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初中科学探究教学的初步研究

合集下载

初一综合实践教案科学探究实验

初一综合实践教案科学探究实验

初一综合实践教案科学探究实验初一综合实践教案- 科学探究实验实验名称:探究物体浮力与密度的关系实验目的:通过本实验,培养学生的观察、记录、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和科学思维能力;同时,让学生了解物体的浮力与密度之间的关系,并能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实际探究。

实验器材:1. 尺子2. 直尺3. 平衡器4. 不同密度的物体(如塑料球、小石子、葡萄、橡皮、木块等)5. 水槽或容器6. 清水实验原理:根据阿基米德原理,当物体在液体中处于静止时,它受到的浮力等于所排开液体的重力。

而物体的密度可以用质量除以体积来计算,密度越大,物体下沉的越快。

实验步骤:1. 准备不同材质和密度的物体,并测量它们的质量和体积。

2. 将水槽或容器中加满水,保持水面平稳。

3. 将不同物体按顺序轻轻地放入水中,观察它们的浮力表现。

4. 观察并记录每个物体进入水中后所表现出的现象,包括上浮、下沉或悬浮状态。

5. 通过测量上浮、下沉和悬浮物体的比例,总结出物体密度与浮力之间的关系。

实验结果与分析:在本实验中,我们令不同密度的物体依次进入水槽中,观察其浮力表现。

经过多次实验后,我们得出以下结论:1. 密度小的物体(如塑料球、橡皮)能够上浮在水面上,并且一部分物体会露出水面。

2. 密度适中的物体(如葡萄)则能够悬浮在水中的中层位置,既没有完全下沉也没有完全上浮。

3. 密度大的物体(如小石子、木块)会下沉到水槽的底部。

我们可以得出结论,物体的密度越大,受到的浮力越小;物体的密度越小,所受到的浮力越大。

这与阿基米德原理给出的推论是一致的。

实验扩展与应用:1. 探究物体形状对浮力的影响。

制作不同形状的物体(如球形、长方体、圆柱体等),比较它们的浮力表现。

2. 利用所学知识解释一些日常现象,如船只漂浮在水面上、气球漂浮在空中等。

3. 进一步研究浮力与物体形状、材质等因素之间的关系,并尝试制作一些能够漂浮在水面上的自制小船或玩具。

总结:通过本实验,学生通过实际操作和观察,深入理解了物体的浮力与密度之间的关系,同时培养了学生的实验动手能力和科学思维能力。

初中科学课堂教学中如何引导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

初中科学课堂教学中如何引导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

苏 霍姆 林 斯 基 说 :在 人 的心灵 深 处 ,都 有 一 种需 要 , “
这就是希望 自己是一个 发现者 、 研究者 、 探索者 。” 在科学 教学中 , 创设情境正是为了满足学生的需要 , 让学 生有参 与活动 的恰 当“ 口” 入 并融入其中。 而教师应有意识地根据
案例 2 浙教版《 : 科学》 八年级下册第 四章第 四节《 电
问 :那 能 不 能 让 这 个 大 线 圈 在 ‘ 型 磁 铁 里 转 动 起 来 ? ” “ U’
也 由清变绿 , 由绿变黑。每个学生对 于环城河的变 化都有 切身体会。于是在复习“ 水与环境” 这一知识时 , 笔者从环
城 河 的变 迁这 一事 件 , 出 了 “ 想成 为决 策 者 吗 ? ” 一 提 你 这
。教 学 实 践
蕙 第 1 9幂 4 月
初 中科 学课 堂教 学 中
如 何 引 导 学 生 进 行探 究性 学 习
朱李孟
科学探究是指学生围绕某个科学 问题 ,自主探究 、 学 习的过程。 这个过程包括 : 提出有意义的科学问题 、 建立合 理的猜测 、 设计实验 、 观察分 析科学事 实 , 给出解释 或说
本课时通常的教学顺序是 : 通过演示实验先让学生知 道磁和电的关系以及 电动机的原理 , 第二课 时让学生到实 验室拆卸和搭配电动机的模型 ,加深学生对 电动机 的理
解, 同时 培养 学 生 的 动 手 能力 。
笔者认为 , 这种授课安排存在一定 的局 限性 。笔者把 授课 的顺序进行 重新设计 , 把学生带到实验室首先让学生 自主拆 卸电动机模 型 , 让学生 了解其 内部 的结 构 , 能说 出 各结构的名称。当学生拆 卸完成后 , 通过多媒体设问 :电 “ 动机最主要 的结构是哪部分? 学生 回答 :磁铁和线 圈, ” “ 因 为模型转动轴 的转动是由线圈转动带动的。” 笔者乘 机追

探索学生科学探究(教案)

探索学生科学探究(教案)

探索学生科学探究(教案)一、引言科学探究是培养学生科学思维和创新能力的重要方式之一。

本教案旨在帮助教师设计一个有效的学生科学探究课堂,通过探索学生自主学习和实践,提高他们的科学素养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目标1. 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和观察能力;2. 提高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3. 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和沟通能力;4. 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和探索兴趣。

