玻尔的原子模型 课件
合集下载
玻尔的原子模型 课件
C.原子吸收光子后从低能级跃迁到高能级,放出光子后 从较高能级跃迁到较低能级 D.原子无论是吸收光子还是放出光子,吸收的光子或放 出的光子的能量恒等于始、末两个能级的能量差值
【解析】选C、D。由玻尔理论的跃迁假设知,原子处于 激发态不稳定,可自发地向低能级发生跃迁,以光子的 形式放出能量,光子的吸收是光子发射的逆过程,原子 在吸收光子后,会从较低能级向较高能级跃迁,但不管 是吸收光子还是发射光子,光子的能量总等于两能级之 差,即hν=Em-En(m>n),故选项C、D正确。
1 n2
E1(n=1,2,3…)
其中E1代表氢原子的基态的能级,即电子在离核最近的 可能轨道上运动时原子的能量值,E1=-13.6eV。n是正整 数,称为量子数。量子数n越大,表示能级越高。
(3)原子的能量包括:原子的原子核与电子所具有的电 势能和电子运动的动能。
3.跃迁:原子从一种定态(设能量为E2)跃迁到另一种定 态(设能量为E1)时,它辐射(或吸收)一定频率的光子, 光子的能量由这两种定态的能量差决定,高能级
C.原子内电子的可能轨道是连续的 D.原子的轨道半径越大,原子的能量越大
【解析】选B、D。按照经典物理学的观点,电子绕核运 动有加速度,一定会向外辐射电磁波,很短时间内电子 的能量就会消失,与客观事实相矛盾,由玻尔假设可知 选项A、C错,B正确;原子轨道半径越大,原子能量越大, 选项D正确。
考查角度2 玻尔理论的应用 【典例2】(多选)光子的发射和吸收过程是( ) A.原子从基态跃迁到激发态要放出光子,放出光子的能 量等于原子在始、末两个能级的能量差 B.原子不能从低能级向高能级跃迁
玻尔的原子模型
一、玻尔理论的基本假设 1.轨道量子化: (1)原子中的电子在_库__仑__引__力__的作用下,绕原子核做 _圆__周__运__动__。 (2)电子运行轨道的半径不是任意的,也就是说电子 的轨道是_B_(A.连续变化 B.量子化)的。
人教版高中物理选修3-518.4《玻尔的原子模型》课件
频率变化 辐射电磁波频率连续变化
事实上:原子是稳定的,原子光谱是线状谱。
经典理论 的困难
否定
卢瑟福核式 结构模型
建立
?
1913年玻尔提出了自己的原子结构假说
1、围绕原子核运动的电子轨道半径只能是某些分立的
——针对原子的核式结构模型
数值且电子在这些轨道上绕核的转动是稳定的(电子的 轨道是量子化的),不产生电磁辐射。
回顾科学家对原子结构的探究过程
汤姆孙 发现电子
否定
原子不可 分割
出现矛盾
建立
汤姆孙的 西瓜模型
不能解释
否定
汤姆孙的 西瓜模型
建立
α 粒子散射实验
卢瑟福的核 式结构模型
卢瑟福模型的困难: 无法解释原子的稳定性和氢原子光谱的分立特征。
核外电子绕核运动
辐射电磁波
能量减少, 轨道连续变小 原子不稳定
频率等于绕核运行的频率
结论:
1.当n减小即轨道半径减小时。库仑力做正功,电子动能增加、 原子势能减小、向外辐射能量,原子能量减小。
2.当n增大即轨道半径增大时。库仑力做负功,电子动能减小、 原子势能增大、从外界吸收能量,原子能量增大。
课堂演练3
根据玻尔理论,氢原子中量子数n越大( ACD ) A.电子的轨道半径越大 B.核外电子的速率越大 C.氢原子能级的能量越大 D.核外电子的电势能越大
玻尔 ——针对原子光谱是线状谱提出 注:当电子吸收光子时会从较低能量态跃迁 到较高的能量态,吸收的光子同样由频率条 件决定。(吸收光谱)
玻尔理论对氢光谱的解释
n
量子数
E /eV 0 -0.54 -0.85 -1.51 -3.4
n∞:电子脱 ∞ 离核束缚
玻尔的原子模型课件
玻尔的原子模型
玻尔原子理论的基本假设
1.基本知识 (1)玻尔原子模型 ①原子中的电子在 库仑 力的作用下,绕 原子核 做圆 周运动. ②电子绕核运动的轨道是 量子化 的. ③电子在这些轨道上绕核的转动是 稳定 的,且不产 生 电磁辐射 .
(2)定态 当电子在不同轨道上运动时,原子处于不同的状态,原 子在不同的状态中具有 不同 的能量,即原子的能量 是 量子化 的,这些量子化的能量值叫做 能级 ,原子具 有确定能量的稳定状态,称为 定态 .能量最低的状态 叫做 基态 ,其他的能量状态叫做 激发态 .
的能量为 hν= Em-En
.
②巴耳末公式中的正整数 n 和 2 正好代表能级跃迁之前 和之后所处的 定态轨道 的量子数 n 和 2.并且理论上的计
算和实验测量的 里德伯常量 符合得很好.
