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热剂―中药学PPT课件
合集下载
清热剂ppt课件
导赤散
功用:清心利水养阴 主治:心经火热证。心胸烦热,口渴面赤,渴欲 冷饮,口舌生疮;或心热移于小肠,小溲 赤涩刺痛,舌红,脉数。 病证解析
心经热盛 下移小肠
心经热盛,灼伤津液 ― 心胸烦热, 口渴面赤 心火上炎 ― 口舌生疮 心热下移小肠 ― 小便赤涩刺痛
组方分析 木通 — 清心火,利小便 生地 — 清热凉血,养阴生津 竹叶 — 清心除烦,引热下行 甘草梢 — 止淋痛,和诸药 君 臣 佐使
注意事项:
1、辨清"热证"的性质。 2、辨明"热证"的真假。 3、寒凉之品易伤脾胃阳气,注意保护脾胃。 4、入口即吐者,可少佐姜汁,或采取凉药 热服方法。 5、屡用清热泻火而热不退者,乃因“寒之不 寒,是无水也“之缘故,宜用滋阴壮水的 方法,待阴复其热自退。
白虎汤
功用:清热生津 主治:阳明气分热盛证。壮热面赤,烦 渴引饮,汗出恶热,脉洪大有力。 病证解析: 阳明气 分热盛
君 臣 佐 使
配伍要点 (1)清营凉血中养阴清热。 (2)清营解毒“透热转气”。 (3)凉血活血相配,止血而不留瘀
犀角地黄汤
功用:清热解毒,凉血散瘀 主治: 1.热入血分证:身热谵语,斑色紫黑, 舌绛起刺,脉细数,或喜忘如狂, 漱水不欲咽,大便色黑易解等。 2.热伤血络证:吐血,衄血,便血, 尿血等,舌红绛, 脉数。
附方 1. 白虎加人参汤: 功效: 清热益气生津; 主治:白虎汤证兼气津两伤者。 2. 白虎加桂枝汤: 功效: 清热通络和营卫; 主治:白虎汤证兼风湿热痹;温疟。
3. 白虎加苍术汤: 功效: 清热祛湿; 主治: 白虎汤证兼风湿热痹;湿温病。
竹叶石膏汤
功用:清热生津,益气和胃 主治:伤寒、温病、暑病余热未清,气津 两伤证。身热多汗,心胸烦闷,气逆欲 呕,口干喜饮,或虚烦不寐,舌红苔少, 脉虚数 病证解析: 热病后 热扰心神 ― 心胸烦闷或虚烦不寐 余热未清 余热内扰,胃气不和 ― 气逆欲呕 气津两伤 ― 舌红苔少,脉虚数
《中药学清热药》课件
《中药学清热药》 ppt课件
目录
• 中药学清热药概述 • 常用清热药介绍 • 清热药的配伍与禁忌 • 中药学清热药的现代研究
01 中药学清热药概述
清热药的定义
清热药
指以清解里热为主要作用的药物,主要用于热病高热、肺热咳嗽、咽喉肿痛等 症状。
清热药的特点
具有寒凉性质,能够清除体内的热邪,具有清热解毒、凉血泻火等作用。
详细描述
知母味苦性寒,归肺、胃、肾经,具有清热泻火、滋阴润燥的功效。常用于治疗 肺热燥咳、骨蒸潮热等症状,也可用于治疗消渴等症状。知母含有多种皂甙和黄 酮类化合物等成分,具有抗炎、抗肿瘤等作用。
03 清热药的配伍与禁忌
配伍原则
01
针对病症
清热药应针对热性疾病,如发热 、炎症等,选择合适的清热药进 行配伍。
药物协同
02
03
药物拮抗
在配伍过程中,应选择能够增强 清热药效的药物,以达到更好的 治疗效果。
避免与清热药产生拮抗作用的药 物,以免降低药效或产生不良反 应。
配伍禁忌
寒凉药配伍
清热药本身具有寒凉性质,不宜与同样寒凉性质的药 物配伍,以免加重寒凉作用。
温热药配伍
清热药不宜与温热性质的药物配伍,以免产生药物相 克,降低药效。
04 中药学清热药的现代研究
药理作用
A
抗炎作用
清热药具有明显的抗炎作用,能够抑制炎症反 应,减轻红肿热痛等症状。
抗菌抗病毒
清热药具有抗菌、抗病毒作用,对于多种 细菌、病毒引起的感染有较好的防治效果 。
B
C
抗肿瘤
部分清热药具有抗肿瘤作用,能够抑制肿瘤 细胞的生长和扩散。