三、教学内容本教案以“种子发芽条件探究”为例,介绍如何组织学生进行科学探究的步骤和方法。

第一步:问题提出1. 引导学生思考:种子发芽需要哪些条件?2. 学生自主提出问题并组织讨论。

第二步:准备实验1. 引导学生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和实验设计;2. 学生自主安排实验步骤和材料准备。

第三步:实验进行1. 学生按照实验设计进行实验,观察记录数据;2. 引导学生注意实验过程中的变量控制和数据的准确性。

第四步:数据分析1. 学生分析实验数据,总结结论;2. 引导学生归纳实验中发现的规律和有待进一步探索的问题。

第五步:讨论和展示1. 学生团队讨论并展示实验结果和结论;2. 引导学生提出对实验方法的改进和进一步探究的想法。

第六步:反思和总结1. 引导学生思考实验过程中的困难和挑战;2. 学生撰写实验报告,总结学到的知识和经验。

四、教学步骤1. 师生互动讨论:引导学生思考种子发芽需要哪些条件,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思考能力。

2. 学生小组讨论:组织学生自主提出问题并进行讨论,培养学生合作和沟通能力。

3. 教师辅导指导:引导学生设计实验步骤和材料准备,解答学生在实验设计中遇到的问题。

4. 学生实验进行:学生按照实验设计进行实验,并记录观察数据。

5. 学生数据分析和总结:学生分析实验数据,总结结论,并归纳实验中发现的规律和问题。

6. 学生团队展示:学生团队讨论并展示实验结果和结论,互相交流和分享经验。

7. 教师引导讨论:教师引导学生对实验方法进行改进和进一步探究的想法。

初中科学课程探究教学初探

初中科学课程探究教学初探

初中科学课程探究教学初探在中学科学新课程实施的几年中,广大教师不断地摸索和研究,给课堂教学注入了前所未有的活力,一系列的新观念、新思路、新方法不断涌现,同时也出现了一些只有在实践中才会遇到的问题。

笔者结合科学课程的特点及教学实践,对探究教学所涉及的一些问题进行了初步探讨。

一、科学探究的内容学生的科学探究指的是,学生在学习中以获取科学知识、理解科学思想观念、领悟科学家们研究自然所用的方法和发展科学探究能力而进行的各种活动,是学生学习科学的一种重要方式。

其一般步骤如下:1.提出科学问题。

在特定的情境中观察、实验、分析案例、研究图片等,引导学生提出科学性的问题。

2.进行猜想与假设。

提出问题后,可以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或查阅书籍、资料,了解科学家和其他人的研究结果和解决这个问题的适当途径,对提出的问题可能出现的答案做出猜想与假设。

3.制定计划,设计实验方案。

一个假设提出后,还需要设计专门的实验来检验这个假设是否正确。

在实验时,要设对照组和实验组进行对照实验,也可以收集一些事实证据来检验所提出的假设。

4.观察与实验,获取事实与证据。

要检验一个假设,需要有足够的事实证据。

在收集事实证据时,需要进行记录,表格和图像是很好的记录方式。

在此过程中,不仅要收集证据,而且要将观察与实验的结果与自己已有的知识经验联系起来,借助于分析、推理提出现象或结果产生的原因,并在实验证据和逻辑论证的基础上建立各种变量间的联系,从而形成以已有知识和当前观察与实验结果为基础的新的理解。

5.检验与评价。

检验是对观察和假设的一种验证。

根据收集的事实证据推出合理的结论,并对结论的可靠性做出评价,看结论与假设是否吻合。

若不吻合,应重新确定探究方向,制定方案进行探究。

6.表达与交流。

最后用口头或书面等方式表达探究过程的结果,还要与同学交流研究情况。

交流过程中要能够解释自己在探究过程中形成的见解,认真听取他人的意见,对不同的意见进行讨论,并将结论运用到实践中去。

初中科学实践活动初步方案

初中科学实践活动初步方案

初中科学实践活动初步方案一、开展科学实践活动的原则1.突出实践性。

强调在实践中学习科学知识和方法,主要采用观察、实验、探究、制作、参观、调查等“做中学”的方式,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和创造力。

2.突出趣味性和实用性。

把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兴趣作为重要的教学目标,密切联系学生的生活和发展实际,在应用中学习科学。

3.突出开放性和选择性,突破科学类学科教学的时空和资源局限。

在活动的具体内容方面增加学校和学生的选择性;在时间方面,整合校本课程的时间进行较系统的科学活动;在空间方面,鼓励和引导学生走出教室、走出学校;在教学资源方面,开放全社会资源为科学教育服务,供全市学校、学生选择使用,促进教育均衡发展。