(2)解释氢原子光谱的不连续性 原子从较高能级向低能级跃迁时放出光子的能量等于前 后 两个能级差 ,由于原子的能级是 分立 的,所以放 出的光子的能量也是 分立 的,因此原子的发射光谱只有一 些分立的亮线.
3.探究交流 电子由高能量状态跃迁到低能量状态时,释放出的光子 的频率可以是任意值吗? 【提示】 因各定态轨道的能量是固定的,由 hν=Em -En 可知,跃迁时释放出的光子的频率,也是一系列固定值.
玻尔理论对氢光谱的解释
1.基本知识
(1)解释巴耳末公式
①按照玻尔理论,从高能级跃迁到低能级时辐射的光子
3.注意跃迁与电离:hν=Em-En 只适用于光子和原子 作用使原子在各定态之间跃迁的情况,对于光子和原子作用 使原子电离的情况,则不受此条件的限制.
【答案】 C
原子跃迁问题的注意事项 1.注意一群原子和一个原子:氢原子核外只有一个电子, 这个电子在某个时刻只能处在某一个可能的轨道上,在某段 时间内,由某一轨道跃迁到另一个轨道时,可能的情况只有 一种,但是如果容器中盛有大量的氢原子,这些原子的核外 电子跃迁时就会有各种情况出现.
玻尔原子理论的基本假设
1.基本知识 (1)玻尔原子模型 ①原子中的电子在 库仑 力的作用下,绕 原子核 做圆 周运动. ②电子绕核运动的轨道是 量子化 的. ③电子在这些轨道上绕核的转动是 稳定 的,且不产 生 电磁辐射 .
(2)定态 当电子在不同轨道上运动时,原子处于不同的状态,原 子在不同的状态中具有 不同 的能量,即原子的能量 是 量子化 的,这些量子化的能量值叫做 能级 ,原子具 有确定能量的稳定状态,称为 定态 .能量最低的状态 叫做 基态 ,其他的能量状态叫做 激发态 .
的能量为 hν= Em-En
.
②巴耳末公式中的正整数 n 和 2 正好代表能级跃迁之前 和之后所处的 定态轨道 的量子数 n 和 2.并且理论上的计
算和实验测量的 里德伯常量 符合得很好.
(2)解释氢原子光谱的不连续性 原子从较高能级向低能级跃迁时放出光子的能量等于前 后 两个能级差 ,由于原子的能级是 分立 的,所以放 出的光子的能量也是 分立 的,因此原子的发射光谱只有一 些分立的亮线.
3.探究交流 电子由高能量状态跃迁到低能量状态时,释放出的光子 的频率可以是任意值吗? 【提示】 因各定态轨道的能量是固定的,由 hν=Em -En 可知,跃迁时释放出的光子的频率,也是一系列固定值.
玻尔理论对氢光谱的解释
1.基本知识
(1)解释巴耳末公式
①按照玻尔理论,从高能级跃迁到低能级时辐射的光子
3.注意跃迁与电离:hν=Em-En 只适用于光子和原子 作用使原子在各定态之间跃迁的情况,对于光子和原子作用 使原子电离的情况,则不受此条件的限制.
【答案】 C
原子跃迁问题的注意事项 1.注意一群原子和一个原子:氢原子核外只有一个电子, 这个电子在某个时刻只能处在某一个可能的轨道上,在某段 时间内,由某一轨道跃迁到另一个轨道时,可能的情况只有 一种,但是如果容器中盛有大量的氢原子,这些原子的核外 电子跃迁时就会有各种情况出现.
玻尔的原子模型 课件
一、玻尔理论提出的前夜
假如我们就处在卢瑟福建立核式结构那个时代, 我们会提出什么样的假说呢?前一阶段学习过程中哪 些科学家不同于经典的新观念可以给我们启发呢?
1、1900年普朗克把能量子引入物理学,正确破 除了“能量连续变化”的传统观念,成功解释了黑 体辐射规律。
2、1905年爱恩斯坦提出了光本身就是一个个不 可分割的能量子组成的,建立了光子新概念,成功 解释了光电效应现象。
核的式哪结一构个模现型象与使我得们 “生 枣活 糕的 式哪 ”
些原物子体模运型动寿模终型正相寝似? ?
