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阳节黑板报资料内容

合集下载

重阳节手抄报内容-资料类

重阳节手抄报内容-资料类

重阳节手抄报内容-资料类关键信息项:1、重阳节的历史渊源起源时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相关传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重阳节的传统习俗登高: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赏菊: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佩茱萸: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吃重阳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饮菊花酒: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重阳节的诗词文化著名诗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诗词作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重阳节与现代社会节日意义的传承: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现代庆祝方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1 重阳节的历史渊源重阳节,是中国民间传统节日,节期在每年农历九月初九。

“九”数在《易经》中为阳数,“九九”两阳数相重,故曰“重阳”;因日与月皆逢九,故又称为“重九”。

111 起源时间关于重阳节的起源,最早可以追溯到先秦之前。

据文献记载,当时已有在秋九月农作物丰收之时祭飨天帝、祭祖,以谢天帝、祖先恩德的活动。

112 相关传说相传东汉时期,汝河有个瘟魔,只要它一出现,家家就有人病倒,天天有人丧命,这一带的百姓受尽了瘟魔的蹂躏。

一场瘟疫夺走了青年恒景的父母,他自己也因病差点儿丧了命。

病愈之后,他辞别了心爱的妻子和父老乡亲,决心出去访仙学艺,为民除掉瘟魔。

恒景四处访师寻道,访遍各地的名山高士,终于打听到在东方有一座最古老的山,山上有一个法力无边的仙长,恒景不畏艰险和路途的遥远,在仙鹤指引下,终于找到了那座高山,找到了那个有着神奇法力的仙长,仙长为他的精神所感动,终于收留了恒景,并且教给他降妖剑术,还赠他一把降妖宝剑。

2024重阳节黑板报内容模板

2024重阳节黑板报内容模板

2024重阳节黑板报内容模板2024重阳节黑板报内容模板篇1一、活动目的:“百善孝为先”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作为炎黄子孙,自然应当继承传统、弘扬传统。

为引导少年儿童孝敬父母,孝敬长辈,学会感恩,树立良好的家庭美德观念,增强少年儿童的社会责任感,我校特在重阳节之际,针对我校全体学生,开展以“念亲恩”为主题的青少年感恩敬老行动。

二、活动时间:20__年10月1日——10月2日三、活动对象:全校少先队员及儿童团员。

四、活动形式:活动以学校、少先队中队为单位,结合我校提出的“孝满天下感恩情,喜迎世博促和谐”活动,以主题班会活动和社会实践活动为主要形式,统一在10月1日——10月2日一周内,开展以“念亲恩”为主题的感恩系列活动。

五、活动准备:1、了解重阳节典故及其传统;2、每位学生收集自己或他人孝敬父母、长辈,互敬互爱的真实感人的故事;3、各中队自选一首以孝敬父母长辈为主题的歌曲(推荐曲目:常回家看看);4、各班根据实际印发“孝亲承诺卡”,每位学生写一句“孝亲承诺语”,各中队推荐上报学校大队部。

六、活动过程:1、介绍重阳节典故及其传统:学校利用周二的红领巾广播,通过学生自主探究,搜集重阳节典故,在广播台交流重阳节传统习俗;2、三分钟小故事演讲:请学生利用校班会讲述自己亲身感受或发生在自己身边的父母、长辈真心付出、无私关爱子女,以及作为子女真诚回报、感恩于行的感人故事;3、孝歌我会唱:组织学生学唱一首以孝敬父母和长辈为主题的歌曲,曲目各中队自选;4、承诺宣誓活动:以中队为单位,开展集体宣誓承诺活动;5、小小真心话:集体承诺仪式活动结束后,每位同学将自己想要对父母、长辈说的祝福语或最想表达的话语写到承诺卡上并带回家交给自己的父母长辈;6、身体力行、实践承诺:每位学生尽自己所能,制定并坚持为父母长辈做一件自己力所能及的事;7、感悟体验三到五年级各班学生,将自己的社会实践后的所感写成征文。

2024重阳节黑板报内容模板篇2敬老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为进一步营造敬老、亲老、爱老、助老的社会风尚,激发全体队员孝老爱亲的内在自觉,并由爱家、爱老推及到爱国、爱社会,进一步树立社会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积极投身到和谐社会建设中来,我校特在重阳节之际,针对我校全体学生,开展以敬老为主题的重阳节感恩活动。

重阳节手抄报内容大全

重阳节手抄报内容大全

重阳节手抄报内容大全重阳节手抄报内容大全一、什么是重阳节重阳节,又称重九节,是我国的传统节日之一,因重阳节是在农历九月初九日,故而得名。

重阳节起源于古代的民间习俗,迄今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

这一天人们会登高、赏菊、饮菊花酒等,形成了独特的风俗文化。

二、重阳节的传统习俗1. 登高祈福:重阳节是登高祈福的日子,人们会选择高山或高塔登高,以示祈福和追求更高的目标。

2. 赏菊:重阳节赏菊是非常重要的习俗之一。

人们会前往花园、公园等地,欣赏各种各样的菊花,乐在其中。

3. 饮菊花酒:重阳节人们喜欢饮用菊花酒,即用黄酒泡菊花,寓意吉祥如意。

4. 吃重阳糕:重阳节必备传统美食是重阳糕,有着丰富的营养和独特的风味。

5. 养生:在重阳节这一天,人们会注意养生,如晒太阳、散步、草地瑜伽等,以增强身体健康。

三、重阳节的文化内涵1. 重阳节是尊老敬老的节日。

九月九日有两个“九”,象征长寿,人们会走访长辈,表达对长者的敬意。

2. 重阳节是感恩的节日。

感恩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重阳节是感恩的时刻,人们会表达对亲人、朋友和社会各界的感激之情。