4.突出综合性。

按照与学生生活和自然密切相关主题,渗透物理、化学、生物、地理的实验和解决问题的方法,避免将国家课程中物理、化学、生物、地理的内容搬家。

5.突出过程性和体验性。

强调学生经历科学实践活动过程的教育价值,注重在教学过程中及时给予学生反馈、评价,指导学生科学的思维方法和操作方法。

二、科学实践活动的内容基于上述原则,选择确定了科学实践活动的主题及可供选择的实验、制作、探究、参观、调查。

具体内容见附录。

学校可以根据本校学生实际情况选择适合的主题,采用适当的方式开展活动。

学生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选择其中的一些主题,自主进行制作和实验。

三、科学实践活动的师资和时间安排利用校本课程的时间,每周1课时开展科学实践活动,学校统一安排到课程表中。

每学期3个半天时间走出学校参观、调查。

四、科学实践活动的业务支持1.学校。

要加强各类课程的安排和协调,保证学生参观、调查等实践活动的时间。

安排指导教师,负责指导、组织学生的科学实践活动。

研究制定科学的安全规范及应急预案,加强组织和指导,保证实践类活动的安全。

加强教学资源的需求规划、教学资源的选择、利用和管理,充分利用政府和社会提供的各类优质资源,保证各类课程的顺利实施。

要转变教学质量观念,从重视教学的产出结果到教学过程和教学结果并重。

初中科学教案 科学探究9篇

初中科学教案 科学探究9篇

初中科学教案科学探究9篇科学探究 1科学探究活动:巧提沙【活动目标】1、通过玩巧提沙的游戏,探索提沙的方法。

2、通过尝试各种不同的工具,进一步探索提沙的方法。

3、进一步感知统计。

4、培养幼儿积极探索的精神。

【活动准备】1、湿沙、干沙若干杯。

(与幼儿人数相等)2、各种可提沙的工具。

(树枝、粗吸管、细吸管、筷子、竹签、游戏棒、铅笔)3、统计表4张。

(每组一张)【活动过程】一、幼儿探索提沙的方法。

导语:老师发现一个玩沙的新方法,不用手端杯子,只用一根树枝,就能把沙提起来。

1.幼儿探索提沙,教师巡回指导。

2.交流经验,老师加以小结。

二、幼儿尝试用多种工具探索提沙的方法,并进一步感知统计。

导语:请你们想一想,还有哪些工具可以用来提沙?1.幼儿讨论各种提沙的工具。

2.幼儿尝试利用各种工具来提沙,并做记录,教师巡回指导。

3.集体交流,并进一步统计结果。

4.讨论细小工具提沙的方法。

导语:为什么细小的工具不能提沙?怎样让细小的工具也把沙提起来?三、延伸:探索怎样提干沙。

导语:老师还给你们准备了一杯沙,你们来试一试,能不能将这杯沙也提起来。

1.幼儿尝试提干沙。

2.幼儿尝试想办法将干沙变湿沙并提起来。

3.幼儿交流探索的过程。

科学探究 2一、教学目标1、通过参与科学探究活动,能对杠杆平衡条件进行猜想与假设,并设计出验证方案,对获得的数字信息进行处理,得出杠杆平衡的条件。

2、体验、经历探究过程,从而培养学生动手实验能力、想像和协作能力。

3、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勇于探索的科学精神。

二、重点难点:探究杠杆平衡的条件三、实验器材:铁架台、杠杆、弹簧秤、刻度尺、钩码、杆称等四、教学过程:活动次序师生互动教学目标活动1提问1、学生谈谈在生活中所了解的杠杆;2、以生活中的“杠秤”为例画出杠杆的五要素;3、提问:(1)用杠秤称东西时必须在什么情况下才能准确地测出物体的质量?(2)杠杆在什么情况下将处于平衡状态?(3)杠杆平衡时f1、f2、l1、l2存在什么关系?1、巩固杠杆的五要素;2、知道杠杆在什么情况下平衡;3、激发探究的欲望。

浅议新课标下初中科学探究式教学

浅议新课标下初中科学探究式教学
6发 展 表 达 和 交 流 的 能 力 ,认 识 表 达 和 交 流 对 科 学 发 展 的 .
感 受 ,去体 验 ( 过 获 取直 接 经 验 来 学 习) 通 ,而 不 是 仅 仅 聆 听 教
师 或 其 他人 的介 绍 和 讲 解 。 因此 在 假 设 检 验 和 推 理 阶段 ,教 师 与 假 设 检 验 的设 计 ,进 行 实 验 观 察 、控 制 条件 、记 录现 象 。或 流 、反 思 ,增强 情 感 体 验 ,调 控 探 究 进 程 ,强 化 成 功欲 望 。要 避 免 在 假 设 检验 过程 中把 设 想 等 同 于 规 律 的偏 向 .假 设 有 时 需
4 发展 搜 集 信 息 和处 理 信 息 的 能力 ,理 解 搜 集 、处 理 信 息 要 运 用 一定 的教 学 策 略 或 教 学模 式 .创 设 条 件 使 学 习者 积 极 参 . 5发 展 科 学 解 释 和评 价 能 力 ,了解 科 学 探 究 需 要 运 用 科 学 作 社 会 性 调 查或 作 资 料 实 证 性 研 究 .教 师要 适 时 引导 协 作 与 交 .
( )科 学 知识 与 技 能 方 面 . 过 探 究 式 教 学 ,学 生 能 自主 手 段 。 一 通 地 建 构 科 学 知 识 并 获 得 一 定 的 基 本 技 能 .形 成 自己 独 特 的见 和技 能 运 用 于 实 际生 活 去 解 决 一 些 实 际 问 题 ,并 能 正 确对 一些 社 会 科 技 问 题 做 出决 策 。
意义 .认 识 探 究 的成 果 可 能 对 科 学 决 策 产生 积 极 的影 响 。
( )科 学 态 度 、情 感 与 价 值 观 方 面 . 过 探 究 式 教 学 , 使 三 通 学 生 形 成 科 学 的情 感 、态 度 和 价 值 观 。 学 生 热 爱 求 知 ,热 爱探 索 ,对 日常 所 接触 的各 种 物 理 现 象 能 够 提 出 、发 现 、回 答 因 好 奇 而 引发 出来 的 一 些 问题 ;尊 重 科 学 原 理 ,不 断 提 高 对 科 学 的 兴 趣 ,关 心 科 学 技 术 的 发展 ,反 对 迷 信 ;逐 步 培 养 创 新 意 识 ,

