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残疾人的励志故事
著名残疾人的励志故事
著名残疾人的励志故事残疾人想要实现自己的目标,他们比普通人所付出的努力要更多,他们的成功比普通人更来之不易,以下是店铺为大家整理的关于残疾名人的励志故事,这些残疾人他们这种自强不息的精神给我们带来了巨大鼓舞。
残疾名人的励志故事1:李雁雁今年已37岁的安徽池州青年李雁雁是中国第一个赴国外留学的盲人。
12年间,他孤独地辗转日本、美国学医,克服难以想象的艰难险阻,成为中国和亚洲第一个盲人医科博士。
母亲的泪水落在他的手背上李雁雁身世坎坷,父亲原是中国人民解放军某学院的教师,“”期间在池州因公殉职,那年李雁雁仅7岁,哥哥李京京17岁,奶奶和妈妈一筹莫展,全家就靠着每月45元的补助艰苦度日。
懂事的李雁雁从小成绩优异,1982年不负众望,一举考上湖南大学环境工程系空调专业,入校后越发奋发图强,每年寒暑假都留校继续学习。
1985年秋,雁雁感觉视力异常模糊,渐渐不能视物,医院确诊是青光眼发展成视神经萎缩,导致双目失明!拿着诊断书,雁雁双手战栗,痛哭着捶打冷冰冰的墙壁,瘫倒在地。
李母龚桂兰得知后,连夜赶到长沙,强忍悲痛为儿子办理退学手续。
之后她四处举债,带儿子跑遍了广州、上海、南京等大医院寻求治疗,但无力回天。
雁雁彻底绝望,回家后成天躲在阴暗的小房里,关起窗户,不见任何人。
母亲擦干眼泪,一次次劝慰儿子:“孩子,《盲人与灯》的故事你听过吗?黑夜里盲人执盏明灯蹒跚而行,路人问他,你啥也看不见,打灯笼干吗?盲人说,你们能看见灯笼,就会给我让路啊。
孩子,自古身残志坚成就大事者不乏其人,只要自己点亮心灯,创造光明,照样能走出一条大路来!”那一刻,雁雁的手背,感受到了母亲温暖的泪水。
他鼻子一酸,决心直面命运,开始新的生活。
为了省钱,雁雁每天听收音机自学盲文。
1989年夏,他听说美国一家盲校将在中国开办分校,免费函授英文便立即报名。
那段时间,他每天坐在地上弯腰弓背摸练盲文,虽然腰酸背痛,却重新感受到了学习的乐趣。
修完美国盲校全部课程后,雁雁又借阅了中、美、英、法、日等国的数百本图书,开阔了视野。
6个残疾人的励志故事
6个残疾人的励志故事残疾人的成功通常不易招致嫉妒。
因为他们有缺陷,使人乐于宽忍他们的成功。
也常使潜在的对手忽视了他们的竞争和挑战下面就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残疾人的励志故事,欢迎大家阅读!残疾人的励志故事1、郑龙华——无手着名摄影家郑龙华,男,1959年5月生于浙江省临安市。
幼年失去双手,1981年开始自学摄影,他先后在国内外举办过各种形式的摄影展览,并多次在各种影赛中获奖。
郑龙华于2006年5月20日在家乡浙江省临安市启动“生命之光”——一位无手摄影家对话100位残疾人精英的摄影活动。
经两年多的时间,他先后独自走遍全国100多个县及港、澳、台地区,行程达6。
3719万公里,采访了各行业100位残疾人精英,拍摄图片4。
5万余幅,整理文字素材52万字,撰写采访手记19。
86万字。
2007年5月,郑龙华被评为杭州市劳动模范。
由他拍摄的100位成功残疾人士的照片《一位无手摄影家对话中国百位残疾人成功人士》,展示了没有健全的手或脚、甚至身体不能直立的残障人士的成功故事。
49岁的郑龙华说:“我选择展示他们阳光的一面,而不去关注他们肢体的残缺。
尽管拍摄残缺更有视觉冲击力,但我希望这些作品能带给人们希望和鼓舞。
”为了这组照片,他花了近3年时间。
他用镜头记录了一个个成功的残障人士:虽失去右手但创立了“谭木匠”木梳传奇的谭传华、虽由于幼时疾病腿部行动不便但创立“江民软件”的反病毒软件专家王江民、虽由于先天佝偻身高不足1米却坐着轮椅宣传环保的甘肃省清水县秦亭镇店子村袁建明……郑龙华要展示残疾人的“健全”生活。
“我希望这些作品是一面镜子,透过这面镜子,大家照到自己:这些伤残人士在这种情况下做事都能成功,每个人都更应该用心做事。
”如郑龙华所努力的,照片鼓励了很多参观者。
北京第四聋人学校18岁的葛斌用手语说:“来看展览之前,我感觉非常迷茫。
但看到这些照片,我很感动。
我要珍惜生活中的每一天,拼搏努力。
”他指着一个肢残运动员的照片说,“我能够感受到她很努力!”北京第四聋人学校19岁的刘建超用手语说:“我来自四川,汶川大地震后,那里很多人和我们一样,不幸成为残疾人,他们更需要用这些故事来进行励志教育,勇敢地面对生活。
励志_身残志坚的名人励志故事
身残志坚的名人励志故事身残志坚的名人励志故事篇一法国有一名记者叫博迪,年轻时上天赋予他的只是四肢瘫痪,唯一庆幸的是他的左眼还可以动,虽然口不能言,手不能动,但他还是决心要把自己在病前就构思好的作品完成。
博迪只会眨眼,所以就只有通过自己眨动左眼与助手沟通,逐个字母地向助手“背”出他的腹稿,然后由助手抄录出来,助手每一次都要按顺序把法语的常用字母读出来,让博迪来选择,当她读到的字母正是文中的字母时,博迪就眨一下眼来表示正确。
由于博迪是靠记忆来判断词语的,有时不一定正确,他们需要查词典,所以每天只能录一两页,可以想象两个人的工作是多么的艰难!几个月后,他们历经艰辛终于完成了这部着作,为了写这本书,博迪共眨了二十多万次眼,这本不平凡的书共150页,它的名子叫《潜水衣与蝴蝶》。
史铁生二十岁残疾了双腿,而他却用“笔”走了世界上最远的路;贝多芬双耳失聪,却用心创造了不朽的“命运交响曲”;史蒂芬。
