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腰三角形导学案
等腰三角形(一)导学案
等腰三角形(一)导学案【教学目标】1.教学知识点(1)等腰三角形的概念。
(2)等腰三角形的性质。
(3)等腰三角形的概念及性质的应用。
2.能力训练要求(1)经历作(画)出等腰三角形的过程,从轴对称的角度去体会等腰三角形的特点。
(2)探索并掌握等腰三角形的性质。
【教学重点】1.等腰三角形的概念及性质。
2.等腰三角形性质的应用。
【教学难点】等腰三角形三线合一的性质的理解及其应用。
【教学方法】探究归纳法。
【教学过程】ⅰ.提出问题,创设情境1.复习轴对称和轴对称图形的知识。
2.三角形是轴对称图形吗?什么样的三角形是轴对称图形?ⅱ.导入新课,合作探究满足轴对称图形条件的三角形是轴对称图形——等腰三角形。
1.你会画等腰三角形吗?学生动手,教师适当提示,并演示。
2.等腰三角形有什么性质?(提示:可从以下几个方面探索:a.等腰三角形是轴对称图形吗?请找出它的对称轴.b.等腰三角形的两底角有什么关系?c.顶角的平分线所在的直线是等腰三角形的对称轴吗?d.底边上的中线所在的直线是等腰三角形的对称轴吗?底边上的高所在的直线呢?)经过学生的探索、归纳及提示,我们得出等腰三角形的性质。
等腰三角形的性质:(1)等腰三角形的两个底角相等(简写成“等边对等角”)。
(2)等腰三角形的顶角平分线、底边上的中线底边上的高互相重合(通常称作“三线合一”)。
你会证明这些性质吗?教师引导学生进行规范的证明。
看我大显身手:1.如图,在△abc中,ab=ac,点d在ac上,且bd=bc=ad,求△abc各角的度数。
2.在等腰△abc中,ab=ac,∠b=75°,求∠a和∠c的度数。
3.在等腰三角形中,已知两边的长为3 cm和4 cm,求它的周长。
ⅲ.随堂练习1.课本p51练习1、2、3。
2.解答下列各题。
(1)在等腰三角形中,有一个角为75°,求其余两角的度数。
(2)在等腰三角形中,已知两边的长为4 cm和5 cm,求它的周长。
等腰三角形的判定定理导学案
(1)作出∠BAC的平分线AD。
(2)将△ABC沿AD所在直线折叠,△ABC被直线AD分成的部分能够重合吗?
(3)由上面的操作,你是否发现了边AB和边AC之间的数量关系?
(4)由此你能得出什么结论?能用自己的语言概括下来吗?
(5)如何证明?
提出问题
引导学生通过动手画图折叠等活动,观察、分析、讨论,得出结论。
根据预习情况口述回答
认真回答问题,通过演示实验得出等腰三角形的判定定理。
合
作
交
流
探究问题:
一、在△ABC中,∠B=∠C,求证:AB=AC
二、练一练:
已知:如图,AD交BC于点O;AB∥CD,OA=OB。求证:OC=OD
三、大家谈谈
(1)三个内角都相等的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吗?说出你的理由。
2、已知:如图,B、D分别在AC、CE上,AD是∠CAD
的平分线,BD∥AE,AB=BC。求证:AC=AE。
引导学生总结本节的知识点并利用所学的知识解决问题。
拓展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解题能力。
认真总结本节的知识与方法。
认真思考,能用所学的知识解决问题。
板
书
设
计
等腰三角形的判定
等腰三角形的判定定理等边三角形式判定定理
学情
分析
本节内容是在学生已有的平行线性质、命题以及等腰三角形的性质等知识基础上进一步研究的问题。学生对理解本节知识将较容易,但对知识的具体运用上将有一定的难度。
设计
理念
本节课按照质疑、猜想、验证的学习过程,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让学生感受由实践到理论再到实践的学习过程,也体现了数学源于生活,而又服务于生活的基本理念。本节课将着力培养学生的实践探究能力、合作交流和抽象概括能力
1.1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和判定导学案
CAB1.1 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和判定班级 姓名 学号 家长签字 完成时间45分钟 【学习目标】1.能证明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定理和判定定理.2.了解分析的思考方法.3.经历思考、猜想,并对操作活动的合理性进行证明过程,不断感受证明的必要性、感受合情推 理和演绎推理都是人们认识事物的重要途径.【重点、难点】了解分析的思考方法;合理添加辅助线. 【新知预习】1.以前,我们曾经学习过等腰三角形,你还记得等腰三角形的一些性质吗?不妨我们来回忆一下. 等腰三角形的性质:①等腰三角形的 角相等.(简称“ ”) ②等腰三角形的 、 、 互相重合.(简称“ ”) ③等腰三角形是 对称图形,它的对称轴是: .2.你能用刻度尺画一个等腰三角形,并用作垂线的方法画出它的顶角的平分线吗?若能,请画出并加以证明.【导学过程】活动一:证明:等腰三角形的两个底角相等. 已知:如图,在△ABC 中,AB=AC. 求证:∠B=∠C活动二:证明:等腰三角形的顶角平分线、底边上的中线、底边上的高互相重合.思考:如何证明文字命题的正确性?活动三:如何证明“等腰三角形的两个底角相等”的逆命题是正确的? 要求:(1)写出它的逆命题: .(2)画出图形,写出已知、求证,并进行证明.例1.已知:如图∠EAC 是△ABC 的外角,AD 平分∠EAC,且AD∥BC . 求证:AB =AC2.拓展:在上图中,如果AB =AC ,AD∥BC,那么AD 平分∠EAC 吗?为什么?【反馈练习】1.完成第7页《练习》第1、2、3题.2.等腰三角形的一个角为50°,那么它的一个底角为______.3.在平面直角坐标系xOy 中,已知点P (2,2),点Q 在y 轴上,△PQO 是等腰三角形,则满足条件的点Q 共有______个.4.已知:如图,锐角△ABC 的两条高BE 、CD 相交于点O ,且OB=OC. 求证:△ABC 是等腰三角形.☆5.如图,等腰三角形ABC 中,AB=AC ,一腰上的中线BD•将这个等腰三角形周长分成15和6两部分,求这个三角形的腰长及底边长.【作业布置】1.1习题 第2、3、4、题.AB C D E2011-2012学年度第二学期八年级数学校本作业(41)1.1 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和判定 编写:宋爱霞 审阅:张元国班级 姓名 学号 家长签字 完成时间40分钟 1.若等腰三角形的周长为12,一边长为5,那么另两边长分别为 . 2.若等腰三角形有两边长为2和5,那么周长 为 .3.若等腰三角形有一个外角等于50°,那么另两个角为 .4.若等腰三角形有一个角等于120°,那么另两个角为 . ★5.若等腰三角形一腰上的高与另一腰的夹角等于30°,那么这个等腰三角形的顶角为 . ★6.若等腰三角形的周长等于12cm ,那么腰长x 的取值范围是 .7.如图在△ABC 中,AB =AC ,∠A=50°,BD 为∠ABC 的平分线,则∠BDC=_ ____°. 8.如图在△ABC 中,AB =AC ,D 为AC 边上一点,且BD =BC =AD .•则∠A 等于 ( )A .30° B.36° C.45° D.72°9.已知:如图,AB=AC .(1)若CE=BD ,求证:GE=GD ;(2)若CE=mBD (m 为正数),试猜想GE 与GD 有何关系(只写结论,不证明).10.如图,在△ABC 中,点O 在AC 上,过点O 作MN ∥BC ,CE与MN 分别交于E 、F ,求证:OE=OF.11.已知△ABC 中,AB =AC ,过△ABC 的一个顶点的一条直线,把△ABC 分成两个小三角形,使得这两个小三角形也是等腰三角形.试画出所有符合条件的图形,并写出被分成的两个小等腰三角形中相等的线段及△ABC 各内角的度数.第9题图 第7题图 第8题图。
