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复习赏析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doc
中考说明文阅读技巧分析说明文语言的特点
![中考说明文阅读技巧分析说明文语言的特点](https://img.taocdn.com/s3/m/2ccd7b6932687e21af45b307e87101f69e31fbe0.png)
中考说明文阅读技巧(3)——分析说明文语言的特点一、说明文语言的特点:①准确性、严密性;②生动性、形象性。
二、分析说明文语言准确性(品析说明文语言抓住准确性、生动性)①解释该词的一般意义,或确定该词在句中作用(修饰、限制、程度、范围、时间、推测、估计等)②结合文章内容,从正反两方面分析该词在语境中的作用③扣住说明文语言准确性、严密性。
④还要注意结合具体的提问形式。
三、分析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科学性答题模板题型一:分析加点词语的表达效果。
(加点词的作用)答题格式:1、先定性:”XX”一词表……(什么上的限制);再释词:是……的意思(用替换法)。
2、结合文章内容具体分析作用:先“言下之意”:突出(表明)……;再“言外之意”:a、(可能)还有……的情况b、不排除……情况3、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科学性。
题型二:从文中找出能体现说明文语言准确性的词语并分析该词语的表达效果。
注意一下词语:a限定时间的:已经、一直、早已、一向、渐渐等。
b限定程度的:最、比较、几乎、相当、很、尤其、稍微、更加等。
c估计、推测的:大约、可能、左右等。
d限定数量的:多、有余、很少等。
e限定范围的:全、都、大部分、总共、少数、之一等。
f限定频率的:屡次、往往、常常、经常、通常、总是、有时等。
g限定主次d的:主要、重要题型三: 加点词能否删去,为什么?答题格式:1、先判断:不能删去。
2、分析加点词的表达效果(题型一)3、若删去,句子意思成了…不符合实际(太绝对了),影响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科学性。
题型四:加点词语能否换成另一个词,为什么?答题格式:1、先判断:不能换。
2、分析加点词的表达效果(题型一)3、分析替换词的意思:如果换上”XX”词,句子意思成了……不符合实际(太绝对了),不能体现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了.四、怎样分析说明文语言的生动性(品析说明文语言抓住准确性、生动性)1、运用了生动的描写,如:“”(生动形象地说明了事物的特征),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生动性。
《中考专题复习:说明文阅读——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品析》说课稿
![《中考专题复习:说明文阅读——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品析》说课稿](https://img.taocdn.com/s3/m/d23b8cc748d7c1c709a14505.png)
青蓝工程新老结对《中考专题复习:说明文阅读——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品析》说课稿【内容分析】:现代文阅读是衡量学生汉语水平水平高低的重要标志。
在中考试题中,现代文阅读占有30分的重要分值,其中说明文阅读是近三年来必考之题。
学生通过三年的说明文学习,对说明文的相关知识有了一定的了解,但通过平时的考试,我发现学生对说明文阅读这个块感觉到吃力。
那么如何让学生将说明文阅读化难为易呢?我认为最根本的方法就是教学生实用的说明文阅读的答题技巧,掌握技巧,方可有的放矢,灵活使用。
【说考纲要求】:近三年的中考试题,现代文阅读中必考之题就是说明文。
准确性是说明文语言最突出的特点,在阅读考试中,相关准确性的考点就是:能准确指出文中表示范围、水准、特征、性质等词语的作用、准确理解词语在句中的意义和作用、准确地对词语的限制、修饰作用实行评析。
【说命题趋势】:语言的准确性是说明文的最基本特征。
语言的准确性表现在对说明对象实行精确的修饰、限制、补充,阅读时要有意识地注重语言使用的同题.如:从词语的选择、更换、增删、调动等变化来分析说明文语言的特点。
分析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一要分析说明文语言的准确达到一字不易的水准,成为惟一可取的表述形式。
这种题型是:某个词语能否换成某个词语;二要分析用词、造句的准确性,题型是:某个词语能否删除或某词语的作用;三要分析恰当地使用修饰和限制的词语,准确地说明事物、剖析事理,这种题型是:修饰语或限制语的表达作用。
