胰岛素的合成、分泌和作用机制教学文案
胰岛素的生物合成和分泌机制
胰岛素的生物合成和分泌机制胰岛素是人体内一种非常重要的荷尔蒙,它主要的作用是调节血糖的水平。
当人吃东西之后,胰岛素会被胰腺分泌出来,然后进入到血液循环中,最终让身体内的细胞能够将血液中的葡萄糖转化成能量。
胰岛素的生物合成和分泌机制是一个非常复杂的过程,本文将从分子水平、细胞水平及器官水平三个角度来分析这个过程。
1. 分子水平人体内的胰岛素是一种由两条多肽链组成的蛋白质,分别是A 链和B链。
这两条链中都含有一个含有硫酸基的氨基酸残基,它们会相互连接构成非常稳定的二硫键。
这就是胰岛素分子的第一个特点:非常稳定。
胰岛素的基因结构大约包含有三万个碱基对,其中包含有一些特定的序列,这些序列能够被肝脏和胰腺中的一些酶所识别。
这些酶能够将基因组中的某些片段剪切下来,并将其拼接到一起形成一个成熟的胰岛素基因。
然后,这个成熟的基因会被转录成一条核糖核酸(RNA),并被带入到胰腺的内质网。
在内质网中,一些糖基化酶和剪切酶会作用于这条RNA,使其和几个特定的蛋白质相互结合,形成胰岛素前体。
这个前体由含有A链的蛋白质和含有B链的蛋白质反复结合而成。
2. 细胞水平胰岛素前体被转运到了胰岛素颗粒体中,它们处于一个非常纷乱的环境中,因为还有许多其他的蛋白质和小分子在这里。
但是,颗粒体内有一些酶,它们能够将胰岛素前体剪切成含有A链的蛋白质和含有B链的蛋白质。
这两个蛋白质被合并在一起,形成了成熟的胰岛素分子。
随后,这些胰岛素分子会向细胞膜移动。
在细胞膜上有一些可以结合胰岛素的受体,它们会捕获、结合和摄取这些胰岛素分子。
这些受体被称为胰岛素受体。
它们主要存在于肝脏、肌肉和脂肪细胞等组织中。
胰岛素分子与胰岛素受体的结合,使得细胞内的一些信号通路开始被激活。
这将导致一系列生化反应的发生,最终将血液中的葡萄糖转化成细胞所需的能量和合成脂肪和蛋白质所需的物质。
3. 器官水平胰岛素的主要生产部位是胰腺内的一种细胞——胰岛素β细胞。
这些细胞位于胰腺中的一些小囊泡里,也被称为胰岛素颗粒。
初中生物胰岛素教案
初中生物胰岛素教案
一、教学目标:
1. 了解胰岛素的定义及其作用;
2. 能够描述胰岛素在人体内的功能;
3. 知晓胰岛素与糖尿病之间的关系。
二、教学内容:
1. 胰岛素的定义和分泌:
胰岛素是一种由胰腺分泌的激素,主要用于调节血糖水平。
它在胰岛的β 细胞中产生,然后释放进入血液中。
2. 胰岛素的作用:
a. 促进葡萄糖进入细胞:胰岛素能够促使细胞膜上的葡萄糖转运蛋白变得更活跃,使得葡萄糖可以更快速地进入细胞内,供给细胞能量。
b. 促进脂肪和蛋白质合成:胰岛素还能够增加细胞对氨基酸的吸收和利用,从而促进蛋白质的合成;同时,也可以促进脂肪细胞合成脂肪。
c. 抑制血糖生成:通过抑制肝脏对糖原的分解,胰岛素可以降低血糖水平。
3. 胰岛素与糖尿病:
糖尿病是一种由胰岛素功能障碍引起的慢性疾病。
糖尿病患者因为缺乏胰岛素或者胰岛素的受体异常而导致血糖不能正常被细胞吸收,从而导致血糖升高。
三、教学活动:
1. 观看视频展示胰岛素的作用过程;
2. 分组讨论胰岛素与糖尿病之间的关系;
3. 设计实验,观察不同条件下胰岛素的分泌情况。
四、教学评价:
1. 写一篇小结,总结胰岛素的作用和重要性;
2. 组织学生进行口头报告,讲解胰岛素与糖尿病的关系。
初中生物胰岛素作用教案
初中生物胰岛素作用教案
教学重点:胰岛素的作用原理;胰岛素在血糖调节中的作用。
教学难点:理解胰岛素如何调节血糖的过程。
教学准备:PPT课件、实验器材(胰岛素和葡萄糖溶液)、教学实验步骤、学生手册。
教学过程:
一、导入:
教师通过提问或讲解引入话题,“你们知道胰岛素是什么吗?它在我们的身体中扮演着怎样的角色呢?”
二、讲解胰岛素的作用:
1. 通过PPT简单介绍胰岛素的概念和生理功能。
2. 讲解胰岛素在血糖调节中的作用原理,包括胰岛素促进葡萄糖进入细胞,调节血糖水平等。
三、实验演示:
教师进行实验演示,将胰岛素和葡萄糖混合后注射到小白鼠体内,观察小白鼠的血糖水平变化,引导学生理解胰岛素的作用过程。
四、讨论与总结:
1. 引导学生对实验进行讨论,让他们回答问题“为什么需要胰岛素来调节血糖?”
