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熔作用,造山带的伴侣_地球科学论坛_2016.6.2
深熔作用与混合岩成因及造山带演化
1 9 1 3 ) 基于吉布斯相律完成 的斜长石固溶体实验 , 其钠
长石一钙 长石相图一直沿用 至今都没有实 质性 的修
改。更具科学意义 的是 T u r t l e 和B o w e n ( 1 9 5 8 ) 所做 的 “ 石英一钾长石一钠长石一水” 体 系的实验 , 该实验再
现了深熔过程 , 得到了花岗岩浆 , 令人信服地平息了当
今造山带中的地震波低速 带都指示了造山过程 中深熔作用的发生 , 它是温压条件 变化的反 映, 是高 级变质作用发 生的伴随现 象。深熔作用的熔体生成于中下地壳, 在特定条件下侵位 于上地壳形成花 岗质岩侵入体 , 从 而形成 了亏损的麻粒岩下地 壳和富集型的长英质岩上地壳 , 该地质过程不仅是造 山带花 岗质岩的形成机制, 也是 大陆地 壳分异和演化机制 。如果熔体 没有发 生迁移 , 则在原地形成 混合岩 , 高级 变质岩、 混合岩及花岗岩的成因就在深熔作用下得到了统一。 关键词 : 混合岩; 深熔作 用; 深熔作用; 碰撞造 山; 花 岗岩成 因 中图分类号 : P 5 8 8 . 1 2文献标识码 : A 文章编号 : 1 O 0 4 — 5 7 1 6 ( 2 0 1 7 ) 1 2 — 0 1 1 3 — 0 4 地壳生成之后 的演化方式和机制是地质学最基本 的问 题 之 一 。地 球 物 理 探 测 显 示 , 大 陆 地 壳 的上 部密 度较小 , 主要 由花 岗岩构成 ; 下部密度较大 , 主要 由基 性岩构成 , 这是地壳演化的结果。其最基本 的演化机 人的, 这就是所谓的岩浆注人说 。 1 9 2 1 年, 瑞典地质学家霍姆魁斯特 ( H o l m q u i s t J . ) 认为 , 混合岩 中的这些脉状体是通过原岩的超变质作
地壳根、造山热与岩浆作用
地壳根、造山热与岩浆作用马昌前;佘振兵;张金阳;张超【期刊名称】《地学前缘》【年(卷),期】2006(13)2【摘要】简要讨论了近年来造山带及其岩浆作用研究的主要进展.造山带流变学结构与造山热和岩浆作用有着密切的耦合关系.年轻的山带往往存在地壳根,但古老的山带地壳根是否存在,取决于造山带的热状态和榴辉岩化的强度,只有缺乏流体和冷的造山带才保留有地壳根,例如古生代的南乌拉尔山和北美前寒武纪的南Trans-Hudson造山带.造山带的伸展塌陷往往伴随着幔源岩浆底侵、地壳软化、隆升和强烈岩浆作用.由于地幔浮力和造山热的作用,一些山带具有高的海拔和薄而热的地壳,属于具有长期活动性的构造带.研究表明,这些具有长期活动性的构造带,是建立在以前形成的热的、软化了的弧后区内.中国昆仑-秦岭-大别造山系北缘,古生代时期发育了与俯冲有关的弧岩浆带,而南缘发育了相近时代的与弧后伸展有关的双峰式岩浆带,构成古生代双岩浆带.该造山系早中生代的造山作用,就是在南缘的古生代弧后岩浆带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因此,该双岩浆带提供了造山热控制复合造山作用的实例.【总页数】10页(P130-139)【作者】马昌前;佘振兵;张金阳;张超【作者单位】中国地质大学,地质过程与矿产资源国家重点实验室,湖北,武汉,430074;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地球科学学院,湖北,武汉,430074;中国地质大学(武汉)研究生院,湖北,武汉,430074;中国地质大学(武汉)研究生院,湖北,武汉,430074;中国地质大学(武汉)研究生院,湖北,武汉,430074【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P542+.5【相关文献】1.北秦岭天水地区地壳造山的花岗岩记录及构造岩浆作用 [J], 刘晓林2.碰撞造山带地壳上地幔热结构研究——以东南沿海地区石城-惠安剖面为例 [J], 汪屹华3.下地壳流变与造山带同挤压期地壳伸展的动力学关系 [J], 何建坤;刘金朝4.残余壳根与"三明治"结构——燕山造山带中段地壳结构的主要特征 [J], 李秋生;高锐;张成科;赵金仁;管烨;张季生5.秦岭造山带及相邻华北与扬子地台大陆地壳结构、成分、演化和岩石圈现代热结构与热状态 [J], 高山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地球深部矿床成矿作用和分带(1)
★
矿床原生晕的研究
矿床围岩成矿元素和微量元素, 与地区元素丰度比 较,圈出矿体原生晕异常形态、强度及元素组合特 征. 选取Cu,Ag,Mo,Pb,Zn等指示元素来圈定异常
轴向分带元素分带序列: 原生晕轴向分带梯度, 指示元素比值特征方法,等。
Au
矿床原生晕的轴向分带 ---金属分带与蚀变分带:
二、重要热液矿石形成 于中地壳
热液矿床的矿物流体包体研究提供了丰 富的成矿流体性质数据,如温度、压力、 盐度和溶解的多种化学组分. 这些数据可以用于推测矿床形成的深度 与矿石共生的热液性质。
深部成矿部位-中地壳
地壳和岩石圈的主要流体 是NaCl-H2O和NaClH2O-CO2。一般地说,地 壳是处于35公里深。温度 是650C和500-600MPa。 上地幔的底界条件大致是 在1000C左右和2GPa, 大致400公里深它是辉石 橄榄石区.