【说教学目标】:1、学生进一步掌握说明文的基本知识;2、习题讲解、练习强化,学生掌握品析说明文语言的思路和技巧。
3、形成知识网络,灵活使用,学以致用。
【说重、难点】:在钻研教材、研究考点的基础上,我确定了本节课的学习重难点:教学重点:把握常见题型解题策略,总结答题方法技巧。
教学难点:能根据具体的习题,灵活使用答题技巧,学以致用。
二、说教法和学法:主要教法:引导点拨法、讲练结合法让学生归纳说明文阅读的考点,在此基础上引出学生在预习中的疑难问题,教师实行点拨,教给学生实用的说明文阅读的答题技巧,在此同时,让学生做相关的习题实行强化,学以致用。
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举例
![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举例](https://img.taocdn.com/s3/m/db0f7c09a200a6c30c22590102020740be1ecd2c.png)
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举例篇一:说明文语言特征分为赏析说明语言的准确性。
(此类题目是常考必考的)(一)限制性词语有1、限定时间:目前、迄今为止、不久的将来、已经一向、渐渐等。
2、限定程度;最、比较、几乎、相当、稍微、更加等。
3、表示估计或推测:大约、可能、左右等。
4、限定数量:之一、多、有余、很少等5、限定范围;全、都、大部分、大面积、总共、少数等。
6、表频率的词语:一般、往往、常常、经常、通常、总是、有时”等。
具体分析:1.“可能、大约、左右”起限制作用,表示估计、推测,说明了xxxx只是估计,但不是绝对肯定,这体现了说明语言的准确性、科学性。
2.“在当时”在限定时间,只说明了xx在当时是xxx,但现在不是,这体现了语言的准确性。
3. “几乎”限制作用,表示十分接近全部,不排除极个别特例,说明xxxx差不多是xxxxx,这现了说明语言的准确性。
“几近”是几乎接近的意思,表示十分接近全部,不排除极个别特例,说明xxxx差不多是xxxxx,这现了说明语言的准确性。
4.“往往”是大多数的意思,说明了xxx大多xxxxxx,但也不排除特殊情况。
换成“总是”表明xxxx一定表示xxxxxx,与客观事实不符合,“往往”一词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科学性。
5.“通常”起限制作用,表示xx是一般情况,表明还会有特别或例外的情况。
该词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科学性。
“一般”起限制作用,表示xx是通常情况,不排除特殊情况,该词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科学性。
6.“之一”限制作用,表明xx只是其中的一种,不是唯一的,去掉后,就成了唯一的,该词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科学性。
7.“据测定”限制作用,表明数据的来源,有科学依据。
该词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科学性。
8.“按照他的计算”限制作用,表明数据的来源,使文章语言表达更准确,更具有科学性。
9.“有些”是指“有一部分”的意思,从范围上加以限制,说明不是所有的xxxx,这体现了说明性语言的准确性。
中考语文说明文阅读语言特点专题复习
![中考语文说明文阅读语言特点专题复习](https://img.taocdn.com/s3/m/383ba12bcc7931b765ce1579.png)
中考语文说明文阅读语言特点专题复习知识点讲解:一、体会分析说明文语言的特点语言的准确性是说明文的最基本特征。
说明语言的准确性表现在对说明对象进行精确的修饰、限制、补充,甚至以模糊词语来达到准确说明的目的。
特别要注意表示时间、空间、数量、频率、范围、程度、特征、性质、程序等的有关词语,它往往起修饰限制或补充作用,平时可以用删除法和换词法比较体会其准确性。
在准确的前提下语言可以平实见长,也可以生动活泼见长,平实和生动就是说明文语言的两种不同风格。
在有些说明文尤其是科学小品文中,作者会运用优美词语、描写性语句和修辞手法,使本来枯燥的事物变得生动形象,如《苏州园林》第7段中“高树与低树俯仰生姿”,写出了万木争荣的情景;古老的藤萝枝干“盘曲嶙峋”,开花时候“满眼的珠光宝气”,烘托出园林的繁华气氛。
平实说明与生动说明相结合,以此来增强表达效果。
二、赏析说明文语言准确性的常见题型:(一)第一种题型:句子中加点的词语有何作用?1.答题模式:①先配合实际语境说说加点字的意思和所要表达的内容;②这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2.例题解析。
⑴自从鹭鸟在这片林子栖息后,林子里的毒蛇,飞虫几近..绝迹,村里六畜兴旺。
