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字在图像化视觉化时代的命运
社交网络走向“视觉化”:图片逐渐取代文字
社交网络走向“视觉化”:图片逐渐取代文字Pinterest等图片社交网站的崛起,是社交网络视觉化的最好证明导语:美国IT网站Computerworld上周六发表署名麦克·艾尔甘(Mike Elgan)的文章称,随着社交网络的逐渐进化,不受地域和语言限制的图片逐渐取代了繁琐而微妙的文字,成为了传词达意的主要媒介,这不仅有助于解释硅谷的众多古怪现象,还将推动消费电子产品的发展。
以下为文章全文:社交媒体中的新语言不再是文字,而是图片。
无论在哪个社交网站上,最引人关注的内容都有配图。
图片为何在社交网络上突然超越了文字?这种趋势又会对你的电子设备产生何种影响?图片何以占据主导博客之所以逐渐成为公共新闻平台,都源于文字的力量。
作为现存最早、最好的博客之一,戴夫·温特(Dave Winter)的Scripting News博客几乎没有什么视觉元素。
大约12年前,各种主题的优秀博客开始迅猛发展。
很快,各种优秀内容层出不穷,令人目不暇接。
大约5年前,Twitter崛起了,很多人不理解Twitter为何会这么快流行开来,但事后看来,答案似乎很明显:Twitter让我们可以轻松关注很多人,不必有任何负担。
你看或者不看,消息就在那里。
如果你能关注20个优秀博客,那么用同样的时间和精力,可以关注50个RSS或1000个Twitter账号。
如果你理解社交媒体的每一个革命性的进步——从博客到RSS,再到Twitter——都可以增加人们所能处理的内容条数,那便可以理解图片为什么必将成为下一场革命的必备元素。
这是针对社交网络疲劳综合征做出的反应。
我们已经从阅读少量的博客文章进化到浏览大量的Twitter消息,如今则刚刚开始被配有图片的内容“打动”。
当前有两大变化。
首先,普通读者的习惯正在从质优量大的详细内容,转向匆匆一瞥的简单介绍。
其次,参与者日渐增加。
诚然,真正能够发出有见地观点的人并未增多,但如今,所有人都在参与社交网络。
文字与绘的结合如何用文字描绘视觉美感
文字与绘的结合如何用文字描绘视觉美感视觉美感是通过感知形象和颜色的方式来满足我们的审美需求。
文字和绘画是表达美感的两种不同媒介,它们有着各自独特的方式去描绘视觉美感。
文字以逻辑和描述为主要手段,而绘画以形状和颜色为主要表现手段。
然而,他们也可以相互结合,通过文字的描绘来增强绘画的视觉效果,以此创造更加丰富和饱满的视觉美感。
首先,文字可以用来描述绘画中的主题和故事情节。
绘画作品通常有一个主题或一个特定的情节,文字可以帮助观众更好地理解和解读这些内容。
通过对画面元素和色彩的描述,文字能够让读者更加详细地了解绘画作品所要表达的意义和情感。
例如,一个描绘大自然风景的绘画作品,可以通过文字来表达大自然的神奇和壮丽之美,让观众产生更加深入的联想和感受。
其次,文字可以用来解释和注解绘画作品中的细节和技法。
绘画作品中常常有一些微妙的细节和技法,观众可能需要一些帮助来更好地理解和欣赏这些细节。
文字可以提供一些解释和解读,帮助观众更好地理解画作的构图和技法运用。
比如,一幅水彩画中的柔和色彩和流动的笔触可以通过文字来描述,并解释这些技法如何增强了画作的视觉冲击力和动感。
此外,文字可以用来表达观众对绘画作品的感受和情感。
每幅绘画作品都会引发观众不同的情感体验,文字可以帮助观众将这些情感具体化并表达出来。
通过用词的选择和句子的构建,文字可以传达出观众对画作的喜爱、震撼或者其他任何情感。
这样的文字表达可以让观众更加深入地思考和感受绘画作品所传达的情感和意义。
最后,文字还可以用来为绘画作品添加背景知识和文化内涵。
绘画作品往往会受到一定的历史、文化或者社会背景的影响,文字可以为观众提供更多的背景信息和相关知识,帮助观众更好地理解和欣赏画作。
这样的文字描述可以让观众对绘画作品有更深入的理解,增加与作品的互动和交流。
综上所述,文字与绘的结合可以有效地描绘出视觉美感。
通过文字的描述、解释和情感表达,可以使绘画作品更加丰富、生动,让观众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欣赏画作所传达的意义和情感。
文字在视觉艺术中的表现形态
文字在视觉艺术中的表现形态作者:***来源:《美与时代·上》2020年第10期摘要:语言可以体现人的言语逻辑思维,图像体现人的视觉形象思维,艺术家们利用二者相结合的创作方式探究了语言、形式与意蕴之间的联系,架构出了一座连接语言与图像的桥梁,使抽象的概念具体化。