2. 总结胰岛素在血糖调节中的重要性,强调保持血糖平衡对身体健康的重要性。
五、拓展:
教师引导学生思考胰岛素在糖尿病患者身上的作用,以及如何通过饮食和运动来帮助自己保持血糖平衡。
六、作业布置:
布置作业,让学生查阅资料,写一篇关于胰岛素作用的小论文或制作海报。
七、课堂反馈:
教师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复习,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和建议,以便做出改进。
胰岛素分泌的生物化学机制解析
胰岛素分泌的生物化学机制解析胰岛素是一种重要的激素,在调节血糖平衡和能量代谢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了解胰岛素分泌的生物化学机制对于研究和治疗糖尿病等代谢性疾病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对胰岛素分泌的生物化学机制进行解析。
一、摘要胰岛素是由胰岛β细胞分泌的蛋白质激素,其作用是降低血糖浓度,促进细胞对葡萄糖的摄取和利用,并促进肝脏、脂肪组织和肌肉中葡萄糖的储存。
二、胰岛素合成与分泌过程胰岛素的合成与分泌过程分为两个阶段:前体形成和胰岛素分泌。
在前体形成阶段,胰腺β细胞合成出一种称为胰岛素原(proinsulin)的前体蛋白质。
胰岛素原由一个A链、一个B链和一个C肽链组成,C肽链在成熟的胰岛素分泌过程中被剪除。
胰岛素原进入内质网后,经过剪切和折叠修饰作用,最终形成成熟的胰岛素。
在胰岛素分泌阶段,有两种途径:常规分泌途径和胞吐分泌途径。
在常规分泌途径中,合成的胰岛素被包裹在含有胰岛素颗粒(insulin granule)的胰岛素囊泡内。
当胰岛β细胞受到刺激,细胞内Ca2+浓度升高,胰岛素囊泡与细胞膜融合,释放胰岛素入胰岛素颗粒直接进入血液中。
胞吐分泌途径是另一种胰岛素分泌方式。
在这种过程中,合成的胰岛素通过内吞囊泡的方式进入胞吐体(secretory granules)。
细胞膜上的钙离子通道在细胞受到刺激时打开,胞吐体与细胞膜融合释放胰岛素。
三、胰岛素分泌的调控因素胰岛素分泌的调控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主要包括血糖浓度、胰高血糖素和胰岛素释放抑制因子。
血糖浓度是胰岛素分泌最重要的调控因素。
当血糖浓度升高时,胰岛β细胞受到刺激,将胰岛素释放入血液,从而促进组织对葡萄糖的摄取和利用。
胰高血糖素(glucagon)是另一种与胰岛素相反的激素,它能够提高血糖浓度。
当血糖浓度较低时,胰高血糖素的分泌增加,进一步抑制胰岛素的分泌,从而促进肝糖原的分解,提高血糖浓度。
胰岛素释放抑制因子可以抑制胰岛素的分泌。
例如,交感神经系统的活性增加、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1)和脂肪酸的增加等都可以抑制胰岛素的分泌。
胰岛素的分泌过程原理
胰岛素的分泌过程原理2篇胰岛素是由胰腺beta细胞分泌的一种重要激素,它在人体内起着调节血糖水平的关键作用。
在胰岛素的分泌过程中,存在着复杂的调控机制,其中包括神经调节、内分泌调节和代谢调节等多种因素。
本文将从分子机制和调控因素两个方面,阐述胰岛素的分泌过程原理。
一、分子机制在分泌胰岛素的过程中,胰岛素泡是起着关键作用的细胞器,其中存在着成百上千的胰岛素分子。
胰岛素的合成和分泌主要发生在胰岛素泡内。
1. 胰岛素合成胰岛素的合成是通过转录和翻译两个过程来完成的。
首先,在胰岛素基因的启动子区域上结合特定的转录因子,对胰岛素基因进行转录。
这样,mRNA就会带着胰岛素的遗传信息离开细胞核,进入到细胞质中。
随后,mRNA在细胞质中被核糖体所识别,通过翻译过程,将mRNA上的遗传信息转化为胰岛素的氨基酸序列。
最终,胰岛素的氨基酸链被折叠成三维的空间结构,形成活性的胰岛素分子。
2. 胰岛素分泌胰岛素分泌受到多种因素的调控,包括血糖水平、神经调节和激素调节等。
当血糖水平升高时,胰岛素的分泌也会相应增加。
在胰岛细胞膜上存在着葡萄糖传感受体,当葡萄糖浓度升高时,这些受体与葡萄糖结合,促使细胞内钙离子浓度升高。
钙离子的增加则会刺激胰岛细胞膜上的电位钙通道开放,使细胞内钙离子进入细胞质中。
细胞质中钙离子的增加会引起胰岛素泡与胰岛细胞膜的融合,从而释放胰岛素分子到细胞外。
二、调控因素除了血糖水平的调控外,胰岛素的分泌还受到神经调节和激素调节的影响。
1. 神经调节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通过神经纤维与胰岛细胞相连,对胰岛素的分泌有直接的影响。
交感神经通过释放肾上腺素及其他神经递质,可以刺激胰岛素的分泌。
副交感神经则通过释放乙酰胆碱等神经递质,对胰岛素的分泌有抑制作用。
2. 激素调节多种激素对胰岛素的分泌起着调节作用。
例如,胰高血糖素可以促进胰岛素的分泌,而胰岛素抑制素则对胰岛素的分泌产生抑制作用。
另外,甲状腺素、生长激素和胰岛素样生长因子等激素也可以通过不同的机制对胰岛素的分泌起到调节作用。
胰岛素 生产原理
胰岛素生产原理胰岛素是一种由胰腺分泌的激素,它在调节人体血糖水平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
胰岛素的生产原理涉及胰腺细胞的合成、加工和分泌过程。
本文将详细介绍胰岛素的生产原理,从胰岛素的合成到最终的分泌过程,帮助读者更好地了解这一重要的生理过程。
胰岛素的生产始于胰腺,胰腺是人体内一种重要的消化器官。
胰腺由许多小囊泡状的结构组成,这些结构称为胰岛,其中包含了生产胰岛素和其他激素的细胞。
胰岛素主要由胰岛中的β细胞合成和分泌。
合成胰岛素的过程开始于β细胞内的胰岛素原。
胰岛素原是一种大分子蛋白质,它由两个多肽链组成,分别称为A链和B链。
这两个链通过二硫键连接在一起,形成一个完整的胰岛素分子。
胰岛素原的合成是通过转录和翻译过程完成的。