答:“几近”是几乎接近的意思,说明毒蛇,飞虫差不多被吃光,但是没有绝迹,这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⑵村干部还告诉记者,可能..是现在环境的恶化以及一些人为的捕杀,这两年鹭鸟越来越少了。
答:“可能”表示估计、推测,说明了鹭鸟数量减少的原因,但不是绝对肯定,这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二)第二种题型:句中加点词能否删去?为什么?1.答题模式:①不能。
②因为……(先配合实际语境说说加点词意思和所要表达的内容),若删去,就变成……的意思,和实际情况不符,“××”(加点词)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2.例题展示。
(下面句中加点词能否删去?为什么?)⑴旅人桥可能..的石拱桥了。
..是有记载以来最早答:①不能。
说明文之语言的准确性和生动性(教师版)
![说明文之语言的准确性和生动性(教师版)](https://img.taocdn.com/s3/m/06d8061b767f5acfa0c7cd26.png)
【解析】
答题模式讲解: 先配合实际语境说说加点词意思和所要表达的容; 这体现了语言的准确性。
【例题3】
【题干】请结合具体语句,从表达方式、表现手法或修辞手法运用的角度简要分析文段语言的特色及其表达效果。
四、课堂运用
【基础】
1.阅读下面文本,回答文后问题。
DNA证据也可以伪造
(1)在调查刑事犯罪时,DNA证据都被视为“如山铁证”,被普遍用于证明嫌疑犯是否涉嫌犯罪以及释放被错误定罪的无辜者。可是,以色列科学家发现,包含DNA的血液和唾液样本,都可以伪造,DNA证据并不完全可靠。
(2)科学家表示,如果犯罪分子进入DNA数据库,他们就可以不通过提取个人身上的任何组织而“制造”出与数据库一个人的DNA相符的DNA样本。弗兰肯博士是该研究的领导者,他在《国际法庭科学杂志:遗传学》网络版上发表的论文中写道:“通过伪造DNA证据,任何一个生物系大学生都能伪造一个犯罪现场。”论文指出,当下DNA分析检测技术已经成了司法的重要一环,但是DNA证据被伪造的可能性却没有受到足够的关注。
植物如何“看见”世界
①植物能够以某种方式感觉光明和黑暗。一般情况下,光线总是来自上方,这时植物就向上伸展。如果光线来自侧面,比如窗台上的植物,这时它们就弯下腰去,把叶片的正面对着玻璃。
②很多种子,比如生菜和丁香的种子,也能感光,因为它们只能在有亮光的地方发芽。而大一些的种子往往能在黑暗中发芽。最初的淡黄色幼芽长.出来时,并不急手生产叶绿素,而是保持纤弱的体型疯长。直到接触到光亮,它才不再长长,而是把剩下的能量投入叶绿素的生产。
【例题1】
【题干】下面句子中的加点词能否删去?为什么?
中考语文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1
![中考语文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1](https://img.taocdn.com/s3/m/0ed4321249649b6649d74711.png)
方法: (举一反三) (同义替代) (言下言外) (比较异变) (准确严密)
主要采分点:
领会词语在语言环境中的意义和作用
——对于说明文语言的分析,要遵循词不离句、句不离篇的原则, 既要了解某个词语限制角度,还要体会它在句中具体语境中的特殊 作用,这样才能理解语言准确对突出事物特征所起的作用。
说明文的表述,无论时间、空间、数量、范围、程度 等方面都要求准确无误,要符合客观实际。说明文语言的 准确性体现在对数量的多少、范围的大小、程度的深浅、 次序的先后等方面做出实事求是、恰如其分的反映。
说明文的语言常考题样:
例:“我国的石拱桥几乎到处都有。”中“几乎” 是否能够删去 ,为什么?
分析:不能。“几乎”表程度,是“非常接近”的意思。 说明石拱桥非常接近到处都有,但不是到处都有。去掉后, 就变成到处都有了。意思就太绝对了,不能体现说明文语
言的准确1性、和先周做密出性否。定的回答 答 2、限制的角度 ( 能释词的释词) 题 3、结合限制对象谈语言环境中的意义和 要 作用 (言下之意) (言外之意) 点 4、找限出制矛的盾角点度,即是删难掉点后与以前有何不
说明文阅读板块教学
语言的准确性
以上语句中,由于修饰、限制性词语的运用,在语气 的轻重、程度的深浅、数量的多少、范围的大小、频率的 快慢、时间的长短等方面做出实事求是、恰如其分的反映, 才使说明非常准确严密。
因此,“说明文语言的准确和严密” 表现在: 无论时间、空间、数量、范围、程度、语气、频率等 方面都要求准确无误,要符合客观实际。
3、这座桥修建于公元605年左右。
答:不能。“左右”表示估计.说明桥修建于公元605年前后, 但因为年代久远不敢肯定确切时间。所以加上“左右”一词 能体现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说明文准确性的考点分析