已往一种铜矿剖面原生晕研究结果与地表相同:剖面 里的金属深度分布态势,分为四组:
前缘晕:Au, Bi, Hg和Mo,位于铜矿带的前上方, 与金矿带的产出位置相当;
二组:Ag,As,Sb,Pb和Cu: 在Au矿带下部和Cu矿带前上部中、近程指示
元素; 三组:W(Zn,Sn) ,在Cu矿带的下半部, 四组:Be,在整个Au,Cu矿带部位出现低值区。
蚀变分带-PTX条件分 对应金属分带
带对应:
外带:浅色蚀变
外带:负异常MnSrVCo
内带:暗色蚀变
正异常:Zn,PbBa,AgAu,Cu,Co
金属分带与蚀变分带的一致性:蚀变矿物在矿床(矿
体)的前、中、后部位置和垂直和水平分带中演化。 用蚀变矿物区别不同阶段金属矿化。矿物的UV-NIRIR分析,确定矿物在空间里的变化。蚀变分带确定/ 识别远矿、近矿和根部的标志。
陆内造山作用和造山带介绍
陆内造山作用和造山带介绍胡经国本文作者的话长安大学地球科学学院杨志华先生等在《矿物岩石》第21卷2001年9月第3期总第85期发表的《论陆内造山作用和陆内造山带》一文,值得一读。
现将该文内容介绍于下,供读者阅读和研究。
文中小标题为本文作者所加,仅供参考。
下面是正文该文摘要中国大陆造山带,按属性特征可以划分为三种类型和三个发展阶段。
板块构造体制下的洋盆或过渡性洋盆转化为造山带以后的板内沉积盆地与造山带的转化,是中国大陆岩石圈划时代的造山作用,形成最重要的造山带。
把造山带限制在洋盆俯冲碰撞阶段,与中国造山带的实际相差甚远。
一、盆-山转换对中国大陆造山带的认识,不少地质学家在近期的讨论中发表了看法。
20世纪80年代初期以来,刘宝王君院士指导我们在对秦岭造山带盆-山转换的研究中发现,从盆-山转换的属性特征总结出中国大陆造山带有三种类型和三个发展阶段;按从盆-山转换的结构特征划分出三种型式的造山带(表1)。
明确指出,中国大陆造山带主要是陆相沉积盆地以后形成的造山带。
表1大陆造山带盆-山转换的阶段及类型(1)盆-山属性阶段和种类实例洋盆及过渡性洋壳盆地与造山带的转换第一阶段第一类造山带秦岭中-新元古代,祁连早古生代,摩天岭中新元古代,华南中新元古代,天山早古生代-石炭纪板块(地台或地块)内海相盆地与造山带的转换第二阶段第二类造山带秦岭晚古生代三叠纪,西秦岭志留纪三叠纪,华南晚古生代三叠纪,祁连晚古生代陆相沉积盆地与造山带的转换第三阶段第三类造山带东、西秦岭;阴山-大青山、北山、华南、燕山、太行山中新生代;西天山二叠纪-中新生代在板块构造体制下形成的第一类造山带以后,所形成的造山带统称为陆内造山带。
它的内部包括两类造山带,即:由板块内部或地台内的海相沉积盆地形成以后转化成的造山带,以及陆相沉积盆地形成以后形成的造山带。
板块内部或地台内的海相沉积盆地形成以后转化为造山带的事实,已经被国内外的许多造山带所证实。
例如,冒地槽与造山带之间的转换、拗拉槽与造山带之间的转换等,都是板内海相盆地转变为造山带的实例。
地壳深熔条件下的转熔矿物研究进展
矿物岩石地球化学通报 Bulletin of Mineralogy, Petrology and Geochemistry
Vol. 38 No. 3, May, 2019
地壳深熔条件下的转熔矿物研究进展
夏琼霞
中国科学院壳幔物质与环境重点实验室,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地球和空间科学学院,合肥230026
以及花岗岩中不同成因的矿物相,是研究高温变质作用的前提条件,对研究混合岩和S型花岗岩的成因都起着非常重要的
作用。 关 键 词:深熔作用;转熔反应;转熔矿物;变质残余矿物;岩浆矿物 中图分类号:P588.1T5 文章编号:1007-2802(2019)03-0508-14 doi:10. 19658/j.issn. 1007-2802. 2019.3& 056
Abstract: There are two types of crustal anatexis , including the water-absent dehydration melting and water-fluxed hy dration melting. The melting conditions ( pressure and temperature) are considerably different due to the difference of water contents, including the free water injected from outside and molecular water released from hydrous minerals in crustal rocks. Peritectic minerals are products of incongruent melting of rocks , which brings abundant information on the source materials and melt compositions for crustal anataxis. Thus they can be used to trace reliably the high-temperature metamorphism and anatexis. Obviously , the origins of these peritectic minerals are much different from those of residual metamorphic minerals and magmatic minerals, due to their different evolution histories. On the basis of comprehensive studies including careful petrographic observations of the mineral textures and structures, mineral or melt inclusions, paragenetic mineral assemblages, and geochemical studies of major and trace elements , as well as radiogenic and stable isotopes for the target minerals, different origins of minerals in the high grade metamorphic rocks could be effectively i・ dentified and distinguished. Thus, to accurately identify mineral facies of different genesis in high-temperature and ultrahigh temperature metamorphic rocks and related granites is a precondition for studying the high temperature metamor phism ,and could provide unique clues on the origins of migmatites and S-type granites. Key words: anatexis ; peritectic reaction ; peritectic mineral ; residual metamorphic mineral ; magmatic mineral
壳内熔融与大陆造山--中山大学地质学系成立90周年暨陈国达院士诞辰102周年纪念