等腰三角形2 导学案
编号:sx-12-03-003 - 1 - 学生姓名:D C A BE D ABF6.2等腰三角形2 导学案 姓名:【学习目标】1、熟练掌握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定理和判定定理,并能灵活的运用进行相关的证明计算。
2、了解分析的思考方法。
3、经历思考、猜想,并对操作活动的合理性进行证明的过程,不断感受证明的必要性。
【重点难点】教学重点 掌握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定理和判定定理。
教学难点 运用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和判定定理进行证明和计算。
【学法指导】组内分工合作,探究交流,互相补充,是大家都能分析问题,正确写成证明计算的步骤。
【知识链接】(1)等腰三角形两底角的平分线 。
(2)等腰三角形两腰上的高线 。
(3)等腰三角形两腰上的中线 。
【学习过程】 一、回顾检查1、(1)等腰三角形性质定理:等腰三角形的两个底角 。
可以简单叙述为:等 对等 。
三线合一:等腰三角形顶角的 、底边上的 、底边上的 互相重合。
(2)等腰三角形判定定理:有两个角相等的三角形是等腰三角形,简称 等 对等 。
二、问题探究及证明1、等腰三角形两个底角的平分线相等吗?你能证明你的结论吗? 学习方法:组内合作,画图,组员说思路及证明方法,组长和其他组员点评纠正,组内形成完美的做法。
例1 如右图,在△ABC 中,AB=AC,BD,CE 是△ABC 的角平分线求证:BD=AC等腰三角形两腰上的高线相等吗?等腰三角形两腰上的中线相等吗?你能证明你的结论吗?提前想一想,交流,其他人指正。
2、例题探究例1.已知:点D 、E 在△ABC 的边BC 上,AB=AC,AD=AE. 求证:BD=CE提前想一想,交流,其他人指正。
三、小试牛刀1.等腰三角形周长为13㎝,其中一边长为3㎝,则该等腰三角形的底边长为( ) A .7㎝. B .3㎝. C .7㎝或3㎝. D .5㎝. 2.等腰三角形有两条边长为4cm 和9cm ,则该三角形的周长是( ) A .17cm B .22cm C .17cm 或22cm D .18cm 3.等腰三角形的顶角是80°,则一腰上的高与底边的夹角是( )A.40°B .50°C .60°D .30 4.等腰三角形的一个外角是80°,则其底角是( )A .100°B .100°或40°C .40°D .80° 5.已知:如图AB=AC, ∠ABD=∠ACE.求证:(1)FB=FC (2)BE=CD【归纳小结】 1. 知识点: 2. 经验及教训【当堂测评】1.如图1,已知OC 平分∠AOB ,CD ∥OB ,若OD=3cm ,则CD 等于( )A .3cmB .4cmC .1.5cmD .2cm2. 如图2,△ABC 中,∠ABC 与∠ACB 的平分线交于点F ,过点F 作DE∥BC 交AB 于点D ,交AC 于点E ,那么下列结论:①△BDF 和△CEF 都是等腰三角形;②DE=BD+CE ;•③△ADE 的周长等于AB 与AC 的和;④BF=CF .其中正确的有( )A .①②③B .①②③④C .①②D .①【学习反思】AC编号:sx-12-03-003 - 2 - 学生姓名:D CAB 21EDCA B 6.2等腰三角形3 导学案 姓名:【学习目标】1、熟练掌握等边三角形的判定定理和含有30度角的Rt △的性质,并能灵活的运用进行相关的证明计算。
3等腰三角形中的三边关系导学案
等腰三角形中的三边关系学习目标:(1)分类讨论等腰三角形的三边关系(2)注意方法的总结一、已知等腰三角形的两边,求周长
方法总结:1、2、
练习1:等腰三角形的两边长分别为4和10,求三角形的周长
练习2:等腰三角形的两边长分别为6和8,求三角形的周长
二、已知等腰三角形的周长及一边长,求其它边长
方法总结:1、2、
练习3:已知等腰三角形的周长是20,一边长是4,求三角形的三边长练习4:已知等腰三角形的周长是20,一边长是8,求三角形的三边长
三、已知等腰三角形的底,求腰的取值范围
规律总结:
练习5:已知等腰三角形的底为5,求腰的取值范围
四、已知等腰三角形的腰,求底的取值范围
规律总结:
练习6:已知等腰三角形的腰为7,求底的取值范围。
八年级数学下册《等腰三角形三边关系》第一课导学案
八年级数学下册《等腰三角形三边关系》第一课导学案1、理解等腰三角形腰、底边之间的关系,并会初步应用它们来解决问题、2、掌握等腰三角形边的分类方法,并会初步应用它们来判断能否形成等腰三角形3、通过观察、推理、交流等活动,发展空间观念、推理能力和有条理地表达能力重点:等腰三角形边的分类方法、难点:等腰三角形边的分类方法,并会初步应用它们来判断能否形成等腰三角形一、预备知识(复习以前的知识,为后续学习作准备)DEF1、三角形三边关系:2、判断三条线段能否组成三角形的方法:3、三角形第三边的取值范围:4、等腰三角形的相关概念:等腰三角形的腰:等腰三角形的底:二、自我检测(小组内合作探究,组间讨论或寻求老师的帮助)1、等腰三角形一条边等于5,一条边等于6,求它的周长2、①等腰三角形一条边长是4,一条边长是7,求它的周长。
②等腰三角形的周长是13,一条边长是3,求它的另两条边的长度。
当边是时当边是时归纳总结:对等腰三角形的边先要再进行三、更进一步(独立完成后小组内讨论,互助,4、5、6号同学请求老师)3、一个等腰三角形的周长为28cm、①已知腰长是底边长的3倍,求各边的长;②已知其中一边的长为6cm,求其它两边的长、4、一个等腰三角形的周长为16cm、①已知一边长是另一边长的3倍,求各边的长;②已知其中一边的长为6cm,求其它两边的长、5、导航30页5、4、超越梦想:(分层次选做,每组的1、2号同学完成后辅导3、4、5、6号)1、小曾同学有两根长度为40cm、90cm的木条,①他想钉一个三角形的木框,那他第三根应该如何选择?下列的几根木条有适合的吗?(40cm,50cm,60cm,90cm,130 cm)②他想钉一个等腰三角形的木框,那他第三根应该如何选择?为什么?5、个人小结:六、课后作业:必做题:1、小册子42页教后记:。
等腰三角形 导学案
1.4、等腰三角形
Xx市初中教师:
课型
学习
目标
1.经历探索等腰三角形性质的过程,掌握等腰三角形的轴对称性及其相关性质,进一步体验轴对称的特征,发展空间观念.