转录是指DNA中的胰岛素基因被转录为mRNA,而翻译则是指mRNA被翻译为蛋白质。
在β细胞中,胰岛素基因被转录为mRNA,并进一步翻译为胰岛素原。
胰岛素原在合成过程中会经历一系列的加工和修饰过程。
首先,胰岛素原中的A链和B链会被分开,并与其他辅助蛋白质一起进行折叠和修饰。
这些辅助蛋白质的作用是帮助A链和B链正确地折叠成具有生物活性的结构。
接下来,胰岛素原会进入内质网,内质网是一种细胞器,负责蛋白质的折叠和修饰。
在内质网中,胰岛素原会进一步进行折叠和修饰,并最终形成成熟的胰岛素分子。
一旦胰岛素原合成并完成修饰,它就会被包裹在囊泡中,这些囊泡称为胰岛素颗粒。
胰岛素颗粒会沿着微管运输系统从内质网运输到细胞质中。
在细胞质中,胰岛素颗粒会被输送到细胞膜附近。
胰岛素的分泌是通过胰岛素颗粒与细胞膜的融合实现的。
当血糖水平升高时,胰岛素颗粒会与细胞膜融合,并释放出胰岛素分子进入血液中。
胰岛素分子会通过血液传输到各个组织和器官,并与胰岛素受体结合,以调节血糖水平。
总结起来,胰岛素的生产原理涉及胰岛中β细胞的合成、加工和分泌过程。
胰岛素的合成始于胰岛中的β细胞,通过转录和翻译过程合成胰岛素原。
胰岛素原会经历折叠和修饰过程,最终形成成熟的胰岛素分子。
高中胰岛素的功能和原理
高中胰岛素的功能和原理
高中胰岛素的功能和原理主要涉及以下几个方面:
1. 功能:
胰岛素是一种调节血糖水平的激素,主要功能有:
- 促进葡萄糖的摄取和利用:胰岛素能够促进肌肉、脂肪和肝脏细胞对血液中的葡萄糖的摄取和利用,增加葡萄糖的转运和利用速率,降低血糖浓度。
- 抑制肝糖原的分解:胰岛素能够抑制肝脏内糖原(储存的葡萄糖)的分解,减少糖的释放,从而进一步降低血糖浓度。
- 促进脂肪和蛋白质的合成:胰岛素能够促进脂肪和蛋白质的合成,帮助维持正常的组织结构和功能。
2. 原理:
- 胰岛β细胞的分泌:胰岛素的合成和分泌主要由胰岛中的β细胞负责。
当血糖浓度升高时,胰岛β细胞会受到刺激,分泌胰岛素到血液中。
- 受体结合:胰岛素通过血液循环作用于靶细胞,通过受体结合实现其功能。
细胞膜上的胰岛素受体能够与胰岛素结合,触发一系列的信号转导过程,从而调节细胞内的代谢。
- 葡萄糖转运:胰岛素的主要作用是增加细胞膜上的葡萄糖转运蛋白(GLUT4)的数量和活性,促进葡萄糖进入细胞内。
- 糖原合成和降解调控:胰岛素通过活化糖原合成酶(glycogen synthase)以及抑制糖原分解酶(glycogen phosphorylase),调控糖原的合成和降解,从
而影响肝脏内糖原的水平。
- 脂肪和蛋白质合成调控:胰岛素通过影响脂肪组织脂肪酸的摄取和合成,以及增加肌肉细胞和肝脏中蛋白质的合成,参与调节脂肪和蛋白质的代谢。
胰岛素的作用机理高中
胰岛素的作用机理
胰岛素是人体内一种重要的激素,其作用机理在身体的能量代谢和血糖平衡中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
了解胰岛素的作用机理对于维持身体正常的代谢功能至关重要。
胰岛素的产生
胰岛素是由胰腺中的β细胞分泌的一种激素。
在餐后,血糖水平升高,刺激胰岛素的分泌。
胰岛素被释放到血液中,从而调节血糖水平的变化。
胰岛素的作用
胰岛素主要通过以下几种方式发挥作用:
1.促进葡萄糖吸收:胰岛素能够刺激体内能量细胞吸
收葡萄糖,将血糖转化为细胞内能量的来源。
2.促进葡萄糖储存:除了促进葡萄糖吸收外,胰岛素
还能够促进肝脏和肌肉细胞将多余的葡萄糖转化为糖原,储存在体内,使得人体在需要时能够快速释放出来。
3.促进脂肪合成:胰岛素还可以促进脂肪细胞将多余
的葡萄糖转化为脂肪,储存在脂肪组织中,起到能量存储的作用。
4.调节蛋白质合成:胰岛素还能促进蛋白质的合成,
维持正常的蛋白质水平,是人体正常代谢所必需的。
胰岛素在血糖平衡中的作用
胰岛素在维持血糖平衡中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当血糖升高时,胰岛素被释放出来,促进葡萄糖的吸收和储存,从而使血糖水平回到正常范围内。
当血糖水平过低时,胰岛素的分泌
则会减少,促使肝脏释放储存的糖原,使得血糖升高,维持血糖稳定。
结语
胰岛素在人体内的作用不仅仅局限于调节血糖平衡,还涉及到体内的能量代谢和脂质合成等多个方面。
了解胰岛素的作用机理对于保持身体的正常代谢功能至关重要,因此应该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积极预防慢性疾病的发生。
胰岛素作用机制及应用
胰岛素作用机制及应用胰岛素是由胰腺内的β细胞合成和分泌的一种激素,它在机体内发挥着极其重要的调节血糖和能量代谢的功能。
胰岛素作用于骨骼肌、脂肪和肝脏等靶器官,通过调节细胞内的代谢过程,以维持血糖水平的稳定和控制体内各种代谢过程的平衡。
下面将对胰岛素的作用机制和应用进行详细描述。
胰岛素的作用机制主要通过以下几个方面实现:1. 促进葡萄糖的摄取和利用:胰岛素通过增加葡萄糖转运蛋白(GLUT4)的转位,使其从胞浆中递运到细胞膜上,促进葡萄糖的进入细胞内。
在肌肉和脂肪细胞中,胰岛素通过激活细胞内的细胞骨架和糖原酶,促进葡萄糖的摄取和能量的产生。
2. 抑制葡萄糖的产生:胰岛素通过调节肝脏中糖异生和糖原分解的酶的活性,阻止肝脏释放过多的葡萄糖入血。
胰岛素通过抑制糖异生酶的合成和活性,减少肝脏对非糖原底物的转化成葡萄糖的能力。
同时,胰岛素还可以促进肝细胞对葡萄糖的摄取和储存,以维持血糖平衡。
3. 促进脂肪酸的合成和脂肪的蓄积:胰岛素可以促进脂肪酸的摄取和合成,并抑制脂肪酸的氧化。
胰岛素通过抑制脂肪分解酶的活性和增加甘油磷酸酰化酶的活性,促进脂肪酸与甘油结合形成甘油三酯,从而使脂肪在脂肪细胞内积聚。
4. 促进蛋白质的合成与抑制蛋白质的分解:胰岛素通过激活细胞内蛋白合成酶,还原蛋白水解酶的活性,促进蛋白质的合成;同时还通过抑制组织蛋白酶的活性,减少蛋白质的分解。
这样能够保证细胞内蛋白质的合成和降解之间的平衡,维持正常的代谢状态。
胰岛素的应用主要集中在两个方面:1. 糖尿病治疗:糖尿病是一种由胰岛素分泌不足或胰岛素活性异常导致的高血糖症。