调节免疫
清热药能够调节机体免疫功能,增强机体抵 抗力,提高抗病能力。
目录
• 中药学清热药概述 • 常用清热药介绍 • 清热药的配伍与禁忌 • 中药学清热药的现代研究
01 中药学清热药概述
清热药的定义
清热药
指以清解里热为主要作用的药物,主要用于热病高热、肺热咳嗽、咽喉肿痛等 症状。
清热药的特点
具有寒凉性质,能够清除体内的热邪,具有清热解毒、凉血泻火等作用。
详细描述
知母味苦性寒,归肺、胃、肾经,具有清热泻火、滋阴润燥的功效。常用于治疗 肺热燥咳、骨蒸潮热等症状,也可用于治疗消渴等症状。知母含有多种皂甙和黄 酮类化合物等成分,具有抗炎、抗肿瘤等作用。
03 清热药的配伍与禁忌
配伍原则
01
针对病症
清热药应针对热性疾病,如发热 、炎症等,选择合适的清热药进 行配伍。
药物协同
02
03
药物拮抗
在配伍过程中,应选择能够增强 清热药效的药物,以达到更好的 治疗效果。
避免与清热药产生拮抗作用的药 物,以免降低药效或产生不良反 应。
配伍禁忌
寒凉药配伍
清热药本身具有寒凉性质,不宜与同样寒凉性质的药 物配伍,以免加重寒凉作用。
温热药配伍
清热药不宜与温热性质的药物配伍,以免产生药物相 克,降低药效。
04 中药学清热药的现代研究
药理作用
A
抗炎作用
清热药具有明显的抗炎作用,能够抑制炎症反 应,减轻红肿热痛等症状。
抗菌抗病毒
清热药具有抗菌、抗病毒作用,对于多种 细菌、病毒引起的感染有较好的防治效果 。
B
C
抗肿瘤
部分清热药具有抗肿瘤作用,能够抑制肿瘤 细胞的生长和扩散。
调节免疫
清热药能够调节机体免疫功能,增强机体抵 抗力,提高抗病能力。
清热剂清热剂概述
清热剂清热剂概述ppt
第8页
清
分述
热 剂
1.清气分热剂 4.清脏腑热剂 2.清营凉血剂 5.清热祛暑剂 3.清热解毒剂 6.清虚热剂
清热剂清热剂概述ppt
第9页
清
分述·清气分热
热
剂
适应证: 热在气分 临床表现: 壮热烦渴,大汗,恶热,脉洪大; 或身热多汗,心胸烦闷,口干舌红
清热剂清热剂概述ppt
清热剂清热剂概述ppt
第52页
导赤散
(《小儿药证直诀》)
清热剂清热剂概述ppt
第53页
清
清脏腑热·导赤散
热
剂
组成: 生地黄、木通、生甘草梢各等分(各 加竹叶适量。
清热剂清热剂概述ppt
第54页
清
清脏腑热·导赤散
热
剂
功效:
清心利水养阴
主治:
心经热盛: 心胸烦热,口渴面赤,
意欲冷饮,口舌生疮,舌红, 脉数
主治: 痈疡肿毒初起(阳证) (热毒内壅,气滞血瘀)
清热剂清热剂概述ppt
第43页
清
清热解毒·仙方活命饮
热
剂
临床表现: 红肿焮痛,或身热凛寒,苔薄白
或黄,脉数有力。
清热剂清热剂概述ppt
第44页
清
清热解毒·仙方活命饮
热
剂
方解:
君: 金银花——清热解毒
臣: 当归、赤芍、乳香、没药、橘 皮
——行气通络,活血散瘀,消 肿止痛
衄血: 黄芩、栀子、侧柏叶、白茅根
便血: 地榆、槐花
尿血: 白茅根,小蓟
皮下出血(紫癜):
紫草、仙鹤草、旱莲草、茜草、
清热剂清热剂概述ppt
大枣
第36页
中药学-清热药ppt课件
2.其他药理作用
1,对心血管系统的影响 (1)抗心律失常 (2)正性肌力作用 (3)负性频率作用 (4)降压作用 (5) 对缺血心肌的保护
其他: 抗脑缺血 、抗血小板聚集 、降血脂
金银花
一、 概述
功能与主治
清热解毒
外感发热、疮痈疖肿 热毒泻痢
主要成份
绿原酸类及黄酮类化合物
二、主要药理作用
1、与功效主治相关的药理作用 (1)抗病原微生物
热毒入血,发斑神昏, 咽喉肿痛,丹毒口疮等
主要成份
菘蓝苷、靛蓝 、靛玉红 色胺酮 、挥发油