2.经历探索等边三角形轴对称性和内角性质的过程,掌握这个性质。
学习过程
师生活动
学习笔记
一、复习回顾:
1、什么叫一条角平分线?
2、角平分线的性质是什么?
请你在下面写出等腰三角形的性质:
三、交流与发现:
任意画一个等边三角形ABC
(1)等边三角形是轴对称图形吗?找出它的对称轴.
(2)你能发现它的哪些性质?
学习笔记
师生活动
总结如下:
等边三角形是___对称图形.
等边三角形每个角的平分线和这个角的对边上的中线、高线重合(三线合一),它们所在的直线都是等边三角形的对称轴.等边三角形共有__条对称轴.
2、等腰三角形两边的长分别为2cm和5cm,则这个三角形的周长是()
A. 9cmB. 12cm
C. 9cm或12cmD.在9cm与12cm之间
师生活动
学习笔记
3、如图,等腰△ABC中,AD⊥BC于D,已知DC=2cm,AB=3cm,则△ABC的周长为___________。
4、已知:等腰三角形的一个角是80°,则它的另外两个角是。
A. 36°B. 32°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64°D. 72°
3、等腰三角形的对称轴是___________。
4、有一角是60°的等腰三角形是_____________,它有_____________条对称轴。
分别找出如图所示中各个图形的对称轴。
练习二、
1、等腰三角形一腰上的高与底边所成的角等于()
初中数学最新版《等腰三角形的判定 》精品导学案(2022年版)
$13.3.1等腰三角形〔二〕导学案$13.3.1等腰三角形〔二〕导学案$13.3.1等腰三角形〔二〕导学案$13.3.1等腰三角形〔二〕导学案$13.3.1等腰三角形〔二〕导学案五、课堂小测〔约5分钟〕:如图,AD ∥BC ,BD 平分∠ABC . 求证:AB=AD .第4课时 “斜边、直角边〞DCAB1.理解并掌握三角形全等的判定方法——“斜边、直角边〞.(重点)2.经历探究“斜边、直角边〞判定方法的过程,能运用“斜边、直角边〞判定方法解决有关问题.(难点)一、情境导入舞台背景的形状是两个直角三角形,工作人员想知道这两个直角三角形是否全等,但每个三角形都有一条直角边被花盆遮住无法测量.(1)你能帮他想个方法吗?(2)如果他只带了一个卷尺,能完成这个任务吗?工作人员测量了每个三角形没有被遮住的直角边和斜边,发现它们分别对应相等,于是他就肯定“两个直角三角形是全等的〞,你相信他的结论吗?二、合作探究探究点一:应用“斜边、直角边〞判定三角形全等如图,∠A =∠D =90°,E 、F 在线段BC 上,DE 与AF 交于点O ,且AB=CD ,BE =CF .求证:Rt △ABF ≌Rt △DCE .解析:由题意可得△ABF 与△DCE 都为直角三角形,由BE =CF 可得BF =CE ,然后运用“HL 〞即可判定Rt △ABF 与Rt △DCE 全等.证明:∵BE =CF ,∴BE +EF =CF +EF ,即BF =CE .∵∠A =∠D =90°,∴△ABF与△DCE 都为直角三角形.在Rt △ABF 和Rt △DCE 中,∵⎩⎪⎨⎪⎧BF =CE ,AB =CD ,∴Rt △ABF ≌Rt △DCE (HL).方法总结:利用“HL 〞判定三角形全等,首先要判定这两个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然后找出对应的斜边和直角边相等即可.探究点二:“斜边、直角边〞判定三角形全等的运用 【类型一】 利用“HL 〞判定线段相等如图,AD ,AF 分别是两个钝角△ABC 和△ABE 的高,如果AD =AF ,AC =AE .求证:BC =BE .解析:根据“HL 〞证Rt △ADC ≌Rt △AFE ,得CD =EF ,再根据“HL 〞证Rt △ABD ≌Rt △ABF ,得BD =BF ,最后证明BC =BE .证明:∵AD ,AF 分别是两个钝角△ABC 和△ABE 的高,且AD =AF ,AC =AE ,∴Rt △ADC ≌Rt △AFE (HL).∴CD =EF .∵AD =AF ,AB =AB ,∴Rt △ABD ≌Rt △ABF (HL).∴BD =BF .∴BD -CD =BF -EF .即BC =BE .方法总结:证明线段相等可通过证明三角形全等解决,作为“HL 〞公理就是直角三角形独有的判定方法.所以直角三角形的判定方法最多,使用时应该抓住“直角〞这个隐含的条件.【类型二】 利用“HL 〞判定角相等或线段平行如图,AB ⊥BC ,AD ⊥DC ,AB =AD ,求证:∠1=∠2.解析:要证角相等,可先证明全等.即证Rt △ABC ≌Rt △ADC ,进而得出角相等.证明:∵AB ⊥BC ,AD ⊥DC ,∴∠B =∠D =90°,∴△ABC 与△ACD 为直角三角形.在Rt △ABC 和Rt △ADC 中,∵⎩⎪⎨⎪⎧AB =AD ,AC =AC ,∴Rt △ABC ≌Rt △ADC (HL),∴∠1=∠2.方法总结:证明角相等可通过证明三角形全等解决.【类型三】 利用“HL 〞解决动点问题如图,有一直角三角形ABC ,∠C =90°,AC =10cm ,BC =5cm ,一条线段PQ =AB ,P 、Q 两点分别在AC 上和过A 点且垂直于AC 的射线AQ 上运动,问P 点运动到AC 上什么位置时△ABC 才能和△APQ 全等?解析:此题要分情况讨论:(1)Rt △APQ ≌Rt △CBA ,此时AP =BC =5cm ,可据此求出P 点的位置.(2)Rt △QAP ≌Rt △BCA ,此时AP =AC ,P 、C 重合.解:根据三角形全等的判定方法HL 可知:(1)当P 运动到AP =BC 时,∵∠C =∠QAP =90°.