霍金患了运动细胞瘤,不能动不能说,却用思维走进了宇宙,去探索星系。
黑洞。
夸克……奥斯特洛夫斯基全身瘫痪,双目失明,却写出了最伟大的着作《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激励着中外青年投身到革命中去……在这个世界上,有着健全的四肢,聪明头脑的人不在少数,却很少有人有如此成就,而世人缺少的正是他们这种永不服输的精神与坚忍不拔的毅力,世人总是在明日复明日中忙忙碌碌,又总是在等待机会中错失良机,总是在抱怨牢骚中荒费时光,在斤斤计较。
患得患失中迷失自己……他们的成功,在于不苛求条件,不是在等待机会,而是在千方百计创造条件,利用一切可利用的机会。
我们也有许多的理想和抱负,目标与追求,可不付注行动,就是无法实现的空想,一切将是枉然。
灯下阅读不如电视机前舒适,唐诗宋词不如电子游戏迷人,劳碌奔波不如麻将桌棋牌室安逸,我们常常抱怨命运的不公,条件不如人意,我们却忘记了因内起主导作用,外因只是辅助,没有自身的努力,在好的环境条件也只能是摆设,面对困难我们常常放弃,所以我们会痛失良机,不是我们没有机遇成功而是我们缺少成功必备的毅力,坚持不懈不放弃才会到达目的地。
残疾人励志故事大全
残疾人励志故事大全【残疾人励志故事一】海伦凯勒的故事童年的海伦凯特海伦·凯勒是美国着名作家和教育家。
一八八二年,在她一岁多的时候,因为发高烧,脑部受到伤害,从此以后,她的眼睛看不到,耳朵听不到,后来,连话也说不出来了。
她在黑暗中摸索着长大。
七岁那一年,家里为她请了一位家庭教师,也就是影响海伦一生的苏利文老师。
苏利文在小时候眼睛也差点失明,了解失去光明的痛苦。
在她辛苦的指导下,海伦用手触摸学会手语,摸点字卡学会了读书,后来用手摸别人的嘴唇,终於学会说话了。
苏利文老师为了让海伦接近大自然,让她在草地上打滚,在田野跑跑跳跳,在地里埋下种子,爬到树上吃饭;还带她去摸一摸刚出生的小猪,也到河边去玩水。
海伦在老师爱的关怀下,,竟然克服失明与失聪的障碍,完成了大学学业。
一九三六年,和她朝夕相处五十年的老师离开人间,海伦非常的伤心。
海伦知道,如果没有老师的爱,就没有今天的她,决心要把老师给她的爱发扬光大。
於是,海伦跑遍美国大大小小的城市,周游世界,为残障的人到处奔走,全心全力为那些不幸的人服务。
海伦凯特的学生时代一天,老师在海伦凯勒的手心写了“‘water’水”这个词,海伦·凯勒总是把“杯”和“水”混为一谈。
到后来,她不耐烦了,把老师给她的新洋娃娃摔坏了。
但莎莉文老师并没有对海伦放弃,她带着海伦凯勒走到喷水池边,要海伦凯勒把小手放在喷水孔下,让清凉的泉水溅溢在海伦凯勒的手上。
接着,莎莉文老师又在海伦凯勒的手心,写下‘water’“水”这个字,从此海伦·凯勒就牢牢记住了,再也不会搞不清楚。
海伦后来回忆说:“不知怎的,语言的秘密突然被揭开了,我终于知道水就是流过我手心的一种物质。
这个喝的字唤醒了我的灵魂,给我以光明、希望、快乐。
不过,莎莉文老师认为,光是懂得认字而说不出话来,仍然不方便沟通。
可是,从小又聋又瞎的海伦·凯勒,一来听不见别人说话的声音,二来看不见别人说话的嘴型,所以,尽管她不是不能说话的哑巴,却也没法子说话。
五个关于残疾人的励志故事
五个关于残疾人的励志故事1、杨佩——无臂也想飞杨佩,女,汉族,1990年生,肢体残疾,陕西省平利县人。
9岁时遭高压电击,虽然失去双臂,但始终乐观向上,不向命运屈服。
如今小杨佩跟随母亲远赴北京打工,心中一直有个愿望,待有了一笔钱后,要继续学习深造,然后做自己喜欢做的事,她特别喜爱唱歌、跳舞,希望将来能拥有一个自己的残疾人艺术团。
家住在陕西省安康市平利县兴隆镇蒙溪街村的杨佩,身上有很多不安分因子。
村里的变压器放在村中央,孩子们来来往往总喜欢拉着高压线线杆的斜拉线玩,9岁那年,一天吃过午饭上学去的她走到变压器前时,习惯地用手拉了拉斜拉线,但她没有想到这次斜拉线已经松开并碰上了高压线。
命运在一瞬间改变了她的生活轨迹。
截肢对于还没开启自己绚丽人生的她来说,意味着学业的废弃和生活的无着。
从那以后,家里更困难了,父母只好另作安排:父亲带着弟弟留在家里,而母亲带着她选择了外出打工挣钱。
没了手,连自己的生活都很难自理,更不用说打工赚钱了。
小杨佩自己慢慢练以脚代手,练就了一双灵活的双脚。
但现实又实在是太残酷,没有一家单位肯接纳无手的杨佩,无奈之下,她选择了乞讨的生活。
杨佩很清楚残疾人要自立,必须先要自强、自信。
自强就得有自己的一技之长,如果没有专长,就不能找到工作,即使有了工作,迟早也会被淘汰。
她想根据自身的条件,去寻找适合自己的专业,然后努力学习、钻研,使自己在社会上有所作为。
她现在的乞讨是在聚资,她的梦想是攒够了钱,去完成自己的学业,使自己有文化有知识,做一个残而不废的人。
她最喜欢做的事是跳舞,她的梦想是做一个艺术家,一个无臂的舞蹈家。
杨佩从未失去对生活的梦想并坚信能从逆境中熬过来。
她是平凡的,平凡得就如路边的一棵小草,默默无闻;她又是不凡的,能够在逆境中追求精神上的升华,哪怕乞讨,也是为了飞翔2、高志鹏——暗黑中捕捉闪亮音符高志鹏,男,汉族,1974年生,视力残疾,山西省吕梁人,现为太原市盲童学校音乐教师。
6岁时因手术失败导致双眼失明,13岁随民间学艺,18岁成为太原市盲童学校插班生,28岁考入中国戏曲学院。
身残志坚励志人物故事素材7篇