初中科学中考探究题分析及解题方法的探索

初中科学中考探究题分析及解题方法的探索

方法,让学生通过实践操作来推导平行四边形、三角形、梯形的面积计算公式并运用公式进行计算。

根据以上调研情况(合格、不合格所占比例数据)确定本科题研究对象为后20%学生。

具体研究内容包括以下几方面1.确定重点关注对象名单(根据平时学习表现和调研成绩)。

2.通过调研卷分析和平时学习状态观察,研究后20%学生学习《多边形面积》的主要学习障碍(知识基础,学习习惯,思维能力等)。

3.寻求突破障碍,提高课堂学习效率的方法。

4.教学改进后的学习效果分析(课堂表现,作业情况,后测等)。

教学改进过程四、课堂改进策略(一)总体思路1.重视动手操作与实验。

本单元面积公式的推导都是建立在学生数、剪、拼、摆的操作活动之上的,所以操作是本单元教学的重要环节。

教师要做好引导,不要包办代替。

2.引导学生探究,渗透“转化”思想。

“转化”是数学学习和研究的一种重要思想方法,本单元面积公式的推导都采用了转化的方法。

教学中,应以学生的探究活动为主要形式,教师加强指导和引导。

通过操作,引导学生去探究所研究的图形与转化后的图形之间有什么联系,从而找到面积的计算方法,渗透“转化”的思想方法。

3.注意培养学生用多种策略解决问题的意识和能力。

运用转化的方法推导面积计算公式和计算多边形面积,可以有多种途径和方法。

教师不要把学生的思维限制在一种固定或简单的途径或方法上,要尊重学生的想法,鼓励学生从不同的途径和角度去思考和探索解决问题。

(二)具体改进措施1.加强基础知识复习力度结合《多边形面积》前一单元《简易方程》教学,加强复习铺垫力度,有意识地给予后20%重点关注对象多提供图形有关问题的探究机会。

例如《用字母表示数》教学中有长方形、正方形周长面积字母公式,《作业本》中有调研卷(一)中的组合图形,要求用字母表示组合图形面积。

2.教学目标的调整与设定对于前50%左右空间想象能力较强的学生来说,理解基本图形的面积公式和运用公式解决问题,解答组合图形面积都不成问题。

科学课研究性学习初探

科学课研究性学习初探

是多种 多样的, 比如写实验报告、 调查报告等等 。 这决不是 搞课题 、 写论文可 以包容 的。( 2 ) “ 研究性学 习” 不能代替 “ 接受性学习” 。学生在校 学习, 很重要的 内容是传承 前辈 的文化遗产。 所谓创造性 , 都是在 已有成就基础 上进行的。 离开了前人提供的“ 土地” , 创造也成 了一句空话 。如果过 分夸大 了“ 研究性学习” , 而忽视 丁 , 传道授业解惑 , 那将是极 大 的失误 。( 3 ) 研 究性学习要重过程 , 而不是露结果 。 研 究 过程的最重要一环是让学生 自己通过读书观察发现问题 , 自己提出的问题虽然幼稚、 肤浅, 但也是 自己的东 西, 是有
( 2 ) 兴趣 的 』 一 泛 与学 习 的渗 透 结 合 ; ( 3 ) 思考 的独 立与 思 想
1 . 科学研究性学 习的发展认 识。( 1 ) 研究性学习不等 于搞课题 , 写论文 。研究性学习应该贯穿存整个教学过程 中, 每堂课每个活动都体现研究性。研究性 学习的方法也
8 6


科学课研究性学 习初探
磋熊 詈 { 壳
李晓静
苍 南县 龙港 九 中,浙 江 苍南 3 2 5 8 0 0
初 中科学是一 一 门初步认 识 自然现象 、 自然规律 以及人 论罄 ! I } 与 自然 的关 系的课程 。在科学课程领域 中引入研 究性 学 习, 要为研究性教学提供丰 富的教学资源和活动平 台的同 时, 注意研究性学习的教与学的方法 , 注重研究性学习的操 作。 可使学生的知识得到扩充 , 能力得到发展, 这是素质教 育 的内在要求 , 是时代发展的必然选择。
提 供 了专 题活 动 的时 空 。 二、 科 学研 究 性 学 习 的教 与 学

