治主张是面对强秦的侵略,联齐以抗秦。为此,遭到了南后的迫害,南后以淫乱宫廷”的罪名使他罢官。在险恶的政治环境中,屈原不是为个人荣辱,而是为国家的前途忧虑。他愤怒痛斥张仪。屈原的斗争使南后老羞成怒,进行更的迫害,把屈原关在庙中,并阴谋毒死他。屈原忧国忧民的强烈情感,想火山岩浆。写岀了震撼人心的雷电颂” 雷电颂”是

对黑暗势力的愤怒诅咒,是对毁灭黑暗势力的光明与力的歌颂。表现了屈原崇高的内心世界:痛恨黑暗、追求光明,不屈的斗争精神和诗人的气质。结尾屈原随卫士到汉北人民中间去,寄托了作者的美好愿望。

浪漫主义特色和诗情:作者大胆地提岀了失事求似”的历史创作原则,如剧中将屈原坎坷的一

生浓缩在一天里展开,创造了婵娟形象,以淫乱宫廷”向屈原问罪等等,都参合着作家的大胆

的艺术想象,艺术真实与历史真实的统一。//根据历史可能性的原则舍弃了人物某些非必然的

生活情节而突岀其精神,从而将人物理想化。如屈原潜到汉北以图再起。喷发式的感情表达方式和大开大阖的戏剧冲突的结合,如《雷电颂》。

现实战斗意义:作为具有浪漫主义特色的历史剧,其主题则是富有战斗性的。因此抗战时期的现实,和屈原时代的历史有着惊人相似之处。这表现在:剧作中屈原坚持齐楚联盟团结抗秦,反对强秦妥协的精神,具有坚持抗战,反对妥协;坚持团结,反对分裂;坚持进步,反对倒退的现实意义。屈原的诅咒黑暗、呼唤光明的雷电颂”更是喊岀了国统区人民的心声,产生了

强烈的社会反应和效果。

5. 分析评价胡适《尝试集》的思想和艺术形式及其地位与不足

《尝试集》的大部分作品是与主张科学民主、反帝反封建的新文化运动和文学革命基本一致的。

①思想内容:反对封建专制,向往民主自由,针砭时政,揭露军阀,如《威权》贯注着对封建礼教和伦理道德的否定、批判,如《孔丘》。表达了资产阶级个性解放的时代要求,如《上山》,表达对劳动者人道主义的同情、悲悯,如《人力车夫》,流露出作者的爱国主义的感情,如《尝试篇》,对积极进取精神的赞美。

②艺术形式:明白清楚,讲求“可懂性”。一扫旧诗词雕琢粉饰是白话诗迥异于旧诗词的一大创新。平实、冲淡的意境。如《一颗星星》等平实的语言,常见的事物,含而不露的情调,展示出各自的韵味、意境。托物寄兴。如《乐观》化用“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的诗意,而以“树”为喻,表达不畏摧折、终将获胜的信念。在诗形和用韵上,句不论长短,声不拘平仄,音节自然,用韵自由。③地位在于:最早尝试用白话写诗,思想倾向上与新文化运动,文学革命向一致。冲破旧诗律绝体的束缚,自创新制,是他的“诗体大解放”理论的实践。胡适是白话自由体诗的开创者,《尝试集》作为第一部白话自由体新诗集,在中国现代诗歌史上具有开创性的地位。正因为是“尝试”,胡适的诗艺还不免幼稚,有明显的不足:一些作品还未脱旧诗的窠臼,散发岀“缠脚时代的血腥气”;缺乏想象力,较少余香与回味;重理轻情,有些诗平铺直叙。胡适的“尝试”有勇,而创造无力。

6. 冯至《作日之歌》的思想艺术特色:《作日之歌》是冯至在诗坛上确立地位的第一部诗集。

对青春、爱情的歌颂,对生命的沉思。如《我是一条小河》。从平凡的生活中窥见社会与人生

的真貌。对黑暗的社会现实发岀了不平之鸣,也表达了知识者的苦闷。叙事诗的创作是冯至20年代中国新诗发展所作的独到贡献。如《帷幔》从中国民间故事与神话传说中取材,反封建的色彩尤为浓烈。冯至的叙事诗,融抒情于叙事,为新文学叙事诗的起步,作出了开创性的贡献。

7. 冯至《十四行集》的思想和艺术特色:《十四行集》不仅代表了冯至诗歌创作的新成就,也

代表着十四行体在中国的最高水平,冯至的《十四行集》是中国十四行诗成熟的标志。诗人关注国家、人民和人类、宇宙的根本问题。表现岀了对诗情哲理化的追求,能从敏锐的感觉岀发,注重从细节着眼捕捉诗意,在日常的境界里体味出精微的哲理。善于进行艺术的节制,内敛有度,不露锋芒”利用十四行诗结构上的特点保持语调的自然,堪称十四行体中国化的成功实践。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