胰岛素注射治疗是目前糖尿病治疗的主要手段之一。
根据病情的不同,有些糖尿病患者需要每天注射多次胰岛素来调节血糖水平。
胰岛素治疗可以有效降低血糖水平,防止高血糖导致的各种并发症。
2. 运动性低血糖的预防:运动是导致血糖下降的主要原因之一。
胰岛素的应用可以帮助运动者预防运动性低血糖。
通过注射适量的胰岛素,在运动之前或运动中补充葡萄糖,可以避免运动引起的血糖过低。
胰岛素的合成分泌和作用机制
胰岛素的合成分泌和作用机制胰岛素是由胰岛素细胞合成和分泌的一种激素,它在体内调节血糖水平的作用非常重要。
下面将详细介绍胰岛素的合成、分泌和作用机制。
胰岛素的合成主要发生在胰腺的胰岛素细胞内。
胰岛素由前体分子“前胰岛素”先后切割产生,前胰岛素包含有两个多肽链,即A链和B链。
切割合成过程由胰岛素钩端蛋白酶(PC SK)和异戊型胰岛素(C-Peptide)介导,最终形成活性胰岛素。
分泌机制胰岛素的分泌是由胰岛素细胞内的胰岛素颗粒调节的,分泌机制主要涉及到胰岛素合成后的储存、胰岛素颗粒的释放和调控三个过程。
1.储存:胰岛素合成后会被包裹在内质网上的囊泡内形成胰岛素颗粒,这些胰岛素颗粒会保持在胰岛素细胞内。
2.释放:胰岛素的释放是由一系列信号传导机制调控的。
当血液中的葡萄糖浓度升高时,葡萄糖进入胰岛素细胞,并被代谢为葡萄糖-6-磷酸。
这会导致细胞内ATP/ADP比值增加,细胞膜的K+通道被关闭,引起细胞内K+浓度增加,膜电位增加。
这导致细胞膜上钙离子通道开放,细胞内Ca2+浓度升高。
胰岛素颗粒内的胰岛素与Ca2+结合,胰岛素颗粒与细胞膜发生融合,胰岛素从胰岛素细胞内释放到外界。
3.调控:胰岛素的分泌受到多种调节因素的控制。
葡萄糖是最重要的调节因子之一,当血糖升高时,刺激胰岛素的合成和分泌;胰高糖素、肾上腺素和胰岛素样生长因子也会促进胰岛素的分泌。
另外,胰岛素的分泌也受到神经调节的影响,交感神经活动会抑制胰岛素的分泌,副交感神经活动则促进胰岛素的分泌。
作用机制胰岛素的主要作用是降低血糖浓度,它具有多种机制来实现这一作用。
1.促进葡萄糖的摄取:胰岛素会促进肌肉和脂肪细胞中的葡萄糖摄取。
胰岛素通过GLUT4蛋白的转位作用,将GLUT4蛋白从胞浆膜转位到细胞膜上,使细胞膜上的GLUT4蛋白数量增加,从而增加葡萄糖的摄取。
2.促进肝糖的合成和储存:胰岛素通过抑制肝葡萄糖酶的活性,降低肝糖的分解,从而促进肝糖的合成和储存,增加肝糖原的含量。
胰岛素的作用机理生物必修三
胰岛素的作用机理——生物必修三胰岛素简介胰岛素是一种重要的激素,在人体内起着多种重要的调节作用。
它主要由胰岛的β细胞分泌,能够促进葡萄糖的利用和储存,并参与脂肪、蛋白质的代谢过程。
本文将重点探讨胰岛素的作用机理。
胰岛素的分泌当血糖升高时,胰岛的β细胞受到刺激,释放胰岛素进入血液中。
胰岛素能够促进细胞对葡萄糖的摄取,从而降低血糖水平。
此外,胰岛素还能够抑制肝脏的葡萄糖生成,进一步稳定血糖水平。
胰岛素的作用胰岛素在人体内发挥了多种重要的作用: 1. 促进细胞对葡萄糖的摄取:胰岛素能够促进细胞膜上葡萄糖转运蛋白的运作,使葡萄糖能够迅速进入细胞内,提供能量。
2. 促进葡萄糖的储存:胰岛素能够促进肌肉和肝脏中糖原的合成和储存,当血糖过高时,这些储备的糖原能够释放出来,维持血糖水平的稳定。
3. 抑制脂肪分解:胰岛素可以抑制脂肪分解,减少脂肪酸在血液中的浓度,从而促进脂肪的合成。
4. 促进蛋白质合成:胰岛素能够促进蛋白质的合成,并抑制蛋白质的分解,有助于维持正常的蛋白质代谢。
胰岛素抵抗胰岛素抵抗是一种常见的代谢性疾病,患者的细胞对胰岛素的反应性降低,导致胰岛素的作用减弱,血糖无法有效降低。
胰岛素抵抗可以是胰岛素分泌不足或是细胞对胰岛素信号传导异常引起的。
这种情况下,患者需要通过调整饮食、运动及药物治疗等手段来控制血糖水平。
结语胰岛素作为调节血糖的重要激素,在人体内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通过促进葡萄糖利用和储存,抑制脂肪分解以及促进蛋白质合成,胰岛素维持了人体内能量代谢的平衡。
理解胰岛素的作用机理,有助于我们更好地控制血糖水平,保持身体的健康。
胰岛素的作用机理
胰岛素的作用机理
胰岛素是一种由胰腺分泌的激素,对于调节血糖水平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它的作用机理主要可以分为以下几个方面:
胰岛素的合成与分泌
胰岛素由胰腺中的β细胞合成并分泌至血液中。
当血糖水平升高时,胰岛素的分泌量也会随之增加,以促使体内细胞对葡萄糖进行吸收利用或储存。
胰岛素与血糖调节
胰岛素主要通过以下方式调节血糖水平:
•促进葡萄糖吸收:胰岛素能够促使肌肉和脂肪组织细胞内的葡萄糖转运体通道向上调节,增加葡萄糖的转运和吸收。
•促进葡萄糖利用:胰岛素通过激活糖原合成酶,增加肝脏内糖原的合成,使血糖转化为糖原进而储存。
•抑制糖异生:胰岛素通过抑制糖异生酶,降低肝脏中的葡萄糖合成,减少血糖生成的速度。
胰岛素与脂肪代谢
胰岛素还在脂肪细胞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促进脂肪合成:胰岛素能够促进脂肪组织细胞内三酰甘油的合成,将葡萄糖转化为脂肪酸,并使之储存在脂肪细胞内。
•抑制脂解:胰岛素抑制脂肪细胞内脂肪酸的分解,减少游离脂肪酸在血液中的含量,进而减少脂肪的释放。
胰岛素与蛋白质代谢
胰岛素通过以下方式参与蛋白质代谢:
•促进蛋白质合成:胰岛素能够促进肌肉和其他组织内的蛋白质合成,使细胞内蛋白质含量增加,维持细胞结构和功能的正常运作。
•抑制蛋白质分解:胰岛素能够抑制蛋白质的分解,延缓蛋白质组成物质的衰减速度。
总的来说,胰岛素在体内的作用非常广泛,不仅在血糖调节上起着核心作用,而且还参与了脂肪和蛋白质的代谢调节,维持着人体内各种生理过程的正常进行。
随着对胰岛素作用机理的深入研究,我们对于糖尿病等胰岛素相关疾病的防治也能更加有效地进行应对和干预。
高一生物胰岛素的知识点
高一生物胰岛素的知识点胰岛素作为一种重要的激素,在人体内起着关键的调节血糖水平的作用。