3. 重阳节是团圆的节日。

与中秋节一样,重阳节也是重视家庭团聚的日子。

人们会邀请亲朋好友共聚一堂,共同庆祝。

四、关于重阳节的诗词和歌曲1. 《重阳》(唐代孟浩然)皎月轻霜浓,浮云卷御风。

紫菊开嘉树,黄花发金丛。

山中人忆茂,江上日参蓬。

有酒还且醉,且莫问征程。

2. 《重阳怨》(唐代杜牧)陪女移时节,思琴幽思长。

残阳下门去,傍竹破藤牀。

疏帘朝雨破,群草暮蝉凉。

终日不登楼,吟维下永昌。

五、重阳节的寓意与祝福1. 祈愿长寿健康:重阳节习俗中,登高的寓意是追求长寿和健康,希望每个人都能拥有健康长寿的人生。

2. 祝福家庭团圆:重阳节是团聚的日子,祝福每个家庭都能和和美美,幸福团圆。

3. 感恩天地:重阳节是感恩的时刻,祝愿人们心存感激之情,感恩身边的人和事,珍惜美好生活。

总结:重阳节是我国传统节日之一,有着丰富的习俗和文化内涵。

重阳节黑板报版面设计

重阳节黑板报版面设计

重阳节黑板报版面设计重阳节黑板报内容民间在重阳有登高的风俗,故重阳节又叫“登高节”。

相传此风俗始于东汉。

唐代文人所写的登高诗许多,大多是写重阳节的习俗;杜甫的七律《登高》,就是写重阳登高的名篇。

登高所到之处,没有划一的规定,一般是登高山、登高塔。

还有吃“重阳糕”的习俗。

重阳节恰逢金秋时节,菊花盛开,相传赏菊及饮菊花酒,起源于晋朝大诗人陶渊明。

陶渊明以隐居出名,以诗出名,以酒出名,以爱菊出名。

后人效之,遂有重阳赏菊之俗。

旧时文人士大夫,还将赏菊与宴饮结合,以求貌似陶渊明。

北宋京师开封,重阳赏菊之风盛行,当时菊花品种繁多,千姿百态。

民间还把农历九月称为“菊月”,在菊花傲霜怒放的重阳节里,观赏菊花成了节日的一项重要内容。

重阳节插茱萸的风俗,在唐代已很普遍。

古人认为,在重阳节这一天插茱萸可以避难消灾,所以不少妇女、儿童将茱萸佩带于臂,或插在头上。

重阳节佩茱萸,在晋代葛洪《西经杂记》中就有记载。

除了佩带茱萸,还有头戴菊花的。

唐代已经如此,历代盛行。

在清代,北京人在重阳节把菊花枝叶贴在门窗上,“解除凶秽,以招吉利”。

重阳节美丽的口号1.九九重阳到,你我难聚首,思乡的人儿眼泪流,条条的短信诉真情,愿你心儿莫忧愁,朋友始终将你放心上,再到重阳日,你我定能共饮菊花酒!2.思念,时时刻刻从不间断;问候,字字句句出自真心;关心,真真切切发自肺腑;祝愿,永永久远适时送你。

今日重阳九月九,祝你生活幸福永久!3.我用彩云编织缱绻的梦境,收集心中每一份感动,许下星空每一个祝福,记载心头每一丝企盼,交织成一首幸福秀丽的乐章,在重阳节,我缓缓奏给你听!4.让南山上的空气帮你润肺,让解放碑的轻轨载你腾飞,让瓷器口的鸡杂给你美味,让太白酒的清香把你迷醉,也让我的祝愿带给你实惠:重阳节欢乐!5.喜逢佳节又重阳,恰是秋凉;风吹野菊遍地黄,天高气爽。

瑟瑟冷风吹遍野,别忘加点衣裳,此时此刻期望你,别把重阳节忘。

重阳节欢乐。

6.让平安的茱萸插满门头,让幸福的秋菊开满房头,让亨通的摞上云头,让团聚的家人喜上梢头,让温馨的笑意堆满心头,祝你重阳节欢乐。

关于重阳节的手抄报黑板报内容(通用)

关于重阳节的手抄报黑板报内容(通用)

关于重阳节的手抄报黑板报内容(通用)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

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

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

3、登高(杜甫)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4、九月十日即事(李白)昨日登高罢,今朝再举觞。

菊花何太苦,遭此两重阳。

5、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王维)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6、九日齐山登高(杜牧)江涵秋影雁初飞,与客携壶上翠微。

尘世难逢开口笑,菊花须插满头归。

但将酩酊酬佳节,不作登临恨落晖。

古往今来只如此,牛山何必独沾衣。

7、重阳席上赋白菊(白居易)满园花菊郁金黄,中有孤丛色白霜。

还似今朝歌舞席,白头翁入少年场。

8、九月九日玄武山旅眺(卢照邻)九月九日眺山川,归心归望积风烟。

他乡共酌金花酒,万里同悲鸿雁天。

9、蜀中九日(王勃)九月九日望乡台,他席他乡送客杯。

人情已厌南中苦,鸿雁那从北地来。

10、九日作(王缙)莫将边地比京都,八月严霜草已枯。

今日登高樽酒里,不知能有菊花无。

11、九日(杨衡)黄花紫菊傍篱落,摘菊泛酒爱芳新。

不堪今日望乡意,强插茱萸随众人。

12、奉和九日幸临渭亭登高得枝字(韦安石)重九开秋节,得一动宸仪。

金风飘菊蕊,玉露泣萸枝。

睿览八紘外,天文七曜披。

临深应在即,居高岂忘危。

13、踏莎行(庚戌中秋后二夕带湖篆冈小酌·辛弃疾) 夜月楼台,秋香院宇,笑吟吟地人来去。

是谁秋到便凄凉?当年宋玉悲如许!随分杯盘,等闲歌舞,问他有甚堪悲处? 思量却也有悲时,重阳节近多风雨。

14、醉花荫(李清照)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销金兽。

佳节又重阳,玉枕纱橱,半夜凉初透。

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

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15、沉醉东风·重九(关汉卿)题红叶清流御沟,赏黄花人醉歌楼。