![说明文准确性的考点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e32ce2a6afaad1f34693daef5ef7ba0d4b736d16.png)
了能更准确地说明事物、事理的特征,阐述事物、事理之间的联系,说明文必须讲究语言的准确性。
说明文对文章涉及到的时间、空间、数量、范围、程度、特征、性质、程序等的表述,都要求无准确无误。
如《中国石拱桥》中的一段:“永定河上的卢沟桥……桥宽约8米,路面平坦,几乎与河面平行。
每两个石拱之间有石砌桥墩,把11个石拱联成一个整体。
”这一段话语言的准确性表现在选用确切的词语和词组来表达上。
如“永定河上”不能说成“永定河中”;“石砌桥墩”不能说成“石堆桥墩”;“路面平坦”不能说成“道路平坦”;“几乎与河面平行”不能说成“与河面平行”。
这都体现出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阅读时应注意辨析、比较。
而说明文中有些看似模糊的语言,实则反映了事物的客观存在。
如:“草地的温度比一般水泥的温度要低十几度”,写“十几度”而不写具体确切的度数,是因为草地、水泥地的温度还受到环境、气候等外界因素的影响而经常变化,所以不可能是一个恒定的确数,所以只能写“十几度”。
诸如这样看似模糊的语言还很多,如“可能”“几乎”……说明文中运用这些模糊的语言,或者是客观事物不需要过于精确,或者是目前的文献资料还不能提供更精确的依据,或者是目前的科学水平还不能提供更精确的依据等。
如果说得太绝对、太肯定,反而违背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也违背了客观事实的真实性。
所以,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根本的一条,即客观地、确切地反映事物的真实面貌,并且明白地、恰如其分地表达出来。
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有多种考查形式,有两种考题是很有代表性的:一是分析词语的表达作用;二是对文中语句的理解。
下面就对这两种考题作一番分析。
一、分析词语的表达作用词语在相同的语言环境中表情达意的效果不一样,有时甚至迥异;而相同的词语在不同的句子中也往往有不同的含义和表达作用。
因此,在阅读说明文时,通过咬文嚼字,细细品味每个词的含义和表达作用,不但对理解说明文大有好处,而且对提高自己写作的遣词造句能力也大有好处。
中考复习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中考复习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https://img.taocdn.com/s3/m/a6d4210e52d380eb62946ddf.png)
。
典型考题:本文使用了什么说明顺序?有何作用? 答题格式:本文使用了 的说明顺序对 加以说明, 使说明更有条理性(第一空应该填具体的说明顺序,第二 空应该填写具体的事物名称或说明的事理如果是事理性说 明文,但又不能准确表述,可用“事理”、“科学事理”等模 糊性的语言表述)
演练提升 1、分别指出下列各文段所采用的说明顺序。
2.说明方法作用:
注意 ①无论何种方法,都是为了说清说明对象的××特征 ②应注意是为了说明本段中心句,还是全文说明对象的特征 ③下定义与作诠释、打比方与比喻、作比较与对比的区别 答题格式: 运用举例子的说明方法,具体充分地说明了××说明对象的××特征 运用列数字的说明方法,具体准确地说明了××说明对象的××特征 运用打比方的说明方法,生动形象地说明了××说明对象的××特征(增强了文 章趣味性) 运用作比较的说明方法,突出强调地说明了××说明对象的××特征 运用分类别的说明方法,条理清楚地说明了××说明对象的××特征 运用下定义的说明方法,简明科学地说明了××说明对象的××特征 运用作诠释的说明方法,通俗易懂地说明了××说明对象的××特征 运用摹状貌的说明方法,具体生动地说明了××说明对象的××特征 运用列图表的说明方法,直观了然地说明了××说明对象的××特征 运用引用的说明方法,充实有力地说明了××说明对象的×特征(同时引诗文还 可增添文采)
作比较
3.这些石刻狮子,有的母子相抱,有的交头接耳, 有的结构 1.总分式(包括总-分-总,总-分,分-总)
2.递进式(各层意思逐步深入:从现象到本质,从性状 到用途,从原因到结果,从整体到部分,从主要到次要, 从具体到概括)
3.并列式 注:事物说明文多用总分式结构,其中“分”的部分常按并 列式安排;事理说明文多用递进式
浅论说明文语言的特点——准确严密性.doc
![浅论说明文语言的特点——准确严密性.doc](https://img.taocdn.com/s3/m/899c0ecc51e2524de518964bcf84b9d528ea2cc8.png)
浅论说明文语言的特点——准确严密性说明文语言的特点——准确严密性论文导读:本论文是一篇关于说明文语言的特点——准确严密性的优秀论文范文,对正在写有关于说明文论文的写有一定的参考和指导作用,解文意,读懂文章内涵。