地球
卫星
核式模型
太阳
地球
一、玻尔理论提出的前夜
1、人类建立原子模型的历程
卢瑟福时代的原子事实与经典分析
经典理论模拟下的核式 结构中电子运动特点与 光谱特征
早在卢瑟福提出原子核式模型之前的
1885年巴耳末观察到了氢原子的一组分立
二、玻尔原子理论的基本假设
(一)、玻尔原子理论:(1913年) 1.轨道量子化与定态
(1)电子的轨道是量子化的;原子能量也是量子化的。 (2)原子量子化的能量值叫能级,原子在这些状态时
稳定,叫做定态,定态分基态和激发态。
2.频率条件
原子在定态间跃迁时,它只能辐射(或吸收)一定 频率的光子,光子的能量由这两个定态的能量差决
3、近代的原子模型
玻尔原子模型
原子核
近代原子模型
概率 电子云
Hδ
Hγ
Hβ Hα
∞n---410-nm----434-nm--486-nm-656-nm---
E/eV
0 eV
5
-0.54
4
普丰
-0.85
3
布喇 帕邢系 开系
《玻尔的原子模型》课件
经典物理学认为 电子在原子中的 运动是连续的, 而玻尔的原子模 型则认为电子只 能在特定的轨道 上运动。
经典物理学认为 电子在原子中的 能量是连续的, 而玻尔的原子模 型则认为电子的 能量是量子化的。
经典物理学认为 电子在原子中的 运动是受电磁力 作用的,而玻尔 的原子模型则认 为电子在原子中 的运动是受量子 力学规律的作用。
对科学教育的影响
玻尔原子模型是量子力学的基石,对科学教育产生了深远影响。
玻尔原子模型提出了电子轨道的概念,为后来的量子力学奠定了基 础。
玻尔原子模型激发了人们对微观世界的探索兴趣,推动了科学教育的 发展。
玻尔原子模型对科学教育的影响不仅体现在物理学领域,还涉及到 化学、生物等学科。
05
对玻尔原子模型的探讨和评价
玻尔的科学成就
提出玻尔模型: 描述原子结构
和电子运动
提出量子力学: 解释微观世界
的现象
提出互补原理: 解释量子力学
中的矛盾
提出波粒二象 性:解释微观 粒子的波粒二
象性
玻尔的学术影响
提出玻尔模型,对量子力学的发展起到了关键作用 提出互补原理,对量子力学的诠释产生了深远影响 提出量子跃迁理论,为量子力学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提出氢原子光谱理论,为量子力学的应用提供了重要依据
钾原子: 玻尔模型 能够解释 钾原子光 谱的规律 性
铷原子: 玻尔模型 能够解释 铷原子光 谱的规律 性
验证的意义和局限性
验证了玻尔原子模型的正确性
推动了量子力学的发展
局限性:无法解释某些现象, 如电子自旋等
局限性:无法解释某些实验结 果,如电子双缝干涉实验等
04
玻尔原子模型的影响和贡献
对量子力学发展的影响
高二下学期物理人教版选修3-5第十八章第四节玻尔的原子模型 课件
2.实际上,原子中的电子的坐标没有确定的值。因此,我 们只能说某时刻电子在某点附近单位体积内出现的概率是多 少,而不能把电子的运动看做一个具有确定坐标的质点的轨 道运动。
3.当原子处于不同状态时电子在各处出现的概率是不一样 的。如果用疏密不同的点子表示电子在各个位置出现的概率, 画出图来就像云雾一样,可以形象地把它称做电子云,如图 所示,是氢原子处于n=1的状态时的电子云示意图和氢原子 处于n=2的状态时的电子云示意图
3.关于玻尔的氢原子模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B ) A.按照玻尔的观点,电子在一系列定态轨道上运动时向外辐射 电磁波
B.电子只有吸收能量等于两个能级差的光子才能从低能级跃迁 到高能级
C.一群电子从能量较高的定态轨道跃迁到基态时,只能放出一 种频率的光子
D.玻尔的氢原子模型彻底解决了卢瑟福原子结构模型的缺陷, 原子结构从此不再神秘
7.为了做好疫情防控工作,小区物业利用红外测温仪对出入 人员进行体温检测。红外测温仪的原理是:被测物体辐射的 光线只有红外线可被捕捉,并转变成电信号。图为氢原子能 级示意图,已知红外线单个光子能量的最大值为1.62eV,要 使氢原子辐射出的光子可被红外测温
仪捕捉,最少应给处于n=2激发态的
氢原子提供的能量为( C )
(2)一个处于基态且动能为Ek0的氢原子与另一个处于基态且 静止的氢原子进行对心碰撞。若要使其中一个氢原子从基态跃
迁到激发态,则Ek0至少为多少?
解:(2)设氢原子质量为m,初速度为v0,氢原子相互作用后 速度分别为v1和v2,相互作用过程中机械能减小量为ΔE
由动量守恒定律得: mv 0 mv1 mv2
A.10.20eV
B.2.89eV
C.2.55eV
D.1.89eV
《玻尔的原子模型》课件1(10张PPT)(鲁科版选修3-5)
gkxx精品课件
氢原子的光谱图
可 见 光 区
特点 1.几种特定频率的光 2.光谱是分立的亮线
gkxx精品课件
原子光谱
每一种原子都有自己特定的原子光谱,不同原子,其原子 光谱均不同
gkxx精品课件
gkxx精品课件
n= n=5
E h
2.461015 HZ
n=4 n=3
c 1.22107 m
n=2
E4= -0.85ev E3= -1.5
E1= -13.6ev
2、当氢原子从n=3的能级跃到n=1的能级时,能辐射出多少 种的光子,它们的频率gkx是x精多品课少件
E2
的这些轨道才是可能的gk。xx精品课件
二、氢原子的能级结构:
1、能级:原子只能处于一系列不连续的能量状态。在每个 状态中,原子的能量值是确定,各个确定的能量值叫做能级。
2、基级:原子尽可能处于最低能级,这时原子的状态叫基态, 较高能级所对应的状态叫激发态。电子从高能级跃迁到低能级 时,原子会辐射能量,而电子从低能级跃迁到高能级时, 原子要吸收能量,辐射(或吸收)能量
一、玻尔的原子结构模型:
1、原子只能处于一系列能量不连续的状态中。在这些状态 中原子是稳定的,电子虽然做变速运动,但并不向外辐射能量, 这些状态叫做定态。电子绕原子核做圆周运动,只能处在一些 分立的轨道上,它只能在这些轨道上绕核转动而不产生电磁辐射。
2、原子从一种定态跃迁到另一定态时,吸收(或辐射)一定频率
第3节 玻尔的原子模型
gkxx精品课件
问题
按卢瑟福原子结构模型: 电子在原子核外绕原子核 做圆周运动,你会发现什 么问题?
n=1
n=2
玻尔的原子模型 课件
3.电子云示意图上点的疏密表示电子在该位置出现的概率, 并不是打到荧光屏上出现的亮点,不同于学习概率波时因曝 光时间短表现出的粒子性.