身残志坚励志人物故事素材7篇身残志坚励志人物故事素材【篇1】海伦凯勒能够不因缺废而自暴自弃,反而更加努力上进,所以最后才有卓绝的成就。
我们平常人既聪明又健康,假如还不知道努力用功的话,真是很对不起自己啊!你相信奇迹吗?你相信既盲又聋又哑的人也能成为作家吗?有的,这个人便是伟大的海伦凯勒女士。
她在一岁多的时候,因为生病,从此眼睛看不见,并且又聋又哑了。
由于这个原因,海伦的脾气变得非常暴躁,动不动就发脾气摔东西。
她家里人看这样下去不是办法,便替她请来一位很有耐心的家庭教师苏丽文小姐。
海伦在她的熏陶和教育下,逐渐改变了。
她了解每个人都很爱她,所以她不能辜负他们对她的期望。
她利用仅有的触觉、味觉和嗅觉来认识四周的环境,努力充实自己,后来更进一步学习写作。
几年以来,当她的第一本着作“我的一生”出版时,立即轰动了全美国。
海伦凯勒虽然五官残缺,但是她能克服不幸,完成大学教育。
以后更致力于教育残缺儿童的社会工作,这种努力上进的精神,实在值得我们效法,海伦凯勒真可算是个身残志坚的人。
身残志坚励志人物故事素材【篇2】阿炳因患眼疾而双目失明,阿炳刻苦钻研道教音乐,精益求精,并广泛吸取民间音乐的曲调,一生共创作和演出了270多首民间乐曲。
其父华清和为无锡城中三清殿道观雷尊殿的当家道士,擅长道教音乐。
华彦钧3岁时丧母,由同族婶母抚养。
8岁随父在雷尊殿当小道士。
开始在私塾读了3年书,后从父学习鼓、笛、二胡、琵琶等乐器。
12岁已能演奏多种乐器,并经常参加拜忏、诵经、奏乐等活动。
18岁时被无锡道教音乐界誉为演奏能手。
身残志坚励志人物故事素材【篇3】《命运交响曲》是贝多芬最杰出的一部作品,它的主题是反映人类和命运搏斗,最终战胜命运。
这也是他自己人生的写照。
这是第一乐章中连续出现的沉重而有力的音符。
贝多芬说:“命运就是这样敲门的。
”贝多芬是世界著名的音乐家,也是命运最糟的一个。
童年,贝多芬是在泪水浸泡中长大的。
家庭贫困,父母失和,造成贝多芬性格上严肃、孤僻、倔强和__,在他心中蕴藏着强烈而深沉的感情。
残疾人的励志故事5篇
残疾人的励志故事5篇奋斗像一本书,有读不完的故事与哲理;以下是店铺为大家整理的关于残疾人的励志故事,欢迎阅读!残疾人的励志故事1:付红英,女,汉族,1958年生,肢体残疾,中共党员,天津市南开区人。
天津市残联文体中心声乐指导兼合唱指挥,系天津市音乐家协会会员。
87年进入天津市残疾人艺术团,92年毕业于天津师范学院音乐专业本科。
近20年的残疾人文化工作,组织残疾人才艺、合唱、棋类、书画等活动,参与组织了大量的文艺演出和比赛。
2005年她所指挥的无伴奏合唱《八竣赞》荣获全国金奖,同年12月,率团参加中国残疾人艺术团成立18周年庆典活动,受到党和国家领导人的亲切接见。
就职天津残联文体中心、负责声乐指导兼合唱指挥的付红英,算不上漂亮,且身有残疾,但她拥有一颗最美的心。
她常穿梭于健全人之间,与他们一样工作一样劳动,不需要任何的特殊照顾。
20多年来,她把自己的心血和汗水都挥洒给了残疾人音乐事业这块沃土,用汗水和心力昭示自己的人生价值和贡献。
1958年,付红英出生在天津,不久就患上了小儿麻痹症。
凭借毅力奋发学习,考取天津师范学院音乐专业本科,大学毕业后却被分配到一家服装厂做检验工人。
1987年天津市残疾人艺术团招收演员,她报了名,被招入团,才开始实现自己的艺术梦。
付红英说,作为一名残疾人,能够从事残疾人的事业是幸运的。
她既是演员又是组织者,多年来工作中,无论是主角还是配角,幕后还是台前,或是组织残疾人才艺、棋类、书画等比赛和展览,她都恪尽职守;无论是排练指挥天津市残疾人合唱团、天津市启明星合唱队到社会各界进行宣传演出,还是为合唱团建立章程制度、完善组织机构等,她都出色地完成。
05年组织的无伴奏合唱《八竣赞》荣获全国金奖;同年12月率全团参加中国残疾人艺术团成立18周年庆典活动,与北京、上海、青岛组成大型合唱团,演唱《蓝色多瑙河》《我的梦》,受到胡锦涛等领导人的亲切接见。
在付红英的生命进程中,音乐是主旋律。
她努力把学到的知识用于实践,除了在合唱团辅导女低声部,还为职校学生上初级乐理课,并定期到天津群艺馆进行合唱指挥培训。
残疾人的励志故事大全16篇
残疾人的励志故事大全16篇从那天开始,他踏上了音乐旅途,在自我心灵的舞台上演绎起不灭的火焰和无尽的执着。
高志鹏11岁时,二胡水平就已超过了父亲,当他得知了阿炳的故事后,便下定决心要做一个盲人音乐家。
他摸懂了《二泉映月》,也在音乐中找到了属于自我的世界。
他跟着鼓乐班的师傅们沿九曲黄河一路苦学,学会了各种民间小调、晋剧曲牌,学会了唢呐、笙、箫、笛子等鼓乐班的全套乐器。
15岁那年,父亲为他买了8件乐器,让他组建了自我的鼓乐班。
从此,这位少年盲班主带着一伙明眼人,开始在陕西、内蒙古一带的农村闯荡。
几年下来,他挣下的钱,不但贴补家用,建了新窑洞,并且还为两个哥哥娶了媳妇,供妹妹读完了初中。
在外闯荡的高志鹏第一次听说在太原有一所盲校,他心中又开启了一扇窗户,独自一人去太原市盲校求学。
在省残联领导的帮忙下,他成为太原市盲童学校的一名大龄插班生。
在盲校学习的两年间,每到星期天,志鹏便抱着吉他、二胡到街头卖唱,挣学费和生活费;上课时间又以饱满的活力,投入于学习和创作中。
1994年,他创作的歌曲《心声》,在山西人民广播电台升华奖新歌征集中,荣获词曲创作一等奖;歌曲《满天繁星属于你》,在全国第二届盲聋学校学生艺术汇演中,获得一等奖及创作奖。
当中残联主席邓朴方把奖杯送到他的手中时,他感到茫茫黑夜中有了繁星般的点点期望。