那我们老师不妨从分析说明文语言特点-----准确、严密和生动、有趣角度入手,引导学生阅读课文。
一、探讨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严密性说明文的语言要求准确、严密,因为这关系到说明内容是否真实与科学,也关系到说明内容被人理解的程度与层次怎样。
只有准确、严密地反映客观事物的实际及其规律性,摘要说明文是中学语文中重要的文体,说明文是通过说明的方式给人知识,在说明的过程中根据说明对象的不同,采用的说明方式也是有所不同。
本文主要是探讨说明文的语言特点,说明文的语言力求严密、准确和生动、有趣。
要做到文本解读深入细致,需从哪些策略入手呢,本文就此理由结合义务教育初中课文进行分析。
关键词说明文语言特点严密性趣味性说明文是以说明为主要表达方式来解说事物、阐明事理而给人知识的文章体裁。
它通过揭示概念来说明事物特征、本质及其规律性。
说明文一般介绍事物的形状、构造、类别、关系、功能,解释事物的原理、含义、特点、演变等。
说明文实用性很强,它包括广告、说明书、提要、提示、规则、章程、解说词、科学小品等。
从广义看,只要是把事物、事理说明白的文章,都是说明文。
传统的语文教学理论,把说明文分为平实性说明文和文艺性说明文两类,后者又叫科学小品。
如《中国石拱桥》、属于前者,它以赵州桥和卢沟桥为例说明中国石拱桥“不但形式优美,而且结构坚固”的特征;《大自然的语言》、属于后者,文章科学地说明了物候学知识以及在生产中的运用。
说明事物特点和阐明事理是说明文的两种类型。
说明事物的状态、性质、功能,或阐明事理,目的在于给人以知识。
从说明文语言特点来说也分两种:一种是平实简明,一种是生动活泼。
基于说明文科学性这一特点,说明文语言的主要特征是准确性、严密性。
中考语文阅读复习:体会语言的准确性篇.doc
![中考语文阅读复习:体会语言的准确性篇.doc](https://img.taocdn.com/s3/m/b5f40c97dd36a32d72758107.png)
2010年中考语文阅读复习:体会语言的准确性篇-说明文是客观地介绍某种事物的一种文体,目的是给人介绍知识。
因此,说明文的语言要求准确。
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体现在如下几个方面:一、表示时间对时间的说明要尽量做到精确,如:一天有24小时,每小时有60分种,每分钟有60秒。
但是像这座桥(赵州桥)修建于公元605年左右,到现在已经一千三百多年了。
(茅以升《中国石拱桥》),这里的两处数字说明,由于年代久远,只能用推测的方法,表面上看似乎不精确,实际上正好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二、表示空间我国的建筑,从古代的宫殿到近代的一般住房,绝大部分是对称的(叶圣陶《苏州园林》)这里的绝大部分表明并非所有的宫殿和住房都是对称的,也有少部分并不对称,这种客观的说明同样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三、表示范围死海地处约旦和巴勒斯坦之间南北走向的大裂谷的中段,它的南北长80公里,东西宽约5至17公里,海水平均深度300米,最深的地方大约有400米。
(《死海不死》)这段话运用数字说明,说明了死海的长度、宽度和深度,给人以清晰的印象。
四、表示程度说明事物时,常常会用到程度副词,如很、十分、非常、较、更、最、稍微、略等。
如:后三宫往北就是御花园。
御花园面积不很大,有大小建筑二十多座,但毫无拥挤和重复的感觉。
(黄传惕《故宫博物院》)这里的很表明御花园虽然面积不小,但不是特别大,因为它只有大小建筑二十多座。
又如:沙漠是人类最顽强的自然敌人之一。
(竺可桢《向沙漠进军》)其中的最说明沙漠危害人类之大,程度之深。
五、表示程序事物的发展都有一定的规律,如果要说明事物的成因、结构和原理,则有一定的程序或顺序。
如:立春过后,大地渐渐从沉睡中苏醒过来。
冰雪融化,草木萌发,各种花次第开放。
(竺可桢《大自然的语言》)其中渐渐和次第,准确地说明了事物的变化过程,符合事物的发展规律。
又如:为了达到这个目的,他们讲究亭台轩榭的布局,讲究假山池沼的配合,讲究花草树木的映衬,讲究近景远景的层次。
中考复习赏析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中考复习赏析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https://img.taocdn.com/s3/m/45eac235ba1aa8114431d97c.png)
《中考总复习——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教案保定二中分校任连荣一、复习目标:1、了解中考说明文阅读考点。
2、掌握说明文语言类题型的解题方法和技巧。
二、复习重点、难点:掌握说明文语言类题型的解题方法和技巧。
