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翻译讲座

合集下载

文言文翻译优质课件解答

文言文翻译优质课件解答

②、当时的称谓可以不译。如“先帝”、“陛下”。 “陛下”也可以译为第二人称尊称“您”或“陛下 您”。例:“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
③、古今同义的词语不必译。如“创业”、“天下”、 “危急存亡”、“晓畅”、“和睦”、“计日而待”、“谨 慎”、“然后施行”、“危难”、“贤臣”、“小人”。
例如:
1.“庆历四年春,藤子京谪守巴陵郡。”
13
翻译下列句子:
借喻:喻指边疆
1.乃使蒙恬北筑长城而守藩篱。
借喻:喻指污浊的官场 2.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
(一)借喻的译法:译为它所比喻的事物, 即把喻体还原成本体。
14
翻译下列句子:
借代:代指做官的人
1.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借代:代酒,可译为“酒 力”
2.沛公不胜杯杓(sháo),不能辞
④补充行文省略的内容。 例译:文然:力然足而以 体至 力焉 足,以于达人到为,可(讥却,没而达在到己)为,有在悔别。人看来 是可笑的,在自己看来也是悔恨的。
12
6、变文从句顺第三式:
古文中使用借喻、借代、用 典、互文等,翻译时要根据 上下文灵活、贯通地译出。 指要根据上下文语境,灵活 贯通地翻译。
24
• 隆庆年间,绍兴岑郡侯的夫人正怀着身
孕。一天,郡侯出行,有一人来不及闪避,
挡了道,被绑到府内。岑郡侯问他道:
“你是干什么的?”那人答:“算命的。”
郡侯说:“我的夫人有了身孕,请你看看,
弄璋乎,弄瓦乎?”( 是生男孩还是生女
孩)那人不明白“弄璋弄瓦”指的是什么,
便随口说道:“璋也要弄,瓦也要弄。”
• 将文言文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必须遵循下面三 条要求:
• 1. 信。译文要准确表达原文的意思,不歪曲,不 遗漏,也不随意增减意思,也就是不“走样”。

最新文言文句子翻译技巧专业知识讲座

最新文言文句子翻译技巧专业知识讲座

文档来源于网络,文档所提供的信息仅供参考之用,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
2、留—就仿。是文保档如留有不文当言之处文,请中联一系本些人基或网本站删词除汇。 、专有 名词。如国号、年号、人名、物名、地名、器 具、朝代名、政区名、典章制度以及度量衡名 称等,可照录不翻译。
例2: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 ❖ 译:太守是谁呢?他就是庐陵郡的欧阳修。 ❖ 翻译2、庆历四年春,滕子京谪守巴陵郡。 ❖ 译:庆历四年的春天,滕子京被贬到巴陵郡
于舅家见之,十二三矣。
❖ 翻译:我听说这件事很久了。明道年间,跟 随先父回到家乡,在舅舅家见到方仲永,他 已经十二三岁了。
文4档、来源换于—网络仿—,。文(文档档单所如提音有供不、的当信之古息处仅今,供请异参联考义系之本、用人,或通不网能假站作删、为除科活。学依用据词,请,勿模 表示委婉的、避讳的、敬辞谦辞等)文言词语 要准确选用恰当词义,用现代词语代替。词类 活用必按较为固定的格式翻译,体现出词类活 用的特征来。
❖ 译:(秦)有并吞天下,统一四海的雄心。
文档来源于网络,文档所提供的信息仅供参考之用,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 仿。文档如有不当之处,请联系本人或网站删除。
翻译方法总结
字字落实留删换 文从句顺调补贯 遇到疑难不要慌 最后一招猜猜看
文档来源于网络,文档所提供的信息仅供参考之用,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
意译—贯仿—。文—档如文有言不当文之中处,的请联比系喻本人、或网借站代删除、。用典、 讳饰、婉辞等,直译会不明确,应用意译使文 意通顺。
❖ 例8①秋毫不敢有所近。(《鸿门宴》) ❖ 直译:连秋天里野兽的毫毛也不敢接近。 ❖ 意译:连最小的东西都不敢占有。
❖ ②有席卷天下,包举宇内,囊括四海之意, 并吞八荒之心。

姚可见-文言文翻译复习专题PPT演示课件

姚可见-文言文翻译复习专题PPT演示课件
•9
补充法
文言文中常出现借一定语境省略某些句子成 分的现象,为使译文准确、通顺,翻译时应将某 些省略了的成分先补上,然后再翻译。
如:郑穆公使(人)视(于)客馆,则(其)束载、
厉兵、秣马矣。
如:审视之,(之)短小,黑赤色,(成)顿(觉)
非前物。
如:于是秦王不怿,为(之)一击缶。
•10
删减法
有的文言虚词只起某种语法作用,无实在 意义。翻译时,删去不译。
“明”翻译为“阐明”。“大”翻译为“重大意义”。“重” 翻译为“重要”。
如:当是时也,商君佐之。
“佐”翻译为“辅佐”。
如:乃使蒙恬北筑长城而守藩篱。
“筑”翻译为“修筑”。“守”翻译为“把守”。
•4
解释法
也叫“对译法”,即对某个词怎样解释 就怎样翻译。
如: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
“瑰”翻译为“珍贵”。“观”翻译为“景 象”。
要做到“信”、“达”,就必须按照古代汉语中实词、虚词及 殊句式的使用特点一一对应地直译,必须增减的内容方可增减。
•1
文言文翻译需要正确理解句子的意思。
1、正确理解关键词语的意思。如1999年高考第14题 “在郡多有出息”中 “出息” 就是关键词,它不是现代 汉语的“有前途 ,有志气”的意思 ,而是文言文中的 “产生利息、收益”的意思。
如:师道之不传也久矣。
“之”在句中起取消句子独立性的作用, “也”起舒缓语 气的作用。均无实在意义,删去不译。
如:夫夷以近,则游者众;险以远,则至者少。
“夫”是语音助词,起提起下文的作用,无实在意义,删 去不译。
如:一夫不耕,或受之饥。
“之”在句中起补足音节的作用, 无实在意义,删去不译。
•11