天长雁影稀,月落山容瘦。

冷清清暮秋时候,衰柳寒蝉一片愁,谁肯教白衣送酒。

重阳节黑板报内容主题素材

重阳节黑板报内容主题素材

重阳节黑板报内容主题素材重阳节黑板报内容主题素材篇1尊敬的老领导、老教师,老同志们:岁岁重阳,今又重阳。

在我们学校搬迁到新校园的一学年里,我们在县教育局均衡教育思想和全力改善教育教学环境、促进教育内涵式发展的举措下,经过全体师生的共同努力和我们在座的老教师们默默支持下,一小的面貌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师生精神风貌有了明显的提振,家长和社会对学校的满意度进一步提升。

就今天座谈会的机会,我代表学校向大家汇报一下近年来学校所做的工作、存在的困难和下一年工作目标,期盼能得到在座的各位前辈的一如既往的信赖和支持。

一、一年来学校所做的工作1、坚持依靠正确的办学理念,全力推进内涵发展。

我们充分利用学校环境极大改善的机遇,进一步理清学校发展的思路、目标和价值观念。

以“传承、发展和超越”为主线,在全面推进素质教育质量的前提下,全力推进我校教育内涵式发展。

以文化立校(立德励学、尽责向上)、环境育人。

校训、校风、校徽、校歌逐步深入师生心中;校报《晨光》特色鲜明,出版校刊《永远的幸福追求》和《静听花开的声音》。

班主任成长团队“心语工作室”颇受班主任的欢迎,教师的学习工作群“让思想自由的飞翔”成为大家交流的精神家园。

班级的文化特色显现、异彩纷呈。

2、外树形象,内练素质,做“博学、善导、包容、合作”的一小教师。

学校继续与全体教师签订了《师德师风建设工作承诺书》,继续用“十不准”的要求保住师德的底线,一年来没有接到一起关于教师有违师德的举报。

这一学年里,我校参加省级培训的老师就多达26人次,参加市级培训、学习的老师多达45人次,教师外出培训有计划,培训经费在增加。

合肥、南京、池州等地都有我们教师认真学习的身影,大家学习后及时写出反思或体会在《繁昌教育网》和校报上发表,共有五六万字。

发挥骨干教师积极主动的作用,大力开展“同课异构”、“课堂大练兵”、“新进教师汇报课”、“青年教师展评课”等活动,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我们开展丰富的教师业余文化生活,排练合唱节目,举行跳绳、投篮、拔河比赛,开展办公室文化的构建和评比。

重阳节黑板报资料

重阳节黑板报资料

重阳节黑板报资料重阳节黑板图片1重阳节黑板图片2重阳节黑板图片3重阳节黑板图片4重阳节黑板图片5重阳节黑板图片6重阳节黑板图片7重阳节黑板图片8重阳节黑板图片9重阳节黑板图片10重阳节黑板图片11重阳节黑板图片121.树敬老之风,促社会文明2.尊老,敬老,养老,爱老,助老3.家家有老人,人人都会老4.完善老年服务功能,优化社区生活环境5.老有所养,老有所医,老有所为,老有所学,老有所乐,才有所教6.老有所养,老有所医,老有所教,老有所学,老有所为,老有所乐7.老龄事业快速发展是人类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8.敬老传统,代代相传9.给老年人温暖和亲情10.践行科学发展观,共建和谐社会11.落实老年优待政策,保障老人合法权益13.把老年人的事情办好14.促进老龄事业健康发展,提高老年人生活质量15.关心老人,关爱老人,关怀老人16.密切代际关系,促进家庭和谐17.坚持科学发展观,以人为本,大力发展老龄事业18.加强老龄工作发展老龄事业19.扬尊老中华之风,护老人合法权益20.坚持“党政主导社会参与全民关怀”的老龄工作方针2.重阳佳节,中国有饮菊花酒的传统习俗。