三、复习过程:1、导入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这两句说明复习其实也是一件很快乐的事情。
2. 巩固旧知。
回忆说明文语言的特点准确性、科学性、严密性3、常见考查形式一类:加点词语的表达作用(表达效果)二类:加点词语能否去掉(删除)?为什么?三类:加点词语能否替换?为什么?四类:找出文中能够体现说明文语言准确性的词语,分析其表达效果。
4、常见题型:第一种题型:赏析划线词语的表达效果(1)例题展示:请你说一说下面句中划线词语的表达作用(表达效果)。
你的每一次心情变化,都会在瞬间对你的身体产生巨大影响。
“瞬间”是“眨眼之间”的意思,说明心情变化对身体产生影响的速度非常快。
这个词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科学性、严密性。
(2)方法归纳:1、对加点词进行解释。
2、结合语境分析加点词语所要表达的内容。
3、xx词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严密性、科学性。
(3)方法运用1、自从鹭鸟在这片林子栖息后,林子里的毒蛇、飞虫几近绝迹,村里六畜兴旺。
2、结合语境,说说下面句中划线词语的作用。
“中国古代建筑的特点之一是最敢于使用色彩也最善于使用色彩。
”第二种题型:句中的加点词能否删去,为什么?(1)例题展示:例如:“我国的石拱桥几乎到处都有”中的“几乎”一词可否删去?为什么?分析:1、表态:不能删去2、解释分析:“几乎”是差不多的意思,说明我国石拱桥分布很广,但不是到处都有。
3、去掉后,意思就变成了每个地方都有,过于绝对,与事实不符。
4、“几乎”一词体现了说明文语言准确性、科学性、严密性。
(2)方法归纳:1.表态:不能去掉(删);2. 结合语境解释词语意思和所要表达的内容。
3.若去掉,意思就变成了……过于绝对(根据情况进行取舍),与事实不符。
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及答题技巧
![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及答题技巧](https://img.taocdn.com/s3/m/7165caaa14791711cd791736.png)
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及答题技巧(一)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准确选用同义词(近义词),使语言丰富,避免重复,准确表达复杂的事物。
汉语的词汇极其丰富,其中大量同义词的存在更体现着汉语语言的发达。
同义词使用得当,会使遣词造句和表情达意更加准确、丰富和更富有表现力,能充分表达人们丰富的思想感情,使语言富有变化,收到积极的修辞效果。
反之,如果使用不当,则会弄巧成拙,甚至适得其反。
2.准确地运用专门术语。
术语是定义明确的专业名词,每个学科都会有自己独立的术语系统,它展现着本学科的特色和本学科在研究对象和研究方法上的侧重点,因此术语的使用也体现着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3.造句要特别注意句子内部、句子之间的逻辑性。
恰当地使用关联词语,可使语言表达更连贯、更严密,从而更好地体现说明文语言准确性的特点。
4.说明文语言的准确还体现在修饰、限制性词语的选用上。
主要是表示时间、空间、数量、范围、程度、特征、性质等方面的修饰限制性副词和数量词词语,在句子中一般作定语、状语或补语。
恰当使用这些词语可使语言表达更准确、严密、科学。
5•恰当运用模糊语言。
说明文中,有时使用表意精确的词语,有时使用表意模糊的语言,要根据作者对事物的认识程度而定。
有些事物本身在不断变化着,有些事物人们的认识暂时有限,如果太肯定,显得武断,运用模糊语言反而能准确地反映事物的客观存在和人们的认识程度。
答题技巧:类型1、加点字词有何作用?对策:抓住说明文语文准确这一特点答题。
答题模式:准确/生动形象/地说明了事物“……”的特征/事理。
类型2、能否替换为另一个词语?并说明理由。
对策:(1)表态(“能否替换”,注意:绝大多数“不可以”)(2)原词的意思或内容+ 准确/生动形象/地说明了事物“……”的特征/事理(3)所换词语的意思或内容。
(4)换了后意思有何改变,不符合实际。
xx词体现了语言的准确性、周密性、科学性。
女口:“比较”“几乎”“相当”等词表程度、修饰;“大约”“可能” “左右”等表估计,“多”“有余”等表数量。
统编版中考语文一轮复习:说明文阅读语言的准确性和生动性 讲义(含练习题及答案)
![统编版中考语文一轮复习:说明文阅读语言的准确性和生动性 讲义(含练习题及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bc14c06ff68a6529647d27284b73f242326c3105.png)
统编版中考语文一轮复习:说明文阅读语言的准确性和生动性讲义考情分析“说明语言”是指说明文中阐述说明对象时所使用的语言,其特点有准确严密和生动形象两种,其中最主要的是第一种:准确性和严密性。