在Rt △ABC 与Rt △QPA 中,∵⎩⎪⎨⎪⎧AP =BC ,PQ =AB ,∴Rt △ABC ≌Rt △QPA (HL),∴AP =BC =5cm ;(2)当P 运动到与C 点重合时,AP =AC .在Rt △ABC 与Rt △QPA 中,∵⎩⎪⎨⎪⎧AP =AC ,PQ =AB ,∴Rt △QAP ≌Rt △BCA (HL),∴AP =AC =10cm ,∴当AP =5cm 或10cm 时,△ABC 才能和△APQ 全等.方法总结:判定三角形全等的关键是找对应边和对应角,由于此题没有说明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和对应角,因此要分类讨论,以免漏解.【类型四】 综合运用全等三角形的判定方法判定直角三角形全等如图,CD ⊥AB 于D 点,BE ⊥AC 于E 点,BE ,CD 交于O 点,且AO 平分∠BAC .求证:OB =OC .解析:BE ⊥AC ,CD ⊥AB 可推出∠ADC =∠BDC =∠AEB =∠CEB =90°,由AO 平分∠BAC 可知∠1=∠2,然后根据AAS 证得△AOD ≌△AOE ,根据ASA 证得△BOD ≌△COE ,即可证得OB =OC .证明:∵BE ⊥AC ,CD ⊥AB ,∴∠ADC =∠BDC =∠AEB =∠CEB =90°.∵AO 平分∠BAC ,∴∠1=∠2.在△AOD 和△AOE 中,∵⎩⎪⎨⎪⎧∠ADC =∠AEB ,∠1=∠2,OA =OA ,∴△AOD ≌△AOE (AAS).∴OD =OE .在△BOD 和△COE 中,∵⎩⎪⎨⎪⎧∠BDC =∠CEB ,OD =OE ,∠BOD =∠COE ,∴△BOD ≌△COE (ASA).∴OB =OC .方法总结:判定直角三角形全等的方法除“HL 〞外,还有:SSS 、SAS 、ASA 、AAS.三、板书设计“斜边、直角边〞1.斜边、直角边:斜边和一条直角边分别相等的两个直角三角形全等.简记为“斜边、直角边〞或“HL〞.2.方法归纳:(1)证明两个直角三角形全等的常用方法是“HL〞,除此之外,还可以选用“SAS〞“ASA〞“AAS〞以及“SSS〞.(2)寻找未知的等边或等角时,常考虑转移到其他三角形中,利用三角形全等来进行证明.本节课的教学主要通过分组讨论、操作探究以及合作交流等方式来进行.在探究直角三角形全等的判定方法——“斜边、直角边〞时,要让学生进行合作交流.在寻找未知的等边或等角时,常考虑将其转移到其他三角形中,利用三角形全等来进行证明.此外,还要注重通过适量的练习稳固所学的新知识.。
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和判定复习导学案
&skuId=71581181941&areaId=411300&cat_id=52040006&rn=30 39940159ea95cf571551ada99046e3&user_id=741444129&is_b=1等腰三角形的性质与判定导学案学习目标:1、进一步掌握证明的基本步骤和书写格式。
2、能用“基本事实”和“已经证明的定理”为依据,证明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定理和判定定理。
3、在掌握了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定理和判定定理的基础上,探索等边三角形和其它相关知识的证明方法。
重点、难点:1、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及其证明。
2、应用性质解题。
[学习过程]一、知识回顾:在初中数学八(下)的第十一章中,我们学习了证明的相关知识,你还记得吗?不妨回忆一下。
1、用_____的过程,叫做证明。
经过____称为定理。
2、证明与图形有关的命题,一般步骤有哪些?(1)_______;(2)______;(3)________.3、推理和证明的依据有哪几类?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我们初中数学中,选用了哪些真命题作为基本事实:(1)_____;(2)_____;(3)_____;(4)_____;(5)_____。
此外,还有____和_____也都看作是基本事实。
5、在八(下)的第十一章中,我们依据上述的基本事实,证明了哪些定理?你能一一列出来吗?________________。
二、情景创设:以前,我们曾经学习过等腰三角形,你还记得吗?不妨我们来回忆一下下列几个问题:1、什么叫做等腰三角形?(等腰三角形的定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等腰三角形有哪些性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上述性质你是怎么得到的?(不妨动手操作做一做)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这些性质都是真命题吗?你能否用从基本事实出发,对它们进行证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3 等腰三角形导学案
第六课时 13.3.1等腰三角形(1)【学习目标】1、了解等腰三角形的概念,掌握等腰三角形的性质; 2、会运用等腰三角形的概念及性质解决相关问题。
【学习重点】等腰三角形性质的探索及应用【学习难点】等腰三角形性质的应用 一、学前准备1、下列图形不一定是轴对称图形的是( ) A 、圆 B 、长方形 C 、线段D 、三角形2、怎样的三角形是轴对称图形?答:3、有两边相等的三角形叫 ,相等的两边叫 ,另一边叫 ; 两腰的夹角叫,腰和底边的夹角叫 4、如图,在△ABC 中,AB=AC ,标出各部分名称 5、用一张长方形的纸剪一个等腰三角形。