二、主要药理作用 1、与功效主治相关的药理作用 (1)抗病原微生物
有效成份:靛蓝、靛玉红 作用特点: 1)大青叶对多种细菌有抑制作用 2)板蓝根抗病毒作用比较显著
(2)提高机体免疫功能 (3)保肝
2.其他药理作用
(2)抗细菌毒素、抗腹泻 有效成份:小檗碱 作用特点: 黄连及小聚碱能提高机体 对细菌内毒素的耐受能力。
(3)抗炎、解热
有效成份:小檗碱、药根碱、黄连碱 作用特点:小檗碱对急慢性炎症均有 抑制作用。
(4)抗溃疡
有效成份:小檗碱 作用特点:抑制胃酸分泌 、抗幽门螺杆菌
镇静催眠 、降血糖 有效成份:小檗碱
黄连
一、 概述
功能与主治
清热燥湿,泻火解毒
湿热痞满,呕吐,泻痢,黄疸 高热神昏,心火亢盛,心烦不 寐,血热吐衄,目赤吞酸,牙 痛,消渴,痈肿迸疮;外用可 治疗湿疹,湿疮,中耳炎 。 小檗碱 、黄连碱、掌叶防 己碱 、药根碱 等
主要成份
二、主要药理作用
1、与功效主治相关的药理作用 (l)抗病原体 有效成份:小檗碱 作用特点: 1)具有广谱抗菌作用 2)抗菌强度与炮制、配伍有关
方剂学10.清热剂PPT课件
《本经》:“疗热以寒药。”
三、作用:清里—清气泻火、凉血解毒、
清脏腑、透虚热。
四、适应证:里热证(特点)—但热不寒、口渴、烦躁、
尿黄便结、舌红苔黄脉数。
28.01.2021
-
2
五、分类:
1、清气—泻火清热—气分热证 代表方:一级方:白虎汤
二级方:竹叶石膏汤
2、清营凉血—清营凉血—营、血分热证 代表方:一级方:清营汤、犀角地黄汤
1作用:泻肝胆实火,清肝胆湿热 2配伍:
龙胆草:大苦大寒; 泻实火,清湿热——君
黄芩 苦寒 清肝胆
栀子
泻三焦
助君清泻————臣
车前 木通 苦寒、利尿祛邪有出路————佐助
泽泻
柴胡:辛凉、疏肝、防苦寒郁滞肝气
生地 滋阴养血,祛邪不伤正
佐制
当归
生甘草,调和,并防苦寒伤胃之弊———使
28.01.2021
-
二、主治—邪热初入营分热证 1、病机:邪热传营、耗伤营阴、扰及心神。 2、主症:身热夜甚、神烦少寐、时有谵语、斑疹隐 隐、舌绛而干、脉象细数。 3、关于口渴与否。
28.01.2021
-
13
三、方解
1、治法—清营解毒、透热养阴 2、配伍
犀角:咸寒、清热解毒、散瘀------------君
生地
玄参 麦冬
2 、暑邪入心包,出现高热抽搐,舌绛而干合
用
紫雪丹
3 、现代:
4 、使用注意:
28.01.2021
-
16
犀角地黄汤《外台》引《小品方》
一、组成
1、犀角 2、重用生地 3、芍药一般用赤芍
28.01.2021
-
17
二、主治—热入血分证
1、热伤血络出血证—吐衄便尿,色鲜红,
三、作用:清里—清气泻火、凉血解毒、
清脏腑、透虚热。
四、适应证:里热证(特点)—但热不寒、口渴、烦躁、
尿黄便结、舌红苔黄脉数。
28.01.2021
-
2
五、分类:
1、清气—泻火清热—气分热证 代表方:一级方:白虎汤
二级方:竹叶石膏汤
2、清营凉血—清营凉血—营、血分热证 代表方:一级方:清营汤、犀角地黄汤
1作用:泻肝胆实火,清肝胆湿热 2配伍:
龙胆草:大苦大寒; 泻实火,清湿热——君
黄芩 苦寒 清肝胆
栀子
泻三焦
助君清泻————臣
车前 木通 苦寒、利尿祛邪有出路————佐助
泽泻
柴胡:辛凉、疏肝、防苦寒郁滞肝气
生地 滋阴养血,祛邪不伤正
佐制
当归
生甘草,调和,并防苦寒伤胃之弊———使
28.01.2021
-
二、主治—邪热初入营分热证 1、病机:邪热传营、耗伤营阴、扰及心神。 2、主症:身热夜甚、神烦少寐、时有谵语、斑疹隐 隐、舌绛而干、脉象细数。 3、关于口渴与否。
28.01.2021
