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理解民族关系的新思路——少数族群问题的去政治化》

合集下载

评《理解民族关系的新思路——少数族群问题的去政治化》

评《理解民族关系的新思路——少数族群问题的去政治化》

评《理解民族关系的新思路——少数族群问题的去政治化》马戎教授认为当今中国民族问题的症结所在是不恰当的民族教育所形成的民族意识,即强调56个民族,而非统一的“中华民族”。

他提出将民族问题“去政治化”,即“文化化”,强调统一的“中华民族”的族群认同,而非各个民族政治认同。

通过阅读马戎教授的《理解民族关系的新思路——少数族群问题的去政治化》,谈一下我的认识和看法。

标签:民族关系;去政治化;文化化《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规定“我国是一个由56个民族共同组成的统一的多民族国家。

”各民族的稳定与发展,以及各民族之间的和睦相处关系到我国政权的稳定与国家的繁荣。

那么如何促进各民族的发展,如何有效处理各民族之间的关系显得尤为重要。

通过阅读马戎教授的《理解民族关系的新思路——少数族群问题的去政治化》,谈一下我的认识和看法。

一、全文概述马先生开篇就讲述了“民族”(Nation)和“族群”(Ethnicity)的差别,他认为民族的概念是与17世纪出现于西欧的“民族主义”和“民族自决”政治运动相联系的,而族群概念在美国运用居多,表示多族群的国家内部具有不同发展的历史、不同文化传统甚至不同体质特征但保持了内部认同的群体。

他倾向于将我国56个“民族”称为“族群”。

从这种概念的改变可以看出他注重各民族自古以来所传承的文化因素,而不赞同“民族”概念背后所蕴藏的政治和地域因素。

当然他并不是将这两个概念完全割裂开来,它们之间存在着相互转化。

同时他认为“一个国家内部的族群关系不是单一形态和固定不变的,而是多元和动态的。

”继而马先生分别阐述了引导族群关系发展的两种导向——“政治化”与“文化化”。

“政治化”即把民族问题看作是政治问题,认为民族和族群是政治集团的一种,这种政治集团的形式强调整体性,同时也强调政治权力和族群领土疆域界限。

而“文化化”则将族群视为文化群体,从文化的角度来取得成员间的认同,强调族群成员的共性,同时淡化其政治利益。

他引述了几个国家的例子,来佐证上述两种导向。

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民族地区的社会治理工作创新)

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民族地区的社会治理工作创新)

民族地区的社会治理工作创新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单选题:1.截至2017年,中国大陆共有多少个民族自治县(旗)?(1.0分)A.90个B.100个C.110个D.120个我的答案:D√答对2.截至2017年,华中地区共有()民族自治县(旗)。

(1.0分)A.1个B.9个C.12个D.21个我的答案:A√答对3.青岛市朝鲜族移民属于()经济文化类型。

(1.0分)A.“依附-移植式”B.“创新-移植式”C.“半自创半融入型”D.“融入型”我的答案:A√答对4.目前我国共有()民族自治地方。

(1.0分)A.125个B.135个C.145个D.155个我的答案:D√答对5.论文《第二代民族政策:促进民族交融一体和繁荣一体》是在哪一年发表的?(1.0分)A.2010年B.2011年C.2012年D.2013年我的答案:B√答对6.千年瑶寨位于下列哪个省份?(1.0分)A.浙江省B.贵州省C.广东省D.陕西省7.截至2017年,中国大陆共有多少自治州(盟)?(1.0分)A.10个B.20个C.30个D.40个我的答案:C√答对8.《理解民族关系的新思路――少数族群问题的“去政治化”》提出,21世纪的中国应当把新中国成立以来在族群问题上的“政治化”趋势改变为()的新方向。

(1.0分)A.“制度化”B.“社会化”C.“经济化”D.“文化化”我的答案:D√答对9.我国第一个省一级的内蒙古自治区是在哪一年建立的?(1.0分)A.1944年B.1945年C.1946年D.1947年10.《陕甘宁边区纲领》是在哪一年颁布的?(1.0分)A.1940年B.1941年C.1942年D.1943年我的答案:B√答对11.()是创新民族地区社会治理体制的基本要求。

(1.0分)A.坚持党的文化路线B.坚持党的群众路线C.坚持党的政治路线D.坚持党的制度路线我的答案:B√答对12.青岛市朝鲜族移民形成的是下列哪种经济文化类型?(1.0分)A.“依附-移植式”经济文化类型B.“创新-移植式”经济文化类型C.“半自创半融入型”经济文化类型D.“融入型”经济文化类型我的答案:A√答对13.海南五指山市项目调查组在五指山市召开了()政府部门参加的座谈会。

理解民族关系的新思路——少数族群问题的“去政治化”

理解民族关系的新思路——少数族群问题的“去政治化”

经过几千年各地区之间各类形式的人口迁移,当今世界上绝大多数国家都属于多族群国家。

有的国家从历史上延续下来就是多族群结构的政治实体,在跨国境的移民过程中,从境外迁来的少数族群中也有一些成员得到了迁入国政府的公民身份。

在有些国家(如西欧国家),迁来的外籍人已经在当地居住了几十年甚至生育了下一代,他们虽然没有得到迁入国的公民资格或“永久居留权”,但是在事实上,他们在居住国当地社会生活中已经成为不可忽视甚至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

从社会学的角度看,具有以上这些状况的社会都应被视为多族群社会。

在古今中外任何一个多种族、多族群政治实体中,它的政治领袖和社会精英都面临着如何处理这个政治实体内部(联邦、国家)不同族群的法律地位和基本权利的问题,面临着如何看待存在于族群之间的各种结构差异(教育、行业、职业、收入等)和文化差异(语言、宗教、习俗等)的问题,面临着如何认识族群的存在与演变(观念和理论),以及政府今后应当如何引导族际关系的发展方向(战略和方法)等一系列重要问题。