文言文翻译(公开课).PPT课件

文言文翻译(公开课).PPT课件
演讲人:XXXXXX 时 间:XX年XX月XX日
(句中的父母、弟兄为偏义复词)
2021/3/1
3、删(删减法)
• 同义连用的实词或虚词中的一个,有 些关联词语、结构助词、偏义复词中的陪 衬等,都要在翻译中剔除。如“之”,作 为助词,它可以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 独立性,也可以作为宾语前置的标志,这 些情况下就无法译出,可以删除。另外某 些发语词、语气词、表停顿、补足音节、 和缓语气的虚词,也应删除。
译文:五步一座高楼,十步一座台阁。 (补数词后的量词) 例5、比好游者尚不能十一。《游褒禅山记》
译文:比起那些喜欢游览的人来说,还不到十分之一。
2021/3/1
(补出分数相应得部分)
6、补(补充法)
•补出文句中省略了的内容 (主语、谓语、宾语、介词 等)
2021/3/1
例1、秋毫不敢有所近。《鸿门宴》
往指前六种方法都用上了还不能解决问题时。
2021/3/1
1、古汉语与现代汉语的“异同”一
(览1)表古汉语具有单音性,
现代汉语是双音性;

(2)古今词语同义

(3)古今词语异义

(4)古汉语多余虚词、偏义复词

(5)古今句型表达方式不同(句式不同) 调
( 6)古汉语省略现象突出

2021,进行翻译。 • 字字落实,准确第一;单音词语,双音替换。 • 国年官地,保留不译;遇有省略,补充词语。 • 调整词序,删去无义;修辞用典;辅以意译。 • 推断词义,前后联系;字词句篇,连成一气。 • 带回原文,检查仔细;清楚誊写,翻译完毕。
2021/3/1
夯实课本知识 树立语境意识
遵循两个原则 掌握七种方法
独具慧眼 采点翻译 信达雅

初中文言文翻译专题讲座

初中文言文翻译专题讲座

【讲座题目】初中文言文翻译技巧与策略【讲座时间】2023年X月X日【讲座地点】XX中学会议室【主讲人】XX中学语文教师,XX【讲座内容】一、引言文言文作为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承载着丰富的历史信息和深厚的文化底蕴。

在初中阶段,文言文的学习是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

然而,文言文的翻译对于许多学生来说是一大难题。

本讲座将围绕初中文言文翻译的技巧与策略,帮助同学们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文言文。

二、文言文翻译的基本原则1. 直译为主,意译为辅。

直译是指将文言文中的字、词、句直接翻译成现代汉语,保持原意不变。

意译则是在直译的基础上,根据现代汉语的表达习惯,对文言文进行适当的调整和转换,使译文更加通顺、易懂。

2. 保留古风,适当简化。

文言文翻译时,应尽量保留原文的古风古韵,同时根据现代汉语的表达习惯,对过于繁琐的文言文进行适当的简化。

3. 语境还原,注重整体。

翻译文言文时,要充分考虑上下文语境,将句子置于整个段落中进行翻译,确保翻译的准确性和完整性。

三、文言文翻译的技巧与策略1. 理解字词含义。

文言文中的字词含义往往与现代汉语有所不同,因此在翻译时,首先要准确理解字词的含义。

可以通过查字典、阅读相关文献等方式,对文言文中的字词进行深入研究。

2. 理解句子结构。

文言文句式结构复杂,翻译时要注意分析句子结构,把握句子成分之间的关系,确保翻译的准确性。

3. 分析修辞手法。

文言文中常用修辞手法,如比喻、夸张、排比等,翻译时要注意将这些修辞手法转化为现代汉语的表达方式。

4. 翻译时注意词序调整。

文言文的词序与现代汉语有所不同,翻译时要注意调整词序,使译文更加符合现代汉语的表达习惯。

5. 适当添加注释。

对于一些难以理解的文言文,可以适当添加注释,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原文。

四、案例分析以《论语》中的一句话为例:“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直译为:“学习并且时常温习,不是很愉快吗?”意译为:“学习之后,不断地复习巩固,不是一件很快乐的事情吗?”通过直译和意译,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这句话的含义。