-
13
三、方解
1、治法—清营解毒、透热养阴 2、配伍
犀角:咸寒、清热解毒、散瘀------------君
生地
玄参 麦冬
2 、暑邪入心包,出现高热抽搐,舌绛而干合
用
紫雪丹
3 、现代:
4 、使用注意:
28.01.2021
-
16
犀角地黄汤《外台》引《小品方》
一、组成
1、犀角 2、重用生地 3、芍药一般用赤芍
28.01.2021
-
17
二、主治—热入血分证
1、热伤血络出血证—吐衄便尿,色鲜红,
中药学-清热药PPT
青黛
【药性】咸,寒。归肝、肺经。 【功效】清热解毒,凉血消斑,清肝泻火,定惊。 【应用】 1.温毒发斑,血热吐衄。 退热:大青叶〉板蓝根〉青黛
2.咽痛口疮,火毒疮疡。
注意事项
本类药物苦寒伐胃,性燥伤阴, 凡脾胃虚寒或津伤阴亏者当慎用,或 酌情配合健脾益胃、养阴生津药同用。
黄芩
黄连
黄柏
一、共性: 1、特点——苦寒之品。 2、作用——清热燥湿,泻火解毒。 3、应用:
黄疸——阳黄——身热发黄——配茵陈蒿、栀子 ⑴湿热蕴结 痢疾——热痢——大便脓血——配白头翁、秦皮 所致病证 带下——黄带——色黄质粘——配车前子、椿皮
第一节 清热泻火药
• 热与火的关系:
• “热为火之渐,火为热之极”
• 清热=泻火
清热泻火药含义
• 清热泻火药含义:
以清泄气分邪热为主,主要用于治疗气分实热证 及脏腑热证的药物。
• 主治: • 功效:
温病的气分实热证 ---高热、汗出、烦渴, 甚至神昏谵语,脉象洪大有力 (退热作用)
清气分热
内科杂病脏腑气分实热 – 心肝肺胃火 热证
3.湿热泻痢,热淋涩痛,湿疹瘙痒。
凡湿热诸证均可应用——胃肠湿热,腹痛泄泻,下痢脓血者 膀胱湿热,小便淋沥涩痛 湿疹瘙痒;湿热黄疸;湿热带下
4.痈肿疮毒,蛇虫咬伤。
板蓝根
【药性】苦,寒。 归心、胃经。
【功效】清热解毒, 凉血, 利咽。
【适应证】
1.外感发热,温病初起,咽喉肿痛。 外感风热,温病卫分及气分——清热解毒,利咽喉 温病热入营血——清热解毒,凉血消斑 病毒性感冒——抗病毒
清肝火、清心火、清肺热、清胃热
• 性能特点:
生津
性味:甘寒为主,其次为苦寒
清热剂ppt课件
暑热甚,石膏,金银花,连翘; 津气损伤较重,黄连酌减,加重西洋参、 石斛、麦冬。
3、现代应用:
小儿夏季热、支气管哮喘夏日发作者属 暑热气津两伤证,均可用之。
54
第六节
清虚热剂
55
青蒿鳖甲汤《温病条辨》
56
主治 病机
温病后期,邪伏阴分证。夜热 早凉,热退无汗,舌红少苔, 脉细数。 温病后期,阴液耗伤,余热深伏阴分
22
清 热 泻 火 凉 血 解 毒
石膏、知母、甘草 —取白虎汤之意清热保津 黄连、黄芩、栀子—仿黄连解毒汤之意 清泻三焦之火 犀角、生地 清热解毒 赤芍、丹皮 凉血散瘀 连翘、玄参—“解散”浮游之火 桔梗—载药上行 竹叶—利尿清心除烦引热下行
23
第四节
清脏腑热剂
24
导赤散《小儿药证直诀》
25
木通 生地
29
功用 主治
清肝胆实火,泻下焦湿热 1.肝胆实火上炎证。症见头痛目 赤,胁痛,口苦,耳聋,耳肿 等,舌红苔黄,脉弦数有力。 2.肝胆湿热下注证。症见阴痒, 阴肿,阴汗,小便淋浊,或妇 女带下黄臭等,舌红苔黄腻, 脉弦数有力。
30
泻白散《小儿药证直诀》
31
组成
地骨皮 桑白皮各一两(15g) 炙甘草一钱(3g)
君
清热泻火
20
臣
牛蒡子 连翘
薄荷 玄参 僵蚕
辛凉疏散头面风热
马勃 板兰根 甘草
佐
桔梗
清利咽喉
陈皮:理气,疏散壅滞
使 升麻、柴胡:疏散风热,引药上行;火郁发之
甘草(兼):调和诸药
功用 清热解毒,疏风散邪
21
清瘟败毒饮《疫疹一得》