在作品中,图像可以激活文字,文字又提升图像,这两种形式相互碰撞、相互作用从而获得一种新的“有意义的形式”,既强调了画面的直观性、确定性,也与文字的间接性、思维性相结合,同时作品中的文字也增强了对社会问题的视觉回应力度。
关键词:图像;文字;形式;观念一、图像与文字的结合图像的产生早于文字,人类早先将自己对大自然的有限认识通过最为直观的视觉形式表现出来,先是从图像到象形图画,后来才逐渐演变成文字,正是这些启迪了人类的视觉文化。
自摄影诞生以来,每一幅作品都蕴含着一定的信息量,无论是对社会问题的关注,还是对个人心灵的展现,艺术家们以摄影的方式诉说着不同的情感。
(一)图像背后的文字法国摄影师希波利特·巴耶尔以影像的方式合理地使用了他的话语权,表达了他对于不公平待遇的不满。
1840年,希波利特·巴耶尔将自己扮作溺水身亡者拍摄了著名照片《扮成溺死者的自拍像》,表达他对于政府未给予他摄影术发明者身份的不满,充满愤懑的他在照片的背面写下了自己的“墓志铭”:“呈现在您眼前的是巴耶尔先生的遗体,拍摄这张照片的技术的发明者。
这位不屈不挠的实验者为他的发现辛苦工作了三年。
然而只对达盖尔先生表现慷慨的政府,声称对巴耶尔先生无能为力。
因此这位不幸的人决定溺水自尽。
啊,变化莫测的人生啊!他已在太平间放置了数日,但无人认得。
女士们,先生们,你们最好继续走下去,我担心会冒犯你们,正如你们可能会注意到的,这位绅士的脸部及双手已经开始腐烂。
”巴耶尔虽然错失了摄影术发明者的身份,但这种将文字与照片相结合的创作手法却成为了摄影史上的首创,他在影像中充分地使用了视觉话语的权利,影像可以表达任何言辞,文字与图像的结合更具直接性。
文字于图案中的视觉表现
文字于图案中的视觉表现作者:安娜来源:《现代装饰·理论》2013年第04期文字是跟随人类文明诞生并应用于人类活动的主要工具之一,作为从具象图形抽象出的符号,带给人类心灵沟通的基本条件,作为视觉传达的重要组成部分,带给人们别开生面的视觉审美与思想内涵。
在“读图时代”的今天,文字符号体系仍是我们了解、沟通、掌握世界的最佳媒介,而文字符号图形本身也以其独特的视觉特征影响着人们的生活方式。
文字符号图案自身视觉特点1.文字本身即是一种平面图形设计文字本来就具有图形之美,所以文字的图形化特征,历来都是设计师乐此不疲的创作素材。
中国文字起源于图画,在中国文字产生的早期阶段,象形字的字形跟它所代表的语素的意义直接发生联系。
虽然每个字也都有自己固定的读音,但是字形本身不是表音的符号,跟拼音文字的字母的性质不同。
中国文字有独体字与合体字的区别,只有独体字才是纯粹的记号文字,合体字是由独体字组合造成的。
从构造上说,合体字比独体字高一个层次。
因为组成合体字的独体字本身虽然也是记号,可是当它作为合体字的组成成分时,它是以有音有义的“字”的身份参加的。
2.文字的高度的视觉抽象化与视觉传播化高度的视觉抽象化在现行的文字体系中,具有代表性的主要有拉丁文系的英文字、象形文字汉字、契形状的阿拉伯文字等。
经过长期的历史演变,它们通过点线的组织,在外形、笔划、结构等方面达到高度的视觉抽象特点,已为世界传媒主流所认同并得以广泛传播。
当然还有一些文字体系,如埃及的象形文字、美洲的玛雅文字、云南东巴文字等。
这些文字的图形化特征较强,在历史的选择过程中逐步退出了主流文字的舞台。
在现代信息化的条件下文字只有以更简明的抽象表达方式才容易与时共进。
3.文字思维深度表达文字具备信息传递作用的视觉功能与心理功能,字形符号具有强烈、鲜明的视觉效果,赋予字形形象化、图形化,使信息传达更具标识性、冲击性。
另外强化文字本有意义的外延,强调文字的意象化、自觉化,给文字一种情趣,一种生命,形成以字代图或以图带字的特殊意念。
视觉文化时代下的 “图像” 与 “文字” 之争
2018-05文艺生活LITERATURE LIFE视觉文化时代下的“图像”与“文字”之争陈大德(贺州学院,广西贺州542899)一、前言肇始于近代,兴盛于现代的科学技术、工业文明、市场经济对现代文化领域最突出、深刻的影响表现为视觉文化的诞生及其突飞猛进的发展态势。
于是,视觉图像逐渐替代语言文字符号,成了负载各种文化艺术资讯的公用媒介代码,传统的印刷媒介运载传播人类文化的历史霸主地位受到了严峻的挑战,印刷媒介逐渐被影视媒介所替代,从而也引发了一场没有硝烟的图像对文字的“战争”。
二、视觉文化的转向及其特征(一)视觉文化的转向视觉文化的兴起是以以视觉艺术的产生为先导的,即以20世纪初电影技术的诞生作为标志;20世纪中叶出现的电视技术不仅使视觉艺术的发展如虎添翼,更将其视觉化触角伸展到了人类文化的所有领域;而近年来日臻完善的电脑多媒体技术,以其对图像的生成、加工、复制的优势和凭借网络通讯传输对影视技术的综合运用,表征着现代文化工业对传媒领域革新的全面完成。