二、探索思考 (一)1、操作、实践: 将你剪得等腰三角形,照图折叠,找出其中重合的线段和角,填入右表:2、根据上表你能得出哪些结论?并将你的结论与同学交流。
3、请用学过的知识证明以上结论。
(二)归纳:等腰三角形的性质:(1)等腰三角形的 。
(简写成“ ”) 符号语言:如图1∵ ∴(2)等腰三角形的 、 、 相互重合(简写成“ ”)符号语言①:如图2∵ , ∴ 符号语言②:如图2∵ , ∴ 符号语言③:如图2∵ , ∴ 练习1、填空:(1)等腰三角形一个底角为70°,它的顶角为 . (2)等腰三角形一个角为70°,它的另外两个角为三、典例分析例2:如图所示,在△ABC 中,AB=AC ,点D 在AC 上,且BD=BC=AD ,求△ABC 各角的度数.例2:如图3,在△ABC 中,AB=AC ,点D 、E 在BC 上,且AD=AE.,求证:BD=CE四、当堂反馈1、(1) 等腰三角形的一边长为3cm ,另一边长为4cm,则它的周长是 ; (2) 等腰三角形的一边长为3cm ,另一边长为8cm,则它的周长是 。
2、在△ABC 中,AB =AC ,(1)如果∠A =70°,则∠C =_______,∠B =_______ (2)如果∠A =90°,则∠B =_______,∠C =________ (3)如果有一个角等于120°,则其余两个角分别是 度 (4)如果有一个角等于55°,则其余两个角分别是 度3、如图(3)所示,△ABC 是等腰直角三角形(AB =AC ,∠BAC =90°),AD 是底边BC 上的高, 标出∠B 、∠C 、∠BAD 、∠DAC 的度数,图中有哪些相等线段?4、如图,在△ABC 中,AB =AD =DC ,∠BAD =26°,求∠B 和∠C 的度数.五、学习反思(请你对照学习目标,谈一下这节课的收获及困惑。
《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导学案精选全文
精选全文完整版(可编辑修改)13.3.1 等腰三角形的性质一,学习目标:1 了解等腰三角形的有关概念;2 通过操作,观察、分析、归纳得出等腰三角形性质;3 理解并运用等腰三角形性质。
二,教学过程(1)学习目标,了解等腰三角形的有关概念第一次自学,时间2min,要求:1, 看课本78页,找到等腰三角形的有关概念。
2动手在练习本上画出一个等腰三角形。
第一次自学检测,时间3min。
(1)有______相等的三角形叫做等腰三角形。
(2)在等腰三角形中,相等的两边都叫做_____,另一边叫做_____ ,两腰的夹角叫做_____ ,腰和底边的夹角叫做_____。
(3)等腰三角形一腰为3cm,底为4cm,则它的周长是_____cm。
(4)等腰三角形的一边长为3cm,另一边长为4cm,则它的周长是_____cm。
(5)等腰三角形的一边长为3cm,另一边长为8cm,则它的周长是_____cm。
(2)学习目标,通过动手操作,观察、分析、归纳得出等腰三角形性质1第二次自学,时间5min,要求:1, 看课本78页,完成做一做2,熟悉定理,等边对等角。
3,看例1的解题过程。
第二次自学检测,时间5min。
1,等腰三角形一个底角为75°,它的另一个底角为____。
2,等腰三角形一个底角为70°,它的另外两个角为_________3,等腰三角形一个角为100°, 它的另外两个角为____________ 4,等腰三角形有一个角是80°,它的顶角是____________________(3)学习目标,理解并运用“三线合一”第三次自学,时间5min,要求:1, 看课本80页,熟悉“三线合一”2,理解例2的解题过程3,简单认识等边三角形。
第三次自学检测,时间5min。
(1)等腰三角形的顶角的______、底边上的____、底边上的____互相重合。
(三线合一)《1》∵AB=AC,BD=CD(已知)∴《2》∵AB=AC,∠BAD=∠CAD (已知)∴《3》∵AB=AC,AD⊥BC (已知)∴当堂训练(10min)一,判断下列语句是否正确(1)等腰三角形的角平分线、中线和高互相重合。
等腰三角形判定4导学案
初中数学教案 主备人: 陈龙课题:等腰三角形第4课时 等腰三角形的判定【课 型】 新授课【学习目标】1.通过证明得出等腰三角形的判定方法2.掌握反证法【重 点】 运用等腰三角形判定定理证明有关三角形的一些实际问题【难 点】等腰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的区别,等腰三角形的判定的应用。
反证法证明命题【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一、课前预习:1、已知,等腰△ABC ,AB =AC :(1)若AB =BC ,则△ABC 为_________三角形;(2)若∠A =60°,则△ABC 为_______三角形;(3)若∠B =60°,则△ABC 为_______三角形.2、在线段、直角、等腰三角形、直角三角形中,成轴对称图形的是__________.3、底与腰不等的等腰三角形有__________条对称轴,等边三角形有__________条对称轴. 二.导入新课 (示标)三、自主探究,讨论交流1. . 请同学们阅读P8的问题(1).(2),由此得到什么结论?2. 我们知道等腰三角形的两个底角相等,反过来此命题成立吗?并与同伴交流,由此得到什么结论?得出定理: ;简称:.4初中数学教案 主备人: 陈龙3、 你能验证2中的猜想吗?已知:如图 在△ABC 中,∠B=∠C求证:AB=AC等腰三角形的判定方法:如果一个三角形有两个角相等,那么这两个角所对的边也想等(简写成:等角对等边”)4、 等腰三角形的性质与判定有什么区别和联系?5请同学们阅读课本“想一想”,这一结论成立吗?你能证明吗?若不会证明,请看课本小明是怎样证明的,这种证明问题的方法与以前的证明方法相同吗?若不同应称为什么方法?四.教师点拨.师生总结五. 课堂检测:1、如图,把一张矩形的纸沿对角线折叠,重合的部分是一个等腰三角形吗?为什么?2. 如图,AC 和BD 相交于点O ,且AB ∥DC ,OA=OB ,求证:OC=OD【后记】审核签阅: GEDCB A2 13 DC A B 0。