初中生科学实验教案

初中生科学实验教案

初中生科学实验教案科学实验是初中学生学习科学知识、培养实践能力的重要环节。

通过实验,学生能够直观地感受科学现象,并通过实践探究问题,培养科学思维和创新能力。

本文将以科学实验教案为主题,从设计实验、实施实验、分析实验结果等多个方面展开回答。

一、设计实验1.1 实验目的在设计实验时,首先要明确实验目的。

实验目的是指通过实验达到的预期目标或所希望得出的结论。

根据教学要求确定实验目的有助于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动力,同时也能够指导实验的具体内容和操作过程。

1.2 实验原理在设计实验时,需要明确实验原理。

实验原理是指通过实验来验证或探究的科学规律或原理。

理解实验原理可以帮助学生建立科学观念,对实验结果进行合理的解释。

1.3 实验材料与设备在设计实验时,需要列出所需的实验材料和设备清单。

确保学生能够准备和使用所需的实验材料和设备,提前做好实验准备工作。

二、实施实验2.1 实验前准备在实施实验前,需要进行实施前的准备工作。

包括检查实验材料和设备是否齐全,确保安全措施到位,为学生提供实验操作指导等。

2.2 实验步骤在实施实验时,需要提供详细清晰的实验步骤。

步骤中应包括实验操作的详细说明,如何取样、如何进行观察和测量等。

2.3 实验记录在实施实验过程中,学生需要记录实验的过程和结果。

实验记录的要求包括记录时间、记录具体操作步骤、记录观察结果和测量数据等。

通过实验记录,学生能够巩固实验过程和结果,提高实验观察和数据记录的能力。

三、实验结果分析3.1 结果展示在实验完成后,需要对实验结果进行展示。

可以通过图表、文字描述等方式将实验结果清晰地呈现给学生,帮助学生理解实验结果。

3.2 结果分析在展示实验结果的基础上,需要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

学生应该能够根据实验数据和实验原理,发现实验现象背后的规律和原理,提出合理的结论。

四、实验启发与拓展4.1 实验启发在实验结果分析的基础上,可以从实验中提炼出相关的知识和思考问题。

通过实验启发,能够激发学生对科学问题的兴趣和思考能力。

初中科学开放性实验教学的研究

初中科学开放性实验教学的研究
二、 开 放性 实验 教 学 的 类型 和 内容 l 引 导探 究实 验 的教 学 内容
表3 进 行 实验 操 作 的 态度
念度 百 分 率 课 前 会 认 真地 预 习该 实 验 ,并 敢 于 提 m不 同 的方案 , 改进 实验 , 拨要求 认真操作 , 并详 细 9 . 6 % 地 记录 实 验 数据
原 本本拨课本婴求进行实验 无 目的性 , 仪 于好 奇心观察实验现象
8 1 5 % 8 . 9 %
舌 的 小 同 部位 对 甜 、 酸、 苦、 成 的 敏感 区 的测 定 , i 音传播 的快慢因素研究 , 光的反射定律 , 光的折射 定律 , 二力平衡 的条件 , 影 响水分蒸发快 慢的 冈素 , 增大和减小乐强的方法 , 阿基米德原理 , 影响 体溶 解度大小的因素, 研 究 气 流 的流 速 与压 强 的关 系 , 值 物的向性 , 影响导体电阻大小 的因素 , 探究光合作用 需 要 二 氧 化碳 。

从 我 国教 育 发 展情 况 看 , 长期 以来 , 由于 片 而 追 求升学率的影响 , 中教育始终没有摆脱应 试教育 的束缚。 多少年来 实验教学都从属 于理论教学 , 实验 教 学 长期 以来 被 视 为理 论 教 学 的补 充 ,它 仍 然 受 行 为主 义理论模式 的影响 , 成为“ 刺激一反应一强化 ” 的单一模式 。这种以教师 为中心的实验教学模式就 是 在 实 验 中 缺 乏 培 养 学 生 创 造 力 的 真 正 原 因 之 所 在。 为此 , 笔 者 就 该 问题 在 八 年 级学 生 中做 了一 个 问
科 学 的研 究方 法 , 增 强创 造 性 的思 维 和 能 力 , 激 发 学
百分率 7 5 %
2 O %

如何进行初中科学探究性教学

如何进行初中科学探究性教学

5科技资讯科技资讯S I N &T NOLOGY I N FORM TI ON 2008NO .10SC I EN CE &TECH NO LOG Y I N FOR M A TI O N 学术论坛1课题的预设性策略首先教师要未雨绸缪,一个学期,一个单元,一节课大概要进行哪些课题研究,教师心中要有底,然后与学生交流,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及早寻求自己感兴趣的问题,最后师生共同选择课题。

如在初二第一学期开始阶段,可布置如下科学与人文知识结合的探究课题:①古诗中的科学知识知多少,你能解释吗?“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你了解睡眠与气候的关系吗?你知道鸟类的迁移吗?②沸点与压强的关系:在西藏,沸水中捞钱不烫手的秘诀你知道吗?③压强与面积的关系:红军过泥泞草地时为什么要爬过去?④无线电波:太空中的宇航员能面对面地直接谈话吗?⑤气体与压强的关系:瓶“吞”鸡蛋的玄机在哪里?⑥光的反射与折射:海底捞月的“蠢事”你做过吗(小时候去河里捞鱼)?⑦光的折射,凸透镜成像:武林高手的分身术是怎样炼成的?课题要小型多样,有浅有深,适合不同层次的学生。