高考文言文翻译公开课一等奖优质课大赛微课获奖课件

高考文言文翻译公开课一等奖优质课大赛微课获奖课件
天下不多 管仲之贤 而 多 鲍叔能 知 人也
人们不赞美管仲贤明却赞美鲍叔能够识别人才
第34页
2、阅读下文,完毕题目(1996上海卷) 余病痞(肚子里生硬块)且悸,谒医视之,
日:“椎伏神(中药名,外形像竽)为宜。”明日,买 诸市,烹而饵之,病加甚,召医而尤其故。医求观 其滓,日:"吁!尽老芋也。彼鬻药者欺子而获售。子 之懵也,而反尤于余,不以过乎"余戍然惭,饲然忧。 推是类也以往,则世之以芋自售而病乎人者众矣, 又谁辨焉! 把"召医而尤其故"译成当代汉语。
译:做官人见识浅陋,不能做长远打算。
借代:代指元军
借代:代指言语
2.意北亦尚能够口舌动也。《指南录后序》 译:考虑到元军也许还能够用言语来打动。
借代:代酒,可译为“酒 3.沛公不胜杯杓,不能辞 力”
译:沛公承受不住酒力,不能前来告辞。 第25页
翻译下列句子:
委婉:发动战争
1.季氏将有事于颛臾。(《论语》)
译:季氏将要对颛臾发动战争。
2.今治水军八十万众,方与将军会猎于吴。
委婉:会(决)战
译: (我)现在带领八十万水军,将与你在吴地 会(决)战。
第26页
委婉:指地位尊贵人物死
3 .一旦山陵崩,长安君何以自托于赵?
译:有朝一日您死了,长安君在赵国凭什么使自己安身立足呢
(四)委婉译法:古人为了避粗俗、避忌讳、 图吉利或出于外交需要,有时故意不直陈 其事,把话说得很含蓄,这就是委婉。翻 译时应还原其本来意思。
“信”:真实,准确。实词虚词做到字字落实, 不能够随意增减内容。 例:六国破灭,非兵不利,战不善,弊在赂秦。 六国被攻破灭亡,不是武器不锋利,战术不恰当, 弊病在于贿赂秦国。
第4页

高三语文课件-高考语文文言文翻译专题讲座整理 精品

高三语文课件-高考语文文言文翻译专题讲座整理 精品
文言文中在一定的条件下常省略主语、宾语、谓语等句子成分, 为使译文通顺,应在翻译时添加必要内容,将省略的句子成分适 当补上。例如: 于是秦王不怿,为(之)一击缶。 永州之野产异蛇,(异蛇)黑质而白章。(异蛇)触草木,
(草木)尽死。(异蛇)以啮人,(人)无御之者。
郑穆公使(人)视客馆,则(其)束载、厉兵、秣马矣。 交戟之卫士欲止不内(樊哙)。
文言文翻译方法
专题辅导讲座
文言文翻译的标准:
1、准确、明白、通顺、符合现代汉语的习惯,没有语病;
2、体现的语言特色,文笔优美、生动,富有表现力。
文言文翻译的方法:
主要方法有直译和意译两种。 直译:要求原文字字在译文中有着落,译文字字在原文中有根据, 句式特点、风格力求和原文一致。 意译则是译出原文大意。 翻译时应以直译为主,实在难以直译时可辅以意译。
二、解释法。
这种方法,文言文翻译中用得最多,它主要是对通假字、一词多 义、词类活用、用法多样的一些虚词等,联系上下文用现代汉语
的词语来确切地加以解释。例如:
1. 既而以吴民之乱请于朝,按诛五人。 2. 即除魏阉废祠之址以葬之。
3. 吾社之行为士先者,为之声义。
4. 时以大中丞抚吴者,为魏之私人。 5. 吴之民方痛心焉。
了某种修辞格的词语。是比喻的,要翻译成“像……什么”,或直
接译出比喻的本体;是借代的,只把所代的事物写出就可以;是委 婉说法的,按现代汉语表达习惯来译就可以,如将国王或王后的死
说成“山陵崩”,把自己的死说成“填沟壑”等。
例如:大阉之乱,缙绅而能不易其志者,四海之大,有几人欤? (《五人墓碑记》)。 再例如:天下云集响应,赢粮而景从。(《过秦论》) 亮的素志,进欲龙骧虎视,包括四海;退欲跨陵边疆,震荡宇内。

古文翻译专题讲座

古文翻译专题讲座
原文: 将仲子兮, 无逾我里, 无折我树杞。 岂敢爱之, 畏我父母。 仲可怀也, 父母之言, 亦可畏也。 将仲子兮, 无逾我墙, 无折我树桑。 岂敢爱之, 畏我诸兄。 仲可怀也,诸兄之言, 亦可畏也。 将仲子兮, 无逾我园, 无折我树檀。 岂敢爱之,畏人之多言。 仲可怀也,人之多言, 亦可畏也。 《诗经· 郑风· 将仲子》
1、原文保留法
(1)凡是古今意思相同的词,可以保留不译。例如: 原文: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 (韩愈《师 说》) 译文:人不是生来就懂得道理的,谁能没有疑难问 题呢? (2)成语可以保留不译。例如: 原文:劳苦而功高如此,未有封侯之赏。《史记· 项 羽本纪》 译文:如此劳苦功高,却没有封侯的奖赏。
译文: 蜀地边境有两个和尚,其中一个贫穷, 另一个富足。穷和尚和富和尚讨论说:“我 想去南海,怎么样呢?”富和尚说:“您凭 借什么去啊?”穷和尚说:“我有一个水瓶 和一个钵就足够了。”富和尚说:“我多年 来打算买船过去,都还没能做到;您凭借什 么去啊?”到了第二年,穷和尚从南海回来, 把经历告诉了富和尚,富和尚面显惭愧之色。 西边的蜀地距离南海,不知道有几千里远。 富和尚无法到达,穷和尚却到了。一个人树 立志向,难道还不如蜀地边境的穷和尚吗?