典例2 (2010·新课标全国卷)用频率为ν0的光照射大量 处于基态的氢原子,在所发射的光谱中仅能观测到频率分
别为ν1、ν2、ν3的三条谱线,且ν3>ν2>ν1,则 ____________.(填入正确选项前的字母)
(2)能量量子化:当电子在不同的轨道上运动时,原子处于不 同的状态,原子在不同的状态中具有不同的能量,所以原子的 能量也是量子化的.这些量子化的能量值叫做能级. (3)定态:原子具有确定能量的稳定状态,称为定态.能量最低 的状态叫做基态,其他的状态叫做激发态.
2.氢原子吸收或辐射光子的频率条件是什么? 提示:(1)电子从能量较高的定态轨道(其能量记为Em)跃迁到 能量较低的定态轨道(能量记为En)时,会放出能量为hν的光 子(h是普朗克常量),这个光子的能量由前后两个能级的能量 差决定,即hν=Em-En(m>n).这个式子称为频率条件,又称辐 射条件. (2)当电子吸收光子时会从较低的能量态跃迁到较高的能量 态,吸收的光子的能量同样由频率条件决定.
6.为何要引入电子云的概念? 提示:(1)现代量子理论认为:电子也具有波粒二象性,是概率 波,只能确定电子某时刻在各个位置出现的概率.当原子处于 不同的状态时,电子在各处出现的概率是不一样的. (2)如果用疏密不同的点表示电子在各个位置出现的概率,画 出图来,就像云雾一样,可以形象地称做电子云.
1.氢原子能级跃迁的可能情况
原子从高能级向量子数n=1的能级跃迁时发出的光谱线属于
赖曼系,向n=3的能级跃迁时发出的光谱线属于帕邢系.
3.如何解释气体导电发光现象? 提示:通常情况下,原子处于基态,基态是最稳定的.气体放电 管中的原子受到高速运动的电子的撞击,有可能跃迁到激发 态.处于激发态的原子是不稳定的,会自发地向能量较低的能 级跃迁,放出光子,最终回到基态. 4.如何解释原子的特征谱线? 提示:原子从高能级向低能级跃迁时,放出的光子能量等于前 后两个能级之差.由于原子的能级是分立的,所以放出的光子 的能量也是分立的.因此原子的发射光谱只有一些分立的亮 线.由于不同的原子具有不同的结构,能级各不相同,因此辐 射(或吸收)的光子也不相同,这就是不同元素的原子具有不 同的特征谱线的原因.
18.4玻尔原子模型PPT课件
10
请注意
2. 这里的电势能 Ep<0,原因是规定了无限远处的电势能为零。
这样越是距离原子核近的轨道电势能越小。
3. 量子数 n = 1定态,能量值最小,电子动能最大,电势能最
小;量子数越大,能量值越大,电子动能越小,电势能越大。 4. 跃迁时电子动能、电势能与原子的能量变化:当轨道半径减
小时,库仑引力做正功,电势能 Ep 减小,电子动能增大,原
玻尔从上述假设出发,利用库仑定律和牛顿运动定律, 计算出了氢电子可能的轨道半径和对应的能量值。
rn = n2r1 r1 = 0.053 nm En = E1/n2 (n = 1,2,3,···)
9
问题3、如何由轨道半径公式推导出能量公式? 问题4、随着轨道半径的增大,原子的能量是增 大还是减小?电子的动能和电势能是增大还是 减小?
汤姆孙的西 瓜模型
卢瑟福的核 式结构模型
玻尔模型
出现矛盾
复杂(光氦谱)原电子子在某处否单定位体积内玻尔出模现型的概率 —建电立子云
量子力学 理论
18
小结
• 玻尔的原子模型 假说1:轨道量子化 假说2:能级(定态)假说 假说3:频率条件
hEmEn
19
3、通过练习掌握知识点3;
情感态度价值观
1、高考重要考点;
2、体会物理学发展的过程,体会逻辑推理和实验结
合的研究方法
2
复习回顾:
问题1:卢瑟福的核式结构模型的主要内容是什 么?成功之处是什么? 问题2:氢原子光谱的特点是什么? 问题3:经典电磁理论与核心式结构的矛盾是什 么?