2.6等腰三角形导学案 2022—2023学年青岛版数学八年级上册
2.6 等腰三角形导学案一、知识回顾在前期的学习中,我们已经了解了三角形的基本概念和性质。
本节课我们将学习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和判定方法。
1. 等腰三角形的定义等腰三角形是指有两条边相等的三角形。
在等腰三角形中,两边的长度相等,我们称这两边为腰,另外一条边称为底。
2. 等腰三角形的性质等腰三角形有一些特殊性质,我们来回顾一下:•等腰三角形的底角(底边对应的角)是两腰角(两腰对应的角)的夹角,而两腰角相等。
•等腰三角形的顶角(顶点对应的角)等于90°减去底角的一半。
二、新知学习1. 判定等腰三角形的方法要判定一个三角形是否是等腰三角形,有三种方法:•方法一:如果已知三个角中有两个角相等,则这个三角形是等腰三角形。
•方法二:如果已知三个边中有两个边相等,则这个三角形是等腰三角形。
•方法三:如果已知三个边的长度符合以下关系之一,则这个三角形是等腰三角形:–a = b–a = c–b = c2. 求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已知一个等腰三角形的一些条件,我们可以利用等腰三角形的性质来求解其他的性质。
例题1在等腰三角形ABC中,已知∠ABC = 60°,AB = AC = 5cm,求解∠BAC和BC的长度。
解析:根据等腰三角形的性质,我们知道∠ABC = ∠ACB,由于∠ABC = 60°,所以∠ACB = 60°。
又因为等腰三角形的底角是两腰角的夹角,所以∠BAC = 180° - 2∠ACB = 60°。
另外,由于AB = AC,所以BC = 2 × AB × sin(∠BAC/2) = 10 ×sin(30°) = 5cm。
例题2在等腰三角形PQR中,已知QR = PQ,角PQR的度数是x°,求解∠PQR的度数。
解析:根据等腰三角形的性质,我们知道∠PQR = ∠PRQ。
又因为角PQR的度数是x°,所以∠PRQ = x°。
等腰三角形及其性质导学案
数学
新课
八年级上
【复习检测】 1、下列图形不一定是轴对称图形的是( A、圆 B、长方形 C、线段 ) D、三角形
2、怎样的三角形是轴对称图形? 答: 3、有两边相等的三角形叫 另一边叫 ,两腰的夹角叫 ,相等的两边叫 ,腰和底边的夹角叫 ,
4、如图,在△ABC 中,AB=AC,标出各部分名称
【自学探究】 (一)等腰三角形的性质 1、探究:教材 P22 把活动中剪出的△ABC 沿折痕 AD 对折,找出其中重合的线段和角,填入下 表
2
鸡西市第十九中学初三数学组
【当堂训练】 1、根据等腰三角形性质定理在△ABC 中, AB=AC 时, (1) ∵AD⊥BC,∴∠_____ = ∠_____,____= ____. (2) ∵AD 是中线,∴____⊥____ ,∠_____ =∠_____. (3) ∵AD 是角平分线,∴____ ⊥____ ,_____ =_____. 2、等腰三角形一个底角为 70°,它的顶角为______. 3、等腰三角形一个角为 70°,它的另外两个角为 4、教材 24 练习第 1 题,第 2 题(完成于书上)
3、如图,在△ABC 中,AB=AD=DC,∠BAD=26°,求∠B 和∠C 的度数.
A
B
D
C
第2题
第3题
4、如图,点 D,E 在△ABC 的边 BC 上,AB=AC,AD=AE,求证 BD=CE
4
【小结】 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在等腰三角形中, ① 顶角+2×底角 =180° ② ② 顶角=180°-2×底角
180 o 顶角 ③ 底角= 2
④0°<顶角<180° ⑤0°<底角<90°
3
鸡西市第十 110°,它的另外两个角的度数是 (2)等腰三角形的一个角是 80°,它的另外两个角的度数是 2、如图,AB=AC,∠A=40°,AB 的垂直平分线 MN 交 AC 于点 D, ∠DBC 的度数= 。
13.3.1等腰三角形(2)导学案
A
图(1)
B
【归纳】等腰三角形的判定方法:如果一个三角形有两个角相等,那么这两个角所对的 也相等(简写成 ) (二) 【新知应用】 1、求证:如果三角形一个外角的平分线平行于三角形的一边,那么这个三角形是等腰三角形. 请同学们完成下列问题 (1) 、已知:如图(2) , 是△ABC 的外角,∠1= ,AD∥ 求证: . A 1 分析:要证明 AB=AC,可先证明∠B= ,因为∠1= ,所以可设法找出 2 ∠B、∠C 与∠1、∠2 的关系. (2) 、请同学们完整的写出解题过程 证明:
D
1 2
B
图(5)
C
归纳总结、学后反思 请你对照学习目标,谈一下这节课的收获及困惑。 课后反馈、巩固提升 1、如图(6) ,把一张矩形的纸沿对角线折叠.重合部分是一个等腰三角形吗?为什么?
2
1
图(6) 2、如图(7) ,AC 和 BD 相交于点 O,且 AB∥DC,OA=OB,求证:OC=OD.