气 大热烦渴,头痛如劈 热毒化火 热 血 干呕狂躁,谵语神昏 火毒充斥阳明 毒 两 脉浮大而数 (气分) 充 燔 四肢抽搐—热盛津伤,筋脉肌肉失养 斥 之 或厥逆—邪热郁遏,阳气不达,热深厥亦深 证 或发斑疹或吐血、衄血 热迫血燔 舌降唇焦或脉沉细数 血热妄行(血分)
3、现代应用:
小儿夏季热、支气管哮喘夏日发作者属 暑热气津两伤证,均可用之。
54
第六节
清虚热剂
55
青蒿鳖甲汤《温病条辨》
56
主治 病机
温病后期,邪伏阴分证。夜热 早凉,热退无汗,舌红少苔, 脉细数。 温病后期,阴液耗伤,余热深伏阴分
22
清 热 泻 火 凉 血 解 毒
石膏、知母、甘草 —取白虎汤之意清热保津 黄连、黄芩、栀子—仿黄连解毒汤之意 清泻三焦之火 犀角、生地 清热解毒 赤芍、丹皮 凉血散瘀 连翘、玄参—“解散”浮游之火 桔梗—载药上行 竹叶—利尿清心除烦引热下行
23
第四节
清脏腑热剂
24
导赤散《小儿药证直诀》
25
木通 生地
29
功用 主治
清肝胆实火,泻下焦湿热 1.肝胆实火上炎证。症见头痛目 赤,胁痛,口苦,耳聋,耳肿 等,舌红苔黄,脉弦数有力。 2.肝胆湿热下注证。症见阴痒, 阴肿,阴汗,小便淋浊,或妇 女带下黄臭等,舌红苔黄腻, 脉弦数有力。
30
泻白散《小儿药证直诀》
31
组成
地骨皮 桑白皮各一两(15g) 炙甘草一钱(3g)
君
清热泻火
20
臣
牛蒡子 连翘
薄荷 玄参 僵蚕
辛凉疏散头面风热
马勃 板兰根 甘草
佐
桔梗
清利咽喉
陈皮:理气,疏散壅滞
使 升麻、柴胡:疏散风热,引药上行;火郁发之
甘草(兼):调和诸药
功用 清热解毒,疏风散邪
21
清瘟败毒饮《疫疹一得》
气 大热烦渴,头痛如劈 热毒化火 热 血 干呕狂躁,谵语神昏 火毒充斥阳明 毒 两 脉浮大而数 (气分) 充 燔 四肢抽搐—热盛津伤,筋脉肌肉失养 斥 之 或厥逆—邪热郁遏,阳气不达,热深厥亦深 证 或发斑疹或吐血、衄血 热迫血燔 舌降唇焦或脉沉细数 血热妄行(血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8
【配伍】 常用水牛角、生地等清营凉血药为主。
(1)“清营透热”法==清营药+宣通气机 的银花、连翘、竹叶等以促进营分邪热透出气 分而解。 (2) “凉血散血”法==凉血解毒药+活血 的丹皮、赤芍等以促其瘀血消散,使止血而不 留瘀。
【代表方】 清营汤、犀角地黄汤。
19
清营汤《温病条辨》
【组成】 水牛角30g(先下) 生地黄15g 元 参9g 竹叶心3g 麦 冬9g 丹 参6g 黄 连5g 银 花9g 连 翘6g
神志不清,面唇色红,四肢有时抽搐、瞳孔等大 等圆,对光反应消失,胸前皮肤发现有两个出血 点。心率120次/分。腹部平坦,压之稍有抵抗感, 肝在右肋下2横指,质软。舌红绛,脉细数。白 细胞总数升高,脑脊液常规化验正常。血培养和 粪便培养诊断:败血症。西医用多种抗菌素、激 素等无效。
22
〖配伍意义〗
水牛角——咸寒,清热凉血解毒
君
——“热淫于内,治以咸寒,佐以苦甘”
生地、麦冬、玄参——甘寒,清热凉血养阴 臣
银花、连翘——芳香,轻宣透泄 ,清热解毒 佐
——“入营尤可透热转气”
竹 叶——清心热
佐
黄 连——苦寒,清心泻火解毒
佐
丹 参——凉血活血祛瘀
佐
23
【配伍特点】
清营解毒为主,配以养阴生津、透热转气 。
清热剂
PART ONE
前言
请在此处添加具体内容,文字尽量言简意赅,见到 那描述即可,不必过于繁琐,注意版面美观度。
清热剂
【概 念】 凡以清热药为主组成,具有清热、泻火、
凉血、解毒等作用,用以治疗里热证的方剂, 统称清热剂。 【立法依据】