德国哲学家海德格尔上个世纪30年代就提出了“世界图像时代”的著名表述,指出了世界将被作为图像把握和理解的预言。
①上个世纪60年代,法国哲学家德波则郑重宣布“景象社会”的到来。
②当代生活或文化中方方面面都要求某种程度的视觉性和视觉效果,无处不在的视觉化扫荡了一切领域和传统规则,把可视性突现出来。
无论什么,只有充分吸引人的视线,才具有强大的力量或权力。
这也许就是“世界被把握为图像”的深所在义。
视觉因素已经成为当代文化中的一个核心要素,恰如柏格所言:“在历史上的任何社会形态中,都不曾有过如此集中的形象,如此强烈的视觉信息。
”③我们所居住的世界越来越多地充斥着视觉图像,它们成了我们表征、制造和传播意义的重要手段。
显而易见,当代文化越来越多地受到视觉媒介而不是口传或印刷媒介的支配,我们的价值观、见解和信仰越来越明显地受到视觉文化那种强有力方式的塑造。
于是,视觉文化作为一种新的文化艺术形态,在现代文化中占据了主导地位。
视觉时代文学的图像化及其审美特性(一)
视觉时代文学的图像化及其审美特性(一)【内容提要】视觉时代文学的图像化正在成为文学存在的常态,文学在图像文化的冲击下处于被排斥和放逐的处境之中。
另一方面是文学主动走向图像化,即成为电视剧,电影等的脚本。
但文学作为一种语言的艺术,它的审美特性在于文学中的形象是要靠二度转换的,它必须借助读者的想象和想象力。
它为我们创造的是一个内视化的世界,有助于人的精神内省和深度审美,有助于人摆脱感性的沉沦而体验到生命的意义。
【关键词】视觉时代文学图像化审美特性无可置疑,正如许多论者指出的,图像文化在我们今天的文化生存环境中已处于中心和主导地位,文化的生产、传播、接受与消费似乎只有靠图像的呈现与传播才能正常运行,比如电影、电视、广告、因特网、卡通、电子游戏等等,它们以不可抗拒的力量充斥着我们的生活。
现代传媒艺术的大众草根性、虚拟民主性和对时间空间的超越导致图像文化狂欢时代到来,文学在现代传媒艺术巨大的身影后日益形只影单。
文学进入现代传媒的领地是不容易的,在纸媒介、影视媒介和网络媒介组成的泛媒介场之中,现代传媒成为主媒值,而纸媒介反而沦为副媒值。
文学的外延被重新审定,文学传媒化意味着纸媒介文学逐渐进入历史的栅栏。
曾经独享千年荣耀的文学在新世纪初叶面临巨大的困境,现代传媒艺术则雄视阔步走进当下中国艺术的核心领域。
我们知道,文学作为一种语言艺术,必须诉诸一定的文字符号,其接受者必须具备相应的认知和接受能力,才能达到文学阅读的目的。
而且,文学作为文本传播方式,是最不适宜大众接受的。
更何况在高度紧张忙碌的市场经济社会中,人们为实现自己的价值而奔波劳顿,每天面对的是大量最便捷、最直接、最普及、最即时性的图像信息的袭击,已无暇去品味唐诗宋词的审美境界,感悟名著的文化底蕴,来陶冶性情。
所以,文学的创作与阅读在图像文化时代越来越表现出局限性。
相反,图像性内容使观看者超越语言的障碍,直接诉诸人的视觉系统,以可视性、表演性、游戏性直接使观看者参与其中,为现代都市人拓展新的文化空间,比如在众多的图像传媒中,最具影响力的影视艺术会使观众与影视故事共时性存在产生如临其境的幻觉感受,已成为后现代社会中一种最好的休息方式。
扬州市高邮市2024-2025学年2025届高三(上)学期10月学情调研测试语文试卷(含答案)
高邮市2024-2025学年第一学期高三年级10月学情调研测试语文试题2024.10 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我们一直强调图像对文学的冲击和遮蔽,却忽略文学自身的特性。
今天,我们要有勇气去挖掘并强调文学功能的异质性,即它在图像时代不同于以往时代、也不同于其他艺术的特有功能。
首先,与20世纪文学注重历史思考与现实批判不同,当下文学的功能越来越细致、切实,个体经验的书写代替道德情操的弘扬成为作品的主题。
比如,属于网络类型小说之一的职场小说,凭着实用好看、贴近草根、展示成功而成为大众的新宠。
其次,文学是语言的艺术,语言媒介是文学最具区别性的特质和优势,语言使人们在图像的多义中找到核心。
图像凭着多维立体的成像方式将所有信息一股脑儿地抛向观众,共时的具体化和多义性使人们面对图像时需要认知、筛选和领悟。
越是多元就越要强调核心,而这一过程是借助语言完成的。
图像时代信息的发达,使我们比以往任何时候都能更迅捷、更直观地了解世界、感受世界;然而,我们也因此被表象轰炸得眩晕,而无法接近世界的本质。
图像的局限性在于无法将人的心理变化过程一层层地揭示出来。