D 0 A
图(7)
B
子曰:“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 《论语· 公冶长》
启发引导
课前热身、 自主预习 1、等腰三角形的两边长分别为 6,8,则周长为 2、等腰三角形的一个角为 70°,则另外两个角的度数是 3、等腰三角形的一个角为 120°则另外两个角的度数是 课堂展示、 合作学习 (一) 【思考】 (1)如图(1) ,位于在海上 A、B 两处的两艘救生船接到 O 处遇险船只的报警,当时测得∠A=∠B.如 果这两艘救生船以同样的速度同时出发,•能不能大约同时赶到出事地点(不考虑风浪因素)? (2)我们把这个问题一般化,在一般的三角形中,如果有两个角相等,•那么它们所对的边有什么关 系? 已知:在△ABO 中,∠A=∠B 0 求证:AO=AO 证明:
等腰三角形 第三课时 导学案
1.1 等腰三角形(三)一、学习准备:1.等边三角形的三个角都 ,并且每个角都等于 . 二、学习目标:1、掌握等腰三角形的判定及证明。
2、能利用发证法证明简单的实际问题。
三、学习提示:阅读P8~9完成下列任务: 1,合作探究:前面已经证明了,等腰三角形的两个底角相等。
反过来,有两个角相等的三角形是等腰三角形吗?提示:如下图:在⊿ABC 中,∠B =∠C ,要想证明AB=AC , 只要构造两个全等三角形,使AB 与AC 成为对应边就可以了。
你认为如何构造了?得到定理: ,简称:( )2,自主探究: (练一练)例:已知:如图,AB=DC ,BD=CA ,求证:是等腰三角形。
3、合作探究:小组合作交流P8想一想理解: 反证法。
4、例:用反证法证明:一个三角形中不能有两个角是直角。
5、练习1.课本P9随堂练习1、2四、学习小结:你有哪些收获?E D C BA五、夯实基础:1,证明“三角形中至少有一个角不小于60°”应先假设这个三角形中( )。
A 、有一个内角小于60° B 、每个角都小于60° C 、有一个内角大于60° D 、每一个内角都大于60° 2、若等腰三角形一腰上的高等于腰长的一半,则这个等腰三角形的底角为( )。
A 、75° B 、30° C 、75°或15° D 、60°或30°3、如图,在△ABC 中,AB=AC ,∠A=36°,BD ,CE 分别为∠ABC ,∠ACB 的平分线,且相交于点F ,则图中的等腰三 角形有 个。
4、用反证法证明:等腰三角形的底角是锐角。
六、能力提升1、已知:如图,BE 和CF 是△ABC 的高线,BE=CF ,H 是CF 和BE 的交点, 求证:HB=HC作业:P9习题1.3---1、2、4 【评价反思】 :C CAA。
八年级数学《等腰三角形2》导学案
1 A B 012.3等腰三角形(一) 【学习目标】1.等腰三角形的概念.2.等腰三角形的性质.3.等腰三角形的概念及性质的应用.学习重点.等腰三角形的概念及性质.学习难点.等腰三角形性质的应用.【方法导航】通过对等腰三角形的叠合操作,得出等腰三角形的轴对称性,知道等腰三角形的性质(1)、(2),这里“等边对等角”是今后证明两角相等常用方法之一,而等腰三角形的“三线合一”是今后证明两条线段相等、两个角相等及两条直线互相垂直的重要依据。
利用等腰三角形的性质解题时要充分应用分类思想解题。
一、[课前热身]1、我回顾,我反思(回顾复习)1、前面学习了等腰三角形的概念及性质,你们能结合前面的学习,画一个等腰三角形,并指出其中相等的边和角吗?你还记得性质1的探索方法吗?2、如图,在△ABC 中,AB=AC ,(1)若AD 平分∠BAC ,那么 、(2)若BD =CD ,那么 、(3)若AD ⊥BC,那么 、[头脑风暴]我县9.23特大交通事故发生后,县交警大队迅速组织搜救,如图,位于达明湖上A 、B 两处的两艘救生船接到O 处遇险报警,当时测得∠A=∠B .如果这两艘救生船以同样的速度同时出发,•能不能大约同时赶到出事地点(不考虑风浪因素)?[追根溯源](一)我自学,我探索(然后独立解决1——3题,5分钟后举手展示你的学习成2 A B D C果,比一比,看谁最先完成)1 在△ABC 中,已知∠A=40°,∠B=70°,判断△ABC 是什么三角形,为什么?2 已知,如图∠B=∠C ,∠ADE=∠AED 。
求证:BD=CE 。
3, 屋椽AB=AC.求顶架上∠B 、∠C 、∠BAD 、∠CAD 的度数.[学用结合] (一)基础闯关(要仔细审题哦!完成后同桌之间可以交换评价)1、解答下列各题(1)在△ABC 中,有两个内角分别是100°和40°,试判断△ABC 是什么三角形?(2)“有两个底角相等的三角形是等腰三角形”,这句话对吗?(3) 三个角都是60°的三角形是什么三角形?2、如图,AC 和BD 相交于点O ,且AB ∥DC ,OA=OB ,求证:OC=ODD C A B3 A B C D(二)拓展提升(三人一组,三分钟后相互轮换检查)求证:如果三角形一个外角的平分线平行于三角形的一边,那么这个三角形是等腰三角形.(三)再攀高峰已知:如图,AD ∥BC,BD 平分∠ABC,试判断△ABD 的形状,并说明理由?【小结提炼】 (一)本节课主要学习了___________________;最大的收获是_______________;最大的困惑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二)为你支招:本课主要学习了等腰三角形的判定方法:如果一个三角形有两个角相等,那么这两个角所对的 边 也相等(简写成 等角对等边)及其应用,注意:(1)定义也是重要的判定方法,不可忽视;(2)等腰三角形的判定方法是解决同一三角形中线段相等的重要方法,要注意掌握;(3)性质与判定的关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等腰三角形导学案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理解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和判定定理2、利用定理证明解决实际问题任务一:1、 自主学习:(独立完成,组内交流,课堂展示)如图1,已知△ABC 中,AB =AC ,AD 是底边上的中线.(1) 求证:∠B =∠C ;(2) AD 平分∠A ,AD ⊥BC .图1归纳:等腰三角形的性质有:①性质1:等腰三角形的两底角 (简单叙述为: )∵ ∴ ②性质2:等腰三角形的 互相重合 ∵ ∴ ∵ ∴∵ ∴2、课堂练习:①、等腰三角形一个底角为70°,它的顶角为______.②、等腰三角形一个角为70°,它的另外两个角为 。
③如图3,在△ABC 中AB=AD=DC ,∠BAD=26°, 求∠B 和∠C 度数。
图3④如图4,∠BAD=1000,ADBC,垂足为点D ,AB=AC, 求:∠B, ∠1图4D ACB任务二1、自主学习:如图:△ABC 中,∠B=∠C ,求证;AB=AC归纳:等腰三角形判定定理: (简单叙述为: ) ∵ ∴ 思考:要证明△ABC 是等腰三角形,你都有哪些方法? 3、 巩固练习:如图,已知:△ABC 中,AB=AC ,BD 和CE 分别是∠ABC 和∠ACB 的角平分线,且相交于O 点。
⑴ 试说明△OBC 是等腰三角形;⑵ 连接OA ,试判断直线OA 与线段BC 的关系?并说明理由。
