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归纳文章的内容和中心思想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四章现代文阅读·第四节分析归纳文章的

内容和中心思想

[第四章现代文阅读]

·第四节分析归纳的内容和中心思想

分析、归纳阅读材料的内容要点和中心思想,这是中学

对阅读材料的内容要点和中心思想的分析和归纳,是现代语文阅读能力发展的较高阶段。它要求考生在阅读理解的基础上,对的内容要点和中心思想进行分析和归纳。它必须

分析和归纳是两种不同的能力。分析是把整体分解成几个部分的信息体,而归纳就是对这几个信息体进行综合、概括。它们是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对立而统一:在思维过程中,综合实际是分析的逆过程,分析是以事物的整体为前提对局部进行认识,综合是在分析的基础上形成对事物的整体

认识。分析之后有综合,综合之前必需分析,两者相互配合

分析归纳内容要点,需要阐释能力。这就要求考生能真正读懂能把的内容转化成自己的认知,在完成这一思维行为之后还必须具备语言的转化能力,也就是能把文中的内容变成自己的话。具体地说就是:对具体的内容能够准确地加以概括,提炼出它的核心,这是一种抽象的概括能力;对抽象的内容能够加以阐发,使之具体化,即利用具体的材料或经验作出解释,这是一种形象发散思维能力;对含蓄的语句加以解释即结合具体语境分析,揭示语句的深层含义和言外之

分析归纳中心思想,需要综合能力。要准确地分析、归纳中心思想,首先要弄懂句与句之间的关系,段与段、层与层之间的关系,并通过分析,抓住各部分里最主要、最本质

纵观近几年高考试题,从题型上看,以主观简答题形式考查考生分析归纳内容要点和中心思想的能力,这类题型最为通常。例如1994年第29题,1995年第26题,1996年第27题,1999年第23题,以选择题形式考查的题型不多。例如1994年第26题,从测试要点上看,它可以是对阅读材料某一段内容要点进行分析概括,如1992年第29题,1995年第25题,也可以是对全文的中心归纳,如1996年第27题,

1999年第

23

例1.1994年高考第29题:根据文中所述,要了解某一时期的文艺风气,有哪两方面的材料?

分析:这道题考查归纳内容要点的能力。题干上对语言、字数没有限制,那么我们归纳时最好摘录现成的语句,若没有现成的语句,我们可以摘录关键词句,然后加以组合或用自己的话归纳。解题时首先要找到题干中所提的“了解某一时期的文艺风气”在文中的位置,确定答案的有效区间。通读之后可以发现,段结尾处“就容易了解作者周遭的风气究竟是怎么一回事”,与题干所提的一致。然后再顺着文句往前查找,有这样的内容:我们阅读当时人所信奉的理论,看他们对具体作品的褒贬好恶,树立什么标准,提出什么要求……这内容与后边的内容构成一句完整话,而题干上要求归纳两方面材料。这就用到前边我们讲的划分层次,归纳要点。前边半句根据语法知识可分成两个分句,一个是“我们阅读……理论”,一个是“看……褒贬好恶,树立什么标准,提出什么要求”,一个分句是一方面材料。最后归纳要点,采取摘录重要词句加以组合的方法。前一个分句的重要词句是“当时的理论”,后一个分句的重要词句不够明显,根据

意思,可归纳为“当时对具体作品的评析”,以“评析”代

例2.1995年高考第26题:通观第二自然段,并参照第

三自然段关于“第二点错误认识”的表述,概括说明点错误

分析:这道题侧重考察对段意的归纳能力。题干“通观第二自然段”告诉我们答案的有效区间是第二自然段。通读之后我们发现了“这种认识极不正确,从此出发,就一切都错”一句,这与题干中的“点错误”照应。那么“这种”指代什么呢?就是前边“一般人就以为国文教学只需继承从前的传统好了,无须乎另起炉灶”一句。题干中要求参照第三自然段关于“第二点错误认识”的表述来概括,“第二点错误认识”的表述是一个因果句式,用了“因而”这一关联词,那么点错误认识也须采用这种句式。是什么原因造成“一般人就以为国文教学只需继承从前的传统好了,无须乎另起炉灶”呢?联系到段最后一句“主要是由于对这两点认识不清”中的点,照应着点,我们会发现第二段的句“语言文字本来只是一种工具,日常生活中少不了它,学习以及交流各科知识也少不了它”是一个关键句,也正是不清楚语言文字是工具才造成错误认识。这样我们就清楚了点错误的前因后果。组织答案不超过40字,需要摘录重要词句加以组合,有的地方要用自己的话概括和缀联,用上“……,因而……”这一句式答案为“不清楚语文是工具,日常学习及交流知识都

例3.1996年高考第27题:根据文意,简要概括从巴赫

分析:这道题考查对内容要点的概括能力。根据题干答题的有效区间在、二自然段。分析自然段,我们发现句是本段主旨句。由“莫扎特则不然”一句可推知,巴赫是只限于“创造悦耳的乐式”;由本段主旨句及本段最后一句可推知莫扎特不仅仅是乐式设计的杰作,还注重用音乐表达感情;而贝多芬呢?“是把音乐完全用作表现心情的手段,完全不把设计乐式本身作为目的”。这些正是题干上要求的从巴赫到莫扎特到贝多芬在音乐创作上的发展变化。因有字数要求答案可以摘录重要语句加以组合,也可用自己的语言概括。答案为:巴赫——只讲究乐式;莫扎特——既讲究乐式,又

表达感情;贝多芬——

人愉快时,面呈笑容,哀痛时放出悲声,这种内心情感也能在中国书法里表现出来,像在诗歌音乐里那样。中国的书法何以会有这种特点呢?后汉大书法家蔡邕说:“凡欲结构字体,皆须象其一物,若鸟之形,若虫食禾,若山若树,纵横有托,运用合度,方可谓书。”元代赵子昂写“子”字时,先习画鸟飞之形,使这“子”字有鸟飞形象的暗示。他写“为”字时,习画鼠形数种,穷极它的变化。可见这时候的“字”已不仅是一个表达概念的符号,而是一个表现生命的单位,书法家用字的结构来表达物象的结构和生气勃勃的

由于中国古代的书法家要想使“字”也表现生命,成为反映生命的艺术,就须用他所有的方法和工具在字里表现出一个生命体的骨、筋、肉、血的感觉来。但在这里不是完全像绘画,直接摸示客观形体,而是通过较抽象的点、线、笔画,使我们从感情和想象里体会到客观形象里的骨、筋、肉、血,就像音乐和建筑也能通过诉之于我们的情感及身体直感的形象来启示人类的生活内容和意义一样。书法家就是借着这些“字”的形象来暗示他自己对这些形象的感情。这些形

中国人写的字之所以能够成为艺术品,有两个主要因素:一是由于中国字的起始是象形的;二是中国人用的笔。由于中国字在起始的时候是象形的,这种形象化的意境在后来的“字体”里仍然潜存着、暗示着,在字的笔画里、结构里、章法里显示着形象里面的骨、筋、肉、血以至于动作的关联。所以,写字在古代正确的称呼是“书”。书者如也,书的任务是如,写出的字要“如”我们心中对物象的把握和理解,用抽象的点画在表达自己感情的同时反映出或暗示出自然界的各种形象。这种“因情生文,因文见情”的字就升

第二个主要因素是笔。殷朝就有了笔,这个特殊的工具才使中国人的书法有可能成为一种世界上独特的艺术,也使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