盲校毕业他留校工作,2019年在中残联的关怀下,他成为中国戏曲学院首位盲人进修大学生。
在正规化、高节奏的教学环境中,为了赶上学习的进度,他几乎每晚都守在琴房,根据盲文和课堂的录音资料一点一点地摸索着指法。
进修是拿不到学历的,2019年高志鹏便参加了成人高考并成为中国戏曲学院一名正规大学生。
经过顽强拼搏,高志鹏不仅仅以优异成绩完成学业,他创作的歌曲《走出圪梁梁》、二胡曲《黄土情怀》,还分别荣获全国第六届残疾人艺术大赛金奖、银奖。
更令同学们啧啧称奇的是,他利用业余时间,拜北京盲校李红伟为师,靠着用手摸,竟然用半年时间学会了一般得用三年时间才能掌握的钢琴调律技能!如今,高志鹏的心中有了一个神州万里行的计划。
残疾人励志故事
残疾人励志故事残疾人励志故事残疾人是指身体上或精神上存在障碍的人群。
尽管他们在生活中会遇到各种困难,但是许多残疾人通过坚强的毅力和努力,取得了人们惊人的成就,成为了令人钦佩的励志人物。
以下是一些关于残疾人的励志故事。
1. 贝蒂·梅尔在上世纪50年代,贝蒂·梅尔出生时,医生发现她双臂和双腿异常短小。
然而,贝蒂并没有因此而放弃。
她学会了用双肩上的小臂完成许多日常活动,甚至可以开车和钢琴演奏。
贝蒂还在她的职业生涯中开创了新的领域,成为了一位专业的冰壶运动员。
她带领美国队赢得了数个冰壶比赛的冠军。
2. 布林德利·沃金布林德利·沃金是一位曾经失明的音乐才子。
他在童年时期因一次事故失去了眼睛,但他没有因此而放弃他的音乐梦想。
如今,布林德利是鼎鼎大名的爵士钢琴手和歌手,曾经在多个著名的音乐节上演出。
他还赢得了数个格莱美奖。
3. 迈克尔·杰克逊迈克尔·杰克逊是一位天生有轻度唇裂的音乐天才。
尽管这个口腔畸形使他的演唱受到一定的限制,但他却凭借惊人的创造力和实力成为了流行音乐的偶像。
迈克尔·杰克逊为全世界带来了许多经典的音乐作品和舞蹈。
他凭借自己的努力和才华赢得了包括13个格莱美奖和数个MTV音乐奖在内的无数荣誉。
4. 斯蒂芬·霍金斯蒂芬·霍金是一位在科学领域中享有盛名的天才学者。
他在20岁时被诊断出患有运动神经元疾病,从此开始无法行走、说话和呼吸。
他凭借残疾,但他的智力和贡献让人折服。
霍金是一位杰出的物理学家和宇宙学家,并对宇宙早期、黑洞等问题做出了杰出的贡献。
他是英国皇家学会、美国国家科学院等多个著名学术组织的终身院士。
总结这些残疾人励志故事,表明了残疾人并不应该因为自身的身体或精神障碍而放弃自己的梦想,而是应该用坚毅的意志和毅力去克服困难。
他们充分发挥自己的潜力和才华,取得了斐然的成就,成为了我们学习的榜样和楷模。
他们无愧于我们的敬佩和尊重。
中国身残志坚的励志名人故事(精选5则)
中国身残志坚的励志名人故事(精选5则)中国身残志坚的励志名人故事精选篇11.张海迪张海迪这个勇于与疾病顽强搏斗的身残志坚的女性,她是整整一个时代的偶像,是当代的“保尔·柯察金”。
五岁的张海迪因患脊髓病,胸部以下全部瘫痪,无论做什么事情她都只能在轮椅上进行。
从那时起,张海迪便开始了她特殊的人生之路。
她不能像正常的孩子那样背着书包去上学,只能在家里坐着轮椅,自学那些正常的孩子们在学校里所学到的知识。
不久,她做了一次手术。
这次手术之后,她只能一动不动地躺在床上了,甚至连脖子都不能扭一下。
她请妈妈在桌子上支一面镜子,这样她就可以从镜子里面看书了。
就这样,张海迪系统地自学了小学、中学的课本,后来又开始自学英语。
她给自己立下一条规定:每天背熟10个英语单词,如果背不全,忘了几个就狠狠地咬几下自己的手指。
因此她的英语进步得非常快,渐渐地,她开始替有关单位翻译英语资料。
有一次,她翻译了一部长篇小说——《海边诊所》。
当她捧着厚厚的翻译稿来到出版社时,老编辑被深深地感动了,于是亲自为她书写了序,题目是:路,在一个瘫痪姑娘的脚下延伸。
在残酷的命运挑战面前,张海迪没有沮丧和沉沦,她以顽强的毅力和恒心与疾病作斗争,经受住了严峻的考验,并始终对人生充满了信心。
2.桑兰桑兰,浙江宁波人,原中国女子体操队队员,1993年进入国家队,19获得全国跳马冠军,年7月22日,参加第四届美国友好运动会的练习中不慎受伤,造成颈椎骨折,胸部以下高位截瘫。
这确实是个意外。
当时桑兰正在进行跳马比赛的赛前热身,在她起跳的那一瞬间,外队一教练“马”前探头干扰了她,导致她动作变形,从高空裁到地上,而且是头先着地。
遭受如此重大的变故后却表现出难得的坚毅,她的主治医生说:“桑兰表现得非常勇敢,她从未抱怨什么,对她我能找到表达的词就是‘勇气’。
”就算是知道自己再也站不起来之后,她也绝不后悔练体操,她说:“我对自己有信心,我永远不会放弃希望。
”桑兰用她的行动应证着自己的诺言,在北大学习、加盟星空卫视主持节目、担任申奥大使、参加雅典奥运北京接力……她充满力量的笑容总能给人希望!运动生涯1991年第九届浙江省运动会高低杠第一名;跳马第一名;自由体操第一名;平衡木第一名;全能第一名;1995年南京“全国城市运动会”全能和跳马第一名,自由体操第二名;“全国体操锦标赛”跳马第二名。
身残志坚的励志故事
身残志坚的励志故事身残志坚的励志故事有哪些?分享一些现代身残志坚的故事,希望对你有帮助。
下面是店铺给大家整理的身残志坚的励志故事:,供大家参阅!身残志坚的励志故事:“最美人物”潘小兰:身残志坚笑对人生8岁的她用乞讨换来母亲的手术费35年前,潘小兰呱呱坠地,她的降临,却没让这个家庭充满喜悦。