而语言具备将并不现成、也不确定的东西加以分离、辨别、归置的能力,从而到达事物本质的深度。
罗中立的《父亲》如果去掉标题,画面中的老者不过是中国几亿农民肖像的典型。
只因标题的点睛,“父亲”脸上的皱纹才更显沧桑,其画作才更具撼人心魄的力度。
它不只是一个被看到的对象,也是内涵深刻、需要解读的意义载体,而语言帮助人们清除理解的障碍。
语言或文学的这种钩沉本质的认知作用对图像来说是不可替代的功能。
(摘编自刘巍《图像时代的文学功能》)材料二:传统的图文书总是以文字为主,图像为辅。
插图只是一些点缀性的,用于说明关键段落或文字。
而当今流行的图文书中,图像似乎逐渐占据了主导地位,文字反倒沦为配角。
图文书的真正的“卖点”不再是原有的书面文字,而在于那些新奇、精美、富有视觉冲击力的图片。
试论视觉文化境遇中的文学发展
但是 这 些绣 像 书 和插 图书都 是 以手绘 图 面, 没有 看到 视觉 文 化 给文 学带 来 的积极 影 响 以及 书不 断发 展 , O年 代之 后 , 随着 电子媒 介 技术 以及 数码 技术 文学 与视觉 文 化 的相 辅 相 成 。如 何 正 确 认 识 文 学 与 为 主。9
1 .文学 文本 的图像化 包装
学叙事图像化的发展格局 , 使传统文学面临着生存的
在 快节 奏 、 娱 乐 化 的现 代 消 费 型 社 会 中 , 视 觉 文
浅 白、 快捷 、 刺 激 的特 点赢 得 了其 忠实 的 困境 与危机 。针 对 这种 变 化 , 众多学者提 出“ 读 图 时 化 以其 直 观 、 文 化 代” 、 “ 图像 社会 ” 和“ 图像 霸权 ” 的概 念 , 并 认 为 文 学 粉丝 。为 了适应 现代 文 化大 众 的这 种 消 费 心理 ,
当下 的文 学 生 产 发 生 了 变 化 , 对 文 学 文 本 进 行 图 书、 摄影、 影视 、 l e d广告 等 , 为 人 们 提供 了一 种 新 型 的 说 , 视觉文化传播系统 , 以文字为媒介 的传统文学受到了 像 化包 装 和影视 化转换 是 当下文学 生产 的主 打路径 。 以图像 为媒 介 的新 型文 学 的 空前 冲 击 , 逐渐 出现 了文
宋 元 明 清各 朝 代都 有 经 再 。这些观 点都 是侧 重 于 媒介 视 角 , 且夸 大 媒 介 的影 能见 到 的最早 的印刷 品插 图 , 晚清 到上 世 纪 9 0年 代 , 插 图 响 因素 , 从 而 导 致 过 度 的价 值 判 断 , 只看 到 了 消 极 的 典 的绣像 小说戏 曲作 品 ,
一
书, 真正激活了中国的图文书市场 , 随着《 老照片》 的 一 系列 “ 老” 字 号丛 书跟 随潮 流 , 接踵 而 至 , 如介 当下 是一个 以视 觉 文 化 为主 导 性 文化 的时 代 , 在 热 销 ,
图像时代的电影:文学的终结与再生
图像时代的电影:文学的终结与再生丹尼尔·杰·切特罗姆认为,“电影的诞生标志着一个关键的文化转折”,它以影像为其传播符号,继印刷文化之后成为集艺术、娱乐、商业和科技为一体的全新的大众文化传播形式,它不但对艺术进行了一场史无前例的系统升级,而且也掀起了人类传播史上的划时代的革命。
特别是21世纪,随着技术狂欢时代的到来,电影借电视、互联网再次发力,成为海德格尔所言的“世界图像时代”的主要战场之一。
尽管丹尼尔·贝尔早已宣称“我相信,当代文化正在变成一种视觉文化,而不是一种印刷文化,这是千真万确的事实”,然而当下在印刷媒介、电子媒介、互联网激烈争夺现代传播霸主的背景下,有关图像与文字、电影与文学关系和命运的争论依然非常激烈。
图像时代,电影是否会成为纸质文学的终结者,已成为一个文化界的“达·芬奇密码”。
本文就试图以文化传播的视角去探讨这一问题。
(更多电影尽在 )一、缘起与争论其实,就在电影正在逐渐展开其美丽的羽翼的时候,电影与文学命运的激烈讨论就已经开始了。
豪塞尔曾在《艺术社会史》中不无豪迈地预言,第一次世界大战以后的时代将是一个“电影时代”。
之后,海德格尔关于近现代社会是一个“技术时代”、“世界图像的时代”的判断,丹尼尔·贝尔关于当代文化正在变成视觉文化,而非印刷文化的观念表述,法国哲学家居伊·德波的“景象社会”、博得里拉的“类像时代”的提出,本雅明“机械复制时代”文明的阐释,其实都已经迫不及待地宣告了以电影为主要征兆之一的“图像”或“影像”对纸质媒介为载体的文学的倾轧和替代。
美国加州大学学者J.希利斯·米勒则在研究了电讯媒介、互联网对文学的影响后绝望地疾呼:“文学研究的时代已经过去了,再也不会出现这样一个时代——为了文学自身的目的。
”这似乎是电影时代文学哀伤的讣告和悼词。