在人体的胰腺中产生和释放的胰岛素可以帮助调节血糖的平衡,同时也涉及到其他多种生理过程。
下面将深入探讨高一生物中与胰岛素相关的知识点。
一、胰岛素的功能和合成胰岛素主要起到降低血糖的作用。
当人体摄入食物,特别是含有碳水化合物的食物时,胰岛素会被胰腺的β细胞释放出来。
它通过促进肝脏、脂肪组织和肌肉对葡萄糖的摄取来降低血糖水平。
此外,它还可以促进葡萄糖在细胞内的利用,并帮助将多余的葡萄糖转化为脂肪和糖原贮存在肝脏和肌肉中。
胰岛素的合成主要发生在胰岛的β细胞中。
胰岛素的前体分子是胰岛素原,它由两条多肽链组成。
在内质网中,胰岛素原的信号肽被切割并剥离,在高尔基体和囊泡体内进一步剪切成两条多肽链,形成成熟的胰岛素。
最后,胰岛素通过囊泡体融合到细胞膜上,并在需要时被释放出来。
二、胰岛素的调节机制胰岛素的释放主要受到血糖水平的调节。
当血糖升高时,胰岛素的分泌也会增加,以帮助降低血糖水平。
反之,当血糖水平下降时,胰岛素的分泌也会减少。
除了血糖水平外,其他多种因素也可以影响胰岛素的分泌。
例如,胰岛素分泌受到肠道激素的调节,如胃肠多肽和胰高血糖素。
这些激素在食物消化过程中发挥作用,可以促进或抑制胰岛素的释放。
胰岛素的受体也是胰岛素调节的重要组成部分。
胰岛素受体位于细胞膜表面,它与胰岛素结合后激活特定的信号传导途径,从而调节胰岛素的生物学效应。
当细胞的胰岛素受体数量降低或受体结构发生变化时,会导致胰岛素抵抗,从而影响胰岛素的作用。
三、胰岛素与糖尿病糖尿病是一种与胰岛素分泌或作用有关的代谢紊乱疾病。
根据胰岛素的功能和调节机制,我们可以将糖尿病分为两种类型:第一型糖尿病和第二型糖尿病。
第一型糖尿病是由于胰岛的β细胞被破坏或失去功能而导致胰岛素分泌不足。
这可能是由于自身免疫反应、遗传因素或特定的病毒感染导致的。
治疗第一型糖尿病的常用方法是胰岛素注射,以弥补胰岛素的缺乏。
胰岛素的作用教案初中生物
胰岛素的作用教案初中生物
教学目标:
1. 理解胰岛素的作用,包括促进葡萄糖在细胞内的吸收和利用,维持血糖稳定等。
2. 了解胰岛素在人体内的分泌和调节机制。
教学重点:
1. 胰岛素的作用机理。
2. 胰岛素在维持血糖稳定方面的重要性。
教学难点:
1. 胰岛素的分泌和调节机制。
2. 胰岛素在细胞内的作用过程。
教学准备:
1. 多媒体课件。
2. 模拟实验器材。
教学过程:
一、导入(5分钟)
介绍血糖在人体内的作用和来源,引入胰岛素的概念。
二、讲解(15分钟)
1. 胰岛素是由胰腺分泌的一种激素,其作用是促进葡萄糖进入细胞内,提高细胞对葡萄糖的利用率。
2. 胰岛素能够抑制肝脏对葡萄糖的分解,从而维持血糖在正常范围内。
三、实验演示(15分钟)
让学生观察模拟实验演示胰岛素对血糖水平的调节作用,帮助学生更直观地理解胰岛素的作用机理。
四、讨论和总结(10分钟)
1. 请学生讨论胰岛素在维持血糖稳定方面的重要性。
2. 总结胰岛素的作用,让学生明确胰岛素在维持血糖稳定方面的重要作用。
五、作业布置(5分钟)
布置相关阅读和思考题目,加深学生对胰岛素作用的理解。
教学反思:
本节课主要介绍了胰岛素的作用和重要性,通过实验演示和讨论,帮助学生理解胰岛素在人体内的作用机理。
未来可以结合更多案例和实验,让学生更深入地理解胰岛素的作用。
胰岛素的合成、分泌和作用机制
胰岛素的合成、分泌和作用机制胰岛素是由胰岛B细胞所分泌的,具有重要代谢调节作用的肽类激素。
旱在19世纪末期,von Mering和Minkowski即指出,胰腺在抗糖尿病的作用中起重要作用。
1909年和1917年,de Mayer和Sir Edward Sharpey—Schaffer分别命名这种胰岛内调节血糖水平的激素为“胰岛素”。
直到20世纪20年代初期,加拿大人Banting、Best和Collip才真正分离出牛胰岛素,并稍后作为特效药应用于糖尿病患者。
随后,结晶胰岛素的获得,氨基酸顺序的阐明,具生物活性的胰岛素的合成,胰岛素检测方法的建立,对胰岛素生物合成途径及分泌机制的认识,胰岛素受体的发现,均成为人类对胰岛素本身及相关疾病认识的里程碑。
随着医学及相关科学的发展,特别是近年来分子生物学方法的广泛应用,人们对这个领域的认识突飞猛进,也推动了糖尿病学的迅速发展。
一、胰岛素的提取、纯化及结构特征1.胰岛素的提取、纯化和检测早期,胰岛素是以乙醇或酸性乙醇溶液来抽提的,以这种方法抽提可使胰岛素从组织中溶解出来,并灭活蛋白酶。
这种方法仍为现代提取方法的基础。
在有机溶剂提取脂肪后.含胰岛素的酸性乙醇的抽提物可经盐析及等电点沉淀等分离,进一步作凝胶过滤,离子交换,高效液相色谱等纯化。
以前曾一度认为以锌结晶方法可有助于胰岛素的纯化,现认为反复结晶仍不能去除胰岛中的其他成分,如胰升糖素、胰岛素原、胰岛素样类似物及部分降解的胰岛素片段,而且部分动物的胰岛素不能与锌结合或产生结晶。
基因重组胰岛素的生物合成技术可得到不含其他激素的较纯净的胰岛素,但仍常含有其他来自宿主细菌或真菌的蛋白质污染,经凝胶过滤和离子亲和层析后,可得到纯度高于99%的胰岛素。
这种胰岛素对人的抗原性远小于来自动物的结晶胰岛素,不易产生抗体,更有利于糖尿病病情的控制。
血清胰岛素测定可用放射免疫法等,但在精确度和敏感性方面仍有一定的局限性。
用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和高效液相色谱可鉴定胰岛素的量及纯度,并区分开胰岛素和胰岛素原。
初中生物胰岛素作用教案
初中生物胰岛素作用教案一、教学目标:1.掌握胰岛素的定义和作用。
2.了解胰岛素在人体内的作用机制。
3.能够简单描述胰岛素对血糖调节的重要性。
二、教学重点:1.胰岛素的作用。
2.胰岛素在人体内的作用机制。
三、教学难点:1.胰岛素与血糖之间的调节关系。
2.胰岛素在人体内的具体作用机制。
四、教学内容:1.胰岛素的定义和作用。
2.胰岛素在人体内的作用机制。
3.胰岛素对血糖调节的重要性。
五、教学过程:1.引入:通过观察一些食物的糖分含量,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需要有胰岛素来帮助我们调节血糖。