3
一、玻尔原子理论的基本假设
被氢原子吸收全部或部分动能而使氢原子向高能级跃
迁,多余能量仍为实物粒子的动能。
请注意
2. 这里的电势能 Ep<0,原因是规定了无限远处的电势能为零。
这样越是距离原子核近的轨道电势能越小。
3. 量子数 n = 1定态,能量值最小,电子动能最大,电势能最
小;量子数越大,能量值越大,电子动能越小,电势能越大。 4. 跃迁时电子动能、电势能与原子的能量变化:当轨道半径减
小时,库仑引力做正功,电势能 Ep 减小,电子动能增大,原
玻尔从上述假设出发,利用库仑定律和牛顿运动定律, 计算出了氢电子可能的轨道半径和对应的能量值。
rn = n2r1 r1 = 0.053 nm En = E1/n2 (n = 1,2,3,···)
9
问题3、如何由轨道半径公式推导出能量公式? 问题4、随着轨道半径的增大,原子的能量是增 大还是减小?电子的动能和电势能是增大还是 减小?
汤姆孙的西 瓜模型
卢瑟福的核 式结构模型
玻尔模型
出现矛盾
复杂(光氦谱)原电子子在某处否单定位体积内玻尔出模现型的概率 —建电立子云
量子力学 理论
18
小结
• 玻尔的原子模型 假说1:轨道量子化 假说2:能级(定态)假说 假说3:频率条件
hEmEn
19
3、通过练习掌握知识点3;
情感态度价值观
1、高考重要考点;
2、体会物理学发展的过程,体会逻辑推理和实验结
合的研究方法
2
复习回顾:
问题1:卢瑟福的核式结构模型的主要内容是什 么?成功之处是什么? 问题2:氢原子光谱的特点是什么? 问题3:经典电磁理论与核心式结构的矛盾是什 么?
3
一、玻尔原子理论的基本假设
被氢原子吸收全部或部分动能而使氢原子向高能级跃
迁,多余能量仍为实物粒子的动能。
《玻尔的原子模型》郭利
针对原子核式结构模型提出
15 gl
定态假设
4 3 2
玻尔(1885~1962)
1
跃迁假设
4
E4
E4
3
E3
E3
2
E2
E2
E1
E1
1
轨道假设
4 3 21
hν=E高 – E低
16 gl
(二)氢原子的能级结构
能级:
v
m
r
17 gl
二、玻尔理论对氢光谱的解释
rn n2r1
氢 原 子
En
1 n2
E1
7 gl
经 电子绕核运动将不断 典 向外辐射电磁波,电 理 子损失了能量,其轨 论 道半径不断缩小稳定.
事 实
e
v
F
r + e
e
e +
8 gl
经 由于电子轨道的变 典 化是连续的,辐射 理 电磁波的频率等于 论 绕核运动的频率, 认 连续变化,原子光 为 谱应该是连续光谱
事 原子光谱是不 实 连续的线状谱
9 gl
10 gl
针对原子的稳定性提出
v
m
r
11 gl
针对原子光谱是线状谱提出
En
n
12 gl
Em
n
针对原子光谱是线状谱提出
hn Em En
13
gl
5 4 3
量2 子 数
1
能级图
针对原子核式结构模型提出
EEE345
3
2v
1
m
E2
r
E1
轨道图
14 gl
能 级
(E1 13.6eV )
n 1,2,3
人教版高中物理课件-玻尔的原子模型
1、原來,電子沒有被庫侖力吸引到核 上,它一定是以很大的速度繞核運動,就 象行星繞著太陽運動那樣。按照經典理論, 繞核運動的電子應該輻射出電磁波,因此 它的能量要逐漸減少。隨著能量的減少, 電子繞核運行的軌道半徑也要減小,於是電 子將沿著螺旋線的軌道落入原子核,就像 繞地球運動的人造衛星受到上層大氣阻力 不斷損失能量後要落到地面上一樣。 這樣 看來,原子應當是不穩定的,然而實際上 並不是這樣。
18-4.波爾的原子模型
學習目標:
1、瞭解玻爾理論產生的背景;
2、理解和掌握玻爾理論內容、意義;
3、理解定態(基態和激發態)、量子化、能級、 躍遷的概念,理解氫原子的能級圖。
一、玻爾提出原子模型的背景:
盧瑟福的原子核式結構學說很好地 解釋了a粒子的散射實驗,初步建立了原 子結構的正確圖景,但跟經典的電磁理 論發生了矛盾。
5、按照玻爾理論,一個氫原子中的電子從
一半徑為ra的圓軌道自發地直接躍遷到一 半徑為rb的圓軌道上,已知ra>rb,則在此
過程中( C) A、原子要發出一系列頻率的光子
B、原子要吸收一系列頻率的光子
C、原子要發出某一頻率的光子
D、原子要吸收某一頻率的光子
同 學 們 再 見
1、對玻爾理論的下列說法中,正確的是(ABCD)
A、繼承了盧瑟福的原子模型,但對原子能量 和電子軌道引入了量子化假設
B、對經典電磁理論中關於“做加速運動的電 荷要輻射電磁波”的觀點提出了異議
C、用能量轉化與守恆建立了原子發光頻率與 原子能量變化之間的定量關係
D、玻爾的兩個公式是在他的理論基礎上利用 經典電磁理論和牛頓力學計算出來的
2、下麵關於玻爾理論的解釋中,不正確的說法 是( C )
A、原子只能處於一系列不連續的狀態中,每 個狀態都對應一定的能量