而在国内,对文学与电影命运的争论亦是如火如荼,朱国华在其《电影:文学的终结》一文中就断言:“电影……进入传统上为文学独占的表征领域的时候,它就带来了一场意义深远的艺术革命。
图像化转向和日常生活审美化对当代文学的影响
图像化转向和日常生活审美化对当代文学的影响
图像化转向和日常生活审美化对当代文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首先,随着社交媒体的兴起和智能手机的普及,人们对图像的需求日益增加,图像逐渐成为人们交流和表达的重要手段。
这种图像化转向影响了当代文学的创作和传播方式。
许多作家开始将图像融入他们的作品中,通过插图、图片和漫画等形式来增强故事的视觉冲击力,提供更加多样化的阅读体验。
其次,日常生活审美化对当代文学的影响主要表现在对细节的关注和生活体验的呈现。
很多当代作家关注普通人的生活,描写日常琐事和细枝末节,通过细腻的描绘和独特的笔触,展现生活的真实和丰富性。
这种审美化让读者能够更加深入地感受作品中的人物和环境,增强了作品的现实性和可读性。
然而,图像化转向和日常生活审美化也对当代文学带来了挑战。
一方面,图像化转向使得文学作品面临着与图像竞争的压力,读者更倾向于通过观看图片或视频来获取信息,而不是通过阅读文学作品。
另一方面,日常生活审美化可能导致作品内容的碎片化和浮华化,一些作品只关注表面的闪光点,缺乏思想深度和情感的内涵。
因此,当代文学在借鉴图像化转向和日常生活审美化的同时,也需要保持独立性和独特性,注重思想表达和情感共鸣,以此来保持对读者的吸引力和价值。
图像时代文学的生存处境
摘
处境 。
要 :在现今 电子 图像 文化 消费时代 , 关于 以纸 质为媒 介 的传 统文 学与 以影视 、 网络 为代表 的图像 的生存
状 态之争众说纷纭。本文分析 了图像取代文 学占据霸权 的原因 , 出了在 图像 文化 消费时代文 学被 图像化 的生存 指
关键词 :图像 ;影视 ;文 学
勒在 2 0 0 0年 秋 北 京 “ 学 理 论 的 未 来 : 国 与 世 文 中
相对 彭 亚非 认 为 : 图 像 叙 事 停 留于 表 面 印象 和表 “ 现 为 即时消 费 的特 点 , 人 们 满 足 于对 事 件 的 直观 使 把握 和瞬时 移情 , 因此 往 往 不 容易 将 人 们 引 人对 事 件本 身 的沉 思 、 分析乃 至 怀疑 , 而会使人 们 忽视 隐 反 藏 在 事 件 背 后 的深 刻 本 质 。 针 对 文 学作 品被 改 ” 编 为影 视作 品这 一 问题 , 又说 :事 实 上 没 有一 部 他 “ 影视 改 编作 品能 真正呈 现 出优 秀文 学作 品文字 背后
早在 2 纪 3 O世 O年 代 , 代 哲 学 家 海 德 格 尔 就 现 对 现代社 会做 出 了一 个 判 断 : 现代 社 会 进 入 了一 即
个 “ 界 图像 时 代 ” 世 。用 他 自己 的话 说 , 就 是 “ 也 从 本 质上看 来 , 界 图像 并 非 意 指一 幅关 于 世 界 的 图 世
文学 独 占的表 征领 域 的时 候 , 它就 带 来 了一 场 意义
像, 而是 指世 界 被 把 握 为 图 像 了” 。这 就 意 味着 …
人们 的生 活转 向 以视 觉化 的方式 来 把握世 界 。随后
法 国哲 学 家 视 觉 文 化 学 者 居 伊 ・ 波 在 《 象 社 德 景
图像时代诗意文字的自我救赎
图像时代诗意文字的自我救赎[摘要]图像时代的来临,使我们的文化生存模式与文化运作模式发生了根本性的改变,其中受冲击最大的也许要算文学。
传统文学长期以来形成的从意识形态话语到大众审美文化中的中心地位和权威身份已被颠覆,整个文学界由此而普遍滋生强烈的挫败感和生存危机感。
文学的未来将为它自己优越而深刻的本性所指引,通过深刻的内心体验开掘存在的诗意,在灵与肉的主体性升华中,重获救赎,直达彼岸。
[关键词]图象时代图象诗意文字救赎一、危机:诗意文字的放逐随着现代技术的发展,特别是以电视为主的电子传媒对大众闲暇时间的大规模入侵,文学艺术受到了重大冲击。
电视以绝对的压倒优势排挤着文学阅读。
较之于电视声色并茂所制造的“全息幻觉”,文学使用的是单一刻板的书写文字。
较之于电视轻松惬意而又普及广泛的娱乐性,文学阅读是有着相当局限性的较费力劳神的操作;较之于电视以直观的感性图象来唤起并满足观看者的欲望,由此产生强烈的快感,文学阅读所给予的感官愉悦总带有间接性,朦胧性。
在一个充满着竞争,因而也必然潜伏着个人危机的社会境况中,难得享用闲暇的人们自然更倾向于选择让自己彻底放松,欲望直接得以满足的娱乐方式。