如果一个国家的族群关系处理得好,这个国家就可以通过内部的积极整合来不断加强全体公民的凝聚力,从而降低社会管理与运行的成本,提高社会组织和经济组织的效率,在经济上变得强大昌盛。

在这个政治、经济、文化全面良性发展的社会中,所有族群将分享经济发展和国家强大所带来的成果,尽管在各种利益的分配上不可能达到绝对均等,但在一定意义上,所有族群都将是这个博弈过程中的“赢家”。

如果一个国家内部的族际关系处理得不好,这个国家将会由于内部矛盾的恶性发展而导致社会离心力不断增强,用于维持社会治安的财力、人力、物力即社会成本会明显提高,这将增加政府开支以及民众的税收负担。

如果族群矛盾恶化为公开的政治冲突和分裂运动,那将会使整个社会分崩离析,并有可能导致内战及引发外敌入侵,国家就会急剧衰弱甚至四分五裂,在动乱和战火中本国的经济基础和各项设施都将遭到破坏,这个国家的所有族群将饱尝政治分裂和经济衰败所带来的苦果,在这一过程中,可以说这个国家所有族群最终都是“输家”。

民族地区的社会治理工作创新 题目及答案上课讲义

民族地区的社会治理工作创新 题目及答案上课讲义

民族地区的社会治理工作创新题目及答案1.截至2017年,云南省共有()民族自治县(旗)。

(1.0分)A.4个B.7个C.11个D.29个我的答案:D√答对2.目前我国共有()民族自治地方。

(1.0分)A.125个B.135个C.145个D.155个我的答案:D√答对3.青岛市朝鲜族移民属于()经济文化类型。

(1.0分)A.“依附-移植式”B.“创新-移植式”C.“半自创半融入型”D.“融入型”我的答案:A√答对4.我国第一个省一级的内蒙古自治区是在哪一年建立的?(1.0分)A.1944年B.1945年C.1946年D.1947年我的答案:D√答对5.《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法》是在哪一年通过的?(1.0分)A.1982年B.1983年C.1984年D.1985年我的答案:C√答对6.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

(1.0分)A.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B.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C.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D.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我的答案:B×答错7.截至2017年,中国大陆共有多少自治州(盟)?(1.0分)A.10个B.20个C.30个D.40个我的答案:C√答对8.海南五指山市项目调查组在五指山市召开了()政府部门参加的座谈会。

(1.0分)A.4个B.14个C.24个D.34个我的答案:C√答对9.()是创新民族地区社会治理体制的基本要求。

(1.0分)A.坚持党的文化路线B.坚持党的群众路线C.坚持党的政治路线D.坚持党的制度路线我的答案:B√答对10.“创新社会治理体制”的改革新思路是哪次会议提出的?(1.0分)A.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B.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C.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D.党的十八届六中全会我的答案:A√答对11.中央民族工作会议是在哪一年召开的?(1.0分)A.2012年B.2013年C.2014年D.2015年我的答案:C√答对12.《理解民族关系的新思路――少数族群问题的“去政治化”》是()发表的。

民族地区的社会治理工作创新——继续教育公需课答案

民族地区的社会治理工作创新——继续教育公需课答案

民族地区的社会治理工作创新一、单选题1. 《理解民族关系的新思路――少数族群问题的“去政治化”》提出,21 世纪的中国应当把新中国成立以来在族群问题上的“政治化”趋势改变为()的新方向。

( 1.0 分)A. “制度化”B. “社会化”C. “经济化”D. “文化化”我的答案: D √答对2. 海南五指山市项目调查组在五指山市召)政府部门参加的座谈会。

( 1.0 分)开了A. 4 个B. 14 个C. 24 个D. 34 个我的答案: C √答对3. 《理解民族关系的新思路――少数族群问题的“去政治化”》是()发表的。

( 1.0 分)A. 马戎B. 费孝通C. 李维汉D. 李培林A. 傣族B. 黎族C. 壮族D. 回族5. 论文《第二代民族政策:促进民族交融一体和繁荣一体》是在哪一年发表的?( 1.0 分)A. 2010 年B. 2011 年C. 2012 年D. 2013 年我的答案: B √答对6. 千年瑶寨位于下列哪个省份?( 1.0 分)A. 浙江省B. 贵州省C. 广东省D. 陕西省我的答案: C √答对7. 我国第一个省一级的内蒙古自治区是在哪一年建立的?( 1.0 分)A. 1944 年B. 1945 年C. 1946 年D. 1947 年我的答案: D √答对1.0 8.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

(分)A. 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B. 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C. 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D. 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9. 青岛市朝鲜族移民属于()经济文化类型。

(1.0 分)A. “依附- 移植式”B. “创新- 移植式”C. “半自创半融入型”D. “融入型”我的答案: A √答对10. 截至2017 年,华中地区共有()民族自治县(旗)。

2020公需课民族地区的社会治理工作创新

2020公需课民族地区的社会治理工作创新

单选题1.千年瑶寨位于下列哪个省份?(1.0分)A.浙江省B.贵州省C.广东省D.陕西省2.《陕甘宁边区纲领》是在哪一年颁布的?(1.0分)A.1940年B.1941年C.1942年D.1943年3.()是创新民族地区社会治理体制的基本要求。

(1.0分)A.坚持党的文化路线B.坚持党的群众路线C.坚持党的政治路线D.坚持党的制度路线4.中央民族工作会议是在哪一年召开的?(1.0分)B.2013年C.2014年D.2015年5.《理解民族关系的新思路――少数族群问题的“去政治化”》是()发表的。

(1.0分)A.马戎B.费孝通C.李维汉D.李培林6.论文《第二代民族政策:促进民族交融一体和繁荣一体》是在哪一年发表的?(1.0分)A.2010年B.2011年C.2012年D.2013年7.我国第一个省一级的内蒙古自治区是在哪一年建立的?(1.0分)B.1945年C.1946年D.1947年8.海南五指山市项目调查组在五指山市召开了()政府部门参加的座谈会。