高中物理课件-第四节 玻尔的原子模型
1、轨道假设:
rn n2r1
-
(r1=0.053nm ; n=1、2、3……)
+
2、能级假设:
几个概念:定态、基态、激发态、能级
En
1 n2
E1(
E1=
-13.6ev;
n=1、2、3……)
3、跃迁假设:hv E初-E末 二、氢原子的能级图
三、 玻尔理论的局限性
● 玻尔理论虽然把量子理论引入原子领域,提出 定态和跃迁概念,成功解释了氢原子光谱,但 对多电子原子光谱无法解释,因为玻尔理论仍 然以经典理论为基础。如粒子的观念和轨道。
性能特点及应用: 1、辐射光谱连续; 2、显色性好, 近似Ra=100; 3、色温低,约在2500K-3200K(普通型 号在2700K-2900K); 4、光效低,约在9-34lm/W; 5、 散热量大; 6、寿命短,约在1000h。
日光的灯,即低压汞灯,其原理是汞蒸气辐射紫外线,紫 外线激发灯管上的荧光粉而最终发出白光,其光谱是不连 续的,即为明线光谱
注意:轨道是量子化的
+
1 2 3
4
5
课本p57
mvn2 rn
k e2 rn2
和电子轨道量子化条件:
轨道半径r跟电子的动量mv的乘积等于 h 的整数倍
2
mvnrn
n
h
2
rn
n2h2
4 2kme2
n2r1
当n=1时 r1=0.053nm
玻尔原子理论的三个基本假设:
2、能级假设:
原子只能处于一系列不连续的
氢原子
能量状态中,在这些状态中原
子是稳定的,不向外辐射能量。
+
这些状态叫定态。
1
玻尔的原子模型-PPT
逸出功为6、34eV得金属铂
1
-13.6
发生光电效应。
例7、现有1200个氢原子被激发到量子数为4得能级上,
若这些受激氢原子最后都回到基态,则在此过程中发出
得光子总数就是多少?假定处在量子数为n得激发态得
氢能原 级子上跃得迁 原到 子各 总较 数低得能1级得。原子数都就是处在该激发态 n 1
A、1200 B、2000 C、2200 D、2400
说明3 处于激发态得原子由于不稳定,会自发 得向低能级跃迁,并产生不同频率得谱线。
l对于量子数为n得一群氢原子,向较低得激发态 或基态跃迁时,可能产生得谱线条数为N=
n(n 1)
2
但如果氢原子核外只有一个电子,这个电子在某 个时刻只能处在某一个可能得轨道上,在某段时 间内,由某一轨道跃迁到另一个轨道时,可能得情 况只有一。
12、75eV得光子去照射大量处于基态得氢原
子,则(
)
A、氢原子能从基态跃迁
到n=4得激发态上去
n ∞
B、有得氢原子能从基态跃迁 4
3
到n=3得激发态上去
2
C、氢原子最多能发射
3种波长不同得光 D、氢原子最多能发射
1
6种波长不同得光
En/eV 0-0.85 -1.51原子吸收某种单色光得
事实
原子光谱就是
不连续得,就 是线状谱
以上矛盾表明,从宏观现象总结出来得经 典电磁理论不适用于原子这样小得物体产 生得微观现象。为了解决这个矛盾,1913 年丹麦得物理学家玻尔在卢瑟福学说得基 础上,把普朗克得量子理论运用到原子系 统上,提出了玻尔理论。
•围绕原子核运动得电 子轨道半径只能就是
某些分立得数值。
4、根据玻尔得原子理论,原子中电子绕核运动得半径 ( )D A、可以取任意值 B、可以在某一范围内取任意值 C、可以取一系列不连续得任意值 D、就是一系列不连续得特定值
鲁科版高中物理选择性必修第三册精品课件 第4章 第4节 玻尔原子模型
与En不同,故A错误;电子沿某一轨道绕核运动,处于某一定态,不向外辐射
光子,故B错误;电子由半径大的轨道跃迁到半径小的轨道,能级降低,因而
要辐射某一频率的光子,故C正确;原子吸收光子后能量增加,能级升高,故D
错误。
规律方法
解决玻尔原子模型问题的四个关键
(1)电子绕原子核做圆周运动时,不向外辐射能量。
中E1代表氢原子的基态的能级,即电子在离核最近的可能轨道上运动时原
子的能量值,E1=-13.6 eV。n是正整数,称为量子数。量子数n越大,表示能
级越高。
(3)原子的能量包括:原子的原子核与核外电子所具有的电势能和电子运动
的动能。
3.跃迁
原子从一种定态(设能量为Em)跃迁到另一种定态(设能量为En)时,它辐射
(或吸收)一定频率的光子,光子的能量由这两种定态的能量差决定。
高能级Em
低能级En
可见,电子如果从一个轨道到另一个轨道,不是以螺旋线的形式改变半径大
小的,而是从一个轨道“跳跃”到另一个轨道上。玻尔将这种现象叫作电子
的跃迁。
典例剖析
例1 根据玻尔理论,下列关于氢原子的论述正确的是(
)
A.若氢原子由能量为En的定态向低能级跃迁时,氢原子要辐射的光子能量
(2)电子在轨道间跃迁时会吸收光子或辐射出光子。
知识归纳
1.轨道量子化
“量子化”意味着“不连续”
(1)轨道半径只能是不连续的、某些分立的数值。
