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土中国》优秀读后感2000字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乡土中国》优秀读后感2000字
导读:读书笔记《乡土中国》优秀读后感2000字,仅供参考,如果觉得很不错,欢迎点评和分享。
《乡土中国》优秀读后感2000字——浅谈“乡土社会”与“后现代社会”
在阅读《乡土中国》的同时,正在学习有关社会学的内容。
故将两者结合起来,粗浅的谈一谈个人的一些感悟。
中国从农耕社会发展到如今的现代社会,某些城市,特别是北京、上海、广州等城市,已经带了些许“后现代社会”的意味。
最纯粹的“乡土社会”与发展完善后的“后现代社会”几乎是从封建社会到现在,这个社会的最初与最末。
所以,它们在社会特点、家的概念、秩序维护和个人价值观等方面有着极大的差异。
通过对比两者,我们这些社会学的初尝者能体会到社会发展的剧烈性。
接下来我将从社会特点与家庭观念来进行对比。
1.社会特点
《乡土中国》中写到“我们的民族确实是和泥土分不开的,从土里长出过光荣的历史,自然也受到土地的束缚”。
乡土社会是典型的小农经济,大部分的百姓从事农业耕种。
他们直接取资于土地,生活、工作都围绕一块土地展开。
他们之中,除非是通过科举,大多数人一生都将奉献给这一片土地。
根据贝克的抽离和嵌入理论,我暂且将这样的工作方式称为不再“抽离”的“嵌入”。
而后现代社会,却是
“流动的再嵌入”。
首先,可供人们选择的职业形形色色,人们可以自由的在这些职业见进行转换,导致“流动“的发生。
更重要的是,人们对自由的追求的高度达到了历史以来的最大化。
比起高薪,人们更注重职业的自由度,比起,传统的,所谓的“正经”职业,人们更愿意从事自由职业。
自由职业在保障人们与传统职业相差不大的薪酬的基础上,给予人们更多私人化的空间,工作与生活的界限比起第一现代进一步模糊,就工作与生活的关系来看,与乡土社会的耕种的工作方式有异曲同工之妙。
但所谓自由职业,自由当然是核心,这也是人们长期“抽离”甚至可能不再“嵌入”的原因。
由于土地的固有属性,农民们难以发生流动。
祖祖辈辈在同一个地方生活,对于周围的不管是环境还是人,都无比的熟悉,这样的看来,乡土社会又是个典型的“熟人社会”,人们之间都有一种天生的联系。
但后现代社会却是典型的“陌生人社会”。
由于后现代社会“流动性”,“个人化”趋势的发展,人们形成以自我为中心的社会关系。
虽然后现代社会存在许多公共空间,但这些空间是“公共但不公民”的。
鲍曼在《流动的现代性》将现代的“公共但不公民”的空间分为四种类型——排异之地、噬异之地、非地之地、不存在之地。
这四种类型的公共空间都有多人参与,且都是为相似的目的而聚集,但参与的人之间却没有也没有太大必要产生关系。
从以上两点来看,乡土社会是典型的熟人社会,它是一个极度稳定甚至固化的社会;后现代社会是个典型的陌生人的社会,它具有流动性的特点。
2.家庭观念
乡土社会的家族观念极强,大部分事情都在家族内部解决,官府一般会止步于家族门前,将更多的自由空间留给家族内部。
上文提到,在乡土社会中,人们的生产活动围绕土地展开,子子孙孙无穷尽也。
当一个家的人数不断增多,原来的土地已经不能满足一个大家庭的维持,读后感.家中的人将会发生小范围的流动。
这种流动使家庭的范围在当地扩展开来,家变成了族。
由此,家的影响力逐渐扩大。
如今,我们如经常听到的“衣锦还乡”的字眼就是乡土社会家族观念的投影。
家族中的每个人受到祖训的约束,并竭尽全力,为自己家族的振兴而奋斗。
若是家族中一个人犯错犯罪,根据“连坐”甚至“诛九族”的制度,整个家族都会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
当家族与个人的命运紧密相连,可谓是一荣俱荣,一损俱损。
所以当时大部分人的人生的价值都在于为家族而奋斗,这种强烈的家族感支撑他们不断提高自己的社会影响力,很难出现没有精神支撑的情况。
后现代社会的极度个人化,让家庭观念逐渐消失。
首先社会上,大部分都是一个个的小家庭,家族的概念几乎已经消失。
其次,特别是在西方社会,人们更注重自我生活的品质,父母对孩子的责任和照顾基本止步18岁。
之后,孩子会搬离家庭,通过国家贷款继续学习和生活。
中国社会由于受到传统观念和习惯的影响,现代家的观念虽然远不及乡土社会,但父母对子女的关心和约束相较于西方强了许多。
但许多社会学家观察到,现在中国的家庭观念有向西方靠近的趋势。
一方面,许多孩子远离父母到其他城市生活;另一方面,有些父母不
在长时间帮子女做家务,带孩子,而是更多的去追求自己的生活。
如继续学习或者周游世界等。
几年前,许多学者批评中国家庭观念太强,限制了个人的发展和对生活品质的追求,倡导大家学习西方模式。
但近年来,随着家庭化的消解,个人化的发展,人们开始反思,家族观念真的无可取之处吗?
在我看来,家族观念增加了社会的温情,·让大多数人不至于失去奋斗的意义。
个人化增加了社会的自由度,满足了人们个性发展的需要。
但极度的个人终将让社会失去温情,这样的社会就像失去润滑油的机器,能继续运转下去,却难免发出沉重的哀鸣声。
我们无法说出到底哪种模式更好,但在个人化趋势无法阻挡的现状下,我们至少要有意识地去维护家庭的温情,不要让自己变成仅为自己的“机器”。
仅谈及社会特点和家庭观念,已经可以看出乡土社会和后现代社会的极大差异。
但此处人有许多领域值得探讨,过程中你将获得极大的惊喜。
处于向后现代社会发展的浪潮中的我们,再次回望“乡土社会”,每个人都将有不同的思考。
作者:罗悦阳
感谢阅读,希望能帮助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