(1.0分)A.4个B.14个C.24个D.34个9.“创新社会治理体制”的改革新思路是哪次会议提出的?(1.0分)A.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B.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C.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D.党的十八届六中全会10.截至2017年,中国大陆共有多少个民族自治县(旗)?(1.0分)A.90个C.110个D.120个11.青岛市朝鲜族移民形成的是下列哪种经济文化类型?(1.0分)A.“依附-移植式”经济文化类型B.“创新-移植式”经济文化类型C.“半自创半融入型”经济文化类型D.“融入型”经济文化类型12.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

(1.0分)A.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B.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C.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D.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13.初保村是()传统民居村落。

民族区域自治

民族区域自治

民族区域自治:保障民族地区和谐稳定的制度基石——以延边朝鲜族自治州60年实践为例发布日期:2014-05-30 作者:朴今海来源:《云南民族大学学报》2013年第5期摘要:近些年学界政界一些人对我国以民族区域自治为核心的民族政策提出质疑,但延边朝鲜族自治州成立60年来的实践证明,民族区域自治是保障民族地区和谐稳定的制度基石,民族区域自治“作为党解决我国民族问题的一条基本经验不容置疑,作为我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不容动摇,作为我国社会主义的一大政治优势不容削弱”。

在当今经济转轨和社会转型的大背景下,民族区域自治面临一些新情况、新问题。

新形势下,我国民族政策的走向应该是与时俱进、完善创新,绝不是“换代”,更不是全盘移植其他国家的所谓“熔炉”模式。

关键词:民族区域自治;延边朝鲜族自治州;“第二代民族政策”;与时俱进新中国成立之后,中国共产党从我国基本国情出发,把民族区域自治确立为解决我国民族问题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和政策,成功走出了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解决民族问题的道路。

虽然近些年学界政界一些人对我国以民族区域自治为核心的民族政策提出质疑,但新中国民族政策实践证明,民族区域自治是适合我国国情的正确选择,是保障民族地区和谐稳定与发展的制度基石。

本文以延边朝鲜族自治州(以下简称延边州)60年实践为例,探讨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有效性及新时期我国民族政策的进一步创新与完善。

一、问题的提出:民族区域自治过时了吗?(一)近年来民族理论界出现的“新思潮”近些年,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进一步深入、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和国际环境的诸多变化,我国民族政策也面临着一些新的形势和挑战。

围绕着我国现行民族政策,学界展开激烈争论,进而出现了许多新建议、新主张,其中也不乏一些企图影响我国民族政策走向的“新思潮”,代表性的有“民族问题去政治化”和“第二代民族政策”说。

1.“民族问题去政治化”“民族问题去政治化”是马戎于2004年发表的《理解民族关系的新思路——少数族群问题的“去政治化”》一文中提出来的观点。

多民族国家和谐社会的构建与民族问题的解决评民族问题的“去政治化”与“文化化”

多民族国家和谐社会的构建与民族问题的解决评民族问题的“去政治化”与“文化化”

多民族国家和谐社会的构建与民族问题的解决评民族问题的“去政治化”与“文化化”一、本文概述本文旨在探讨多民族国家和谐社会的构建与民族问题的解决方法,特别是针对民族问题的“去政治化”与“文化化”这两种处理策略进行深入分析。

文章首先概述了多民族国家面临的主要民族问题,包括民族矛盾、文化冲突、资源分配不均等,进而引出民族问题“去政治化”和“文化化”的概念及其在多民族国家中的重要性。

通过对比分析,文章旨在揭示这两种策略在促进民族和谐、减少民族冲突、增强国家凝聚力方面的实际效果,以及可能存在的挑战与限制。

本文还将探讨如何在保持各民族文化特色的基础上,实现民族问题的有效管理和解决,为构建多民族国家的和谐社会提供有益的参考和启示。

二、多民族国家和谐社会的构建多民族国家和谐社会的构建,是一个复杂且需要长期努力的过程。

在这个过程中,民族问题的解决是关键所在,而解决民族问题的方式则直接影响着社会的和谐与稳定。

传统的“政治化”解决方式,往往以权力为主导,强调中央政府的集中控制和统一规划,这种方式虽然能在短期内实现一定程度的稳定,但往往忽视了民族文化的多样性和民族群体的差异性,容易引发民族矛盾和冲突。

相比之下,“去政治化”与“文化化”的方式,为多民族国家和谐社会的构建提供了新的路径。

所谓“去政治化”,并非完全排除政治因素,而是强调在处理民族问题时,应超越简单的权力博弈,更多地从民族群体的文化、历史、传统等角度出发,寻找共同点和合作的可能性。

这种方式有助于减少民族之间的对立和冲突,促进民族之间的交流与融合。

而“文化化”则是指将民族问题转化为文化问题来处理。

在多民族国家中,各个民族往往拥有自己独特的文化传统和价值观。

通过强调文化的多样性和包容性,可以促进民族之间的相互理解和尊重。

文化也是连接民族情感的纽带,通过共同的文化认同,可以增强民族的凝聚力和向心力,为构建和谐社会提供有力的支撑。

因此,在多民族国家中,要实现和谐社会的构建,就需要在解决民族问题时,采取“去政治化”与“文化化”的方式。

理解民族关系的新思路

理解民族关系的新思路

理解民族关系的新思路——少数族群问题的"去政治化"马戎北大社会学系教授经过几千年各地区之间各类形式的人口迁移,当今世界上绝大多数国家都属于多族群国家。

有的国家从历史上延续下来就是多族群结构的政治实体,在跨国境的移民过程中,从境外迁来的少数族群中也有一些成员得到了迁入国政府的公民身份。

在有些国家(如西欧国家) ,迁来的外籍人已经在当地居住了几十年甚至生育了下一代,他们虽然没有得到迁入国的公民资格或"永久居留权",但是在事实上,他们在居住国当地社会生活中已经成为不可忽视甚至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