因为一出生,她的整个右臂就异常粗大,且五个手指不同程度地粘连着,“肢体残疾”成为一个标签,伴随着潘小兰的一生。
潘小兰的父母都靠务农为生,家里还有一个正在读书的姐姐,尽管经济拮据,父母对潘小兰的爱却没有减少一分。
为了看病,父母带她跑过很多地方,医生都劝他们等一等,等潘小兰长大点,手臂的情况稳定后再做手术,父母这才打消了看病的念头。
随着日子一天天过去,潘小兰渐渐长大,也慢慢意识到自己与别人的不同。
但因为有家人的温暖照顾,她从未感到自卑,就算有人问起,她也会大方地伸出右手,笑着回答:“我的右手肯定有我的用处。
”其实生活中,潘小兰并没有觉得右手残疾给自己造成什么不便。
“外婆从小就告诉我,右手不能用,还有左手,再不行,两只手夹着还能配合。
”在外婆的鼓励下,潘小兰不仅能洗衣、做饭、写字,甚至连难度颇高的针线活都不在话下。
8岁时,潘小兰和其他孩子一样步入学堂,可才读了一个学期,厄运再次降临这个家庭——母亲的骨质增生已严重到无法行走,不得不做手术。
而在此前,为母亲看病、求诊,家里已欠下亲戚朋友18000多元。
面对巨额手术费,一家人愁眉不展,姐姐主动提出来辍学外出打工,不忍姐姐放弃学业的潘小兰站了出来:“爸爸妈妈,我不读书了,我可以去吃‘百家饭’,帮妈妈挣钱。
”潘小兰口中的“百家饭”,指的正是乞讨。
小小年纪的她,没有文化,没有力气,乞讨是她唯一能想到的挣钱方法。
听她这样说,母亲难过得哭了,潘小兰却安慰她:“妈妈,没关系,我不觉得丢人。
”于是,那三年,市区的人民广场,成为潘小兰常去的地方。
“那时,父亲每天会背着母亲,带着我一起去人民广场乞讨,母亲睡在广场的椅子上,我和父亲坐在一旁,地上放着老师写的一块红布,上面写着求助的内容。
残疾人的经典励志小故事(通用6篇)
残疾人的经典励志小故事残疾人的经典励志小故事(通用6篇)故事:在现实认知观的基础上,对其描写成非常态性现象。
是文学体裁的一种,侧重于事件发展过程的描述。
强调情节的生动性和连贯性,较适于口头讲述。
已经发生事。
或者想象故事。
下面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残疾人的经典励志小故事(通用6篇),希望能帮到大家!即使翅膀断了心也要飞翔——张海迪张海迪,1955年9月出生于济南一个知识分子家庭。
她拥有一个幸福的童年,快乐而活泼,成天蹦蹦跳跳跑来跑去,似小燕子般到处飞翔。
可惜,蹦蹦跳跳的时光是那样短暂。
1960年一个明朗的早晨,玩具室里刚上完一节“课”,她和小同伴们嘻笑着朝门外跑去,忽然跌倒了。
从此,双腿丧失了知觉,张海迪也丧失了关于腿的记忆。
张海迪当年不知道自己患的是脊髓血管瘤,病情反复发作,非常难治。
五年中,她做了3次大手术,脊椎板被摘去6块,最后高位截瘫。
这样,原来天真活泼的张海迪,只能整天卧在床上。
当年,医生们一致认为,像这种高位截瘫病人,一般很难活过27岁。
看着伙伴们高高兴兴地背着书包上学校,终于有一天,张海迪按捺不住心中的渴望,对妈妈说:“妈妈,我要上学!”可是因为自己的生活不能自理,所有的学校都不接收。
病魔是无情的,每当病痛折磨她时,坚强的张海迪没有流泪,疼得实在厉害时,为了分散注意力,她就猛揪自己的头发,打算用一种疼痛来代替另外一种疼痛。
渐渐地,她揪下来的头发,都能编成一条辫子了!对张海迪来说,家是一所特殊的学校。
在这个特殊的学校里,聪明、好学的张海迪学拼音,学查字典,学一个又一个生字。
她趴在床上,用胳膊支撑着身体抄书,学完了一本又一本小学课本,没有人催问,没有人检查督促,更没有考试和考试中的竞争,全靠着自学。
努力是加倍的,成功的喜悦也是加倍的。
于是,她的学习自觉性、学习乐趣与生活的意志,还有思维能力,便随着知识一起增长起来了。
通过非同寻常的努力,她还练素描、学写生、临摹名画、学会了识简谱和五线谱,并能用手风琴、琵琶、吉他等乐器弹奏歌曲。
世界名人身残志不残的励志故事
八十年代,他开始研究量子宇宙论。这时他的行动已经出现问题,后来由於得了肺炎而接受穿气管手术,使他从此再不能说话。现在他全身瘫痪,要靠电动轮椅代替双脚,不但说话和写字要靠电脑和语言合成器帮。
那些关于世界名人的身残志不残的励志故事总能激励很多残疾人,那么世界名人身残志不残的励志故事都有哪些呢?一起来看看吧。
世界名人身残志不残的励志故事篇1:张海迪
5岁的时候,张海迪因患脊髓血管瘤造成高位截瘫,但她身残志坚,勤奋学习,热心助人,被誉为" 当代保尔"。 在残酷的命运挑战面前,张海迪没有沮丧和沉沦,她以顽强的毅力和恒心与疾病做斗争,经受了严峻的考验,对人生充满了信心。她虽然没有机会走进校门,却发奋学习,学完了小学、中学全部课程,自学了大学英语、日语、德语和世界语,并攻读了大学和硕士研究生的课程。1983年3月7日,共青团中央在北京举行命名表彰大会,授予被誉为"80年代新雷锋"的张海迪同志"优秀共青团员"称号。1983年张海迪开始从事文学创作,先后翻译了《海边诊所》、《小米勒旅行记》和《丽贝卡在新学校》,创作了《向天空敞开的窗口》、《生命的追问》、《轮椅上的梦》等一百多万字的作品。现为山东省作家协会文学创作室一级作家。1993年张海迪通过考试和论文答辩,获吉林大学哲学硕士学位。1994年参加远南运动会。1997年入选日本NHK"世界五大杰出残疾人"。1998年起担任中国肢残人协会主席。2000年获得全国劳动模范称号。
桑兰用她的行动应证着自己的诺言,在北大学习、加盟星空卫视主持节目、担任申奥大使、参加雅典奥运北京接力……她充满力量的笑容总能给人希望!