菊花酒,在古代被看作是重阳必饮、祛灾祈福的“吉祥酒”。

汉代就已有了菊花酒。

魏时曹丕曾在重阳赠菊给钟繇,祝他长寿。

晋代葛洪在《抱朴子》中记河南南阳山中人家,因饮了遍生菊花的甘谷水而延年益寿的事。

梁简文帝《采菊篇》中则有“相呼提筐采菊珠,朝起露湿沾罗懦”之句,亦采菊酿酒之举。

直到明清,菊花酒仍然盛行,在明代高濂的《遵生八笺》中仍有记载,是盛行的健身饮料。

3.古代还风行九九插茱萸的习俗,所以又叫做茱萸节。

茱萸入药,可制酒养身祛病。

插茱萸和簪菊花在唐代就已经很普遍。

茱萸香味浓,有驱虫去湿、逐风邪的作用,并能消积食,治寒热。

民间认为九月初九也是逢凶之日,多灾多难,所以在重阳节人们喜欢佩带茱萸以辟邪求吉。

茱萸因此还被人们称为“辟邪翁”。

4.重阳节佩茱萸,在晋代葛洪《西经杂记》中就有记载。

重阳节黑板报文案

重阳节黑板报文案

重阳节黑板报文案重阳节黑板报文案标题:重阳节忆故人,共贺长寿一、介绍重阳节重阳节,是我国传统节日之一,也是祭祖、登高、避邪、增福的日子。

每年农历九月初九日,天高气爽,正是登高赏秋的好时节。

二、寄托思念与感恩重阳节是孝敬长辈的日子,也是缅怀故人的时刻。

让我们一同寄托思念之情,深深感恩养育我们的亲人和教导我们的长辈。

三、传统习俗与活动1. 登高迎吉祥:在重阳节这一天,人们喜欢踏青登高,以示向上的心境,祈求吉祥幸福。

2. 佩戴菊花:重阳节赏菊花是传统习俗,希望菊花的坚强顽强,能给人们带来好运与长寿。

3. 吃重阳糕:重阳糕是重阳节的标志性食品,具有长寿、驱邪的象征意义。

四、走进现代的重阳节1. 陪伴长辈:重阳节不仅是祭祖节日,更是陪伴长辈的时刻。

在这一天,我们应多花时间陪伴父母、祖父母,让他们感受到我们的关爱与孝心。

2. 关心老人健康:为了让长辈能享受长寿的福祉,我们要关心他们的身体健康,提供必要的照顾和帮助。

3. 积极参与公益:在重阳节这一天,学生们可以参加社区或学校组织的重阳节公益活动,为老人送去温暖与关怀。

五、我们的祝福在重阳节这一天,让我们一同祝福长辈身体健康、幸福长寿,感谢他们一直以来对我们的辛勤付出和无私关爱。

六、优美诗句1. 万紫千红总是春,千树万树重阳。

2. 敬老尊贤是重阳,忆友思亲共温暖。

3. 菊花开放迎重阳,长寿福康身体强。

重阳节是我们向往的节日,也是人们表达亲情和敬老之情的重要时刻。

让我们珍惜这个节日,与长辈共度美好时光,传承中华文化。

祝大家重阳节快乐!。

金秋十月画重阳黑板报主题内容

金秋十月画重阳黑板报主题内容

金秋十月,画重阳。

重阳节,又称“登高节”、“踏秋节”,是我国的传统节日之一,每年农历九月九日是重阳节。

这个节日有着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文化内涵,在我国人民的心中拥有特殊的地位和意义。

在这个特殊的节日里,人们会一起登高赏秋、祭祖、插茱萸、佩艾叶,感受着秋天的清爽和鼓舞。

在这个美好的节日来临之际,我们不妨来一起回顾一下重阳节的传说、习俗和意义。

1. 重阳节的传说重阳节有着丰富的传说故事。

最有名的莫过于《荆楚岁时记》中的“屈原游楚”和“插茱萸”的故事了。

相传汉代大诗人屈原,在楚国被流放期间,看到了民不聊生、楚国衰落的悲惨情景,感伤万分,于是写下了《离骚》等著名诗篇。

据说,屈原于九月九日选择投身江水,以自证不负国家和民族。

当地百姓闻讯后,纷纷划船捞救,还有人把家里的酒食扔进江中,希望能吸引鱼虾,让屈大夫的身体能够完整地保存下来。

后来,人们逐渐明白了这一天的农事禁忌,逐渐演化成了登高赏秋、插茱萸、饮酒赏菊等的民俗活动。

2. 重阳节的习俗重阳节是一个民俗盛会,各地的庆祝方式各异,但却有着共同的特点。

在这一天,人们会登高赏秋、登高祭祖、登高插茱萸。

登高赏秋,是因为秋高气爽,正是赏秋的好时节;登高祭祖,是因为重阳节与祭祖有关,人们怀着崇敬之情祭奠祖先;登高插茱萸,是为了防御瘴气、驱逐邪祟。

还有赏菊、赏桂、赏菊花酒、佩艾叶、吃重阳糕、穿菊花、踏秋等习俗。

这些习俗寄托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对家国的思念。

3. 重阳节的意义重阳节在我国民间具有非常深刻的意义。

重阳节是我国传统的祭祖节日,它散发着敬仰和怀念的情感。

重阳节也是一个强调家庭团聚的节日,人们会在这一天回家团聚,共享天伦之乐。

再次,重阳节是扬帆远航、迎接美好的象征,这一天也是关爱老人、尊重智慧的节日,人们会一起登高赏秋,欣赏大自然的美景,感恩生活,展望未来。

4. 个人观点和理解对我而言,重阳节是一个承载着深厚文化底蕴的节日。

它教会人们敬重祖先、珍视家庭、感恩生活,并倡导向上向善的价值观。

一年级小学生重阳节黑板报文字内容

一年级小学生重阳节黑板报文字内容

一年级小学生重阳节黑板报文字内容1.一年级小学生重阳节黑板报文字内容篇一重阳节,又称为“登高节”、“菊花节”,是中国的传统节日,节期在农历九月初九。

古人认为“九”是阳数,两九相重,故称“重阳”。

重阳节有登高、赏菊、饮菊花酒、佩茱萸等习俗。

2.一年级小学生重阳节黑板报文字内容篇二重阳节习俗:登高望远:和家人一起登高,享受秋日的美景。

赏菊赋诗:菊花盛开,与家人一起赏菊,感受秋天的气息。

饮菊花酒:品尝菊花酒,寓意健康长寿。

佩茱萸:佩戴茱萸,以求平安吉祥。

3.一年级小学生重阳节黑板报文字内容篇三(1)上联:孟参军龙山落帽;下联:陶居士三径衔杯。

(2)上联:何处题糕酬锦句;下联:有人送酒对黄花。

(3)上联:黄(huáng)菊绮风村酒熟;下联:紫门临水稻花香。

(4)上联:年高喜赏登高节;下联:秋老还添不老春。

(5)上联:话旧他乡曾作客;下联:登高佳节倍思亲。

4.一年级小学生重阳节黑板报文字内容篇四(1)上联:乌台好仿黄花宴;下联:凤笛催成红叶诗。

(2)上联:步步登高开视野;下联:年年重九胜春光。

(3)上联:步步登高开视野;下联:年年有度喜重阳。

(4)上联:夏至酉逢三伏热;下联:重阳戊遇一冬晴。

(5)上联:靖节排冠归隐去;下联:孟生落帽快登临。

5.一年级小学生重阳节黑板报文字内容篇五(1)上联:入酒菊香由我醉;下联:向秋山色带云看(2)上联:年颇老矣尚能饭;下联:体甚键哉不必扶(3)上联:重九樽前,素秋千顷;下联:故乡篱下,黄(huáng)菊几支?(4)上联:双庆临门,家庆欣逢国庆;下联:三阳播彩,小阳喜叠重阳。