壳内熔融与大陆造山--中山大学地质学系成立90周年暨陈国达院士诞辰102周年纪念陈国能;沈文杰;郑义;张俊浩;邱惟;许清燕;王勇;陈震;陈雄;丁汝鑫;彭卓伦;RodneyGrapes;张珂;王岳军;娄峰【摘要】Orogeny is classified into two types in this paper: folding orogeny of geosynclines and reactivating orogeny of cratons, both of which are related to plate-convergence. The conversion of oceanic crust to continent during geosynclinal orogeny is marked by the appearance of TTG rocks. The TTG series is commonly referred to as ‘immature granite’ generated from first-time melting of geosynclinal sediments. The increase of the temperature of continental crust, due to energy transformation during subduction, results in melting or remelting of sialic rocks in the upper-middle crust of continent that includes the TTG rocks formed in geosynclinal orogeny. The melting processes lead to the formation of the ‘mature’ undertint- or leuco-granites. The formation and accumulation of the intra-crustal magma layer will ultimately cause a large-scaled crustal deformation of continent, i.e. cratonic reactivating orogeny. Both poly-phase of orogeny and poly-episode of granite activity are explained as the products of multiple crustal melting that also generates granite-layers with progressively younger ages.%本文将造山作用分为地槽褶皱造山和地台(克拉通)活化造山两种类型,并认为两者均起因于板块的汇聚过程。
地壳深熔(anatexis)与花岗岩对下地壳的示踪作用
地壳深熔(anatexis)与花岗岩对下地壳的示踪作用刘勇胜;高山【期刊名称】《地质科技情报》【年(卷),期】1998(17)3【摘要】地壳分异演化与熔融作用密切相关。
熔融作用主要有两种方式:缺流体的熔融和流体相存在条件下的熔融,前者是壳内分异的主导方式。
区域应力是控制熔体分凝、提取的主要因素。
熔体成分受母岩及残余矿物组合、熔融的温压条件共同控制。
花岗岩是地壳熔融的主要产物,在化学和同位素组成上对母岩有很强的继承性,加之其取样规模大,因而弥补了其它方法示踪下地壳成分的不足,利用深熔火成岩同位素组成可以对深部地壳成分及演化予以制约。
【总页数】9页(P30-38)【关键词】深熔作用;分凝;提取;花岗岩;下地壳;示踪作用【作者】刘勇胜;高山【作者单位】中国地质大学地球科学学院【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P588.121;P591【相关文献】1.喜马拉雅碰撞造山带新生代地壳深熔作用与淡色花岗岩 [J], 曾令森;高利娥2.喜马拉雅造山带新生代花岗岩中两类石榴石的地球化学特征及其在地壳深熔作用中的意义 [J], 高利娥;曾令森;石卫刚;陈振宇;胡明月;孙东阳3.闽西北加里东期混合岩及花岗岩的成因:同变形地壳深熔作用 [J], 刘锐;张利;周汉文;钟增球;曾雯;向华;靳松;吕新前;李春忠4.桐柏北部燕山期花岗岩对地壳深部物质组成的地球化学示踪 [J], 张宏飞; 张利; 高山; 钟增球; 凌文黎; 张本仁5.中亚造山带南缘中—新元古代地壳的揭示——来自北山—阿拉善北部钻遇碱性花岗岩的年代学和Hf同位素示踪研究 [J], 宋博;张慧元;魏东涛;李渭;赵飞;李文明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地球深部构造与火山活动的相关性研究
地球深部构造与火山活动的相关性研究地球深部构造与火山活动的相关性研究摘要:地球深部构造与火山活动之间存在着密切的关系。
火山是地球内部热能的显著表现形式,而地球深部构造是火山活动的背后驱动力。
本论文通过对地球深部构造与火山活动的研究文献进行综述和分析,探讨了二者之间的相关性,并进一步讨论了地球深部构造对火山活动的影响机制。
研究结果表明,地球深部构造是火山活动的基础条件,通过岩石圈的构造变形和热状况的改变,对火山喷发、地震等现象产生影响。
此外,地球深部构造还可以为火山岩浆的形成和储存提供合适的环境条件。
本论文的研究结果对于进一步认识地球火山活动的机制和预测火山灾害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地球深部构造,火山活动,相关性,影响机制,火山灾害1. 引言火山是地球内部热能释放的主要形式之一,是地球表面地质活动的重要标志。
火山喷发不仅能够改变地表地貌,还会释放大量的热能、气体和火山碎屑,对地球生态系统产生深远的影响。
因此,研究火山活动的机制和预测火山灾害具有重要的科学和实践意义。
而地球深部构造则是火山活动的背后动力,两者之间存在着密切的关系。
2. 地球深部构造与火山活动的相关性2.1 地球深部构造对火山活动的影响地球深部构造是火山活动的基础条件。
地球深部构造的变化会导致岩石圈的构造变形和热状况的改变,从而影响火山活动的发生和规模。
例如,地壳板块的运动和地震活动都与地球深部构造的差异有关。
地壳板块的运动可以引起板块边界上的地震活动,进而对火山活动产生影响。
此外,地震活动还可以导致地壳的破裂和岩石圈的变形,从而影响火山的喷发和岩浆的储存。
2.2 地球深部构造对火山喷发的影响地球深部构造不仅可以影响火山活动的发生,还可以影响火山的喷发。
地球深部构造的变化可以引起地壳中的应力集中,使得岩浆从地下深处上升到地表并喷发出来。
例如,火山口的位置和形态通常与当地的构造环境有关。
在板块边界上,岩浆从地下深处上升,并通过火山口喷发出来,形成典型的火山喷发现象。
百科知识精选造山带
基本信息中文名:造山带特征标志:造山带是地壳的缩短带类型:复活,作用模式形成原因:地球上部由岩石圈剧烈构造变动作用模式与板块构造和碰撞有关的陆内造山作用模式中,最具代表性的当属关于拉拉米造山带的低角度俯冲模式。
异常厚且具浮力的巨大的大洋高原的俯冲,导致了俯冲角度的变缓。
有一个面积大体与拉拉米造山带相当的大洋高原在白垩纪末第三纪初(65~40Ma)俯冲至拉拉米之下,是拉拉米构造变形发生的原因。
除了低角度俯冲模式之外,板块间相互作用的远程效应也被用来解释板内造山带的形成。
许多地质学家均将板内构造变形归因于板块的俯冲或碰撞。
但是,板块的俯冲或碰撞所产生的边界应力可否产生有效的远程传递效应,及如何传递的问题,尚无一致的认识。
复活新生代造山带的复活是我国西部大地构造活动的一大特点。
所谓造山带的复活,应该和原生造山带连续长期的活动有不同的特点,和原生造山带不属于同一地球动力学过程,而只是在空间上继承老造山带的位置,或是在老造山带基础上重新发展起来的造山带。
这时它们的板块构造背景已经改变。
因此,从本质上说造山带的复活应该是板内造山的一种类型。