3、词义解释法
在理解古诗文名句中,要把握关键性词语予以解释。
原文: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岳阳楼记》 译文:这就是岳阳楼雄伟壮丽的景象 。 原文: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 不已。(曹操《龟虽寿》) 译文:老马趴在马槽上,,志向却在千里之外; 胸怀远大抱负之人虽已年老,壮年时的心志 仍然不会停止。
饿死了。
2、于是饮酒乐甚,扣舷而歌之。歌曰:“桂棹(zhào)
兮兰桨,击空明兮溯流光。渺渺兮予怀,望美人兮天

文言文翻译指导公开课

文言文翻译指导公开课

误区8:不懂文言修辞
【例9】天既讫汝元命,我朝实代之。汝 爝(jué)火馀烬,敢与日月争明邪! [误译]上天已经结束了你们元朝的命运, 我们朝廷确实要取代它。你们即使点燃了自 己,也没有日月一样的光明!
[正译]上天已经结束了你们元朝的命运, 我们朝廷取代了它。你们这些微火残灰, 竟敢与太阳月亮(一样的大明朝)争夺光 明吗! 讫qì 1、完结,终了;收讫;付讫:
[分析与对策] “困于周郎”中的“于”字,表示 被动关系,译为“被”,考生的忽 视造成被动者“曹操”成了主动者。 同学们要注意积累“其、之、 以、而、乃、乎”等《考试大纲》 规定的十八个常用虚词的多种用法, 根据句意,准确翻译。
• 文言文翻译常见典型错误汇总 • 误区一:混淆古今异义 • 误区二:词类活用分析错误 • 误区三:误译文言虚词
误区1:混淆古今异义 【例1】时既与梁通好,行李往来,公私赠遗, 一无所受。 [误译]当时已经与梁国互通友好,背着行囊送 礼的,官方赠送的、私人遗留的礼品,(贺兰祥)一 概都不接受。
[正译]当时已经与梁国互通友好, 使者往来,官方和私人赠送的礼 品,(贺兰祥)一概都不接受。
[分析与对策]句中的“行李”,古义为“使者”;今义是 “出行时带的箱子、包裹”等。“遗”的古义为“赠予/ 赠送的东西”,今义为“遗失、遗漏、遗留”等。 有同学以今义释古义,原因是不明古义,不知古今词 义不同。要解决这个问题,我们应注意以下两点: 1、积累古今异义词。 一是借助教材注释识记古义,如《烛之武退秦师》 中“行李之往来,供其乏困”; 二是借助成语识记古义,如成语“短兵相接”的 “兵”字就保留了“兵器”这个古义;三是借助复习资料 上的《古今异义词简表》识记古义。 2、翻译一个词,首先想到的应该是这个词的古义, 除此之外还要检验这个古义放在句中是否妥帖,句意与 上下文是否相符等。

《文言文翻译——准确译出实词关键词》教学课件

《文言文翻译——准确译出实词关键词》教学课件

译文: 推断方法: 答案 推断方法 此句的对称句是“令尹子兰三仕为令 尹,无喜色”“仕(出仕)”与“已”对应,可 知是“罢免”意;“喜”与“愠”对应,可知为 “恼怒”意。这也叫对称推断,不过语意相反。 (3)孟子去齐,充虞路问曰:“夫子若不豫色然。 前日虞闻诸夫子曰:‘君子不怨天,不尤人’” 曰:“彼一时,此一时也。”
答题指导 (1)购,关键实词;妻子,古今同 形异义词;踪迹,名词活用作动词。(2)方, 罢,关键虚实词;异,形容词活用作动词。(3) 卒,关键虚词;“于明之亡”,介宾短语后置 句;“何与”,疑问语气;句意通顺。 答案 (1)紧急悬赏捉拿田仰的妻子儿女,追
(2)刚刚不做巡抚待在家里,唯独他(彭公子篯)
通明少以勇力闻,尝与贼战,贼射之洞胸, 通明即拔矢裂甲裳裹其创,往逐射者,竟杀其人 而还,一军皆壮之。今且年八十余,膂力稍衰
夫明季战争之际,四方奇才辈出,如通明之 属,率倜傥非常之人,此皆予之所习闻也。其他 流落湮没,为余所不及闻而不得载笔以纪者,又 不知几何人。然而卒无补于明之亡也,何与?当
此之时,或有其人而不用,或用之而不尽。至于 庙堂秉事之臣,非淫邪朋比即怀禄耽宠之流。当 其有事,不独掣若人之肘也,必从而加媒孽焉。 及一旦偾决溃裂,束手无策,则概诬天下以乏才。 呜呼!其真乏才也耶? (1 译文: (2 译文: (3 译文:
(4)夫五人之死,……死而湮没不足道者,亦已
众矣,况草野之无闻者欤!独五人之皦皦,何
也?
(《五人墓碑记》)
译文:
推断方法:
答案 唯独这五人死得声名光荣显耀,为什
么呢?
推断方法 此句翻译的关键是“皦皦”,其义可
根据前文的“不足道”和“独”推断出。“不足
道”即“不值得称道”,“独”具有明显的转折

文言文翻译展示课PPT课件

文言文翻译展示课PPT课件

意译为辅:在尊重原文的基础上,灵活地增减
内容,改变句式,使文意连贯。
例1:视事三年,上书乞骸骨。 张衡到职工作了三年,向朝廷上表章请求告老还乡。
例2:乃使蒙恬北筑长城而守樊篱,却匈奴七百余里。
于是(又)派蒙恬到北方去修筑长城,守卫边境, 击退匈奴七百多里。 例3:有席卷天下,包举宇内,囊括四海之意,并吞 八荒之心。
译:五十天就攻下它,光凭人力是做不到这样的。 古人有这样做的,武王就是这样。
用竹筐装着饭,用酒壶盛着酒浆,来迎接大王您的军队。
第17页/共22页
巩固练习:
1、相如闻,不肯与会。 相如闻(这件事),不肯与(之)会。
2、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 不知句读,不解惑。
3、还矢先王,而告以成功。 还矢(于)先王,而以成功告(之)。
就竭尽了。
第12页/共22页
5、调 调整语序。文言文中一些特殊句
式:如宾语前置、定语后置、状语后置、主谓 倒装等。要按照现代汉语的语法规范调整语 序,使译文准确畅达。
1、“古之人不余欺也!” 古之人不欺余也!
2、计未定,求人可使报秦者,未得。 主意未能定下来,想找一个可以出使回复 秦国的人,未能找到。
“雅”要求用简明、优美、富有文采的现代汉 语把原文的内容、形式以及风格准确的表达出 来。例:曹公,豺虎也。
曹操是豺狼猛虎。 曹操是象豺狼猛虎一样(凶狠残暴)的人。
第5页/共22页
• 翻译的程序:
1、先读懂原文的大意,在此基础上结合上 下文翻译句子。
2、分析原文句式的特点。 3、进行初步的字字落实的翻译,特别注意 一些容易理解错的字和关键的字的翻译。 4、注意对文句中一些特殊情况(如各种修辞、 文化常识、专有名词、习惯用语)的处理。 5、按照现代汉语的规范,将文言句子准确 表达出来。