2.讲解:向学生介绍胰岛素的定义和作用,讲解胰岛素在人体内的作用机制,包括胰岛素的分泌、作用靶点和调节血糖的过程。
3.示范:通过实验或图表展示胰岛素在人体内的作用过程,让学生更直观地了解胰岛素的作用机制。
4.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胰岛素对血糖调节的重要性,分享自己的看法和观点。
5.总结:对本节课学习的内容进行总结,并强调胰岛素在人体内的作用机制和对血糖调节的重要性。
六、教学反馈:1.教师可以布置相关的练习题,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2.通过小测、讨论等方式,检验学生对胰岛素作用的理解程度。
七、作业布置:1.胰岛素的作用机制是什么?简单描述。
2.请你谈谈胰岛素在人体内对血糖调节的重要性。
八、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引入、讲解、示范、讨论和总结等方式,让学生深入了解了胰岛素的作用及在人体内的作用机制,培养了学生对胰岛素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可以进一步巩固和拓展学生对生物知识的掌握。
胰岛素的合成、分泌和作用机制
胰岛素的合成、分泌和作用机制胰岛素是由胰岛B细胞所分泌的,具有重要代谢调节作用的肽类激素。
旱在19世纪末期,von Mering和Minkowski即指出,胰腺在抗糖尿病的作用中起重要作用。
1909年和1917年,de Mayer和Sir Edward Sharpey—Schaffer分别命名这种胰岛内调节血糖水平的激素为“胰岛素”。
直到20世纪20年代初期,加拿大人Banting、Best和Collip才真正分离出牛胰岛素,并稍后作为特效药应用于糖尿病患者。
随后,结晶胰岛素的获得,氨基酸顺序的阐明,具生物活性的胰岛素的合成,胰岛素检测方法的建立,对胰岛素生物合成途径及分泌机制的认识,胰岛素受体的发现,均成为人类对胰岛素本身及相关疾病认识的里程碑。
随着医学及相关科学的发展,特别是近年来分子生物学方法的广泛应用,人们对这个领域的认识突飞猛进,也推动了糖尿病学的迅速发展。
一、胰岛素的提取、纯化及结构特征1.胰岛素的提取、纯化和检测早期,胰岛素是以乙醇或酸性乙醇溶液来抽提的,以这种方法抽提可使胰岛素从组织中溶解出来,并灭活蛋白酶。
这种方法仍为现代提取方法的基础。
在有机溶剂提取脂肪后.含胰岛素的酸性乙醇的抽提物可经盐析及等电点沉淀等分离,进一步作凝胶过滤,离子交换,高效液相色谱等纯化。
以前曾一度认为以锌结晶方法可有助于胰岛素的纯化,现认为反复结晶仍不能去除胰岛中的其他成分,如胰升糖素、胰岛素原、胰岛素样类似物及部分降解的胰岛素片段,而且部分动物的胰岛素不能与锌结合或产生结晶。
基因重组胰岛素的生物合成技术可得到不含其他激素的较纯净的胰岛素,但仍常含有其他来自宿主细菌或真菌的蛋白质污染,经凝胶过滤和离子亲和层析后,可得到纯度高于99%的胰岛素。
这种胰岛素对人的抗原性远小于来自动物的结晶胰岛素,不易产生抗体,更有利于糖尿病病情的控制。
血清胰岛素测定可用放射免疫法等,但在精确度和敏感性方面仍有一定的局限性。
用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和高效液相色谱可鉴定胰岛素的量及纯度,并区分开胰岛素和胰岛素原。
胰岛素分泌生理学
胰岛素分泌生理学胰岛素是由胰岛β细胞分泌的一种重要激素,对于调节血糖水平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胰岛素的分泌受到多种因素的调控,包括食物摄入、血糖浓度、自主神经系统等。
本文将深入探讨胰岛素分泌的生理过程以及相关调节机制。
I. 胰岛素的合成与分泌胰岛素是由胰岛β细胞合成的,合成过程需要经历一系列的步骤。
首先,胰岛β细胞内的原始胰岛素合成前体被转录和转译为前胰岛素。
在高度内质网内转运和包装后,前胰岛素被进一步加工成为成熟的胰岛素,并贮存于细胞内的胰岛素颗粒中。
当胰岛β细胞受到刺激时,胰岛素颗粒与细胞膜融合,释放出胰岛素,并进入血液中。
II. 胰岛素的分泌调节胰岛素的分泌受到多种因素的调节,保持血糖水平在正常范围内。
下面将介绍胰岛素分泌调节的主要机制。
1. 食物摄入引起的胰岛素分泌食物的摄入会刺激胰岛β细胞分泌胰岛素。
当食物进入胃肠道后,消化产物如葡萄糖、氨基酸等会被吸收入血液中,导致血糖升高。
高血糖通过刺激胰岛β细胞的葡萄糖感受器,使细胞内钙离子浓度增加,从而促进胰岛素的分泌。
2. 胰高血糖素的作用胰高血糖素是一种由胰岛α细胞分泌的激素,它与胰岛素具有相反的作用。
当血糖水平过低时,胰高血糖素的分泌会增加,抑制胰岛素的分泌,同时促进肝脏释放葡萄糖,使血糖升高。
3. 自主神经系统的调节自主神经系统对胰岛素的分泌也起到重要作用。
交感神经系统的兴奋会抑制胰岛素的分泌,从而使血糖水平上升。
副交感神经系统则具有促进胰岛素分泌的作用,可以降低血糖水平。
这种交感神经系统和副交感神经系统的平衡是保持血糖稳定的重要调节因素。
III. 胰岛素的作用机制胰岛素通过与细胞表面的胰岛素受体结合,进而影响多个生理过程。
它主要通过以下几个方面发挥作用:1. 促进葡萄糖的摄取和利用胰岛素可以刺激细胞膜上的葡萄糖转运蛋白,增加葡萄糖进入细胞内。
同时,胰岛素还可以促进葡萄糖在细胞内的代谢,增加能量产生和能量储存。
2. 抑制肝糖原分解和糖异生胰岛素通过抑制肝脏中糖异生酶的活性,减少葡萄糖的合成。
胰岛素生物学及其在糖尿病治疗中的作用
胰岛素生物学及其在糖尿病治疗中的作用糖尿病是一种世界性流行病,引起生活质量和寿命的显著降低。
胰岛素是糖尿病治疗的关键药物,它能促进血液中的葡萄糖被细胞吸收利用,并有利于合成和储存体内的脂肪和蛋白质。
本文将介绍胰岛素的生物学特性,以及它在糖尿病治疗中的作用。
一、胰岛素的生物学特性1.1 胰岛素的结构胰岛素是一种由51个氨基酸组成的蛋白质激素,它由两个多肽链组成:一个含有21个氨基酸的A链和一个含有30个氨基酸的B链。