于是,电视这一大众传媒以其所具有的优势,在短短的时间内就击溃了历经数世纪而建立起来的印刷传媒帝国,并将文学趋向边缘,令诗意文字日显黯淡。
除了电视,其他诸如设计、广告等种种视像符号,在商品经济和现代复制技术的双重推动下,铺天盖地而来,充塞于每个角落。
所有的产品都裹上了艺术符号眩眼的外装,所有的领域都被娱乐化了,而文化则成了“消费品”,甚至连文学本身也忙于屈身向图像献媚,希翼借助图像恢复往昔的尊荣。
于是,摄影文学、电视散文登场了,“老照片”和各式插图本成为书店里引人注目的畅销品。
有识之士惊呼——图象时代来临了。
当然,我们不能说在电子技术出现之前人类社会没有图像文化,恰恰相反,人类的文化生存一直是与图像文化相伴随而演化而发展的。
在人类的思维发展史上,图像式的思维也要早于抽象性的思维。
视觉信息传达中的图像与文字的论文-艺术理论论文
视觉信息传达中的图像与文字的论文艺术理论论文内容摘要:图像与文字都是视觉信息传达的有效手段,它们既各具优势,也各有不足。
我们应该深入认识图像与文字在视觉信息传达中的意义和价值,强化二者形成的信息传播整体效果,以达到对视觉信息更完美地传达效果。
关键词:视觉信息传达图像文字在一切都倾向于视觉化的今天,人们对视觉信息进行传达设计时,似乎总是偏爱图像而冷落文字。
其实, 图像和文字是视觉信息传达的两种基本手段,我们对视觉作品的理解很大程度上依赖于二者所形成的信息传播的整体效果。
一、图像在视觉信息传达中的意义和价值无论是摄影照片、绘画作品、数码影像,还是抽象的造型、记号等,均被看作视觉信息传达中的图像部分,其独特的意义和价值如下:1.图像是最简洁、最迅速的视觉信息传达语言对于视觉信息的传达,图像的信息容量往往是文字信息的数百倍。
例如:一条长篇大论的文字信息,往往只需要借助一张图片就能够完成。
另外在阅读速度上,图像的理解是一目了然,而文字的理解则需要逐字逐行进行。
2.图像是最容易识别和记忆的视觉语言视觉信息如果没有形成对受众的记忆,其传达就等于失效,而记忆的基础首先是识别。
图像是由形状、色彩、风格、形式等多种因素构成的,其独立的视觉特征使它成为最易识别和记忆的视觉语言。
3.图像是超越国度障碍的世界语言有时图像的识别可以不受国籍、民族和语言差别的影响,其传播范围要比文字更加广泛。
例如:一些公共指示标志和广告图形,能够让不同语言和国家的人迅速识别。
4.图像是最具情绪感染力的视觉语言图像的形象性、生动性以及特有的心理刺激作用,综合起来可以传达许多能意会但不可言传的信息内容,如诱人的食欲、喜庆的气氛等,它们能产生强大的诱导作用,有效地调动受众的视觉经验。
5.图像是最具艺术表现力的视觉语言图像丰富的表现性、层出不穷的创造性和美的视觉感受使其成为最具艺术表现力的设计语言。
好的设计作品大都善于运用图像的各种艺术表现手法,在传达信息的同时也提高了作品的艺术表现力。
图像和文字的契合与转换
图像和文字的契合与转换图像和文字是两种不同的符号系统,它们分别通过视觉和语言方式来传达信息。
当图像和文字结合在一起时,它们可以产生一种强大的表达效果,让信息更加丰富和深入人心。
本文将探讨图像和文字的契合与转换,以及它们在不同领域中的应用和意义。
图像和文字的契合是指它们之间的相互补充和交织关系。
图像可以用来表达视觉元素,例如颜色、形状、空间和情绪等,而文字则可以通过语言表达思想、概念和故事等。
当二者相互结合时,图像可以弥补文字无法表达的某些方面,文字可以为图像提供更深入的解释和阐释。
在新闻报道中,图像可以直观地展现事件的发生过程和影响,而文字则可以提供更加详细和全面的解释和分析。
图像和文字的转换是指它们之间相互转化和互动的过程。
在数字化时代,图像和文字的转换变得更加容易和频繁。
通过图片文字识别(OCR)技术,图像可以被转换成可编辑的文字,从而能够更好地进行检索和分析。
而文字也可以被转换成图像,比如通过数据可视化的方式将复杂的数据信息转换成图表和图像,使信息更加直观和易懂。
图像和文字还可以相互转换在不同媒介和平台上,比如通过图片和文字的相互分享、转发和引用等,使信息传播更加广泛和深入。
图像和文字的契合与转换在许多领域中都有着重要的应用和意义。
在广告和营销领域,图像和文字的结合可以产生更加生动和有力的宣传效果,吸引消费者的目光并传达产品的信息和特点。
在教育和培训领域,图像和文字的转换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记忆知识,提高学习效果。
在科学研究和学术交流领域,图像和文字的相互转换可以帮助科学家更好地展示实验数据和研究成果,促进学术交流和合作。
图像和文字的契合与转换是一种创造性的表达方式,它能够丰富信息传达的方式和效果。