(5)上联:九九芳辰,幸未遇满城风雨;下联:三三佳节,好共登附郭云山。

6.一年级小学生重阳节黑板报文字内容篇六(1)上联:登高喜度老年节;下联:赏秋畅饮菊花酒。

(2)上联:乌帽凌风,参军举止;下联:白衣送酒,处士风流。

(3)上联:败兴无端,满城风雨;下联:登高何处,插鬓茱萸。

(4)上联:高阁滕王,何人赋就;下联:曲江学士,此日齐来。

重阳节黑板报_0

重阳节黑板报_0

重阳节黑板报篇一:重阳节板报资料关爱九久1、重阳节的由来农历九月九日,为我国传统的重阳节。

九九重阳,因为与“久久”同音,九在数字中又是最大数,有长久长寿的含意。

因《易经》中把“九”定为阳数,九月九日,两九相重,故名重阳,也叫重九。

2、重阳节的习俗庆祝重阳节的活动多彩浪漫,一般包括出游赏景、登高远眺、观赏菊花、遍插茱萸、吃重阳糕、饮菊花酒等活动。

重阳节最重要的活动之一,即是登高,故重阳节又叫“登高节”。

3、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唐王维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4、重阳节与敬老在1989年,我国把每年的九月初九定为老人节。

敬老、爱老、尊老,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中国古代就有“卧冰求鲤”、“亲尝汤药”等24孝的故事,其早已成为我们中华民族做人的基本准则篇二:九九重阳节手抄报内容重阳节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

重阳节的起源,最早可以推到春秋战国时期。

战国时代,重阳已受到人们重视,但只是在帝宫中进行的活动。

汉代,过重阳节的习俗渐渐流行。

相传汉高祖刘邦的妃子戚夫人遭到吕后的谋害,其身前一位侍女贾氏被逐出宫,嫁与贫民为妻。

贾氏便把重阳的活动带到了民间。

贾氏对人说:在皇宫中,每年九月初九,都要佩茱萸、食篷饵、饮菊花酒,以求长寿。

从此重阳的风俗便在民间传开了。

重阳节名称见于记载却在三国时代。

据曹丕《九日与钟繇书》中载:岁往月来,忽复九月九日。

九为阳数,而日月并应,俗嘉其名,以为宜于长久,故以享宴高会。

晋代文人陶渊明在《九日闲居》诗序文中说:余闲居,爱重九之名。

秋菊盈园,而持醪靡由,空服九华,寄怀于言。

这里同时提到菊花和酒。

魏晋时期有了赏菊、饮酒的习俗。

唐朝时,重阳节才被定为正式节日。

从此以后,宫廷、民间一起庆祝重阳节,并且在节日期间进行各种各样的活动。

宋代,重阳节更为热闹,《东京梦华录》曾记载了北宋时重阳节的盛况。

《武林旧事》也记载南宋宫廷于八日作重九排当,以待翌日隆重游乐一番。

明代,皇宫中宦官宫妃从初一时就开始一起吃花糕庆祝。

重阳节小报文字内容

重阳节小报文字内容

重阳节小报文字内容一、重阳节的起源和历史重阳节,又称重九节、晒秋节、踏秋节等,是中国传统节日之一。

起源于先秦,普及于西汉,鼎盛于唐代以后。

重阳节与除夕、清明、端午并称为中国四大传统节日。

重阳节有着悠久的文化历史,早在中国古代周朝就有相关的记载。

二、重阳节的文化内涵和象征意义重阳节的文化内涵主要包括:赏秋、祭祖、祈福、敬老等。

重阳节象征着家人团聚、孝道弘扬和敬老爱幼等传统美德。

同时,重阳节也代表着人们对于自然和宇宙的敬畏和探索精神。

三、重阳节的传统习俗和活动1.登高:在重阳节这一天,人们会登高远望,感受秋天的美好和自然的壮丽。

2.赏菊:重阳节正是菊花盛开的时候,赏菊成为了人们的一大乐趣。

3.饮菊花酒:菊花酒是重阳节必备的饮品,象征着清心明目、延年益寿。

4.吃重阳糕:重阳糕是重阳节特有的食品,寓意着步步高升。

5.祭祖:重阳节是祭祖的好时机,表达对祖先的敬仰和感恩之情。

四、重阳节与孝道、敬老的联系重阳节强调尊老、敬老、爱老的传统美德。

在重阳节期间,人们常常会回到家乡看望父母和长辈,表达敬意和关爱。

孝道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强调的是家庭和睦、尊老爱幼。

在重阳节这一天,人们会通过各种方式弘扬孝道精神,如给长辈洗脚、做饭等。

五、重阳节的美食和保健在重阳节这一天,人们会吃一些有营养的食物来滋补身体,如鸡、鱼、肉等。

同时,也会食用一些保健食品,如菊花茶、枸杞等。

这些食物具有丰富的营养价值,对于增强身体免疫力、促进健康有着很好的作用。

六、重阳节的诗词和文学作品古代诗人常常以重阳节为题材创作诗词,表达对于自然和人生的感慨与思考。

比如王维的《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杜甫的《登高》等名篇都与重阳节有关。

这些诗词作品不仅描绘了重阳节的景象,还传递着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和文化内涵。