这两个链通过两个二硫键相连。
胰岛素的结构使得它能够与胰岛素受体结合以及被分解酶降解。
1.2 胰岛素的合成和分泌胰岛素在胰腺的B细胞合成。
在细胞内,胰岛素的前体形式被转录出来,经过多道加工步骤,最终形成成熟的胰岛素。
成熟的胰岛素存储在细胞内部,当血糖浓度上升时,胰岛素的分泌被启动。
胰岛素被分泌到血液中,刺激细胞吸收和利用葡萄糖,同时也促进肝脏、骨骼肌和脂肪细胞合成和储存能量。
1.3 胰岛素受体的作用胰岛素在细胞表面结合到胰岛素受体上。
胰岛素受体是一个跨膜受体,由两个α子和两个β子组成。
胰岛素的结合引发胰岛素受体的自身磷酸化,导致一系列信号传导通路的激活,最终抑制肝脏释放葡萄糖和促进细胞摄取和利用葡萄糖。
此外,胰岛素受体还可以促使脂肪细胞摄取血脂肪,并抑制脂肪分解。
二、胰岛素的作用机制2.1 胰岛素的代谢作用胰岛素的主要作用是调节能量代谢,包括促进细胞对葡萄糖的吸收和利用、促进脂肪合成和储存、抑制脂肪分解、抑制葡萄糖的合成和释放。
这些作用与胰岛素受体的激活以及信号传导通路的激活和抑制有关。
当血糖浓度上升时,胰岛素被分泌出来,刺激细胞吸收和利用葡萄糖,促进肝脏葡萄糖的合成和储存,并抑制肝脏释放葡萄糖。
此外,胰岛素促进脂肪细胞摄取血脂肪,并抑制脂肪分解和释放酯类。
这些作用使血糖浓度保持在正常水平,同时促进能量的合成和储存。
2.2 胰岛素的生理作用胰岛素不仅调节能量代谢,还具有多种生理作用。
这些作用包括促进蛋白质的合成和细胞生长、维持肝细胞和红细胞膜的稳定性、抑制肌肉蛋白质分解、促进肾脏钠的重吸收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胰岛素的合成、分泌和作用机制胰岛素是由胰岛B细胞所分泌的,具有重要代谢调节作用的肽类激素。
旱在19世纪末期,von Mering和Minkowski即指出,胰腺在抗糖尿病的作用中起重要作用。
1909年和1917年,de Mayer和Sir Edward Sharpey—Schaffer分别命名这种胰岛内调节血糖水平的激素为“胰岛素”。
直到20世纪20年代初期,加拿大人Banting、Best和Collip才真正分离出牛胰岛素,并稍后作为特效药应用于糖尿病患者。
随后,结晶胰岛素的获得,氨基酸顺序的阐明,具生物活性的胰岛素的合成,胰岛素检测方法的建立,对胰岛素生物合成途径及分泌机制的认识,胰岛素受体的发现,均成为人类对胰岛素本身及相关疾病认识的里程碑。
随着医学及相关科学的发展,特别是近年来分子生物学方法的广泛应用,人们对这个领域的认识突飞猛进,也推动了糖尿病学的迅速发展。
一、胰岛素的提取、纯化及结构特征1.胰岛素的提取、纯化和检测早期,胰岛素是以乙醇或酸性乙醇溶液来抽提的,以这种方法抽提可使胰岛素从组织中溶解出来,并灭活蛋白酶。
这种方法仍为现代提取方法的基础。
在有机溶剂提取脂肪后.含胰岛素的酸性乙醇的抽提物可经盐析及等电点沉淀等分离,进一步作凝胶过滤,离子交换,高效液相色谱等纯化。
以前曾一度认为以锌结晶方法可有助于胰岛素的纯化,现认为反复结晶仍不能去除胰岛中的其他成分,如胰升糖素、胰岛素原、胰岛素样类似物及部分降解的胰岛素片段,而且部分动物的胰岛素不能与锌结合或产生结晶。
基因重组胰岛素的生物合成技术可得到不含其他激素的较纯净的胰岛素,但仍常含有其他来自宿主细菌或真菌的蛋白质污染,经凝胶过滤和离子亲和层析后,可得到纯度高于99%的胰岛素。
这种胰岛素对人的抗原性远小于来自动物的结晶胰岛素,不易产生抗体,更有利于糖尿病病情的控制。
血清胰岛素测定可用放射免疫法等,但在精确度和敏感性方面仍有一定的局限性。
用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和高效液相色谱可鉴定胰岛素的量及纯度,并区分开胰岛素和胰岛素原。
各种免疫或生化的方法只能测定出样品的胰岛素的免疫纯度及含量,即使较纯的胰岛素仍需进行生物活性的评价,可在体外用培养的脂肪细胞、肝细胞来测定其在葡萄糖氧化,脂肪合成,葡萄糖转运及蛋白质合成等作用,亦可以用某些细胞膜抽提液来测定其与受体的结合及生物效应。
另一些实验室用体内降血糖试验来评估胰岛素的效价。
2.胰岛素结构自1955年Sanger等首先阐明了完整的牛胰岛素一级结构以来,已经鉴定了70余种脊椎类动物的胰岛素结构。
他们与一些非脊椎类动物的胰岛素相关肽,如蜗牛的生长刺激素,蚕的胰岛素样脑肽等有着一定的同源性,均为胰岛素基因超家族的成员。
脊椎类动物的胰岛素有着共同的结构特征:包括链内和链间二硫键的位置,A链的C端和N 端氨基酸残基,以及B链C端的亲水基团。
这些结构对保持胰岛素的二级结构和三级结构,维持其与受体结合必须的空间构像非常重要。
去除或替换这些保守区域的氨基酸残基将严重影响胰岛素的生物学活性,如去除A链21位羧基端的门冬酰胺,可使其生物活性几乎全部丧失;若以精氨酸替代可使活性丧失近一半。
非保守区域的氨基酸残基对生物活性的影响并无重要作用,因此一种动物的胰岛素,可在另一种动物体内引起生物效应,如猪胰岛素被利用来作糖尿病患者的治疗。
但这些位置的氨基酸往往可对其免疫原性产生影响。
脊椎动物胰岛素的一级结构均由A、B两条链构成,两链间由2个二硫键(-s-s-)相连,A链还有1个链内二硫键。
人胰岛素的A链由21个氨基酸残基构成,B链由30个氨基酸残基构成。
尽管一些非保守区域的氨基酸残基,在不同的种属相差较大,如人和八目鳗的胰岛素的氨基酸残基有40%不同,但X线晶体衍射和磁共振研究均提示脊椎动物的胰岛素晶体的立体构型非常相似,提示胰岛素分子内的保守区域,在维持其结构特征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
锌结晶胰岛素的立体结构是由3个胰岛素二聚体围绕2个锌原子构成的轴聚合而成,位于B链第10位的组氨酸残基的咪唑环与锌原子方向一致,依靠B链C端的第24位和26位的氨基酸残基之问的氢链,形成六聚体,最终形成反向平行的片状结构。
早期的研究认为:B链C端的刚性结构与胰岛素和受体的结合有重要作用。
但将胰岛素B链29位赖氨酸与A链位的甘氨酸连接起来.其结晶的空间构像与正常胰岛素相仿,但无生物学活性。