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我们可以更加注重图像和文字的结合使用,发挥它们的最大潜力,让信息传达更加生动和有力。
相信随着技术的进步和创新能力的提升,图像和文字的契合与转换将会发展出更多新的应用和意义,为人们的生活和工作带来更多美好和便利。
视觉艺术所呈现的文本图像特征
视觉艺术所呈现的文本图像特征ﻭﻭﻭﻭ【内容摘要】随着信息化的,人们处于图像和文字并立的世界中.文字以一种图像的特征表现出来,从而使文字的思想维度获得极大拓展.文章从视觉艺术所呈现的文本图像特征出发,阐释视觉艺术背景下文本的图像特征以及文本图像的心理体悟,从而深入挖掘视觉艺术下图像和文本彼此的深层次关系.【关键词】视觉艺术;文本图像;表现ﻭ在传统的认知领域中,文字和图像是两组分开的介质,它们共同构成了视觉艺术。
但是从上个世纪开始,随着数字摄影技术的,图像以一种迅雷不及掩耳之势重度,进入了“读图时代”。
在这个时代中,人们更注重图像,而对文字有所偏离。
但事实上,视觉艺术的构成脱离不了文字和图像的共同组成。
确切的说,现阶段的视觉艺术中文字呈现出明显的图像属性,并经由图像传达给人们一定的认知信息。
这是因为图像的内涵与文字比起来,是相对模糊、多层和不确定的。
所以,视觉传达艺术中的文字对图像的作用是命名和统揽,它指出了图像的定义,使受众在第一时间内就能理解图像所指代的意义。
文字引导受众去解读图像,并起到了一种“优先解读”的作用,即使受众按照设计者的意图去解读,也最大限度地避免了受众对图像的不理解、不接受。
而在“读图时代",这种视觉艺术促使文本更为表现出“图像化”的特征。
一、文字与图像的互渗性ﻭ视觉艺术即通过图像、文字等元素组合,人们能够识别欣赏的视觉构成。
从古到今,视觉艺术呈现出较多的方式,如绘画、雕塑等。
现阶段,随着数字摄影技术的以及的广泛运用,、动漫、游戏等新的视觉艺术方式相继出现,并迅速成为视觉艺术的主导.恰如学家丹尼尔贝尔所说:“现在的视觉文化已经把传统的印刷文化替代。
”可以说,在现代里一个不容忽视的现象是将视觉作为符号,视觉符号不仅取得了文化的中心地位,而且还逐渐了一种主流。
、电视、、画报、卡通这些传统的视觉文化样式、以阅读为主的印刷物中,图像的比重急速上升。
“老照片”“图文书"等其实正是印刷文化向视觉文化中心转换而产生的某种变体,它们以其无可抗拒的“真实感”和“现场感”征服着读者。
图像对传统文学的影响
图像对传统文学的影响本文一所谓图像并不是传统意义上的绘画或雕塑造型艺术,而是随着现代高科技电子技术发展起来的,以电影电视和网络为主要传播工具,具有作用于人的视觉与听觉器官的影像。
由此可见,图像时代的到来是以电视和网络为主要传播工具,在这种新的媒体前,传统文学不再是时代的宠儿而是让位于图像。
据有关报道,整个日本的出版物中有40%是漫画作品,每个月出版发行的漫画杂志达350种,每月还有近500种漫画单行本问世。
中国目前的书籍出版也已经到了几乎无书不图的地步,而各式各样的漫画和卡通读物,也早已占据了大半个图书市场。
甚至我们的教科书也紧跟潮流,印上了大量精美的图片。
据最近上海的一次中学生课外阅读调查,在各类书籍中,卡通漫画类受欢迎程度最高,达57.6%。
影视、广告、MTV、卡通漫画、网上flash……种种动态或非动态的图像在我们的生活中蜂拥而至。
有人作过一项调查,我们今天所掌握的社会信息,有60%到70%是通过图像的方式获得的。
在如今图像强烈冲击的社会,图像首先表现出更强的逼真性。
图像相对于传统文学最大的优势就在于它表现形象的直接性和逼真性,给观看者直接以视觉冲击和震撼。
它能将存在于人们想象世界中的东西,借助新兴媒体技术真实逼真的创造或展现出来,在这种有着高科技含量的“声、光、电”的作用下,接受者获得了在此之前人类不曾有过的体验,带来了不同于阅读文学文本的审美快感、审美愉悦。
就拿电视来说,它已经成为大众文化消费的日用品,每天只要打开电视,人们就不得不接受各个频道纷至沓来的图像轰炸。
据调查,光是中国,现在每年就要生产一万余集电视剧,人们花在电视上的时间大约是每天1.4小时,基本上占据了人们在空闲时的大部分时间,由此可见图像对人们影响力之深远。
其次,在图像时代,图像使事物之间的时空距离感消解。
图像能将不同时间、空间的事物,上可至古人类原始社会,下可至人类未来社会,迅速直观集中的展现在接受者面前。
图像拉近了与接受者之间的时空距离,使接受者有了一种新的视觉体验和视觉享受,甚至有时会认为展现在眼前的图像就是真实世界的再现。
文字与画面的碰撞