奋斗不息残疾人的励志故事
奋斗不息残疾人的励志故事在这个世界上,有一群不幸遭遇事故或生理原因导致身体残疾的人们。
然而,他们没有因此放弃对生活的热爱和追求,反而以坚强的意志和积极的态度,展现出了不亚于常人的才华和能力。
以下是一些令人敬佩的残疾人励志故事。
故事一:黑暗中绽放的光芒李明是一位失明的钢琴家。
他因青少年时期患上视网膜营养不良症而完全失明。
尽管如此,他对音乐的热爱从未减少。
李明茶余饭后用自己的手感受琴键的触感,通过音符的演奏来表达内心的情感。
他并不满足于自我安慰,而是把自己的才华展现给世界。
他拥有了自己的音乐工作室,每天都用自己的音乐来感染和激励其他残疾人。
虽然他看不见阳光,但他却用自己的音符照亮了人们的心灵。
故事二:跳出轮椅的勇者王宇是一位由于车祸而陷入轮椅的年轻人。
尽管他失去了双腿,但他从未放弃对体育运动的热爱。
他开始参与残奥会的比赛,尤其是轮椅篮球项目。
经过多年的努力和训练,王宇成为了一名杰出的轮椅篮球运动员。
他不仅在比赛中展现出卓越的技术,还成为了其他轮椅运动员的启示和鼓舞。
他告诉世人,只要有勇气和决心,残疾不会成为阻碍一个人追求梦想的障碍。
故事三:乐观面对的创业家张琳是一位双腿残疾的年轻女性。
在她年幼的时候,一次车祸让她失去了双腿。
然而,这并没有打垮她的意志,反而激发了她追求独立和自主的激情。
张琳创办了自己的网店,销售具有残疾主题的商品。
她希望通过自己的创业故事和商品,向社会传递出残疾人也能拥有美好生活的信息。
她的积极态度和乐观心态为其他残疾人树立了榜样,并帮助他们找到了自信和自尊。
故事四:挫折中成长的艺术家张磊是一位脑瘫患者。
脑瘫让他的肢体功能受限,但没有阻碍他追逐绘画梦想的勇气。
他用嘴代替了手,坚持不懈地进行艺术探索和创作。
他的作品展现出非凡的艺术才华和独特的创作风格。
虽然他的道路充满困难和挑战,但他始终坚信,用自己的艺术创作来传递积极正能量,将带给世界更多的美与温暖。
以上这些残疾人的励志故事只是众多例子中的一小部分。
著名残疾人的励志故事5篇
著名残疾人的励志故事5篇残疾人的成就离不开他们自强不息的艰苦努力。
他们对身有残疾,但通过自身的努力,成就了今天的辉煌。
以下是店铺分享的关于著名残疾人的励志故事,欢迎阅读!著名残疾人的励志故事1:富兰克林·罗斯福有个小男孩因患脊髓灰质炎而留下了瘸腿和参差不齐且突出的牙齿,他认为自己是世界上最不幸的孩子。
没有同学愿意和他一起游戏玩耍,老师叫他回答问题时,他也总是低着头一言不发。
春天来了,小男孩的父亲买回来一些树苗,想把它们栽在屋前。
他把孩子们叫过来,让他们每人栽一棵。
并对他们说,谁栽的树苗长的最好,就给谁买一件礼物。
小男孩也想得到父亲的礼物,可是看到兄妹那蹦蹦跳跳提水浇树的身影,他却希望自己栽的那棵树早日死去。
因此,在浇过一两次水后,他就再也没去管它了。
结果过了几天小男孩惊奇地发现它不仅没有枯萎,而且还长出了几片新叶子,与兄妹们种的树相比,显得更嫩绿,更有生气。
小男孩的父亲给他买了他最喜爱的礼物,并对他说,从他栽的树来看,他长大后一定能成为一个出色的植物学家。
渐渐地小男孩不在自卑,开始变得乐观向上起来。
一个月光明亮的晚上,小男孩躺在床上睡不着,忽然想起生物老师曾说过的话:植物一般都在晚上生长。
去看看自己的那棵小树是怎么生长的?当他轻轻地来到院子里时,却看见父亲在向自己栽种的那棵树下泼洒着什么。
一切他都明白了,原来父亲一直在偷偷地为自己栽种的那棵小树施肥!小男孩看着父亲,泪水不知什么时候已流出眼眶……那瘸腿的小男孩最终没有成为一个植物学家,但他却成为了美国总统。
他的名字叫富兰克林·罗斯福。
著名残疾人的励志故事2:周云蓬披肩的长发、宽大的墨镜、如影随形的吉他、天籁般纯净的歌声……这是中国盲人民谣歌手周云蓬留给观众的最初印象。
周云蓬是标准的“70后”,但心理上却有着远大于实际年龄的沧桑。
小时候,病魔就缠上了这个不幸的孩子。
身患眼疾的他,跟随着母亲的脚步,四处求医问药,别的小朋友童年都是彩色的,而他的童年经历单调又令人绝望,充满了火车、医院、手术室和酒精棉球的味道。
身残志坚的名人事迹和励志故事
身残志坚的名人事迹和励志故事
身残志坚的名人事迹和励志故事确实充满了希望和鼓舞力量。
以下是一些身残志坚的
名人事迹和励志故事:
1. 弗兰克林·德拉诺·罗斯福(Franklin D. Roosevelt):他曾是美国历史上破坏力最大
的政治家之一,也是唯一连任四届美国总统的人。
他在年轻时得了小儿麻痹症,导致
他双腿瘫痪,但他决心不被身体状况所限制。
他坚持奋斗,主张为美国人民带来福祉
的国家政策,包括废除禁酒令和建立社会保障体系。
2. 海伦·凯勒(Helen Keller):她是一位美国作家、讲师和社会活动家,她在19个月大时因疾病而丧失了听觉和视觉能力。
尽管遭受了巨大的困难,但通过勇气和决心,
她学会了使用手语和唇读,并成为维权倡导者和鼓舞人心的演讲家。
她的励志故事被
拍成了电影和舞台剧。
3. 约翰·N·帕尔默(John N. Palmer):他是一位美国海军陆战队士兵,曾在阿富汗服
役时因一次炸弹袭击而失去了一条腿。
然而,他并没有因此而放弃,反而通过坚韧和
努力,成功地恢复了健康,并成为一名残疾人权利的倡导者。
他还参加了美国丧失腿
部的运动员协会,取得了在健身和竞技锻炼方面的巨大成就。
这些身残志坚的名人事迹和励志故事告诉我们,无论面对什么困难,我们都应该坚持,保持积极的心态,并努力实现自己的目标。
他们的故事向我们展示了人类的力量和意
志的力量,可以克服各种困难,并取得辉煌的成就。
残疾人的励志名人故事
残疾人的励志名人故事导语:残疾人只有用行动证明了自己的价值,才会赢得大家的尊重。
下面是有关残疾人的励志名人故事,欢迎阅读。
残疾人励志故事一:身残志坚的孙膑孙膑真名失转,齐国人,是孙武的后代。
学习期间,庞涓知道魏惠王正在招揽人才,就匆匆告别鬼谷子、孙膑,下山赶往魏国。
孙膑留下来,虚心向老师学习。
鬼谷子喜欢他,把珍存的《孙子兵法》十三篇传给他。