课堂检测:1、等腰三角形有两条边长为4cm 和9cm ,则该三角形的周长是( ) A .17cm B .22cm C .17cm 或22cm D .18cm2、等腰三角形的顶角是80°,则一腰上的高与底边的夹角是( ) A .40° B .50° C .60° D .30°3.如图,已知∠1=∠2=∠3,∠B=∠C 则图中相等的线段有( )A .2对B .3对C .4对D .5对4、如图所示,∠CAB=∠DBA ,AC=BD,点O 是AD,BC 的交点,点E 是AB 的中点.试判断OE 和AB 的位置关系,并给出证明.COE ABD等腰三角形导学案第二课时一、知识回顾:1.如图:△ABC中,⑴若AB=AC,则___ ____;⑵若AB=AC, ∠BAD=∠CAD,则____ ___,____若AB=AC, BD=CD,则___ __,__ ____;若AB=AC, AD⊥BC,则__ ___,__ ____。
(3)△ABC中,如果∠B=∠C,则___ ____任务一:1、自主学习:△ABC中,AB=AC,BD和CE分别是∠ABC和∠ACB的角平分线,且相交于O点。
求证:BD=CE2、判断下列命题的真假并证明:⑴等腰三角形两腰上的中线相等⑵等腰三角形两腰上的高相等3、巩固练习:在△ABC中,AB=AC,点D在AC上,且ABD=BC=AD,求△ABC各角的度数.DCB任务二、1、 探究合作:已知 在△ABC 中,AB=AC ,D 、E 在BC 边上,且AD=AE , 求证:BD=CE2、练习:△ABC 中,AB=AC ,CE ⊥AE 于E ,BC CE 21,E 在△ABC 外, 求证:∠ACE=∠B 。
课堂检测:1、等腰三角形中,若底角是65°,则顶角的度数是 。
2、等腰三角形的一个角是70°,则其它两角的度数为 。
3、等腰三角形的周长是10cm,一边长是3cm,则其它两边长分别是 。
4、等腰三角形一腰上的高与另一腰的夹角是20,则等腰三角形的底角是 。
5、等腰三角形的两边长分别为25cm 和13cm,则它的周长是( )A.63cmB.51cmC.63cm 和51cmD.以上都不正确 8、已知:如图,D 、E 分别是AB 、AC 上的点,AC=BC=BD , AD=AE ,DE=CE ,求∠B 的度数。
10、已知:如图,Rt △ABC 中, ∠BAC=90,AB=AC,D 是 BC 的中点,且AE=BF 。
求证(1) DE=DF(2) △DEF 为等腰直角三角形。
等腰三角形导学案第三课时一、教学目标:1、 理解等边三角形的性质和判定定理2、 熟练应用等边三角形的性质和判定解决实际问题3、 理解、应用直角三角形的边角性质 二、教学过程 任务一1、自主学习:⑴一个等腰三角形满足什么条件便成为等边三角形?⑵你认为有一个角等于600,的等腰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吗?你能证明你的结论吗?把你的证明思路与组员交流。
等边三角形的判定定理1: 。
∵ ∴ 等边三角形的判定定理2: 。
∵ ∴ 等边三角形的判性质定理: 。
∵ ∴2、△ABC 是等边三角形,D E ∥BC, 求证:△ADE 是等边三角形4、 △ABC 是等边三角形,过它的三个顶点分别作对边的平行线, 得到一个新的三角形△DEF,则△DEF 是等边三角形吗?为什么?任务二1、合作探究:用两个含300角的三角尺,你能拼成一个怎样的三角形?能拼成一个等边三角形吗?你是如何拼的?观察三角尺,在一个直角三角形中,300角所对的直角边与斜边有什么关系?你能证明你的结论吗?D结论:在直角三角形中,如果有一个角等于300,那么 ,∵ ∴ 2、巩固练习:如图,等腰三角形的底角为150,腰长为2a ,求腰上的高5、 房梁的一部分如图,其中B C ⊥AC,A=300,AB=7.4cm ,点D 是AB 的中点,DE ⊥AC,求BC,DE 的长课堂检测:1、 已知:如图,在∆ABC 中,∠C=90︒,AB 的垂直平分线交AC 于D ,垂足为E,若∠A=30︒,DE=2,求∠DBC 的度数和CD 的长。
2、如图,AB =AE ,∠ABC=∠AED ,BC=ED ,点F 是CD 的中点,(1)求证:AF 垂直于CD .(2)在你连接BE 后,还能得出什么新的结论?请写出三个.(不要求证明)F EDC BAA CDA E B等腰三角形第四课时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了解反证法的证明步骤,体会反证法证明问题的思想,并能够运用反证法来证明一些问题。
过程与方法:理解并体会反证法的思想内涵。
二、学习重、难点重点:反证法的证明步骤。
难点:运用反证法证题。
三、学习过程(一)、情境导入问题 1 小龙和小明看过电影后走出电影院,小明扫视周围后不假思索的唠叨:“下了雨,天还这么热。
”小明很诧异,问:“哪里下了雨?”“你没看到马路快车道上全是湿漉漉的吗?”“没有下雨,这是洒水车洒的。
”小明有理有据的回答:“如果下雨的话,不仅快车道上湿,慢车道和人行道上也要湿。
你看,除了快车道外,其它地方都不湿,所以肯定刚才没下雨,”小龙点点头笑道:“不错,是没有下雨,怪不得天这么闷热。
”思考讨论:小龙为什么会赞同小明的分析?小明在分析的过程中体现了一种什么数学方法呢?问题2 我们知道,命题“在直角三角形ABC中,AB=c BC=a CA=b 且∠C=90°那么a2+b2=c2”是真命题。
那么请同学们思考讨论:“在三角形ABC中,AB=c BC=a CA=b 且∠C≠90°,那么a2+b2≠c2”是真命题吗?如果是请说明理由。
任务一:自主学习课本P16想一想,各小组根据上面的问题1与问题2的分析交流总结以下问题:1、反证法的定义:。
2、反证法的步骤:(1)先假设。
(2)然后通过,推出与、、或,说明假设不成立,从而得到原结论正确。
独立完成小组交流:任务二、探索交流,说出下面的反面的假设(1)一个三角形至多有一个直角(2)在一个三角形中,至少有一个角小于或等于600(3)在一个三角形中,如果两边不相等,那么这两条边所对的角也不相等任务三、探究提高例题:求证:在同一平面内,如果一条直线和两条平行线中的一条相交,那么和另一条也相交。
(几何证明题的步骤忘了吗?“一画二写三证”)Array已知(题设):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求证(结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证明:(反证法) ①假设..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 ②则___________ __________,这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矛盾。
③所以____________________不成立。
④即求证的命题成立。
课堂练习:用反证法证明:一个三角形至多有一个角是直角 已知(题设):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求证(结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证明:假设..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不妨设________ ______。
则____________ _________,这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矛盾。
所以____________________不成立。
所以 巩固练习:1、 求证:在一个三角形中,至少有一个内角小于或等于60°2、试证明:如果两条直线都与第三条直线平行,那么这两条直线也互相平行。
四、达标检测试用反证法证明下列结论1、 求证在一个三角形中,如果两个角不等,那么他们所对的边也不等 。
五、在本节课中,你的收获是: 还有哪些问题没有解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