2020高考文言文翻译技巧公开课

2020高考文言文翻译技巧公开课
例如: 1.为赵宦者令缪贤舍人。《廉颇蔺相如列传》 翻译:(蔺相如)是赵国宦官头目缪贤的门客 2.初,鲁肃闻刘表卒。《赤壁之战》 翻译:当初,鲁肃听说刘表死去。
4.增补词语(补)
古文常常出现省略主语、宾语、介词、数量 词等现象。为了使译文通顺畅达,语意明白, 翻译时就要把这些省略的内容补充出来。
例如: 1.及左公下厂狱,史朝夕候狱门外。《左忠毅公逸事
始吾少时,尝好此二者(书和画),家之所有 ,惟恐其失之;人之所有,惟恐其不吾予也。
当初我在年少的时候,也曾经喜好这两样东 西。家里拥有的,都担心失去,别人拥有的 (书和画),只担心他们不给我。
路,就在你脚下!
4.屈原者,名平,楚之同姓也。《屈原列传》 5.若据而有之,此帝王之资也。《赤壁之战》 6.唯才是举. 7.何陋之有?
删除:者、也、是、之。主谓之间的 “之”,句首的“夫”,句末的“也”,判断 句中的“者、也”,宾语前置的“之、是”等。
3.替换词语(换)
有些词语已经发展,意义已经变化,比如 通假字、词类活用、古今异义等,翻译时应该 用今天的意义去替换。
二、翻译的原则:
1.词不离句,句不离篇。 2.一一对应,字字落实(除特殊句式)。 3.直译为主,意译为辅。
直译:
指译文要与原文保持一一对应关系,即逐字翻 译,重要的词语要相应的落实,要尽力保持原文遣 词造句的特点和相近的表达方式,力求语言风格也 和原文一致。 意译:
在忠于原意的前提下,灵活翻译原文的词语, 灵活处理原文的句子结构,使其通顺、连贯。
(顾)况,是吴地人氏,自恃有才华,很 少有他推荐认可的诗文(或诗人)。(得
分点 判断句 “恃”“所推可”)
3.母欺子,子而不信其母,非以成教也。 母亲欺骗儿子,儿子就不相信他的母

文言文翻译(公开课)ppt课件[21张]

文言文翻译(公开课)ppt课件[21张]

文言文中的倒装句、省略句和 被动句等特殊句式往往给译者 带来困扰。正确理解和转换这 些句式,需要译者具备扎实的 古汉语基础和翻译技巧。
采用“增、删、移、换”的翻 译策略。
针对文言文中的倒装句,可以 通过调整语序来还原其原意; 对于省略句,需要补充适当的 词语来使句子完整;被动句则 需将被动语态转换为现代汉语 的主动语态。
文言文与现代汉语的差异
词汇差异
文言文使用的词汇与现代 汉语有很大不同,有些词 汇的意义和用法也发生了 变化。
语法差异
文言文的语法结构与现代 汉语存在显著差异,如句 子成分的位置、词性的变 化等。
表达方式差异
文言文在表达方式上更加 含蓄、委婉,而现代汉语 则更加直白、简洁。
文言文中的特殊表达
倒装句
在翻译过程中,对于原文的语言风格,译 者应尽可能地进行再现和表达。这不仅要 求译者具备较高的语言表达能力,还需要 对文言文的语言特点有深入的了解。通过 准确的用词和流畅的句子结构,力求使译 文达到与原文相似的艺术效果。
06
文言文翻译的应用与价值
文学作品的翻译
总结词
文学作品的翻译是文言文翻译的重要应用之 一,它能够让现代读者更好地理解和欣赏古 代文学作品,促进文化传承和发展。
详细描述
在学术研究中,文言文资料往往涉及到重要的历史事 件、人物和思想等方面的情况,对于学术研究具有重 要的参考价值。通过对这些资料进行翻译和整理,学 术界可以更加全面地了解相关领域的研究现状和发展 趋势,为学术研究的进步和发展提供重要的支持和帮 助。同时,学术研究的翻译也有助于推动学术交流和 合作,促进学术界的共同进步和发展。
学习建议与展望
建议同学们在今后的学习中继 续加强文言文的阅读和理解, 提高自己的语言基础和素养。

初中文言文课外教学实践(3篇)

初中文言文课外教学实践(3篇)

第1篇一、引言文言文作为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

初中阶段是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关键时期,如何提高学生的文言文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文言文阅读能力,是当前初中语文教学的重要任务。

课外教学作为课堂教学的延伸,为学生提供了更广阔的学习空间。

本文将探讨初中文言文课外教学实践,以期为提高学生的文言文素养提供参考。

二、实践内容1. 组织文言文阅读活动(1)选取经典文言文作品,如《论语》、《孟子》、《史记》等,让学生进行阅读。

(2)开展文言文知识竞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文言文阅读能力。

(3)组织学生进行文言文朗读比赛,培养学生的语感和表达能力。

2. 创设文言文情境,提高学生实际运用能力(1)组织学生参观历史遗迹、博物馆,了解古代文化,感受文言文魅力。

(2)让学生参与古装剧、曲艺等表演活动,提高文言文实际运用能力。

(3)开展“我心中的文言文”征文活动,让学生用文言文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情感。