无论什么课题,要及早布置,让学生有足够的时间和空间去准备并查阅有关资料,进行有目的的探究学习。

2传授科学方法学会探究科学方法是指人在认识自然和改造自然的过程中所遵循的一般途径和所采用的基本手段,它在学生学习知识和解决问题中有着独特的价值和魅力。

因此,科学方法成为科学探究的核心,它为学生进行科学探究、认识客观世界提供了平台。

科学探究作为重要的课程理念。

要求我们在教材处理中必须充分重视科学方法教育的有机渗透和不断强化科学探究的基本过程。

①选择专门的主题。

介绍科学探究的基本原理和一般方法。

②选取合适的题材有机渗透科学方法教育例:在讲解“特异性免疫”时,可以设问琴纳医生发现天花疫苗的过程大致可以分成的步骤发现问题a.往人的鼻孔吹痘痂粉可预防天花;b.养牛场挤奶女工中没有人患天花;c.已经得过天花的人不会再次感染天花。

初中科学制定探究方案教案

初中科学制定探究方案教案

初中科学制定探究方案教案教学目标:1. 了解科学探究的基本环节和流程。

2. 学会制定科学探究方案,包括提出问题、假设、设计实验、实施实验、分析结果、得出结论等。

3. 能够运用科学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1. 科学探究的基本环节和流程。

2. 制定科学探究方案的方法和技巧。

教学难点:1. 如何设计实验,使实验结果具有说服力。

2. 如何分析结果,得出正确的结论。

教学准备:1. 教室环境布置,准备实验器材。

2. 提前让学生了解一些基本的科学知识,如物理学、化学、生物学等。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教师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思考:什么是科学探究?科学探究的过程是怎样的?2. 学生分享自己的思考和了解,教师总结并板书科学探究的基本环节和流程。

二、探究方案的制定(15分钟)1. 教师提出一个探究主题,如“探究影响植物生长的因素”。

2. 学生分组,每组选择一个影响植物生长的因素,如光照、水分、土壤等。

3. 每组学生根据所选因素,制定探究方案,包括提出问题、假设、设计实验、实施实验、分析结果、得出结论等。

4. 学生分享自己的探究方案,教师给予评价和指导。

三、探究方案的实践(15分钟)1. 学生按照制定的探究方案,进行实验操作。

2.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疑问,提醒学生注意实验安全和操作规范。

3. 学生记录实验结果,准备进行结果分析。

四、结果分析与结论(10分钟)1. 学生根据实验结果,进行分析,得出结论。

2. 学生分享自己的结论,教师给予评价和指导。

3. 学生总结本次探究的收获和不足,提出改进措施。

五、总结与反思(5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次探究的过程和收获。

2. 学生分享自己的感受和体验,教师给予鼓励和指导。

3. 教师提出下次探究的主题和要求,学生进行思考和准备。

教学评价:1. 学生对科学探究的基本环节和流程的掌握程度。

2. 学生制定探究方案的能力和实验操作的准确性。

3. 学生分析结果和得出结论的合理性。

浅析初中科学实验探究性教学

浅析初中科学实验探究性教学
钠代替石灰石 ,用硫酸代替稀 盐酸制取 二氧化碳 ?为什 么?让学生分组 实验 , 仔细观察现象 , 引导学生对 比总结得出答案 :不能。然后诱导学生用吸滤瓶 、 小试 管 、浓碳 酸钠 溶液 、浓盐酸等仪 器及 试剂 设计一实验熄灭 酒精 灯火焰 。 由此得出 ,泡沫灭火器的反应原 理。这样一环扣 环, 步步设想 ,步步深入 , 步点拨 , 步 让学生参与整个演习 过程 ,使学生 明确 了实验室制取 二氧化碳 的反应原理和在灭火 器 中用碳酸钠而不用石灰石 的道理 。 又如学生实验 《 氧气 的制法与性质 》教学时 ,可特意安排 他们用 KC1 和 Mn 2 03 O 的混合物来制 ,以便于他们能闻出 O 2 有异常的气味 ,与书上讲的无味相矛盾 ,进行实验探究 ;再如 纯净氢气燃烧时火焰的颜色 ,书上说是淡蓝色的 ,但实际上看 到的却是 黄色的 ,也可引导他们探究 ,可以布置他们在课外 中 探究 。总之 ,需要探究 的实验颇 多 ,教师要切 实把握好 ,时时 不忘探究 ,给学生提供充分的科学 实验探究 的机会 。 当然 ,提供给初 中学生 的探究性实验 ,其结论是早有的 , 即科学上有定论 的东西 。之所 以还要学生去探究 、去发现 ,目 的在于让他们去体验和领悟科学 的思想观念 、科学家们研究 自 然界所用的方法 ,同时获取知识 。所 以教师要特别重视他们探 究 的过程 ,而不是结论 。我们并不期望 中学生在求学阶段做 出 多么惊 天动地 的发 明创造 , 但却渴望通过生动活泼 的实验探究 , 为学生 的个 性发 展创造条件 ,使学生具备今后能够做出重大发 明创造所必需 的思想基础和能力储备。
科学之友
Fi d f c neA ae r r n i c m tus e oS e
2 0 年 1 月 ( 6 09 2 3)