如印度板块和欧亚板块之间的喜马拉雅碰撞造山带在始新世相撞后,北部软流圈受南部持续向北运动的影响运动方式发生改变,直到现在青藏高原下的软流圈还拖动着印度板块、青藏高原和塔里木板块持续地北移。
这种运动如果没有边界条件的改变在板块内部是不会形成造山作用力的。
山根的存在必然导致塑性流动层运动条件的改变。
原生造山带的山根还没有来得及消失,凸出于粘性流动的软流圈中,接受软流圈流动所施加的力的作用,这种力的作用造成上部岩石圈层的褶皱、冲断、推覆、剪切,引发变形变质和岩浆活动,形成造山带的复活及新生,这种过程所反映的本质是岩石圈板块和软流圈之间的相对运动。
这就是我国西部造山带复活的运动学和动力学背景。
因此,造山带复活的作用力,本质上不是碰撞作用力的远距离传递,而是远距离粘性流动受阻于早期造山带的山根,改变了原先运动背景所产生的新生作用力。
大地构造学-第7章-造山作用与造山带机制
对造山带的概念新理解
造山带(orogenic belt)是一与造山作用既有 联系又有区别的术语 第一,它首先是经历了造山作用过程而形成的 地壳或岩石圈中的巨大狭长的构造活动带,有其特 有的地质特征; 第二,造山带的发展并不仅限于造山作用阶段 ,它具有更为长期的地质演化过程和复杂的物质组 成、多期强烈的构造变形和强烈的热液活动。
26
• 李继亮等的碰撞造山带分类 陆—陆碰撞型 陆—前缘弧碰撞型 陆—残留弧碰撞型 陆—增生弧碰撞型 弧—弧碰撞型 陆—弧—陆碰撞型
27
造山带的分类
俯冲造山带
碰撞造山带
陆内造山带
28
陆内造山带特征
❁1 分布特征 陆内造山带在空间上总是发生在陆内横切板块边 缘,而不是在陆缘和陆间。它既可以发生在克拉 通型的古老大陆内部,也可以发生在由陆缘、陆 间环境经过主造山期转化而成的较新大陆内部。 如:中国的燕山、贺兰、熊耳陆内造山带和非洲 的达马拉兰陆内造山带均发生在克拉通型的古老 大陆内部,大别山、天山陆内造山带均发生在由 陆间环境经过主造山期转化而成的较新大陆内部。
15
2、热流值: 较高,一般为1.5~1.8.卡/cm2.s (HFU) 3、磁异常: 线性排列,幅值变化大,正值往往对应花 岗岩类,负值往往对应大断裂。 4、重力异常: 一般负异常,负值一般-200~-300毫伽。
16
造山带与地槽
James Holl(1859)研究美国东部阿帕拉契亚山 脉时发现上万米的古生代沉积,比密西西比平原几乎成 水平产出的古生代地层厚十多倍,两者形成鲜明的对比。 他指出山脉占据了长条形的沉降地带,其中堆积了很 厚的沉积物,褶皱山系是在地壳上巨大凹陷的部位形成 的。J.D.Dana(1873)称这一巨大凹陷为地槽。 欧洲学者研究Alps造山带后发现,Alps造山带形成之 前并没有巨厚的浅海相沉积层,但发现厚度不大的深海 沉积,他们认为地槽凹陷未必表现在沉积物的巨大堆积 厚度上,也可以反映在深海洋壳盆地的出现,沉积物没 有得到补偿。因此 H.Stille认为地槽的主要特征是后期 强烈的褶皱作用。
南天山:晚古生代还是三叠纪碰撞造山带?
,M 南天山蛇绿岩年龄与古南天山洋时代
南天山蛇绿岩呈外来推覆小岩块形式产于高压变质岩 层之中或散布在古生代地层之上, 可以分为两支 ( 王作勋等, )**- ;=%0 B "! #$( , )**8 ) ( 图 )) , 北支沿长阿吾子#科克苏 河#达鲁巴依#古洛沟#榆树沟#铜花山游!库勒湖—铁力买提达坂—科克铁克达坂和独库公路欧 西达坂至色日克牙依拉克, 南北两支可能为同一洋盆不同碎 块在造 山 期 或 后 造 山 推 覆 就 位 至 不 同 构 造 部 位 ( =%0 B "! #$( , )**8 ) 。蛇绿岩中火成岩块的获得了一些同位素年龄 数据。长阿吾子辉长岩辉石 AE#AE 坪年龄 4N*2% ( 郝杰和刘 )**N ) 、 达鲁巴依辉长岩锆石 KL#KL 年龄 5*- O D--2% 小汉, ( 杨海波等, ,--5 ) 、 黑英山蛇绿岩中斜长角闪岩角闪石 AE#AE 坪年龄 4,-2%、 仓格洛马克约里蛇绿岩中斜长角闪岩角闪石 AE#AE 坪 年 龄 4N-2% ( 刘 本 培 等, )**D ) 、 库勒湖枕状熔岩 P$<Q2K 锆石 J#KL 年龄 4,52% ( 龙灵利等, ,--D ) 、 欧西达坂 辉石闪长岩斜长石 AE#AE 坪年龄 NN)2% ( 王学潮等, )**5 ) 、 古洛 沟 蛇 绿 岩 中 斜 长 花 岗 岩 <L#PE 等 时 线 年 龄 N58 R )52%!、 榆树构 蛇 绿 混 杂 岩 中 麻 粒 岩 锆 石 的 核 部 P$<Q2K ( 周 鼎 武 等, ,--4 ) 、 锆 石 J#KL 年 龄 J#KL年 龄 45, O D4-2% 44-2% ( 王润三等, )**8 ) 等表明南天山洋盆在晚前寒武#早古 生代已经形成, 并至少延续到早石炭世。库勒湖蛇绿混杂带 的硅质岩中获大量 S, #9) 的放射虫化石 ( 汤耀庆等, )**5 ) 、 黑英山阿尔 腾 卡 什 组 硅 质 岩 中 大 量 早 石 炭 世 放 射 虫 化 石"()*( +N ) 和 +,"(#-’./* ( 0 )牙 形 石、 米斯布拉克蛇绿岩硅质岩中的 %’$12-#!3/*, %#$&#!’$"()* ."$)4#!/$# ( +N ) 牙形石" 等也证实南 天山洋可能一直延续到早石炭世末。我国境内的古生代南 天山洋可能与吉尔吉斯#哈萨克斯坦#乌兹别克斯坦南天山的 吉尔 吉 斯#帕 尔 斯 坦 洋 ( 何 国 琦 等, ,--) )和 U1E6;VW%& 洋 ,--- ) 相连。南天山洋的性质可能为一陆间 ( ’E006F?;:" 2G, 的宽阔大洋盆 ( 郝杰和刘小汉, )**N ) 、 有限洋盆 ( 王作勋等, )**- ;肖序 常 等, )**, ) 或弧后洋盆 ( 高 长 林 等, )**5 ; 9/;& 92 "! #$( , )*** ; 郭召杰等, )**N ;董云鹏等, ,--5 ) 。
喜马拉雅造山带新生代花岗岩中两类石榴石的地球化学特征及其在地壳深熔作用中的意义
喜马拉雅造山带新生代花岗岩中两类石榴石的地球化学特征及其在地壳深熔作用中的意义高利娥;曾令森;石卫刚;陈振宇;胡明月;孙东阳【期刊名称】《岩石学报》【年(卷),期】2012(028)009【摘要】在喜马拉雅碰撞造山带中,石榴石是变泥质岩的主要造岩矿物,也是花岗岩或淡色体的重要副矿物,保存了有关地壳深熔作用的关键信息,是揭示大型碰撞造山带中-下地壳物质的物理和化学行为的重要载体.在喜马拉雅造山带内,新生代花岗质岩石(淡色花岗岩和混合岩中的淡色体)含两类石榴石,大多数为岩浆型石榴石,自形-半自形,不合包裹体,但淡色体中含有港湾状的混合型石榴石.岩浆型石榴石具有以下地球化学特征:(1)从核部到边部,显示了典型的“振荡型”生长环带;(2)富集HREE,亏损LREE,从核部到边部,Hf、Y和HREE含量降低;(3)显著的Eu负异常;(4)相对于源岩中变质石榴石,Mn和Zn的含量显著增高.岩相学和地球化学特征都表明:变泥质岩熔融形成的熔体(淡色体)捕获了源岩的变质石榴石,熔体与石榴石反应导致大部分元素的特征被改变,只在核部保留了源岩的部分信息.同时,在花岗质熔体结晶过程中,形成少量的岩浆型石榴石.这些石榴石摄取了熔体中大量的Zn,浓度显著升高,在斜长石和锆石同步分离结晶作用的共同影响下,石榴石中Eu为明显负异常,Hf、Y和HREE浓度从核部到边部逐渐降低.上述数据和结果表明,花岗岩中石榴石的矿物化学特征记录了精细的有关花岗岩岩浆演化的重要信息.