从社会学的角度看,具有以上这些状况的社会都应被视为多族群社会。

在古今中外任何一个多种族、多族群政治实体中,它的政治领袖和社会精英都面临着如何处理这个政治实体内部(联邦、国家)不同族群的法律地位和基本权利的问题;面临着如何看待存在于族群之间的各种结构差异(教育、行业、职业、收入等) 和文化差异(语言、宗教、习俗等)的问题;面临着如何认识族群的存在与演变(观念和理论) ,以及政府今后应当如何引导族际关系的发展方向(战略和方法) 等一系列重要问题。

如果一个国家的族群关系处理得好,这个国家就可以通过内部的积极整合来不断加强全体公民的凝聚力,从而降低社会管理与运行的成本,提高社会组织和经济组织的效率,在经济上变得强大昌盛。

在这个政治、经济、文化全面良性发展的社会中,所有族群将分享经济发展和国家强大所带来的成果,尽管在各种利益的分配上不可能达到绝对均等,但在一定意义上,所有族群都将是这个博弈过程中的"赢家"。

如果一个国家内部的族际关系处理得不好,这个国家将会由于内部矛盾的恶性发展而导致社会离心力不断增强,用于维持社会治安的财力、人力、物力即社会成本会明显提高,这将增加政府开支以及民众的税收负担。

如果族群矛盾恶化为公开的政治冲突和分裂运动,那将会使整个社会分崩离析,并有可能导致内战及引发外敌入侵,国家就会急剧衰弱甚至四分五裂,在动乱和战火中本国的经济基础和各项设施都将遭到破坏,这个国家的所有族群将饱尝政治分裂和经济衰败所带来的苦果,在这一过程中,可以说这个国家所有族群最终都是"输家"。

少数族群问题的_去政治化_马戎

少数族群问题的_去政治化_马戎

少数族群问题的“去政治化”马戎北京大学社会学系经过几千年各地区之间各类形式的人口迁移,当今世界上绝大多数国家都属于多族群国家。

在古今中外的任何一个多族群、多种族的政治实体中,它的政治领袖和社会精英都面临着如何处理这个国家内部不同族群的法律地位和基本权利的问题,面临着如何看待存在于族群之间在教育、行业、职业、收入上的结构差异和语言、宗教、习俗方面文化差异的问题,面临着如何认识族群的存在与演变,以及政府今后应如何引导族际关系发展方向等一系列重要问题。

如果一个国家的族群关系处理得好,这个国家就可以通过内部的积极整合不断加强全体公民的凝聚力,从而降低社会管理与运行成本,提高社会组织和经济组织的效率,在经济上变得强大和昌盛。

在这个政治、经济、文化全面良性发展的社会中,所有族群将分享经济发展和国家强大所带来的成果,所有族群都将是这个博弈过程中的“赢家”。

如果一个国家内部族际关系处理得不好,这个国家将由于内部矛盾的恶性发展而导致社会离心力不断增强,用于维持社会治安的财力、人力、物力即社会成本会明显提高,这将增加政府开支以及民众的税收负担。

如果族群矛盾恶化为公开的政治冲突和分裂运动,那将会使整个社会分崩离析,并有可能导致内战及引发外敌入侵,国家就会急剧衰弱甚至四分五裂,在动乱和战火中,本国的经济基础和各项设施都将遭到破坏,这个国家的所有族群将饱尝政治分裂和经济衰败所带来的苦果,在这一过程中,可以说这个国家所有族群最终都是“输家”。

所以,对于族群问题的研究已成为21世纪各国的一个核心社会问题。

一.“民族”(Nation)和“族群”(Ethnic group)之间的区别目前在常用的中文词汇中,两个词很容易相互混淆,一个是“民族”,对应的英文词汇应当为“Nation”,另一个是“族群”,所对应的英文词汇是“Ethnic groups”(或Ethnicity)。

在我们讨论中国的民族问题时,“中华民族”与56个“民族”的中文称谓在概念层次上并不清晰。

民族地区的社会治理工作创新——继续教育公需课答案

民族地区的社会治理工作创新——继续教育公需课答案

民族地区的社会治理工作创新一、单选题1.《理解民族关系的新思路――少数族群问题的“去政治化”》提出,21世纪的中国应当把新中国成立以来在族群问题上的“政治化”趋势改变为()的新方向。

(1.0分)A.“制度化”B.“社会化”C.“经济化”D.“文化化”我的答案:D√答对2.五指山市项目调查组在五指山市召开了()政府部门参加的座谈会。

(1.0分)A.4个B.14个C.24个D.34个我的答案:C√答对3.《理解民族关系的新思路――少数族群问题的“去政治化”》是()发表的。

(1.0分)A.马戎B.费孝通C.维汉D.培林我的答案:A√答对4.初保村是()传统民居村落。

(1.0分)A.傣族B.黎族C.壮族D.回族我的答案:B√答对5.论文《第二代民族政策:促进民族交融一体和繁荣一体》是在哪一年发表的?(1.0分)A.2010年B.2011年C.2012年D.2013年我的答案:B√答对6.千年瑶寨位于下列哪个省份?(1.0分)A.省B.省C.省D.省我的答案:C√答对7.我国第一个省一级的自治区是在哪一年建立的?(1.0分)A.1944年B.1945年C.1946年D.1947年我的答案:D√答对8.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

(1.0分)A.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B.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C.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D.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我的答案:A√答对9.市朝鲜族移民属于()经济文化类型。

(1.0分)A.“依附-移植式”B.“创新-移植式”C.“半自创半融入型”D.“融入型”我的答案:A√答对10.截至2017年,华中地区共有()民族自治县(旗)。