初中综合科学探究教案

初中综合科学探究教案

初中综合科学探究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和掌握水的净化原理及方法。

2. 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观察能力和科学思维。

3. 增强学生对水资源保护的意识。

二、教学内容:1. 水的净化原理:沉淀、过滤、吸附、消毒。

2. 水的净化方法:自然沉降、过滤、活性炭吸附、消毒剂消毒。

3. 实验操作:水的自然沉降、过滤、活性炭吸附、消毒剂消毒。

三、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我国水资源状况的图片,引起学生对水资源的关注,从而引入本课课题。

2. 理论讲解:介绍水的净化原理及方法,让学生明白净化的基本过程。

3. 实验操作:(1)自然沉降:让学生观察并记录沉淀物的形成过程,理解自然沉降的原理。

(2)过滤:演示过滤操作,让学生掌握过滤的要点,如滤纸的贴合、倾倒液体等。

(3)活性炭吸附:让学生观察活性炭的颜色变化,了解吸附原理。

(4)消毒剂消毒:介绍消毒剂的种类及使用方法,让学生掌握消毒的基本技能。

4. 成果展示:让学生分组进行实验操作,将各自得到的净水进行展示,互相评价,取长补短。

5. 总结与反思:让学生回顾实验过程,总结水的净化原理及方法,反思自己在实验中的不足之处。

6. 水资源保护教育:引导学生关注水资源保护,提出节约用水、防止水污染的措施。

四、教学评价:1. 学生实验操作的准确性、熟练程度。

2. 学生对水的净化原理及方法的掌握程度。

3. 学生对水资源保护的认识和态度。

五、教学资源:1. 实验器材:自然沉降容器、过滤器材、活性炭、消毒剂、清水等。

2. 教学课件:水的净化原理及方法的介绍。

3. 参考资料:关于水资源保护的资讯、案例。

六、教学建议:1. 实验操作前,教师要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强调实验注意事项。

2. 实验过程中,教师要巡回指导,及时纠正学生的操作错误。

3. 结合生活实际,让学生了解水的净化在生活中的应用,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4. 定期开展水资源保护主题活动,让学生深入了解水资源保护的重要性。

初中研究课的教案

初中研究课的教案

初中研究课的教案课程目标:1. 了解太阳系的组成和各行星的基本特征。

2. 培养学生的观察、思考和团队合作能力。

3. 提高学生对宇宙探索的兴趣和好奇心。

教学准备:1. 教室内需要有足够的空间,以便学生进行观察和活动。

2. 准备相关的图片、视频和资料,以便进行讲解和展示。

3. 准备白板或黑板,以便进行板书和标注。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利用图片或视频,向学生展示太阳系的图像,引起学生的兴趣。

2. 向学生提问:“你们对太阳系有什么了解?”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

二、讲解太阳系的组成(10分钟)1. 向学生讲解太阳系的组成,包括太阳、行星、卫星、小行星、彗星等。

2. 重点介绍各行星的基本特征,如大小、轨道、气候等。

三、小组探索活动(15分钟)1. 将学生分成小组,每组选择一个行星进行探索。

2. 学生通过查阅资料、讨论,了解所选行星的特征,并准备进行展示。

四、小组展示(10分钟)1. 每组学生进行展示,向全班同学介绍所选行星的特征。

2. 其他学生可以提问或发表自己的观点,进行互动交流。

五、总结和反思(5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太阳系的组成和各行星的特征。

2. 学生反思自己在探索活动中的学习过程,分享自己的收获和感受。

教学评价:1. 学生对太阳系的组成和各行星的特征的理解程度。

2. 学生在小组探索活动和展示中的表现。

3. 学生对宇宙探索的兴趣和好奇心的提高程度。

以上是一份关于初中研究课的教案,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在实际教学中,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需求进行调整和修改。

对初中科学实验课程教学方式的探究

对初中科学实验课程教学方式的探究

对初中科学实验课程教学方式的探究【摘要】初中科学课程对培养学生的综合科学素养具有非常重要的指导意义。

科学实验课程作为科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不仅继承了科学学科教育的特点还能够切实帮助学生建立客观的、主动的知识探求能力。

因此对科学实验课程的教学方式进行研究,确立更适合学生学习和发展的教学方式,可以提高教学质量,培养学生学习兴趣,帮助学生树立学习信心,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

【关键词】初中科学实验课程;教学方式;教学质量初中科学课程是一门与生活密切联系的课程,其教学目标是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帮助学生建立对科学的初步的探究能力,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知识,树立科学观。

传统的初中教学观念中,科学课程无法受到与语文数学等一些主要的课程同样的重视,导致科学课程的教学效果不突出,教师不重视,学生不积极。

但是科学课程更能够对学生今后的生活和学习产生指导意义,尤其是科学实验课程,更能够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促进学生应用知识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同时,科学实验还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生的综合素质,因此科学的教学具有更强的现实意义。