(2)氢原子中电子轨道的最小半径为r1=0.053 nm,其余轨道半径满足rn=n2r1,
式中n称为量子数,对应不同的轨道,只能取正整数。
2.能量量子化
(1)不同轨道对应不同的状态,在这些状态中,电子在可能轨道上运动时,尽
光子,故B错误;电子由半径大的轨道跃迁到半径小的轨道,能级降低,因而
要辐射某一频率的光子,故C正确;原子吸收光子后能量增加,能级升高,故D
错误。
规律方法
解决玻尔原子模型问题的四个关键
(1)电子绕原子核做圆周运动时,不向外辐射能量。
中E1代表氢原子的基态的能级,即电子在离核最近的可能轨道上运动时原
子的能量值,E1=-13.6 eV。n是正整数,称为量子数。量子数n越大,表示能
级越高。
(3)原子的能量包括:原子的原子核与核外电子所具有的电势能和电子运动
的动能。
3.跃迁
原子从一种定态(设能量为Em)跃迁到另一种定态(设能量为En)时,它辐射
(或吸收)一定频率的光子,光子的能量由这两种定态的能量差决定。
高能级Em
低能级En
可见,电子如果从一个轨道到另一个轨道,不是以螺旋线的形式改变半径大
小的,而是从一个轨道“跳跃”到另一个轨道上。玻尔将这种现象叫作电子
的跃迁。
典例剖析
例1 根据玻尔理论,下列关于氢原子的论述正确的是(
)
A.若氢原子由能量为En的定态向低能级跃迁时,氢原子要辐射的光子能量
(2)电子在轨道间跃迁时会吸收光子或辐射出光子。
知识归纳
1.轨道量子化
“量子化”意味着“不连续”
(1)轨道半径只能是不连续的、某些分立的数值。
(2)氢原子中电子轨道的最小半径为r1=0.053 nm,其余轨道半径满足rn=n2r1,
式中n称为量子数,对应不同的轨道,只能取正整数。
2.能量量子化
(1)不同轨道对应不同的状态,在这些状态中,电子在可能轨道上运动时,尽
氢原子光谱和波尔的原子模型ppt课件
Na原子的发射光谱(明线)
H原子的吸收光谱(暗线)
H原子的发射光谱(明线)
吸收光谱和线状谱(发射光谱)的关系:
各种原子的吸收光谱中的每一条暗线都跟该种原子的发射光谱(线状光谱)中的
一条明线相对应。
3.光谱分析
既然每种原子都有自己的特征谱线,我们就可以利用它来鉴别物质和确定物质的组
成成分。这种方法称为光谱分析。
4.由于不同的原子具有不同的结构,能级各不
相同,因此辐射(或吸收)的光子频率也不相
同。这就是不同元素的原子具有不同的特征谱
线的原因。
六、玻尔理论的局限性
1.玻尔理论的不足之处在于保留了
经典粒子的观念,仍然把电子的运
动看作经典力学描述下的轨道运动。
2.玻尔理论成功地解释了氢原子光
谱的实验规律。但对于稍微复杂一
1
E1
激
发
态
h E n E m
基态
原子从低能级向高能级跃迁(电子从低轨道向高轨道跃迁): 吸收光子,原子能量增大
电子从低轨道向高轨道跃迁,电子克服库仑引力做
功,电势能增大,原子的能量增加,要吸收能量。
吸收光子能量:
h E n E m
原子从高能级向低能级跃迁(电子从高轨道向低轨道跃迁): 辐射光子,原子能量减小
优点:灵敏度高
样本中一种元素的含量达到10-13kg时就可
以被检测到。
利用白炽灯的光谱,能否检测出灯丝的成分?
不能,白炽灯的光谱是连续谱,不是原子
的特征谱线,因而无法检测出灯丝的成分
原子的特征光谱
二、氢原子光谱(发射光谱)的实验规律
氢原子是最简单的原子,其光谱也最简单。
n=6
n=5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使原子能级跃迁的两种粒子——光子与实物粒子 (1)原子若是吸收光子的能量而被激发,其光子的能量必须等于 两能级的能量差,否则不被吸收,不存在激发到 n 能级时能量 有余,而激发到 n+1 时能量不足,则可激发到 n 能级的问题. (2)原子还可吸收外来实物粒子(例如自由电子)的能量而被激发, 由于实物粒子的动能可部分被原子吸收,所以只要入射粒子的 能量大于两能级的能量差值(E=En-Ek),就可使原子发生能级 跃迁.
第 4 节 玻尔的原子模型
一、玻尔原子理论的基本假设 1.玻尔原子模型 (1)原子中的电子在_库__仑__引__力___的作用下,绕_原__子__核___做圆周运 动. (2)电子绕核运动的轨道是_量__子__化___的. (3)电子在这些轨道上绕核的转动是_稳__定__的,不产生电__磁__辐__射___.
发射光谱只有一些分立的亮线.
三、玻尔模型的局限性 1.玻尔理论的成功之处:玻尔理论第一次将_量__子__观__念___引入原 子领域,提出了定态和跃迁的概念,成功地解释了__氢__原__子__光 谱的实验规律. 2.玻尔理论的局限性:保留了__经__典__粒__子__的观念,把电子的运 动仍然看做经典力学描述下的轨道运动.