品味说明语言主要体现在分析文中起修饰限制作用的词语的表达效果上。
通过对说明语言的品味,我们可以更具体地体会说明文的语言特点,更准确地把握说明文的文体特征。
品味说明语言也是说明文阅读的一个常规考点。
知识点解析一、说明文语言的主要特点1.准确性。
大多数说明文以传授知识为目的,这就要求其必须用准确的语言,如实地反映事物的特征、本质、规律,表示时间、空间、数量、范围、程度、特征、性质、程序时都要做到准确无误。
2.严密性。
为了使读者对较复杂的事物、较深奥的事理有明晰确切的理解,说明文常常恰当地使用修饰和限制词语,语言讲究周到严密。
说明文语言要求准确科学,准确性是说明语言的先决条件,主要体现在:(1)表示时间、空间、范围、程度、特征、性质、数量等有关词语要准确无误。
如“基本”、“大约”、“比较”、“一般”、“极个别”、“主要”等表示修饰限制的词语。
(2)注意约数和确数。
无论使用的是约数还是确数,都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3)在准确的前提下,说明文语言风格可以平平实实,也可以生活活泼。
二、体现准确性和严密性说明文语言特点是准确、简明、浅显、易懂,其中准确是前提。
在这个前提下,语言风格可以是平实的,也可以是生动的。
所谓“平实”,就是抓住事物的特点,用准确、简明、平实的语言,对事物的形状、构造、性能等加以解说,不必加修饰或描写,只需明白如话地写出来即可。
为了使说明变得浅显易懂,平实说明文常使用列数字(据)、举例子、作比较等说明方法来直接、准确地说明事物。
常见的命题形式有:概括这篇文章语言表达的特点,并举例说明。
1.表限定时间:已经、一直、早已、一向、渐渐等。
2.表限定程度;最、比较、几乎、相当、很、尤其、稍微、更加等。
3.表估计或推测:大约、可能、左右等。
说明文的语言的准确性剖析
![说明文的语言的准确性剖析](https://img.taocdn.com/s3/m/d3c87051852458fb770b5639.png)
说明文语言准确性的考查答题方法与技巧:1、找出体现语言准确性的词语或分析该词语的表达作用。
对策:a、找有精确数据的句子;b、找有概数的句子;c、找使用限制性词语的句子。
2、加点词语能否删掉,为什么?对策:a、表态(“删”还是“不删”);b、定性,如:“比较”、“几乎”、“相当”等词表程度修饰;“大约”、“可能”、“左右”等表估计;“多”、“有余”等表数量。
c、若删去,意思就变了,不符合实际,太绝对了。
d、“××”词体现了语言的准确性。
3、某词能否换其它词。
请说明理由对策:a、不可以;b、原词的意思和内容;c、所换词语的意思和内容;(d、原词更准确地说明了…….) e.换了后意思有何改变,不符合实际。
f.原词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4、加点字作用。
格式:a.解释这个字的意思(原意及在本句中的意思)。
b.是否运用了某种修辞(如果运用了修辞则要答出).c.准确(或生动、形象)地说明事物××的特征,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5。
“××”词好在哪里?答:用了“××”词,生动地(准确地)说明了??事物的??特征,能够激发读者的兴趣(符合实际情况,具有科学性),它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说明文语言准确性的考查答题方法与技巧:1、找出体现语言准确性的词语或分析该词语的表达作用。
对策:a、找有精确数据的句子;b、找有概数的句子;c、找使用限制性词语的句子。
2、加点词语能否删掉,为什么?对策:a、表态(“删”还是“不删”);b、定性,如:“比较”、“几乎”、“相当”等词表程度修饰;“大约”、“可能”、“左右”等表估计;“多”、“有余”等表数量。
c、若删去,意思就变了,不符合实际,太绝对了。
d、“××”词体现了语言的准确性。
3、某词能否换其它词。
请说明理由对策:a、不可以;b、原词的意思和内容;c、所换词语的意思和内容;(d、原词更准确地说明了……. )e.换了后意思有何改变,不符合实际。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考总复习——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教案
保定二中分校任连荣
一、复习目标:
1、了解中考说明文阅读考点。
2、掌握说明文语言类题型的解题方法和技巧。
二、复习重点、难点:
掌握说明文语言类题型的解题方法和技巧。
三、复习过程:
1、导入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
这两句说明复习其实也是一件很快乐的事情。
2. 巩固旧知。
回忆说明文语言的特点准确性、科学性、严密性
3 、常见考查形式
一类:加点词语的表达作用(表达效果)
二类:加点词语能否去掉(删除)?为什么?