(1.0分)A.1个B.9个C.12个D.21个我的答案:A√答对11.中央民族工作会议是在哪一年召开的?(1.0分)A.2012年B.2013年C.2014年D.2015年我的答案:C√答对12.市朝鲜族移民形成的是下列哪种经济文化类型?(1.0分)A.“依附-移植式”经济文化类型B.“创新-移植式”经济文化类型C.“半自创半融入型”经济文化类型D.“融入型”经济文化类型我的答案:A√答对13.“创新社会治理体制”的改革新思路是哪次会议提出的?(1.0分)A.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B.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C.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D.党的十八届六中全会我的答案:A√答对14.截至2017年,省共有()民族自治县(旗)。

马戎:族群问题的“政治化”和“文化化”

马戎:族群问题的“政治化”和“文化化”

马戎:族群问题的“政治化”和“文化化”时间:2010-12-28 09:06 作者:马戎字号:大中小点击:499次在一个多族群国家中,政府如何制定政策以引导本国族群关系的发展方向,对于这个国家的族群团结、社会稳定、经济繁荣和文化创新,非常之重要。

而正确的政策来源于这个国家的政治领导人对于世界以及本国的族群现象具有客观系统的认识,并对其未来发展态势具有高瞻远瞩的理性判断。

在当今世界上的一些多族群国家中,族群之间的利益冲突、文化冲突通常都被非常小心地限制在一定的程度内,使之无法对国家统一和社会稳定构成实质性的威胁。

例如美国国内尽管存在着尖锐的种族、族群矛盾,但美国政府制定的各项制度和政策努力使得这些矛盾不会危及美利坚合众国这个政治实体的整体性结构。

在其他多族群国家,政府也在采取各种方法来极力缓和族群矛盾和协调族群关系。

在控制族群矛盾方面,各国政府当中既有成功的经验,同时也不乏失败的例子。

如果一个国家在族群关系的基本制度和架构上预留下某些隐患,那么当其最高领导层出现剧烈变动、基础性意识形态发生更换、政治大格局的结构与发展方向出现变数时,政府对各类社会思潮和社会运动就很可能失去控制,此时各族群中的“民族分裂主义”就有可能迅速形成强大的政治势力,并最终导致国家的分裂,已成为历史的前苏联和前南斯拉夫就是典型的案例。

中国作为一个古老的文明大国,几千年来以汉族人口和汉人传统文化为核心,逐步包融和凝聚了四周许多族群,在上个世纪初即已形成了一个人口超过4亿、领土面积超过1千万平方公里的大国。

中国在近代虽然饱受帝国主义列强的欺凌,在军事、外交上处处被动,被迫签订了一系列不平等条约,丧失了不少领土,但凭靠着历史上几千年延续下来的相互认同和民族凝聚力,依然牢牢地维系住了“中华民族大家庭”这个政治实体,并在反对帝国主义侵略的抗争中,使“中华民族”从自在的民族成为自觉的民族,进入现代国际政治舞台。

这充分表明了中国的思想与文化传统中对于族群的观念和处理族群关系的策略具有自己的特点,而且经过几千年历史进程的考验,证明其在凝聚中华各族群方面确有成功之处。

“族群问题的去政治化”争论之我见

“族群问题的去政治化”争论之我见

作者: 谢立中[1,2]
作者机构: [1]北京大学社会学系,北京100871;[2]北京大学社会学人类学研究所,北京100871
出版物刊名: 中国高校社会科学
页码: 81-94页
年卷期: 2014年 第2期
主题词: 民族;族群;去政治化;文化化;多元一体
摘要:马戎教授关于“族群问题去政治化”的主张,主要建立在两个方面的理据上:第一,“民族”和“族群”是两种不同的认同群体,需要区别加以对待;第二,“文化
化”和“政治化”这两种引导族群关系的政策导向会产生不同的政治后果,前者有利于“民族一国家”的稳定和繁荣,后者则相反。

对于这两个方面的论据,批评者们都提出了明确的反驳意见。

本文作者认为,马戎关于“民族”和“族群”是两种不同认同群体的看法应该得到认可,但其提出的“族群问题去政治化”的看法则有可待商榷之处;“族群”问题不应该也确实难以“去政治化”;“族群”和“民族”之间的关系主要应该是“多元”和“一体”之间的关系。

政治引导还是文化统领:关于民族问题“去政治化”的几点思考——读马戎教授《理解民族关系的新思路:少数族群问题的“去政治化”》有感

政治引导还是文化统领:关于民族问题“去政治化”的几点思考——读马戎教授《理解民族关系的新思路:少数族群问题的“去政治化”》有感

作者: 吴上
作者机构: 广西大学公共管理学院
出版物刊名: 德州学院学报
页码: 28-30页
年卷期: 2014年 第S2期
主题词: 民族问题;政治化;去政治化;思考
摘要:近年来,诸多学者围绕民族问题、民族关系及民族事务的处理策略展开激烈争论。

通过对'文化化'和'政治化'两种导向的历史脉络、现实基础及相互关系的梳理、评析和讨论,笔者认为应当抛弃两种导向策略的二元对立,合理包容、恰当定位两种策略的主次关系方能为处理当下民族关系、解决紧迫民族问题提供有效、有力的行动依据。

民族问题的去政治化

民族问题的去政治化

民族问题的“去政治化”——一次民族学中国化的案例什么是民族学中国化?刚开始我的理解就是把西方民族学的理论、方法和视角应用到中国的实际情况。

但是这还是太浅了,特别是听过老师讲了一些内容后。

一是我们也应该把视角转到中国自身,用主位视角来解释中国自身的实际情况、文化逻辑、观念、制度等,站在我们自己的角度讲中国故事;二是把西方的民族学理论、知识用来解释中国的实际情况,同时言之有物,要有解释力,如果没有解释力那就是本土化没做好,并且应用到解决中国的实际问题上,也就是把从理论到实践,能够解决实际问题,经得住中国实际情况的检验的理论就是中国化的。