“热者寒之”, “温者清之”。 --《素问·至真要大论》
3
【适应证】 外感、情志、内伤——里热(虚、实)证。 表证已解,热已入里,但尚未结实——清热。
【辨证要点】 为治疗热邪初入营分证的常用方。 以身热夜甚,神烦少寐,斑疹隐隐,舌绛而干, 脉数为辨证要点。
【使用注意】 原著云:“舌白滑者,不可与 也”,该条自注云:“舌白滑,不惟热重,湿 亦重矣,湿重忌柔润药”,以防滋腻而助湿留 邪。
24
【加减运用】
(1)寸脉大,舌干甚,去黄连,防苦燥伤阴;
(2)热陷心包而窍闭神昏者,可合安宫牛黄丸、 至宝丹以清心开窍;
———解表、和解、表里双解、攻下———
4
分类
(1)清气分热——热在气分证 (2)清营凉血——邪热传营,热入血分诸证 (3)清热解毒——温疫、温毒,或疮疡疔毒 (4)清脏腑热——脏腑火热证 (5)清 虚 热——虚热证
5
【注意事项】 (1)辨清热证性质(虚、实);邪热所在部位 (脏、腑) ;热证传变阶段(气、营、血); (2)辨明热证的真假; (3)寒凉之品易伤脾胃阳气,注意顾护脾胃; (4)权衡轻重,量证投药; (5)热邪炽盛,服清热药入口即吐者,可少佐 辛温之姜汁,或采取凉药热服的方法;
10
〖配伍意义〗
石膏——甘寒,清阳明之热,止渴除烦 君
知母——苦寒,清热泻火,滋阴生津 臣
甘草、粳米——益胃和中
佐
炙甘草——调和诸药
使
11
〖配伍特点〗
(1) 辛甘寒之品与苦寒质润之药相配,使清 热生津之力倍增。
(2) 寒凉药中配伍补中护胃之品,防寒凉伤 胃,祛邪而不伤正。
12
〖辨证要点〗 (1)本方为清阳明经热及气分热盛代表方。 (2)以身大热,汗大出,口大渴,脉洪大为证 治要点。
【辨证要点】
为治疗热病后期,余热未清,气阴耗伤 的常用方,用时以身热多汗,气逆欲呕,烦渴 喜饮,舌红少津,脉虚数为辨证要点。
17
第二节 清营凉血
【适应证】 (1) 邪热传营证:见身热夜甚,心烦不寐,时 有谵语,斑疹隐隐,舌绛而干,脉数等; (2) 热入血分证:见出血,发斑,昏狂,谵语, 舌绛起刺,脉数等。
〖组 成〗 石膏50g 竹叶6g 炙甘草6g 粳米10g 半夏9g 麦门冬20g 人参6g
〖功 用〗 清热生津,益气和胃。 〖主 治〗 伤寒、温病、暑病余热未清,气津两
伤证。身热多汗,心胸烦闷,气逆欲呕,口干 喜饮,或虚烦不寐,舌红苔少 ,脉虚数。
15
16
【配伍特点】
全方清热与益气养阴并用,清、补两顾, 清而不寒,补而不滞。《医宗金鉴》云其: “以大寒之剂,易为清补之方”。
(6)屡用清热泻火而热不退者,宜用滋阴壮水应证】 适于热在气分证,身热不恶寒,反 恶热,多汗,口渴饮冷,舌红苔黄,脉数有力。
【配 伍】 当用清热生津法治之,常用辛甘大寒 的石膏与苦寒质润的知母为主组方。适当配入 养阴生津的药物,如花粉、石斛、芦根等,或 配入补气药,如人参、炙草等。若兼热结、肝 风、湿郁证,需与泻下、熄风、化湿法合用。
【代表方】 如白虎汤、竹叶石膏汤。
7
白虎汤《伤寒论》
〖组 成〗 石膏50g 知母18g 炙甘草6g 粳米9g
〖功 用〗 清热生津。
〖主 治〗 阳明气分热盛证。壮热面赤,烦渴引饮,
汗出恶热,脉洪大有力。
8
9
〖病证解析〗
┏ 内热熏蒸——壮热面赤伤 寒邪传阳明 ┃ 入里化热或温 ┃ 邪传入气分 ┃
━ 里热实证 ┫热灼津伤——烦渴引饮 ┃ ┣ 迫津外泄——大汗出 ┃ ┗ 热盛于经——脉洪大有力
(3)营热动风而见痉厥抽搐,配用紫雪丹,或加 羚羊角、钩藤、地龙以熄风止痉;
(4)兼热痰,加竹沥、竺黄、川贝清热涤痰;
(5)气分热邪犹盛,重用银翘、黄连,加石膏、 知母、青叶、板兰根等,增清热解毒之力。