由于当时没有纸,更没有印刷术,抄在竹简上的《孙子兵法》极为珍贵。
孙膑如获至宝,日夜研读,甚至可以一字不落地背下来。
庞涓到了魏国,当上将军,带兵打败卫、宋、齐国,受魏惠王重用。
他想起孙膑,就写信请孙膑下山,骗他说是要共同干一番事业。
孙膑学业告成,拜别鬼谷子,高高兴兴来到魏国。
孙膑庞涓很想得到《孙子兵法》,可是孙膑却没带在身上。
魏惠王听说孙膑很有才能,就让庞涓带进王宫面谈。
果然,孙膑谈起军事理论头头是道,比庞涓强得多。
魏惠王留下孙膑,准备重用。
庞涓十分妒忌。
他装得若无其事,却安排了一个又一个的阴谋。
一天,齐国来人送给孙膑一封信,是堂兄孙平写的,说叔父孙乔去世,请他回家看看。
孙膑怕魏王怀疑,只好回信说暂时脱不开身。
魏国边境守军搜出孙膑的信,交给魏惠王。
魏王正在怀疑之中,孙膑受庞涓怂恿,向魏王上书,请假回家。
魏王下令,扣留孙膑。
庞涓对孙膑说:“大王判你死罪,我再三求情,才改处膑刑(膑刑就是剜去膝盖骨)。
”膑哪里晓得,召自己来魏国、送信人和假信,都是庞涓阴谋策划的。
庞涓看到孙膑只能爬着行走,知道他跑不了,就叫他默写《孙子兵法》,骗他说:“传百代,扬孙氏大名。
”孙膑很想报答庞涓的救命之恩,就天天在竹简上默写。
伺候他的仆人不忍心,偷偷告诉他庞涓的阴谋:得到兵书后,杀掉孙膑!孙膑这才醒悟。
他烧掉已抄好的兵书,装起疯来,又笑又叫。
庞涓不相信,让人把他扔进猪圈。
他又翻又滚,还把猪粪往嘴里塞。
庞涓相信孙膑真的疯了,放松了监视。
孙膑打听到齐国使臣来到魏国,乘着黑夜去见齐使。
庞涓发现孙膑的衣服、鞋子扔在河边,以为他跳河自杀了,他哪里想到,孙膑正藏在齐使的马车里,飞驰而去。
残疾励志故事大全精选5篇
残疾励志故事大全精选5篇总有一批人,他们身残志坚,依然能成就自己。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残疾人励志故事5篇,欢迎参考!励志故事精选1张治平,男,汉族,1948年生,视力残疾,特级教师,重庆市人,现为重庆市盲人学校音乐教师,系重庆市盲人协会主席。
患先天性视神经萎缩,30岁左右完全失明,1988年,天津音乐学院函授部作曲专业结业,一边教学一边创作,其创作的歌曲、乐曲《我爱光明》《盲人之歌》《盲人驾驶碰碰车》获中国残疾人文艺汇演创作奖,歌曲《快乐王子的小船》获中国少儿歌曲创作一等奖,《甜甜的嘞》收入全国音乐教材小学第七册。
曾获全国自强模范、中国特殊教育先进工作者。
双目的失明张治平不能用眼睛去看,却能够用耳朵去“观察”,用敏锐的心思去体会。
他用音乐谱写着一首首动人心弦的自强之歌。
张治平出生在重庆市一个普通工人家庭,上小学时查出患有无法治愈的“先天性视神经萎缩”症,当时视力只有0.2。
面对这突如其来的疾病,张治平苦不堪言,但一年后在学校的一节音乐课上他找到了生活的动力。
老师播放了由盲人音乐家阿炳创作并演奏的二胡曲《二泉映月》,这悲伤又充满希望的音乐以及老师对阿炳的介绍,仿佛是黑暗中的一道闪电,照亮了张治平的心:“学习音乐,做阿炳那样的人!”一个声音在心底呼唤。
张治平开始在老师的指导下努力学习二胡、笛子、手风琴等多种乐器。
他知道:如果吃不了苦,就不会成为像阿炳那样的人。
他找来有关音乐理论的书籍,把自己埋在音乐里,把枯燥的乐理生吞活剥着“吃”下去。
凭着一根竹笛、一把二胡,15岁那年,他以第一名的成绩从106名选手中脱颖而出,考入重庆市北碚区文化馆所属的文工队。
张治平的演奏水平提升得很快,常常在各种音乐比赛上拿奖。
他开始将音乐重心转移到创作上,并取得了突破性的成绩,他谱写的《手舞银镰唱山歌》人们都以为是出自谱曲老手。
他谱曲总是倾心倾力,谱写的《生活之歌》《我的月亮船》《小露珠》等都是流传很广的歌曲,而《快乐王子的小船》,从谱曲到完成竟花了12年。
古今中外身残志坚的励志故事
古今中外身残志坚的励志故事当今社会,身残志坚、自强不息的人物数不胜数,像张海迪、吴运铎、邰丽华……在中国古代,同样不乏励志楷模,有的人在某一领域的贡献甚至影响到中国历史的发展进程下面是店铺给大家整理的古今中外身残志坚的励志故事:,供大家参阅!古今中外身残志坚的励志故事1:孙膑在古代残疾人群中,肢体残疾比双目失明的要多,其中以下肢残疾所占比例最大,古汉语中的“跛”、“瘸”、“躄”、“痿”、“蹶”等字,皆指下肢有残疾。
在古代,腿脚不便的名人不少。
如献出著名宝玉“和氏璧”的卞和,就是一位双脚皆失的残疾人。
卞和致残为后天原因。
据《韩非子·和氏》记载,卞和在荆山上伐薪时,偶尔得一璞玉,先后献于楚厉王、楚武王,但此二王不识货,卞和因此被先后砍去左脚和右脚,此即“昔卞和献宝,楚王刖之”一说。
幸好楚文王识宝,琢成举世闻名的“和氏璧”。
卞和被砍去双脚,这叫受“刖刑”。
刖刑是古代的酷刑之一,入“五刑”之列,另外四种刑法是“墨”、“劓”、“宫”、“大辟”。
刖刑又称剕刑,轻者砍单脚,重者去双脚。
在古代下肢残疾名人中,又以先秦时期最多,这是因为当时流行刖刑。
此刑在春秋战国时期被滥用到了顶点,以齐景公主政时的齐国来说,当时市场上最贵的是假肢,最便宜的是鞋子,这就是“踊贵屦贱”典故的由来,也是齐景公当年滥用刖刑所造成社会悲剧的直接反映。
古代著名的军事家孙膑,生前便曾被魏国人“刖”过。
但他没有屈服于命运,后得到齐国田忌的信任,多次设奇谋指挥军队,打败了当年另一对手、军事家庞涓率领的魏军,逼杀庞涓。
孙膑是战国时期齐国人,为杰出军事家孙武的后代。
孙膑曾与庞涓一起学习兵法,成绩非常优秀。
之后,庞涓被魏惠王任命为将军,他自思本事不及孙膑,设下毒计,把孙膑骗请到魏国,谗言害之。
昏庸的魏惠王把孙膑办了罪,在他脸上刺字,还剜去了他的两块膝盖骨,此即《史记·孙子吴起列传》上“以法刑断其两足而黥之”的记载。
孙膑因此成了一名残疾人,再也无法站起来。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关于残疾人的励志故事
他们虽然身体残疾,但是,他们身残志坚,下面是小编收集的故事,
欢迎大家阅读!