我们学习民族学的人如何应用民族学的知识去解决中国的实际问题呢,这恐怕是很多人都想过的问题。

最近看《大国雄心》以及马戎的一篇文章收获很大,也可看作是民族学中国化的一个案例吧。

“民族”这个词是一个西方词汇,是近代才传入中国的,它的背景是西方民族国家的兴起,民族这种想象的共同体在西方现代国家的形成过程中起着重要粘合剂的作用,在中国也是,特别是近代的救亡图存、国家振兴、抵御外辱方面发挥了神魔般的作用,但是我们近代以前是没有民族这个概念的。

“民族”这个词在理解古代族群方面到处碰壁,是一件不合身的衣服,并且也会后来的各种民族问题、民族冲突埋下了导火索。

因为无论你怎么看,怎么查,民族的概念里都包含政治内涵,是一个自认为和被认为具有共同的起源或世系,共享共同的文化,并且有一定的政治要求,特别是建立民族国家的要求。

《大国雄心》就说中国虽表面上看是一个民族国家,但其内核是一个文明国家,马戎的文章里说的更清楚一点:“作为一个政治实体的国家, 传统中国不同于近代任何其他的‘民族—国家’(Nation-state), 而“是一个以文化而非种族为华夷区别的独立发展的政治文化体, 有者称之为`文明体国家' (Civilizational state), 它有一独特的文明秩序”中国这个政治体长久以来都是主要依靠文化而不是民族来粘合人群,我们传统主要有两条路线,一条是战时,特别是北方民族入侵时强调民族主义来抵御之,但是第二条也是长期的路线是靠文化为纽带,你认同华夏文化你就是中国人,而不管你是什么民族。

2020年公需课答案:民族地区的社会治理工作创新

2020年公需课答案:民族地区的社会治理工作创新

民族地区的社会治理工作创新单项选择:1.我国第一个省一级的内蒙古自治区是在哪一年建立的?(1.0分)A.1944年B.1945年C.1946年D.1947年2.截至2017年,云南省共有()民族自治县(旗)。

(1.0分)A.4个B.7个C.11个D.29个3.()是创新民族地区社会治理体制的基本要求。

(1.0分)A.坚持党的文化路线B.坚持党的群众路线C.坚持党的政治路线D.坚持党的制度路线4.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全面深化改革总目标是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

(1.0分)A.科技化B.制度化C.现代化D.高端化5.初保村是()传统民居村落。

(1.0分)A.傣族B.黎族C.壮族D.回族6.《理解民族关系的新思路――少数族群问题的“去政治化”》是()发表的。

(1.0分)A.马戎B.费孝通C.李维汉D.李培林7.截至2017年,华中地区共有()民族自治县(旗)。

(1.0分)A.1个B.9个C.12个D.21个8.《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法》是在哪一年通过的?(1.0分)A.1982年B.1983年C.1984年D.1985年9.中央民族工作会议是在哪一年召开的?(1.0分)A.2012年B.2013年C.2014年D.2015年10.截至2017年,中国大陆共有多少自治州(盟)?(1.0分)A.10个B.20个C.30个D.40个11.海南五指山市项目调查组在五指山市召开了()政府部门参加的座谈会。

(1.0分)A.4个B.14个C.24个D.34个12.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

(1.0分)A.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B.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C.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D.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13.《理解民族关系的新思路――少数族群问题的“去政治化”》提出,21世纪的中国应当把新中国成立以来在族群问题上的“政治化”趋势改变为()的新方向。

民族地区的社会治理工作创新

民族地区的社会治理工作创新

民族地区的社会治理工作创新一、单选题1.()是创新民族地区社会治理体制的基本要求。

(1.0分)A.坚持党的文化路线B.坚持党的群众路线C.坚持党的政治路线D.坚持党的制度路线2.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

(1.0分)A.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B.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C.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D.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3.青岛市朝鲜族移民形成的是下列哪种经济文化类型?(1.0分)A.“依附-移植式”经济文化类型B.“创新-移植式”经济文化类型C.“半自创半融入型”经济文化类型D.“融入型”经济文化类型4.我国第一个省一级的内蒙古自治区是在哪一年建立的?(1.0分)A.1944年B.1945年C.1946年D.1947年5.海南五指山市项目调查组在五指山市召开了()政府部门参加的座谈会。

(1.0分)A.4个B.14个C.24个D.34个6.青岛市朝鲜族移民属于()经济文化类型。

(1.0分)A.“依附-移植式”B.“创新-移植式”C.“半自创半融入型”D.“融入型”7.初保村是()传统民居村落。

(1.0分)A.傣族B.黎族C.壮族D.回族8.截至2017年,中国大陆共有多少自治州(盟)?(1.0分)A.10个B.20个C.30个D.40个9.“创新社会治理体制”的改革新思路是哪次会议提出的?(1.0分)A.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B.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C.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D.党的十八届六中全会10.《理解民族关系的新思路――少数族群问题的“去政治化”》提出,21世纪的中国应当把新中国成立以来在族群问题上的“政治化”趋势改变为()的新方向。

(1.0分)A.“制度化”B.“社会化”C.“经济化”D.“文化化”11.截至2017年,中国大陆共有多少个民族自治县(旗)?(1.0分)A.90个B.100个C.110个D.120个12.《陕甘宁边区纲领》是在哪一年颁布的?(1.0分)A.1940年B.1941年C.1942年D.1943年13.截至2017年,云南省共有()民族自治县(旗)。

浅谈民族问题“去政治化”与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浅谈民族问题“去政治化”与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浅谈民族问题“去政治化”与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苗丽;裴圣愚
【期刊名称】《河北民族师范学院学报》
【年(卷),期】2011(031)004
【摘要】"族群"作为从西方引入的概念,一度引起国内学术界的关注,建立在这个概念之上,又出现了民族问题"政治化"的观点。