根据本人的实际教学经验,本文讨论了在科学实验课程中如何利用新的教学方式,适应新课改的教学要求,做好初中科学实验课程的教学工作。

一、以兴趣为主导,创设教学情境创设教学情境是当前教学方式改革的一个热点,适当的教学情境突破了传统教学方式的死板教学过程,将学生从枯燥乏味、教条性的授课内容中解脱出来,通过创设学生感兴趣的情境激发学生的探索欲望,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由被动学习转变为主动学习。

实践证明,适当的实验教学情境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思维,促进学生以极高的热情和兴趣去探求情境背后的理论知识,主动参与到教学活动中。

在科学实验的情境创设中,教师应该充分考虑该实验与实际生活的关系,利用虚拟实际环境引发学生对知识的追求动力。

精心准备的问题情境可以帮助学生在实践操作的过程中明确实验研究的方向,掌握知识内容,总结实验结论,加深自我认识。

初中实验探究备课教案

初中实验探究备课教案

初中实验探究备课教案1. 了解探究实验的基本步骤和原则,掌握对照实验的设计方法。

2. 能够正确选择实验材料和仪器,熟练操作实验设备。

3. 通过实验探究,培养观察、思考、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 增强团队合作意识,培养良好的科学素养和道德品质。

二、教学内容1. 探究实验的基本步骤和原则。

2. 对照实验的设计方法。

3. 实验材料和仪器的选择与操作。

4. 实验数据的收集、处理和分析。

5. 实验报告的撰写。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探究实验的基本步骤和原则。

2. 对照实验的设计方法。

3. 实验数据的收集、处理和分析。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实验原理、实验步骤、实验注意事项等。

2. 演示法:展示实验操作过程,引导学生观察、思考。

3. 探究法:学生分组实验,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观察、分析问题的能力。

4. 讨论法:引导学生总结实验结果,探讨实验现象背后的原因。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问题引导,激发学生对实验探究的兴趣。

2. 讲解:讲解实验原理、实验步骤、实验注意事项等。

3. 演示:展示实验操作过程,引导学生观察、思考。

4. 探究:学生分组实验,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观察、分析问题的能力。

5. 讨论:引导学生总结实验结果,探讨实验现象背后的原因。

6. 总结:对本节课的实验探究进行总结,强调实验的重要性和注意事项。

7. 作业:布置实验报告,要求学生撰写实验过程、实验数据和分析结论。

六、教学资源1. 实验材料:实验药品、仪器、设备等。

2. 教学课件:实验原理、实验步骤、实验注意事项等。

3. 实验报告模板:为学生提供实验报告的撰写框架。

七、教学评价1. 学生实验操作的规范性和准确性。

2. 学生实验报告的质量,包括实验过程、实验数据和分析结论。

3. 学生在讨论中的表现,包括观点阐述、问题分析等。

八、教学建议1. 注重实验安全,提醒学生遵守实验规程,防止意外事故的发生。

2. 在实验过程中,教师要密切关注学生的操作,及时给予指导和帮助。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关于初中科学探究教学的初步研究
关键词:中科学探究教学
【论文摘要】:学探究是学生在科学课程和实现生活的情境中,通过发现问题、调查研究、动手操作、表达与交流等探究性活动,获得知识、技能、方法的学习方式和学习过程。

文章简要介绍了初中科学教学的原则、步骤及在教学中存在的一些问题。

1. 初中科学探究教学的原则
探究教学的形式是多种多样的,在实际工作中,教师可视具体情况采取不同的方式,但是一般都应该遵循下列指导思想或教学原则:
1.1 要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作用
1.2 要建立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教学观
1.3 要强调营造良好的探究氛围
1.4 要重视科学与社会生产和生活的结合
2. 探究性教学的基本步骤
2.1 提出问题
教师引导学生提出供探究的问题。

2.2 猜想与假设
教师引导学生依据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对提出的问题可能出现的答案,作出猜想与假设,并经过讨论、思考作出初步的论证。

2.3 制订计划
根据科学探究的要求,设计实验方案,选择仪器、试剂,同时还要考虑到实验过程中可能会出现的结果,有较周密的实验计划。

2.4 进行实验,收集证据
按实验步骤进行实验,仔细观察实验现象,认真记录实验数据,在实验操作中注意观察与思考相结合,采用多种形式表达所收集到的实证,并能从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2.5 解释与结论
将收集到的资料进行分析、讨论,得出事实证据与假设之间的关系,通过比较、分类、归纳、概括等方法,得到最后的结论。

2.6 反思与评价
有对探究结果的可靠性进行评价的意识。

在实验方案、现象、解释等方面与他人存在不同之处时,能与他人进行讨论,不断反思,并提出改进的具体建议,能体验到探究活动的乐趣和学习成功的喜悦。

2.7 表达与交流
用口头或书面等方式表达探究过程的结果,与他人进行交流讨论时,敢于发表自己的观点,倾听并尊重他人的意见。

需要说明的是:科学探究的过程不一定完全参照上述的顺序进行,可根据具体的情况而定。

3. 结语
总之,随着未来社会对人才要求标准的变化,让科学探究走进课堂,是教育走向成功的根本之路。

在目前的教学中,学科教学与探究性学习的整合需要一个长期的过程,所以,我们要更新教学理念,努力帮助学生了解科学探究的基本过程和方法,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