25
〖典型病案〗 范某,男,9岁。 主诉:高热、昏迷、四肢抽搐1天 病史:高热、昏迷、四肢抽搐1天。当时检查,
13
〖加减运用〗 (1)气血两燔,引动肝风,神昏谵语,抽搐
——加羚羊角、水牛角以凉肝熄风; (2)阳明腑实,神昏谵语,便秘,尿赤涩
——加大黄、芒硝以泻热攻积; (3)消渴病胃热见烦渴引饮
——加天花粉、芦根、麦冬以增强清热 生津之力。
14
竹叶石膏汤 《伤寒论》
=白虎汤-知母+人参、麦冬、半夏、竹叶
【功用】 清营解毒,透热养阴。 【主治】 热入营分证。身热夜甚,神烦少寐, 时有谵语,目常喜开或喜闭,口渴或不渴,斑疹 隐隐,脉细数,舌绛而干。
20
21
〖病证解析〗
┏ 热灼营阴——身热夜甚,口渴 ┃ ┣ 热扰心神—神烦少寐,时有谵语 ┃ 邪热传营 ╋ 热蒸营阴,津液上潮—口反不渴 ┃ ┣ 热迫营分,伤血络——斑疹隐隐 ┃ ┗ 热伤营阴——舌绛而干,脉细数 火热欲从外泄,阴阳不相既济——目喜开或喜闭
【配伍】 常用水牛角、生地等清营凉血药为主。
(1)“清营透热”法==清营药+宣通气机 的银花、连翘、竹叶等以促进营分邪热透出气 分而解。 (2) “凉血散血”法==凉血解毒药+活血 的丹皮、赤芍等以促其瘀血消散,使止血而不 留瘀。
【代表方】 清营汤、犀角地黄汤。
19
清营汤《温病条辨》
【组成】 水牛角30g(先下) 生地黄15g 元 参9g 竹叶心3g 麦 冬9g 丹 参6g 黄 连5g 银 花9g 连 翘6g
神志不清,面唇色红,四肢有时抽搐、瞳孔等大 等圆,对光反应消失,胸前皮肤发现有两个出血 点。心率120次/分。腹部平坦,压之稍有抵抗感, 肝在右肋下2横指,质软。舌红绛,脉细数。白 细胞总数升高,脑脊液常规化验正常。血培养和 粪便培养诊断:败血症。西医用多种抗菌素、激 素等无效。
22
〖配伍意义〗
水牛角——咸寒,清热凉血解毒
君
——“热淫于内,治以咸寒,佐以苦甘”
生地、麦冬、玄参——甘寒,清热凉血养阴 臣
银花、连翘——芳香,轻宣透泄 ,清热解毒 佐
——“入营尤可透热转气”
竹 叶——清心热
佐
黄 连——苦寒,清心泻火解毒
佐
丹 参——凉血活血祛瘀
佐
23
【配伍特点】
清营解毒为主,配以养阴生津、透热转气 。
清热剂
PART ONE
前言
请在此处添加具体内容,文字尽量言简意赅,见到 那描述即可,不必过于繁琐,注意版面美观度。
清热剂
【概 念】 凡以清热药为主组成,具有清热、泻火、
凉血、解毒等作用,用以治疗里热证的方剂, 统称清热剂。 【立法依据】
“热者寒之”, “温者清之”。 --《素问·至真要大论》
3
【适应证】 外感、情志、内伤——里热(虚、实)证。 表证已解,热已入里,但尚未结实——清热。
【辨证要点】 为治疗热邪初入营分证的常用方。 以身热夜甚,神烦少寐,斑疹隐隐,舌绛而干, 脉数为辨证要点。
【使用注意】 原著云:“舌白滑者,不可与 也”,该条自注云:“舌白滑,不惟热重,湿 亦重矣,湿重忌柔润药”,以防滋腻而助湿留 邪。
24
【加减运用】
(1)寸脉大,舌干甚,去黄连,防苦燥伤阴;
(2)热陷心包而窍闭神昏者,可合安宫牛黄丸、 至宝丹以清心开窍;
———解表、和解、表里双解、攻下———
4
分类
(1)清气分热——热在气分证 (2)清营凉血——邪热传营,热入血分诸证 (3)清热解毒——温疫、温毒,或疮疡疔毒 (4)清脏腑热——脏腑火热证 (5)清 虚 热——虚热证
5
【注意事项】 (1)辨清热证性质(虚、实);邪热所在部位 (脏、腑) ;热证传变阶段(气、营、血); (2)辨明热证的真假; (3)寒凉之品易伤脾胃阳气,注意顾护脾胃; (4)权衡轻重,量证投药; (5)热邪炽盛,服清热药入口即吐者,可少佐 辛温之姜汁,或采取凉药热服的方法;