七、重阳节的旅游和登高望远重阳节期间,人们会选择到自然风景优美的地方登高望远,感受大自然的魅力。

旅游不仅能够放松身心,还能让人们更加亲近大自然,弘扬户外精神。

重阳节敬老爱老黑板报内容

重阳节敬老爱老黑板报内容

重阳节敬老爱老黑板报内容1. “爷爷奶奶,你们年轻的时候都喜欢做什么呀?”我好奇地问。

记得有一次,我坐在爷爷身边,爷爷笑着回忆起他年轻时候的事情,那笑容里仿佛藏着无尽的故事,就像一本厚厚的书等着我去翻阅。

我们不应该多问问老人的过去,多了解他们吗?2. “奶奶,我来帮你捶捶背吧!”我说。

那天,奶奶刚忙完家务,坐在椅子上,我跑过去给她捶背,奶奶开心地直说舒服,那温馨的画面真的好美好呀!我们是不是要常常这样关心老人呢?3. “爷爷,等我长大了,一定好好孝敬您!”我认真地说。

有一回,爷爷给我买了好吃的,我感动地说出这句话,爷爷眼里满是欣慰。

难道我们不应该努力实现对老人的承诺吗?4. “奶奶,您做的菜最好吃啦!”我一边吃一边夸赞。

记得那次吃着奶奶做的美味菜肴,我吃得津津有味,奶奶笑得合不拢嘴。

我们是不是要多夸夸老人呀?5. “爷爷,您给我讲讲您的故事嘛!”我缠着爷爷。

有天下午,阳光洒在我们身上,爷爷就开始讲起他的经历,我听得入迷极了。

我们是不是都爱听老人的故事呢?6. “奶奶,您要注意身体哦!”我关心地说。

一次奶奶有点不舒服,我特别担心,一直叮嘱她,奶奶感动得不行。

我们对老人的关心多么重要啊!7. “爷爷,今天我陪您下棋吧!”我提议道。

有次周末,我和爷爷下棋,我们边下边说笑,那欢乐的氛围至今难忘。

我们是不是该多陪陪老人下棋呀?8. “奶奶,我好爱您呀!”我抱着奶奶说。

记得那次奶奶过生日,我抱着奶奶说出这句话,奶奶的脸上洋溢着幸福。

我们对老人的爱要常常表达出来呀!9. “爷爷,您就是我的英雄!”我崇拜地说。

有一回爷爷解决了一个难题,我觉得爷爷好厉害,就说出了这句话。

我们的爷爷难道不是英雄吗?10. “奶奶,我会一直陪着您的!”我坚定地说。

每次想到和奶奶在一起的快乐时光,我就更坚定要一直陪着她。

我们要一直陪着老人,不是吗?。

[重阳节漂亮黑板报设计]重阳节黑板报资料内容

[重阳节漂亮黑板报设计]重阳节黑板报资料内容

[重阳节漂亮黑板报设计]重阳节黑板报资料内容一、九日进茱萸山诗五首[唐]张说家居洛阳下,举目见嵩山。

刻作茱萸节,情生造化间。

黄花宜泛酒,青岳好登高。

稽首明廷内,心为天下劳。

菊酒携山客,萸囊系牧童。

路疑随大隗,心似问鸿蒙。

九日重阳数,三秋万实成。

时来谒轩后,罢去坐蓬瀛。

晚节欢重九,高山上五千。

醉中知遇圣,梦里见寻仙。

二、九月九日李苏州东楼宴[唐]独孤及是菊花开日,当君乘兴秋。

风前孟嘉帽,月下庾公楼。

酒解留征客,歌能破别愁。

醉归无以赠,只奉万年酬。

三、九日雨中[唐]徐铉茱萸房重雨霏微,去国逢秋此恨稀。

目极暂登台上望,心遥长向梦中归。

荃蘪路远愁霜早,兄弟乡遥羡雁飞。

唯有多情一枝菊,满杯颜色自依依。

四、奉和圣制重阳日即事[唐]武元衡玉烛降寒露,我皇歌古风。

重阳德泽展,万国欢娱同。

绮陌拥行骑,香尘凝晓空。

神都自蔼蔼,佳气助葱葱。

律吕阴阳畅,景光天地通。

徒然被鸿霈,无以报玄功。

五、重阳[唐]司空图菊开犹阻雨,蝶意切于人。

亦应知暮节,不比惜残春。

奉陪裴相公重阳日和大多数传统节日一样,重阳节也有古老的传说。

相传在东汉时期,汝阳有个瘟魔,只要它一出现,家家有人病倒,天天有人丧命,这一带的百姓受尽了瘟魔的蹂躏。

一场瘟疫夺走了青年桓景的父母,他自己也因病差点儿丧了命。

病愈之后,他辞别了心爱的妻子和父老乡亲,决心出去访仙学艺,为民除掉瘟魔。

桓景四处访师寻道,访遍各地的名山高士,终于打听到在东方有一座最古老的山,山上有一个法力无边的仙长,桓景不畏艰险和路途的遥远,在仙鹤指引下,终于找到了那个有着神奇法力的仙长,仙长为他的精神所感动,终于收留了桓景,并且教给他降妖剑术,还赠给他一把降妖宝剑。