文字与画面的碰撞在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文字和画面成为了人们交流的重要方式。
它们不仅可以单独存在,还可以相互结合,产生更为丰富的表达效果。
文字和画面的碰撞不仅仅是简单的叠加,而是一种创造力的碰撞,一种视觉与思维的碰撞。
文字可以开启想象力的大门,激发读者的思考。
当我们读到一篇文学作品时,文字会在我们的脑海中展现出一个个鲜活的画面。
我们可以看到主人公的样貌、感受到他们的情绪、领略到他们所处的环境。
文字通过形容词、动词的运用,将抽象的概念转化为具象的形象,让读者产生共鸣。
文字能够触动内心的琴弦,激发出更多的情感和思考。
然而,文字的局限性在于其无法直观地展示事物的形态和颜色。
这时画面的作用就显得尤为重要了。
画面能够通过绘画、摄影等方式,将世界的美妙展现给大家。
画面能够捕捉瞬间的美丽,并永久地留在纸上或者屏幕上。
画面所呈现的色彩、线条、构图等元素,让观者产生身临其境的感受。
画面通过对事物形象的直观表达,使得观者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接受。
当文字和画面碰撞的时候,就会产生一种奇妙的化学反应。
文字可以为画面提供一个引导,帮助观者更好地理解画面所表达的意义。
而画面则可以为文字提供一个形象的支撑,让读者更加生动地感受到文字所表达的情感和意境。
文字和画面的碰撞,既能够给观者带来信息的传达,又能够激发观者的联想,产生更为丰富的想象。
一个优秀的广告就是文字和画面碰撞的典范。
通过巧妙的文字组合和独特的画面设计,广告能够引起观者的关注,并传达出产品的特点和内涵。
文字通过简洁、生动的描述,吸引观者的眼球;画面通过精心的构图和颜色运用,引发观者的共鸣。
文字和画面的碰撞,让广告具有更好的表达力和影响力。
当然,文字和画面碰撞并不局限于广告领域。
在文学作品中,文字和插图的结合可以让读者更加真切地感受到作品的情感和意境。
在报纸杂志中,文字和照片的结合能够更好地展示新闻事件的全貌和细节。
在电影和电视剧中,字幕和画面的结合给观者提供了多种感知方式,让观者获得更多的信息和情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文字在图像化视觉化时代的命运
当今社会处于一个日趋图像化,视觉化的时代。
因为数码产品的普及,以及互联网的高速发展,越来越多的图片、相片充斥了我们的生活。
在这种时候,作为一名语言类专业的学生,尤其是中文专业的我,不可避免的开始思考一个问题。
文学在这种时代趋势下将何去何从,是否会沦为图像和影视潮流的附庸?
最开始,我无法避免的产生一种恐慌。
因为“无图无真相”这句话,是现在互联网社交中地位可以说最重要的一部分。
没有图片,再帅,再漂亮的人也和路人甲没有区别;没有图片,甚至连政府说的话都缺乏可信度。
文字的描述似乎越来越苍白。
同时,随着影视业的发展,电影、电视剧、动漫、网剧挤满了许多人的休闲时间。
越来越少的人愿意在阳光和煦的下午选择拿起书本看书,许多的人会选择看电影、电视剧、打游戏等等。
曾经人们唯一的娱乐方式如今似乎越来越冷门了,因为阅读的习惯很难培养,更因为文字总是相对枯燥一些。
而被快餐文化包围的新时代,正经的文学地位似乎岌岌可危了。
为此我做了一些调查与研究,然而研究的结果告诉我,事情或许没有我想象的那么糟。
因为网络媒体和各种新媒体的普及,现在有越来越多的人可以在公共场合发声。
这种改变是以前未能想象的。
因此,我们可以了解到更多的当代优秀作家,由此深入了解其作品。
再者因为搜索引擎日益发展,我们可以很简便地就发掘出以往的年代被埋没的自己喜爱的作品。
再说影视业,我曾一度害怕高速发展的影视业和快餐小说会排挤主流文学的发展。
但我转念一想,再好看的电影电视剧其实也必须要扎根于许多优秀的经典文学土壤,我们更可以从许多的影视创作理念窥见一些经典文学的影子。
更何况现在有许多优秀的小说被改为电影播放,其实这在另一个层面来说,视觉化时代的到来反而促进了文学的发展。
最后我想说的是,在这个日趋图像化视觉化的时代,其实人们才更需要阅读文学。
因为这种趋势下,图像和视觉往往代表的是浅显,表象,甚至代表了不经大脑的胡言乱语。
只有在这时候,文学作品这种能够给人们的想象空间留有余地的,可以引起人们思考而富有深度的东西才显得更为弥足可贵。
因此,可以说图像化视觉化时代的到来,对文字来说并不是一种阻碍或者打击,而应该说是文字的另一种升华。
汉语言文学1401班李靖
14410300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