%In the Himalayan Orogenic Belt, garnets occur as one of the key constituent phases in metapelites as well as one of the important accessory phases in leucogranites or leucosomes in migmatites. They have preserved criticalinformation with regard to the geochemical nature of crustal anatexis and could yield important insights on the physical and chemical processes of middle to lower crustal rocks in large collisional orogenic belts. Along the Himalayan orogenic belt, two types of garnets, magmatic and metamorphic, occur in Cenozoic granitic rocks (leucogranite and leucosome). Magmatic garnets are euhedral to subhedral and commonly free of inclusions, whereas those derived from the source rocks show embayment texture and have been subjected to various degrees of melt-garnet reactions. Chemical analyses show that magmatic garnets are characterized by ( 1 ) typical oscillatory growth zonation; (2) enrichment in HREE, but highly depletion in LREE, and rim-ward decreases in Hf, Y and HREE; ( 3) pronounced negative Eu anomalies; (4) elevated Mn and Zn concentrations relative to those in metamorphic garnets derived from the source rocks. Petrographic and geochemical characteristics of garnets from leucogranites suggests that a large portion of Zn was incorporated in garnet and fractional crystallization of plagioclase and zircon is the major factor that regulate the magnitude of negative Eu anomalies and the abundance and rim-ward decreasing pattern of Hf, Y and HREE in magmatic garnet. Our data indicate that fine-scale chemical variations in magmatic garnet could serve as another important revenue to unravel the magmatic processes during the crystallization of leucogranitic melts.【总页数】18页(P2963-2980)【作者】高利娥;曾令森;石卫刚;陈振宇;胡明月;孙东阳【作者单位】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研究所,大陆构造与动力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北京100037;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研究所,大陆构造与动力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北京100037;陕西省地矿局区域地质矿产研究院,咸阳 712000;中国地质科学院矿产资源研究所,北京 100037;中国地质科学院国家地质实验测试中心,北京 100037;中国地质科学院国家地质实验测试中心,北京 100037【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P595【相关文献】1.喜马拉雅碰撞造山带新生代地壳深熔作用与淡色花岗岩 [J], 曾令森;高利娥2.喜马拉雅造山带纳木那尼穹隆古元古代岩石单元深熔作用 [J], 胡古月;曾令森;高利娥;陈翰;刘秋平;郭英帅3.郯庐断裂带南段两侧花岗岩地球化学特征:对大别造山带中-下地壳流动的限定[J], 余顶杰;王勇生;杨秉飞;王海峰4.阿尔金造山带南缘蛇绿构造混杂岩带中晚奥陶世—早志留世二长花岗岩年代学、地球化学特征及地质意义 [J], 李琦; 王疆涛; 曾忠诚; 石卫; 李惠; 郭倩怡5.内蒙古大青山古元古代造山带中-下地壳深熔流变研究 [J], 刘同君;李伟民;刘永江;金巍;邵弋伦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拉萨地体东部早侏罗纪变质和深熔作用
地 质 学 报 ACTA GEOLOGICA SINICA
V o l . 93 N o . 10 Oct. 2 0 1 9
拉萨地体东部早侏罗纪变质和深熔作用
董 昕 n ,张 泽 明 u ,田 作 林 ° ,李 冰 2)
1 ) 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研究所, Nhomakorabea然资源部深地动力学重点实验室,北 京 ,100037; 2 ) 中国黄金集团地质有限公司,北 京 ,100011
究 ,结合同期松多榴辉岩变质事件和晚二叠系地层 与 下 伏 地 层 之 间 的 区 域 性 角 度 不 整 合 ( Wang Liquan et al. ,2004),认为拉萨地体在晚二叠一三 叠纪与澳大利亚板块发生了碰撞造山事件。
本文对拉萨地体东部东久变质带的片岩和脉体 进行了岩石学、相 平 衡 模 拟 和 锆 石 U-P b 年代学研
随 着 松 多 榴 辉 岩 的 报 道 ,拉 萨 地 体 中 部 松 多 岩 群 的 研 究 取 得 了 重 要 进 展 ,该 区 发 现 了 主 要 由 榴 辉 岩组成的晚二叠纪(〜260 Ma)高压变质带,同时识
别出了伴生的蛇绿岩带和岩浆岩.推测拉萨地体中 可 能 存 在 一 条 古 生 代 汇 聚 板 块 边 界 ,将 拉 萨 地 体 一 分为二( Yang Jingsui et al. ,2009)。此 外 ,其西部 羊 八 井 地 区 、东 部 巴 松 措 和 东 久 地 区 相 继 发 现 了 晚 三叠一早侏罗纪的中高级变质岩( Dong Xin et al. , 2011a ;Lin Yanhao et al. ,2013 ;Weller et al. .2015, 2016 ;Chen Zhijia et al. ,2017),表明拉萨地体内部 可 能 存 在 与 南 、北 拉 萨 地 体 碰 撞 造 山 作 用 相 关 的 大 规模构造热事件。然而.Zhu Dicheng et al.(2009a ) 通过对拉萨地体东部皮康地区263 M a 花岗岩的研
大陆地壳深熔作用中自由水的贡献——以高喜马拉雅淡色花岗岩为例
大陆地壳深熔作用中自由水的贡献——以高喜马拉雅淡色花岗岩为例雷凯;王选策;庞崇进;夏小平;李武显【期刊名称】《地球化学》【年(卷),期】2022(51)1【摘要】高喜马拉雅淡色花岗岩是印度与亚洲板块碰撞过程中,地壳深熔作用的产物。
尽管自由水对高喜马拉雅淡色花岗岩形成的重要性已被多次报导,但仍存在许多争议。