3. 开展文言文翻译实践活动(1)选取具有代表性的文言文段落,让学生进行翻译练习。

(2)组织学生进行文言文翻译比赛,提高学生的翻译能力。

(3)邀请专家学者进行讲座,为学生讲解文言文翻译技巧。

4. 创设文言文学习小组,加强学生之间的交流与合作(1)将学生分成学习小组,共同探讨文言文知识。

(2)鼓励小组成员之间相互交流、分享学习心得。

(3)开展小组文言文知识竞赛,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三、实践方法1. 注重激发学生兴趣(1)结合学生生活实际,选取与学生兴趣相关的文言文作品。

(2)运用多媒体技术,丰富教学手段,提高教学效果。

(3)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

2. 强化实践环节(1)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提高文言文素养。

(2)注重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提高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3)鼓励学生参与社会实践活动,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

3. 注重评价与反馈(1)对学生的文言文学习情况进行定期评价,了解学生的学习进度。

课前讲座文言文翻译

课前讲座文言文翻译

夫课前讲座,乃师生交流之盛事,启迪智慧,激发兴趣,实为教学之良法。

然文言文者,古人之言也,其辞简奥,意蕴深远,非吾辈今日之学子所能轻易领悟。

是以,课前讲座文言文翻译,尤为重要。

讲座之初,师曰:“夫文言文者,古之圣贤,述其思想,传其智慧,以教后人。

故而,翻译文言文,非但需晓其字义,更需悟其精神。

”众学子闻言,皆若有所思。

师继而曰:“翻译文言文,首当其冲者,字词之辨析。

夫一字之差,谬以千里。

是以,学者须熟读《说文解字》,明其本义,方能译之准确。

”学子甲问:“师言字义,吾等粗通,然文法如何?”师答:“文法者,文言文之规矩也。

欲译文言文,必先通文法。

如《左传》之记事,《史记》之叙事,皆有其法。

学者须熟读经典,悟其文法,方能译之得体。

”学子乙问:“师言经典,吾等当读何书?”师曰:“《四书五经》为国学之基石,学者宜先读之。

《诗经》之诗,文辞优美,意境深远;《尚书》之书,记事详实,思想深邃;《礼记》之礼,规范言行,教化人心;《易经》之易,变化无穷,智慧无穷。

读此四经,可得文言文之真谛。

”学子丙问:“师言《易经》,其义难懂,吾等当如何?”师答:“《易经》之难,在于其变化无穷。

学者须细心揣摩,领悟其变化之理。

如能悟其理,则易解矣。

”讲座之中,师又曰:“翻译文言文,还需注意其语气、修辞。

夫语气者,文之灵魂也;修辞者,文之花叶也。

无灵魂,则文无生气;无花叶,则文无色彩。

故而,翻译文言文,须注重语气、修辞。

”学子丁问:“师言语气、修辞,吾等当如何运用?”师答:“语气者,宜根据上下文意,揣摩其情态。

如喜悦、愤怒、哀愁等,皆需表达得体。

修辞者,如比喻、夸张、对仗等,皆需运用得当。

学者宜多读经典,体会其修辞之美。

”讲座将终,师曰:“夫翻译文言文,非一日之功,需学者勤学苦练,方能有所成就。

吾辈今日讲座,虽未能尽解文言文之妙,然已略知其一二。

愿诸君自此以后,勤读经典,深研文言,终成大器。

”学子闻言,齐声应诺,心向往之。

于是,课前讲座文言文翻译,便成为学子们求知路上的指路明灯。

文言文翻译讲座23页文档

文言文翻译讲座23页文档
文言文翻译讲座
46、法律有权打破平静。——马·格林 47、在一千磅法律里,没有一盎司仁 爱。— —英国
48、法律一多,公正就少。——托·富 勒 49、犯罪总是以惩罚相补偿;只有处 罚才能 使犯罪 得到偿 还。— —达雷 尔
50、弱者比强者更能得到法律的保护 。—— 威·厄尔
21、要知道对好事的称颂过于夸大,也会招来人们的反感轻蔑和嫉妒。——培根 22、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韩愈
23、一切节省,归根到底都归结为时间的节省。——马克思 24、意志命运往往背道而驰,决心到最后会全部推倒。——莎士比亚
25、学习是劳动,是充满思想的劳动。——乌申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商汤就解除其他三面网,只留下一面,又教网鸟者 念咒语道……
5、语境分析法。
根据上下文及整篇文章内容,分析词语的具体含义。