两者的区别在于B链的C端构像不易改变。
最近磁共振的研究也提不B链C端的构像改变对胰岛素与受体的结合有重要影响。
二、胰岛素的生物合成与分泌1.前胰岛素原、胰岛素原及C肽前已述胰岛素是由两条以二硫键相连的A、B肽链所构成•人的胰岛素分子由51个氨基酸残基构成,其前体为86个氨基酸构成的单条肽链,其中,除含A、B链外还含有两者之间的连接肽,称为C肽(connecting peptide,cpeptide).这条包含A、B链及C肽的肽链即为胰岛素原。
胰岛素原在许多方面与胰岛素有着共同的特征,包括溶解度、等电点,内部二硫键的形成及位置,以及与抗胰岛素抗体反应的能力等,提示胰岛素原与胰岛素的空间构像非常相似,并可形成锌结晶的六聚体,体外研究表明:胰岛素原仅具3%~5%的胰岛素生物活性。
说明C 肽的存在并不完全掩盖胰岛素原中的与胰岛素受体结合的区域,对胰岛素原之间相互形成二聚体和六聚体也不起阻碍作用。
目前认为:C肽不具有激素样的功能,在不同的脊椎动物种属间差异也较大(图4-2)。
但也有报道认为C肽在肌肉的微循环中起一定的作用,目前尚未成定论。
C肽在胰岛素的生物合成中,也起一定作用,它可增大合成的肽链的长度,而有助于在粗面内质网的转位,同时在胰岛素空间构型的形成,增强巯基的氧化形成二硫键以及抵抗蛋白酶的酶解作用方面有作用。
针对C肽区域所形成的抗原决定簇的单抗在胰岛素原、胰岛素、C肽等方面的研究提供了实用的工具。
前胰岛素原为胰岛素原的前体分子。
在其一级结构的N端有一条24个氨基酸残基的多肽,称信号肽。
信号肽并非前胰岛素原所特有,在动物、植物、细菌等,几乎所有的分泌性蛋白的N端或接近N端,均有这种肽链结构。
其作用是通过复杂的分子间作用,使新合成的肽链穿过粗面内质网的质膜,转运到细胞内的内质网膜池。
人血浆中并无完整。
+的前胰岛素原分子,因在转运的过程中,信号肽即由相应的信号肽酶切除而形成胰岛素原。
2.胰岛素的生物合成和分泌胰岛素基因位于11P15.5,含3个外显子和2个内含子。
生物合成先转录成446 bp的mRNA,编码前胰岛素原的肽链。
然后按此mRNA为模板,翻译合成整个肽链。
首先合成含疏水氨基酸残基的信号肽。
新合成的信号肽及mRNA--核糖体复合物与内质网内游离的信号肽识别颗粒(signal recognition particle)桕结合.再被位于粗面内质网膜上的信号肽识别蛋白的受体,也称锚泊蛋白(docking protein)所识别,使核糖体附着于膜上,并使信号肽与膜上的信号顺序受体(sign sequence receptor)相互作用,并引导信号肽穿过粗面内质网膜。
信号肽识别蛋白具有GTP水解酶活性.使信号肽与质膜上的信号顺序受体结合后即水解而与核糖体复合物分离。
信号肽在引导肽链穿过粗面内质刚时或其后数秒内即被信号肽酶切除.肽链继续延伸直至终止信号出现.完成胰岛素原的合成。
.胰岛素原肽链合成完毕后,分子折叠.形成特定构型,由蛋白巯基还原酶催化形成二硫键.并被转移至高尔基器进一步加工。
早期,曾认为将胰岛素原酶切转变为腆岛素和C 肽的酶.是具有胰蛋白水解酶样活性和羧基肽酶B样活性的酶系来完成,现已弄清是枯草杆菌蛋白酶相关的蛋白原转换酶(subtilisin—related proprotein convertase)PC2和PC3参与肽链的断裂,而羧基肽酶H参与胰岛素成熟的进一步加工过程。
PC2的编码基因位于染色体20P11.23,其作用在A链的N端起始部位,使肽链断裂。
PC。
的编码基因位于染色体的5q15~214,其作用在C肽N端起始部位。
羧基肽酶H则水解B链C端的两个精氯酸残基,以及C肽C端赖氨酸-精氨酸残基。
在某些生理信号如葡萄糖浓度增加,精氨酸刺激等作用于胰岛B细胞时,成熟的分泌颗粒通过胞吐(exocytosis)而释放。
同时释放的还有等分子数的C肽和少量的胰岛素原,未完全裂解形式的胰岛素中间产物,以及更少量的细胞的其他分泌产物。
三、胰岛素的生理作用1.胰岛素受体胰岛素是通过其受体发挥生物学作用的。
不同细胞的胰岛素受体的数目差异较大,从每个细胞上少于100个到多于200000个.而在肝细胞中更多。
胰岛素受体与所有的受体一样,具有特异性、敏感性、可饱和性,可迅速与胰岛素结合而发挥生理功能。
胰岛素受体基因,位于19号染色体短臂5,其长度大于150 kb,含22个外显子。
每个外显子又被较长的内含子分隔。
其转录产生的mRNA长度在5.7~9.5 kb。
成熟的胰岛素受体,分子量为350000- 440000的跨膜糖蛋白,由2个分子量为135000的a亚基和两个分子量为95000的ß亚基所组成,以二硫键相连形成ßɑɑß异四聚体。
a亚基完全位于细胞膜外,不含穿膜段和细胞内段,两个亚基以二硫键相连,含胰岛素结合位点。
ß亚基含有较小的细胞外段以及跨膜段和细胞内段,细胞外段以二硫键与a亚基相连,细胞内段具有酪氨酸蛋白激酶(tyrosine protein kinase,TPK)活性。
ɑ、ß亚基问的共价结合,为胰岛素受体功能所必需,若破坏ɑ、ß亚基间的二硫键.则亚基的TPK活性丧失。
对亚基跨膜段进行氨基酸残基修饰或诱导突变.受体仍可将信号传导入到细胞内。
若以e rb B-2原癌基因编码的相应长度的蛋白质替换跨膜段,则受体活性丧失,提示跨膜段对信号传导有作用,但少量氨基酸改变对此作用影响不大.推测跨膜段对在胰岛素刺激后,受体的“寡聚化(oligomerigation)”有作用。
现已知,胰岛素受体上6~7个酪氨酸残基,在酪氨酸激酶的激活下,对逐级放大的磷酸化作用的产生起重要作用。
主要集中在3个区域,分别为近膜段的Tyr960(右上编号为相应酪氨酸残基在受体中的位置,下同),其后的Tyrl 146、Tyrl 150、Tyrl 151以及更近肽链C端的Tyrl316、Tyrl322。
在Tyr960被去除或由苯丙氨酸取代,受体酪氦酸激酶可激活,但不能进一步使内源性底物磷酸化,推测与信号传导损害及受体内化(inter—nailize),即向细胞内转移障碍有关。
Tyrll46、Tyrll50及Tyrll51的单个或不同组合的突变均可造成TPK活性损害及相应生物作用的丧失。
对8亚基C端的功能各家报道差异较大。