10
〖配伍意义〗
石膏——甘寒,清阳明之热,止渴除烦 君
知母——苦寒,清热泻火,滋阴生津 臣
甘草、粳米——益胃和中
佐
炙甘草——调和诸药
使
11
〖配伍特点〗
(1) 辛甘寒之品与苦寒质润之药相配,使清 热生津之力倍增。
(2) 寒凉药中配伍补中护胃之品,防寒凉伤 胃,祛邪而不伤正。
12
〖辨证要点〗 (1)本方为清阳明经热及气分热盛代表方。 (2)以身大热,汗大出,口大渴,脉洪大为证 治要点。
【辨证要点】
为治疗热病后期,余热未清,气阴耗伤 的常用方,用时以身热多汗,气逆欲呕,烦渴 喜饮,舌红少津,脉虚数为辨证要点。
17
第二节 清营凉血
【适应证】 (1) 邪热传营证:见身热夜甚,心烦不寐,时 有谵语,斑疹隐隐,舌绛而干,脉数等; (2) 热入血分证:见出血,发斑,昏狂,谵语, 舌绛起刺,脉数等。
〖组 成〗 石膏50g 竹叶6g 炙甘草6g 粳米10g 半夏9g 麦门冬20g 人参6g
〖功 用〗 清热生津,益气和胃。 〖主 治〗 伤寒、温病、暑病余热未清,气津两
伤证。身热多汗,心胸烦闷,气逆欲呕,口干 喜饮,或虚烦不寐,舌红苔少 ,脉虚数。
15
16
【配伍特点】
全方清热与益气养阴并用,清、补两顾, 清而不寒,补而不滞。《医宗金鉴》云其: “以大寒之剂,易为清补之方”。
(6)屡用清热泻火而热不退者,宜用滋阴壮水应证】 适于热在气分证,身热不恶寒,反 恶热,多汗,口渴饮冷,舌红苔黄,脉数有力。
【配 伍】 当用清热生津法治之,常用辛甘大寒 的石膏与苦寒质润的知母为主组方。适当配入 养阴生津的药物,如花粉、石斛、芦根等,或 配入补气药,如人参、炙草等。若兼热结、肝 风、湿郁证,需与泻下、熄风、化湿法合用。
【代表方】 如白虎汤、竹叶石膏汤。
7
白虎汤《伤寒论》
〖组 成〗 石膏50g 知母18g 炙甘草6g 粳米9g
〖功 用〗 清热生津。
〖主 治〗 阳明气分热盛证。壮热面赤,烦渴引饮,
汗出恶热,脉洪大有力。
8
9
〖病证解析〗
┏ 内热熏蒸——壮热面赤伤 寒邪传阳明 ┃ 入里化热或温 ┃ 邪传入气分 ┃
━ 里热实证 ┫热灼津伤——烦渴引饮 ┃ ┣ 迫津外泄——大汗出 ┃ ┗ 热盛于经——脉洪大有力
(3)营热动风而见痉厥抽搐,配用紫雪丹,或加 羚羊角、钩藤、地龙以熄风止痉;
(4)兼热痰,加竹沥、竺黄、川贝清热涤痰;
(5)气分热邪犹盛,重用银翘、黄连,加石膏、 知母、青叶、板兰根等,增清热解毒之力。
25
〖典型病案〗 范某,男,9岁。 主诉:高热、昏迷、四肢抽搐1天 病史:高热、昏迷、四肢抽搐1天。当时检查,
13
〖加减运用〗 (1)气血两燔,引动肝风,神昏谵语,抽搐
——加羚羊角、水牛角以凉肝熄风; (2)阳明腑实,神昏谵语,便秘,尿赤涩
——加大黄、芒硝以泻热攻积; (3)消渴病胃热见烦渴引饮
——加天花粉、芦根、麦冬以增强清热 生津之力。
14
竹叶石膏汤 《伤寒论》
=白虎汤-知母+人参、麦冬、半夏、竹叶
【功用】 清营解毒,透热养阴。 【主治】 热入营分证。身热夜甚,神烦少寐, 时有谵语,目常喜开或喜闭,口渴或不渴,斑疹 隐隐,脉细数,舌绛而干。
20
21
〖病证解析〗
┏ 热灼营阴——身热夜甚,口渴 ┃ ┣ 热扰心神—神烦少寐,时有谵语 ┃ 邪热传营 ╋ 热蒸营阴,津液上潮—口反不渴 ┃ ┣ 热迫营分,伤血络——斑疹隐隐 ┃ ┗ 热伤营阴——舌绛而干,脉细数 火热欲从外泄,阴阳不相既济——目喜开或喜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