例——记母教铨时,组绣绩纺之具毕陈左右,膝置书,令铨坐膝下读之。 儿怠,则少加夏楚。旋复持儿泣曰:“儿及此不学,我何以见汝父?”鸡 鸣卧焉。庚戌,外祖母病且笃,母侍之,凡汤药饮食,必母亲尝之而后进。 外祖母濒危,泣曰:“女本弱,今劳瘁过诸兄,惫矣。他日婿归,为言我 死无恨,恨不见女子成立。其善诱之!”语迄而卒。十岁,父归。越一载, 复携母及铨,偕游燕秦赵魏齐梁吴楚间。先府君苟有过,母必正色婉言规。 或怒不听,则屏息,俟怒少解,复力争之,听而后止。先府君每决大狱, 母辄携儿立席前,曰:“幸以此儿为念!”府君数颔之。 组绣绩纺:编织纺线的工具 毕陈:都放在
参考译文:1、如今外边有我,里面有你,只要我们齐 心合力,就一定会有所作为。 2、不久刘仁之被调到朝中做中书令。
3、牢牢把握直译为主的原则
首先,要求准确表达原文意思,不走样,不 漏译,不错译;继之要求译文明白通畅,无语病; 其次,如果词义古今一一对应的,语序古今 一致的,只需直译就行了。关键是另外一种情况, 如词语古有今无,成分缺这少那,照直译诘屈聱 牙时,就需运用现代汉语多方面知识,并且体现 现代汉语"规范、清晰、连贯"的基本要求,这就 需要意译。
文言文翻译讲座
备考要点:
1、了解常见文言实词、虚词的基本用法。
2、了解常见文言句式的现代汉语转换形式。 3、掌握推断词义的一般思路。 4、了解常见的古代文化常识(重点:官职及其任免 专用词)。
5、积累常见文言惯用词汇。
6、流畅的表达和严谨的态度。
高考例题:2002年高考题(原文略)
16、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 成现代汉语。(5分) (1)其李将军之谓也?(2分)
授:给予官职;
起:起用人任以官职; 擢:在原官职上提拔; 拔:提升没有官职的人。
第二类:调动官职的词语 迁:调动官职,一般是提升调用; 转、调、徙:调动官职; 补:补充缺职; 改:改任官职。 第三类:兼职、代理的词语 兼:同时掌管,兼任; 领:兼任;
署:代理,暂时担任;
权:暂代官职。
第四类:降职、罢免的词语 贬:降职; 谪:被罚流放或降职; 出:离开京城外调(与“入”相对,古人一般以入京任官 为荣); 左迁:降职;
例:建文四年六月乙卯,燕兵遂渡江。帝忧惧,或 劝帝他幸,图复兴。孝孺力请守京城以待援兵,即 事不计,当死社稷。乙丑,燕兵入,帝自焚,孝孺 被执下狱。先是,成祖[朱棣dì ]发北平,姚广孝以 孝孺为托,曰:“城下之日,彼必不降,幸勿杀之。 杀孝孺,天下读书种子绝矣。”成祖颔之。 参考译文:1、即使兵败,也应为国家而死!
把“召医而尤其故”译成现代汉语。 译文: [答案]译为:“把医生叫来责问这是什么缘”。关键要弄清 “尤”在文中的意思,即与“怨天尤人”的“尤”搭配、语境等推断出 其词性,然后再确定其意思。
例:李贺,字长吉,七岁能辞章……每日旦出,骑弱马,从小 奚奴,背古锦囊,遇所得,即书投囊中。末始先立题然后为诗, 如他人牵合程课者。①及暮归,足成之。……母使婢探蘘中, 见所书多,即怒曰:“是儿要呕出心乃已耳!”②一一《新唐 书· 李贺传》
旋:一会儿 规:规劝
夏楚:用夏楚(处罚的两种工具)稍加责打 劳瘁过诸兄:比你哥哥们劳累 俟:等到
女子成立:你的孩子成人 数颔:频频点头答应
决大狱:审断大的案件
重点二、掌握常见词汇
官职升迁类
第一类:表示授予、提升的词语 征:由君王征聘社会知名人士充任官员; 辟:由中央官署征聘,然后向上荐举,任以官职; 荐、举:由地方向中央推荐品行端正的人,任以官职; 拜:授予官职; 除:任命,授予官职;
译文①末始先立题然后为诗,如他人牵合程课者。①
译文②母使婢探蘘中,见所书多,即怒日:“是儿要呕出 心乃已耳!”②
[答案]译文①:(他)不是先定好一个题目然后写诗,也不像别人那样受那 些条、框的限制。 译文②:他母亲让婢女掏出锦囊中的诗句,看见许多写原纸条,就生气地 说:"这孩子要呕出心来才肯停下来啊!" [解析]要弄清的几个词语:未始,不是; 牵合:受……拘束;程课,这里指 写的某些固定的格式、标准等;使:叫; 探,掏出。
重点一:推断文言词义
1、联想法:联想已学过的课文句子、成语、古诗等。
例——余病痞(肚子里生的硬块)且悸,谒医视之,曰:椎伏神(中 药名,外形像竽)为宜。明日,买诸市,烹而饵之,病加甚,召 医而尤其故。医求观其滓,曰:“吁!尽老芋也。彼鬻药者欺子而 获售。子之懵也,而反尤于余,不以过乎?”余戍然惭,饲然忧。 推是类也以往,则世之以芋自售而病乎人者众矣,又谁辨焉!
酉旁:酒坛子。酷(酒味浓厚)、酸(醋)
斤旁:斧头。新(砍柴)、斯(劈开)
4、对应句推测法——根据对应句相应词语推测。
例——汤(商汤)见祝网者置四面,其祝曰:“从天坠者,从地 出者,从四方来者,皆人吾网。”汤曰:“嘻,尽之矣!非桀 ( 夏 桀 ) 其 孰 为 此 ?” 汤 乃 解 其 三 面 , 置 其 一 面 , 更 教 之 祝 曰:“昔蛛罞 (蜘蛛)作网罟,今之人循序。欲左者左,欲右者 右,欲高者高,欲下者下;吾取其犯命者。”汉南之国闻之, 曰:“汤之德及禽兽矣。”四十国归之。人置四面,未必得鸟。 汤去三面,置其一面,以网四十国,非徒网鸟也。 翻译:汤乃解其三面,置其一面,更教之祝曰……