本研究汇编了高喜马拉雅淡色花岗岩的全岩地球化学数据,证明高喜马拉雅淡色花岗岩可以由脱水熔融形成和水致熔融形成。
进一步通过热力学模拟获得锆石结晶,并与锆石Ti温度计比较,限定了不同熔融反应中熔体的水含量。
模拟结果显示锆石的结晶温度主要受控于初始熔体的水含量,可以依据初始熔体水含量的高低将高喜马拉雅淡色花岗岩分为两组:有自由水参与的初始熔体具有高含水量,约为5%;贫水条件下的初始熔体水含量不超过1%。
因此本研究认为自由水在深熔作用中发挥了不可忽视的作用。
自由水的存在促进了大陆地壳的壳内分异作用,增加了大陆地壳成熟度,并由此影响了大陆地壳演化。
【总页数】15页(P83-97)【关键词】淡色花岗岩;自由水;地球化学;热力学模拟;深熔作用;喜马拉雅造山带【作者】雷凯;王选策;庞崇进;夏小平;李武显【作者单位】长安大学地球科学与资源学院;中国科学院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同位素地球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云南大学地球科学学院;桂林理工大学广西隐伏金属矿产勘查重点实验室【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P595【相关文献】1.喜马拉雅碰撞造山带新生代地壳深熔作用与淡色花岗岩2.印度大陆俯冲过程中的高压变质与深熔作用:东喜马拉雅构造结南迦巴瓦杂岩的相平衡模拟研究3.喜马拉雅造山带新生代花岗岩中两类石榴石的地球化学特征及其在地壳深熔作用中的意义4.闽西北加里东期混合岩及花岗岩的成因:同变形地壳深熔作用5.地壳深熔(anatexis)与花岗岩对下地壳的示踪作用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桐柏造山带深熔作用:混合岩LA-ICPNIS锆石U-Pb年代学证据
桐柏造山带深熔作用:混合岩LA-ICPNIS锆石U-Pb年代学证据刘小驰;吴元保;彭敏;汪晶;王浩;彭德才【期刊名称】《岩石学报》【年(卷),期】2011(27)4【摘要】桐柏造山带是研究秦岭-桐柏-大别-苏鲁变质带演化的关健地区.由于桐柏高级变质杂岩深熔作用发生时间还缺乏准确的限定,这一区城的构造演化仍存在较大的争议.本文对桐柏杂岩中的一个混合岩的中色体和两个混合岩浅色体样品中的锆石进行了LA-ICPMS年代学测定.中色体中锆石分析点获得的上下交点分别为859±73Ma和135±250Ma.接近上交.4的6个谐和分析点给出的206 Pb/238 U 加权平均结果为828±7Ma(MSWD=0.57).这一年龄结果同上交点在误差范围内一致,代表混合岩原岩结晶年龄,对应扬子板块北缘出现的中-新元古代的岩浆事件.另一方面,混合岩浅色体中的新生锆石具有面状分带或是弱的振荡环带,低的Tb/U比值,锆石形态学和内部结构也表明新生锆石结晶于与深熔作用有关的熔体中,它们的206 Pb/238 U加权平均值分别为135±4Ma和131±3Ma.这一年龄范围代表桐柏高级变质地体发生深熔作用时间,区城上与桐柏-大别变质带广泛出现的碰撞后岩浆事件的时代相同.桐柏造山带出现造山后伸展的时间应不晚于135Ma.%The Tongbai orogen is a key region to investigate the evolution of the Qingling-Tongbai-Dabie-Sulu metamorphic belt However, the age of the crustal anatexis in the Tongbai high-grade metamorphic complex has not been well constrained, and thus hinders our understanding of the tectonic evolution of this area. Three migmatite samples from the Tongbai complex,including one melanosome and two leucosomes, were selected for LA-ICPMS zircon U-Pb dating. Zircon from the melanosome defines upper and lower intercept U-Pb ages of 859 ±73Ma and 135 ±250Ma, respecti vely. Six spot analyses near the upper intercept yield a weighted mean206Pb/238U age of 828 ±7Ma (MSWD=0.57). This age consists with the upper intercept age, interpreting as the age of the protolith crystallization. The protolith formation age might correspond to magmatism during the Mid-Neoproterozoic in the northern margin of the South China Block.On the other hand, new growth zircons in the leucosome samples show planar or weakly oscillatory zoning, low Th/U ratios. The morphological and internal structure features of zircons suggest that their growths were associated with partial melting. They yielded 206pb/238U weighted mean ages of 135Ma and 131Ma, which were interpreted to register the ages of migmatization. The timing of the anatexis in the Tongbai high-grade metamorphic complex is coeval with the widespread post-collision magmatism in the Tongbai-Dabie orogen. It suggests that the onset of extensional tectonism in the Tongbai orogen is no later than 135Ma.【总页数】9页(P1163-1171)【作者】刘小驰;吴元保;彭敏;汪晶;王浩;彭德才【作者单位】地质过程与矿产资源国家重点实验室,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地球科学学院,武汉,430074;地质过程与矿产资源国家重点实验室,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地球科学学院,武汉,430074;西北大学地质学系,大陆动力学国家重点实验室,西安,710069;地质过程与矿产资源国家重点实验室,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地球科学学院,武汉,430074;中国地质科学院地球物理地球化学勘查研究所,廊坊,065000;地质过程与矿产资源国家重点实验室,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地球科学学院,武汉,430074;安徽省地质调查院,合肥,230001;地质过程与矿产资源国家重点实验室,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地球科学学院,武汉,430074;中国石油集团测井股份有限公司青海事业部录井项目部,西宁,736202【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P597.3【相关文献】1.