桓景废寝忘食苦练,终于练出了一身非凡的武艺。

这一天,仙长把桓景叫到跟前说:“明天是九月初九,瘟魔又要出来作恶,你本来已经学成,应该回去为民除害了。

”仙长送给桓景一包茱萸叶,一盅菊花酒,并且密授避邪用法,让桓景骑着仙鹤赶回家去。

桓景回到家乡,在九月初九的早晨,按仙长的叮嘱把乡亲们领到了附近一座山上,发给每人一片茱萸叶,一盅菊花酒,做好了降魔的准备。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重阳节黑板报资料内容重阳节的来历其一:重阳节的原型之一是古代的祭祀大火的仪式。

作为古代季节星宿标志的“大火”星,在季秋九月隐退,《夏小正》称“九月内火”,“大火”星的退隐,不仅使一向以大火星为季节生产与季节生活标识的古人失去了时间的坐标,同时使将大火奉若神明的古人产生莫名的恐惧,火神的休眠意味着漫漫长冬的到来,因此,在“内火”时节,一如其出现时要有迎火仪式那样,人们要举行相应的送行祭仪。

古代的祭仪情形虽渺茫难晓,但还是可以从后世的重阳节仪中寻找到一些古俗遗痕。

如江南部分地区有重阳祭灶的习俗,是家居的火神,由此可见古代九月祭祀“大火”的蛛丝马迹。

古人长将重阳与上巳或寒食、九月九与三月三作为对应的春秋大节。

汉刘歆《西京杂记》称:“三月上巳,九月重阳,使女游戏,就此祓禊登高。

”上巳、寒食与重阳的对应,是以“大火”出没为依据的。

随着人们谋生技术的进步,人们对时间有了新的认识,“火历”让位于一般历法。

九月祭火的仪式衰亡,但人们对九月因阳气的衰减而引起的自然物侯变化仍然有着特殊的感受,因此登高避忌的古俗依旧传城,虽然世人已有了新的解释。

重阳在民众生活中成为夏冬交接的时间界标。

如果说上巳、寒食是人们渡过漫长冬季后出室畅游的春节,那么重阳大约是在秋寒新至、人民即将隐居时的具有仪式意义的秋游,所以民俗有上巳“踏青”,重阳“辞青”。

重阳节俗就围绕着人们的这一时季感受展开。

其二:重阳的源头,可追溯到先秦之前。

《吕氏春秋》之中《季秋纪》载:“(九月)命家宰,农事备收,举五种之要。

藏帝籍之收于神仓,祗敬必饬。

”“是日也,大飨帝,尝牺牲,告备于天子。

”可见当时已有在秋九月农作物丰收之时祭飨天帝、祭祖,以谢天帝、祖先恩德的活动。

汉代,《西京杂记》中记西汉时的宫人贾佩兰称:“九月九日,佩茱萸,食蓬饵,饮菊花酒,云令人长寿。

”相传自此时起,有了重阳节求寿之俗。

这是受古代巫师(后为道士)追求长生,采集药物服用的影响。

同时还有大型饮宴活动,是由先秦时庆丰收之宴饮发展而来的。

《荆楚岁时记》云:“九月九日,四民并籍野饮宴。

”隋杜公瞻注云:“九月九日宴会,未知起于何代,然自驻至宋未改。

”求长寿及饮宴,构成了重阳节的基础。

重阳节习俗吃重阳糕据史料记载,重阳糕又称花糕、菊糕、五色糕,制无定法,较为随意。

九月九日天明时,以片糕搭儿女头额,口中念念有词,祝愿子女百事俱高,乃古人九月作糕的本意。

讲究的重阳糕要作成九层,像座宝塔,上面还作成两只小羊,以符合重阳(羊)之义。

有的还在重阳糕上插一小红纸旗,并点蜡烛灯。

这大概是用“点灯”、“吃糕”代替“登高”的意思,用小红纸旗代替茱萸。

当今的重阳糕,仍无固定品种,各地在重阳节吃的松软糕类都称之为重阳糕。

登高重阳节首先有登高的习俗,金秋九月,天高气爽,这个季节登高远望可达到心旷神怡、健身祛病的目的。

早在西汉,《长安志》中就有汉代京城九月九日时人们游玩观景之记载。

在东晋时,有着名的“龙山落帽”故事。

赏菊重阳赏菊、饮酒、对弈重阳日,历来就有赏菊花的风俗,所以古来又称菊花节。

农历九月俗称菊月,节日举办菊花大会,倾城的人潮赴会赏菊。

从三国魏晋以来,重阳聚会饮酒、赏菊赋诗已成时尚。

在汉族古俗中,菊花象征长寿。

饮菊花酒重阳佳节,中国有饮菊花酒的传统习俗。

菊花酒,在古代被看作是重阳必饮、祛灾祈福的“吉祥酒”。

汉代就已有了菊花酒。

魏时曹丕曾在重阳赠菊给钟繇,祝他长寿。

晋代葛洪在《抱朴子》中记河南南阳山中人家,因饮了遍生菊花的甘谷水而延年益寿的事。

梁简文帝《采菊篇》中则有“相呼提筐采菊珠,朝起露湿沾罗懦”之句,亦采菊酿酒之举。

直到明清,菊花酒仍然盛行,在明代高濂的《遵生八笺》中仍有记载,是盛行的健身饮料。

佩茱萸古代还风行九九插茱萸的习俗,所以又叫做茱萸节。

茱萸入药,可制酒养身祛病。

插茱萸和簪菊花在唐代就已经很普遍。

茱萸香味浓,有驱虫去湿、逐风邪的作用,并能消积食,治寒热。

民间认为九月初九也是逢凶之日,多灾多难,所以在重阳节人们喜欢佩带茱萸以辟邪求吉。

茱萸因此还被人们称为“辟邪翁”。

重阳节的意义重阳节是自古以来我国非常重要而又深受大众喜爱的传统节日之一,从古至今都有许多诗文将重阳节的盛况记录下来。

重阳节的起源,最早可以推到春秋战国时期。

屈原的《远游》诗中,就有“集重阳入帝官兮”之句。

战国时代,重阳已受到人们重视,但只是在帝宫中进行的活动。