2、攻克京城的那一天,方孝孺一定不会投降, 希望您不要杀害他。
例2:太史公曰:《传》曰“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 虽令不从”,其李将军之谓也?余睹李将军悛悛如鄙人,口 不能道辞。及死之日,天下知与不知,皆为尽哀。彼其忠实 心诚信于士大夫也!谚曰::“桃李不言,下自成蹊。”此 言虽小,可以喻大也。(《李将军列传》)
分析:这句话有同学译为:如果他自己品行端正,那么不下 命令他也会去做,如果他自己品行不端正,就是下命令他不 会去做。译句因为“他”指代不明而有歧义,原句“其”不 能简单地译成“他”。 参考译文:一个人如果自己品行端正,那么不用他下命令 别人也会去做 ;一个人如果自己品行不端正,那么即使他下 了命令别人也不会去做 。
参考译文:“大概是说李将军的吧?”或“大概 说的是李将军吧?” (2)及死之日,天下知与不知,皆为尽哀。 (3分) 参考译文:到死的时候,天下熟知和不熟知他 的人,都为他竭尽哀悼。
课前实战演练——
02上海 (五)阅读下文,完成第19-22题。(13分)
书吴道子画后 苏轼
知者创物,能者述焉,非一人而成也;君子之于学,百工之于技,自三代历 汉至唐而备矣。故诗至于杜子美,文至于韩退之,书至于颜鲁公,画至于吴道子, 而古今之变,天下之能事毕矣。道子画人物,如以灯取影,逆来顺往,旁见侧出, 横斜平直,各相乘除①,得自然之数②,不差毫末。出新意于法度之中,寄妙理 于豪放之外,所谓游刃有余,运斤成风,盖古今一人而已。余于他画,或不能必 其主名,至于道子,望而知其真伪也。然世罕有真者,如史全(人名)所藏,平生 盖一二见而已。 元丰八年十一月七日书。 [注]①乘除:抵销。这是说上述的各种技法如顺逆、旁侧、斜直的合理运用,使 之互相补充,从而获得平衡。②自然之数:指符合自然的情理。 21.把下列句 子译成现代汉语(5分) 有智慧的人开创一门新的技艺,有才能的人对之 知者创物,能者述焉。 译文: 加以传承(或:传述)。(重点词"知"、"焉") 然世罕有真者,如史全所藏,平生盖一二见而已 。译文:不过世上很少有(吴 道子的)真迹,像史全所收藏(的真迹或精品),(我)平生大概只能见到一二 次罢了。(重点:"盖"、"而已"、补省略)
3、字型推断法:根据字型(造字特点、形旁)推断 其词义。
李超,字魁吾,淄之西鄙人。豪爽好施。偶一僧来托钵, 李饱啖之。僧甚感荷,乃曰:“吾少林出也。有薄技,请以相 授。”李喜,馆之客舍,丰其给,旦夕从学。三月,艺颇精, 意甚得。僧问:“汝益乎?”曰:“益矣。师所能者,我已尽能 之。”僧笑令李试其技。李乃解衣唾手,如猿飞,如鸟落,腾 跃移时,诩诩然交叉而立。僧又笑曰:“可矣,于即尽吾能, 请一角低昂。”李欣然,即各交臂作势。既而技撑格拒,李时 时蹈僧暇,僧忽一脚挪,李已仰跌丈余。僧抚掌曰:“子尚未 尽吾能也!” —— 《聊斋志异》 词义推断:西鄙—— 西部边境 饱啖—— 使之饱食 益——满足 蹈僧瑕—— 用脚踢和尚,但踢不中
例2:孟业,字敬业,巨鹿安国人。家本寒微,少为 州吏。性廉谨,同僚诸人侵盗官绢,分三十匹与之, 拒而不受。魏彭城王元韶拜定州,除典签。长史刘 仁之谓业曰:“1我处其外,君居其内,同心戮力, 庶有济乎!” 2未几仁之征入为中书令,临路启韶 云:“殿下左右可信任者惟有孟业,愿专任之。余 人不可信也。”
罢、免:罢黜、免去官职;
黜、废:废弃不用。
还有一些不表示职官的变动,但常常与职官结合在一起,可 灵活翻译为执掌、主持的意思。例如,①知:调清河丞,寻知大 谷县(1996年高考); ②行:迁左丞,行徐州事(2000年高 考);③主(掌管):“太尉绛侯勃不得入军中~兵。”(勃:人 名。《史记· 吕太后本纪》)
常见职官名称例释
1、武官。一般称呼为将军、尉、将、司马、节度使、掌书 记、参谋、参军等。如:中郎将、屯骑校尉、祁连将军等。 2、中央文官。一般称呼为大夫、侍从、郎中、员外郎、主 事等。例如:谏议大夫、御史大夫、侍郎、秘书郎、翰林待 诏(侍从)。 3、地方文职。太守、刺史、长史、别驾、(黜陡)使、知州、 知府、令等。 此外,还有一些常见词: 掾(yuà n):古代官署属员的通 称。如:田单者,齐诸田疏属也。为临菑市掾。(2001年高 考)
2、翻译时要尽量体现原文的语气 例1:世皆称孟尝君能得士,士以故归之,而卒赖其力以脱于 虎豹之秦。呜乎,孟尝君特鸡鸣狗盗之雄耳,岂足以言得士! 不然,擅齐之强,得一士焉,宜可以南面而制秦,尚何取鸡鸣 狗盗之力哉?夫鸡鸣狗盗之出其门,此士之所以不至也。 (读《孟尝君传》) 分析:联系全文我们可以明显地看到作者(王安石)对孟尝君及 其门客的不以为然乃至鄙视,所以这句话译成“孟尝君只不过是 鸡鸣狗盗之辈的头目罢了”要比译作“孟尝君只是鸡鸣狗盗这些 人的领袖”要好。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