北秦岭造山带早古生代多期变质与深熔作用:锆石U-Pb年代学证据 [J], 向华;钟增球;李晔;周汉文;祁敏;雷恒聪;林彦蒿;张泽明2.桐柏-大别造山带南缘中侏罗世基性岩的发现及其构造意义——来自锆石U-Pb 年代学和Hf同位素证据 [J], 刘杰;邓新;彭练红;刘浩;徐大良3.大别造山带新太古代地壳岩石和古元古代混合岩化作用——来自锆石U-Pb年代学和Hf同位素证据 [J], 邱啸飞; 江拓; 吴年文; 赵小明; 徐琼4.桐柏—大别造山带南缘七尖峰花岗岩成因:来自地球化学、锆石U-Pb年代学和Hf同位素的制约 [J], 江拓;邱啸飞;卢山松;杨红梅;邓新;彭练红5.云开变质杂岩新元古代深熔作用:混合岩锆石U-Pb年代学证据 [J], 杨文;覃小锋;王宗起;宫江华;赵国英;胡浩;詹俊彦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火山作用—深成作用的相互联系
火山作用—深成作用的相互联系
高秉璋
【期刊名称】《江西地质》
【年(卷),期】1997(011)004
【摘要】火山作用-深成作用的相互联系是研究岩浆活动从侵入喷出,以及演化
和发展的重要内容,高位深成岩体是其过渡类型,其中中心式环状杂岩体尤为重要,关键是要识别含棱角状捕掳体及破碎捕掳晶的侵入凝灰岩,包括侵入角砾岩,爆发角砾岩第一系列具有侵入特征的火成碎屑岩类,大量的上覆火山岩碎块作用为捕掳体出现在充气岩浆中,模糊了深成岩类和火山岩类,但根据产出形态及接触关系等特征仍可加以区别,本文对此问题进行了明确阐明,并
【总页数】8页(P33-40)
【作者】高秉璋
【作者单位】无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P317
【相关文献】
1.中元代北京附近环斑花岗岩套的深成与火山作用Ⅲ.同位素,地球化学及… [J], 郁建华;付会芹
2.中元古代北京附近环斑花岗岩套的深成与火山作用Ⅰ.非造山岩浆活动与… [J], 郁建华;付会芹
3.中元古代北京附近环斑花岗岩套的深成与火山作用Ⅱ.钾质碱性岩系的岩石… [J],
郁建华;付会芹
4.阿拉斯加东南部Juneau金矿带中流体循环、岩脉形成、区域变形和深成作用间的成因联系 [J],
5.云南腾冲观音庙硅藻土矿床的地球化学特征及其与火山作用的成因联系 [J], 王登红;蒋成兴;应汉龙;陈从喜;李志伟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地壳深熔作用与长英质岩浆的上升”国际讨论会简介
“地壳深熔作用与长英质岩浆的上升”国际讨论会简介
涂绍雄
【期刊名称】《国外花岗岩类地质与矿产》
【年(卷),期】1995(000)001
【总页数】2页(P31-32)
【作者】涂绍雄
【作者单位】无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P588.11
【相关文献】
1.非造山长英质岩浆作用,裂谷沉积作用与巨型元古代铅锌矿床 [J], Sawk.,FJ;刘景波
2.长英质高级片麻岩中夕线石的形成与变形-变质-深熔作用的关系——以南极拉斯曼丘陵区为例 [J], 任留东;杨崇辉;王彦斌;刘晓春;赵越
3.长英质岩浆中液态不混溶与成矿作用关系的实验研究 [J], 朱永峰
4.东南极拉斯曼丘陵长英质片麻岩的深熔作用与铁钛氧化物的聚集机制 [J], 任留东
5.造山岩套中镁铁质和长英质岩浆的相互作用研究进展 [J], 马昌前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地球内部发生部分熔融形成岩浆的三个条件
地球内部发生部分熔融形成岩浆的三个条件地球内部是一个极其复杂的系统,其中许多过程都与岩浆的形成有关。
岩浆是地球内部部分熔融物质的产物,它在地球表面形成了许多火山和岩浆岩。
而岩浆形成的过程是由多种因素共同作用而成的。
下面将从三个方面探讨地球内部发生部分熔融形成岩浆的条件。
一、高温条件地球内部温度随深度的增加而增加,因此地球内部的温度是岩浆形成的关键条件之一。
地球内部的温度来源包括来自太阳的热量、放射性元素的衰变和热对流等。
热对流是地球内部产生温度差的一种方式,它是由于地球内部物质的密度和温度不同而形成的。
随着地球内部温度的升高,地壳和上部地幔中的矿物质开始熔化,形成了部分熔融的物质,即岩浆。
二、高压条件地球内部的压力也是岩浆形成的重要条件之一。
地球内部的压力随深度的增加而增加,所以深部地幔中的岩石在地压的作用下会发生相变,形成了新的矿物质和结构。
同时,高压条件下的岩石熔点也会随着压力的增加而升高。
这就意味着,地球内部的高压条件能够防止熔融物质的释放,因此只有在高温高压条件下,地球内部的物质才能熔化形成岩浆。
三、水分条件水分是岩浆形成的不可或缺的条件之一。
地球内部的水分来源主要包括地下水、洋底热液和岩石中的结晶水等。
当高温高压的条件下,这些水分进入到地幔中,会对矿物质的熔化产生重要作用。
当熔融物质中含有足够的水分时,它们的流动性将增强,熔点也将下降。
因此,水分是地球内部岩浆形成的重要因素之一。
地球内部发生部分熔融形成岩浆的三个条件分别是高温、高压和水分。
这三个条件不仅相互作用,而且对岩浆的形成和喷发具有重要的影响。
在地球内部,这些条件的变化将会影响到岩浆的形成和喷发过程,因此了解这些条件的作用和变化,对于预测火山喷发和认识地球内部的构造和演化具有重要的意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coesite eclogite zone
quartz eclogite zone amphibolite zone blueschist-greenschist zone
fold and thrust belt Yangtze cover Yangtze basement
G
大别-苏鲁造山带首例,国际第二例
-(U)HP条件下的部分熔融
-HP eclogite-HP granulite faces 条件下的部分熔融:
Polyphase inclusions in the Shuanghe UHP eclogites(Liu Q et al., 2013, Lithos)
phengite breakdown at an advanced stage of exhumation at ~1.5–2 GPa and ~750–800 °C occurred. the retrograde mineral assemblage amphibole + plagioclase + quartz + biotite + K-feldspar
(诞生)
2. 大陆深俯冲_进变质流体作用
洋壳俯冲:年轻的、湿的、热的 强烈的壳幔相互作用、岛弧岩浆作用
(幼年期)
陆壳俯冲:古老的、干的、冷的
(Zheng, 2012, CG)
(Schmidt and Poli, 1998, EPSL)
研究认为,大陆深俯冲进变质过程中可以产生少量流体,但不足以产生大 量熔体引发同碰撞岩浆作用 实验 天然
二、汇聚型板块边界类型
三、大陆碰撞造山带演化过程
大陆碰撞造山带一个完整的造山旋回 一般经历: 陆-陆碰撞、 大陆深俯冲、 超高压变质、 深俯冲陆壳折返、 加厚地壳和岩石圈根的形成、 最终的伸展垮塌和莫霍面的再平衡
(Leech, 2001, EPSL)
1. 陆-陆碰撞
增生型造山带 × 俯冲型造山带 √
柯石英包裹体及粒间柯石英
Grt Dol Cs Cs Cs Grt Cs
柯石英/金刚石保存机制:
寄主矿物的能干性?