三类:加点词语能否替换?为什么?
四类:找出文中能够体现说明文语言准确性的词语,分析其表达效果。
4、常见题型:
第一种题型:赏析划线词语的表达效果
(1)例题展示:请你说一说下面句中划线词语的表达作用(表达效果)。
你的每一次心情变化,都会在瞬间对你的身体产生巨大影响。
“瞬间”是“眨眼之间”的意思,说明心情变化对身体产生影响的速度非常快。
这个词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科学性、严密性。
(2)方法归纳:
1、对加点词进行解释。
2 、结合语境分析加点词语所要表达的内容。
3 、xx 词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严密性、科学性。
(3)方法运用
1、自从鹭鸟在这片林子栖息后,林子里的毒蛇、飞虫几近绝迹,村里六畜兴旺。
2、结合语境,说说下面句中划线词语的作用。
“中国古代建筑的特点之一是最敢于使用色彩也最善于使用色彩。
”
第二种题型:句中的加点词能否删去,为什么?
(1)例题展示:例如:“我国的石拱桥几乎到处都有”中的“几乎”一词
可否删去?为什么?
分析:
1、表态:不能删去
2、解释分析:“几乎”是差不多的意思,说明我国石拱桥分布很广,但不
是到处都有。
3、去掉后,意思就变成了每个地方都有,过于绝对,与事实不符。
4、“几乎”一词体现了说明文语言准确性、科学性、严密性。
(2)方法归纳: 1. 表态:不能去掉(删);
2.结合语境解释词语意思和所要表达的内容。
3. 若去掉,意思就变成了⋯⋯过于绝对(根据情况进行取舍),与事实
不符。
4.XX词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科学性、严密性。
(3)方法运用征服沙漠的最主要武器是水。
加横线词语能否去掉?为什么?第三种题型:能否将句中加点词替换为另外一个词语?请说明理由。
(1)例题展示:
“天上的薄云,往往是天气晴朗的象征”这句话中的加点词语“往往”能
否替换成“总是”,试说明理由。
【答案】不能替换。
因为“往往”是大多数的意思,说明了天上的薄云大
多预示着天气晴朗,但也不排除特殊情况。
换成“总是”表明天上出现薄
云一定表示天气晴朗,与事实不符合,“往往”一词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
准确性、科学性、严密性。
(2)方法归纳:
(3)1、表态:不能替换;
2 、因为原词表达⋯⋯意思,换了就变成⋯⋯意思,与事实不符。
3 、原词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科学性、严密性。
(3)方法运用
“红玫瑰大厅的规模与人民大会堂相当,但高度要高得多了”,句中的“相当”可以换成“相同”吗?说理由。
第四种题型:从下面句子中找出一个能体现说明语言准确性的词语,结合语境分析该词语的表达效果。
(1)例题展示
例题:目前没有发现大面积野生存活的“加拿大一枝黄花”。
例一:“大面积”一词从范围上加以限制,表明不排除在小范围内有野生存
活的“加拿大一枝黄花”,符合实际情况,体现说明语言准确、科学、严密
的特点。
例二:“野生”一词指野外生长的,排除了人工栽培“加拿大一枝黄花”的
现象,体现说明文语言准确、科学、严密的特点。
例三:“目前”说明尚未发现大面积野生存活的“加拿大一枝黄花”情况是
调查的结果,强调了情况的真实性,排除了胡编的可能性,体现说明文语言准确、科学、严密的特点。
(2)方法归纳
▲▲补充介绍限制性的词语。
1、表限定时间:已经、一直、早已、一向、渐渐等。
2、表限定程度;最、比较、几乎、相当、很、尤其、稍微、更加等。
3、表估计或推测:大约、可能、左右等。
4、表限定数量:多、有余、很少等
5、表限定范围;全、都、大部分、总共、少数等。
6、表频率的词语:屡次、往往、常常、经常、通常、总是、有时”等。
7、表质地的词语:软、硬、
(3)方法运用
从下面句子中找出一个能体现说明语言准确性的词语,结合语境分析该词语
的表达效果。
到2030年,中国海平面可能上升1厘米到16厘米,黄河三角洲、长江和珠江三角洲等地区洪水泛滥的机会增大,风暴潮的危害也会加重。
四、课堂小结。
学习本课的收获。
归纳简化四种答题方法,当堂记住。
板书:第一种:释义+准确
第二种:表态+原意+去意+准确
第三种:表态+原意+换意+准确
第四种:修饰、限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