[解析] 按照经典物理学的观点,电子绕核运动有加速度,一定 会向外辐射电磁波,很短时间内电子的能量就会消失,与客观 事实相矛盾,由玻尔假设可知选项 A、C 错误,B 正确;原子 轨道半径越大,原子能量越大,选项 D 正确. [答案] BD
(1)处于基态的原子是稳定的,而处于激发态的原子是不稳定的. (2)原子的能量与电子的轨道半径相对应,轨道半径大,原子的 能量大,轨道半径小,原子的能量小.
对原子能级和能级跃迁的理解和应用 1.能级跃迁:处于激发态的原子是不稳定的,它会自发地向较 低能级跃迁,经过一次或几次跃迁到达基态.所以一群氢原子 处于量子数为 n 的激发态时,可能辐射出的光谱线条数为:N =n(n2-1)=C2n. 2.光子的发射:原子由高能级向低能级跃迁时以光子的形式放 出能量,发射光子的频率由下式决定. hν=Em-En(Em、En 是始末两个能级且 m>n) 能级差越大,放出光子的频率就越高.
2.能量量子化 (1)不同轨道对应不同的状态,在这些状态中,尽管电子做变速 运动,却不辐射能量,因此这些状态是稳定的,原子在不同状 态有不同的能量,所以原子的能量也是量子化的. (2)基态:原子最低的能量状态称为基态,对应的电子在离核最 近的轨道上运动,氢原子基态能量 E1=-13.6 eV. (3)激发态:除基态之外的其他能量状态称为激发态,对应的电 子在离核较远的轨道上运动. 氢原子各能级的关系为: En=n12E1(E1=-13.6 eV,n=1,2,3,…)
3.跃迁:原子从一种定态跃迁到另一种定态时,它辐射或吸收 一定频率的光子,光子的能量由这两种定态的能量差决定,即 高能级 Em发 吸射 收光 光子 子hhνν= =EEmm- -EEnn低能级 En
(多选)由玻尔理论可知,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电子绕核运动有加速度,就要向外辐射电磁波 B.处于定态的原子,其电子做变速运动,但它并不向外辐射能 量 C.原子内电子的可能轨道是连续的 D.原子的轨道半径越大,原子的能量越大
3.跃迁:当电子从能量较高的定态轨道(其能量记为 Em)跃迁到 能量较低的定态轨道(能量记为 En,m>n)时,会放出能量为 hν 的光子,该光子的能量 hν=__E__m_-__E_n___,该式被称为频率条件, 又称辐射条件.
二、玻尔理论对氢光谱的解释 1.氢原子的能级图
2.解释巴耳末公式
2.定态
(1)当电子在不同轨道上运动时,原子处于不同的状态中,具有 不同的能量,即原子的能量是_量__子__化___的,这些量子化的能量 值叫做_能__级___. (2)原子中这些具有确定能量的稳定状态,称为_定__态___.能量最 低的状态叫做_基__态___,其他的能量状态叫做_激__发__态___.
(多选)按照玻尔原子理论,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 A.核外电子运动轨道半径可取任意值 B.氢原子中的电子离原子核越远,氢原子的能量越大 C.电子跃迁时,辐射或吸收光子的能量由能级的能量差决定, 即 hν=Em-En(m>n) D.氢原子从激发态向基态跃迁的过程,可能辐射能量,也可能 吸收能量
解析:选 BC.根据玻尔理论,核外电子运动的轨道半径是确定 的值,而不是任意值,A 错误;氢原子中的电子离原子核越远, 能级越高,能量越大,B 正确;由跃迁规律可知 C 正确;氢原 子从激发态向基态跃迁的过程中,应辐射能量,D 错误.
3.电子云:原子中的电子没有确定的坐标值,我们只能描述电 子在某个位置出现__概__率__的大小,把电子这种概率分布用疏密 不同的点表示时,这种图象就像_云__雾___一样分布在原子核周围, 故称_电__子__云___.
对玻尔理论的理解 1.轨道量子化 (1)轨道半径只能够是一些不连续的、某些分立的数值. (2)氢原子的电子最小轨道半径为 r1=0.053 nm,其余轨道半径 满足 rn=n2r1,式中 n 称为量子数,对应不同的轨道,只能取正 整数.
4.原子的电离:若入射光子的能量大于原子的电离能,如处于 基态的氢原子电离能为 13.6 eV,则原子也会被激发跃迁,这时 核外电子脱离原子核的束缚成为自由电子,光子能量大于电离 能的部分成为自由电子的动能.
(1)按照玻尔理论,从高能级跃迁到低能级时辐射的光子的能量 为 hν=_E_m_-__E_n_.
(2)巴耳末公式中的正整数 n 和 2 正好代表能级跃迁和之后所处 的_定__态___轨__道__的量子数 n 和 2,并且理论上的计算和实验测量的 _里__德__伯__常__量___符合得很好.
3.解释氢原子光谱的不连续性:原子从较高能级向低能级跃迁 时 放 出 光 子 的 能 量 等 于 前 后 _两__能__级__差___ , 由 于 原 子 的 能 级 是 __分__立__的,所以放出的光子的能量也是_分__立___的,因此原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