流体?
Dol
Grt
Cs
Cs
Ap
Ap Dol
大别甘家岭(Liu et al., 2015)
2000
大陆深俯冲究竟能俯冲多深?
Recent discoveries of coesite and diamond in regional ultrahighpressure (UHP) metamorphic rocks has demonstrated that continental material can be subducted to depths of at least 120km (Chopin, 1995). Here we report the observation of high concentrations of clinopyroxene, rutile and apatite exsolutions in garnet within eclogites from Yangkou in the Sulu UHP metamorphic belt, China. We interpret these data as resulting from the high-pressure formation of pyroxene solid solutions in subducted continental material. Appropriate conditions for theNa2Oconcentrations and octahedral silicon observed in these samples are met at depths greater than 200 km.
G
Qtz-eclogite amphibolite
post Mesozoic sediments Mesozoic sediments Mesozoic volcanics Mesozoic syenite to granite Yangtze basement pre-Cretaceous Yangtze cover
青岛仰口榴辉岩
4. 深俯冲陆壳折返_折返早期(U/HP榴辉岩相-HP麻粒岩相变质叠加)
大洋板片断离,深俯冲陆壳开始折返
F G H P FTB HUC DFLC UHP D BL C
(成年期)
li th o sp h e ri c m a n tle
b
oceanic slab
asthenosphere
Kriegsman, 2001; Zhai et al., 2003; Hinchey and Carr, 2006)
大陆碰撞造山带 混合岩同时具有变质岩和岩浆岩的特征,成为碰撞造山带中联 系造山过程、地壳演化、变质作用和岩浆作用的纽带 (e.g., Brown et al., 2001; White, 2001; Wu et al., 2007; Xu et al., 2013) 。
-HP eclogite-HP granulite faces 条件下的部分熔融:
威海混合岩(正片麻岩)_苏鲁 (Xu HJ et al., 2013, CG)
叠加,其围岩片麻岩发育程度不等的部分
熔融。
Ganghe UHP eclogites_Dabie (Guo S et al., 2012, Lithos) -UHP条件下的部分熔融: The HP vein was formed by fluid liberation from the lawsonite breakdown in the host UHP eclogite at 2.8–3.0 GPa and 650–680 °C. The released UHP aqueous fluid reacted with the eclogite and dissolved kyanite, coesite, epidote, omphacite, rutile, zircon and apatite.
地球系统科技论坛
深熔作用,造山带的伴侣
续海金 构造地质系
提纲
深熔作用 大陆碰撞造山带演化过程
陆-陆碰撞-进变质流体作用
大陆深俯冲-UHP变质作用 深俯冲陆壳折返-早期榴辉岩相-麻粒岩相变质叠 加,晚期角闪岩相退变质 造山带垮塌
一、深熔作用_定义
Anatexis (via Latin from Greek roots meaning "to melt down") in geology, refers to
平息了UHP岩石原地和异地之争
白云石中的柯石英
Lüet al., 2014; Schertl and Okay, 1994; Zhang and Liou, 1996
大理岩中的金刚石
Impure marbles from Kokchetav massif (Korsakov and Hermann, 2006; Ogasawara et al., 2000)
UHP变质的岩石学证据
Schertl and O’Brien, 2013
Schertl and O’Brien, 2013
大别山
许志琴于1987年(香港会议报道),首次在大别山菖 G G
蒲榴辉岩中发现超高压变质矿物——柯石英,揭开
G
我国UHP研究的序幕。。。
Qtz-eclogite amphibolite
the differential, or partial melting of rocks, especially in the forming of metamorphic rocks such as migmatites.
(北大别)
一、深熔作用_岩石类型
混合岩,既不是来源于完全重熔的岩石的结晶作用,也不是固相反应的产物,而主要来源于高温高 压条件下岩石的部分熔融,这种部分熔融过程又称作深熔作用(Anatexis)(e.g., 程裕淇, 1987)。 混合岩,一般由互层的浅色成分条带(±伟晶岩脉)和暗色成分条带组成。浅色成分条带和/或伟晶岩
230-220 Ma
科学问题: 折返部分熔融的P-T,机制? 大陆俯冲带壳幔相互作用的过程、机制、产物?
UHP地体折返部分熔融: 实验预测
(Auzanneau et al., 2006, CMP)
并不是所有折返的UHP地体都经历了部分熔融:
沿着降温降压(①)或低温(<750℃)近等温
降压(②)的P-T途径折返,温压条件一直处
于实验岩石学标定的超高压含水矿物(如多 硅白云母等)的稳定域中。在这类低-中 温超高压变质地体中未发现明显部分熔融 的迹象,超高压榴辉岩中普遍含有超高压 多硅白云母和绿帘石。
沿着高温近等温降压(③)或升温降压(④) 的P-T途径折返,这类P-T途径在80-40公里 的地幔深度即进入多硅白云母和黝帘石脱 水分解的温压范围,其中的超高压榴辉岩 经历了程度不等的高-中压麻粒岩相变质
Case study #2:
Dabie-Shima
Case study #3: (后文详述)
3. 大陆深俯冲_UHP变质作用
FG FTB HUC DFLC
(青少年期)
D BL C HP
lithospheric mantle
UHP
asthenosphere
a
oceanic slab
240-230 Ma
(Xu HJ et al., 2013, CG)
(Auzanneau et al., 2006, CMP)
Zheng et al., 2005, CG
实例研究以大别-苏鲁造山 带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