尽管西方国家在处理民族问题上,采取"去政治化"、"文化化"的政策取得了成功,但这并不代表民族问题"去政治化"同样适用于中国。

中国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中国共产党用半个多世纪的实践证明了的解决中国民族问题的一项基本制度,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过程中,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将会发挥更大的作用。

【总页数】3页(P48-50)
【作者】苗丽;裴圣愚
【作者单位】中央民族大学中国民族理论与民族政策研究院,北京100081;中央民族大学中国民族理论与民族政策研究院,北京100081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D633.2
【相关文献】
1.制度自信: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解决当代中国民族问题的基本政治制度——“三个自信”与中国民族问题研究系列论文之四 [J], 黄仲盈
2.民族问题:去政治化?——就民族问题与马戎教授商榷 [J], 包玉山
3.民族区域自治:中国特色解决民族问题的制度抉择 [J], 杨兴猛
4.民族区域自治是解决中国民族问题的伟大制度创举 [J], 李贽;金炳镐
5.政治引导还是文化统领:关于民族问题“去政治化”的几点思考——读马戎教授《理解民族关系的新思路:少数族群问题的“去政治化”》有感 [J], 吴上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评《理解民族关系的新思路——少数族群问题的去政治化》作者:薛茗文来源:《学理论·下》2013年第07期摘要:马戎教授认为当今中国民族问题的症结所在是不恰当的民族教育所形成的民族意识,即强调56个民族,而非统一的“中华民族”。

他提出将民族问题“去政治化”,即“文化化”,强调统一的“中华民族”的族群认同,而非各个民族政治认同。

通过阅读马戎教授的《理解民族关系的新思路——少数族群问题的去政治化》,谈一下我的认识和看法。

关键词:民族关系;去政治化;文化化中图分类号:D633.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3)21-0026-02《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规定“我国是一个由56个民族共同组成的统一的多民族国家。

”各民族的稳定与发展,以及各民族之间的和睦相处关系到我国政权的稳定与国家的繁荣。

那么如何促进各民族的发展,如何有效处理各民族之间的关系显得尤为重要。

通过阅读马戎教授的《理解民族关系的新思路——少数族群问题的去政治化》,谈一下我的认识和看法。

一、全文概述马先生开篇就讲述了“民族”(Nation)和“族群”(Ethnicity)的差别,他认为民族的概念是与17世纪出现于西欧的“民族主义”和“民族自决”政治运动相联系的,而族群概念在美国运用居多,表示多族群的国家内部具有不同发展的历史、不同文化传统甚至不同体质特征但保持了内部认同的群体。

他倾向于将我国56个“民族”称为“族群”。

从这种概念的改变可以看出他注重各民族自古以来所传承的文化因素,而不赞同“民族”概念背后所蕴藏的政治和地域因素。

当然他并不是将这两个概念完全割裂开来,它们之间存在着相互转化。

同时他认为“一个国家内部的族群关系不是单一形态和固定不变的,而是多元和动态的。

”继而马先生分别阐述了引导族群关系发展的两种导向——“政治化”与“文化化”。

“政治化”即把民族问题看作是政治问题,认为民族和族群是政治集团的一种,这种政治集团的形式强调整体性,同时也强调政治权力和族群领土疆域界限。

而“文化化”则将族群视为文化群体,从文化的角度来取得成员间的认同,强调族群成员的共性,同时淡化其政治利益。

他引述了几个国家的例子,来佐证上述两种导向。

首先是传统中国,他认为传统中国的族群观是以文化为核心的,强调的是“夏中有夷”“夷中有夏”和“四海之内皆兄弟也”的观念,这一观念暗含了各族群平等的基本思想,淡化了各族群的地域差异,以及其在语言、习俗,甚至在种族和宗教等方面的差别。

这个观念强调族群之间的和睦相处,文化相融。

其次,他论述“政治化”起源于西欧时期的“民族主义”运动和民族自决思想,又以前苏联为例论述了“政治化”的基本思路,即用制度化设计民族之间的地域差别和政策差别。

这种“政治化”的结果是“强化了各族民众的族群意识和族群边界”,从而使得民族分离主义势力抬头,导致前苏联的解体。

最后,他援引美国和印度的“文化化”政策,强调在接受“共同文化”的前提下,保留了各“亚文化群体”的存在,正是因为这种“文化化”、“去政治化”的政策,使得美国、印度这样的国家民族和谐,国家繁荣。

在文章的第三、四部分,他阐述了他自己的观点,也是该篇文章的中心部分。

他批评了我国效仿前苏联的民族建构(National Building),即进行了一系列的民族识别工作、建立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以及实行相关的少数民族优惠政策。

他认为这种“民族识别”使得每个国民都确定了“民族成分”,继而使中国各“民族”之间的人口边界清晰化,为各“民族”设立的“自治区域”催生或加强了各族的“领土”意识,以“民族”整体为对象的各项优惠政策(计划生育、高考加分、自治地方的双语教育和干部名额等)的实施也使各族民众的“民族意识”不断强化。

而这种“民族意识”的加强正是当前我国民族问题的症结所在。

目前中国民族问题的症结,就在于我们没有首先完成类似美国等西方国家的民族国家的构建,而是效仿和承袭前苏联时的民族政策,沿用斯大林关于民族的定义,包括一系列民族政策和制度,特别是进行了“民族识别”工作,试图把中国建成一个“多民族联合体”,这使有些原来并不具有现代民族意识的民族精英开始接受这样的意识并萌发潜在地独立愿望。

这就是近年来在中国一些地区出现的民族问题和民族分裂思潮的意识形态和思想政治基础。

”这种民族意识潜在地蕴含着民族分离主义的威胁。

以此为戒,他提出了理想国家族群框架——“政治一体”和“文化多元”。

以此“强化作为政治实体的民族和国家,并把族群逐步地引导到主要代表不同文化群体的角色之中,把族群关系用文化多元主义的思路来引导”,同时也强调各族群平等,不赞同民族区域自治和少数民族的优惠政策。