到了汉代,过重阳节的习俗渐渐流行。

相传汉高祖刘邦的妃子戚夫人遭到吕后的谋害,其身前一位侍女贾氏被逐出宫,嫁与贫民为妻。

贾氏便把重阳的活动带到了民间。

贾氏对人说:在皇宫中,每年九月初九日,都要佩茱萸、食篷饵、饮菊花酒,以求长寿。

从此重阳的风俗便在民间传开了。

重阳节被正式定为节日,则始于唐代。

此后的宋元明清,每逢九月初九,宫廷、民间都会一起庆祝重阳节,并且在节日期间举行各种各样的活动。

唐代的许多大诗人如王勃、孟浩然、李白、王维、杜甫等,都留下过关于重阳节的诗篇。

而在近年来,20世纪80年代起,中国一些地方把夏历九月初九日定为老人节,倡导全社会树立尊老、敬老、爱老、助老的风气。

1989年,中国政府将农历九月初九定为“老人节”、“敬老节”。

今天的重阳节,被赋予了新的含义,在1989年,我国把每年的九月九日定为老人节,传统与现代巧妙地结合,成为尊老、敬老、爱老、助老的老年人的节日。

全国各机关、团体、街道,往往都在此时组织从工作岗位上退下来的老人们秋游赏景,或临水玩乐,或登山健体,让身心都沐浴在大自然的怀抱里;不少家庭的晚辈也会搀扶着年老的长辈到郊外活动或为老人准备一些可口的饮食。

重阳节的别称1、重九节因为古老的《易经》中把“六”定为阴数,把“九”定为阳数,九月九日,日月并阳,两九相重,故而叫重阳,也叫重九节。

2、踏秋节重阳又称“踏秋”,与三月三日“踏春”相对应。

依据传统,重阳这天所有亲人都要一起登高“避灾”,插茱萸、赏菊花,现代社会,很多传统在变化,但是重阳登高依然盛行。

3、女儿节重阳节又名“女儿节”,若有女子新出嫁,娘家必赠送重阳旗与时鲜盒,称为送“重阳节盒”。

据晋代《搜神记》记载,丁氏女遭恶婆婆虐待,永无休息之日,不堪忍受折磨,于九月九悬梁自尽,死后冤魂不散,托告世人,劝人家善待媳妇,请于重阳节让她们休息。

于是人们为丁氏女立祠祭祀。

后来每逢重阳节,父母都要把出嫁的女儿接回来团聚,称之为过女儿节,实质上也是让妇女休息之意。

4、登高节重阳最重要的节日活动之一,即是登高。

故重阳节又叫“登高节”。

登高所到之处,没有划一的规定,一般是登高山、登高塔。

5、菊花节菊是长寿之花,又为文人们赞美作凌霜不屈的象征,所以人们爱它、赞它,故常举办大型的菊展。

菊展自然多在重阳举行,因为菊与重阳关系太深了;因此,重阳又称菊花节,而菊花又称九花。

赏菊也就成了重阳节习俗的组成部分。

6、茱萸节重阳节有佩茱萸的风俗,因此又被称为“茱萸节”。

茱萸是重阳节的重要标志。

民间认为九月初九也是逢凶之日,多灾多难,所以在重阳节人们喜欢佩带茱萸以辟邪求吉。

茱萸因此还被人们称为“辟邪翁”。

7、老人节/老年节在民俗观念中,九九重阳,因为与“久久”同音,包含有生命长久、健康长寿的寓意,故而重阳节又有“老人节”之说。

20世纪80年代开始,中国一些地方把农历九月初九日定为老人节,倡导全社会树立尊老、敬老、爱老、助老的风气。

我国政府在1989年将每年的这一天定为“老人节”、“敬老节”。

2012年12月28日,中国全国人大会表决通过新修改的《老年人权益保障法》。

法律明确,每年农历九月初九为老年节。

敬老名言1、子曰:孝,天之经,地之义,民之行也。

——康熙2、子孝父心宽。

——陈元靓3、子女对父母有赡养扶助的义务。

——佚名4、与其批评孩子,不如做个榜样。

——茹贝尔5、用殴打来教育孩子,不过和类人猿教养它的后代相类似。

——马卡连柯6、挟泰山以超北海,此不能也,非不为也;为老人折枝,是不为也,非不能也。

——庄子7、无情未必真豪杰,怜子如何不丈夫。

——鲁迅8、为了孩子,我的举动必须非常温和而慎重。

——马克思9、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孟郊10、你不同情跌倒在地的老人,在你摔跤时也没有人来扶助。

——佚名11、莫把心爱的儿子留在你身边,放他出外锻炼才会名满天下。

——佚名12、没有父母的爱培养出来的人,往往是有缺陷的人。

——马卡连柯13、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孟子14、老年时像青年一样高高兴兴吧!青年,好比百灵鸟,有它的晨歌;老年,好比夜莺,应该有他的夜曲。

——康德15、老来受尊敬,是人类精神最美好的一种特权。

——司汤达16、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孟子17、教育技巧的全部奥秘也就在于如何爱护儿童。

——苏霍姆林斯基18、将出牵衣送,未归倚阁望。

——黄遵宪19、对老年人的尊敬是自然和正常的,尊敬不仅表现于口头上,而且应体现于实际中。

——戴维·德克尔20、对父母养育之恩的报答,也是对人类劳动的尊重。

——佚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