1、陈燕——中国第一位女盲人钢琴调律师
陈燕,女,汉族,1973年生,视力残疾,一级钢琴调律师,北京
市人。
现北京新乐钢琴调律有限责任公司总经理,系中国音乐家协会
钢琴调律分会会员。
幼年患先天性白内障双目失明。
22岁毕业于北京
盲校钢琴调律班。
2002年10月创建北京钢琴调律网,2004年出版
《陈燕:耳边的世界——中国第一位女盲人调律师的自传》,同年12
月被江苏卫视和新浪网评为《感动2004》十大真情人物。
盲人钢琴调律师陈燕的故事有点传奇,但都是真的。
3个月大的时候,因为先天性残疾,陈燕被父母遗弃,是姥姥收养她并抚养成人。
陈燕自小对音乐比较感兴趣,学过很多乐器。
自打学调琴开始,
她每天总是十三四个小时泡在钢琴边,仔细摸,用心记。
学调律还必
须会修琴,一个盲人手拿锤子钉钉子、刨子刨木头,受伤总是难免的,学习调律那段时间,她手上就没有一块好肉。
4年学习,陈燕掌握了欧美最先进的钢琴调律技术,但信心满怀的她马上遭遇了残酷的现实,当时国内的人还无法接受盲人调琴师这个
行业。
几经周折,一家大的琴行经理考核后同意录用。
但经理为难地说,这份工作需要上门为客户调琴,你现在的情况挨家上门也太困难。
再说路上车很多,出了交通事故,琴行要负责的。
为了熟悉地形路况,她请家人协助,把图上的地名、车站、胡同
小区等一一抄写成盲文,一一记熟。
有一位用户不希望盲人调律,她
到用户家后,凭着眼睛仅存的一点光感,跟用户走到钢琴前,连调带
修干了两个小时,客户试弹后很满意,并说他的两台琴以后都请陈燕调。
这时陈燕告诉他自己是个盲人,对方不好意思了。
为了避免不必要的麻烦,陈燕给自己立了一个规矩:与客户见面
时决不告诉自己是盲人,调琴结束后,一定要告诉用户自己是盲人。
她说:“给用户调完音后,我除了教给用户一些保养知识外,还要给
用户弹一首优美的曲子,这时才告诉他,我是一名盲人钢琴调律师,
用户感到非常惊讶。
你是盲人,你怎么来的?你调琴的时候,眼睛一直
跟着手动呀!每当那个时候,我觉得自己是一个成功者。
”真正在调琴
这个圈子里闯出名气,陈燕靠的是技术。
她将8000多个钢琴零件熟记
于心,并能即时发现影响音准的零件,调出准确的音律。
到当前,她
已给上万个家庭的钢琴做过调音,足迹遍布在北京的大街小巷。
为了协助更多的钢琴用户,陈燕开通了全国第一条钢琴公益热线,每天晚上7点到10点,她都会守候在电话机旁。
在钢琴调律的路上,
她理想就是让全国的人都知道,盲人完全能够从事钢琴调律工作。
陈燕不但拥有娴熟的调琴专业技术,她还创造了很多盲人第一的
奇迹:中国第一位女盲人钢琴调律师,中国盲人中第一个写自传的,
第一个会骑独轮车、游泳、骑自行车、开卡丁车、滑旱冰、练跆拳道
的盲人等等。
陈燕说,不管路有多漫长、有多艰辛,她都会“笑对人生”。
她是该笑,因为她为自己“调”出了一派光明。
2、付红英——合唱指挥
付红英,女,汉族,1958年生,肢体残疾,*党员,天津市南开区人。
天津市残联文体中心声乐指导兼合唱指挥,系天津市音乐家协会
会员。
87年进入天津市残疾人艺术团,92年毕业于天津师范学院音乐
专业本科。
近20年的残疾人文化工作,组织残疾人才艺、合唱、棋类、书画等活动,参与组织了大量的文艺演出和比赛。
2005年她所指挥的
无伴奏合唱《八竣赞》荣获全国金奖,同年12月,率团参加中国残疾
人艺术团成立18周年庆典活动,受到党和国家领导人的亲切接见。
就职天津残联文体中心、负责声乐指导兼合唱指挥的付红英,算
不上漂亮,且身有残疾,但她拥有一颗最美的心。
她常穿梭于健全人
之间,与他们一样工作一样劳动,不需要任何的特殊照顾。
20多年来,
她把自己的心血和汗水都挥洒给了残疾人音乐事业这块沃土,用汗水
和心力昭示自己的人生价值和贡献。
1958年,付红英出生在天津,不久就患上了小儿麻痹症。
凭借毅
力奋发学习,考取天津师范学院音乐专业本科,大学毕业后却被分配
到一家服装厂做检验工人。
1987年天津市残疾人艺术团招收演员,她报了名,被招入团,才
开始实现自己的艺术梦。
付红英说,作为一名残疾人,能够从事残疾
人的事业是幸运的。
她既是演员又是组织者,多年来工作中,无论是
主角还是配角,幕后还是台前,或是组织残疾人才艺、棋类、书画等
比赛和展览,她都恪尽职守;无论是排练指挥天津市残疾人合唱团、天
津市启明星合唱队到社会各界实行宣传演出,还是为合唱团建立章程
制度、完善组织机构等,她都出色地完成。
05年组织的无伴奏合唱
《八竣赞》荣获全国金奖;同年12月率全团参加中国残疾人艺术团成
立18周年庆典活动,与北京、上海、青岛组成大型合唱团,演唱《蓝
色多瑙河》《我的梦》,受到*总书记等领导人的亲切接见。
在付红英的生命进程中,音乐是主旋律。
她努力把学到的知识用
于实践,除了在合唱团辅导女低声部,还为职校学生上初级乐理课,
并定期到天津群艺馆实行合唱指挥培训。
她献身音乐的路越做越宽广。
同时,她积极从事歌曲创作,寻求流畅、优美、质朴、典雅的旋律,
对每一个音符都要仔细斟酌,决不允许有任何的垃圾音符落在她的谱
面上。
她创作的部分作品在天津音乐杂志上发表,反响良好。
其中为
甲丁《黄河鱼娘》、车行《中不中》、鲍和平《中国大北方》等作品
的谱曲,均得到专家肯定。
2004年付红英与她的先生刘志良共同创作
反映中国残疾人生活、工作、学习的音乐题材的大型音乐组歌《我们
同行》,向社会展示残疾人的艺术才华和精神风貌。
她创作的《我喊
春天》等多首歌曲获奖。
“妈妈”是世界上最动听的称呼。
因两次流产,人到中年的付红
英从未享受过为人母的快乐和幸福,但她的内心深处一直留有一块芳
草地,她相信会有一群“小天使”来填补这块空白。
2006年为了让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