二、相关评价胡鞍钢和胡联合在“第二代民族政策:促进民族交融一体和繁荣一体”一文中,对于马戎教授的“去政治化”和“文化化”给予了充分的肯定。

他们开篇就提出其观点——“民族问题事关国家统一、人民团结、长治久安。

这需要顺应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发展潮流,善于借鉴国际上的成功经验并充分吸取其失败教训,与时俱进地推动民族政策从第一代向第二代的转型,即在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各方面促进国内各民族交融一体,不断淡化公民的族群意识和56个民族的观念,不断强化中华民族的身份意识和身份认同,切实推进中华民族一体化,促进中华民族繁荣一体发展,共同构建中华民族大家园,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他们认为国家的长治久安,需要认同手段和强制手段。

强制主要依赖于警察、法庭、监狱、军队等国家机器,除此之外,在现代社会中法律越来越成为国家进行强制的基本工具。

认同则是一种自觉的身份认同和心理认同,是人们将社会角色和社会规范内化为自己行为规范的自觉濡化行为,他们认为认同比强制更为重要。

而在众多的认同中,对于国族(National)的认同是现代国家公民最重要、最基本的认同。

因此,他们与马先生一般,强调对整个中华民族的认同,而非56个民族的认同。

胡鞍钢和胡联合还认为,“在近代民族国家兴起的过程中,实际上民族国家的建构不是…从文化到政治‟的过程,而是…从政治到文化‟的过程。

”因此,民族国家的构建,应当是建立一个统一的政治实体,继而强调统一的文化,同时确保不同文化的多样性,这些多样的、多元的文化蕴含在整个民族的大文化之中。

最后他们认为,我们当前应当加强对于“中华民族”这个整体的认同,应当尽力避免以民族身份来划分,强调个人的公民意识,淡化其民族观念和意识。

这样做从大方面讲保障了国家的统一,促进了国家政治经济和社会的繁荣发展,从小方面讲则有利于公民之间的公平、平等竞争,取消少数民族的优惠政策,淡化多数汉族的“大汉族主义”意识,有效克制和预防公民之间个人的矛盾转换为民族和族群之间的矛盾和冲突。

当然,对马戎教授的这种观点,也有不少学者持反对意见,陈建樾即为其中的一名,他在《多民族国家和谐社会的构建与民族问题的解决——评民族问题的“去政治化”与“文化化”》一文中,毫不避讳地指出“民族问题的去政治化是一种污名化的民族研究”。

他指出马先生试图掩饰隐藏在民族体质与文化差异性背后的利益动机,企图以“文化”来替代“利益”,由此陈先生即认为,民族问题的“去政治化”是极其荒谬的,因为任何与利益相关联的民族问题终究是政治问题,因为政治的本质即在利益。

他在批评了马先生的“去政治化”和“文化化”之后,提出自己的观点——“族际关系的和谐首先来自于制度安排是否适合国情,其次来自于针对少数民族权利保障和特别优惠的政策、措施是否有效。

”他主张构建多民族国家的和谐社会就得从政治、从政策入手,实施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和一系列的少数民族优惠政策,保护和满足不同民族的利益诉求,寻求民族关系的和谐发展。

三、我的观点首先,我不赞同马先生将民族问题“去政治化”,正如陈建樾教授所说那样,民族问题背后的本质其实是利益诉求的问题,而任何利益诉求都是关乎政治的根本问题,因而,我们无论在任何情景下谈论民族问题,都无法绕过政治,将它单纯地视为“非政治问题”。

除此之外,马先生认为现在出现的民族的分离主义态势主要是由于不恰当的民族教育所宣传的民族意识所导致的,对于这一点,我也不认同,我认为任何分离主义都代表一定的利益阶层,无论是民族的,还是其他的团体,因此说各个民族也是理性人,也有追求自身利益的愿望,只不过这些分离主义的利益追求和表达超出了国家理性所能容忍的范围,这一方面需要国家对于民族观念的宣传,而另一方面,国家应该更多地进行合理的制度安排,切实保障各少数民族的利益,发展少数民族地区的经济,维护少数民族的多样文化。

其次,对于马先生的“文化论”,强调统一的中华民族文化,强调“中华民族”的整体认同,我颇为赞成。

中华民族自古以来就是一个统一的民族,它有着共同的历史,有着共同的文化溯源,因此,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是一致的。

在当今愈演愈烈的全球化浪潮中,我们应该以“中华民族”这个身份活跃在世界的舞台,不应该过多强调某一族。

在此过程中,特别要防范人数众多的汉族中滋生出的“大汉族主义”,切忌将单一的汉族等同于中华民族。

最后,引用王建娥教授的一句话来总结本文——“在经济全球化、政治民主化和文化多样化的今天,多民族国家内部的民族团结和社会稳定,依赖的是社会全体成员对它的高度政治认同。

多民族国家只有承认并适应族裔文化多样化的现实,承认族裔文化群体独特的民族认同和集体权利要求的正当性,在现行国家的政治框架内创造各民族进入国家公共权力结构的制度空间,制定和贯彻切实保障各民族政治权利的政策,使少数民族能够在各个民族平等地共享国家政治权力和利益的前提下,保持和发展其独特的文化传统和生活方式,并且在现代化进程当中共同发展、共同繁荣,才能在各民族中间创造出社会凝聚力和向心力,实现多民族国家社会生活的和谐与稳定。

”参考文献:[1]马戎.理解民族关系的新思路——少数族群问题的“去政治化”[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6).[2]胡鞍钢,胡联合.第二代民族政策:促进民族交融一体和繁荣一体[J].新疆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24).[3]陈建樾.多民族国家和谐社会的构建与民族问题的解决——评民族问题的“去政治化”与“文化化”[J].世界民族,2005,(5).[4]王建娥.族际政治民主化:多民族国家建设和谐社会的重要课题[J].民族研究,2006,(5).。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